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我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1
关于推进我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力争将中央及省厅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我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就我区目前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茫崖地区基本情况
我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东连冷湖、西邻新疆若羌、南接格尔木、北濒新疆罗布泊,是青海的“西大门”。区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现辖茫崖、花土沟2个镇(花土沟镇是茫崖行政委员会的所在地),3个牧业村,常住人口3.4万人。其中牧业人口258人,约占总人口的0.7%。流动人口年均在8000人左右。全区共有汉、蒙古、撒拉、维吾尔、藏等17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4.5%.全区二级道路交通里程已达600余公里,其中农村通公路264公里,通乡公路14公里,全区通省内省外营运班线客车35辆,全区营运出租车220辆,农村营运班线客车2辆,以市区为中心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尚未形成,自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以来,我们立足客运实际,以繁荣和发展农村客运为突破口,创新经营方式,发展中型客车,方便群众特别是周边农村群众和矿区职工服务,推进我区及周边农村经济良好发展。
二、我区现城乡客运发展现状
(一)、道路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茫崖交通工作以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立足点,不断优化路网网络布局,为茫崖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有力保障。
一是农村牧区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区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新建和改建通乡油路11公里、通村砂路90公里、便民桥梁7座、村级硬化2公里。
截止“十一五”末,全区公路总里程 935 公里。其中:国道 396公里、省道 100公里,农村道路439公里(县道
161公里、乡道14 公里、村道 264公里)。在农村公路总里程中,二级路0公里、三级公路 公里、四级公路101 公里、等级外公路 313 公里,全区两个乡镇、三个行政村实现通达目标。新农村建设完成村级硬化。
二是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现状为六纵八横40公里,已有黑色路面20公里,等级外路面20公里。
(二)城乡客运现状
目前,我区暂无城市公交,区内出行主要交通工具为出租车,只有通往石棉矿的中型客车。我区现共有各类城乡客运车辆257辆,其中:出租客车220辆(全部集中在市区),城乡农公班车(简称农公班车)2辆。通省内外客运班车35辆。长期以来,根据公交客运和农公客运所承担的运输任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公交客运在市区营运、农公班车在城乡间营运的传统运输分工。
三、我区现城乡客运发展目标
以法制和体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的各种作用和组合优势,不断维护与更新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逐步理顺体制、运行机制,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客运服务。城乡道路十分通畅,成网成线,站场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客运网络体系高效运转,形成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城乡客运市场,城乡客运资源达成共享,运力结构得到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方式多样化,真正实现城乡客运的无缝衔接,城乡居民乘车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车辆运行畅通有序。
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区通村公路等级化和路面硬化。5年内形成以花土沟镇为中心的城市公交网络,延伸覆盖毛和布鲁克及代尔森两个农牧民居住较为密集的行政村,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客运实际的集约经营模式。争取于2013年前完成毛和布鲁克村及代尔森村通村砂路的硬化,于2015年前完成岗次村通村砂路及代尔森至毛和布鲁克村联通沙路的硬化。
2013年前在花土沟镇开通两路城市公交,并争取于2015年前将公交线路覆盖至毛和布鲁克村及代尔森村。
四、我区现城乡客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城乡客运基础设施水平落后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经济的发展目标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全区农村公路级别低、农牧民居住分散、公路通达深度不够以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很突出。道路客站场建设滞后,功能不适应发展需要,我区乡镇的汽车客运站等级都比较低,站场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利用效率不高,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农村客运车辆性能差、结构不合理,高档客车数量少,客运车辆大多技术性能较为落后,经济性、舒适性较差。
(二)、城市规模及辐射带动作用与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不相适应。我区虽是青海省的“西大门”,区域性边疆小城,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东连冷湖、西邻新疆若羌、南接格尔木、北濒新疆罗布泊,地域优势十分明显,但从目前城市发展现状、城市规模、功能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与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五、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当前,发展农村交通运输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农村客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客运运输的迫切需求,发展前景乐观。所以要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交通运输发展。
(一)做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
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是茫崖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远近结合的城乡旅客运输发展规划十 分必要。要自下而上地做好城乡客运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客运线路规划和运力投放规划,做到路、站、运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路通车通。
(二)加大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
长期以来,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处于投资少、建设缓慢的情况。要建设大交通就必须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采取国家投资、社会集资、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同时,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道路、客运场站和客运车辆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安全。(三)推进城乡客运路网有效衔接
