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昭山概念性建设规划出炉
“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昭山概念性建设规划出炉
会议现场
红网昭山站7月17日讯(通讯员 严志勇 李羽蒙 摄影 彭杨)7月16日上午,昭山示范区召开昭山美丽乡村建设概念性规划汇报会。中国乡建院理事长、著名生态画家孙君及其设计团队,区党工委领导杨晓军、李宏钰、苏志标、刘新平,区直有关部门、昭山乡、易家湾镇、昭山经贸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及黄茅村、立新村、红旗村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日前,中国乡建院专家和设计团队经过广泛的实地调研、摸底和走访,与区、乡镇、村各级农民群众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设计团队集思广益,经常加班加点,孙君更是亲自参与和把关,昭山美丽乡村建设概念性规划终于出炉。
中国乡建院理事长、著名生态画家孙君
理事长孙君和设计专家祝采朋向大家介绍了概念性规划的具体内容,涉及黄茅、立新、红旗三个村,涵盖民居改造、主体归位、文化复兴三大内容,从背景分析,现状条件,阻碍因素,规划设计、政策保障等五个部分入手,着力于艺术还乡这一特色。该规划为动态规划,目的为打造长株潭核心文化区,突出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掘当地农耕文化,积极发展以农村生活为主导的生态旅游。
中国乡建院专家王亚民还介绍了黄茅村内置金融合作社创建方案。设计以合作社为平台,整合资源,改良生态,复兴农村传统文化,通过盘活村内闲置的土地、房屋、资金,唤醒村内“沉睡的资本”,增加农民收入和村民福利,壮大集体经济,激活村级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听取专家的情况介绍后,乡、镇、村各代表结合实际对规划发表看法,就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规划及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一些适当的意见和建议。
区党工委书记杨晓军仔细听专家讲解
区党工委书记杨晓军对昭山美丽乡村建设概念性规划给予高度评价。“按照该规划设计的美丽乡村,自然保护得更好了,村容村貌变得更美了,农村文化生活气息更浓了,农村管理方式更新了!”对于如何规划完善下一步的项目,他强调,一是要发挥我区自身和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优势;二是要集中我区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民居改造后的风格要突出当地民俗传统;四是要进一步充实农业产业内容,引入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生态有机农业,打造农业特色和品牌;五是同步推动大景观、大交通和大治理的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力争一至二年内取得效果,凸显亮点;六是建立机制,建管并重,创新项目建设和管理方式。七是按专家团队的设计构想做好项目相关建设和服务工作。
第二篇:乡村旅游——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概念性规划
乡村旅游——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概念
性规划
在喧嚣都市里的你,是否渴望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在忙碌人群中的你,是否渴望拥有一片幽静的绿荫?
到乡下去,到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去,你的渴望将变为美好的现实!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旋律。乡村旅游,正是顺应了现代旅游发展的这一趋势,迅速风靡全世界。
在此大好形势下,各地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层出不穷。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通过投智于《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概念性规划》等项目,正在为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加速。以下是对《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概念性规划》核心内容的简述:
“美丽乡村嘉年华”位于重庆北碚区,是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休闲谷”的功能组团之
一、体验旅游和新功能区和(的)启动项目。项目的指导思想是:
根据策划文件的总体思路提出更具体的规划方案; 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在项目中的落实; 突出本项目在重庆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示范性; 体现项目开发在空间、时间、运作方面的可操作性; 充分表现巴渝文化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形式。
根据对规划地块总的开发建设意见,结合场地外部交通格局与内部地貌条件,本项目在总体上依据已经呈现的地貌格局,规划地块分为四大片区,分别是移民新乡村、入口印象区、综合服务区、乡村嘉年华旅游区。
移民新乡村
功能
重要的新农村住宅示范点,展示新农村住宅环境友好、村容整洁、费用合理、布局良好、景观突出、乡土文化浓厚的特点。
主要是解决规划区原有居住居民的生活居住问题,同时为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将农民新居建成农家院,除满足居民一般的生活需要以外,还有一定的游客接待功能。
片区组织
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乡村庭院居住单元,并在乡土文化、庭院经济产业等方面体现其特质,建成新农村示范点。
