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青年农民致富[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05:5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带动青年农民致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带动青年农民致富》。

第一篇:带动青年农民致富

以校外教育辅导站为阵地 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

扶持青年农民创业致富

石港镇江海村党总支、关工委

我们江海村地处南通市通州区的西北部。现有人口5525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639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0元。我们虽地处偏僻,但党总支、关工委一班人清醒认识到,青年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新农村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品德、文化程度、科技水平关系到社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未来。因此必须把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作为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多年以来,我们以校外教育辅导站为阵地、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围绕培育“思想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在青年农民中积极开展“讲理想、学科技、比创业、奔小康”活动。在实用技术培训中,以扶志、扶技、扶创业为重点,帮助青年农民致富。目前已有青年农民种养大户221个,青年农民为业主的企业47家,其中资产千万元以上企业就有15家。

扶 志 今年三月初央视七套“致富经”报道了我们江海村“三黄鸡专业合作社”。“三黄鸡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南通“十佳专业合作社”,江苏省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帮助青年农民树立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的志气。青年农民能不能创业致富,关系到我村的今天和明天。近几年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行情的变化,技术要求的提高,致使一部分青年农民收益增长缓慢,同时还造成了一些留守儿童和赡养不到位的老人。一些当地企业改制和市场经济的竞争,造成了一些待业青年农民。我们坚持以青年为本,按照高效农业规模化,就业创业全面化的要求,积极服务于青年农民,帮助他们创业,有事可做,有利可图。我们常与他们电话联系,利用他们春节回乡之际召开座谈会,介绍家乡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情况,向他们介绍全村“三黄鸡专业合作社”等5个的情况,组织他们到种养加示范大户参观,集中到校外辅导站进行新的适用技术培训。向他们推荐可适用的实业项目以及前景看好的市场行情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请回乡艰苦创业的青年农民典型袁鑫钏、周华等作了自己创办企业的介绍。同时,我们为他们无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宣传与典型引导起到了效应,近几来陈培堃、帅宝华等几十名外出务工和待业的青年农民先后回乡扎根农村,艰苦创业。

帮助残疾、病患青年树立自主创业的决心。十多年前,我村21组瘸着一条腿走路的残疾青年周华看着别人当瓦工、做木工、搞运输、外出打工赚钱,自己心灰意冷。他无奈之中,只能在家中养几只鸡,有时没钱买苗鸡,就用煤油灯孵小鸡。党总支书记、关工委主任丁善明同志决心帮助他,热情地对他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志者事竟成!张海迪不也是残疾人吗?她高位截瘫坐在轮椅上成就了大事业,你现在养鸡还可以把规模扩大一点,规模产生效益。”他听了丁书记的话,精神振作起来了,养鸡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品种也改成了三黄鸡。同时村里与南通正大饲料厂联系,请专家现场传授技术,现场配置饲料,效果很明显。2001年又经村关工委牵线搭桥加入了“三黄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其提供了消毒、防疫等设备,效益明显提高。周华现在年养鸡约15万羽,获净利50多万元。周华为了感谢村党总支、关工委对他的无私无偿帮助,主动带动周边不少青年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还被社员选为合作社副社长。25组陈培堃外出打工,因长时间在北方务工,受寒患上了关节炎,不能再外出赚钱。正在这困难之时,“五老”帮助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从苗鸡到饲料,从技术到管理,全部由专业合作社扶持提供。陈培堃每年养鸡5万羽,利润6万元左右,彻底摆脱了贫困,加入到小康行列。

帮助问题青年树立重走新路的勇气。帮助问题青少年知错改过自新是我们党总支关工委的应尽责任。17组青年翟建忠脾气暴躁,经常和父母顶撞。一次责怪母亲养蚕忙没有煮饭给他吃,就将农药洒在蚕身上,导致两张纸的蚕中毒死亡。关工委副主任杨洁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他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杨主任对他说:“养蚕是我们村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你把蚕毒死了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不仅对你家庭是个损失、对国家是一个损害,这事传到社会上,邻居还会说你不孝顺,这是我们省级文明村风气所不容许的”。这一番话使得翟建忠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表示要痛改前非。事后,村关工委也为他推荐了几条致富路子,他学会了修车,开了一间修车铺并购买了农用车,既修车又搞运输,走上了致富路。