合理布局城乡客运线网、场站和站点,实现城乡客运路网无缝衔接。按照客流规律、群众需求和道路状况,调整完善线路网络和线网密度,形成以花土沟镇为中心的辐射状公交线路网。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交通网络的合理衔接,方便城乡居民出行。
(四)提高城乡客运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城乡客运经营的管理,提高城乡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在城乡客运经营管理上,实行城乡客运经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服务质量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客运企业经营管理的社会评价体系。并加强对城乡客运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为城乡居民提供舒适快捷的出行环境。
(五)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的监管
农村旅客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应引起 高度重视。要加强对驾驶人员和车辆的管理,从事农村客运 的车辆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防止报废车辆、安全技 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严厉打击超载行为,坚决制止农村客运车辆严重超载现象。同时,要加 强对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教育,使他们自觉遵守客运安全规 则的要求,确保客运市场的安全。
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 建设过程中必定出现各种不同的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根据实 际,按照科学发展的思想,科学分析,认真研究,探索和发现适合茫崖发展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第二篇: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提升农村群众出行质量
建湖县客运管理处 裴文雅
摘要:本文就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构建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城乡道路客运是联系城乡、服务居民出行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政策协调、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服务优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行业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对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构建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基本需求为目标,以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将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政策引导和市场互动的组合作用,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服务。
(二)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全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更加协调、网络衔接更加顺畅、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基本建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二是建设一个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衔接顺畅、方便灵活的城际客运系统,有效衔接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及其他客运方式,不断巩固道路客运的保障能力、竞争优势及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基本建成能力充分、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地市级以上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郊区主要乡镇。四是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行稳定、安全规范、经济便捷的农村客运系统,实现全国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100% 的中心镇建成客运站、候车亭或招呼站;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力争实现县域内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30%以上。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城乡联动,有序衔接,促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的公益属性,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加大公共财政、土地等公共资源保障力度,不断满足城乡居民“行有所乘”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发展条件和需求特征,探索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和推进路径,不搞“齐步走”和“一刀切”。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分批开展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在全行业推广应用,逐步建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长效推进机制。
——坚持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发展。在普通公路上,人员往来比较频繁的毗邻城市之间以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为主,地市级以上城市周边地区以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延伸为主,县域内特别是乡镇以下地区以农村客运线网优化为主,并积极推进公交化改造;在高速公路上,以发展班线客运直达运输为主。注重整合城乡道路客运企业、线路、场站等资源,提高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经营者和乘客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措施
(一)科学编制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
1.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打破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二元分割格局,从实际需要出发,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有关内容应纳入城市及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规划编制要立足整合城乡客运资源,优化客运网络衔接,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客运线网;稳步拓展和延伸城市公交网络,支持和鼓励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提高城市公交线网覆盖面;改进客运组织模式,有序推进县乡客运和毗邻地区线路的公交化改造,促进运输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大力实施农村客运通达攻坚工程,优化调整农村客运网络,加快发展镇村公交;充分利用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站点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客运网络有效衔接和融合,实现城乡客运线网结构全覆盖;高度重视城乡结合部,以及镇与镇、县与县、市与市毗邻地区客运线网的设置和衔接。
