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调解中心工作制度(精)
“大调解”中心工作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第一条 实行矛盾纠纷定期集中排查调处制度。乡、村(居),各乡级单位两级调解委员会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抓住敏感时期及重大节假日活动时期的集中排查调处,全面掌握本辖区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
第二条 在抓好一般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基础上,按每月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集中排查调处专项行动,对列出的重大矛盾纠纷及不稳定问题,实行领导挂帅。
第三条 乡调解中心重点排查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涉及人数较多、易引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矛盾纠纷;严重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矛盾纠纷。
第四条 集中排查调处的重点内容主要有:征地拆迁纠纷,山林纠纷,土地承包纠纷,民间借贷,涉法涉诉问题,涉军问题,环境污染纠纷,医患纠纷,其他重大纠纷隐患等。
第五条 乡调解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按照“统一受理,集中疏理,归口管理,依法调解,限期处理”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
第六条 每一次排查调处要有完整的记录,归类梳理、归档备查。
第七条 坚持“边排查、边调处”和“滚动排查、连续化解”的指导思想,增强排查调处的工作实效。
第八条 乡调解中心要认真抓好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和重点问题的纠纷排查工作,要逐村组、逐社区、逐单位进行摸排梳理,确保把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搞清楚。
第九条 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中的重点人、重大问题,要密切注意动态,加大调处和稳控工作力度,并分别制定具体可行的调处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调处工作期限。
矛盾纠纷定期分析汇报、通报制度
第一条 建立矛盾纠纷逐级分析报告制度。乡维稳办每月向群工局、县委办报告当月矛盾纠纷排查情况。
第二条 建立调解信息直报制度。专门指定一名调解信息员,对调解中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经验可随时上报县司法局。
第三条 乡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要定期将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调处情况报告乡党委、政府。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对有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随时上报县维稳办、群工局。
第四条 乡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于每月25日前将本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总体工作情况报县维稳办。报告的主要内容为:矛盾纠纷的总体分析、分类分析、隐患分析、个案分析、研判分
析。内容要详细,反映情况要真实。确保“数据准确、分析透彻、反映真实”的要求。
第五条 乡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于每月20日前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工作情况统计表报县维稳办。
第六条 每月组织一次矛盾纠纷分析会。
第七条 对全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及时总结在矛盾调解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典型,分类指导村(居)、单位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第八条 经过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记录在案,要实行“零报告”制度。对于该排查出的问题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不能及时解决而酿成重大事件或重大刑事案件的,对责任人实行追究。矛盾纠纷受理登记与分流制度
第一条 设立纠纷受理接待窗口,由值班领导负责在群公办接待群众。
第二条 乡调解中心内设纠纷受理室,群工办专门受理接待群众来访。纠纷调处室,司法所专门调解当事人矛盾纠纷。综合督察室,纪委办专门督察调解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是否合法、要做到依法调解。
第三条 对群众要求调解和排查出来的社会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登记并进行汇总梳理。
第四条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指派分流制度。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中心,要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或直接调解,或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分流指派到村(居)和单位。
第五条 乡调解中心对每月未调解成功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登记分流后,均要进行梳理、分析、摸清症结所在,及时研究纠纷调处的指导性意见。
第六条 乡调解中心审查后认为矛盾纠纷应分流给有关单位调处的,即开具矛盾纠纷处理分流指派单,根据不同的矛盾纠纷提出分流处理的意见,责成相关单位予以处理;调解中心对分流出去的矛盾纠纷,应当规定处理期限。
第七条 接受分流矛盾纠纷的单位在接到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分流交办的矛盾纠纷后,参照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理。
第八条 接受单位在处理分流交办的矛盾纠纷过程中,应当定期向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问题解决后,应将结果随同有关资料报送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解决不成的,应及时将矛盾纠纷回流至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解决。
第九条 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已解决的矛盾纠纷,特别是有重大影响、疑难复杂、可能出现反弹的矛盾纠纷要定期进行回访。大调解督办制度
