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连片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5:5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扶贫连片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扶贫连片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第一篇:扶贫连片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扶贫连片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XX乡扶贫连片开发工作在贵局的精心指导下,全乡干群团结一致,励精图治,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增收产业培育,切实改变农户环境卫生,努力提升村组能力建设,积极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扶贫连片开发与整村推进项目覆盖XX(即草回路一线)四个村,5981人,1626户,共计安排项目资金33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项目村100万元、村100万元,扶贫连片开发项目村30万元、村100万元)。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切实加强监管,要求各村严格按照规划内容、设计标准、技术要求、专款专用等实施项目建设。

二、基础设施

(一)、道路建设村和村分别新建村组道路2公里、硬化村道路1.2公里;村硬化道路2公里。全乡道路建设项目达100%。

(二)、饮水安全和土地整理和两村的饮水安全和土地整理工程在建设扫尾之中,完工率达90%。

(三)、配套设施1.安装草回路安保工程波形护栏2.3公里;建修草回路核桃坎处、松林坡处大堡坎两个。2.投资近20万元搬迁场镇垃圾场一个。3.投资约30万元安装场镇安全饮水净化处理设备。4.场镇亮化工程安装路灯58盏,造价近30万元。5.投资近5万元建修村休闲广场一个。6.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和两村支部村委阵地建设。

三、产业培育

(一)、村已栽植核桃200亩,和两村规划连片种植核桃,上半年因树苗采购事宜未谈妥,定于下半年栽植。

(二)、村与药业签订合同后已试种甜野菊100亩,黄秋葵60亩,根据长势与产量,该村适宜种植这两种药材,计划来年大面积种植。

(三)、在和推广川优6203优质水稻100亩。大力发展传统产业银耳、木耳大户2户,目前均收干耳子400余斤。

(四)、全乡以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工作推进为轴,统揽辖区产业大发展。目前全乡养牛、鸡、猪、鱼,种植茯苓、天麻、金铁锁等农户陡增,每村都有特色亮点。

第二篇:茶叶连片开发助推扶贫攻坚

实施茶叶连片开发 助推新一轮扶贫攻坚

高县,种茶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早在宋朝就有一定规模的茶叶种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有茶园8万亩。目前全县有种茶农户近5万户,茶园19余万亩,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6.2%,年产茶6000余吨,茶叶总产值2.6亿元。我县于1985年被确定为全国商品茶生产基地县,2002年再次被确定为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茶叶,已经成为我县农村三大产业经济带和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为继续做强做大茶叶支柱产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我县要充分利用进入省级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县的历史机遇,依托早白尖茶业、川红茶业、峰顶寺茶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在文江、可久、落润、大窝、双河、潆溪等镇乡实施茶叶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争取在“十二五”期内新增茶园面积5-7万亩,切实加强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扩大规模,加快升级,促进茶叶产业特别是贫困山区的经济增长。

一、实施茶叶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背景和条件

(一)高县县域基本情况。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系北端,幅员面积1323平方公里,其中43.9%属低中山地,是典型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辖7乡12镇,总人口52.97万,其中农业人口46.48

湿润气候,肥沃的土壤多显酸性,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对茶树的生长有着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全国规划建设的优势农产品特色产业带之一。近年来,我县切实加强农业投入,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要求,继2001年基地获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后,2006年又获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同时早白尖茶业、林湖茶业的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认证,其它生产企业的产品均达到国家标准。

4.符合县域产业规划,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茶叶产业具有相当规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调整区域布局,加强基地建设,优化茶叶品种,实施品牌战略。二十年间种植面积和产量产值均翻了一番多,且连片建成了无公害优质高产茶叶基地、优质茶生产示范基地、茶叶良种良繁基地等一批稳固的产业基地;培育了早白尖茶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对茶业发展给予了有力的带动和支撑;创立了早白尖、林湖、峰顶寺等一批系列茶知名品牌,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名优品牌和产品认证,走出了一条以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广泛参与的 “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5.市场需求大,龙头企业带动强。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世界茶叶消费正以2%的速度增长,国内消费增长速

度超过5%,绿色安全的茶叶产品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各种饮料,正逐步引领世界饮品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绿茶饮料的销售正以30%的速度增长,预测在2—3年内有望超过碳酸饮料。近年来,我县茶叶产品品牌优势空显,国际贸易出口不断增加,有望重振茶叶对外贸易重要基地的雄风。

