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年4月20日,有幸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观摩二中、铁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情况,并参加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推荐会,受益匪浅。当看到二中和铁中组织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看到二中的校本课程授课情况,给了我深深地震撼。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二中和铁中做出的成绩,很不容易。然而,联想到我所在的农村小学,我们依然没有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上,对校本课程建设更是没有涉及,这其中有很多原因。通过观摩学习,我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校本课程在农村小学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得个人实际利益的敲门砖,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学习、考大学,除了读国家课程的教科书、学书本知识,其它一切都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这种教育价值观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因此分数也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或唯一)指标。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带来的恰恰是与这种传统教育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由“科举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跨越。但就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推行校本课程,其阻力之大、任务之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
2、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考试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教师角色都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与飞跃。但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却不容乐观。我所在的白庙学区,虽然近几年分配到此任教的年轻教师很多,且这部分年轻教师的学历全部是大专以上,但每所学校都有一部分民转公教师,学历参差不齐,年龄偏高,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意识,他们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学资源,只是对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对可能要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熟悉,不用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
3、缺乏全社会支持的氛围和条件。
在一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学校,经常发生学生外出访问、调查受到冷遇、甚至冷嘲热讽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一些成人认为学生去调查访问是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或认为学生的举措是不务正业, 或者对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充满怀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走向社会,这是他们学习的另一个课堂,但是社会如果不以满腔热情来接待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场所来服务于学生,那么这种课程设计的再好,也总是空中楼阁。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应对策略
1、坚定信念,敢于探索。正如教育局牛局长在推进会所说,我们要确定一个信念,就是要必须以此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坚定信念不动摇。虽然面对很多的困难,我们要勇于探索和研究。
2、加强政策和理论学习。
开发校本课程,离不开政策和理论指导,因此,学校有必要组织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材料,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在理论方面,主要学习校本课程及其研制的基本理论。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以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为主体,认真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程序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为学校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
3、转变角色,积极参与。
校长角色和教师角色要有所转变。校长的角色是多元的,他不仅应扮演传统的校长角色(如行政管理者、教学管理者等),而且还应该扮演和课程开发与管理相关的角色。具体地说,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扮演好以下角色:学校环境的分析者、外部世界的联络者、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者、校本课程开发指导者、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学校及其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他们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考虑“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从观念和技术上都要完成相应的角色转换。具体地说教师必须完成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从“实施者”到“指导者”、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等方面角色的转换。
4、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校本课程建设不能“断电”。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全部转移至城市,随之他们的子女也来到城市念书,这样一来,农村学校的学生在逐年减少,那么学校的经费也就在逐年减少,除了保证学校基本运行外,留给校本课程建设的经费就很少了,很难保证校本课程建设能够坚持运行。所以,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校本课程建设不能“断电”。
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都相对滞后的农村小学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开发能力和水平,扎扎实实地工作,有意识地去开发,建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一定能实现。
第二篇: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
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
孤独症儿童在我国内地的教育安置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如深圳元平特教学校)、培智类学校(如海淀培智和越秀启智学校)、专门的孤独症学校(如广州康纳学校)、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班。无论是哪一种安置形式,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教这些孩子?课程建设是各类学校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我国课程管理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的观点,校本课程不是一种课程类型,属于课程管理范畴,是中小学新课程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本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一、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孤独症以及康复教育的特点决定其必要性
近年来,已报道的孤独症患病率逐渐上升。美国2008年统计的结果发现,孤独症患病率已达1/88。2011年广州市孤独症患病率调查结果为1/133。2014年3月27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约为1/68。有文献报道,儿童患孤独症人数超过儿童癌症、糖尿病、艾滋病三者的总和。孤独症是世界上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性病症。
伴随孤独症患病率的急剧上升,我国特殊教育对象的格局也发生
了重要变化,从关注单一的听障和视障儿童到关注多种障碍和多重障碍的儿童,智障、孤独症、脑瘫、多重障碍儿童已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主要的教育对象。同时,融合教育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重要演变。伴随着全纳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将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这种现状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学校的孤独症康复教育都提出了大的挑战。
孤独症儿童因其在社交沟通方面的核心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被称为“残疾之王”。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且伴随终身的疾病之一,被列为世界性医学难题,早期不予及时干预,多数儿童成年后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做适合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2、孤独症康复教育参考培智类课程设置方案不合适。
当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关于孤独症康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根据传统的孤独症观念,75%的孤独症儿童都伴有智力低下(目前有学者认为,50%,甚至7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并不存在智力障碍),因而在康复教育方面,特殊学校和教育机构大多参考国家出台的有关培智教育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例如,原国家教委1994年颁布了引领性文件《中度智力残疾学生训练纲要(试行)》(教基【1994】21号),教育部上世纪90年代组织编写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适用于轻度智障。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培智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是以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教育为主的指导
性意见,但并没有正式出台与之配套的课程纲要、课程标准及教材。
我认为:孤独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残疾类型,在病因、核心特征、外在表现,干预的时机等方面与智障学生有着本质区别,因而康复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应该不同,参考培智类的课程设置方案,对实际的孤独症康复教育的指导性意义有限。已出台的课程设置方案只注重中重度智障学生,可能对中低程度的孤独症儿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难以指导高功能程度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此外,学前教育、职业高中课程方面,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文件,可以参照的课程建设经验也很少。因此,孤独症康复教育需要走上自主探索之路,无法回避校本课程建设任务。
此外,从国家层面来看, 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进一 步扩大。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公布,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快了对未来3年特教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在这样有力的大环境的支持下,孤独症康复教育的课程建设势必会得到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困惑和我校的应对
校本课程建设既依赖于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引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理念指导,又依赖于学校内部人力资源的有效应用。当前,孤独症课程建设主要的困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困惑
1、谁来进行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
近年来,尽管大众对孤独症的认识在逐渐提升,孤独症儿童研究也被更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我国内地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情况来看,最有可能进行课程建设的对象是各类学校。普校因孤独症随班就读学生偏少和特教资源的局限性,以及繁重的正常教学任务要应对,难以进行针对孤独症的课程建设。培智类学校和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因教育对象类别多,也难以集中精力和优势资源只针对某一类学生进行课程建设。因此,孤独症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是必然的选择,也是自身发展和需求的体现。
2、采用什么样的评估工具?
