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水泥制造行业清洁生产经验
日本水泥制造行业清洁生产经验
一、日本水泥制造行业的历史
我国最早输入水泥是在元治、庆应年间,德川幕府用于建设横须贺制铁所,而依据大藏省关税局的公式统计资料,从1875年输入8t水泥开始,主要从英国和法国输入。
1870年成立工部省,工部省技术官员宇都宫三郎于1873年6月建立深川撮绵笃制造所,1875年5月19日成功地制造出水泥,这是阿斯普金发明水泥后的51年,美国开始制造后的4年。
1876年作为金禄公债的交换,实行武士阶层的家禄奉还制度,从政府申请资金贷款、变卖金禄公债或有担保后便可成立企业,在水泥制造方面,出现了山口藩士笠井顺八建立的水泥制造会社(1881年),板垣退助的川南水泥工厂(1882年)和爱知县令国贞廉平的东洋组(同年)等。
不久,扶产兴业政策和金禄公债的发行使物价飞腾,于是官营工厂开始变卖给民间,就这样,1884年深川工作分局被浅野总一郎买下,成为浅野工厂。而水泥工业的形成又是当时近代工业产生的典型。
生产方式是采用立窑(德久利窑)方式,而当时的粉碎技术尚不发达,原料是消石灰、河泥中的黏土,燃料是焦炭和无烟煤等。因此,当时的水泥工厂都建在河流沿岸,原料和燃料交替重叠码放点火,4~7天后停火取出熟料,用类似于研磨罐的东西进行粉碎。虽然己开始使用蒸汽汽罐机为动力,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立窑的高度为14.5rn,直径3.7m,1次的产量为13t。浅野工厂拥有8套立窑,月生产能力为145t,水泥制造工厂拥有4套,月生产能力为71t左右。
1883~1891年是成长期,大约在1891年确立了自给体制,在当时的工业制品中是为数不多的输出商品之一。而1891年的浓尾大地震证明了水泥建筑物的坚固,又逢日中战争供不应求,水泥工业得到了第一次飞跃性发展。
1898~1914年是立窑方式的成熟期,并得到进一步长足发展,但在此期间,1903年浅野水泥东京工厂引进了成为近代水泥工业的鼻祖的回转窑,1913年小野田水泥第2工厂建成,建设了该装置的雏形。
水泥被作为混凝土块、石村或砖瓦的粘接剂使用,1903年在京都建成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桥梁,1905年在神户出现钢筋混凝土建筑,也就是说,在?900年己形成近代化的雏形,而其确立是进入1910年以后的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日本经济迅猛发展,水泥行业迎来了1914~1921年的第二个发展期,由此,以前便己逐渐萌芽的近代化一举成功,也宣告了立窑时代的结束。
回转窑可以作到连续运行,而且各个工艺由输送机械连接成套,生产能力大踏步前进,1916~1917年,引进了熟料冷却机,废气的循环再利用使能源得到节约,成本得以降低。1920年,小野田水泥率先实施余热发电,使电力自给一般化。
1929年、浅野公司建成我国最早的湿式水泥工厂一西多摩工厂,1934年三河公司田原工厂引进最早的旋转炉等新型生产式样,此外,早强、低热、混合水泥等许多品种相继问世,煅烧窑规模也从目前为止的3~5000t发展到1万吨级的大规模,1914~1921年间,技术革命使水泥产业进一步腾飞。
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矿业生产指数在1941年的峰值以后逐年下降,而水泥是在1939年(619万吨),熟料在1937年(597万吨)的峰值以后急速滑坡,军需生产的倾斜政策使水泥产业早早地萎缩,对这方面进行补偿的混合水泥。
终战时水泥生产设备所受到的损失比较小,但也有许多因无法修复而被荒弃,在几乎可以自由开采煤的1949年的产量不超过327万吨,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以此为契机日本水泥产业进入复兴期(1950~1954)。由于朝鲜战争的特需、输出增大,以及从战时就己开始的国土荒芜、台风巨损的连续、煤产量增加并向电力开发倾斜和建筑浪潮等原因,水泥成为“三白景气”,此时复兴己结束。生产能力恢复到战前水平,1951年的熟料产量为680万吨。随后,水泥产业又迎来了第四个发展期(1954~1965年)。
长炉、旋转炉、改良烧成法、立窑相继登场,电力形式好转使余热发电结束,并实施了从煤向重油的能源结构的转换,规模从1万吨增加到5万吨,搅拌混凝土得到普及,与此同时,散装水泥的输送也发展起来。
1965年10月为摴葦,1970年为摲鍞的历时55个月的战后时间最长的“平稳景气”,以及“列岛改造景气(1971年12月'谷‟~1973年11月„峰‟)敚?973年日本的水泥产量7729万吨,超过美国,仅次于苏联,成为排名世界第2位的水泥生产国。
1971年12月,三菱矿业水泥一三菱重工从在三菱矿业水泥东谷工厂设置NSP炉开始,与大型水泥成套设备厂家技术合作,相继进行了NSP炉的技术开发,这也意味着自明治时代以来,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并进行技术改造,使之成为最初的国产技术。另外,1971年1月小野田水泥藤原工厂在世界上率先实行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其生产规模也从每套月产量5万吨上升到10万吨,在日本的水泥制造行业,无论是量还是质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二、大气污染控制?