6.产业体制健全,生产技术有保障。县农业局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成立了茶技站,有8名专业技术人员常年指导茶叶产业,在茶叶产区培育了种植大户26户。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加强技术骨干培训和技术创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5人、营销管理人员108人,技术队伍相对稳定,且有较丰富的茶叶生产管理经验和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种、管、采、制各生产加工环节规范管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达到36.8%。早白尖茶业是全国六家“食品(茶叶)安全保证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之一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实施茶叶连片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为主,解困为先;增收为主,产业为先;基础为主,路水为先;人居为主,环境为先;自强为主,扶志为先”的“五为主,五为先”的扶贫理念,按照

要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四、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明显。茶叶种植成本低,技术含量相对不高,耐旱能力强,适宜于广大贫困山区,是调整山区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项目。种植一亩茶叶按现行价格计算,投入资金3160元,其中种苗等直接投入现金1200元、直接投劳折资250元、采管投劳折资1710元,收益4200元,净收益1040元。若加上工资性收益1710元,实际农户收益2750元。且栽茶属一次性投入,收获期为20年以上,后期投入少,与栽植一般农作物相比亩增收2000元左右。特别是茶叶种植投资少、见效快、无风险、技术要求不高、效益周期长,是不可多得的项目。

(二)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区生产基础条件和农户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道路更加通畅,水利配套设施更加完善,连片产业进一步扩大,水土流失逐渐减少。农户居住条件改善,乡村环境净化,可拉动项目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和观光农业发展,为全县农村产业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三)扶贫效益显著。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连片开发,将彻底改善项目区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提高项目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水平,为项目区农户建立起稳定的增收项目,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低收入贫困群众将稳定实现脱贫致富。

(四)生态效益较好。茶叶属多年生灌木,根系发达,四季常青,茶园中可间植梨子、李子、桂花、银杏等果树和经济树木,二者相得益彰。种植茶叶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五)可持续发展后劲强。项目实施可增强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农村管理的组织化、民主化程度,对促进村社和谐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通过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涉农资金的有效整合,将推动项目区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郧县精心打造扶贫连片开发试点

郧县精心打造扶贫“连片开发”试点

郧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重点县,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和水资源核心保护区。2010年9月,郧县被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以下简称“连片开发”)试点县。该县抢抓“连片开发”试点县的新机遇,坚持用扶贫开发统揽贫困地区农村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发展第一、能力建设至上的总体目标,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整合资源为关键,以完善扶贫机制为手段,以提高资金、资源使用的整体效益为目的,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举全县之力,精心打造扶贫“连片开发”试点项目。目前,试点区新建蔬菜基地1500亩,改造柑桔1050亩,新建小水果基地2500亩;新修硬化公路21.5公里,铺设人畜饮水管道6万米,建水塔6处,维修大渠1.5万米,整治土地400亩,扶贫搬迁80户321人,“一建三改”20户,村级活动阵地、卫生室、科技培训等项目都在建设之中,超额完成2010年规划任务。

一、抓领导,健全机制,科学制定规划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32个单位和试点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试点工作。二是精心部署。一方面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压实担子,夯实责任,分解任务,量化考核,确保试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于9月3日召开全县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全面启动项目建设。三是创新机制。建立每位县级分管领导包抓“连片开发”工作责任制,督促所联系村按规划完成任务,并帮助联系村引进一个致富项目或解决一项实际困难。四是精编规划。按照产业发展优先,农民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为重的指导思想,该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分类指导,明确定位,统筹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经济与社会、城乡与农村、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并与县级“一区两带”规划相结合。同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专班,集中时间调查研究,科学编制试点规划,试点区域涉及2个乡镇6个行政村、2186户、8510人,规划项目主要包括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3大类60个子项目,其中产业类18个,基础设施类24个,社会事业类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576.6万元,其中连片开发试点资金1200万元,整合水利、交通、农业、能源、卫生、国土等部门资金4376.6万元,自筹资金348.6万元。

二、抓统筹,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

该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结合试点规划,整合各类资金用于“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一是整合部门资源。采取“一个文件统筹,一个漏斗向下”的做法,出台《郧县连片开发资金整合实施方案》,各部门根据方案要求,充分将各类涉农项目和惠农政策向试点区域集中倾斜,积极调整项目计划,建立计划超前

