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2019-05-14 05: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

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执笔:王颖玲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的目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1、已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在校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向全体教师发放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策略课题解读》。

2、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3、以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依托,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在校园内轰轰烈烈地展开着,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着有效教学方式、有效指导方式、有效学习方式。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

4、课题组根据研究目标与方案,各项研究任务正在启动和准备过程中。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好研究课、展示课。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年来的课内课外互动的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言交往能力明显提高,班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也捷报频传。

教育教学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感悟的专业,而阅读是保证教学之水常活的氧气。在班级里我们开展了读书小组活动,并以填写读书小组收获表格、抄写优美词句或就某一篇章写读后感等方式进行积累,在早读开展每日一读,在一些语文课前我也给他们进行段落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学初,学校图书室进行自愿申办图书卡,班级学生踊跃参加,近半数的学生办理,远远超过规定名额。

课内外的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表能力。在平时的语文课里我注重指导,以朗读PK、挑战高手等方式,激励学生的朗读热情。班级在年级朗读比赛中荣获第2名。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提高教学质量,我也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给自己加压。积极撰写各类论文、教案和课后记,踊跃投稿,其中作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此外,我还抓住每一次的听课机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与她们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疑问,并及时解决它。

课内外的阅读是相互影响的,特别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作文教学上,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写多练多改作文。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控制学生,而是通过课文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当学生学会了“渔”法后,我们便不再是教学“舞台”的领舞者。孩子们自发的学习态度,将引领他们在学习的空间自由翱翔。

语文教育一头联着课堂,一头联着生活。两头热,两头相联,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王颖玲:《把课堂还给学生》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2008.1 《我给同学画像》市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陈燕:小学语文美文诵读三等奖 2007年(教育局)

小学教师演讲比赛二等奖2008年(教育局)

小学教师演讲比赛特等奖2008年(金城镇政府)

五、后一阶段研究设想

三、下一步打算

1、积极筹备开题论证会,请教科室领导、专家指导工作,在众多的课题研究结合点中找准抓手,斧正目标。

2、加大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力度,使研究工作务实、有效、高效。

3、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广度、有深度、有效度、有力度。

4、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指导方法——阅读行为标准的确立与作用。

1、注意到一个前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着力于一个保障:让学生有“米”可炊。解决途径有三:一是班内利用学生拥有书籍建立图书馆;二是学校挤出资金购买;三是积极与校图书馆联系,开放校图书馆

3、明确四个要求:

(1)、讲清读的方式精读、略读、跳读、浏览读、美读、研究读等的选择性使用。(2)、学会划、圈、点。

(3)、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思考。(4)、多摘录、多写体会。

4、尝试做到六个一:

(1)、用好一本好词、好句、好段摘录本和一本读书笔记本。

(2)带着一个主题去搜索读。(3)、读一本(篇)写一篇。(4)、每天必看至少一页书。

(5)、每天至少与人交流一次读书内容或感受。(6)、一本好书(好文)反复读。

第二篇: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关于本课题我们历经了第一准备阶段的磕磕绊绊、第二实施阶段的摸索探究。本学期,到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了,也就是到了进一步深化、完善实践的操作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

(一)强化理论学习

1.在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探讨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2.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标准中关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具体目标。3.阅读教育类专辑,撰写论文,并已形成成果集。

4.在学校的安排下,配合大队部,各班积极传阅文明礼仪手册,开展学文明礼仪,习文明礼仪活动。

5.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学校自主创编的《小学生一日常规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小学生守则》,各班制定积极制定以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的队会方案,召开主题班队会,效果良好。

(二)行之有效的实践研究活动

1.本课题确立以后,课题组分别对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分析成因,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与大队部联手,制定相应的活动措施。

2.活动育人是教育的规律,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利用学生群体中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监督管理作用,每班每月评选“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每期进行“环保宣传”、“爱绿护绿”、“文明从我做起”、“大家学礼仪”等活动,激励导行,也为学生提供获得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文明礼仪行为养成。