?一)烟尘控制法的建立牋战后,在朝鲜战争的同时日本经济进入复兴阶段,1955年前后形成了史上空前的快速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京滨地区、阪神地区、北九州等地区的因s()^引起的呼吸器官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即使是在政府内也指出,为了使工业向健全方向发展,作为必要的措施应高度重视公众卫生及公害等问题。1949年东京都、1950年大坂府、1951年神奈川县、1955年福冈县纷纷制定公害防止条例,而针对大规模工业公害问题,地方政府却无法解决,从此正式开始寻求国家行政的真正介入。
1962年3月,总结制订了撚泄匮坛九欧殴嬷频任侍獾姆ò浮保?月经一牪糠中拚蠼⒘巳毡咀钤绲拇笃廴竟嬷屏⒎ǎ?2月1日开始赋予实施。此法指定了大气污染的地区,如果从排烟设施排出的烟尘浓度超过该设施种类所定的排放标准,将被命令采取改善的措施。另外,采取在建设排烟设施前提出申请的方式,以便在一旦有大量烟尘排出时,得以迅速采取紧急措施。
基于此法,从1963年9月开始,东京、川崎、大坂、北九州等4座主要工业城市被指定为第一批烟尘控制地区。当时,针对此法的一些局限性有如下批评的呼声:
(1)排出控制值采取的是相对的浓度方式;
(2)未采取许可制,而是申请制;
(3)控制的权限在通产省,而不在地方政府。
另外,还有一种批评是,从结果来看此法的控制力较弱,排出标准较宽,与反映了至今为止的经济成长的国家政策相同,很大程度上企图谋求公害控制与经济政策之间的调和。
但是,此法的成立的背景是:
(1)当时日本的以高硫原油为中心的能源结构;
(2)重油脱硫、排烟脱硫等脱硫技术尚未确立;
(3)考虑到在针对多数烟源密集存在时的污染的倍增效果缺乏知识和认识的状况下,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止行政已是前进了一大步。
(二)大气污染防止法制定的原委
如前所述,1962年制定了撚泄匮坛九欧趴刂频任侍獾姆ò浮保?0年代以后,四日市甚至出现窒息现象,在各地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被制定的,而当时只考虑到对固定污染源的控制,未将汽车尾气列入被控对象,而且规制也仅限于指定地区,因此引起民众的不满。
所以,参考1967年制定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将汽车尾气包括入控制对象,强化排放标准后,1968年6月最新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止法”。
?970年在公害国会对该法进行部分修改,消除了与经济相调和的有关条款,将指定地区扩大到全国范围,又增加了有关粉尘控制的条款,扩大了限制对象,内容得到了充实。其后,该法:
(1)1972年导入事业者的无过失责任制;
(2)1974年导入总量控制制度;
(3)1997年追加有害大气污染物。
经此3次重大修改后直到今日。
针对SO。,与烟尘规制法的浓度规制不同,变更为被称作K值控制的规制方法,其详细内容在3.4.1中已有叙述,是一种与排气的有效烟囱高度相应的定值方法。这个K值规制也曾在1968年2月~1976年9月进行了阶段性强化。
三、大气污染对策的原委
牋(一)烟尘、粉尘对策牋因为水泥工厂排出的烟尘或粉尘(以下称作撗坛緮)被回收后可以再利用,因此各工厂早就针对烟尘的特性设置了集尘设备,这样即解决了大气污染的社会问题,又给工厂带来了利益。所以从制造工艺的角度出发也使集尘装置较早地得到普及,1917年设置了最早的静电集尘机(也有以发明者考特雷尔的名字命名的)。
但由于当初的除尘能力不够,对策不充分,烟尘飞散到周围的农家和农田,树木和房檐变成了白色。在工厂内,粉碎机和输送机械的周围的集尘措施也不是很充分,悬浮着的烟尘,可以看到烟尘固结在厂房上层状堆积的情景。特别是在运行不稳定和机器发生故障时,有突发的烟尘飞散的情况发生。
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强化公害防止意识,改进运行技术,设置公害监视仪器,加强集尘装置等有效措施。尤其是根据1962年制定的烟尘规制法,主要工业城市均被划入指定区域,在该地区确立排烟设施的申请制度和浓度规制,与此相应,工厂方面加强集尘机对策,降落粉尘量明显得到控制。
1.设备和运行方法的改善
(1)静电集尘机(EP)。
含尘排气在进入静电集尘机前,经各个设备(干燥机、原料碾碎机、喷雾塔等)调整排气温度和含水量,使其达到易于集尘、下落的抵抗比值。调整湿度时,对喷雾效果较好的喷雾喷嘴进行了改进。除此以外,还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①为防止烟尘偏流造成的集尘效果下降,在入口处设置整流板;
0调整煅烧窑启动和停止时的电压;
④提前察知机器运行的故障,进行定期检查和荷电状况检查;
④导入自动控制方式并提高能力;
@发生故障时由于局部荷电停止的维修;
④作为腐蚀对策,采用不锈钢制集尘板,提高材料品质。
(2)布袋除尘机(BF)。2.工厂内工作环境的改善
工厂内产生的烟尘的飞散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减少这些污染不仅改善工作环境,而且对防止周围大气污染有重要意义。
以前设置大容量BF,通过许多集尘管进行集中集尘,但由于管道堵塞、风量不平衡等原因,维修和效率都不大理想。因此,最近开始在每个污染源设置局部集尘机,进行个别集尘处理。另外,附着在Bc(皮带输送机)上的烟尘则使用性能较好的吸尘器处理。牋(二)S0,对策牋针对s()^,通过1963年的煅烧窑SP化,1971年开始的NSP化,悬浮加热机本身具有脱硫装置的机能,因此从烟囱己基本上不再排出sn。也就是在煅烧窑和加热机产生的s()^被加热机加热被原料吸收,随着反应的进行成为原料的一部分,而未被加热机吸收的剩余部分在原料碾碎机、干燥机、静电除尘机被原料吸附,或被捕集后作为水泥原料使用。
因此,SP、NSP方式生产的熟料比其他方式生产的含sO。较多。
(三)N0。对策针对NO,1971年开始NSP化,通过设置初燃炉降低燃烧室的热负荷2.工厂内工作环境的改善
工厂内产生的烟尘的飞散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减少这些污染不仅改善工作环境,而且对防止周围大气污染有重要意义。
以前设置大容量BF,通过许多集尘管进行集中集尘,但由于管道堵塞、风量不平衡等原因,维修和效率都不大理想。因此,最近开始在每个污染源设置局部集尘机,进行个别集尘处理。另外,附着在Bc(皮带输送机)上的烟尘则使用性能较好的吸尘器处理。牋(二)S0,对策牋针对s()^,通过1963年的煅烧窑SP化,1971年开始的NSP化,悬浮加热机本身具有脱硫装置的机能,因此从烟囱己基本上不再排出sn。也就是在煅烧窑和加热机产生的s()^被加热机加热被原料吸收,随着反应的进行成为原料的一部分,而未被加热机吸收的剩余部分在原料碾碎机、干燥机、静电除尘机被原料吸附,或被捕集后作为水泥原料使用。
因此,SP、NSP方式生产的熟料比其他方式生产的含sO。较多。
(三)N0。对策针对NO,1971年开始NSP化,通过设置初燃炉降低燃烧室的热负荷使热风NO。下降。
各水泥公司相继开发研制了MFC、SF、RSP、KSV、DD等各种NSP方式,使之成为当今主流,进入煅烧窑的原料的分解率稳定提高,烧成带热负荷降低。由于运行的稳定,燃料原单位消耗下降,在降低NO。的同时,设备得以长期连续运行。
在其他方面,如低空气比运行、工业废弃物的使用、下水污泥的使用也收到减低NO。的效果。
四、大气污染对策的成果和教讨
如前所述,在水泥生产大气污染防止技术中除烟尘处理以外,可以说都是通过生产方式的改进来实现的。
从德久利窑、立窑、湿式炉到SP炉、NSP炉,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减轻环境负荷的装置。归根结底,这些技术革新都是为提高效率,具体而言,伴随装置的大型化实现了集约生产,节能工艺减少了燃料的使用量。
因此,受2次撌臀;鷶的影响,进行了彻底的节能对策研究,1970年,燃料与电力合计水泥制造能耗1254kcal/kg,而1994年降到868kcal/kg以下,创造了世界节能之最。
另外,日本各水泥公司已有效利用大量的废弃物,最近,又被要求处理建筑垃圾、城市垃圾、下水污泥等。
水泥制造行业以前是公害排出行业,今后期待能成为环保型行业。
第二篇:水泥行业的清洁生产
摘要 水泥工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污染大户、耗能大户、消耗资源大户,水泥行业全行业都要切实负起社会责任。通过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污,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关键词 水泥行业 清洁生产 生产工艺 节能 环保
我国水泥行业现状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水泥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自1985年起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 21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现如今已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8%左右。水泥行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且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环境污染严重。目前,中国水泥行业的特点仍是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企业数量多、人员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工艺落后,物耗、能耗高。水泥工业是粉尘、CO2、SO2的排放大户。水泥生产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了高污染。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粉尘和有害气体而污染大气,例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氟化物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CO2的主要危害是温室气体效应,引发全球变暖,破坏地球总体生态平衡。
