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调研(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调研(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调研组各位领导:正当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谋划和开创新的事业,满怀激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我们十分荣幸地迎来了以张祖明调研员为组长的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调研组莅临我县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州委、州政府对我县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舞。我谨代表中共XX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以及长期以来给予我县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XX县农村改革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农村工作进展情况
1978年后,XX县全面贯彻和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牢牢把握国家废除统购统销政策,让农民自主经营的这一精髓,在改革实践中强调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权益。先后开展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区(乡)体制改革、深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我县在农村改革中,一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是依法保护和完善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统一服务功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兴办龙头企业,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先易后难,妥善化解村组债务。二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工作的内容是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城乡收入分配。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民向城镇流动集中;努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重点是制定了财政奖补的具体范围;明确了财政奖补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制定了财政奖补的组织设施、监督检查及考核验收的指标。四是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改革的重点是“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林于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一是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0年,XX县根据省委(云发〔1980〕44号)文件精神及州委的有关规定,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困难”地区放宽了政策,实行包产到户;1983年底,全县977个生产队全面完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作。1998年,XX县开展第二轮土地延包,承包期由15年延长到30年,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2007年,全县补换发了全国统一的新经营权证书,规范了合同档案,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全县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的流转工作,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土地面积28311亩,(其中转包4701亩;出租19045亩;互换586亩;转让594亩;其它3385亩)流转土地的农户3446户,已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2041户,签订率59.2%;三是有效推进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代理的乡镇3个,代理的村20个,代管资金26万元;四是开展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成140个自然村财政奖补项目材料的编撰和上报审批,审批项目80个,批准立项的项目53个。
(二)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是做好粮食购销体系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农村流通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粮食在内的绝大多数农产品已陆续进入市场,以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村市场逐渐活跃起来。1979年至1984年期间,XX县重点放开部分农副产品市场和对原国有商业企业进行扩权让利,改变了国有独家经营和渠道单一的状况,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1985年实行“双轨价格”并行的制度,取消粮食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制度,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清理和修改不利于粮食自由流通的政策法规,清理和剥离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二是做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针对农村商品流通规模不大,流通渠道过窄,流通方式仍比较落后,流通效率不高的现状,XX县大力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网络,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在农产品集散地和主销区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较全、带动辐射能力较强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了白河乡的香蔗、菠萝交易市场、和平乡仔猪交易市场。同时,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商品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农资连锁放心店,以基层农资网点为载体,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标准,加快发展村级农资放心店。目前发展农资加盟店3个,新建农资连锁放心店20个。整合农村人才、资金、网络和土地资源,依托龙头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领办、或引导农民自办、与农民联办等方式,加快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兴办了水果、农资、茶叶等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48个,服务农户达23007户。
(三)走特色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XX县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有机整体,通过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投入统筹、体制统筹、政策统筹,着力解决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城乡差别化的政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一是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重点培育具有民族,区域和生态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建成区域化布局,优质化方向,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战略的优势农产品产区(产业带),使XX特色优势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创汇率有较大提高,扶持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5个;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推广面积已分别达59000亩和78000亩,发展优质稻7500亩,烤烟种植规模达6000亩,杂交仔猪比例达82.5%。稳步推进“百万亩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支持以荔枝“妃子笑”、生态茶叶、熊胆产品系列、林下草果等8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累计发展杉木30万亩,桤木15万亩,草果15万亩,八角7.5万亩,竹子4万亩,肉桂3万亩,荔枝1.8万亩,龙眼1.2万亩,茶叶2.18万亩,创建了大围山秀峰、秀芽、秀毫、深馨等高档茶叶品牌。