衔接、部门共建的项目整合工作机制,做到“各炒一盘菜,同做一桌席”,增强了扶贫实效,群众受益程度大大提高。国土资源局今年投入到高岭村国土整治项目已达1300万元。二是整合社会资源。从集聚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合力入手,进一步加强省、市、县帮扶单位的帮扶力度,逐步将省市帮扶郧县单位调整到6个试点村,并通过争取,市政府还将增加市直12个相关部门集中帮扶;出台《郧县连片开发帮扶工作通知》,实行县“四大家”领导挂点及县直部门帮扶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并明确一名县人大副主任具体督办部门整合和帮扶资金到位情况。三是激活民间资本。注重激发农民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投入的主体,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扶贫工程建设。近一年来,全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100万元、群众筹资投劳150万元、社会捐资50余万元,规划的项目齐头并进、有序实施。

三、抓重点,大兴产业,实施整村推进 按照“连片开发”总体规划和分村规划,紧紧抓住支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三个重点,结合县委、政府“一区两带”(茶店镇樱桃沟村,柳陂镇王家学村、马蹄沟村、白鹤铺村、高岭村为中心的“市郊型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汉江沿岸百公里“生态经济带”和小城镇建设为载体的国道沿线综合开发经济带)中心工作,把具体项目落实到村到户到点,力求做到产业基地开发连片成线,形成“一线串珠”的布局。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让群众在产业基地开发中实现稳定增收,在基础设施改

善中提高生活质量。尤其在产业基地建设中,突出抓好柑桔、小水果和蔬菜等致富产业建设,大力推行“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坚持引进业主开发与群众自主开发相结合,确保产业基地开发一处、成功一处、受益一处。

四、抓培训,能力至上,提升农民素质

在“连片开发”试点工作中,该县十分重视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把“连片开发”试点建设侧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大大提高科技在项目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一是业务培训。组织项目区乡镇扶贫专干和村支部书记进行培训,重点培训“连片开发”试点规划的主要内容、目的和具体要求,使其以致富产业为重点逐步实施规划项目。二是能力培训。对试点区贫困劳动力,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技能短训” 等工程进行全方位培训,增加技术含量,扩展转移就业范围,提高打工收入,并通过村企共建活动安臵剩余劳动力。三是技术培训。围绕柑桔、小水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品种,聘请郧县籍华中农学院农业专家,把产业品种改良作为科研课题进行专题研究,促进试点区域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同时,从县农业局、科协、科技局等部门抽调农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或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分批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创业致富能力。

五、抓管理,强化监督,确保扶贫实效

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制定了《郧县“连片开发”试点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建立了项目申报审批制、资金分段拨付制、项目竣工验收制和政府集中采购制。二是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制定了《郧县“连片开发”工作考核办法》,成立连片开发试点工作考核检查组,明确了考核指标和奖惩办法。同时,县委、县政府将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列入相关乡镇和部门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大考核分值,严格实行奖优罚劣,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连片开发工作,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及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促进连片开发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大工作督办力度。在6个村中采取轮流制,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现场会,督办项目建设进度、包村领导及干部到岗情况,并将督办结果予以通报;每半年召开一次观摩大会,由县级领导、试点乡镇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现场打分,评价扶贫工作,提出建议,对工作滞后的县电视台公开曝光。同时,扶贫办在《郧县扶贫开发简报》中设立“连片开发”专刊,每月刊发2期以督办项目进度。

(郧县扶贫办谢守武曹相勇

贺林峰)

第四篇:安康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调查报告

安康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调查报告

作者:冉立新更新时间:2012-2-20

当前,贫困地区如何摆脱贫困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注目,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最大的亮点就是解决贫困地区连片开发问题。可以说,新时期扶贫开发将把连片开发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就我市而言,扶贫开发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同时也面临新有发展机遇与挑战。最近,笔者对连片开发试点县工作进行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农户,视察项目和认真分析,了解到全市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设效果明显。实践证明,要切实解决贫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问题,把一个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大力实施扶贫连片开发。它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安康扶贫开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市地处秦巴山区,是全国集中连片重点贫困地区之一,有8个国定扶贫重点县区和2个省定扶贫重点县。过去10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采取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整合资源、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启动建设1180个扶贫重点村建设为平台,率先突破基础设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注重提升贫困人口技能,使贫困人口由2000年有89万人,2010年底降到23.75万人,65.25万人实现了脱贫。扶贫重点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底的625元,上升到2010年2690元,年增长16.95%。扶贫开发有力的促进了贫困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安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人均经济水平还很低,贫困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到2020年要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俊。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新一轮1600元以下贫困线标准,全市低收入人口有7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0.8%,高于全省

