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小镇深度分析报告长江证券

时间:2019-05-14 05:0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小镇深度分析报告长江证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小镇深度分析报告长江证券》。

第一篇:体育小镇深度分析报告长江证券

体育小镇深度分析报告长江证券

报告要点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融合的发展创新平台

特色小镇是一类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最早出现在2014年的浙江,经过两年发展后迅速风靡全国。从全国范围来看,特色小镇经历了四个阶段:探索阶段、酝酿阶段、成型阶段和推广阶段。

立足城镇化环境,特色小镇迎合产业升级需求

在发展基础方面:政策红利推动,乡镇基建完善。(1)中央自2016年起将特色小镇创建列为农村重点工作,同时地方政策陆续出台。(2)全国城镇化率2016年达57.35%。2001年以来,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增速保持在GDP增速之上,小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在市场需求方面:产业的转移和培育潜力巨大,特色旅游需求扩大。(1)大城市病凸显,乡镇设施改善,在人才和资源逐渐均衡的背景下,部分产业有望持续向小镇转移。(2)2016年国内旅游已近45亿人次,人均花费超870元,游客对特色主题的旅游需求水涨船高。

多方参与,特色小镇以点带面开拓庞大市场 从全国来看,特色小镇的建设将产生12~15万亿以上的投资额。建成后的特色小镇如果能够形成利润生产中心,带动片区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商业模式方面,旅游小镇是一种“板块旅游”体系,充分带动地区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小镇在产业培育的基础上,具有多元的功能、完善的服务以及社区认同,避免了传统产业园的单

一、粗放式发展。统筹规划方面,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成为主要动力。开发运营方面,PPP模式为小镇融资提供了更大的支持,产业型企业凭借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园区运营经验等优势,在特色小镇的开发运营方面大有可为。

标的推荐:旅游、体育特色小镇布局正当时

特色小镇兴起背景下,文旅类休闲特色小镇将最先受益。我们认为,产业小镇由于其资源、人才偏好,目前只能在大城市或者城市群周边培育,且需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否则培育的过程漫长、不确定因素多。而文旅类小镇盈利模式清晰、可复制性强,相关上市公司运营经验丰富、资源导入能力强。建议关注中青旅(600138.SH)、华侨城A(000069.SZ)、峨眉山A(000888.SZ)和莱茵体育(000558.SZ)。特色小镇的前世今生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特色小镇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特色小镇的灵感起源于国外的特色小镇,中国特色小镇借鉴了这一概念。如瑞士的达沃斯温泉、会展、运动小镇、美国的布兰森音乐小镇、法国的格拉斯香水小镇等,这些小镇都极具产业特色,业态新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拜访的游客,带动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上对小镇的认识,进而为我国小镇的改造提供了思路。“产”、“城”、“人”、“文”融合的发展创新平台 特色小镇的概念特征可总结为: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特色小镇和传统的工业区或者旅游景区相比定位和功能有较大差异。和传统工业园区相比,特色小镇是一个集产业和生活为一体的综合区,其产业规模可能并不大,但是通常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知名度。和一般的旅游景区相比,特色小镇通常是挖掘或培育的人文、历史、现代旅游服务。对于特色小镇来说,人才是核心、产业是命脉,旅游则是产业的延伸关键。特色小镇最终是为人服务,一方面凝聚并服务好本地居民,另一方面吸引特定产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特色小镇要与当地优势产业相匹配,在产业链条中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相当一部分特色小镇着重发展的产业,而对于非旅游主导的特色小镇,旅游便是一种城市功能,表现形式包括会议、会展、文化体验、科技体验、产业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风起于浙江,兴盛于全国

特色小镇最早出现在2014年的浙江,两年发展后迅速风靡全国。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长李强首次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此后李强多次力推特色小镇,并将特色小镇与驱动新经济的七大产业发展相提并论,将特色小镇定位为浙江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

在书记的推动下,特色小镇开始在多个层面推广。书记曾表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浙江工作时曾提出,要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人文等八方面优势,推进八方面工作。2015年底,中财办提交的《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获书记的批示,此后,特色小镇培育得到多个层面的重视和推广。从全国范围来看,特色小镇经历了四个阶段:探索阶段、酝酿阶段、成型阶段和推广阶段。

作为特色小镇的概念的诞生地,浙江也是国内特色小镇发展最为成熟的区域。浙江目前工业经济总量中有70%都是传统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落地就是以产业的有效投资,推进产业的经济转型。浙江将特色小镇的创建方向放在了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和高端装备制造这7个被认为支撑浙江未来经济发展的万亿元级潜力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上。

总结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原因,浙江的产业积淀和机制结构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1)浙江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在浙江形成了众多块状产业、特色产业,数百亿规模的“块状经济”集群就有300多个。例如慈溪小家电、南浔木地板、桐乡蚕丝被、诸暨袜子、上虞伞业、义乌饰品等,这些块状特色产业规模不大,但是市场占有率很大。浙江有“将比较多的资源堆积在一个小空间”上面的创新能力,所以特色小镇在这个地方就率先发展起来了。(2)活跃的社会资本:浙江当地社会资本非常雄厚,小老板、小企业多。长期以来浙江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55%,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经济,具备雄厚投资基础。

(3)较早的政策思考:浙江率先在政策上做了探讨,由省级有关负责人担任组长。包括工商、税务、科教、组织、人事、发改委、住建等很多部门都在研究如何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目前,浙江特色小镇的申报已经进入第三轮阶段,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2016年1月29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2016年5月26日,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主任办公会议讨论研究,10个特色小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2016年12月5日,20个特色小镇入选浙江省首批20个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

“旅游”、“产业”成为特色小镇两大主题

旅游文化主题特色小镇是当前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方向。按照小镇的特色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旅游为主的旅游特色小镇,二是以产业为主的产业特色小镇。在全国首批推荐的127家小镇中,旅游型小镇占比最大(50.39%),其次为历史文化型(18.11%),因此泛旅游小镇合计占比高达68.5%。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小镇需要依托既有的成熟产业,而旅游类小镇适用范围更广、投资回收期更短,成为当前各地追捧的主要模式。

从地域分布来看,首批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在民营经济发达或者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华东(35个)、西南(21个)地区获批小镇数量较多:华东以浙江、江苏为首创建了一批产业特色小镇,西南则主要由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组成,也有部分产业及创业特色小镇。

立足城镇化环境,特色小镇迎合产业升级需求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方面特色小镇让农村更多的优质资源就近集中,形成特色化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过多人口和资源进入大城市的现象,减少和避免“城市病”,进而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目前来看,特色小镇的发展属于政策推动型。特色小镇建设基础已经成熟

特色小镇的发展靠的是“培育”而并非“打造”。从前文浙江的例子可以看出,优秀的产业基础才是特色小镇长远发展的动力。政策红利成为主要推动力

在中央层面,特色小镇支持政策从框架到具体举措逐步落地。中央从2016年开始将特色小镇创建列为农村重点工作之一,各部委、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策,支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特色小镇进入了国家层面推广的新阶段。在地方层面,各省纷纷规划自身的特色小镇布局,扶持政策层出不穷。根据住建部2016年8月公布的第一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分布来看,浙江以8个的数目位居第一,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东部或人口及旅游大省数目也较多。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特色小镇的政策机制灵活:特色小镇是综合改革实验区,凡是国家、省级或是市级的改革举措率先在特色小镇推开。主要特点是运作方式新,采用分批建立创建对象,中间动态优胜劣汰,建成后验收命名的“创建制”。规划建设理念新,融入了四大功能叠加、培育上市公司等新理念。建设机制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扶持方式新,实施有奖有罚的土地供给方式、期权式的财政奖励方式,助力特色小镇务实建设。乡镇建设完善奠定发展基础

城乡结构调整,城镇化率的提高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基础。2016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8973万人,减少1373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为74916万人,乡村人口为61866万人;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为77116万人,乡村人口为60346万人。各地区城镇化发展进度不一,特色小镇也将产生分化。中国各地区城镇化率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结构(重庆城镇化率也在50%以上,为西部地区最高),因此东部地区较早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产业小镇(如浙江、江苏),而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小镇申报以文化旅游特色为主,各地区侧重点略有不同。

乡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为特色小镇提供了物质保障。从宏观角度来看,2001年以来,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增速保持在GDP增速之上,尤其是2003至2013城镇化建设高峰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超过20%。从微观角度来看,建制镇的建成面积和道路长度常年来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小城镇的生活便利性明显提高。因此,我国发展特色小镇的物质基础和框架搭建已经初步成熟、成型。特色小镇的创建既是国家政策推动下农村发展新趋势,又是农村产业调整、发展的必然结果。特色小镇迎合经济发展需求 特色小镇的发展壮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产业发展环境、人才特点、消费者偏好已经多元化,我国产业发展已经从单一的大城市集群演变成多点聚集的格局,特色小镇的兴起迎合了这一趋势。外迁+内生并进,产业小镇大有可为 因大量联系密切的上下游产业集聚而带动的人口与经济的集群效应,是许多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期特色小镇形成的最初动因。产业集群背后强劲的理论支撑足够用以解读因产业而起的特色小镇: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分工协作理论,到马歇尔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再到产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技术创新理论持续推演了产业经济的区位集聚、人口集聚和技术集聚,而这些要素的大量累积沉淀或直接推动大中城市某一区位的发展,或间接演化为以某一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

大城市病凸显,乡镇设施改善,部分产业向小镇转移。中国的高级人才和高端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镇竞争力不强。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高端产业并非全都集中在大城市,高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这是经济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结果。以前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都往中心城市聚集,是因为小城镇交通条件和服务配套不够好。经过几十年发展,小城镇的生活设施和交通便利程度有了极大改善,特别是网络通讯和购物体系的完善,使得居住在小城镇完全可以享受到跟大城市差不多的生活便利性;而中心城市经过集聚发展,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日渐突出,原本优越的公共品质量大打折扣。

乡镇特色产业优势存在挖掘空间。有的小城镇毗邻城市,工业基础较好,可以加快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劳动密集型的特色工业,如浙江的义乌小商品、黄岩磨具。有的小城镇农业资源丰富,可以打造出有价值的农产品品牌,例如江西的赣南脐橙、山东栖霞。很多地方特色产业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没能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品牌,此轮特色小镇热潮下搭上中央、地方多层级的政策东风,将获得更大助力。

产业特色小镇的城镇化与产业的多元结合方式,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模式,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方案。

消费升级创造特色文化旅游需求

收入提高消费升级,旅游产业持续壮大发展。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均呈现快速增长,旅游消费成为了受益最明显的消费方式之一。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出游的热情愈发高涨,以国内游为例,每年国内旅游的人数已经接近45亿人次,人均花费也超过870元人民币。从各个小长假周边游、自驾游火爆的需求可以看出,国内的旅游供给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出游需求了,因此,我们认为以旅游产业为特色、合理规划开发的旅游小镇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

特色旅游成为当前消费者追捧的热点。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向散客主导和多样体验转变,除了传统的知名旅游景区外,近年来涌现出了一系列地方特色旅游目的地,例如江苏兴化的油菜花海、浙江嵊泗列岛等。旅游小镇的文化特色,在于挖掘地域文化内蕴,或植入与产业有关的特色文化内涵,以形成小镇的个性精神。多方参与,特色小镇以点带面开拓市场 住建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建设带动产业和农村发展效果明显。127个特色小镇自公布以来,新增企业就业人口10万人,平均每个小镇新增工作岗位近80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

