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27)浅谈基层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南林波
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是关于队伍管理及其工作动态的反映,也是各级公安机关交警部门向上反映情况,向下传达领导意图,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的有效载体。公安交警信息调研是公安交警工作的导向,是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之一,在推动公安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交通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给我们在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上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制约,当前基层交警的信息调研工作无论在综合性、针对性方面,还是在服务性、参考性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创新和强化信息调研工作机制,推进信息调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效能化,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工作,作如下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基层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基层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较过去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主观上来看,认识不高,主动性不够。表现为采集信息积极性不强,认为“信息调研是领导者、办公室、综合科的事,与本职工作无关、与己无关”;且反馈“事后”的信息多,带有预警性的“前瞻”信息少,且思路局限、选材单
一、信息广度、深度体现得不够充分;有的习惯于事后上报信息,或是上级部门要信息才报送,不要就不报,甚至要了也不报。
2、从时效来看,采集不及时,敏锐性不高。表现为对交警信息采集缺乏敏锐性,不善于透过信息的表象深入分析其潜在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某个时期重点、热点工作来指导当前的交警信息采集工作;同时对工作中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没有及时挖掘、采写,以致于交警信息的前瞻性、指导性、服务性不强。
3、从内容来看,采集不够客观,指导性不强。表现为反映成绩的多,总结经验教训的少;就事报事的多,调研性信息少;动态性信息多,指导性信息少。对一项工作着眼于总结好的方面,但对于一些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原因没有深层次的进行分析,也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从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应该既要反映成绩,同时也要反映其中的问题,特别是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不然就不利于改进工作,也不利于领导决策。
4、从效率来看,采集手法单一,信息科技手段落后。表现为信息网络建设还不健全,特别是综合应用软件开发应用滞后,信息管理、整合手段还比较落后,信息处理耗时耗力,效能低下,甚至影响决策,贻误工作;信息采集数据不规范,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不高,民警工作中掌握的信息仍然依赖传统方式传递,客观上造成信息传输不畅,使一些活信息变成死信息。
5、从质量来看,采集不够深入,创新性不强。表现为大众化的多,有特点的少,没有鲜明观点,选用的事例也不典型,只是堆砌材料,缺乏分析、归纳、提炼;特别是对重点、热点、盲点、亮点信息,就事论事、材料的切入点、信息编写的角度较陈旧,没有新意,总结、提炼本部门工作特色、作法的就更少。如有的单位发稿数量名列前茅,但是仅限于支队网页采用,未在总队、省厅、部局等网页发表过稿件,这充分证明信息调研工作还没有上档次、出精品。还有的报送过于简单、笼统,不及时追踪事态发展,难以保持交警信息的连续性、完整性。
6、从业务素质来看,采集不规范,程序性不强。表现为工作方式滞后,工作发展不平衡,队伍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交警信息员的工作活力不足,缺少协调,整体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全警采集交警信息的格局没有真正形成;个别交警信息内容失真,有编造的嫌疑;还有在材料格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等等。
7、从长效机制上看,机制不全影响信息的采集和利用。表现为信息应用水平不高,既有思想认识不高,科技投入不大,基础工作不强,应用责任不明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信息调研工作相配套的长效警务机制,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这不仅挫伤了信息分析研判人员的积极性,而且挫伤了广大民警收集信息的积极性。
二、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有的领导对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没有把它摆在应有的位臵上,讲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形成用起来就重视,不用就忽视的问题。
2、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从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民警和少数领导对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信息调研工作是“搭头”,不是公安的主业,不能直接给公安机关或本单位带来什么明显成效和收益,因而理解支持不够;二是有些从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爱岗敬业精神不够。工作上只讲究应付了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特别是年轻民警,认为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很枯燥,导致奉献精神不够,吃不得苦,耐不住寂寞。
3、民警学习热情不高。一是民警主动学习充电的很少,整体学习的热情不高,对业务学习提高没有紧迫感;二是上级机关和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交警信息调研工作方面的教育培训很少,即使有大都是通过部门会议的形式,组织学习相关资料,这样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警的基本写作技能。
4、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交警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目前考核机制和考核标准存在的某些缺陷,对现有的一些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分歧,加上对交警信息人员激励措施不够;尽力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保证交警信息调研工作靠前名次成了主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上级采用交警信息而编写信息的情况,无形中形成的这种工作导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种思维惰性,工作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空谈或者应付。
5、基层实践与信息调研脱节。工作在基层业务岗位上的民警,直接面对当事人,更能理解和发现法律应用上的困惑和不足,开展信息调研有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各基层中队往往忙于执勤执法与办理业务,在工作中获得的第一手信息调研素材没有及时、充分转化为信息调研成果,而所谓专门的信息调研人员又远离一线,无法通过接触工作实践发现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信息和调研选题,造成信息调研资源的浪费。