引进四川绿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组建云南大围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熊胆系列产品,引进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XX县南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生物药业产品和香料产品,累计推广种植大黄藤13021亩,红豆杉5000亩,石斛68.5亩。二是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实现“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加快工业发展步伐,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XX县委、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要求,坚持近期发展与远期规划相结合,基地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生物科技产业基地,搭建生物产业发展平台。首先,高起点定位基地建设目标。XX县把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加速生物资源向工业经济转变的重要载体,建设成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基地建设近期目标将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0%(5000至6000万元);中期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3%以上(30000万元);远期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以上(50000至60000万元)。其次,创新基地规划理念,紧扣XX县“将生物资源产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解析生物资源科技研发和加工业的产业特质,充分考虑各产业发展规模需求,将基地建设与生物资源种植示范相结合,将工业发展与旅游环境营造相结合,建设“以科技研发,示范种植,生物制药链式产业为支柱,以林木,物流,香料等多业态为补充”的生物产业基地。再次,高标准布局基地发展结构,围绕县城总体规划开展基地建设规划工作,按照推进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把县城作为生态旅游园区加以保护和建设,工业园区核心区布局于距县城27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的新现乡集镇,形成了“一带两极五组团”(“一带”:新现乡至滴水沿线生物资源种植绿色经济带;“两极”:新现洗马塘为核心的工业增长极和以滴水片区为主的生态工业,旅游业互动极;“五组团”:生态工业旅游组团,生物制药组团,综合服务组团,农特产品,林产品加工组团,仓储物流组团)的空间结构。规划区域面积为1054.75公顷(10.55平方公里);其中:新现片规划面积520公顷(5.2平方公里),滴水片规划面积为18公顷(0.18平方公里),生物科技绿色经济带面积为516.75公顷(约5.17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38246.93万元(含流动资金800万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方面,认真贯彻“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城乡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多方筹措资金,形成以国、省道为依托,滇越铁路为补充,县乡公路为基本框架,连接乡村,辐射延伸向各村社的交通网络体系。到目前,全县境内有公路261条1688.4公里,铁路1条70公里,全县 6乡1镇已实现2乡1镇通油路,4乡通弹石路,76个村委会全部通公路,其中20个通油路或弹石路,694个自然村中已有340个通简易公路,通路率达76.66%,此外,X新公路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启动,蒙X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项目全面实施。水利建设方面,以红旗水库除险加固和团坡水库防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烟区水利、水稻区水利、清淤除障、人畜饮水项目建设为主,逐步建成蓄、引、提、灌并举的农业灌溉系统,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类水利工程919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14平方公里,实现新增灌溉面积1450亩,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改造中低产田1300亩,解决了87个自然村26241人,8997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水库坝塘蓄水128万立方米,建立用水协会45个;云洞水库项目列入“润滇工程”。城乡建设方面,我县以实施新区开发,城镇改造,乡村小集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抓好城市重大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大招商力度,加快了全县城镇化建设步伐。先后实施了城镇改造,大平田新区开发,乡镇小集镇建设等一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县城建成区面积2.01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23.4%。全县6乡1镇已建成高标准混凝土道路9.61公里,总面积21.67万平方米。建成新区4个,总面积21.4万平方米。四是以扶贫开发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扶持村113个,完成总投资2550万元,项目覆盖7个乡镇、53个村委会、113个自然村、2747户、11005人。建设村寨道路7条11公里,建沼气池(沼气池、厕所、猪圈三配套)25019口,沼气池的覆盖率达86%,建设文明卫生路35条、35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3件、8公里。完成抗震安居房54户,建设残疾人住房24户,节能改造390户,中低产田改造1500亩,修建沟渠5000米,坡改梯460亩,庭院硬化6283平方米,村庄道路硬化1096平方米,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6间480平方米,建立垃圾池10个100平方米,实施建设“白玉兰”卫生室53个,完成困难地区农户易地搬迁620户。五是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鼓励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中心镇集聚和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大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全年完成农民培训1.2万人,通过正规,有组织的转移共实施劳动力转移4000余人,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就业服务网络建设,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创造条件。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XX县是云南省9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自2006年8月全面启动林改工作以来,全县共制定出台各级实施方案666个,调解各类林权纠纷884起,成功调解752起,调解率85%。共完成改革确权69996宗106.5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2%。其中公益林1692宗49.5万亩,集体商品林68304宗57万亩。集体商品林中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2062宗23.6万亩,均山到户的66242宗33.4万亩,均山到户率为59%。XX县通过大力发展林业,林业产值由林改前的7500万上升到林改后的1亿余元,增加了25.1%。其中,商品用材林销售年产值7千万,经济林、生物药业、林下草果、生态旅游销售年产值3千万。林改启动后,XX县配套出台了农户造林优惠政策,规定凡集中连片达到300亩以上的造林地,由林业部门派出造林工程队帮助造林,管护二年后交给农户,同时,造林工程队造林完全免费,不向农户收取一分钱;达不到规定面积、农户自主造林的,免费提供苗木。深得人心的林改政策迅速让群众掀起了自发造林的热潮,造林营林投入正由过去的以集体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形式,向个体、联合体、吸纳外来资金、企业办基地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投入转变。林改以来共落实造林面积15万亩,完成造林7.28万亩,其中非公有制造林比例高达85% 以上。到农村联系荒山荒地或活立木转让的公司、企业、个体户越来越多,达成合作意向68个,面积35800余亩,涌现出百亩以上的造林典型户31户。全县共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71.82万亩,发展以杉木为主的人工商品林47万亩;发展以八角为主的经济林14万亩;人工林蓄积量达211.5万m3,森林覆盖率达38.3%,林木绿化率达48.5%。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746.5万m3,全县活立木总生长量38.57万m3,年消耗量21.26万m3,生长量是消耗量的1.8倍。通过林改,农村集体既减轻管护山林的负担,又通过林木林地流转增加了收入。林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已初具规模,林业在XX山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已初步显现。在林改配套政策方面,XX县研究出台了《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方案》、《XX县林权流转暂行办法》和《XX县木材采伐运输加工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林业配套改革政策,对木材采伐指标及林业生产指标的分配方式从根本上予以改革,生产指标优先考虑给购买林权的投资人,采伐指标优先向林权所有者倾斜,改变原来木材指标“政府对政府”的行政分配制度,按资源量的分布情况及林农的需求情况,采伐指标直接分配到自然村,由自然村民主决策,公示后分配给林权所有者,有效杜绝了指标分配不能直接到林农手中的弊端和问题。同时,XX县在工作中按照服务组织网络化、中介机构社会化的要求,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林地权属流转管理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最优化配置,让家庭为主体的传统小农林业经济向现代林业经济转变,加快培育林业要素市场,推进商品林产权交易。