第一条 建立健全调解工作的检查督办制度。乡调解中心对各村(居)和乡级单位的调解工作,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调解进度和结果。
第二条 乡调解服务中心要严格执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遵照省、市关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要点,加强督导检查。
第三条 定期组织督查人员进行检查,包片指导,跟踪督办,及时掌握调解情况,协调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
第四条 乡大调解中心负责梳理各村(居)民委员会反映上来的情况,并根据不同的矛盾纠纷提出分流处理的意见,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应及时检查督促;同时将督办的情况告知乡党政主要领导。对督办的矛盾纠纷处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掌握处理进度。
检查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深入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根据市、县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部署,结合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乡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大调解机制建设和排查调解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第三条 检查考核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原则。
第四条 检查考核工作实行常规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要对考核内容进行科学地分解量化,采取百分制评价方法。
第五条 检查考核工作完成后,应及时予以上报、通报。
第六条 对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第七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相关组织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1、发生1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而当事人所在单位或部门未排查出来,或者虽已排查调处但未采取有效稳控措施和疏导工作的;
2、因矛盾纠纷排查不细、调处不力,造成民转刑案件或非正常死亡的;
3、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分管领导和事发单位负责人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导致严重后果的;
4、未及时上报的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导致矛盾纠纷激化为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或非正常死亡的;
4、涉及相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该在接到调处中心通知后,责任人不到现场参与调处,或者到现场后消极应付,导致矛盾激化的;
5、接到群众设诉,不落实“首问负责制”,相互推诿、扯皮,导致事态扩大为群体性事件的;
6、对调处中心分流、移交、督办的矛盾纠纷,不接受或者接受后不认真调处,导致激化的;
7、其它因矛盾纠纷激化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形。纠纷管辖和分流指派制度
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对所有受理的社会矛盾纠纷,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农村群众优抚安臵、社会救济、婚姻登记、婚姻中介、殡葬管理等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民政所、当事人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2、涉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劳务市场管理、劳动争议、工伤等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乡劳保保障办、当事人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3、农村经济政策、集体财务管理、农村地承包和流转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乡经济发展办、农林中心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4、有关土地征用和划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使用及滥用耕地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县镇土地所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5、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臵等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乡建管站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6、涉及环境污染与保护方面的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和相关村(居)负责调处。
7、交通运输、公路、桥梁、渡口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交通管理站、安全办和相关部门、村(居)负责调处。
8、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市场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经营及个体工商户的管理等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和工商所负责调处。
9、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调处。
10、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乡计生办、当事人和当事人所在的相关村(居)负责调处。
11、教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负责调处。
12、涉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
责任人、乡企业服务中心、安全生产等相关部门以及村(居)负责调处。