2.编制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依据“十二五”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善路网布局,提高路网技术标准和安全保障。“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5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桥梁6000座,为全省镇村公交和城乡客运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加快完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1.积极改善农村公路通车条件。对乡镇通往行政村的现有农村公路和桥梁,不符合客运班车安全通行条件的,要纳入“十二五”规划加快改造,力争2012年前完成。加快建设通往集中居住点等重要节点的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继续实施撤渡建桥,发展水上客运,切实改善岛屿村群众的出行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新建公路安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竣工、同步验收。
2.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时,加强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到2015年,全省农村乡镇客运站达700个,占乡镇总数的 70%,开通镇村公交的沿线行政村设置招呼站或候车亭。同时,结合客运线网规划,优化城乡客运场站布局和衔接,主动对接地铁、铁路、机场等其他运输网络,积极改善换乘设施,方便群众出行。
3.强化城乡客运基础设施管理。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完善站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确保已建成的农村客运站及时投入使用,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分发挥县、乡政府的作用,加强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亭)等基础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调整城乡客运经营结构
1.优化城乡客运经营结构。各地要大力倡导公司化经营、公交化运营、员工化管理,积极推进城乡客运经营主体整合,通过收购、兼并或入股等形式,实施规范的公司化改造;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引入规模大、有实力的客运企业,促进本区域内城乡客运资源整合;对区域内存在线路重复、经营中容易发生矛盾的相关客运企业,积极引导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造、兼并。
2.创新城乡客运组织模式。对县(市)城区至乡(镇)的线路,有条件的可选用公交车型,实行公交化的运营模式。对乡(镇)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的线路,通过新辟、改线、延伸等手段,因地制宜实行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不断扩大农村客运的覆盖和服务范围。对路况条件、客源等不适宜公交车型的,要按照《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选用适用车辆。
(四)不断加大对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扶持力度
1.建立规范的城乡客运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鼓励实行城乡客运低票价政策,落实经济补贴、补偿。对城乡客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评估,核定企业合理运营成本。对不能完全通过价格补偿的政策性亏损,由政府给予合理补贴。对城乡客运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警察、学生等实行免费或优惠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由政府进行专项补偿。对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等,地方财政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2.加大对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扶持力度。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改造不符合客运班车通车条件的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完善安保设施,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规划内的项目给予专项补助。3.加大对镇村公交发展的推进力度。加快建立镇村公交发展扶持政策,大力推进镇村公交发展。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县(市)为单位、乡镇为单元对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所有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县(市)给予一次性奖励,重点用于新增、更新节能环保车型等,具体补助和奖励资金可在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镇村公交营运车辆可参照城市公交标准申请燃油补贴。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重点考核地方政府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情况、企业经营机制、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满意度等,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订。
4.加大对基础设施用地的保障力度。国土资源、规划、建设部门要对纳入城乡规划的客运枢纽、换乘场站、乡镇客运站、保养场、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等基础设施,优先保障场站用地。对经规划确定并依法取得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挤占,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五)切实加强城乡客运服务与管理
1.加强城乡客运规范化管理。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延长服务时间,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简化许可程序,改造毗邻地区城乡客运线路,引导城市间公交线路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着力解决城市毗邻地区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加快优化城乡结合部线路设置,加大线网密度,建设换乘站点,规范市场秩序,统筹考虑城市公交与班线客运资源整合,避免无序竞争。
2.建立健全城乡客运服务质量规范和质量考评体系。高度重视城乡客运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支撑。定期组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加强城乡客运服务质量考核,将考评结果作为各项资金补贴的依据,并与客运线路招投标及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等挂钩,督促企业规范管理。
3.加快城乡客运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智能化调度系统和ic卡系统,建立城乡客运服务信息查询系统,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发挥科技手段在经营行为监管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技术车型在城乡客运的应用,积极与省内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研究开发标准化的镇村公交车型。
