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

时间:2019-05-14 08:0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

第一篇: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

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

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纲要》《 全国 农 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 — 2030 年)》和 2016 年中 央 1 号文件关于

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 区的要求,为 做好国 家农业可持续 发展试验示范区(以下简称“ 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符合我

国不同 区域特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转变 农业发展方式、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加 快

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探索中 国 特色农

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共赢 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但是也付出

了 巨大的资源环境代 价。推进农业现代 化,必须更加 注重合理利

用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 源环境短板。建设试验示范 区,根

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仅强调提升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更注重农业生产与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 发展,通

过典型引 路、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努力 推进区域布局 优化、资源利

用 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 用 资源化,— 2 —

为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促进“ 三生”共赢提供试验示范。(二)是分类指 导 各区 域农业 发展,推进可持续 农业 技术创

新、集成与 应用 的 需要。我国 幅员 辽阔、自 然类型 多 样,各地现代

农业建设水平和 面临的资 源环境问 题不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路径也不同。建设试验示范区可根据区域自 然环境条件与 农业 区划特点,通过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模式探索,形成符合当 地实际 的农业资源高效利 用 与 生态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方案,建成 科技成

果的试验 应 用 推 广 基 地,为 各 地 全 面 推 进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有 效 支撑。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 和管理制 度,多 部门 协作推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 需 要。农业可持续发 展涉及农业、科技、国 土、环 保、水

利、林业等多 个领域,需要探索建立多 领域多 部门 联合推进工作机

制、市场化运行机制、循环农业发展机制、监督奖惩机制,需要综 合

运用 法律、经济、行政等 手段,形 成 激励 与 约 束 并重 的 管 理制 度。

建设试验示范区可以搭建多 部门 共同 发力、协同 推进平台,为 农业

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提供样板。

二、总体思路、原则和目 标(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 落实 党 的 十 八大和 十 八届 三 中、四 中、五 中 全会精

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 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 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

社会可持续为 目 标,以 高效利 用 资源、治理环境问 题、保护修复生 — 3 —

态为 重点,在不同 类型 自 然生态区整体设计各产 业间 协调 发展方

案,创新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集成技术,形成一批适宜不同 类型特

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 建一批良性运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机制,为 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试验示范。(二)建设目 标

到 2020 年,试验示范区的农业产业布局 与 资源环境承载力 逐 步匹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 利 用 效率逐步提高,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 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

问 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系 统功能逐步提升,农村环境明 显

改善,乡 村更加美丽宜居。到 2030 年,全国 范围 内 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 用 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 统稳定、农民生活富 裕、田 园

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三)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因 地制宜、引 领示范。立足不同 区域实际,探索不同 类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治理技术、发展模式,先开

展创建,再评估确定,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

二是坚持统筹 协调、整体推进。统筹 区 域内 生产 发展与 资 源 保护、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统筹农业、科技、国 土、环保、水利、林业

等领域,系 统设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案,确保区域内 生产、生

活、生态协调推进。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突出 重点。兼顾当 前治理与 长期保护,分 清轻重缓急,科学设计实施步骤,优先解决区域农业生产、生态环 — 4 —

境的突出 问 题,逐步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多 方参与。打破部门 界限,努力 创 新相关 部门 联合推进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 府的引 导作用,形成新型经营主体、科研推广 机构、农户 以 及其他

各类社会主体共同 参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格局。

三、试验示范内容(一)主要内 容

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 策,综 合考虑 各地资 源环 境承载力、生态类型和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探索农业生产与 资源环

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治理当 前农业农村环境突出 问 题,形

成可复制可推广 的技术路径与 运行机制,重点 围 绕 农业产 业可持

续、资源环境可持续、农村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内 容,整合各项碎 片化的单项措施,系 统谋划、分工协作,综 合施策、统筹推进。一是

农业产业可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 能 力,确 保粮食和 重 要农产 品 有 效供给,实 现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合理确 定产 业发展适度规模,发展循环农业,促进

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推进。二是资源环境可持续。严格 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充分利 用 地表水和自 然降水,控制 使用

地下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科学施用 农业投入品。防治农业面

源污染,实现秸秆、畜 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物、农产 品 加 工副 产

物等农业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 用。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开 展草原 和 湿地生态保护,动植物、水生生态系 统和 渔业资源养护,— 5 —

农田 防护林网 建设、有 害生物防控等。三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开 展农村环境整治,发展休闲 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建设美丽宜

居乡 村。培育 新型 经营 主 体,加 强 新型 农民 培训,提高 劳 动 力 素

质。创新和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储运利 用、村容村貌管 理等方面 的良性运行机制。(二)产业重点

依据试验示范 区 内 种 植业、畜 牧业、渔业等 农业产 业发 展基 础,突出 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 合发展。

种植业突出 保护资源、调整结构、绿色生产。一是实施最严格 耕地保护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 划定,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 提升

行动。控制农业用 水总量,因 地制宜发展旱作雨养农业、高效节水

农业,控制地下水开采,推广 节水农业技术。强化农田 水利、防护

林网 等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

有效供给。二 是推进种 植结 构 调 整,优 化品 种 结 构 和 区 域布 局。

保障口 粮生 产,开展粮食绿色 高 产 高 效创 建和 模式 攻关,稳定棉

花、食用 植物油、糖料自 给水平,鼓励发展木本粮油,推进园 艺作物

标准化创建,保障农产 品 质 量安全,促进农民增 收、产 业增 效。三

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 量零增长行动,改进施肥方式,推广 高效新型

肥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 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农企合作,发挥新型经营 主体作用,示范 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规模推

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 绿色防控,大力 推广 高效低风险农药和 高效 — 6 —

节药植保机械,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 合利 用 试 点示范建设,发展清洁生产,促进农膜、农药包装物回 收利 用。畜牧业突出 优化布局、治理粪污、规模养殖。一是优化畜牧业 区域布局,调整南方水网 地区生猪养殖布局 结构,发展节地、节水、节粮畜牧业,保障肉 蛋奶等主要畜 产 品 有 效供给。二是转变 区 域

内 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立种养结合和生

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病死动物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 用,促进畜 牧业生产 与 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在有 关区 域

开展草牧业试验示范,建设一批草种和草产品 生产基地,推进牧区

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三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 种形式的规模养殖。创 新产业经营模式,完

善企业、专 业 合 作 社 与 农 户 的 利 益 联 结 机 制,促 进 农 牧 民 增 产 增收。

渔业突出 优化结构、保护水环境、养护资源。一是优化调整养 殖结构。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 间,形成 水域、滩涂

资源综合利 用 与 保护 新格局。合理确 定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内

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大力 发展稻田 综 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

殖。调减结构性过剩 品 种,发展适销 对路的名 特优、高附加 值、低

消耗低排放品 种。二是转变 养殖发展方式。推广 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 化 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 养结合稻田 养殖、海洋牧

场立体养殖和环保网 箱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对养殖废水废 — 7 —

物收集处理。推广应用 全价人工配合饲 料,规范科学使用 渔药、饲

料和饲料添加剂,防止养殖水域污染,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积 极发展水产品 精深加 工,推进产 业链的延伸 拓展。三是养护 水生

生物资源。完善休渔禁渔制 度,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开展水生生 物增殖放流,推进以 人工鱼礁为 主体的海洋牧场示范 区建设。加 强水生生物自 然保护 区、水产 种 质 资 源保护 区和 珍稀濒危物种 救

护中 心建设,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种 养结 合、农牧结 合、农渔结 合、农林结

