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风险投资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范文

时间:2019-05-14 05:0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风险投资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风险投资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范文》。

第一篇:运用风险投资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范文

运用风险投资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

摘 要:就如何打破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的资金壁垒,从必要性、可行性与具体构建模式三个方面,对风险投资应用于武器装备建设领域进行探讨,认为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打破“民参军”过程中的资金瓶颈,进而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关键词:民企;风险投资;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110-03

一、引入风险投资是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的重要选择

当前,限制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所有制壁垒已逐渐打破,众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参军”,有效地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的质量效益。但是装备科研生产是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强烈。当前,“参军”民企虽有较强的创新能动性与创新潜力,但整体要素禀赋结构相对较低,面对着融资瓶颈与国家装备建设优惠政策身份歧视双重困境,民营企业的创新潜力难以发挥。而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有效扶持中小企业,推动技术孵化的制度安排,与民企参与装备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可有效弱化“民企”参军过程中的资金障碍。

(一)民企“参军”面临资金困局

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科技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难度高、风险大、周期漫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为实现技术突破,需要购置先进的科研设备,聘请专业科研人员,并且要承受研发失败风险,这些都需要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武器装备生产,需要在厂房、生产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专用性投资,而专用资产一旦形成很难重新配置,转化为沉没成本。另一方面,民企“参军”初始,订单获取困难且采购量较小,加之“成本+5%利润”的传统定价方法,利润过薄,不能合理补偿科研投资风险,很难收回投资成本。

军工行业初始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科研生产风险大等问题便开始显现。民企要投身并立足于装备建设领域,要有充足的资金准备,这使得“参军”民企表现出强烈的刚性资金需求。而现有装备财税投资优惠政策的获取,取决于所有制成分与行政隶属关系,而非企业是否参与科研生产任务,存在严重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军工企业会得到国家的基本建设、科研保障条件与生产技术改造投资补贴以及土地税、增值税与流转税减免,而民企无法享受上述规制福利。这种不公平的补贴制度加剧了民企资金的相对短缺,阻碍了生产要素最优配置,限制了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

(二)风险投资可弱化“参军”民企资金障碍

风险投资是一种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型创业项目注入股权资本,介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推动技术孵化与商品化,最终在创业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风险资本循环与增殖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发端于美国,1946年成立的美国研发公司被为风险投资行业的运行制定了制度蓝本[1]。风险投资在其诞生之初,便与军事建设关系密切,实践证明,风险投资与中小型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具有极大的内在契合性。

调研发现,“参军”民企进行技术创新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但这些企业多属于中小企业,很多还在起步阶段,资本积累能力不足。同时,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一直不畅,存在巨大的“麦克米伦缺口”:在间接融资方面,“参军”民企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又多处在起步、成长阶段,规模小、风险高、可抵押资产不足,商业银行出于长期金融压抑政策下的国企投资偏好与固有的风险规避倾向,对民企惜贷严重;在直接融资方方面,资本市场公开融资要求严格,大部分民企无法满足要求,不能发行股票债券。民营企业参与军用技术产品研发面临着高技术、高投入与高风险要求,而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面向高技术产业与成长性新兴幼稚企业的投资方式,具有汇聚资金与分散风险的作用,可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引入风险投资将成为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投融资机制创新的重要制度设计[2]。

此外风险投资运行过程内生有强大的信息搜索、甄别与处理能力,能迅速识别军民两用技术,并深度介入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掌控研发方向,使其优先满足军方需求,为“参军”民企技术产品供给与军方需求建立了沟通渠道,加速了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军民两个市场方向上的应用。

二、作为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的有效形式,风险投资可以为我所用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市场化操作的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制度安排,其运行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实践证明,某一行业要引入风险投资,行业外部需要有发育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行业内部需要有数量充足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企业的技术产品与服务有广阔的预期需求,并且国家对该行业发展与行业引入风险投资要有政策支持。当前,建立国防风险投资的这几项条件已经具备。

我国风险投资业发端于1985年,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投资主体众多、投资范围广泛、规模态势良好、投资收益较高、总体运行机制顺畅的发展格局。调研发现,已有风险资本通过投资“参军”民企、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方式涉足国防领域。良性发展的风险投资业已经具备了进入国防科研生产领域的能力,并且逐渐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为国防风险投资的构建提供了经济基础与制度模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目前,全国已有8万余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在计算机、新材料、电子通讯等领域获得了传统军工企业无法比拟的技术与成本优势。随着武器装备竞争性采购的不断推进,大量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为国防风险投资提供了大量优质投资对象[3]。

随着新军事革命的不断推进,军队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及各类先进军用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民企“参军”,如果能拿得出过得硬的好技术好产品,会有广阔的军用市场应用前景研发成功会带来大量稳定的军事订货。而随着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的建成,使得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是以军队实际需求为先导,消除了风险投资的市场对接风险。

第二篇: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绵阳科技城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这既是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步骤,也是赋予绵阳的重大使命。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奋力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为抓手,在全省‚率先突破‛中带好头,在经济转型升级上作出示范,始终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前列。