13、涉及到建筑业经济合同纠纷、工程款、材料款支付和劳资方面的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调处。
14、涉及群体性上访的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责任人及相关部门、村(居)负责调处。
15、涉法涉诉类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牵头调处。
16、涉及到家庭、邻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和可能引发的自杀事件、民转刑案件、群体性械斗等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县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和相关部门、村(居)负责调处。
17、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县、乡的矛盾纠纷,由乡责任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处。
大调解限办结时制度
1、直接受理调处的重大疑难、复杂民事纠纷,应在15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调处时间,但最长不超过2个月。
2、直接受理调处的重大、疑难、复杂的行政争议,原则上
在20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调处时间,但最长不超过3个月。
3、有关部门、县镇(区)对分流调处的一般民事纠纷,应在10日内办结,调处的一般行政争议,应在15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但最长不超过2个月。
4、矛盾纠纷办结后,应及时备案、组卷、存档,不能按时办结的,要书面报告原因。
督查回访制度
1、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地督查各责任单位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开展情况,为考核奖励提供依据。
2、按照辖区负责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安排领导对处理的案件进行跟踪了解,提出督办意见。
3、督查各责任单位职责范围内应当受理的矛盾纠纷的调处情况。
4、督查各责任单位对上级机关的指定受理意见和信访事项复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5、对已调解的矛盾纠纷,开展跟踪回访活动,巩固调解的效果,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结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6、定期通报各责任单位对交办案件的调处和办结情况。重大信访问题会办制度
1、每月对来信来访的处理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梳理,对重大信访案件及时协调处理。
2、对一些涉及面广、人数多、协调处理难度大或情况特殊的信访,列为重大信访问题,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会办。
3、对个别时限很强,必须尽快办理的特事特急案件,及时报请分管领导批办或会办。
4、对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交办的信访案件,及时请分管领导批办或会办。
5、对已会办或批办的信访件,加强督查督办,敦促相关部门落实办理。服务承诺公示制度
一、服务用语规范
1、接待外地群众来访,要讲普通话。
2、接待来访,要文明用语,如“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再如“请稍候”、“对不起,你的问题暂时不能答复”、“中心调查取证后再给您回复”、“对不起,如果我工作中有失误,请您指正”,“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您慢走” 等等。
3、严禁使用伤害感情、激化矛盾、有损形象的语言,如“我不管,问别人去”,“快点讲”,“我要下班了,你快点”,“我刚才已说过了,你怎么还问”,“你这人真笨”,“你的记性真差”,“我就是这样的,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去告我好了”,“不知道”等等。
二、服务态度热情
1、接待来访,必须主动与来访人员打招呼。
2、接待来访,必须做到生人与熟人一个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一个样,做到“有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
3、来访群众咨询有关法律法规时,必须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百问不厌,百查不烦,解释全面,不准冷落、刁难、训斥和歧视。
4、来访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时,必须做到耐心听取,不准与其争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来访群众出言不逊或有其他不文明举止时,要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解释工作,不准与其争吵,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中心主任报告。
三、服务纪律规范
1、坚持佩证上岗。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公平、公开调处矛盾纠纷。
3、坚持做到免费咨询,免费调解,免费服务。严禁从事有偿中介活动,严禁接受当事人礼金、礼券、礼物、吃请,严禁向当事人报支各种费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
一、专题会议
由乡调解中心主任主持召开,乡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参加,原则上每月一次。主要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予以分类梳理,列表登记。对梳理后的矛盾纠纷及时调处或分流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分析并同处理结果一并报告县群工局及相关领导。回顾总结阶段工作;布臵下阶段任务;研究落实重大事项的对策措施和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并拟定有关专题报告。
二、业务协调会议
由乡调解中心领导组织召开,根据会议内容确定参会对象,主要研究本月全乡矛盾纠纷排查情况,掌握全县不稳定因素及其发展趋向。在接访、受理、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排查和分析当前全乡不稳定因素,形成相关材料或书面报告。
三、工作人员会议
乡调解中心领导主持,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原则上每月初
一次。主要组织学习上级纠纷排查化解相关文件、政策、法规和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稳定会议指示精神;通报近期排查调处工作情况,布臵中心相关工作。领导包案制度
