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烟台威海调研组调研报告
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烟台、威海调研组调研报告
为搞好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根据委里的统一部署,6月18-21日,经贸处会同综合处、体改处、财金处组成的调研组,一行5人到烟台、威海两市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围绕当前经济社会运行总体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对策建议,分别与两市的发改、经信、农业、财政、商务、住房建设、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物价、统计、人民银行、金融办等主要市直部门和烟台交运集团、威海三角集团等8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座谈,并到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烟台、威海两市组织周密、准备充分、工作扎实,为这次调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有力支持。
从调研情况看,对当前及下半年经济形势初步有以下“五个判断”: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速度仍在预期区间;二是需求不旺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相比而言,内需好于外需;三是企业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明显好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四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保持全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五是营造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十分迫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烟台、威海两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烟台、威海两市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各方面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势头。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预计烟台市夏粮总产100.43万吨,增产1.47万吨;威海市夏粮总产44.3万吨,减产0.2万吨。1-5月份,烟台、威海两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11.8%,增幅分别提高0.5、4.6个百分点,利润分别增长15.2%和13%(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0%、21%;进出口分别增长4.3%、1.2%,其中,出口分别增长1.4%和下降0.2%,进口分别增长8.6%和3.2%;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4.4%、27.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12.9%(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分别上涨1.6%、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6.2%、14.7%;新增城镇就业分别增加6.7万人、2.2万人;5月末,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加209.7亿元、98.7亿元。
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同时,烟台、威海两市尤其是烟台市有关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困难较大。一是工业用电量和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1-5月份,烟台市工业用电量增速比1-2月份、一季度、1-4月份分别回落9.2、5.4、3.6个百分点,5月份当月同比下降7%、环比下降0.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1-2月份、一季度、1-4月份分别回落0.8、0.6、0.3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增速放缓。1-5月份,服务业15项统计指标中,威海市有11项指标增速低于一季度;三是信贷不活跃。烟台市人民币贷款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币各项贷款余额3778.9亿元,比上月减少36.8亿元,同比多降87.1亿元,短期贷款减少是主因,同时中长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长动能也不强。1-5月份,威海市银行及其他金融活动营业税增速比一季度下降25.7个百分点。四是部分工业企业经营困难。5月末,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比去年减少142户;威海市有150户企业亏损,亏损面达9.4%。五是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前5个月,烟台市各月财政收入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其中幅度最大的2月份回落4.7个百分点,1-5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1-5月份,威海市第二产业税收增速比一季度、1-4月份分别回落3.8、4.6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烟台、威海两市和有关企业普遍反应,进入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长态势低于预期,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因素,突出表现在市场需求不旺、要素成本上升、地方还债压力和局部金融风险加大、营改增影响地方财政增收等方面,集中体现在部分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一)市场需求不旺。世界经济虽然出现回暖迹象,但复苏总体乏力,增长速度低于预期,再加上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外需依然低迷,外贸形势仍然严峻,两市完成全年外贸增长目标难度较大。1-5月份,烟台市出口仅增长1.4%,其中,烟台富士康集团出口额43亿美元,同比下降10%,大企业成为下拉主因;威海市出口下降0.2%,对日韩市场贸易下降明显。消费市场无明显热点,烟台、威海两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同比都回落2.6个百分点(一季度)。商品房存量较多,两市已批准预售但未售出住房市场消化周期都约为22个月,在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目前尚未出现比较明显的投资增长点。
(二)要素成本上涨较快。两市企业普遍反应,近几年劳动力成本每年都上涨10%-20%不等,今年威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支出增长18%;“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融资需求下降与结构性融资难并存,规模大、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送贷上门”;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成本上升,特别是纺织、食品、出口加工型企业等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由于受信用评级等因素影响,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左右,威海市企业财务费用增长13%。我省水、电、天然气价格与其它省市相比较高。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反映,富士康集团在大陆投资的二十多个园区中,烟台的水电和天然气价格均高于其他园区。以电价为例,烟台园区电价比昆山、北京等东部地区高出10%左右,比郑州、武汉等中西部地区高出30%左右。
(三)地方还债压力和局部金融风险加大。2008年以来,为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建立融资平台等渠道筹措了大量建设资金,累积了大量政府性债务,近几年逐步进入还债高峰期。烟台市今年市级需要还本付息17亿元,预计2014年将达到60亿元。为降低金融风险,前几年银行放贷采取企业间联保方式,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长期积累的矛盾逐渐显现,个别企业资金链断链引发的“担保圈”风险在局部地区有所曝露。