由此得出,水泥工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迫在眉睫。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是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加强质量管理,合理使用原料和燃料、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废弃物,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产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产品性能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在使用时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水泥工业为“两高一资”行业,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泥、熟料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由此,可知水泥工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有助于减缓矿山生态的破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产生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就是指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对水泥生产全过程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同时最大限度地使用废弃物,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产品。从清洁生产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与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一致的。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水泥工业必须改变传统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向提高质量、节能、节地、节水、利废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
水泥工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原因 水泥工业实施清洁生产是珍惜资源的需要: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矿产资源虽然品种齐全,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58%。按生产1t 水泥熟料需要消耗1.5~1.6t 原料、0.15 ~0.20t 原煤,生产1t 水泥需要消耗电80 ~110kW·h 来计算,以2008 年生产的水泥、熟料数量来计算,约需要消耗原料20.6 亿t,1.3 亿t 标准煤和1 250 亿kW·h 电。水泥工业实施清洁生产是优化水泥性能的需要
我国水泥目前的品种、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及性能可以分为通用水泥、特种水泥。通用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据统计我国通用水泥的使用占比达到90%以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认为,强度高的水泥就是高性能水泥,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水泥强度高只是水泥使用性能所表现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建筑工程对水泥及混凝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强度要求更高外,还有施工性能的要求: 如水化热更低、体积更稳定、抢修补漏更迅速,耐磨性、耐腐蚀性及耐久性等方面都有要求,3 水泥工业实施清洁生产是社会技术进步的需要: 清洁生产在水泥行业中的作用
(1)实施清洁生产可以使水泥工业的环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减轻水泥工业的环境负荷。(2)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在源头预防,避繁就简、去难就易,是水泥工业的环保工作技术难度减小。(3)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比仅用末端处理的方法治理污染可大量节省资金。
(4)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可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清洁生产全方位、全过程地将产品的生产、使用和环境减负、环境污染融为一体,以降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负荷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强调在污染生产前进行综合预防,有效地防治或减少污染的生产和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主动行动经国内外许多实践证明能节约资源、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实行清洁生产是从根本上控制污染、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风险、促进工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水泥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有:污染源削减技术、环境负荷削减技术、提高资源效率技术、提高效能技术等等,每一种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均能得到很好的经济、资源、能源或环境效益。
水泥厂清洁生产的重点是水泥窑清洁煅烧。理想的清洁煅烧:尽可能降低CO2、CO、SO3和粉尘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按这个简单的想法探讨水泥窑清洁煅烧与水泥厂环保效能。
一、水泥窑清洁煅烧有三个要点:采用易烧原料;改进煅烧方法;高效利用窑灰。
目前在水泥工业运用比较常见的清洁生产技术有:(1)大力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新建、扩建、改建窑外分解窑,增加新型干法生产水泥的比重是提高水泥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
(2)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窑炉预热器和篦冷机的排风余热。该项技术使能源回收水平可达35~40kW·h/t 熟料。
(3)采用低阻高效的多级预热器系统和控流式新型篦冷机以及多通道喷煤管的应用,都能有效地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热耗。
(4)用高效粉磨机取代低效的球磨机,降低粉磨电耗。粉磨是水泥生产中主要的耗电工序,约占综合耗电量70%。我国水泥企业原来大多是采用低效的球磨机,效率只有3%~5%,现在普遍采用立式磨、辊压磨、挤压磨、高细磨等代替原有的球磨机; 以大磨机取代小磨机,淘汰直径小于1.83m 的小型球磨机; 改进粉磨工艺流程,增添预破碎机、选粉机; 采用耐磨钢球、耐磨衬板及节能型衬板等。同时,在水泥工业积极推动企业规模化,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这些有效的手段,得到明显的规模节能降耗效益。在水泥流通领域,要发展散装水泥等高效率低损耗的物流体系,建立好废旧建材的回收利用体系。以上新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技术进步。能使水泥按建筑设计要求正常水化、硬化,水泥石的结构致密度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__
2.1.1 水泥熟料烧成系统
目前最为先进、成熟的水泥生产工艺为带窑外分解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窑外分解窑又称预分解窑,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水泥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设备。其主要特点是把大量吸热的碳酸钙分解反应从窑内传热速率较低的区域移到旋风预热器与窑之间的特殊煅烧炉(分解炉)中进行。
