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跃峰灌区的体制改革
浅析跃峰灌区的体制改革
为了回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跃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浇析灌区体制改革。
一、灌区基本情况
跃峰灌区位于邯郸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中低山区与华北平原交接处,横跨漳卫河系和子牙河系。设计灌溉面积75万亩,日前有效灌溉面积30.5万亩,贯穿涉县、磁县、武安、峰峰矿区、邯郸市共46个乡镇、325个村庄,60多万人口,渠道主体工程全长244.98公里,总干设计引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是一个大型跨流域调水的省际边界工程,是邯郸市工业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工程,灌区投入运行二十几年来,年均引水2.0亿立方米,其中向邯郸市供水1.5亿立方米,对邯郸市工农业发展及城市生活直到了积极作用,现在跃峰灌区已发展成为集供水、灌溉、发电、养鱼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水利单位。
二、存在问题
由于多年来受计划经济影响及“重建轻管”思想的束缚,灌区经济效益日益下降,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灌区机制不活,造成机构日益庞大,人员大量增加,但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协调,制约了灌区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的步伐。我灌区现有职工29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娄仅为41人,点总数的14%,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灌区的发展、进步,由于灌区基层单位都在深山地区,交通不便,环境差,高学历人才很难引进,很难留住。2.工程状况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由于工程运行年限长,老化失修现象严重,尤其是两条引渠渗漏水现象严重,引水流量仅能达到9立方米每秒,仅是设计流量的三分之二,造成枯水季节无法及时弥补清漳河水源不足。再有,灌区主干渠和村段沉陷,致使主干渠及以下四条分干渠都不能使用,现有实际灌溉面积仅为17万亩。还有,灌区田间支渠配套不完善,有相当一分部还是土渠,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仅达到0.35。
3.水价偏低,浪费水现象严重,水费征收困难。现在我灌区现行水价,农业水价0.1元每立方米,仅为供水成本价格的77.2%,工业水价为0.038元每立方米,为工业供水价格的51.1%。水价偏低不仅给灌区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加剧了农户用水的浪费。水费征收工作也困难重重,由于我灌区地处涉县贫困山区,地方经济不发达,农户无钱交水费,同时,由于历史趵原因,该段无偿用水已成习惯,上行下效,下游能交起水费的村庄也以各种理由拖欠,拒交水费,每年的水费收入不足10万元。
三、灌区体制改革的几点措施
1.据自身特点,科学设置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我处自2001年推选了竞争机制,搞活分配制度,严格规范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相分离的管理,实行了绩效挂钩的利益分配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是管理全面实行中层人员竞争上岗,机关人员双向择岗,基层人员轮岗换岗,末位淘汰人员机动待岗,形成了结构合理、奋发向上的工作队伍。随后,工资向基层一线倾斜,椐各闸所、电站的偏远程度,分别执行了3~8%的艰苦岗位津贴,专业技术人员到一线工作可浮动一级工资,鼓励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其次是岗位工资进行再分配,岗位工资50%随固定工资发放,其余50%建立声望储存,依工程考核结果撇开分配档次。对工作实绩突出贡献巨大的单位和个 人予以生奖,最后,加大了工作考核力度,实行日常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定期考与不定期相相结合,上评下与下评上相结合,并建立考核台帐。通过实施一系列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了“大锅饭”,端掉了“铁饭碗”,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高了,奔赴一线抢重担的多了。
2.拓宽投资渠道,加强工程维修工作。增大灌溉面积。水费征收困难,致使工程维修费用无着落,我灌区积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政府投资工程维修,现在灌区已争取取了四期国家续建配套资金,完成了总干及部分主干渠的防渗加固处理,总长度53.91公里,使总干渠输水能力从以前的18立方米每秒增加了25立方米每秒,渠道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75增加到0.89,年节水2541万立方米,同时四期工程建成后,将增加灌溉面积近1万亩。为了促进灌区工程正常、持久运行,将逐步推选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养护水平,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灌区内部实行管理与维修养护机构人员经费分离,即把从事修理、机电安装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人员集中到一起成立专业化养护企业,主要承担原单位或其他相关工程及设备的维修养护,其次,将维修养护部门转为企业,与水管单位分离,但自己承担原单位的养护任务,最后,将工程维修养护业务从灌区彻底剥离出去,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水管单位及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3.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1)政府物价部门按照裣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和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的随能力确定切实可行了水价,农业水价达不到成本的,应由财政给予补助,力争做到结合当地正文政府,解决历史趵问题,杜绝无偿用水现象。(2)开展持续的教育计划,提高农户资源缺乏的紧迫感,告诉他们节水的重要性和一些节水措施,使他们认识到 水应该充分被利用比水价的高低更为重要。(3)通过成立用水户协会,将灌溉管理权交给农民,刺激农民对水资源问题的紧迫性,使农民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促进农业节水。
总之,灌区体制改革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要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于本单位实际,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第二篇:都江堰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都江堰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路-水利论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4363 更新时间:2006-7-12
一、灌区改革已取得的成功经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为主的灌区水管单位陆续对灌区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从而为日后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创造了条件。这些成功经验,可以用“三个转化”来加以概括:
1.管理理念从过去重社会效益轻自身效益向两个效益并重转化
1994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局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提出了:“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以改革开放拓展市场,以法制建设保护市场,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市场”和“以管理求效益,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从而在管理理念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改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不断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了水管单位自身效益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2000年,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已达到全省7市37县(市、区)的67.2万hm2,居全国之冠;灌区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提前完成了经济收入翻番的任务;职工人均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水利管理逐渐步入了良性运行的轨道。
