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时间:2019-05-14 05: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第一篇: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杨芹园

(邢台学院 生物化学系 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 学号:2008331131)

摘 要: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褐斑病是凤仙花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富士尾孢(Cercospora fukushiana)。主要在夏季发病,主要为害植株叶片,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可根据其生活习性进行人工预防褐斑病的发生法,也可根据其发病规律对褐斑病进行化学药物防治。关键字:凤仙花;褐斑病;生活习性;福士尾孢

凤仙花是我国栽种历史非常久远的一种民间花卉。其花语为“别碰我”,缘自英文别名“touch me not”,美语为“don't touch me”。凤仙花种子成熟是,只轻轻一碰,五片果瓣立即弹开,故中药处方称其为“急性子”。

本文以凤仙花的褐斑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凤仙花的病害研究以及园林栽培有所帮助。凤仙花的概述

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别名指甲草,小红桃。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花卉。1.1 识别要点

株高30--80cm。茎肉质,节膨大,青绿色或红褐色。叶互生,叶片狭或阔披针形,叶缘锯齿状。花多侧垂,单生或簇生于叶腋处。花朵如飞鸟,重瓣种花型多变。花色有朱红、紫红、玫红、雪青、白色及杂色,花期6~9月,一般能持续开花两个月。花梗短。硕果纺锤形,种子圆形。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栽培花卉。参见图1-1。1.2 生活习性

凤仙花喜温暖、光照充足,耐热,不耐寒【1】。喜温湿、排水良好的的砂质壤土、壤土或粘质壤土。但瘠薄土壤也能生长1.3 经济价值

凤仙花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草花之一,原产中国南部,印度、马来西亚均有,现我国各地均有种植。

凤仙花可供花坛、花镜、花篱栽培,矮小而整齐的品种也可作室内观赏盆花。

凤仙花瓣中含有红色的有机染料,可以做化妆品的原材料。凤仙花瓣作为药物对灰指甲也有很好的疗效。

凤仙花的种子称为凤仙子,可以入药,在中药中称为“急性子”,具有软坚透骨通窍,消积块的作用。1.4 常见病害 【2】

图 1-1 开花期的凤仙花

。喜弱酸性至中性土壤。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凤仙花用种子繁殖,4月播种最适宜。夏季干旱时易落叶、凋萎。凤仙花常见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立枯病【3】。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

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立枯病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本文以凤仙花褐斑病为例,简单介绍其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凤仙花褐斑病病症及发生规律

凤仙花褐斑病又称凤仙花叶斑病、叶褐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2.1 凤仙花褐斑病的病状

凤仙花褐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花梗、花蕾上,导致落花、落蕾。叶片上叶面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5㎜,图2-1 凤仙花褐斑病

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易出现灰褐色粒状物。严重感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褐枯黄,影响植株开花,直至植株死亡。参见图 2-1。2.2 凤仙花褐斑病病源

病原菌为真菌界半知菌亚门福士尾孢(Cercospora fukushiana)(福士是日本人的姓,福士贞吉,日本植物病理学家)。其子座不发达,分生孢子梗丛生于子座上,淡褐色,很少分隔或分支,直或波纹状,或有膝状屈曲1~3处,大小10~100(270)μm×4~6μm;分生孢子针形或倒棍棒形,无色,直或稍弯,隔膜多不明显,基端

【4】平切,顶端尖,大小30~140μm×3~4.5μm。参见图2-2。

福士尾孢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6~31℃,最适相对湿度为98%-100%,以水滴状最好。2.3 病害发生循环规律

发病适温为21℃~32℃。由于丝核菌寄生能力较弱,对于处在良好生长环境中的凤仙花,只能造成轻微发病,不影响植株生长。只有当植株生长于不利的高温条件、抗病性下降时,才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因此,发病盛期主要在夏季。当气温升至大约30℃,同时空气湿度很高(降雨、有露、吐水或潮湿天气等),且夜间温度高于20℃时、容易造成病害猖獗。

另外,枯草层较厚的老草菌源量大,凤仙花发病重。

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田间郁闭、气候温度高,偏施氮肥,植株旺长,组织柔嫩,容易引起福士尾孢的侵入。