□绵阳市委中心学习组

抢抓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川把创新驱动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放到了突出位置。省委明确指出,四川已经到了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重要关头,粗放增长老路已经走不通,按照传统方法抓下去,中央政策不支持,市场没有空间,资源环境也不允许,顺势而为才是大道。省委做出推进绵阳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的决策,正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科学研判,十分切合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的建设实际,对于发挥绵阳科技城优势,提升军民融合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创新型、开放式、突破性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感,充分看到政策优势、制度优势已经形成,率先突破的时机已经到来,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要充分认清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内在要求,也是开拓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境界的时代选择。要充分发挥14年来党和国家寄予绵阳‚国家使命‛和‚政策洼地‛的独特优势,不断总结提炼科技城建设发展中形成的成功经验,按照省委‚创新特区‛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内生增长之路。扭住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打造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必须充分整合运用科技优势,紧紧围绕军民融合自主创新下功夫见成效。一是要全面搭建自主创新平台。着力打造国家级‚创新中心‛、军民融合‚孵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大力构建企业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一批研发平台,产生技术溢出和创新示范效应;充分利用创新、孵化、交易、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城创新中心‛,加紧入驻孵化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进一步规划建设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园,依托当地国家级科研院所,搭建面向全国的产学研协作创新平台,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开放,鼓励大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或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培育形成一批千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二是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加强联合自主创新;承担和参与载人航天、大飞机、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成立大项目、大课题攻关小组,加强集体攻关和技术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产业中迅速扩散;开展政产学研联合钻研和开发,用高精尖新技术引领发展、抢占市场,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三是要全面开发自主创新产品。推动军工科研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培育壮大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群体,深入探索军民融合模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环保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核应用技术、物联网‛等军民融合产业;突出研发新兴技术,加速发展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网络通讯等新一代产品,加快实施卫星导航及无线通讯终端、新型连接器传感器等重大项目研发与生产,实现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兼容型‛、‚双赢式‛发展。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更大胆的步伐,用好用活现有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提供可靠保证。一是要建立推动创新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际协调小组、四川省、绵阳市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上下互助的共建模式;建立军民同频共振协作机制,增强科技城的领导力量、人才数量、科技含量;进一步落实部省和相关院所与绵阳市互派干部并形成常态化机制,举办‚军民融合绵阳论坛‛为科技城建设招才引智。着力打造‚绵阳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成果交易会‛平台,促成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交易;鼓励科研院所、海外研发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合创建研发中心,来绵阳设立分支机构,共同开发科技产品,努力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相匹配的优化结构。三是要建立创业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国防科研成果民用化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的科技奖励机制,完善落实人才兼职流动、绩效工资额度管理、成果收益分配等相关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设立用好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促进高层次人才聚集和政产学研人才双向流动,为绵阳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执笔:绵阳市委宣传部王晓刚、陈进宝)

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启动 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平台 4月20日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启动 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平台,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在四川绵阳正式启动,具有技术、市场、投资、创业等经验的国防单位、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法律、税务等单位组成的资深创业导师团队将在该创客空间进行创业辅导。据了解,这也是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据悉,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借助‚双创‛政策,以培育独具特色的军民融合产品和产业为目标,最大限度释放军队和国防科技资源优势,突进国防科研机构技术输出,促进成果转化、成果转移对接,建立集科技研发、科技信息、成果孵化转化三位一体的军民融合创客空间。目前,首批入驻11个团队,共15个项目。(完)6月15日,在四川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8家在川分行与8家绵阳军民融合企业现场签约,合作金额达143.6亿元,不仅为绵阳军民融合企业‚输血‛,也为其它市州借力银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启了一扇大门。

主动对接金融推进军民融合,绵阳给出的第一个启示是,作为政府要理念与实战兼具。军民融合,简单说来就是‚军转民‛‚民参军‛,发挥军工企业、地方企业优势,推动军民企业技术和成果转化,相互提供支持,充分融入市场竞争。

据了解,规模为2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已经注册,资金募集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将很快进入运作。2015年11月,绵阳市政府与中国工商银行各出一半资金共同成立的初始为1亿元现已发展到5亿元的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军民融合企业信贷融资兜底。如工行向军民融合企业的贷款出现风险,由此基金进行最后补偿。

在四川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上,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表示,绵阳将以此为契机,用好金融政策,更好发挥金融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绵阳市决策层表示,军民融合企业也应该与银行机构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银行需产品与流程创新兼具

绵阳给出的第二个启示是,作为当地的银行要在支持军民融合上取得成果就必须产品创新与流程创新兼具。

工行出一半资金与绵阳市政府组建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这在全省银行业属首例。今年2月2日,工行又在绵阳科学城支行、高新支行和剑南支行三家银行成立‚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该中心针对绵阳389家军民融合企业,设置专员专柜、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在最短时间获得贷款,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如建行绵阳分行建立军民融合事业部,组建专业团队,与我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大了对军民融合企业的金融服务。‛

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表示,全省银行业为进一步提高服务军民融合企业的精准度,在管理机制、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创新力度。

目前,农行绵阳分行推出‚科创·税E贷‛,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确定担保方式,已发放贷款1000万元;绵阳市商业银行也针对性地推出了‚科技宝‛‚勿等贷‛‚专利权质押贷‛等科技型金融贷款产品,丰富了金融服务军民融合企业的产品线。与此同时,全省银行业机构与政府、创投、保险公司合作,通过‚风投+贷款‛‚政府风险补偿金+保险公司+连带责任保证‛‚政府风险补偿金+银行风险准备金‛联动的方式,推出军工研发贷、项目贷、技改贷、订单贷、采购贷、补贴贷等专项信贷产品。目前,绵阳市已有两户军民融合企业获得了绵阳市商业银行提供的军民融合补贴贷共1100万元,1家军民融合企业获准签发‚电子票据‛。

事实证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强军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安全抢占更多‚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手段;也是四川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近日由四川与国防科工局举行工作会谈并签署系列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共同搭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平台,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增添强劲动力。四川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也是军工大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雄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使创新驱动的着力点落实到新产业、新项目上来。正是如此,四川与国防科工局签署的战略协议,共同探索突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军转民‛、‚民参军‛提速扩范围,为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作出新贡献。

四川与国防科工局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工产业发展,依托四川省军工科研力量和装备制造优势,围绕‚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挥军工技术领先优势,加快军工技术转化,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譬如,在近两年来,超高温热等静压设备技术开发、民航机场行李自动分检系统、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应用、汽车工装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等一批航空技术应用类项目获得了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笔者认为,此次四川与国防科工局签署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双方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笔者看来,此举是四川贯彻落实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扩大四川对外开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全力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把四川打造成集团军民融合的西部高地发挥着推波助澜作用。为此,笔者建议,双方要在战略框架协议内,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提速军转民、民参军,联手打造四川军工基地,力求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川企供需信息、投融资信息云端共享和能力在线协同,共促进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四川经济升级版,使四川成真正意义上的军民融合的西部高地。

