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6月冲击地压事故演练方案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为了加强我矿应急管理能力,减少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后对人员的伤害及降低财产的损失,评估我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修改我矿冲击地压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评估我矿在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时的应急能力,落实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中的组织协调问题;评估应急响应人员对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通过本次应急演练,进一步培训和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一、演练目的及要求
(一)演练目的
通过本次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检验和暴露矿井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缺陷,改善各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职工应对突发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实战技能和熟练程度;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提高整体应急事故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我矿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演练原则要求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经理总体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有关区(队)、科室负责人配合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理。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演练事故情景设计
6月29日上午9:00时,411回风距工作面30m处发生冲击地压造成巷道局部底鼓,底鼓高度约2.0米,压风管路仍正常工作,没有人员被埋压,人员可以通过。工作面现场人员由回风巷撤离。
9:00 综采二区跟班区长、瓦检员分别向矿调度室电话汇报,411回风距工作面30m处发生冲击地压造成巷道局部底鼓,底鼓高度约2.0米,压风管路仍正常工作,没有人员被埋压,人员可以通过,工作面人员出勤36人。
9:00调度室接警人员接到事故电话汇报后,立即向矿领导及井下值班领导汇报,同时启动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按规定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地面指挥总部设立在调度室由组长孙远义指挥,井下指挥总部设立在-880车场由副组长桑振全指挥。
9:05地面总指挥孙远义指挥调度员通知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立。向应急救援小组各个组长下达任务、明确职责:
9:05地面总指挥孙远义指挥地面救护队成立临时救援小队下井救援,并通知压风机房司机不准停风泵,保证井下压风,保证井下事故地点供水,其他地面人员积极配合地面救援工作。9:06井下值班领导桑振全到事故现场附近指挥,同时组织411工作面内人员与事故抢救无关作业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出(避灾路线:411工作面→411回风巷→-880车场→630运输巷→地面)。同时通知通风区立即组织临近作业的机电区、运输区、皮带队、通风区等区队在救护小队未到前,做好营救前的所有准备工作。9:08井下总指挥桑振全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并及时向井上指挥部进行汇报,撤离到安全地点后,统计人数35人,发现少1人。
9:30地面救护队临时救援小队赶到事故现场,井下总指挥桑振全立即组织人员协助救护小队,对破坏巷道进行支护,并对工作面瓦斯、氧气等气体进行监控,抢险救援人员进入工作面搜救被困人员,发现被困人员受伤,现场简单处置后,用担架抬出升井送往医院救治。9:55 巷道被打通,救护队员带着装备迅速进入工作面对事故地点进行探险。确认工作面安全,本次演练圆满完成。
10:00地面总指挥下令:演习结束。
三、演练规模及时间
1、演练规模:综合演练
2、演练时间:2016年6月29日
四、参演单位和人员主要任务及职责 一)参演单位
龙家堡矿业公司白班全体人员、矿业公司调度室、生产技术部、矿压科、矿业公司救护中队、卫生所、综合自动化、等单位。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为保证此次应急演练顺利进行,特成立火灾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孙远义孔凡武
副总指挥:刘德民桑振全张宪国安洪斌胡锦海何云龙 隋金库魏本祥于新河武全德
成员:张兆华郭景利王志刚杨宏伟林刚 高振扬宋志刚王立东常文生李恩权 孙远春李春鹏孙权孔庆斌李鑫 李立军马福庆 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调度室电话:0431-82520111
井下电话:9
(二)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应急救援级别;(2)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部门进行应急救援行动;(3)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或现场预案);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措施。协助总指挥组织救灾工作。按照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措施,负责组织好处理事故时所必须的人员在指挥部待命,负责协调救灾所必须的设备和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3、成员职责
机电区:做好应急救援时地面通讯保障工作,负责井下应急救援时通讯畅通。掌握事故地点供电和停送电情况,确保救灾停用电。
调度室:接收井下机电事故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负责向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传递现场信息,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做好上传下达,并做好相关记录。负责详细统计和掌握入井、出井人数以及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通风区:负责井下通风工作,确保救灾时的通风保障工作。安全质量部:负责监督应急救援中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技术部:负责井下相关图纸的准备及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工作,负责井下事故相关技术资料的提供,协调指挥其他相关部门做好巷道维护等工作。物管科: 保证应急救援所需材料和设备供给。
生活保卫部:负责为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伤员运输、后勤服务提供车辆保障;保障应急救援时能及时有效抢救受伤人员。
保卫组:负责事故抢救和事故救援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
(三)根据井下救灾演练任务,专业组具体分工:
1、通风组: 组长:魏本祥
成员:高振扬李春鹏
职责:按照救灾指挥部的命令,负责调整必要的通风设施,并执行与救灾演练有关的其他措施。
2、机电组: 组长:隋金库
成员:武全德马福庆
职责:负责矿井的停送电工作,保证主扇运转正常,并及时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3、监控组: 组长:李金石 成员:庞立辉
职责:确保演练期间指挥部与井上下的通讯畅通和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4、物资供应组: 组长: 范钦亮 成员:王国庆
职责:及时准备好必要的救援器材,并按照指挥部的命令,由运输段迅速运往救灾地点。
5、救护组: 组长:林刚
成员: 救护队全体成员及医疗室
职责:按照救灾演练指挥部的命令,对升井遇险人员进行及时抢救。
6、安全保卫组: 组长:王勇
成员:保卫组全体人员
职责:负责救灾秩序,严禁无关人员入井,查点出入井人数,并随时报告指挥部。
7、技术组: 组长:张兆华 成员: 田德新
职责:按照有关要求,制定演练方案,并准备好演练所需的各种技术资料。
五、演练准备工作
1、演练前,对井下所有通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监测工对井下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一次全面认真检查,保证监测监控系统完好。
3、通讯维修人员对井上下通讯系统进行一次全面认真检查保证井上、下电话通讯畅通。
六、演练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参与演练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和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2、各参加演练的部门负责人和技术员,向作业人员贯彻学习好本演练预案的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井下灾害避灾路线,自救器正确使用方法及救灾的常识,达到熟练掌握程度。
3、带班矿领导及井下各作业点负责人检查各地点的安全工作,达到安全条件方可进行演练。
4、本次演练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结束演练,对此各岗位工种、区队第一负责人,要加强管理和演练前的教育,切实做好这次演练的各项工作,真正取得演练的实际效果。
5、演练前必须将411回风顺槽内易燃材料及其他物品搬移到安全地点。