(四)“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和部分行业影响较大。两市普遍反映,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税源难以扩大、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完成财政收入预期增长目标难度较大,特别是营改增对地方税收和部分行业带来较大影响。初步测算,营改增后,烟台市税收收入将减少4.2亿元;威海市税收收入将减少1.93亿元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减少0.58亿元。烟台交运集团综合税负将上升12%,物流业务税负将增加50%以上。
(五)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在市场需求不旺、要素成本大幅上涨的大环境下,部分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烟台市在今年1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工业技改项目中,当年新建项目仅有27个,拉动大、辐射强的大项目不多;5月末,中长期人民币贷款余额138.96亿元,同比少增9.1亿元。
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上述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既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既有被动面对的成分,也有主动调控的结果,必须客观分析、准确把握。从国际看,主要是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高端制造业回流,影响了国内高端制造业发展。从国内看,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1.77%,已超过去年全年升值幅度,与周边国家相比,国内低端制造业竞争力相对下降,纺织服装等部分劳动密集型传统优势产业出口订单转移。从宏观发展阶段看,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要素投入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阶段,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自主创新的新优势尚未形成,“换挡”期间内,经济增速必然会有所下降。从微观层面看,由于创新周期长、投入多、风险大,需要较强的研发力量,大部分企业缺乏创新的意愿和能力。调研中,明显感觉到,烟台杰瑞、新北洋、拓展纤维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能力强、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势头好、后劲足。杰瑞集团主要生产石油装备,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151%,预计上半年利润增长100%左右;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苦的纺织服装、水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则非常激烈甚至残酷,威海迪尚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出口企业之一,1-5月份,利润率仅为2%左右。从主动调控角度看,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就是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增长的体现;房地产市场很大程度就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
分析和研判经济形势,既要注重月度、季度出现的新情况,更要善于观大势,不要过分注重一时一事的变化。当前,我国和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阶段,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增长仍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速度。但由于经济运行中存在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预计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仍会保持平稳增长。
三、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烟台、威海两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及其原因,结合全国和全省经济运行情况,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为政府最重要的是营造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切忌宏观政策“忽紧忽松”。宏观政策“忽紧”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烂尾工程,增加金融风险;宏观政策“忽松”最大的问题是造成经济过热,局部产能过剩,为以后经济发展埋下隐患。近期,中央一再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宏观政策可以概括为“稳宏观、活微观、筑底线”。在国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的形势下,省级政府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设全省专利交易市场,切实解决产学研相脱节的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提出好多年,但产学研结合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目前情况下,可以研究探索建设全省专利交易市场,为专利供需双方搭建一个交易平台,激励企业和社会创新,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
(二)以电子商务和物流园区为抓手,推进流通现代化。要切实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像重视生产一样重视流通。参照广东等先进省市做法,把发展电子商务上升为全省战略,扎实推进青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工作,选择1-2个市开展省级电子商务城市试点;出台规划、设立扶持资金,加快电子商务平台、信用体系、认证体系、支付体系、监管体系等建设。以《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出台实施为契机,编制出台《山东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建立物流园区准入制度,实施物流园区示范工程,规范和促进物流园区发展。
(三)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充实驻外经贸代表处力量,打造高效优质的对外贸易合作服务平台。在省内设立由法律、经济、投资、科技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省级对外经贸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持;充实驻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经贸代表处力量,在与我省经贸合作密切的东盟、南美、中东、非洲、南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贸代表处,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信息咨询、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企业决策科学化程度、减少企业商务成本、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指导企业更好地“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快济南、潍坊等综合保税区等特殊海关监管区建设,争取临沂、东营、威海等综合保税区尽快审批,加快推进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建设青岛自由贸易港区政策方案,培植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以青岛为中心,先行先试推进山东半岛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水平。
