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评审信息相关内容

时间:2019-05-14 05:2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级医院评审信息相关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级医院评审信息相关内容》。

第一篇:三级医院评审信息相关内容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

1.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1)

【C】

1.根据卫生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卫生部各病种临床路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筛选病种,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3.医院有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以及相关质量管理方案。

4.根据卫生部下发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及相关规范、标准制定本院护理工作规范、标准。

【B】符合“C”,并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分析,及时反馈,改进。

【A】符合“B”,并

1.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病种数、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入组率、入组后完成率符合要求。

2.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肺炎、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行单病种规范管理,有完整的管理资料。

3.有信息化支持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第二章 医院服务

2.1.2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2.1.2.1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35)【C】

1.有职能部门负责统一预约管理和协调工作。2.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

3.有方便患者获取的门诊和预约服务公开的医疗信息。4.有出诊医师管理措施,变动出诊时间提前公告。5.医务人员熟知预约诊疗制度与流程。【B】符合“C”,并

1.有信息化预约管理平台。2.有专人负责预约具体工作。

3.对中长期预约号源有统一管理和协调。【A】符合“B”,并

1.不断提高预约就诊比例,门诊预约率达到门诊量50%以上。2.对预约诊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预约工作。2.1.3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2.1.3.1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36)【C】

1.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预约转诊服务,有规范,有流程。2.有与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协议。3.规范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工作。4.转诊预约患者携带转诊全面病历资料。【B】符合“C”,并

1.有提高转诊质量的相关培训和指导。

2.信息系统支持病历资料协同传输。【A】符合“B”,并

对预约转诊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转诊工作。

2.2.1.1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37)

【C】

1.门诊布局科学、合理,流程有序、连贯、便捷。2.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3.有各种便民措施。

4.有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

5.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B】符合“C”,并

1.针对门诊重点区域和高峰时段有措施保障门诊诊疗的秩序和连贯性。

2.有减少就医环节的信息支持系统,实行门诊分层挂号、或科室、诊室直接挂号、缴费或自助挂号、缴费等服务。

3.切实落实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A】符合“B”,并门诊管理工作有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

2.3.2.1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5)(45)

【C】

1.有专人负责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2.落实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3.落实急会诊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制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者得到连贯

【B】符合“C”,并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

【A】符合“B”,并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有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急诊科能够在患者送达前获取急救中心转送或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信息,院内相关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院前获取病历资料,提高效率。

3.2.3.1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78)

【C】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并正确执行。【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2.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检查(验)科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提示。

【A】符合“B”,并有危急值报告和接收处置规范,持续改进有成效。

3.6.2.1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12)(88)【C】

1.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2.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

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B】符合“C”,并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A】符合“B”,并

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4.2.4.1有医疗风险管理方案。(109)【C】

1.有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等内容。2.有针对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预案或规范,并严格落实,防范 不良事件的发生。

3.根据情况医院对员工做医疗风险事件的预警通告。【B】符合“C”,并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流程执行情况有检查、反馈、改进措施。【A】符合“B”,并

1.建立跨部门的协调与讨论机制。

2.有信息化的医疗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

4.4.3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

4.4.3.1建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分析并不断改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126)

【C】

1.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2.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时监测。【B】符合“C”,并

1.临床、医技科室、药学负责人及职能部门及时收集、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2.通过医疗、护理、质控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A】符合“B”,并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改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4.4.6.1有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129)【C】有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B】符合“C”,并信息准确、可追溯,相关措施落实到位。【A】符合“B”,并单病种指标信息能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自动提取。

4.5.2.3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134)【C】

1.有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

2.抗菌药物使用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

3.实行三级管理,临床医师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相应级别的处方权。4.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使用。【B】符合“C”,并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改进抗菌药物使用。【A】符合“B”,并

1.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符合相关规定。2.医院信息系统支持抗菌药物管理。

4.5.7.3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住院病历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151)【C】

1.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住院病历质量监控管理规定。

2.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作为医师岗前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医师知晓率100%。3.病历书写为临床医师“三基”训练主要内容之一。