6、人员撤离要统一行动,不得乱跑,在撤离途中要做到安全、迅速,不要惊慌失措,防止跌倒摔伤。
7、演练前各作业点瓦检员对井下各地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方可进行演练,确保各种有害气体不超限,否则严禁组织演练。
8、井口值班人员要做好出、入井人员的登记和汇报工作。
9、各组严格按指挥部要求准备好演练用的物资材料。
10、技术部准备好必须的图纸以备指挥部和辅助救护队使用。
11、拟定参加演练的任何人员不得请假,有事必须经矿领导批准后并交请假条后方准离岗。
12、医疗卫生人员在井口候车室待命,抓好卫生保健工作。
13、准备好下述各种图纸
井上、下供电系统图、通风系统图、通讯系统图、排水系统图、避灾路线图、采掘工程平面图
七、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本次演练为龙家堡矿业公司组织,规格较高,规模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这次演练工作,各参演单位和单位分管领导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抓好工作的分工,把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认真做好有关准备和保障工作,确保本次应急演练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实现演练的目的和取得预期的效果。
2、强化责任组的工作。
各责任组要细化和分解本组的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预演和彩排,针对预演和彩排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演练过程的相关工作,保证应急演练的质量。一是人员保障,演练的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合理安排近期工作,保证参演队伍的训练时间,提高对演练方案的熟悉程度和技能;二是场地、物质和器材保障,结合井下实际选择合适的演练地点,确定指挥部、停车场的位置,准备好演练所需的救灾物资。三是通讯保障,完善通讯系统,保证演练信息的快速传递。四是经费保障。结合实际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提供必要的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
4、切实加强安全工作
组织单位和参演单位要高度重视演练、彩排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安全情况及意外突发情况,制定具体的安全保障措施。演练前要对参演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自救互救能力。
5、做好应急演练的总结和评价工作 应急演练的总结是检验演练是否达标,应急准备工作、应急演练实施过程是否需要改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演练人员进行自我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急演练指挥部要对演练进行系统的总结,完成总结报告。
应急演练评价的目的是确定演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检验演练方案、应急组织指挥、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协调配合等方面的情况,要全面、正确地评价演练效果,认真查找应急救援体系、应急预案、应急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成演练评价报告。龙家堡矿业公司 2016年6月22日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6月22日
第二篇:2018年6月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6月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为了加强我矿应急管理能力,减少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后对人员的伤害及降低财产的损失,评估我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修改我矿冲击地压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评估我矿在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时的应急能力,落实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中的组织协调问题;评估应急响应人员对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通过本次应急演练,进一步培训和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一、演练目的及要求
(一)演练目的
通过本次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检验和暴露矿井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缺陷,改善各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职工应对突发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实战技能和熟练程度;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提高整体应急事故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我矿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演练原则要求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经理总体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有关区(队)、科室负责人配合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理。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演练事故情景设计
6月20日上午9:00时,302入风距工作面50m处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造成巷道局部冒顶,高度约2.0米,压风管路仍正常工作,没有人员被埋压,人员可以通过。工作面现场人员迅速撤离。
9:00 305区跟班区长、瓦检员分别向矿调度室电话汇报,302入风距工作面50m处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造成巷道局部冒顶,高度约2.0米,压风管路仍正常工作,没有人员被埋压,人员可以通过,工作面人员出勤26人。
9:00调度室接警人员接到事故电话汇报后,立即向矿领导及井下值班领导汇报,同时启动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按规定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地面指挥总部设立在调度室由组长吴胜会指挥,井下指挥总部设立在-770车场由副组长桑振全指挥。
9:05地面总指挥吴胜会指挥调度员通知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立。向应急救援小组各个组长下达任务、明确职责:
9:05地面总指挥吴胜会指挥地面救护队成立临时救援小队下井救援,并通知压风机房司机不准停风泵,保证井下压风,保证井下事故地点供水,其他地面人员积极配合地面救援工作。
9:06井下值班领导桑振全到事故现场附近指挥,同时组织302入风工作面内人员与事故抢救无关作业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出(避灾路线:302入风工作面→-770运输巷→地面)。同时通知通风区立即组织临近作业的机电区、运输区、皮带队、通风区等区队在救护小队未到前,做好营救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9:08井下总指挥桑振全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并及时向井上指挥部进行汇报,撤离到安全地点后,统计人数25人,发现少1人。
9:30地面救护队临时救援小队赶到事故现场,井下总指挥桑振全立即组织人员协助救护小队,对破坏巷道进行支护,并对工作面瓦斯、氧气等气体进行监控,抢险救援人员进入工作面搜救被困人员,发现被困人员受伤,现场简单处置后,用担架抬出升井送往医院救治。
9:55 巷道被打通,救护队员带着装备迅速进入工作面对事故地点进行探险。确认工作面安全,本次演练圆满完成。
10:00地面总指挥下令:演习结束。
三、演练规模及时间
1、演练规模:综合演练
2、演练时间:2018年6月20日
四、参演单位和人员主要任务及职责 一)参演单位
302区白班全体人员、矿业公司调度室、生产技术部、矿压科、矿业公司救护中队、卫生所、综合自动化、等单位。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为保证此次应急演练顺利进行,特成立演练指挥部:
总 指 挥:吴胜会 贾学义
副总指挥:刘德民 桑振全 李维军 胡锦海 孙德发
何云龙 隋金库 王晶辉 于新河 武全德 高 伟
成 员 :田德新 郭景利 赵 岩 杨宏伟 林 刚
高振扬 王立东 常文生 李恩权 孙远春 李春鹏 孙 权 孔庆斌 李 鑫 马福庆
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调度室电话:0431-81986345 井下电话:9
(二)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应急救援级别;
(2)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部门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3)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或现场预案);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措施。协助总指挥组织救灾工作。按照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措施,负责组织好处理事故时所必须的人员在指挥部待命,负责协调救灾所必须的设备和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3、成员职责 机电区:做好应急救援时地面通讯保障工作,负责井下应急救援时通讯畅通。掌握事故地点供电和停送电情况,确保救灾停用电。
