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汇报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8:3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汇报》。

第一篇:关于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汇报

市委组织部:按照市委安办字[2008]52号《关于选派万名干部驻村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市政府办公室宣讲组一行4人在市委集中培训后,由市政府督察室主任带队,于10月23日—28日,集中一周时间,在市政府办公室的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即xx县xx镇xx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宣讲、调研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宣讲活动的开展情况

以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组组织群众会议,宣讲组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各有侧重地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宣讲提纲》,根据各村民小组的不同情况,重点宣讲了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方针、政策,讲解了农村土地流转、一村一品经济、农村改革30年等政策精神和改革成就,展望未来10年前景,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宣讲的同时,我们市、县、镇三级宣讲组、驻村干部与村支部、村委会班子一起共同商讨,对当前以整修道路、坡改梯修田、秋季果树防虫为重点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办公室驻联系点指导工作的干部也进一步明确了具体任务。

由于宣讲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实在,深入浅出,宣讲过程不断赢得群众热烈的掌声。

在村民小组每一次宣讲完毕,我们都与群众开展谈心活动,推心置腹地与群众交谈,倾听群众的心理话,村民反映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一村民小组的饮水难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柑橘园的生产用水无法解决。

2、果树治虫难。请求市、县有关部门定期进行防治指导与服务。

3、鉴于柑橘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效益,急待成立柑橘销售专业合作社。

对于群众对基层干部所提的意见、对发展生产所提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在与群众进行沟通、解释的基础上,对有关方面进行了反馈与交办。

二、调研情况

结合宣讲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入农户,到田间、地块、果园,与群众一块研究农村工作,着重对全村主导产业的规模、布局、产量、产值、效益情况,农户家庭收入、费用、负担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采取填表的方式,简明易懂,具有可操作性,激发了村民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理解与配合。针对调研的情况,我们对村组以畜牧(养猪)、水果(柑橘)、旅游(城郊经济和农家乐经济)为主的主导产业的调整、布局提出了建议。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按照安综治办发[2008]12号文件《关于建立市综治委成员单位包抓平安建设工作联系点制度的通知》要求,我们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宣讲,在领导包抓的联系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了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村主任赵德恩任组长,村民兵连长任副组长,并明确了工作职责。

主要是:

(一)、认真学习治保法规和条例,宣传国家的有关法规,增强法制观念,预防各类纠纷的发生。

(二)、做好防盗、防特、防火、防治安灾害事故的教育,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三)、组织村民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开展邻里互助活动。

(四)、依法调解本村民事和轻微的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五)、教育群众检举揭发坏人坏事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劝阻和制止其他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

(六)、协助政府和公安机关,依法对被管制、假释、缓刑、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的监视,对取保候审的被告人进行监视、考察和教育。

二是完善了村规民约。其主要内容包括:

1、认真学习、宣传、执行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响应政府号召。

2、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赡养老人,教育子女,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照顾孤寡老人,帮助五保户、困难户和残疾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4、绿化、美化环境,搞好家庭和个人卫生,防止疾病流行,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

5、学科学、学文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搞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6、禁止偷盗、赌博、打架斗殴和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健康民俗,搞好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维护农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保证村民的权利和利益。

市政府办公室

第二篇: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材料之二

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十二五”改革的研究建议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来加快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具体包括加快推进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十二五”,浙江作为一个发达地区,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改革发展问题,也要考虑新阶段在全国改革发展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尤其是发展方式转型率先取得突破

在外部和内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对“十二五”的基本判断很重要:第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二,“十二五”时期也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跨入经济强国行列打基础最关键的五年。在这个背景下,“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抓住后危机时代改革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一揽子”改革,集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形成发展方式转型的活力、动力和合力,走出一条以扩大内需为主线的发展新路子,建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从不同的范畴上看,发展方式可以有三种提法:第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九五”时期就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是经济发展方式,“十一五”时期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其实质在于实现从投资出口导向向内需导向的转变。第三是转变发展方式。我理解,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主要是: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扩大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社会公共需求转型,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发展型社会体制和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转型,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十二五”改革的两大特定背景