扶技术

成立科技服务组织。为了引领青年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创业致富,我村以校外教育辅导站为阵地,建立了农民科技学校,成立了五个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小组,即三黄鸡专业合作社、蚕桑专业合作社、锦成山羊合作社、国福禽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的科技服务小组。在三黄鸡、蚕桑、水产养殖中,掌握科学技术十分必要。我们定期组织青年农民学习、交流、培训,尤其是把握好消毒、防疫等关键技术措施,对搞好养殖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三黄鸡饲养中,特别是禽流感爆发期间,村科技教育基地的技术骨干轮流值班,加以巡查,随时交流各养殖户的情况,更加严格的消毒防疫。由于技术辅导到位、措施得力、防范有序,全村近千万羽鸡无一得病。

聘用实用技术人员。我们聘请“五老”中的科技专家、上级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本村养殖技术高、经验丰富的农民(土专家)等为我村专业合作社的实用技术指导员。蚕桑养殖的管理技术要求很高,我们多次聘请区农林局、镇养蚕技术指导员到本村作讲座,普及专业技术。青年农民逐渐掌握了养蚕技术,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我村现有湖桑3500多亩,占全村耕地的35%,养蚕年收入达1400多万元。由于蚕茧质量好,无锡、海安、江阴的蚕种场都到我村采购种蚕。培育种蚕这一项让有关蚕农的收入增加了2.5倍。

实施多样化辅导方式。我们经常请实用技术指导员来我村校外教育辅导站集中授课,在养殖现场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还组织实用技术成果交流。我们鼓励青年农民利用原有的竹节河、横河采取拦网养鱼、养蟹,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传授网养技术。目前青年农民水产养殖户达32家,水面950亩,年收益2300万余元。我村水产品肉质鲜美,可与野生媲美。17组黄文军在村党总支、关工委为他提供的100多亩荒地上开挖了蟹池,由于他积极参加培训,认真钻研技术,善于经营管理,螃蟹养殖年收入逾10万元。17组翟建兵原是一名冷作工。他参加了校外教育辅导站举办的船舶修造培训班,组建了一支队伍搞船舶修造。没有资金,村党总支出面担保,贷款20万元购置了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设备。翟建兵船舶修造业务从小到大,他现在当上了大连一家造船厂的总经理。

扶创业 为了培养新型的农民企业家,我们村党总支、关工委倾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项目、技术、资金、销售渠道、厂房、机械设备、工人等实际问题。这使我们这片世代依靠种植、养殖的土地上发展了企业。目前全村以青年农民为主体生产经营的企业达129家,其中青年农民业主47名,规模企业15家。

提供产前产后服务扶持发展规模企业。现任南通市梦吉妮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鑫钏,苏州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工。为了方便当地农民就业,我们动员他回家创业。在项目上,我们帮助他与南通家纺城张建石经理联系床上用品加工业务,为他提供技术、销售渠道。我们拆除了废弃的砖窑,加上江海河河滩的荒地,一共10多亩供他使用。在资金上,我们出面担保借贷和民间借贷,建起了厂房,购买了机械和设备。我们还组织本村青年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安排到他的工厂上班。现在的梦吉妮纺织品有限公司已初具规模,建筑面积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工人200多人,年产值近亿元,纳税200多万元。袁鑫钏还在五甲镇办了一个分厂,有工人60多名。该企业已成为本村的青年科技教育基地。我们还协助15组的顾建在石港工业园区办起了南通市盛世玻璃钢有限公司,年产值达亿,纳税300多万元。我们为56组李剑锋搞水上运输担保借贷,近几年来,他把小船换成大船,现有一艘4000吨的大船,当上了搞运输的船。