一、本制度是指对全乡范围内的重要疑难信访问题,要明确由一名领导干部亲自负责处理的一种领导责任制度。
二、凡属下列情况之一信访问题,应由领导包案处理:
1.赴京、至省、市、县重要场所或重要会议会场的非正常集体访。
2.长时间未解决的涉及群体利益的信访问题。3.县级以上领导批示件中的重要信访件。
4.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危及社会稳定的信访问题。
5.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反映的问题处理难度大或涉及多个部门责任的复杂疑难信访问题。
三、领导包案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解决”、“一包到底、一案一清”的原则,做到包接待、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
四、包案领导应负责主持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审核签发结案报告。
五、凡领导包案处理的信访问题应本着急事先办的原则,尽快办结。
六、对领导包案后因行动迟缓、处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包案领导的责任。领导接待制度
1、按照信访值班安排,轮流在群众工作办公室接待群众来访。
2、接待时间为值班日上午8∶30-12∶00。
3、如当班领导因故不能接待,应由乡党政办公室负责协调,确保领导接待日不空缺。
4、领导接待时间内调解中心指派一名工作人员配合领导接待,并负责做好笔录及相关协调工作。
5、遇有特殊案件需要乡相关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乡调解中心提前向乡相关领导汇报情况,搞好约访。
6、实行首问负责制。对当班接访的矛盾纠纷可以当场解决的,当场调结,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并实行跟踪督办。
7、对省、市、县信访部门分解的重点人员和县群工部分解的重点人员实行领导包案,加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化解力度。
第二篇:大调解工作制度
大调解工作制度
一、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实行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村(居)民小组实行每旬排查,村(社区)实行每半月排查,所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乡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每月月底前进行一次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排查分析,并报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在社会敏感期或特殊时期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专项排查,准确上报矛盾纠纷排查结果。
矛盾纠纷预警制度。突发事件、重大纠纷隐患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报告。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次月5日前对排查出的纠纷隐患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提出处理意见后上报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
二、定期会议制度
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末要召开一次调解工作例会。主要通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会商重大疑难案件解决办法以及安排下一步工作。
三、培训制度
由司法所牵头,政府综治办配合,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对基层调解人员分进行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一期调解员培训班。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及调解方法和技巧,增强调解员的法律素质,提高调解业务能力。顾县法庭负责加强对基层调委会的业务指导。
四、重大事项相互通报制度
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成员单位每季度将民事案件类型、件数,治安纠纷情况、民间纠纷情况以季报分析形式报镇领导小组,镇领导小组综合通报给成员单位,并协调有关调委会参与调解。同时,镇协调“中心”要将辖区发生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及时与法庭、派出所相互沟通,便于各方及时了解掌握矛盾纠纷发展变化,采取措施共同搞好预防。
五、建立和完善调解效力机制
人民调解组织和行政机关调解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程序办理,除事由简单、能即时办结的案件外,应如实记录调解过程,达成协议的要出具调解协议书并及时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确保调解文书合法、有效。调解协议书必须符合相关的文书规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要尊重社会主义道德和公序良俗。人民法庭在受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时,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要对合法的行政调解协议依法予以支持。
六、矛盾纠纷调解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村(社区)调委会、镇协调“中心”、派出所、人民法庭应本着“案结事了”、便民、快捷、高效的原则,实行首接负责制。由首接人负责分流、调处或跟踪矛盾纠纷的调解,随时了解动态,稳控双方当事人,不得互相推诿,防止矛盾激化。首接人不能调处的矛盾纠纷,由首接人所在的调委会及时出具《矛盾纠纷移送登记表》,由当事人签字后移交到上级调解组织调处。
七、联动调解制度
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适宜通过“大调解”工作机制调解的,由镇协调“中心”或人民法庭、派出所牵头调解。镇协调“中心”调解不成功的,做好稳控;并告知双方当事人通过诉讼渠道解决。跨乡镇、跨单位、跨行业发生的矛盾纠纷,由双方当事人所属乡镇稳控,报县协调“中心”协调,启动县联动调处机制调处。对调解不成功的,告知双方当事人通过诉讼渠道解决。
八、协调、督促、督查、督办制度
由镇“大调解” 协调中心开展协调、督促、督查、督办调解工作,切实搞好“大调解”工作。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的责任机制和工作体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协调、督促、督查、督办的对象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督促、督查、督办的内容:各级各部门关于维护稳定、贯彻落实“大调解工作体系”重大决策和会议精神的情况;履行调解工作职责情况;建立健全调解工作机制情况;对省、市、县挂牌督办的案件的包案调处情况;其他调解工作情况。