(四)完善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方式,放大财政性资金扶持效果。目前,财政性建设资金主要是以无偿的方式直接补助企业,这种扶持方式受益企业少,得到扶持的企业所得补助资金也较少,效果并不明显。建议进一步创新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方式,更多地通过股权投资和贷款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政府鼓励的投资领域。我省在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省科技风险投资资金方面采用了参股投资的方式,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由我委牵头运作的省级引导基金已经参股投资设立了22家创业投资企业,引导社会资本30多亿元,支持120多家创业企业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省级引导基金规模,进一步发挥其支持企业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再发起设立一批由政府财政控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理论上算账,同样数额的财政性资金,与直接无偿补助企业相比,采用信贷担保的方式,企业的信贷融资量是直接补助的10 倍。同时,要严控地方债务规模,切实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尽快研究营改增后对地方和物流等行业的补偿机制,尽量降低营改增的不利影响。
(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完善金融机构对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重大项目贷款授信办法,对大额资金需求,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保障供应。大力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建立政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大重点项目推介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经常性融资对接活动。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继续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区域集优债券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开展民间融资,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民间融资服务平台,将民间资本通过市场化形式进行集中规范管理。加快推进金融创新试点工作,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济南、青岛等市要加大外资银行引进力度,坚持以开放促改革,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倒逼国内银行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降低贷款成本。
(六)加快城市群建设,提升区域合作发展层次和水平。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整体提升的原则,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采取区划调整和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要素市场、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以城镇组团化为着力点,重点建设山东半岛和省会两大城市群,推动西部隆起带城镇组团化发展,促进重点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七)统筹做好省内经济发展与对口支援工作,拓展我省发展空间。把促进省内经济发展与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受援地资源、市场、劳动力状况,出台扶持政策,促进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向受援地区转移。通过产业转移,缓解我省用地难、用工难的状况,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空间,更好地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八)建设“阳光政务网”,打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目前,我省正在打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除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行政审批权限、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外,打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议研究建设全省“阳光政务网”,把各级各部门的审批事项、扶持资金、审批和扶持原则、办理时限、具体分管和承办人、申请审批和扶持的企业、最终审批和扶持的企业、审批和扶持的理由、未审批和扶持的理由等全部晒在网上,让全社会来监督,既能大幅提高效率,又能有效防止腐败。
第二篇:县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县上下按照“围绕五县思路、实施五主方略、强化五重举措、打造五个xxxx”的总体要求,围绕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县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开局良好的稳健态势,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初步核算,今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27477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350万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69739万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59388万元,增长15%。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今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54135万元,同比增长11.2%,其中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9637万元,同比增长13.7%。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0441万元,同比增长3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441541万元,同比增长39.4%。传统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冶炼、建材、电力生产与供应、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7.8%,同比分别增长36.4%、52.6%、26.2%和10.7%。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169万元,同比增长3.1%,农村经济来势向好。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受粮价稳定上涨和中央鼓励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共完成春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8万亩。其中油料作物3.4万亩,同比增长1.4%;棉花1350亩,同比增长12.5%。养殖业继续呈增长态势。今年发展生猪74.1万头,增长0.2%;家禽出笼426万羽,增长4.9%;羊出栏2.5万只,增长5.1%;水产品产量1.1万吨,增长6.9%。
(三)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主要特点:一是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县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4%,较上年同期加快30.8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较上年同期加快11.9个百分点,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增长30.4%,较上年同期加快25.2个百分点。二是金融业稳步增长。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742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59326万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0.6%和5.8%。三是旅游业稳步增长。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