6、相关职级待遇不平衡。一起工作的同事、同学、朋友,由于所处的岗位、部门不同,职级待遇就有明显差别,这种付出与回报的明显反差,使得从事交警工作的民警认为交警信息调研工作“一苦、二累、三清贫、四无前途”,大多感到交警信息调研工作难度大、强度大、压力大,但是工作上要出成绩如立功受奖却很难,易产生攀比心理和失衡心理,导致一些民警无所追求,工作一般化。
三、加强和改进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交警信息调研工作机制,拓展交警信息来源渠道。一是要建立健全交警信息调研专业队伍。选拔责任心强、理论水平高、熟悉公安工作、有文字写作功底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民警从事专职或兼职的交警信息调研工作,专门负责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协调指导、收集、综合分析和按时上报工作。二是要建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奖惩考核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有关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向各部门、科所队下达一定的交警信息写作指标任务,在完成下达的编写信息的基数后,对超额完成的信息、高质量、深层次的交警信息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人员还应报请立功嘉奖、晋级晋职;对工作一般化或瞒报、迟报、漏报的进行责任追究。同时,鼓励民警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三是要建立县局、科所队两级交警信息质量把关责任制。县局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强化对科所队上报交警信息的审核把关,切实提高交警信息调研工作质量。
2、强化信息调研工作的培训,提高交警信息采编技能。一是加强对公安交警信息人员的学习培训。通过以会代训召开信息员会议,有针对性的组织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熟练运用办公网络查阅、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技能,实现信息无纸化操作。二是组织多种形式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信息人员实战经验和分析水平,熟悉业务信息的常见类型、内容和写作要求,培植交警信息采集兴趣和意识;及时收集上报预警性、敏感性和苗头性的公安交警动态信息,以及展示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等。
3、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注重提高文化修养。从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要下苦功夫学习、积累,在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全面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这是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法宝。只有这样,从事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不感到困惑不解,才能提出科学的决策建议,写出高质量文稿;二要认真学习公安业务。要具有较全面、丰富的业务知识,各项公安业务工作都要涉及;应认真阅读公安业务书籍和业务性文件,要多了解交警部门实际工作情况。三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要广泛学习语法、修辞、法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提高统观全局、把握现时、预见未来的能力,增强政治敏感性和社会洞察力。
4、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公安交警信息质量。一是严格按照要求,注重交警信息质量。提高上级公安机关的关注度和采用率。只有找准的上级机关的关注重点,并将此作为采写重点,才能使公安交警信息有深度,提高采用率。二是收集、掌握充足的交警信息。一要吃透“上情”,即要收集上级机关的交警信息,包括党委、政府和有关领导机关及上级公安机关的文件、讲话、简报,以便结合单位实际,确定单位工作布局;二要掌握“下情”,即要搜集基层所队交警信息。要深入基层所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调查的同时,应认真阅读业务部门的文字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指导性强、内容丰富、既符合政策、法律精神,又符合实际的高质量文稿。三是在深化主题、提炼有新意的观点上下功夫。要认真消化搜集到的各种交警信息材料,以便在起草文稿时,提高工作效率;文稿形成前后,应多找有关同志一起研究,集思广益,要善于总结、要提炼工作中有新意、有推广性的经验做法。四是反复修改、认真校对,提高文稿质量。要按照中心内容是否突出、材料是否可靠典型、逻辑是否清楚、交警信息的结构、布局、层次安排是否合理、语言应用是否准确、精练的原则,不断修改,认真校对。五是注重时效性,及时向上级报送。公安交警信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讲求效率,即要求收集信息、编写、送审、打印发出都要快。因为公安交警信息如果反映迟了,就丧失了时效性和价值。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紧急的情况,不能拖延,有的必须连夜编写报出。否则,对上级领导就起不到参谋助手作用,甚至还会给工作造成损失,这对从事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来说就是失职。
5、加强公安交警信息的整体开发,提高信息的利用能力。在高效规范的信息调研工作机制下,要实现公安交警信息的有效利用和成果转化,必须提高交警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一是要实行公安交警信息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公安交警信息中心”,将分散于各部门信息予以整合,进行研判。这是交警信息主导警务的前瞻性、基础性工作。二是加强交警信息的整体开发。通过对交警信息的精细加工,把大量零散、孤立分散在各警种的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归纳整理,在初级信息中筛选有用交警信息,使公安各基层实战部门在信息库中能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从整体上揭示公安交警工作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总体趋势,以便领导者科学决策。
6、强化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现代科学管理水平。网络传送速度快、存储量大、检索方便,已经成为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网络体系,加强对网络的维护、管理和指导,提高网络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建立快速、灵敏的传递机制,保证公安交警信息的采集广泛、运行安全正常,是信息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要加强网络硬件建设和人力技术的投入。要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制度,由信息管理部门设计一定的程序,进行信息整合、利用,推动公安交警信息的高效运行。二是要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的信息枢纽作用。依托公安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将各个公安交警业务信息系统纵向并网并库,真正实现公安内部公安交警信息的快速流动和信息共享,为公安领导决策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资料,为基层一线单位和民警开展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查询。三是要加强通过公安内部网上传输和政府部门联网报送工作。除公安内部信息报送外,设立专门的信息平台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局域网联网,由公安交警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局域网直接上报,以提高公安交警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减少中间环节和资源浪费,同时为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作者系湖北省浠水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综合科科长)
