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4 05:5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第一篇: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日化用品的要求亦随之提高。面临着市场的变化,以及国际强势品牌的争夺,上海家化在努力维系自身市场的同时,却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丑闻。针对内部控制三大缺陷,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挖掘三大缺陷深层次的原因,并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从五要素方面依次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建议。【关键词】上海家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日化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12.4%的速度增长,最高达到15.6%,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以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国强势洋品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严重挤压了本土日化企业的生存空间。在我国仅有的七家上市的日化企业中,除了上海家化,其他七家企业,例如索芙特、两面针、霸王,均由于经营惨淡而业绩堪忧,面临退市危机。

但是,随着2013年一份内控调查报告的出现,上海家化完美的经营形象倒塌,其中的内控问题暴露在投资者的面前。

本文以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为主题,用案例研究的形式进行分析,试图为如今夹缝中生存的本土日化企业发展中遇见的内部控制问题贡献个人建议。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上海家化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是国内日化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上海家化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生产能力,是行业中通过国际质量认证ISO9000最早的企业,亦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企业。随着日化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上海家化凭借坚持差异化的经营战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创造了六神、佰草集、美加净、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占据了众多关键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毫无疑问,上海家化堪称“中国本土日用第一品牌”。

上海家化发展轨迹亦具备中国老牌企业发展的典型性。上海家化前身为香港广生行,其产品在民国时代即受到民众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公私合营,从而被合并成为“上海明星家用化学品制造厂”。改革开放后,上海家化已成为中国本土化妆品第一品牌。2001年,上市使其走上了资本平台。2011年,大股东国资委出让100%股权,最终平安成为了上海家化的最大股东。上海家化的发展轨迹暗合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轨迹,具备中国式企业的典型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非盈利组织乃至政府机构抵御外部风险、防止财务舞弊、提升管理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对于内部控制,学术界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我国日用企业,相关研究并不多见。研究上海家化,则填补了这一行业研究的空白。

以上海家化为案例,分析其内部控制的不足及缺陷,首先对于我国同类本土企业有借鉴意义。作为龙头企业,上海家化的经营管理必然被同行业其他企业视为模仿的对象,指出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的缺点,亦可为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敲响警钟;而指出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的优点,则可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鼓励其他企业在立足自身的条件下模仿上海家化。同时,我们亦可将其与国际性企业进行对比,对上海家化自身完善内部控制体制亦有促进作用。所以,研究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问题是具备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

二、核心概念与相关文献

1992年9月,COSO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局部修订。该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后来,为了应对商业和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2013年5月,COSO发布了修订后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提议2014年12月15日以后用该框架取代1992年发布的原框架。与1992年框架相比,新框架保持不变的主要方面包括:(1)内部控制的核心定义;内部控制仍然包括三个目标: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2)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具备全部5个要素;(3)在设计、执行内部控制和评价其有效性的过程中,判断仍然起重要作用。同时,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方面

包括:(1)关注的商业和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2)扩充了经营和报告目标;(3)将支撑五个要素的基本概念提炼成原则;(4)针对经营、合规和新增加的非财务报告提供了补充的方法和实例。

2008年5月,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也执行基本规范。两年后,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一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行。

本文总体上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具体使用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上海家化2013年被否定的内部控制报告,从COSO发布的新整合框架出发,并结合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分角度分析、评价上海家化的现有的内部控制设计,并且总结其优点与缺点,最终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被否定的内部控制报告

2014年3月13日,上海家化2013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引人注意的是,在上海家化当天披露的2013年年报中,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中天)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普华中天认为,上海家化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三项重大缺陷。其一,公司关联交易管理中缺少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机制,也未明确关联方清单维护的频率。因此,公司无法保证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被及时识别,并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事宜,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与之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失效。