二、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县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同时,要素市场化改革进展不大,土地要素的非市场化仍是产生征地纠纷的重要原因。一是随着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村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现行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统分结合的双经营体制不健全不完善,较为普遍的存在重富民,轻富村;重家庭经营,轻双层经营的倾向;对双层经营中的集体经济有认识上的误区。2007年,XX全县村组集体经营收入为4.4万元,仅占总收入的0.0149%,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25995.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7.74%;这是XX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的根本原因。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问题。今年财政年初预算,乡镇人员工资、医保经费、公务员津补贴、政府信用贷款到期本息等几项硬缺口资金就已达4519万元,特别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公务员津补贴问题,县级财力无力承担,已不堪重负。另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虽然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要完成任务仍然面临较大困难。三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同时,农业承担着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我们又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农民增收的风险系数也就不断放大,返贫率高。四是农村的基础条件普遍较差,有限的资金难以应对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五是产业培植难度大,农业、林业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深加工企业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六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意识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比如“新农合”的改革其本身就是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开展的工作始终没有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和接受。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的改革发展,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村民自治为主,管理好所建设的公益事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势在必行。在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中,要强化“输血功能”引导、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与“造血功能”的培育,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创新。
三、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用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给这三件大事定了位,也是对今后整个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清晰定位。当前,要重点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一是完善城乡一体的发展规划。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构建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完善城乡一体的市域城镇体系、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空间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健全城乡规划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科学制定规划,严格执行规划。二是增强城乡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市场化进程,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活力。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营造鼓励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壮大规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有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等方式扩大规模。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促进城市资金、信息和人才等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农业市场主体。三是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公共资源,逐步改变城乡分治的状况,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保障机制,应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逐步形成财政资金稳定增长格局。四是优先做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重点支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农村公路、农村能源、农村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让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儿童都能获得大体均等的义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二)依托资源,因“市”利导盘活土地资产,做活土地文章。农村土地是老百姓的一笔巨大财富,要加大对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因“市”利导建立农业资本营运机制,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租赁、拍卖等方式搞活土地流转,盘活存量资产。只要农民自愿,荒山、荒坡、耕地、林地等都可以纳入流转范围。从我县情况看,由于机制不活,体制不顺,很大程度造成了大量可开发的土地闲置。为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思维,盘活土地存量,依法开发和经营,不断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一要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实现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土地储备是政府管理土地资产、增加土地收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结合我县大量的土地有形资产,积极研究探索,尽快成立土地管理领导小组和土地储备中心,加强对土地有形资产的开发管理。土地管理领导小组作为县政府土地资产管理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研究确定年度土地收购、储备、出让计划,决定土地收购、储备、招标、拍卖中的重大事项,监控国有土地资产的运作等。土地储备中心作为营运层次,受县政府委托,在土地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实施城市规划区内土地的收购、储备、出让等工作,实行一个“口子”收购储备土地、供应土地,今后凡县乡内需盘活、调整的国有土地和新增用地,一律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土地储备中心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要把城镇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破产、倒闭企业原划拨土地,以及城市规划近期建设用地依法进行收购储备,先行搞好前期开发后,再投向市场,提高土地附加值,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二要改革供地方式,大胆推行土地有偿使用。