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方案
食品安全社区共建行动方案
为让食品安全监管走进社区,贴近群众,服务百姓,不断提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和社区食品安全整体状况,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根据市民生办2012民生工程工作安排并结合我市食品安全监管、社区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市食品安全社区共建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食品安全社区共建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地发挥和延升监管队伍的作用,如何充分地调动社区基层组织和居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和风险防范工作的一种探索食,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2012年在我市选择两个社区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的经验基础是再全面推广。
食品安全社区共建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居民饮食安全,构建和谐社区,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走进社区,贴近群众,服务百姓”为主旨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水平;开展餐饮业整改达标活动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业主及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守法意识,严厉打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饮食卫生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举办社区食品安全论坛
分别于春秋两季邀请食品安全和营养专家来社区举办社区
食品安全论坛活动,向社区居民讲授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安全
政策、食品安全对策以及食品安全知识和营养方面的知识。
时间安排:2012年4月及10月。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邀请有关专家授
课);社区(负责活动现场安排和组织居民参加)。
(二)举办食品安全工作座谈会
举办由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社区、居民、食品生产经营者
参与的座谈会,听取社区、居民、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
监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不断地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时间安排:2012年4月。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区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
(三)、建立社区食品安全宣传阵地
为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将在每一个参与活动的社区内
主要路口和居民主要活动场设立8-10块宣传栏,宣传食品安全
知识,要求每两月更换一次宣传内容。
时间安排:2012年4月。
责任单位: 各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宣传栏的设置,负责宣传内容的更新),各社区(负责协同做好宣传栏设置工
作)。
(四)、建立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制度
为提高食品安全监和管频次,及时发现问题,将地每个社
区工作人员工聘用两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定期对辖区内食品生
产经营单位进行巡查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并及时向监督管理部
门反馈有关信息。
时间安排:2012年4月。
责任单位:各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协管人员的培
训和协管工作考核);各社区(负责协管人员工作安排)
(五)、开展社区内餐饮业整改达标和从业人员培训
通过开展达标专项整治和从业人员培训活动,使辖区餐饮
行业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证
照齐全,并亮证经营;主要卫生设施配备基本符合标准,功能
区域布局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环境整洁;占道经营和店外店
现象得到有效改观,饮食摊点经营更加规范。
时间安排:2012年10月前。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区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负责管辖的餐饮业整改达标和从业人员培训)各区行政执法局(负责占道经营和店外店现象整治、规范饮食
摊点经营行为)。
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社区共建工作的领导,统一指挥、调度、指导共建工作。成立由市政府各区政府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协调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办公室主任:成员: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共建工作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
办公室负责共建工作的实施,协调各部门严格按照各自职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明确职责,加强协作。食品安全社区共建活动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延升的一种探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不少问题,食品安全社区共建活动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落实责任制,共建活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既要明确职责分工,又要加强协作,要确保活动按时完成,确保活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3、强化服务、依法行政。食品安全社区共建活动主旨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怎样服务于基层、怎样服务于居民,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参加餐饮业整改达标的执法人员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科学指导餐饮单位整改,要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宣传工作是否深入细致,是否能做到家喻户晓关系到食品安全社区共建活动的社会效果,因此要高度重视。一是要充分地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面向社会的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要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生动活泼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和风险防范水平。
第二篇: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方案
城东小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
实施方案
为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重庆市黔江区委办公室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江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江委办﹝2017﹞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总体部署,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总体要求,以推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实现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档升级。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作为民生重要实事,紧紧围绕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这一目标,严把食品安全和质量两大关口,着力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标本兼治。深层次查找当前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积极探索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向前推进和发展。
(三)坚持全员参与。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创建活动,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创建工作。
三、工作目标
全力打造安全、舒适、文明、健康的校园食品环境。
(一)食品安全环境良好。校园食堂持证经营,食堂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食品安全管理达到规范,食堂设施设备满足规定标准,不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发生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的死亡事件。
(二)食品安全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大食品安全所需人、财、物投入,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采购源头管控,严格食堂操作管理和制度落实,食堂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三)食品安全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加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常态化开展师生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进教材、进课表、进课堂得到全面落实,师生员工具备较高的食品安全素养。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阶段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启动创建工作。