第二篇:浅谈基层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是关于队伍管理及其工作动态的反映,也是各级公安机关交警部门向上反映情况,向下传达领导意图,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的有效载体。公安交警信息调研是公安交警工作的导向,是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之一,在推动公安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交通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给我们在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上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制约,当前基层交警的信息调研工作无论在综合性、针对性方面,还是在服务性、参考性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创新和强化信息调研工作机制,推进信息调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效能化,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工作,作如下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基层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基层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较过去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主观上来看,认识不高,主动性不够。表现为采集信息积极性不强,认为“信息调研是领导者、办公室、综合科的事,与本职工作无关、与己无关”;且反馈“事后”的信息多,带有预警性的“前瞻”信息少,且思路局限、选材单
一、信息广度、深度体现得不够充分;有的习惯于事后上报信息,或是上级部门要信息才报送,不要就不报,甚至要了也不报。
2、从时效来看,采集不及时,敏锐性不高。表现为对交警信息采集缺乏敏锐性,不善于透过信息的表象深入分析其潜在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某个时期重点、热点工作来指导当前的交警信息采集工作;同时对工作中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没有及时挖掘、采写,以致于交警信息的前瞻性、指导性、服务性不强。
3、从内容来看,采集不够客观,指导性不强。表现为反映成绩的多,总结经验教训的少;就事报事的多,调研性信息少;动态性信息多,指导性信息少。对一项工作着眼于总结好的方面,但对于一些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原因没有深层次的进行分析,也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从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应该既要反映成绩,同时也要反映其中的问题,特别是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不然就不利于改进工作,也不利于领导决策。
4、从效率来看,采集手法单一,信息科技手段落后。表现为信息网络建设还不健全,特别是综合应用软件开发应用滞后,信息管理、整合手段还比较落后,信息处理耗时耗力,效能低下,甚至影响决策,贻误工作;信息采集数据不规范,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不高,民警工作中掌握的信息仍然依赖传统方式传递,客观上造成信息传输不畅,使一些活信息变成死信息。
5、从质量来看,采集不够深入,创新性不强。表现为大众化的多,有特点的少,没有鲜明观点,选用的事例也不典型,只是堆砌材料,缺乏分析、归纳、提炼;特别是对重点、热点、盲点、亮点信息,就事论事、材料的切入点、信息编写的角度较陈旧,没有新意,总结、提炼本部门工作特色、作法的就更少。如有的单位发稿数量名列前茅,但是仅限于支队网页采
用,未在总队、省厅、部局等网页发表过稿件,这充分证明信息调研工作还没有上档次、出精品。还有的报送过于简单、笼统,不及时追踪事态发展,难以保持交警信息的连续性、完整性。
6、从业务素质来看,采集不规范,程序性不强。表现为工作方式滞后,工作发展不平衡,队伍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交警信息员的工作活力不足,缺少协调,整体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全警采集交警信息的格局没有真正形成;个别交警信息内容失真,有编造的嫌疑;还有在材料格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等等。
7、从长效机制上看,机制不全影响信息的采集和利用。表现为信息应用水平不高,既有思想认识不高,科技投入不大,基础工作不强,应用责任不明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信息调研工作相配套的长效警务机制,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这不仅挫伤了信息分析研判人员的积极性,而且挫伤了广大民警收集信息的积极性。
二、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有的领导对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没有把它摆在应有的位置上,讲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形成用起来就重视,不用就忽视的问题。
2、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从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民警和少数领导对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信息调研工作是“搭头”,不是公安的主业,不能直接给公安机关或本单位带来什么明显成效和收益,因而理解支持不够;二是有些从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爱岗敬业精神不够。工作上只讲究应付了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特别是年轻民警,认为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很枯燥,导致奉献精神不够,吃不得苦,耐不住寂寞。
3、民警学习热情不高。一是民警主动学习充电的很少,整体学习的热情不高,对业务学习提高没有紧迫感;二是上级机关和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交警信息调研工作方面的教育培训很少,即使有大都是通过部门会议的形式,组织学习相关资料,这样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警的基本写作技能。
4、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交警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目前考核机制和考核标准存在的某些缺陷,对现有的一些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分歧,加上对交警信息人员激励措施不够;尽力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保证交警信息调研工作靠前名次成了主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上级采用交警信息而编写信息的情况,无形中形成的这种工作导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种思维惰性,工作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空谈或者应付。
