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眸新教材试教之路
回眸新教材试教之路
回眸近两年的新教材试教之路,我们感慨万千,有迷惘困惑、艰辛劳苦,更有期待与收获,备感欣慰与喜悦。从被动接受使用新教材,到钻研教材不断地探索交流,切实地感受到了新教材的魅力,与教学改革共同成长,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迷惘与觉悟
起初,由于对新课程缺乏了解,迷惘与困惑多多。新教材分模块编写,像解析几何居然三分天下:直线、圆方程编写在《必修2》,圆锥曲线出现在《选修2-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又被编写在《选修4-4》,宛如一个炉子刚生起火,火势渐猛,却又要另起炉灶不得不将之熄灭,给人感觉滞涩不快,也造成学科内容不必要的重复。模块化结构的“螺旋式课程”所呈现的思维逻辑链不如以前“直线式课程”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虽然,模块化课程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一定的课程选择与创造空间,能够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教师教科研活力。但是,教学中不同的模块编排顺序(14525与12345),势必造成有些内容需要补充,又有些内容暂时无法讲授透彻等现象,要组织一定的人力、财力编写与之相适应的习题集等配套教学辅导用书,同时或多或少阻碍了各地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及时共享,带来些许的资源浪费。甚至,抱怨、错误认为这种教材改革是一种应景之作。
然而,原有的高中数学课程由于教学内容陈旧、知识层面狭窄、课程结构单
一、应用意识不强等因素与新形势不相适应,尤其是直线式课程仅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展开,对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关注不够,未能顾及学科逻辑与学生的心理逻辑的有机结合,严重忽视数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人文背景,导致数学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在未来社会中,需要人的整体发展,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自身意义本质上的变迁,呼唤高中数学课程进行实质上的变革,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可以这么说,新课程是时代的产物!何况,新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国内资深的数学教育专家,他们目光超前,思想领先,关注世界,关注未来,观念全局,引领中学数学教育卓卓有余。使用他们的教材无庸置疑!抓紧洗脑,调整自己的步伐,跟上时代潮流。
走进新课程
通过聆听各级专家的报告,集体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钻研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我们逐渐走进新课程,体会新课程的编写宗旨,了解新教材的特点,提高认识水平,更新教育观念。
新教材编写宗旨 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其数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彰显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a)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 1 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b)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c)采用实际问题引入,强调数学应用意识。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d)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e)既降低了难度,扩大了知识面,又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部分很大程度降低了难度,必修部分成了“大众数学”,相信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加上高中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全部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能够为学生做好未来人生规划奠定一定的基础。选修部分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延伸,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各层次的人才。原教材中的简易逻辑部分放在高一讲,符合数学本身的逻辑,因为数学本身就是探究自然界的因果关系,解题的过程就是探究充分、必要、充要条件。逻辑“或、且、非”十分抽象,学生不具备一定的知识是无法理解的。数学归纳法中的归纳、猜想、证明思想已渗透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明显随着知识面的扩大,教材实际降低了难度,只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并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从培养的人才方面看,过去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现在培养人才的子集。选修部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知识”的新理念。原来的分层次教学是学生学到一定的层次由学校和教师强制性分班,违背了学生的意愿,本来有些学生适合学习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而让教师强制性的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知识,而新课改的分层次完全是由学生根据自己选的课程决定的,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更有利于各层次人才的培养。
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监控者,让学生动脑思、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耳听,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期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数学地思维”,认识数学的科学人文价值,养成理性精神,形成热爱知识、乐于学习的心理倾向,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认识,这是一个核心,是一个新教材使用成功的关键。没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在我们手里,就会“穿新鞋走老路”,上不出新味道来,甚至还会变味。
理念的实践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诸多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方法得以迁移,能力得以形成。
同时,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 2 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我们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几乎每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以问题串出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2)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b)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材料。