4.将病历质量评价结果用于临床医师技能考核,并有反馈。5.有院科两级病历质控人员,定期开展质控活动,有记录。【B】符合“C”,并

1.有住院病历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信息化系统。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评价、分析、反馈及整改措施。【A】符合“B”,并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4.5.7.4对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有明确的要求。(★16)(152)【C】

1.对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有明确的要求。2.有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1)有解决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个瓶颈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如患者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术前准备等)。

(2)有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措施。3.应用“临床路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B】符合“C”,并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并落实各项措施。

【A】符合“B”,并平均住院日达到控制目标。

4.9.1.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人力资源配置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23)(206)

4.9.1.1.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C】 1.重症医学科布局合理,病房配置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设备要求。

2.信息系统有检验、影像等医技检查信息的及时传递。【B】符合“C”,并

1.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最少配备一个单间。2.有专人负责设备维护,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3.信息系统有支持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监控的功能。【A】符合“B”,并重症医学科与手术室、输血科、影像科等紧密相关科室距离半径短,为患者诊疗提供及时支持。

4.15.2.10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整体信息系统联网运行。(263)【C】

1.有完善的药品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并与医院整体信息系统联网运行。且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的相关规定,对药品价格及其调整、医保属性等信息实现综合管理。

2.有信息系统联网的处方用药技术支持软件。有完善药品查询系统,方便有关人员查询、适时获取正确的药品信息。

3.药库和调剂室有药品进、销、存、使用等实时管理系统,实行药品定额和数量化管理,包括药品账目和统计、处方点评分析统计等。

【B】符合“C”,并有适宜的合理用药监控软件系统,能为处方审核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更新。

【A】符合“B”,并

1.通过用药监控系统,对抗菌药物等实行计算机处方权限与用药时限管理。2.对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有追踪评价,有持续改进的成效。

4.16.7.7实验室信息管理完善。(309)【C】

1.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网。2.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贯穿于检验全程管理。【B】符合“C”,并

1.提供自助取化验报告单系统。2.标本使用条形码管理。【A】符合“B”,并

实验室数据至少保留3年以上在线查询资料。

4.17.6.2病理检查申请单必须完整填写患者相关的资料,字迹清晰、内容完整。(325)【C】

1.有病理申请书书写的相关规定要求。

(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和日期。

(2)患者临床病史和其他(检验、影像)检查结果、手术所见及临床诊断。(3)取材部位、标本件数。

(4)既往曾做过病理检查者,需注明病理号和病理诊断结果。(5)结核、肝炎、HIV等传染性标本,需注明。【B】符合“C”,并

1.有完整资料证实上述规定得到有效执行。2.随机抽查申请单均达到要求。【A】符合“B”,并信息系统支持病理科医师方便调取申请病理检查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

4.18.1.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要。(335)

【C】

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

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

3.X线摄影、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B】符合“C”,并

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能遵循执行。

2.CT、MR提供24×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3.有完善的PACS系统。【A】符合“B”,并

1.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

2.PACS系统运行良好,图像清晰,方便医生工作站调阅,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

4.18.3.1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341)【C】

1.科室有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

2.影像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出具。3.有提供影像报告时限要求。

4.每份报告书有精确的报告时间,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5.诊断报告按照流程经过审核,有审核医师签名。【B】符合“C”,并

1.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

2.PACS系统能为影像诊断提供诊断格式、流程以及审核、质量监管支持。【A】符合“B”,并主管职能部门有监督检查,追踪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科室服务质量与诊断医师技术能力评价内容。

4.19.4.2建立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359)【C】

1.有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2.有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包括血液预订、接收核对、入库、贮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内容。(1)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2)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

(3)用血的发血单、输血记录单格式和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3.有保证血液贮存、运输符合国家有关冷链控制的标准和要求。【B】符合“C”,并

1.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涵盖血液出入库及配发血的全过程。2.库存预警方案实施有效。3.冷链控制有自动温控系统。【A】符合“B”,并

1.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全部输血人员信息、输血管理全过程(包括血液预订、医生申请及不良反应上报等)以及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功能。

2.依据患者信息或血液信息追踪临床用血管理的规范性和输血不良反应。3.建立区域内医院间的输血信息互联共享。

4.20.3.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371)

【C】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2.有医院监测计划,有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的目录/清单范围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