当前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的评估多采用香港协康会引进的结构化评估工具-PEP-3,该工具的特点是能为二至七岁的孤独症及其他有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标准化评估,是比较注重发展的评估,能够一定程度上监控评估效果。但是,在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上面,如社交沟通的意愿、情绪情感方面没有太多量化的指标,对IEP制定的参照依据不够。因此,只依赖PEP-3进行测评是不够的,需要同时进行其他范畴的专业化评估。这对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的评估一直都很具有挑战性。目前尚没有出现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标准化评估工具,各个学校和机构更多依赖于评估人员本身的经验和水平进行评估。甚至有些机构或学校因理念认识和专业人员缺乏的原因,没有做针对性的评估!
(二)我校的应对
我校是国内第一所专门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早期教育、早期干预、康复治疗、科学研究的公立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研究机构。在国家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提供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的教育服务是特殊教育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作为“残疾之王”的孤独症学生的教学,从创校开始我们就面临着“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着关于孤独症的课程建设问题。
我认为,孤独症的校本课程建设中,基于IEP的管理是关键。当前,我校通过以下举措来为IEP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1、科研部为一线教学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针对全员的理论讲座和 小规模的沙龙进行理论支持。我校科研部定期会举行关于孤独症最新资讯的讲座,对象为全校老师,内容包括最新的孤独症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介绍、疗效分析介绍等等。相关资讯还会通过校园网、校内刊物《孤独症研究》以及公开发行的《康纳通讯》进行分享。沙龙主要参与对象为业务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科研部成员、相关教研组长和有兴趣的老师,讨论的主题为具体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的介绍和应用以及研究设计的讨论等。
2、评估团队制定科学、可行的IEP,三级督导保障IEP的有效达 成。我校的评估团队包括医生、治疗师、行为督导、教师和社工,IEP制定时会充分考虑家长的需要和看法。通过IEP制定讨论会、实施前的解读会、实施中的检讨会以及实施后的总结会等形式保障实施效
果。IEP的实施,实行三级督导制度,即组长-专业督导-业务校长对IEP的课堂实施和日常流程、家居指导进行有效督导。
3、正在探索学龄期的孤独症教育评估工具。
三、我校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框架
我们的教育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课程建设,就是要创造适合孤独症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为他们生活能自理、生活质量能提升、部分孩子能融入主流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而不断探索。
1、课程目标。在充分了解、学习台湾和香港以及国内外孤独症康复教育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政策等前提下,分析孤独症学生的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我校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为核心目标,强调缺陷补偿的同时,重视潜能、特长的开发。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能力层次和需求差异,确定分程度、分阶段的课程目标。对于高功能学生,实现生活自理、自立,自我管理,基本适应社区、主流学校生活;对于中低功能学生,基本实现生活自理,自我管理,基本适应家庭和社区生活。
2、课程结构和内容。基于课程目标,学校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对已有课程进行调整、删减和重新整合,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提出了一般课程、特需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三类课程。一般课程培养基本的认知和学业方面的能力,包含有语文、阅读、数学、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英语、认知学习、电脑等。特需课程是针对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开设的补偿性课程,包括有社交沟通、生活技能、感统训练、休闲活动、心
智解读、综合游戏、个人工作等等。拓展课程关注孤独症孩子的优势能力,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兴趣、特长的挖掘,包括音乐、美术兴趣小组和康体小组课,所学内容涵盖了钢琴、古筝、打鼓等乐器演奏,话剧表演,绘画和陶艺制作,体育特长挖掘与训练等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别教育计划(IEP)目标达成的过程。我校课程实施的流程如下:评估->制定个别教育计划(IEP)->召开IEP讨论会,解释训练目标->实施IEP->召开IEP实施检讨会->修订IEP,IEP再实施->再评估。
入学一个月内,评估团队为儿童进行各个范畴的评估,包括社交、言语沟通、认知、大肌肉、小肌肉、感觉统合、自理等等;通过评估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家长需求和儿童实际能力,拟定合适的IEP,之后召开IEP讨论会,解释各个训练目标,讨论实施策略;IEP的实施,实行三级督导制度;每月定期检讨IEP实施情况,分析康复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提出IEP修改建议和解决建议;实施修订后的IEP;半年后再次进行评估,了解半年来IEP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个半年的IEP目标。