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把学生的学置于问题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有鲜明的目标指向,能融数学教与学为一体,具有数学教学活动的内驱力(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开放的),并使数学课堂具有自我生长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学会学习)的立体的环境,能提供丰富的形象素材,构筑起表象与数学本质的桥梁,提供一个抓住本质并对本质有准确理解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抽象过程中充分理解高度抽象的数学实质。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于对具体问题或具体素材的观察、实验、合情推理,但又不能停留在此,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总之,要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以“问题驱动”为纽带,以“类比分析、归纳推理”为动力,促使学生思维“螺旋上升”。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主要途径:(1)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创设温故知新情境——所谓“温”就是寻找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故”就是原有认知结构的旧知识,“知”就是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新”即连结点处新生出来的支脉。要求制造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发新旧知识的联系,对学生有启发。(2)利用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创设实践情境——既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激发求知欲,又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更理解掌握,还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3)利用数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在实验情境中探索规律,提出猜想,再通过逻辑论证得到数学命题,同时揭示命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4)利用数学审美来创设审美情境——数学中,处处绽放美的花朵,及时引导学生去发现、捕捉、感受,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唤起追求数学美的情感。
c)以问题驱动教学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问题引导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通过恰时恰点地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具体地,在知识形成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形成认知冲突,激活思维,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 3 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学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时,大多采用教科书的教学设计,利用折纸方法,配以相关问题(1)折痕AD一定与桌面垂直吗?(不一定。对不垂直的情况,要求学生指出不符合线面垂直的定义,以加深对定义的理解)(2)如何折才能使折痕AD一定与桌面垂直?(折痕AD必须垂直BC边)(3)如何验证此折痕AD与桌面垂直?(不能用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来判断线面垂直,而两条可行)(4)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就能判断线面垂直吗?(一般的两条直线不行,必须是相交直线),随着相关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从直觉上得到并确认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关键要把握“度”,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期效应”,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e)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真正落实新课程,首先应真正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主体地位。主体只有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下,充分调动自己的脑力深钻细研,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才能真正使思维品质得到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应象魔术师,使学生童话般地进入思维情境,兴趣盎然地进行着主动的学习与探索,主动地思考老师提问的问题,主动理解着老师讲解的内容,主动地按照自己大脑思维的发展去思考;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教学节奏能动地进行,当他们深深地沉浸在思维情境中并成功地逾越障碍获得成功时,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就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在教学中,注意积极使用作用于学生、能推动学生的思维作用的启发性语言——─问,巧妙的设问,疑问,提问学生,让学生自问,相互提问,提问老师,都可使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成为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体。学生既是思维活动的主体,也是课堂气氛的主体,老师要做的是如何调控,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纷乱,紧张而不影响思维的延伸和发散。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提倡“质疑”“探究”精神。
f)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大家明显地感觉到新教材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新教材在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算法初步、立体几何初步、曲线与方程等内容中均选择了多样方式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多媒体以其生动、直观、新颖的特征能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以及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为了恰时恰点得心应手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参加了一系列信息 4 技术培训等,如用几何画板或Power Point制作一些课件,一些应用软件(Cabir 3d)的使用,互联网上资源的调用等等。
建议与顾虑
新教材对《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的后置处理,是否会错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精神的良好时机?给学生造成数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的错觉?因而混淆了数学与物理、化学等实验科学的本质区别——“从基本公理出发依靠严密的推理论证获得后续结论”,另外,相隔时间很久,中间有许多内容,自然会有疑问,用向量的方法证明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是否产生循环论证呢?不如在相应的“阅读与思考”中直截了当加以证明!又像《三垂线定理》在传统教程中位置险要,作用重大,学生又能理解接受它,可否不将它驱逐出新教材?!另外,文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本来就显得薄弱,新教材却把《空间向量》狠狠砍掉,而文科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类比方法由已学的平面向量轻松理解掌握有关空间向量知识的!这无疑像,在解决立体几何的战场上,将手中持有的“空间向量法”这一锐利武器禁用、收缴,人为造成更大伤亡。
新教材中“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与传统教育相比,是全新的学习方式。这部分在学生学习中究竟要花多少时间,该占多大比重,高考能与之匹配吗?期待看到能打消此类顾虑的正式文本。
高考复习的打算
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我们进行复习教学的指南针。数学复习应以其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主,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老经验和老办法处理问题,但我们首先应该遵循教材和课标的意图,明确考试要求,熟悉考试内容,把握教学难度,克服那种“新教材没有要求的内容,由于熟悉又觉得重要担心会考到而不遗余力地补充给学生”现象,否则我们就可能会走偏走远误导学生,偏离《课标》的要求。