绵阳有着一座巨大的国防军工科技‚宝库‛。这座城区人口仅109万的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达21万,智力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这里拥有以‚两弹摇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为代表的国防科研院所18家,以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为代表的军民融合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两院院士2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60余人,科研实力令人瞩目。

在科技城管委会工作多年的胡国洪,对绵阳科技城的历史定位有着深刻的感受:科技城的工作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目标是为国家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早在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就在地处内陆的绵阳部署了一批重要的国防科研力量。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绵阳产生了长虹、九洲等一批全国‚军转民‛的代表。

‚绵阳科技城的历史使命和未来方向十分清晰。‛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绵阳的国防科研优势,‘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地方经济、国防军工事业‘两翼齐飞’。‛筚路蓝缕 走出一条‚军民融合‛之路

辗转北京、青海,后移师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军民融合‛发展也走过一段漫长曲折的路程,一度举步维艰。

中物院军转民发展部的同志至今记忆犹新,院属研究所为了将一项俄罗斯引进的技术工程化,历经十年开展攻关。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到了‚举债攻关‛的地步,整个研究所每人每天为此背负了10元债务。面对困境,中物院咬牙坚持,引入社会资本,设立股权激励,终于攻破难关。基于这项技术成立的‚利尔化学‛成为中物院下属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并成功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全球第二大吡啶类原药供应商。

目前中物院在军转民领域已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5个,全院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技术孵化平台建设,以中小科技型企业为代表,参控股企业发展到100家。

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使绵阳的许多企业‚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难的时候,我们的工程师要到街头卖抄手补贴家用。‛绵阳九洲集团总经理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周冰说,‚但困境倒逼我们走出一条军转民、民养军的发展道路。‛

九洲集团的前身是专门制造航空仪表的国营军工企业。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订单大幅减少,企业陷入困境。‚后来,厂里拿出最后一点家底——2万美元军工留存外汇,从德国引进了一套技术,结合自身技术积累,开发出全国第一套全频道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很快就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近三成。‛周冰说,‚这个产品已发展成大家熟悉的数字机顶盒。我们用从民品中赚来的资金,继续抓军工研发,已成为国内多个领域的领跑者。‛

绵阳市市长林书成介绍,到2012年,绵阳军民结合产业工业总产值已达1003亿元,在核应用技术、空气动力学等近百项高新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创新驱动 探路经济转型升级

2011年底,绵阳科技城的一座机关单位办公大楼全部搬空,转而邀请科技企业、人才前来创业,这就是科技城创新中心。

‚工商税务手续、融资贷款、科技成果交易等,不出大楼,就能全部解决。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凌洋科技总工程师李科说。经过13年的努力,绵阳科技城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院所、高校等多方积极参与的区域创新体系。如今,这里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技术中心,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各类科技企业创新的平台。

根据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的《四川省重点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研讨班总体方案》,省委组织部、省国防科工办定于2016年6月21日至24日,在绵阳市委党校举办‚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达到共为。同时,搭建军政校企沟通交流和合作对接平台,推动全省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5月26日,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揭牌仪式在绵阳举行。该中心是科技部授予的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着力打造军民两用技术交易集散地,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建成立足科技城、服务全国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绵阳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唯一科技城,担负着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是国家军民融合的排头兵和创新创业的领头羊。要牢固树立、自觉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合力攻破制约瓶颈;坚持协调推动,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坚持绿色高效,提升体系建设效率;坚持开放融合,吸纳全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坚持共享共用,实现军地资源配臵效益最大化。各成员单位要更加注重落实责任、更加注重统筹谋划、更加注重加强协调配合,凝心聚力共赴军民融合发展新征程。通过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军民融合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现,要求在推进体系建设过程中,深化思想认识,适应改革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抓好落实。

4月26日,由九洲集团领衔,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四川大学等58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联盟将推动实现军民融合向多领域、跨行业对接,打通行业壁垒和垄断,加快军转民和民参军。

四川历来是国家国防战略大后方,拥有居于前列的军民融合资源。四川是全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重点进行军民融合改革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军民融合顶层设计,推进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开展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进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军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狠抓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和发展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推进军民融合重点技改升级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做强做大。刘捷副省长说,目前军民融合已经从初步融合进入到深度融合新阶段,成立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构建区域性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正当其时。希望联盟当好军地双方的桥梁和连接政、产、学、研、用的纽带,在促进军地统筹发展、军民融合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军地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希望联盟着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与产业深度发展,加快军民融合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为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出应有贡献。希望联盟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努力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同发展,实现联盟价值最大化。

四川将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引领,依托成德绵地区,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倾力打造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主动作为,将推动军民融合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在签约仪式上,省政府与各中央军工集团公司和中物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重点项目推进协议。四川省政府将和各中央军工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双方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共同支持集团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资合作,共同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培育产业人才队伍,促进双方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和载体,推动军工开放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国防科工局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坚持寓军于民的正确方向,以打破军工封闭为突破口,以军工开放式发展为牵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加快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军品科研生产体系,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效探索军民融合改革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省科技厅批复绵阳市依托西南科技大学,通过省市校共建、以校为主的模式,组建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将共同把研究院建成全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库、思想库和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协同创新的‚特区‛。

当前绵阳正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把军民融合作为国家科技城最突出的特色和亮点,在服务保障国防军工科研生产的同时,推动驻绵国防科研院所加速释放国防科技潜能,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努力走出一条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之路。

希望绵阳市加快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在平台建设中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加快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示范区建设,集聚各方面优势,发挥示范区作为军民融合发展载体的作用;希望示范区和平台建设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在成都组织召开了‚军民融合2015四川〃中航工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会议旨在通过中航工业集团与在川军工及民口单位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为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双向转化搭建平台,促进军民优势科技资源交流共享,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发展。