冻害,灌水不当等因素都极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图 2-2 福士尾孢 病菌在凤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休眠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散传播,在植株生长衰弱或受伤时,病菌可从伤口或叶面气孔处侵入植株,发生病害。

栽培环境或自然环境变化剧烈时,易使病害发生与蔓延【5】。高温多雨的季节(一般在8、9月份发病),易于发病。

凤仙花在生长季可发生多次在侵染,老叶易发病,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若此时多雨潮湿

【6】则发病严重,十月末逐渐减少。褐斑病防治措施

了解了凤仙花的生活习性和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就能很好的对凤仙花进行养护,预防和治疗凤仙花的褐斑病。3.1 预防措施

根据凤仙花的生长习性及栽培要点,合理的对凤仙花进行养护,是防止褐斑病发生的根本措施。预防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选择品种优良健壮的凤仙花留种,保证凤仙花植株健壮,抗性好,对外界不良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病原不易侵入,减少翌年发病率。

其次,加强管理,实行配方施肥【7】,提高磷钾肥投入比例,恢复和增强植株生长势,必要时可增加叶面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每半个月施肥一次,直至开花。

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地下水位高处,应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8】

【2】。土壤见干及浇水。种子萌发阶段,用喷水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

凤仙花喜温暖,光照。其栽培环境应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株间距为30cm×40cm【1】,及时整理修剪,使植株通风透气,通风不良易发生病害。

8~9月蒴果黄时应注意及时采收。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病叶、病株,并集中烧掉,减少来年传染源【7】。

未发病时可喷洒500倍硫酸铜保护叶面【9】或用0.5%波尔多液喷雾。防止病菌侵入叶片,组织病菌传播。波尔多液是一种古老的杀菌剂,至今仍是植物用药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它是在法国波尔多城首先被发现的,因此被称为波尔多液。将石灰乳与硫酸铜水溶液混合,即产生一种天蓝色的胶状悬液,这就是波尔多液。0.5%波尔多液用料配比为:

硫酸铜:生石灰:水=0.5:1:100【10】

3.2 发病后的治理措施

在凤仙花管理养护期间,要注意观察植株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并清除染病植株并集中处理,防止凤仙花的大面积感染。

如果凤仙花已经出现发成片感染,就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发病后,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也可施用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每10天用药1次,视病情喷1~2次。

凤仙花发病期间,不可对其进行浇灌,否则会引起病原的传播加快,使健康植株受到感染。可对其进行喷灌,以保持土壤湿度。小结 凤仙花在栽培养护时,要顺应其生长习性,才能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防治凤仙花褐斑病要在掌握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以及其侵入方式和凤仙花发病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化学或人工方法杀灭病原菌,切断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措施也可以预防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国文,唐伟斌,杨晓霞.园林花卉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欧阳秩,吴邦承.观赏植物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 花卉技术种植网.凤仙花常见病害防治方法.http://,2011,11,12/2011,11,13

【8】 林晃,程美仁,牛西平.庭院花卉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9】 傅新生,何芬,傅芳.室内观花植物病害防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0】 费有春,徐映明.农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第二篇:二代粘虫发生预报与防治措施

二代粘虫发生预报与防治措施

粘虫是杂食性害虫,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的特点,幼虫主要取食禾本科作物,尤其对夏玉米危害很大。危害严重时,玉米苗期可造成缺苗断垅,甚至须要毁种;中后期可将叶片吃光,只留叶脉,造成严重减产。因此,望广大种植户及时做好二代粘虫防治工作。

据我站对二代粘虫的田间监测调查,结合历年资料、气象条件及田间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二代粘虫在我区为较轻发生,但局部地块中等发生;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一、预报依据

l、田间普查情况:近日我站对马池口、崔村等镇的4块麦田进行了二代粘虫调查,有虫地块率为50%,查到幼虫5头,其中二龄占100%,平均幼虫密度1.25头/米,最高地块幼虫密度达3头/米。未查到卵。