从全国来看,特色小镇的建设将产生十万亿以上的投资额。根据已经初步建成、有企业进驻运营的部分小镇统计来看,平均一个特色投资额约为50-60亿。按照住建部总规划 亿。按照住建部总规划1000个特色小镇,将产生5-6万亿投资额。;如果按31个省市的规划总和,2400多个特色小镇将产生12-15万亿投资额。而建成后的特色小镇如果能够形成利润生产中心,带动片区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商业模式:小镇定位明确,多层盈利模式清晰 特色小镇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土地一级开发、二级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营、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开发运营四阶段。在实际操作中,特色小镇的开发运营通常是以一揽子服务或按功能、区域划分的块项目为主,例如古北水镇是由中青旅负责进行整体开发、运营。当前阶段,特色小镇的盈利主要包括开发运营收入和政策补贴收入。“旅游”、“产业”小镇模式各有特色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小镇,其盈利模式略有差异。旅游小镇和产业小镇的出发点并不相同:旅游的核心是消费,尽可能的吸引消费者来流动消费;产业的核心的生产,尽可能高技术人才创业就业,长期定居。二者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所需要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盈利模式也都差异巨大。旅游特色小镇对于交通和区位因素的要求较低,但是对天然的特色旅游资源要求颇高,建设成本主要集中在景区的开发,并通过旅游运营获取盈利,和一般景区并无二致。产业特色小镇对交通区位以及产业配套要求较高,比较容易出现在大中城市周边,通过税收、政策补贴、管理收费等盈利。旅游小镇VS旅游景区

旅游特色小镇和景区开发都基于当地的旅游资源,模式上有共同之处。以旅游功能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可以发展成为景区,有些历史人文古镇,自然风光优美的景区小镇也兼具特色小镇的文旅功能。

但是旅游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景区开发模式,目的在于丰富游客的选择,延长游客的体验时间。传统的景区开发为主的模式逐渐面临挑战:景区项目的单调、景区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落后,导致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短,消费能力得不到释放,直接影响了景区效益,制约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特色小镇在旅游客源市场上更强调满足周边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特定需求,在旅游活动上更强调体验和参与,在旅游发展目标上更强调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功能开发上更突出互融互动。

从“点线旅游”体系转向“板块旅游”体系,旅游小镇将充分带动整个地区旅游产业和旅游地区的协调发展。以区域为主的旅游形式看可以实现各个区域旅游产品的互为补充,充分根据旅游地区资源特色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减少各个地区旅游业之间争夺客源的竞争,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以板块旅游最终形成旅游产业的经济产业。产业小镇VS产业园区 产业特色小镇与传统的产业/工业园区一样,本质都是培育扶持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两者都关注重视产业发展、聚焦战略新兴产业、重视集约集群、重视研发创新和存在较大利润空间的下游领域等。

但和产业园区并不同的是,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居民为主体,具有多元功能、完善服务、社区的认同的生活空间。首先,特色小镇是产业与城镇有机互动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特色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美丽乡村等结合,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其次,特色小镇更多针对的是小城镇、城市中的城中村改造,重视产业、居住和服务等空间功能布局的协调;而工业、产业园区过去大多规模较大,用地粗放,生活功能不够完善,对附近的城市依赖性强。此外,在运作层面,特色小镇重在运营,不同于过去产业园区“园区搭台,外来企业唱戏”的模式,更加注重自身的长足、协调发展。统筹规划:政府推动政策扶持

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推力。政府因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运营能力,在小镇这一复杂运行体中始终能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如果政府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小镇的其他主体便有可能被边缘化,这就违背了治理原则,因为在治理框架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社会各种正式、非正式组织及个人都将共同参与治理,共同承担治理责任。西方政府在上百年的小镇建设历程中发现,政府仅承担小镇的组织协调、服务传递、参与表达、财务预算、计划推进、理念和技术支持等职责,这种政府有限责任、公民与组织多方参与的建设及运行理念与治理的内核完全契合。

特色小镇的创建流程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政府在其中起到引导和服务保障的功能,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企业为特色小镇的建设、运营主体,通过市场化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建设效率而且可以为民营企业拓宽投资渠道实现令各方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环。开发运营:产业型企业大有可为

特色小镇的开发主要有三种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政企合营的PPP模式。当前特色小镇的开发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但随着小镇的商业模式不断清晰,民间资本参与开发的意愿越来强,产业型企业凭借资源整合能力、园区运营经验等优势,在特色小镇的开发运营中的大有可为。投融资模式:PPP模式主导

PPP模式或成为特色小镇的主流经营方式。投融资平台以项目为核心、以城市投资及旅游投资为支撑,多种投资平台相互协调、特色小镇投融资平台为互相支撑的投融资框架结构。通过PPP模式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既可减轻政府负担,还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目前,PPP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浙江特色小镇成功经验的示范效应和政府多重政策刺激下,未来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投资额上都将迎来飞越,单靠政府财金将难以满足如此大的投资需求。因此以政企合营的PPP模式进行小镇开发的特色越来多。

运作模式:产业型企业挑大梁

市场在特色小镇的运作中,起到资源配置与筛选的作用。特色小镇的成型取决于自身的产业基础与特色,这是市场而非基于城镇行政级别的选择,政府正在尝试以一种更为顺应市场的方式进行行政资源配置。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什么样的小镇吸引什么样的资源有其运作的规律。在具体操作层面,企业将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寻找市场机会、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使得小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型产业型企业在同类型或者相似领域里具备运作经验,可以胜任小镇的运营主体。地产运营商(如华夏幸福、华侨城等)以及景区运营商(如中青旅等)是特色小镇运营的主要力量,产业型企业在传统业务的长期耕耘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如产业上下游资源、政府资源等,同时经过市场竞争的企业运营能力可以得到保证,将成为特色小镇浪潮中受益最大的主体。培育模式:实现产业及消费聚集

以文旅和产业为核心,特色小镇实现资源、人才和消费的聚集。产业经济导向下建构的特色小镇,在为产业配套的同时,会带动这一小镇的交通、消费、休闲、教育和旅游等,有时还会因各类产业移民的进入而改变这一区域的人口结构,甚至形成新的移民小镇。关键在于以产业兴起而不止步于产业,才能为特色小镇带来全方位的、可持续的发展。多种主题并存,文旅、体育各有千秋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入手,基于对小镇的培育土壤、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分析,我们认为文旅类小镇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浪潮中将率先受益。因此选择了三个分别代表旅游小镇、文化小镇和体育小镇的优秀特色小镇进行分析。旅游小镇——以古北水镇为例

古北水镇是位于古北口镇司马台长城脚下独具北方风情的度假式小镇。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由IDG战略资本、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燕京门户古北口镇,水镇建设独具优势

古北口镇以旅游业为主导,是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古北口镇坚持“文化立镇、旅游强镇、生态富民”的发展思路,古北口长城自古被称为京都锁钥之地,包括司马台等长城段,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中青旅为控股,乌镇模式为鉴,古北水镇景区的开发与推广具有保障。古北水镇由乌镇专业化运作团队运对景区统一开发、设计规划,能够在借鉴乌镇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其京郊特色做出改进。此外,中青旅及下属旅行社类子公司利用现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采购古北水镇提供的景区门票、景区酒店等旅游产品,有利于增强客户吸引力,有助于支持古北水镇的业务发展。

旅游产业有待发展,文化遗迹亟待开发

县市旅游增速缓慢,加大旅游投资带动经济发展。2015年之前密云县的游客量增长速度都较为缓慢,而2015年出现了超过15%的增长,该年内密云全县旅游业固定资产投入2.45亿元,其中古北水镇项目累计投资2.03亿元。因此开发古北水镇对于全县市旅游业的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长城等古迹文物未经修缮,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古北口长城的城砖、烽火台等地方都已出现风化和残缺,有待开发修缮成为一个完善而不失风味的长城景观点。此外,古北口镇已经计划投资900万元进行古镇恢复工程,针对街面建筑以及古镇内药王庙、三眼井等文物古迹的进行修复和恢复。水镇旅游项目丰富,业绩呈现上升趋势

古北水镇依托历史传统进行深度开发建设,已经形成完备的旅游度假园。古北水镇依托司马台遗留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发掘,将9平方公里的度假区整体规划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休闲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度假区内拥有43万平方米精美的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合院建筑,包含4个精品酒店、5个主题酒店、23家民宿客栈,特色商铺和餐厅以及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

游艺项目丰富且时常更新,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光临古北水镇。已经开发建设完成的景点相当于景区的硬件,是常备的设施,而游览项目和活动就可视作景区的软件。古北水镇根据时节推出特色的游艺项目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譬如应景的中秋节、春节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为吸引更多在小假期中有空闲时间以及出行计划的群体,增加景区收入。具有多重盈利模式,投产当年超额实现业绩,营业收入与客流量持续上升。古北水镇收入以景区景点、酒店住宿、美食餐饮与休闲购物为主,同时提供商务会议及会展服务,收入来源较丰富。其商务会议的接待量在2015年达到624场,成为京郊高品质会议旅游目的地。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7.24亿,接待人次达243.9万。随着小镇硬件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游览项目不断扩充丰富,北京周边及全国范围内游客的吸引力将逐渐增强。

文化小镇——以杏花村镇为例

酿酒业和旅游业均是杏花村镇的支柱,两者结合成就杏花村特色小镇。杏花村镇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具代表的酿酒圣地,因盛产汾酒而驰名。同时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处全国、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汾酒醉香誉满中华,名胜古迹多姿多彩

杏花村是传统的白酒制造基地。当地名企杏花村汾酒集团,不仅是白酒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汾酒集团为龙头,带领区域集聚协同发展。2015年山西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8.36万千升,杏花村汾酒集团占总量的63.6%,其作为山西省轻工行业典范、食品工业振兴龙头的地位不可撼动。汾酒集团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杏花村镇18家酿酒企业发展,带动周边2000余人参与到汾酒销售行业中来,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杏花村特色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杏花村拥有2处全国,1处省级,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进一步挖掘开发可以将现有白酒产业与传统酒文化相融合,促进旅游资源整合,使小镇的旅游业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白酒产量出现下滑,政策关注白酒集群

白酒产量与收入出现下滑,需要注入新的动力。从山西汾酒的白酒收入来看,自2013年开始出现较明显的下滑,吕梁市的白酒总产量在2013年以来也处于下降趋势。虽然有产业调整的因素在内,但是通过构建特色的酒都小镇将能够进一步加强杏花村汾酒的知名度,对提升销量与生产将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白酒行业集群受到政策关注,杏花村要发挥带头作用。从长期来看,省内白酒行业集群及整合是具有较高的政策关注度的,尤其杏花村作为一个突出的白酒产业集中地,要进一步发挥产业集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酿酒旅游两不相误,牧童指路特色小镇

杏花村汾酒历史文化为载体,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酒产业与酿酒文化旅游并举。杏花村镇规划围绕“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杏花村新区和杏花物流园”三区建设,其中开发区包括了酿酒板块,旅游、营销及物流板块和小城镇板块。经济开发区促进白酒产业集聚,实现增量生产。开发区的酿造板块,除了现有企业,总投资134亿元,新建7个项目。截至2016年中,开发区内除了汾酒集团外,还有中汾酒业、汾阳王酒业等十余家酿造企业,规划到2020年实现新增白酒产量10万吨。

杏花村汾酒集团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山西省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汾酒集团集工业旅游、酒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其资源有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汾酒传统酿造工艺,以汾酒文化为主的酒文化广场、生态公园的十大旅游景观,还有汾酒作坊遗址,汾酒博物馆等参观游览场所。汾酒集团旗下的杏花村旅游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收入2117万元,主要包括了票务、商品以及综合服务收入。体育小镇——以莫干山镇为例“裸心”体育特色小镇地处莫干山镇,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作为小镇特色,将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莫干山景区环境优雅,德清县体育产业集群优美的环境条件和发达的旅游资源为小镇发展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高端生态旅游兴起,户外休闲运动市场需求旺盛,环莫干山区域优美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投资商。此外,德清县2015年实现接待游客达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3亿元,拥有良好的旅游市场。乡村旅游的兴起,带动了德清体育产品制造业、体育休闲服务业等的崛起,为打造体育特色小镇提供了支撑。体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体育特色小镇势在必行。目前,德清初步形成了以泰普森、五洲体育、乐居户外、久胜车业为主的4大产业集群,体育休闲产品的出口额、销售额、增速等方面均为行业前茅,产品在欧洲及亚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消费市场。2016年,仅泰普森一家的营业收入就超过110亿元,地方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政策助力,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综合发展