我们认为,评估是课程实施的基础,科学全面的评估之下才能明确康复教育的起点。评估同时又是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监测的重要方法,通过再评估,我们才能了解目标达成的情况,为IEP修订提供依据。基于评估拟定合适的IEP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督导下实施IEP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动态的修订IEP是课程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
4、课程评价。我校的课程评价依据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IEP)实施个别化评量,包括学生教学起点的综合评估、持续性的形成性评估、定期进行的阶段性评估、不定期进行的活动评估,以及以及依据短期目标做总结性评估等。评价方式多元化,通过动态评估、实作评估、课程本位评估等多元评价方式,充分了解孤独症孩子的学习历程与成效,以作为课程设计及改进的参考。参考资料:
1、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办发 〔2014〕1号。
2、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校本课程建设,龙建友,北京市朝阳区课程实践优秀案例,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
3、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王馨、杨文翰、金宇、樊越波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
4、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管理——以个别化课程管理为例,许家成,广州市特殊教育校长高级研修班讲座,2014年4月。
第三篇: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
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
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校中逐渐得到落实。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实施我镇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二、关于确定我镇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
我镇是地处农村,将来也会有部分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切身体会一下农业劳动,树立爱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镇所处地区有几十年的杞柳种植历史,被称为“白柳之乡”,这儿不但家家种植杞柳,而且户户把柳条编织成工艺品,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国,成为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都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从技术角度分析,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通俗易懂,群众、家长也都比较了解,杞柳也是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我们最终把杞柳的栽培、管理、收割以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
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
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 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第二部分 杞柳的生长习性及特征
杞柳,别名柳条、绵柳、簸箕柳、笆斗柳、红皮柳,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为杨柳科中的柳属,落叶丛生多年生灌木。高达3米。树皮灰绿色;小枝淡黄色或淡红色;芽无毛。叶对生或近对生,椭圆状长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有锯齿,幼叶红色,成叶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叶脉褐色,两面无毛;叶柄短或近无柄而抱茎。
杞柳的主要品种有大白皮,红皮柳和青皮柳等:
大白皮:皮白色。生长快,枝条长,粗细匀称,节间长,成熟后枝条皮呈栗色,剥皮后洁白美观,绵软柔韧,品质最好。
红皮柳:枝条鲜紫红色,节间短,叶柄红色,髓心小,质量次于大白皮。
青皮柳:枝条青绿色,叶片长而大,生长快,产量高。枝条髓心小。质脆、品质较差。
杞柳喜光照,属阳性树种。光照不足,生长不好。喜肥水,抗雨涝,以在上层深厚的砂壤土和沟渠边坡地生长最好,肥水条件好,枝条生长旺盛,可以正常生长20~30年。在干旱瘠薄土地条件
下,枝条生长细弱矮小,寿命缩短。在浅积水2~3个月的不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主根少而深,发达的主根可深达1.2米,侧根比较发达,多集中在0.3米以上土层中。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河岸、沟坡、路坡具有一定作用,是固堤护岸的好树种。耐盐碱性能较差,土壤含盐量如超过0.3%,则枝条生长减弱。杞柳种子很小,且易随柳絮被风吹走,不易采集,主要采用无性繁殖。
第三部分
杞柳的栽植
杞柳喜在上层深厚的沙壤上中生长,所以应选择沙壤土、河滩地以及近水的沟渠边坡等肥沃的地方种植。杞柳主要是插条种植。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见效快。插条种植按季节又分为春季和雨季两种。春季种植,指冬季将条子窖藏起来,春季解冻后扦插种植,雨季插条种植即雨季用鲜条插条种植。主要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宜在大雨过后连阴天,选择木质化程度好的条子扦插种植,本地多采用这种方法。由于雨季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易成活,如管理得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杞柳的栽植方式主要是边坡栽植,主要是在靠近水源的河道、沟渠、堤岸、道路旁边坡上进行栽植,这些地方土层深厚肥沃,适宜杞柳生长,一般条子可长达2.5~3米以上,一墩产条5~10千克。