在每个居民家庭的庭院内建设复合型生活和生产模式,瓜果林木、小型养殖、环保设施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家庭庭院的每个空间,结合景观建设与生产功能,形成可供参观的农家生活和生产型景观。
庭院独立构成农家院经营主体,庭院与庭院之间利用乡间小径联络。农家院组织相应的游客参观、住宿、餐饮、生活体验等设施。
借鉴城市小区组织模式,提高新农村住宅片区土地利用密度。建筑可采用多层与低层结合的模式。
建筑设计
建设巴渝乡村风格的新式民居,民居在格局与外观上应充分体现巴渝地区的乡村文化风格,特别是加强细部设计,加强屋顶与外墙的装饰。同时,注重改进民居内的功能,室内设计风雅古朴、洁净,设置现代生活配套设备,创造更优生活方式。
入口印象区
入口印象区是展示美丽乡村嘉年华的第一印象区,在近期建设中也作为综合服务区的预留用地进行景观处理。
在原碚金公路与改道后的碚金公路最南端的交汇处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水面,并与北侧台地构成标志性景观。入口树立两块高约三米左右的青石,分别用中、英文题“美丽乡村、Beautiful Countryside”字样。
入口区水面设置水车水墙,树立大型水车,适当放养鱼类、进行驳岸处理,还配置一些水生植物,以使入口区更加醒目,如:荷花、睡莲、浮萍、香蒲等。
保留入口区纵深区域的原有植被,在林间开辟一些宽约一米的小道,其间设计供游客休憩的景观亭和相应的景观雕塑小品,供游客拍照、漫步。道路庭径宜选择篱笆灌木,主要品种可考虑:日本北海道黄杨、翠竹、南方六道木、美丽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珍珠梅、兴叶黄栌等。
入口印象区同时也是未来“美丽乡村嘉年华”区域向南扩展的预留用地,主要是生态农庄项目的扩展用地,因此通过景观维护对土地进行合理控制也是必要的。
综合服务区
在原碚金公路与改道后的碚金公路之间建设一条景观道路,连接改道后的碚金公路和乡村嘉年华旅游区。
道路与改道后的碚金公路构成环岛,在路口的北侧和南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展馆和商铺。对展馆东侧的将军屋基进行景观设置和文化注入,与展馆一起构成重要的旅游节点。
综合服务区停车场建于景观大道南北两侧,是整个项目的公共停车场;临时停车场位于拆除后花博园展厅所处的大片空地处,用于节假日时的临时停车;生态农庄北部另外设置停车场,供贵宾游览和生态农庄及酒店消费客人停车使用。
对现有花博园广场进行改造,广场东侧和南侧现有五个展厅进行外形改造和功能置换,分别设置为花木交易展馆、花器花肥交易展馆、农业文化展馆、乡村嘉年华饭店、游客接待中心暨景区管理中心。
同时将锦绣生态农庄与已有的花卉酒店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更大体量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主要体现为文化展示、停车接待、旅游咨询、花卉展示销售和餐饮住宿等功能,其中生态农庄还有乡村生活体验的功能。
乡村嘉年华旅游区
乡村嘉年华旅游区是规划地块最主要的生产场所、旅游休闲场所、主要的兴奋点和消费区。片区具有花木栽植观赏、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乡村节庆表演欣赏等多种功能。
根据场地特征与项目分布组织片区用地,分片区的布置应考虑气氛过渡、游人组织、交通分流等要素。在考虑到组织原则的基础上形成自由式的布局模式,提高片区的景观构成能力。
该区域作为美丽乡村嘉年华最大的兴奋点和引爆点,承载着旅游者的乡村活动参与、表演欣赏、乡土风情体验等多种功能,旅游项目也最为丰富。
第三篇: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文明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文明家园
中共平利县委书记 郑小东
总书记指出,建设美好乡村,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平利县把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导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取得了县域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坚持规划引领,顶层布局,着力打造农村“三美”。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平利县地处秦巴山区,属省定贫困县,做好农村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引领,顶层布局。一是用好山水资源,打造自然风貌之美。结合县域山水资源,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继承遗迹尚存的“花屋”建筑传统,遵循人们亲近自然的审美心理,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选择“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陕南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对传统民居进行创新和改造。十年来,全县共改造徽派民居2.4万户,新建1.6万户。二是激活绿色产业,获取生活殷实之美。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体系,坚持“茶饮产业一业率先突破”,加快
理活动,建立日常保洁清运机制,实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按照既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实行“一对一”包抓,相继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镇村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了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16.5万农村人口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三是建立保障机制。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县”为契机,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探索建立完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长效动态管护机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移民等工程,着力推进绿化“下山入川进城镇”等活动。截止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绿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自然生态美景。
