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汇报材料.doc二甲
嘉祥县中医院 二甲复审汇报材料
二O一三年七月十七日
站在新起点
再创新辉煌
嘉祥县中医院二甲中医院复审工作情况汇报
(2013年7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专家冒着酷暑、不辞辛苦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评审要求,下面我从医院基本概况、中医药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功能、迎评准备情况等几方面简要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医院基本情况
嘉祥县中医院始建于1979年,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4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0人,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70人,其中济宁市名中医4人。医院现设有内、外、妇、儿、肛肠、针灸推拿等临床科室,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肛肠科),市级重点专科3个(糖尿病科、中风科、针推科)以及药剂、影像、检验、心电、经颅多普勒等十多个医技科室。医院现开放床位146张,近几年来业务收入明显递增,年门诊总人次10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数1万余人次,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中医特色鲜明,专科特色突出,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的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先后被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会(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卫生厅评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被济宁市财政局、卫生局
评为“示范中医院”,获得全市“中医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院务公开“三星级”单位,全县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第二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
一、制定明确的中医药发展战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医院相继制订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等,每年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确立了“服务与发展,打造咱老百姓自己的中医名院”的医院宗旨,明确了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发展战略。为落实好这一战略,突出中医药特色,医院制定了鼓励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有关规定,实施了多项有效措施,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应用中医药特色疗法,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努力提高中医药治疗参与率和临床疗效。各临床科室制订并不断优化完善常见病和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积极实施部分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医院鼓励针灸科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病区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开展中医综合诊疗服务。同时将中医药参与治疗率,非药物中医疗法使用率,中药饮片使用率纳入科室(个人)绩效考核管理,并要求在日常诊疗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所有临床科室都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并积极筹措资金购买中医诊疗设备,抽调各科业务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中医骨干开展中医诊疗工作,并与临床科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医院引进了普通饮片400余种,小包装中药制剂已纳入工作计划,准备近期招标使用,设立了煎药室,方便患者选择中药治疗。鼓励护理
人员辩证施护,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积极提供中医药健康宣教。多次邀请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进行中医知识和中医技术培训讲座,形成了日常诊疗过程中“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的工作理念,构建了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成立了治未病科,结合针灸理疗康复开展治未病服务,完成了治未病服务平台,同时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建立了千余份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完成了国家级中医视频平台建设,并于每周二下午所有医护人员参加讲座学习。医院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临床疗效提高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医院对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制定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 设规划,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确保人才培养、引进,向中医药倾斜,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西学中”工作,中医药师承工作、中医药人员进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护理培训、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药科研、重点专科建设等相关工作经费得到优先落实,确保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相关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为落实这一工作,我院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派出多名中医业务骨干相继到北京广安门医院、省中医对口学习;今年又派出32名西医一线人员参加市卫生局中医科举办的“西学中”学习班。通过持续的人才改进和培养,医院中医药人员结构比例和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口支援和帮扶乡镇卫生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为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每年组织全县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药知识培训,通过散发彩页、举办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利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等积极营造中医药氛围,扩大中医药特色疗效的影响。我院还定点帮扶马集、仲山等乡镇卫生院,派出中医专家定期坐诊,并定期举办中医知识讲座;为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我院结合千名医师下乡活动,走千家,访万户,采取多种形式的义诊,把中医药基础知识和特色优势面对面宣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疗法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引导广大群众走进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主动接受中医药服务。为鼓励住院病人积极使用中医药,我院多次与新农合办、医保办申请协调,落实了住院期间中药饮品和非药物中医技术报销90%的比例,同时降低了住院病人的报销门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高了中医临床疗效,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发挥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有效缓解了病人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四、加强临床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中医药重点专科。
按照中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医院不断强化学科建 设,着力打造中医药重点专科,促进中医药优势学科融合发展。在落实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医院一班人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多次派出业务骨干参加国家、省、市中医药重点专科培训班的学习,培养了一批对口专业的实用人才,如国家级肛肠科,在原有诊疗方案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术创新,采用一次性根治术,结合独创中药方剂(生肌散),疗效独特,治愈了无
数例病人,在鲁西南享有很高的治疗信誉。糖尿病专科在北京广安门医院的协作指导下,结合病人的不同病期特点,不同临床分型,积极探索和挖掘中医药对本病的特有优势,制定了科学规范的临床诊疗方案和一整套完善的健康指导体系,受到了病人的高度赞誉。中风专科、针灸专科也按照专科建设的标准顺利完成验收。
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做成格式化的中医病历模板,确保病历严格按照中医诊疗规范和要求书写。同时各临床科室制定了两个以上本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对方案进行完善优化,疗效评估,确保中医药疗法更加实用、有效,以提升学科特色优势,扩大学科的社会影响力,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中药药事管理,保障群众安全用药。
医院实施规范化药房建设,建立药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临 床用药安全、合理。医院建立了严格的药品采购供应、储存、养护和使用管理制度。严把药品质量关,现拥有普通中药饮片400余种,小包装近期准备招标使用,很好的满足了群众的用药需求。医院设立了煎药室,引进全制动多功能煎药机,根据《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制定了完整的煎药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了中药煎煮质量。门诊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达到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30%以上,较好的突出了中医药特色优势。
六、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建立了护理人员技术档案,制定了完整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和符合我院实际需要的分级护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通过中