3.尝试个案跟踪研究,让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里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养成的一时难以改变,不良习惯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实践中,我们关注这部分孩子,积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对他们进行矫正研究,几位课题组的老师选出五位学生进行自主发展困难学生帮扶活动跟踪研究,从选择具有共性的个案、建立档案、原因分析、采取相应地措施,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优化家长资源,让学生在家校合力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习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习惯如何,以及家长对学校活动认可与支持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班级、家长的密切联系中,成了家长委员会,本着沟通、理解与支持,是实践中的又一尝试。

5.每学期确定一个月为“文明礼仪活动月”,活动月中我们开展了“请使用文明语言”、“弯弯腰,捡起一片纸”、“上下楼梯靠右行”等活动,目的是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寻求方法,将教育规范细化、深化。

6.教师言行育人,教师要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教师身份,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做好榜样。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队会的育人功能。阵地育人,利用学校黑板报、特色园地、升旗仪式、雨露广播、红领巾监督岗,校外德育基地,校报校刊、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知心信箱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文明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家校和谐协作,齐心开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是教育主要的实施机构,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合一体,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学校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我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大力加强宣传工作,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请家长竭力配合、耐心指导、正确评价学生行为。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校外受到的不良影响就会大大减少,校内教育就更加有效了。

二、阶段性成果

通过小学生礼仪行为教育与学习生活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文明礼仪认知。达到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观念,老师在上好每一节文明礼仪课的同时以身作则,让礼仪深入学生的心中,让同学们从心中认同文明礼仪教育。首先,结合学校“学礼仪,做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有计划地完成“礼仪行为教育”专题班会。其次,为各班树立“礼仪标兵”,通过树立榜样来推动小学生礼仪行为教育不断深入。再次,开设了学校礼仪教育指导站,对小学生礼仪行为进行指导。同时,再结合各班实际,制定相关的文明礼仪规范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最后,以学校为中心,通过向家庭、社会的延伸,细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礼仪内容,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践与研究,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开展顺利,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其中礼仪行为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当然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现就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一)实施过程中对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加之专业理论水平的原因,只是浅尝辄止,未能对课题所依附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所以下阶段会作为重点进行研究探索。

(二)开展单项活动和课题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不到位

单项活动开展后,多数时候无法及时有效的总结经验,或者无法将开展的各个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导致阶段性工作开展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研究进度。

(三)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研究存在局限性

由于时间,场地、人员、家庭等主客观原因,导致活动往往只能利用个别班级,并且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从而影响了活动的实效性,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学校研究经费短缺等原因,从而导致活动的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

(四)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加大了礼仪行为教育难度

现在社会不良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严重,从活动中感受非常明显。下课时上厕所拥挤打闹;每到放学时就能看见互相拥挤推搡,大声叫喊、嬉笑打骂的学生们;一些学生在放学路上破坏公共设施、损坏花草树木、随便丢弃垃圾;校园外学生望见老师远远的就跑开;极度缺乏公德心和礼仪常识。

四、解决的思路

1.对上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可进行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解决家庭教育跟不上的问题。“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通过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明确存在的问题,梳理课题研究的经验

3.继续深化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汇总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切实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所需费用,保证开题论证、过程研究、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外出学习、购置书刊、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经费如期支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德育特色。主要支出:组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市区级培训;组织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等;编撰印刷了《回兴小学文明礼仪校本课程》。

第三篇:《小学生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发言稿

《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某某小学的某某,今天由我代表我校《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作中期评估小结发言,恳请专家指导。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点研究,但也还存在一些困惑与不足。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小结。一、一年多时间的研究概况

我们自确定了课题研究主题后,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研究、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总结提高。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此,课题组对研究项目进行各方面研讨,明确研究方向,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研究成果。我们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为主,进行了课堂实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会阅读,并从阅读中收获知识与快乐。二、一年多时间以来的研究成果

一年来,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进行探索与实践,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等,令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可喜的成绩。

(一)初步确定了小学各学段阅读指导目标

在课题实施初期,我们就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并将《课标》中有关阅读的总体目标进行了分解细化,形成了各年段指导目标。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指导教师从阅读材料的推荐、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方式的指导三个具体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为方向,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运用迁移规律,由课内指导课外,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2)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阅读;

(3)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4)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情感的体验、丰富的积累、趣味的熏陶、个性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如何引领学生独立阅读,形成较强阅读能力;(2)如何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阅读需求;(3)如何进行主题性阅读,并书写阅读感受;