一、复习的两个基本原则
1、以纲为纲,明晰考试要求 所谓“纲”,主要指《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简单地说,《考试说明》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新课程标准》则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研究《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既要关心其中调整的内容,又要重视数学不同版本《考试说明》的比较。我们可以结合上一年(尤其是山东、广东、海南等地)的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考试说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
2、以本为本,把握通性通法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处长任子朝所说的“不能借口能力考查和理论联系实际而弱化、淡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的知识点看起来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过,但它属于“一捅就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也是有的。“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 5 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甚至是《探究与发现》中的问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例如2008浙江理科10如图,AB是平面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内运动,使得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A.圆
B椭圆
C.一条直线
D.两条平行直线 分析:若拿掉条件“点P”,仅考虑满足“ABP的面积为定值”B的点P的轨迹:因SABP1ABdPAB知,点P到边AB所在2AP直线的距离dPAB为定值,故点P的轨迹是以AB所在直线为轴的圆柱。添回条件“点P”,点P的轨迹应是平面与圆柱的交线,又AB是平面的斜线,即平面与圆柱的母线斜交,得到的一条截口曲线是椭圆。当然,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代数方法解决。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用好、教好教材,发挥教材在复习中的导向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抓纲务本”才是教学的第一要务。
二、按考查要求进行下面两方面的复习
1、数学基础知识
(1)重“面”—— 全面复习,重视教材
(2)抓“点” ——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3)连“线” —— 理清线索,形成网络 按考点分课时逐个复习,不留死角、盲点,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切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要研究每个知识点的高考命题特点、解题基本策略、考题基本类型;加强章、节知识过关,训练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夯实基础知识。另外,要“螺旋上升”,要有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兼顾知识、方法、能力三个层次。
2、数学思想与方法
(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2)数形结合的思想。
(3)分类与整合的思想。
(4)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5)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通过对个例的认识与研究,逐渐积累对这类事物的了解,形成对这类事物的总体认识,发现特点,掌握规律,形成共识,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这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但这不是目的,还需要用理论指导实践,用所得的特点和规律解决这类事物发展的新问题。这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反复认识的过程,就形成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我们数学中常用的归纳法、演 6 绎法就是特殊与一般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高考中设置一些通过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寻找特殊点、特殊位置,取特值等解决的问题,都是突出考查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6)有限与无限的思想
有限与无限相比,有限显得具体,无限显得抽象,对有限的研究往往先于对无限的研究,对有限个对象的研究往往有章可循,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无限的研究是将它转化为对有限的研究,这就形成了解决无限问题的必经之路,反之,当积累了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之后,又可以将有限问题转化为无限问题来解决,这种无限化有限,有限化无限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有限与无限的思想。
有限与无限思想的考查刚刚起步,新高考是在考查其他数学思想方法中同步考查有限与无限的思想,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研究函数极值,在极值定义中对极值的描述中,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定义中的“附近”和“所 有”都含有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而新高考命题更重视从概念和方法出发,考查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即我们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中的概念、定理、性质的直接或灵活运用,还要重视产生概念、公式,证明定理、性质所产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7)必然与或然的思想
随机现象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结果的随机性,即同样重复的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并不相同,以至于试验之前不能预料试验的结果,二是频率的稳定性,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每个试验发生的频率“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概率研究的的随机现象,研究的过程是“偶然”中寻找“必然”,然,后再利用“必然”的规律去解决“偶然”的问题,这集中体现的就是必然与或然的数学思想。
(8)推理与类比的思想
三、注意的六个问题
1、弃题海,重过程,反璞归真抓复习
2、合理切入,科学备考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2)突出主干知识,加强薄弱环节
(3)精选典型习题,克服复习倦怠
(4)提高理解和运算能力
(5)强化思想与方法
3、构建知识网络,寻找交叉点整合.
(1)三角与向量的交融
(2)解析几何与向量的交融
’
(3)数列与解析几何交融
(4)数列与不等式交融
①项不等式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i)不等式证明的一般方法(比较法、基本不等式法、放缩法等);
ii)数学归纳法:iii)构建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iv)先求通项,利用通项求解
②和不等式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i)合理放缩后裂项相消;ii)裂项无效,化归等比: iii)迭代放缩
(5)概率与方程、概率与递推数列的交融
(6)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的交融
’
(7)函数与数列交融
(8)立体几何与方程的交融(解决立几探索性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猜后证,另一种是运用方程化归为代数问题)7
4、重视意志和品质培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5、养成良好解题习惯,规范答题,学会反思,提高复习效率.
