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4 05:2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写写帮整理)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

(1998年10月27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2011年12月27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

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六十七号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经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1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2012年2月2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公平交易,推进廉政建设,保护政府采购参加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适用本条例。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依照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纳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范围的工程项目,其招标投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节俭高效、诚实信用、物有所值的原则。第四条 市、区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监察、审计、市场监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其职责对政府采购进行监督和管理。

市、区政府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集中采购事务和其他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区政府应当探索政府采购体制创新,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作用,支持社会采购代理机构的发展。

第六条 政府采购实行计划管理。采购人不得在政府采购计划以外实施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者社会采购代理机构不得受理政府采购计划以外的政府采购。

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政府采购标准,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政府采购不得超标准进行采购

第七条 政府采购以集中采购为主,自行采购为辅。实行集中采购的,应当进入政府集中采购平台。

本条例所称集中采购,是指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内以及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实施的采购。

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项目,应当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由采购人按照规定委托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实施采购,但其中保密、应急以及重大采购项目应当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实施。经市主管部门认定有组织采购能力的采购人,可以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平台自行组织采购。

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由采购人参照本条例规定自行采购。

市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采购预算、规模等因素每年制定市集中采购目录和集中采购限额标准,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各区主管部门根据本条例规定制定本区集中采购目录和集中采购限额标准,经区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八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优先采购或者强制采购的措施,支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产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

前款所称的强制采购,是指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政府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采购货物或者服务。

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优先采购措施或者强制采购措施。

第九条 政府采购应当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推广电子化政府采购。

第十条 推行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制度。市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政府采购执业资格的标准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第二章 政府采购参加人

第十一条 政府采购参加人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社会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和评审专家等。

第十二条 采购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实行行政首长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健全本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二)根据预算编制本单位的政府采购计划并实施;

(三)提出政府采购需求并确认采购文件;

(四)按照规定程序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

(五)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并履行验收、结算、付款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六)负责本单位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和档案管理;

(七)负责对本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询问与质疑的答复,协助主管部门进行投诉处理工作;

(八)法律、法规以及市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 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参与政府采购相关规定的制定,建立健全集中采购操作规程;

(二)按照规定组织实施集中采购目录内项目的采购并参与验收;

(三)按照规定组织实施保密、应急以及重大采购项目并参与验收;

(四)为政府集中采购平台提供场所、网络、信息和咨询服务;

(五)对进入政府集中采购平台的采购项目实施效益评估;

(六)对评审专家的评审过程和评审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七)负责受理并协调对政府采购项目的询问与质疑的答复,协助主管部门进行投诉处理工作;

(八)建立政府采购数据信息库,进行市场调查和价格分析;

(九)法律、法规以及市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受主管部门委托,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建立和管理全市统一的政府集中采购平台,对政府采购项目进行合同备案,建立和管理供应商库并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管理。

本条例所称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是指市政府设立的,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组织实施采购,并对政府采购活动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职责由本条例实施细则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委托代理合同的约定进行采购;

(二)对评审专家的评审质量进行评价;

(三)向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报送政府采购项目相关资料;

(四)对政府采购项目的询问与质疑进行答复,协助主管部门进行投诉处理工作;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前款所称社会采购代理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政府采购代理资格,在本市进行工商登记注册,通过公开招标等采购方式依法确定,依照本条例代理政府采购项目的机构。

第十五条 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政府采购信息;

(二)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竞争;

(三)提出询问、质疑和投诉;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六条 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如实提供采购相关资料;

(二)按照规定签订采购合同并严格履行;

(三)配合采购项目验收;

(四)接受有关质疑、投诉的调查取证;

(五)履行社会责任,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参与政府采购的,履行下列职责:

(一)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评审意见;

(二)发现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

(三)解答有关评审工作的询问或者质疑;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参加人及其相关人员与采购项目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政府采购公平、公正的,应当回避。

认为其他采购参加人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其回避。

第三章 政府采购方式

第十九条 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竞价、跟标采购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应当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其具体标准由市主管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以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应当经同级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三、四项规定适用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应当经公示且无异议后方可批准。

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申报程序和具体办法由本条例实施细则另行规定。

第二十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适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

(一)经政府确定的应急项目或者抢险救灾项目,只能向特定范围内有限供应商采购的;

(二)经保密机关认定的涉密项目,只能向特定范围内有限供应商采购的;

(三)其他具有复杂性、专门性、特殊性的项目,只能向特定范围内有限供应商采购的。

前款所称竞争性谈判采购,是指采购人和评审专家依法组成谈判小组,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以谈判方式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一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适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一)经政府确定的应急项目或者抢险救灾项目,且只有唯一供应商的;

(二)经保密机关认定的涉密项目,且只有唯一供应商的;

(三)为保证与原有政府采购项目的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向原供应商添购的;

(四)其他具有复杂性、专门性、特殊性的项目,且只有唯一供应商的。

前款所称单一来源采购,是指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者社会采购代理机构依法组成谈判小组,与唯一供应商通过谈判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二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得适用竞争性谈判或者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一)市场货源充足,竞争充分的;

(二)公开招标的采购项目,因采购人过错造成延误的;

(三)适用竞争性谈判或者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经公示有异议且异议成立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适用竞价方式采购:

(一)属于通用类项目,标准统一;

(二)市场货源充足,竞争充分;

(三)采用最低价评审方法。

前款所称竞价方式采购,是指公开发布信息,由供应商竞价,按最低价中标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适用跟标采购方式采购:

(一)情况紧急;

(二)采购需求与被跟标项目一致;

(三)被跟标项目签订合同日期在跟标采购公告发布之日前一年内,且市场价格波动不大;

(四)公开招标成本较高。

前款所称跟标采购,是指采购人为满足紧急需要,以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建立并管理的跟标信息库为依据,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五条 符合下列要求并已依法完成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纳入跟标信息库:

(一)采购活动由国家、广东省或者本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组织实施;

(二)采购标的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且中标价格不高于市场平均价格;

(三)采购项目符合国家安全、质量、节能环保要求和标准;

(四)货物类项目技术参数配置详细,或者服务类项目内容清晰。

采购人应当从跟标信息库中选择被跟标项目。

跟标信息库由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负责建设、维护和管理,并向采购人、主管部门公开。

第四章 政府采购程序

第二十六条 采购人应当根据政府采购计划和本条例相关规定,向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者社会采购代理机构(以下简称招标机构)提出采购申报并明确采购需求。采购需求应当符合国家、省、市强制性标准、政府采购技术规范且不超过配置标准。

采购申报的具体程序和内容由本条例实施细则另行规定。

招标机构应当自收到政府采购项目申报材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决定。

对受理的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机构不得转委托,并应当根据采购项目的特点和采购需求,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采购文件的编制。

采购人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对采购文件予以确认或者提出异议;逾期不确认也不提出异议的,视为确认。提出异议的,由主管部门在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

采购文件确认后,采购人不得提出修改。

第二十七条 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机构应当自采购文件确认之日起二十五日内,向中标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非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机构应当自采购文件确认之日起二十日内,向成交供应商发出成交通知书。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招标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重新公开招标或者变更采购方式采购的,采购期间重新计算。

第二十八条 适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招标机构应当在投标截止日十日前公布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

(二)供应商在投标截止日五日前有权要求采购人对招标文件作出澄清;

(三)对招标文件进行澄清或者修改的,招标机构应当在投标截止日三日前通知所有已收受招标文件或者已响应招标的供应商,并可以延长投标截止时间;

(四)供应商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招标机构应当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进行核查;

(五)招标机构应当在投标截止日前组成评审委员会;

(六)评审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并出具书面评审报告或者根据采购人的授权确定中标供应商;