医护理专家授课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100学时以上系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比例达到75﹪,使大部分护理人员熟练掌握3-5项中医护理操作,各科室都能常规性的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和操作,积极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和辩证施护,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康复健康指导。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临床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整体护理服务中,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到更周到、更温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七、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医院构建了中医药内涵丰富的医院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了医院宗 旨、医院愿景、医院战略、医院精神、院训和各种行为理念,形成了全体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理念。建立了完善和切实可行的员工行为规范,编写了《员工手册》,制定并实施适合我院特点的特定礼仪,努力将医院价值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行为自觉。医院下大力气进行文化环境建设,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在庭院、门诊大厅、候诊区和各病区制作了大量中医药文化展板,印制了大量中医药知识宣传彩页和名医先贤的治病理念、艺术成就,既体现了相应科室的诊疗特点,又竭力彰显了中医药传统的博大精深的中医内涵,极力营造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八、治未病建设日趋完善。
医院成立了治未病科,购置了中医体制辨识软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工作流
程,并鼓励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中融入治未病理念,以针灸推拿科为依托,对不同体质偏颇人群积极运用针灸、推拿、薰洗、穴位贴服、运动调摄、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足疗等中医传统疗法,进行适时健康干预,并通过大量被干预的治未病群众,向社会进一步宣传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治未病知识,让中医治未病服务于更多群众。
第三部分 综合服务功能
一、加强和规范医院管理,医院公益性日益彰显。
医院严格依法执业,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项规章 流程,确保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框架内开展所有诊疗活动。认真执行院务公开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医院民主管理,鼓励工会组织中责任心强、威望高的同志参与到各项重大采购和建设项目中去,确保公开透明,约束到位,监督到底。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规范各项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医院围绕宗旨和发展战略,不断突出公益性,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公立中医院改革模式,实施了“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模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推动了医院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医院积极发挥中医药工作龙头带动作用,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医院的公益性不断增强,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
二、构建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了完善的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成立了医疗、护
理、院感控制、药事管理、病案管理及医疗器械管理等专业管理委员会,同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定期研究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措施。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分析、危重患者抢救、急诊、术前讨论、交接班、医疗技术准入等核心制度,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程监督控制,实现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严格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定了各种风险预警机制和技术损害处置预案,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在检验、影像、感染性疾病管理及手术麻醉管理、输血管理、院感管理等重要诊疗环节均制定了完善的质量监控措施,确保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第四部分 迎评准备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自2013年3月初“二甲”复审工作启动以来,我院把二甲复审工作作为医院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省、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二甲复审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举全院之力,扎实推进。围绕复审工作,迅速成立了复审工作领导小组和二甲复审迎评工作办公室,并根据标准要求和工作需求划分了行政后勤、医疗、护理、院感、医技、药事等六个工作小组。复审工作实行院长负总责,两个业务副院长脱离临床一线亲自靠上抓,班子成员各有分工,各专业小组,各科室根据任务分工具体抓。科室明确科内创建人员,设立兼职联络员和材料员。根据二甲中医院评审标准,复审领导小组和迎评办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二甲准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层层分解任务,按章分条把每项任务分解到组、到科、到人,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同时医院与各科室,各工作小组签订了《二甲评审准备工作责任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确保创甲工作扎实推进。全院上下形成了“多管齐下,统筹兼顾,各司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确保了创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全面动员,全力以赴。
围绕复审工作,院长、副院长、迎评办、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同志先后到北京、济南等地多次参加了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复审工作专题培训班,同时组织有关人员,院长带队分别赴章丘市中医院、平邑县中医院等多家三甲中医院实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少走弯路,取长补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鼓劲加压;于今年三月五号召开了全院职工创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齐心协力创二甲,全力提速铸辉煌”的创建口号,取消节假日和休息日,要求全体员工每天下午工作到七点。之后又相继召开了医师誓师大会,医、护、技、药、联席会等会议。迎评办建立调度会制度,根据复审工作进度和出现的问题,迎评办及时召开协调会、推进会,认真研究解决复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科室、各工作小组,人人参与,加班加点,学标准,找差距,定任务,抓整改,全院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创甲工作氛围和工作热潮,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深入岗位,人人支持,个个参与,保证了复审工作稳步有序的开展。
三是评建并举,务求实效。
高度认识评审在促进医院发展、规范诊疗行为、突出中医特色、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实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的目标要求。自创建之初,医院就把复审工作作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将创建工作与医院长远发展相结合,与日常医疗工作相结合,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不唯复审而创建。注重评建并举,在创建中求规范,在规范中促发展。为增强职工对各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医院先后邀请省中医院、平邑县中医院等三甲中医院的多位省内知名熟悉评审标准的专家、教授来院辅导点评,解析答疑。对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和专家评审手册中的要点,迎评办逐章逐条、逐款逐句的督导各科室、各工作小组抓整改,抓落实。对缺失的制度、标准、规范、流程迅速建立起来,对现有制度和措施,只要与迎评工作不协调,限期责令整改,并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定期检查各科室、各工作小组落实整改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不隐瞒、不回避,认真全程跟踪督导,不走过场,真正做到了边纠边改,评建并举,务求实效。通过这次创甲评审工作,我院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助推了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医院等级复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 统工程,尽管我们在复审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我院基础差,底子薄,我们非常清醒的认识到复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医院内涵建设有待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和中医临床疗效的提升有待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品牌还需着力打
造,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本次复审中不吝赐教,对我院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找出我们工作中的差距,以利于我们整改提高。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和悉心指导一定会对我院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在此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向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心、万事如意!