7.5个百分点。二是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现象十分严重。2010年“7.18”全市遭受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低收入村由2010年初988个,年底增加到1043个。三是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欠缺。全市农村人口中有35.48%的贫困人口居住在边远山区,生存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是新阶段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四是土地贫瘠分散,人均占有资源量小。安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难。五是地方财政用于扶贫开发投入十分有限,扶贫重点村建设投入少且成点状,难以较好地解决集中连片地区贫困人口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我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9年、2010年,先后在旬阳县、岚皋县和汉滨区进行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在此基础上,2011年已在全市全面铺开,又启动建设11个片区,涉及16个镇45个村。

二、扶贫连片开发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连片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片区农民群众的落后面貌,不少农民收入增加了,也大搞起基本建设,自觉改善人居环境,把村子收拾的十分干净亮丽,过起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美好生活。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区群众收入稳定增加,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这是推进扶贫连片开发的最大收获。

旬阳县2009年被列为“国家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项目区选定在生态环境保护好、旅游开发潜力大、乡村基础条件差、群众贫困程度较深的9个乡镇21个贫困村,涉及138个村民小组,6250户23659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户10484人。中心项目区位于北环干线公路沿线3个乡镇10个村,涉及70个村民小组,2959户11008人,其中贫困户1223户4594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能调整就集中,无计划就申报”的办法,做到了项目、计划、资金“三落实”,形成了从上到下支持连片开发,干群合力参与连片开发的强大合力,掀起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已完成总投资20112.4万元,占规划投资的108.9%。通过扶贫连片开发的实施,落后的贫困片区面貌焕然一新。中心项目区的“百里贫困带”已经呈现出“和谐新村示范区”、“自然风景观光区”、“红色革命旅游区”

和“循环农业样板区”的喜人变化。县委书记邹俊杰深有体会的说:实施扶贫连片开发,整合项目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居家环境和社会事业四大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解困、突破发展”的关键举措,应该继续扩大和大力加强。

岚皋县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思路,坚持以贫困村为单元,采取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办法,突出抓好连片开发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造和社会事业四大建设,涉及3镇13村(重点实施5个贫困村),扶持农户1975户,贫困户792户。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连片开发项目区改造维修村组道路40.25公里,硬化公路7.75公里,硬化连户路7公里,建蓄水池9个,铺设管道56千米,建设沼气池276口;新建核桃园2870亩,新建和改造茶园2560亩、新建柿子园700亩、栽种魔芋3733亩、养猪4.34万头、发展养鸡大户4户; 1357户5428间旧房进行了改造,硬化院坝931户27930平方米;按照“陕南第一村”的标准,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2个68户260人;全面兑现和落实义务教育、农村低保、农村合疗、五保供养、“两免一补”、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计划生育户养老等社会保障优惠政策的同时,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个,村级医疗室2个。连片开发区域内各个项目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它让人们看到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光。

汉滨区2010年9月启动实施扶贫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涉及的1个镇5个村。总投资1.38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整合15个区直部门项目资金8085万元,群众自筹5215万元。按照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建设5大类32个子项目,项目区大力发展以茶叶、核桃、生漆等主导产业,使农民增收产业基本形成;重点建设道路、便民桥、防洪堤、安全饮水、强电入地等惠民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五改三建”为主的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技能培训,贫困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配套学校、卫生院、儿童托管中心、休闲广场、通讯基站和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基本解决项目区农民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的问题。项目核心区域“七堰社区”,已成为全市移民搬迁工程的示范样板。

三、实施扶贫连片开发为扶贫开发提供了新经验

在扶贫连片开发实践中,城乡统筹、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项目捆绑,瞄准贫困、因户放策,创新机制、务求实效,为我市全面推进连片开发工作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经验。