合、粮草兼顾,因 地制 宜推广“ 稻鱼共生”、“ 猪沼 果(茶)”、林下经

济等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区域农业资 源循环利 用。延伸 农业产 业

链条,发展特色农产品 加工业,拓展农业多 种 功 能,发展农业新型

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区域重点

依据《 全国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 — 2030 年)》 的 区 域布

局,立足不同 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严格保护自 然生态系 统的前提

下,明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东北区以保护黑土地、控制 地 下水开采、构建种养结合农业产业链为 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粮畜产 品 生产基地建设。黄淮海区以治理地下水超采、秸秆禁烧、化肥农

药减施、提 升 耕地 质 量 为 重 点,稳 定 发 展 粮 食和“ 菜 篮 子” 产 品。

长江中 下游区以发展循环农业、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综 合治理农

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 污染为 重点,特别 是平原 水网 地区要科

学确定生猪养殖规模,加强畜禽水产粪污资源化利 用,改善农业农 — 8 —

村环境。华南区以化肥农药减施、红壤改良为 重点,加 强“ 南 菜北

运”基地建设,构建优质安全的热带亚热带农产品 生产体系。西北

及长城沿线 区 以 水资 源 高 效利 用、草 畜平衡为 重 点,突 出 生 态 屏

障、特色产区、稳农增 收三 大功 能,大力 发 展旱作 节 水农业、草 牧

业,加强地膜回 收综 合利 用,特别 是农牧交 错 带 突 出 调 整种 植结

构,促进农牧结 合,推进生 态 保 护 与 修复。西南 区 突 出 石 漠化治

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中 低产田 改造、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 用,在生

态保护中 发展特色 农业。青藏 区 突 出 三江源 等 江河源 头生 态 保

护,严守 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草原 保护建设,以 草定畜发展草地生

态畜牧业,实现草原生态整体好转,筑牢国 家生态安全屏障。海洋 渔业区严格控制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加强禁渔期监管,开展水生生 物资源增殖和环境修复,科学发展海洋牧场,保护滨海滩涂湿地生 态环境,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控制养殖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工作安排

“ 十三五”期间,试验示范区采取“ 先创 建、后确定、再示范”的

形式,在各省(区、市)明 确 创 建单位、开展创 建活动 的 基础上,农

业部会同 有关部门 根据实际创建成果逐年择优评估确定一批试验 示范区,并将经验示范推广。(一)建设主体

为 便于实施和管理,试验示范区以自 然生态区划 为 基础,建设 主体原则上以县级人民政府为 主,兼顾具备条件的地市级人民政 府、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工作突出 的省(区、市)也可以 整省 — 9 — 为 建设单元。

申 请创建试验示范 区的主体应 符合以 下基本条件: 一是农业 可持续发展工作基础较好。资源保护利 用、农业环境治理、农业生

态保护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取得较好成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

念深入人心。土地资 源、水资 源、气候资 源、农业生物资 源等重要

农业资源底数清晰(数据清单见附件),开发强度合理。能正确处 理好经济发展同 生态环境保护 的关系,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主体 可优先参加创建。二是科技支撑较强。试验示范区具有稳定的技 术依托单位,在可持续农业技术和模式引 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 等方面,形成了 一整套清晰的技术路线。三是组织管理程度较高。建立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领导及部门 间 分工协作协调 机制,出 台

相对完善、规范的政策性文件、由 地市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编制 的试 验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应符合当 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在主体选择上,应 充分认识到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 现代 农业建 设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各有侧重,又有机联 系。现代农业发展包含有 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更突出 强调 高度的

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等因 素,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 主

要标志; 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体现,但更注重农业 生产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 资源永续利 用、建设美丽田

园,强调给后人留下发展空间。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使之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分类推进的良好 — 01 —

格局,有利 于加强对不同 类型区域农业发展的指导,补齐资源环境

短板。具备条件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 家农业科技园 区、国 家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 农业农村为 主)可优 先参加 试验示范 区 创

建工作,但要重 点 突 出 补 齐 资 源 环 境短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展 主题。

(二)建设步骤

试验示范 区 建设分试验创 建、评估确 定、示范 推广 三 个步 骤 推进。

一是试验创建阶段。2016 年,农业部会同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 技部、财政部、国 土资 源部、环境保护 部、水利 部、国 家林业局 等有

关部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试验示范 区创 建活动。各省 级农业行

政主管部门 会同 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 根

据不同 区域资源环境条件、面临突出 问 题、工作基础、科技支撑等

情况,按照创建条件择优确定创建主体,并将参加创 建主体的有关

情况报农业部、国 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 土资 源部、环

境保护部、水利 部、国 家 林 业 局。鼓 励 各 省(区、市)依 据 各 自 基

础,整合资金支持创建主体开展探索。

二是评估确定阶段。本着“ 成熟 一批确定一批”的原 则,按照 “ 创建主体申 请,省级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 会同 有 关厅局 推荐,农业

部会同 有关部委确 定”的程序,从 2017 年起开展试验示范 区 确 定

工作。由 参加创 建的试验示范 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提出 申 请,将

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送至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方案应充 — 11 —

分体现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推进思 路、建设目 标、主要内 容、技

术模式、运行机制等内 容,突出 产业和区域重点。省级农业行政主

管部门 会同 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厅局 初审通

过后,推荐至农业部。农业部会同 国 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

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 部、国 家林业局 等部委开展评估

确定工作,依据试验示范 区 评价指标体系(另 行制 定印 发),共同

组织答辩论证后,将符合条件的创建主体确定为“ 国家农业可持续 发展试验示范区”。

三是示范推广 阶段。及时开展试验示范 区 建设经验总 结,研 究归纳成熟的技术路径、发展模式 和 运行机制。加 强相 同 自 然生

态类型区域内 的学习交流,示范推广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 度,加

强新媒体应用,营造有利 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 领导。农业部会同 有 关部委 成 立试验示范 区 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协调工作,同 时成立

试验示范区建设专家委员 会,承担重大建设问 题、评价指标体系 制

定等的咨询论证工作。各省级人民政府负 责本省(区、市)试验示

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建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等有 关厅局参加的省 级协调 机制,在编制 省 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的

基础上,以试验示范 区 建设为 抓手推进本省(区、市)农业可持续 发展。参加创建试验示范 区的人民政府应 建立由 主要领导牵 头、有关单位参加的协调机制。— 21 —

(二)加强政策扶持。地方人民 政府要落实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主体责任。各级农业部门 要积极争取对试验示范区创 建工 作的政策扶持,现有 各类农业资 源与 生态环境资 金项目 应 向 试验

示范区倾斜。各省(区、市)要出 台 省 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

范区建设有关政策规定。鼓励各地加 强政策创 设,积极引 导各类

资金投入试验示范区建设,确保试验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三)加强管理考核。农业部会同 有 关部委 组织对已 确 定的 试验示范区进行年度考核。各省(区、市)负 责试验示范区运行跟

踪监测。试验示范 区 采取“ 目 标考核、动 态 管 理、能 进能 出 ”的 考

核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试验示范区限期整改,整改不到 位的

取消“ 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资格。

第二篇:农业部等七部委印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丨政策

农业部等七部委印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

方案》丨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要求,合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下为方案全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要求,为做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以下简称“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符合我国不同区域特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源环境短板。

建设试验示范区,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仅强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注重农业生产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发展,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努力推进区域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促进“三生”共赢提供试验示范。

