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欠发达乡镇教师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欠发达乡镇教师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段村初中报送
2009.9 调查对象:段村初中教师 调查范围:段村片各村 调查方法:走访坐谈 调查时间:2009.9 正文
一、学校及所在乡镇情况介绍
夏家营镇段村系撤乡并镇前原段村镇政府所在地,撤并前的段村镇下辖八个行政村,即段村、郑村、连家寨、王明寨、郭家寨、贺家寨、王家寨、温家寨。这片地方土地肥沃,百姓勤劳,是交城县重要的产粮、产棉区之一,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环境下,这里经济相对较好,是周边村人们羡慕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业经济逐渐丧失了它的优势,随着本县工业区的一个个兴起,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段村片经济相对落后于本乡镇其他村,如义望、覃村等。再加上地域关系,段村处于交城东大门,离县城较远,在全县相比已经属于欠发达地区。成立于1987年的段村初中,办学已经二十多个年头,建校之时为交城县第一所镇办初中,服务原段村镇八个村,一万三千人口,成立之初学校教师来源于八村各校,经考试录用,当时全校教职工有60多人,其中公办教师大约一半,另外全部是民办和代教。虽然如此,全校教师刻苦自励,奋斗一年,88年中考即取得辉煌成就。一如既往十几年,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进城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流入县城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办学规模由原来的六轨十八个班,缩减为四轨十二个班。教师剩下46人。这里成为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
二、教师生活情况调查
就如今段村初中教师中,本村教师有16人,本服务区其他村教师有20人,外地教师10人。我们从年龄的角度把调查结果加以分析。
1、本地教师生活方式。
这里毕竟是农村学校,历史的原因,造成教师中由民办转正的教师所占比例不小,达到39%,这些教师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而他们的配偶往往都是农民,孩子也多是农村户口,所以这些教师的生活方式往往就是,一边上班,一边种地,拿起粉笔就是老师,拿起锄头便是农民。这些教师家庭收入相对不高,其中工资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土地的收益,一来不高,二来也不可靠,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就段村这片地方各个村来看,有些村地处偏僻,人口少经济更加落后。如温家寨、全村居住的人口不足400人,村中几乎没有一个太像样的商店,流动商贩也极少光顾,人们戏称:卖东西的从村东进来开始吆喝,当吆喝声结束时已是走到村西口。所以有几个本村教师,在初中上班还顺便肩负着采购任务,生活之贫苦可见一斑。
据调查一日三餐多以青菜、豆角、白面、大米为主副食很少。
2、中年教师生活状况
中年教师往往是国家不包分配前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一年龄段中民办教师就不存在了,这些教师组建的家庭一般都是双职工,有俩人都是教师的,也有配偶在其他单位的,家庭收入稳定,家庭负担相对较轻。父母尚可自食、儿女还较年幼,生活状况较好,只要安心上班做好本职工作,一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唯一可能忧虑的也许是什么时候能调动到县城工作离开这个偏僻的农村学校。
3、年轻教师的状况
本校年轻教师有14人(30岁以下),其中4人是本地的其余全是县城以及附近的,有的刚刚结婚,都是两地生活,学校安排食宿。学校的食堂饭菜水平虽不高,但每天有肉、豆腐等,在农村说起来也还不错,并且有时还有福利待遇,学校每月每人伙食补贴60多元。但有些教师工作不很安心,不愿在此扎根,有时放着宿舍不住宁愿跑校。跑校带来的弊病是:一是安全问题,二是难免影响工作。
农村学校经济相对紧张,不能和城区相比,农村学生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像城里那样高,再加上农民的收入还少,综合各种原因,使得乡村教师待遇相对不高。这也许是一些年轻教师见异思迁向往调动的一个原因。
4、精神生活
教师是每天与文化打交道的,业余的精神生活也就以文化为主。农村教师回到家很少能像村里人一样走家串户。据调查了解80%的教师下班回家精神生活就是读书、看电视,家中有电脑的主要上网,有半数上网者主要是上网娱乐,不过每人都有在网上查阅资料、准备课件的时候。假期的时候,好容易离开了紧张的工作,一些教师会找个地方和人们打打扑克,也算是一种消遣。
三、调查结果简述
农村教师生活水平相对不高,但他们精神生活相对充实,这也许是欠发达地区人们知足常乐的一个原因,工作踏实、少计个人得失、团结协作较少扯皮。但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如对新事物、新动向掌握了解不足,新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工作方法难免不能紧跟教育发展步伐。四、一点建议
我们承认城乡差别的暂时存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那不是一日两日能解决的问题,但是针对一些个别农村学校如能政策倾斜,如教学设施的投入上加大点力度,使教学工作环境得到优化,教师的培训次数和质量上加点力度,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如绩效工资加以倾斜,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如果哪一天城区教师开始羡慕乡村教师的时候,也许就是乡村教师生活水平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时候。
执笔人: 形成时间: 通讯地址:交城县夏家营镇段村初中 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段村初中 2009.9.15
第二篇:欠发达乡镇教师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欠发达乡镇教师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段村初中报送
2009.9
调查对象:段村初中教师调查范围:段村片各村调查方法:走访坐谈
调查时间:2009.9
正文
一、学校及所在乡镇情况介绍
夏家营镇段村系撤乡并镇前原段村镇政府所在地,撤并前的段村镇下辖八个行政村,即段村、郑村、连家寨、王明寨、郭家寨、贺家寨、王家寨、温家寨。这片地方土地肥沃,百姓勤劳,是交城县重要的产粮、产棉区之一,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环境下,这里经济相对较好,是周边村人们羡慕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业经济逐渐丧失了它的优势,随着本县工业区的一个个兴起,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段村片经济相对落后于本乡镇其他村,如义望、覃村等。再加上地域关系,段村处于交城东大门,离县城较远,在全县相比已经属于欠发达地区。成立于1987年的段村初中,办学已经二十多个年头,建校之时为交城县第一所镇办初中,服务原段村镇八个村,一万三千人口,成立之初学校教师来源于八村各校,经考试录用,当