其二,公司部分子公司尚未建立在会计期末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上述重大缺陷影响财务报表中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的交易完整性,准确性和截止性,与之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失效。对此,在上海家化年报中,董事会对重要前期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更正后对之前报表披露的收入、成本等进行冲减。更正包括与代加工厂的委托加工交易的会计处理、销售返利及应付运费的计提、应付营销类等费用的重分类以及预计在一年内出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其三,公司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尚不够充分,对最新会计准则的掌握不够准确、财务报告及披露流程中的审核存在部分运行失效,未能及时发现对委外加工业务、销售返利、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分类、营销类费用在应付帐款与其他应付款的分类等会计处理的差错,影响财务报表中多个会计科目的准确性。

(二)、三大缺陷具体分析

1、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是其附属公司与在本公司直接或间接占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2006)》对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定义与信息披露等,都做了详细规定。显而易见的是,上海家化并没有对自己与沪江日化的数次关联交易进行审计与披露。

上海家化年报显示,自2010年至2012年,沪江日化均位于预付账款供应商、应收账款客户的名单之中。但是,在以上数年的报表中,上海家化均将沪江日化标记为“非关联方”。

而同年12月,上海家化发布的公告显示,根据公司自查,自2008年起,上海家化退管会及集团退管会长期持有沪江日化股权,上海家化和沪江日化累计发生关联交易约24.15亿元。公告显示,上海家化与沪江日化的关联关系开始于2008年3月,上海家化和家化集团退管会一起出资沪江日化。2012年,上海家化退管会对沪江日化的持股比例上升至33%。直到2013年5月匿名信事件曝光后,集团退管会才完全退出沪江日化,上海家化退管会却仍然持有其30%股份,直至7月才完全退出。

2、销售费用与运输费用

此为内控审计报告指出了另一项重大缺陷。上海家化发布的会计差错更正公告显示,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的核算问题对上海家化2012年合并利润表的影响金额为:影响当期营业收入-866.26万元、影响当期销售费用-1521.54万元,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额为680.30万元(详见表2);而上海家化2012年合并报表营业收入、销售费用、净利润分别为39.99亿元、13.8亿元和6.21亿元,2012年销售返利、运输费核算问题产生的错报金额分别相当于当期营业收入的

-0.22%、-1.1%和1.09%。

另一方面,根据审计报告的表述,“部分子公司尚未建立在会计期末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这说明,相关问题只出现在上海家化部分下属子公司,上海家化公司本身及其下属其他子公司并不存在这一问题。

3、会计人员问题

这一项缺陷主要是指出上海家化由于前两项缺陷而导致会计核算、报表编制上出现的错报问题。其中,销售返利、营销类费用(运输费)核算是由第二项缺陷所导致,而委外加工业务核算问题则是与沪江日化之间的关联交易问题,此外还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问题。

(三)五要素分析

内部控制的内容由基本要素组成的。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五条规定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从这五个要素出发,对上海家化三大内控缺陷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剖析上海家化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周之处,形成对上海家化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评价。

1、内部环境方面

2011年,平安成为上海家化最大股东。平安与家化的联合,被视为“资金+产业”的完美组合。可惜的是,这世人眼中的完美组合,仍然由于彼此治理理念的不同,从而结出“苦果”。

尽管平安成功入驻上海家化,但是葛文耀依然担任着企业董事长一职。这为上海家化后期的治理埋下了矛盾的种子。葛文耀一手培育壮大了家化,对企业感情很深,希望能将企业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打造一家时尚集团,因此力主扩张。从而,在物色投资者时,葛文耀曾强调拒绝财务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选择平安是看中其金融实力,会长期持有家化股票,并且会投巨资支持家化产业发展。并且希望平安可以使家化坚持现有的战略发展方向。

但是,平安作为投资者与资本运作者,更加看重的是家化资产增值。自其成为大股东以来,曾经以3000多万的价格出售了家化集团位于上海机场附近的一块地,并且还希望出售酒店、办公楼等物业,甚至曾经计划将家化集团旗下资产