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

蛰伏西南腹地半个世纪的老军工基地四川绵阳市,从承担我国唯一一座‚国家科技城‛建设使命的那一刻起,15年坚定不移地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这座拥有20多万科技人员的内陆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占到一半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为我国西部转型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作为我国三线建设重要基地,四川绵阳布局了长虹、九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顶尖国防科工院所和骨干企业。为充分挖掘这座巨大的科技宝库,2000年9月,中央宣布正式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经过15年的努力,绵阳科技城目前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6位院士、800多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在绵国防科研单位承担和参与了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1000多项,取得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重要成果。

不仅如此,深厚的国防科技资源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多年来,科技城培育了363家军民融合型企业,产业覆盖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多个专业领域,实现军民融合销售收入1550亿元,并诞生了利尔化学、九九瑞迪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

为进一步加快绵阳科技城的发展,四川省专门开辟出100平方公里的加快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作为承载军民融合、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目前集中发展区已完成10亿元的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华正OEM电子配套园二期、九洲光电线缆等项目也已建成投产,永年3D打印产业园、中物院军民融合产业园等10个重点项目已陆续开工。不仅如此,集中发展区还储备了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随着绵阳科技城正式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系列政策,目前科技城已从整体上完成中央、省、市三级创新扶持政策体系框架,成为国内创新创业环境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绵阳这个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区域经济中心的西部内陆城市,正在成为无数‚创客‛实现理想的热土: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走向市场,平均每天有7家科技型小企业诞生,全市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5000家,昔日的‚老三线‛如今正迸发出强劲的创新热潮。

1991年出生的谢福林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开公司‛。如今已是绵阳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的他,带着10多个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致力于无人飞行器设计开发、控制系统研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无人机空中拍摄、测绘、城市3D漫游等相关技术服务。对于未来,谢福林充满信心。

为了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绵阳科技城全面推动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精简6成以上;一次性拿出6000多万元资助、奖励创新项目和人才;搬空一座政府部门办公大楼转为创业孵化园;建成科技孵化平台34个,总面积超过60万平米。

在绵阳‚80后‛创业者李涛看来,正是这样的创新土壤,让他这样的普通青年有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机会。3年前作为进驻绵阳‚1716创业工场‛的第一家企业,李涛几乎是位‚光杆司令‛,但瞄准国内刚刚兴起的防伪二维码市场的他,获得了创业工场从办公场所到法律顾问、财务托管等一系列创业孵化服务。心无旁骛做产品、推市场的李涛逐渐拥有了20多人的团队,公司年产值也迅速达到1.5亿元。‚仅靠一个创意就实现了‘零成本’创业,感谢这个时代。‛李涛感慨地说。

近年来,我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地方和央企的战略性合作,积极推动省市与军工集团开展项目对接,促进了航空产业园、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核动力产业基地等一大批军民结合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一步收集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建立两用技术信息发布机制,实现技术信息数据在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及时交流和共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成果交流、信息共享、成果培育展示等,打破军工企业间、行业间的技术壁垒,将各自的优势技术和成果通过门户网站、编印目录、交流对接等方式向省内外推介。

充分发挥我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作用,我办于2015年8月13日在绵阳市组织召开了绵阳片区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以下简称孵化中心)座谈会。

绵阳片区的10个孵化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总结了孵化中心组建以来的运行情况,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计划,并就如何发挥绵阳市军民融合核心载体优势,进一步支持孵化中心建设,构建创新、转化、产业孵化的有效衔接平台,推进军民融合式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好四川历来是国防战略大后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际上也是我们推进创新发展的特色优势所在。

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在接续推进这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加大力度,深化与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核工业集团、中物院、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战略合作,合作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或共建合作园区(基地),培育了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军民融合型企业集团。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围绕‚打造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目标,大力推动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重点是加快推进已签约的航天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军工电子产业园等建设。通过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各方力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断开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化中心的作用。

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在电子信息领域,军工电子装备、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安全等产业领跑全国;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等领域具备明显话语权,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省长蒋巨峰主持召开会议对《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专题研究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被列为四川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为四川省军民结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由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将《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列为四川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30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此举,为四川军民结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对国防科技工业的高度重视,是四川省贯彻落《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7号)精神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将实现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升级换代,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军民转换和平战转换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高素质人才成长和创造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一批100亿元、50亿元级的军民结合型大企业,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联盟,创新一批战略性新兴重大关键产品,形成一批军民结合产业聚集发展区,在四川乃至全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占据重要地位,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重点建设100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推动四川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整体跃上新台阶。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一是要加快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推动国防科研院所改革和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强与院企、央属的军工企业战略合作,在川推动布局实施航空发动机、飞机总机、大型舰船核动力、信息安全、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第二是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促进我省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

三是要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和转化交易试点等工作,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

第四是加快建立军民融合核心载体。要大力建设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科技新城、航空新城和空气动力新城建设,建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各类创新载体平台,建设银河596、航空产业园等一大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来推动我省军民融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四川建设经济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节 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改革。创新军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创新“民参军”机制,引导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加强军民科技资源对接服务,完善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制度,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交流转化,建立军用技术再研发机制。推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设备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开放共享,建立军民两用人才共享数据库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库。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卫星应用、核技术、军工电子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建立省级层面推进军民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规划实施、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积极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健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建立创新投入机制,引导优势民品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

(一)推进成德绵创新改革试验。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依托成德绵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通过三年努力,在试验区域基本构建起推进全面创新的长效机制,在军民融合、区域协同、科技经济融合、内陆开放、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服务、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取得重大改革突破,每年向全省、全国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

推进成德绵一体化改革,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成都市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着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持、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德阳市重点推进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发展,着力推进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进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绵阳市重点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着力构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创新转化体系、产业培育体系、人才集聚体系、开放合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国防科研创新能力,形成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