时全校教职工有60多人,其中公办教师大约一半,另外全部是民办和代教。虽然如此,全校教师刻苦自励,奋斗一年,88年中考即取得辉煌成就。一如既往十几年,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进城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流入县城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办学规模由原来的六轨十八个班,缩减为四轨十二个班。教师剩下46人。这里成为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
二、教师生活情况调查
就如今段村初中教师中,本村教师有16人,本服务区其他村教师有20人,外地教师10人。我们从年龄的角度把调查结果加以分析。
1、本地教师生活方式。
这里毕竟是农村学校,历史的原因,造成教师中由民办转正的教师所占比例不小,达到39%,这些教师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而他们的配偶往往都是农民,孩子也多是农村户口,所以这些教师的生活方式往往就是,一边上班,一边种地,拿起粉笔就是老师,拿起锄头便是农民。这些教师家庭收入相对不高,其中工资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土地的收益,一来不高,二来也不可靠,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就段村这片地方各个村来看,有些村地处偏僻,人口少经济更加落后。如温家寨、全村居住的人口不足400人,村中几乎没有一个太像样的商店,流动商贩
也极少光顾,人们戏称:卖东西的从村东进来开始吆喝,当吆喝声结束时已是走到村西口。所以有几个本村教师,在初中上班还顺便肩负着采购任务,生活之贫苦可见一斑。
据调查一日三餐多以青菜、豆角、白面、大米为主副食很少。
2、中年教师生活状况
中年教师往往是国家不包分配前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一年龄段中民办教师就不存在了,这些教师组建的家庭一般都是双职工,有俩人都是教师的,也有配偶在其他单位的,家庭收入稳定,家庭负担相对较轻。父母尚可自食、儿女还较年幼,生活状况较好,只要安心上班做好本职工作,一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唯一可能忧虑的也许是什么时候能调动到县城工作离开这个偏僻的农村学校。
3、年轻教师的状况
本校年轻教师有14人(30岁以下),其中4人是本地的其余全是县城以及附近的,有的刚刚结婚,都是两地生活,学校安排食宿。学校的食堂饭菜水平虽不高,但每天有肉、豆腐等,在农村说起来也还不错,并且有时还有福利待遇,学校每月每人伙食补贴60多元。但有些教师工作不很安心,不愿在此扎根,有时放着宿舍不住宁愿跑校。跑校带来的弊病是:一是安全问题,二是难免影响工作。
农村学校经济相对紧张,不能和城区相比,农村学生家
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像城里那样高,再加上农民的收入还少,综合各种原因,使得乡村教师待遇相对不高。这也许是一些年轻教师见异思迁向往调动的一个原因。
4、精神生活
教师是每天与文化打交道的,业余的精神生活也就以文化为主。农村教师回到家很少能像村里人一样走家串户。据调查了解80%的教师下班回家精神生活就是读书、看电视,家中有电脑的主要上网,有半数上网者主要是上网娱乐,不过每人都有在网上查阅资料、准备课件的时候。假期的时候,好容易离开了紧张的工作,一些教师会找个地方和人们打打扑克,也算是一种消遣。
三、调查结果简述
农村教师生活水平相对不高,但他们精神生活相对充实,这也许是欠发达地区人们知足常乐的一个原因,工作踏实、少计个人得失、团结协作较少扯皮。但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如对新事物、新动向掌握了解不足,新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工作方法难免不能紧跟教育发展步伐。
四、一点建议
我们承认城乡差别的暂时存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那不是一日两日能解决的问题,但是针对一些个别农村学校如能政策倾斜,如教学设施的投入上加大点力度,使教学工作环境得到优化,教师的培训次数和质量上加点力度,农村教
师的福利待遇如绩效工资加以倾斜,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如果哪一天城区教师开始羡慕乡村教师的时候,也许就是乡村教师生活水平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时候。
执笔人:
形成时间:
通讯地址:交城县夏家营镇段村初中
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段村初中2009.9.15
第三篇: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3篇
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
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
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
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关于大学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是学子们梦想的地方,更是大学生创造永恒青春的地方,但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大学生活观进,进而不同人也就成就不同的大学生活,往往成功的人拥有着很令人激励的大学生活观,他们在大学期间往往过着积极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他们的大学生活步步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不活在毫无意义的生活怪圈中,我们现在对我校大学生活进行调查,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大部分人得生活现状,进而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指导,也进一步的审视自己的大学生活,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合理更加的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为大学生活的生活提供一个很好的对比借鉴。
一
对象及工具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一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本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调查工具
本研究一不记名问卷的性吃就同学们在生活学_人际交往等方面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做了调查。
二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
三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同学们的生活现状,调查的是出了14个问题。
四
调查结果
我们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院发放了100份调查文件,98%回收,其中大一40份大二60份。