(四)内需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增速稳中加快。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581万元,同比增长41.4%,增幅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逐月上升态势,分别为27.3%、35.3%、40.6%、39.8%和41.4%。其中城镇单位与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0.1%和45.9%。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86万元,同比增长17.6%。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17950万元,增长18.7%,乡村实现零售额14236万元,增长10%。分行业看,零售业和餐饮业增长速度较快,分别达到18.7%和24.9%,分别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和7.3个百分点。
(五)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341万元,同比增长40.7%,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7554万元,增长52.5%。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1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42元,同比增长20.6%,增幅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6月末个人存款余额532892万元,比年初新增72449万元。三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趋好。1-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40843万元,增长39.4%;实现利润总额8125万元,增长26.2%;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10.2%,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工业、投资始终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从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上述主要支撑点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从生产角度来看,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
xxxx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3∶39.0∶35.7,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3.5%,达到三分之一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6%,是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当前,我县工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行业结构方面。全县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冶炼、建材、农产品加工、电力生产与供应已成为我县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其中冶炼与建材企业总数占据“半壁江山”,达到39家,占规模工业企业的47%,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1.1%,且大都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将被淘汰企业,行业结构不优。同时,我县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生物制药、装饰新材料)才刚刚起步,成长壮大成为支柱产业仍有待时日。
规模生产方面。首先,企业规模总量不大。在83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没有一家能真正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大幅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其次,企业生产形势堪忧。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短缺、电力供应不足等生产要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已关停或搬迁。另外受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的影响,冶炼建材产业中的部分企业,如龙溪水泥、双龙焊剂、兴发电熔、特种焊材等将进行改制、重组整合或升级改造,年内有可能关停,退出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再次,发展后劲不足。全县132家重点财源建设项目中,工业项目21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新建项目13个,这些项目中年内可能建成投产的仅有宏宇科技、鸿运服装、深冠华矿冶等3家企业,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经济增长的需要。
国家政策调控方面。国家统计局“十二五”时期,将大力推动统计制度改革,推行“四大工程”建设,我省从今年开始将全面铺开。今年4月和5月,国家、省、市统计局专门组织进行了基本单位核查,我县迎接了省市检查,结果喜忧参半。主要问题是企业生产状况和数据质量。同时,从今年8月开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县118家“三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21家、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业14家)都将全面实施“一套表制度”,推行联网直报,这些企业将直接向国家和省上报数据,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如何衔接历史数据、保证数据质量将成为此次统计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从需求角度看,投资消费形势不容乐观
投资增长项目支撑不足。今年我县132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8.8亿元,这基本包括了1000万元以上的所有投资项目,即使全部按计划完成,与固定资产投资年初计划68亿元相比,仍有近30亿元的差距,压力不少。另外,部分重大项目开工不足,重大项目支撑乏力。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影响了项目资金的筹集,土地利用指标紧张,征地拆迁更加困难,制约了部分项目建设,投资后劲受到较大影响。消费增长空间有限。一方面,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及“家电下乡”消费空间的逐步饱和,这两大消费热点将进一步降温。另一方面,今年物价呈上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热情。
三、对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建议
(一)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的支撑因素分析
今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出了部署,xxxx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15%。要实现这个目标,根据生产法进行测算和分析,三次产业的支撑条件分别是:
第一产业增长4%。从今年农业生产形势和历年来全县农业实际情况分析,在不发生重大旱涝灾害和畜牧业生产出现较大滑坡的前提下,基本可以实现。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2%。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3%,这是实现全年目标的关键点之一。我们初步测算,实现36.5亿元的工业增加值,至少应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增长30%以上,难度很大。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2%。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看营利性服务业税收、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及客货运周转量增幅能否分别达到30%、35%和15%以上,从今年发展趋势看,预计目标可以实现。
综上所述,今年我县GDp增长15%预期目标的主要难度在工业,其次是第三产业。任一环节的支撑数据不足,都将影响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保持规模工业快速增长是关键,部门数据有效衔接是基础。为此我们建议:
1、做优做强企业,着力调整工业结构
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从根本上改善我县工业经济结构。当前,一方面要做优做强骨干企业。要加大对现有企业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鼓励扶持东港锑品、舜皇米业、新龙矿业等骨干企业通过升级改造,继续靠大靠强。引导双龙焊剂、兴发电熔、湘江焊剂、特种焊材、辉华焊剂等企业按照国家产业要求整合开发,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xxxx年工业重点财源建设项目,重点抓好白牙市工业园内的创辉电子产业园、楚天医学产业园和井头圩镇的光伏产业园建设,引导大企业进驻产业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改变我县工业产业结构不优的局面。
2、破解瓶颈制约,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针对当前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开工不足的现状,需要积极破解瓶颈制约。一要破解生产要素形成的瓶颈制约。要全力保障工业企业各基本生产要素供应,确保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推进。经信、电力、石化、交通等部门要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市场供需情况的调度,及早发现薄弱环节,妥善处置供求矛盾,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二要全力破解政策因素形成的瓶颈制约。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扶持企业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3、认真调查摸底,积极做好“入统”工作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今年下半年可以分两次新“入统”一批规模工业企业。建议由县政府牵头,召集经信委、统计、工商、税务等部门,会同各乡镇场和工业园区对全县所有工业企业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建立全县工业企业名录库。并对初步具备“入统”条件的企业再进行深入调查,掌握基本情况。然后按照规模企业入统条件,统筹规划,认真搞好具备条件企业的“入统”工作,切实做到不漏统、不错统,保证应统尽统,确保真实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4、紧盯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今年要紧紧围绕21个工业重点财源建设项目,按照考核基本建设内容,严格落实到位。一要跟踪服务在谈项目,保证签约一批、立项一批。对楚天医学产业园、风能发电厂等在谈项目争取尽快做好勘探设计、申报衔接工作,争取早日立项。二要跟踪服务签约项目,保证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对创辉电子产业园、永州欧迈服饰、天润新能源(二期)、怡民电子等项目,要创造条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要跟踪服务开工项目,保证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对永州宏宇科技、光伏产业园、深冠华矿冶有限公司等已经开工的项目,积极搞好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尽快见效。此外,要抢抓机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符合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补充工业储备,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5、加强部门协调,齐力确保目标实现
今年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明确了部门统计的重要性和部门协调的必要性。为此,38个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重点做好月度数据衔接与季度GDp核算数据衔接工作。此外,要全力以赴,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联网直报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决定今年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它涉及的企业多,部门多,推进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操作难度很大。建议由县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确保统计改革顺利推进,确保统计数据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第三篇:2019年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2019年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范文汇编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但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突出财源抓项目,围绕民生促发展”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实施“转方式、保增长,攻两翼、推两型,抓财源、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原
则,全市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一)发展速度加快。
1、农业生产增长平稳。一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3.3%。春耕生产正常开展,备耕物资准备充足。调查显示,全市农资货源充足,共入库早稻杂交种子25万公斤,常规稻种子3万公斤,晚稻杂交种子30万公斤;农户化肥入户率81.5%,农膜和抛秧盘入户率90%。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猪53.59万头,同比增长5.8%;期末肉猪存栏88.63万头,与去年持平;能繁母猪8.19万头,同比增长3.7%。
工业园区发展强劲。一季度,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27亿元,同比增长72.6%,入园企业达到62家,投产47家,新签约企业3家,上交工业税金1504万元。
大厂矿来势看好。一季度,五大厂矿完成产值7.49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氟化学公司,增速达到105%,其次是韶
峰南方公司,增长51%。
(二)发展质量提高。
2、金融市场运行平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5.84亿元,增长13%。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储蓄存款利率上调和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大幅上涨。
全市金融机构加大了对春耕生产的投放力度和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贷款总量增加。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4.36亿元,比年初增加8.73亿元,增长15.7%,同比多增4.09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本季末人民币存贷比例为46.7%,比去年同期高出3.9个百分点。
看,资金主要投向三产业。三产业完成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35.5%。从投资结构看,民生工程完成投资0.36亿元,同比增长99.9%。
二、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
三、措施和建议
务的完成,把早稻抛荒面积降到最低程度。二是要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狠抓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初加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要抑制涉农物资的物价水平,解决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各种问题,防止农民增产不增收。四是要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有效缓减物价上涨压力,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一是要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加强对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二是建立居民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价格上涨补贴,减轻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力求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价格上涨水平。
