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健身球之乡”的工作汇报
XX镇党委
关于创建“健身球之乡”的工作汇报
XX镇辖区34个行政村,行政区域93.68平方公里,全镇人口31468人,2011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592元。近年来,XX镇紧扣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争创一流、加快转变”的总体要求和“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富民强市”的工作基调,立足本镇实际,围绕把XX镇打造成“山水田园、秀美宜居、休闲度假、特色文化、回归自然”新型城镇的发展目标,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身球活动,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今年以来,在市老年体育协会的具体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以开展创建“健身球之乡”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心全意为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结合老年人体育活动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发动老年人积极开展健身球保健操活动,全面促进我镇老年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组织领导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根本保证。年初,镇党委就如何更好地落实创建“健身球之乡”召开了专题会议,针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特点、形式和开展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全民健身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紧紧围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这个主题,努力体现“老有 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老年体协组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老干办主任任副组长,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妇联主席、三个工作区区长为成员的 “健身球之乡”活动领导小组,完善了组织保障,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参与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全镇老年人参与创建“健身球之乡”活动的积极性,镇老干办采取多种形式对这一活动进行宣传动员。首先召开了农村支部书记、村计生主任会议,传达学习了《关于开展创建“健身球之乡”群众活动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提高农村干部的认识;其次积极派员参加市老年体协举办的教练员、辅导员、裁判员培训班,学成后,在各村庄组织宣传;第三利用实地教练、汇演等方式,启发引导更多中老年人走进健身球保健操活动行列,在全镇中老年群众中,扎实深入推广和普及具有科学健身性、健美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的健身球活动。
三、加强队伍建设,巩固活动成果
目前,全镇老年人数6042人,占本镇总人数的19.2%,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数5137人,占老年总人数的85%,经常参加健身球操活动人数达到262人,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老年人数的5.1%,有近300人熟练掌握健身球技能,健身球操骨干队伍达到27人,其中:指导员6人、裁判员9人、教练员12人,占参加体育活动老年人数的0.53%。加强健身球队伍建设,分批分阶段按计划培训骨干队伍。一是积极参加培训。今年六月份,我镇健身球的骨干成员参加市老年体协举办的健身球骨干培训班,经过3天的紧张学习,基本掌握了健身球操作要领。二是不断培养典型村庄。今年,镇政府投资6000多元购置了健身球分别发放到东岳石村、北昌村、大尹家村、大疃村、所里头村,镇老年体协也对以上五个村庄的健身球操培训不断加强督导,将授课内容录制了光盘发到有关村庄,供学习培训使用,为开展健身球活动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镇老年体协还针对各组情况,适时将健身球骨干队员派到有关村,面对面示范施教,使基层中老年群众活动的动作要领尽快、尽量达到准确规范,截止目前共培训500多人次。三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汇演。围绕“八一”、8月8日“全民健身日”、XX镇葡萄节等几个重大节日,组织了以健身球为主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身系列活动,将整个创建“健身球之乡”活动推向了高潮,达到了夯实基础、以点带面、形成合力的目的。对创建健身理念,不断提高中老年人 “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镇老年人健身球操活动不断深入,使全镇的老年人身体更健康,精神更愉快,家庭更幸福。为建设和谐XX发出更多光和热,真正把“创乡”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推动老年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〇一二年十月三十日
第二篇:创建诗词之乡方案(推荐)
径口镇中心小学小学创建“ 中华诗词之乡”
工作实施方案
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为积极响应教育局在全县大力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诗词教育工作,丰富和发展师生文化生活,根据《博白县推进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县委、县人民政府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过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 大力弦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古典诗词文化,更好地反映博白人文、历史和环境,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热爱祖国、热爱博白、热爱校园、建设家乡的情怀,提高我校教育质量, 提升我校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工作目标