①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②引导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进行反思
③引导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
④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思路、推理、运算和语言表述进行反思
(5)引导学生对解题活动中有所关联的问题进行反思
⑥引导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对结果的反思可进一步探讨解法,挖掘规律,引申结论。
6、认真研究新增加的《算法》及其考法
四、加强题组变式练习,构建知识经纬线,抢占解题制高点,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变式训练应围绕数学知识的合理组织、运用与思维方法的不断深化来展开:
例
已知抛物线x22py(p0),直线l过点M(0,m),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和B(x2,y2)两点.求证x1x2,2pm,y1y2m2
变1-1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变1-2-1已知抛物线x22py(p0),直线l过点M(0,2p),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和B两点.求证: OAOB
变1-2-2已知抛物线x22py(p0),抛物线上两点A和B满足 OAOB,求证:直线AB恒经过定点 变1-3(2000北京)设点A和B为抛物线y2=4px(p>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变1-4(05广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上异于坐标原点O的两不同动点A、B满足AO⊥BO(如图4所示).(Ⅰ)求△AOB的重心G(即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
(Ⅱ)△AOB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变1-5(04重庆)设p0是一常数,过点Q(2p,0)的直线与抛物线y2px交于相异两点A、B,以线段AB为直经作圆H(H为圆心)。试证抛物线顶点在圆H的圆周上;并求圆H的面积最小时直线AB的方程.8 变1-6直线l与抛物线y22px交于相异两点A、B且OAOB4
(1)判断直线l是否恒过一定点?若是,求出该点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若46AB430,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
(3)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AFB求的最小值
变1-7如图,线段AB过x轴正半轴上一点M(m,0)(m>0),端点A,B到x轴距离之积为2m,以x轴为对称轴,过A,O,B三点作抛物线.(1)求此抛物线方程;,求m的取值范围.(2)若tanAOB1
变1-8已知抛物线y4x,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AOB135,求直线l在x20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
变1-9已知抛物线,过 作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是否存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l被以AP为直径的圆截得的弦长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直线l,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1-10已知抛物线y4x上两个动点B、C和点A(1,2)且∠BAC=90°,则动直线BC必过定点()
A.(2,5)
B.(-2,5)
C.(5,-2)
D.(5,2)在题目与题目之间,建立精当的序列关系,保持知识的整体性、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相似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功能强的数学认知结构。
在可接受的原则下,数学命题的引申和推广可使数学命题在更大包容性、更高概括程度上实现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变式练习所提供的问题情境的相似性有助于数学命题的自动生成,有利于学生获得熟练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数学知识的综合贯通,有助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这是因为在注重问题引申和推广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由于被激发起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和创造欲望,所以他们就积极地去探索、去研究,并且将所获得的材料、信息在自己在大脑中进行“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和类比、实验和猜想、一般化和特殊化等一系列新的、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操作”,而每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就不仅创造出一个新颖、独特的“产品”,而且尤其在活动中,由于努力地、不断地去探索、去推广结论,久而久之就会自然养成一种爱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逐步培养和发展探索问题的能力。
五、继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数学问题提出质疑。
高三复习课往往内容多,容量大,生怕学生见的题型少,拼命抢时间“灌”,不敢给学2 9 生太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奔波”于题海,渐渐地,学生没了自己的见解,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不怕难,就怕新”的怪现象。要坚决打破教师垄断课堂的恶习,砸烂那种“只许学生接受老师“调教”,不理睬甚至厌烦学生阐述自己观点”制约新课改的无形桎梏,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要坚持探究,探究的方式一般有纵向探究(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横向探究(课堂最常见方式是一题多解)。
六、加强试卷分析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切实提高讲评练习分析试卷效果