(一)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走势对“十二五”改革的影响估计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长期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缓解,全球将进入后危机时代。其中有两个突出的情况:第一,主要发达国家去杠杆化、储蓄上升、消费萎缩和进口减少将成为中长期趋势。未来三到五年美国实际消费增长将从1995-2007年的4%下降到1%-1.5%左右。这将对我国“十二五”的改革发展带来重大的外部冲击。第二,即使欧美市场需求能够在总量上恢复,也不是原有规模和结构上简单的恢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使欧美市场的贸易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第一,从最近的“轮胎特保案”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以传统方式继续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第二,周边国家希望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提供市场需求。例如有人提出中国要由“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第三,现在热议的“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尽管合作空间很大,但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大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外部压力。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国在后危机时代推进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共识。第二,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性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比如,美国计划在十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日本提出“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方案,推进低碳社会建设;欧盟提出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并在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发展绿色经济。第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承担巨大责任,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空前挑战。例如,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8%,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量的2/3,排放总量居全球第二。美国提出的2013年减排计划,其中中国减排指标将占全球减排总量的41%左右,相当于拉美、非洲和中东的总和。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要不要做出承诺,如何做出承诺。今年12月份哥本哈根会议将是一个新经济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从历史看,每次危机基本上都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全球范围内大调整的“洗牌”过程;另一个是全球范围内一个国家、企业地位作用重新确立的过程。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改革发展带来的影响,总的结论是:短期给我国带来严峻的挑战,中长期内是我国加快改革、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这个判断,对于制定“十二五”规划,非常重要。

(二)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对“十二五”改革的现实需求 我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生存型阶段开始全面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等一系列指标判断,我国开始由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跨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这是国内一系列变化的重大基础。

——需求结构开始进入战略调整期。随着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转变,需求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基本方面:一是社会需求由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升级;二是社会需求由私人产品向公共产品需求的升级。

——发展阶段变化与“十二五”改革的主要挑战。发展阶段变化带来的社会需求结构战略性变化,使我国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国的阶段性矛盾,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第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资源环境约束发展不平衡,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其中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包括贫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第二,全社会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不到位和供给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仅在落后地区,在发达地区同样越来越突出;第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改善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发展阶段明显变化、内部需求结构处于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面对这样三大矛盾,我国改革发展的出路在哪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从矛盾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鲜明地提出发展方式转型的重大问题。

建国60周年前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定背景下,我们一再强调中国发展模式的历史贡献和基本优势。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到现在发展阶段变化的内部需求来看,我国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内外环境变化,使这个曾经成功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新阶段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从国际国内的压力看,转变发展方式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内需不足上。在深化改革中打破制约内需扩大的制度障碍,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

(三)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十二五”改革思路

根据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分析,“十二五”改革总的建议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来加快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具体包括:第一,加快推进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加快推进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为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加快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奠定重要基础。

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根源主要是体制机制缺陷。比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主要在于转变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质性破题;社会建设滞后与社会需求转型的进程,目前尚未在制度上保证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依据这个判断,第一,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新突破;第二,社会发展依赖于社会体制改革的新突破;第三,政府转型需要尽快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有重大突破。

二、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

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推进“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总的考虑是:以扩大内需为总体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环节,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基本路径,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改革的现实需求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例如:一是投资、消费、出口失衡,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尚未形成。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中服务业比重徘徊不前。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现在只有40%左右,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约6-10个百分点。三是城市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城市化水平(2008年为45.68%)远低于应该具有的工业化中后期的均值(60%),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与升级。四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社科院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失业率已达9.4%。五是资源环境变化。我国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水质、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有多方面原因,比如产业政策、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等,但深层次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因素难以消除,并与特定的宏观经济形势结合在一起,不断固化现有经济增长方式。

(二)“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把扩大内需作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或者基本目标。我国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42.5%下降到2008年的35.3%。有人说这是由于投资太快,所以消费比率也降下来。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但这是浅表层次的问题。消费率长期偏低,而且呈现逐渐走低趋势,与投资过高相联系,更与城市化进程缓慢相联系,但还是根源于传统发展模式中的体制机制缺陷,尤其是国民收入分配没有破题。