2015年初,学校启动“ 中华诗词之乡” 创建工作,使诗词活动在学校深入开展,师生参与者不断增多,诗词创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为打造博白特色文化品牌,全面建设幸福和谐新博白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主要创建活动(时间:2015年3月-7月)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陈柳径口镇中心小学常务副校长 副组长:汤朝海径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陈英
径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成员由径口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家永老师担任,负责全校创建工作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
2.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将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学校要抽调得力人员成立诗词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诗词创作和日常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创建活动要达到“七有”标准:有领导班子、有活动经费、有诗词活动小组(诗社)、有活动阵地(办公室和陈列室)、有作品集、有学习记录、有诗词专栏。
3.广泛宣传动员, 营造良好氛围。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 “ 中华诗词之乡”活动工作实施方案,迅速召开师生动员会,对创建活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要加大宣传力度, 在校园开设诗词专栏和专题节目、组织专题系列报道和典型推介;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诗词、诵诗词、创作诗词的热潮,在全校营造人人爱写诗、能写诗、会欣赏诗词的良好文化氛围。4.建立诗社组织, 加强诗词教育。要根据创建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成立诗社或诗词兴趣小组,发展具有一定水平的师生加入学校诗词学会, 并积极学习诗词创作技能;组织教师开展诗词教学比赛,加强课堂诗词教学的督促和检查,确保诗词教学出效果;小学高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师要具备诗词格律基本知识,带头学诗、写诗和教好诗词课程,采取“ 一日一诗”等形式进行诗词教育,引导学生阅读诗词,品赏诗词,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学会创作和赏析诗词,让诗词在学生心中扎根。
5.开展诗艺活动,提高整体水平。学校要积极开展诗词教育活动,以校园广播为主要阵地,制作宣传牌和出版专栏,为学生发表诗词作品提供平台;不定期举办诗词培训、诗词讲座、诗词朗诵会、诗词沙龙、经典诵读比赛、诗词创作比赛、手抄报、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方式多样的诗教活动,培养诗词爱好者,提高师生的整体创作水平。
6.培养诗词典型,打造诗乡品牌。要根据方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认真做好相关材料,要做好各种活动阵地,如展室、诗栏、诗牌、诗墙、诗廊等;还要准备现场表演,如文艺节目、诗歌朗诵、即兴吟诗作对等。要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切实开展诗词创建活动, 打造本校诗词特色品牌,确保我校创建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并取得实效。7.组织相关活动,推动诗教活动深入开展。学校要及时将师生优秀诗词作品推荐到县南流》、《白州诗联》等诗词刊物投稿。每月月底都要以电子文档方式把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向县局创建办公室汇报,创建活动结束后,将在全校中评选出一批在创建活动工作中表现突出, 作成效显著的诗教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015.3.3
第三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市、州)暨中华诗教
先进单位有关规定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是传承中华文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服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和诗词组织,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责任心,积极引领广大诗人、词家和人民群众,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区优势,积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章中华诗词之乡(市、州)评定标准
在乡镇、县(市、区)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在地级市(州)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市(州)活动。达到下列标准,可授予中华诗词之乡、中华诗词之市(州)称号。
一、领导到位。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市、州)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和实施的一项文化建设事业,是党委和政府行为,必须领导重视,认识统一,工作到位。党委、政府领导要在认识上、工作中把弘扬中华诗词真正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之中,把创建诗词之乡作为兴县、兴市的千秋大业来对待,亲自负责领导创建工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议程,纳入社会发展全面规划、提供思想、组织和人力、物力、财力上相应合理和可靠的保证;中华诗词之乡(市、州)创建要注重社会效益,致力于促进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二、群众参与,走向社会。扎实推进中华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旅游景区。学校有广泛系统的诗词教与学活动;机关有诗词学习创作氛围;社区、企业、农村有较多的人能自觉自愿投入诗词创作、吟唱等项活动;旅游景区有诗词文化设施。诗词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经常性、不可或缺的内容,深受群众喜爱。