(二)是分类指导各区域农业发展,推进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类型多样,各地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和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也不同。建设试验示范区可根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与农业区划特点,通过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模式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方案,建成科技成果的试验应用推广基地,为各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多部门协作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业可持续发展涉及农业、科技、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多个领域,需要探索建立多领域多部门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市场化运行机制、循环农业发展机制、监督奖惩机制,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制度。建设试验示范区可以搭建多部门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平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提供样板。

二、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为目标,以高效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态为重点,在不同类型自然生态区整体设计各产业间协调发展方案,创新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集成技术,形成一批适宜不同类型特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一批良性运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试验示范。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试验示范区的农业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步匹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提升,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到2030年,全国范围内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

(三)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引领示范。立足不同区域实际,探索不同类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治理技术、发展模式,先开展创建,再评估确定,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统筹区域内生产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统筹农业、科技、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领域,系统设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案,确保区域内生产、生活、生态协调推进。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兼顾当前治理与长期保护,分清轻重缓急,科学设计实施步骤,优先解决区域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逐步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多方参与。打破部门界限,努力创新相关部门联合推进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形成新型经营主体、科研推广机构、农户以及其他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格局。

三、试验示范内容

(一)主要内容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类型和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探索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治理当前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与运行机制,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可持续、资源环境可持续、农村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内容,整合各项碎片化的单项措施,系统谋划、分工协作,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一是农业产业可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理确定产业发展适度规模,发展循环农业,促进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推进。二是资源环境可持续。严格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充分利用地表水和自然降水,控制使用地下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科学施用农业投入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物、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农业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用。

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草原和湿地生态保护,动植物、水生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养护,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有害生物防控等。

三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发展休闲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创新和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储运利用、村容村貌管理等方面的良性运行机制。

(二)产业重点

依据试验示范区内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突出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种植业突出保护资源、调整结构、绿色生产。一是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因地制宜发展旱作雨养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控制地下水开采,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强化农田水利、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是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保障口粮生产,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糖料自给水平,鼓励发展木本粮油,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三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改进施肥方式,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农企合作,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示范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规模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高效节药植保机械,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发展清洁生产,促进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

畜牧业突出优化布局、治理粪污、规模养殖。一是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结构,发展节地、节水、节粮畜牧业,保障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转变区域内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立种养结合和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病死动物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有关区域开展草牧业试验示范,建设一批草种和草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牧区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三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养殖。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完善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渔业突出优化结构、保护水环境、养护资源。一是优化调整养殖结构。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间,形成水域、滩涂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新格局。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内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品种。

二是转变养殖发展方式。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海洋牧场立体养殖和环保网箱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

加强对养殖废水废物收集处理。推广应用全价人工配合饲料,规范科学使用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防止养殖水域污染,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链的延伸拓展。

三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完善休渔禁渔制度,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推进以人工鱼礁为主体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物种救护中心建设,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

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农林结合、粮草兼顾,因地制宜推广“稻鱼共生”、“猪沼果(茶)”、林下经济等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区域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区域重点

依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区域布局,立足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明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

东北区以保护黑土地、控制地下水开采、构建种养结合农业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粮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黄淮海区以治理地下水超采、秸秆禁烧、化肥农药减施、提升耕地质量为重点,稳定发展粮食和“菜篮子”产品。长江中下游区以发展循环农业、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为重点,特别是平原水网地区要科学确定生猪养殖规模,加强畜禽水产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农业农村环境。

华南区以化肥农药减施、红壤改良为重点,加强“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构建优质安全的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生产体系。西北及长城沿线区以水资源高效利用、草畜平衡为重点,突出生态屏障、特色产区、稳农增收三大功能,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草牧业,加强地膜回收综合利用,特别是农牧交错带突出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牧结合,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西南区突出石漠化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在生态保护中发展特色农业。青藏区突出三江源等江河源头生态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以草定畜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实现草原生态整体好转,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海洋渔业区严格控制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加强禁渔期监管,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和环境修复,科学发展海洋牧场,保护滨海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控制养殖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工作安排“十三五”期间,试验示范区采取“先创建、后确定、再示范”的形式,在各省(区、市)明确创建单位、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创建成果逐年择优评估确定一批试验示范区,并将经验示范推广。

(一)建设主体

为便于实施和管理,试验示范区以自然生态区划为基础,建设主体原则上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兼顾具备条件的地市级人民政府、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工作突出的省(区、市)也可以整省为建设单元。

申请创建试验示范区的主体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基础较好。资源保护利用、农业环境治理、农业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取得较好成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农业生物资源等重要农业资源底数清晰(数据清单见附件),开发强度合理。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主体可优先参加创建。二是科技支撑较强。试验示范区具有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在可持续农业技术和模式引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清晰的技术路线。

三是组织管理程度较高。建立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领导及部门间分工协作协调机制,出台相对完善、规范的政策性文件、由地市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编制的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在主体选择上,应充分认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各有侧重,又有机联系。

现代农业发展包含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更突出强调高度的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等因素,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主要标志;

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体现,但更注重农业生产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美丽田园,强调给后人留下发展空间。

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使之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分类推进的良好格局,有利于加强对不同类型区域农业发展的指导,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具备条件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农业农村为主)可优先参加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但要重点突出补齐资源环境短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

(二)建设步骤

试验示范区建设分试验创建、评估确定、示范推广三个步骤推进。

一是试验创建阶段。2016年,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试验示范区创建活动。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条件、面临突出问题、工作基础、科技支撑等情况,按照创建条件择优确定创建主体,并将参加创建主体的有关情况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

鼓励各省(区、市)依据各自基础,整合资金支持创建主体开展探索。

二是评估确定阶段。本着“成熟一批确定一批”的原则,按照“创建主体申请,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厅局推荐,农业部会同有关部委确定”的程序,从2017年起开展试验示范区确定工作。

由参加创建的试验示范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将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送至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方案应充分体现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推进思路、建设目标、主要内容、技术模式、运行机制等内容,突出产业和区域重点。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厅局初审通过后,推荐至农业部。

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委开展评估确定工作,依据试验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另行制定印发),共同组织答辩论证后,将符合条件的创建主体确定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三是示范推广阶段。及时开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经验总结,研究归纳成熟的技术路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相同自然生态类型区域内的学习交流,示范推广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新媒体应用,营造有利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委成立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协调工作,同时成立试验示范区建设专家委员会,承担重大建设问题、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等的咨询论证工作。

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省(区、市)试验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建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等有关厅局参加的省级协调机制,在编制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本省(区、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参加创建试验示范区的人民政府应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单位参加的协调机制。

(二)加强政策扶持。

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责任。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对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政策扶持,现有各类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应向试验示范区倾斜。各省(区、市)要出台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有关政策规定。鼓励各地加强政策创设,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入试验示范区建设,确保试验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强管理考核。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对已确定的试验示范区进行考核。各省(区、市)负责试验示范区运行跟踪监测。试验示范区采取“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考核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试验示范区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资格。

附件: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重要农业资源清单 序号资源类别指标单位历年1耕地资源农用地面积万亩 2耕地面积万亩 3园地面积万亩 4基本农田面积万亩 5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6土壤有机质含量g/kg 7土壤全氮含量g/kg 8土壤有效磷含量mg/kg 9土壤速效钾含量mg/kg 10土壤PH值11草地资源草原面积万亩 1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13天然草原产草量(鲜草)万吨 14渔业水域资源渔业水域面积万亩 15内陆水域面积万亩 16湖泊面积万亩 17海区海域面积万亩 18淡水养殖面积万亩 19海水养殖面积万亩