——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一直把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整个发展方式需求出发,经济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症结所在,抓住了这个中心环节,应该说抓住了“牛鼻子”。这个判断十分重要。从现实需求出发,需要推进五个“着力”:第一,着力调整消费、投资、出口结构,尽快形成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二,着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三,着力调整城乡结构,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第四,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尽快形成国家、企业、居民之间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第五,着力调整所有制结构,使其与扩大内需的要求相适应。

——把深化市场化改革作为基本路径。主要任务包括八个方面:第一,加快推进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二,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第三,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第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建设;第五,加快推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第六,加快推进就业体制改革;第七,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第八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三、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 未来5-10年是我国社会转型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实现平稳转型,关键取决于对我国社会问题的估计与改革决策的选择。

(一)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突出矛盾的估计

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凸显。我国已开始从私人产品短缺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公共产品短缺将成为制约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十二五”解决公共产品短缺问题成为扩大内需的基本条件。

我国社会转型进入利益分化和博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阶段,社会矛盾凸显将是一个常态。当前,社会主体分化,利益主体相对稳定,与此相联系的利益博弈成为一个基本现实。为此,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在协调利益关系当中才能求得和谐稳定,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来分析或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求得短时期稳定,难以求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在发展方式转变和人口结构变动条件下,劳动就业问题十分突出。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始终存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特别是沿海地区,受外需萎缩、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影响,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关闭减员,明显收缩了就业空间。“十二五”在经济高速增长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十二五”社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十二五”社会体制改革现实需求的分析

——缓解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与公共产品短缺矛盾需要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和不均衡本质上是体制问题,尤其是城乡二元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十二五”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迫切要求在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政府责任、分工体制、财政体制、干部考核机制等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以基本利益关系协调为主线,加快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利益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立协调利益关系机制,要求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十二五”社会体制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难度加大,复杂性加深,要把构建利益均衡机制作为社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

——把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不仅要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构建发展型的劳动就业体制,更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三)“十二五”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特点

“十二五”时期社会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社会政策和社会体制改革有机结合,既要注重政策调整,又要注重体制改革。比如在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在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同时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接;在采取各种措施处理社会矛盾冲突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

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十二五”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否实现重大突破。

(一)“十二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在增强 发展方式转变对政府转型依赖性全面增强。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对扩大内需有决定性影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并不是要削弱政府抓经济的优势,而是要把政府的经济职能转移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上来。

尽管这几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有所推进,但是深层次矛盾问题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在增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不到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政府自身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虽然这几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所进展,但改革远未完成。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和政府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尚不到位。

(二)“十二五”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点任务

——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见性、稳定性十分重要。尤其是从去年金融危机到今年,宏观经济政策预见性和稳定性对整个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二是宏观调控要与实际整个发展相适应。到现在,就业尚未真正纳入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三是中长期规划的科学性、约束性对于宏观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做规划研究,用两到三年做五年规划,可这个规划实际执行的约束性作用到底多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如果把这三件事情解决好,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

——加快建立公共职责制度保障。严格说,目前我们尚未形成有效的公共职责分工体系和问责机制,所以只能“就职能转变谈职能转变”。前两天在河南调研时,一个镇长谈到,“我宁愿不要1500万元的财政收入,我只要100万元、200万元,然后集中精力做事情。可现在我90%-95%精力都是招商引资,要干的事我干不了”。应该说,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的理念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分工体制和问责机制等相关制度安排没有形成,深层次还有一个干部选拔机制问题,真正落实和体现公共职责还有很大距离。下一步,需要建立中央与地方规范的公共职责分工体制;以强化公共职责为重点,优化行政层级,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

——以事业单位改革为重点,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现在事业改革体制逐步推出来。在公共服务体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事业机构改革尽管叫分类改革,但是实际难免变形为卸包袱、减轻财政负担。如果要建立一个新的公共服务体系,恐怕2900万事业机构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关键在哪里?在于事业机构转型。如果国家和地方没有统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急于推进事业机构改革,可能对整个社会发展不利。——实质性地推进行政体制范围内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设的改革。从初步的实践看,以行政范围内的三权分设为重点的大部门制改革在形式上走了一步,实质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当然,在行政范围内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设,这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程度。