城乡统筹,科学规划,为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连片开发,科学规划是前提,必须有把连片开发项目区规划放在首位,才能使连片开发工作具有前瞻性。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各县区科学制定扶贫连片开发区域的总体规划,并以板块村为载体,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分项目规划。旬阳县从对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区域村情民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和群众大会,选产业、上项目、订规划,经过反复讨论,充分酝酿,最终形成了《旬阳县扶贫连片开发实施方案》,在总体方案的框架下,分别制定了20个子方案,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岚皋县、汉滨区在扶贫连片开发规划过程中,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办法,广泛收集意见,修改完善规划,经过反复商讨,充分酝酿,分别形成了《岚皋县扶贫连片开发实施方案》、《汉滨区扶贫连片开发实施方案》,使扶贫连片开发规划既符合项目要求,又符合群众意愿。规划先行,减少了工作中的盲目性。

整合资源、项目捆绑,为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要解决特殊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必须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否则难以奏效。按照“项目捆绑、整村推进、各尽其能、各记其功”的原则,旬阳县、岚皋县和汉滨区都以扶贫连片开发为载体,分别实行项目捆绑,资金整合,集中投入,综合开发。两年来旬阳县中心项目区整合项目资金6380万元,岚皋县捆绑各部门项目资金2314万元,汉滨区整合部门项目资金8085万元。三县区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66亿元,是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的8.3倍。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发挥了 “酵母”作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各类项目资金围绕连片开发“大集结,使原本分散的资金形成了“拳头”,统筹向贫困片区大倾斜,使连片开发区域的路、水、电、沼、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村级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建设,带动了项目区经济社会大发展,片区贫困村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瞄准贫困、因户施策,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稳定增收奠定基础。扶贫连片开发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

要改善贫困片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新生活作为工作重点。旬阳县、岚皋县、汉滨区在连片开发试点中,始终坚持把锁定区域,瞄准贫困对象作为连片开发的工作重点。就是在项目区选择上,锁定贫困区域,优先安排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老、少、边、穷连片区域;在选择扶持对象上,瞄准贫困户,优先安排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贫困户进行扶持。在产业开发上,因片区制宜,重点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产业基地,同时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实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在帮扶措施上,因户制宜,根据每一个贫困户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即对单庄独户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对缺乏增收技能的贫困户子女,实施“雨露计划”免费培训,并安置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实行社会救助。对发展传统种、养产业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增加致富本领。通过对贫困片区及贫困户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提高了项目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了“造血”功能,使贫困群众的找到了一条条稳定的生财之道,贫困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极大的提高,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创新机制,务求实效,为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要有序开展扶贫连片开发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工作保障机制。旬阳县、岚皋县、汉滨区在扶贫连片开发试点中,从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出扶贫连片开发的新路子。一是把扶贫连片开发,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作为政治任务,建立健全领导包抓和督查督办的工作机制。把扶贫连片开发列入主要领导任期政绩考核的依据,确定县、镇办一把手为发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跟踪督办,定期检查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健全整合项目、资金捆绑的投入机制。根据“资源整合,县为平台,明年项目,今年研究,县长(书记)协调,部门上报”的原则,由市、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由扶贫部门拿出资源整合方案,各成员单位根据方案落实来年区域板块建设项目,形成了“聚指成拳”,整合项目的大好局面,较好地解决扶贫连片开发区域贫困村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三是充分发挥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主体作用。在扶贫连片开发全过程中,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做到“一事一议”;重大项目建设征求群众意见,公开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补助标准,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主主动献计献策,主动投资投劳、主动参与连片开发,推动扶贫连片开发有序展开。

从“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县”项目建设实践经验不难看出:以片为单元进行扶贫连片开发的新模式、新机制,可以弥补以村为单元范围小、扶贫资源配置不足的缺陷,有利于统筹协调,发挥优势,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水平,较好地解决了集中连片区域贫困群众期盼的突出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建设效果,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连片开发讲稿

转变发展方式——连片开发讲稿

张荻

2012211941

开场: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渠道多样,在此我组重点介绍连片开发这一战略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可行性、发展性。

Chapter 1: 反贫困内涵: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何谓反贫困:

并且,我们要关注到,贫困是一个动态概念,我们要看到其从物质层面的贫困向能力层面的贫困的转变,重视贫困是一种基本能力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因此,我们在反贫困的政策和战略中,更需要强调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反贫困的目的是为了:

我国的反贫困的成功经验和反贫困的五项指导原则: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我们在此并不单独做过多讲解,接下来将通过改革前和改革后的反贫困政策的实施和发展,为大家具体讲述反贫困的成功经验和指导原则

改革前: 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贫困发展战略制定和政策实施应该是从改革发放之后说起,改革前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基本上都很少出台切实的贫困发展政策,更多的只是提出反贫困的指标,而且往往其指标定得过高,导致了很多不良影响。在这个阶段,即使有贫困发展政策,也更多的集中在基本的经济,或者说农产量的提高,指标单一,在这个阶段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有:

改革后:

改革后我国开始有具体的反贫困政策的出台,扶贫方式有了巨大的转变和进步 我们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例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综上,我们发现,扶贫政策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但依旧有其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深入分析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当前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重点强调:各个地区应该加强合作,发挥协同效应

扶贫需要逐步消除城乡、地区的分割

这两点,就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来消除地区之间的明确发展界限,来达到统筹兼顾相互双赢的贫困发展结果。

因此,我们来看一下国家出台的方案中关于如何完善发展扶贫战略方式的论述。

可以看到从

今后应改善扶贫工作中的政府治理,可考虑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扶贫资源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使用。

国家层面也看到了分散发展的弊端,高度重视合作发展反贫困的优势。那么如何做到统一规划,统一使用呢? 武陵山区的贫困现状

·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片区71个县(市、区)中有4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个省级重点县。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就医难、上学难、饮用水不安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

·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片区内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公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施薄弱且严重老化,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区内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201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2:37:41,与全国10:47:43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9163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缺乏核心增长极,缺乏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1%。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片区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壤瘠薄,人均耕地面积为0.81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2010年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76%和59.1%,与2001年37.3%和62.68%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2010年片区内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4:1,城乡差距明显。四省市片区之间、片区内各县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不同程度存在。

发展优势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物生长和农业多种经营。武陵山片区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合多种生物生长,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地形上看,属于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势过渡地带,有高中山、低山、丘陵、平坝(盆地、平原)、峡谷,适合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

·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境内有乌江、清江、澧水、沅江、资水等河流,水能蕴藏量大,同时该片区距离我国用电大户——华中地区近,水能开发的区位条件好。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组合好、品味高。区内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和张家界等自然景观,还有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同时,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好,开发潜力大。·后发优势。区内因交通相对不便、工业基础薄弱,所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民风民俗等)的原生态保护较好,空气质量优越,是生产优质(无公害)果蔬、茶叶、药材以及休闲度假养生的理想之地。

当前扶贫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扶贫资金瞄准机制错位导致扶贫目标发生偏离

扶贫开发追求规模化和示范效应,资金过于集中向能人、强人倾斜,势必使社会公共性成长的空间被压制,损害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和扶贫项目实施的效率。·扶贫资金投向的局限性加大扶贫资金的目标偏离 我国无论是既往的扶贫计划,还是新的扶贫规划,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区域性、县域层面的细分规划,均是以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项目”分布、整合是其主要特点。但这些项目如何落地,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实施操作,项目实施前后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怎样内在于项目实施的具体环节等“软配套”问题,都一直缺位或空白。由此,扶贫资金的投向也主要偏重“硬”投入,而不太注重落地机制与当地目标人群和社会的“软”对接。

·扶贫资金配置方式不合理带来权力寻租的空间

在时间紧、任务重、规模大的压力下,地方政府摸索出产业扶贫项目快速落地的实施方法。在这一套程序及操作中,看不到社会主体性的呈现,也没有来自扶贫目标人群的诉求,表现出来的是地方政府使扶贫项目迅速落地的“越俎代庖”。地方政府在产业扶贫中既是项目资源配置者,又是项目的参与者,还是项目成果的评估、监督者,主导着市场和社会资源要素配置和新结构的形成,这将会损害扶贫目标的正义性,进而将原就较为脆弱的社会公共性进一步区隔,可能为权钱合谋预留出制度空间。如县和乡(镇)党政干部领办产业扶贫项目的做法就值得商榷。

1.片区发展环境脆弱导致扶贫开发难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发展环境的脆弱性导致扶贫难度不断加大。目前片区剩余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严峻地区,区位条件不利,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收入来源单一。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扶贫难度加大且极易返贫。