杞柳春季或雨季栽植,均选用一年生,茎粗1厘米左右的条子
为宜,芽子要饱满,条子要健壮、无病虫害。扦插前,将条子剪成20~25厘米长的枝段,剪口不能劈裂,上口剪成平口,下边剪成马耳形,剪口下第一个芽子距剪口不要太近,以利扦插和提高成活率。雨季栽植,选用木质化好的条子,将枝条上的叶片橹去,注意不要伤害芽,然后按要求将枝条剪成段,随剪随进行扦插。扦插时要使第一个芽微露出地面,插后要随即踏实保墒。气适宜,插后一般3~5天即能发芽。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涝,以防烂条,影响成活。
第四部分
杞柳的管理
杞柳系多年生灌木,一次种植多年割条收益。因此要想获得连年高产,必须加强抚育管理。除加强肥水管理、松土锄草和排涝外,最重要的是平茬、养茬、拿杈、防治病虫害。
平茬、养茬:杞柳栽植当年能生长5~10根枝条,一般在立冬前后将杞柳条齐地面割掉,割后留茬不宜太高,此后,每年进行割条1~2次。杞柳条经过几年连续割条,根茬逐年提高,致使条子萌条少,长势弱。
拿杈:当年生长的把柳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易萌发生、长成二次枝即杈子,生杈后既不利于条子长高,又影响条子光滑度。为此,要及时进行拿杈。拿杈需在杈子木质化前进行。
防治病虫害是杞柳栽培管理中重要环节之一。危害杞柳的病虫害主要有一病、二虫。即:
1、锈病:主要危害叶子,严重时叶片脱落。多发生在秋分前后。发病前可喷洒波尔多液,发病期可喷洒敌锈钠,每10天一次。
2、金龟子:食害杞柳叶子,主要发生在谷雨和立夏前后、可喷洒敌百虫液进行防治。
3、小象鼻虫:主要危害杞柳条嫩尖,咬断嫩枝,严重的影响杞柳条质量。在成虫发生时,可喷洒西维西液。
第五部分 白条制作
杞柳条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或冬季下雪前进行收割。要掌握随割条随剥皮。剥皮前要准备用木棍做成的夹子,先把枝条下头剥开一点皮,放在夹子里,然后由粗头向细头抽拉,得白条,或使用剥皮机,既快又省力。剥后及时晒干,晒干后的枝条按粗细分级成捆,贮藏。贮藏期间严防烟熏、受潮,以免枝条发霉变色。
第六部分
杞柳的用途
做成白柳后的杞柳其用途主要是编织工艺品出口创汇。柳编制品,原料以棉柳(又称南柳、白柳)、山红柳、煮柳和带皮柳为主,以藤、竹、草、铁、皮等原料为辅,采用手工、半手工制作。
柳制品款式新颖,种类繁多,有10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计有桌、椅、橱、柜、屏风等家具装饰系列300多个品种;花篮系列800多个品种;果品篮系列近700个品种;筐系列500多个品种;洗衣篓系列500余个品种;旅游休闲系列300多个品种;宠物篮系列400多个品种,绿化用品系列近300个品种;柳条系列200余个品种。柳编给农民带来了财富创收,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现在我镇80%以上的家庭加入了柳编创收大军。
第四篇: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校中逐渐得到落实。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实施我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二、关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
我校是地处农村,将来也会有部分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切身体会一下农业劳动,树立爱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花椒的栽培、管理及加工利用都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从技术角度分析,花椒的栽培、管理及加工技术通俗易懂,群众、家长也都比较了解,花椒也是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我们最终把花椒的栽培、管理、收获以及利用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花椒的栽培、管理及用途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一部分花椒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位美丽孝顺的女孩姓花名娇,为了救治重病的父亲(有人说是救几位哥哥、也有人说是未婚夫)上山找药。她遇白胡子老者指点,历经老鹰才能飞过的悬崖绝壁、毒蛇才能穿过的荆棘丛林、狼群的嚎叫、饥饿和孤独……总之千难万险,从虎豹护卫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种香料,将其拌入菜中,救治了父亲。可是患此病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是全村的男人),而香料又被虎豹毁了,除非花娇自己立志不嫁,修炼成仙化作香料树。善良的花娇真的化作了一株香料树,患病的男人们得救了。人们把这棵树叫做花娇。时间久了,人们忘记了花娇,把娇写成椒。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为漂亮的花娇修炼时,无情的岁月和风霜雨雪使她变成了麻子。传奇的花椒,既除六腑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极好。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积石山县的“花椒之乡”。走进花椒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花椒树。上万亩花椒田,景致煞是壮观。元代诗人马祖常有“椒花染紫风雨香”
之诗句,明人林宗也咏诗花椒云:“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圆,采处倒含秋白露,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束亦名加此味,莫教姜桔独成功。”对花椒成熟状态(欣欣笑口、喷出元珠),采晒情形、用途等写得非常优美。积石山的民歌“花儿”中也有生动的描述:“花椒树长哈的一啪嗒,尕刺刺把我的手扎;尕妹妹好比是海里的花,海宽水深摘不上她。”“花椒树开花叶叶儿麻,椒刺儿把我的手扎;人多眼杂搭不上话,漫一个花儿了走吧。”积石山栽培花椒也有悠久的历史了,地处黄河之滨的农村,很早以前就已经栽植花椒了。现在四堡子、石塬、柳沟、关家川、胡林家、安集、银川、铺川、郭干等乡更是大面积栽植,安集、银川的花椒以粒大、色艳、味醇、香浓而驰名省内外,并且栽植面积大,产量高。全县花椒栽植面积迅速扩大,花椒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积石山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积石山富有勃勃生机的特色经济中,花椒必是重要的支柱特色产业。到2005年底,累计栽植花椒18万亩,产品远销兰州、广东、福建、四川等地,深受客商欢迎。