5、基层实践与信息调研脱节。工作在基层业务岗位上的民警,直接面对当事人,更能理解和发现法律应用上的困惑和不足,开展信息调研有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各基层中队往往忙于执勤执法与办理业务,在工作中获得的第一手信息调研素材没有及时、充分转化为信息调研成果,而所谓专门的信息调研人员又远离一线,无法通过接触工作实践发现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信息和调研选题,造成信息调研资源的浪费。
6、相关职级待遇不平衡。一起工作的同事、同学、朋友,由于所处的岗位、部门不同,职级待遇就有明显差别,这种付出与回报的明显反差,使得从事交警工作的民警认为交警信息调研工作“一苦、二累、三清贫、四无前途”,大多感到交警信息调研工作难度大、强度大、压力大,但是工作上要出成绩如立功受奖却很难,易产生攀比心理和失衡心理,导致一些民警无所追求,工作一般化。
三、加强和改进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交警信息调研工作机制,拓展交警信息来源渠道。一是要建立健全交警信息调研专业队伍。选拔责任心强、理论水平高、熟悉公安工作、有文字写作功底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民警从事专职或兼职的交警信息调研工作,专门负责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协调指导、收集、综合分析和按时上报工作。二是要建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奖惩考核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有关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向各部门、科所队下达一定的交警信息写作指标任务,在完成下达的编写信息的基数后,对超额完成的信息、高质量、深层次的交警信息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人员还应报请立功嘉奖、晋级晋职;对工作一般化或瞒报、迟报、漏报的进行责任追究。同时,鼓励民警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三是要建立县局、科所队两级交警信息质量把关责任制。县局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强化对科所队上报交警信息的审核把关,切实提高交警信息调研工作质量。
2、强化信息调研工作的培训,提高交警信息采编技能。一是加强对公安交警信息人员的学习培训。通过以会代训召开信息员会议,有针对性的组织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熟练运用办公网络查阅、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技能,实现信息无纸化操作。二是组织多种形式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信息人员实战经验和分析水平,熟悉业务信息的常见类型、内容和写作要求,培植交警信息采集兴趣和意识;及时收集上报预警性、敏感性和苗头性的公安交警动态信息,以及展示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等。
3、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注重提高文化修养。从事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要下苦功夫学习、积累,在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全面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这是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法宝。只有这样,从事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不感到困惑不解,才能提出科学的决策建议,写出高质量文稿;二要认真学习公安业务。要具有较全面、丰富的业务知识,各项公安业务工作都要涉及;应认真阅读公安业务书籍和业务性文件,要多了解交警部门实际工作情况。三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要广泛学习语法、修辞、法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提高统观全局、把握现时、预见未来的能力,增强政治敏感性和社会洞察力。
4、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公安交警信息质量。一是严格按照要求,注重交警信息质量。提高上级公安机关的关注度和采用率。只有找准的上级机关的关注重点,并将此作为采写重点,才能使公安交警信息有深度,提高采用率。二是收集、掌握充足的交警信息。一要吃透“上情”,即要收集上级机关的交警信息,包括党委、政府和有关领导机关及上级公安机关的文
件、讲话、简报,以便结合单位实际,确定单位工作布局;二要掌握“下情”,即要搜集基层所队交警信息。要深入基层所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调查的同时,应认真阅读业务部门的文字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指导性强、内容丰富、既符合政策、法律精神,又符合实际的高质量文稿。三是在深化主题、提炼有新意的观点上下功夫。要认真消化搜集到的各种交警信息材料,以便在起草文稿时,提高工作效率;文稿形成前后,应多找有关同志一起研究,集思广益,要善于总结、要提炼工作中有新意、有推广性的经验做法。四是反复修改、认真校对,提高文稿质量。要按照中心内容是否突出、材料是否可靠典型、逻辑是否清楚、交警信息的结构、布局、层次安排是否合理、语言应用是否准确、精练的原则,不断修改,认真校对。五是注重时效性,及时向上级报送。公安交警信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讲求效率,即要求收集信息、编写、送审、打印发出都要快。因为公安交警信息如果反映迟了,就丧失了时效性和价值。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紧急的情况,不能拖延,有的必须连夜编写报出。否则,对上级领导就起不到参谋助手作用,甚至还会给工作造成损失,这对从事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民警来说就是失职。
5、加强公安交警信息的整体开发,提高信息的利用能力。在高效规范的信息调研工作机制下,要实现公安交警信息的有效利用和成果转化,必须提高交警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一是要实行公安交警信息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公安交警信息中心”,将分散于各部门信息予以整合,进行研判。这是交警信息主导警务的前瞻性、基础性工作。二是加强交警信息的整体开发。通过对交警信息的精细加工,把大量零散、孤立分散在各警种的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归纳整理,在初级信息中筛选有用交警信息,使公安各基层实战部门在信息库中能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从整体上揭示公安交警工作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总体趋势,以便领导者科学决策。