三、健全组织、理顺机制。要发挥组织作用,特别是思想宣传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创建诗词之乡(市、州)纳入工作日程。诗词组织健全,活动经常。县以上单位有诗词学(协)会,基层有诗社。诗词学(协)会有办公场所,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支持。有组织地开展诗词学习、采风、研讨、演唱等项活动。
四、经济保证。社会诗教、校园诗教作为一种文化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经济保证。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性的文化建设,创建诗词之乡必须有经常性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经费投入,和开拓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渠道,以保证诗词之乡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这些经费用于开展诗词活动,诗词教育培训、补助诗词作品出版、奖励诗词精品创作等;有关部门要严格掌握,防止浪费或挪作他用。
五、扩展宣传阵地。要有相应的传播媒体、报刊、活动空间和环境氛围。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刊物等传播媒体能够及时反映创建诗词之乡(市、州)工作信息、经验和成果,力戒奢华,力戒形式主义,既讲节约,又把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
六、加强诗教,培养人才。要持之以恒地开展诗词基础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尤其要重视开展中小学诗教活动,抓好师资培训,保证质量,以诗词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
七、珍视传统,创作精品。对本地丰富的人文传统和诗词遗产,要切实加以保护、挖掘、整理、研究、继承,并发扬光大。要不断抓诗词创作,不断有优秀作品问世,在群众创作的基础上,能够推出精品力作,培养出当地具有较高诗词创作水平的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
八、协调发展,造福地方。中华诗词之乡(市、州)的创建,要和本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协调,要对增强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对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对形成和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健康多彩的人文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力。
第二章 中华诗教先进单位评定标准
在大、中、小学以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创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活动,达到下列标准,可授予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
一、具有诗教工作的主体意识和长效机制。有创建诗教先进单位的整体规划、组织领导、工作管理制度和开展诗教工作三年以上较系统的资料档案。
二、有健全的诗词组织。组织机构健全,有本单位分管领导任诗词组织的实职领导,有规范的组织章程,有稳定的经费保证,有诗人群体和创作骨干队伍。
三、建有稳定的交流平台。诗词刊物定期出版,有经常发表在内、外刊物上的诗词佳作。积极参与本地和全国各地的诗词学术和创作活动,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成果。有一定数量的个人或诗词组织的作品集出版。
四、已建立诗词创培训(含兴趣、选修课)制度。有熟悉诗词知识的师资,有一定系统性、科学性的教材(含校本教材)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等。
五、已建立诗教工作融入单位科学发展思路的有效模式。诗教工作与单位主业相融,诗教载体多元化,受众群体化,有适量的诗词物化工程。校园诗教要走进第一课堂,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诗教,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知识融汇一体,全面提高;企、事业诗教要切实推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发展经济、提高效益,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第三章 申 报
凡计划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的相应地区和单位,应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申报。
一、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市、州),由当地党委或政府(也可联署)申报。创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由学校或相关单位申报。经中华诗词学会备案后即进入正式的创建阶段。申报中华诗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诗词学(协)会同意并推荐,申报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的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还须经分管教育部门签署意见。
二、申报单位应向中华诗词学会提供以下材料:
1.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联系方式;2.创建规划,开展创建活动总体安排部署意见;3.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诗教工作安排部署意见;4.创建工作进展简报;
5.反映诗词活动的图像资料;6.其他有关资料。
三、中华诗词学会建立申报单位档案,备案后实行跟踪指导;申报单位须及时向中华诗词学会反馈创建进展情况。
四、申报创建中华诗词之市(州),其所管辖的县(市、区)、校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单位已被中华诗词学会(含省、自治区、直辖市诗词学、协会)授予诗词之乡、诗教先进单位。
第四章 考 察
从向中华诗词学会报送创建计划并备案之日起,创建活动开展一年以上的,方可进行考察。