4.确保城乡客运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强化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公安部门要科学核定车辆载客数和时速,合理划定车辆停靠点,科学指导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在城乡道路条件满足通行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投入有站立乘员席的公交车型从事城乡客运。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加快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所需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切实把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作为服务民生的“惠民工程”抓实抓好,为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供基础支撑,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各地要成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宣传、教育、公安、监察、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把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列为各级政府城乡统筹工作的重要任务,将城乡客运发展指标纳入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评价等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城乡居民自觉维护城市道路、农村公路以及站(亭)等基础设施的完好,充分利用学校和各种媒体大力普及安全出行知识。
(二)加强行业引导。各地要制订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客运在发展规划、设施建设、服务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集约化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客运线路招投标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全力打造品牌客运企业。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对各地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工作进行考核,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反馈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考核结果可作为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立项和补助的参考依据。深化行业文明创建,组织开展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示范县(市)建设,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加快全省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进程。
(三)加强市场监管。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乡客运市场的监督管理,确保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工作顺利推进。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强化城乡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安全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监管,严厉打击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和各种报废车非法载客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客运安全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交通运输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作用,充实力量,加大城乡客运管理力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服务质量监管,依法查处非法营运车辆,督促客运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我省城乡客运统筹发展。
第三篇:构建客运四个体系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构建客运四个体系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周韦中
随着我县城乡差别的不断缩小,为促进我县经济建设和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城乡客运差距逐步缩小,如何推进我县 “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让人民群众乘车更加安全、方便、舒适、经济,构筑和谐社会,是当前道路运输管理者必须深思的问题。对此,县运管稽征所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对如何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作一些浅析。
一、庆元县城乡客运现状
1、庆元地域情况: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南、西三面与福建寿宁、政和、松溪3县交接,北与浙江省龙泉市、景宁县接壤。南北最长49千米,东西最宽67千米,总面积1898平方千米。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191千米(其中农村公路850千米),暂无一级、高速公路,公路运输也是目前我县唯一的运输方式。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达16650万人千米,货物周转量达35670万吨千米。全县20个乡镇,345个行政村,20万人口,东部片区3镇10乡207个行政村,山高、坡陡、弯急、路窄、人口密度小、经济落后,近几年40%以上的人口由于“桑美”台风影响、地质灾害避险、下乡脱贫、聚集城镇、外出经商、务工等原因,形成“留守村、老人村、空壳村”的现象;西部片区3镇3乡97个行政村相对道路平坦,外流人口较小,东西部经济、交通发展极不平衡。
2、客运市场概况:全县有跨县线路24条,运行班车31辆,972个客座。农村客运线路46条,运行车辆60辆,1193个客座,其中康庄小巴13辆97个客座,城区4条公交线路24辆车,城乡公交7条11辆车,县城客运出租车26辆,2009年年运送旅客量达182万人次;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左溪农村五级客运站、黄田准四级客运站,安溪交通综合运输站,计划建设岭头、张村、隆宫、竹口、百山祖乡镇农村客运站。自2006年到2010年已建设2个回头站,57个港湾式停靠站,73个康庄小巴招呼站。一个以城区客运中心为主中心,农贸市场为城乡客运公交集合点,乡镇客运站为客运三级网络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道路客运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全县345个行政村到目前已通达客车298个,通达率达86.38%,基本缓解了农村老百姓“乘车难”的问题。
3、客运网络情况:我县客运总体划分三级网络,跨县以上为一级网络、县城至乡镇为二级网络、乡镇至村为三级网络。一级网络以县长运公司经营为主,经营模式以公车公营和承包经营相结合;
二、三级网络以县汽运总公司、濛洲、通达公司按一公司一片区域经营为主,经营模式以公车公营、承包经营、“一车一主”挂靠经营三结合;城市公交以汽运总公司下属城市公交公司为经营主体,县政府资金补助公交公司自主经营模式为主;出租车以汽运总公司为经营主体,驾驶员承包经营模式;通过近几年客运市场的培育、整合、改造、完善,目前全县城乡客运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客运车辆达到历史上最高级最新的时期,二级网络以“绿谷巴士”为经营品牌,三级网络以“康庄小巴”为经营品牌,逐步改变了客运市场“低、小、散、乱、弱”的状况,营运秩序基本趋于稳定,客运业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乘车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4、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基础:为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我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全县的客运市场发展计划,并按步实施。一级网络的发展按省局、市处的要求,抓好落实,并做好监管。二级网络的发展,推行“统一经营主体、统一车型、统一发车、统一售票、统一管理”,为实现五统一。三级网络的发展,按片区公司经营为主体,片区经营主体捆绑和“一车一主”挂靠经营模式,合理投放车辆,主要解决乡镇至村的群众的需求。我县于2005年开始出租车投放市场,至今发展才26辆,主要原因我县城区较