3.每年开展现患病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

4.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监测《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并有记录。

5.医院感染监控覆盖全部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B】符合“C”,并

1.有医院感染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有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影响程度分析,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

2.主管部门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追踪和分析、总结与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A】符合“B”,并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其结果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取得效果。

4.20.3.2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35)(372)

【C】

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2.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3.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

4.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

【B】符合“C”,并

1.科室落实自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措施。

2.主管部门对科室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核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A】符合“B”,并

1.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年手术量、切口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2.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主要部位的特殊感染控制有效。

3.医院信息系统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取得效果。

4.20.5.2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37)(376)【C】

1.有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在多重耐药菌管理方面的协作机制,并有具体落实方案。

2.微生物室定期为临床提供耐药菌的趋势与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B】符合“C”,并

1.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部门)、药学部门、临床科室对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2.各部门信息通报渠道畅通,有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A】符合“B”,并

1.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效,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相关信息快捷获得。2.至少每季度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4.20.6.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378)【C】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2.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3.有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4.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有记录。5.相关人知晓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原则并落实。【B】符合“C”,并

1.有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定期公布,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2.主管部门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落实,对科室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A】符合“B”,并

1.有信息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效。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追踪与成效评价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4.20.7.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记录与报告。(383)

【C】

1.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2.有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有监测的程序与规范,判定标准。3.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知晓相关规范并执行 【B】符合“C”,并

1.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落实到位,并有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2.主管部门对落实情况有监管、评价,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1.消毒供应中心物流管理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

2.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达到相关规范,灭菌合格率100%。

4.22.1.3分区布局、设施设备符合相关规定。(400)【C】

1.分区布局

(1)布局和流程应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2)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2.房屋、设施

(1)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2)每一个透析单元配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和废透析液排水接口,透析中心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者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

(3)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4)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低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1.5倍;(5)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3.设备

(1)基本设备: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

(2)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3)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B】符合“C”,并有保障上述规定落实的措施,对问题和缺陷及时反馈,有改进。【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布局与分区、设施设备配置完全符合相关规定。4.22.2有质量管理制度与紧急处理预案,落实措施,保障安全。

4.22.2.1有质量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401)【C】

1.有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开展血液透析质量及相关工作,建立合理、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流程。

2.有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其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对相关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A】符合“B”,并通过信息系统加强血液透析质量监测,追踪和分析相关数据,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4.27.5.1采用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39)(472)

【C】

1.对出院病案进行疾病分类,编码符合卫生部规定。2.疾病分类编码人员有资质与技能要求。3.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培训计划。【B】符合“C”,并

1.落实培训计划,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培训与教育质量。

2.病案科(室)定期与不定期对疾病分类编码员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指导,提高编码质量。

【A】符合“B”,并

1.编码员编码准确性不断提高。

2.临床医师熟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

3.有信息系统支持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4.27.5.2建立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40)(473)【C】

1.有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2.病案首页内容完整、准确。

3.病案首页全部资料信息录入查询系统,至少能为评审提供2年以上完整信息。【B】符合“C”,并

1.查询系统资料完整、功能完善。

(1)根据病案首页内容的任意项目,单一条件查询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2)根据病案首页内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复合查询住院的病案信息。2.能提供3年内的完整病历首页信息。【A】符合“B”,并

能提供5年内完整病案首页信息。

4.27.7.1医院有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的方案与计划,电子病历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475)

【C】

1.有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方案与计划。

2.在院长主持下,有明确的主持部门与多部门的协调机制。3.有具体措施、有信息需求分析文件。4.建立电子病历系统。【B】符合“C”,并电子病历系统应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要求。

【A】符合“B”,并有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CIS),电子病历系统具备病案质量控制功能,能满足医院病案基本信息的采集,医疗质量指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6.2.5建立医院运行基本统计指标数据库,保障信息准确、可追溯。

6.2.5.1建立医院运行与医疗业务指标体系,定期进行分析、检查、改进管理工作。(543)

【C】有明确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医院运行与医疗业务指标数据收集,根据医院工作需要定期报告。

【B】符合“C”,并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管理工具对医院运行和医疗业务指标进行分析、检查。