坚持文化惠民,德育优先,全力培育乡风文明。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平利是女娲故里,人文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荟萃,挖掘和发扬乡村文化,不仅能唤起人们的乡愁,还能引导农民见贤思齐。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把尊重群众对女娲文化的认同作为广泛共识,挖掘女娲补天和抟土造人传说的民俗留存和文物佐证,建成女娲文化广场、女娲祭祀大殿,成立了女娲文化民俗协会,创作女娲民歌130余首,用女娲文化激励人们热爱生命、崇德向善。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龙头村“二月二龙抬头”、八仙镇“话说八仙”、先进典型,提供人力、资金、技术支持,指导农户建设特色民居、发展主导产业。二是整合资源,抓点示范。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社会管理、陕南移民搬迁、生态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城乡同抓共建的强大力量。县委县政府每年预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项目资金向示范镇和村倾斜,用于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围绕主体,细化考核。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开展以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引领新风尚为主题的农民培训,形成群众自愿参与、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对镇和部门的综合考核,按照工作任务,实行月汇报、季检查、综合考评制度,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质量。最终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群众为主的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强大活力。
平利县着眼于生态资源优势,以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为目标,一张蓝图、接力实施,抓点示范、整体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相继荣膺“中国十佳最美乡村”、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重点示范县、省级生态县以及市级重大创新奖等荣誉,同时迎来了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现场会的召开,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平利注入了新力量。
第四篇:**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情况简介
美丽乡村谱新章
文明莲花焕新颜
——**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情况简介
**村位于**县城以东。全村共465户1512人,耕地面积800余亩,村域主导产业是农业的蔬菜、药材种植以及个人经营工商企业。近年来,我村围绕“人居环境抓整治、硬件设施抓投入,旅游产业抓基础”工作思路,通过绿化亮化、旅游开发、人饮安全等一系列工程,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敬老爱老模范村”、“平安村”“文明村”“社会治安模范村”,2016年被城固县申报为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基础设施重投入,美化环境提精神。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进行了提档升级,并新建了乡村大舞台。投资40余万元,对村民房屋外墙面进行了统一风格的粉饰,更换安全窗户防护栏。引进优良的“七彩莲花”新品种扩种百亩,新建占地面积30多亩的莲花生态养殖垂钓基地即将竣工,村道路“白改黑”、电路改造、庭院打造、村史馆的修建也将在年底之前全面完工。累计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栽植各种苗木3万余株;投资40万元,新建村“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村内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建成了村级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站一处。成立**村环卫队,落实保洁责任,随时对村内环境进行保洁,通过一系列措施,村域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提升。
文化熏陶重氛围,道德实践强素质。一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墙面、广场、灯杆为阵地,制作一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图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二是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有效运行,农家书屋各类书籍4000余册免费对外开放,群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三是发挥道德讲堂作用。充分利用道德讲堂,提升群众道德素养,截止目前已开展道德讲堂活动5次。四是深化文明村创建。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家村新风尚。