(七)采购人根据评标定标分离的原则在评审委员会推荐的候选中标供应商范围内确定中标供应商或者对评审委员会根据授权确定的中标供应商予以确认;

(八)招标机构应当将中标结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日。

因作出有效投标的供应商不足三家而公开招标失败的,应当重新组织公开招标,或者经主管部门批准转为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但终止采购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 适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依照本条例规定确定谈判供应商;

(二)招标机构在谈判开始日五日前向谈判供应商发出谈判文件。谈判供应商应当在谈判文件规定的谈判开始日前提交应答文件;

(三)招标机构应当组织采购人和评审专家组成谈判小组,且不少于三人;

(四)谈判小组应当出具谈判报告或者根据采购人的授权确定成交供应商;

(五)采购人根据谈判小组对谈判供应商的评审意见确定成交供应商,或者对谈判小组根据采购人授权确定的成交供应商予以确认;

(六)招标机构应当将成交结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日。

第三十条 适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三十一条 适用竞价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招标机构在竞价开始日三日前公布采购文件,并明确竞价规则;

(二)符合竞价条件的供应商根据竞价文件要求进行报价;

(三)竞价采购应当以竞价有效期内最低报价的供应商为成交供应商。

第三十二条 适用跟标采购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发布跟标采购公告和被跟标项目招标文件,公告期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

(二)公告无异议的,采购人可以直接与被跟标项目供应商按照被跟标项目采购合同的实质性条款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三)公告有异议且异议成立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书面通知采购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其他采购方式进行采购。

第三十三条 政府采购推行预选采购制度。预选采购的管理办法由本条例实施细则另行规定。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按照创新、节俭、高效、透明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供应商、供货商场、网上电子商场等预选供应商,采购人按规定在预选供应商中确定成交供应商。

第三十四条 政府采购应当鼓励探索和推行公务采购卡制度,在政府采购中逐步扩大公务采购卡结算的使用范围。具体办法由本条例实施细则另行规定。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机构可以中止政府采购项目:

(一)采购活动存在违法行为,需经整改后方可进行的;

(二)因出现不可抗力情形,导致采购活动暂时无法进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招标机构应当在作出中止采购决定当日发布公告并书面通知采购人和参加采购的供应商。

按照前款规定中止采购的,中止采购情形消除后,应当恢复采购程序。

中止采购时间不得超过十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延长十日。中止采购期间不计入采购期间。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主管部门同意,招标机构应当终止政府采购:

(一)采购价高于市场价,且明显不合理的;

(二)采购活动继续进行将给国家、社会或者政府采购参加人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者导致采购无效的;

(三)因出现不可抗力情形,导致采购任务无法实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招标机构应当在作出终止采购决定当日发布公告并书面通知采购人和参加采购的供应商。

终止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予以撤销。

第五章 政府采购合同

第三十七条 采购人与供应商应当自中标或者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实质性内容应当符合采购文件的规定。

政府采购合同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事项,采购人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不得变更采购合同的实质性内容。

采购人应当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十日内,将采购合同副本抄送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备案。

第三十八条 长期货物政府采购合同履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长期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履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六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优质长期服务政府采购合同供应商实行合同续期奖励机制。合同续期的提请、期限及评定的具体办法由本条例实施细则另行规定。

第三十九条 采购人应当按照采购文件和政府采购合同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及时组织验收。

采购人和供应商应当在采购合同履行完毕三十日之内将政府采购合同履行情况和相关政府采购建议等反馈至政府集中采购机构。

第四十条 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采购人增加采购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采购合同,补充采购合同的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金额的百分之十,但合同总金额不得超过原计划数额。

第六章 质疑和投诉

第四十一条 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认为自己的权益在采购活动中受到损害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者社会采购代理机构(以下简称被质疑人)以书面形式提出质疑。

被质疑人应当自收到书面质疑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就质疑事项书面答复质疑供应商。第四十二条 对被质疑人的答复不满意或者被质疑人未在规定时间内答复的,提出质疑的供应商可以自收到答复之日或者答复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部门投诉。

供应商投诉的事项应当是经过质疑的事项。

第四十三条 主管部门收到供应商投诉后,应当即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当场受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投诉供应商。不能当场受理的,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投诉供应商。

第四十四条 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投诉后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处理决定并告知投诉供应商;情况复杂的,经主管部门行政首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个工作日。

质疑或者投诉处理期间不中止政府采购活动,但主管部门认为确有必要中止的除外。

第四十五条 供应商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参加人认为政府采购活动损害自己权益的,可以向主管部门投诉。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政府采购政策和政府采购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二)编制本级政府采购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依据本条例规定办理政府采购审批事项;

(四)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政府采购联席会议,建立协作机制,监督检查政府采购活动,处理投诉和举报;

(五)组织开展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统计工作;

(六)组织建立全市统一的评审专家库,并对评审专家进行管理;

(七)组织对政府采购人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以及社会采购代理机构的培训和考核;

(八)指导和监督政府采购行业自律性组织;

(九)法律、法规以及市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七条 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等监督检查制度,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监察、审计、市场监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和信息交换、共享平台。

政府采购参加人及其相关人员应当配合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得阻碍、抗拒检查。

第四十八条 下列政府采购事项应当经主管部门批准:

(一)应当公开招标的采购项目以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

(二)应当集中采购的采购项目实行自行采购的;

(三)采购进口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

(四)延长长期采购合同期限的;

(五)在采购合同履行中,增加采购合同标的的;

(六)延长采购中止时间的;

(七)终止采购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九条 政府采购活动出现异常情况时,主管部门应当对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者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进行警示。

第五十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制定行为准则等方式建立健全对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和供应商的管理考核机制。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受到处罚的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和供应商,应当纳入其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对诚信守法的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和供应商,应当予以表彰。

第五十一条 政府采购信息以及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应当在市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或者其他媒体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发布,但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商业秘密的除外。

第五十二条 政府采购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政府采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对检举和控告的事项经查实且重大的,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市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政府采购监督员制度,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

第五十三条 市政府应当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上一年度政府采购实施情况。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采购人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采购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处分并予以通报;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规避集中采购或者公开招标的;

(二)超标准采购或者在政府采购计划以外实施采购的;

(三)未经批准采购进口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

(四)在采购活动中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五)未按本条例规定确定、确认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六)在履行政府采购合同时未经批准增加采购合同标的的;

(七)与其他采购参加人串通,内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八)未按本条例规定组织采购项目验收、签订或者履行采购合同的;

(九)索取、收受贿赂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阻碍、抗拒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十一)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有前款第七项行为的,增加部分的采购无效。

第五十五条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采购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处分并予以通报;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在采购活动中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三)将采购项目转委托的;

(四)未经批准采购进口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

(五)超标准采购或者在政府采购计划以外实施采购的;

(六)未按本条例规定程序组织实施采购的;

(七)与其他采购参加人串通,内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八)索取、收受贿赂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九)阻碍、抗拒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十)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六条 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在政府采购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对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及其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记入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诚信档案,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代理资格,记入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诚信档案,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规避集中采购或者公开招标的;

(二)超标准采购或者在政府采购计划以外实施采购的;

(三)未经批准采购进口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

(四)在采购活动中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五)将采购项目转委托的;

(六)与其他采购参加人串通,内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七)未按本条例规定程序组织实施采购的;

(八)索取、收受贿赂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九)阻碍、抗拒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十)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七条 供应商在政府采购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至三年内禁止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并由主管部门记入供应商诚信档案,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十以上千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资格,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二十以上千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并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在采购活动中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二)未按本条例规定签订、履行采购合同,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资料的;

(四)以非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的;

(五)与其他采购参加人串通投标的;

