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

时间:2019-05-14 05:2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

第一篇: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

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

近日,北京市18个区县及燕山地区教育委员会的中小学主管主任、中小教科科长、教科研部门负责人及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共250余人,参加了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干部培训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

此次研修活动围绕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进行,基于区县和学校的实践探索精心设计,现场营造多重学习氛围,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现场互动的近100条短信反馈了大家对此次会议的共同感受:培训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但让大家享受到丰富而又精彩的课程大餐,还带给与会者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诸多思考,内容鲜活有效,呈现环节多样精彩,是一次高质量的研修活动。

■案例研修

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

《媒介素养教育》彰显课程文化建设魅力

本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孩子透过传媒的表象,即刻板印象来认识现实的多样性,设计巧妙。“这个课程很好,抓住了人文素养的核心,在广博中,学习正确判断、正确选择。学校必须提供接近真实世界的课程,从而触动学生身心,真正获得教育价值,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干部培训研讨会上,与会者争相对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室合作的《媒介素养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课展示——《逃出刻板印象的五指山》,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从2008年9月到2011年9月,为期3年,分为4个阶段。截至目前,实验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各项内容和目标,第三阶段的实验也进展过半。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室的张洁博士带领的团队已在学校连续实验教学共计43周,参加实验的学生共计310人,听课教师已由最初的教学干部、数学任课教师,逐步扩展到语文、音乐、信息技术等各学科、各年级共计25名教师。

据了解,实验成果目前初步显现。形成教案、多媒体课件成果集两册,课程录像一套15讲,发表中文和英文学术论文共计10篇,面向国内、国际同行和专家、学者进行课程展示12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3次。在“中国第二届媒介素养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关本英太郎教授说:“黑芝麻胡同小学的课程是本届会议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关本英太郎教授回国后还打来电话表示,要把《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成果集》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在日本推广。

自双方合作探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尝试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验以来,学校积极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争取获得同行、上级,以及专家、学者的合理化建议。即使这样,学校仍不满足于课程引进和通过整合体现出来的特色。

“为了使课程改革走得更健康、更稳健,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的研究,建立从组成专家团到课程申报、到课程评估,再到课程实验、监控、评价和物化推广等一整套机制,彰显课程文化建设的魅力。”学校校长杜军说:“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程文化熏陶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感念教育,获得幸福人生,实现生命价值效益的最大化。”

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委员会

跨校选修 突出共享强调共建

在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干部培训研讨会上,首轮参与跨校选修项目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长王建宗,领衔的跨校选修课程《社会准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中学生班委发展方向指导及组织能力培训》作为研修案例,引起与会者的充分关注与交流。

研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跨校选修如何形成合力,区县教委如何实现统筹和协调;二是校长亲自领衔开发校本课程和上课的意义。对此,宣武区教委中教科科长董培和王建宗校长分别进行了回应。

据介绍,跨校选修项目自2008年开始实行,首轮以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第十五中学、第六十六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市回民学校为主体,联合参与校开发了宣南文化、数学建模、平面设计与制作、生命伦理学、综合艺术修养和民族传统体育6门课程。

2009年,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跨校选修课程发展到二十余门,倡导校际间开展高中新课程非指定选修模块的跨校选修,突出共享也更强调共建。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遵循“行政搭台、业务支撑、校际实施”三条原则。即行政部门策划,成立课程室,作为业务支撑,所有课程经过审核后,在校际之间实施。

校内校外结合、多学科结合、职高与普高结合、示范校和普通校结合、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结合、干部和教师结合、特级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合、国内国际结合,这是目前课程开发突出的特点。”董培说:“这样规划和实施选修课程,就是力图打破地域、学科、学段、领域的界限,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名师作用,体现地方特色,关注现代科技,关注社会人文。作为主管部门,就要调动各方力量,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保证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鼓励学校间自主探索联合开发课程的同时,跨校选修项目强化学校自主,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职业生涯规划开到宣武区第四十三中学,宣武区第二职业学校与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联合开发平面设计与制作等十余门课程,形成了联合开发课程、送课到校、师资共享、师资委托培训等一系列课程共建、共享新模式。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和北京育才学校两所示范高中校的校长不仅指导参与课程开发,还亲自走上讲台授课。

校长真正的作用是引导一个课程。你要告诉学生不是学一门课而是学一个课程,不是学一个课程而是学一种素养和本领。”王建宗说:“在校长办学中,发力点始终要在课堂。所以,我们要深入课堂,身在课堂,体验课堂。这样,校长在课堂领导力上就不一样。■集中研修