【A】符合“B”,并能够将分析、检查结果应用于医院管理的改进与完善,并取得良好效果。

五、信息与图书管理

6.5.1建立以院长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有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建立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有与信息化建设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6.5.1.1建立以院长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及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561)【C】 1.有院级信息化领导机构,有明确的职责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2.依据医院规模,设置信息管理专职机构和人员。【B】符合“C”,并 1.院信息化领导机构定期召开多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专题会议,每年至少1次,有记录。2.建立信息使用与信息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A】符合“B”,并不断完善信息使用和管理工作,运行良好,各部门对信息工作满意。6.5.1.2制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562)【C】 1.有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2.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医院中长期规划一致。【B】符合“C”,并规划内容应包括实施方法、实施步骤、工作分工、经费预算等。【A】符合“B”,并年度目标明确,量化可行,有追踪机制。6.5.1.3 有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563)【C】 1.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制度。2.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与信息化工作要求相适应。【B】符合“C”,并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及时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A】符合“B”,并有效执行,效果良好。6.5.2医院信息系统能够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包括决策支持在内的技术支撑。6.5.2.1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满足医院管理需求。(564)【C】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和医院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P)以及相关子系统(如办公信息管理、患者咨询服务、自助服务等)为医院管理提供全面支撑,满足医院管理需求。【B】符合“C”,并有决策支持系统(DSS)。【A】符合“B”,并信息系统能准确收集、整理医院管理数据和医疗质量控制资料,及时自动生成各项相关的统计报表。6.5.2.2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满足医疗工作需求。(565)【C】 1.有临床信息系统(CIS),建立基于电子病历(EMR)的医院信息平台。2.平台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3.平台主要包括医嘱处理系统、病人床边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实验室系统、药物咨询等系统。【B】符合“C”,并 1.规范临床文档内容表达,支持临床文档架构(CDA)。2.有门诊预约挂号和临床路径管理系统。【A】符合“B”,并信息系统符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有关要求,符合国家医疗管理相关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6.5.3医院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集成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共享;符合国家及卫生部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按照政府的要求,支持卫生信息的区域共享和交换。6.5.3.1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交互共享。(566)【C】 1.医院信息系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具备信息集成与交互共享功能。2.具备院内各部门、各科室的信息共享。3.具备与基本医疗保障系统、卫生行政部门等系统的信息交换。【B】符合“C”,并持续改进信息共享与交互质量。【A】符合“B”,并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交换(电子数据上报、医疗机构间的临床数据共享)。6.5.4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患者隐私。推动系统运行维护的规范化管理,落实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6.5.4.1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567)【C】 1.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落实的具体措施。2.有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3.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具有防灾备份系统,实行网络运行监控,有防病毒、防入侵措施。4.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信息安全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包括数据库和运用系统)、病人数据使用控制、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保护病人隐私。【B】符合“C”,并 1.有安全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处理安全预警,持续改进安全保障系统。2.有信息安全应急演练。【A】符合“B”,并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不低于第二级。6.5.4.2 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568)【C】 1.有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文档管理记录。2.有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3.有信息系统软件更新、增补记录。4.有信息值班、交接班制度,有完整的日常运维记录和值班记录,及时处置安全隐患。【B】符合“C”,并 1.有信息系统运行事件(如系统瘫痪)相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各部门各科室有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全院运营,尤其是医疗工作在系统恢复之前不受影响。2.有根据演练总结开展持续改进的方案和措施。【A】符合“B”,并有完善的监控制度与监控记录,及时处理预警事件,定期进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评价和改进方案,并组织落实。6.5.5有针对信息化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保障。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梯队,应与医院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匹配。6.5.5.1信息化建设有经费保障。(569)【C】根据医院规模和信息化建设需求,有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的年度预算。【B】符合“C”,并信息建设年度预算执行良好 【A】符合“B”,并加强信息建设经费审计与监管,保障投入效益。6.5.5.2信息系统专职技术人员配置合理并有专业培训。(570)【C】 1.专职信息技术人员配置能满足医院信息管理需要。2.岗位设置合理,岗位职责、技术等级明确,形成技术梯队。3.有人员录用、教育培训、授权审批、人员离岗和人员考核制度。【B】符合“C”,并专职技术人员每年专业技术培训时间不低于20学时。【A】符合“B”,并对专职技术人员加强监管,有工作日志、考核记录和完整的技术档案。