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服务,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原五窑供销社下岗职工帅宝华夫妇单位改制,全家像大海中迷航的船,不知去向。我们为他家提供了5亩地建起了六排鸡舍发展养鸡,成了养鸡大户。近几年,累计收益10多万元。25组夏建成夫妇原来都在镇办厂打工,由于效益不好,工厂倒闭,夫妇俩双双下岗,家庭经济步入困境。我们及时上门做工作,劝他们以周华为榜样养殖三黄鸡。并为他置换了500平方米的土地,帮他建起了鸡舍。夏建成夫妇三年累计养鸡30多万羽,获利30多万元,成了养殖示范户。全村现有以青年农民为主体的三黄鸡养殖专业户685户,全年养殖约8500万羽,净利润3800多万元。村关工委还牵线搭桥,依托“三黄鸡专业合作社”带动了邻近县(市)、镇、村50多家农户成为养鸡专业户,为他们提供苗鸡、饲料、技术,现场指导饲养技术,帮助销售,户户得益。当地的干部、群众感激万分。养鸡专业户都积极申请加入到“江海三黄鸡专业合作社”。

第二篇:政府推动 企业带动 农民致富

政府推动 企业带动 农民致富

——巨宝庄镇小南梁村发展肉鸡养殖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

小南梁村位于丰镇市巨宝庄镇西部,毗邻102省道,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现有40户、106人,耕地580亩,是典型的旱作农业生产区,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杂粮杂豆等传统作物为主,农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慢。为了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2009年巨宝庄镇把小南梁村确定为全镇新农村示范村,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总体要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经过几年努力,该村逐步建立了育肥牛场、白酒酿造、鱼塘等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产业链,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立足实际,推动肉鸡养殖规模化

小南梁村有养鸡传统,但养殖规模小、效益差,形不成产业,市场竞争力弱。2011年,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考察、调研,认为肉鸡养殖业不仅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而且能够进一步完善该村循环经济产业链,决定把发展肉鸡养殖业作为一项带动群众增收的大项目来抓,确定了“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思路,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成功与内蒙古绿蒙远大禽业有限公司达成了肉鸡规模养殖协议。项目引进后,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无偿划拨村集体闲置荒地100亩用于鸡舍建设,协调市有关部门投资20万元,1

解决了养殖小区水、电、路“三通”问题。公司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建成标准化鸡舍22栋,7月份投入运行。

二、创新模式,促使肉鸡养殖效益最大化

养殖园区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农户自愿与公司合作,形成一种委托养殖模式,实行订单式经营、合同化管理。公司和农户实行“四提供一回收”,即公司为农户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等一条龙服务,按照合同价格回收农户产品,农户按公司的技术与管理要求把鸡养好。在资金运营方面,每栋每栏需成本费用12万元,其中公司出资3万元,养殖户出资3万元,公司担保贷款6万元。这种养殖模式,充分发挥了“公司+农户”的经营优势,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实现了农户与企业的“双赢”。通过近半年来的养殖,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明显。每栋鸡舍可养鸡6000只,出栏5000只,平均毛重5斤,每斤公司保护收购价为5.5元,每栏毛收入就是13.75万元,扣除每栋每栏成本费用12万元,每栏纯收入1.75万元。每栏从雏鸡饲养到成鸡出栏为45天,出栏后鸡舍消毒15天,每年按5栏计算,每栋年纯收入8.5万元。同时,每栋鸡舍日常管理需3名劳动力,可带动周边60多人实现常年就业,每人每月按1000元计算,可直接增收70多万元。

三、几点启示

一是规模化种养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必须形成规模,才具有较强竞争力。只有通过规模化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把产供销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减小市场风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政府引导和扶持是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的保证。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这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单纯依靠群众自发进行调整,很难实现产业化。小南梁村在发展养鸡业方面没资金、没技术,但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引进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发动群众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实现了农民和企业的“双赢”。