2、气象条件:我区已进入雨季,气温高,气候条件有利于粘虫生存繁殖及晚迁飞来的成虫产卵孵化。

3、田间生态环境:我区大部分麦田已进入成熟期,个别麦田完熟。这样的田间环境条件较不利于二代粘虫卵孵化和低龄幼虫成活。但小麦收割后,二代粘虫幼虫落入田间,对夏播玉米幼苗构成威胁。

二、防治措施

1、防治方法与指标

(1)夏玉米免耕播种田宜结合化学除草加入杀虫剂,达到虫草兼治22的目的。

(2)夏玉米出苗后百株虫量达到5头时,应立即防治。

(3)春玉米、套玉米百株虫量达20-30头时,其它经济作物每平方米虫量达到5头时,应立即防治。

2、药剂防治

选用4.59/o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加80%敌敌畏各50毫升/亩喷雾防治。

3、注意事项

(1)麦收后要加强对禾本科作物虫害调查。由于粘虫属于迁飞性害虫,需密切监视田间虫情动态;发现虫情达到防治指标时应立即进行防治。

(2)玉米苗期不宜喷洒敌敌畏,以免造成药害。

(3)防治二代粘虫宜在清晨或傍晚时进行。

(4)防治粘虫时要注意药液不要飘移到敏感作物上。

(5)三夏期间,天气炎热,在喷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药操作规程使用,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第三篇:棉花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关于我县棉花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及防治措施研究报告

棉花是我县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稻改棉步伐加快,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已经成为广大棉农密切关心的问题。1998年之前,我县棉花基本上是常规棉,棉铃虫成为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最主要害虫,1998年棉铃虫大发生,造成棉花大面积减产,部分田块甚至绝收。1998年以后,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棉花病虫发生情况有所改变,棉铃虫不再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棉叶螨、棉蚜发生呈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趋势(2009年中等偏轻发生),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程度已大大超过棉铃虫。2003年、2007年三代斜纹夜蛾均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近年来,棉盲蝽发生程度加重,已成为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下面就目前棉花的几种主要病虫发生情况、防治方法作简要介绍。

一、棉花苗床病害

我县几个棉花主产区调查表明:棉花苗床期病害轻发年份死亩率为 3.5-10.2%,一般年份10.7-17.2%,重发年份15.3-41.8%,最多达60%以上。直接影响棉花生产,加大种棉成本。引起死苗的病害95%以上为棉立枯病和棉炭疽病。

1、症状 立枯病主要症状是幼苗茎基部发病,产生淡黑色、褐色凹陷病斑,然后迅速向四周扩展,逐渐变黑,病部缢缩,子叶垂萎,幼苗枯倒死亡;炭疽病主要症状是棉苗出土前被害,导致幼根、幼芽变褐发病,先产生红色纵裂条痕病斑,后扩大成皱缩状红褐色病斑,严重时幼茎皮腐烂,幼苗枯死。子叶感病在叶

缘产生圆形或半圆形褐色病斑。

2、发生原因

棉花苗床病害的发生发展与种子质量、病菌数量和播种后棉苗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瘪籽、嫩籽、虫蛀籽、杂籽多的种子,播种前又未晒种和进行药剂处理,出苗率低,抗逆性差,苗床病害发生重。播种后雨水多,气温低,造成棉苗生长缓慢,病菌繁殖快,病害发生亦重。

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苗床选择。选择通风,光照条件好的田块作为苗床。②适时播种。抓住温度相对稳定连续7天以上晴好天气抢晴播种,做到一播齐苗,出苗率达70-80%时,进行通风、炼苗、晒床。此外,播种前精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晒种1-2个太阳,在杀灭病菌的同时提高种子发芽率。③苗床水分管理。播种前一次性浇足苗床水。盖籽土选用干细土,厚度1厘米。晒床过程中,要使棉苗红茎与绿茎各占一半。控制苗床水分,降低苗床温度,培育壮苗。(2)化学防治。苗床齐苗后5-7天,用药防治一次,间隔10天左右再防治一次。防治药剂种类有80%多菌灵超微粉、70%代森锰锌以及70%甲基托布津等。