(一)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全面

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着力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推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支持军工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创新军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军用技术再研发降密、解密机制,设立军用技术再研发专项资金。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鼓励军地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军民两用人才共享数据库。创新“民参军”机制,引导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建立“民参军”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军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创新军民融合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组建军民融合发展投资公司,制定军民融合发展财税激励政策。加强与央属军工企业战略合作,争取国家在川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大力拓展军贸出口,优化军贸产品结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建立军民融合核心载体。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加强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

加快培养军民两用人才,鼓励并支持在川高校设立国防科技学院和国防科技专业。

绵阳:当好军民深度融合的“排头兵”

2月初,绵阳正式启动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试点,军民融合企业办理贷款时间从1个月缩短到1周;2月23日,绵阳市主要领导又马不停蹄拜访省银监局,谋求在试点基础上更进一步——成立军民融合银行。

进入2016年,类似的“开先河式”的探索在绵阳层出不穷——设立20亿元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成立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资质认定„„

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如何破?

围绕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的目标,绵阳梳理了当前创新改革的方向和难点,总结出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金融服务的“五大体系”,并逐项制定工作要点,其中相当部分为首创,走在国内军民融合的前列。

绵阳积极创新军民融合领导组织体制,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长虹等国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作为科技城管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探索构建军地联系、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项目促进等工作机制,统筹军地资源。

1月18日,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绵阳挂牌成立。该研究院将围绕军民融合战略中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致力于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研究智库。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绵阳科技城中物院军转民孵化中心已初步成长为一个创新活力十足、没有“围墙”的军民融合孵化器;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绵阳规划建设了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军民融合产业园。游仙区直接腾出区政府的一幢4000余平方米的办公楼,用于建军民融合孵化器,目前,已有8家企业入驻。

军民融合项目从哪里来?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要形成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产业集群。为此,绵阳着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培育壮大一批军民融合企业和相关产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通过军民融合向民用领域释放科技优势方面,成果斐然:“利尔化学”,国内最大高效安全农药生产商;“银海软件”开发的社保系统软件长期占全国90%以上市场„„去年,该院军转民企业实现收入超过50亿元。民参军让四川海格承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得到迅速发展。凭借成熟的专网通讯技术,在应急通信、重大事件指挥调度等民参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寻找军民融合好苗子,去年7月起,游仙区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物院第三届军民融合创新大赛”。通过大赛,一批优秀项目脱颖而出。

中国(绵阳)科博会已举办三届,现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会展平台。在2015年第三届科博会上,军民融合的特色更加鲜明:首次举办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主题日活动,4个军民融合产业项目落户游仙,签约总额18.6亿元„„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绵阳已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4种军民融合模式,经过认定,2015年绵阳新增军民融合企业83家,总数达446家。

如何用好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

今年1月,绵阳设立了总规模为2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主要投向航空航天、核技术应用、信息与控制技术和军用特种新材料等领域。“该基金的设立,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增加军民融合产业的资本供给。”目前,经过争取,国家科技部资源配置司拟同意为绵阳配置总额不超过5亿元的成果转化基金。

2月2日,中国工商银行绵阳分行下属3家支行成立了“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我们将针对绵阳军民融合企业特点,设置专员专柜、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降底融资成本、简化审批流程。”工商银行绵阳分行行长周玥介绍说。

去年9月,游仙区出台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六条意见,拿出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军民融合企业注册融资和成果转化,为其提供“全程陪伴”。

在2月16日召开的绵阳两会上,绵阳军民融合发展目标清晰而具体:联合驻绵科研院所和十大军工集团,实施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推动院地军地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5年9月,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花落成德绵地区,绵阳领命:破解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的“瓶颈”,当好创新创业“领头羊”和军民融合“排头兵”,实现率先突破。

《绵阳市军民结合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日前获审议通过,“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经济发展路线图也就此明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十三五”期间将对军民融合进行全面部署,并提出围绕航空发动机、核动力、燃气轮机、信息安全、北斗导航等重点产业争取国家在川布局一批重大项目。

围绕军民融合,建议稿做了全面部署。建议提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成德绵区域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通过努力,实现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完成中央确定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着力打造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着力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围绕航空发动机、核动力、燃气轮机、信息安全、北斗导航等重点产业争取国家在川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平台建设,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军工经济与区域发展相融合,增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能力,将军工发展纳入地方规划,重大军工建设项目纳入地方工业发展布局,促进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形成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军技民用、民为军用、军民兼容,努力促进国防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拓宽通道、激活动力、搭建平台,积极破解军民融合体制机制障碍,让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共享共用,形成“军地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力争为全国提供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建立军民融合核心载体的四川经验。

(21)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国防科工办、省国资委联合主办,为期4天的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在绵开班。

杨兴平在讲话中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实现富国强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省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杨兴平指出,四川是国防科技工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核工业、航天、航空、兵器、军工电子等科研生产基地,具有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与军民融合改革发展,加强统筹管理,突出规划引领,推进改革发展,强化产业支撑,推动开放合作,使全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强调,要以此次研讨班为契机和平台,认真贯彻国家、省上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军政校企沟通交流和合作对接平台,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历史性机遇,强力推进四川军民融合发展,为全省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彭宇行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研讨班开班表示祝贺,向大家长期以来对绵阳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在绵开班,这是我省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大举措,必将对绵阳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自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以来,绵阳在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省上将这次研讨班放在绵阳举办,是对绵阳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以此为契机,继续大胆探索创新,争取每年都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一批改革举措,努力走出一条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之路。希望大家多为绵阳军民融合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帮助我们把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好。

据了解,此次研讨班以军民深度融合为主题,将邀请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和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深入研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合作及转型升级模式,并通过参观考察、互动交流、企业沙龙等形式,搭建军政校企沟通交流合作对接平台,引导和促进各行业重点单位拓宽发展思路,扩大产业合作,推动全省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已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累计实施重大项目超过1000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66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2位。四川已成为国家航空、航天、核、兵器、军工电子等军工和军民结合高技术领域的重要战略基地。