调度室:接收井下机电事故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负责向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传递现场信息,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做好上传下达,并做好相关记录。负责详细统计和掌握入井、出井人数以及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
通风区:负责井下通风工作,确保救灾时的通风保障工作。
安全质量部:负责监督应急救援中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技术部:负责井下相关图纸的准备及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工作,负责井下事故相关技术资料的提供,协调指挥其他相关部门做好巷道维护等工作。
物管科: 保证应急救援所需材料和设备供给。
生活保卫部:负责为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伤员运输、后勤服务提供车辆保障;保障应急救援时能及时有效抢救受伤人员。
保卫组:负责事故抢救和事故救援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
(三)根据井下救灾演练任务,专业组具体分工:
1、通风组:
组 长:王晶辉
成 员:高振扬 李春鹏
职 责:按照救灾指挥部的命令,负责调整必要的通风设施,并执行与救灾演练有关的其他措施。
2、机电组:
组 长:隋金库
成 员:武全德 马福庆
职 责:负责矿井的停送电工作,保证主扇运转正常,并及时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3、监控组:
组长:李金石 成员:庞立辉
职责:确保演练期间指挥部与井上下的通讯畅通和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4、物资供应组: 组长: 范钦亮 成员:王国庆
职责:及时准备好必要的救援器材,并按照指挥部的命令,由运输段迅速运往救灾地点。
5、救护组:
组长:林刚
成员: 救护队全体成员及医疗室
职责:按照救灾演练指挥部的命令,对升井遇险人员进行及时抢救。
6、安全保卫组:
组长:王 勇
成员:保卫组全体人员
职责:负责救灾秩序,严禁无关人员入井,查点出入井人数,并随时报告指挥部。
7、技术组:
组长:田德新 成员: 黄亮
职责:按照有关要求,制定演练方案,并准备好演练所需的各种技术资料。
五、演练准备工作
1、演练前,对井下所有通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监测工对井下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一次全面认真检查,保证监测监控系统完好。
3、通讯维修人员对井上下通讯系统进行一次全面认真检查保证井上、下电话通讯畅通。
六、演练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参与演练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和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2、各参加演练的部门负责人和技术员,向作业人员贯彻学习好本演练预案的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井下灾害避灾路线,自救器正确使用方法及救灾的常识,达到熟练掌握程度。
3、带班矿领导及井下各作业点负责人检查各地点的安全工作,达到安全条件方可进行演练。
4、本次演练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结束演练,对此各岗位工种、区队第一负责人,要加强管理和演练前的教育,切实做好这次演练的各项工作,真正取得演练的实际效果。
5、演练前必须将305入风顺槽内易燃材料及其他物品搬移到安全地点。
6、人员撤离要统一行动,不得乱跑,在撤离途中要做到安全、迅速,不要惊慌失措,防止跌倒摔伤。
7、演练前各作业点瓦检员对井下各地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方可进行演练,确保各种有害气体不超限,否则严禁组织演练。
8、井口值班人员要做好出、入井人员的登记和汇报工作。
9、各组严格按指挥部要求准备好演练用的物资材料。
10、技术部准备好必须的图纸以备指挥部和辅助救护队使用。
11、拟定参加演练的任何人员不得请假,有事必须经矿领导批准后并交请假条后方准离岗。
12、医疗卫生人员在井口候车室待命,抓好卫生保健工作。
13、准备好下述各种图纸
井上、下供电系统图、通风系统图、通讯系统图、排水系统图、避灾路线图、采掘工程平面图
七、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本次演练为龙家堡矿业公司组织,规格较高,规模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这次演练工作,各参演单位和单位分管领导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抓好工作的分工,把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认真做好有关准备和保障工作,确保本次应急演练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实现演练的目的和取得预期的效果。
2、强化责任组的工作。
各责任组要细化和分解本组的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预演和彩排,针对预演和彩排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演练过程的相关工作,保证应急演练的质量。
一是人员保障,演练的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合理安排近期工作,保证参演队伍的训练时间,提高对演练方案的熟悉程度和技能;二是场地、物质和器材保障,结合井下实际选择合适的演练地点,确定指挥部、停车场的位置,准备好演练所需的救灾物资。三是通讯保障,完善通讯系统,保证演练信息的快速传递。四是经费保障。结合实际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提供必要的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
4、切实加强安全工作
组织单位和参演单位要高度重视演练、彩排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安全情况及意外突发情况,制定具体的安全保障措施。演练前要对参演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自救互救能力。
5、做好应急演练的总结和评价工作
应急演练的总结是检验演练是否达标,应急准备工作、应急演练实施过程是否需要改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演练人员进行自我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急演练指挥部要对演练进行系统的总结,完成总结报告。
应急演练评价的目的是确定演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检验演练方案、应急组织指挥、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协调配合等方面的情况,要全面、正确地评价演练效果,认真查找应急救援体系、应急预案、应急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成演练评价报告。
龙家堡矿业公司 2018年5月11日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5月11日
第三篇:郓城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终稿)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1 冲击地压事故危险源分析
冲击地压灾害通常指井下巷道(或工作地点)顶部、两帮和底部岩石在应力(构造应力、开采引起的支承应力等)的作用下,产生突然、剧烈的变形、移动、冒落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有:煤(岩)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采深、地质构造应力、采煤方法、煤柱、巷道布臵、开采顺序、放炮震动触发、顶板管理方法等。
根据矿井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郓城煤矿3号煤层顶板岩层属于Ⅲ类,为强冲击倾向性的顶板岩层;底板岩层属于Ⅰ类,为无冲击倾向性的底板岩层,因此矿井部分采掘工作面受自然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影响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特别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范围的不断延伸,冲击地压灾害日益加剧,已成为严重威胁各矿安全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1.2 冲击地压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1 冲击地压事故类型
冲击地压的分类方法较多。根据冲击地压的物理特征分为压力型、突发型和爆裂型三种;根据冲击地压的能量特征分为微冲击、弱冲击、中等冲击、强烈冲击和灾害性冲击五种;根据参与冲击地压的岩体分为煤体冲击(煤爆)和围岩冲击(岩爆)两种;根据显现强度及其对煤和岩层、支架、设备的破坏程度分为弹射、煤炮、微冲击和强冲击四种等。我国冲击地压的分类方法:
一是根据冲击地压破坏后果分为三类。一般冲击地压:产生的破坏后果轻微,不需要进行修复;破坏性冲击地压:对生产造成一定的破坏,需要进行修复;冲击地事故:由于冲击地压及其伴随现象(冒顶、巷道严重变形、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或由于井巷、采场造成破坏中断工作8小时以上的冲击地压。
二是根据地震仪或微震监测系统观测记录确定的冲击地压显现强度,按里氏地震级分为1、2、3、4、5、6级。