体育产业资源有待进一步规划整合,拉动户外休闲运动需求增长。德清县已经拥有较丰富的体育产业,但是想要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拉动莫干山镇以及全县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裸心”体育特色小镇的创建能够引导产业布局优化,通过大力培育体育旅游、运动康复、健身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全县才能构建具有德清特色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体育特色小镇将呈现“一心,一带,两翼,多区”的功能布局,带动全域综合发展。“一心”为镇区核心区域的产业文化中心,主要承担高端商务、技术研发、产品展览、会议研讨、商业配套、体验娱乐等功能。“一带”主要是沿黄郛路形成的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产业展示带,集中了体育产品、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餐饮美食、主题住宿等多种产业形式。“两翼”即位于镇区北侧燎原村的Discovery户外极限探险基地久祺国际骑行营。“多区”包括竹海登山区、骑行天堂区、森氧居宿区、莫干门户区和历史创意区。

(END)声明|声明|本文经长江社服赵刚团队授权发布

第二篇:长江证券实习报告

长江证券实习报告

作为一名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为了检验大学所学知识,增长社会阅历,在大四学年,我进入长江证券公司武珞路营业部学习和实习。在实习生活中,自然是收获颇丰,不仅对证券公司的日常工作流程有了大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批有十几年证券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在与长辈和同龄人的交流中,我对于证券行业的认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此我非常感谢给我这个实习机会的陈总。共事过的江晓、王小丹、杨少华、丁经理等,用他们在证券公司的每日的工作告诉我许多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实习阶段的知识和经历必将终身回味。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3月18日,前身为湖北证券公司,注册地为武汉。2000年2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公司增资扩股至10。29亿元,同时更名为“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公司增资扩股至20亿元。2007年12月19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复,公司更名为“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2月27日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0783。

公司始终坚持“诚信经营,规范运作,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客户导向,研究驱动,技术领先,内控先行”的业务发展策略。2004年12月,公司成为率先进入创新试点行列的八家券商之一。2005年1月,受中国证监会委托,公司托管了原大鹏证券经纪业务,并于同年6月收购了原大鹏证券经纪业务,开创了创新试点券商以市场化方式处置风险券商的先河。目前,公司已初步完成证券类控股集团的架构,旗下拥有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长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33个城市设立了60多家分支机构,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2006年,公司荣膺“中国证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称号。2007年,在“中国券商奖”评选中,公司荣获“最具发展力券商奖”。

长江证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IB业务即介绍经纪商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以及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在长江证券营业部实习的阶段,我们主要接触的是公司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和IB业务,为客户提供沪深两市的A股开户、申请基金账户,申请三板账户等服务,对大盘、行业板块、个股未来走势,投资可行性等进行分析预测和评判。由于长江证券公司拥有全资的子公司长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因此可以开展IB业务,能够为客户提供协助开户、提供期货行情信息以及交易设施、协助风险控制等服务。

长江证券公司武珞路营业部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288号,附近高校林立,主要面向的市场为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白领、高校职工等,他们基本上都有固定、较高的收入来源,投资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

在实习阶段,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开始向全世界蔓延,演变成了全球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国民经济风向标的证券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加上整个2008,中国股市经过了2007年的大牛市之后,股票指数一路下滑,进入股市寒冬,股市人气大减。营业部的经营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在营业部的柜台处实习的时候,过来开户的客户并不是很多,每天的开户量大概保持在二十个左右,比起2007年的火爆景象,算得上是很少了。后阶段则是在营业部的客服部实习,来咨询的客户也不是很多,主要是集中在如何开通网上交易、对一些个股走势的讨论上,客户的交易量也不是很大。长江证券武珞路营业部附近还有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券商的营业部,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市场竞争,使得营业部的业绩压力很大。

一、长江证券武珞路营业部的SWOT分析

营业部的优势是长江证券作为湖北本土的券商品牌,在武汉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品牌优势。长江证券已初步完成证券类控股集团的架构,营业部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证券服务。营业部位于高校林立的武昌地区,客户的学习能力强,有助于引导客户培养良好的投资理念。主要客户有固定、较高的收入来源,客户的质量较高。营业部可依托公司“长网”资源,营业部客户高校教职工居多,且高校校园网价格低廉,这更有利于这些客户进行网上交易。

营业部的劣势是营业部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客户证券交易过程中的佣金,在熊市的大环境下,许多客户的股票被套牢,呈现出交易量萎缩的局面,使得营业部的境况大大恶化。营业部并没有真正专注于市场技术分析的人才,只是通过每天早上的晨会对当日大盘、行业板块等进行简单的分析,无法提供针对本营业部客户个性化的个股分析服务。因证券市场不成熟而产生的市场信息质量不高,营业部员工的经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使得其咨询业务真实度大打折扣。没有与其他券商的营业部有本质的差异性,不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营业部面对的机遇是经历了2007年的大牛市和后来的股市一路下跌,使得中国股民的心态、投资技巧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股民对股市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随着80后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对股票投资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以前的股民有明显的区别,他们正慢慢成为股市的主力军。

营业部的挑战就是在股市的寒冬中怎么保持自己的业绩,对客户特点变化的把握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长江证券武珞路营业部经营策略

1、树立服务意识,采取积极营销措施

证券营业部的性质属于典型的服务性企业,其主要利润来源于客户证券交易过程中的佣金,也就是说客户交易越频繁,成交量就越大,其利润也就越多。这里就要求一个证券营业部在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上,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不断推出花色品种齐全的各种服务内容,旨在一系列的服务内容帮助存量客户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又通过服务使客人自发的无形中加大了成交次数使得营业部的成交量增加,服务是生存的前提,努力更好的服务是发展的保障。由于股市的低迷,许多认识去了对股市的信心,营业部应该主动出击,争夺市场,收复失地。建立从银行到社区的多层次营销体系,在银行驻点的基础上,主动走进社区,通过在社区定期举办股市沙龙和投资理财讲座等形式,将长江证券品牌深入人心,为目标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证券服务。同时,也可积极扩展其他相关市场,如保险等领域,直接上门推销开户,或者参加一些证券软件公司的推销讲座来挖掘潜在客户。

2、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员工素质

证券营业部的服务质量来源于营业部对客户的投资策划,客民一般是追求最大的收益或者是最小的损失。因此,服务的好坏标准体现在客户资金是否增值来衡量,并且客户心理是否清楚是怎样增值的,这个问题是许多券商没意识到的一个很隐蔽且又很核心的一个问题。加大研发新的金融产品,为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服务依靠或依托什么力量来很好的去实施?一般来讲,营业部的优质服务背后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去支撑实施。一方面靠外部引进,大力招聘一批实实在在地被市场证实有这样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发面则需要在内部挖掘,营业部建立一套自己的系统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和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证券理论分析能力等,整体提高营业部的服务质量。

3、改变经营思路,扩宽收入来源

现在我国营业部的经营模式是以通道为主业服务咨询为辅业,营业部的收入来源单一,这与150年前的英、法市场与1928年的美国市场一样,在股市低迷时,许多营业部纷纷倒闭,但美林证券却调转船头,逆转为以咨询服务为主,以通道佣金为辅,整个营业部里发生了重大的经营思路及理念的转变,整个服务经营活动由被动性变为主动性,主动性的理念转变为服务的重要性,其内容范围大概包括以下内容:股票的投资咨询、研究、财务顾问,基金商品销售及利差等等,当这些变成主营业务时,这些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与对本营业部的客户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及投资策划行为,产生了形式多样的资产管理业务,从而引发了更

多的利润来源。扩宽了营业部的收入来源,这是值得中国的证券营业部借鉴和学习的。

4、采取多种佣金标准,依托先进信息技术

针对对不同的客户和交易方式,可采取不同的佣金标准。对于现场交易的客户(网上、电话委托)采取和制定较低的收费标准或包年制。对场内散户(指10万元以下资金)的可固定其佣金收费标准。对大户机构投资者按资金规模大小逐级制定相应佣金标准。对客户交易量的大小与本金比例的高低制定相应的标准(即积分制),对达到标准界限的给予一定佣金优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证券交易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武珞路营业部可利用长江证券已有的“长网”网上交易平台,鼓励客户采用网上交易的方式。建立客户服务及委托电话,集交易、查询、语音咨询、业务咨询、营销等功能为一体的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电话、传真、短信、电子邮件、WEB等多种手段接入,可以让客户得到功能齐全的自助式服务。

5、细分营业部存量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对营业部存量客户进行摸底统计调查、分类、归纳、总结、备案。依据客户年龄、知识水平、操作风格、经济水平及资金量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有针对性的对各类客户进行投资、策划组合的提供服务。如针对年龄较轻、性格思维活跃,手法激进和客户重点进行曲短线操作品种的咨询、策划服务;对年龄较大、性格沉稳、喜爱中线的客户重点进行中线持股、波段操作的咨询策划服务;对资金较大的客户以及机构、企业资金,重点提供理性操作,以稳为主树立年收益达到20%---30%的目标。对客户所有股票品种(持有一个月以上的)定期收集统计,就个股今后走势提供咨询策划服务,可以以短信、QQ群、网站、个人一对一服务等方式主动为客户服务。

作为股票市场的前沿阵地——证券交易营业部,在整个股票市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为证券市场投融资者提供服务。提高营业部的经营水平和业绩情况,对于稳定和繁荣证券市场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最后,再次感谢在长江证券里所有和我相识的人们!

第三篇:长江证券及其历史沿革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总部设在武汉的全国性综合类上市证券公司。公司秉承以“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成为提供全面理财和融资服务的一流金融企业。

长江证券LOGO

公司前身为湖北证券公司,成立于1991年3月18日。2000年,公司增资扩股至10.29亿元并更名为“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公司增资扩股至20亿元。2007年,公司更名为“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0783。公司资产质量优良,资产规模在业内的排名始终保持较前位置,截至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260多亿元,净资产110多亿元,净资本86亿元

公司以“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为使命,通过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反哺社会,实现多方共赢。公司自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诚信经营,规范运作,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客户导向,研究驱动,技术领先,内控先行”的业务发展策略,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已初步形成集团公司架构,旗下拥有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长江期货有限公司、长江成长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长江证券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和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全资和控参股子公司。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0多个城市设立了100多家证券营业部,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

近年来,公司不断深化零售客户业务体系改革,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和高效的运行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公司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长网”、“95579”、“长江e号”等已成为市场知名的客户服务品牌。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追求绝对收益,真诚回报客户”为目标,各类产品业绩稳健,深获客户认同。截至目前,公司“超越理财”品牌旗下共有13只集合理财产品,总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已形成涵盖股票型、债券型及FOF型等主流理财品种的完备的产品线,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需求。公司的研究团队进入行业前10,并有多个行业的研究员进入前3名。公司还在业内较早获得直接投资业务、新三板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资格,新业务规模稳步提升。

公司努力践行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2008年,发起成立了以“扶危济困,回报社会”为宗旨的“长江证券公益慈善基金会”。这是国内第一家由证券公司发起成立的公益慈善基金会。

公司近年来获得“中国证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最具发展力券商”、“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中国证券市场20年最具影响力证券公司”、“中国最佳证券经纪商”等多项殊荣,在行业和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1991年

1991年3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证券公司(长江证券前身)成立。公司实收资本金1700万元,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出资1000万元。

1991年4月18日,公司首次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国债承销团,确立了公司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地位。

1991年4月23日,公司首家营业部正式对外开业。

1992年

1992年3月1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批准,公司发行2000万元湖北投资受益债券(现合并为同智证券基金),在业内较早地开展了证券投资品种的业务创新。

1992年6月20日,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成立,这是公司在湖北省外设立的第一家业务部。

1992年8月28日,华中地区第一家开通沪深股票异地代理交易业务的证券营业部——公司汉口营业部(今武汉友谊路营业部)正式开业。

1993年

1993年1月18日,公司与美国美林集团就大陆企业到海外上市等事宜正式签定合作协议。这是公司首次与境外券商进行业务交流与合作。

1994年

1994年1月3日,公司第一次担任主承销商和上市推荐人的“华新水泥”上市,成功实现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突破。

1995年

1995年末,公司第一个五年规划——《湖北证券有限公司

长江证券

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出台,这是一份对公司后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专题报告。