三是龙头企业的带动是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的重点。内蒙古绿蒙远大禽业有限公司在小南梁规模化肉鸡养殖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农民仅投入3万元资金,只需照章养,公司按约收,就能实现收益,避免了传统养殖直接卖给收购商,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农民收益最大化。这种“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不仅发挥了公司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也解决了农户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与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加速农牧业生产的市场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丁晓英)

第三篇:农民致富(本站推荐)

工 作 总 结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去年9月,我来到宝泉岭农场分公司工作,近六个月以来,在分公司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较快的适应了工作。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 地认识到自己得不足之处:但通过自己得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自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得行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把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优良品德。

二:学习方面

坚持吧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及相关工作业务知识,并结合自己得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电脑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和电脑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工作能力。

三:工作方面

服从安排,认真负责,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在局里工作中,全面、准备滴了解和掌握农业、农机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领导汇报,向同事请教,尽快适应和熟悉新的工作。去年九月,来到农机推广中心工作。九月正式大田收获的月份。每天早上准时下地查看粮食和蔬菜的收获情况,并将收获回来的蔬菜同意装袋,放置到通风的地点存放。粮食收获回来到存储基地,统一晾晒和集中粮堆。在粮食和蔬菜都收获完成后,及时的调动机车进行秋整地,为来年的种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1月份,公司在粮食大丰收之时,农产品

第四篇: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汉南区邓南街科协 李绪新

余泽文

摘要:乡土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应围绕建立乡土人才的选拔机制、培训机制、扶持机制、奖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营造乡土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和社会氛围,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农村适用乡土人才的培训工程,建立乡土人才培养的正常渠道和长效机制。

农村乡土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培养和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是当前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任务。乡土人才在引导农民群众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汉南区邓南街是一个农业大街,农业是基础,是命脉。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是加快我街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题。要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最关键是要开发培养农村的乡土人才。

邓南街以培养乡土人才为抓手,以街道科协、社区教育学校为纽带带动“田秀才”、“土专家”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抓特色种养人才、农产品经纪人、村干部等三支队伍,促产业开发,促产品流通,促服务升级,推动了全街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两型社会创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做法与成效

1、专家引领,“按需点菜”,围绕特色产业开发,抓特色种养人才建设。邓南街与华农大签订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协议,在金城村选择200亩玉米基地进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聘请华农大教授、全国知名甜玉米专家张楚河为教师,把培训班开在了田埂上。遴选一批玉米种植能手作为学习骨干重点培养,采取现场观摩学习和实用技术讲座相结合,逐步深入到农户,骨干再带领一批邻里乡亲做到技术全覆盖。建立10亩“邓丰牌”大雪枣基地,把专家讲座开在枣树底下,积极培养学习骨干。截止目前,大雪枣已推广到区内几十个村庄、大队,有近800户农户栽种了大雪枣,亩平收入三千多元,总产值逾三千万。另外,街道社区教育学校与邓南街养殖协会联合组织,为邓南生猪养殖户开展生猪饲养与管理培训,提高农户养殖生猪技术水平。

2、引导进步,以产定销,围绕特色产品营销,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聘请江汉大学营销专业教授、工商及农业部门有关专家培训174名农村经纪人,后又从中选拨50人到武汉市东西湖农广校参加创业学习培训。成立了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营销协会等营销实体,并逐步发展壮大。“邓丰”农副产品产销公司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思念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曾思来被武汉市评为“十佳创业青年”,窑头村妇女范乐英创建了“猪—沼—菜”的立体循环种植模式,广来农产品合作社与山东经销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3、选树典型,互动结对,围绕特色服务升级,抓党群能人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对村干部大力进行种植、养殖等农村生产技能知识培训,使村干部充分掌握农业生产上的各种实用技术;采取优秀村干部“现身说法”或举办论坛等形式,传技能、讲技巧、论方法。搭建了“农民之友”信息平台,联合街道农技中心、科协等部门,开通短信业务,抢抓时节,根据需求,向邓南街农民免费发送农业科技信息、务工信息、时事要务等短信。选派4名专职教师,聘请5名文化、技术等专项培训活动管理人员,组建40多名以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能工巧匠、专技人员等位主要成员的科普及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二、探讨与思考