生料颗粒分散在煅烧炉中,处于悬浮或沸腾状态,以最小的温度差,在燃料燃烧的同时,进行高速传热过程,使生料发
生分解反应。入窑生料的碳酸钙表观分解率,可从原来的旋风预热器的40%~50%提高到85%~95%。从而大大减轻了回转窑的热负荷,使回转窑的生产能力成倍地增加。自1971 年第一台窑外分解窑建成投产以来,目前最大的窑外分解窑的生产能力已达日产熟料10000 吨,窑的运转周期也有提高。由于窑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单位熟料的表面散热损失,因而窑外分解窑的热耗比一般预热器低3%~6%;在投资费用上也比较低,由于分解炉内煅烧温度较低,不但降低了回转窑在高温下燃烧所产生的NOX,而且还可以使用较差的燃料,降低燃料消耗量,减少SO2排放,因而窑外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工业的一次突破。水泥工业的装备大型化、生产工艺节能化、操作管理自动化、环保措施节能化,均以节水、节能、高效、降耗为目标,水泥工业的每一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都是为合理利用资源,尽可能将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有效产品,把消耗和排废降至最低点,可以说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是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2 采用先进设备
选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不同生产厂家设备的比较,指出优先采用设备的特点和设计时的环保理念,推进先进设备的应用。高效率、高性能、低成本促进了水泥生产装备大型化的进程,现代辊式磨、辊压机和辊筒磨等新型挤压粉磨装置显示了比传统磨机生产效率高、系统电耗少的节能潜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工艺
技术创新,积极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为实现水泥产品和水泥行业的“再利用”提供技术保障。3.2.1 改造粉磨工艺,发展粉磨技术减少电耗。在水泥生产中,每生产1 吨水泥大约需要粉碎各种 物料3 ~ 4 吨,粉碎工艺过程的电耗占生产总电耗的60% ~ 70%[15]。选择先进的粉碎工艺,简化粉 碎流程,改善传统粉碎作业方式,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磨电耗,已成为实现水泥生产节能降耗的关键。因此,水泥企业可以从改造磨前预粉碎工艺、球磨机内部改造和选粉机改造等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粉磨工艺的生态改造,实现节能降耗。
3.2.2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保障水泥产品质量,实现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型干法水泥是指采 用窑外分解的新工艺生产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 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高效、优质、低耗、环保。该技术优点为迅速,热效率高,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热耗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 技术,一方面能消耗工业废渣和一定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另一方面与立窑相比,劳动生产率高5 - 6 倍,能耗低,粉尘排放仅为立窑的1 /5 ~ 1 /10,产品质量稳定,强度标号高。3.3 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工业企业的“资源化”
仿照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使一家企业的废物(输出),变成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输入),形成“共生工业链”,实现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的封闭循环,即企业之间的共生原则。这就是“生态产业链”。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物质流和能源流沿着“生态产业链”逐级层次流动,原料、能源、废物和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环流结构,能源、资源在其中反复循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再生增值。生产工艺的优化
1.减少石灰石夹带粘土,提高配料准确性,提高生料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2.调整磨机装球量改进研磨体级配,调整闭路墨系统的物料循环量,提高粉末效率,降低粉磨电耗。3.优化烧成系统配煤、配风,降低烧成热耗,节煤、节电。
4.进一步优化完善“生料均料链”,改善均化效果,提高生料质量,做好窑前工艺,促进烧成系统均匀煅烧,提高熟料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5.粉料输送、提升过程转落处降低落差,必要的高落差放料采用“软着陆”,可大幅度减降扬尘生产量。
6.加强工艺系统密封,杜绝“跑”、“冒”、“滴”、“漏”
结语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机会和潜力很大,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厂,从领导干部到岗位操作工,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积极的投入与参与,使企业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清洁生产的实施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使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水泥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刻不容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以“3R 原则”为指导,通过清洁生产,实现水泥工业的“减量化”;技术创新,促进水泥工业的“再利用”;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的“再循环”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等途径,探究一条能推进贵州省水泥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把已完成使用价值的物质返回到工厂,经处理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 原则”的生产模式,从设计、原料、工艺、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最小;同时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参考文献
[2] 柴新玲.水泥工业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初探[J].新疆环境保护,1999,(3):59~62.[3] 吴广芬,赵鸣.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J].环境保护,2005,(6):67~69.[4] 孙星寿.循环经济与水泥工业发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3):30~35.[5] 韩仲琦.关于水泥工业清洁生产的思考[J].水泥技术,2004,(6):13~17.[6] 卢声超.简论水泥行业清洁生产及其技术[J].水泥工程,2006,(2):70~75.
第三篇:水泥生产制造工问答题[定稿]
水泥生产制造工问答题
1、篦冷机产生“红河”的原因及操作当中如何调整?
答:主要原因:①篦冷机冷却效果恶化,高温熟料在篦床上保持较长的时间; ②当SM过高,窑内煅烧不好,熟料结粒差,细小的熟料颗粒进入篦床,使篦下压力上升,透过熟料层的冷却空气量减少,熟料冷却效果变差,产生“红河”;③入窑溜子温度波动大导致窑内工况不稳,煅烧时好时坏,也会产生“红河”;④“红河”的产生还和篦冷机的供风形式和篦板形式有关等。
2、预热器堵料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何现象产生?操作中如何解决处理? 答:主要原因:①预热器系统高温,特别是C5筒高温,②翻板阀卡死;③下料溜管结皮;④内筒脱落或预热器耐火材料脱落;⑤风、料不平衡;⑥有害成分超标。
现象:①当预热器堵塞时,其锥部负压急剧减少直至正压;②下料溜管温度持续下降;③预热器出口负压增大;④下级筒及分解炉出口温度迅速上升。处理:①当发现堵塞时立即按正常程序停窑,如短时间内可清通则按窑保温处理;②当时间稍长时,应熄火,清理堵料;③应控制好窑头电收尘温度,防止入口温度过高烧坏极板;④控制该级旋风筒保持一定的负压等。
3、简述堆取料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什么?