6.9.3.1制定常规与大型医学装备配置方案。(615)【C】

1.有医学装备配置原则与配置标准,根据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制订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配置方案。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备。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

2.有医学装备购置论证相关制度与决策程序,单价在50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有可行性论证

3.购置纳入国家规定管理品目的大型设备持有配置许可证。【B】符合“C”,并

1.有根据全国卫生系统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分类与代码,建立的医学装备分类、分户电子账目,实行信息化管理。

2.有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与完整的档案资料,单价在5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作到档案齐全、账目明晰、账物相符、完整准确。

【A】符合“B”,并有实施医学装备配置方案的全程监管和审计以及完整的相关资料。

第二篇:三级医院评审总结

投诉科关于三级医院评审相关准备工作的总结

自2018年伊始,我院将“创立三级医院”作为医院本最大目标以来,我科室以此为契机,严格按照相关评审标准进行了通过一系列整改,在科室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还有很多的不足与缺陷。现汇报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投诉档案管理机制:

虽然随着几年来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都有了显著地提高,但是不可否认,医疗纠纷还是存在的,并且情况不容乐观,我科室自成立以来,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对所有已受理的案件进行了归档,并保存了当时的投诉记录,保证日后有据可查以及以后工作改进的依据,二.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早在2016年我科室就已将此列入了当时的工作计划,并有了相关的文件和规定。三.完善医疗投诉渠道:

医疗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常常让当事人手足无措,为此我科室已将投诉管理电话进行了全院公示,能够保证普通民众及时有效的联系我们,(1.电话受理2.面对面受理3.特殊情况下科室人员走访)以求尽快解决处理纠纷,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四.规范接待流程:首先对于到科室投诉的患者,我们首先会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做好记录,最终由患者本人或家属确认后签字,特殊情况下还会视情节严重程度打开监控系统,确保整个受理过程万投诉科关于三级医院评审相关准备工作的总结

无一失。

五.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以及相关医患关系培训:

目前来说,当下的医患关系状况并不容乐观,医患矛盾时有发生,为加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与患者沟通水平,切实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产生,我科室,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医学继续教育、中欧远程医管云课堂)针对典型的案例召集相关科室进行研讨,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以求完善、改进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并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者以视频等多种形式促使本院职工了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六.不足与缺陷:

1.对于医院职工接受医患关系相关知识教育后缺乏后期调查,应该配有专门的考核、评析记录。

2.没有对已经发生的医患矛盾当中的患方进行满意度调查,应该进行事后询问,有助于我们持续改进工作。

3.缺少对已经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前后对比分析调查,是否工作状况有所改善,存在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还有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我科室希望借去延边医院学习的机会,能够通过引进和借鉴兄弟单位相关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帮助我科室不断改进工作,持续完善制度,为我院成功“创三乙”做出贡献。

第三篇:三级医院评审意义

新一轮医院评审须注重六大创新

来源:健康报 2011-02-18 清华大学医卫研究中心 刘庭芳 发布时间:2011-06-10 14:21:00

不久前,卫生部网站发布了《医疗机构评审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亮点在于,体现评审机制与制度的全面创新,解决传统评审管理方式、标准、方法存在的不足。在新一轮医院评审的全面创新中,我认为还应正视六个方面的问题。

加快开展第三方评审评价

当前,在国内尚无足够真正相对独立,成熟的社会化、专业化第三方医院评审机构存在的情况下,今后若干年内,由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组织与主导医疗机构评审的工作仍不可或缺。但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国内外及行业内外形势的快速变化,政府有必要进一步认真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从理论、政策、制度、专业等多个层面上进行探索与实践。

建议邀请全国人大、政协有关委员会或由卫生部委托专门研究机构对医疗机构评审体制、机制,分别开展多方调查研究。同时对海南、上海、浙江等省市大胆改革并已取得较明显成效的第三方或准第三方社会化、专业化医院评审、评价机构进行专项考证,对有些确实已经规范、有效的第三方医院评审评价机构的模式与做法进行推广,以便加速培育、建立并形成与国际接轨,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规范的第三方社会化、专业化医院评审评价机构。