构建体现学校教育精神的课程文化

刘长铭(北京四中校长)

我觉得,校长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统一思想、认识现状、明确目标、确定重点、总结和推广案例。

每所学校的起点都不一样,进入课程改革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也不一样。这些不一样不仅仅体现在校本课程的特色上,实现路径、实施方案都会有差异。所以,校长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制订一个发展规划,然后按照这个规划去推动、总结、反馈、调整,这样一个循环接一个循环往前推进。

经过探索,学校目前已经形成“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多样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科学化的学生管理体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体系的特征,就是“构建一种体现学校教育精神的课程文化”。

从教学出发 关切课程资源

张廷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

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学科,也就是教学内容。首先,从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基础和需要,去寻求课程资源,以有效地支撑教学过程。教师需要研究同样处于教学任务中的学生。这种发展折射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既有即时的知识获取、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等,也有长远的潜能开发、情感价值观养成等。教学既要完成指定的任务,又要关照学生的长远发展。

其次,从教学的客体——学科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去寻求课程资源,以有效地支撑教学过程。资源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围绕教学任务追求课程资源的利用。

最后,从教学的控制者——教师的优势和特长出发,去寻求课程资源,以有效支撑教学过程。■官方声音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水平与质量并重

李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

从北京市的角度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特别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我们的核心词是两个:一个是水平,一个是质量。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校长、教师,包括学生,都要建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和环境观。

2010年,我们更看重的是校长、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领导力和管理能力。我们在培训中进行了有效探索,希望这种模式和探索也成为区县和学校的探索。像王建宗校长、刘长铭校长,都是基层当中最鲜活的一部分人,特别是校长亲自任课。在课程改革中,校长应该如何参与其中,如何体现自己的作用,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分组论坛

任维兵(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学处副主任):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学校所处地域特点等多元需求,北京市许多高中学校都形成了较成体系的、多样化的课程结构,这种课程结构的研发和实施,不仅满足了学生多元的需求,也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

王京兰(北京市石景山区六一小学校长):校本课程统筹兼顾要注意“四个结合”,即与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相结合;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需求和学情相结合;与学校周边地域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域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

马福贵(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校本课程绝不是越多越好,也绝不是越杂越好。实际上,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方向、社会需求,才能使校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真正得到彰显,真正成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力补充。

■互动交流

万福(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特级教师):

第一,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引领学校发展。校本课程建设是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论述校本课程与学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应成为校本课程建设论述的重点。

第二,开展首都特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发展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应充分研究北京市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以此作为学校课程体系论述的依据。

第三,研究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学校要从增加开发门类转向研究开设特色课程。课程开发要从知识取向转向培养综合能力和实践意义的价值取向。

■活动反馈

最深印象:“在本次研讨会中,给您留下较深印象的活动是什么?”95%的与会者明确表示是两节研讨课。“本次活动以来自一线成功实践作为培训资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次活动首次采用手机短信互动方式,很有新意!”

最大感受:“您对本次活动的总体感受是什么?”70%的与会者认为收获很大;59%的与会者认为培训指导实践的意义强,对工作有引领、有启发,利于反思;56%的与会者认为内容丰富、鲜活、精彩,实效突出。

最好建议:“您对做好干部培训活动的建议是什么?”26%的与会者认为要扩大培训面,尤其是多对校长进行课程培训;要多组织一些这样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实效性强的活动。

专家点评

一线成功经验是课改能力建设的重要资源

张铁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此次活动研修的主题,是当前基层各学校深化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主题,即“新时期中小学校长如何获得课程和教学领导力”。通过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和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两个案例,说明小学校长和中学校长在三级课程建设大背景下,如何针对学生发展需要开设、实施校本课程,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给全体学生提供一种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验,来丰富他们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他们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实践经验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们的实践经验表明,校长在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角色。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王建宗校长自身拥有渊博学识和丰富教学管理经验,有能力依据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素质及能力要求,去创造并提供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特色课程。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杜军校长善于利用高校专家资源及其专业团队来帮助学校开设新的特色课程。两所学校的校本课程案例迥然不同,但都带给我们十分丰富的关于校本课程的认识。

首先,他们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一种新的学生观。他们都十分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参与及成就体验,这些都有效地唤起和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两所学校实践了新的课程资源观。他们不仅仅满足于通过课堂教学传递书本知识,同时还努力将社会生活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用以唤起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他们的实践展现了一种新的教学互动观。以有价值的素材唤起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参与和互动建构。