日常行为重管理,移风易俗扬正气。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卫生公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推举德高望重的村民为成员,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全体村民中倡导“除陋习、树新风”,不断规范村民文明等行为,做到事事有人管、有人抓,从而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通过“一约四会”的有效管理,群众“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婚丧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歪风邪气得到了彻底扭转。2016年,在红白理事会的管理下,婚丧嫁娶压缩酒席数量、控制烟酒档次、规定礼金标准,全村12户过事群众平均压缩开支40%左右,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了实在利益。
精神文明重创建,繁荣文化育心灵。以乡贤文艺宣传队为骨干,自发组织举办惠民文化演出,每年演出至少在20场以上,传统节目“磨影子”代表办事处参加全县文艺调演,深受群众称赞;村文化广播根据不同人群需要定时播放相关节目,做到了新闻要闻、天气预报、精准脱贫、好人好事等内容的精准播报;每年15场以上“露天电影院”,极大的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杨桥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为响应党中央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贯彻落实省、市、乡关于美丽乡村工作部署,建设美丽乡村,营造和谐杨桥,特制定杨桥村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杨桥村地处九里回族乡东北部,东与国营盘石岭林场接壤,南与国营双桥原种场毗邻,西与本乡黄庵村交界,北与洋梓镇高林村相连。版图面积1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56亩,山林面积4965亩,水面1184亩(含余家垱和李刚冲两个小I型水库,龙泉小II型水库),北高南低,山林、农田、水面交错分布,属丘陵地区;下辖8个村民小组,现细分为7个网格分区,共278户,1038人,村两委班子共5人交叉任职,共有党员42人,村民代表23人。全村依托“传统农业、苗木花卉、周边务工”三大产业,村民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环保意识强烈,但部分环卫设施落后;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但部分路肩绿化有待加强,有部分低产旱田及荒山可改造为高产苗木经济林;全村40余公里村组要道已经硬化28公里,仍有部分农户存在“出行难”问题,全村水、电、路依然是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指导思想
立足村情实际,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总体规划,重点突破;量力而行,筹补结合”的原则,常态抓净化,长年抓绿化,促进人居生态化,力争达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主要目标
“一看路、二看住、三看环境、四看树”,钟祥市美丽乡村建设有着明晰的工作目标,杨桥村将不懈努力,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的目标,在各级领导支持下突破性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的落实,真正把杨桥村建设成“户户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四、工作任务
(一)、道路硬化
2015年道路硬化预计投资共计70万元,硬化通组主干道2.3公里, 道路培肩1.9千米,力争基本实现“组组通”。(其中二组硬化500米,四组硬化1200米,六组硬化600米。)
(二)、卫生净化
2015年净化预计投资83.85万元,其中整治村主河道3400米,需耗资9万元;黄陵湾、杨家湾、尹家湾、何家湾、肖家咀等居民集中点净化提档升级需耗资3万元;全村配置垃圾篓285套(两竹楼一木架为一套)需耗资2.85万元;新修垃圾池90处,需耗资4.5万元;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试点3处(人工湿地1处,联体式1处,单体式10处)惠及近40户农户,需耗资64万元;卫生评比奖补需耗资0.5万元。
(三)、村庄绿化
2015年绿化预计投资43.4万元,其中,新修文化广场栽植桂花、黄玉兰、红玉兰、五色桃等名贵树木20余棵,栽植精品石楠球、红花檵木球、金边黄杨球等40余棵,栽植色块苗木100平米,耗资
4.2万元;村主道绿化提档升级,栽植金丝翠柳600棵,日本樱花2000棵,红花紫薇2500棵,红叶石楠1000棵,栾木400棵,栽植色块苗木3800平米,耗资23.7万元;空田闲地及低产林改造50亩,耗资15万元;空地补绿奖补资金0.5万元。
(四)、村庄亮化
2015年亮化预计投资针对各组重要路段及路口,安装太阳能灯40盏(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时定位和景观特征确定灯具选型),需耗资24万元;整改一组、八组电力线路设施,需耗资50万。
(五)、环境美化
2015年村庄美化预计投资260万元,其中,新修文化广场700平米,耗资15万元;邻面改造农户房屋50户,耗资35万元;村民安全饮水工程150万元,解决村内120户村民饮水问题;“五务合一”服务中心建设需投资60万元。
五、存在的问题
1、资金筹措不到位,部分规划进展力度不够,如:道路硬化仅完成1.2公里,有1.1公里仍无资金硬化;路灯建设、村民安全饮水工程、“五务合一”阵地建设等均未完成。
2、净化工作不彻底,部分农户清洁卫生不彻底。
3、绿化工作需升级,全村虽然“栽满栽足”不留空地,但是部分地域绿化档次太低。
杨桥村民委员会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