(六)恶意投诉的;

(七)向采购项目相关人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当利益的;

(八)阻碍、抗拒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九)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八条 评审专家在政府采购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通报批评,取消其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资格,并记入评审专家诚信档案;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委托他人代替参与评审的;

(二)违反采购保密规定泄露采购信息的;

(三)在采购活动中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四)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进行评审的;

(五)与其他采购参加人串通,内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六)索取、收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七)阻碍、抗拒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八)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九条 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处分并予以通报;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在采购活动中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二)擅自增设政府采购项目批准或者增加批准程序、条件的;

(三)与采购参加人串通,内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四)索取、收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五)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六)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第六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中标、成交无效:

(一)规避集中采购或者公开招标的;

(二)超标准采购或者在政府采购计划以外实施采购的;

(三)未经批准采购进口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

(四)与其他采购参加人串通投标,内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五)以非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的;

(六)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资料的;

(七)将采购项目转委托的;

(八)未按本条例规定确定、确认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九)擅自委托他人代替参与评审的;

(十)违反采购保密规定泄露采购信息的;

(十一)在采购活动中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十二)行贿、索贿、收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按照本条例规定中标、成交无效的,作如下处理:

(一)尚未签订采购合同的,不得签订采购合同,并撤销中标或者成交通知书;

(二)已签订采购合同尚未履行或者正在履行的,不得履行或者终止履行;

(三)采购合同履行完毕或者无法终止的,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的区,含光明、坪山、龙华、大鹏新区等管理区。

本条例规定的书面答复、通知,包括电子邮件或短信息;本条例规定的公告,可以在指定网站发布。

第六十二条 市政府应当在本条例实施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实施细则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实施细则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49号)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五届七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勤

2013年4月17日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以下简称采购条例),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政府集中采购平台是为市、区政府集中采购提供采购项目的计划承接、分派、申报以及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的操作平台。

受市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委托,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建立和管理全市统一的政府集中采购平台。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建立和维护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集中采购服务场所,制定统一的政府采购操作规程和统一的政府采购格式文本,提供政府采购数据信息查询及项目咨询等服务。

第三条 集中采购目录包括通用类货物、工程、服务及其他实行预选采购制度的采购项目。制定集中采购目录应遵循立足实际需要、逐步扩大范围的原则。

第四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采购项目的实际需要制定政府采购标准,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等项目的配置标准和采购项目的技术规范。政府采购标准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采购人不得超标准或超范围采购。

第五条 政府采购应当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采购人和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可通过预留采购份额、评审加分、评审价格扣除、履约担保等方式予以扶持。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第六条 市、区财政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由监察、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参加的采购工作联席会议,通报政府采购工作情况,研究重大事项并处理重大争议。

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建立政府集中采购合作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定期通报有关情况,研究采购政策等。

前款所称的重大争议是指采购文件重大异议,定标重大争议以及其他复杂的投诉争议等。

第七条 政府采购参加人可以依法成立自律性行业组织。自律性行业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维护采购行业和采购参加人的合法权益,组织学术研究、业务交流和咨询服务,并接受市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政府采购参加人

第八条 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采购人的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政府采购的第一责任人。

采购人应当指定采购专责人员,协助政府采购第一责任人组织本单位政府采购事务以及实施本单位的自行采购,提出政府采购决策建议,负责本单位采购项目的申报审核、内部控制、备案验收、采购监督等事宜。

第九条 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参与本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的制定。

(二)按照规定组织实施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项目的采购并参与验收。

(三)按照规定组织实施保密、应急以及重大采购项目的采购及参与验收。

(四)对进入政府集中采购平台的采购项目实施效益评估。

(五)对评审专家的评审过程和评审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六)受理并协调对政府采购项目的询问与质疑的答复,协助投诉处理工作。

(七)参与并配合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建立和管理政府集中采购平台、供应商库及政府采购数据信息库、跟标信息库等。

(八)法律、法规以及区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受区主管部门委托,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对政府采购项目进行合同备案并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管理。

各新区集中采购机构的职责由市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条 采购条例第七条第四款所称的经市主管部门认定有组织能力的采购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组织自行采购的专责机构。

(二)有编制采购文件和组织采购招标的能力。

(三)有健全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四)有与采购招标项目规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采购人员。

(五)需采购的项目为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殊专用设备和服务,且采购额不少于三千万元。

(六)市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条件。

自行组织采购的项目应当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平台,并按照采购条例及本实施细则规定的政府采购操作流程实施。

主管部门应当对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采购人自行组织采购的项目,采用快捷通道,实行后评估制度。

第十一条 参与政府采购项目评审的专家应当从专家库中抽取。因行业或者技能等特殊要求,专家库中没有符合条件的可选专家,可聘请相关行业具有专业知识或者技能的专家进行项目评审。

市主管部门是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对评审专家进行监督管理。区主管部门协助市主管部门对评审专家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代表和招标机构的经办人以及评审专家等与采购项目的供应商有下列利害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与供应商存在劳动关系。

(二)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担任供应商的董事、监事、顾问等。

(三)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是供应商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四)与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

(五)其他与供应商存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政府采购活动公平进行的关系。

第十三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供应商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竞争,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与采购人存在利益关系,会影响政府采购活动公平进行的。

(二)与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存在隶属、控股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

(三)为采购项目需求方案或者前期准备工作提供设计、规划论证等服务的。

(四)其他会影响政府采购活动公平进行的情形。

第十四条 招标机构的经办人与采购项目的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申请回避的,由主管部门受理。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其他采购参加人与采购项目的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申请回避以及申请供应商回避的,由招标机构受理。招标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对招标机构作出的回避决定有异议的,异议人应当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向主管部门申请复核,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第三章 政府采购方式

第十五条 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以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应当经主管部门批准。主管部门对采购人提出的非公开招标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

采购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适用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需要公示的,应当由主管部门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公示期不计入审批期限。

第十六条 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申请以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采购人应当向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采购人名称、项目名称、采购计划、项目规模及资金来源情况。

(二)项目技术需求和标准。

(三)申请非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理由及证明材料。

(四)相关行业及潜在供应商情况。

(五)参与非公开招标的供应商的产生方式和理由。

(六)涉密、应急项目的认定材料。

第十七条 因作出有效投标的供应商不足三家而致公开招标失败的,应当重新组织公开招标。但符合下列情形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转为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

(一)招标文件没有不合理条款。

(二)招标文件公布期间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

(三)招标程序符合规定。

第十八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情形需要以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招标机构应当在公开招标失败的结果公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请,并向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公开招标过程的说明。

(二)参与公开招标供应商名单。

(三)公开招标失败的原因及证明材料。

主管部门对招标机构提出的非公开招标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

第十九条 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采购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主管部门批准,采购人可以自行采购:

(一)经依法认定不宜集中采购的涉密项目。

(二)由政府确认的应急项目或者抢险救灾项目,需要即时确定供应商的。

(三)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认为无法通过集中采购程序产生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四)项目已经按规定程序集中采购,但无法产生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

(五)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十九条规定而申请自行采购的项目,采购人应当向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包括自行采购的具体请求、采购项目情况、自行采购理由、潜在供应商数量及价格等情况的申请书或者说明材料。

(二)属于本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第(一)、(二)项情形的,应提供相关部门作出的涉密、应急、抢险救灾项目的认定材料。

(三)属于本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第(三)项情形的,应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提供无法集中采购的说明及理由。

(四)属于本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第(四)项情形的,应提供项目采购过程材料。

主管部门应当自申请材料齐备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自行采购项目,采购人应当在自行采购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将项目预算、项目主要内容、成交供应商征集筛选情况、成交供应商名称、成交金额、交货期或者完工期等信息,在主管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网站公告,但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内容除外。