1996年

1996年,以股票主承销家数为排名指标,公司在全国列第七位,首次跻身全国十大券商之列。

1997年

1997年5月26日,公司担任主承销商和上市推荐人的上年额度内计划发行的首家大盘股和三峡概念股——“葛洲坝”发行上市。

1997年10月21日,公司主承销的第一只B股——“大化B股”发行上市。

1997年,按照《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行与其投资入股的证券公司脱钩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公司与人民银行脱钩。同时,公司增资扩股至1.6亿元,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等13家企业成为公司增资扩股后的股东。

1998年

1998年11月11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及上部分待分配红利转增股本,使公司的资本金扩充至3.02亿元。

1999年

1999年3月26日,公司参与发起设立的长盛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开业运营。

1999年4月2日,公司参与发起设立的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同益”上网定价发行。

1999年12月23日,公司主承销的第一只大型企业债券——“98清江债”发行。公司当年还担任了“三峡”、“中信”、“宝钢”、“东风汽车”等多家全国性企业债券的副主承销商。

2000年

2000年2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公司增资扩股至10.29亿元,同时更名为“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海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湖北省外知名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成为公司大股东。

2000年5月12日,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实现在银证合作方面的重大进展。

2000年9月14日,长江证券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首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先生任咨询委员会主任。与此同时,公司第二个未来五年规划——《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1—2005年发展战略》出台。

2000年10月8日,公司总部乔迁至智能化办公大楼——长江证券大厦,从而结束了多个地点分散办公的历史。同日,公司网站“长网”改版升级,证券电子商务全面启动。

2000年10月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

2001年

2001年10月,公司管理架构实现重大变革,北方、上海、南方及西南四大总部撤销,同时经纪业务总部成立,公司管理体系完成了从“块”到“条”的变革。

2001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公司增资扩股至20亿元,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2002年

2002年3月7日,公司与法国巴黎银行签署“设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框架协议,并就双方长期合作达成协议。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证券业的首批合资案例之一。

2002年8月9日,公司与中信实业银行举行“银证超越理财计划”合作签字仪式暨产品推介会。这是国内第一个规范性集合理财产品。在该项业务中,公司突破了传统的理财模式,确立了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化和银证合作理财的业务发展思路。

2003年

2003年4月28日,公司主发起设立的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

长江证券

任公司开业运营,基金管理业务步入新阶段。

2003年11月26日,公司与法国巴黎银行合资设立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开业运营,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转移至新的平台运作。

2003年,公司实现全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各业务部门财务职能并入财务总部,总部统一向营业部派驻财务人员,并实行定期轮岗。

2004年

2004年3月10日,公司担任主承销商和保荐人的“楚天高速”2.8亿股A股上市交易。这是湖北省当年发行上市的首只大盘股,也是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发行股票中流通盘最大的股票。

2004年3月16日,公司与厦门海洋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推荐恢复上市、委托代办股份转让协议书》,拉开代办股份转让主办券商业务帷幕。

2004年6月17日,公司与杭州恒生电子公司签订大集中交易项目软件开发合同,公司大集中交易系统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2004年9月16日,公司控股的长江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开业庆典。公司是华中地区首家进入期货行业的证券公司。

2004年12月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公告,包括公司在内的5家证券公司成为从事相关创新活动的试点证券公司。至此,我公司成为率先进入创新试点行列的8家券商之一。

2004年12月29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了公司分立改制的方案。通过分立改制,剥离非证券类资产,公司朝着股份制改造、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005年

2005年1月14日,受中国证监会的委托,公司托管大鹏证券经纪业务及所属的31家证券营业部和2家证券服务部。

2005年3月28日,公司“超越理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募集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这是《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正式实施以来,首批获准发行的3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之一,也是首只提取“风险准备金”的理财产品。

2005年11月26日,公司参与创设的武钢认沽权证上市,这是创设首次被引入国内证券市场。

2006年

2006年1月19日,“第二届(2005)中国品牌影响力高峰论坛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年会同时宣布了“第二届(2005)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公益评选活动获奖名单,公司荣膺“中国证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称号。

2006年5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文,同意设立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由外资相对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诺德基金由公司、美国诺德?安博特基金公司和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30%。

2006年12月9日,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借壳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一事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石炼化董事会发布公告,宣布12月11日起该公司股票将因此继续停牌。这标志着公司上市工作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2007年

2007年3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简称“长江承销”)。长江承销是公司全资控股、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子公司,注册地和总部办公地点设在上海。

2007年4月16日,公司参股的诺德基金公司发行首只基金”诺德价值优势基金”并受到投资者追捧,发行首日认购金额达150亿元,远超该基金80亿元的发行限额。

2007年8月11日,公司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上线工作宣告竣工。

2007年8月19日,中国证监会核准长江期货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变更为1亿元,并通过股权变更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7年8月20日,公司历时数年的交易系统大集中工作宣告完成。

2007年12月6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核准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回购、重大资产出售暨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196号),正式核准公司借壳石炼化上市方案。这标志着公司成为国内第4家成功借壳上市的证券公司。

2007年12月27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上市仪式,宣告正式登陆A股市场。

2008年

2008年起,公司开始全面推进零售客户业务体系改革。2008年2月26日,公司集合理财产品“超越理财2号”获准发行。该计划又名“基金管家”,为开放式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其突出特点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上有创新,即公司将以一定量自有资金承担有限责任。

2008年3月22日与4月18日,公司与招商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表明了公司在银证合作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08年4月16日,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期货IB业务资格,为公司营业部提供了新的业务渠道。

第四篇:2010年暑期长江证券实习报告

2010年暑期长江证券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7.13~8.13)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湖北证券公司,成立于1991年3月18日,注册地为武汉。公司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38个城市设立了70多家分支机构,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2004年12月,公司成为率先进入创新试点行列的八家券商之一。目前,公司已初步完成证券类控股集团的架构,旗下拥有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长江期货有限公司、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四家全资和参股子公司。2005年及2008年,公司两度被评为“中国证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2007年,在“中国券商奖”评选中,公司荣获“最具发展力券商奖”。

2010年7月份,我有幸到长江证券公司,从而开始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近距离接触了长江证券胜利街营业部,在了解长江证券发展历程、公司文化的同时,更多的知道了营业部各部门的职能,其日常的业务流程,以及营业部的特色服务,同时深入学习了中国证券市场行业的相关知识,并且在与客户交流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交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

实习第一天我被长江证券总部分配到武汉胜利街营业部工作。在这里我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将营业部每个部门都有幸深入了解了一番。证券行业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作息时间跟股市的开盘休市等政策息息相关,在营业部上班每天早上八点半要准时到,不然就要错过了八点半开始的晨会,晨会是一个营业部重要的程序,参加晨会可以清晰明白营业部每天的业绩情况和营业部最新动态以及营业部领导对工作的指导和建议。中午的作息时间跟股市一样11点半下班,一点上班,到了下午5点下班。如果被分配到银行驻点上班时间就相对灵活一些,上午可以9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营业部主要分为4个部门:行政部,交易部,理财顾问部和市场部。

第一周首先在行政部的实习中熟悉工作环境,对营业部的整个运作有初步的了解。向营业部前辈请教相关基础知识,加深对营业部的认知,努力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同时帮忙复印、整理资料,发放物品等事情,为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基础铺垫,更快的适应营业部的各种工作内容。

第二周开始进入正式的实习从交易部开始,在交易部主要是负责现场开户和整理渠道客户资料。对于现场开户的客户遇到不清楚的问题要耐心解答,特别是那些年岁较大的客户。客户填完资料后再照张相就完成了开户流程。客户资料包括开户申请书,客户回执,第三方存管,客户资料变更表及客户身份证,股东代码卡复印件等,整理资料的相关工作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清相关的客户资料,并及时核对当天业务所产生的各项单据,确保完整准确,没有遗漏。如果有什么缺失,一定要及时给予纠正。有什么出入大的问题要上报反映。很长一段时间弄得我都对单据特别敏感,总怕有什么闪失。

2、把理清整理过的客户资料按顺序装入客户的档案袋。然后归到档案的柜子里。

3、有时间我们要把当天产生的自然人注册表和身份证的复印件,开户文本一同扫描到各个业务科目目录下,然后统一发到总部。还要将文本中的开户申请第二联撕下整理交给总部保存。最后还有将客户填写的长江证券特有的风险评测登记整理,为分析客户提供数据支持。

整理客户资料在实习中占了一定分量工作,这是一个简单但是相当繁琐的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客户资料档案的有序整理是为了将来需要时能够方便迅速查找,所以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认真的指导,还有就是对开户文本的扫描。对新开户和以前开户还没有扫描的文件都要统一进行扫描以电子版的形式保存。

接下来是理财服务部,在理财部主要是整理公司理财产品销售情况,解决客户预约问题,为客户提供理财建议,挽留准备销户客户和打电话做客户回访或者通知一些必要事情。

打电话通知客户时我发现对于资金量100万以上的客户尽量以简洁明了的话语进行接触,因为他们大多数都很繁忙,同时对于金融产品都有一定掌握的高端知识群体,而对于资金量在100万以下的客户以详细通透的话语进行沟通,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一些金融知识相对匮缺的群体,应该主动对向他们相关知识解答。对于销户的客户,我感觉如今证券行业竞争激烈佣金都互相降低,挽留客户应该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特别是相关理财服务来吸引客户,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朋友所托,是因为有朋友是其他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朋友业绩所以转户的。接下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这个工作对于人员要

求十分苛刻,它要求从业人员是身兼多能的金融通才。一个优秀的理财顾问,不仅应该熟悉金融产品,还要熟悉各种投资工具和产品,如保险、证券、不动产甚至邮票、黄金等等,以及对相关法规的掌握、运用,只有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且将自己所学所知不断更新,才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同时具有良好的信誉,一切以客户为先,严守客户资料的隐私性和保密性。而我因为能力有限只能给客户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财服务还需要更多的从课本和前辈那里汲取知识及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财顾问能力。

最后是在市场部实习,市场部主要成员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客户经理,客户经理是一个证券公司的基础存在,没有他们就没有了绝大部分客户的积累,一个公司没有客户那么它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下去。而交易部和理财部主要都是维护现有客户的,所以市场部是一个直接跟客户接触的平台。结合事实现状,证券公司主要与银行相结合,以银行为主要依托平台进行争取客户。我去了两家农行进行实习,带我的师傅都是很有经验的资深客户经理,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营销技巧,同时也更直接的了解了证券行业竞争的激烈,每家银行基本都有3家不同券商加1家保险驻点,再加上我国开户人数经过了最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到了一个新的瓶颈,开户业务也发展到了瓶颈,所以如今的客户经理还要负担公司理财产品的销售和期货开户特别是新兴的股指期货开户。对于如今都是免费的证券账号开户,50万的股指期货开户和每份10万的理财产品都是针对较高端的客户,因此对高端客户的营销技巧尤为重要。在银行驻点时我发现有些公司会故意夸大自己公司的理财产品的效果,甚至是利用证监会、银监会明令禁止的保证最低收益率来吸引那些不明就里的客户,而最近新闻中就报道了一些这样类似的情况。

写下这篇实习报告也就意味着我的实习也将结束了,在实习中学习到了不少以前在书本学习不到的知识和经验,看到了整个证券行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才能在整个行业中脱颖而出。所以在实习中我迫切的感到了我知识的匮乏需要多读书,即使以后工作了也要继续保持读书的习惯,但是了解到书本知

识如果与实际联系不多,应用价值也会不高。而金融行业需要头脑敏锐、和对更多相关知识的理解、经验的积累、反复钻研、反省。投资对经济、数学、财务心理学等联系较多,并非短期内可以精通,而多向前辈请教经验也可以使我少走很多弯路。结合以上我总结出了:第一,职场礼仪很重要。注重礼貌、礼节、仪表和交流方式可以让人变得更自信,更能博得大家的喜爱。第二,培养务实、高效、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实习期间,要以高要求的态度要求自己,争取工作过程中的“零失误率”,果断高效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并主动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帮助他们减轻工作负担。第三,有激情,一切有可能。热忱地投入工作,积极地人际交往,人生总会有许多契机。

实习建议:

最后在这里说一下我这次实习后对公司的一些建议。

1:工作环境的改善。

不少客户抱怨夏天在营业部没有凉水饮用,建议增加台纯净水饮水机。再就是营业部电脑有待更新,有时业务处理速度太慢特别是客户业务处理的电脑,建议重点更新将经常使用的重要电脑的主机配件部分升级。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是很有道理的。