(二)实施阶段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创建责任,具体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
(三)评估完善阶段学校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完成问题整改。接受市、区创建领导小组的中期评估。
(四)巩固验收阶段根据中期考核评估情况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接受市食安办的验收考核。全面做好迎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的的验收准备。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为成员的“城东小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我校的创建工作。
(二)严肃工作纪律。创建工作要贴近群众需求,贴近日常生活,贴近发展实际,反对搞形式主义。要严格对照任务要求,强化工作举措,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要严格规范创建活动管理,严禁弄虚作假,严禁违法违规操作,做到依法依规、务实高效,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创建评价客观公正,创建结果真实可信。
(三)加强信息反馈。学校每月将本月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学校领导,5月30前报半年工作总结。报告材料做到数据真实,内容具体,并附相关佐证材料(图片、视频等)。
六、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阮勇
副组长:张茂祥
冯鸿飞石胜美
田弈秋
成员:李远福田立新 龚明军 庞家华 韦显成 徐江 王家峰段琳
领导小组下设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张茂祥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由段琳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
第三篇:兴海县示范区建设方案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地点
2014年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区建设项目在我县两个园区和三乡两镇实施。其中包括兴海县高原生态农牧业科技示范园、河卡有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桑当乡、唐乃亥乡、子科滩镇、河卡镇。
二、主导产业或主推技术
生态畜牧业以藏系羊养殖、有机畜产品生产、及乳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
三、支撑项目或整合项目
该项目的实施依托我县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整合各类农牧项目和各级支农资金、江苏援建项目。
四、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兴海县河卡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
1、在河卡白龙村诺金玛有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传统游牧文化观光
体验园1处,主要建设道路、太阳能发电设施、围墙等基础设施60万元;
2、牧宝有机饲草料基地基础建设扶持30万元;
3、有机肥生产及加工;
4、新建河卡白龙村两处家庭牧场。
(二)兴海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1、藏族农耕文化、餐饮展示区1处;
2、新建库容400吨蔬菜保鲜库一座;
(三)永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畜棚960平方米、贮草棚200平方米、业务用房100平方米、围墙350米、净道硬化360平方米、饲料房100平方米、消毒房10平方米、大门3个。
(四)子科滩镇日干村噶伦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畜棚2000平方米、贮草棚200平方米、业务用房100平方米、围墙350米、消毒房10平方米、大门3个。
(五)兴海县桑当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改建畜棚500平方米,修建贮草棚300平方米,购置饲草料加工设备1台套。
(六)兴海县龙曲村念青山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改建畜棚500平方米,修建贮草棚300平方米,购置饲草料加工设备1台套。
(七)子科滩镇雪域、温泉乡扎西切岗两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购置乳产品加工设备及包装、业务用
房100平方米、围墙350米、消毒房10平方米。
(八)子科滩镇泉曲村团结社牛羊育肥养殖场建设项目:引进300只生产母羊、改扩建畜棚600平米,道路硬化500米。
(九)河卡有机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在河卡地区种植有机中藏药材50亩。
(十)为配合全县科技示范园区工作、扩大示范带头作用计划在全县范围内由农牧系统组织实施培训110人次。
1、农牧民技能培训100人次。
2、园区管理人员培训10人次。
五、预期效益
1、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以本品牛种为基础的选育繁殖基地,逐步淘汰退化区牦牛种群,使我县牦牛品种形成较完善的繁殖体系,项目经过5—7年的发展,形成牦牛品种生产基地,全面替代当地退化种群。
2、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县蔬菜种植面积及蔬菜自给率,改善蔬菜种、产、销等环节的良性循环;提高农民蔬菜种植积极性和种植技术,在带动示范方面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3、本项目采取示范辐射发展思路,以科技手段进行选育和繁殖,有计划向周边辐射,带动项目区牧户逐步整体淘汰现有退化牦牛群,同时县财政从农业扶持资金中每年有计划地进行扶持,将选育地和繁殖地形成规模化繁育模式,加
速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
4、该项目的实施,推动我县地方特色产品发展,对我县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效益。
第四篇:示范区方案
银党办发„2011‟ 号
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厅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银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党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银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厅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12月19日 银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确保在创建周期内全面实现创建目标,完成各项创建任务,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西部创建标准,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和“科学规划、坚持标准、统筹城乡、机制创新、惠及全民、共建共享”的原则,用两年时间(2011年—2012年)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力争到2012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质量,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机制,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意度显著提高,各项发展指标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部示范区创建标准,进入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行列,不断开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四级网络建设
2(1)加强市文化艺术馆、市图书馆流动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三馆”免费开放设施,创新服务机制,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方便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在新一轮国家文化部文化馆、图书馆评估定级中,继续达到国家地级市一级馆标准。通过资源整合,在宁夏文化馆合建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2012年8月前竣工使用。
(2)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关于《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设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完成永宁县文化馆、图书馆和贺兰县图书馆新馆建设,2011年底竣工使用。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设施设备,创新活动机制,力争两县一市“两馆”2012年6月前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
(3)实施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文化馆、图书馆选址新建、改建项目,2012年8月前竣工使用。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设施设备,创新活动机制,力争三区“两馆”2012年底前80%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
(4)对已建成的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施设备配置、活动开展、综合管理达标建设。对未建的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兴庆区1个、灵武市7个、永宁县3个)要加快选址立项、开工建设,确保2012年9月底前竣工使用,确保全市100%的乡镇建成单独设置、符合标准的综合文化站。