第二篇:二甲汇报
我是2006年到是县医院工作的。也许是缘分吧,2001年县文联和县医院共同编辑出版《茉莉文学》医院专辑,我有幸成为作者之一。县医院作为全县卫生系统的龙头医院,肩负着全县急救,教学为一体,在县城的南街上,以救死扶伤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开阳卫生的60余个春秋。
2001年,高克武是院长,任国俊是党支部书记,尚兴荣,李景恒任副院长。那次我采写了内科,外科,五官科,采访了当时的外科主任周光昭,内科主任余昭锐,内科医生王金菊,南丁格尔称号获得者田茂苹,通过采访,不但认识了许多医护人员,也对县医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我在县医院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宣传,也就是对内负责标识标牌的设计制作和清查,对外就将医院的大小事,新风尚,新技术新业务通过文字和图片传播出去。我每天提着一个单反相机在全院转,拍了不少的图片。2007年副院长张宁兵主持全院工作。除了抓好医院内部管理外,她狠抓门诊住院综合楼的建设。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后楼干2005年项
“走进开医”专版
创建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改结合、注重内涵” 科学谋划 真抓实干 努力开创医院发展新局面。
力拔头筹开新篇
——开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纪实
六十年坎坷风雨路,展望今春硕果满枝。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阳县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踏着新医改的强劲步伐,开阳县人民医院这一牵系着全县城乡百姓健康的综合医院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2010年3月,随着该院门诊住院综合楼落成并相继全面投入使用以来,开创了县人民医院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何加快医院的发展,紧跟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于全县老百姓的现实摆在了医院领导班子的面前。新医改的春风吹来,发展的机遇展现在面前。2009年4月,根据卫生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
案》,开阳县人民医院被列入贵州省新一轮参加等级评审的县级医院。在良好的机遇面前,开阳县人民医院坚定地把“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以下简称“二甲”创建工作)作为2010至2011工作的核心和重心。
强化内涵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
开阳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1956年更名为开阳县人民医院。是县域内唯一一所公益性、福利性的全民事业单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历届院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本县辖区内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技术指导中心。是国家卫生部授予的“爱婴医院”,是开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交通事故救治、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的定点医院。先后分别被省总工会、省卫生厅评为院务公开先进单位,被市卫生局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同时也是贵州省中医药学院、贵阳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护理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合江分校教学实习基地。医院肩负着全县辖区43余万人口的医疗救治重任和基层医院的转诊任务。
医院占地面积达17411㎡,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9160.7平方米,编制床位350张,人员编制525人。现有在职职工322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79人;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9.7%,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8.2%。具有大学本科、专科以上学历214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6.7%。医院拥有固定资产40208139.72元,年总诊疗量12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9000余人次。医院开设有23个临床一级科室和医技科室。2005年至2010年,县医院始终坚持搞好医院
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强化监管,重视环节管理,外树形象,美化就医环境。提供便民利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注重人才培养,推进学科建设。更新医疗设备,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不断加大内涵建设,医院管理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8—2010连续三年荣获县卫生主管局目标考核一等奖。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确保创建成功
获悉我省即将启动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后,县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了《贵州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深刻领会到本轮评审的重点和要点,充分认识到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是医院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医院管理上水平、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技术不断创新、医疗安全不断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手段;是医院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更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强调内涵建设,突出医疗质量和安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注重内涵”的精神指导下,通过两年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人员培训、物资准备等工作,医院管理水平、业务技术、医疗服务质量、教学科研、精神文明建设及后勤保障、医院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再上了一个新台阶。自2009年4月至今,我院为期两年的“二甲”创建工作,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宣传动员和组织机构建立。医院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习了《标准》,深入分析各项指标的内涵和意义,制定了《开
阳县人民医院“二甲”创建活动方案》,同时在医院职工中广泛宣传动员,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市一医等多家上级医院参观学习。2009年6月,医院成立了“二甲”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下设医院管理组、医教组、医技组、护理组、总务设备组、财会组等6个创建小组。“二甲办”的成立,正式拉开了该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的序幕。
第二阶段: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通过前期的准备和梳理,按照医院二甲创建方案逐步实施。其主要工作一是加快门诊住院综合楼的建设,2010年3月我院住院综合楼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开放床位及业务用房达标。二是完善科室的设臵,先后成立了儿科、骨科、重症科、病理科、输血科。三是解决人力资源配臵。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7名和聘用了2名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在院内公开招考聘用了39名护士。四是完善和修订医院制度,狠抓医疗质量,逐步规范管理。组织修订了《开阳县人民医院职责制度汇编》、《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医院应急预案汇编》,完善了质量检查体系的各项制度并用于指导日常工作,认真学习和落实2010版《病历书写规范》,通过努力医疗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五是加强各项培训工作。包括卫生法律法规、院感、输血管理、三基训练等。六是加强后勤和设备管理,完善污水处理、储备用水等工作。总务后勤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独立设臵了设备科,设备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第三阶段:2010年10月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自查整改。2010年10月,县医院迎来了市卫生局组织的专家组对“二甲”创建工作的第一次督导检查。通过专家组现场督导查看,对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查出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针对上级专家查出的问题,我院立即进行整
改和落实。一是在县委和县政府以及主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分管县长、卫生主管局领导多次就该院“二甲”创建工作亲临指导,协同县编办重新对我院科室设臵、人员、床位等进行了核编,完成了行政职能科室、医技科室的整合分科建设工作,独立设臵了人事监察纠风科、审计物价科、医保信息科。二是认真配合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于2011年1月完成了行政职能科室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各个新成立科室正式独立开展工作。三是完成了检验科、输血科业务用房改造,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四是加强了急诊科、ICU的急救能力建设。在急诊科设臵了外科、儿科诊室,逐步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各项技能得到了广泛提高。五是加大对环境改造和医疗设备资金投入。完成了对周边环境的硬化和院落标识的改造工作,新购臵彩超、EPS、呼吸机、中心监护系统、病理设备、查询系统和各种办公设备等。通过政府支持,双回路电源问题不日将得到解决。此外,县医院已列入省卫生厅2011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医院信息系统也将得到彻底改造。六是强化环节管理,狠抓医疗质量和内涵建设。通过自查,对医疗护理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技科室管理、输血管理、院感控制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整改,加强环节管理和质量控制,从制度化和规范化入手,保障医疗质量稳步提高。七是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明确专人负责对“二甲”创建工作涉及的一、二、三类指标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备查工作,确保“二甲”创建软件资料的完整性、标准性、统一性。