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首要任务。“十三五”期间,四川将坚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把四川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防军工战略基地、国家军民融合改革试验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先导区、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区,重点抓好军民融合改革、发展、保障三件大事。

刘捷表示,在发展方面,四川将狠抓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和发展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做大做强。

具体来讲,一是加快建设军民融合核心载体。加快推动绵阳、广元“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建设银河•596、核动力院核动力产业基地、812厂核燃料元件产业基地、132厂飞机科研生产基地、624院航空发动机试验验证基地、209所激光科技创新基地、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园、航天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引导和支持一批国防军工重点建设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进入基地,加快推动军工集聚地产业基地的开放发展。

二是促进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移转化。组织多种形式的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对接活动,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的专题对接;创建省级军用技术再研发专项资金,优选200个军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合作平台,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式,引导和促进军工科技成果解密、降密,加快向民用领域的转移转化。三是推动军民融合重点技改升级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航空发动机科技重大专项、北斗导航专项、高分遥感专项等的布局支持,围绕核动力装备、网络信息安全、军民融合集成电路等领域,推动150项重点军民融合技改升级和产业化项目。同时,进一步抢抓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契机,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改革重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50户特色鲜明的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

四是大力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军民融合是绵阳科技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加快推动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瞄准新一代显示面板、北斗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着力引进优质项目入驻,确保今年内全面建成5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形成30平方公里核心示范区主体框架。同时,积极推动筹建绵阳科技城大学。

四川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四川将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 主要投向四大领域)

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对供给侧改革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军工类企业来讲,自身拥有较为丰富的军工产业资源,而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更为灵活。因此,一方面军民融合可以提高国防军工产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在促进民营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又能催生其创造新的动能。

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 主要投向四大领域

日前,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指出,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以军民融合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六大方面着手 新增100户民口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关于军民融合,《措施》还指出要“创新军品市场准入机制,开展许可资质和承制资格联合审查试点”。如何理解该项举措?

省国防科工办相关人员表示,该项举措目的在于拓宽“民参军”渠道,降低“民参军”门槛。我省将从以下6大方面着手,力争新增100户具备条件的民口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一是加强与国防科工局许可办等相关单位衔接,力争获得开展联合审查试点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建立联合审查工作机制。

二是组织召开全省“民参军”政策宣贯培训会议,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全面了解军品市场准入等有关政策规定。

三是深入成都、德阳、绵阳、自贡等军工集聚地区,开展区域性“现场办公”。

四是按季度组织开展地方单位军品合同确认鉴章工作等工作,确保民口企业充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五是在“军”与“民”之间牵线搭桥,推荐我省民营企业的优势技术和产品,扩大配套合作。

六是支持和推动涉军民口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工作。

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项目

省国防科工办相关人员介绍,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科研单位众多,全行业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132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万多人,两院院士36人,占全省院士总数的一半以上。然而,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现行政策的限制,军工科技创新资源难以为地方所用,大量先进的军用技术成果无法及时有效转化。

下一步,我省将探索改革军用技术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启动设立军用技术再研发专项资金,力争今年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项目,引导促进军工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

三、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以军民融合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设 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新军品市场准入机制,开展许可资质和承制资格联合审查试点。拓宽民参军渠道,新增100户具备条件的民 口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改革军用技术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允许军用技术成果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则流动和交易。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项目,引导促进军工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探索建立军工资源共享机制,分类推进国防科技实验室、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大 型科研仪器等向社会开放。实施2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建立5—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责任单位:省国防科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 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

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

第三篇: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一重要思想,是对富国强军的整体设计布局,是习主席治党治国治军方略的新发展。我们要从时代高度清醒认识到,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是富国强军根本之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是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担当,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群策群力落实好这个大战略。

破除禁锢培塑融合思想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心融”方能“行融”。为此,我们必须紧跟习主席思想步伐,从强国强军的高度,突破传统观念局限、僵化思维束缚、消极心态障碍,以上率下“整理好思想”,破除影响军民融合的思想禁锢。

打破思想壁垒。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融合发展的力度。当前,有的把军队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看作是国防和军队自身范围内的循环;有的劲头很足却一厢情愿,与地方统筹协调不足,致使地方优势资源“可望而不可即”;有的欠缺顶层设计谋划,以致军地对接、层次衔接不够好,使得在地方优势资源引进过程中打了折扣,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军民融合的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强化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强化大局观念,摆脱行业、部门、单位的利益束缚,打破融合的思想壁垒。

破除门户之见。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国际层面看,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激烈军事竞争,背后是现代国家安全理念的交锋、体制与体制的竞赛,比拼的是谁的军事制度更能够通过融合来凝聚国家意志和全社会力量;从国内层面看,我国发展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时期,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如何实现经济和国防两大建设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考验着我们的战略智慧。加快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破除门户之见,让顶层统筹统管体制不缺失、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不滞后。

根植融合意识。军民融合蕴含着“1+1〉2”的理念,彰显了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政治优势。推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实现富国强军,军地双方都应当具有胸怀全局的战略眼光,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和协作意识,破除一切妨碍融合发展的狭隘思想和条块分割、自我保障、运行封闭的管理现状,不断增强军地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意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切实走活军民融合这盘大棋。要以“三严三实”为准绳,将工作干在点上、落到实处,还要认真探索、大胆前行,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不断推动军民双拥、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多领域的融合。

综合施策清除融合障碍

“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抓住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节点,各级领导务必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高度,从强军兴军的高度,着力打通横亘在军地之间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顶层筹划开启“融合”新征程。“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这一重要指示,首要的问题是要从顶层筹划上开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征程。因此,只有抓住了顶层设计这个牛鼻子,才能抓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控制点”。要加大对军民融合的统筹统管力度,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的宏观需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从源头上把影响军民深度融合的“障碍”逐一拆除掉,切实解决好深度融合过程中各自为政、多头领导以及“都在管、都不管”等问题。