2:现场开户客户和原先客户经理离职后的客户群体的服务有待跟进 此类群体客户当中有不少抱怨没有跟踪服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利益刺激,不像客户经理那样因为佣金提成等会主动跟踪服务,为客户进行理财服务。应该设立一些激励措施提高对此类客户理财服务积极性,特别是这类客户群体中的大客户。

3: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应该更加广泛和频繁

每天晨会交流部门之间过于单一性,缺乏互动,部门之间应该互相多交流,一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各抒己见,集合团体的力量来解决,特别是一些涉及到了多部门的问题可以利用晨会机会提出。

4:加强营业部的服务文化理念。

营业部的专业、敬业、务实、踏实的理念应该进一步的深入人心,服务需要更加主动。

5:在前台增加开户样本和公式服务流程

这个可以减少对现场开户客户的一些问题解答,加快工作流程时间,在一些常见问题项目后还可以进行简单注释,比如是否接受公司短信服务,可以在后面注释客户资产达到3万以上就可以免费收到公司发送的短信服务。服务流程通过宣传单形式发给每个开户客户,将销户程序需要预约,信息资料变更需要带的东西等常见服务进行说明,同时还可以印上营业部服务电话,减少客户与营业部之间因为服务流程造成的不必要矛盾争吵。

对学校建议:

学校应该在平时上课期间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使得课本上的知识能与实践相结合,有利我们顺利进入将来的工作岗位。同时现在很多单位对证书都有一定要求,学校可以组织相关讲座来对这些证书进行系统介绍,使得我们对将来职业规划更加完善。

第五篇:工业机器人深度报告(银行证券)

6月19日 投资要点:

2013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入产业元年,多重因素助力行业高速发展 2013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达60%,大幅超出市场预期;2020年前将持续高增长。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世界2/5的平均水平、经济结构转型、人口红利消失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因素驱动行业持续高速增长。行业需求、景气度、催化剂将持续超预期。

预计2016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加集成市场规模650 亿元,CARG35% 预计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215 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规模为650 亿元,2014-2016 年复合增速35%。预计2016 年减速机、伺服系统、控制器市场规模分别72 亿元,54 亿元、22 亿元。国产机器人销量增速将超越行业增速。

驱动因素、关键假设及主要预测:

1、预计2014-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分别为5.0 万台、6.9 万台和9.7 万台,复合增速为40%。到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球销量占比将达到40%。

2、预计2014-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分别为120 亿元、160 亿元、215 亿元,复合增速35%;本体加集成市场规模分别为360 亿元、480 亿元和650 亿元,复合增速35%。

3、预计2014-2016 年减速机市场规模分别38 亿元、52 亿元和72 亿元,复合增速38%。2014-2016 年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分别为30、40、54 亿元;控制器分别为12、16、22 亿元,复合增速35%。

一、预计2016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500 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10%

(一)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主要用于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等

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涵盖内容越来越多,其完整定义尚无统一意见。按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分类,机器人一般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的总称,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编程或示教实现自动运行,具有多关节或多自由度,并且具有一定感知功能,如视觉、力觉、位移检测等,从而实现对环境和工作对象自主判断和决策,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各类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体力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成套设备由工业机器人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外围及周边辅助设备组成的一个独立自动化生产单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参与,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可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如焊接、机械加工、搬运、装配、分拣、喷涂等。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将工人从繁重或有害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服务型机器人通常是可移动的,代替或协助人类完成为人类提供服务和安全保障的各种工作。本报告仅针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研究分析。工业机器人并不仅是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它可作为一个可编程的高度柔性、开放的加工单元集成到先进制造系统,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可以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对提高制造业自动化水平起到很大作用。

工业机器人的细分通常按照坐标形式、驱动方法和运动控制方式进行分类。从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机理及对所实现功能质量的要求,关节坐标式精确度较高,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种类,电力驱动是当今工业机器人驱动的主流,而连续轨迹控制要求是高端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素质”。从零部件的组成来分析,工业机器人主要有机械本体、伺服系统、减速器和控制器四部分组成。美国在60 年代发明了现实中的机器人,1967 年日本川崎重工引进美国技术,随后伴随着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工业机器人被引入到汽车产业中。1980 年代,德国将工业机器人引入到纺织业中。

1990 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逐步扩展到制造、安装、检测、物流等生产环节,并广泛应用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电器电力、军工、海洋勘探、航天航空、冶金、印刷出版,家电家具等众多行业。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加深度和广度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将继续不断扩大。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工业机器人作为一个产业也还处在启始阶段,规模相对小。目前,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如汽车和电子等行业。由于造价、使用、维护、安全防护等方面应用门槛比较高,工业机器人很难被中小企业所采用。为了降低使用门槛,在更多的行业得到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始终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之中。

(二)2013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800 亿元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性衰退后,2010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开始复苏,2011-2012延续复苏状态。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以下简称IFR)统计,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销量约16万台,2013 年销量为17.9 万台,同比增长12%。IFR 统计,2012 年工业机器人本体销售额约为87 亿美元(折人民币约540 亿元),同比增长2%;本体加系统集成市场规模约为本体市场的3倍,总计约为260亿美元(折人民币约1600亿元),我们预计2013 年约为1800 亿元。从1994-2013年的工业机器人销量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工业机器人市场随全球经济周期而波动,1994 年以来的三次金融危机均对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造成冲击,销量稍后随全球经济复苏而得到回升。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 年科网泡沫破灭和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工业机器人次年销量产生较大下滑影响,1998 年、2001 年和2009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分别为-16%、-21%、-47%。20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最大。截至2013 年底,全球在运行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在134 万到160 万台之间。自20 世纪60年代末引进工业机器人以来,截至2013 年全球累计销售265 万台。然而,大部分早期的机器人现已停止服务。如果假设使用寿命平均为12 年,则2013 年底全球在运行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34 万台。而试验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平均使用寿命实际上可能长达15 年,因此,最高库存总量可达160 万台。2013 年,最低库存大幅增加了7%。2009 年机器人安装量出现巨大跌幅,最低存量为102.1 万台,首次出现存量较前一年下跌1%的情况。2010 年,最低存量上升1%达到2008年的水平。自此以后,存量持续增加。

(三)工业机器人销量和存量70%集中在日、中、美、韩、德五国 根据IFR 统计,2013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5 个国家,即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2013 年销量分别为3.7 万台、2.6 万台、2.4 万台、2.1 万台、1.8 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60%、-9%、6%、10%、4%;销量占比分别为20%、14%、13%、12%和10%;五个国家中,2001-2013 年期间,中国和韩国销量占比持续上升,日本销量占比持续下降。中国和韩国销量占比分别从2001 年的0.9%和5.2%上升至2013 年的20.4%和12%。日本销量占比从2001 年的36.3%下降至2013 年的15%。2001-2013 年,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销量复合增速分别为39%、-1%、7%、15%和3%。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分布来看,2013 年48%工业机器人存量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和中国,存量占比分别为23%、14%、12%、12%、10%。近十年来,日本工业机器人占比持续下降,从2001 年的48%下降至2013 年的23%。分析原因在于早期服役的机器人使用寿命到期而退出市场。受益于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和韩国存量占比持续提升,分别从2001 年的0.2%和5%上升至2013 年的10%和12%。

(四)汽车和电子电气行业的机器人销量占比分别为40%和21%

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制品、化工橡胶和食品行业共五个行业是目前工业机器人重要的应用行业,五个行业销量占比接近80%。汽车行业和电子电气行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重要的两个行业,两个行业销量占比超过60%。根据IFR 统计,2012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制品、化工橡胶和食品行业销量占比分别为40%、21%、9%、7%、3%,合计接近40%。

从2005-2012年的数据分析,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和电子电气等五大行业销量占比保持在70%-80%。2005-2012 年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制品、化工橡胶和食品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分别为4%、5%、6%、0%、11%,同期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为4%。

(五)日本为工业机器人第一大生产国,产能全球占比60%

从供应方来看,日本60 年代末从美国引进机器人技术后,已经成为机器人第一大生产国,并且形成了浓厚的机器人文化,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66%份额,代表企业有发那科、安川、那智不二越等。欧洲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26%的市场份额,代表企业有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意大利的柯马等。

(六)预计2016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500 亿元,2014-2016年复合增速10%

IFR 在2012 年销量16 万台的基础上预测到2016 年个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销量将达19.2万台,2013-2016 年销量复合增速为6%。我们认为IFR 低估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IFR 预测2016 年中国销量3.8 万台,而根据最新的数据,201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已经提前3 年完成这个预测。我们认为由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大幅增长,未来几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速将至少达到10%以上,到2016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将达到24 万台。预计2016 年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约为130 亿美元,包括系统集成等整体市场规模总计约400 亿美元(折人民币约为2500 亿元)。预计2014 年到2016年,机器人安装量平均每年增加10%,自动化的趋势将不断增加机器人安装量。工业机器人增长将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和美国。汽车行业将继续成为新技术的创新者。然而,汽车行业在2014 和2015 年之间可能将发生投资周期下降。预计最晚在2016 年,传统市场投资新车型生产设施更换也将推动机器人安装量的增加。对于电子产品,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技术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正在加大电气/电子行业特别是亚洲的现有生产工艺的再加工和产能扩大。

全球竞争要求生产设备现代化。能源效率和新材料,例如碳复合材料,需要更换设备生产。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需要扩充产能。降低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增加产品多样性需要灵活的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改进将增加一般行业和中小型企业机器人的使用,例如:更容易使用的机器人,简单的,低价格的机器人简单的应用,机器人与工人协作提高质量需要先进的高科技机器人系统。

(一)四大家族占据工业机器人主要市场份额,全球占比约50% 日本和欧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两大主角,并且实现了传感器、控制器、精密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化。

通过满足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汽车、电子/电机产业等企业使用者之严苛的要求,以及销售实绩与专门技能的累积,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导者。而在经过了日本国内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后,也获得了国际性的价格竞争力。目前家用机器人也处于优势地位。

欧州工业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领域已居于领先地位。美国积极致力于以军事、航天产业等为背景的开发或创投企业,体现在系统集成领域,医疗机器人和国防军工机器人具有主要优势。

从全球角度来看,目前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主要供应商,ABB、库卡(KUKA)、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四家占据着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市场份额。2013 年四大家族工业机器人收入合计约为50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0%。

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方面,除了机器人本体企业的集成业务,知名独立系统集成商还包括杜尔、徕斯和柯马等。2013 年德国杜尔和意大利柯玛的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均约为7 亿美元,折人民币100 亿元。

机器人减速机70%以上市场份额由日本纳博特斯克(Nabtesco)和哈默纳科(Harmonic drive)垄断。2013 年纳博的减速器业务收入约为5 亿美元。

(二)四大家族过去10 年PE 估值水平在20-30 倍左右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库卡、安川电机最初起家是从事机器人产业链相关的业务,如ABB 和安川电机从事电力设备电机业务、发那科从事数控系统业务,库卡一开始则从事焊接设备业务,最终他们成为全球领先综合型工业自动化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掌握了机器人本体和机器人某种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

2013 年ABB、发那科、库卡、安川电机收入分别为418、60、24、38 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28、15、0.8、0.8 亿美元;工业机器人收入均为10-14 亿美元左右,但收入占比差别较大,分别为3%、23%、42%、34%;2013 年末市值分别为610、300、16、24 亿美元。

四大家族除了发那科综合毛利率接近50%,其余毛利率水平基本在25-30%左右。四家净利润水平相差较大,发那科净利率达25%,ABB 为7%,库卡和安川电机仅为2-3%。从历史数据看,过去十年四大家族PE 水平保持在20-30 倍左右。

(三)ABB 电力和自动化技术的领导企业,机器人收入占比5%

1、ABB 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的领导企业,收入规模达418 亿美元 ABB 位列全球500 强,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的领导企业。ABB 致力于在增效节能,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电网稳定性方面为各行业提供高效而可靠的解决方案。ABB 的业务涵盖电力产品,电力系统,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过程自动化,低压产品五大领域。ABB 由两个历史100 多年的国际性企业- 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BBCBrownBoveri)在1988 年合并而来。它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的1907 年。