五、关于发达地区“十二五”改革的几个问题

今年以来,浙江把保增长和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上企稳回升。应当说,这是政策调整和体制转型双重作用的结果。着眼于“十二五”,浙江作为一个发达地区,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改革发展问题,也要考虑新阶段在全国改革发展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尤其是发展方式转型率先取得突破。

如何确立区域发展在全国发展方式转型中的地位。“十二五”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对包括浙江在内的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尽快从传统的思维跳出来,在发展方式转型中寻求扩大内需的新路子,突出整个结构调整的战略地位作用,就可以有效应对内外环境冲击,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需要区域经济在某些方面率先探索,先行先试,先行发展,并且在这个进程中奠定在国民经济中的新地位。

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一个大战略,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主要载体。斯蒂格利茨曾提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大动力,一是美国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国内也有学者提出,新阶段扩大内需的主要路径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现在城市化进程面临一系列问题,下一步要把省直管县和扩大中心城市功能作为主要途径。短期看,需要推进省直管县;但从发达地区看,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市域来说,将县统筹起来,走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子。从现实考虑,可能对这个地区发展更有利。比如义乌,在经济实力上远超过中西部一些地级市的规模,可以考虑打破当前行政层级,做大做强义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形成大义乌的城市圈。

要相互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从大的范围来看,城乡一体化需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果能够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这件事情解决好,把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剥离出来,就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目前,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达地区,包括浙江,都有条件做。如果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将会产生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与结构调整。后危机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不仅成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条基本主线,而且是国内发展方式转型最大的课题,面临最大的压力。对于区域发展,尤其是浙江作为全国发达的经济体,如何发展新经济,形成新的格局,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在改革和转型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危机倒逼改革。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对推动改革是比较有利的。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现在有些地方、有些行业加大了改革力度;第二,从现实需求看,发展方式转型重在体制机制安排;第三,在“十二五”时期,从国家决策来看更加重视改革的战略性突破。以浙江来说,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改革上先走一步,对下一步发展十分重要。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第三篇: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

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做出战略部署。这个《决定》,体现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体现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如何切实地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如何实现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结合我们成教的实际,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从以下五大方面着手。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种新理念,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日益深入人心,此次十七届四中全《决定》的精神,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因此,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必须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与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的建设整体成效的外在表现,直接体现着党的先进性。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各个环节之中,同时体现着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成就。就其主体而言,既涉及各级党组织,也涉及党员干部,更主要的是涉及党的整体。就它的内容来说,既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处理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指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通过执政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执政实践经验上升为执政理论、深入把握执政规律的过程,是执政理论与执政实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

以成教的工作为例,一直重视执政能力尤其是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认真总结执政经验,把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认真实施《2008-2012年来宾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等内容贯穿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始终,力求在提高整个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上有所突破。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内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障,是在我国实现和推进人民民主的前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我党面临的新形势,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由此而来的严峻考验都有着充分的认识。在新的形势下,要想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赢得人民的真心拥护,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根本性措施。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党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改革和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而且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首先必须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党内民主最基本的体现,就是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这是党内一切行为科学和民主的基本前提。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民主本身对任何一个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党内民主应有的基本特征。其次,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还必须建立健全和落实党内民主各项制度。在民主集中制这个大的原则下,至少要落实三项基本制度:

党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各项制度又包括若干具体规定,比如2009年全面推行市、县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配套完善党代表视察、质询、评议和联系群众制度;全面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制,建立健全常委定期向常委会、常委会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等等。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占据了突出位置。

三、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

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执政时期,善于学习始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执政所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年轻的来宾市来说,加快科学发展的压力很大,也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多,学习任务更加迫切。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意义重大。

针对新的形势,当前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应当明确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准确把握学习的内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主要目的是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和理论水平,因此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基本指导原则,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知识;二是明确学习的对象。学习不仅仅是向书本,同时也要向实践、向群众学习,要避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三是要完善学习的形式。党组织要加强对学习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既要加强个体学习,也要注重集体学习,不断加强理论宣传队伍的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