讲评练习分析试卷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在高三复习中占有较大的时间比例。它对学生的知识起着巩固、充实、深化和矫正作用;又是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再运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研讨解题方法、提炼解题思想、探索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讲评练习分析试卷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复习的效果,很有必要作一番试卷分析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a)突出重点,总体布局,将专题复习与练习试卷讲评相结合。
1、不平均用力,突出重点、热点,依据数学主干知识来设置。对于那些有着丰富内涵却“貌不惊人”的题目,应充分挖掘创造,用其中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意志品质等“营养”成分,滋润学生的大脑和心灵,启迪学生的思维。
2、注重解决学生存在问题,根据学生在试卷练习中的错误来设置
3、多设小专题,将专题复习与练习试卷讲评相结合。
b)树立解决薄弱环节,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复习教学思想,减少无效教学。练习讲评课是知识复习课的延伸和补充,要根据练习中或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知识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弥补和加强,教师要善于引申拓展,对易错易混淆的问题要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
1、善于挖掘展现学生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
2、要引导学生在大脑中找试题模型的出处,辨析异同点,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要注重试题的拓展延伸,一可以赋予优秀学生发展的空间,二来通过对题目的变形、发展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新题的编制过程,提高学生解题的信心。复习讲评课千万不能以“讲完了”了事,要进行适度地深化与提升,使学生对“双基”的认识能做到横向联系有创新,纵向联系有突破,通过达成“教会了”的较高目标,迈向“形成了能力”的终极目标。
c)依据学生学习心理实施讲评教学,备课的重点是备学生。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了,什么是不知道的,为练习讲评课教学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其途径有:
1、多下班,从学生的问题中去了解。
2、多改练习,从学生的解答中去了解。
3、做好考试试卷的“一统”、“二查”、“三归纳”。“一统”:统计试题及知识点得失状况
“二查” :查引起错误的原因,查学生审题偏差,查知识掌握漏洞,查应用能力缺陷,查思维方式障碍。“三归纳” :讲前归纳本套试卷考查目标,涉及的知识范围,采用的题型、背景材料,解题用到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d)及时反馈,让“练”和“讲”在温度上衔接。
e)好的练习讲评课不仅仅解决学生昨天的问题,更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明天遇到的问题。所以审题、破题指导应该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来对待,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建模,增加学生个人体验。
f)增强练习讲评课的教学新意,提高学生课堂参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解法创新是新意;类型题解法归纳是新意;题型拓展是新意;对比辨析是新意;题目的 10 鉴赏回味是新意;讲解方法不拘一格是新意。
上文,仅仅为引玉之砖。期待指正。
台州
冯丹君 季剑锋
执笔 参考文献:
章建跃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2 王光明 再谈数学命题的教学策略 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5 严士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孟建伟 对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忽视——逻辑证实主义科学观及其缺陷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4 张永泉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魏本义
数学讲评应如何设计更科学合理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6
第二篇:回眸“四步探究教学法”之路
自主体验教学法的农村版——四步探究教学法
河南省濮阳县八公桥中心校
张振立
当岁月的钟声敲开21世纪的大门的那一瞬间,时代就给我们提出的了一个新的要求:新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新的使命之下,全国各地都在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祖国遍开**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西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还有濮阳市四中的“开放性三段式教学法”。无不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模式的改革着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这些教学模式步步逼近我们,但我心中一直希望能有一种教学方法使用于濮阳县的乡村教育。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9年暑假期间,我的几位同事都到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听他们回来后说培训的是 “四步探究教学法”。开始我认为有时只是用于城镇教学的方法,但被他们否定了。他们又不告诉我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否定的原因。我愈加感到它的神秘,想方设法去打听与之有关的消息,当我知道他是我们濮阳县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根据濮阳县的教育现状研究出使用于当地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时,更激起了我的兴趣。