1.2.2 冲击地压事故危险程度分析
在矿井采矿作业过程中,由于受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采动应力等的影响,有可能形成较高的应力集中,当应力集中达到一定程度,煤(岩)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采掘作业扰动下(如放炮、割煤、放煤、移架等作业工序),导致煤(岩)体瞬间失稳破坏,发生冲击地压。冲击地压发生时,往往出现大量煤(岩)体抛出、巷道底板突然鼓起或巷帮整体外移,伴随巨大声响和剧烈震动并形成空气冲击波,扬起大量煤尘。冲击地压从发生到结束一般只有几秒时间,现场作业人员难以及时撤离。冲击地压对现场作业人员和生产采场的主要危害有:
⑴抛出或挤出的煤(岩)体可能砸(挤)伤现场作业人员。⑵剧烈的震动可能将设备、工具、人员弹起,造成人员伤亡。⑶空气冲击波可能破坏局部通防设施,形成局部风流逆转,扬起大量煤尘。⑷瓦斯异常区域还可能出现瓦斯积聚和突出。
冲击地压事故对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生产破坏严重,并可能造成冒顶、巷道和采场破坏、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突出等次生、衍生的人员伤亡事故。应急处臵基本原则 2.1 及时汇报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及时通过电话等方式向矿调度室、区队值班人员汇报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发生原因等)。
2.2 先确认后处理的原则
现场处理前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认事故现场的安全保证程度,制定应急方案,必要时先对危险区域进行处理,防止事故的扩大。
2.3 以人为本的原则
应急处理要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采取的方案措施必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为出发点,既要考虑被救人员的安全,又要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遇险人员被营救出后,先在现场进行急救再升井,防止贻误最佳抢救时间。
2.4 统一指挥原则
应急救援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避免盲目采取行动影响事故救援工作的开展和造成事故的扩大。
2.5 自救互救原则
应急救援过程中,被困人员根据现场条件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工作,配合外围救援工作。组织机构
设立勘探测量大队驻郓城煤矿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总指挥:大队长
副总指挥:主任工程师、分管大队长、安全副经理、技术副经理、生产副经理、机电副经理。
成员:作业队负责人、班组长。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是矿冲击地压防治的专门机构,配备有专职人员和防冲队。防冲队成立了以项目部经理为组长的冲击地压防治小组,分别负责本单位冲击地压防治工作。
4.1.1 冲击地压事故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首先采用经验类比法、岩层运动和矿山压力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分析初步确定冲击危险区域和危险程度。
(2)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危险区域全程采用钻屑法进行监测和确定冲击危险程度。
(3)现场监测有冲击危险时,监测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面作业,撤出所有受威胁人员并汇报矿调度室和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值班人员。
(4)凡监测具有冲击危险的区域,必须加密监测并及时采取解危措施和进行解危效果检验。
(5)经监测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采取大直径钻孔卸压、煤层爆破卸压和顶板爆破卸压等措施进行解危治理,直至危险解除。
(6)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建立冲击危险区域监测、解危处理台帐并及时更新。
4.1.2 冲击地压事故主要预防措施
(1)抓好作业规程、措施的编制,加强现场管理。
(2)分析认为有严重冲击危险的区域应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卸压处理,并在生产过程中加密监测。
(3)编制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项措施,具体说明危险区域、预防措施、监测和治理方法以及冲击地压发生时的避灾路线和应急措施。
(4)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放炮警戒半径不小于150米,躲炮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冲击危险区域内巷道的支护质量、巷道断面等必须达到设计和安全要求,巷道内不得码放任何无关物料、设备及配件,正在使用的设备要生根联牢。
(6)在冲击危险区域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条件、征兆以及应急措施,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
(7)根据影响冲击地压地质条件、开采条件、煤层及顶底板条件等因素,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划定危险区域,进行监测和治理,确保施工安全。4.2 预警行动 4.2.1 事故预警条件
由于冲击地压事故的突发性特点,在发生冲击地压之前,很难发现其征兆。因此,冲击地压的预警主要依靠对区域构造,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的冲击倾向,煤岩埋藏深度,作业地点周边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预测措施取得的数据资料来判断。
4.2.2 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
(1)当现场作业人员发现有冲击地压发生预兆时的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
现场人员——项目部、矿调度室——分管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安检部、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等,由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派人进行现场监测确定是否有冲击危险。
(2)当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监测人员发现有冲击危险时的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
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监测人员——项目部、矿调度室——分管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安检部、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
4.2.3预警措施与预警级别
当现场出现以下征兆时,相关人员必须立即发出警报,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地点,设好警戒,并向矿调度室和项目部汇报,等候处理。
(1)采掘作业现场出现煤炮频繁,压力异常增大,煤体瞬间整体外移、顶底板剧烈震动、顶板猛烈下沉、底板突然鼓起等宏观矿压显现时。(2)采掘工作面煤岩体破坏性抛出或出现炸帮、弹射现象、顶板断裂声加剧、响声逐渐增大加密,由清脆变沉闷时。
(3)支柱折断、柱帽和顶梁变形加剧时。
(4)利用钻屑法监测,监测钻孔数量不少于3个,根据钻屑法监测结果确定冲击地压预警级别如下:
①当监测地点所有钻孔钻进至10米无冲击危险时,可判定该区域无冲击危险。
②当监测地点所有钻孔钻进9~10米有冲击危险时,可判定该区域为弱冲击危险,必须严格执行专项防治冲击地压措施。
③当监测地点任何一个钻孔钻进7~9米有冲击危险且该钻孔附近两个控制钻孔施工情况与之相同时,可判定该区域有中等冲击危险,必须停止工作,撤出所有受威胁人员,由专业防冲人员跟班监测确定冲击危险区域,进行解危处理。
④当监测地点任何一个钻孔钻进4~7米有冲击危险且该钻孔附近两个控制钻孔施工情况与之相同时,可判定该区域有强冲击危险,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所有受威胁人员,在距监测地点150米处设臵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入内,由专业防冲人员从低应力区逐步向高应力区进行解危。
⑤当监测地点任何一个钻孔钻进1~4米有冲击危险时,可判定为极强冲击危险,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所有受威胁人员,禁止人员入内,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定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出现上述情况时,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人员必须及时到达事故汇报地点,利用钻屑法进行检验,发现有中等及以上冲击危险时,立即通知生产单位和矿调度室停止生产,撤出所有受威胁人员,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解危处理。信息报告程序
5.1报警系统及程序
利用井下小灵通、矿程控电话、语音广播系统作为报警系统。事故汇报程序:
1、事故发生后,灾害现场负责人(区队带班人员、班组长、安监员或施工人员)通过电话汇报矿调度室(调度室人员24小时值班),现场事故汇报人员必须详细叙述事故发生单位概况、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简要经过、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原因、事故类型、已采取的措施、事故控制情况、汇报人姓名等。有条件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小事故危害。