(4)如何珍视学生读书体验,通过实施多元化的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初步探索了基于教材的导读教学流程及有效指导策略 我们课题组立足于编者意图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教材中的这类课文进行了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构建了:“单篇→多篇→整本书”的教学流程,具体为以主题方式进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如:爱国主义主题、热爱生活、人物相关主题。

(三)初步构建了三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 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三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一般模式。

1、书目推荐课:此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学期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向学生推荐本学期的必读书目,让学生了解学期阅读计划。其教学流程为:激趣导入,创设阅读情境——介绍书籍,了解书目作者——走进故事,分享精彩内容——唤起期待,提出阅读要求。

2、阅读欣赏课: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或是品读整本书,或是品读精彩章节,或是品析写作手法等。其教学基本流程为: 整体感知——选择内容——品读分享——总结提炼——拓展迁移。

3、阅读方法指导课:结合各年段的阅读目标,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各有侧重,其基本流程为:提出教学目标——介绍阅读方法——选用范文引路——当堂练习巩固。

除了以上课型,目前还有“读书交流课”“ 读写结合课”“班级读书会”等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

(四)探求了小学各学段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途径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小学各学段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以下途径:

1、提供丰富书源。如: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家庭书架等。

2、落实阅读时间。

(1)校园内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早到校时间、课前几分钟、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进行阅读。

(2)家庭里倡导每天20-30分钟的亲子共读。(3)开展假期阅读活动。

3、营造阅读氛围。想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还要善于在班级和家庭营造阅读的氛围。

4、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家校联手指导,课题组成员运用美篇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与方法。

(五)初步形成了阅读的多元星级评价方式 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活动更加行之有效,我们课题组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阅读的多元星级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与成长,用打卡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

2、家长监督与评价,利用家长微信群家长在群里推介学生读书激励。

3、同伴互助与评价,在班级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展示。

4、教师引领与评价,进行读书心得评比与在《小溪流》《鼎城教育》《科教新报》上推荐。

三、存在的困惑与不足 我们的课题研究至今,还存在如下困惑与不足:

1、在阅读教学流程中,“拓展延伸”环节实践还不够。在阅读交流指导策略研究方面,教给孩子的阅读策略有所欠缺。

2、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的基本模式还没全部完成。

3、对于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到底包括哪些读书方法,如何指导还不够明确。

4、虽然制定了各项评价指标,但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如何,还需跟进研究。

四、后段的设想

我们后段将开展以下大型研究活动:

1、以教材为蓝本,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的力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并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并进一步细化落实。

2、着眼于课堂,继续深入研究实施课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同行点评—专家引领—反思提炼”等步骤,构建“读书交流课、读写结合课、班级读书会”三种课型的基本模式。

3、优化评价方式,关注课题实施过程中,评价的合理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得评价最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性阅读。

我们这个课题拟定于2020年3月结题。

最后,我想说,我们某某小学是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的,会尽最大可能支持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从人、财、物上加大投入,注重过程性管理,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搞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等,真正做到位。我们相信在各位专家悉心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我们这个课题做好!

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谢谢大家!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十九中高中语文组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于2012年3月被立项为乌鲁木齐市重点课题,编号为:SJKY2011ZO23。一年多来,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顺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况 1.本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进行的是课例研究,我们的课例研究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我们课例研究的对象是课堂、学生、教师。

我们研究的范围是高中语文的经典阅读课,涉及高中语文人教版的五本必修教材,和本市教研中心推荐的三本选修教材的阅读文本。我们把高中阅读课例分为五种类型:现代文文学类、现代文实用类、现代文论述类、古典诗歌类、文言文类。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艺术,打造一套高中语文典型阅读精品课例,按课例类型提炼出五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促进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意义:

(1)通过本课题研究,将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同时,我们还力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提炼,丰富高中阅读教学理论。

(2)通过本课题研究,增长课题组教师的实践智慧,促使教师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促使我校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向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转化,促进教师团队成果共享,促进我校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我校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3)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同时,提高我校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3、本课题研究的定位:工作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以问题为先导,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实干为保障。