小、私家车的增多等原因,需求的群体小,导致出租车难发展。2009年3月我县开始投放第1路公交车,结束我县没有城市公交的历史,现发展1、2、3、5路公交车,基本缓解了城内出行的需求。
二、客运市场现状分析
1、一级网络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县的等级公路发展缓慢,现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暂无,人口流动少,以及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偏,三方面原因导致一级网络的发展相对滞后。
2、二、三级网络效益差,由于我县“留守村、老人村、空壳村”的形成,农村常驻人口逐步减少,班次安排难度大,效益逐年减少;农村康庄路的增多,农民自购摩托车、三轮车、面包车等代步工具增多,有时还参与非法营运,客源减少,营运成本不减收入减少,主要经济收入靠“节日、周末”车。由于经济效益差,产生的诸多矛盾,直接影响了社会效益。
3、基础建设落后,我县属欠发达地区,对站场建设投入未列入财政预算,由单一的运管部门建设难以发展站场建设;公路建设的“三同时”没有落实,基础建设难以跟上;乡镇对站场建设的土地使用没有规划,基础建设的硬件条件没有保障;
4、管理难度大,作为行业监管部门,主要对打击“黑车”难度大,对冲击客运市场得不到有效控制;农村客运班线效益差,投入的安全保障经费不足,安全管理难度大;企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统一难规范,服务质量难提高。
根据我县客运发展的实际和客运现状的分析,为发展我县客运市场,应完善客运四个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三、客运四个体系建设的探讨
(一)规划体系
1、政府规划: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理应纳入统筹发展的内容之一,体现城乡居民出行均等化。在经济发达地区,例如我省杭州、金华、湖州、海宁等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相续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并以当地实际投入运行,为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开了好头,实现当地居民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的出行。城乡客运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农村客运发展落后城际客运的发展,主要体现站场基础建设、经济收入、服务质量、车辆安全、道路等级,那么政府首先在站场基础建设和农村客运车辆安全要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计划,省、市、县人民政府在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实行政策标准一体化,政府支撑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2、行业管理规划:浙江省运管局从2008年以来提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相续出台了高层次的总体规划,由于全省各市、县的经济、道路、客运市场等状况不同,省局的总体规划只能是指导意见和发展目标,那么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具体工作计划,主要规划站场建设、农村客运发展、经营模式指导意见、线路资源配置、车辆更新、扶持政策等。在规划中要强化与政府的沟通,使各级政府把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以及站场建设列入财政预算,为客运市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企业规划: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是从个体经营逐步发展到企业经营,目前还处于“经营个体化、管理集体化”阶段,经营模式的多样化,运输企业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制约“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那么客运企业,特别是农村客运企业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在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最终达到经营、管理一体化,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二)服务体系:
1、站场基础建设:城乡客运最大的差别在于站场和车辆的差别,我县农村客运市场还处于“头顶太阳,脚踩雨”的尴尬局面。虽然我所在部分乡镇建立乡村客运站,但由于土地和资金落实问题,大部分乡政还没有建设乡村客运站,包括城市公交客运停靠站,由于线网设施达不到一体化,很难达到“车进站、人归点”的要求,使农村群众出行难以与城镇居民均等化。客运站场建设做为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所以政府在站场基础建设主要解决土地和资金,确保站场建设顺利实施,保障线网设施一体化,为城乡居民出行
提供均等化服务。
2、客运车辆发展:如何让老百姓坐上安全、舒适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县现行的一级网络已逐步更新改造,车辆档次向全乘载高档次发展,根据省局要求经营年限一般在6年左右,而农村客运班车车辆还是普通客车,运行年限个别县在10年以上,而且运行的公路等级差,所以农村客运要达到安全、舒适必须建立客运车辆更新长效机制,淘汰老旧车辆,确保安全。为老百姓提供安全、舒适的车辆环境。
3、客运优质服务:客运市场的发展要以服务为先,优质的服务才能推动客运市场的发展。建立服务体系要以各种品牌和基础平台为基准,强化服务意识。农村客运要以《浙江省道路旅客运输规范》为标准,在“绿谷巴士、康庄小巴”两个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客运服务规范化。要以科技的手段支撑优质服务体系,同时要区分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康庄小巴不同的服务要求。
(三)运行体系:
1、经营主体一体化:为推动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减少客运经营存在的矛盾,经营主体推行“公司+片区”经营主体格式,解决公司与公司抢客源、班次安排你争我抢、服务质量降低、安全系数降低等矛盾,经营主体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减少障碍。今后要逐步清理“参杂”的经营主体,真正意义的经营主体一体化,为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2、运营模式一体化:客运市场经营以“公车公营、承包经营、‘一车一主’挂靠经营”的模式三结合,经营模式的多样化阻碍了客运市场的发展,如何解决经营模式的多样化,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根据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是政府或企业收购后重组,达到“公车公营”的目标,要解决经营模式的多样化这一矛盾,政府要出台鼓励政策,行业管理部门要引导企业向“公车公营”的发展方向,企业要灌输股份制“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理念,从线到片的逐步实现“公车公营”的目标,确保运营模式一体化,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3、效益一体化:从客运市场效益分析可分为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级网络的发展基本可以达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走,而农村客运二、三级网络发展现阶段还处于经营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为次,而城市公交以社会效益为主,经营效益为次。从经营主体一体化和经营模式一体化后,要实现效益一体化,以经营主体为主同时完成两个效益的建设。作为社会效益,应该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政府要提供社会效益保障资金,弥补企业在社会效益资金投入的不足。实现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出行需求是客运发展的目标。
(四)监管体系:
1、行业监管:道路运输管理做为行业管理,在引导客运企业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发展的同时,要落实好监管责任。监管体系的健全,有助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净化客运市场为出发点,开展“打黑”行动,要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根据当地实际,行业管理部门提出方案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长效机制,遏制“黑车”的源头参与非法运输,才能顺利组织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推进。
2、企业监管:由于现行的客运市场经营模式多样化,要逐步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矛盾,企业就要制定内部管理和客运车辆运行机制,以制度落实为保障,确保经营模式多样化向一体化发展不会半途而废。建立企业运行机制,要以科技为先,投入现代化管理的科技产品,解决人为管理出现的弊端而产生的矛盾。企业要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育,由于从单一的“一车一主”挂靠经营逐步实现“公车公营”,管理人员还不适应如何参与企业管理,客运企业要统筹安排人员参加企业管理培训,增加知识,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健全客运发展四个体系,在实践中要分 “三部曲”,一是调研规划阶段,二是试运行阶段,三是全面落实阶段。以上是对于我县欠发达地区现状提出的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浅析。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浅谈如何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理论”也就是“工农业协调发展论”,我区要发展城乡一体化就必须把工农业的发展和城乡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达到以上目标,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优势产业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撑。掇刀区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进富民强区的第一推动力,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近年来,我区建成了化工循环产业园、麻城工业园,引进了一批工业项目。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成功引进帅店肉牛、丽生堂土鸡等养殖项目,建成以207国道沿线为主的苗圃种植基地。但有些工业项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比如李宁工业园就将下游新垱沿线严重污染,这是与十八大精神背道而驰的。
二、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畅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水利能源建设,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解决群众用水用电难问题。加强公益项目建设,优化配置和规范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卫生室建设,大力开展医疗下乡,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共享。推进城乡文化同步发展,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
三、把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保障。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服务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要在全区广泛开展了文明乡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和谐乡村、和谐家庭。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满足广大居民对村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工作透明度,密切干群关系。
四、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城乡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平等、开放、竞争的就业制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就业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让农民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
第五篇:浙江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厅的统一部署,今年6月,组织人员对农村短途客运发展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报告起草、讨论、修改过程中,逐步形成这份报告。其实,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不仅仅是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的一体,还包括出租汽车、旅游客运、租赁经营等方面内容,这里仅就我省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代表调研组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管理体制上,目前我省城乡客运管理从职能上分别由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管理,其中班车客运、出租、旅游、租赁等客运管理由交通部门管理,城市公交管理在11个地级市中,台州、舟山、嘉兴、湖州4市的市区公交由交通部门管理,纳入道路客运行业管理之中,其他7个地级市城市公交管理职能都由城建部门行使。但在县和县级市中,只有少数几个县(市)的公交管理由城建部门负责,90%以上的县(市)公交由交通部门负责管理。
站场建设上,截止今年6月,我省1373个乡镇(镇839个,乡534个)中,有客运站场368个,其中:三级站62个,四级站90个,简易站216个。
班车通达情况,我省现有的39488个行政村中已有31530个行政村通了客运班车,占行政村总数的80.54%,其中杭州、宁波两个市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5%以上,有29个县、区的行政通班车率超过90%。日前我省已有县内客运车辆1.7万辆,30万个客位,客运线路2797条,班次12万个,完成的客运量占全省道路客运量的69%,旅客周转量占32%。虽然还有8231个行政村未通客运班车,但由于其分布在人口较少的偏远地区,我省实际能够享受到客运服务的农村人口已经超过了90%。
经营模式上,我省城乡客运经营方式各异,在城市内部一般采用公交客运经营方式,以公司经营为主,客车定线、定点运行,目前经过公司化改造,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运作:一是区域经营整体改造模式。将县(市)到乡镇的一级客运网络和以乡镇为中心向各行政村幅射的二级客运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诸暨、衢县、江山、临安、绍兴、新昌、义乌等都按此模式结合各自实际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公司统一经营模式。余姚、德清、长兴等县市,都不同程度地组建或依靠专业公司进行农村客运改造,提高了农村客运班线通村率。三是专线集中经营模式。这种方式较为普遍,由经营者通过整合,将某一线路上的经营业户和车辆组建成股份公司,实行一线一公司经营。
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交通部将我省嘉兴、绍兴、衢州三市作为全国14个市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后,进一步推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嘉兴市自开展试点以来,以冲破城乡客运二元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实行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一家管理,在概念上总称城乡公交,规费、税费上趋同。为此,专门出台了《嘉兴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构筑起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乡镇----行政村的三级公交网络体系。截止今年6月,全市共开通42条城乡公交线路,直达各县(市),投入客车226辆,通达32个乡镇、316个行政村,建设了66个港湾式停靠站,313个沿途简易(招呼)站点,客运量上升20%左右。到今年底,全市将重点完善5个县(市)直辖镇的二级公交网络,计划开通39条公交线路,投入客车182辆,建成13个准四级客运站,216个港湾式停靠站点,52个回车场,440个招呼站,形成人、车、路、站系统配套协调发展。到2006年,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车。