2.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化
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水管单位面临着社会竞争、政策变化和市场波动的巨大压力,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了面前,迫使水管单位的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变。最近几年,全局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水利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战略措施:一是出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使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步入法治轨道;二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增强了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三是组建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公司,为实现灌区水利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管理自动化、节水灌溉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课题的相继提出,为都江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明确的方向、框架和对策。实践证明,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入研究水利的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水利的产业化进程,推进水利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水利的良性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发展目标从注重量的扩张向重视质的提高转化
过去,管理局的发展目标就是千方百计实现总体规划提出的93.5万hm2灌溉面积,对于实现这个目标所涉及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问题、工程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边际效益、比较效益等问题却很少考虑到。可以这样说,在目前水价政策条件下,灌区越是扩大,水管单位就越是亏损,国家的负担也就越重。因此,水利发展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注重发展质量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都江堰管理局开展的《灌区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灌区水利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开发等,都是灌区水利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的实践和探索,为灌区水利最终实现集约化经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灌区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都江堰水利发展综合分析
都江堰是全国最大的灌区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全省7市37县(市、区)的67.27万hm2,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灌面积突破66.67万hm2(100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目前,灌区已建成了完善的渠系网络和各类水工建筑物、蓄水设施,总蓄水能力为17.55亿m3,形成了具有都江堰特色的引、蓄、提相结合的工程格局并由过去的单一灌溉供水,发展成为具有灌溉、工业和城镇供水、防洪、生态环境保护、发电、养殖等多种功能综合服务的特大型灌区。都江堰灌区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尽管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但由于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岷江水源调节工程和渠首枢纽控制工程。二是灌区工程配套不足,老化严重,其中灌区干渠工程老化率为50.2%,支渠老化率为64.5%,水工建筑物老化率为39.2%。另外,由于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8%,输水损失相当严重。三是工程管理设施和手段落后,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仍靠人工来测报水位、传递信息和操作设备。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都江堰灌区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要求。这些年来,虽然对都江堰灌区的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与灌区改革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其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灌区现有管理体制不适应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都江堰管理局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只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缺乏对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限,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在管理上被人为分离开来。这就造成了水资源管理体制上的主体缺位和对象缺损。所谓主体缺位,是指尽管《水法》将水资源的管理权赋予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但从都江堰灌区的情况看,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部门,无法对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又只能对所辖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全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就失去了应有的主体。所谓对象缺损,是指灌区水管单位被授权管理的对象只有水利工程,缺少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权。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而水管单位的管理对象不仅只是水利工程,而应包括与水利工程休戚相关的水资源。很显然,水资源管理体制中这种主体缺位和对象缺损,是传统工程水利的产物,它既不利于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也不利于水管单位最大限度地行使职能、发挥作用。
灌区现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一是由《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规定的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实施上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二是在水资源的分配上仍然实行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大锅用水”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灌区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和依法管理;三是由于水价远离供水成本,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适应灌区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公益性耗费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水管单位队伍庞大、机构臃肿、分配上的“大锅饭”等内部管理弊端都制约着灌区水利的进一步发展。
三、改革的思路