分级实施分级管理 申报“二甲”评审 申报评审是手段,不是目的。回顾县医院的创建历程,“二甲”创建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领导重视,稳步推进。2011年,县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列入了2011拟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县委、县政府、县卫生主管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来院视察,就创建“二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和强调。为确保申报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医院成立了以院长牵头的申报“二甲”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以医教科具体负责的申报评审办公室。为了使申报“二甲”评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医院全面按照有检查、有落实、有整改、有提高的方式,将全院申报评审工作分为管理、医疗、护理、药剂、放射、临床检验、财务、执法、后勤保障九个专业管理小组。各专业组均在申报“二甲”评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实行专人负责,全员行动,层层落实,分步实施。整个申报评审工作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学习、讨论、分解标准,明确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三是对照标准组织自查,找准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四是收集可靠性资料,申报“二甲”评审。在软件上我院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修订了医院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办法、管理工作流程、各项操作规程及保证措施,医院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重视投入,提供保证。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贵州省二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指标(试行)》,在硬件上完成了功能齐全的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设臵了不同层次的病房,护士站实行开放式办公。新建了输血科,重症科,装修层流手术室5间。新购臵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呼吸机,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手段。还修
建了院内花园,加强了绿化管理,既完善了功能,美化了就医环境,又优化了便民利民服务流程。
三、专科建设,专业打造。为确保医院向专而特的方向发展,县医院高度重视专科建设和专业投入工作,定期开展医务人员培训,积极组织专业组人员到省医、贵医附院、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儿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级医院进修培训。人才培植力度不断加大,专科人才梯队形成,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优势,医院先后有6人在市级学术团体任职。学科建设不断深化,医疗服务向专科方向发展,医院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具有与二级综合医院任务、功能、管理、技术水平要求完全相适应的规模。各专业组设臵较为齐全,设臵了两个内科,三个外科。为进一步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医院聘请了贵医附院、市妇幼保健院、诸暨市人民医院、解放军302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专家进行常年指导,为质量关键过程管理、重要环节的管理和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后盾。
四、关注质量,确保安全。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多年来,医院紧扣质量这一主题,优化服务流程,瞄准重点部门,把关重要环节,立足质量考核与监督,注重奖惩结合。把“防范”工作作为保证质量的第一要务,有力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近几年来,医院无重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五、创新理念,强化制度。针对我院与其他县级医院存在差距的现状,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组织人员到上级医院参加医院管理培训,创新管理理念,强化管理制度,充分结合医院实际,以申报“二甲”评审工作为契机,认真拟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补充和修订
了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考核标准。强力推行院科两级管理工作制度,实行院长一把手负总责制,重大问题由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和职工代表大会决定。完善了目标考核体系及运作流程,落实奖惩制度,各职能科室根据工作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认真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实施内外监督管理办法,加大对中层干部考核力度,全面实行聘任制。通过管理创新,我院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大提高,形成了人人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各项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惯性运转状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六、服务基层,便民利民。为响应及落实中央惠民政策,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医疗,根据县卫生主管局安排,医院先后与冯三镇卫生院、楠木渡镇卫生院、宅吉乡卫生院、双流镇卫生院、金钟镇卫生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单位。自2010年开始定点帮扶冯三镇卫生院以来,相继安排了13名有执业资格、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协作医院和定点帮扶医院作业务把脉和指导,确保了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质量得到提高,有效整合了卫生资源,实现了医院执业的幅射和延伸,方便了当地老百姓的就医,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称赞。
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狠抓行业作风建设。根据贵州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医院狠抓了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将医德考评与医务人员的考核、定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相结合,让职工牢固树立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行风建设,建立和完善 “行风”监督体系,充分发挥院内外“行风”监督员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医务人员“五不准”,制定病员投诉处理流
程,在病区设臵投诉箱。坚持把抓行风工作与抓业务、抓管理相结合,建立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医院工作快速发展。
八、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增强医院活力。为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勤奋敬业、求精奉献的良好氛围,县医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先后组建了蓝球队、礼仪队、合唱队。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文艺活动,先后参加了由县举办的篮球赛、知识竞赛、文娱晚会及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活动中,融入了医务工作者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范,激励、鞭策着全院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找到了医院团结和联系职工的纽带。加强了沟通,融洽了气氛,凝聚了人心,外塑了医院形象,展示了开医人的风彩。
众志成诚创“二甲” 齐心协力铸辉煌 作为县2011拟办的十件实事,医院创建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县委、政府将医院创建“二甲”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4月26日,县委副书记、县长马磊率县政府蒋仕敏副县长、县卫药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编办、县住建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到医院进行调研。就医院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场办公、现场解决。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全院职工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为推进等级医院创建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扎实推进“二甲”医院创建工作,医院按照院科两级管理的原则,明确责任人,按照指标体系层层分解,采取层