在教学现场,我们欣喜地看到,有意义的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双方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开展共同学习与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知识、方法、价值观等方面都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教师也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参与,加深了自身对于教学主题、学习者以及教学过程的学习。

另一方面,校本课程的存在方式要紧密结合学生成长需要,带给学生不同于系统学科教学的一种新的主题学习体验。这种主题学习体验,坚持下来就变成学生的特长和学校的特色。

在课程改革逐步走向专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拿什么样的资源提供给区县领导、学校校长和学科教师,有效地帮助他们获得自身对于课程和教学的领导力?市、区两级专业机构怎样规划、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通过此次的主题研修活动,我觉得,应该在北京市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建构有价值的校长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课程。

■文件解读

健全课程管理制度

解读《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的意见》 杨德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是这次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干部培训研讨会的核心。北京市颁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的意见》的核心目标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三级课程是否完善;形成内涵式办学特色——课程建设核心特色;树立典型学校——三级课程建设示范基地学校;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市课程建设。

问题:市、区县和学校三个层面,是不是可以各自负责某一级课程?

解答:市、区县和学校三个层面,对于课程整体性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不能各自孤立地负责某一级课程。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就是市、区县和学校三个层面都要系统考虑课程设计,也就是说区县考虑地方课程规划时,要考虑怎么和国家课程衔接,同时要给校本课程留有充分的空间,留有指导的余地。

在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中,特别要发挥学校的核心作用。学校是能够整体设置三级课程的核心部门和关键场所。学校整体设置三级课程包括: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规范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发展校本课程: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联合开发,资源共享,避免盲目开发。

问题:三级课程整体推进,究竟推进什么?

解答:三级课程整体推进就是三级课程要科学互补,相互协调。包括:(1)不存在地位高低问题。三类课程各有目标、功能,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课程建设总目标。(2)课程比例合适、课程结构合理。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要互补、协调。(3)课程门类相互协调、支撑。(4)整合重复交叉的内容。

问题: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如何形成特色发展?

解答:第一个层面是目标特色。即学校的课程发展目标与学校的特色办学宗旨协调一致。

第二个层面是内容特色。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实施中分别形成各自特色,同时在总体上又能够形成一个协调、合理、整体的特色。

第三个层面是学校特色。逐步形成以课程为内涵的学校的特色发展。

第四个层面是学生特色。通过课程的特色,让学生的特点、性格,在课程中得到发展并展现出来。这是推进三级课程整体建设形成特色的核心目的。

第五个层面是教师特色。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带来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的变化,形成专业发展的特色。

问题:区县在推进三级课程建设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解答:第一,区县要强调:落实国家课程,规范开发地方课程,有效监管校本课程。第二,要特别关注地方校本课程的师资配备。大部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是兼职教师在做,要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此外,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第三,逐步建立健全课程开发管理部门。

第二篇:课程领导力建设总结

课程领导力建设总结

课程建设是一个热点问题,各地中小学校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了认真学习,形成了自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在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高不可攀的工作,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编写新教材,而且不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还是停留在活动课和选修课的层面上。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校本课程开发,而且是更为重要、更为持久的校本课程开发。

这里,所谓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是指:学校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及可开发和利用的学习资源,对由学校外部专家提供的科目学习内容进行选择、补充、修正、改编、整合等一系列课程再开发的课程改进活动。

按照这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就不难解决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遇到的一些问题,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项高不可攀的工作,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二、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与实施

根据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学校的环境与条件、学生的水平与素质,笔者进行了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

(一)整体规划初中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我首先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情。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对英语教材的研究,拟定了三年内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并进行系统的课程整合。课程内容主要以人教版的教材内容为主,并补充其他教材。补充的教材主要是根据对学生具体学情的调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弱项与不足,针对弱项或不足选择的教材内容。

(二)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

为了充分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方面的优势,利用综合活动课程主体性、实践性、探究性、活动性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开阔学生的视野,尝试整合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如以2008年举办奥运会为背景,以英语街头标识为学习的现实场景,以纠正一些错误标识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甄别街头英文标识”的活动。

(三)根据语音规则进行词汇整合

还根据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读音规则,对教材一至三册的单词进行了重新归类与整合,自编成了校本教案《初中英语单词巧读速记读本》,供学生学习。这一《单词巧读速记读本》主要是对三册书中的单词进行归类,以提高学生的认读单词和拼读单词的能力,减少单词记忆时间,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