第四章 政府采购程序

第一节 集中采购一般程序

第二十二条 政府集中采购按照采购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进行,本章其他节没有规定的,适用本节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政府采购实行计划管理,采购计划应当根据已批准的采购预算进行编制,采购项目应当依照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并按照采购结果办理采购支付。

推行采购项目预审制度,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第三评审方对项目预算金额、实际需求进行核算和评审。

第三评审方是指按照采购项目的特殊需求,由主管部门邀请评审专家、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方组成的临时独立评审小组。

第二十四条 采购人应当根据经批准的采购预算、集中采购目录和集中采购限额标准编制本单位采购计划,编制采购计划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明确的政府采购项目基本情况和采购方式等具体内容。

(二)项目和资金符合政府采购预算的安排。

(三)相同品目的项目归并编列。

(四)对采购价格、规格及技术要求等相关事项有市场调查报告或者论证结论。

第二十五条 政府采购计划应当报主管部门批准,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属于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人应当在采购计划下达后三个月内向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平台申报。逾期未申报的,主管部门可冻结采购人采购计划的预算指标。

推行批量集中采购制度,市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批量集中采购的管理制度和配套规程,由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按照品目类别定期汇集政府采购计划,实施规模采购。

第二十六条 采购人根据经核准的政府采购计划和实际工作需要编制采购需求。采购需求包括下列内容:

(一)拟设定的供应商资格条件。

(二)预算金额或者预算金额之下的最高限额。

(三)项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格、服务内容和采购数量以及采购人认为必要的其他内容。

(四)合同内容的主要条款。

(五)拟设定的评审方法、评审因素、评审标准和定标方法等。

招标机构对不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采购需求应当提出修改意见,采购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修改。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对重大采购项目的采购需求应当进行核查;采购需求不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提出修改意见,采购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修改。

第二十七条 采购人应当根据政府采购计划类别,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平台向招标机构进行采购申报,并报送下列申报材料:

(一)经核准的采购计划。

(二)采购需求。

(三)采购进口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应提供采购进口审批文件。

(四)采用须经审批的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应当提供审批文件。

(五)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八条 招标机构应当根据采购需求和采购项目的特点编制采购文件。

采购文件包括招标文件、谈判文件、竞价文件、跟标采购公告等。采购文件应当公开采购项目的预算金额或者在预算金额之下制定的最高限额。

第二十九条 采购预算金额在一千万元以上,或者对采购需求有重大争议的,招标机构在编制采购文件时,应当组织论证并公开征求意见。组织论证和征求意见的时间不计入编制采购文件的时间,但不得超过十五日,因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延长十日。

第三十条 采购人应当在收到招标机构编制的采购文件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予以确认或者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异议。招标机构对采购人逾期未确认且未向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的,视为确认。

采购人提出异议的,由主管部门交招标机构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解释。主管部门自收到招标机构的解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需要调查取证的,所需时间不计入处理时间,但调查取证时间最长不超过十个工作日。

采购人和招标机构应当根据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修改采购文件。

第三十一条 采购文件可以规定投标人交纳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预算金额的百分之一,但最低金额不得少于一万元。投标保证金应当采用非现金形式交纳。

第三十二条 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应当按照统一的规则组织实施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制定供应商资格条件、评审标准、格式文书等具体操作规程。

第二节 公开招标和非公开招标程序

第三十三条 招标机构应当在投标截止前十日公布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预算金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应当在投标截止前十五日公布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

第三十四条 编制招标文件应当增加价格因素在政府采购评审中的权重,招标文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与项目等级不相适应的资质要求,含有倾向、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供应商等有违公平竞争的规格标准或者技术条款。

(二)标明特定的供应商或者产品,指定品牌或者原产地,要求制造商对某个项目特定授权。

(三)根据某个企业或者品牌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技术指标编制采购需求参数。

(四)将注册资本、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利润、纳税额、业绩经验、经营网点、现场踏勘等条件作为合格供应商资质条款。

(五)其他歧视性、排他性等不合理条款。

资格核查标准、评标标准、分值权重等评审要求未在招标文件中载明的,不得作为评审依据。

第三十五条 招标文件不需要澄清或者修改的,采购人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平台确认招标文件的时间为招标文件确认时间。

招标文件需要澄清或者修改的,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最终发布澄清或者修改公告的时间为招标文件确认时间。

第三十六条 招标机构应当就投标文件中的资格证明等内容对投标供应商进行资格核查,核查不合格的,认定其投标无效。

第三十七条 采购条例第二十八条所称的评标定标分离原则是指在政府集中采购程序中,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推荐候选中标供应商并出具书面评审报告,由采购人根据评审委员会出具的评审报告和推荐的候选中标供应商确定中标供应商。

采购人也可以授权评审委员会确定中标供应商。对评审委员会根据授权确定的中标供应商,采购人应当予以确认。

第三十八条 评审委员会由评审专家组成,人数为五人以上的单数,评审专家由主管部门通过随机方式从专家库中选取。

采购人授权评审委员会确定中标供应商的,采购人可以派代表参加评审委员会,但采购人代表在评审委员会中所占比例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评审委员会成员应当严格遵守评标规则,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公正地进行评审和履行职责。

第三十九条 评审委员会依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对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对招标文件作出响应的情况进行符合性核查。经评审委员会认定,投标文件未作实质性响应的,为无效投标。

第四十条 评审委员会应当按照以下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

(一)综合评分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审,评标总得分排名前列的投标人,作为推荐的候选中标供应商。

采用综合评分法的采购项目,货物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权重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工程项目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十,服务项目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价格权重的,应当经主管部门批准。

(二)定性评审法。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因素进行技术商务定性评审,对各投标文件是否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提出意见,指出投标文件的优点、缺陷、问题以及签订合同前应注意和澄清的事项,并形成评审报告。所有递交的投标文件不被判定为废标或者无效标的投标人,均推荐为候选中标供应商。

(三)最低价法。完全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按照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数量或者比例推荐候选中标供应商。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评审方法。

采购项目的评审方法、评审委员会推荐的候选中标供应商数量或者比例应当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

第四十一条 采购人应当按照以下方法确定中标供应商:

(一)自定法。采购人组织定标委员会,由定标委员会在候选中标供应商中确定中标供应商。

(二)抽签法。候选中标供应商产生后,由招标机构组织随机抽取中标供应商。

(三)竞价法。由招标机构组织候选中标供应商进行二次竞价,最终报价最低的为中标供应商。

采购项目的定标方法应当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

第四十二条 招标机构应当自评审结束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将评审报告送交采购人,采购人应当自收到评审报告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确定中标供应商。

采购人逾期不确定的,招标机构应当报主管部门处理。处理时间不计入采购期间。

第四十三条 采购人授权评审委员会确定中标供应商的,评审委员会应当采用综合评分法或者最低价法按顺序确定中标供应商,并在确定中标供应商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将中标结果送交采购人,采购人应当自收到中标结果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予以确认。采购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确认的,视为确认。

第四十四条 招标机构应当在发出中标通知书之前,将中标结果通过政府采购指定网站进行公示,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内容除外。公示时间不少于三日,公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投标供应商名称、资格响应文件和报价。

(二)项目评审专家名单以及候选中标供应商名单。

(三)确定的中标供应商的名单。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前款第(一)项内容的公示,可以在招标机构对投标人的资格核查后进行。

公示期内有异议的,异议人应当在公示期满前向招标机构提出。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招标机构应当发出中标通知书。

第四十五条 中标供应商放弃中标资格的,或者中标供应商的中标资格被依法确认无效的,应当重新组织采购。

因情况紧急,重新组织采购不能满足采购人要求的,经主管部门核实,采购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定标方法,从其他候选中标供应商中确定替补中标供应商。