从整体上看,本专业的学生的生活普遍不太合理,有些甚至有些使人惊奇,他们的大学生活没有很好的安排,导致了自己对大学生活不太看好,针对现在的大学生的生活将近40%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不太看好,但他们有不想去改正,30%的同学有着不太合理的生活,但这些人中有着较好的毅力,他们也渐渐的认识到自己生活的不合理,他们也渐渐的学着去改正。30%的同学有着不叫不错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才比较合理,而且他们也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生活,进而更适应自己,他们觉着生活充满阳光。
据统计显示,几乎97%的同学都找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有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共同的生活_惯,共同的人格魅力等,一起学_生活,共同奋斗。当然,也不乏3%的独行侠,这些人得心里比较内向,不原与人交往与接触,对大学产生反感。调查中3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师生关系良好,10%的同学出现抵触心理,60%的人觉得师生关系更融洽,认为大学老师比较难沟通,有代沟。
在学_方面,70%的人都比较勤奋的学_,争取奖学金和出国深造的机会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20%人以过科为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追求,10%的人不学_,此部分一般期末突击,作弊现象比较严重,与有94%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经历了一个适应期,对于学校的不公平,50%的人选择了发牢骚,多选择同学之间讨论,22%的人选择了无所谓,20%人据理力争,不敢不公平的事情,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
在大二学生中,70%认为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包括生活_惯、为人处世,心理素质以及自控能力等,学到了自己想要学_的知识,并增加了社会实践能力。他们在大学期间目标较为明确,并有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充实;8%的学生觉得自己虚度了大学生活,网吧、恋爱成了他们大学的主要生活。12%的人兼顾爱情与学业,也不乏系中佼佼者;还有10%的人表示不清楚。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自_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自_、上网、玩游戏、社团活动三项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形式。由于大学学_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上网、玩游戏、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两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休闲方式;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学生在分配其他时间(占所有的32%)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个体兴趣决定的。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他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从统计数据看,使用电脑时间过少,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苦恼。尽管各个学校都有微机房和电子阅览室,但由于南昌航空大学教学资源免费开放力度不足和学生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同学,再加上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寝室没有联网,因此大一学生得不到充裕的上机操作和实践、练_机会。这与信息化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有着较高要求的现实存在较大落差,希望主管部门与学校能高度重视这种现象,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它的精彩之处就是它更接近我们,更懂得我们的需要;虽然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更能理解它的意义。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同学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素质,为尽快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加入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融入象牙塔的选择,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这就是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社团的原因。
四
建议
学校当然是学_的地方,这要求各高校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_环境,好的学风和安静的环境是一所高校必须达到的要求。当然学_的软硬件设施都要能满足大学生学_的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学风形成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这要求学校要从思想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努力学_。
大学生趋向于认为课余时间应由个人去安排,无须学校去管。大学生希望课余活动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对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各高校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号召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的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启发诱导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从主客观双方具体情况来看,大学生课余时间中存在着学校、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性与学生主观需求的多样性的矛盾。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来加以引导,而且大学生也热切要求能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上的实践活动,从而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为日后能有效地胜任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大学生这些主观需求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学校对此应予以重视。即使学校现阶段的客观条件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但我们必须作出行动,作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选择,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善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各种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ⅰ、以社团为基地展开:各社团开展与之有关的各项活动,他的优点是选择性好,因为他的自主性强。