(5)各县(市)区社区资源有效整合,结合市政府社 3 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同步完成23个街道文化站挂牌建设,力争2012年6月前各项指标达到《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
(6)各县(市)区结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30个乡镇(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达标建设(兴庆区 7个、金凤区 4个、西夏区 5个、灵武市 5个、永宁县 4个、贺兰县5个)。每室配备电脑20台、宽带接入4兆以上、面积不少于60平米、有专人管理。2012年6月前建成使用。
(7)按照资源整合、一室多用的原则,在全市484个行政村级(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挂牌设立村级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善设施配置,加强规范化建设。
(8)按照不低于60%的标准,建设社区标准配置公共电子阅览室126个(兴庆区 42个、金凤区 28个、西夏区 38个,灵武市 10个、永宁县4个、贺兰县 4个)。每室配备电脑10台、宽带接入4兆以上、面积不少于30平米、有专人管理。2012年6月前建成使用。
(9)实施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在已建成的344个农家书屋基础上,实现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及涉农社区目标。加强对农家书屋建成后的维护、管理、使用工作,制定制度,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农家书屋长期运转机制。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建设
(10)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挖掘银川市独特的回族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边塞文化、传统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和内涵,做优做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民族文化特色 4 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引导全市文化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体现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化。探索银川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彰显“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文化魅力,不断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向纵深开展,最大限度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1)着力推进“踏歌起舞”文化工程。继续提升“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相约星期六〃百姓大舞台”、“快乐星期天”、“广场歌曲大家唱”、“广场民族健身舞大家跳”、“农民文艺汇演”、“中老年文艺汇演”、“小明星艺术大赛”、“家庭才艺展演”、“民俗文化展示周”、“中国西部花儿歌会”、“银川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品牌档次水平,创新丰富春节、端午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推动“三下乡”、“文化六进”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推进文化活动“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坚持文化工作、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重心下移,确保每年组织开展广场活动800场(次)、送戏下乡600场(次),全面达到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3小时、每年看2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3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的指标。
(12)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探索建立银川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健全面向基层和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机制,新建图书流通点68个、文化信息资源 5 共享服务点50个。建立图书事业经费同财政增长、人口增长相适应的增长机制,确保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4册以上,市、县两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5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在0.02册次以上,人均到馆次数0.2次以上。
(13)大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积极更新理念、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免费开放水平。银川市图书馆继续保持冬季每周开放56.5小时、夏季每周开放63.5小时,各县(市)区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市、县两级文化馆每周开放时间42小时以上,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42小时以上。
(14)继续推进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完善公益电影放映体制,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数字化电影放映网络,确保每年放映8000场以上,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5场以上,数字化程度达到100%。
(15)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固定设施与流动文化设施、数字文化阵地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2012年底前,努力实现全市农村广电信号全覆盖和“户户通”,100% 6 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基层服务点享用文化信息资源。
(16)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大中专院校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有效办法和管理机制,努力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将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图书馆、阅览室、文体场馆设施、军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形成综合多项、系统丰富、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7)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激励机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健全政府采购与演出补贴制度,通过政府资助、市场调节、项目补贴、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确保专业文艺院团和社会文艺团队参与公益演出300场以上。
(18)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健全国家、自治区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申报和资助制度,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交流和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氛围。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机制,对具有产业属性保护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深入挖掘研究,推进保护成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及转化利用。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9)加快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推行工作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力争在绩效、分配、人才队伍建设等 7 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及资金投入,加大社会文艺团队扶持培育力度,全面推行社会文艺团队“星级化”目标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都有特色社会民间文艺团队的发展目标。
(20)采取大中专文艺院系合作、聘请社会文艺骨干和离退休文化工作者等方式,建立一支有文化专长、热心于基层文化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和社会文化辅导员,充实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注重发挥文化示范户、民间艺人在城乡文化活动中的组织、示范和引领作用。
(21)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岗位管理制度,积极落实每个行政村和社区至少有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指标。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推行分级培训机制,每年举办各级各类文化业务培训班100个班(次)以上、培训各类骨干5000人(次)以上,确保县级以上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不断提高公共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22)按照自治区《关于建设银川“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畅通优秀文化人才引进“特殊通道”,通过选调、招考、交流转岗、聘用等形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稳定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确保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70%,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建立健全扶持激 8 励机制,加大对产生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文化艺术精品和文艺拔尖人才的奖励和扶持力度,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