一、考察内容。以中华诗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评定标准为依据进行考察。1.中华诗词学会派出考察组,会同所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诗词组织领导,共同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验收。2.联合考察组要认真听取申报中华诗词之乡(市、州)党委、政府负责人对创建情况的汇报。
3.查阅创建资料。包括申报基层诗词组织花名册;反映诗词活动的文字、图像资料;诗词报刊的出版发行情况、诗词专集样本等;与基层负责人、群众座谈;考察活动场所、办公设施、制度建设及诗化环境(诗墙、诗碑、诗词专栏等);学校的教师诗词教案、诗词教学课题研究成果、学生诗词手抄报、创作专栏、背诵登记卡、本校教材样本等;观摩创建成果展示。诸如展板、诗词吟唱会、赛诗会、诗词书画展、培训课堂、学校诗词教学课堂、文艺表演等。
二、考察意见。联合考察组形成统一意见后,与申报地区、单位负责人交换考察意见,并以此为基础向中华诗词学会汇报。
三、考察责任。联合考察组应按照中华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评定标准,对考察对象进行认真考察,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考察组应如实汇报考察对象创建情况。考察组要廉洁自守,不允许收受考察对象金钱、贵重物品。对考察走过场或不如实汇报、收受金钱、贵重物品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五章 审 批
中华诗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由中华诗词学会审核批准。
一、汇报。中华诗词学会召开会长办公会,听取所派出的考察组汇报考察情况。考察组应形成文字汇报材料,提供反映被考察地区、单位创建情况的文字、图像及实物资料;提出本考察组的确定性意见。
二、讨论表决。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办公会经充分酝酿讨论,实行举手表决通过。到会人员有半数以上(含半数)不同意时,不予批准。
三、通知。向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下发通知,颁发证书、牌匾。
第六章 管 理
中华诗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在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管理的同时,还应接受相应诗词组织的管理。
一、中华诗词之乡(市、州)、中华诗教先进单位被授予称号一年之内,上级诗词组织应对其进行一次“回头看”,着重检查在考察、审批阶段所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是否得到了有力改进;由创建转入正常发展之后是否建立了长效机制,并不断有所提升和进步。
二、被授予称号的单位要以工作简报形式经常向中华诗词学会反馈当地巩固、发展创建成果进展情况,及时报送年终总结、工作计划及自办诗词诗刊、诗词教育培训活动简报等。
三、中华诗词学会不定期派员或委托所在省级诗词组织对被授予称号单位进行复查。对巩固、发展创建成果不力的单位,提出改进意见。经督促仍无改进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办公会审查批准,取消该单位荣誉称号。中华诗词学会
2013年3月
第四篇:诗词之乡创建汇报材料
诗词之乡创建汇报材料
随冲
勤耕诗苑禾苗壮,诗教赢来校园新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谨让我代表xx中心校全体教职员工向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我校于1958年建校,地处105国道旁,坐落在安徽省太和县xx镇。我校是阜阳市一所农村市级示范初中。占地面积约为40800平方米,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47人,教职工93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44人。本科学历74名,专科学历16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90%。
“诗教进校园”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高雅校园、书香校园、青春校园”的迫切需要,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诗词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为配合创建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诗教活动,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诗教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青少年学习和掌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和爱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诗词队伍结构,防止“诗词断层”;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素质教育的新天地”。现就诗教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xx镇有著名的xx集遗址,它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唯一保存的省级历史文化遗址。该遗址属大汶口时期文化,曾发掘有石斧骨针、陶器、青铜器等大量文物,遗址上现建有倪公祠、经锄楼、课最堂等古代建筑。其中一株明朝的古柏己历经400余年的世事沧桑。相传,经锄楼为西汉武帝时期御史大夫倪宽幼年读书的地方。明嘉靖年间,后人为纪念倪宽“勤奋好学,为民宽厚”所建,是太和八景之一,史称“锄楼映月”。“经锄楼"三个字是清大书法家梁献手笔。
xx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有东汉名士郭宪、西汉御史大夫倪宽等名人,今有杨少华、杨清华、杨润华、马腾、王志明等一批国家级书法大师。目前,该镇成立有著名的倪宽书画院。附近商铺林立,经济繁荣,xx镇已成为105国道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的xx镇中心学校建校已有50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雨,现在硬件设施齐全,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风端正、学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为家乡发展和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二、广泛的师生创作基础
诗词吟诵创作交流,早在创建之前就已蔚然成风,xx镇人文荟萃,具有广泛的诗词创作群众基础,几年前就涌现了像张仕芳、杨思忠、李恒
三、刘志堂、刘尚志等一大批享誉家乡的诗词爱好者。目前,xx中心学校大兴诗词之风,在广大师生中掀起了诵诗、学诗、写诗的热潮,整个校园诗教氛围浓厚,可谓是“春风化雨兴诗教,诗露词霖润校园”!