答:
堆料机:悬臂部分、行走机构、液压系统、来料车、轨道部分、电缆坑、动力电缆卷盘、控制电缆卷盘、限位开关装置九部分。
取料机:刮板取料系统、卷扬提升系统、机架部分、固定端梁、摆动端梁、轨道系统、引导料槽、动力电缆卷盘、控制电缆卷盘就部分。
4、分析篦冷机堆“雪人”的原因?
答:①出窑熟料温度过高,发粘。出窑熟料温度高的原因很多,比如煤粉落在熟料上燃烧,煤嘴过于偏向物料,窑前温度控制的过高等,落入冷却机后堆积而成“雪人”;
②熟料结粒过细且大小不均。当窑满负荷高速运转时,大小不均的熟料落入冷却机产生离析,细粒熟料过多地集中使冷却风不易通过,失去高压风骤冷而长时间在灼热状态,这样不断堆积而成“雪人”;
③由于熟料的铝率过高而造成。铝率过高,熔剂矿物的熔点变高,延迟了液相的出现,易使出窑熟料发粘,入冷却机后堆积而成“雪人”。
5、预热器漏风对窑系统有何影响?
答:①影响系统内物料分布; ②影响系统换热效果; ③影响系统操作稳定性;
④严重时会造成预热器堵塞及塌料。
6、分析红窑掉砖的主要原因?
答:操作:①窑皮挂的不好;②局部过热变形;③燃烧器调整不恰当;④未换砖(砖磨薄);⑤操作原因造成局部高温。
机械:①筒体中心线不直,造成砖移位;②内壁凹凸不平; 其它:窑衬砌筑质量不好;频繁开停窑。
7、篦冷机的控制要点是什么?
答:①对篦冷机本身调整,以调整篦床上的料层厚度,既不因料层过厚,冷却不好,温度过高而烧坏篦板,又不因料层过薄、温度过低而影响二次风温、火焰形状和煤粉燃烧;
②调整高、中、压风机风量以增减冷却速度。
8、立磨振动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磨辊、磨盘衬板磨损不均匀 ②加载压力过大 ③料层过薄或过厚,料层不均 ④压差过大 ⑤磨内进入异物 ⑥磨内通风不稳 ⑦ 物料易磨性不好,粒度大 ⑧喷口环堵塞 ⑨其他设备原因
9、产生黄心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黄心料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讲是由于还原气氛的存在,使熟料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而产生黄心料,实际生产中其主要产生的原因有:①配料中三率值不合理,烧结范围窄,液相量提前出现结大块;②由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还原气氛,导致黄心料;③窑内物料填充率过高,喂煤过多产生黄心料;④窑头喂煤量过多,煤粉大量落入物料上而产生致密的黄心料。
10、生料均化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为了消除或缩小入窑生料成份的波动,使生料化学成分均匀、稳定,它对稳定熟料的成份,稳定窑系统的热工制度,提高熟料的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1、如何掌握窑、炉用煤比例?
答:窑炉用煤比例的合理分配,对稳定窑系统的热工制度非常重要,并有利于使熟料的产质量提高,应做到
①使窑尾和分解炉出口温度处于正常值; ②在通风合理的情况下,窑头和分解炉出口的气体氧含量应在合适的范围内,应尽量避免出现CO,产生还原气氛;
③在温度、通风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分解炉的用煤比例; ④一般窑炉用煤比例掌握在40%~60%或45%~55%时比较理想。
第四篇: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
环境工程0901班
小组成员:刘小青 李丰
陈健健 陈雪萍
水泥
水泥素有“建筑工业的粮食”之称,是三大重要建筑材料之一,使用广,用量大。(这里可以插入图片)
我国水泥工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特点仍然是数量大而技术先进的新型干法企业少,发展快而平均规模小,粗放型管理等。例如,2004年全国水泥生产能力达9.7亿吨,其中窑力生产5.76亿吨,占总产量59.4%,旋窑生产量3.94亿吨,占40.6%(占旋窑生产量20%的为落后的湿法回转窑、半湿法、普通干法生产线生产)。技术先进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窑回转窑的产量为3.15亿吨,水泥产品95%是通用水泥,商标号优质水泥比重较低。全国大中型水泥企业熟料单位耗煤比国外标准下需消耗先进水平高40%多;水泥综合耗电比国外先进水平约高13%--19%;在环境保护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更大。由于长期采用粗放式生产,促
使部分资源濒于枯竭,资源的短缺已是制约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因此,改进水泥生产工业的技术以实现资源结缘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这里也可以插入图片
水泥工业与清洁生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泥的加工制造业的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和要求也在不断被提了出来,即水泥的生产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和城市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有害污染物排放,这样生产的产品无毒无害,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生态乐园。水泥工业的范畴属于粉体工程,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必须采用创新的粉体技术和设备,要把生态环境意识贯穿或渗透到水泥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之中。
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然而我国水泥工业在传统工业化的道路上经历了相当迂回曲折的历程,虽然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代表先进生产技术水平的水泥量已上升到总量的23%(2003年),但仍有70%的立窑水泥和一些湿法窑、立波儿窑、干法中空窑等
生产方式的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国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水泥工业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就要按照生态规律组织生产、消费和处理废弃物,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水泥工业的范畴属于粉体工程,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必须采用创新的粉体技术和设备,要把生态意识贯穿或渗到水泥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之中,当前中印的一步就是“清洁生产”。
水泥工业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在工业生产中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指的是,合理而有限的利用自
然资源和能源,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有效利用废弃物,生产符合工业标准的且无毒无害的水泥产品。
清洁生产的范围
在水泥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原料和燃料、生产制造、包装出厂”的3个环节,是清洁生产主要控制的3个阶段,因为水泥的应用是以混凝土或水泥制品的形式完成的,因此产品的使用对环境负荷的影响,已经不在水泥产品工艺范围之内了,同样废旧的混凝土作为混凝土骨材的再循环使用或完全废弃对环境负荷的影响,也不属于水泥生产范畴,因此,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不考虑产品出厂后的工程应用、再利用以及废弃等环节的内容。
控制范围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范围是从石灰石原料矿山(其他原料是从到达厂内)开始,直到产品出厂为止,包括了生产的全过程。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即水泥生产工艺和水泥产品,在生产中贯彻环境意识,控制水泥产品在原料、燃料准备、生产过程和水泥产品质量的环境负荷,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使水泥产品不单满足工业标准要求而且不含有毒有害物。
清洁生产的目标