6、强化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现代科学管理水平。网络传送速度快、存储量大、检索方便,已经成为公安交警信息调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网络体系,加强对网络的维护、管理和指导,提高网络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建立快速、灵敏的传递机制,保证公安交警信息的采集广泛、运行安全正常,是信息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要加强网络硬件建设和人力技术的投入。要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制度,由信息管理部门设计一定的程序,进行信息整合、利用,推动公安交警信息的高效运行。二是要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的信息枢纽作用。依托公安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将各个公安交警业务信息系统纵向并网并库,真正实现公安内部公安交警信息的快速流动和信息共享,为公安领导决策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资料,为基层一线单位和民警开展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查询。三是要加强通过公安内部网上传输和政府部门联网报送工作。除公安内部信息报送外,设立专门的信息平台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局域网联网,由公安交警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局域网直接上报,以提高公安交警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减少中间环节和资源浪费,同时为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第三篇:浅谈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公安部部长***同志在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中也指出“坚持从严治警,依法以治警,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的组织保证”。公安交警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担
负着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重要职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交警队伍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公安交警工作经验,力求就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权以抛砖引玉。
一、当前交警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
(一)警力不足带来队伍建设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交警队伍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警力不足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以某某大队为例,现有民警49名,全县现有公路通车里程2400多公里,机动车约20万部,其中有牌的12万1千多部,无牌约有7万多部,拥有各种机动车驾驶员12万多名。按平均值计算,每一位交通民警要管理49公里的通车里程、4082部的机动车和2469名驾驶员,还要担负全县每年一千多起交通事故的处理和县城交通秩序管理及一些重大活动的警卫任务,巨大的交通管理任务,给全体交通民警带来了超负荷工作,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从民警体检数据表明,约有65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大部分都长期带病工作;二是执法环境较差。山区农村群众素质不高,由于警力不足,执法人员较少,常发生集体抗法甚至袭警事件。三是由于警力不足,使许多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规定的职责、任务无法履行或履行不到位。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客运车辆及驾驶员安全管理、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交通安全宣传等,一旦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上级有关部门就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大队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没有履行到位就要追究大队领导及相关民警的责任,造成大队领导及民警精神压力过大;四是一警多岗,不利于相互监督。许多应该多岗位、分民警办理的业务,只能采取“一警多岗”的办法来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使民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仅服务对象不满意,而且也不利于民警办理业务的相互监督。
(二)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由于交警队伍建设没有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存在阶段性与经常性相脱节、群体性与个体性相脱节、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机制上,缺乏可持续发展,队伍建设花样繁多,华而不实,缺乏严肃性和长远性;在制度上,各项制度建设滞后,重制定,轻落实,注重短期行为,忽略长远规划,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在体制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警令不畅、保障不力现象。这些队伍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使公安交警队伍维护稳定、保障畅通、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的职能难以发挥到位。
(三)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不落实,学习教育照本宣科,造成有的民警政治理论匮乏,业务知识不精,对新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只注重文凭的提高,而忽略了自身工作水平的不断增长。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存在着宗旨不强、态度不好、效率不高、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影响了队伍形象。三是执法执纪不严。执法艺术不高,执法质量不强,执法监督不硬,有的民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外部影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因素。一是农村群众的交通意识、法律意识与当前的交通发展相矛盾。目前,相当部分农民乃至乡镇一些党政领导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个别乡镇领导把交警部门上路执勤、查处违法行为认定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为,不配合公安交警执法;一些群众为了逃避、抵制交警检查,甚至暴力抗法,殴打、围攻民警的事件常有发生,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正常执法工作,降低了基层交警的工作积极性,以容易形式“管理弱——秩序乱——事故多”的恶性循环。二是各执法部门未形成合力,公安交警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新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未形成合力,给民警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核心工程,强化领导机制,以牢固的组织防线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
第四篇:浅谈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公安部部长***同志在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中也指出“坚持从严治警,依法以治警,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的组织保证”。公安交警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重要职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交警队伍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公安交警工作经验,力求就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权以抛砖引玉。
一、当前交警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