(2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成立制度设计研究领导和专家小组,积极参与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围绕解决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做法,健全我市社会文化活动机制,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经常化机制建设等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示范效应。
(24)围绕不断推进银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进行政策制度建设研究,推动一系列规划、政策和实施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在细化量化各项考核指标、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健全公共文化工作实绩考核机制、科学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建立重大文化项目推进机制与问责办法等方面创新机制、积累经验、形成示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政府主抓,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发改、人事、编办、国土、财政等部门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每月定期例会制度和重大事项会商、季度工作汇报制度。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9 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共建合力。
(二)完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精神,研究制定我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及落实推进机制,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咨询评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市委、政府督察部门定期督查,创建过程管理办法、宣传信息报送等制度,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科学有力的政策保障。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和动员,制定创建新闻宣传方案,形成全社会关心创建、参与创建和监督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财政保障。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的精神,市、县两级财政要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需基本经费,完善公共文化经费财政投入机制,保障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对公共文化支出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人均文化支出(按常住人口计算)领先自治区平均水平,切实达到每年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1%,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落实“三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制定创建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对中央、市级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四)落实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创建示范区责任体系。10 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层层建立责任体系,健全创建目标考核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地各单位绩效考评范围,形成责任明确、责任到人、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机制,做到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措施、结果有考核、群众有监督,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各县(市)区要每季度报送一次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组织1次督导考核工作,2012年9月底前组织全面自查自验。督查考核和自查自验情况作为划拨示范区创建以奖代补资金的重要依据。
附件:
1、银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银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 附件1:
银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儒贵 银川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李卫东成 员:郭广华
孙旭东 陈学忠李咏梅 陈 军杨 杰 关 琪 张晓沛 保建新 缑转会 尤 峰 高 杨 马 全 朱韶峰 李成荣 于小龙 周福琦 潘灵胜 段 荣 位西北 郭 林 马爱平银川市政府副市长 银川市政府副秘书长
银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银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银川市妇女联合会主席 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银川市财政局局长
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 银川市教育局局长
银川市民政局局长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银川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银川市体育局局长 银川市规划局局长
银川市住房保障局局长 银川市旅游局局长 银川晚报社社长 银川广播电视台台长
银川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督查室主任 银川市总工会副主席 共青团银川市委员会副书记 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兴庆区区长
金 花 金凤区代区长 李维国 西夏区代区长 陈淑惠 灵武市市长 丁建懿 永宁县县长
邓彦芳 贺兰县代县长
全面统筹协调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负责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审定实施,定期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广局,具体负责创建日常工作,撰写上报相关材料,分解创建目标任务,督促实施进度,做好部门协调,完成资料收集汇总,随时向创建领导小组汇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主 任:关 琪(兼)副主任:郭 林(兼)
成 员:杨学文 兴庆区文体旅游局局长
郑良海 金凤区文体旅游局局长
袁振海 西夏区文体旅游局局长
王建邦 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 张学明 贺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
杨华东 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
强朝晖 银川市图书馆馆长 季 妍 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馆长 黄 智 银川美术馆馆长 李 锋 银川文化艺术中心主任 赵苏平银川市艺术研究室副研究员
郎志娟 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处处长
郭东川 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处干部 李 元 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处干部
第五篇: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确保食品安全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重要文件计划精神,结合区政府要求,积极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和平的目标,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着力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区,把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严管重罚与弘扬诚信有机结合,加快“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安全食品的市场占有率,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1、区、街道、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责任明确,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2、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成效显著,基层群众监管队伍健全,管理规范;连锁超市实现全覆盖,放心店覆盖率达90%以上,食品集中配送率达80%以上。
3、食品安全信息收信、报送网络健全,信息发布统一、规范。食品安全宣传深入持久,宣传工作涉及到社区、城乡结合部等基层领域。