4、本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设立了三个子课题组,每个子课题组设组长(分别为段希玉、黄莹莹、齐玉,他们是学校的备课组长)一名,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开展研究。每月召开课例研究交流会,每月开展不同级别的课例研究展示课活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剖析,及时解决。不定期在网上,展示研究过程,分享研究成果;不定期向各级教育网站和报刊投稿。

二、课题研究进展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完成的任务: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8月。完成的任务:

1、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课题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思路。

2、按照乌鲁木齐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通知书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论证。

3、组建课题队伍。确定了实验教师,讨论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以及课题组公约等规章制度。

4、积极开展了培训活动。

(1)课题组定期给子课题组印发培训资料,子课题组在备课组活动时间开展学习。

(2)课题组不定期给课题组成员邮箱发培训资料,并给课题组成员发放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自学。

(3)课题组召开了课题培训会。就本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内容开展培训。(4)课题组不定期请专家指导工作,培训课题组成员。自治区教研员王耀芳老师,市教研员岳学贤老师,水区教研员康金娥老师都亲临我校,指导我们的课题组工作。

5、积极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2月。

任务:按既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课题组成员牢固树立“工作即研究”的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渗透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的子课题组就是学校的备课组,备课组结合学校、水区、市上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各级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和课例研究课题组活动。

2、我们课题研究已开发出以下三种课例研究方式。

“单文本课例研讨”:第一种形式,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上课老师针对一定的问题就同一文本上几遍课,然后根据观课老师的意见和自己的改进过程,写出课例研究报告,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数次评课交流记录,如王建鸿老师的《故都的秋》,围绕的问题是“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才能有效”。杨凯老师的大赛课,围绕的主题是“学生活动、教师行为、师生互动怎样结合才合理”。

第二种形式,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针对同一问题,同一文本几个人上课,子课题组数次评课议课,最后一人汇集成果,写出课例研究报告。如吴靖、王建鸿、刘红都上了《兰亭集序》,并获了各级奖项,把她们的课综合起来写成课例研究报告,围绕的问题是“怎样的课才是优质课”。

“多文本课例研讨”: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针对同一问题,就不同文本展开研讨,比如齐玉组围绕“怎样营造古典诗歌高效课堂”,大家上了五节课,有评课议课,有反思,有最后写出的课例研究报告,并提炼出来论文。

“名课研习”: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或课题组成员自选名课研习。如课题组成员去研习特级老师余映潮老师的现场课,围绕的问题是“语文课到底要怎样上,要教给学生什么”。子课题组还不定期研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的获奖课例,和众多特级老师的课例。课例研讨时,从上课老师的角度,我们采用了一课多上(杨凯老师的市级大赛课,李娜老师的水区课题展示课,至少上三次才拿出去。);同课异构(2012年11月黄莹莹组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组都上);异课同构(2013年10月份齐玉组围绕“实用类文本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这一主题上不同的课)。从听课老师的角度,我们采用了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课例研究形式。

3、我们课题组根据具体的课例研究,已初步提炼出“古典诗歌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文言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现代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4、按子课题组,给每个实验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要求实验教师的研究成果及时上传归档。子课题组长及时收集整理了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课例研究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评课稿、论文、课件、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子课题组长负责记子课题组活动记录,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总结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成果 本课题研究已有以下初步成效:

1.实验教师对课例研究的本质、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2.实验教师对高中语文阅读文本的解读能力有了提高。3.实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了提高。4.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5.实验教师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

6.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教研意识,坦诚合作的课题研究团队。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实验教师的具体成果初步统计:

课例研究资料 45份,教学设计52 份,教学实录 22 份,教学反思 18份,评课稿 15 份录像课10节,课件52个,音频资料8份,论文:22篇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获奖成果初步统计:

大赛课:全国一等奖1节,全国二等奖1节,市级一等奖一1节,水区级一等奖2节,三等奖3节,校级一等奖1节,水区交流课3节。

录像课:全国二等奖1节,自治区一等奖1节;市级一等奖1节;二等奖1节。

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7人次;二等奖3人次。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

教学论文:全国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 7人次;市级一等奖2人次,市级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6人次。