绍兴市,在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前一年就根据当地实际,探索以城乡公交一体化带动农村客运的路子。截止今年6月,全市112个乡镇全部通客运班车,具备通车条件的3482个行政村通了班车。全市建立了以绍兴市为中心,连接7县(市、区)的快速客运网络,和各县(市、区)连接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的普通客运网络。绍兴县率先全部完成客运公交化改造,已开通公交线路34条,新投放客车338辆,其中空调大客车152辆。
衢州市,把农村客运市场划分为43个片区,改变过去“散、小、弱、差”状况,以质量招投标为基本方式,产生了38家客运公司,更新中高档客车815辆,使农村客运每业户拥有客车由原来的1.9辆提高到
16辆,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由原来的79.4%提高到84.8%。
最近,湖州市出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方案》,值得各地借鉴。各地交通部门在努力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思想认识不一致,一些官员没有认识到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意义。二是城乡客运管理体制不顺。由于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管理体制二元分割,一是城乡客运享受的政策不一,经营成本相差悬殊,核定的载客人数方式也不一样,不能形成公平竞争;二是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撤县设区和城区范围的扩大,客源、线路等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城市公交和短途客运经营者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罢运、集体上访等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四是站场设施重复建设,各种资源不能共享,造成浪费;五是城乡客运不能形成统一规划,使群众增加换乘次数,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出行难的问题。
三是农村客运基础设施落后、条件差。客运站场建设滞后,等级客运站仅占乡镇总数的11%,绝大多数乡镇无客运站。农村支线经营成本高、效益差。经营效益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客源不足、道路状况差、税费过高等,再加上近年来燃油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安全管理难度大、事故隐患严重;在一些山区简易公路,路况较差,加上农村班线普遍存在平时实载率低,早、晚、周末学生放假等时段客流集中,容易发生超载等违法行为;现有农村客运适用车型少,我省淘汰载客农用车后,投入车型对道路条件要求提高了,致使原先农用车经营班线的部分道路现在达不到通车条件,目前允许在农村客运中使用的客车,基本都是普通中巴,使农民感到出行非常不便。
二、统一思想,提高对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认识
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当前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也有一些有利条件:
1、政府导向和社会需求,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进程。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明确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我们提出城乡客运一体化目标, 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实现”(浙江要在全国交通系统率先实现现代化和浙江交通要在全省各行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目标相一致的。
2、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客运一体化提供了条件。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改变我省农村道路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我厅提出并实施了“乡村康庄工程”,努力提高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质量,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加快按部颁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或地方标准改造通村公路的速度,提高农村公路的路面质量,对通行政村公路进行路面硬化。截至2004年6月底,通过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全省共完成通乡、通村公路路基改造6260公里,路面硬化4818公里,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和客运班车通达率分别达到64.4%、57.8%和80.5%,比2002年底分别提高了6.7%、7.5%和5.2%。这些道路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践基础。我省在交通部提出的农村客运网络化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城乡客运一体化,积极推进试点的同时,全省全面展开。嘉兴市把实现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作为嘉兴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与新的科学发展观和新的城市发展规划相适应,建设城乡结合的三级公交客运网络,沟通城市各区域与乡村的联系,实现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从整体上解决农村地区农民的出行问题,从而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三农”问题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从客观环境、外部条件来看,努力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已成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
三、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1、发展目标。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目标和和方向是“八个统一”,即统一管理体制、统一经营模式、统一硬件设施、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市场监管、统一车型载客政策、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优惠政策。实施统一、协调、高效的城乡客运综合管理,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手段,以法制和体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的各种作用和组合优势,不断维护与更新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逐步理顺体制、运行机制,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客运服务。城乡道路十分通畅,成网成线,站场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100%。客运网络体系高效运转,形成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城乡客运市场,城乡客运资源达成共享,运力结构得到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方式多样化,真正实现城乡客运的无缝衔接,城乡居民乘车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车辆运行畅通有序。