20农业生物资源油料作物品种主要品种 21棉麻作物品种主要品种 22糖类作物品种主要品种 23果蔬作物品种主要品种 24主要牲畜品种主要品种 25主要家禽品种主要品种 26主要淡水鱼品种主要品种 27主要海水鱼品种主要品种 28野生植物资源品种主要品种 29主要食用菌品种主要品种 30主要药用菌品种主要品种 31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品种 32农业气候资源平均气温℃ 33年极端最高气温℃ 34年极端最低气温℃ 35日照时数小时 36≥0度积温度·日 37≥10度积温度·日 38无霜期日

39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万吨 40降水量毫米 41地表水资源量万吨 42地下水资源量万吨

4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万吨 44农业用水万吨 45生态用水万吨 46河流水质达标率% 47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48耕地灌溉面积万亩

49万亩以上灌区耕地面积万亩

5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51机电排灌站数个 52机电排灌站装机容量兆瓦 53机电井眼数个

54机电井眼数装机容量兆瓦

第三篇:街道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街道概况:

xx街位于江岸区南部偏西。辖区范围:东北从中山大道经三阳路至沿江大道,西南从沿江大道经黎黄陂路至中山大道,西北从黎黄陂路经中山大道至三阳路,东南面临长江。东、西、北以三阳路、黎黄陂路和中山大道为界,分别与四唯街、xx街和车站街三个办事处辖区毗邻。

辖区有6个社区居委会,153个居民小组。据不完全统计全街有居民8513户,30800人。面积0.56平方公里。

街区主要道路有11条:中山大道、胜利街、洞庭街和沿江大道,从西南到东北纵贯境内;黎黄陂路、黄兴路、车站路、蔡锷路、xx路、二曜路和三阳路,从东南到西北横向排列。途经境内的电车和普、专、旅游公交路线有30余条,设有8个集中站点。

街区内历史建筑遍布,欧美风格各异。如德国领事馆、美国领事馆、东方汇理银行、华俄道胜银行、德明饭店、维多利亚花园等等,至今仍保护完好。街区内旧式里弄建筑较多。相继建有近20个房屋式样、结构基本相似的里弄,如延庆里、坤厚里、同兴里、伟英里、广兴里等等。随着老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建成一批现代化的、新型的高楼大厦、商居小区。

辖区内中央省市区属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较多。武汉市人民政府驻在街区沿江大道188号。除市府大院内的厅委办单位,市规划局、国土局、审计局、民政局、卫生局、科技局、水务局、统计局、档案局、园林局、等亦分布在市府大院周围。此外,还有科研设计院(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影院、公办医院、门诊部、集体、私人诊所等等。

多年来,xx街从实际出发,坚持贯彻落实《21世纪议程》,按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要求,积极实施科教兴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克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街道”,“全国文化先街道”,“全国环保模范街道”,“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武汉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称号。

近年发展:

自开展创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特色路街以来,xx街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街道经济建设发展,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保证《xx街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我们正式启动了楼宇经济行动计划示范工程,?XX年开始,街道财政收入每年突破一个亿,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指标如:固定资产、重大发展项目的投入,内资外资的引进利用、两型社区建设的实施、城市双创进社区、特色路街的发展、创业基地的建设,创意园区的兴建、科技孵化器的培植、沿江商务区规划等等,完成情况良好。

主要成效:

一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化。

多年来,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实施示范工程,推广典型经验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全街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显著增强。街工委办事处把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各职能部门能够自觉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本部门的实际工作;驻区大企业“武铁中力集团、鄂能物质公司、华源电力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地方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来,与政府密切配合,形成了区厂共建实验区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消费观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街工委办事处紧紧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发展始终行驶在快车道上。2011年,实现固定资产投入10800万元,完成重点项目投资额650万元,,利用内资三项引资4200万元,利用外资一项引资80万美金,?获得市区“in外滩”创意园区、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授牌,更多的企业(如:江岸房地中心、江岸政务大厅、五星豪生明珠、小贝壳餐厅等)被培养为纳税大户。

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街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沿江商务区的规划发展,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累计投入120亿元进行大规模高标准的旧城改造,实现了从灰蒙生活区到花园式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几年来,街道烟排、污排设施日益完善,占道经营基本取缔,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宋庆龄遗迹博物馆、沿江咖啡休闲一条街、外滩里创意园区、五星德明饭店、豪生明珠大酒店等标志性工程。一批原老租界历史建筑得到修复和保护。城市绿化以及立面整治覆盖率达到35.19%,全街街面里弄道路铺设达100%。社区供气率达到100%。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88部。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区域规划,完成十三个居委会重组六个社区的综合改革试点。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推进街办集体企业改革,使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组建社区公益性组织等形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区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以江岸区疾病控制中心为代表的众多科技企事业单位,通过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年来,累计取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12项,通过市级以上高新企业认定的企业3家,得到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发展基金支持的企业3家,全街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7家。

基础教育成效显著,辖区六所中小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7%。完成各类岗位培训几实用技术培训18551人次,社会力量办学培训26809人次。此外,武汉市人才交流中心短期培训学员1290人/年。境外培训学员达300人以上/年。

人口、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三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9个千分点,全区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0:109。建成了以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镇技术服务站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体系。进行出生缺陷干预,使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搞好辖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断拓展和延伸经济发展自然界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xx街始终坚持动态管理,实施跟踪服务、炒作房屋置换、敦促结构更新。街工委办事处在认真抓好引导协调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把握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规模,提出了《六破六立》的工作理念即:“一破街道经济老框框,确立区域经济新观点;二破没有税收分成就不重视发展的小团体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大局意识;三破“马路经济”、“围墙经济”、占道经营的习惯做法,确立特色路街,产业园区、楼宇经济的新型模式;四破见商就招,来者不拒的老传统,确立规划先行,择商而招的新办法;五破制定土政策,互挖墙脚的老套路,确立服务当先,靠环境招商留人的新思维;六破只求发展不顾其他的狭隘发展观,确立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经济发展与人的协调发展相统一的新观念。”使街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长足的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全街上下民众的自觉性为。

下步措施:

2011年,是xx街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讲话“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示范区工作”精神,在全街掀起创建和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热潮,推进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走向纵深和更高层次,紧扣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准确把握xx街在“沿江商务区”中的发展定位,巩固和发展生态、科教人文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资源利用上,选招强势,做大做强经济总部。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民计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继续落实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按照“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社会兴办”的运作原则,进一步做好各阶段工作计划,及各部门、各单位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并按照国家科技部的部署,继续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工作,加快建设和谐xx街。

(二)、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切实增强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生态高效经济体系;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统揽,重视区域发展现状、对发展承载能力进行分类调查,充分利用好闲置资产,做好xx片历史风貌保护的宣传工作,加快江岸沿江商务区xx片区发展步伐。

(三)、进一步凸显生态特色,切实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区域空间,打造区域特色,积极构建生态社区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积极争创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城市生态和城市环保,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供一套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的规划,结合xx街实际,把重点放在污水油烟和噪音的监督管理,同时因地制宜推广新的防治技术,积极推进生产装置的挖潜改造、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树立清洁生产的理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达到污染治理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改善区域周边环境,争取2011年把xx街建设成为武汉市第一个无烟街道。

(四)、进一步夯实科教基础,切实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立区战略,加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年加大科普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和打造具有xx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安全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和平安街道建设。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居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让全街居民群众都能够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民众的满意率和幸福指数。把xx街建设成为武汉主城区的和谐新区。

第四篇: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的要求,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发展,抢占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和引领性作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连片带动乡村振兴,制定本指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服务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主攻方向,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二、建设目标与基本定位

(一)建设目标。

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探索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显著提高示范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基本定位。