国家主导加速“融合”新对接。习主席强调,“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正视现阶段由于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不配套,造成“融合别人可以,融合自己不行”等问题。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应按照“实用、能用、管用和完整配套”的原则,采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办法,建立完善层次分明、科学合理、有序衔接、运转高效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又快又好发展。

法治保障助推“融合”新提升。“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可以说,配套完善的法规制度,是助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确保军民融合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深度融合的重要措施和行为准则。用法治保障助推军民融合新提升的基本考虑是,国家可通过加快出台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综合性法规,对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具体规范,从根本上提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法治化水平。

军地协同提升融合能力

习主席深刻指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军队要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作为部队,必须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抓”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更加主动、更加自觉、齐心协力科学统筹使用国家、社会的经济、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全面奏响军民深度融合“中国乐章”。

坚持需求牵引。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民融合纳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把相对独立的国防发展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融合起来,实现两个进程相一致、两个战略相配套、两个体系相兼容,形成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的局面。发挥任务需求主导作用,充分考虑、大胆预设可能执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针对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不同类型任务,分别明确支前动员、支前准备和战时后勤、装备、物资保障力量编成及任务分工,始终做到不论哪个主体、哪个领域或哪个系统的行动,都必须做到需求主体、需求目标和牵引对象明确,确保各主体、目标和对象之间的匹配与协调。

突出衔接配套。军民融合牵扯面广、涉及领域多、协调难度大,只有解决好各体系、各领域之间的制度盲区、交叉重叠、操作互动衔接等问题,才能确保“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处处有遵循、时时有规范。坚持统一筹划,将军民融合的众多要素协同分类、有机衔接,实现统一布局、统一领导,以满足任务需要,确保按规则行事、依照准则推进、遵循规程深入。坚持资源共享,打破军地壁垒、军民界限,整合军地优势资源,实现资源配置在军队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优化整合,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份投入、多重收益”的良性格局,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的资源效益最大化。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地方战略性支柱产业、国防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军队建设中,促进军民高技术双向转移。坚持共同担当,把执行军民融合作为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找准明确责任和倒查追究责任的切入点、结合点、共振点,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共进。

培育融合人才。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是确保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力量之源。要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军地双方接力培养,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反应速度快、突击能力强的“融合型”人才队伍群体,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引领军民融合大发展。军队要主动与党政机关、地方企业、大专院校建立“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军民融合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在推进军民融合的实践中不断磨砺人才,让人才在推进军民融合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既能在平时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又能在战时作好紧急动员确保拉得出、顶得上。

(作者单位:陆军第21集团军)

第四篇:军民融合现行政策

2012年11月20日《国防科工局

总装备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

业领域的实施意见》

政策要点:

一、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原则和领域: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允许民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参与

1)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修订许可目录,许可证制度和资格审查制度相互协调,缩短审查认证周期。

2)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军工企业合作承担研究也可以独立承担武器研究,也可以独立承担武器装备科研任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使用公开招标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

国防科技投资建设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1)符合指导目录的,均不限制投资比例

2)完全由民间资本投资的,上报备案申请表,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的,按照《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

1)允许民间资本根据相关规定,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2)军工企业改制改组引入民间资本涉及武器装备及其科研生产能力的,需征求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的意见,军民两用技术开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1)对于政府组织的军工技术转民和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科研项目,需向国防科工局提出申请。

2014年4月3日 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印发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式意见》

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健全的军民融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军工与民口资源的互动共享基本实现,先进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比例大幅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取得新进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融合机制不尽完善、融合方式不够丰富、融合范围尚需拓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导意见》突出了建立军工和民用一体化国家工业基础这一重要抓手,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军工开放式发展这一工作重点,强调了军民资源共享、有机互动、有效转化这一迫切需要,明确了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这一有效支撑。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

2010年11月

发展目标:建立起分工协作、有机衔接、运转高效的军民结合部际协调机制,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基本实现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在财政投入、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公平化,军品市场退出制度健全完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装备竞争性采购、集中采购、一体化采购工作稳步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武器装备发展的产业基础明显增强。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年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六)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

(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参与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在资产处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参照执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应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并购集体企业,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应政策。

国防科工委 发展改革委 国资委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2007年

三、分类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七)军工企业关系国家安全,必须严格界定股份制改造的范围和程度,科学区分企业类型,统筹规划,选择试点,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八)对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少数核心重点保军企业,应继续保持国有独资,在禁止其核心保军资产和技术进入股份制企业的前提下,允许对其通用设备设施和辅业资产进行重组改制。

(九)对从事关键武器装备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关键分系统、特殊配套件生产的重点保军企业在保持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可以实施股份制改造。鼓励境内资本(指内资资本)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允许企业在行业内部或跨行业实施以市场为主导的重组、联合或者兼并,允许企业非核心资产在改制过程中租赁、转让或拍卖。

(十)除上述两类企业外,对从事重要武器装备生产的其他重点保军企业,根据承制武器装备的重要程度,可实行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引入境内资本和有条件地允许外资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十一)鼓励和支持以民为主,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军工企业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实施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军工企业可以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

(十二)国有独资的军工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逐步建立董事会制度,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鼓励

十八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些对我国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提出了在法制政策上不断完善的要求。

第五篇:军民融合政策

军民融合政策放大招:

实施“两证合一”、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军民融合重点企业……

问题1:关于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

答疑专家:国家发改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徐建平副司长

社会各界都特别关注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这项工作在中央军民融合办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战略规划办正共同研究推进。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再一次明确提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关要求。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战略规划办积极配合中央军民融合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试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虽然过去我们也有各种产业园区,但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应该突出军民融合的特点和本质特征要求。为做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我们正在按照中央军民融合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硬杠杠、硬标准”的细化、实化工作,做到“进门有条件、建设有标准”,确保能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办法。目前,全国申请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热情非常高,已有20多个省(区、市)正式提出创建申请。按照中央军民融合办的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战略规划办正在共同深化研究论证,争取尽快提出一个具体实施意见建议。谢谢大家!