这是新《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就是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使用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三无”状况改变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三有”土地使用制度。今后新占建设用地,除按法律规定可实行划拨供地的项目外,其他建设用地一律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形式实行有偿使用。出让形式实行招标、拍卖、协议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产收益。当前,要把土地使用的重点放在存量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上。对企业使用的原有划拨土地,要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企制宜,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进行处置。对有偿还能力的企业,鼓励其一次性交纳土地出让金,获得一定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对承受能力差的企业,可将土地从国有(集体)资产中剥离出来,办理土地租赁手续,收取年租金;对企业无力经营使用的土地,政府可以依法收回,重新调整使用。要严禁原划拨土地使用者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建联营。确需开发的地块,要纳入土地储备库,实行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同时要做好土地审批工作,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创造必要条件。三要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依法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在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基础上,放开土地二级、三级市场,这是保证国有土地资产收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制止土地投机、进一步加强土地交易管理的有效措施。国土部门要尽快研究建立土地有形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凡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的报批,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地价评估、代征地产交易税、地产信息咨询等,都要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办理。严禁土地使用权私下“非法”转让、租赁、抵押。要不断规范地产市场管理,严禁炒买炒卖“地皮”等土地非法交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未按法律规定期限和条件进行开发利用的,其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非法转让的,要依法收回,并没收其非法所得。要加强对土地二级市场发生的土地使用权转移的登记和变更登记的审查、监督,做到交易一次、登记一次,以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新农村建设需要充足的金融血液。发展农村,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一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县级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应增加支农比例,强化回哺性。由于各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设在县以下营业网点单纯吸收存款的状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融资。为此,上级商业银行应给县以下营业网点以相应的农业贷款权,在吸收存款的同时,要求其在发放贷款总额中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支农。县级农业银行更要“职能回归”,坚持以农为主的经营方向,重点发挥其资金集约经营、中间业务发达的优势,切实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投入。要改变邮政储蓄资金归属,将其以合理价格返还农村地区,并加快建立邮政储蓄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实现邮政揽储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互动效应,确保农村资金“体内循环”。二是逐步推行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突破传统的担保模式,依法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多种形式农业专业担保机构,逐步形成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提升信贷支农的整体效益。同时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多种担保办法,积极探索实行土地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生产资料动产质押、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担保等担保形式,从多层面、多渠道解决农户及农村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三是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农业生产是个高风险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投入越大风险也就越高,通过农业保险的介入,可使农民在对结构调整中的高风险不确定性降低,同时,随着风险的降低,可为金融机构提供基本的还贷保证,减轻贷款顾虑,也可使农民敢于贷款,提高贷款热情,是农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三方受益的事情。农业保险要体现政策性,采取“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进行经营。政府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给予补贴,在农民提供生产补贴的同时,对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提供价格补贴,这样使农民能够积极参加保险。对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政策、法律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持,使其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这样才能够激励企业继续从事农业保险的经营。四是合理引导民间融资,强化规范性。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放高利贷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考虑现有的国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能满足农村融资的现实,应适度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容许民间借贷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在,建立民间借贷管理协会,严格监管。积极引导正当合理的民间金融组织,将其纳入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加以监督,使其公开化、规范化,以其投向自由、借贷期限灵活和手续简单等优点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四、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制约因素。
农业农村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产业发展资金发期匮乏,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源来扶持产业支柱产业发展。二是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滞后。目前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与城市的差距很大。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和增收难。最近两年农民收入虽然增加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最为突出的矛盾。四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未根本破除,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五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劣势更加凸显。如何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五、对州委、州政府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意见和建议。