1.深化体制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打造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2.聚焦“三农”发展。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3.突出科技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针对制约区域发展的 — 2 —

突出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加强科研创新,通过试验示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走质量兴农之路。

4.打造创新高地。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障建设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农业产业硅谷。

三、申报条件

(一)建设基础。

示范区原则上应以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或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为建设主体,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建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统称园区)基础上申请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园区要具有明确的四至范围,建设用地必须经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在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用地,明确“规划建设用地”和“科研试验、示范农业用地(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具体面积和四至范围(以界址点坐标控制)。按照相关要求编制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符合所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较高,符合“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总体要求。

(二)产业基础。

示范区符合“一区一主题”“一区一主导产业”“一区一平台”的功能定位要求,规划布局科学合理,有明确的科技示范和产业联动机制,拥有一定数量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城镇村融合发展,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其中核心区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配套关联产业为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效益明显。示范区对区域农业发展应有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三)创新资源。

示范区应建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与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建设合作研发创新平台,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具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和创业服务功能,能够为“星创天地”建设和科技特派员、留学归国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乡土人才等创新创业提供支撑。

(四)基础设施。

核心区一般应完成“七通一平”建设,示范区内应具备供排水、电力、道路、通讯、热力、燃气等必要基础设施。坚持绿色 — 4 —

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符合国家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总体要求,具有废弃物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设施,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打造水体洁净、空气清新、土壤安全的绿色环境,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

(五)政策保障。

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出台相应的创新、产业化发展等系列政策,形成促进高新技术引进示范和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化的政策体系。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加大对示范区建设和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创新示范区管理模式,探索整合集约、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示范区要发挥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作用,在落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推动中央各项改革部署在示范区内加速落实落地。

四、建设流程

(一)申报与批复。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在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政策保障完善、符合示范区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向科技部提出建设意向。

2.科技部组织相关专家对提出建设意向的园区进行现场考

察。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现场考察意见修改完善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后,向国务院提出示范区建设申请。

3.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国务院批转的拟建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与论证,会同有关部门上报国务院审批。

(二)管理与评估。

1.经国务院批复建设的示范区,纳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范畴,由科技部委托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2.建立示范区发展报告制度。各示范区每年年底前按要求编制工作报告,经所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科技部。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总体进展、效益情况、经验与问题和下重点工作等。

3.建立示范区建设管理统计制度。科技部制定示范区统计指标和方法,开展统计,作为对示范区绩效评估评价的重要依据。

4.建立示范区评估考核制度。科技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示范区进行评估,三年评估一次。定期开展建设发展情况监测,建立对建设质量不高的示范区建设主体约谈机制,实行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

附件:1.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编写提纲

2.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附件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编写提纲

一、战略意义

二、现有基础和发展环境

三、建设思路和目标定位

四、区域空间结构布局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六、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七、示范推广辐射机制

八、保障措施

九、相关附件

附件2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发展基础和现状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四、主导产业布局

五、科教资源集聚

六、区域示范带动

七、组织保障

八、进度安排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2018年9月5日印发

第五篇:农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方案(xiexiebang推荐)

常州市农业信息化示范区

建设方案V1.0

多信科技 2012年8月

目录

一、发展背景及现状...............................................................................................................4

(一)项目背景...................................................................................................................4

(二)发展现状...................................................................................................................4

二、建设目标及原则...............................................................................................................6

三、建设内容...........................................................................................................................8

四、建设方案.........................................................................................................................10

(一)系统建设.................................................................................................................10

1、系统架构...................................................................................................................10

2、技术路线...................................................................................................................11

3、设计要求...................................................................................................................11

4、系统功能图...............................................................................................................14

5、数据库建设...............................................................................................................14

6、信息化平台建设.......................................................................................................15

7、智能农业管理系统...................................................................................................21

(二)示范区建设.............................................................................................................28

1、水稻生产示范区.......................................................................................................28

2、蔬菜大棚示范区.......................................................................................................29

3、花卉生产示范区.......................................................................................................29

4、畜禽生产示范区.......................................................................................................29

5、水产养殖示范区.......................................................................................................30

五、公司简介.........................................................................................................................31

(一)公司的经营方向.....................................................................................................31

(二)公司的员工队伍.....................................................................................................31

(三)公司经营原则.........................................................................................................31

一、发展背景及现状

(一)项目背景

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支撑,物联网技术应用可加速农业现代化。物联网可以在产业结构方面实现信息化的综合;在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宏观决策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加工过程信息化、投入品和产品市场信息化、农业气象等服务信息化的综合;通过生产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反馈与控制的综合,加快传统农业技术转型。物联网提供的先进工具和技术手段,对加速改造提升和优化传统农业产业,促进培育信息化、智能化农业和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经营决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安全、高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加快实现常州市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特提出此农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方案。通过信息化示范区的建设,引导现在农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扩大信息化农业覆盖面积,示范区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和推进常州农业向规模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对农业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广和示范效应,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共同提升。

(二)发展现状

传统的单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依靠经验管理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开始有知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定量管理为特征的信息化生产技术的需求,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通过物联网的软硬件技术产品和应用示范基地,可以促进精确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作物精确管理智能化、数据共享,信息载体和集成应用技术实现作物生产问题的实时诊断和协同决策。

农业信息集成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落后于工业领域。在农业的科技投入还存在投入明显不足,信息人才缺乏,农民及农业企业家等信息技术用户急需培训,信息采集处理比较落后,农业生产信息化技术落后,缺乏信息技术装备的价廉物美的农机及设施装备。目前,常州市我市农业信息服务取得较大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求相比,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要求相比,我市农业信息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信息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农业信息化成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市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农业企业、一般农户的信息服务覆盖率仅为60%左右,且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还有待加强。常州的农村经济很发达,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很先进,但是常州的农业信息化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建立完整权威农业专题数据库,也没有形成全市统一的农业信息化平台。

二、建设目标及原则

远期目标:把农委所有管理对象的数据统一建库,并实时更新,并建立一个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使农业的管理基本上达到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建立常州地区水稻、水产、花卉等农作物的数据生长模型;大力推进常州“三农”的信息化科技化进程,使整个常州农业(农林牧渔)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城市的水平,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提升到国内的先进水平。近期目标:按照“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力争在2013-2015年内,初步建立起常州市农业信息系统框架,完成常州市农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并以高效农业为切入点,实现覆盖粮油、园艺(茶叶、设施、果树、食用菌)、水产、畜牧(鸡牛猪)、农机、休闲观光(休闲农庄)基本信息的建库,完成查询、定位、统计、分析及专题图、专题报表生成等基本实用功能的开发。同时建设涵盖水稻大田、蔬菜大棚、园艺大棚、水产养殖等种类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建设原则:常州市农业信息化示范区包括信息平台和农业智能管理控制系统。信息平台包括数据库建设、地图编制、系统维护等多项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研制策略和计划,统筹安排系统的建设工作。系统建设可分为需求调查与分析、系统设计及规范制定、数据库建设、系统集成与培训以及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基本过程。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为保证系统能随农林数据的拓展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采用当前世界先进的GIS平台、数据库平台和GIS设计、开发模式,空间数据存储模式,采用通用先进的开发工具。2)实用性。保证在系统的正常业务应用中使业务数据能够达到其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和现时性。保证系统运行的效率和速度。保证系统的界面友好、方便和快捷,使业务人员利用系统很快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3)可扩充性。随着示范区的业务范围、业务量和使用部门、使用人员的不断增长,系统在功能、处理能力、数据容量和用户数量上必须要有很好的可扩充能力,同时要考虑本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可连接性。4)标准化。由于本系统是一个严格的综合性系统,包括开发过程规范化和数据编码规范化,完全按照软件开发的行业标准实施开发。按照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并根据系统的特色,制订适合于本系统的地方标准。5)开放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在体系结构、软件系统的确定方面,从系统选型到设计、开发都充分考虑“标准和开放”的原则。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面,依据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应用平台,使系统不仅在体系结构上保持很大的开放性,同时提供各种灵活可变的接口,系统内部也保持相当程度的可扩充性。