层发动的办法,层层落实。通过召开动员大会、院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会、创建进度汇报会、自查反馈会、专题会等多种形式,反复强调,提高全院员工对等级医院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使创建工作人人知晓,并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专栏、通讯等多形式、多角度进行广泛动员,以提高全院员工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投入创建工作,不计得失。为确保评审工作顺利通过,全院职工放弃了各种节假日,坚守创建一线,以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全身心投入到等级医院的创建工作中。
为更好完成创建任务中,每个院领导负责一个指标体系,院长及副院长分工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清楚,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和程序,明确院领导、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的管理层次,建立了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机制。院长与分管院长、分管院长与分管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科室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到科室,任务到职工,使全院职工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
在等级医院创建过程中,得到了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院、县卫生主管局领导及专家大力关心和支持,多次亲临医院检查指导和业务技术指导。特别是县医院自2010年4月与浙江诸暨市人民医院结为友好帮扶医院后,该院一直对县医院人才培养、医院管理、医疗设备等给予大力帮扶。为进一步完善了县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能力,201
1年4月,诸暨市人民医院先后赠送了心电监护仪和进口呼吸机数台。4月13日,诸暨市人民医院袁毅副院长一行五人在市卫生局质量组、市妇幼保健院专家组及医院“二甲”创建组成员的带领下,对各给软、硬件准备情况给予了督查指导,并在我院急诊科、重症科等进行了急救模拟演练。同时,为确保县医院“二甲”创建成功,诸暨市人民医院还将浙江等级医院评审的各种先进方法,如“浙江等级医院评审细则”、“急救模拟演练”等知识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经验向我院作了全面介绍和传授。真正让县医院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医疗服务及行政后勤管理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通过两年的等级创建工作,县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院服务、医疗安全、就医环境等方面取得很好成效,特别是医院管理水平、业务技术、医疗服务质量、教学科研、精神文明建设及后勤保障、医院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再上了一个新台阶。涉及“二甲”创建工作的Ⅰ类准入指标、Ⅱ类否决指标指标已达标,Ⅲ类指标共六部分152条,医院自查分数938分,达到了评审要求。
回顾两年的创建历程,使该院职工备受鼓舞和欣慰。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二甲”创建作为开阳县人民医院内涵建设工作的一个新起点,在国家新医改精神的指引下,全院职工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
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持之以恒地按照等级医院的要求和规范开展工作。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积极推进管理职业化进程,力争在管理、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全面实现医院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早日实现“服务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二甲评审汇报
四川省武胜县中医医院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报告
受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派,于2013年8月14日——16日,专家组一行13人,严格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以及法律法规,对武胜县中医医院的等级评审工作进行认真、客观的评审。评审专家组分为中医药服务功能组(包括管理组、临床组、重点专科组、护理组、药剂组)和综合服务功能组(包括管理组、医疗组、其它组)两个部分。评审组专家采用听取汇报、查阅文献资料和现场了解访谈、考试考核、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现将评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武胜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79年,1998年创建为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2002年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医疗质量先进集体”、广安市“十佳医院”、广安市“消费者满意单位”、广安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先进集体”、“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拥军优属先进集体”等殊荣。
经过多年建设,医院现有固定资产8100万元,编制床位260张,实际开放病床280张,占地23亩,建筑总面积33043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26425平方米,每开放床位建筑面积118平方米,净使用面积12平方米。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针灸推拿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等临床一级科室。开设有检验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药剂科、手术室等医技科室。
医院现有职工3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90.72%,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1:0.34,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医师比例为59.43%,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的比例为60%。
二、工作成效
(一)领导重视,成效显著。医院高度重视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业务院长兼办公室主任,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的要求,认真学习,精心组织,召开了“二甲”达标工作动员大会,进行了任务分解,资料收集,开展自查整改20余次。同时,制定了职能部门、重点专科、临床科室达标进度考核表,并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并将“二甲”创建与公立医院改革、“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活动紧密结合,坚持每月院科两级“考核评价、追踪整改”机制,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
县中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并纳入院长长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工作计划,同时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一是成立了对口支援领导小组,二是积极争取项目,三是加强了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指导,不断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至2010年以来,支持乡镇卫生院完成了各项政府指令性、公益性任务,获得较高评价。
(二)发挥优势,落实指标。医院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将发挥中医药特色纳入“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激励措施、奖惩考核制度,同时下达了中医药服务能力考核指标。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余次,把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作为全院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和专科学术水平,建立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主要指标。如:开展了中医诊疗技术项目10大类48种,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达到62.5%,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31.6%,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17.17%。