清洁生产是水泥工业变革的表现之一,它推动了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绿色建材的蓬勃发展。实行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关键因素是要求水泥生产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的技术,消纳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等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实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有效管理。具体来说水泥工业清洁生产的目标是:(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天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或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节水,减缓石灰石、粘土、煤炭、水资源的耗竭。
(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使水泥产品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水泥工业生产活动对人类和环 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制定的原则
“清洁生产规范”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理论的要求,对水泥工业的资源能源的节约使用及有效利用、生产技术与设备的要求、生产过程控制、工业废弃物利用以及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重点 是由末端治理污染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主要制定原则如下:
(1)珍惜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石灰石等天然矿物及煤炭、电力的消耗,因此推荐采用先进生产技
术和装备,在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的水泥工艺技术,特别是立窑生产线。
(2)按照从源头抓治理的思路,体现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控制和污染预防控制的原则。
(3)污染物排放控制完全符合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要求。
(4)废弃物的再循环使用以及城市垃圾、下水污泥等有效使用,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对水泥工业提出的要求,将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水泥生产过程中,将对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清洁生产规定的基准数值是在参考了国内外现有企业的综合数据基础上,考虑到国内现有基础和实际情况下确定的,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新建企业,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才可以达到,同时对先进企业进行鼓励。
水泥工业清洁生产的内容
水泥工业清洁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水泥生命周期(原燃料一生产制造—包装出厂一工程应用一废弃)中的前3个环节中,即:
◆原料、燃料:能否使用低品位的原燃料,能否使用替代燃料和原料,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关键; ◆生产制造:在加工生产过程中,若能采用先进技术
和装备,可以降低各种消耗指标和减少排放或不排放污染物,即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解决末端治理存在的问题,在生产控制设计上,要使中央控制室24 h 都对废气废水排放、噪音、振动等进行环境检测与管理,同时工厂对环境有无超标影响(如粉尘、s02、No小C02等),都能远程监察,以利当地环保部门对水泥厂的监督管理;
◆包装出厂:中央化验室要对产品严格检测,产品要符合工业标准和不含有毒有害物。尽量散装出厂,可节省大量制袋所需的木材等原料以及造纸用水。关于工程应用,主要由用户按照自己的需要去使用,因为要先甩水泥制成混凝土才能在工程上应用,所 以产品水泥一定要符合相关工业标准,并且要无毒无害。
建筑物或构筑物被废弃后,将产生大量废弃混凝土,可叫做建筑垃圾,也是一种公害,现在正在研究将其 破碎后作为新混凝土骨材,或磨细后作为水泥的原料,但现在还没有被正式应用。
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指标
关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规模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即现代水泥工业)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23%,而70%以上的水泥产品仍属于传统的
落后的水泥工艺,如普通立窑、机械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余热发电窑、半干法窑、立筒预热器窑和旋风预热器窑等。但在国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是普遍采用的生产形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将定位在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上,目前尚没有其它更好的水泥制造技术可以取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而水泥熟料高温烧成设备仍将坚持采用回转窑,原因是回转窑热工场容易稳定,易于大型化。生产线大型化是规模化生产的必备条件,而规模化生产又是现代化工业的基础,水泥制造业作为基础工程材料工业,生产线大型化是必然趋势,世界上先进国家纷纷推出大型生产线,我国还存在大量规模很小的(<350∥d)立窑生产线,也开发和建成了约300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并有多条5000∥d生产线投产,目前正在开发10000 L/d生产线,大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是我国水泥工业的标志。
我国发改委正在制定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主要提出的内容是鼓励兴建4000 L/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西部地区为2000 L/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对于2000∥d以下生产线(西部地区为1000 L/d以下生产线)将属于限制类,而立窑、中空窑、湿法窑和立
波窑是禁止新建的,并且现存在的这几种窑型生产线将被改造或淘汰。
此外由于回转窑所具有的独特的高温煅烧环境以及水泥熟料生产工艺的特点,使水泥工业具有消纳工业废弃物的功能,因此水泥生产要加强废弃物的利用。根据以上情况,在清洁生产的工艺方法和生产线规模方面,有如下考虑:
◆鼓励兴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其规模最好在日产2000 t熟料以上;
◆现存的新型干法以外回转窑生产线(中空窑、湿法窑和立波窑等),要按清洁生产的指标搞好企业生产,希望改建成新型干法;
◆一般立窑应尽快淘汰,生产指标和环境指标好的机械立窑生产线,应执行清洁生产的有关规定,希望尽快淘汰或改建成新型干法。一般来说,从原材料的有效利用和防止对环境有害影响方面,立窑生产线是很难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的,立窑工艺也不能使用可燃废弃物,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立窑是没有前途的。
生产设备
在清洁生产规范中应遵循这一精神,水泥企业应采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成套设备,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0多年来,我国水泥行业的科研、设计、生产企业与装备制造厂家紧密合作,共同攻关,开发了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机械和装备,并且在大型化、高效化、智能化、环保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各种
新型大型化的分解炉、预热器、高效篦冷机、大型的滑履轴承球磨机、大型高效辊磨、大型高效辊压机、大型高温风机、大型高效破碎机、大型预均化堆场所用的堆取料机以及它们的控制设备等。在推行我国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时,首先应推荐用户使用国产节能降耗、环保型的设备,在行业制定清洁生产规范时,应介绍当前节能降耗、环保型国产设备的性能指标。
生产过程控制
要做到清洁生产,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应该改变过去重点抓“末端治理”的片面现象,因此生产全过程控制是清洁生产的核心。