三、成立一个组织,强化领导重视
我校为加强对诗教工作的领导,成立了xx中心校诗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李尚友校长任组长,中心校本部有校工会主席随冲同志具体分管负责。学校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让他们明确诗教工作意义,积极推动诗教工作的蓬勃开展,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诗教意识,努力培养骨干诗家,目前,我校已有近10位教师成为县诗词会员。
四、搭建一个平台,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积极搭建诗词教育学习和创作平台,成立了“经锄教育诗社”,李尚友校长任社长,现已发展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社员达180多人。诗社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章程,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有效,积极主动,经锄教育诗社已成为广大师生学诗练诗的“温馨之家”、“幸福之家”。
五、完善一套制度,确保正常开展
为保证学校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有《诗教活动学习制度》《诗教活动培训制度》等,将诗教活动纳入平时教育教学内容,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全方位多渠道的推进诗教活动。教导处排定有教师诗教研讨课,定期开展师生诗词培训和讲座,语文组教师平时都备有诗词教学教案。并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做到“四个一”:即每天要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每周至少要练习学写一首诗词作品,每学期要上一节有关诗词方面的公开课,每期要写一篇有关诗教方面的研究论文。
六、开展五项活动,加强创作交流
、培训活动
我校坚持诗词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师生的诗词素养。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强化教师从事诗教工作的内功。学校除定期广大师生开展诗词讲座活动外,两年来先后选派40多人次去参加各级各类诗词培训,并几次邀请县诗词学会张震会长等领导专家到我校指导工作,开展培训讲座、采风、吟诵等活动,受训师生达500多人次。
加强诗词创作交流,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交流形式主要是师徒结对,我校社员与县诗词学会专家领导结对,通过上门拜访、电话问疑、手机短讯、乡镇互访等多种样式,促成师生间长期、密切的交流,不断提高诗词创作水平。
2、常规活动
我校扎扎实实开展诗教常规性工作,让诗词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向学生,积极营造儒雅、清正、诗香浓郁的诗教氛围,我校把诗教工作作为我校打造和谐校园、高雅校园、书香校园、青春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有效诗教工作机制,开展有目的的诗教活动,有步骤有计划的落实诗教工作目标。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校已形成浓厚的校园诗教氛围,学生爱诗、学诗、吟诗、写诗、用诗的兴趣盎然。
3、采风活动
我校经常组织社员开展诗词创作采风活动,促进社员专业成长。仅本学期以来,我校就选派优秀师生30人次随同县诗词学会领导先后到界首邴集梨园、大新禅堂寺、太和樱桃园、我镇茨河湾、经锄楼等地采风,接受诗家指导。通过采风,不仅开阔了社员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题材,<~>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与激情,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创作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4、吟诵活动
我校努力拓展诗词诵读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利用晨读、课前十分钟等时间诵读诗文,坚持诵读登记制度,填好诵读登记卡。我们还开展了如诵读比赛、诗词吟诵会、赛诗会、古诗文知识竞赛、诗句接龙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古老大地的山川河流,体会到古人的高远志趣和报国情怀,享受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的快乐,实践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真谛。诵读诗词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
5、比赛活动
为引导师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华民族优雅精神气质,促进诗教工作的活泼开展,促进“书香校园”的常态化、个性化发展,激发他们读诗诵诗写诗的兴趣,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古诗词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赛诗会、中华诵—经典演讲、诗词创作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师生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体验感悟经典的内涵和创作的乐趣。
七、构筑四个载体,展现诗教成果
为展示学校诗教成果,激励师生创作,我们积极建立展示平台,努力构筑四个载体。、构建平面载体,出版校刊《经锄之声》。读诗是体味,创作是内化与升华。在强化诗词背诵积累的同时,我们提倡并鼓励对诗词有浓厚兴趣的师生进行诗歌创作。为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诗词创作交流的平台,我们特意在校刊《经锄之声》里开设有诗词专版“茨滨诗苑”栏目,刊登师生的优秀诗作,目前已出版五期,其中第五期为诗词之乡“创建专刊”,尽可能的给广大师生提供展示才情、张扬个性的机会。