教学课件:全国一等奖 1 人次;二等奖 1 人次。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发表论文初步统计:水区级1篇,市级以上7篇,期中刘红老师的论文《让我们在课例研究的道路上一起成长》发表在2013年《乌鲁木齐教育》第三期上。

四、课题的后续研究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内容,及时收集各种资料,为课题组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2.组织课题组老师积极参加课题活动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和论文等,为最终形成的《课题组优秀课例选》(包括各种阅读课型的有效课堂一般模式和具体课例)《课题组优秀论文集》做好准备,并动员老师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

3.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通过典型阅读课例的研究,用心归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不同课型的一般模式”,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成果,在学校乃至水区、市上逐步推广应用。

4.继续争取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争取水区和学校的经费支持,不断调动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和困难。

十九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组

2013年12月2日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的变革是语文课程改革最难实现的变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变,而实现教学实践的变革其难度尤甚于教学观念的变革。由于改革中否定了一些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同时,未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在实践中可借鉴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较难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因惑是: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基于此,我们确定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的研究。开展本课题研究,必须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首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功能,弄清楚语文学科的性质。1980年8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书面发言中回顾了“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由来,进而说明了它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功课,再次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吕叔湘先生在书面发言中也强调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说它是“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基础工具性。语文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其次,要赋予“语文双基”以时代内涵。1 9 6 1年以后,语文界为了纠正左倾思想所产生的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削弱了语文能力训练,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双基”。所谓“双基”,即指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时代发展了,我们对语文学科“双基”的认识也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根据2 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为学生打好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包括获取语文字、词、句、篇基础知识,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有阅读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少不了竞争,但更需要合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和正常交往的思想、能力;具备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的个性等。

另外要处理好本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在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语文教学常常受大形势左右,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倾向: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做游戏,语文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不落实。究其原因,他们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这些形式上了,而忽略对语文学习目标的把握。

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语文教学的这个“主”,或者换句话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不能占用课堂时间,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毫无关系的活动。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应该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语言积累和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来体现,来落实,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外。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强调一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也不能任其成为语文教育的“两张皮”,各走各的道。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关键。对此学语文课堂教学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防止由过去的教师牵着学生走、串讲串问、一问到底,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变成放任自流或教师被学生牵着走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无所适从的局面。我们应当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限度,但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学生读书不会断句、书读不通顺,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适时给予归纳、总结,放得开还要收得拢;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时,需要教师及时地帮助。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正如有的教师所说,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语文教学改革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大家教学时要有这个意识,只要努力了,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会得到改变的。

二是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扬弃。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语文课堂面貌带来了生机。但是,我们也看到教师在贯彻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念时,也存在一些误区。重视探究性学习,忽视了语文基础训练。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语文作为母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让学生掌握一些语文知识,认识和了解一些语言现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减少甚至避免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上的混乱或错误。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字写不好,书读不好,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打不好语文的基础,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得有时间让学生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还得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讨论等等。而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学中一味强调探究,势必影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割裂。现在一些地方上观摩课,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都课改了,你怎么还像以前那样上课? ”“这节课没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似乎探究性学习就是先进的,接受性学习就是落后的。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需加以改正。

探究性学习只重形式。语文教学如果过于追求探究性学习这一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就会走进死胡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目标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三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要以省时高效、减轻负担为标准。用最佳的形式,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达到听懂别人的话,说好自己的话;读懂别人的文章,写好自己的文章的目的。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4 0分钟要效率。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主持、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与作者和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科书的理解、挑和处理,凭借文本提高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的发挥。同时我们要克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那种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主动参与性”是2 1世纪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又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活动环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从事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凭借是教材。所以,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以此为着力点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要鼓励学生熟读、精思,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体味,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引导他们揣摩文章的表迦-页序,体会表达方法,丰富语言积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进而提高语文水平。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之中,做到学语文与用语文的有机结合。要在语文实践中不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既要多读多写,又要掌握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提高他们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继承传统的优秀语文教育经验,在继承中发展、创新。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语文教育现代化,但强调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并不等于割裂传统。近百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一方面善于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勇于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糟粕进行批判,同时善于吸收先进的西方教育思想,代之以新观念、新方法。比如,语文教学改革正在突破几十年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旧观念和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的新观念;突破了语文教学串讲、串问、费时低效的状况,同时创造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或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法”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识字方法更是丰富多彩,大大丰富了我国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改革是要抛弃以往一切不合理的东西,但绝不是全盘地“自我否定”。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不是截然对立的;旧的并不都是落后的,新的也并不都是好的。比如,我们今天提高了口语交际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古人早就提出了“不学诗,无以言”,并把它列为语文学科基本能力之一;再如,电脑速度快了,有些方面却退化了,如,人类的思维、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汉字书写的质量等。