生产全过程控制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水泥单位产品的热耗、电耗及其他各种消耗,根据国外报导的最新和最先进指标以及国内标定的不同水平工厂实际情况,可以有几个不同级别的指标。◆低品位原燃料的利用天然矿物资源的逐步枯竭,已
引起世界各国的警觉和重视,今后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生产,“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子孙后代长期的需要”,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使用天然资源。
在现实中,优质的石灰石及煤炭越来越少,迫使我们开发使用低品位的原燃料,近年来,cao含量<45%的石灰石也得到了采用,使用粘土替代原料以及在回转窑中使用低挥发份煤和无烟煤、高硫煤已取得很大进展,参考国内外实际情况,所以对低品位石灰石、替代粘土量以及利用无烟煤、低挥发份煤的利用率应该有鼓励指标。
◆采用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
我国水泥工业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利用工业废渣,70~80年代工业废渣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除矿渣外,粉煤灰、煤矸石、钢渣、磷渣、赤泥等相继进入水泥生产领域,在废渣利用上我国的成绩还是非常显著的,然而我国以往大部分是采用混合材的方法加入到水泥中,尽管这种利用方法也很重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必须考虑在水泥配料中使用和对超细混合材的研究,对混合材的评价除活性指标外,还要研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及产品无害化的检测,如矿渣的放射性问题。我国现在每年约产生10亿t工业废弃
物,2亿t城市垃圾,今后还会有很大的增长,也就是说在水泥工业中处理城市垃圾、下水污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不含医疗垃圾)是新出现的“任务”,国外在上世纪90年代中以后,这方面有很大的进展。例如:在欧洲和美国对焚烧垃圾和有毒有害物已取得很大进展,燃料替代率在20%。80%,而日本使用垃圾焚烧灰开发制造了新品种水泥——生态水泥,性能与强度几乎与硅酸盐水泥一样。在日本凡是可烧的工业废弃物与城市垃圾都可以送人回转窑燃烧,即处理了废弃物和垃圾又节约了天然燃料,降低了生产成本。然而,国外一些国家在利用废弃物时是有质量要求的。我国最近几年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但是,这件工作不单是水泥工业的事情,它是社会经济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综合平衡与考虑,需要全国环保和有关行业部门的共同参与,对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的管理与供给系统应该建立全新的模式,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在外部环境上给水泥工业创造生态化的条件,当然,水泥工业与其他部们还要从技术上开发生态化的工艺和装备。
从清洁生产的要求来看,应有以下几方面的指标: ◆使用可燃废弃物燃料替代率;
◆工业废弃物作为混合材或填充材利用率;
◆工业废弃物在配料中使用的利用率; ◆ 以上三种情况的综合利用率。
关于余热利用
在水泥厂热工工程的单位操作中,有很多余热产生,如果不能利用是很大的浪费,到目前为止对回转窑 的筒体散热损失仍不能很好利用,然而烧成系统排出的废气有大量的热焓可以使用,一般用来余热发电,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主要利用窑尾预热器排气的400℃以下余热和窑头冷却机200℃左右的低温废气。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作为“八五”攻关项目,开发并逐步完善了两种发电系统:带补燃锅炉的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以及不带补燃锅炉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现已积累了水泥厂余热发电技术指标。在清洁生产规范中应提出这方面的指标,而指标的确定要根据国内水泥厂的生产实际情况。
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这方面的数据应完全采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GB4915—2004国家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这个标准中相当详细地规定了现有生产设备和新建及2010年后生产设备排气筒颗粒物、s02、NO,和F化物排放限值,此外,还对环保相关生产工艺管
制和操作规范、排气筒的高度等作了规定,对排气筒中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和分析方法、对厂(场)界外粉尘无组织排放的监测进行了规定,水泥工业清洁生产应无条件执行这一标准。
环境管理和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以往我国对水泥厂的环境管理和生产过程环境管理,从来没有严格治理过,除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外,大部分水泥厂仍处于“脏、乱、差”的环境中,特别是小水泥企业每年排放的粉尘可达产量的2%~3%,一些矿山几乎是无序开采,开采后也不注意尾矿填埋和开采面的植被,不单对景观造成了很大损坏,而且对生态环境、矿产资源造成了很大破坏,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矿山开采专门做出环境保护的严格规定。此外,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送,贮存与处理都要有环境保护措施,对于废水和污水排放应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噪声,应该按照国家GBl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执行。
关于水泥品质的规范要求
我国将水泥分为两大部分,即通用硅酸盐水泥和特种水泥。通用硅酸盐水泥分为6种,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都有国家标
准。出厂水泥的质量要求如下:
◆必须符合工业标准;
◆放射性控制要满足GB6566标准中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的限量要求;
◆微量重金属含量必须在控制值之内(目前国内还没有标准,但是欧洲一些公司有控制值,我国可以作为参考)。
清洁生产的评价和审核
清洁生产评价
清洁生产是个相对性的概念,是与现有的生产工艺比较而言的,按照水泥生命周期评价或称为环境协调性评价原则(L.A),从技术和装备、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品质等三大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分为若干子项设定分值,根据累加打分结果,评定一个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子项的设定要根据我国水泥工业的现实情况,例如当前可以有: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情况,生产过程控制指标(热耗、电耗、节约资源与低品位原燃料的利用、代用粘土、循环水比例、废弃物利用比例和废弃物的品质要求、有否余热发电、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生产环境治理等),产品品质管理(是否符合工业标准、有无有毒有害物、放射性是否合乎标准)等。
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即为清洁生产审计,应该在政府有关部门(例如发改委和环保局)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下进行,具体评定可由专门成立的评价专家组进行。
实施清洁生产的可能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泥的加工制造业的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和要求也在不断被提了出来,并且认识到“绿色建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即水泥的生产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和城市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有害污染物排放,这样生产的产品无毒无害,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生态乐园。