二、棉铃虫

棉铃虫常年在我县发生五代,除第一代在马铃薯、豌豆等作物上发生外,其它各代都可在棉田发生,主要发生在棉花生长中后期,主要以幼虫为害棉花的繁殖器官,造成蕾、花、铃的大量脱落,一头幼虫一生能为害十多个蕾铃,食量大,繁殖力强,易暴发成灾。1998年我县四代棉铃虫大发生,造成我县棉花大面积减产,部分田块甚致绝收。1998年后,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抗虫棉,由于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因此,近年来,棉铃虫的发生程度偏低,已经成为棉花上的次要害虫。

防治方法

因抗虫棉保持着对棉铃虫的抗性,一般二代不需防治;三、四、五代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整枝打顶等农事活动,人工除去一部分卵和幼虫。对百株低龄幼虫量达10-15头的棉田开展药剂防治。防治药剂主要有硫丹、甲维盐、虫酰肼、氟铃脲、阿维菌素等。

三、斜纹夜蛾

2000年以前斜纹夜蛾一直是棉花上的次要害虫,随着棉铃虫种群数量下降,开始成为对棉花生长威协最大的害虫之一。斜纹夜蛾在我县棉田常年发生三代,以 7-8月份发生数量最多,为害严重。该虫是一种喜温而又耐高温的害虫。各虫态的发育适温为28-30℃,但在33-40℃的高温下,生活也基本正常。

防治方法

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历期短,且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防治难度较大。

1、农业防治。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摘除卵块和人工捕杀幼虫。

2、化学防治。百株有初孵幼虫1窝时,采用药剂防治,防止其扩散,防治药剂参照棉铃虫。

四、棉叶螨

棉叶螨在我县常年发生18代左右,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每年约有3-5个发生危害高峰期。第一次高峰常在5月中下旬,早播空闲田棉花受害较重。第二次高峰在6月中旬,此时若梅雨量大,雨日多,发生轻,反之发生重。第三次高峰在7月中、下旬,此时已出梅,气温回升,伏旱明显,种群密度大,是猖獗成灾造成大面积红叶的时期;第四次高峰在8月上、中旬,如果伏旱之后接着秋旱,前期防治不彻底的棉田往往发生严重,不能掉以轻心;第五次高峰发生在9-10月间,多发生在植株嫩

绿的棉田,一般年份影响不大。

1、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棉叶螨种群消长的决定因素。干旱并具备一定的风力是其繁殖和扩散最有利的条件。从我县常年降雨量的分布来看,5-6月份的雨日较多,雨量较大,加上在此期间棉苗矮小,很容易受暴风雨携带泥水的冲刷和粘附,使棉叶螨死亡率高达90%以上,大大

推迟和削弱了棉叶螨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因此,棉花生长期降雨量的大小往往成为衡量当年棉叶螨发生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从温度和风力来看,7-8月份正是我县高温和南洋季风多的季节,是其繁殖和扩散极有利的时机。扩散高峰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2)寄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棉叶螨的螨源主要来自杂草寄主。凡杂草寄主多,分布广则其越冬种群基数和春季的繁殖数量就大。这些杂草寄主上繁殖的棉叶螨繁殖到一定数量将陆续向棉田扩散,为害棉花。(3)施肥水平和棉株长势。施肥水平高,棉株生长健旺,叶片浓绿质厚,棉叶螨的繁殖数量和速度明显受到抑制,一般比施肥水平差的棉田螨量低4-5倍。施肥水平差的棉田,由于营养不足,棉株瘦小,荫蔽度差,体内体外水分极易蒸发,造成高温低湿的小气候,另外,棉株体内的内含物转变为糖类,有利于棉叶螨的生存繁殖,故受害严重。(4)天敌。捕食棉叶螨的天敌主要有食螨瓢虫、中华草蛉、草间小黑蛛等。天敌对棉叶螨种群数量的抑制效果非常明显,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是控制棉叶螨为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主要措施有:清洁棉田,冬春时清除棉田内、外杂草。对受害田增施速效肥料,促进棉株生长发育,增强抗螨能力。(2)化学防治。防治棉叶螨的药剂主要有哒螨灵、单甲脒、双甲脒、三唑锡、阿维菌素等,其中阿维菌素防效高,对天敌安全,而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仍会是防治棉叶螨的首先药剂。