ⅱ、以院(系)为单位开展各种知识竞赛与娱乐活动。它的优点是大众化,没个人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参加。
ⅲ、以班级或是寝室为单位展开。这类活动具有灵活性,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条件少。这类活动可以促进同学间增进了解、发展友谊。
关于县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xx县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国家统计局铜鼓调查队于近期开展了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专题调研,在全县随机抽取10户低收入家庭(城镇4户,农村6户)进行入户调查,通过进村(居)委会了解、整体观察、与居民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式,剖析低收入居民家庭收支、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当前的实际困难、获得政府救助以及有何诉求等情况,旨在如实反映低收入居民的实际情况,呼吁政府及社会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扶持救助水平,提出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低收入家庭基本情况
1.人口和劳动力情况。被调查的10户样本户主平均年龄52.5岁,最大的75岁,最小38岁;总人口39人,户均3.9人,60岁以上人口9人,在校学生12人;劳动年龄内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临时或无固定就业人口12人,户均仅1.2人。
2.居住情况。10
户样本户户均住房面积97.2平方米,人均24.9平方米,其中城镇户均61.5平方米,农村户均121平方米,;从房屋来源看,自有住房8户(其中1户为兄弟赠送),租赁、安置公房各1户;从建筑年代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筑的老房屋4户,8090年代建筑的5户,近年建筑的1户;从结构看,土坯房
3户,砖瓦结构4户,砖混结构3户。
3.经营土地情况。4户城镇居民无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积;6户农村居民承包耕地25亩,户均4.17亩,实际经营耕地的只有3户共13亩,其他因无劳动力转包他人耕作;6户经营山地81亩,户均13.5亩。
二、家庭贫困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低收入家庭困难因素主要是因病或伤残以及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下岗失业或无稳定就业,导致无收入来源,此外就是因病因突发事故致贫。从
10户样本户情况分析,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其中2人是户主;因意外事故受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其中5人为户主;家庭人口中患有重大疾病的3人,年老且无子女赡养的老年户1户2人。
城镇低收入居民中,由企业改制下岗职工6人,下岗职工年龄都在50岁左右,再就业比较困难,基本都是从事临时性的务工,有的因工伤或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伤残,不能从事重的体力劳动,无固定就业,报酬水平都偏低,支出压力大,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显得十分困难。
农村低收入家庭中,主要致贫因素有,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因突发事件导致病残而丧失劳动能力,失去了家庭经营或务工的主力而致贫,二是家庭人口患重大疾病,长期负担高昂的费用而致贫,三是年迈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子女赡养的老人,此外也存在有发生灾害性事故致贫的情况。
三、家庭经营和收支情况
1.家庭经营情况。城镇低收入家庭没有承包耕地、山地,也未从事任何的二三产业经营,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则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务工,一种是受雇于个体户,获取每月8001000元不等的报酬,另一种是自由择业,在自发劳务市场从事劳务性服务,如三轮车、建筑小工、临时雇工等,获得不固定的劳务报酬,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没有经营非农产业,或多或少有些农业经营,低收入家庭由于缺少劳动力,即使有承包耕地也无法耕种,也仅有一部分是自家经营,但主要还是靠雇工,投入高,收益就小,其他农户则进行转包,收取每亩100斤稻谷的租金;山地面积资源不足,经营效益低;农村家庭都自行生产一些蔬菜,或饲养少量的家禽,以满足生活需要,以此来减轻生活压力。
第四篇:浙江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浙江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来源结构、外出就业情况和生活状况时刻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心。2005年下半年,浙江省统计部门根据有关要求,在221个欠发达乡镇(包括省级重点扶持的211个欠发达乡镇和其它10个市县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建立了农村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统计方法制度。2006年1月初,还组织有关县(市、区)统计局,聘请调查人员对欠发达乡镇的32150户样本农户的家庭收入和生活状况开展了一次性访问登记,调查数据实行超级汇总处理。本文利用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全面分析2005年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实际水平、收入来源结构、外出就业情况和生活状况,并对提高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其生活状况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一、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一)人均纯收入水平及贫困状况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2005年省重点扶持的211个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7元,比200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低248元,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6660元相比,不到一半,仅相当于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乡镇个数为61个。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11个欠发达乡镇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为21.84万人,占211个欠发达乡镇总人口的比重为12.0%,其中低于1000元的人口为6.55万人,占人口总数比重为3.6%;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村占调查村的比重为1.6%。