2、构建墙廊载体,营造诗教氛围
因地制宜诗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给整个学校营造了一个浓郁的较为立体、深入、广泛的诗教氛围。学校开辟了校园诗墙、视窗、诗廊,在教学楼墙壁上张贴图文并茂的古诗词作品和经典成语等,让每个角落都诗化起来,让学生在诗的氛围中感悟做人道理,受到中华诗词和传统文化的陶冶。
我们还将师生创作的优秀诗作在文化长廊上展示,让广大师生感受到诗词创作的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3、构建音讯载体,陶冶学生情操
我们在校园广播站开设经典诵读专栏,定期朗诵经典诗文或者我校师生创作的诗文,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陶冶心智,体会自身学诗诵诗的快乐。在我们学校,可以说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古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配乐古诗朗诵。在古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课堂上,活动中,校园外,经常会有一些同学在特定情境触发下,经典诗文脱口而出。经典诗文的浸润,全校师生更儒雅,更文明,更有书卷气。
4、构建网络载体,扩大诗教影响。
我们还充分运用校园网站这一载体,及时宣传报道我校诗教工作的成果,发表我校师生创作的诗词作品,邀请优秀老师做好有关诗词讲座,搞好师生之间,校与校之间以及与外地诗友之间的诗词交流和学习,不断扩大诗教影响。
八、投入一批资金,改善工作条件
一年来,学校为經锄教育诗社配置了专门的办公室,配备有办公桌、有电脑、打印机、资料柜、多媒体等,投资五万多元,改善了工作条件,从经济上保证了诗社活动的正常运行。本学期,学校又添置了16个诗廊,加上装裱作品以及书写用的笔墨纸砚等用于诗教工作的投资近八万元。
九、彰显一个特色,开展楹联创作
我校诗教工作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楹联创作兴趣小组建设。多年来,我校张永剑老师辛勤耕耘,精心培养,成立有学生楹联创作兴趣小组。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对联知识讲座、我联我写、对联展示、出外培训等活动,成绩斐然。几年来,师生共书写对联3000多联,在全国各级楹联大赛中我校师生100多人次获奖。楹联兴趣小组新颖多彩的活动已成为我校诗教工作的一个特色和靓丽风景!
十、涌现一批人才,创作蔚为风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全校师生的辛勤努力,我校诗教工作初见成效,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初步彰显。目前,在县诗词学会的培养下,我校涌现了像xx等一批爱诗写诗的优秀教师,他们先后在《太和教育》《阜阳日报》等各级报刊发表诗作千余首,其中不乏质量上乘之作,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赏!xx等十多位老师诗词作品在上级评选中获奖。在学生中,我校也涌现了为数不少的诗歌创作新苗。学生xx现为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会员,xx楹联学会会员。联都网、中华国粹网等网站超级版主。曾荣获XX年中国对联创作金奖,并在全国各级诗联赛事中共获奖近百次。小诗童xx在阜阳市诗词界颇负盛名,很受诗词前辈的推崇。他的很多诗作发表于全国各地报刊,并被县诗词学会诗友们争相转发,传阅。xx同学的现代诗作获得太和县留守儿童征文大赛特等奖;xx同学的小令获得全国青年诗人大赛二等奖。两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诗词创作及征文大赛中有100多人次获奖。
创建诗香校园,彰显学校特色。诗教活动为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两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诗教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必须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我们在实践中摸索,肯定存在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改进和提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着我县创建诗词之乡的强劲东风,我们xx中心校将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以诗词创建为契机,积极打造诗教校园文化品牌,把我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不仅仅是一块牌子,我们要的是美好生活的品质和诗意校园的品位,更需要承载的是社会历史的责任和担当、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弘扬!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诗词之乡创建情况汇报 (修改)
寨阳乡创建湖南省“诗词之乡”工作
情 况 汇 报
中共寨阳乡委员会
寨阳乡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31日)
2012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市诗词协会的精心指导下,我乡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和谐发展为核心,深入开展湖南省“诗词之乡”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诗词之乡”创建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我乡成立了乡党委书记张杰任组长,原乡长陈勋、副乡长杨庭辉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各村委会为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寨阳乡创建“诗词之乡”工作方案》,全面启动诗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例会,听取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责任、加强调度。诗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创建与巩固并重。我乡制定了《文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并严格落实,每村确定一名文化专干,负责村级创建和巩固 1