当时ABB 向中国提供了第一台蒸汽锅炉。1974 年ABB 在香港设立了中国业务部,随后于1979年在北京设立了永久性办事处。

截至2013 年末,公司市值约610 亿美元,收入约为418 亿美元,净利润约为28 亿美元。截至2013 年末电力产品、电力系统、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低压产品、过程自动化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22%、19%、21%、18%、20%,每项业务收入占比均在20%左右。

2、ABB 工业机器人本体收入保持在10-16 亿美元左右,收入占比约5% ABB 机器人业务2009 年收入约为10 亿美元,2005 年-2009 年维持在10-16 亿美元左右,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约5%左右。(注2010 年后机器人产品被归类为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2005-2008 年公司机器人毛利率约在0%-5%左右,2009 年由于金融危机原因大幅亏损,毛利率-18%。在众多的机器人生产商中,ABB 作为佼佼者之一,致力于研发、1974 年,ABB 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六轴工业机器人,ABB 生产机器人已有40 年的历史,ABB 已经在瑞典、挪威和中国等地设有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1994 年,ABB 的机器人开始进入中国,早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逐步向一般行业扩展,如医药、化工、食品饮料以及电子加工行业。2006 年ABB 全球机器人业务总部落户中国上海。机器人产品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更加凸现了这家国际巨商扎根中国的决心。

凭着ABB 公司多年来强大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凭着向客户提供全面的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从汽车工业的白车身焊接系统,到消费品行业的搬运码跺机器人系统,即以汽车、塑料、金属加工、铸造、电子、制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为目标市场,产品广泛应用于焊接、物料搬运、装配、喷涂、精加工、拾料、包装、货盘堆垛、机械管理等领域。

3、ABB 机器人优势在运动控制、程序可拓展性强

对于机器人自身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运动控制系统,而ABB 的核心技术就是运动控制。运动控制技术是实现循径精度、运动速度、周期时间、可编程、多级联动以及域外轴设备同步性等机器人性能指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充分利用这些重要功能,用户可提高生产的质量、效率及可靠性。

ABB 对运动控制技术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1994 年,ABB 就推出了新一代具有TrueMove和QuickMove 功能的机器人。TrueMove 可确保机器人的运动路径与编程路径严格相符,而不论其运行速度及路径几何形状如何。QuickMove 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自动优化型运动控制功能,可确保机器人动作任何时候都达到最高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最大程度缩短周期时间。第二代TrueMove 和QuickMove 功能引入了更精确的动态模型以及优化循径速度和加速度的新方法,进一步提升了ABB 机器人性能。

ABB 一直强调机器人本身的柔性化,强调ABB 机器人在各方面的一个整体性,ABB 机器人在单方面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就整体性来说是很突出的。比如ABB 的六轴机器人,单轴速度并不是最快的,但六轴联动以后的精度是很高的。

(四)发那科(FANUC)是数控系统起家的工业机器人巨头

1、发那科是全球实力最强大的数控机床制造商之一

日本发那科公司(FANUC)是当今世界上数控系统科研、设计、制造、销售实力最强大的企业之一。1956 年,FANUC 品牌创立。1971年,发那科数控系统世界第一,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1976 年发那科公司研制成功数控系统5,随后又与SIEMENS公司联合研制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数控系统7,从这时起,发那科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掌握数控机床发展核心技术的发那科,不仅加快了日本本国数控机床的快速发展,而且加快了全世界数控机床技术水平的提高。

截至2013 年末,发那科公司市值约300 亿美元(注:2014 年6 月1 日市值为400 亿美元),收入约60亿美元,同比下滑7%,净利润约14 亿美元,同比下滑13%。公司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盈利能力。长期毛利率在40%以上。截至2013 年末,工厂自动化设备、金属加工机械、机器人本体收入占比分别为40%、36%、24%。

2、发那科工业机器人收入约14 亿美元,收入占比24%

发那科工业机器人业务2013 年收入约为14 亿美元。发那科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在焊接、装配、搬运、铸造、喷涂、码垛等不同生产环节,满足客户不同需求。

自1974 年,发那科首台机器人问世以来,发那科致力于机器人技术上的领先与创新,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由机器人来做机器人的公司。发那科机器人产品系列多达240 种,负重从0.5公斤到1.35 吨,广泛应用在装配、搬运、焊接、铸造、喷涂、码垛等不同生产环节,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2008 年6 月,FANUC 成为世界第一个突破20 万台机器人的厂家;2013 年,FANUC全球机器人装机量已超33 万台,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3、发那科机器人优势在标准化编程、操作简单 发那科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在于:

1)、非常便捷的工艺控制,可以实现对喷涂参数的无级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修改喷涂参数手腕动作灵活,高加速度,对提高小型工件喷涂节拍非常高效和同类型机器人相比,发那科机器人采用独有的铝合金外壳,机器人重量轻,加速快,日常维护保养方便;

2)、和同类型机器人相比,FANUC 机器人底座尺寸更小,为客户采用更小的喷房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3)、发那科机器人的空心手腕可以让油管,气管布置更加便捷,大幅减少了喷房保洁工作量,为生产赢得时间;

4)、发那科机器人独有的手臂设计,让机器人可以靠近喷房壁安装,机器人保证高度灵活生产的条件下也不会与喷房壁干涉

(五)库卡(KUKA)是全球汽车工业中工业机器人领域龙头之一

1、库卡是全球汽车工业中工业机器人领域龙头之一,纯工业机器人公司 库卡集团是由焊接设备起家的全球领先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库卡的客户主要分布于汽车工业领域,在其他领域(一般工业)中也处于增长势头。库卡机器人公司是全球汽车工业中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三家市场龙头之一,在欧洲则独占鳌头。在欧洲和北美,库卡系统有限公司则为汽车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两家市场引领者之一。库卡集团借助其 30 余年在汽车工业中积累的技能经验,也为其他领域研发创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例如用于医疗技术、太阳能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等。

截至2013 年末,库卡公司市值约16 亿美元,收入约24 亿美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约0.77 亿美元,同比增长8%。截至2013 年末,公司系统集成业务和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8%、42%。

2、库卡工业机器人本体收入10 亿美元,收入占比42%

库卡为纯工业机器人公司,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和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业务2013 年收入为10 亿美元、系统集成为13 亿美元。

2013 年库卡机器人本体营业毛利率约10%,系统集成营业毛利率为5%。KUKA 机器人公司在全球拥有20 多个子公司,其中大部分是销售和服务中心。KUKA 在全球的运营点有:美国,墨西哥,巴西,日本,韩国,台湾,印度和欧洲各国。库卡公司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 万台,至今在全球安装了超过10 万台工业机器人。

库卡工业机器人的用户包括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福特汽车、保时捷、宝马、奥迪、奔驰(Mercedes-Benz)、大众(Volkswagen)、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波音(Boeing)、西门子(Siemens)、宜家(IKEA)、沃尔玛(Wal-Mart)、雀巢(Nestle)、百威啤酒(Budweiser)以及可口可乐(Coca-Cola)等众多单位。1973 年KUKA 研发其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即名为FAMULUS.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电驱动的6 轴机器人。今天该公司4 轴和6 轴机器人有效载荷范围达3–1300 公斤、机械臂展达350–3700mm,机型包括:SCARA、码垛机、门式及多关节机器人,皆采用基于通用PC 控制器平台控制。库卡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冶金、食品和塑料成形等行业。KUKA 的机器人产品最通用的应用范围包括工厂焊接、操作、码垛、包装、加工或其它自动化作业,同时还适用于医院,比如脑外科及放射造影。

KUKA 机器人早在1986 年就已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是由KUKA 公司赠送给一汽卡车作为试用,是中国汽车业应用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94 年,当时作为国内汽车龙头企业的东风卡车公司以及长安汽车公司,分别引进了KUKA 的一条焊装线,随线安装的机器人都达数十台,KuKA 机器人开始大批量进入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最初进入中国时,作为技术和资金最为集中的汽车制造业可以说是工业机器人的最主要的使用者,进入2000 年后,工业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才逐渐开始彼接受。近年来,KUKA 机器人在其它制造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行业覆盖了铸造、塑料、金属加工、包装、物流等,如在中国的烟草行业(包装和码垛应用)以及食品与饮料行业(包装和加工应用),其数量和需求甚至超过了汽车行业。库卡在上海松江新厂建设面积近2 万平方米,在中国的机器人产能从2010 年1000 台/年增加到了2014 年的5000 台/年。该厂总投资1,000 万至1,200 万欧元,初步每年生产3,000台配备KRC4 通用控制器的QUANTEC 系列机器人。

3、库卡机器人优势在标准化编程、操作简单

作为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提供商之一和机器人领域中的科技先锋,库卡机器人在业界被赞誉为“创新发电机”。KUKA 机器人早在1985 年时,就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设计革新,去掉了早期工业机器人中必不可少的平行连杆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关节控制,并从此成为机器人行业的规范。早在1996 年时,KUKA 机器人就采用了当时最为开放和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工业PC-Windows 操作系统作为KUKA 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操作平台,使得KUKA 机器人成为最开放和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控制系统,而今也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的标准。KUKA独一无二的6D 鼠标编程操作机构,把飞行器操作的理念引入到机器人操作中,使得机器人的操作和示教犹如打游戏一样轻松方便。此外,KUKA 独特的电子零点标定技术、航空铝制机械本体、模块化控制系统及机械结构等都从本质上诠释了以技术突破和不断创新的宗旨。

KUKA 码垛机器人的显著特点是速度快,因为机器人的手臂采用高分子碳素纤维材料制造而成,既满足机器人手臂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对刚度的特殊需求,又可以大幅度提高机器人本身的动惯性能以及加速能力。机器人控制器采用和标准机器人完全相同的标准,另外,码垛专用的软件功能包KUKA.PalletLayout,KUKA.PalletPro,KUKA.PalletTech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非常轻松的码垛应用和编程环境。

(六)安川电机(Yaskawa)是有近百年历史的专业电气厂商

1、安川电机是有近百年历史的专业电气厂商

安川电机株式会社创立于1915 年,公司是有近百年的历史专业电气厂商。公司AC 伺服和变频器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安川电机目前主要包括驱动控制,运动控制,系统控制与机器人四个事业部。截至2013 年末,安川电机公司市值约32 亿美元,收入约38 亿美元,同比下滑8%,净利润约0.8亿美元,同比下滑20%。截至2013 年末,公司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系统工程和驱动控制四项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7%、36%、12%和4%。

作为技术创新的倡导者,安川不断把用户需求融合到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当中,公司秉承i3-Mechatronics,即Integrated(整合)、Intelligent(智能)、Innovated(创新)的企业理念,以机电一体化产品及前沿运动控制技术活跃于全球工业领域的舞台,为超高速、超精密控制做出贡献。“现在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需要的不仅仅是伺服驱动,同时也需要机器人和变频器,所以安川电机的定位决不是单个产品的供应商,而是在运动控制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整体解决方案。

安川的运动控制事业部通过丰富的Drive(驱动)、Motion(运动)、Controller(控制)产品组合,为从一般工业机械到高精度机床机械,提供高性能、高生产率的解决方案。其中,变频器占30%,伺服占70%。

世界上最活跃的安川工业用机器人“莫托曼”(MOTOMAN),是在半导体工业中受到高度评价的超级机电产品。公司给它们增加系统工程技术,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安川的机器人里面的控制用的是伺服,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性能。截至2011 年,公司机器人累计销售量超过23 万台。

安川是以系统工程开始起家的,是从系统产品发展起来的。安川拥有先进的系统工程技术,可以满足大规模的车间及公共事业设备的时代需求,为当代社会实现便利的生活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

安川的变频器事业部作为驱动器的专业专家,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安川变频器拥有从通用到专用的丰富的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地活跃在节能以及机械自动化领域。并且能够针对客户从工业到民用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2、安川电机工业机器人收入13 亿美元,收入占比36%

安川电机工业机器人业务2013 年收入为13 亿美元,同比增长4%,收入占比36%。2013年公司机器人毛利率约为8%,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4%。