三、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为了更好地阐释笔者对初中英语课程所做的校本化实施,为了同行能够更好地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以及校本化课程实施,以一案例作详细说明。

第三篇: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009----2010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最大限度地组织和调动我校教育工作者,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工作,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

三、工作措施

(1)、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双导”教学法,即“导思”和“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自学、交流、测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施电化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积累经验。

(3)、强化个性教育,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乱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在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前提下,做到减负担不减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4)、探索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建立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科学评价体系。

(5).实行课程功能的转变,构建新的课程结构。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探索地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构建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结构。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明确课程阶段,通过例会、教研等多种形式,明确国家课程就是我们所加的大多数课本,地方课程现阶段就是我们所学的《法制安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就是我校编写的象棋

样本。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学校的领导小组分别采取听课,业务检查等手段查看三级课程的实施情况,并对不开设全课程的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其开齐开全课程,保证国家、学校、地方三级课程顺利实施和有效利用。并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纠正问题,促进各级课程的合理利用。

第三阶段各级课程发展阶段阶段,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分别是由国家与地方开设和实施的我校难以进行变革和发展补充,唯一能做的就是开齐开全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由我校自主研发的,我们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学校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和发展,摒弃不符合时代和学生需要的,吸收学生需要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知识,不断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

第四阶段为总结阶段,在对各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当前阶段工作中的成功地方和失败的地方,好的方面我们要继续发扬,失败的地方我们要分析问题根源,不断改进,为接下来的工作铺平道路。

第四篇:浅谈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浅谈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参加潍坊市第五届中小学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主题论坛体会 王祥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就必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因此,校长加强课程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一、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是人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将取决于谁能够尽快地培养出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因而,它必然要求我们基础教育,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前的课程的改革和求索与新课程标准的设置的原发性目的,也正在于此。出一条真正有效的素质教育道路,我们当前的课程的改革和求索与新课程标准的设置的原发性目的,也正在于此。

就新课程的构建来说,它真正的落脚点是在学校,任何课程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也是在学校。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我们固然需求在国家层面或者市级层面进行课程建设的探索,学校也需要得到来自教育领导部门与专家学者的理性指导,但是最终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成功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校。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学校教学效果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整个课程策略的差别,而学校的多样性与多层次化决定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可能照搬别人的课程模式。因此,作为学校,如何使自己跟上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步伐,重新审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屏弃或者修正自己原有的体系,探索并形成具有自己个性与特色新的符合现代课程要求的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这是当前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使命。因而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必然地成为学校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带决定性的重要因素。

二、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决定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有几个是最为重要的。一是课程,一个是教师,一个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这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的状况不理想,学校的教育教学将很难进入理想境界。并且,这三个要素的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一个学校的今天,而且决定一个学校的未来走向。而在这三者中间,课程又处在核心地位,教师整体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都有赖于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课程体系。然而,目前在这几方面,许多学校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并不十分乐观。

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许多学校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他们更多的是秉承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式指令,在上级精神的指引下亦步亦趋,而缺乏课程建设的主动性与自主性。虽然不少学校也在校本的探索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但真有实效的不多。很多时候,教师面对的不是课程,而只是物化了的教材。正是在“吃透”教材的要求之下,教师被剥夺了与课程对话的权利,被剥夺了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参与教材选编和评价的机会,他们不需要从整体上去审视学科与学科教学,不需要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去设定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更不需要根据自身的课程观与教学观去选定适合时代发展与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他们的权限局限于“怎样教”这一技术性环节上,而无须进入“教什么”或“为什么教”这样的理性层面,他们只是操作者,而不能同时是思想者,从而缺乏对教材深层次的追问,难以理解与体验课程所内蕴的价值。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的创造精神与主体意识因为受到压抑而泯灭,他们的思维就很难跳出固有的模式与程式化的东西。这也是我们的许多教师,特别是有了一定教学经历的教师,离不开“教参”和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的深层次的也是根本的原因。

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着校长在诸多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中必须要认清核心的首要的职责所在,认清校长有别于其他行业管理人员的核心技能所在。学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为的基本教育单位的性质所决定,学校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长工作的重心。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课程建设与实施这个中心工作的有序并有效实施得以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需要通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加以保证。课程实施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决定着校长职责的本质内容,也决定着校长的工作价值取向长的首要能力这一观点必须被社会各界及校长自身所认同。