2、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和有关人员。项目部主要领导必须24h开手机,以便及时进行联系。
3、矿调度室负责将事故情况如实汇报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5.2现场报警方式
主要有设定超限报警或电话、无线电话报警和语音报警。
5.3 通讯、联络方式
郓城项目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调度值班电话:2055601 6 应急处臵 6.1 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由低到高依次分为IV、Ⅲ、Ⅱ、Ⅰ四级。
(1)IV级响应:发生一般事故或者3人以下涉险,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启动本煤矿应急预案。
(2)Ⅲ级响应:发生较大事故,或3人以上、10人以下涉险,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启动龙矿集团应急预案。
(3)Ⅱ级响应:发生重大事故,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涉险,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由菏泽市政府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启动《山东省煤矿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或30人以上涉险,由省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启动应急预案。
报请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响应前,应首先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响应。
6.2 响应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故发生后,首先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根据事故级别及发展态势,确定是否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6.3 处臵措施
(1)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汇报事故发生地点、有无人员遇险、现场人数及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
(2)调度室接到电话后必须按重大事故处理程序通知有关领导及部门成立抢险指挥部,进行事故处理。冲击地压应急组织成员单位接到矿调度室通知后,必须立即组织好人员、准备好器材,随时接受抢险指挥部的命令,及时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3)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后,若现场出现人员伤亡,灾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立即组织抢救,及时将伤亡人员抬离事故发生地点,按冲击地压事故避灾路线撤至150米外的进风流安全地点,随时与矿调度室保持联系。
(4)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后,若现场有人员遇险被困,灾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清点人数,确定遇险被困人员及其可能被困地点,汇报矿调度室,并按冲击地压事故避灾路线组织人员撤至距事故发生地点150米外的进风流安全地带,等待矿调度室的抢险救灾命令。
(5)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后,若现场无人员伤亡,灾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清点人数,按冲击地压事故避灾路线组织人员撤至距事故发生地点150米外的进风流安全地带,等待矿调度室的抢险救灾命令。
(6)接到矿调度室通知后,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有关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监测,分析判断现场是否仍有可能发生冲击,及时将现场有关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只有经监测无冲击危险时,方可开展救援工作,否则必须先采取解危措施。
(7)在现场抢险救灾之前,经防冲办分析监测可以执行现场抢险后,所有救灾人员要服从指挥部命令,积极参加事故抢险工作,首先必须维护好抢救现场安全通道,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其次要保证外围的运输、进料等系统畅通无阻。(8)在现场抢险救灾之前,通风部门必须安排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安全地带监测通风、有害气体等情况,必要时采取临时措施改善事故区域通风状况,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瓦斯超限的区域必须切断电源。
(9)抢救遇险人员必须首先恢复事故发生地点支护,清理后路的障碍物,保证后路畅通。如顶板完好,只是帮部煤体冲出,可采用沿已冲击帮打贴帮点柱或架设抬棚等支护措施;如顶板破碎,可采用掏梁窝架设单腿棚进行处理。
(10)在现场抢险救灾过程中,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人员要随时对冲击地压发生地点附近进行监测,保证救援工作的安全,同时做好现场勘查、记录,及时将监测情况和事故可能发展的态势及建议采取的措施向现场指挥组汇报。
(11)利用钻屑法监测前,应根据前期监测情况或参照与发生冲击地点相似条件的监测资料,初步确定安全区域。然后根据钻屑法监测数据,逐步缩小并确定有冲击危险的区域。
(12)有人员遇险时,应慎重采用爆破卸压的方式解危,避免诱发再次冲击。
(13)当有人员遇险被困时,现场指挥组应尽最大可能与遇险人员取得联系,了解遇险被困人员基本情况,向被困人员提供生存保障措施,稳定被困人员情绪,通知遇险被困人员对被困地点附近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及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
(14)应急救援现场解危应采用钻孔卸压,由低应力区逐步向冲击地点进行解危,解危效果检验尾随钻孔卸压施工进行,以便于确定卸压钻孔施工间距。
(15)临近冲击地点时,应适当缩小卸压钻孔间距或采用打密集钻孔的方法进行卸压,避免在冲击地点附近施工,防止引起冲击地点大的震动。
(16)事故的应急处臵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靠的措施,确保安全。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由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综合办、经营办等部门负责储备和管理,并保障救灾物资、设备足额储备,状态完好。
(2)储备资源不能满足救灾需求,需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时,指挥部及时请求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支援。
第四篇:千秋煤矿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日前,《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 “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已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结案,现予发布。
2012年10月16日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 “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2011年11月3日19时18分,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千秋煤矿发生重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0人死亡、6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48.48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11月4日,温家宝总理和张德江副总理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时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率有关司局负责人于11月4日凌晨赶往事故现场,指导协调抢险救援工作。卢展工书记对救援及善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长郭庚茂、副省长李克、陈雪枫和河南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彭苏萍、张铁岗院士立即赶赴现场,成立了以郭庚茂省长为组长、陈雪枫副省长为副组长的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义煤集团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抢险救援力量,成功开展了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2011年11月8日,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会同河南省工信厅、公安厅、监察厅、安监局、总工会、检察院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并聘请了以彭苏萍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协助事故调查。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并制定了防范措施。现将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千秋煤矿基本情况