因此可以说,对于清洁生产人们已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另外,近20年来,由于我国水泥行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使代表我国水泥生产技术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得到了空前发展,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正在推进卫so标准化,逐步纳人到国际经济一体化之中,这就使得我们推行清洁生产有了外部环境保证。
清洁生产的提出是考虑到我国水泥企业的现实状况,考虑了当前与未来环境保护及循环经济对水泥工业的要求而提出的,各项指标的确定考虑了先进性、代表性和最基本的要求。资源能源的利用好劣,主要体现在水泥单位产量的“热耗”和“能耗”上,也就是说这两项指标对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
为了搞好清洁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这就是说必须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装备,并以一定法规标准的形式 保证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也必须推行清洁生产规范。目前我国水泥产业总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大,人员多,平均规模小,管理粗放,小水泥企业还占有绝对优 势,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新型干法企业数目还小,然而我们制定清洁生产的指标时,不能以落后的现实情况为标准,必须以新型干法的先进指标为目标,这对落后企业是一种鞭策,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艰苦奋斗”,我国水泥工业的总体面貌才能更快的改变。
结语
编制清洁生产规范,确立清洁生产制度,对我国水泥工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尽快推进这一 工作,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下:
(1)社会效益
贯彻实行“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是形势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走新工业道路的需要。
因此“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有利于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有利于 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走循环经济和绿色建材的道路。
(2)经济效益
实施“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后,可以有效节约天然石灰石和天然煤炭燃料的使用量,可以减少环境的粉尘、s02、NO;污染,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c02的排放,有效地利用工业和城市废弃物,同时水泥的质量可以提高,在混凝土工程中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总之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很大的。若按我国年水泥熟料产量8亿t和水泥产量按10亿t计,实施清洁生产法后,若水泥单位产量平均减少 消耗指标5%、工业废弃物利用率提高lo%,则可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80万t(按120 kg/t熟料计),节约50亿k吼电力(按100姆Ⅳt水泥计),减少石灰石用量1.12亿t(按1.4 t石灰石/1t熟料计)。按目前市场价格初步估算全年经济效益为57~71亿元。
第五篇:水泥电杆生产经验
电杆质量再提升
科技进步是关键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参加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研讨会,并且与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代表们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钢架混凝土电杆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问题。首先,预祝大会在会务组的精心策划和代表们的配合下圆满成功。刚刚由宜昌昌耀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吴总主讲了水泥电杆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由浙江永达总经理张总主讲了安全质量营销思路,值得在座各位借鉴,在此我不再另作阐述。
我是***的董事长***,是七十年代中期的泥瓦匠,对水泥、混凝土有较早的认识,一九八八年投身于水泥制品行业,由于专业文化水平较低,谈不上经验交流,只是本人在电杆行业工作了二十六年之久,摸索和了解电杆行业的一些情况,向大家汇报、探讨、共同分享,混凝土电杆的质量,目前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六十年代中期刚开始生产的方电杆和木模手制杆,现已全部更换。
第二阶段在七十年代左右,由国家建设部牵头,常州客车厂研发,钢模和离心机终于问世,改变了原来的设备和工艺,使混凝土电杆质量较原来的有大幅度的提高。随后有部分小设备的发明和创新,使机械化代替了手工制作,精度和质量、速度都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在2006年至今,国网和省网主材料集中规模招标后,水泥电杆在供应商的思想意识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的规范化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特别是2008年春节的冰雨雪灾后,对电杆的质量要求提出更高标准。
就目前情况来看,电杆总体质量明显优于以前且还在不断提高,电杆的混凝土质量通过自动化搅拌楼的改进,已基本符合要求,但我总认为电杆生产工艺是正确的,就是在人为操作上的随意性较难控制,该行业属粗、重、脏的活,就业的职工总体素质较差,即使企业文化较好的企业,在执行工艺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始终很难执行到位,导致电杆内在质量的偏差,问题有三点:
第一小点:电杆的主筋人工焊接导致主筋分布不均匀。(国标制定标准,即GB/T 4623-2006,5.2.1.8,a点,纵向受力钢筋间距偏差不得超过正负5mm)
第二小点:人工焊接,架立圈的垂直度和架立圈的制作标准影响电杆骨架几何直径尺寸,(国标架立圈垂直度的偏差,即GB/T 4623-2006,5.2.1.8,c点,架立圈间距偏差不得超过正负20mm,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架立圈直径的1/40)钢筋骨架的不标准进而造成内外保层的偏差。
第三小点:人工焊接的技能和认真度较差,员工片面追求利益,焊牢就算,对主筋的横向咬边深度不达标准。(按国家标准为,即JGJ 18—2003,表5.4.2,横向咬边深度为0.5mm)
其实大多数的钢筋通过焊接后直径会变小,抗拉强度降低,这是人为而目测不到电杆的内在质量问题。
鉴于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思路在提升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人管理人难,因为人有情绪化,人控制机械较为可靠和稳定,目前,这个方面已经有宜昌海天超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锥形电杆钢筋骨架自动滚焊机,我也几次考察,认为这是电杆内在质量控制的保证和方向,能解决以上几个质量控制的难点。同时我也向宜昌海天超声技术有限公司提出:对钢筋骨架自动滚焊机的操作便捷、安全可靠上再下功夫,让用户满意和得到实惠。
我国近年在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有大部分电缆入地,但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要想在我国各地区实现小康社会,电气化是根本。
展望未来,我国对农村野外的电网建设,水泥电杆仍是主材料,施工检修方便,经济实惠,为保证输电线路正常,用电安全,提升水泥电杆的质量,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势在必行!我建议,如何再次提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革新工艺,应该是我们水泥制品行业和机械行业共同探讨的问题,并研发新的设备,力争水泥电杆制品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且具有国际上的先进性。还有企业内部管理很多方面我就不阐述。简单汇报,未加深思,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批评指正,祝各位身体健康,合家幸福,生意兴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