五、棉蚜

棉蚜在我县一年发生20-30代,且世代重叠严重。越冬寄主主要有木槿、野蔷薇、梨树等,早春在寄主作物上繁殖2-3代后于4月上旬开始迁入棉花苗床,为害棉苗,6月上、中旬,棉花现蕾初期,是棉蚜为害第一高峰期。6月中、下旬,随着梅雨季节来临,蚜群密度迅速消退。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梅雨结束后常出现伏旱天气,蚜群增殖速度加快,出现第二为害高峰期。

1、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棉蚜在田间的数量消长与气候条件、天敌和抗药性有密切关系。(1)气候条件。棉蚜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7.6-24℃,相对湿度在70%以下。一般5、6月份的温度均适于棉蚜的发生,此时如果天气干旱少雨,往往会导致棉蚜大发生。棉花苗期的雨量、雨日和降雨强度是左右棉蚜为害轻重的关键因子。(2)天敌。棉蚜天敌种类多达200多种,其中主要有棉蚜茧蜂、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黑襟毛瓢虫、中华草蛉、草间小黑蛛等。天敌对棉蚜的控制效果明显,能有效抑制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3)抗药性。伏蚜的猖厥为害除了气候适宜外,棉蚜的抗药性增强也是其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上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长期使用有机磷杀虫剂防治苗蚜,棉蚜抗药性发展很快,防治效果降低,同时这些农药对棉蚜的天敌杀伤力大,天敌被大量杀死,破坏了棉田的生态平衡,以致伏蚜在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下为害严重。90年代中、后期,吡虫啉类药剂因其对棉蚜防效高,对天敌安全而被广泛使用,使棉蚜一度成为棉花上的次要害虫。但近年来,棉蚜对吡虫啉类药剂抗性明显增加,使用剂量在不断加大。对棉蚜的控制效果不断下降。

2、防治方法

主要以药剂防治和保护利用天敌为主。减少施药次数,坚持达标防治的原则。防治药剂主要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腈等,这些药剂对棉蚜防效高,作用时间长久且对天敌安全。

六、棉盲蝽

危害我县棉花的棉盲蝽主要是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两种盲蝽均以成、若虫刺吸寄主植物的嫩头、生长点或幼嫩果实上的汁液,棉株不同的生育期、不同器官受害后表现不同。子叶期棉苗被害,顶芽焦枯变黑,形成仅剩子叶的无头苗;真叶

出现后,顶芽被害枯死,不定芽丛生变成多头苗,或被害顶芽展开成为破叶丛;幼叶被害,出现黑褐色斑点,叶展开后破碎,称为“破叶疯”;幼蕾被害,由黄绿色变黑,2-3天后干枯脱落;中型蕾被害,苞叶上产生黑褐色斑点,不久苞叶张开脱落;大蕾被害后在花瓣上呈现黑褐斑,一般不脱落,但花瓣不能正常开放;幼铃被害,轻的被害处呈水渍状黑褐色斑点,并形成畸形铃,重的僵化脱落;顶心和边心被害,枝叶丛生疯长,称为“扫帚苗”。

在棉田,绿盲蝽危害的重点时期是苗蕾期,棉花嫩头受到严重破坏后造成“公棉花”、“破叶疯”,植株徒长致后期结铃稀少;中黑盲蝽主要危害繁殖器官,几乎不危害营养器官,因此危害重点时期是蕾铃期,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或畸形,严重影响产量。

棉盲蝽白天停栖在植株叶背,夜晚活动取食和产卵,但阴雨天能全天活动。盲蝽象是一种喜温好温性害虫,因而其发生状况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绿盲蝽发生的适宜温度18-29℃,相对湿度在85%以上;中黑盲蝽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6-8月间雨量大、雨日多棉盲蝽危害重、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间、套、轮作,清除棉田内外杂草,减少虫源基数;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棉花生长稳健;合理化学调控,忌偏施氮肥,防止棉花疯长;及时打顶去边心,消灭其中潜伏若虫和卵;出现多头苗时及早进行人工整枝,留1~2枝壮秆,加快棉株生长补偿损失。