第三篇:调解工作制度
调解工作制度
一、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要坚持平等自愿、合理合法,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基本原则。
二、受理纠纷前,双方当事人可向医学专家和法律专家咨询,也可邀请他们参加调解。
三、调解纠纷前,应告知双方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人民调解员,双方有异议的,由调委会指定调解员和调解主持人。
四、调解纠纷时,应当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效力,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五、除涉及当事人隐私、商业秘密或当事人请求不公开调解的纠纷外,可以公开调解纠纷。
六、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并告知当事人可依法申请司法确认,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告知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途径。
七、对已调结的医患纠纷,要做好回访记录,归档卷宗。
第四篇:大调解工作制度
岱委发„2011‟18号
关于印发《岱林乡大调解工作制度》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场镇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乡调处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实战调解能力,经乡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现将《岱林乡大调解工作制度》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附:《岱林乡大调解工作制度》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岱林乡大调解工作制度
为实现全乡大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广大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结合全乡大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例会制度
1、会议召开形式及时间:
(1)工作例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遇紧急情况需要研究或解决,经报告,由领导决定随时召开会议。
(2)领导小组会议。每半年召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会议参加成员:
(1)每月工作例会,由乡中心组织召开,参加成员是常驻中心部门,各村支部、村委及相关部门。具体包括:综治办、司法所、乡警务室的主要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矛盾纠纷涉及的各村及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司法所长和工作人员。必要时可邀请乡人民法庭领导参加。
(2)半年领导小组会议,由乡政法组织召开,参加成员是乡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
3、会议的内容:
总结分析本月工作开展情况,社会稳定信息;对疑难、重大矛盾纠纷进行研究和解决;上月纠纷调处办理反馈;交流工作经验,检查工作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4、参加会议成员职责分工:
(1)综治办:负责传达落实乡党委、政府关于稳定工作的指示精神,报告社情民意信息,通报工作开展情况,推广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
(2)司法所:负责将近期的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和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报告乡大调解中心对矛盾纠纷的调处情况,对预防、调处进行指导,提出建议。
(3)各村及单位:负责将近期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汇总报告,制定预防、调处、疏导、处理矛盾纠纷的措施,对办结的矛盾纠纷反馈。
5、会议的任务:
分析近期矛盾纠纷信息,研究解决办法、应对措施;协调相关部门之间关系,加强工作沟通和交流,促进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有效落实;总结分析本乡、本部门稳定工作动态,提出工作建议。
二、领导接待包案制度
1、乡党委各位委员和乡政府各正、副乡长每周三上午轮流在乡调处中心接待群众来访。
2、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向有关责任部门交办、转办、督办有关信访案件。
3、积极协调、处理跨地乡、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访案件。
4、遇有特殊信访,乡调处中心、乡信访办做好记录,备好预案,提前向领导汇报情况,搞好约访。
5、参加值班的领导提前安排好工作,主动按轮流接待表到岗接待,因故不能参加接待时,应提前通知乡调处中心和乡信访办。
6、乡调处中心和信访办各指派一名工作人员,配合领导接待,并负责做好笔录及查办和督办工作。
7、对重要信访问题、重大纠纷和上访案件,特别是久拖未决的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有关领导接到包案通知后,要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协调处理、亲自督办落实,对每个调解案件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办法,确保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三、协调会办制度
1、调处中心要建立矛盾纠纷协调会办制度,增强解决矛盾纠纷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
2、各村及成员单位以及纠纷当事人所在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增强合力。
3、对跨地乡、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可召集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就该纠纷进行协调会办,及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寻求解决纠纷的最佳方案。
4、参加会办单位部门应各司其职,不推不诿。
5、调处中心对协调会办过程进行督查,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6、调处中心在会办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四、听证认证制度