在当今的教育态势下,在校长诸多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以及进而对教学的领导力,应该是校长的首要能力,也是作为校长的所有能力要求中是学校管理和校长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关键是找到着力点,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校长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校长对课程应该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只有高瞻远瞩,才能运筹帷幄。校长要引导教师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透彻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深刻认识文化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制约作用;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明确学校课改的具体路线图和优先次序。校长不但要关注学校课程目标、推进策略的制定,而且要关注课程推进机制,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校长的课程专业素养还体现在对教学的指导上。校长走进课堂不仅是对教师“教”的情况的了解,也需要了解学生“学”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科课程实施的过程。因此,校长要学会通式性听课方法,即脱离学科本身,从更一般的角度判断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师的教学境界,关注课堂教与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校长对教学的指导能力,是校长课程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二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校教研团队。校长要善于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明晰学校核心价值,倡导上下平等的合作精神,营造学术氛围,建立伙伴式的团队文化,注意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新课程领军人物,为教师创造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空间。而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败,校长应该将教研组建设成为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左臂右膀”。

首先,校长要重视教研组长的遴选和培养。教研组长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他必须是学校内本学科的一个“权威”,同时又要具备组织、策划教研活动的能力,因此教研组长必须德才兼备,校长不仅要关注其专业的成长,还要重视维护教研组长的权威性。其次,校长要关注教研组制度建设,应该在校级层面制定出教研组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并严格遵照执行。再次,校长应该关注教研组教研文化建设,促进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最后,校长应该为教研组的活动时间、经费、制度执行情况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建立相关评价制度进行激励导向。

校长的工作目标,就是促进教研组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在其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可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更新。通过同伴育教学的反思,教师因此可以获得更宽泛、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

2012.2.5

第五篇:渝中区整体推进课程建设的三点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渝中区整体推进课程建设的三点意义

作者:万明春

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09期

重庆市人民政府督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重庆教育“试验田”的渝中区,区域整体推进课程建设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找到了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持续性和渐进性的综合改革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地与社会发展、人的成长做好动态的平衡。渝中区2007年启动区域特色学校建设,实现了“规范+特色”的内涵发展。2012年又遵循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发展规律,将增长点聚焦到课程,解决课堂教学内容的发展和创新问题,让区域教育发展由点及面、有章可循。

第二,明确了学校改进的关键点。学校改进的关键问题是定位突破口和抓手。基于政府的政策、经费支撑,渝中区的学校普遍解决了硬件不硬的问题,并在特色课程建设上有了良好的基础。区域整体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成为弥补短板、打造品质教育的现实选择。课程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了学校内外力量的组合,释放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动力和创造力,放手让教师组合起来,以学校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

第三,找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教育的发展离开了学生的发展,必将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渝中区课程建设把课程界定为:“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成长机会”,这就把课程从知识、书本上解放了出来,为学生的成长开拓了时空。比如整合社区资源建设公民素养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财商教育等校本课程,打破了过去单

一、封闭的办学模式,将教育的场域扩大到现实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能充分地了解社会,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渝中区大胆尝试,以强烈的教育使命感,从基础做起、真抓事干,对整个重庆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意义。

下载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强学校课程领导力 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力培训课程

    北京广大泰祥自动化有限公司卓越领导力培训课程 培训对象 中高层管理人员 课程背景 中高层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而卓越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则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有了好的领导力才会......

    领导力课程感悟

    课程感悟领导力中的“平衡”艺术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越的领导力》这本书中提出:管理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项综合了各个领域、涉及到了多个层次方面的艺术。稻盛和夫也曾说过:......

    领导力提升课程

    领导力的提升形式一、如何提升个体领导力企业区分被试者的目的,在于通过区别他们之间潜力与培养价值的高低,实现因材施教。1.领导者的个体类型个体领导者主要分成四个类型:淘汰......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009-2010学年度 武安市贺进镇贺进小学 文章关键词索引:学校国家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

    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龙源学校 “在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课题子课题 “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与研究”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本轮课程改......

    学校课程建设学习心得

    学校课程建设学习心得 学校课程建设学习心得一、以会议主要活动安排4。27下午,简短的开幕式后,由十位中心题组的主持人汇报项目推进情况,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张晓娟做了《小学......

    江苏领导力课程,江苏领导力讲座

    也谈孔子 文/钱锦国 孔子时下很火,他老人家在活着的时候没有一个在位者愿意真心用他并采纳他的主张,一度曾赌气要“乘浮桴于海”,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死后竟如此的大火特......

    园长的课程领导力

    园长的课程领导力 在具体的课程运作过程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决策。课程决策是对课程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也是课程发展、创新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