到2007年基本实现全省通村公路等级化和路面硬化。同步建设客运基础设施,将港湾式旅客上下点纳入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工程中,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通村公路完工验收一条,客运班车通达一条。5年内新建改建省标四级及以上乡镇客运站场415个,示范港湾式停靠站1000个。根据我省总体要求,一级网络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80%,二级网络通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90%以上。至2015年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100%,并且形成与干线客运紧密联系、覆盖全省各个通路行政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客运实际的集约经营模式。
2、基本原则。
(1)利民便民原则。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如何做好农民的交通和出行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农村客运,必须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运输服务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为出发点,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的目标。
(2)效率和公平原则。通过整合城乡客运资源,达到优势互补,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持供需平衡,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同时城乡协调一致,规范客运市场,为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激活其经营积极性。
(3)市场主导原则。用市场机制构建城乡客运一体化格局,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为经营者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引入竞争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不断优化城乡客运资源,促进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
(4)因地制宜原则。鼓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和采取适合的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
四、政策措施和建议
1、建立适应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城乡客运一体化要求在政策、规划、技术标准、信息传输、经营规则以及管理体制上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宏观调控,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指导。建立职能明确、权责清晰的城乡客运管理体制,对城乡客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达到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机构精简、节约资源、运输畅通、便利群众的目的。
2、出台统一的税费优惠政策。各地应根据省厅出台的优惠政策,制订实施方案,降低经营者的运营成本,提高客运企业经营农村客运线路(特别是山区支线)的积极性。这里需要指出,对减免公路规费的享受,应当是运输经营者,承包车主不直接享受规费的减免优惠政策,因为承包车主与企业的经济关系是承包款,减免元规费后是否降低承包款,由企业自行决定。
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目前我省的城乡道路条件已经为全省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还不能满足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率和通达的公路等级,另一方面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同时考虑城乡客运发展的需要,以群众出行要求为导向,改变农村公路基本上以行政中心向下幅射为主满足行政村的出口通道的发展思路,加大连接行政村间的环路
建设,使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大大提高,减少公交线路的迂回,提高运营效率减低运营成本,更好地适应城乡客运一体化的需要。
公路建设和站场(点)建设同步进行。在公路建设和改建的设计时,把港湾式停靠站建设纳入总体设计中,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同步验收,以确保公路开通后,能够及时投入班车运行。根据路况、交通流量、行政村布局等情况设置沿途招呼站。对于主城区城乡公交始发衔接站点的设置,由当地政府纳入城市道路的统一规划。在资金上,省里给予一定的补助。
4、站场建设、车型发展。根据客运量需求和各地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乡镇客运站场。发送量达不到四级站要求的乡镇建议建造简易车站;客流量较大的具有节点功能的乡镇可根据需要建立准四级站。在发展城乡客运站场、适应班线客运和公交客运的同时,必须与公路建设同步加快建设港湾式停车点。
客运公司根据当地道路状况,客流情况、乘客的需求选择不同车型。同一车型、同一道路应当核定相同载客人数。
5、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修改《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时,建议明确交通部门是城乡客运的主管部门,对城乡客运资源实行统一管理,采用科学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招投标制的管理模式,提高客运主体的素质,并通过一定的考核体系对其服务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水平等实施管理,保证城乡客运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强对城乡客运市场的监管。由于农村客运市场基础比较薄弱,给黑车以可乘之机,各级管理部门应根据“疏堵结合”原则,一方面严厉打击货运车辆、摩托车、微型面包车等非法载客经营行为,另一方面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于那些经过实践证明群众确有需要,且基本符合营运条件的社会自备车辆加以规范和引导,可以划定经营区域,纳入行业管理。在大力打击非法营运的同时,加强对行政村实际通车情况和乡镇客运站的监管,建立客运公司相应的服务承诺考核制度和区域客运市场退出机制,使城乡客运经营者始终把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们出行需要放在首位,处理好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实现城乡公交与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6、改革客运线路管理方式,扩大经营者自主权。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应充分发展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公平准入条件的同时,对实现区域专营的地区可以给经营企业一定的定价、发展新线路、推出高质量服务方式的自主权。在客流基础较好的发达地区,还可以适度引入多家经营主体的竞争机制,用市场机制带动城乡客运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城乡客运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农村道路客运与城市公交都是道路旅客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旅客的集散、送达,还是线路开辟、站点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必须作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运输系统去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协调安排。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客观需要,势在必行。由于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课题组组长:薛振安
课题组副组长:俞志强、于树德、陈永林
课题组成员:张文林、王亦华、李承志、邵永堂、俞成根、王晓平、林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