从样本农户整体情况看,个别农户已达到较高收入水平,但大部分农户处于较低的收入水平。样本农户中,69%的户人均纯收入在3255元以下,95%的户人均纯收入在6660元以下。
可见,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绝大部分乡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任务非常艰巨,是浙江省实现全面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难点所在。
(二)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省重点扶持的211个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2005年来自家庭经营农林牧渔业的收入人均为927元,到本乡镇外务工收入人均为1121元,两者合计占人均纯收入3007元的68%。从具体收入来源看:
――来自家庭经营农林牧渔业收入人均为92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3.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其中人均来自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收入分别为574元、64元、233元和56元。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农业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和畜牧业。
――来自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人均为36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12.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其中来自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收入人均只有51元,来自家庭经营第三产业的收入人均为317元。
――来自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56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2.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其中从本乡镇地域内务工取得的工资收入人均为383元,到本乡镇地域以外务工得到收入人均为1121元,乡村干部、教师工资和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工资人均为61元。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来自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收入。
――来自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人均为14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主要是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带回收入人均64元,救济金、抚恤金、扶贫款、赔款、医疗报销款等人均30元,利息、股息、租金等收入人均16元,等等。
从收入结构看,211个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农业收入比重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比重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人均收入水平看,不管是家庭经营一、二、三产业,还是工资性收入或者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211个欠发达乡镇都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欠发达乡镇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情况
为搞准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张外出从业人员情况调查表,在入户访问时,对样本户中每一位外出从业的家庭成员进行登记。根据调查结果,211个欠发达乡镇外出从业劳动力占样本户人口的20%,外出从业劳动力平均月收入为760元。有大约50%的外出从业劳动力在外从业时间不到10个月。有一部分外出人员长期没有工作(包括在外出地做家务)的,根据现行统计口径,则不统计为外出从业人员。外出从业年收入按外出从业人员平均为6583元,按常住人口平均则为1244元,其中90%是外出务工收入,也有一部分外出从业人员是自己经营。从外出从业地点看,最多是省内县外,占外出从业人员的46.4%,其次是县内乡外,占31.6%。从外出从事行业看,各行各业,比较分散,最多的是从事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占外出从业人员的27.5%,其次是工业和建筑业,分别占17.7%和9.7%,批发和零售业占8.1%,住宿和餐饮业占
4.4%,此外,有25.8%的人选填了“其它”,可能是由于行业分类不易区分。
二、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分析
为深入了解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我们在开展农村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同时,在收入调查样本农户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农户为32150户,有效问卷为32024份。调查农户中有约10%为个体工商户、干部户和五保户,将近90%则为普通农户。从调查户的从业类型看,78.4%的户为农业户和农业兼业户(其中农业户为35.5%,农业兼业户为42.9%),21.6%的户则为非农业户和其它农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欠发达乡镇农民增收形势严峻,精神文明建设还比较落后,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但农民能得到的实惠不多,欠发达乡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较多困难。