对于一些涉法纠纷、调解不成或不属于调解范围的、以及屡次调解无效,重复上访的纠纷实行听证对话制度。组织听证对话时,应邀请涉及各方利益主体参加,倾听群众意见,现场解疑释惑,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解释工作。听证程序结束后,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针对听证结果在法律、法规、政策的范畴内进行认证。
五、公示公告制度
对涉及赡养、抚养、赔偿、生产经营等民生问题的重大案件,实行在村(居)公示牌上进行定期公告,将调解经过、调解结果等不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内容公开;对涉及城市建设、土地流转、环境治理保护、劳动争议、医疗保险、企业劳资等社会难点、热点纠纷实行定人、定时、定点、定责、定奖惩等“五定”;建立乡域矛盾纠纷动态管理制度,通过不同的标识识别,进行动态管理,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确保矛盾纠纷调解的公开、公正、高效。
六、督察回访制度
1、乡调处中心指导全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督办全乡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并为综治考核验收提供有关参数和依据。
2、乡调处中心对接访排查的各类矛盾纠纷要合理、均衡分流至有关村调处中心或相应的职能部门,并督促其进行调处。
3、对重大的社会矛盾纠纷,中心有权要求相关单位的各级领导亲自参加调处,防止矛盾激化。
4、村调处中心对乡调处中心指定调解的纠纷,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调结的,乡调处中心应发出督办通知书,要求其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尽快办结,必要时乡调处中心可派员督办。
5、对已调解的矛盾纠纷,要开展跟踪回访活动,以巩固调解的效果。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结果的反馈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6、定期通报各村、部门对中心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和办结情况。
七、考核奖惩制度
1、社会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村、社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组织检查考核,实施奖惩。
2、考核主要内容: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有无群体性上访事件、群体性械斗事件和民转刑案件,有无越级上访事件。
3、村调解中心办公室办应制订相关考核标准和细则,对所辖单位进行考核。
4、考核每年一至二次,综合考核结果纳入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
八、责任倒查制度
调处中心要根据调解责任制,对因调处工作不力等原因造成矛盾激化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总结教训,向乡党委和有关部门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1、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力,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由综治办组织责任倒查,提出处理建议,由综治、组织、纪检等部门核实后,对单位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建议。
2、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在接访受理、调处矛盾纠纷中因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由调解中心办公室向成员提出建议意见。
3、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在接访受理、分流、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中因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由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九、接待受理登记制度
1、热情接待来访群众,细心解答来访者的各种疑问。
2、认真听取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并进行客观、真实、详尽的登记。
3、登记的内容包括各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事由、具体请求、登记人签名或盖章、登记日期。
4、对即将激化的纠纷,可在稳定事态发展后补办登记。
5、对登记的纠纷,分门别类归档,妥善保存,以备复查。
6、对调处中心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在登记后由信访办进行分流处理。
7、每天汇总全天的矛盾纠纷登记情况,做好交接工作,对重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向乡调处中心领导汇报。
十、社会矛盾纠纷移送和归口管理制度 调处中心对所有受理的社会矛盾纠纷,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进行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居民和农村群众的优抚安臵、社会救济、婚姻登记、婚姻中介、殡葬管理等矛盾纠纷,由乡民政局和当事人所在街道负责调处。
2、涉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劳务市场管理、劳动争议、工伤等矛盾纠纷,由乡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当事人所在街道负责调处。
3、有关国家的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土地的征用和划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反映滥占滥用耕地等矛盾纠纷,由乡国土所和当事人所在的村负责调处。
4、拆迁和安臵的矛盾纠纷,由拆迁部门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5、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市场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经营和个体工商户管理等矛盾纠纷,由工商所负责调处。
6、医患纠纷由乡卫生院牵头负责调处。
7、涉及家庭、邻里、婚姻、赡养等平等主体间的矛盾纠纷,由当事人所在村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8、涉及可能引发自杀事件、民转刑案件、群体性械斗等矛盾纠纷,由乡司法所、警务室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处。