主动转变医院评审理念与模式

首先要摒弃旧制结构式评审理念和一次性、大团队、突击式的评审方式。其次是要革除既仰仗外部评审又将其视为“麻烦制造者”的偏颇之见。可考虑适当借鉴国内“围评价期医院评价”理论模型及评价导向手册化的有效做法,将医院评审、评价理解为动态、关联、耦合、联动、持续循环的复杂系统工程。“围评价期”可分为评价前期、评价期和评价后期,而强化评价前期的自建自评和坚持评价中、后期的以评促改和质量持续改进,则是真正构建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和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软着陆的有效模式和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要明确评审不是评先进,不是对临床技术项目的专门评估,更不是对某些超细节部位的刻意挑剔,而是以现代评审、评价的理念、视角、标准、流程、方式和工具。以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五大要素横向关联性及纵向逻辑性进行科学评价与分析。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评审、评价。

重视追踪方法学评价的应用

《医疗机构评审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在新一轮医院评价活动中应用追踪方法学等创新性的评价工具。这是医院评价模式的重大创新,可以避免出现传统医院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保证医院评价的客观、公平和公正,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追踪方法学评价方法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手段,其核心思想和操作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评价者具有较高的管理理论与专业要求。因此,在新一轮医院评价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应该主导推行该方法的应用,从各方面严格规范和管理,避免在医院评价过程中因误解或把握不准确,造成应用不当。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对追踪方法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制定科学的、可行的、符合中国医院评价工作实际的追踪方法学评价操作方法。二是主导追踪方法学评价专家库与专家管理制度的建立,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三是主导追踪方法学业务培训和专家培训,形成科学、有效、稳定的培训机制,确保培训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可从台湾地区聘请追踪方法学评价专家和培训师资。

大力推广及应用多重品管工具

虽然我国公立医院推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已经多年,但是真正将其理论和理念落实到位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不少医院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乃至操作层对国际上早已普遍应用的多重品管工具理论、理念和实务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因此,有相当部分的医院,实际上仍停留在规制管理、概念管理,甚至经验管理的阶段,缺乏现代医院多重品管工具的理论与应用技巧,同时又缺失自觉性和外力推动。

多重品管工具包括十大系列近50种左右,如追踪方法学(TM)、根本原因分析(RCA)、品管圈(QCC)、基准标杆管理(BMK)、失效模式效果分析(FMEA)。例如,追踪方法学评价是评价专家以病人和评审者的双重身份,在身临其境中,逆向对病人经历过的优先区块、诊疗过程和整个系统进行多元评价。它的基本作用是发现系统内的主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并伴随开展质量环活动。这些工具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医疗质量改进工作中应联合使用。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医院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中,强化包括追踪方法学评价在内的各种医疗质量改进管理工具的行政推动力,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形成医疗安全长效机制。

开展医院评价研究工作

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为提高医院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的科学性、适宜性、有效性,建议加强医院评审的研究工作。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成立或委托高校学术研究机构或部门从事医院评审研究工作,跟踪医院评审的国际进展和经

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医院评审制度。二是建立医院评审信息数据平台,收集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各类信息和数据,对评审工作、医院评审前中后期绩效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等,为医院评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开展我国医院运行绩效、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国际比较研究,查找我国医院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医院评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切实提高医院质量和服务水平。

正视设置三级特等医院的合理性

新评审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评审的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合格、不合格,没有“特等”。目前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数量众多,这些医院虽属同一等级,但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服务功能参差不齐。医院评审的作用之一就是要为医院树立行业的标杆,使广大医院以之为目标加强建设和发展并逐步实行分级医疗服务。

因此,笔者认为卫生主管高层对业内提设“三特”医院的合理诉求应有必要的考量与回应,可否在评审办法中明确中心城市、原大行政区所在地城市的“区域医疗中心”与其他“三甲”医院之间的功能、服务、价格等政策及制度安排上有所区别。另外,为鼓励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医院应从经济政策上加强评审结果(等级)的应用,例如可以将医疗收费价格与评审结果挂钩,实现广义的优质优价政策。