(一)大力推进城乡和南北区域统筹发展。实施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加大对南部六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生物、水电、矿业、旅游等特色产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给予南部地区更多倾斜和支持,同时,要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如何发挥北部城市和大工业的带动作用,使区域间发展要素合理流动,推进南北协调发展。
(二)用活用足政策。通过认真研究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政策法律,围绕如何将国家的有关政策用足用活;通过将民族优惠政策理出来,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争取哪些优惠政策,为红河州争取更多的财力,同时,结合自治州实际,在政策方面下功夫,以试点先行的勇气,探索新的道路。
(三)出台相关土地流转政策,按政府组织、部门参与、农民配合的原则,将土地流转真正落到实处,为规模化种植、专业化服务提供政策保障,制订土地流转相关激励办法,鼓励各级政府执行。
(四)优先将尚未纳入国家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的民族特困村,纳入整村推进规划实施范围,基本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有学校、有卫生室、有安全的人畜饮用水、有安居房、有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农田的目标。对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缺乏地区的少数民族特困群众,按照统筹考虑、积极稳妥的原则,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对因生态保护失去生存资源或失去劳动能力,无法通过扶贫措施解决温饱的少数民族困难群众,通过社会救助等方式解决温饱问题。
(五)加强教育扶贫工作,努力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重点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向农村初级中学渗透力度,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村高中毕(结)业学生的培训,不断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六)加大对农村交通条件的投入,缓解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瓶颈。
各位领导,农村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为推进XX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第二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未来12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美好前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XX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会强调,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必须遵循5项重大原则,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指明了方向。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全球粮价高企、我国遭受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冲击,但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这是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抓粮食生产毫不放松,全国亿万农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最近5年,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为宏观经济连续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事关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进行,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牢牢坚守。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这个理念,以广大农民满意与否作为检验标准,以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作为基本准则。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以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为目标,鼓励农民大胆改革创新,激发农民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亿万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已经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意义凸显。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到202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XX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必将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使党组织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使党员干部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造福广大农民,造福中华民族。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伟大使命催人奋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使农村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辉煌。
第三篇: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措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镇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安排部署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一是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党委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张书记在区委全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组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
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学习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二是精心组织。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领导小组,加强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学习活动行动快、范围广、效果好。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掌握、领会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内涵,积极投身于贯彻全会精神的伟大实践中去。
三是广泛宣传。镇党委在10月23日召开由全体镇村干部、镇直单位全体职工参加的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会,会上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以五个措施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一是认真学习,精心研读,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内涵,真真正正把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开拓创新,大力宣传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思想和政策。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多动脑筋,发挥党校、农家课堂的作用,继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技术宣传培训和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为农民致富提供优质服务。四是继续抓好各联系点工作,掌握好各村委的基本情况,摸清各工作点的工作情况,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五是搞好生态农业建设,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实现高产高效,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扎扎实实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四是注重实效。一是与全会精神实质相结合。镇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到农村的各个地方。二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宣传,问疾于民、问计于民,解决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农民排忧解难。三是与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针对当前村委会换届、六城联创、沼气池建设、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再次夯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四是与目标任务相结合。通过宣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部门冲刺目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早完成目标任务。