四、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归根结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二是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2009年以来,来宾市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这一工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全面推行市直、县、乡、村四个考核办法和实绩公示制度;扩大民主,规范干部工作的程序,规范初始提名制度,探索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和差额表决方式,推行重要干部任免全委会票决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监督,加强检查的同时实施干部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多种措施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把干部选拔任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养,提升到人才战略的高度。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基本组成部分。能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发挥基层党员的示范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基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至关重要。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要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平台,继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这一点上,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逐步解决部分乡镇、村委的办公场所和乡镇干部周转住房问题,同时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二要突出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党组织带头人,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管理监督机制,公开选拔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一批乡镇机关公务员;三要统筹推进企业、城市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科研院所等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战斗力;四要努力建设基层高素质党员队伍,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及支部联建活动,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有效增强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从中国共产党88年的历史看,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当前,一些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党风廉政中存在的问题则是其中最直接的因素。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着党和政权的生死存亡,体现着党的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培养优良作风的重要基础,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锻炼,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系统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指针。

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与党的作风建设密切相关,而又更为直观地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面对新的形势好挑战,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洁自律,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提高教育实效。完善各项廉洁自律的规定,对干部自身、子女、配偶等严格要求,继续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和对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坚持用制度说话,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不断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同时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备受世人关注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全会的公报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先后在10月12日和10月19日发表。对于这次会议和这次会议通过的决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官方还是民间,左派还是右派,都作出了反应。有评论说,这次会议所做出的决定是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也就是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样,中国向何处去,年初改革究竟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又再一次摆到了全国人们的面前。

一 十七届三中全会基本概况

1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受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

2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审议并通过中央纪委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

二 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对30年来农村的改革发展认识。其一里程碑的意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先在农村实践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其二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惠农支农的政策在不断实施,但农民的增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难题,缺乏有力支撑这也是现代化建设当中最大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决策者。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为3.33:1,二者绝对收入之差达到

其三 决定用“三个任然,三个最,“凸显了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的困境: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探讨 1 土地承包关系期限。

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2 土地承包关系的流转。

第一方面,目前在土地产权方面的观点: 李昌平:改良土地制度,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动摇

秦晖:弱化集体权利,将土地产权逐步及至最后交到农民手中。

党国英:放开产权,管住规划。

第二方面,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永许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A 第一个问题:土地承包权,在基地,房产能否抵押

B 如何理解租金概念?

C 在基地的流转范围问题。城市人员,企业可否参与?

第三方面,流转的目的,就是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这里引发几个问题:其一适度规模并非土地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二适度规模经营与我国粮食安全的矛盾如何破解?

第四个方面:严格遵守“三个不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四 “新土改”可能存在的障碍

1“新土改”将使得土地的收转向益农民手中,现有的既得利益阶层,如地方政府,乡镇干部,是否会议各种方式阻挠,而使得改革变形?

2“新土改’”对各地农民而有,得益程度会有所不同。如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将获得较多土地级差收益。如何让“新土改”使得全体农民收益,而非产生新的鸿沟?

3“新土改”使得并非农民失去土地的屏障。如何防止其副作用的扩散?如流民阶层,城市贫民窟等问题?

第五篇: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容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容

回顾过去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十七大以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奋勇夺取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安定团结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分析形势 我国态势没有改变

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研究问题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提出目标 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

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目标保障五大原则必须始终坚持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①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②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⑤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科学判断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制度创新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②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③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④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眼于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⑤“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加强村民自治机制建设,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六大目标 全面描绘农村未来图景

①“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②“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③“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再到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建设各个方面,是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8亿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

三大部署 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路径图”

①“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

四项制度 夯实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专家表示,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全会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三是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意味着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眼于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

现代农业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置首位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引人关注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七项部署之首。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体体现。此外,还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作出了具体部署。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作出系统部署,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真正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八大举措 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最终必然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8亿农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就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全会从8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随着一项项极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不再遥远。

三个要求 为农村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对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做好党管农村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 “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专家表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将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

下载关于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汇报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汇报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文】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到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合集5篇)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的召开,对于全面贯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提纲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提纲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一、会议概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

    全市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

    一、判断题 (10 道) 1. 我国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正确 错误 2.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正确 错误 3. 促进农村......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理论......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 这次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