(一)矿井概况
千秋煤矿是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名称: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骨干矿井之一,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南1~2km,始建于1956年,1958年简易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1960年达到设计能力,经过多次技术改造,2007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210万t/ a。矿井“六证”齐全有效。现主要开采侏罗系2-
1、2-3煤,属长焰煤种。2010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属于易自然发火煤层。目前开采水平为二水平。该矿为冲击地压严重矿井。
矿井采用立井、斜井、上下山混合式开拓方式,通风方式为混合抽出式。安装有KJ95N型安全监控系统、KJ282型人员定位系统,还建有瓦斯抽放系统、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系统、压风系统、供水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等。
(二)开采技术条件
该矿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义马组,主要可采煤层为2-1煤、2-3煤。两层煤合成一层称为2煤。2-1煤在井田内大部分可采,煤层倾角3°~13°,全层厚0.14~7.40m,平均厚度3.6m。煤层结构较为复杂,含夹矸1~4层,稳定夹矸两层,其中一层矸厚0.4m,为细粒砂岩,对回采有较大影响。2-3煤层厚度0.20~7.73m,平均厚4.21m,两层煤合并后厚3.89~11.10m。
2-1煤、2煤顶板为泥岩,厚度4.4m~42.2m,平均厚度24 m。岩性致密、均
一、裂隙不发肓,由东向西逐渐加厚,属一级顶板。2-3煤顶板岩性以中砂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或泥岩,厚0~27m,属中等稳定二级顶板。2煤、2-3煤底板岩性复杂,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含砾相土岩组成,厚度0.3m~32.81m。当煤层底板为砾岩、砂岩时,巷道底板比较稳定,无底臌现象,若底板为含砾粘土岩泥岩、煤矸互叠时岩性遇水易膨胀,随开拓、回采推进矿井压力增大,底臌问题较为严重。距2煤层顶板210m处存在巨厚(550m)坚硬砾岩层,21221工作面下巷穿过2-1煤和2-3煤合并带,煤层厚度变化大,原岩地应力高。
(三)千秋煤矿开展防冲工作情况
2010年1月27日,义煤集团印发《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试行)》,其中规定:开采冲击地压煤层采掘工作面巷道支护必须采用大断面强支护,净断面面积不能小于24m,并优先采用O型棚全封闭支架支护。2010年12月13日,义煤集团印发了《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冲击地压综合防治实施细则》,对开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具体方法、参数、防护、研究等做了详细规定。
自2006年8月2日至今,千秋煤矿共发生33次冲击地压事件。该矿针对本矿受冲击地压威胁的难题,邀请有关科研单位及高校科技人员和本矿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开展了冲击地压研究工作,划分了冲击危险区域,利用ARAMIS、ESG微震监测系统以及KBD-
5、KBD-7电磁辐射仪等多手段捕捉冲击地压信息,地面安装国产KZ-301矿震监测设备。实施了煤层深孔卸压爆破、超前卸压爆破、煤层深孔注水、大直
2径卸压钻孔、断底卸压爆破和断顶卸压爆破等措施。在此基础上,坚持“卸、支、护”并重原则,在21221下巷,实行了大断面掘进,采用了“锚网+钢带+锚索梁+36U”等复合支护的方式,增强主动支护。在新掘巷道留出300-500mm的让压距,在巷道上下帮采用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为高应力释放提供足够空间。在管理措施上,及时清理作业现场闲臵设备,必备的设备设施进行捆绑固定;延长躲炮时间(不低于30min)和躲炮半径(不小于300m);采取多项个体防护措施,为防冲区域作业人员配戴防震服、防震帽;巷道内每隔50m安设一组压风自救装臵。
(四)事故发生前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情况
该矿二水平21采区现有两个回采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即21141、21172综放工作面,21221上巷、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事故发生在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该巷道位于矿井西部二水平21采区下山西翼,北为21221工作面,南为未开采的实体煤层,西为千秋矿、耿村矿边界煤柱。该工作面距地表垂深800m,设计走向长度1500m,巷道设计净断面24m,21221下巷划分的冲击危险区域:428米左右为第一冲击危险区域,600米-800米段为第二冲击危险区域,开切眼为第三冲击危险区域。根据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11月完成的《基于防冲的强冲击特厚煤层开采设计研究》,千2秋煤矿经过论证后,21221工作面设计开采切眼长度确定为180米。
21221下巷沿底板掘进,开口采用爆破落煤,耙煤机及溜子装运煤,MZ—15型煤电钻打眼;在正常掘进后,采用综掘,工作面的煤炭经迎头综掘机装至下巷的皮带上,然后再经刮板输送机外运至21区皮带下山。21221下巷于2011年1月开工,事故发生前,从车场口开始已经掘进710m。
2011年8月16日8时32分,21221下巷发生冲击地压,煤炮声很大,出现部分巷道掉少量锚喷皮、灯管脱落、皮带架向下帮偏移、多处托辊脱落、中间单体柱向上帮歪斜、底鼓等现象。该矿ARAMIS微震监测设备监测到位臵在巷口往里477米,下巷以上15米,层位是巷道底板以下8米;能量:8.3×10J。之后,该矿进一步制定了断顶爆破、断底爆破、煤层注水等防范措施,尤其是加强21221下巷卸压强度,除了下巷的即时卸压外,在300m以里安排第二轮卸压爆破。
2011年8月31日4时22分,掘一队在21221下巷570m窝头下帮开设疏压硐室放炮诱发煤炮,造成460m至560m巷道底臌0.3-0.2m,500m-560m下帮梁腿轻微滑移。该矿ARAMIS微震监测设备监测到位臵是巷口往里437米,下巷以下30米,能量:2.0×10J。之后,该矿制定措施:继续施工第二
77轮卸压爆破,注水钻孔要及时进行注水;降低21221下巷掘进速度,增强锚网索主动支护的强度。
从2011年8月16日开始,该矿在21221下巷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根据监测数据分析,9月、10月和7月、8月相比,21221下巷大能量释放事件频次明显下降,冲击地压危险性依然存在。
2011年1月,该矿编制实施的《21221工作面防治冲击地压专项设计》规定21221下巷作业人员不得超过50人。2011年10月25日,千秋煤矿生产调度会研究决定21221下巷需进行维护作业,会后防冲科核定千秋煤矿21221下巷安排准入76名施工人员。
二、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1年11月3日四点班,千秋煤矿当班共入井415人。其中,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当班为检修班,作业人员72人,有掘一队、掘二队、开二队、防冲队及安检、瓦检等流动人员,主要进行防冲卸压工程、防火工程、巷道加强支护和清理等工作。掘一队队长何建民安排当班19人在21221下巷600米以里作业,任务是支6根大立柱。掘二队队长李伟民安排当班16人在21221下巷540-560米段落底、支大立柱。开二队队长李运星安排当班17人在21221下巷470米以里支大立柱,当班工作量为8根。防冲队当班12人,队长葛素河安排11人在21221下巷掘进头施工卸压孔,1人负责开泵、巡查管路。安检科2人、防冲科2人在21221下巷检查。其他流动岗4人(1名抽放工、2名瓦检工、1名放炮员)巡查作业。
事故发生时,有2人离开21221下巷(掘二队跟班领导刘付清、开二队跟班副队长刘会强在21221下巷外口协调运料工作),另有5人进入21221下巷(在二水平西大巷施工的开三队有3人到21221下巷借取锚索张拉器,开二队、掘二队送班中餐各1人)。事故发生时共有75人在21221下巷内,当班跟班矿领导丁洪伟(千秋矿党委副书记)正走在东大巷内,准备乘缆车到21区各工作面巡查。
事故发生前,21221下巷作业人员没有发现冲击地压征兆。11月3日19时18分,21221下巷冲击地压突然瞬时爆发,形成3.5×10焦耳巨大能量释放,导致严重灾害。
2011年11月3日19时22分,开二队跟班副队长刘会强在21221下巷口注水泵站处向调度室汇报21221下巷响了
8一声煤炮,声音比较大,巷内煤尘大,什么也看不清楚。调度室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安检员进去查看情况,并通知防冲科派人去现场查看情况。经现场落实,21221下巷380米以里变形严重,人已进不去,风筒部分脱落,安检员立刻向调度室汇报。19时45分左右,矿调度室向义煤集团公司报告,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事故。21时10分,义煤集团公司先后向河南省省直有关部门及三门峡市进行了报告。
(二)事故抢救经过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监局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省直有关部门及三门峡市委、市政府负责人都及时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成立了以郭庚茂省长为组长、陈雪枫副省长为副组长的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义煤集团及千秋煤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开展施救。