我盼望的日子终于到来了,8月中旬,我被派往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因为时间太短,我还是有点不太懂。9月初,我终于拥有了一本《四步探究教学教师培训手册》。几乎在同一时间,我又了解到它与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的“自主体验”教学法是异曲同工。对于“自主体验”教学法,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把它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归纳出版了《花开的声音》一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这本书,我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迫不及待地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受益匪浅并写下了《我曾倾听“花开的声音”》一文。
三、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有责任去推行这样好的教学方法,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我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经过短时间的实践我们教研小组结合中心校主抓教研的领导以及各校的教学能手,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达成共识,解决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问题。譬如,1、第一环节“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中学生不敢提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硬要拉起来让学生说是治标不治本的。首先分析原因,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没有胆量提出问题;(2)学生不知怎样去提问题;(3)没有养成这种习惯。只有了解了原因才会有对策。对策(1)用一周时间专门训练学生的胆量,不管他们说的正确与否,老师都要给予表扬,如果确实不敢说,就对他的敢于站起来而表扬,激励他说:“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提出一个问题”等。(2)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提示学生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提问题入手,让学生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当前面两个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第三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分小组该怎样去分呢?这是困扰我们的又一难题。根据成绩的好坏进行分组意见一致。问题是,好的与好的在一起,差的与差的在一起?还是好的与差的都分开?意见有了分歧,经过商议,推敲,决定采用后者,这样就能实现“不丢下一个学生”。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内讨论,就能实现“兵教兵”,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四、映日荷花别样红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四步探究教学法”在我们八公桥镇已全面推广。并且被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在最近几次的摸底考试中同学们给了老师们一份满意的答卷。八公桥镇教育正随着“四步探究教学”的日益推广而稳步上升。我深信,“四步探究教学”会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奇葩。
第三篇:回眸2014,展望2015(共)
回眸2014,展望2015 2014年匆匆过去,2015年悄然来临,站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回顾过去的一年,我队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标准化、班组管理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质量标准化管理方面,2014年综采二队把质量标准化工作当做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工程质量是“生命工程”的思想,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高效”活动,在员工中树立要做就要做好、做细的思想,对工作面管线吊挂、备件的摆放、文明卫生的清理等工作要求员工做细、做好,工作不重复,一次性完成,保证了质量标准化的动态达标,即节约了时间,也降低了劳动强度。
加强制度及现场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2014年综采二队以提升管理水平为契机,通过对现场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作业流程应用至现场,规范作业流程,优化工艺工序,加强科技创新,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各项制度落实到现场中,落实到每位员工,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确保生产任务顺利完成,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规范岗位操作流程,提高设备检修效率、设备检修合格率,综采二队抽调关键岗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对综采的标准化作业流程重新梳理、修改,优化流程的员工从现场实践开始、优化各种工作流程、细化完善各项工艺工序,及时将遗漏的危险源补充完毕,将各种工器具、设备部位、操作人员、监护人员、注意事项等详细、全面的进行优化,共计梳理流程71条,新增流程2条,确保标准化作业流程能在现场实践中指导人员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二、创新节能降成本
精益管理再提升
2014年综采二队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从材料节约、管理创新、小改小革、修旧利废等方面入手,以搭平台、建机制、创新路,增效益为指导,保证每月实现节支降耗目标,进一步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在材料管控方面,2014严格执行较旧领新制度,对材料实行程序化管理,谁领用谁签字谁回收,材料上架管理,做到材料名称清晰,数量正确,避免了材料的浪费,每月初对上月消耗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制定下个月的计划,将材料分解到每个班组和个人,减少新配件的使用数量,对能重复利用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制定奖罚制度,定期进行兑现,增强了员工的成本意识,使各项材料用到合适的地方,提高材料的复用率,2014共计节约材料费用169万元,材料管控成效显著。