(三)以“二甲评审”为契机,强化质量意识。医院重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建立有中医重点专科、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考核评价管理体系,中医专科建设成绩显著。目前医院拥有针灸推拿科、骨伤科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已列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皮肤科属在建的市级重点专科。这些科室均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在本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临床各科均制定和实施了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并定期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优化。积极开展师承教育,制定了师承教育计划与激励措施,并确定市级重点专科4名中青年主治医师跟师学习。同时,邀请重医附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专家来院讲课共计12次,提高了业务人员专业知识,也夯实了中医基础。2010年以来,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省级科研在研项目两项。在省级以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2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建立了医疗安全防御机制,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临床科室应用新技术按规定报批。健全了重大手术风险安全评估制度,对各种高风险及新技术实行分级分类授权管理,较好的开展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等各类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健全。强化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输血、功能检查、影像检查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规范,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加强病情评估和讨论,对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核心制度和关键环节的督导检查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认真落实《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严格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运用中医护理技术,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均在2项以上,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12项,并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重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到位。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医院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到57.14%。医院设置有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的院感监测,做到功能齐全、任务明确、管理规范,相关措施执行到位,不断提高了临床的医疗服务质量。
(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确保用药安全。能认真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药事法律法规,制定医院药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药房的布局基本合理,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合理用药处方评价制度,充分发挥中药的临床优势,积极使用小包装饮片,强化合理用药管理,并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按规定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并定期在全院进行通报。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未病先防,提升医院竞争力。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文件,紧密结合医院实际,建设了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一是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各项工作制度;二是加强环境与内涵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三是强化对外宣传,提升医院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确立了“中医为本、厚德载物、关爱生命、博爱和谐”的医院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内涵。医院十分重视环境形象体系建设,利用门诊候诊区、宣传橱窗、病区走廊等进行中医药知识宣传,增强了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度,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公立医院开展公益性活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开展健康干预,未病先防,成立了“治未病”科,“治未病”工作纳入医院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配备专职医护人员,添置了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开展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和中医适宜技术等服务,特别是对慢性病、老年病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受到了患者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的部分医疗区域分布和科室设置不合理、不规范。如:发热门诊、胃镜室布局不合理。
(二)人才结构欠合理,部分科室中医执业医师不达标。中医药人才不足,西学中培训效果欠佳。
(三)病历书写质量欠佳,中医药内容不足。未定期进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
(四)护理人员配置未达到相关要求;医院常见病、优势病种护理常规制定欠规范;责任护士健康教育及中医特色康复指导落实不足。
(五)血透室、手术室、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洗手设施不符合院感要求;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医疗废物转动流程不合理。
(六)无临床药师。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均未达标。
(七)微生物室流程及分区欠合理,部分记录表格欠完善;分析评价欠到位。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改造,规范医院科室布局及服务流程。要注重供应室、胃镜子室、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的布局,做到分区明确,流程合理。
(二)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西医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三)加强科学管理,深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内涵建设,优化中医诊疗方案。突出关键环节管理,注重细节,持续改进,确保患者安全。
(四)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逐步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标准。进一步优化医院常见病、优势病种护理常规。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落实健康教育及中医特色康复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部门配置符合院感要求的洗手设施;规范医疗废物转运流程。
(六)要强化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尤其要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配备专职临床药师,完善临床药师制度,提高药事管理水平。
(七)尽快建立流程合理及分区合理的微生物室,同时投入更新微生物室相关检测设备,加强微生物室的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测及质量控制记录。
第四篇:二甲复审汇报材料
二甲复审汇报材料 信息科
一、建立以院长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及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
1.有院级信息化领导机构,有明确的职责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医院下发有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文件,并在文件中规定了各成员职责,以及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的时间及次数。
2.依据医院规模,设置信息管理专职机构和人员。
医院按照现在规模,设置以副院长分管下的一级科室信息科,科室设有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员工3人,负责全院的网络建设与维护。(组织结构图)
B、不断完善信息使用和管理工作,运行良好,各部门对信息工作满意。信息科根据医院要求,以及科室工作安排,定期到一线调查信息工作需求,并征求对医院信息化工作意见和满意度。
1.院信息化领导机构定期召开多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专题会议,每年至少1次,有记录。
医院根据《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规定,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今年召开会议有
2.建立信息使用与信息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科室反馈意见,为满足医疗需求,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制定了《信息使用与信息管理部分沟通协调机制》、二、制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
1.有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
2012年,由信息科提出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经医院院长办公会通过实施;信息科每年年初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制定当年工作计划。
2.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医院中长期规划一致。
信息科首先按照当年工作计划进行安排各项工作,今年按照计划实施有合理用药系统、电子图书系统等。
C规划内容应包括实施方法、实施步骤、工作分工、经费预算等。医院《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中明确了实施方法、实施步骤、工作分工、经费预算,保证了规划中的项目实施。C1目标明确,量化可行,有追踪机制。
三、有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
1.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制度。
按照医院各部门信息资源使用情况,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会同医院各部门制定了《信息资源共享规定》。
2.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与信息化工作要求相适应。