第二部分 花椒的生长习性及特征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茎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细小的皮孔及略斜向上生的皮刺;当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边缘有狭翅;小叶5-11个,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无柄或近无柄,长1.5-7cm,宽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中脉基部两侧常被一簇褐色长柔毛,无针刺。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色大多为白色或者淡黄色,花被片4-8个;雄花雄蕊5-7个,雌花心皮3-4个,稀6-7个,子房无柄。果球形,通常2-3个,果球颜色大多为青色,红色,紫红色或者紫黑色,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花期3-5月,果期7-9月。
花椒花
生态习性:
喜光,适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繁殖方法
播种 7-9月种子完全成熟时采种,采种后及时在室内干燥处晾干,果皮开裂后取出种子,晾干后贮藏,防止霉变出油。3月上旬将贮藏的种子用70℃水浸泡12小时后,用碱水把种子表面的腊质
层搓去,再用清水洗净后湿沙增温至20℃催芽贮藏。3月中旬后,待种子露胚根后开始条播。一般株行距3-5cm×30-40cm,也可成畦撒播。根据墒情,要足墒播种,覆土厚度2-3cm。播种量lOkg/亩左右,出芽率在70%左右,产苗量在5万株/亩以上。
花椒果子
第三部分
花椒栽培管理
花椒栽培分为,定植,施肥,除草、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采收晾晒,结合科技。
1.定植
(1)定植苗高度,20cm以上。
(2)定植时间,从5月到11月底以前,此段时间高温高湿,苗子生根快,易成活。(3)定植的株行距,为了提早成林,早期丰产,采用小冠密植,株行距一般为2米*1.5米,或2米*1米,总的要求应以单位面积能够获得高产,稳产,便于经营管理为原则,合理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是提高早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措施,集中连片的椒园,土层深厚,土质较好,肥力较高的地方,株行距应大些,土层较薄,土质较差,肥力较低的山地,株行距就应小些。
(4)挖窝栽植,挖窝应在栽植苗木的地主,先把杂草除去建方一尺东奔西跑平面,然后用锄头挖松土3-4锄,然后在松土的中间挖个小坑栽植苗木,栽植时只能用脚把苗踩紧,栽苗周围泥土高出地面三寸左右,栽植前把苗根放在水里浸泡一下,让其吸足水分,或把根系在稀泥浆里蘸一下,是提高椒苗成活的有效措施,栽植后应灌定根水。(灌水的时机在什么时候?)
2.肥水管理
施肥时机主要以3-9月为主,幼树从3月到9月是花椒的速生期,需要大量养料,因此要在这几个月中每月施用1次肥水,幼树为勤施,少施,主要以农家肥为主,也可在下雨天后施用化肥(需在雨天或雨后进行,主要以复合肥为主),施用化肥在离苗子脚部五寸以上距离放入,施用农家肥应注意不要将农家肥淋在树杆上。11月在施一次越冬肥。盛果期全年施肥应不少于3次,时间为3、5、8月。根外追肥:5-9月叶面喷施花椒生物剂2-3次,每次加适当尿素,6月下旬后喷施0.3%-0.5%尿素与0.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间隔7-10天连续再喷2-3次,在每次施药防病时适当加入少量尿素,同时作叶面施肥。
几种肥料元素在花椒生长上的特征:
氮素:主要是加强营养生长,增加光合作用的能力,促进蛋白质形成。氮素不足,生长衰弱,叶小而薄,色淡,落里严重,果实小,氮素过多,枝叶旺长,花分化不佳,果实成熟迟,品质差。
磷:促使花芽分化,提早形成果实,并促进果实成熟,幸根系生与吸收能力,提高抗寒与抗旱性,幸花椒香味和麻味的含量并且果实色泽好,缺磷时,新梢和根系减弱,引起基部叶片早期脱落。花芽分化差,抗寒抗旱力弱,色泽不好,香麻味差。
钾:主要作用是促进养分运转,使枝干组织紧密,促进同化作用,提高抗病抗寒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果实膨大,钾素不足,使营养生长减退,抽出的新梢细弱,停止生长较早。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磷化物的生物合成,促进磷的吸收,缺镁时,植株生长停滞,基部叶面叶脉间出现黄绿色,直到萎缩落叶。3.除草:
锄草主要分为人工和药剂锄草两种,药剂锄草剂种类:草甘膦、克芜踪、茅草枯等,施用时的比例应按说明进行。药剂除草时要选择天气情况,刮风不能使用药剂除草。4.整形修剪
要调节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改善光能作用的条件,增加结果部位,建立合理的丰产体。整形修剪时,修剪量稍重一些,多短截,少疏剪。花椒的整形修剪,一般可分为冬季修剪和修剪两种。冬季修剪能促进生长,能促进结椒。花椒树栽植后如不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则往往树冠郁闭,紊乱,树冠内通风透光不良,导致病虫滋生,树势逐渐衰弱,产量减低,品质下降。修剪的的主要作用是:
1、在一定的条件下,修剪可使被剪票箱的长势增强,对整个树体的生长进行调整。
2、修剪是控制和调节树体营养物质的分配,有利于生长和结果。
3、修剪能有效地调节花、叶的比例,使生长和结果保持适当的残茶剩饭,心头光照重要任务,增加枝叶的比例,以利于结果,提高产量。
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使骨架牢固,层次分明,票箱健壮,通风透光好,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延长丰产期的树龄,矮化密植,修剪采用疏剪、短剪、抹芽、摘心等。