三、建设内容

2013-2015年三年时间,建设完成涵盖大田种植、温室大棚、花卉种植、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并建立完整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示范基地智能化生产与监控,建立基地作物生长数据库模型。

农业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

1)农业资源管理:系统后台大型数据库以工作空间形式管理海量数据,从数据的入库、存储、管理入手,提供一整套的安全机制,可以完全涵盖国土、水文、气候、人口、社会经济5大类农业资源,可以存储多种类型的农业资源数据,包括图形、文字、表格、数据、多媒体、遥感影像等专业数据,以及实现对这些专业数据的查询、浏览、统计等功能。2)农业灾害预防:农业灾害主要是指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数字农业平台能够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提供灾害显示、灾害对比、灾害累积,同时根据防灾预案结合交通状况,天气、人员、装备等因素,正确指导减灾救灾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更新数据,基本实现灾害的动态监测、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3)建立作物生长模型:利用大型关系数据库存储的海量信息数据,针对影像农业日常生产的各种因素比如环境、土壤质量、天气、水文等,根据一定的时空发展规律,模拟出一段时间内的农业生产空间环境。4)农业专家支撑:结合农业资源数据和已建立的作物生长模型,再加上系统对农业灾害的预测和监测,对某一区域短期或者中长期的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管理提供给决策者一个直观的数字或者图形以供参考。5)农产品溯源:

智能农业管理控制系统:

1)作物生长环境因子采集:作物生长环境因子的实时采集,通过传感技术,实时采集农作物生长环境因子,根据农业信息平台作物生长数据库模型设定的作物生长阶段环境因子阀值,当环境因子变量超标,进行告警通知。2)实时视频监控:通过部署监控摄像机,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情况及现场生产情况,及时发布生产指导及生产预警。3)农机定位:在播种机、收割机、运输汽车等农机上安装GPS定位设备,实时监控农机所在位置及历史运行轨迹,提高农机使用效率。4)农业设备自动控制:对农业设备实现智能化操作,根据采集到的环境因子变量及当前阶段环境因子阀值,自动或手动开启如遮阳、灌溉、补光、加氧、偷食等农业设备的自动控制,通过信息平台数据的量性分析,设定设备开启及关闭时间,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四、建设方案

(一)系统建设

1、系统架构

示范区农业信息化系统是在常州市农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的相应的应用系统,该系统集资源查询统计、分析处理、辅助决策、系统维护、智能农业管理为一体。如下所示,其总体架构如下:

系统将实现示范区作物种植的智能化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作物生长数据库,并连接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科研成果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建立常州地区农作物生长数据库模型,为农业智能化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系统将连接农业气象数据,实现灾害预警功能;系统还将对示范区农业资源进行管理,根据当前农业现状,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系统采用B/S架构,管理着及用户可通过WEB或WAP方式进行管理操作;系统还提供维护人员接口,维护人员可同WEB维护管理系统,对系统进行维护。

2、技术路线

系统以B/S架构为主,集成GPS技术、WebService技术、SOA技术等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后台管理、平台运营维护、服务在线提供、在线交流等。农业数据是海量的,系统将引入大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云智能分布式实时计算,用户提交的分析请求,大多可以在一秒钟之内返回结果,达到准实时(Near Realtime)的响应能力。通过高速分布式存储和高速分布式计算,从海量的科研数据、农业气象数据及农业资源数据中分析建立当前作物的生长数据库模型,及时调整农作物环境因子阀值,确保作物生长处于最佳环境。

3、设计要求

3.1用户界面设计要求

系统界面要求屏幕布局稳重协调,颜色匹配符合视觉规律,切忌大红大紫的颜色搭配;界面内容安排合理,符合用户操作习惯。具体有:

(1)基于B/S结构,采用浏览器界面,支持1024×768的屏幕分辨率。(2)按钮名称应该易懂,用词准确,摒弃模棱两可的字眼,要与同一界面上的其他按钮易于区分,能望文知意最好。理想的情况是用户不用查阅帮助就能知道该界面的功能并进行相关的正确操作。

(3)界面按Windows界面的规范来设计,即包含“菜单条、工具栏、工具箱、状态栏、滚动条、右键快捷菜单”的标准格式,提高系统的易用性。

(4)系统应提供详尽而可靠的帮助文档,在用户使用产生迷惑时可以自己寻求解决方法。

(5)界面应该大小适合美学观点,感觉协调舒适,能在有效的范围内吸引用户的注意力。(6)开发者应当尽量周全地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出错的可能降至最小。如应用出现保护性错误而退出系统,这种错误最容易使用户对软件失去信心。因为这意味着用户要中断思路,并费时费力地重新登录,而且已进行的操作也会因没有保存而全部丢失。在界面设计上,应当注意尽可能避免用户无意录入无效的数据,限制用户输入值的种类和范围。3.2平台性能设计要求 ·总体性能设计要求 A、平台软件要求支持64位操作系统。平台应操作简便,具有高稳定、较强的容错能力; B、支持 SDX+空间数据库引擎,提供强大的访问空间数据的能力,包括空间数据的存储、索引、读取和更新; C、支持对海量遥感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快速显示,支持MrSID和ECW影像压缩格式以及跨平台的海量影像压缩技术SIT; D、支持24*7的服务能力。平台开发单位在平台出现故障后应10小时内到达现场,24小时内查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数据管理系统性能设计要求

A、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简便。

B、数据库管理系统可移植性强,配置步骤少。

C、数据入库与更新要有详细的日志记录,发生错误或非正常关机情况,系统能迅速从故障中恢复。D、数据入库更新效率达到300 万要素/小时以上。

·其它系统性能设计要求 A、对于专业的分析功能,提供单次访问时数据分析操作3 秒,复杂操作5 秒的响应性能。B、对于实时监控服务访问接口,提供单次访问1 秒以内,复杂操作3 秒以内的相应性能。高峰时并发用户不低于200 人,在线人数1000 人。

C、在智能控制时,请求时间响应时间≤3 秒,控制延时≤5秒。D、资源搜索响应时间≤2 秒。

4、系统功能图

5、数据库建设

农业信息化示范区信息库容包括:各示范区信息数据,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科研数据,农业气象数据,作物生长环境因子数据,农业车辆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示范区设备数据,对应的示范区专题信息数据库,内容包括种植业指标,农田(水稻)专题、大棚(蔬菜)专题、大棚(花卉)专题、水产养殖专题、畜牧专题、农业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

根据示范区具体建设情况,数据概况如下:

·示范区信息数据:包括大田种植示范区、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区、花卉种植示范区、水产养殖示范区、畜牧养殖示范区等。·科研数据:包括常州市科研单位乃至全国可共享农业科研数据,对科研数据进行大数据系统分析,结合常州示范区实时采集数据及作物生长情况,形成符合常州地理环境的农作物生长模型数据库。·农业气象数据:包括常州市及周边地区农业气象数据,通过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通过对常州市历年气象数据记录进行分析,辅助形成农作物生长模型数据库。·作物生长环境因子数据:实时采集示范区作物生长环境因子参数,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布环境因子超标告警,保证作物生长最佳环境。历史数据同农业科研数据及农业气象数据融合,分析形成作物生长数据库模型。·农业车辆数据:对示范区所有农业用车辆进行GPS定位,并记录当前状态和历史运行轨迹,对农业用车辆进行统一管理调度,提高车辆管理使用效率。·视频监控数据:示范区视频监控数据,实时查看农作物长势,并对农业生产进行知道。·示范区设备数据:示范区各类传感设备信息,包括CO2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示范区各类农机设备,包括风机、投石机、加氧机等;传感器采集作物生长环境因子数据,经农业专家系统对比处理后,如超标,则自动开启相应农机设备。·专题数据(作物生长模型):示范区作物生长模型数据,每类作物建立专题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作物生长模型,在不同阶段为环境因子设定不同阀值,保证作物生长最佳环境。

6、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立综合管理与维护展示系统,建立统一标准,进行数据的基本的浏览,查看,维护与交互的平台。该功能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农业资源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专题研究系统、灾害预警系统、农业车辆管理系统、管理维护系统。6.1农业资源管理系统

农业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示范区各类农业数据的入库、更新、管理和地图配置;实现对示范区农用车辆、传感设备、农机设备、监控设备、示范区资源数据等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实现对常州农业资源数据采集入库与更新、维护和管理。

1)示范区资源数据库管理模块

(1)入库与更新:包括矢量与栅格数据的入库与更新。入库前提供监理程序对需入库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矢量数据的入库支持增量更新,并能实现自动接边处理。(2)目录管理:用于维护平台服务的数据目录结构,在应用系统中通过目录服务可以直接访问目录信息。数据目录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组织不同的目录结构,同一数据源可属于不同的目录。包括增加目录、目录浏览、配置目录、删除目录、导入与导出目录等功能。

(3)元数据管理:实现对元数据的模板定制、输入、提取、查询等操作。(4)历史数据库管理:实现对历史数据浏览、查询、历史数据对比、历史数据回溯、历史数据归档等功能。(5)临时库管理:临时库存储各部门带地址描述数据上传后经过地址匹配后等待各部门审核数据和各部门在线编辑临时数据。实现数据浏览、更新统计导入发布库等。(6)数据安全管理:通过对用户的管理可灵活控制用户对空间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并提供日志管理功能,包括各种工作日志的记录、查询、备份等工作。此外,还应支持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功能。(7)数据结构动态配置:属性数据字段动态增加、删除、修改可进行方便配置,无需修改代码即可实现。

2)示范区农业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块

对示范区农业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可按照分类和地图进行索引。按分类索引管理:

按地图索引管理:地图上标记示范区农业设备所在地点,可根据当前设备所在位置,进行索引管理。

6.2农业专家系统

农业专家系统根据作物生长模型自动设置作物当前生长阶段环境因子阀值,当阀值超标时,农业专家系统自动开启相关设备,当环境因子恢复到阀值以内时,系统自动关闭相关设备。农业专家系统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业生产对人的束缚,农业生产人员也可通过农业专家系统对环境因子进行手动阀值设定,当环境因子变量超过环境因子阀值时,农业生产人员收到告警信息,系统自动开启或关闭机电设备进行环境。农业生产人员可通过系统设置遮阳状态为“自动”和“手动”,当设定为“自动”时,大棚内温度过高或者光照强度过强,大棚会根据情况自动遮阳,完成操作以后,会向工作人员的手机发送一条状态通知;选择“手动”时,温度过高或者光照过强,工作人员的手机只会收到提醒短信,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登录监控系统,进行遮阳操作。农业专家远程支撑系统通过internet汇集全国农业领域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实验室和专家团队,采用合宜的知道表示现代农业技术和推理策略,运用多媒体技术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实现现代农业智能决策,远程在线指导等功能。结合智能农业示范区的远程控制接口,专家可迅速的根据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生长模型,定期的帮助农民设置智能农业设施中的相关重要节点数据参数,以确保农产品生长品质和产量的最优化;结合现有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更加高校的帮助广大农户迅速的透过平台与相关农业专家进行主动对接,实现远程信息交互及在线协助等。

6.3灾害预警系统

灾害预警系统结合现有农业气象信息系统,对实时气象数据和历史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短信服务的方式,及时向农户发送灾害预警短信,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6.4维护管理系统

实现对用户权限、平台日志、安全审查、数据及服务访问等管理,保证平台正常安全运行。1)用户权限管理

 组织机构管理模块:实现机构信息管理、机构数据管理。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对平台用户的日常管理。 权限管理模块:包括对数据权限、服务权限、功能权限等的管理,能够实现对用户权限的授予、更改和回收。

2)数据访问统计

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访问工作日志,对数据访问、数据上载、数据下载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按照时间、区域了解数据访问情况,并可以以报表、地理图形等多种图表方式展示。

3)平台监控模块

实现对服务状态、在线用户的活动情况的监控,并能进行安全预警与多种方式的自动报警。

6.5农用车辆管理系统

车辆监控系统综合利用全球卫星定位(GPS)、无线通信(GSM)、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多学科的前沿技术,结合农业的应用特点,运用创新思维开发出集数据、图像、信息为一体,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各系统有机互动的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为农业车辆提供监控调度、信息服务、安防救援、行车历史记录、车辆/司乘人员统一信息管理等服务。

车辆监控系统功能完善,包含 监控调度、信息服务、安防救援,行车历史记录等功能。

车辆定位

历史轨迹 6.6专题系统

专题研究系统针对示范区所种植作物及养殖种类非别建立专题研究,采用大数据处理系统,对海量的农业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科研数据,实验数据,气象资料,对融合后的农业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并建立常州市农作物生产模型数据库。专题系统利用大型关系数据库存储的海量信息数据,针对影像农业日常生产的各种因素比如环境、土壤质量、天气、水文等,根据一定的时空发展规律,模拟出一段时间内的农业生产空间环境。将建立示范区水稻生长模型数据库、蔬菜生长模型数据库、花卉声场模型数据库、畜禽生长模型数据库、水产养殖模型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利用大数据处理系统,分别作物及畜禽种类如猪、牛、羊分别建立数据库生长模型。

7、智能农业管理系统

7.1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组成

7.2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组网

7.3环境因子采集系统

环境因子采集系统完成各个示范区的环境因子采集。

合适的环境因子参数是植物及水产品成长的必要条件,通过环境因子实时监控子系统,农业生产人员可实时查看大棚、鱼塘、花圃等农业生产场地的环境因子变量、查看环境因子实时曲线图、对农业生产场地作物的实时生长环境进行及时的了解。可采集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土壤PH值、光照强度、溶氧度及各种可采集的环境因子变量。以温度为例: 数据采集(温度例)温度、湿度、CO2、大棚示意图

(1).采集方式 温室大棚内配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并且将温度传感器编号,通过传感器实时记录大棚内温度变化,并将温度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或专线实时的传输到智能农业管理系统。(2).操作方式 农业生产人员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通过无线、有线网络访问智能农业管理系统,通过查看编号的温度传感器可实时获取到大棚内各个角落的温度。(3)实时曲线 农业生产人员还可查看当前环境因子实时变化曲线,也可通过历史数据生成历史数据曲线图。