目前都江堰水利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水资源的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表明国家对水利越来越重视。四川省的“十五”计划纲要也把“加强水利建设,增强防灾和供给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特别是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水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1年8月,汪恕诚部长在都江堰灌区视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管理局的治水思路,同时强调“部党组对都江堰灌区配套改造非常关心和支持,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并要求“都江堰灌区改造工作要抓紧,灌区改造要特别注意运用现代化技术,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调度一定要是最现代化的,要达到国际水平”。按照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都江堰管理局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思路。
1.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都江堰灌区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对灌区进行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对灌区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从而建立起适应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的、符合灌区发展要求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灌区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顺灌区的管理体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二是创新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三是深化水价改革,促进灌区良性运行;四是大力推行节水改造,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2.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①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做文章,要为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体制平台。从而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换,建立起一个能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灌区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应是一种多样化的、兼顾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准市场”体制。
②在水资源权属问题上,要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所有权只能归国家所有,但水资源的经营权则可以通过政府授权或有偿出让的形式让渡给水管单位,由水管单位对所辖范围内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根据这个思路,可以考虑将作为都江堰主水源的岷江水资源经营权授权或作价出让给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经营管理。
③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合同供水制度,以保证供需双方直接见面。要以对全灌区的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环保供水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在坚持和完善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水利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产权关系,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推行计量用水和合同制供水,并逐步形成政府调控、民主协商、用水户参与管理这样一种崭新的水利管理体制模式。
3.灌区机制创新
①科学合理地划分都江堰水利工程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建立起政府补贴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复合补偿机制。与体制改革相配套,机制创新首先要从科学合理地划分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着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政府补贴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新型补偿机制。其中,对经营性资产主要采用市场补偿的方式,即剥离出都江堰管理局及各灌区管理处的水利国有经营性净资产,成立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其进入市场运作,参与市场竞争,以向市场供应农业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源水来收取经营性供水收入,并积极投资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便用获得的投资收益来补偿经营性资产正常运转和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耗费性支出;对公益性资产则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这部分资产既可由都江堰管理局和各灌区管理处管理,也可委托水利产业集团进行管理,它正常运行所需的耗费性支出由政府补贴来予以补偿。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赋予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的各项公益性社会服务职能得以最充分、最有效的行使和发挥。
②以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为投融资载体,搞好资本运营,建立起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新型投融资机制。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和运作,是对灌区水利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一种重要探索,也为灌区水利建立新的投融资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目前水价严重背离供水成本的现实条件下,收取的供水收入资金难以满足灌区正常运行和扩改建工程的资金需要,资金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都江堰水利工程运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灌区新型投融资机制。根据灌区实际情况,目前政府投入仍应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把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作为政府投入的国有出资人代表,负责对国家投资进行经营管理,以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时机成熟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尝试将水利产业集团中优良资产进行重新组合,组建股份公司并争取上市,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直接募集社会资本,投入都江堰水利工程扩改建及其他项目,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从而保证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③继续深化水价改革,提高自我维持能力。实行有偿服务、按供水成本计收水费是灌区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要向社会和用水户广泛宣传灌溉供水及灌排技术服务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增强用水户参与水费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依据《水利产业政策》,以经营性资产为基础,根据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制定水价 和水价实施政策,以探索和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都江堰灌区实际的水费收缴体系。同时,也要考虑用水户对水费的实际承受能力,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与农业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为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服务。