2、化学防治:①防治适期。2~3龄若虫高峰;②防治药剂及方法。苗床期可选用80%敌敌畏拌干细土,于下午3~4时均匀撒入床内盖膜过夜;大田期可选用丙溴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敌敌畏、灭多威等药剂于上午9时前或傍晚对水喷雾(阴天可全天施药)。

第四篇:新兵训练伤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新兵训练伤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径。新兵刚到部队,由于身体和心理素质不够成熟,随着训练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如不注意防护,往往容易发生训练伤,所以,扎实做好训练伤的伤治工作是新训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与教育、管理、医学监督等预防措施不到位和训练不科学等因素密切相关。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径。新兵刚到部队,由于身体和心理素质不够成熟,随着训练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如不注意防护,往往容易发生训练伤,所以,扎实做好训练伤的伤治工作是新训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与教育、管理、医学监督等预防措施不到位和训练不科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发生原因

1、身体及心理素质较差:部分新兵年龄较小,骨骼发育尚不完全成熟,协调性不够,肌肉韧带力量薄弱,受到高速牵拉使易发生损伤;部分新兵心理和生理年龄都还不成熟;有的新兵入伍前很少或者没有进行过体育锻炼,短期内还不能适应部队的高强度、紧张的军事训练;有的新兵思想过度紧张,甚至对训练怀有恐惧心理,对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课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动作难以做到位,使军事训练伤的危险性增加。

2、组训不科学:平时训练计划性不强,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随意增加训练强度、难度或长时间进行单调性训练;遇到上级检查或考核时,临时突击集训,随意超时、超强度、超负荷训练,使部分士兵训练时的动作协调性与准确性降低,从而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3、带伤带病训练:由于基层新兵连队队部人员少,新兵骨干为了出成绩,提高政绩,营造军事训练的“热闹气氛”,经常让轻伤小病人员以及刚出院或半休、身体虚弱人员参加训练。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安排,常常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4、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动作不规范:按照规定在每次军事训练前应先进行热身运动。但少数指挥员忽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训练时部分指挥员要求不严,未做到训练项目的示范动作,未讲解训练注意事项和要求,致使参训士兵动作不规范。另外,训练场地不够规范,有的训练器械固定不牢等,这些都常常是军事训练伤的直接诱因。

5、宣传教育不到位:军事训练前,卫勤防护和安全教育未落实;军事训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新兵缺乏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知识等,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伤预防知识的教育等,也是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6、争强好胜:新战士年轻气盛,人人都有不服输的劲,生怕训练成绩差,让人看不起,于是有的新战士便不顾及、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味“硬拼”,使训练强度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负荷,再加上要领不熟悉,动作失调、变形,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二、预防对策

新兵训练初始,切忌求快求高,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按照先易后难,先弱后强的原则,各种项目穿插进行,切忌进行超负荷训练。在新兵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做到劳逸结合。

1、健全组织,适时检查指导:卫勤部门要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对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进行计划指导,并协调军训、管理、宣传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开展工作,并对军事训练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适时对新战士的训练伤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训练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训练场地达标情况,训练伤发生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指导。一是检查各级对军事训练健康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指导部队真正把预防军事训练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制定科学的军事训练计划和与之相适应的军事训练健康防护教育计划,并检查组织落实和监督情况。二是检查训练设施情况,指导部队不断完善训练设施建设,杜绝带故障使用,及时整改训练场地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三是检查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指导部队加强对一线保障人员的培训。

2、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防护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心理疏导,根据新入伍的战士不同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情况,搞好分类教育和个别疏导,帮助其克服对高难度训练课目的胆怯、紧张和恐惧,调整其心态,锻炼其意志,增强其心理素质。训练前要讲清动作要领,使新战士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从而减少或避免训练伤的发生。