疏剪必有是疏剪的票箱为病虫枝、枯枝、纤弱枝以及不能利用的徒长枝和下垂枝、交叉枝等。短截是指对部分票箱截去1年生长枝的一段,短截的作用是刺激侧芽抽生壮枝,增加树势,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控制枝条延长,使桂冠紧凑。短截的程度有轻有重,短裁约剪去票箱的五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抹芽是将主干上脚部发出的徒长枝随进发现随时抹掉,保证营养物质全部集中在生长枝上。摘心:当花椒定植后距地面高度为40cm处摘心,从主干上萌发的新梢中从顶部往下培养3-5枝条,除去主干上多余的徒长枝,当3-5枝条新梢长度达到30cm左右时进行摘心(为树冠第一枝组),促其分生票箱,有利于树冠的加速形成和枝组的去留,在每一枝组长出的侧枝长度达40cm时再摘心,使其枝条健壮,以缓和其生长长势,促进花分化,培养结果枝组,凡以后枝条达到40cm以上必须摘心。10月下旬对全树仍不停生长的所有新梢进行摘心,停止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积累,提高花芽分化质量。今后每年开春后所长出的新梢达35cm都要进行摘心,这样培养的确树形才能枝多、枝壮、枝齐、结果早,产量高寿命长,便于管理和采收。5.主要病虫害防治
花椒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危害,管理方法与其它果树基本一致,常见病虫害有芽虫、风蝶,病害有花椒锈病、落叶病。防治工作要实行“防治并举,防重于汉”“治早、治小”的原则,一经发现,立即防治。
花椒芽虫,4月上旬开始出现一年繁殖20多代,防治药剂:浓度40%的氧化乐果、乐果1000-1500倍液,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
风蝶,如发生轻微时可人工捕杀幼虫和虫蛹,大量发生时可喷洒5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郛剂1000倍液。
花椒锈病:发病初期(3月上旬),可用1:1:1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期间用25%粉锈宁600倍液喷洒。
落叶病:在10月份预防一次落叶病,一般选用石硫全剂或石硫结晶消毒防治。6.花椒采收与晾晒
(1)采收时间在6月20日至8月10日为最佳采收时间。
(2)采收方法,用手从果穗基部掐取果穗,可用剪刀剪下果穗,采收前要准备好采椒篮或萝筐,篮内不能垫放薄膜,便于通风透气,晾有将椒叶除去,有露水时不能采收,否则花椒出油,变色。
(3)晾晒:对花椒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特别是色泽的影响最大,采收时要选择晴朗天气,晾晒要选择太阳天上午8点前晾晒在石坝、水泥坝或晒席上暴晒,(暴晒的共赴品质最好)注意花椒晒在坝上时切勿翻动,否则,出油品质色泽低劣。晒干的花椒果皮全部从缝合处开口(下午4点左右)这时可用木棍敲打,使籽仁果皮枝杆脱离,再用簸箕或筛子将椒皮与籽仁枝杆当天必须分开,筛选出的干花椒最后用风车除去小杂质,筛出的干花椒必须摊开冷却,第二天再复晒3小时左右,装袋时必须先冷却再装袋。7.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花椒也是获得丰产的关键措施,特别是在生物调节剂上的使用尤为重要,主要有五方面的作用。
(1)促进根系发达,靠它的根发达之后,才能吸收大量养料,对树势才能长势良好。
(2)叶面喷施使其产生大量光合作用,作物的生长主要是靠光合作用的吸收,树势才生长旺盛。(3)减少树体营养物质不必要的消耗,及时将形成“小冠状”的花椒幼树,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促进花芽早是分化,实现早实丰产。(4)能提高坐果率和保花保果,提高花椒产量。(5)增加花椒麻味素含量和香精含量。
(6)根据花椒生物调节剂品种的不同,施用时间有所不同,一般以4-9月为叶面喷施为最佳时间,一般施用品种为“P-688型座果素”、“育林宝”“花椒灵”作为生物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
第四部分 花椒的管理
花椒的栽培管理技术
花椒树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科学栽植花椒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扩穴施肥
初春土壤解冻后,将花椒树根系周围的土壤深刨30―50厘米,每株施有机肥30千克左右;4月中旬萌芽期、7月下旬采果后,每株各施标准化肥0.4千克。施肥后及时浇一遍透水。
覆膜增温:覆膜具有保湿增温的良好效果,一般可提高地温3℃左右,有利于根系发育生长。覆膜应在扩穴施肥后及时进行,沿树行将土壤整细整干,近树干处略高,盖膜面积以稍大于树冠外缘为准。两块地膜的交接处用土压实,地膜尽量展平与地面贴紧,四周用土封严。4月底在膜上加盖5厘米厚的细土,可防止杂草生长,延长地膜使用寿命。
2.叶面喷肥
用3%的磷酸二氢钾和0.5%的尿素混合溶液,每年叶面喷肥6次,开花期喷第一次,花后10天喷第二次,间隔10天再喷第三次,7月上、中旬和果实采收后各喷一次。
修剪复壮:夏季结合采收花椒,及时进行修剪。对衰弱树剪除部分大枝及病虫枝,秋季再抽去多余的大枝,最后每株保留5―7个主枝,同时适当疏除冠内密集枝,疏枝量一般不超过25%,并缩剪部分弱枝到壮芽处;中庸树的中短枝一般不短截,以疏为主,并注意保护顶芽,对长果枝适当短截,保留大芽。
3.采收
采收时间及方法:花椒果实成熟期一般在立秋至处暑前后。花椒成熟时,果皮呈紫红色或淡红色,果皮缝合线突起,少量开裂,种子黑色光亮。可闻到浓郁的麻香味,这是最适宜的采收时期,采收果实一般是用手摘或剪子剪
第五部分 花椒的加工使用
1.花椒的干制:现在多采用人工烘烤方法,具体的方法是,花椒采收后,先集中晾晒半天到一天,然后装烘筛送入烘房烘烤,装筛厚度3~4cm。在烘烤开始时控制烘房温度,50℃~60℃,2~2.5小时后升温到80℃左右,再烘考8~10小时,待花椒含水量小于10%时即可。在烘烤过程中要注意排湿和翻筛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花椒烘干后,连同烘筛取出,筛除籽粒及枝叶等杂物,按标准装袋即为
成品。装袋后的花椒应在阴凉干燥处贮存。
2.花椒粉的加工:取干制后洁净的花椒,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制,一边炒一边不停的翻搅;或用炒货机在120℃~130℃下炒制6~10分钟,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用粉碎机粉碎至80~100目,按定量装入塑料薄膜复合袋中,封口即为花椒粉成品。
3.花椒油的加工:一般以新鲜花椒为原料。加工时先把食用菜油放入锅中,加热烧开使油沫散后,停止加热,待油温降至120℃~130℃(凭经验或用温度计测)时倒入花椒(菜油与花椒的比例为1:0.5),立即加盖密封,以减少芳香物质的挥发散失。冷却后用离心机在1600、2000转/分的速度下离心除去果渣等杂质,装瓶即为花椒油成品。
用此法加工花椒油时,要严格掌握油温。否则,当油温过高时会使麻味素受到破坏,芳香物质也迅速挥发;油温过低有不能使麻味素和芳香物质充分溶出,这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第六部分 花椒的用途
花椒用途广泛,果皮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的芳香油,是制作香精的原料,麻辣清香,又是很好的调味佳品。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能榨油,出油率25-30%。椒油色清味浓,可食用也可做工业用油。花椒又是贵重的药材,有除湿散寒、理气止痛、明目生发、消食暖胃、消毒杀虫灭菌等作用。花椒叶嫩时可食,用其腌制的咸菜别具风味;木材硬美观可做手杖等。在生活中花椒还有四大妙用