1.农民增收困难。调查农户中有51%的户感觉2005年的收入与上年差不多,有26.2%的户回答收入比上年减少,只有22.8%的户回答收入比上年增加。也就是说,调查农户中认为收入与上年差不多或者减少的比重高达77.2%,可见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增收形势的严峻。调查结果显示,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收入来源单一,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农民增收困难的现实处境。调查农户中,回答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的户占40.8%,收入来源
主要是外出务工的户有36.8%,3.9%的户回答经商办企业,回答其它的户为18.5%。
2.农民文化程度偏低。被调查农户家庭成员中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的户占51.7%,为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户占26.3%,只有22.0%的调查农户家中有文化程度达到高中及以上的家庭成员。
3.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在对调查农户询问“你感觉当前农村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时,有最多的户回答是赌博,占30.9%,其次是迷信,占23.3%,第三是偷窃,占16.2%。欠发达乡镇农户认为,赌博和迷信是当前农村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欠发达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导致赌博和迷信之风盛行。有较多的户则认为当前农村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偷窃。人们一般会认为,欠发达乡镇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民风淳朴,社会治安良好。但从调查结果看,社会治安也已成为欠发达乡镇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
4.有一定数量的农户得到了扶贫帮助和培训,但受惠面还不够广。调查农户中得到过来自本村以外的资金、物资、项目帮助的户占调查户比重为10.2%。从2005年扶贫统计监测报表看,当年得到扶贫资金、物资的农村住户数占乡镇总户数的比重为11%,两个数据非常接近。从农民培训看,有家庭成员2005年参加过乡镇等举办的农技和职业培训的户占调查户比重为17.9%。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对欠发达乡镇的扶贫工作和农民培训工作在扎扎实实地推进,有一定数量的农户已得到了帮助。但得到扶贫帮助和接受培训的农户比重仍然不高,受惠农民的面还不广。
5.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但农民得到的实惠不多。在32024户调查农户中,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户有23493户,占调查户比重已达73.4%。但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户中报销过医药费的户只有1644户,占23493户的7.0%。而1644户报销过医药费的户,户均报销医药费只有1003元。参加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户占调查户比重仅为10.9%。
三、对提高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其生活状况的有关建议
从以上调查资料分析情况可以看出,通过三年“扶贫攻坚计划”和2003年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以来,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逐年提高,贫困人口逐年降低,绝大多数农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欠发达乡镇地处高山深山,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增收困难,与其它地区特别是发达乡镇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拉大的趋势,需要政府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一)增加欠发达乡镇农民在当地的就业机会
劳务输出是提高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成本高,生活压力大,在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未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欠发达乡镇虽然有大量的外出人口,但也仍然滞留着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上了一定年纪的劳动力和妇女。增加这些劳动力在当地的就业机会,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的资金积累,最终实现欠发达乡镇的脱贫奔小康。增加欠发达乡镇农民在当地就业机会,第一,可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发展手工业来料加工,各地已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笔者认为,关键是对经纪人的培训和管理。第二,在一些基础较好的乡镇,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通过各级的努力,近些年浙江省欠发达乡镇的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明显改善,交通不便的制约因素大为缓解,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欠发达乡镇,只要有几家效益较好的企业,就能解决一大批农民就业奔小康,也能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欠发达乡镇人口转移的力度
促进欠发达乡镇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是浙江省政策所一直鼓励的,但从实际情况看,人口转移速度要大大滞后于劳动力转移。近些年通过下山脱贫、组织劳动力培训等有效手段,浙江省欠发达乡镇有相当部分的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但由于受户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各方面因素限制,转移劳动力真正实现进镇落户的并不多。2005年211个省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劳动力为43.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43.7%,占乡镇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5.5%。这43万劳动力属于211个欠发达乡镇常住人口中的单身外出(包括家庭部分成员外出)人员。如果这43万劳动力能真正进镇落户,那么转移的人口就不止43万人,因为进镇落户的劳动力必然还会带上家庭成员(如小孩)等。欠发达乡镇外出劳动力外出从业地点是多样的,有外出到城镇的、有外出到城市的,有外出到其它农村地域的,要实现外出劳动人在从业地点的安居落户,还有许多的实际困难。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欠发达乡镇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的速度。根据国家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精神,“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不得实行岐视性政策”。