9、涉及到群体上访的矛盾纠纷,由乡信访办牵头有关部门、相关村调处。
10、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村的矛盾纠纷,由乡调处中心组织相关部门或村进行调处。
十一、矛盾纠纷调处规则
(一)、调处原则
1、依据法律、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2、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调解;
3、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调解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调处程序
4、调处准备。告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说明回避事项。
5、进行调解。对当事人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双方当事人陈述纠纷事实并举证,调解员结合所掌握的事实和证据材料,找出双方争议的焦点,帮助当事人分清是非、明确责任,根据纠纷的性质、难易程序、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调解。
6、达成协议。可以由调解组织提出调解意见,双方当事人认可,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并制作调解协议书。
7、督促履行。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乡调处中心对矛盾纠纷调结的当事人要适时开展回访,督促调解协议的履行。
十二、重大矛盾纠纷快报制度
1、各村调处中心、各村人民调委会必须要将化解辖区内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作为调解工作的重中之中。应将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进程和结果,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真实、有效、准确的上报至乡调处服务中心。
2、乡调处中心对辖区内出现的重大矛盾纠纷情况,应即时上报至县大调解工作指导办公室。并做好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指导、督查、汇总工作。
3、重大矛盾纠纷是指:涉案15人以上且涉案金额巨大的纠纷;对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突发的群体性矛盾纠纷;经省、市、县相关领导批示转交的矛盾纠纷;经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认定的其它纠纷。
十三、统计分析和工作报告制度
1、各村、各部门调委会应将当月的纠纷调处情况于每月15日之前以月报表的形式上报至所属的乡调处服务中心。
2、各村调处中心应将辖区内当月纠纷排查调处情况于每月20日之前以月报表的形式上报至乡调处服务中心。
3、乡调处服务中心应于每月3日之前将辖区内上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总体情况上报至县司法局基层处。
4、每周五下班之前,各村调处中心应将本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以每周报的形式上报至乡调处中心。
5、各村调处中心每半月应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状况和典型个案以工作分析报告的形式上报至乡调处服务中心,一月两次。
6、乡调处服务中心每月月末应将全乡当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总体状况以工作分析报告的形式汇总归档。每季度向县大调解工作指导办公室上报矛盾纠纷季度分析报告。
十四、工作衔接制度
乡、村分别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乡司法所,由司法所的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履行对本地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等职能。各综治、司法、信访、公安以及矛盾纠纷多发行业和领域的相关主管部门为同级指导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并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为成员,一名中层干部为联络员。
第五篇:大调解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
大调解中心副主任个人述职报告
在2015年中,本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按照要求,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不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
加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领会及贯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工作中,不讲价钱,不谈条件,不计报酬,为了化解矛盾纠纷多次下村调查了解情况,努力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干部责任重千斤。
二、坚持不懈工作,大胆探索、求真务实,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大调解工作:“大调解”工作是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者的结合,在乡镇,我们接触最多的还是人民调解这块工作,对于我们调解员来说,要有“三勤”、“四得”,即是口勤、手勤、脚勤,二是头要痛得、耳要听得、嘴要说得、手要写得,做到了这些,我们的调解共组偶就能顺利开展。我们做到了这几方面:一是建好镇、村(社区)调解室,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网络体系,实现组织全覆盖,哪里有人群,哪里就与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调解员。二是健全了两项制度:社会矛盾风险评估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超前预防,源头治理,减少不稳定因素。三是扎实开展了社会矛盾集中化解活动和“三无”乡镇创建活动。四是分门别类,建档立案,做到每一件矛盾纠纷有登记、有调查、有调处、有回访。
(二)信访和群众工作,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县信访稳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与调处工作。二是扎实开展县、镇大接访行动和干部下访活动,做到年初有接访日安排,年终有接访记录和接访总结。三是创新工作机制,讲求工作策略,强化责任追究。四是有针对性进行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2015年我镇共调查回复79件信访件,调解19件矛盾纠纷,调解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