(一)警力不足带来队伍建设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交警队伍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警力不足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以某某大队为例,现有民警49名,全县现有公路通车里程2400多公里,机动车约20万部,其中有牌的12万1千多部,无牌约有7万多部,拥有各种机动车驾驶员12万多名。按平均值计算,每一位交通民警要管理49公里的通车里程、4082部的机动车和2469名驾驶员,还要担负全县每年一千多起交通事故的处理和县城交通秩序管理及一些重大活动的警卫任务,巨大的交通管理任务,给全体交通民警带来了超负荷工作,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从民警体检数据表明,约有65%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大部分都长期带病工作;二是执法环境较差。山区农村群众素质不高,由于警力不足,执法人员较少,常发生集体抗法甚至袭警事件。三是由于警力不足,使许多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规定的职责、任务无法履行或履行不到位。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客运车辆及驾驶员安全管理、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交通安全宣传等,一旦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上级有关部门就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大队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没有履行到位就要追究大队领导及相关民警的责任,造成大队领导及民警精神压力过大;四是一警多岗,不利于相互监督。许多应该多岗位、分民警办理的业务,只能采取“一警多岗”的办法来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使民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仅服务对象不满意,而且也不利于民警办理业务的相互监督。
(二)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由于交警队伍建设没有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存在阶段性与经常性相脱节、群体性与个体性相脱节、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机制上,缺乏可持续发展,队伍建设花样繁多,华而不实,缺乏严肃性和长远性; 在制度上,各项制度建设滞后,重制定,轻落实,注重短期行为,忽略长远规划,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在体制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警令不畅、保障不力现象。这些队伍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使公安交警队伍维护稳定、保障畅通、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的职能难以发挥到位。
(三)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不落实,学习教育照本宣科,造成有的民警政治理论匮乏,业务知识不精,对新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只注重文凭的提高,而忽略了自身工作水平的不断增长。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存在着宗旨不强、态度不好、效率不高、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影响了队伍形象。三是执法执纪不严。执法艺术不高,执法质量不强,执法监督不硬,有的民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外部影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因素。一是农村群众的交通意识、法律意识与当前的交通发展相矛盾。目前,相当部分农民乃至乡镇一些党政领导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个别乡镇领导把交警部门上路执勤、查处违法行为认定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为,不配合公安交警执法;一些群众为了逃避、抵制交警检查,甚至暴力抗法,殴打、围攻民警的事件常有发生,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正常执法工作,降低了基层交警的工作积极性,以容易形式“管理弱——秩序乱——事故多”的恶性循环。二是各执法部门未形成合力,公安交警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新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未形成合力,给民警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核心工程,强化领导机制,以牢固的组织防线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二是着力提高班子的示范作用。领导是队伍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更是实践者,只有领导自觉发挥榜样的力量,才能在队伍中产生感召力。要提高班子成员的领导艺术、决策水平和驾驭能力,形成具有坚定立场、高尚人格、廉明官德的坚强领导班子,以其公正的形象、团结的形象、亲和的形象凝聚警心,带动全体民警积极工作。三是着力规范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谈话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进一步完善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重大事务由集体研究决定,正职讲民主,副职讲集中,切实提高班子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四是着力提高增强班子的责任意识。班子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进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抓好民警的政治理论学习。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从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入手,组织民警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日常循序渐进的教育,打牢思想基础,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行为规范。增强民警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积极进取,勇挑重担的良好氛围。二是学英雄,树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典型的先进事迹,民警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长期坚持开展的“远学任长霞、近学郑忠华”先进事迹活动,组织开展讨论,写出心得体会,使英雄模范的事迹深入人心,产生积极的效应。三是必须强化“尚法”意识,真正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人民警察公正执法,就是代表人民群众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为人民谋取利益、维护群众合法权利,新时期,人民警察作为执法者,必须守法、学法、知法、懂法,要针对当前公安交通执法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积极整改,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自觉性。同时必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正确运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