4、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计划、有部署,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全面掌握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5、实施农产品定期药残检测,蔬菜高毒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5%以上,鲜活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6、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市场准入,组织实施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制度,食品质量抽检综合合格率达95%以上。
7、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无注水肉、病畜肉上市,积极推进牛、羊、禽类定点屠宰。
8、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执行严格,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
9、积极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辖区内学校食堂实施率达100%。
10、小作坊(小加工厂)、小饮食店(小餐馆)、小超市(小食品店)、小卤菜店、小熟食店(小摊点)等“五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规范,食品安全有保证。
11、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辖区内不得发生ⅳ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负面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
12、食品安全事故投诉处理率达100%。
13、食品安全消费满意度达8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切实提高食品质量安全。
1、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分级监管,强化食品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2、严格实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开展食品生产许可审核,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
3、逐步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整顿和规范工作。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原则,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措施,提升监管能力,失去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走整合、规范、特色、品牌发展之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保障居民消费健康安全。
(二)加大市场巡查和抽检力度,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1、在流通领域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流通领域的巡查和日常检查,督导流通企业建立协议准入、经销商管理、索取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建立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加强食品的日常检查。
2、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加大对重点食品的抽检力度,强化对散装食品、生鲜食品、清真食品的日常监管。
3、逐步规范集贸市场的食品经营行为。改善市场的软硬件建设,提升市场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建立经营者的诚信档案。
4、集中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积极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打击制假的违法行为。
5、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的日常监管,确保肉类市场安全有序。
(三)加强食品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严把食品“入口关”。
1、认真做好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评定工作。按照餐饮业、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组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的分级监管。
2、完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贷溯源制度,加强对餐饮单位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集体就餐提前申报备案制度,加强现场监管。加强日常巡查,规范巡查记录。
3、强化餐饮单位的卫生监督。制订可行措施,强化对旅游景区、学校、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就餐环境的卫生监管,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1、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基地)、社区、市场创建活动。细化创建条件和标准,完善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的动态管理制度,通过各类典型的示范和引导,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2、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快食品安全作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通过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五)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建立顺畅的信息渠道。
1、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综合利用和发布渠道。加强监管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构建信息汇集和通报网络,尽快建成反应灵敏、快速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
2、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析能力,对食品安全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3、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建立方便、畅通的举报渠道,增强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的领导。结合街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机制。对各社区要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各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各自监管环节实行严格监管,着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监管职责。按照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创建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能造成具有重大影响损失或后果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及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落实经费。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所需经费列入预算,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要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工作举措。做到食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各单位和部门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知识的普及。宣传部门要及时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要正面报道各部门、单位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成果以及优质食品和优秀企业,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典型案件,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五、领导机构
和平街道办事处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李亚楼 办事处主任、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车 敏 办事处副主任、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
成员:有关科室负责人和各社区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综合安全科,孟凡军兼任办公室任。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0年2月)
学习创建标准,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工作会议,进行专项研究,形成有关决定和规定等。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0年4月)
按照实施方案,对照创建标准,分解任务,具体部署和组织实施。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4月)
街道办事处委托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考评,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认真做好总结和迎检准备工作。
(四)迎接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验收(2010年5月)
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的部门、单位多、环节多,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严密部署,精心组织,严格实施,确保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