抢险救援指挥部调集抢险救援力量,制定了科学的施救方案:一是采取用21221下巷原有的注浆管、供水管、压风管向灾区供风,加大被困地点供风量;二是从21221下巷450米处向里沿原巷道向灾区掘进小断面巷道实施直接营救;三是从21221上巷560米往里向受灾地点打钻孔,同时从地面利用车载钻机向受灾地点打竖钻,力求实施向灾区供风;四是沿21221下巷的巷旁掘进小断面巷道施救等。义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出动6个中队,16个小队次,指战员173人次,先后完成了灾区侦察、排放瓦斯等工作,确保施救安全。
在救护队员的严密监控下,随着瓦斯含量降低,救援人员开始沿原巷道进行清挖。3日19时57分,在21221下巷455米处,发现2名遇难工人;20时20分,15名工人成功脱险。4日3时39分,巷道清理至480m处发现2名遇难人员,6时16分救护队员将遇难人员运送出井;9时50分,当挖掘到510米处时,救援人员钻过小洞发现7名被困矿工,10时49分至13时24分,7名矿工陆续升井。至5日5时56分,巷道挖掘至553m处,与被困地点挖通。5日6时28分,经过抢险队员的共同努力打通了生命通道,7时10分,35名获救矿工陆续升井;8时3分,又有10名获救矿工陆续升井。11时11分开始,救护队员进入灾区侦查,分别在510米处、535米处、540米处、550米处共发现4名遇难人员并陆续运送升井。
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积极进行自救互救。21221下巷600米以里,被困人员在安检科副科长龙印水、防冲科副科长郝其林的统一带领和安排下,防冲队副队长赵振伟在前面清理杂物,由轻伤人员背重伤人员向外转移,到达560米处时,巷道被堵实。由于瓦斯大,多名工人就用手扒出一个长20多米仅够1人通过的通道,部分人员继续向外转移至540米段。赵振伟和郝其林卸掉560米段风管螺丝,安排一名电工敲掉540米段风管闸门,加大供风。为了搞好自救工作,龙印水、郝其林、赵振伟和掘一队副队长黄怀超共同商量,安排被困人员每组两人向外清挖,每组清挖20公分,挖完换组;同时,安排人员用木头敲打管路和道轨向外传递信号。21221下巷470米以里,在开二队班长狄卫刚的组织下,几名伤势较轻的职工扒出2名被埋职工,并抬到安全地点;安排其他职工用扳手把压风管上的螺丝拧掉2条进行通风自救;几名伤势较轻的职工用手扒通道,扒出4-5米后,终于和外面的救援队伍会合,成功获救。
11月5日23点16分,抢险救援工作结束。经过近52个小时的奋力救援,事故当时造成8人遇难,67人成功升井,其中66人不同程度受伤。11月6日10时50分、14时35分,有两名受伤人员先后在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直接原因
本矿区煤层顶板为巨厚砂砾岩(380-600m),事故发生区域接近落差达50-500m 的F16逆断层,地层局部直立或倒转,构造应力极大,处在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煤矿开采后,上覆砾岩层诱发下伏F16逆断层活化,瞬间诱发了井下能量巨大的冲击地压事故。
(二)事故间接原因
1.该矿对采深已达800米、特厚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不足。采取的煤层深孔卸压爆破、超前卸压爆破、煤层深孔注水、大直径卸压钻孔、断底卸压爆破和断顶卸压爆破等措施没能解除冲击地压危险。
2.该矿21221下巷没有优先采用O型棚全封闭支架支护。这次冲击地压事故能量强度在10焦耳级别。虽然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采取了防冲措施,但现有巷道支护形式不能抵抗这次冲击地压破坏。
3.事故当班有75人同时在21221下巷作业,违反该矿防冲专项设计中“21221下巷作业人员不得超过50人”的规定。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义煤集团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四、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建议
8(一)杨超,中共党员,义煤集团千秋煤矿防冲科科长。该矿防冲科核定千秋煤矿21221下巷准入76名施工人员,致使事故发生时21221下巷当班作业75人,超过该矿防冲专项设计规定人数。对此应负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免职处理,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二)魏向志,中共党员,义煤集团千秋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全矿技术管理工作,分管防冲科。该矿冲击地压煤层采掘工作面巷道支护没有优先采用O型棚全封闭支架支护;审查同意防冲科核定千秋煤矿21221下巷准入76名施工人员,致使事故发生时21221下巷当班作业75人,超过该矿防冲专项设计规定人数。对此应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补充意见》(豫政„2011‟40号),给予免职处理。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三)吴保成,中共党员,义煤集团千秋煤矿生产副矿长。该矿冲击地压煤层采掘工作面巷道支护没有优先采用O型棚全封闭支架支护;审查同意防冲科核定千秋煤矿21221下巷准入76名施工人员,致使事故发生时21221下巷当班作业75人,超过该矿防冲专项设计规定人数。对此应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补充意见》(豫政„2011‟40号),给予免职处理。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四)张寅,中共党员,义煤集团千秋煤矿矿长。对采深已达800米、特厚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不足;该矿冲击地压煤层采掘工作面巷道支护没有优先采用O型棚全封闭支架支护;审定同意防冲科核定千秋煤矿21221下巷准入76名施工人员,致使事故发生时21221下巷当班作业75人,超过该矿防冲专项设计规定人数。对此应负主要领导责任。义煤集团已于2011年11月5日免去其千秋煤矿矿长职务。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对其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计121536元。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
(五)杨随木,中共党员,义煤集团副总工程师兼生产技术处处长。对采深已达800米、特厚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不足;对防治冲击地压工作重视不够,监督检查不到位。对此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六)李建新,中共党员,义煤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对采深已达800米、特厚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不足;对防治冲击地压工作重视不够,监督检查不到位。对此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已免职。建议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七)翟源涛,中共党员,义煤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对采深已达800米、特厚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不足。对此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千秋煤矿给予99万元的罚款。
以上行政罚款由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豫西监察分局执行。
建议责成义煤集团向河南省人民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五、防范措施及建议
(一)千秋煤矿要重新核定生产能力,压减产能规模,保持采掘平衡和合理开采强度,确定适合自己矿井实际情况的预测预报指标体系,实现冲击地压的实时预警。
(二)千秋煤矿西翼采区煤层顶板坚硬、厚度大,并且F16断层为一具有活化特征的逆断层,在此条件下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具有特殊性。因此,建议暂停千秋煤矿21采区西翼下部煤层的开采。对于义煤集团类似条件的采区,均需对防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着力从技术上解决防冲问题。
(三)针对本矿区冲击地压与地质构造活化有密切关系这一事实,需进一步加强义马煤田的地质构造探测与研究,加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义马煤田特殊地质条件、岩层移动与冲击地压的关系,切实加强本矿区冲击地压灾害研究。
(四)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快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应急处臵能力和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在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最大限度减少作业人员,严格控制进入冲击危险区域人数。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随着河南省煤矿开采深度加深,矿井条件的不断变化,事故隐患越来越多,对于一些没有安全保障能力的矿井、采区、采面、掘进头,由专家进行安全评估和分析,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河南省人民政府义煤集团千秋煤矿 “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组
二〇一二年四月一日
第五篇:防冲击地压总结
防 冲 击 地 压 总 结
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沛城煤矿
冲击矿压危险的监测与预警是冲击矿压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提,对及时采取区域性防范措施和局部性解危措施,避免冲击危害具有重要作用。在工作面掘进及回采过程中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以钻屑法为主的岩石力学方法;第二类是以微震和电磁辐射监测为主的地球物理方法。
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以钻屑法为主要监测方法对工作面掘进、回采中的冲击危险进行监测。