(2)防护常识教育。新兵开训前,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军事训练伤的知识讲座,是新战士学习有关的人体生理解剖、运动生理学等知识,了解发生训练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3)安全常识。通过黑板报、安全训练小手册等形式大力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教育新战士自觉遵守训练场纪律,训练操作规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令行禁止。使大家在训练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每一训练场所都能自觉做好训练伤的预防。

3、科学组训,循序渐进:一是训练要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针对新战士的接受能力,身体心理素质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要从少到多,先易后难,螺旋式渐进,避免长时间进行单一动作训练,不搞突击达标训练,严禁超强度训练。二是训练开始前,要引导新战士做好热身准备,热身训练应以身体做出汗为宜,并做好四肢及其他部位的活动,已增加关节的灵活性;训练结束后,应积极组织新战士进行身体放松活动,以使其体温、心跳、呼吸恢复正常水平为宜,防止出现肌肉酸疼和其他疾病,尤其是大量运动后不能立即停止。三是要为新战士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训练期间要加强新战士的膳食调剂,保证新战士能够获得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以使其及时消除疲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四是卫生部门应派医务人员经常深入训练场巡诊、送医送药、救治伤病员。管理部门协助卫生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训练中的问题。

4、加强保护:每次训练前,都应组织对训练器材、训练场地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选择质量好的路段进行越野训练;平整好战术训练场地,清除场内石块、玻璃渣等;确保所有训练器材表面光滑,安全牢固,木马训练时准备好软垫。在训练过程中,对一些动作要领比较难掌握的课目,要反复讲解,设专人保护,避免损伤。

5、加强医疗知识培训:新战士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后,不仅预防训练伤的发生,而且对出现的轻度训练伤,也会正确处理,防止训练伤加重。

第五篇:丽水市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丽水市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传播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丽水市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传播途径;防治措施;浙江丽水

中图分类号S7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98-01

我国于1982年首次在南京中山陵的黑松上发现松材线虫病,浙江省于1991年首次在象山县发现,目前全省已有32个县市(区)发生松材线虫病,丽水市9个县市区中,缙云县局部发生疫情,莲都区和景宁县发现松材线虫病疑似症状。丽水市现有松林面积近46.67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3.8%,在全市森林资源中具有很大比重,因此松材线虫病一旦大规模暴发,将会给全市的森林生态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对全市近年来逐步建立的“中国生态第一市”、“华东天然氧吧”、“浙江绿谷”等品牌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直接给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林农增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对保护丽水市森林生态景观、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传播特点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疫病,具有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迅速等特点,一旦感染,无有效除治办法,俗称松树“癌症”,是国际国内重大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2]。松材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以松墨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松树病害,具有4个特点:一是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松材线虫病寄主以松树松属树种为主,少数为非松属针叶树;二是适生区范围大,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其适生区;三是传播蔓延迅速,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主要靠媒介昆虫和人为携带病木材及其制品所致。四是致死速度快、防治难,由于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大部分时间均在寄主树干内取食、危害,防治困难,松树一旦感病很难治愈,发病速度快,最快的40 d以上即可枯死。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途径有2种:一是自然传播,通过媒介昆虫携带松材线虫病传播到邻近的松树,截至目前,我国发现的能携带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有5种,即松墨天牛、小灰长角天牛、台湾长角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黑翅土白蚁,主要是松墨天牛。自然传播一般为近距离的林间传播。二是人为传播,带有松材线虫和传播媒介的病材、病枝、苗木及繁殖材料、松木包装材料等通过人工、运输工具等扩散,这种传播方式不受自然屏障限制,而且速度快,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危险的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2.1把好检疫封锁关