乡土人才是农村人才资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对象,我们要突破传统人事工作的束缚,实现管理新的延伸。要建立一套好的组织形式和机制,把那些农村“土专家”养殖、种植的“各种大王”、农村企业家和农村的经纪人等乡土人才一起培育,一起管理,一起开发。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搞好政策激励,赋于乡土人才以责任,不断培养和提高,并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的振兴做出贡献。

1、完善乡土人才工作机制。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发展的思想观念,把培养乡土人才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首要工作。一是构建乡土人才政策体系。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乡土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乡土人才发展计划,明确乡土人才开发的措施和目标,制定乡土人才培养和管理办法及表彰奖励办法等有关政策,为乡土人才的开发培养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二是建立乡土人才扶助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扶助机制,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乡土人才的迅速崛起。三是建立区、街、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以区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管理为重点,以街道、村党支部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乡土人才信息库,做到区、街有人才档案库,村组有名册,实行一人一卡的动态管理。改变乡土人才开发无序的管理状态,切实把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兴区”战略管理中,使乡土人才的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乡土人才的技能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乡土人才,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区职教中心等组织形式定期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现代科技、市场经济、农村实用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能力。二是组织学习交流。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加强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快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步伐。三是创建基地示范。积极鼓励、支持农村干部、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示范样板,便于组织乡土人才在现场观摩中进行实践技术指导,促使乡土人才提能升级。建设一支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村,能够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

3、搭建乡土人才创业平台。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搭建乡土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作用。一是产业效应。近年来,我街鲜食玉米、特色蔬菜和生猪等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乡土人才活跃在科学种养、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他们及时组建农产品营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社会团体,成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农民增收,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活动评比。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双学双比”、“三八红旗手”和“优秀青年”评比活动等等,全方位构筑各类乡土人才施展才华创新立业的平台。三是结对帮带。根据乡土人才的专业特长,组织区、街、村优秀科技人才与农民进行“科技结对帮扶”,开展结对联户活动,探索和解决在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遇到生产科技的难题,搞好技术推广和指导,发挥乡土人才在实践中牵引辐射作用。四是企业带动。采取政策扶持、激励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村优秀人才组建龙头企业,运用“公司+农户”形式,通过提供种苗、技术、销售产品等环节,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创新乡土人才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机制是保持人才上进的源动力,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一是政治上激励。对年轻、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推荐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舞台,提供用武之地,使其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生力量。二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 “优秀乡土人才”、“拔尖人才“等评比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弘扬他们的精神,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对他们的奖励、表彰力度,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三是资金上扶持。建立乡土人才扶持机制,把“科技示范户”、“科普助推致富带头人”、“科普示范基地及示范单位”等的评选向乡土人才倾斜,以项目资金扶持他们,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发展农村经济的潜能和热情,促使他们带领群众走发展致富道路。

第五篇:带动农民增收(范文模版)

围绕“三大要素” 把握“三个环节”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努力提高群众自身发展能力,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是国家加快新时期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易县作为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份之

一、河北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县份之一,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产业扶贫这一中心,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五大产业片区,奋力推进全县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使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特别是紫荆关食用菌产业片区所涉及的紫荆关、南城司、蔡家峪3个乡镇,51个贫困村,围绕 “三大要素”,把握 “三个环节”,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在全县产业发展方面的率先突破,为全县的扶贫攻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围绕产业项目发展,把握好科学规划环节

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优势的发展项目是吸引龙头企业参与扶贫事业的制胜“法宝”。政府是联结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纽带”,不但要培育好龙头企业,更要根据当地实际,帮助贫困农户规划好扶贫产业项目。要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摸清吃透市场行情,1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谋划好产业项目,引导支持当地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在产业发展中积累经验,累积财富,掌握技术,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要坚持通过规划引导产业发展,编制符合当地实际、高标准、高水平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以规范产业管理水平,提升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使产业开发潜力更大、适应能力更强、发展势头更猛,为龙头企业介入后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打造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紫荆关产业片区位于太行山腹地,年平均气温9.5度,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林木资源为低温香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乡村两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承德引进香菇种植技术,引导贫困群众科学规范种植,去年香菇种植规模就达到了75万棒。紫荆关食用菌产业片区建立后,及时编制了《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其很快发展成为具有山区特色的扶贫主导产业项目,为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带动,把握好基础服务环节