1.驱虫出耳:如有小虫进入耳孔,可取花椒用油浸,滴入耳内少许,虫即自出。2.菜橱防蚁:在厨房内放几十粒鲜花椒,防止蚂蚁,效果颇佳。
3.呢料防蛀:呢绒料易受虫蛀,只要撒一些花椒,放在衣箱内,可防虫蛀。4.沸油防溢:用油炸食物,当油烧到沸点时,放进几粒花椒,沸油便会消下去。
第五篇: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发挥自身优势 优化校本课程 推动内涵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实验小学紧随课程改革的步伐,本着立足素质教育,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促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旨,积极着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根据本校自身实际情况,从侧重满足学生多样性、差异性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本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努力开发的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等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认真实施,潜心研究,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校本课程体系,围绕学校核心精神理念“爱”,编写了“让爱传承—锦绣校园天地宽”校本教材,并将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表,确定时间,开足上好,探索模式,总结经验,推广普及,真正起到了弥补国家课程“不能体现地方特点”、“只有共性、缺乏个性” 等不足,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满足了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证校本课程建设水平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组织
校本课程的开发,牵扯到很多政策上的问题,也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宗旨。陈校长亲自出马,亲自挂帅,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跟踪指导组和开发实施组,健全了组织机构,保障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1)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和制度,对校本课程进行宏观调控。(2)跟踪指导小组。是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主要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设想,着重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业务指导、操作过程和调控管理,承担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3)成立开发实施小组。学校成立了以20多名教师为主的校本课程实施小组,负责撰写课程案例,执行校本课程计划,实施校本教学。
2.成立“校本课程”教研组
校本课程设置以后,许多的教学问题需要研究,而其研究的内容又有特殊性,学校必须设置相应的教研组。由于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门类多,涉及范围广,因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学科教研组。根据课程类别,共设置了“七个”校本学科教研组。校本学科组隶属于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平时由级部学科组长组织活动,每学期校长还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一些重要的研究活动。
3.成立“校本课程”课题组
作为全新的课程,要研究的,不单纯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们从一开始,就将校本课纳入课堂研究的范畴。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课题组,各门校本课程的主要负责人是课题组核心成员。课题组围绕“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开展研究,从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开发、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校本课课堂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
4.建立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注重对教师管理,制定出台了《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用以推动教师专业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校本课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拟定了《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书》,编排了《校本课程授课表》,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和正常教学秩序。
二、立足实际,搞好结合,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水平