把好检疫封锁关是防止松材线虫病传入或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手段[3]。发生区封锁疫木,防止病源人为传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生区砍伐以及收购、销售、存放、携带、使用病木及其产品。对松属苗木繁育基地、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开展产地疫情调查,详细登记松材的带疫情况,一旦发现有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要下发除害处理通知书,责令限期对疫情进行除害处理。同时根据产地检疫结果,对要求调运的松属苗木和繁殖材料、松木及其制品数量进行全面核实,严禁带疫苗木、木材及其加工产品进入市场流通。调运疫区的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繁殖材料、木材及其制品必须实行检疫要求书制度,要事先征求调入地森检部门的意见,并按照调入地的检疫要求书内容,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检验,确认未携带松材线虫病方可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并及时通知调入地森检部门。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或木材检查站)要配备专职检疫人员,对过往的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及其产品实施严格的检疫检查,严禁未通过检疫的松苗、疫木及其制品调运。各地森检部门对来自发生区或来源不明的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要进行复检,发现带疫就地销毁;确认无松材线虫的繁殖材料要经过1年以上隔离试种,确认没携带松材线虫方可分散种植;对松木及其制品活包装材料要实施跟踪调查,严防疫情传入。要定期对该地区用材单位进行检疫检查,杜绝非法购买和使用疫情发生区松材及其制品的行为。

2.2全面清理病死木,加强营林措施

在发生区采用枯死1株砍伐1株的方式进行清理,并就地烧毁,包括树干、木材、枝桠、根桩等,都要进行除害处理,杀死其中的线虫和传播昆虫,防止其再次传播。为保证除治成效,实施清理病死树和病区皆伐时,所有伐桩高度应低于5 cm,病区除治迹地要清理干净,不残留直径1 cm以上的松树枝桠。所有病木除害处理必须在3月底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全部结束。运用营林措施,优化林分结构。砍伐枯死树和改造相结合,对松林进行更新改造,调整树种结构,封、造、补相结合,在原有松林中,补植枫香、木荷等阔叶树,部分松木纯林演变成混交林。在松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加强抚育管理,搞好卫生伐,注重林内枯死松木的清理工作,确保林内通风通气,降低松褐天牛害虫的种群数量,使松林林分结构得到最大优化,提高松林自身抵抗病虫的能力[4]。

2.3加强防治宣传工作,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规律决定了病害除治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其防治工作关系到丽水市乃至全省的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关系到广大林农的根本利益。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增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依法采取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以“疫病不除、预防不止”的决心,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除治工作。要搞好监测工作,早发现,早治理,在疫情发生面积小、危害程度轻时下大决心、下大力气进行防治,尽量把松材线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参考文献

[1] 汪中良.安庆市松材线虫病的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60,165.[2] 李鸿飞.浅述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对策[J].现代园艺,2010(8):41-42.[3] 方贤华,郭树林,翟田俊.舒城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79-180.[4] 王国明,赵颖,陈斌,等.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2):170-177.

下载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____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一、概述受各种因素影响,____年小麦蚜虫在我县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量较____年大,今年全县共种植小麦__万亩,蚜虫发生面积__万亩,防治面积__万亩,共挽回......

    黄瓜细菌角斑病发生与防治(范文大全)

    黄瓜细菌角斑病发生与防治(图)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5年5月20日07:01 农博网 中文名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拉丁学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1achryrnas(Smlth et Brya......

    2011防治措施

    大新庄中学预防近视、龋齿、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的 防治措施 一、指导思想 树立“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观念”的思想,切实贯彻执行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学......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工作汇报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工作汇报 (滁州市农业委员会 2008-4-17) 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380万亩。主导品种,春性品种以扬麦12号、扬麦15、皖麦33、54为主,半冬性品种以烟农19、皖......

    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意见

    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意见 [2012-07-16] 一、当前病虫发生概况 (一)水稻纹枯病 据市植保站7月10~13日在社渚等地调查20块杂交稻,平均病穴率5.5%(去年同期3%),幅度0~48;达标田......

    2008年农作物病虫发生与防治总结格式

    2008年农作物病虫发生与防治总结格式 一、 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概况 1、为了汇总统计方便,请将病虫归为以下几类: 小麦病虫、玉米病虫、棉花病虫、蔬菜病虫、果树病虫、马铃薯病......

    防治粉尘措施

    防治粉尘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粉尘治理和和尘肺防治工作,降低粉尘浓度,减少尘肺病的发病率,保证接尘职工的......

    除四害防治措施

    晋城市聋哑学校除四害防治措施除四害工作是一项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群众性工作。为保证除四害工作顺利进行,现制定聋哑学校除四害工作措施如下: 1、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落实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