确定替补中标供应商的,招标机构应当将替补中标供应商的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确定新的中标人;公示有异议且异议成立的应当重新组织采购。

替补中标供应商放弃中标资格或者中标资格被依法确认无效的,应当重新组织采购。

第四十六条 适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谈判供应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产生:

(一)采购人从特定范围供应商中推荐。

(二)招标机构从特定范围供应商中公开征集。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法。

第四十七条 适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招标机构应当组织采购人和评审专家组成谈判小组,小组人数为三人以上单数,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小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第四十八条 适用竞争性谈判的,谈判小组所有成员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谈判应不少于三轮。谈判小组应当于每一轮谈判前向所有供应商公布各供应商最新的承诺及报价排名,但不得透露每一家供应商的具体报价及技术资料。

项目的资质条件、评审方法及预算金额在谈判过程中不得变更,有其他实质性变更的,谈判小组应当书面告知所有参与谈判的供应商

第三节 预选采购程序

第四十九条 预选采购是指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产生一定数量的预选供应商,采购人在采购具体项目时从预选供应商中按规定的方法,确定成交供应商和成交金额的一种采购组织形式。预选供应商包括协议供应商、资格供应商、供货商场、网上电子商场、战略合作伙伴等。

第五十条 以下情形可以适用预选采购:

(一)通用类采购项目。

(二)属非通用类采购项目,但通过一次性招标采购不能确定标的物单价、数量或者合同金额的。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五十一条 预选采购项目适用以下程序:

(一)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制定预选采购项目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产生一定数量的预选供应商,并建立预选供应商库。

(三)通用类预选采购项目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与预选供应商签订预选采购协议;其他预选采购项目,由采购人与预选供应商签订预选采购协议。

(四)采购人从预选供应商库中按规定方法,确定成交供应商和成交金额。

(五)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将预选采购项目、采购成交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日。

第五十二条 预选采购项目采取以下方法从预选供应商中确定成交供应商:

(一)直接选购法。由采购人在预选供应商库中按照确定的价格直接选购。

(二)抽签法。采购人从符合采购项目要求的预选供应商中通过抽签产生成交供应商。

(三)竞价法。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发出采购公告,符合条件的预选供应商参与响应,通过至少一轮的谈判或者报价,由采购人确定成交供应商。

(四)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其他方法。

第五十三条 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加强对预选供应商的管理,建立预选供应商遴选和退出机制。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预选供应商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预选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考核、奖惩以及诚信档案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选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预选供应商履约情况、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等方面的管理。

第五章 政府采购合同

第五十四条 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合同应当报送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备案。签订补充协议或者解除合同的,应当在签订补充协议或者解除合同之日起十日内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第五十五条 采购人应当组成验收小组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小组的成员应当具备与采购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本单位无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可以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以及其他第三评审方参加验收。

因验收产生的费用由组织者承担;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参与验收的,其费用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承担。

第五十六条 采购人申请采购合同支付的,应提交资金支付申请以及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按照规定应进行合同备案的,应当提供合同备案证明。

主管部门应当在采购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备后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并进行支付。

第五十七条 合同实质性条款包括采购标的、规格型号、采购金额、采购数量、质量标准、履约时间和地点等,实质性内容不得违背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

第五十八条 政府采购应当逐步推行公务采购卡制度,具备公务采购卡结算条件的采购项目应当实行公务采购卡结算。政府会议及公务住宿接待定点采购、政府公务车定点加油、维修及保险业务、商场供货或者小额零星采购等,采取公务采购卡方式结算。

市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务采购卡管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公务采购卡的使用范围,规范公务采购卡的使用、支付及结算行为。

第五十九条 优质服务合同是指在服务类政府采购合同中履约评价等级为优秀的合同。对优质服务合同的供应商可以实行续期奖励机制。

优质服务合同续期的,由采购人在原合同到期日前六个月内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对续期项目进行履约评价,重大采购项目应邀请第三评审方进行履约评价并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出具履约评价报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履约评价报告作出合同是否续期的决定。主管部门决定续期的,应当在作出决定前将履约评价和续期合同的情况予以公示。

优质服务合同可续期二十四个月,续期最多不超过两次。续期的合同实质性内容不得改变。

第六章 质疑和投诉

第六十条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因下列事项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依法向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及社会采购代理机构提出书面质疑:

(一)采购文件有限制性、倾向性条款的。

(二)采购文件的澄清或者修改违反规定的。

(三)应当回避的人员没有按规定回避的。

(四)采购参加人之间存在串通、内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等情形的。

(五)其他供应商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资料谋求中标或者成交的。

(六)采购程序违反规定的。

(七)供应商认为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其他事项。

第六十一条 采购条例第四十一条所称供应商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是指:

(一)对采购文件的质疑,为采购文件公布之日。

(二)对采购过程的质疑,为各采购程序环节结束之日。

(三)对中标或者成交结果以及评审委员会、谈判小组、竞价小组组成人员的质疑,为中标或者成交结果公示之日。

供应商的质疑或者投诉需要向有关部门取得相关证明或者组织专门机构、人员进行检验、检测或者鉴定的,所需时间不计入质疑投诉处理期间。

第六十二条 供应商质疑应当实名提交书面质疑书,质疑书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有明确的质疑请求。

(二)有明确的质疑对象。

(三)因质疑事项而受损害的权益。

(四)有合理的事实和依据。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供应商捏造事实、提供虚假材料质疑,以及假冒他人名义质疑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进行质疑调查的,由主管部门记入供应商诚信档案。

第六十三条 供应商投诉的事项应当是经过质疑的事项。供应商投诉应当实名提交书面投诉书,投诉书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有明确的投诉诉求。

(二)有明确的投诉对象。

(三)有合理的事实与理由。

符合上述条件的投诉,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受理。主管部门受理的投诉事项已被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的,主管部门可以终止投诉处理程序。

第六十四条 符合以下情形的,在质疑或者投诉处理期间,主管部门可以中止政府采购活动:

(一)采购活动可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

(二)质疑或者投诉事项可能会影响评审结果的。

(三)其他确有必要中止的情形。

主管部门应当在作出中止采购决定当日发布公告并书面通知采购人和参加采购的供应商。

中止的期限不得超过十日,因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经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十日。中止采购期间不计入采购期间。

按照前款规定中止采购的,中止采购情形消除后,应当恢复采购程序。

第六十五条 下列情形不作为供应商的质疑投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一)供应商在质疑投诉期限届满后提出的情况反映和举报。

(二)供应商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参加人的投诉和情况反映。

(三)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转来的投诉和情况反映。

(四)其他的情况反映、举报、意见和建议等。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六条 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政府采购监督员制度,聘请社会有关人士担任政府采购监督员,政府采购监督员对政府采购有监督权和建议权,对发现正在进行的政府采购活动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报主管部门处理。

其他单位和个人对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权进行控告和检举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及时处理。

经主管部门查实,实名书面举报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的,从挽回损失的金额中按照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的比例进行奖励,但奖励最高金额不超过十万元。

第六十七条 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进入被检查场所进行检查。

(二)询问被检查单位人员。

(三)查阅被检查单位相关资料。

(四)参加被检查单位召开的与政府采购活动相关的会议。

(五)采用复印、复制、录音、摄影、摄像、记录等形式收集有关资料。

(六)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先予登记保存。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六十八条 主管部门对下列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施重点检查,并纳入主管部门的考核体系:

(一)采购金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

(二)有质疑、投诉或者改变评审结果的项目。

(三)公开招标失败转为非公开招标采购的项目。

(四)集中采购转为自行采购的项目。

(五)有组织能力的采购人自行组织采购的项目。

(六)应该公开招标而以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

(七)其他监管部门转来的政府采购项目。

主管部门可以会同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开展联合检查。

第六十九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并应结合日常监管及专项检查活动,定期对社会采购代理机构代理政府采购业务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建立综合评价、动态管理制度,对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进行择优汰劣,提高政府采购质量。考核评分结果与代理政府采购项目的数量及金额相联系,并作为下一轮社会采购代理机构招标评审的重要因素。

第七十条 主管部门发现正在进行的政府采购活动属于采购条例第三十六条所规定情形的,应当停止支付采购款项、终止政府采购并撤销采购项目。

第七十一条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政府采购数据信息库,将有关政府采购项目的品牌、型号、规格、价格、数量和供应商履约评价等信息纳入信息库,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予以公开。设定政府采购项目供应商的资质条件、制定采购需求、采购价格评比、采购评审加分等,可参考政府采购数据库的信息。

加强供应商诚信管理,对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或者严重违反合同约定以及履约评价差的供应商,应当列入诚信档案的黑名单,对其下轮投标进行评审扣分,要求合同续期的不予续期,并依照采购条例及相关规定,禁止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

第七十二条 主管部门负责统计、汇总及上报本级政府采购统计信息。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主管部门要求,定期报送政府采购统计信息及相关材料。

纳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范围的政府采购项目,其交易服务机构应当定期进行统计、汇总,及时报送主管部门,相关数据纳入政府采购的统计范围。

第七十三条 对进入政府集中采购平台的采购项目,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协助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对采购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制定政府采购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对已完成的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价格,以及经济性、公平性、效率和效益等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四条 社会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对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及其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记入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诚信档案,并处以罚款:

(一)违法行为属于采购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一)、(二)、(三)、(四)、(五)、(七)、(九)、(十)项情形,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下的,处以一万元罚款;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两百万元以下的,处以五万元罚款;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两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处以十万元罚款。

(二)违法行为属于采购条例第五十六条第(六)、(八)项情形,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一百万元以下,处以五万元罚款;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一百万元以上两百万元以下的,处以十万元罚款。

采购金额是指采购项目实际成交的金额;采购项目尚未成交的,项目预算金额为采购金额。

第七十五条 社会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当由主管部门取消该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参与本市政府采购代理资格,记入社会采购代理机构诚信档案,并处以罚款:

(一)违法行为属于采购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一)、(二)、(三)、(四)、(五)、(七)、(九)、(十)项情形,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处以十万元罚款;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一千万元以上两千万元以下的,处以十五万元罚款;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两千万元以上的,处以二十万元罚款。

(二)违法行为属于采购条例第五十六条第(六)、(八)项情形,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两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处以十五万元罚款;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处于二十万元罚款。

第七十六条 供应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记入供应商诚信档案并作出以下处罚:

(一)违法行为属于采购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一)、(二)、(三)、(四)、(六)、(八)、(九)项情形,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下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十的罚款,一年内禁止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两百万元以下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十五的罚款,两年内禁止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两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二十的罚款,三年内禁止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

(二)违法行为属于采购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五)、(七)项情形,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一百万元以下,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十五的罚款,两年内禁止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一百万元以上两百万元以下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二十的罚款,三年内禁止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

第七十七条 供应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主管部门取消其参与本市政府采购的资格,并作出以下处罚:

(一)违法行为属于采购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一)、(二)、(三)、(四)、(六)、(八)、(九)项情形,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二十的罚款;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一千万元以上两千万元以下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二十五的罚款;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两千万元以上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三十的罚款。

(二)违法行为属于采购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五)、(七)项情形,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两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二十五的罚款;涉及的采购金额累计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三十的罚款。

第七十八条 采购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采购条例第五十四条有关规定处理:

(一)未按本实施细则规定程序和方法确定和使用预选供应商的。

(二)应当采用公务采购卡结算的项目不使用公务采购卡结算的。

(三)其他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的行为。

第七十九条 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采购条例所称的串通投标行为,按照采购条例第五十七条有关规定处理:

(一)投标供应商之间相互约定给予未中标的供应商利益补偿。

(二)不同投标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主要经营负责人、项目投标授权代表人、项目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为同一人、属同一单位或者在同一单位缴纳社会保险。

(三)不同投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同一人编制,或者由同一人分阶段参与编制的。

(四)不同投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或部分投标文件相互混装。

(五)不同投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内容存在非正常一致。

(六)由同一单位工作人员为两家以上(含两家)供应商进行同一项投标活动的。

(七)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条 采购人、招标机构或者评审委员会有下列情形之一,属于采购条例所称的串通投标行为,按照采购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一)在开标前开启其他投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投标供应商的。

(二)授意投标供应商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的。

(三)向投标供应商泄露其他投标供应商名称、数量、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等应当保密信息的。

(四)对投标文件的内容或者价格进行授意的。

(五)评审委员会成员与采购人、招标机构、投标供应商或者其他利益相关人私自接触,影响招评标工作公正进行的。

(六)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一条 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资料,按照采购条例第五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一)通过转让或者租借等方式从其他单位获取资格或者资质证书投标的。

(二)由其他单位或者其他单位负责人在投标供应商编制的投标文件上加盖印章或者签字的。

(三)项目负责人或者主要技术人员不是本单位人员的。

(四)投标保证金不是从投标供应商基本账户转出的。

(五)其他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

投标供应商不能提供项目负责人或者主要技术人员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劳动关系证明材料的,视为存在前款第(三)项规定的情形。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属于以非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按照采购条例第六十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十三条 供应商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恶意投诉,按照采购条例第五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一)投诉人捏造事实、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在一年内累计两次投诉而无实据的。

(二)假冒他人名义进行投诉的。

(三)拒不配合进行有关调查,情节严重的。

(四)投诉已经处理并答复完毕,投诉人就同一事项又提出投诉且未提供新的有效证据的。

第八十四条 供应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招标机构或采购人不予退还其交纳的投标保证金,情节严重的,并由主管部门记入供应商诚信档案,予以通报。

(一)投标截止后,撤销投标的。

(二)中标后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签订合同的。

(三)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或者在投标文件中未说明且未经采购人、采购招标机构同意,将中标项目分包给他人的。

(四)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

不予退还的投标保证金及其利息应当上缴国库。

第八十五条 主管部门在处理投诉事项过程中,发现采购参加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八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协议供应商,是指在协议有效期内直接向采购人提供通用类产品或者服务的供应商。

本实施细则所称资格供应商,是指具有谈判、竞价、抽签资格或者具备直接履约资格的供应商。

本实施细则所称供货商场,是指按承诺的优惠价格为采购人提供市场主流的通用类产品或者服务的实体商场。

本实施细则所称网上电子商场,是指在互联网上搭建的,可向采购人提供网上订购、线下配送、网上支付等业务并实现平台监管等功能的非实体商场。

本实施细则所称战略合作伙伴,是指对政府采购量大、品牌优势突出,或者涉及政府重点扶持行业的采购项目,由一家或者多家合作供应商提供货物、服务或者工程,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合作方式。战略合作伙伴为采购人提供批量集中采购的货物、服务或者工程,或者根据采购人的需要进行供货。

本实施细则第八章所称的“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八十七条 进口产品采购和国际招标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使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进行的政府采购,贷款方、资金提供方与中方达成协议对采购的具体条件另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其规定,但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八十八条 重大采购项目标准、评标定标规则,预选采购以及评审专家、社会采购代理机构、政府采购监督员等的管理办法,由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八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2014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

(2014年8月28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深圳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和实施程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深圳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深圳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利用市本级财政性资金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