1.把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教育科研相结合,使校本课程开发有更牢固的基础。几年来,学校围绕“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研成果十分丰富。我们一直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把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基础,坚持以研究课题为抓手,开发校本课程。这既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又能使教师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更快适应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从而实现课题研究的辐射功能。现在,有多项课题在原来课题研究所积累的经验指导下,编制成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正在学校校本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把校本课程建设与校内文化资源相结合,使校本课程开发有更深的底蕴。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将已有的学校文化等优势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多年来,学校已积累了深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并总结、提炼了学校的核心育人理念——“爱”,以“爱”为教育的永恒主题,通过教育“让爱传承”,体现“爱与责任”,关注师生生命质量,关注师生幸福指数,秉承“让每位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位学生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以“爱”为主题的校徽、校旗、校歌,倡导以爱育人,做到“爱满校园”,让爱传承,大爱无边。进而整合积淀了体现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的学校“五字”方针:“爱、美、家、缘、和”。在实践中深化了“经营学校”的战略,使得“习惯、礼仪、和谐、服务”的治学育人理念和“快乐、高效、特色、服务”的知识传承理念,深入到实际工作中,沿着“继承、借鉴、创新、超越”之路,坚持“超常发展,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持“人格+情感+制度”的管理体制,紧紧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学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的要求进行了“精品校园”的建设,围绕“让爱传承”这一主题,努力打造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环境,做到“贯古通今,荟萃精华”,让学生“透过校园看历史,锦绣校园天地宽”,营造隐形育人课堂。各处景点奇花异草,姹紫嫣红;雕塑石刻,琳琅满目,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整个校园移步易景,景景相连,成为师生休闲娱乐的极佳场地和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最好课堂。
为将这丰富的学校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认真总结归纳,精心提炼,确定了以中国传统美德的“爱”为核心内容,以“让爱传承”为主旨,以“爱与责任—关爱生命的教育”为主题,编写了“让爱传承—锦绣校园天地宽”学校校本教材系列丛书,各系列又分若干册本,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下一代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其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3.把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传统特色相结合,使校本课程建设更丰富多彩。把学校的传统优势特色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长远规划。“艺术教育”应该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优势特色。学校“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特长发展”。一直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设立了各种兴趣小组,成立了“蓓蕾艺术团”、“七彩红美术社”、“雏鹰文学社”、“童稚书法社”和“金星运动队”五大艺术团体,开设了声乐、舞蹈、绘画、手工、书法、写作等二十多个特长班,做到了人人都参与,个个有特长,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乒乓球运动是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进一步强化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做到拔尖培养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分层选拔,重点培养,建立梯队,把乒乓球作为校球,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已取得显著成绩。为巩固艺术教育的成果,学校年年举办文化节,即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做到了活动开展有效、有序、有成就,真正让文化节成为学生特长发展的舞台。把这些艺术教育资源转化为校本建设资源,使校本课程建设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活动课程已成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活教材。这些活动与课程的相互渗透、相互交织,达到了既发展个性又综合发展的目的。活动教材也已成为我们今后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
三、加强管理,跟踪指导,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促进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工作,及时进行常规性管理和提供技术性的指导,对教师在课程开发实施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指导实施小组对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具体评价,促使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完善和发展,努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校本课程的确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