第四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牵住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牛鼻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农村、农民无私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壮丽史诗。农村的改革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农村的改革发展,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今天,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看,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积累改革经验、拓展改革领域、完善改革措施,推进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从全局上统筹谋划、从战略上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选择。
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往往决定着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党中央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新局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县教育局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范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会《决定》提出了“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提出了2020年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
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对新时期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意志和决心,为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0月24日,县教育局全体职工利用“二·五学习”举行了学习会,传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现将我局此项工作近期开展情况自查如下:
一、一年来教育系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情况
1、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在2001年实现“两基”后,坚持抓好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两基”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了云南省“两基”巩固提高标准要求,于今年5月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确定为复查合格。继续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认真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07年开始,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费和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有5792名寄宿学生享受生活补助。
(1)、2006年以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惠农政策,享受学生10444人;20007年、2008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生均小学10072人每年225元合计226万元,生均初中4784人每年375元合计179万元,上述两项总计406万元。
(2)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惠农政策。2008年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3039人生均500元合计152万元,初中2753人生均750元合计206万元,上述两项总计358万元。
2、实施我县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2007年**职高272人享受生均3000元国家助学金合计81万元,2008年至今享受国家助学金253人合计75万元,上述两项总计157万元。
3、实施“阳光工程”惠农政策。2008年**职中与县农业局合作,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培训200人,其中电工160人,茶艺师30人,客房服务10人。
4、实施农民工技术培训。2008年与县就业局合作培训电工300人。
5、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8年与劳动就业局合作培训劳动力转移农民400人。
6、2008年全县教职工向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捐款共计108090元,这些捐款统一上交市教育局,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主要用于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
7、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解决义务教育“读书难”的问题。
(1)今年上半年,上级下拨131.65万元用于排除中小学危房。
(2)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3)2008年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这些学校分别是:瑶家山小学、和平寨小学、江边小学、曼老街小学、新寨小学、和平小学、明子山小学、板河小学、宝藏中心完小、国庆中学、曲水乡中学。目前,这些项目工程正在建设中。
(4)积极开展“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在最近的11月24日为康平乡两棵树小学送新棉被30床、衣物300件;康平乡坝卡小学衣物300件;康平乡瑶家山小学衣物200件;宝藏乡中心小学200件。
8、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我县最后一个乡镇曲水乡拥有私立幼儿园,2008年10月13日小太阳幼稚园一分园在整康坝正式开办,至此我县已有7个私立幼儿园。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在看到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等问题;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一方面学生“读书难”表现在“四难”:生活难、乘车难、喝水难、住宿难(无宿舍、床架,即集中办学难);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紧缺,教学仪器、图书、体育器材紧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实施教育的各种优惠政策。
2、继续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3、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6、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依托学校晋级达标要求,督促各校按晋级达标标准,确立努力目标,以职中和县幼儿园为窗
口,规范学校各项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扩大办学规模,让适龄儿童和少年有学上。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目标,抓住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确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上学难”的问题,为全面实施“解五难”惠民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8年
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