在修旧利废管理方面,在保德煤矿修旧利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综采二队通过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员工对配件进行修复等措施,充分激发了员工创新热情,修旧利废成果显著,全年进行修旧利废290万元,修复备件205件。
在科技创新方面,2014根据保德煤矿及区队要求,制定了五小成果创新激励办法,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力度,鼓励各班组员工在亮点工程和管理提升项目方面积极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达到节支增效的目标,同时将科技创新与班组建设将结合,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同时将做好的亮点工程和管理提升项目及时进行总结上报,同时也将公司和保德煤矿下发的优秀亮点工程和管理提升项目及时得到推广,2014共计创新五小成果15项,管理提升项目2项,申报专利1项,推广亮点工程5项。
三、推行班组建设,凝聚班组向心力
2014年综采二队以建设八型班组为基础,以创建保安全、促效益、提技能、优环境的煤保德煤矿八型班组为目标,展开了2014的班组建设工作。2014年综采二队开展了井口慰问、家属座谈、人人都是班组长轮值活动、岗位轮换、技术比武、实践操作培训、安康杯等活动10余次班组建设主体活动,组织人员拍摄了微电影《保德煤矿山情》、综采二队检修班宣传纪录片,展示了员工的才能,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反映了保德煤矿山职工的生产生活面貌,让更多的人了解保德煤矿山,了解保德煤矿工生活。
2014年要求各班组设计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班组口号、班组目标、班组标识,班组愿景,引导班组提炼本班组的管理经验,形成具有班组特色的班组文化。
通过开展班组建设,增强了班组的职工光荣感和责任感,有效激发职工的工作激情,使职工通过劳动和创造获得成就感,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技术素质,齐心协力干好工作,加强班组整体战斗力,提升班组凝聚力和活力。2014年宫宇获得了神东煤炭集团班组建设金牌班长、邱会强获得了银牌跟班队长、检修班获得了铜牌班组,检修班获得了保德煤矿的金牌班组。
四、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自2014年3月开始,综采二队党支部根据公司及保德煤矿党委的统一部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综采二队党支部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开展计划,通过集中学习、保德煤矿长讲课、个人自学、撰写体会、讨论交流、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学习,参与保德煤矿组织的讲座2次,党支部集中学习8次,邀请保德煤矿长讲党课1次,个人撰写笔记17篇,掀起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热潮。
在查摆问题自我批评阶段,综采二队党支部查找自身在执行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查摆问题目标清晰化、内容具体化、标准细致化、活动程序化。以安全生产为镜子,照隐患、照漏洞、照工作中的不足,找准找全问题,通过QQ群、微信平台、谈心谈话、家庭走访、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共征集问题89项,经过认真梳理、合并、归纳,共整理出20项意见。
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阶段,区队组织人员对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对综采队的73项制度进行梳理并修改,对不合格的15项制度,区队组织管理人员、班组长、员工进行审核,对不合格的制度进行了整改,形成了符合我队现状的制度,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2014已经过去,展望2015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在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要在2014年的基础上,2015年的各项工作都要做的更好,更充实。2015年我队要抓安全、保生产,打造本质安全型区队;继续推行班组建设,创建八型班组;推进精益化管理,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完善质量标准化,创建标准工作面;实践活动“回头看”,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安全、生产、创新方面更上新台阶。
第四篇:徐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我回眸我的成长之路
我回眸我的成长之路,似乎多了些灰尘的不明,少了些斫痕的深刻,一路走来,已过了几度春秋冬夏,却从未品味成长路上的所得所失。
我那紧闭的双眼是林海英为我开启的。吹区《城南旧事》表面的灰尘,回味英子的童年,“英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当爸爸的花儿片片飘落,伴随着毕业的骊歌,英子长成了,不在是小孩子了。成长之中总有些离别忧伤、生死悲欢,堕落吗?沉沦吗?回眸英子的成长,我看到是坚强。
我心中的困惑与迷惘是胡适为我擦去的。翻开《我的母亲》一页,又体味胡适小时侯为其舔去病眼上的翳痕,一“真”字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多少的关爱,对孩子那无怨无悔的爱意,我们的成长是与父母的付出与哺育分不开的,成长的点点滴滴浸透了母亲的血和泪。回眸成长,才发觉忘记了很多很多。。。。
我心中的涅磐之火是鲁迅为我点燃的。回眸鲁迅的成长,搓开《呐喊》、《彷徨》的纸页,阅读成长中的坎坷所见所闻,竟看到了辛亥革命不彻底而造成荒凉萧索的故乡;看到了落魄可悲的孔乙己;看到了受人欺凌哀其不幸的祥礼貌嫂。。。。鲁迅弃医从文,用一支笔在回眸成长间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麻木-------凝成一部《朝花夕拾》,立在文学史的高峰中!
成长回眸中,我们学会“愈挫愈强”的不屈;成长回眸中,我们学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感恩之心;成长回眸中,我们学会从彷徨无知到看清社会,作到“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清醒!
学会回眸你的成长吧!积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当生日歌再次想起的时候,你就可以无怨无悔,毫无牵挂的步入新的成长旅程!