龙头企业带头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必将给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具有与市场联结紧密、吸纳资金多、营销专业化程度高等优势,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展后劲足、带动效果突出。但企业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的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特别是在立项审批、基础设施配套、优惠政策落实、金融资金支持等方面更需要各级政府做好基础

服务,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全面排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只有政府的基础服务做到位了,龙头企业才能更好的带动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紫荆关在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后,培育、引进了天顺林木种植有限公司、鑫凯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山之绿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三家龙头企业,协调金融部门为企业发放担保贷款360万元,并投资110万元,为香菇种植基地打井3眼,实施了8项电力配套单项工程,保障了产业生产需要,提高了龙头企业在当地发展香菇种植的积极性,促进了 “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实现了企业在建、管、产、购、销各个环节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贮存、统一外销,有力的推动了香菇产业的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扶贫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该片区香菇种植规模达到了400多万棒,三年内预计达到3000万棒以上。

三是围绕双赢机制建立,把握好农民增收环节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稳定增收。“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有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但解决了贫困户管理技术落后、产品销路不畅、附加值不高的问题,而且有效缓解了企业缺少土地资源、融资困难和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但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贫困农户因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合作经验、团结协作意识差,导致在双赢机制建立过程中处于弱势,需要我们及时帮助和引导。我们一定要从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角度出

发,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贫困群众通过投资入股、出租土地、参加生产劳动等形式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使其在产业发展中受益增收。紫荆关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形成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全程参与监督企业与贫困农户间的合作,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同时,全力保障农民的合法收入不受侵犯,从增收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在新的产业模式发展中受益,大大加快了广大山区贫困户的致富增收步伐。目前,通过三家龙头企业带动,10多个贫困村,280余户贫困户依托香菇产业人均增收150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2年6月26日

下载带动青年农民致富[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带动青年农民致富[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5篇)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案例(一)[背景]:**乡有国土面积128.6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 71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4558户18906人。2010年乡党委......

    农民致富典型材料

    农民致富典型材料走进汇川区高坪镇的南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红的花,绿的草,参差的树和修剪成形的乔木在近百亩的土地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20余名技术人员和职工在苗圃里穿梭忙碌。近......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

    篇一: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赵安荣 赵安荣,女,1966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丰北河镇丰河村农民。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

    残疾人养猪带动致富事迹材料

    残疾人养猪带动致富事迹材料X年前,X是镇上一名客运车驾驶员,每月有着固定的收入,生活平淡且安稳。但是,一场意外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X年X月,他驾驶的客运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从此失......

    关于多项措施发展生产与带动农民致富的调研报告

    自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毛宝力格村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毛宝力格”这一主题,结合毛宝力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成立领导小组,对村里各项农业生......

    黑龙江肇东398个农合组织带动3万农民致富

    黑龙江肇东398个农合组织带动3万农民致富 “在协会的帮助下,俺的大棚蔬菜成本低了,操心少了,产量高了,收入多了。去年每栋大棚收入均超过了1万元。”近日,肇东镇展望村菜农李树林......

    做带动农民致富的领路人比赛演讲稿(5篇模版)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发言的题目是:做带动农民致富的领路人。我叫孙学武,今年46岁,是抚民镇青顶子村支部书记兼村长。几年来,我从特色种植项目的引进和推广上入手,干给群众看、带着......

    农民党员致富事迹材料

    一个羊倌的致富梦 俞学善,东湖镇正新村三社一名普通的农民。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正新村生态公益性产业移民实验区建设,让他改变了思想观念,走上了种草养畜的致富路。 早在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