工作。年初组织召开了全体支书参加的文化专题会议,总结经验,安排全年的文化工作,重点部署“诗词之乡”创建工作的推进和巩固。
(三)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在乡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积极引导民间资金用于“诗词之乡”创建。2012年初以来,共投入8万元(乡财政安排4万元,上级支持3万元,社会赞助1万元))用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诗词之乡”创建工作着手早,基础扎实
(一)活动丰富。近一年来,我乡组织了诗词创作笔谈会5次,与会者就诗词创作、新韵运用、填词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组织了会员开展参观庄稼村、曙光村等诗词学习采风创作活动3次,不断丰富会员的创作题材;组织了与市诗词楹联协会的联谊活动,不断深化市乡会员的知音感情;开展诗词进机关、进学校、不断扩大诗词的效用范围,如开展中、小学诗词吟诵活动、机关诗词框裱上墙、村村送楹联等活动。
(二)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初以来,乡诗词协会会员以建市三十周年等重大事件为题材创作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楹联作品200多篇,向省、州、市三级推荐作品50多篇,省、州、市各级各类媒体发表诗词作品20多首;乡政府组织编写了《寨阳诗词书画选集》,共收
集了20多名作者的100多首好诗词、20几幅好书画,社会反响很大。
(三)队伍不断壮大。自诗词之乡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乡诗词创作组织与创作队伍日益加大,乡诗词楹联协会初立时只有7人,现已有30多人。会员中,有领导干部,有农民群众,有退休教师,既有诗坛的耆宿,也有后起之秀,他们热爱诗词、热爱生活、贴近群众、乐于实践、勤奋创作。会员杨和民、时远华、杨昌品、石天银等不仅创作热情高,而且古典诗词功底好、作品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有趣,散发着泥土芬香,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四)阵地更加巩固。乡投入20多万元,建成面积600多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乡农民诗词、书画作品展厅、办公室的综合性文化大楼,作为诗词协会创作活动的固定阵地,大楼内有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各种设备,配有文化专干一名。乡政府办公楼,乡中学、小学的教学楼墙壁上全部悬挂有诗词书法作品,配以国画,诗歌气氛十分浓厚。
三、“诗词之乡”创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发展
在诗词创建中,紧扣和谐发展主题,以诗词“四进”活动为载体,让诗词成果为群众所共享,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诗乡创建工作的互促互进。
(一)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让诗词进农村。首先在新农村条件比较好,有诗词创作基础的坪朗、补点、寨阳等村
发展诗词文化,壮大诗词队伍,随后以点带面,在全乡13个村组建诗词创作小组。市文联两次举办诗词进村活动,乡政府通过短信平台,乡群众发送“祝福诗词”。通过培树典型、宣传发动、培训提升,涌现了石天银、时远华等10余名农民诗人,全乡诗词之风日益浓郁。
(二)与全乡中心工作相结合,让诗词进机关。把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作为全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对单位、村绩效考核内容,大大促进了诗词进机关共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营造了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乡政府内设有诗词书画作品展览厅,乡政府办公大楼的墙壁上悬挂有20多幅诗词书法作品。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到乡视察文化工作时欣然题字,以鼓励和鞭策我乡将诗词文化工作。州电视台、团结报、吉首市电视台、新闻网、政府门户网等媒体对我乡文化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让诗词走进校园。在中学和小学开设诗词兴趣班,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诗词吟诵、背诵活动为主,同时学习一些诗词基础知识和学写格律诗。老师加强指导并加以读写示范,以培养学生读写传统诗词的浓厚兴趣。寨阳中学组织开展“诗词吟诵比赛”,寨阳小学开展“诗词黑板报”活动。
(四)与各种节庆活动相结合,让诗词进村部、院落。每逢喜庆节日,组织诗词、书画协会以瞻望未来,赞美新时
代,描绘大自然,反映新生活、讴歌新气象为主书写对联赠送给群众,500多幅对联入机关、入村寨、入学校、入企事业。把诗词活动与民族文艺有机结合,寓教于乐,结合我乡苗族文化特色,用苗歌形式开展诗词吟唱活动。
欣看艺苑花千树,喜听文风誉八方。社会和谐前景秀,一轮明月照诗乡。诗乡创建和巩固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将以此授牌仪式为新起点,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让我乡的“诗词之乡”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使诗词之乡创建活动在提升全乡文化软实力、凝聚人心、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