深圳市本级政府投资(以下简称政府投资)可以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

第三条 政府投资应当遵循科学、规范、效率、公开的原则,量入为出、综合平衡。

第四条 政府投资应当重点用于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五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应当依法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机制,规范审批程序、优化审批环节。

第六条 市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以下简称市发展改革部门)是市本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

市财政、规划国土、建设、环保、监察、审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第七条 市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共享机制。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市财政、规划国土、建设、环保、监察、审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协作机制。

第八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优先采用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和产品。

第二章 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

第九条 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当依次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项目总概算。但是,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采用投资补助、贴息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概算和资金申请报告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审批;初步设计由市政府规定的部门负责审批。

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政府投资项目,其项目建议书经市发展改革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列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的政府投资项目,或者市政府常务会议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决定开展前期工作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可以向市发展改革部门直接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对项目必要性论证的内容。

已批复项目建议书且总投资在三千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经市发展改革部门批准,项目单位可以直接申报初步设计和项目总概算,并在项目总概算中增加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应急工程、抢险救灾工程或者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且项目总 投资在三千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可以直接申报初步设计和项目总概算,并在项目总概算中增加项目必要性论证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前款所称应急工程、抢险救灾工程的认定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制定。

本条例所称项目单位,是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项目总概算或者资金申请报告的组织编制和申报单位。

第十二条 单纯设备购置类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可以按照规定编制资金申请报告报市发展改革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项目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应当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资匡算、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分析。

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项目外,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二十日。公示期间征集到的主要意见和建议,作为编制和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参考。

第十四条 项目单位应当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按照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要求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安全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可行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深度。

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项目外,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 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项目单位应当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进行初步设计和编制项目总概算。

初步设计应当明确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用地规模、主要材料、设备规格和技术参数,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深度。

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项目建设所需的一切费用。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应当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资金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应当包括项目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申请资金的主要原因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载明的其他情况,并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

第十七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概算和资金申请报告应当由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有关评审机构进行评估审核。未经评估审核的,市发展改革部门不得批准。

评估审核的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其申报工作由市发展改革部门统一办理。

第十九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

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或者经批准的专项规划,提出一定时期内需要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并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待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由市发展改革部门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列明的项目,可以直接列入政府投资项 目储备库。

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具体办法由市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

第三章 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管理

第二十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实际需要编制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

第二十一条 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政府投资总额;

(二)续建项目名称、投资额和建设内容;

(三)新开工项目名称、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建设周期、投资额和建设内容;

(四)待安排项目以及预留资金;

(五)拟安排的项目前期费用等相关经费;

(六)其他应当明确的事项。

第二十二条 续建项目可以直接申报列入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

新开工项目应当从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中选取,其项目总概算或者资金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列入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列入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的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应当以市发展改革部门批准的项目总概算或者资金申请报告为依据。

需要列入当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但是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项目,可以作为待安排项目,在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中预留相应资金。第二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可以安排适当经费用于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项目总概算、资金申请报告和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程勘察、评估审核、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价、项目稽察等相关工作。

第二十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经市政府通过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第二十五条 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下达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通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于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下达后的一个月内,将下达的计划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应当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

第二十六条 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政府投资总额或者增减新开工项目的,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编制调整方案,经市政府通过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四章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

第二十七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应当坚持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禁止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期应当遵守工期定额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压缩。

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安全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 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本章规定适用于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项目总概算,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和编制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包括施工图预算和项目建设所需的其他费用。

本条例所称建设单位,包括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统一建设管理单位、项目自建单位、代理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单位。

第二十九条 项目预算不得超过已批准的项目总概算。但是,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项目预算超过项目总概算的,项目单位可以提出调整方案,报市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项目预算调整金额超过项目总概算五百万元以上且达到项目总概算百分之十以上的,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报市政府批准。

前款规定的项目预算调整结果,应当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统一建设管理的,由市政府指定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统一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建设。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理建设的,由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的代理建设单位负责建设。

政府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下达后,应当依法组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不得兼任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一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所含的重要设备、材料,按照建设工程招标的规定采购;属于单纯设备购置类项目的设备,按照《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的规定采购。

第三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发生设计变更的,应当由项目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确认,并报送市审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无现场签证管理。

因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内容以及工程量增加,确需现场签证的,应当由施工单位提出并提供相关资料,在签证工程内容和工程量发生时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确认,不得事后补签。

第三十四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项目总概算,按照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和进度分期拨付项目资金。

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市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活动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 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行直接支付制度。

项目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凭下达的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和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到市财政部门申请办理付款手续。市财政部门按照项目建设进度,直接向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支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依法成立项目法人的,市财政部门按照项目建设进度,直接向项目法人拨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

直接支付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制定。

第三十六条 政府投资项目可以约定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支付比例和支付条件,由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直接支付具体办法规定。第三十七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具备验收条件的,应当及时组织工程验收。

政府投资项目未经工程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交付使用,使用单位不得接收。

通过工程验收的项目,应当在三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报告的编制,并报送市审计部门审计。

本条例所称工程验收,包括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竣工验收以及消防、环保、特种设备等有关工程专项验收。

第三十八条 项目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当在市审计部门出具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工程结算报告审计意见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并报送市审计部门审计。

第三十九条 项目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当在市审计部门出具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审计意见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市发展改革部门申请项目验收。有特殊情况的,经市发展改革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期。

政府投资项目按照规定进行规划、档案等验收的,应当在项目验收之前完成。

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项目外,项目验收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项目验收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本条例所称项目验收,是指市发展改革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执行、工程验收和整改、工程结算、竣工决算以及项目试运营等情况的全面检查验收。

第四十条 项目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当在市审计部门出具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审计意见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市财政部 门申请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批复。

建设资金有结余的,项目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当于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三十个工作日内,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结余资金相关手续。

第四十一条 项目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或者本市有关规定与项目单位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第四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后形成固定资产的,项目单位应当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市财政部门申请办理资产备案手续,并依法办理产权登记。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后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项目单位应当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三十个工作日内,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做好相关后续处理工作。

第四十三条 政府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应当纳入建设管理程序,与项目建设实行同步管理。

项目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当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并依法及时向市档案管理机构移交项目档案。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统计部门要求,依法报送统计报表以及相关资料。第五章 政府投资项目监督

第四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报告、开展询问或者质询、组织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对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依法进行监督。

第四十六条 市政府应当在年初将上一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纳入本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在年中将本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执行情 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四十七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向市政府报告。

第四十八条 市审计部门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相关事项的审计监督。

第四十九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选择有代表性的已通过项目验收并投入使用或者运营的政府投资项目,组织开展项目后评价,并将项目后评价结果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项目后评价应当对项目建成后的实际效果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文件进行对比分析,对投资决策、建设管理、项目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项目后评价结果应当作为有关发展规划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与建设管理的重要参考。

项目后评价的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市政府投资项目稽察机构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活动程序、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和资金安全等方面进行稽察。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稽察机构应当与监察、审计等其他项目监督部门建立检查成果共享机制以及联合稽察等协作机制。

第五十一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名称及其责任人姓名应当在政府投资项目施工现场和建成后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上标明。

第五十二条 市政府应当建立、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公众参与制 度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建设中的违法行为。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项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停止项目进行:

(一)政府投资项目申报资料弄虚作假的;

(二)委托没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项目总概算或者资金申请报告的;

(三)擅自变更政府投资项目已批复文件内容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统一建设管理单位、项目自建单位以及项目法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项目进行: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的;

(二)按照与经批准的初步设计主要内容不符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施工的;

(三)违反工期定额管理规定压缩建设工期的;

(四)玩忽职守造成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严重浪费或者工程进度严重拖延的;