(三)加大重点项目的投融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一是加大融资力度,对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支持,引导非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资重点项目,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包装一批项目,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支持。二是有效推进重点项目按计划工期实施建设,保证新开工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按工期推进、竣工项目按期完成。
(四)突出财源抓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对处于产业链高端、带动就业好和税收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落地。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引资、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传统工业的转型和产品升级。我市传统工业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为主,受能源和环境制约的问题日益突出。要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技改投入,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工业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升级;通过节能降耗,推动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升级;通过树立品牌意识,推动企业向科技型升级。
第四篇:2011年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但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突出财源抓项目,围绕民生促发展”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实施“转方式、保增长,攻两翼、推两型,抓财源、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原
则,全市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经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0.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3.3%,二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同比增长20.7%,三产业增加值14.79亿元,同比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1:40.9:38.1调整为18.8:44.4:36.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60.4%、31.2%,。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一)发展速度加快。
1、农业生产增长平稳。一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3.3%。春耕生产正常开展,备耕物资准备充足。调查显示,全市农资货源充足,共入库早稻杂交种子25万公斤,常规稻种子3万公斤,晚稻杂交种子30万公斤;农户化肥入户率81.5%,农膜和抛秧盘入户率90%。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猪53.59万头,同比增长5.8%;期末肉猪存栏88.63万头,与去年持平;能繁母猪8.19万头,同比增长3.7%。
2、工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0.52亿元,同比增长41.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4.77亿元,同比增长27.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6%,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69亿元,同比增长45.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2.43亿元,同比增长32.5%。
工业园区发展强劲。一季度,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27亿元,同比增长72.6%,入园企业达到62家,投产47家,新签约企业3家,上交工业税金1504万元。
大厂矿来势看好。一季度,五大厂矿完成产值7.49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氟化学公司,增速达到105%,其次是韶峰南方公司,增长51%。
3、消费市场旺盛。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4亿元,同比增长13.9%。按地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5亿元,同比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5.3%。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87亿元,同比增长18.3%;零售业零售额9.34亿元,同比增长12.6%;餐饮业零售额1.22亿元,同比增长17.1%。
外贸出口升温。一季度,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92万美元,同比增长64.8%,其中出口创汇1933万美元,同比增长55.9%。怀琪集团出口414万美元,同比增长288.7%,氟化学公司出口1019.7万美元,同比增长75.6%,化工冶金公司出口104万美元,同比增长203.2%。金子箱包出口额为159.8万美元,同比下降25.8%。
(二)发展质量提高。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53.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6亿元,同比增长65.5%。税收收入中,营业税增长37.2%,企业所得税增长81.1%,资源税增长198%,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66.4%,土地增值税增长57.9%。总收入中,国税征收0.48亿元,同比增长23%,地税征收0.83亿元,同比增长32.8%,财政征收1.26亿元,同比增长90.9%。
2、金融市场运行平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5.84亿元,增长13%。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储蓄存款利率上调和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大幅上涨。
全市金融机构加大了对春耕生产的投放力度和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贷款总量增加。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4.36亿元,比年初增加8.73亿元,增长15.7%,同比多增4.09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本季末人民币存贷比例为46.7%,比去年同期高出3.9个百分点。
3、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其他劳动收入增长176.1%,经营性收入增长37.4%,财产性收入增长14.1%,转移性收入14.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03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37.7%,转移性收入增长56.6%。
4、固定资产
第五篇: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11
虎牙街道办事处