解读第二周期医院评审的重点

医院评审主要是针对医疗机构的整体能力与绩效,而不是重点评价个人的能力与贡献。其标准包含质量的结构面、过程面和结果面,整个评审程序是一个动态的和循证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医院评审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如平衡医疗资源发展、关注医院功能定位等。在即将开展的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工作中,评审的重点工作有如下特点:

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通过医院评审要改变淡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局面,使医院在满足与保障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上下功夫。特别是大医院要在保基本、援基层上发挥龙头老大的作用。因此标准中要求,公立医院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按照卫生部下发的规章规范要求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好制度、师资与经费的落实工作,做好培训基地建设。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是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贯彻医改方案上下联动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三级医院要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相关的服务流程。

医院的安全、质量、服务、管理、绩效等方面是评审的核心内容。在医疗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医院担负的医疗任务越来越重。如何实现医疗改革,医院提出的总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标准中特别增加患者10项安全目标的内容:执行查对制度; 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执行手术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是重点章节。包括护理管理、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技术管理、放射治疗、住院诊疗、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麻醉管理、疼痛治疗、输血、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 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康复治疗、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药物、检验、病理、影像、介入诊疗、临床营养管理、病历(案)与持续改进等诸多内容。

全面检验评审前一个周期的日常工作是重点考核内容。考查2005年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出台的许多规章规范的落实情况,日常的医院质量管理的情况与现状。为避免第一周期弄虚作假修改病历的突击行为对疾病的诊治质量以病案中的全部数据为依据,对评审前一个周的全部病案首页记录按照国际疾病编码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优劣。特别是住院患者重点疾病、重点病种与重点手术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如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梗死等是质量评审的核心内容。这是推进医院以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评审。

评审特别增加医院社会评价一节。医院服务质量好坏重要的评价主体是患者。关注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程度是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重要内容。医院按照患者的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按照社会对其要求满足程度的感受,设计与确定医院社会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实施社会评价活动;建立社会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数据库,以确保社会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通过定期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为动力,改进工作,持续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等。

此外,医院要对照评审标准的内容与要求进行自查并应当按照评审办法的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相应的评审组织提交《医疗机构评审申请书》,并报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医院申请评审,应当如实向评审组织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的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评审机构对医院运行效率和单病种诊疗水平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按照评审管理办法的要求,经过岗前培训的评审员通过现场查阅文献、病案、核对数据、询问、考核技术操作,以及病例追踪方法,通过了解一个病人的服务全过程,将所涉及的各专业和科室贯穿在一起进行整体评价,并作出科学、客观、全面的书面评价。

医院评审还包括医院管理、院务公开、依法执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与图书管理、医院运营、财务与价格管理,医德医风管理,医学装备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

(作者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第四篇:三级医院评审答谢词

人民医院院长

xxx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反馈会答谢词

尊敬的市卫生局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女生们,先生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医院党委、医院全体职工向一直以来参与、支持并关心医院评审工作的各位领导、医院全体职工,向参加医院评审小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是医院上台阶、上水平的一次医疗综合质量大检阅。莒南县人民有幸作为临沂市首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单位,我们深感荣幸与自豪。这是我们难遇而今天遇到的契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更是对我们医院工作的鞭策与鼓励。为此,再一次感谢市卫生局对我们的认可,对专家这几天辛勤的督导,耐心的指导表示诚挚的感谢!你们辛苦了!

刚才,各位专家分别对我们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整体工作进行了客观、公正且很有保留的点评,也对我们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工作进行了肯定。我知道,作为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的领班班长,我们的工作离专家的要求,离三级综合医院各项指标差距很大,存在着亮点不闪耀、缺点不小的现象。我们决心,就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提出的建议及意见,逐条分解、逐项落实,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修正、完善、提高!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无论这次评审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视为一次最得力的练兵和有意义的真正的跨越。

最后,我们衷心地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院创建三级医院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也真诚地期待各位领导和专家下一次的光临!