问题2:关于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四证”管理 答疑专家:军委装备发展部合同监管局严晓辉处长

经批准,自10月1日起,全面试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证合一”改革。下面,主要介绍三方面情况。

一、关于改革考虑

长期以来,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实行“四证”管理制度(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许可审查),对提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提高装备建设质量效益、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四证”管理与装备建设发展不相适应问题逐渐显现。2014年5月,在首届军民融合展览暨论坛活动上,原总装备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通过实施分类审查、大幅压减许可项目、建立跨部门联审机制、设置资格审查申请受理点等措施,加大了引导企业“参军”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按照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相比,“四证”管理仍然存准入多头、内容重复、取证周期长、企业负担重、监管机制不健全等根本性问题,2016年1月,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后,军委装备发展部调整组建合同监管局,归口全军装备采购市场的准入、退出等管理工作,归口管理资格审查和体系认证工作,从管理体制上为军队主导的资格审查和质量体系认证“两证合一”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改革内容

为深入贯彻习主席关于“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加快调整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指示,我们以装备建设需求为牵引,以降低采购风险、培育竞争市场、提升装备建设质量效益为目标,围绕申请受理、计划管理、审查实施、推荐注册等环节,从形式和内容上对“两证合一”改革进行系统研究论证,修订了承制装备分类、细化了审查专业领域范围、开展了审查员和审核员培训、开发了审查工具软件等工作,在组织试点验证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内容。

一是调整承制单位分类。将装备承制单位类别由三类简化为A、B两类:A类为军队专用装备承制单位,B类为军选民用装备承制单位。

二是统一申请受理。依托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申请受理点,统一受理“两证合一”后的资格审查申请。对首次申请A类装备承制资格的单位,增加预审查环节,三是合并审查内容。审查内容以资格审查要求为基础,全要素、全条款融入GJB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容,统一规范评判标准,全面评定承制单位综合能力。

四是规范审查组织。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员、武器装备质量体系审核员实行融合管理。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和工作评价制,审查组专业配置覆盖申请承制的装备类别。

五是换发资格证书。统一发放新版《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有效期5年。A类装备承制单位的新版证书增加“通过GJB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识,兼具原“两证”功能。六是强化资格监管。加大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监管力度,健全日常监督、监督审查、重大事项专项审查等管理制度。

三、关于预期成效

“两证合一”改革后,从企业来看,降低了进入门槛、减少了重复审查、减轻了企业负担、缩短了取证周期,预计取证周期将由原来9-12个月减至3-6个月,这一改革将极大地助力企业“参军”活动,引导和鼓励更多优势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从准入管理看,改革后既保持了资格审查的权威性,又强化了质量体系认证的专业支撑作用,实现了“两证”优势互补,同时强化了对承制单位资格的监管,有助于提升装备建设质量效益。

问题3:关于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编制发布情况 答疑专家: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曾开祥处长

大家好,我把目录的编制过程和如何获取目录信息,给大家做个介绍。编制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确定军转民目录、民参军目录的领域,领域确定是根据需求,民参军目录主要是根据军队和军工集团的需求,比如前年是跟海军,去年是空军和火箭军,今年也将针对新的需求确定民参军的领域;军转民的领域确定,主要是根据军工单位的优势技术领域和民用市场的需求来确定。第二个阶段,以工信部和科工局的名义向军工集团、地方国防工办下发项目征集通知,并由这些单位上报征集的项目,所以,在各个单位上报的过程当中,也进行了项目初步筛选。第三个阶段,项目收集上来以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民参军目录的评审专家主要由军队需求部门的专家、军工单位的专家组成,评估这些技术是否符合军队、军工单位需求;军转民目录的评审专家有少量的军工单位专家,主要是民用市场的专家和投资专家,评估军转民技术在民用市场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评审完以后,以工信部和科工局文件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发布渠道,也就是大家能够获得军转民目录的渠道,会在工信部的官方网站,以及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对外发布,少部分的纸质文件会向相关部门发布,对于编入目录的单位会每个单位寄一份过去。对于民参军目录,因为存在涉密问题,所以在民参军目录的推送上,主要是向军队单位、各个军兵种、原来总部的装备主管部门、还有军工集团,还有各个省的工办,进行纸质文件的推送。下一步,会把民参军目录在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内网,就是涉密网上进行发布,所有军工集团和各省的军民结合主管部门可在内网上查询。谢谢!

下载运用风险投资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风险投资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军民融合发言稿

    军民融合发言稿 篇一:在区委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常委会上的讲话3 在区委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常委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常委会,......

    军民融合五篇范文

    军民融合潮涌鹏 2011年08月01日07:20 深圳特区报 昨日,深圳市“艺优时尚传媒”的员工及模特们来到广东边防总队深圳武警医院卫生员训练大队,学习急救技能,并与官兵们一起开展“......

    青山湖区以“一二三四”工作法推进军民融合

    [键入文字] 南昌青山湖区 “一二三四”工作法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李思婷 南昌市青山区民政局 江西南昌 332009 南昌市青山湖区地处赣江之滨,曾连续六届荣获“江西省双拥模......

    【三分钟了解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案例分析

    【三分钟了解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案例分析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军民融合是系统工程,......

    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与启示

    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与启示 一、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和以色列等为代表的典型国家或......

    军民融合类股票分析

    (沪深股市军民融合类股票投资策略研究) 学 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 业 金融学姓 名李阳阳学 号 1707099 2017年11月1日 沪深股市军民融合类股票投资策略研究......

    2011年解放军总后勤部推进军需物资军民融合发展

    2011年解放军总后勤部推进军需物资军民融合发展 2011-11-09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胥金章、周木林)解放军总后勤部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9日在京签署《关于推进军需物资油料军民......

    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荐五篇)

    - 1中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业研究院..................- 2 ·陕西西安市...................................- 2·四川广元......................................- 8·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