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好经验,要重视继承与改造。有些要根据现在出现的新情况,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地丰富,推陈出新,促进其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条基本经验是“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离不开读写实践,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改进读写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又如,“背诵”,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好文章很有好处,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背诵”也要得法,我们不能回到私塾时代不给学生任何指点、让他们摇头晃脑、一味地死记硬背许多不知其意的东西,这样做是与当今教育目标相悖的。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不断改革,要不断创新。我们的优势在于我区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历经数年的实践,在艰苦的跋涉中,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区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需要循序渐进,要总结过去前人的做法,哪些是好经验,哪些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要辩证,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基础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规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探索高效率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走向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教学,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对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一一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进行具体研究。

2、研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标准,以学论教,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从国内外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走向。

①以现代学习论、课程论、教学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②努力探索一射乙实、有效、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思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要求,开展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实证性研究与实验。

③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摸索以学校为基地的,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的行之有效、且能广泛推广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研究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④研究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研究对象为古自治区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研究使用的工具为:教师教学评价量表;学生学习评价量表;多媒体工具等。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步骤

本课题为期3年。实施滚动式推进,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集体研究(教研组、学校、旗县区、盟市、自治区)与个体研究相结合,不同时期重点突破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2 0 0 8年3月一2 0 0 8年5月,课题立项、启动阶段。

各盟市、旗县、学校,根据总课题方案,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进行选题,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分任务落实各项专题研究,进行子课题申报。2、2 0 0 8年5月一2 0 1 1年5月,课题具体实施阶段。

①加强学习,建立课题学习研究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组织教师学习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理论,再次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②认真做好搜集、积累、整理和提升资料工作。要重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搜集资料,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教学设计;建立教学案例撰写制度,开展案例研究。

③采取整体设计、专项突破、全方位推进的策略。从系统的角度整体设计实验,总课题组进行整体运作,与此同时各项专题并行研究,力争在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专项上有所突破,最后将各项专题研究进行整合,形成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在全区推广。

各盟市、旗县区、学校依据自身条件,可以重点研究卜2项具体内容,不同时期有不同突破。

每学期不定期召开现场会,在自治区或盟市展示研究成功,推出不同年纪、不同专题、不同内容的示范课、研究课,进行观摩、研讨、交流,并进行经验总结。

④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各盟市、旗县区、学校的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展示和交流活动,并对研究过程中的热点、难点以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讨,提高科研的实效性。

⑤建立课题项目管理制度,保证各课题实施单位研究质量。包括:教师培训制度、实验报告制度、结题验收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

⑥建立课题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一是促进研究与实验成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研究和实验的不断深入,要不断吸收当代教育理论及实践成果,使课题研究和实验成果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二是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参与人员教育观念的转变。把课题实施的过程看成是参与人员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3、2 0 1 1年5月一2 0 1 2年1 2月,课题总结、验收、结题阶段。

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做好表彰工作。在各子课题研究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课堂教学经验(论文、案例)集、典型课例光盘等。

六、本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

际、综合性学习)课堂教与学研究报告。

2、专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与学课堂教学经验(论文、案例)集。

七、课题组主要成员

组 长: 杨华 内蒙古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成 员: 各盟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附件: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研究子课题选题参考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研究子课题选题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 2008年1月8日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大多是郊区......

    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云南省龙陵县 匡嘉德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中期报告[范文模版]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由我校承担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系合肥市立项课题(编号为HJG11110),该课题2011年6月......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 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成立了课题组并加强学习、以此转变教师思想、提高素质。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三明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吴德伟详细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市级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以往研究......

    《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化学课题组 一、本课题成立以来主要工作 1.进一步修订课题研究内容:根据初中课改三年实践情况及进入高中课改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受到......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5篇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2012年11月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