谢谢!最后预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第五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自查报告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自查报告

第一部分 否决指标自查情况 自查结果号

1、承包、租赁科室 有□ 无□

2、超诊疗科目执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1

1、依法执业 有□ 无□

3、未及时申请医疗机构校验 有□ 无□

4、非法采供血 有□ 无□

5、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有□ 无□

6、未完成政府部门指令性任务(开展卫生下乡、对口支援,2、完成政府部2 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等医疗救治工 有□ 无□ 门指令性任务 作)

7、发生 1 起二级以上负完全或主要责任医疗事故 有□ 无□3

3、医疗安全

8、手术室或消毒供应室未达标 是□ 否□

9、因管理原因造成重大事件 有□ 无□4

4、重大事件

10、有严重财务、会计违纪、违法事件发生,受到省、市 有□ 无□ 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或被中央、省媒体曝光编

第二部分 准入指标自查情况 自查结果号 床位

1、医院编制床位数 张。是□ 否□ 房屋

2、每床建筑面积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 ㎡ 是□ 否□ 面积 是否新建医院:是 否 规1

3、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开放床位之比 是□ 否□ 模 技术

4、普通病房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 是□ 否□ 力量

5、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含聘用人员)是□ 否□

6、工程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 是□ 否□

7、职能部门设置齐全 是□ 否□

8、一级科室设置是否达到要求 是□ 否□

9、二级分科设置是否达到要求 是□ 否□ 功2

10、医技科室设置是否达到要求 是□ 否□ 能

11、临床教学达标 是□ 否□

12、科研能力达标 是□ 否□

13、有临床重点专科 是□ 否□ 医疗

14、技术水平达标 是□ 否□3 质量

15、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是□ 否□

16、病床使用率≥85 是□ 否□ 工作4

17、床位周转次数≥19 次∕年 是□ 否□ 效率

18、平均住院日≤15 天 是□ 否□ 社会

19、出院患者综合满意度≥90 是□ 否□5 形象

20、群众测评满意度≥90 是□ 否□编 自查

第三部分 评价指标自查内容 分值号 得分

一、医院管理 1951

(一)依法执业2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 203

(三)人力资源管理 154

(四)应急管理 105

(五)信息系统 656

(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507

(七)后勤保障管理 108

(八)医疗仪器设备管理 109

(九)院务公开管理 15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59510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2011

(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012

(三)医疗技术管理(25 分)2513

(四)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25 分)42014

1、非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15

2、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516

3、门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17

4、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518

5、重症医学科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19

6、感染性疾病科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20

7、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021

8、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522

9、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23

10、核医学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24

11、功能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25

12、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26

13、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5027

14、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528

15、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6529

16、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30

17、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531

18、麻醉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32

19、高压氧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33 20、营养科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34

21、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0

(五)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035

1、护理管理组织 1536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8编 自评 第三部分 评价指标自查内容 分值号 得分37

3、护理质量 1238

4、临床护理管理 2539

5、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 2040

6、有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 10

三、教学和科研管理 3541

1、承担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工作 1842

2、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工作 17

四、医院安全 6543

(一)建筑、设备、设施安全 1044

(二)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安全 1045

(三)医疗服务安全与患者安全目标 4

5五、医院服务 7045

(一)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2047

(二)服务行为和医德医风 2048

(三)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 2549

(四)医院文化建设

5六、医院绩效 4050

(一)社会效益 2051

(二)工作效率 1052

(三)经济运行状态 10自查得分合计自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一项列出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下载三级医院评审信息相关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级医院评审信息相关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实施方案

    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医院加强内涵建设,保证医疗安全,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切实促进我院的发展,根据卫生部《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卫医管......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 (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

    三级医院评审培训体会

    三级医院评审培训体会参加了三级医院评审培训后,感觉压力很大,我们医院在院感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实在此次培训之前,我也在收集学习有关三级医院评审的材料。我体会到这次评审......

    三级医院评审千佛山医院学习体会

    3月???日上午,???院长带领我们一行???人赴千佛山医院考察学习。千佛山医院???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首先听取了???领导介绍千佛山医院基本情况、医院管理的经验介绍,然后院长助理???科长介绍......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三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地区或区域(人口一般在百万以上)提供以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相应的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任务......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 (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

    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医院党务工作制度

    党委会工作制度 1、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委员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重大问题要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表决形成决议。当意见分歧双方人数相当时,可再......

    迎接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医院评建工作推进方案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自身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确保我院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