(三)加强欠发达乡镇的文化建设
由于信息相对闭塞,欠发达乡镇许多农民思想观念还较为守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重,缺少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须具有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艰苦创业精神不够。扶贫先扶志。欠发达乡镇要实现较快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干部群众的观念问题、精神状态问题。所以,加强欠发达乡镇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运用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奔小康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加强欠发达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要确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跨越式发展体制。但目前欠发达乡镇政府财力人力很薄弱。尽管近年来浙江省对欠发达乡镇的扶持力度加大,欠发达乡镇财政收入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占到将近一半。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财政能力差距甚大。从2005年人均财政总收入看,省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为448元,市(县)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为583元,而欠发达乡镇以外的其它乡镇则达到1981元,不管是省重点扶持还是市(县)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均不到其它乡镇的三分之一。任何行政都需要必要的财政支撑,任何地区的乡镇都属于国家政权体系,应该彻底改变变相的地方财政包干主义。增强欠发达乡镇政府财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强欠发达乡镇政府人员力量特别是领导班子力量。一个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有好的发展思路,有好的发展机制,有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带领欠发达乡镇人民脱贫奔小康。正如研究传统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并取得突破性理论成果的代表人物,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东畑精一认为,传统的农民基本上是在原来的规模上年复一年地重复简单再生产,难以积累资金;真正能够以创新精神推动农业向前发展的“企业家”是政府、农产品加工业者、大商人、外来地主和极少数农民。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开学已有一段时间了,我们都经历过了高三,踏入了憧憬已久的大学,而现在的我们,各有各的想法,对学校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想对学校说的,或者有什么建议等,希望通过我们的这次活动能够清晰的呈现出来,让我们身边发生改变,让我们大学生活身获得美好的环境中,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在十一月份,我们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目前我们收回了170份调查问卷,其中我们按比例分给了大一新生不同学院的同学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及分析,我么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问题一:对于新生的大学生活
通过调查分析表一,大多数的人以适应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但还有少一部分人没有适应大学生活,我们应该通过班会进行思想教育,给他们思想上进行引导,让他们打开心扉,重新找回自己,让自己的生活状态好转,颓废是可以的,但是有条件的,经过一阵子的忙碌,休息一天,休养生息,为明天而做准备,这又能表现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好的表现,这样做后,我相信,你会找到自己的目标,即使长远的目标没有,短期的总会有的,一点点你会觉得这一切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跨出第一步。问题二:对于大学生学习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表二。我们能看出:我们的思想是好的但落实到现实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高三,进入到了学校,也许是因为没有了约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弱,自己不能及时对自己不会的采取措施,但还有一种可能,大学的东西有些真的挺难的,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时间去适应,去解决这一问题,我希望通过朋友、老师给于那些学习状况不好的同学帮助,不要让他们感到迷茫,让他们积极向上的前进。他不是没有努力,只是缺少了前进的照明灯,希望有一盏灯照亮大地,驱走消极。问题三:对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表三,很多问题都不容我们忽视,对于时间,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只能说是我们自己浪费,但如果你约别人却让别人等待你这个迟迟未来的人(特殊情况不算),不仅浪费了你的时间,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在这里不提时间的珍贵,这个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他人对自己不负责。就以这样在以后自己人生的发展都会起消极的影响,我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重视。尊重他人,做人的基本,为何还有少许人,不能做到,我认为是思想的问题,我希望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够改掉“毛病”。言行统一和法律意识都是必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查结果,我希望学校应该增加一些课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其中的重要性,对他们自己人格全面化,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提高,这不仅影响他们自己,也会影响他们身边的人。通过调查分析表四,我们主要是调查目前大学生思想,对一些事情有着怎样的看法,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可以的。
通过以上总体上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