二是经济发展滞后性导致脱贫又返贫现象增加。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占有量与增长率历来落后于其他民族地区,形成 “经济发展滞后惯性”,是连片特困地区中经济最为落后区域之一。片区居民暂时脱贫而下一年返贫是当地的一种普遍现象,且返贫周期短、次数多

2.区位 “发展塌陷” 导致扶贫开发力度被削弱

片区各县(市、区)由于远离中心城市,距本省和周边省会城市一般在500-600 公里间,处于武汉、长沙、贵阳、重庆四大城市的 “三无”(无铁路、无航空、无高速公路)。状况区位条件的严峻性严重制约了该地区与外界,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间的人员往来。物资交流和信息沟通,无形中增加了资源配置成本,对武陵山片区发展起到了天然屏障作用。这就导致片区成为政府关注、调控的盲点,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由于被政策边缘化,出现了区位“发展塌陷”。

3.扶贫开发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扶贫效率不高 一是国家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武陵山片区群体贫困均位于土地条件差,开发难度大的山区,开展同样的项目,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投入山区的项目资金数量要远远高出平原地带数倍。再加之这里需要扶贫开发资助的范围较大,目前国家给予的现行扶贫资金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二是地方财力有限使得配套扶贫资金难以到位。国家现行财税体制导致县、乡一级财政非常困难,难以安排配套资金用于扶贫开发,也导致对现行扶贫开发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在武陵山片区各地方政府中,由于各职能部门缺乏有效扶贫整合机 制,相关主管部门职责分工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交织存在,加之现行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致使扶贫工作重点难以突出,扶贫效率事半功倍。此外,扶贫资金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4.行政壁垒导致统一的扶贫政策整合难度较大

长期以来,武陵山片区各省及地方政府依据行政区划,各自规划各自辖域内的生产力布局,缺乏区域间的有效协调,直接导致扶贫开发难以形成统一步调。尽管 2009 年成立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用以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发展。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实力相差不大,存在“强者难以服众”与“弱者不甘从属”心理,加之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等各大经济圈的极化作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整合难度较大。各自为政

难以连片开发区域合作的目的

5.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致使产业扶贫效果不佳

武陵山片区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资 源优势。但由于地理上的“飞地性”,一直以来都将资源和资金投于传统农业内部,造成武陵山片区处在比较封闭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状态。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不按市场规律引导发展,强调自上而下行政手段推动,结果无法真正用经济效益把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金银花是重庆秀山县特色资源,全县有 65% 村民种植金银花,种植规模占全国 1 /5 在取得显著经济成效后,重庆武陵山片区其他区县也开始大面积种植,由于忽视了市场容量的大小,结果导致供过于求,造成个别种植大户因价格下跌收入损失重大。

我个人觉得首先介绍我国整体的反贫困大势

具体说一下之前的反贫困手段

论证其优缺点

针对缺点引入连片开发的概念

论述为什么连片开发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接下来讲解我国几个重点反贫困片区现状

以武陵山区为例:

从前武陵山的反贫困方式

成就和后果

连片开发之后的武陵山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同样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反思和进步„

下载扶贫连片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扶贫连片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连片开发汇报(共五则范文)

    左门乡2009年“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建设情况 汇报材料 (2010年9月6日)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 左门乡位于姚安县西北部,地处两州(楚雄州、大理州)三县(姚安......

    龟山路六盘山段流域连片扶贫重点开发项目汇报

    龟山路六盘山段流域连片扶贫开发重点项 目汇报建议 1、 六盘山村八个社十二条宽3.5米,长20公里的村社农路进行硬化。路边附带行道树,治理环境卫生,改变村容村貌。 2、 3、 4、......

    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方案

    **镇**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三年实施规划二0一二年十二月 **镇**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 扶贫规划 (2013年—2015年)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政府南方5公里处,北依镇政府驻地**村......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

    近平在贵州调研期间专门主持召开这次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会前,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与会的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到贵州毕节市的......

    安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汇报

    安吉县2010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工作总结 安吉县是第一批省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多年来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在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走出了......

    扶贫工作汇报

    扶贫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我现在就xx镇扶贫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xx镇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近年来,我镇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

    扶贫工作汇报材料(合集)

    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上半年,我们扶贫帮扶工作队按照县扶贫办的工作部署和安排,较好地完成了对瀵兴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现就开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镇扶贫工作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现在就**镇扶贫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镇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近年来,我镇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