第五篇:2009全省组织工作亮点回眸(共)
2009全省组织工作亮点回眸
为科学发展配干部建队伍聚人才
——2009全省组织工作亮点回眸
将组织工作与科学发展高度对接,调动组织资源积极应战国际金融危机;紧扣热点难点,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走进基层,汲取智慧加强自身系统自滤自洁——盘点2009,全省组织部门紧紧围绕改革创新、服务大局这一主线,为科学发展配干部、建队伍、聚人才,用一个个亮点汇聚出浓墨重彩的篇章。
“应对危机”成硬任务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紧迫形势,全省组织部门快速反应,紧贴江苏科学发展大局和省委重点工作调动组织资源,推出连环举措积极应对危机。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穿全年,从市县机关到基层企业、学校,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内涵,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转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思路,转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切实举措,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政治保证。
4月,省委组织部集中开设“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政法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势、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信访工作”四个专题研讨(研究)班,提高党政干部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危机处理的能力,1100多名领导干部,走进课堂,研究学习应对挑战的办法,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
着眼长远,境外培训力度持续加大。高研班、高等教育专题班、现代企业管理专题班等干部“品牌”培训有序举办,首期中青年高级管理人才海外研修班正式赴美。一批不同领域的后备人才和急需使用干部走出境外,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紧跟江苏沿海开发步伐,省委组织部迅速制定了20多条支持沿海开发的政策措施,并启动科技挂职服务沿海行动计划,把大批优秀干部和紧缺人才源源不断地导向沿海开发主战场。
人才工作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向纵深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再度强力推进,并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项目引才计划和服务外包、现代农业两个引才专项,共引来2138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竞相申报,最终262人经过严格审查筛选入选。加上各地引才计划,2009年,全省累计有20多亿元专项资金用到了人才引进上,得到50万元以上资助的就有1000多人。
大规模高调引才的同时,人才创新创业的载体也在不断搭建。省内已建14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无锡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大学更是晋升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从省内外45个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选出的68名科技人才,则到苏南一部分县(市、区)担任科技乡镇长,为推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充当“牵头人”、“联络官”。
“改革”仍是关键词
回眸2009,“改革”仍是组织工作的关键词,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基层党建等热点领域屡有突破。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去年下半年,省市联动面向基层公开选调优秀公务员,标志着我省面向基层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工作已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基层干部的成长通道进一步畅通。省级机关领导干部的选配,也创出了历史上的第一次——2009年12月,采用了省委全委会成员无记名海推、差额考察的办法,为7个厅局选配了负责人。
将国企党建资源向民企开放,让国企民企党组织统筹共建,以党建为纽带实行深度合作,迈出了我省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一步。在2009“深化统筹共建、促进科学发展”江苏企业家高层峰会上,国企民企新签约合作项目105个,总投资额近30亿元。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政策、资金扶持,江苏经验走向全国。截至目前,2007、2008两年省选聘到村的2600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1185名创办各类实体910多个,吸纳创业资金4.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3万多个,帮助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7月下旬到8月底,南京市在363个城市社区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成为媒体公众追逐的焦点。这次大规模的公推直选被视为现阶段扩大党内民主的一次成功尝试。南通市的社区网格化管理、“10分钟服务圈”,南京市建邺区的“一委一居一站多中心”的新体制,则为社区党建工作创出了新的模式。
“下基层”引领新导向
从2009年5月起,全省组织系统640名部务会成员、2200名组工干部走出机关,“沉”到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听民声、问良策、解难题、办实事。
在这场持续大半年的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组织干部们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沟通,与基层干部谈心,和上访群众交流,走访慰问老同志老党员和英烈遗属,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改进了作风,破解了难题,形成了一批契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成果、制度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省委组织部研究提出分层分类集中补充调整省管后备干部和紧缺人才、建立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科学培养链等机制创新,泰州市、宿迁市积极探索选派机关干部下村任职,常州市探索建立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优选模型。截至目前,全省组织部长下基层已开展调研活动6500多次,撰写调研报告1800多篇,牵头解决实际问题2900多个,修订完善规章制度1600多项。
“下基层”锤炼了党性党风,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强了群众意识,更成为今后组织工作的鲜明导向。一位部长深有感触:“组织工作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智慧在基层。只有眼睛向下、走出机关,深入到基层和发展一线中,才能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提升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