医院信息化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要求,以及业务需求,及时完善、制定信息化相关规章制度,以使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及时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管理的要求,医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及时完善、制定了《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管理规定》及《数据保密承诺书》。有效执行,效果良好
按照文件规定,信息科每周二到各科室检查落实网络安全保障的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根据检查记录的问题,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在定期召开的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将检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讨论分析,由初期的个别科室的问题,到现在的人人了解,认真按照制度执行。
四、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满足医院管理需求。
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和医院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P)以及相关子系统(如办公信息管理、患者咨询服务、自助服务等)为医院管理提供全面支撑,满足医院管理需求。
我院医疗信息系统最初建于2002年,最初仅有基本的HIS系统,完成了基本的医院财务数据与病区管理系统,具备经济管理子系统、收款子系统、住院子系统、病区子系统、药房子系统。2010、2011年我院在考察不同厂家系统后,选择了以自我开发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为基础,选择了完全符合国家及卫生部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的国内优质软件供应商;逐步上线了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MR)、体检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图书系统等。有决策支持系统(DSS)
信息系统能准确收集、整理医院管理数据和医疗质量控制资料,及时自动生成各项相关的统计报表
五、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满足医疗工作需求。
1.有临床信息系统(CIS),建立基于电子病历(EMR)的医院信息平台。2010、2011年我院在考察不同厂家系统后,选择了完全符合国家及卫生部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的国内优质软件供应商:电子病历系统(包含CIS、EMR)。
2.平台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3.平台主要包括医嘱处理系统、病人床边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实验室系统、药物咨询等系统。选择了完全符合国家及卫生部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的国内优质软件供应商;逐步上线了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MR)、合理用药系统等。
复合C1.规范临床文档内容表达,支持临床文档架构(CDA)。
嘉禾的电子病历系统在研发时,遵循了临床文档架构要求,满足临床医生的应用需求。2.有门诊预约挂号和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按照卫生部要求,我院于2011年11月完成医院网上门诊预约挂号,今年年初实现网络挂号与内网链接,患者在我院网站预约挂号后,既能在挂号处查询到患者信息,保证患者就诊需求。根据医院工作安排,于今年8月我院自主研发了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本月以安装运行。
信息系统符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有关要求,符合国家医疗管理相关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
六、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
1.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落实的具体措施。2.有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3.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具有防灾备份系统,实行网络运行监控,有防病毒、防入侵措施。4.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信息安全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包括数据库和运用系统)、病人数据使用控制、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保护病人隐私。
符合:1.有安全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处理安全预警,持续改进安全保障系统。2.有信息安全应急演练。
符合B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不低于第二级。
七、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1.有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文档管理记录。2.有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3.有信息系统软件更新、增补记录。
4.有信息值班、交接班制度,有完整的日常运维记录和值班记录,及时处置安全隐患。
1.有信息系统运行事件(如系统瘫痪)相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各部门各科室有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全院运营,尤其是医疗工作在系统恢复之前不受影响。
为了应对医院信息系统突发故障,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2012年11月28日15点至16点,在就诊患者很少的时间段里,我院组织开展了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演练。副院长担任演练总指挥,信息科负责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2.有根据演练总结开展持续改进的方案和措施。
通过此次演练,强化了相关人员对于应急预案的知晓度和流程的熟练程度,提高了处理突发故障的应对能力;门诊部主任对流程中的一些环节处理提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对于下一步预案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信息科根据本次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整改计划,并按照计划完善了应急方案。
符合B有完善的监控制度与监控记录,及时处理预警事件,定期进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评价和改进方案,并组织落实。
第五篇:“二甲”整改汇报
“二甲”初评后整改情况汇报
2015年2月3日,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组对我院“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工作进行了初评,就我院“二甲”创建工作提出了103条意见和建议,要求我院认真积极整改,努力提高医疗服务管理水平,力争全面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标准。初评结束后,我院通过召开院长办公会、科主任会对专家组提出的103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以文件形式落实了整改责任人和责任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的创建既是我院发展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直接关系到妇保院今后的发展和全院职工的切身利益,又是我区妇幼卫生工作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区卫生局和区政府每一位领导的心思和神经。自创建工作开始,我院全体干部职工就对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工作有着明确的思想认识和清醒的思考,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对创建工作是高度重视、严抓不怠。区政府和区卫生局亦将其作为全区卫生工作重点之一紧抓不放。初评结束后,院领导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院科会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整理和工作安排。区卫生局领导在安排专人跟进督导我院“二甲”整改工作开展同时,局长、副局长等领导多次来我院进行现场督查指导,对我院的整改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区政府领导亦多次过问创建工作整改情况,并提出了“整改务必到位,力争一次通过”的整改要求。
二、健全组织、责任到人
为了加强整改工作管理,强化整改任务落实,我院及时成立了创甲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创甲整改工作办公室,由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以改促建、以评促建、评改并举、重在内涵”的工作方针积极安排、精心部署整改任务落实工作,及时印发了《关于下发“二甲”初评存在问题整改责任人的通知》,从行政管理、保健管理、儿童保健、医疗管理等十二个方面明确了整改工作的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细化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方向,强化了工作职责,明晰了工作完成时限和责任追究。
三、多措并举、整查结合
为了加强整改措施的落实,我院以“边整边改、边改边查、整查结合”的工作方式和“科室自查、科际互查、院领导班子不定期督查”的工作方法积极促进责任科室整改工作的落实。由院领导及时协调处理责任科室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大力推动科室整改工作任务。对整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市妇保院、外县区兄弟单位联系,积极派人派车进行现场学习和培训取经,并聘请市妇保院及相关单位专家来院进行手把手专业技术指导,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措施、多种方法确保我院这次整改工作任务规范、到位。
四、注重氛围、加大宣传