④加大内部改革力度,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要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压缩机构,精简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要进一步完善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任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人事动态管理机制。同时,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切实打破“大锅饭”,杜绝“平均主义”现象,推行工资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分配方式,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作者为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第三篇:感恩、忠诚、责任王跃峰
“感恩、忠诚、责任”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抽采工程队 王跃峰
根据阳煤新党发〔2018〕56号文件活动教育通知,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干劲、强化执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集团公司党委安排,经公司党委研究,决定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以“感恩忠诚 责任”为主题的热爱阳煤、忠诚企业学习教育活动。
作为一个公司基层管理人员,共产党员,我们积极响应此次活动,认真学习相关期刊、文件,深刻反思自己,究竟是否做到感恩、忠诚、有责任心。
“学会感恩,忠于企业,担当责任”是一个人、一个员工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感恩与责任作为职业精神的源头,是现代化企业和员工实现和谐多赢与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近期的学习,我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首先,感恩它是一种文化,感恩文化是增进单位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升团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我们要感恩单位给我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要感谢领导为我们担负了更多的责任,有爱就有感恩,学会感恩,才会担当责任,所以说工作是一种馈赠,履行职责就是感恩。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薪水,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它使我们实现了经济安全,有了稳定的工作,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驱除了个人在社会上的漂泊感,工作也是自我实现的机会,在工作中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获得深层次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工作就是充实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明白了这道理,我们应善待我们的工作,无论现在大家在什么工作岗位,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履行自己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岗位责任。
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
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承担和无法逃避的,因为责任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责任构建的社会中,亲情缔造的责任让我们感动友情链接的责任让我们幸福,爱情构造的责任让我们忠诚,对于这一切我们都应当心存感恩,而不应当漠视和推卸自己的责任。员工和单位之间是一种基于责任的契约关系,而不单单是一种利益上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为了生存,工作还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是人寻找个人价值的一种选择,工作和事业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就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对此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担当责任,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应放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而担负起单位对我们的信任,改变模糊、抱怨的工作态度,而应以一颗务实、负责的工作作风去工作。
学会感恩,忠于企业,担当责任,这不仅是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且是员工持续进步的动力,一个合格的员工不仅是创造利润的社会单元,也是承担责任的载体,做合格的员工,从学会感恩开始,从担当责任开始,从做我开始。
2018年8月12日
第四篇:安全明星先进事迹报告之高跃峰
运输队安全明星先进事迹报告
运输队-10平台班组长高跃峰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职工,他长期从事井下运输、班组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几年来,他规范管理,严抓安全,珍爱生命,工作挑大梁,攻坚中当先锋,为运输队顺利完成各项生产、运输任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比金子还重要” 面对新建队伍人员素质低,运输任务重等种种困难,他积极配合队领导出点子、想办法、在井下现场,手把手地教新工人如何连接车辆、摘挂保险绳,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们。他尤其注重培养新工人的良好职业习惯,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他常对新工人们说:“我们来上班,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亲人们时刻牵挂着我们,家庭幸福系于我们的一举一动,下井干活就得讲安全,没有安全挣再多的钱也是白搭!所以你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这比金子还重要,要按程序干,按措施干,千万不能干冒险的事,不能图懒省事,否则后患无穷。”在他的言传身教和谆谆劝导下,他所在的班组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迅速提高,不少人逐渐从不懂,不会干的新手成长为技术娴熟的操作能手。同时,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
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带动着身边职工,一心一意呵护着-10平台这方安全的沃土,我们相信他会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姿态,勇当安全标兵,勇做安全先锋,让安全的沃土开出更多、更艳丽的生命之花。
第五篇:灌区管理办法材料[定稿]
(四)以提高水资源生态效能为导向,加快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保障体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进行灌区沿线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统筹做好灌区生态运行工作。一是加快灌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构建灌区辖区区域内水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灌区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建立健全灌区节约集约用水机制。二是建立灌区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建立灌区水权制度,开展灌区渠系沿线的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对渠系沿线土地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使用量进行确权登记。三是完善灌区渠系沿线保护体系。建立建设项目占用灌区基础设施和沿线补偿机制,开展灌区渠系沿线生产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实施水土保持、覆淤还耕等生态修复工程,优化沉沙池泥沙的处理和利用方式。
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完工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对改造完善的灌排工程设施要及时确权划界,建立管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