安川电机自1977年安川电机年研制出第一台全电动工业机器人以来,已有30 多年的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历史,旗下拥有Moto man 美国、瑞典、德国以及Synetics Solutions 美国公司等子公司。

安川电机具有开发机器人的独特优势,作为安川电机主要产品的伺服和运动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自1997 年,运用安川特有的运动控制技术开发出日本首台全电气式工业用机器人“MOTOMAN”以来,安川电机相继开发了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等各种各样的自动化作业机器人,并一直引领着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市场。其核心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点焊和弧焊机器人、油漆和处理机器人、LCD 玻璃板传输机器人和半导体晶片传输机器人等。是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到半导体生产领域的最早的厂商之一。

多功能机器人Motoman 是以“提供解决方案”为概念,不断生机勃勃前进着的安川电机机器人产品系列在重视客户间交流对话的同时,针对更宽广的需求和多种多样的问题提供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实行对FA.CIM 系统的全线支持。截至2011 年3 月,本公司的机器人累计出售台数已突破23 万台,活跃在从日本国内到世界各国的焊接、搬运、装配、喷涂以及放置在无尘室内的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和半导体制造的搬运搬送等各种各样的产业领域中。安川电机常州工厂于2012 年7 月25 日动工,2013 年6 月投产。起初,常州工厂的生产能力设定为每年6000 台,但是随着市场对产业机器人的需求猛增,安川电机决定把在华产业机器人生产规模倍增至1.2 万台,投资额也从17 亿日元增加至40 亿日元。

(七)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外资被垄断

精密减速机、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器是机器人最核心的零部件,三部分分别占成本比重为30%、25%和10%左右。其中,精密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可靠、精确运行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与通用减速器相比,机器人关节减速器要求具有传动链短、体积小、功率大、质量轻和易于控制等特点。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75%的精密减速机被日本的纳博(Nabtesco)和HarmonicDrive 两家垄断(业界俗称RV 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其中纳博在工业机器人关节领域拥有60%的市场占有率。交流伺服电机目前主要厂商为欧系的伦茨,Lust,博世力士乐等,以及日系的安川、松下、三菱等公司。欧系电机及驱动部件过载能力,动态响应好,驱动器开放性强,且具有总线接口,但价格昂贵。日系品牌其价格相对降低,但动态响应能力较差,开放性较差,且大部分只具备模拟量和脉冲控制方式。2012 年,安川、ABB 等日本品牌占45%份额,欧美品牌占30%份额,台湾和韩国占10%份额。

控制器一般由机器人厂家自主设计研发。控制器最为重要的是其运行的软件模块,通过动力学算法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响应各种信号,进行人机交互,实现高精度的运动和定位。目前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目前通用的多轴控制器平台主要分为以嵌入式处理器(DSP、POWER PC)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卡和以工控机加实时系统为核心的软PLC 系统,其代表分别是Delta Tau 的PMAC 卡和Beckhoff 的TwinCAT系统。

三、中国工业机器人现状:2013 年进入产业元年

(一)201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入产业元年,销量增速达60%

IFR 统计,2013 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 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本体产值约90 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规模约270 亿元。2010 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新安装工业机器人为14980 台,2011 年达到22577 台,同比增长50.7%;2001 年至2012 年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而同期世界机器人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为10%。

保有量方面,2001-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累计安装量几乎都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从2001年的1630 台发展到2013 年的13万台,即便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量增长率也达到17%。截至2013 年,中国占全世界正在服役工业机器人总量达10%。

(二)全球产业转移助力中国工业机器人快速发展

1、机器人行业发展五个阶段

结合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机器人行业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技术准备期、产业孕育期、产业形成期、产业发展期和智能化时期五个阶段。美日欧机器人产业已完成前四个阶段,目前处于智能化时期,而中国机器人产业还处于孕育期。

2、机器人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相关

全球范围内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事件:

第一次在50 至60 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家转移。

第二次在60 至80 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第三次在80 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自90 年代开始,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从成本高的地方转向成本低的地方,伴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成本不断增加,机器人替代人工将是大势所趋,而这也可能导致制造业部分回归美国本土。然而,由于很多制造业产业链都在中国,因此很难全部转移出去。产业升级的动力将助力机器人市场发展,未来我国有希望出现几家大型本体机器人企业。

(三)参考日本经验,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进入加速临界点 世纪60 年代末日本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期,年均增长率达到11%,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日本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1967 年,日本川崎重工从美国引进机器人及其技术,并于1968 年研制出第一台日本产“Unimate”机器人。经过一系列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过程,日本工业机器人很快从60 年代的摇篮期进入了70年代的实用期。1980 年被称为日本的“机器人普及元年”,日本开始在各个领域推广使用机器人,1980-1991年为日本机器人产业的第一次繁荣期,1991 年日本机器人生产额达到其历史第一个峰值6003 亿日元;1992-2000 年为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平稳发展期,并在90 年代后期由于出口拉动,日本出现历史上第二次机器人热潮,出货额于2000 年达到第二个峰值6475 亿日元;2001 至今,由于日本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出口的大幅拉动,日本工业机器人景气度回升,出货额于2006 年达到历史最高值7303 亿日元。

在80 年代初期以前,日本工业机器人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初级阶段,1970 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350 台,到1980 年产量为19843 台,CAGR在31%,保有量从1974 年的1000台增长至1980 年的14250台,CAGR 在31%。

1980-1991 年为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内生增长阶段。80 年代前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日本国内制造业劳动力人口供给紧缺(日本制造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速:1960-1973 年3.30%,1973-1992年0.44%,1992-2002 年-2.47%),制造业工资大幅上涨。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一方面在经济上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和应用机器人,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激发了企业从事机器人产业的积极性。日本制造业薪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加速上升,并在七十年代增速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我们根据制造业薪酬的变化速度,将历史数据分为几个区间,来考察不同时间段内机械行业增速变化与薪酬增速的相关性。按照制造业薪酬增速的不同,我们划分1961 年-1972年、1972 年-1974 年、1974 年-1981 年和1981 年-2008 年四个区间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从1961-1974 年期间制造业薪酬保持高速增长并超过产出值复合增速,从而对企业利润造成挤压。

在80 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1980-1990 年间,日本工业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长率接近25%。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日本从70 年代开始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在1.1%左右,而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却始终停留在0.7%。为了满足国民经济3%的增长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成为日本经济发展必经之路。2)日本自80 年代起就采用推动工业机器人普及和促进研究与发展的多方面鼓励政策。3)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劳动者从事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劳动,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回顾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机器人需求加速临界点可能会在制造业劳动力供给紧张导致人工工资持续上涨并超过单位产出增速,造成企业利润侵蚀的时点打开。中国现阶段国情与日本70 年代初期在经济、人口、国家政策、国际环境和市场普及程度上都极为相似。中日两国GDP增速均放缓;中国核心制造业地区人均GDP 约为1 万美元,日本人均GDP 为0.97 万美元;人口增速均低于1%,都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制造业用人成本上升;两国分别支持、引导和支持、鼓励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均有本币升值的压力,抑制了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1 台/万人和32 台/万人。

我们预计在“十二五”时期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下,我国已到达机器人需求加速临界点,企业面临提高生产率以保持竞争力和降低人工成本的双重压力,这为工业自动化装备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四)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全球2/5 水平,有大幅提升空间 当比较不同国家多用途工业机器人的分布情况时,表示总数的机器人库存量有时造成误导性的度量。考虑到各个国家制造业规模的差异,使用机器人密度指标会更好。机器人密度指标是指在制造业或在汽车行业或在“通用行业”(不包括汽车行业),每雇用10,000 人中多用途工业机器人的数量。

2012 年,韩国再次达到了全球最高的机器人密度。每10,000 名员工中有396 台工业机器人投入营运。其原因是近年来持续大量的安装机器人。日本的机器人密度停滞在332个台,德国持续增加至273 台。在45 个被调查国家中有11 个国家机器人密度在103(加拿大)和164(瑞典)之间,6 个国家在60(捷克)到84(荷兰)之间。

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机器人密度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2 年世界机器人密度平均为每1 万名员工有58 台机器人。其中,欧洲为80 台,美洲为68 台,亚洲为48 台。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即每万个工人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安装数量)还非常低,只有21,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低于全球55 的平均水平,未来有大幅提升空间。

(五)三大驱动因素刺激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

参考日本经验,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10 年需求进入加速临界点,存在三股力量来驱动这个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推力”;人口构成造成未来劳动力短缺与制造业用人成本趋势性上升的“拉力”;政府政策扶持的“催化力”。

1、经济结构转型构成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基础力量

据经济学家对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研究表明,一国人均GDP 超过 5000 美元时该国家通常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2011 年我国人均GDP 已超过5000美元,达到5444 美元,2012 年更是达到6180 美元。2002-2012 年我国人均GDP 的增速保持在10%以上,增速的中位数为17%。根据上述研究,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提高效率、鼓励技术创新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具备规模优势和技术基础,产业资本也比较充足,涌现出了个别具备国际竞争力行业,如通信业。但是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为了必然要在经济转型中升级,工业机器人从诞生之来就旨在提高制造业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整体成本。因此,经济结构转型的“推力”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的基础力量。

2、“双拐点”将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回顾中国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红利相互叠加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今天,刘易斯拐点隐现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导致传统依赖廉价劳动力成本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从而促进了制造业转型期对机器人的需求: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上升给企业带来直接成本压力,促使企业使用机器替代人工;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上升预期也推动企业推动机器普及和提升来规避未来劳动力价格继续上升的风险。

3、国家政策支持自动化行业发展

自动化装备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为此,国家出台了一列扶持该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财政部公示2012 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共有64 个项目入围,其中相关的上市公司项目达到9 个。过去一直是口号支持,现在财政部拿出真金白银直接补贴采购智能装备的企业和制造商,将政策落到实处,有利行业发展。工信部12 月30 日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 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 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六)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由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快速普及

国内工业机器人使用仍较多集中于汽车行业。就全球平均水平来看,汽车行业的应用约占工业机器人总量的40%,随着市场对机器人产品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应用正从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延伸。和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类似,过去由于机器人造价偏高,很多行业没有进入;然而近年来,电子电气、橡胶、食品饮料等行业的机器人装备率呈上升趋势。我们认为,需求结构中非传统应用行业,尤其是防御性行业(消费)比例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需求的波动性、增强机器人行业的抗周期性。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下游应用中,2012 年,汽车及其零配件占据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约46%的份额,达到11870 台,同比小幅增长6%,因此未来汽车及零部件的增长对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新装机量起重要作用。中汽协预计,至2015 年,自主及合资品牌规划产能将达到2578 万台,较2012 年的1777 万台增长了801万台,而我们认为未来三年汽车固定资产仍能保持15%以上的增速。这为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的自动化比例较低,在生产环节还大量使用人工。截止2012 年底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产业工人数量达到253.34 万人,远高于生产整车的产业工人107 万人,这说明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机器人使用比率较低。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很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已经开始更换自动化生产线,由于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使用比率较低,未来空间巨大。

随着市场对机器人产品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应用正从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延伸。从产品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工业、电子制造、化学及塑料橡胶、工业机械以及金属制品等领域。汽车工业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

和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类似,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三大主要种类为焊接、搬运、喷涂,三大应用行业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和化工(塑料和橡胶),只是所占比例略有不同。近几年,除汽车工业外,电子、物流等行业的机器人安装数量增长也很快。电子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下游行业,2012 年增速超过30%。随着2013年外部经济环境的温和回升,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升级的直接拉动,并伴随着市场参与者日益增多,工业机器人这一曾经的概念产品,如今已逐步有迈入爆发季之势,未来三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将保持在20%的水平。

从下游的应用类型来看,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是焊接机器人。销量由2005 年的1287 台增至2011 年的11212 台,复合增长率达43.4%,这表明国内焊接工艺对自动化或智能化装备需求很旺盛。搬运/上下料机器人安装量近几年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其下游塑料成型行业的投资逐步下滑,相关需求减少所致。但是搬运类机器人中的码垛机器人需求增长突出,过去5 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40%。此外,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行业的装配机器人和洁净机器人过去几年的增长也很快。

(一)机器人产业链由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下游系统集成组成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由零部件企业、本体企业、代理商、系统集成商、最终用户构成。通常,本体企业设计本体、编写软件,采购通过代理商销售给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有的本体企业和代理商也会兼做系统集成商。本体是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