(五)侵占或者挪用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

(六)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结算、竣工 决算、工程验收、项目验收、资产备案、资产移交或者产权登记手续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代理建设单位有本条例第五十四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项目进行;拒不改正的,三年内禁止其从事政府投资项目代理建设工作,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 工程咨询机构、设计单位或者评审机构在编制、评估审核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项目总概算或者资金申请报告时,有弄虚作假或者重大疏忽情形的,三年内禁止其从事政府投资项目相关工作,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相关资格或者资质;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履行审批职责的;

(二)未按照规定公示项目建议书或者公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

(三)未按照规定程序调整政府投资总额或者增减新开工政府投资项目的;

(四)未按照规定程序调整已批准的项目投资的;

(五)未按照规定程序调整项目总概算的;

(六)未按照规定组织项目验收或者公开项目验收结果的;

(七)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十八条 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初步设计审批部门和稽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项目单位、建设单位以及工程咨询机构、设计单位或者评审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除按照本章规定予以处理外,适用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条 本条例规定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公示、公开的,应当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

第六十一条 各区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可以参照本条例,结合各区实际情况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六十二条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由市政府或者市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具体办法的,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制定。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四篇:深圳经济特区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经济特区政府规 …

深圳经济特区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经济特区政府规章)

(1999年8月5日 经深圳市人民政府二届第1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999年9月8日 市政府第87号令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环境监督管理,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污染物影响环境质量的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境保护部门)组织实施;各区环境保护部门在市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下依本办法做好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管理工作。

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依其职责予以协助。

第四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管理应遵循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污染严重的污染源。

第二章 申 请

第五条 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应持有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一)对环境有重大或轻度影响的工业生产活动;

(二)饮食、服务、娱乐业;

(三)医院、电讯工程、广播电视发射、电影制片;

(四)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废物)处理场(厂);

(五)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 申请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应依法先进行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

未经过环境保护审批或环保验收而投入生产的,应补办审批或验收手续后申请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第七条 申请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应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地点、排放去向、排放方式及排污口的采样和测流条件;或噪声源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或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储存、利用或处置场所。

第八条 下列排污单位向市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一)环境保护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

(二)“东—深供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单位;

(三)环境保护特殊区域内的排污单位;

(四)其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排污单位。

前款规定之外的排污单位向所在区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第三章 审核与发证

第九条 对下列区域和行业的排污单位,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一)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环境保护特殊区域;

(二)印染、电镀、皮革、线路板和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

(三)环境保护重点管理的污染源;

(四)排放含COD、石油类、汞、镉、铬、砷、铅、氰化物等污染物的水污染源;

(五)国家规定实行总量控制的其他污染源。

对尚未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源,实行浓度控制。

第十条 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结合申请单位的生产规模并参照同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核定申请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强度)控制指标和允许排放总量。

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由市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结合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状况制定,方案应经专家论证,并听取公众意见。

第十一条 对饮食、服务、娱乐行业,实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其废水排放浓度控制指标经环境保护部门认可后可以适当放宽。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部门受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申请后,应于三十日内予以答复,对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十三条 对已建成投产的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不超过排放浓度(强度)控制指标和允许排放总量的,发给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超过的发给临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并限期治理。

持有临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并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环保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发给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发证,临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十四条 对新建项目,由环境保护部门验收合格后发给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发证。

第十五条 申请单位对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强度)控制指标、允许排放总量、排污口位置、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时间等事项有异议的,可以向核定的环境保护部门书面提出申诉,环境保护部门应于接到申请后15日内予以答复。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部门决定不予发放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应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申请单位对不予发证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或临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包括正本和副本。许可证正本载明下列第(一)、(三)、(五)、(九)项事项,副本载明下列各项事项:

(一)持证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主要生产设备和产品、主要污染防治设施及其处理能力;

(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强度)控制指标和允许排放总量;

(四)排污口位置,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时间的规定;

(五)本证的有效期限;

(六)本证的年检时间、年检记录;

(七)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其他主要事项;

(八)违法、违章记录;

(九)发证机关和发证时间。

第十八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五年;临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为一年。

第十九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前三个月,持证单位应向颁证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换证。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排污单位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规范排污口,并设立标志;

(二)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强度)、排放总量不得超出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载明的控制指标;

(三)污染物排放种类、方式、去向和时间符合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规定;

(四)按规定进行监测和计量,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排污情况。

第二十一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载明的主要事项发生变化的,持证单位应向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变更。

第二十二条 持证单位在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有效限期内暂停生产经营、中止排放污染物的,应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缴交环境保护部门;恢复生产须排污的,应经环境保护部门对环保设施进行评估并验收合格后,发回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持证单位被撤消、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生产经营,应向环境保护部门缴回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正本应悬挂于主要办公场所或主要生产经营场所。

第二十四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出售。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持证单位的现场检查和排污监测。被检查单位应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

现场检查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应出示市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并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六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应进行年检,持证单位应按照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颁发月份,在以后每年同一月份内持许可证副本向颁证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年检,环境保护部门应对许可证所载明的主要事项进行审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未取得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或临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依法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产或停业。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持有临时环境保护许可证、逾期未完成污染治理任务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持有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或临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三)、(四)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纠正,可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持证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依法由环境保护部门吊销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予以吊销。

第三十一条 持证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纠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其限期纠正,可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持有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而不参加年检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连续二年不参加年检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失效。

第三十五条 环境保护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告知、申辩程序;应进行听证的,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会。

第三十六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按照《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已建成投产的排污单位,按市环境保护部门指定的时间申请办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的决定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的决定

(2012年6月28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 2012年7月13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0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规定〉等11项法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决定对《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第二款修改为:“本条例所称政府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利用财政性资金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包括财政性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与政府投资相关联或者政府以其他各类资源参与投资的项目,可以由审计机关依照本条例进行审计监督。”

二、第四十八条修改为:“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请政府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被审计单位不履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执行;逾期仍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建议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根据本决定进行修正,重新公布。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适用房申请表(深圳)

    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政策性出租住房申请登记表第一部分申请人填写本人及配偶资料第二部分申请人填写补充资料第三部分申请人须知(一)申请人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人应为......

    医疗器械采购合同-深圳仲裁委员会

    医疗器械采购合同 甲方(采购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供货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________年________......

    深圳市政府采购标准合同(竞价采购)

    深圳市政府采购标准合同(竞价采购)合同编号:采购项目编号:甲方:(采购人)乙方:(供应商)为了保护甲乙双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深圳......

    深圳市政府采购标准合同(家具采购)

    深圳市政府采购标准合同(家具采购)合同编号:采购项目编号:甲方:(采购人)乙方:(供应商)为了保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深......

    广东深圳采购经理通讯录2

    中国博大集团(深圳)公司 赵先生 先生 (采购总监) 瑞士珍之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驻中国办事处 陈小姐 女士 (驻中国采购总经理) 深圳欣伯莱不锈钢餐具制造厂 刘子修 女士 (采购......

    深圳网络广告公司采购流程管理制度

    深圳十一郎(shiyilang)广告 公司采购流程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公司采购效率,明确岗位职责,有效降底采购成本,满足公司对优质资源的需求,进一步规范物质采购流程,加强与各部门间的配合,......

    深圳市政府采购供应商办理须知

    深圳市政府采购供应商办理须知 本人所在企业想办理成为政府采购供应商.已知需组织代码证书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如果是我去办理.则需要法人的授权委托书......

    深圳经济适用房将退出历史舞台

    深圳经济适用房将退出历史舞台 据了解,深圳经济适用房将退出深圳的历史舞台。本次面向两类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出售的1811套经济适用房,也是深圳提供的最后一批深圳经济适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