(三)逐步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机制。我们应该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以解决今年警力不足的实际问题。近年来某某县交警大队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得到某某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了交通管理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有会议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交通管理“政府牵头、交警主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局面,有效地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
(四)抓好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队伍的同心力和凝聚力。从优待警是一项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重要工作,是从严治警的必要前提。我们要用足政策、争取 政策,在政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装备上保证、待遇上改善、舆论支持民警,分步骤、分层次全面推进从优待警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在政治上关心民警。大力推行热点岗位交流制度、竞争上岗制度、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坚持唯绩是举,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立功嘉奖、晋职晋级和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把那些真正愿意干事、又能干事、业绩突出和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从而在队伍中营造起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以此激发广大民警的上进心。
二是在工作上爱护民警。要给民警配全配强必要的交通安全管理设备和防护装备,保证民警在自身安全有所保障的基础上充分用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措施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以及突发应急事件。结合中队标准化管理和两基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逐步完善“五小工程”,逐步改善民警的办公和值班休息条件,优化办公环境。同时要维护好民警执法权益,肯定和保护民警合法行为,减轻民警的心理压力。
三是在生活上体恤民警。要切实关心民警的身心健康,确保民警正常休假,定期组织民警体检,给患病民警及困难民警适当给予救济补助,对民警子女需入托、入学或爱人需要再就业的,要多方给予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购置图书、器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民警业余生活,提高民警的文化品位。
四是进一步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要结合公安中心工作和队伍实际,组织民警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民警思想情操,调整民警精神状态,增强民警身心健康;要注意发展民警中的文体活动人才,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新时期给公安交警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的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只有立足地区实际,正视存在问题,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策下药、开拓管理,才是解决当前交警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当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公安部黄明副部长加强工作调研的要求和省厅交管局党委的统一安排,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到太原、晋中以及高速各公安交警支队,就当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执法目的有偏差,重处罚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交警执法的根本目的,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此,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扰乱交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实行严管重处,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交管部门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为罚款而罚款、重罚款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非常严重。表现在:一是该罚的不罚。上路执勤时只愿纠正能罚款、易罚款的违法行为,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却难取证、难罚款的违法行为,如强超强会、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农用车载人等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但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交通违法行为却视而不见;二是不该罚的也罚。由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基础薄弱,当前,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还非常淡薄,轻微违法行为大量存在非常普遍。但部分民警为了追求罚款数量,对本来能通过教育纠正的轻微违法行为却以罚款进行处罚,忽视了对当事人 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反而会因对大量社会群体实施处罚,诱发社会矛盾,影响公安交管部门的形象。三是为罚款而执法。部分民警为让当事人交罚款,对违法行为随意变通处理,该拘留的不拘留,该扣分的不扣分,降低了处罚标准,纠违没有起到应有效果,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
(二)执法程序不规范,态度不文明,群众不满意。正确的执法行为要靠规范的执法程序来保证,良好的执法效果也要靠人性化的执法方式来体现。尽管公安部《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对执勤执法程序已做出非常严格细致的规定。但是实际执法中,部分民警执法程序意识差,执法方式简单化,既影响了执法效果,又造成社会不满,表现在:一是随意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车辆,纠违不敬礼,罚款不讲原因,收驾驶证就开单;二是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群众态度生硬蛮横,该说的文明规范用语不讲,不该说的“横话”乱说,即便处罚正确群众也不容易接受,甚至造成严重对立;三是随意剥夺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权,不听解释、不问理由,容不得当事人陈述和申辩,一旦当事人申辩几句,就扣上“态度不好”的帽子,甚至因此罚“态度款”。
(三)执法不公,存在“五松五严”的现象。表现在:对本地车辆管理松,对外地车辆查纠严;对小型客车管理松,对大型货车查纠严;对熟人关系车辆管理松,对一般违法车辆查纠严;对党政机关、政法部门等“特权车”管理松,对普通群众车辆查纠严。在执法中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仅纵容了一些人继续违法,也使普通驾驶人心理失衡,极易产生报复和过激行为,给执勤民警安全埋下隐患,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要切实解决当前公安交警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要认真查找、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症结,这些原因有:
一是执法理念不正确。尽管近年来各级交管部门一直在抓“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受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和民警仍然没有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没有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是“为了人民管交通”还是“为了交通管人民”,宗旨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执法工作发生方向性、原则性错误。甚至有个别民警把执法权力当成了谋私利的工具。
二是执法主体素质低。当前,基层警力不足是各级公安交管部门普遍现象,年轻警力长期得不到补充,基层民警文化水平偏低,思想陈旧,跟不上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的现象也较普遍。近年来,奥运保卫、国庆保卫、预防事故等专项工作任务繁重,一些基层交管部门疲于应对阶段性任务、指标,忽视了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理论学习只停留在口头、纸面上,导致基层民警对上级工作要求不了解、对新法规不掌握、对新交通管理手段不知道,极大制约了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是执法监督不到位。交警执法岗位点多、线长、面广,较为分散,而基层民警人人都有一定的执法权。执法对象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与其他警种相比,公安交警执法监督的难度相对较大、要求更高。部分基层领导只重视对外执法,不重视对内监督,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执法过错得不到有效匡正。而对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处理的避重就轻,看似保护民警,实际上是害了民警、也害了我们这支队伍。
四是执法环境不尽人意。个别党政机关、权力部门自身特权思想严重,认为交警查自己车就是“丢面子”,有违法行为不配合查处,对交警正常执法动辄以权压人、横加干涉。同时,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较低,看到交通秩序乱就希望交警加大执法力度,真要严格执法涉及到自身利益,又不配合、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群众情绪不稳定,即使正常的执法活动,也容易引发矛盾对立,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借机暴力袭警、公然抗法、制造事端。执法环境恶劣,也造成了一些基层民警对违法行为不敢管、不愿管、不想管。
二、加强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采取了有力 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全部交管工作的前提和核心。抓好规范执法就等于抓住了交警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机动车、驾驶人、道路迅速增长,我国已进入汽车时代,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公安交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看,交管部门严格执法是有效减少交通事故隐患、预防交通事故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关注民生、保障人权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也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必须要带着人文精神去执法,做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而要达到这两项要求,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规范执法。如果执法不规范、随意执法、弹性执法,一味强调严格执法也就成了乱执法,就容易造成与群众的矛盾对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执法不规范,一味强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也就成了不作为、姑息放纵违法行为,预防交通事故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保证严格执法的前提,是实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的基础,是做好一切交管工作的核心和纽带。
二是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执法水平的根本标准。交管执法工作好坏,不能看罚了多少款、扣了多少证,关键要看社会效果。具体讲,一是执法要看大环境。当前,社会各种矛盾互相交织,不安定因素增多,要把执法工作臵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以统筹考虑,用新的理念去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矛盾、新问题,注重讲究执法策略,注重改进执法方式,注重提高执法艺术,善于用群众语言、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来执法,最大限度地化解群众怨气,疏导群众不满,以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二是执法要有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要区别对待,慎重管理,准确把握执法对象的感受,充分尊重执法对象的人格,切实体谅执法对象的处境,通过服务、教育、感化交通违法行为人,使其既能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又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三是执法要求满意度。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将执法活动变成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实践行动,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认真落实便民利民服务承诺,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把公安交警执法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
三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 工程高度关注、长期努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当前交警执法不规范的原因,有多年来历史形成的习惯惰性,也有当前社会法制环境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更有交管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措施跟不上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完善保障、强化法制监督等多种手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级交管部门长期艰巨的努力。只有常抓不懈,不断健全规范执法机制,完善执法保障,落实执法监督,提高执法素质,形成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让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交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公安交管工作才能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进程同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