实时监控曲线图

历史数据曲线图 7.4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示意图

(1).采集方式: 监控点设有多个摄像头,可以进行360°旋转,便于查看监控点各个角落

(2)操作方式: 农业生产人员通过电脑和手机登录管理系统,直接查看各监控点实时视频,可根据查看的位置随时更换摄像头显示范围,监控生产现场,进行生产指导。

7.5农业机电设备控制子系统

机电设备控制子系统则实现对示范区机电设备的控制。当环境因子超过设定的作物生长阀值时,系统发送超标告警信息到指定管理人员手机,提醒环境因子变量已超标,需进行相关机电设备开启或关闭,调节作物生长环境因子变量到适宜程度。以温度超标为例:

大棚示遮阳帘示意图

操作方式:

1.当大棚内温度过高时,农业生产人员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控制系统,控制大棚的卷帘、草帘卷起,大棚的顶棚自动打开,达到通风降温的效果;大棚遮阳帘自动打开; 2.当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农业生产人员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监控系统,控制大棚的卷帘、草帘自动放下,顶棚关闭,遮阳帘自动收起,如果温度仍无回升,还可打开电加热器,给大棚自动加温。

7.6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告警系统示意图

农业生产人员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登录管理系统,可以查看到传感器节点和设备的当前的运行状态,当传感器节点或设备故障发生故障时,系统上相应图标会发光告警,同时农业生产人员的手机也会接收到告警短信;

7.7短信服务

短信服务平台承载了超标告警、设备故障告警等需要短信服务的业务。(1)超标告警

农业生产人员可通过手机、电脑登录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查看大棚内各个温度传感器所在位置的温度以及某个时间段内的温度曲线; 农业生产人员通过监控管理系统设定温度的预警值,当大棚内某一温度传感器周围的温度超过预警值时,农业生产人员的手机就会收到预警短信,提示该位置需要降温; 农业生产人员通过电脑登录管理系统,当大棚内温度超过预警值,工作人员会看到弹屏显示温度告警消息并伴随着语音提示。

(2)短信服务

用户还可通过手机编辑查询短信内容发送到平台指定短信端口,查询相应监控点环境因子实时信息。

(二)示范区建设

1、水稻生产示范区

水稻生产示范区以常州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为研究示范对象,将现代物联网技术与新兴光谱监测技术结合,依据水稻作物生长参数的光谱监测模型,配合无线传感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构建作物生长参数(氮含量、氮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等)远程监测系统;同时基于物联网与信息化平台中心数据库的融合。将水稻作物生长参数现场实时发送至信息化平台,进而提供从现场数据采集----数据远程传输----网络管理的水稻作物生长传感整套技术解决方案。水稻生产示范区将充分运用现代传感技术,通过传感器前端采集设备实现和智能控制系统及互联网的连接,实现异地远程控制、水稻生产的全程感知。通过选用不同类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可以获取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PH值、病虫害图像等信息,跨苏 水田,土、气立体环境信息和水稻本体生长信息,为实现水稻精确种植的控制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水稻田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的准确判断。最终生成符合常州市地理气候的水稻生长数据库模型。

2、蔬菜大棚示范区

蔬菜大棚示范区将秉承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标准“绿色环保,有机生产”,通过现代传感技术及软件信息技术对常州地产蔬菜作物从种苗来源、肥料来源、种植生产、检测体系及物流配送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数字可视化管理,并未广大消费者提供全过程可视查询追踪平台。整体示范工程将在蔬菜作物生长过程中结合利用环境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蔬菜叶面光照度、土壤PH值等多种传感器结合多项新型农业专利产品,对蔬菜的生长过程进行数据化管理和实时监控。通过相关化学酸碱度等各类传感器节点实时感知生产过程中是否添加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结合RFID、二维码对每批种苗来源、等级、培育场地以及在培育、生产、质检、运输等过程中具体实施人员等信息进行有效、可识别的实时数据存储和管理。通过蔬菜种植过程透明化,过程可追溯化,重拾消费者信心。

3、花卉生产示范区

花卉示范区旨在通过现代物联网技术,结合我市花卉及绿化苗木基地世纪水、田、土、气等自然因素的实际情况对花卉及绿化苗木在新品开发、种植标准、种植改良等进行科学有效的提升。利用设施农业的方式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做相适应的自动调节,为花卉及绿色苗木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生产方式。投入微电子自动化高新技术,使设施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水分、二氧化碳、营养液浓度等综合环境得以自动调控,为花卉及绿化苗木打造适应其生长的小气候。根据前端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信息透过internet网络连接中心数据库相关花卉苗木类生长模型数据,种植人员即可对排风扇、卷帘、喷灌等灌溉系统、内外遮阳系统、加温系统等各种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以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

4、畜禽生产示范区

畜禽养殖示范区遵从各类畜禽对饲料的需求和环境指标(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物联网的高薪技术构建一个集自动精细饲喂、环境集中调控和管理系统与一体的现代化畜禽养殖平台,主要由电子标签、无线传感器节点、数字化精细喂养、可视化监控几大主体组成。RFID标签将详细记录畜禽的个体信息、生产经营信息;无线传感器节点将采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化学气体等传感器,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自动控制;数字化精细喂养根据养殖场的生产状况、建立以品种、杂交类型、生产特点、气候等因素为变量的营养需要量自动匹配并比对中心数据库同类畜禽生长模型,进行畜禽饲养的数字化模拟和生产实验验证;畜禽养殖场采用可视化监控系统、有利用畜禽的安全生产,利用视频摄像头的动态可视化特点,将畜禽养殖及生产甲供化解予以实时监控。

5、水产养殖示范区

水产示范区主要由养殖监控平台、养殖监控点组成,养殖监控点负责数据采集、传输、水产监控系统负责信息的集中汇总、分析、处理。水产养殖系统可远程控制供氧机及时补充水中的氧气,或启动水位调节装置调节水温等措施,可以为水产养殖户节省大量人工操作和电力消耗,降低鱼类疾病所造成的损失,减少死亡率,显著增加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示范基地应用分布式架构,通过统一的数据资源接口、资源描述元数据及共享协议,将分散、易购的水产养殖信息服务有效集成,实现养殖场水质预环境信息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养殖场健康养殖智能管理、高效水产养殖信息服务,提高水产品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

五、公司简介

多信慧网于2005年创办, 注册资金500万,100个以上通信展厅及物联网应用实施成功案例

(一)公司的经营方向

公司长期专注于大型通信多媒体展厅的设计建设及其相关产品研发,集软件开发、系统设计与集成、物联网应用集成、多媒体制作、现代展厅设计与建造、创意广告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

(二)公司的员工队伍

目前公司已拥有80余名精干的专业开发队伍,其中85%是具有相当资历和经验的高级开发人员

(三)公司经营原则

多信慧网坚持以科技立业、创新思维、服务承诺为经营理念,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凭借良好的整体素质、精湛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优质的技术服务来赢得广大用户的真诚信赖和支持

下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

    六部委联合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 案 2013-12-13 14:15 来源:证券时报网字号:1214 发改委网站12月13日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标委农[2007]81号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7年10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标委农[2007]81号)各省、自治区、......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国标委农[2007]81号)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大全

    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 3月19日,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动员大会在普洱大剧院隆重召开,这标志着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会议提......

    街道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优秀范文五篇)

    街道概况:XX街位于江岸区南部偏西。辖区范围:东北从中山大道经三阳路至沿江大道,西南从沿江大道经黎黄陂路至中山大道,西北从黎黄陂路经中山大道至三阳路,东南面临长江。东、西、......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宣传报道方案

    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宣传报道方案 新闻综合广播 根据省委宣传部关于《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宣传报道方案》要求,新闻综合广播制定以下实......

    天津市国家农业示范区调研报告

    天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报告 2010年10月11日,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小组奔赴天津,对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了考察和调研,调研小组在天津市农委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