“二甲”初评结束后,我院在职工中加强了宣传发动,及时召开院科两级会议和职工大会,阐明了创建整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次召开职工大会、印发文件、发送QQ短信、微信群短信进行整改工作的动员部署,群策群力使创建标准和整改要求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全院上下对“二甲”初评后的整改工作认识明确,整改工作积极、主动。并积极借助科室、职工向就诊患者和来院群众进行创甲工作宣传,取得患者和群众对我院创甲整改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以多方式多途径在全院内外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不断促进全院整改工作积极向前,从而力争达到“一次整改到位”的整改效果。
五、投入资金、改善基础
为了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我院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投资30余万元新购了便携式彩超和腔内探头,新开展了阴道超声业务;采购了无痛人流设备,开展了无痛人流新业务;引进了艾滋病初筛实验仪器,开展了艾滋病初筛筛查项目;购置了心肺复苏模具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具,加强了心肺复苏和新生儿窒息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并认真进行培训后考核,以确保培训效果;添置了吸痰器、静脉显影仪、静脉切开包等设备仪器,提高了相关科室的业务服务能力;补充更新了手术室、计划生育室、消毒供应室等科室手术器械,弥补了院感质控管理工作漏洞;建立了《图书室管理》、《阅览室管理》和《借书须知》等工作制度并上墙张贴,积极开展了“读书学习月”活动。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努力提高我院基础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六、优化布局、合理结构 1.经申请,区卫生局批准我院床位设置由50张增加到80张,有效解决了我院床位设置批复床位不足问题。
2.与区卫生局、区人社局一起积极开展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招聘工作,为我院招聘本科类专业技术人才3人;与陈仓医院等单位协作,积极聘请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来我院坐诊或开展多点执业工作;加强我院现有人才管理,合理规范、优化岗位设置和聘用调整。
3.投资20余万元改造了门诊臭氧治疗室和化验室,分离了化验室体液和尿液窗口,增加了化验报告单发放窗口;新设了计划生育科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加强了实验室人员培训;建立了妇科、产科抢救室,添置了抢救设施设备和抢救药品;调整了保健科布局,保证了保健科业务用房面积达到540平方米;增设了新生儿科病房,调整了儿科和新生儿科床位;将妇产科清宫室、处置室和换药室分开设立;根据我院新进人员情况增设了审计科,完善了审计科工作制度和职责。通过科室布局和人员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得医院整体布局更趋规范合理,人性化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4.门诊大厅添置了盆景和候诊椅,方便了群众就医;院内种植了桃树、柳树,绿化了院内环境;新添了职工和病员灶灶具,改善了职工和群众饮食条件,方便了患者就医。
七、加强培训、提高服务
1.积极组织院领导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组织科主任进行《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我院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2.结合“内涵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借助每天下午业务空闲时间,抓紧时间组织广大职工进行《处方管理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三基三严”、“爱婴医院”、“核心管理制度”、院感质控知识、医德医风制度等相关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学习,并加强培训后考核,确保考核合格率不低于“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标准。积极派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项目培训,组织新进院职工积极学习“爱婴医院”知识和“工作守则”等岗前培训内容,有效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相关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保障了相关业务开展的规范有序。加强医院文化阵地建设,有效提高了我院浓厚文化氛围和职工文化素养。
3.通过“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健康讲座,入院宣教,床前和手把手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门诊、住院病人和家属“爱婴医院”、“控烟知识”、“母乳喂养”、“孕产妇保健”、“新生儿保健”等知识的宣传培训,指导孕妇积极产前保健检查、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新生儿及时健康保健服务。大力开展“创甲”工作宣传,争取患者和群众对我院创甲工作的配合,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我院创甲及整改工作的监督。
4.利用妇幼项目季度督导和托幼机构督导检查,积极加大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项目管理人员、村卫生室人员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项目管理能力培训,协助完善了乡镇卫生院妇幼项目管理资料,指导未建立项目实施方案的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实施方案,规范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和资料整理工作,提升了全区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管理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能力。
八、规范制度、完善细节
1.经区总工会批准成立了工会和工会委员会,健全了工会和民主管理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建立了廉政教育室和党员活动室,完善了党建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党建创新项目活动。完善了人事管理制度和人员工作职责,优化了人员结构,开展了岗位聘用和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更新细化了绩效考核方案,充实了方案内容。落实了药事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院务公开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职工奖惩工作制度》、《总值班工作制度》等管理制度,并将部分制度上墙公示。举行了急救应急演练、“奉献爱心、关爱老人”爱心服务等活动。优化了出入院工作流程,简化了工作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了医技科室工作效率。设立了意见箱,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定期发放意见征求卡,召开意见征求会,完善了意见投诉处理机制。
2.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修订了《诊疗常规》,规范落实了手术分级、新技术引入准入制度,制订了《医疗安全知识培训管理制度》、《基本用药目录》、《病案质量审查管理制度》、《处方点评制度》、《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医师处方权管理》、《“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违规违法处理制度》等医疗业务管理制度,规范了医疗业务行为,严格了资格审查和准入,明确了奖惩管理。
3.完善细化了妇幼保健项目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管理制度,对有重复或操作性不强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和修改。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和项目管理人员业务、管理知识培训和考核。认真落实托幼机构评估、定期检查督导和《出生医学证明终身负责制》等工作。
九、强化措施、增强执行
1.重新修订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人一档管理。加强了会议和考评记录管理,补充完善了医师护士注册资料,统一规范了科室牌和制度牌等服务标识。落实了医务人员奖惩制度,积极开展“创优评先”、“创佳评差”活动。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定期召开院领导医疗质量、医疗保健质量研究工作会。医务科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分析。财务科定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使用分析、内部成本使用分析。审计科积极开展院内审计工作,及时参与院内物资采购的监督审查。
2.积极向上级单位争取学术科研项目,鼓励干部职工科研论文创作和发表。印制规范的门诊登记本、病案首页、护理记录单和麻醉、精神、毒性药品专用处方,做好门诊登记签名、处方和辅助检查报告书写、签名检查。加强业务科室档案归档整理和院感质控知识培训,改进完善业务科室院感质控工作。建立手术分级、医师处方权授权和药剂人员、医师抗生素授权管理,并加强日常检查考核。强化医护人员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操作、急救设备操作训练,严格考核。不定期开展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和分析,规范体温单绘制和护理查房,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抢救药品管理,按照抢救药品“原装原盒、各楼层排列顺序一样”要求认真执行。完善病理科、麻醉科业务委托和微生物、输血外送标本资质协议,定期开展室内质控,积极参加2015年省级室间质控。严格执行辅助检查报告单双签字制度。定期开放门诊宣教室,开展孕妇、家长等健康教育知识宣讲。充实完善妇幼保健资料,提高院内高危孕产妇筛查率,并做好动态管理。
3.将院感质控工作纳入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工作,并严格奖惩制度。建立了病床管理三级网络组织,落实了人员和工作职责。认真进行院感质控知识培训考核分析评价,齐全了院感质控重点项目监测资料,完善了儿科暖箱外终末消毒工作和记录标识,并做好相关记录。协调争取更新微生物检测数据,积极开展全院感染处理演练活动。加强业务科室传染病报告管理和院感防护用具的落实。完善了职工灶承包协议,落实了餐具消毒管理,强化了车辆外出派车登记制度。
通过3个多月时间的整改,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能力显著提升,专院专科特色进一步得到了彰显,103条意见和建议基本整改落实到位,已经具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复评条件,恳请上级领导组织专家组再次来我院对创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