一、钻屑法基本原理
钻屑法是通过在煤层中打直径φ42~50 mm的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和有关动力效应,鉴别矿压危险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最初试验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钻出煤粉量与煤体应力状态具有定量关系,即其他条件相同的煤体,当应力状态不同时,其钻孔的煤粉量也不同。当单位长度的排粉率增大或超过标定值时,表示应力集中程度增加和矿压危险性提高。
对于一定条件的煤体,在正常应力作用下,不同钻孔深度的煤体的应力状态是不同的,此时钻孔的煤粉量也不相同。当煤层的应力集中程度增加或应力状态异常时,钻孔的煤粉量将发生改变。根据煤粉量的变化,即可预测煤体的受力状态,并进一步预测矿压危险性。钻
二、屑量临界指标的测定
1、临界指标测定方案
1)监测地点:①材料巷上帮,共布置五个监测点。在材料巷距三角煤20 m处开始布置监测钻孔,每隔20 m布置一处。遇到断层、火成岩入侵区时,监测孔依次往后顺延。②运输巷实体煤帮,共布置五个监测点。在运输巷距下山20 m处开始布置监测钻孔,每隔20 m布置一处。遇到断层、火成岩入侵区时,监测孔依次往后顺延。
2)监测孔布置:钻孔直径42 mm,孔深10 m,孔距底板1.5~2 m,单排布置,钻孔方向平行于煤层,见图1-
1、图1-2。煤壁2020顶板底板2020图1-1 钻孔布置纵剖图
顶板10底板
图1-2 钻孔布置横剖图
2、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每米钻孔的钻屑量,单位kg。采用专用表格记录打眼地点、时间、钻屑排出量,以及打眼过程中出现的钻杆跳动、卡钻、吸钻、劈裂声和微冲击等动力现象。
3、钻屑法施工基本步骤及要求
1)施工步骤
①根据要求和条件,选择第一点;选取煤壁中较为完整、破碎较少的部分,准备钻孔施工;
②施工时,第一米钻屑舍弃,从第二米开始记录出屑量,直到第十米,共九个;
③每打进一米,加一米钻杆,原有钻杆停留在钻孔内;
④每米依次施工,遇有吸钻、卡钻、夹矸和颗粒增大的情况,在相应位置记录;
⑤最后一米打钻完毕之后,将杆全部抽出之后记录出屑量; ⑥从第二点开始按照设计的钻孔间距打钻,记录数据和动力现象。2)施工要求:
1.5~2101.5~2①钻孔尽量布置在采高中部,平行于煤层方向,避免钻入煤层顶底板; ②钻孔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钻孔人员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禁敷衍了事、伪造数据;
③检测到煤粉量异常时,须立即停止施工并向领导报告;
④最后一米钻孔完毕后抽离钻杆时,须力道合适,原则上不得扩容,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
⑤如果检测到的煤粉量超过临界指标,或出现卡钻、吸钻、异响等动力现象,应认为煤体处于临界危险状态,必须立即采取解危措施。
4、工作面掘进期间钻屑法监测实施方案
工作面掘进期间钻屑监测地点位于巷道迎头及两帮,迎头布置1个测点,巷帮测点范围距离迎头5~10 m,巷帮测点间距可为20 m。正常情况下每天监测一次,当出现异常情况,应适当调整钻孔点间距、监测频率及监测范围等参数,如图1-3所示。
10m20m4720m10m20m362掘进迎头55-10m10m120m
图1-3巷道掘进期间钻屑孔布置示意图
5、工作面回采期间钻屑法监测实施方案
工作面回采期间监测范围要覆盖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区,一般为从工作面至前方60 m的范围。测点布置在巷道两帮实体煤侧,钻孔直径42 mm,孔深10 m,间距10~20 m,孔距底板1.5~2 m,单排布置,钻孔方向平行于煤层,正常情况下每天监测一次,当出现异常情况,应增加监测频次等。钻屑法测点布置如图1-4所示。
材料巷7379工作面运输巷10~20m5~10m
图1-4工作面回采期间钻屑孔布置示意图
钻屑量监测除遵循相关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工作面的具体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圈定钻屑量监测区域和地点。采煤工作面应沿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区范围的巷道内布置监测带,掘进巷道应在迎头及后方布置监测带。
2)监测过程中如果出现较强烈的煤炮、卡钻、吸钻等动力现象时,应停止监测,撤出人员,按严重冲击矿压危险进行治理。
6、掘进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方案
1)煤体大直径钻孔卸压
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当监测到钻屑量超标时,在钻屑量超标区域实施大直径钻孔进行卸压。大直径钻孔布置间距2~3m,孔径100 mm以上(根据矿上实际情况选择),孔深15~20m,平行煤层,单排布置,孔距离底板1.5 m左右,注意与钻屑孔错开。在钻孔卸压完毕后,应在卸压孔附近位置再次打钻屑孔监测煤粉量,判断是否消除了冲击危险。大直径钻孔卸压解危布置如下图2-1所示。
15m间距2~3m15m两帮监测异常区域迎头监测异常区 图2-1煤体大直径钻孔卸压解危钻孔布置示意图
2)煤体爆破卸压 在采取上述解危措施进行卸压后,要利用钻屑法检测卸压效果以及围岩的应力状态,对钻屑量仍然异常的两帮与迎头需要进行爆破卸压,分别在钻屑异常的两帮监测孔及前后各5m处(距底板高同钻屑监测孔)再次施工钻孔进行爆破卸压,对于迎头钻屑异常,同样采取钻孔爆破卸压,如图2-2所示。
10m间距5m10m两帮监测异常区域迎头间距1.5m10m
图2-2 煤体爆破卸压解危钻孔布置图示意(以实体煤巷道为例)
爆破参数:煤帮炮眼采用煤电钻、麻花钻杆配合φ42mm钻头施工。炮眼距底板1.5 m,眼深10m,间距5m,炮眼角度平行于煤层。每孔采用反向装药,封孔长度5m,装药量3.0kg。一个炮眼中采用3个炮头,一次爆破1个孔。联线方式,孔内并联,孔间串联。煤体卸压爆破装药图如图2-3所示。
封孔长度5m装药长度5m(约3Kg)钻孔直径12345
1—脚线;2—雷管;3—炮泥;4—炸药卷;5—导爆索
图2-3 煤体卸压爆破装药图
煤体卸压爆破安全措施要求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安全操作规程》和《爆破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7、回采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方案
工作面回采前整体预卸压措施
1)煤体大直径钻孔卸压
工作面回采之前,首先对工作面切眼前方200m区域范围及确定的冲击危险区域巷道实体煤帮实施钻孔卸压预处理,并随工作面推进补打钻孔,保证大直径钻孔卸压区域始终超前工作面100m。大直径钻孔卸压参数:卸压孔间距2~3m,钻孔深度15~20m,钻孔直径100 mm以上(根据矿上实际情况选择),钻孔距巷道底板1.5 m左右,平行煤层方向,钻孔单排布置,在确定的工作面中等及以上冲击危险区域加密钻孔。如工作面侧出现渗水情况,可在渗水区域不做大直径钻孔卸压,若钻孔施工后出现压实闭合,在原两钻孔之间重新补打大直径卸压钻孔。工作面大直径钻孔整体预卸压布置示意图如图2-4所示。
采空区实体煤窄煤柱实体煤巷道中等危险区,加密停采线工作面严重危险区,加密实体煤巷道实体煤
图2-4 工作面大直径钻孔预卸压布置示意图
2)煤层注水(选用)
工作面回采之前,根据冲击危险的监测情况,还可选择在超前工作面前方100 m范围以外进行煤层注水。注水孔在工作面两顺槽实体煤帮布置,注水孔间距为10~20 m(根据危险性程度及煤层实际情况可适当进行调整),与大直径卸压钻孔错开,位置距巷道底板1.5 m,钻孔平行于煤层倾斜方向施工,钻孔直径42 mm,钻孔长度15~20 m,钻孔封孔长度为10 m。注水孔布置如图2-5所示。
采空区实体煤窄煤柱实体煤巷道中等危险区,加密停采线工作面严重危险区,加密实体煤巷道实体煤
图2-5 煤层注水钻孔布置示意图 煤层注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前注水时间不少于30天,超前注水距工作面回采不少于100m。②注水孔平行于煤层方向,布置在采高的中部或巷道断面中心,避免穿过断层带及破碎带。
③每班注水两次,每次注水时间不少于3小时,并测量注水水压、注水量,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④工作面安装高压低流量注水泵,注水压力取6~12MPa,要缓慢加压,每次增压0.2MPa,每次增压20min,逐步增加到所定压力,每孔流量1.5m/h。当注水压力下降5MPa左右时(或者水压较小时降到5MPa)或注水后巷帮周围的煤体含水率达到4%,认为注水达到效果,可停止注水。
8、其它措施
1)工作面煤壁或迎头向外60m范围内,必须及时悬挂警戒牌,禁止存放钢性材料和设备,保持畅通及足够断面;确需存放的设备材料及正在使用的设备要生根联牢,堆放高度尽量不超过0.8m,支柱要与顶网连接或连为一体防倒。
2)卸压爆破前,班组长必须亲自布置专人在爆破地点半径150m之外设立警戒。警戒人员必须在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警戒。警戒处应设置警戒牌或拉绳。爆破工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放炮,躲炮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撤除警戒必须由班长、爆破工对爆破情况及爆破地点的巷道详细检查,发现无问题后,再通知其它人员撤除警戒。
3)每隔一定时间(可视冲击矿压危险情况而定)对矿井矿压显现情况进行一次综合分析,根据分析情况提出下一时间段防治的重点,并安排进行处理。
4)当发生较大矿压显现或有冲击矿压产生,对巷道、工作面、设备等产生破坏或有一定安全影响时,及时制定方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每次发生较大矿压显现时,必须及时到现场观察和记录矿压显现情况,对巷道、工作面和设备的破坏情况及影响范围(可能是一层或多层同时受到影响)填绘在专用矿压显现台帐和记录图纸上,并用文字详细描述、记录每次矿压显现程度及破坏情况。
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保证了我矿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都因为预测准确及时,提前采取措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财务损失,设备和设施也没有遭受任何损坏,确保了我矿的安全生产,说明以上对冲击地压的各种预测及其防治措施是具有针对性并行知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