按照提供产品的差异区分,行业内企业可分类为单元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两类。工业机器人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需求千差万别。而机器人商业化的前提是产业化、规模化。单元产品供应商负责生产机器人本体,产品具有较高开放性、标准化程度高,可批量化生产。系统集成商则根据下游客户的需要,将单元产品组成可实现的生产系统,起着供需双方桥梁的作用。单元产品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系统集成商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系统集成(软件集成、周边设备、系统工程等)市场规模按照国际经验是机器人本体的3-5 倍。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被国外品牌垄断 2012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6902 台,其中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仅1112 台,独资及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 台,市占率分别为4%和96%。2013 年我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获得大幅提升,201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3.7 万台,本土品牌销量达到9000 台,较2012 年增长超过8 倍,本土品牌市场份额达到24%。中国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共35 家,其中内资企业26 家。2012 年国内企业年产量均小于500 台。

2012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占据前十位的仍以国外品牌为主。其中,发那科3900台,安川3850 台,库卡3470台,ABB3200 台,OTC 2000 台,松下1600 台,川崎、那智和现代三家厂商的销量均为1000 台左右。2012 年国内机器人市场表现最佳者为启帆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销量达400 台,紧随其后的依次为安徽埃夫特200 台,上海沃迪200 台,广州数控170台,沈阳新松80 台。

之所以出现这种竞争格局,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生产受制于基础工业的差距,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上自主生产能力较弱,核心零部件需要进口导致成本优势不明显;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大部分用于汽车行业,而大的汽车企业会和特定的国外机器人厂商绑定,导致国内机器人竞争优势不明显。

(三)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关键零部件,形成了一批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初期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开始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政府开始注重对机器人的研究支持,1985 年将机器人列入科技攻关发展计划。90 我国企事业单位研制出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弧焊、点焊机器人 及自动引导车等7 种工业机器人产品;90 年代末,建立了9 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 个可研基地,包括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哈尔滨博时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开发中心等,经过20 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关键零部件,开发出了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注塑、冲压和喷涂等工业机器人,也形成了一批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

(四)产业链上游: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制约国内机器人成本

从机器人成本上来看,本体的机械结构占比在30%左右,超过50%的部分来自于伺服系统和减速器这种关键零部件,它们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价格。然而受制于基础工业的差距,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上自主生产能力较弱,需要进口,因而削弱了国产机器人本体的成本优势。工业机器人共4 大组成部分,分别为本体,伺服系统,减速机,控制器。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特别是核心零部件减速机,国内企业购买减速机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价格的将近5 倍。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显著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精密减速机、高性能交直流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机器人产品对零部件的专业性要求强,由于我国在基础工业方面落后,使得在关键零部件上在精度、成本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生产符合标准的机器人,必须进口相应的关键零部件,关键零部件的价格制约了国产机器人量产化。国内外技术差距最大的是减速机和伺服电机。关键零部件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及价格,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2013 年12 月30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在核心技术及零部件上实现突破。

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75%的精密减速机被日本的纳博特斯克(Nabtesco)和哈默纳科(HarmonicDrive)两家垄断(业界俗称RV 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其中Nabtesco 在工业机器人关节领域拥有60%的市场占有率。国内还没有能够提供规模化且性能可靠的精密减速机的企业。导致国内机器人成本较高,以安川Moto165 公斤点焊机器人为例,6 台精密减速器的总价值约为2.1 万元,占整机成本的12%;而同类型的国内产品,6 台精密减速器的成本约为9.1 万,占整机成本的比例为31%。精密减速器成为制约降低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的第一因素。基于此,国内一些企业在精密减速机方面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江苏绿的、浙江恒丰泰、江苏振康、北京中技克美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秦川发展则在1998 年就研制出了RV 减速器样机。2009年,秦川发展在原有的250AII 减速器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使产品在性能、可靠性和性价比等方面更具有竞争力。另外,上海机电则通过增资控股日本纳博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精密减速器技术。双方将逐步在上海建设研发生产基地,将在中国生产中低端的精密减速器。

伺服电机的主流供应商有日系的松下、安川和欧美系的倍福、伦茨等,国内汇川技术等公司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控制器的主流供应商包括美国的Delta Tau 和Gail、英国的TRIO和中国的固高、步进等公司。相对于减速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市场未形成主要厂商垄断现象,而且几大国际厂商在中国也建立了分工厂,供应充足,产品价格相对合理。另外,国内的一些公司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领域也有所建树,产品质量正在追赶国际广商,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国内上市公司中,南京埃斯顿(拟上市)、汇川技术、英威腾、华中数控、新时达等公司的业务覆盖伺服系统产品的生产。在运动控制领域,机器人、锐奇股份、慈星股份、新时达、雷赛智能(拟上市)等上市公司则有所涉足。

(五)产业链中游:本体核心技术外资品牌被垄断

由于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机器人整体成本很难降下来,这样在和技术成熟的国外厂商竞争时,并不具备价格优势。成本比国际巨头高,而性能却比较差,导致客户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而这也就造成了目前外资品牌在我国机器人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

2012 年国内26092 台工业机器人销量中,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销量为14470 台,占比53.8%。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使国产机器人企业发展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2013 年,库卡、ABB 等外资企业突然掀起价格战,将出口至中国的机器人价格调低了20%-30%。这种举措无疑给国内机器人企业带来比较大的打击。与此同时,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制造企业,比如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都自行研发和生产机器人,也给国产机器人企业带来压力。根据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 年,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 万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随着相关投资与补贴的逐步落实,将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重庆等地都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以上海为例,2013 年4 月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获批,计划实现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集群。该园区到2017 年要引进国内外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机构600 家,计划招商引资额度达到200亿元,力争成为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示范基地。目前涉足或准备涉足的机器人本体生产的上市公司包括新松机器人、锐奇股份、新时达、软控股份、亚威股份、巨轮股份等,非上市公司则主要有广州数控、安徽埃夫特等。

(六)产业链下游:国内系统集成商依靠本土优势发展迅速

1、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多为系统集成商

从国内产业链来看,受制于基础工业的差距,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自主生产能力较弱,机器人单元产品技术壁垒较高,处于金字塔顶端,属于卖方市场。目前我国众多企业集中在机器人系统集成这一块。所谓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相较于机器人本体产品供应商,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并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单元)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本体产品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有一定垄断性,议价能力比较强,毛利较高。而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与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毛利水平不高,但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本体市场。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多为系统集成商。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更接近于美国模式,即以系统集成商为主,单元产品外购或贴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与单元产品的供应商相比,系统集成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并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中国机器人市场基础低、市场大。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模式较可行的是从集成起步至成熟阶段采用分工模式。即美国模式(集成)-日本模式(核心技术)-德国模式(分工合作)。

2、国内系统集成商拥有渠道优势、产学研合、工程师红利等本土优势 目前,面对国外企业强大的挑战,国内系统集成商拥有本土的许多比较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产学研合、工程师红利等。

3、受限于项目非标、垫资等四个因素系统集成规模难以做大

但是,系统集成想做大规模并不容易。

首先,系统集成企业的工作模式是非标准化的。从销售人员拿订单到项目工程师根据订单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再到安装调试人员到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最后交给客户使用,不同行业的项目都会有其特殊性,很难完全复制。其次,系统集成企业很难跨行业扩张。如果专注于某个领域,可以获得较高的行业壁垒,然而,这个壁垒也使系统集成企业很难跨行业去扩张,因此其规模也很难上去。

最后,系统集成企业常常会面临垫资的压力。系统集成企业付款一般采用“3331”的方式,即图纸通过审核后拿到30%,发货后拿到30%,安装调试完毕后拿到30%,最后10%为质保金。按照这种付款方式,系统集成企业通常需要垫资,如果几个项目一起做,或者单个项目金额很大,系统集成企业也常常面临资金压力,从而限制其规模的扩张。

4、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将为国内相关系统集成商带来发展机遇 从产业链角度看,位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企业依次是机器人单元产品制造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和工业自动化集成商。现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际工业机器人公司,在中国不直接提供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服务,而是将机器人单体销售给系统集成商,由系统集成商再对终端用户。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将为国内相关系统集成商带来发展机遇。国内机器人应用的快速普及显示出国内生产制造系统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过程,由适合于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的刚性自动化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自动化、多品种变批量的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在发达工业国家中,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已成为自动化成套装备的主流及未来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的发展方向。从国内机器人市场发展现状看,下游客户对系统集成商的项目经验、研发水平、资金实力要求严苛,行业进入门槛很高。我们认为有两类企业将在未来行业大发展的背景胜出:一类是有很强技术研发底蕴,项目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如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华恒焊接(拟上市)、华昌达(收购德梅柯)等;另一类是在某些行业如自身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拟在自己行业推广工业机器人,如安徽埃夫特(背靠奇瑞汽车)、慈星股份(纺织机械)、锐奇股份(五金行业)、巨轮股份(轮胎行业)、软控股份(轮胎行业)等。

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弱,技术、规模和研发都不能和全球四大企业相比。至今虽然国内涌现出了几家工业机器人领域内的代表企业,如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等,但收入规模约在几亿至10 几亿左右,尚未有单个企业形成产值超过100 亿元的企业。

2012 年4 月,科技部发布的《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养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 亿元的核心企业。预计未来国家可能重点培育几家具备实力的工业机器人企业。

我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1、核心零部件厂商:他们原来是生产数控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或伺服电机等自动化零部件的厂商,依靠着对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了解及丰富的客户资源进行销售。相关上市企业如汇川技术、新时达、华中数控、秦川发展。非上市企业如:南京埃斯顿(拟上市)、雷赛智能(拟上市)、广州数控、深圳固高、苏州绿的、南通振康等企业。

2、行业系统集成商。依靠高校背景或行业积累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企业,相关上市公司如: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华恒焊接、华昌达等。还有在某些行业如焊接、轮胎或食品加工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项目中应用自己的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软控股份、巨轮股份等。

3、完全的新进入者,从不相关的领域跨入机器人市场,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合作,依靠原有业务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自身行业推广工业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慈星股份、锐奇股份、亚威股份等。还有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零部件公司合作进入核心零部件研制的公司,比如:上海机电。

4、工业机器人的用户,依靠对终端需求及工艺的充分了解,从原先机器人的用户转为生产机器人的厂商。相关公司如:安徽埃夫特、雷柏科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蓝色代表已贡献业绩,粉色代表仍未贡献业绩)

下载体育小镇深度分析报告长江证券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小镇深度分析报告长江证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江证券实习心得

    长江证券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的第一天,当听到要去实习的消息后,我就怀着既害怕又期待的心情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了。第一次穿上了比较正式的服装,第一次与学校范围之外的人群面对面......

    长江证券光华村营业部实习报告(合集)

    长江证券光华村营业部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长江证券光华村营业部 实习人员:肖志林 实习时间:2010.7.12—2010.8.31 实习内容:1.证券经纪业务中的开户与转户的流程,熟悉三方存款需要......

    证券实验分析报告

    课 程 证券投资分析实验 系专业(年级) 数学系2010投资理财 学 号: 10162011110011 姓 名: 张阳 提交日期: 2011 年 12月 9日 学生姓名: 成 绩: 评阅教师(签名) 本学期操盘记录......

    证券投资分析报告

    经济管理系2012级金融与证券专业 证券投资分析 实训报告 班 级: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 下 学期 证券投资分析报告 一、宏观经济分析: 2014年,我......

    证券投资分析报告

    全球乳业环境分析 世界乳品行业规模巨大,同时地域性又很强。世界乳品的需求每年按2%的速度在增长。发达国家的增长率约为1%,而发展中国家则快得多,尤其是亚洲和拉美国家。中国......

    海通证券分析报告

    海通证券分析报告 2008年9月17日 一、海通证券简介 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2002年,成为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中资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证券公......

    证券投资分析报告

    飞 拓(002528):投资分析报告我国是全球安防领域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人们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大,行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安防市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证券分析报告[推荐五篇]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实验项目: 实验类型: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技术指标分析 基础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熟悉和掌握常见技术指标(如MA、MACD、KDJ、O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