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处按照中央、省、市、区经济会议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动了辖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呈现出“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良好态势。半年来,全处完成农业总产值3195万元,企业总产值14445万元,工业总产值10428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元。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从产业发展情况看,工业快速增长,农业平稳增长。
1、工业。今年工业生产和工业经济形势延续了去年以来较好 发展势头,在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有力拉动下,增长态势明显,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处规模以上工业(八一福龙钢铁公司)总产值完成844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值8150万元,产销率达到96.5%。
2、农业。上半年,我辖区完成农业现价总产值3195万元,占年计划的29%。其中,蔬菜完成7100吨,产值1253万元,占计划的50.85 %;生猪出栏14500头,产值1174万元,占计划35.4%;家禽完成13.3(133080)万羽,产值329万元,占计划的51%;油料完成420吨,产值109万元,占年计划的75%;水产品实现193.7吨,产值191万元,占年计划的86%。同时,在国家支农政策和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向后山转移决策的鼓舞下,辖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协助上级部门完成了六眼冲水库续建工程和高马河整治前期工作任务,大大改善了农田水利设施。重点完成了高马河千亩现
代蔬菜基地的土地流转和场平工作,引进了宜昌巨星有机蔬菜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整体开发。继续坚持以虎牙“精品果园”建设为核心,在全处重点发展无公害优质柑桔示范基地,全面提高全处柑桔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荒山,在汉宜高速公路以北发展壮大花卉苗木产业,新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00多亩。
(二)从需求情况看,投资强劲增长,项目形势喜人。
上半年,全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全处共
落实项目7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七里冲安置小区三期、机械类中小企业创业园、葛洲坝机械船舶扩建、福龙钢铁公司改扩建以及张家湾路、站前路、车站路、东风汽车物流、磨高路还建等项目建设进度较快,预计完成征地800亩、拆迁99户,投资近亿元,对拉动全处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三)从经济效益看,总体效益有所提高
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元,占年计划的%,这主要得益于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工资收入不断增加等因素。同时,全处继续做好辖区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定期和企业沟通,协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行全程代办服务,杜绝堵门、堵工、堵路等影响企业施工的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继续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将安全生产转化为经济效益。尤其是在重点时段,更是精心组织、强化检查,督促企业建立了重大危险源和隐患台帐制、重大危险隐患近期排查报告制、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建立健全了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目前辖区企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企业总体效益不断上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全处经济发展稳中有升,但经济运行中尚存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还必须保持足够的冷静和清醒。
(一)制约发展因素较多。
近年来,我处项目征地拆迁导致了大批失地农民,他们致富能力普遍偏低,部分4050人员难以就业,又无地可种,缺乏增收渠道。柑橘、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减少,依然存在发展方式粗放,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辖区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群众创业能力欠缺,承受风险能力较低等突出问题。
(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近年来,项目投资是我处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经济增长对项目的依赖性较强。虽然目前全处项目增速仍在高位运行,但增长后劲问题需要引起关注,随着我处工业项目区、路网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后续大项目开工不足,而且大项目储备数量也不多,必将削弱全处后期投资增长的后劲。
三、下一步打算
下半年,我们要围绕区委、政府提出的目标计划,着力解决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年发展任务的完成。
(一)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效,举全处之力推进辖区项目建设。一是做好新上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把征地拆迁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继续坚持领导挂帅、专班负责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专班、居(村)的核心作用,积极做好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做好辖区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定期和项目业主加强沟通联系,协助项目业主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做好辖区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及时了解辖区现有企业在发展
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为企业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和问题。
(二)依托城郊优势,完善服务手段,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发展城郊特色农业。重点抓好高马河1000 亩现代城郊蔬菜基地建设,力争尽快建成投产。二是引导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以“阳光工程”、“转移培训”和 “全民创业”培训为载体,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失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积极引导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发家致富。三是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加强居(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工作,确保安全运行、规范有序。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提高农民自我管理和组织的能力。
(三)完善社会管理,不断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切实做好辖区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排查制、登记台帐制、例会制、领导包案制、督办制和问责制等一系列制度。畅通社会诉求渠道,给老百姓提供说话和反映问题的正常途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以网格管理为手段,以无缝隙管理为目标,实现社会服务与管理权覆盖。三是做好城乡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区政府做好318国道、先锋路、机场路、七里冲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力度。坚决治理“三违,配合区城管大队、区国土资源分局搞好行政执法,规范后山农民建房,严格建房审批,杜绝未批先建、随处乱建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