包装为信托产品出售,但是此举遭到了管理层的激烈反抗。

二者的矛盾不断累积,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甚至于2013年5月,葛文耀在微博上向平安发难,控诉平安在上海家化中的不妥行为。紧跟着,平安信托对外证实,上海家化集团召开临时董事会议,决议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由家化集团董事、平安信托副总经理张礼庆出任家化集团董事长。

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内部控制。首先,当大股东和管理层无法达成目标一致、导向一致时,内部控制会相应地松懈。其次,在大股东与管理层相互指责之时,内部控制体制中所隐藏的问题会被当作利益集团斗争的武器。最后,大股东和管理层意见不统一时,内部控制的体制也会相应陷入困境,没有直接的汇报对象及负责人员。

2、风险评估方面

上海家化所面临的风险可分为运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在上海家化被否定的内部审计控制报告之中,关联交易的披露、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的合理入账及会计人员问题,均与公司财务相关,应属于运营风险。同时,管理层与股东的争执、内斗亦加大了上海家化的运营风险。反观财务风险,主要产生于融资行为的财务风险,仍在合理范围。

所以,上海家化的风险主要集中于运营风险。其中,管理层与股东的内斗,说明不可控风险的大幅上升。另外,对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条款的忽略,则必然导致日后受到政府机构的调查。

3、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指结合具体业务和事项,运用相应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或称控制手段去实施控制。也就是在风险评估之后,单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上海家化于四届十六次董事会会议中制定了《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同时成立了内部控制项目领导小组、内部控制项目管理办公室及项目工作小组,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2013年度,上海家化财报显示,其内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其完善和加强了公司层面的控制,以促进公司业务规范发展;其梳理业务流程层面风险控制点,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其开展自我评价,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识别、评估,开展整改工作。同时,对于被否定的内部控制,上海家化认为其自身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尽管上海家化逐年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维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上海家化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不过两年,该制度并不成熟,亦有诸多不全面的方面。而且,对制度的执行力亦受到投资者的怀疑。投资者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若是严格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则不会暴露出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的三大缺陷。

4、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由于缺乏上海家化企业内部沟通资料,所以只能针对上海家化与外部的沟通进行分析。

目前,上海家化与外部沟通的方式主要有公告、财务报告、重大消息等。在投资者与管理层发生矛盾之时,外部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财务报告是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沟通的重要媒介。但是,上海家化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不全面行为,导致传递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从而外部投资者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在其财报缺陷被揭露,外部投资者自然会丧失对上海家化的信息,从而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亦是因为没有达到内部信息传递的总体要求。以葛文耀与平安为例,二者在上海家化发展战略上的分歧,在葛文耀引进战略投资者期间,被掩盖了。这是因为二者的沟通没有达到真实准确性原则。平安曾经允诺为家化集团提供360度保险支持、银行信贷、债券融资等全方位金融支持,并针对家化集团日化产业链延伸、化妆品专卖店、直销品牌、SPA汉方店、旅游项目开发、高端表业等时尚产业拓展,而最终成为了一纸空文。这虚假的承诺,掩盖了二者完全不同的战略目标。所以,这样的沟通是无效、有害的。

5、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虽然上海家化已经建立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相关资料显示上海家化建立了专职的内部监督机构。为了保证内部监督的客观性,内部监督应当由独立于内部控制执行的机构进行监督。虽然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具体承担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职能。但是,在内部监督方面,可以指出即使存在该机构,该机构也是没有尽职履行职责的。以三大缺陷为例,上海家化自身并没有发现自身的相关错误。而是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之时,方指出这三大内部控制缺陷。

(四)对于完善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的建议

1、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任何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建立并实施的。COSO指出,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和条件,它奠定了公司的内部控制结构,决定了组织的控制基调,影响到了整个组织内所有人员的控制意识和控制行为。所以,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条件,它决定了一个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特点及其有效性。

针对上海家化的内部环境,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二者矛盾的根本在于二者对不同利益的诉求。虽然管理层为股东服务,股东才是掌控公司的所有者。但是股东也应当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力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知名度。所以,在妥协之下,二者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达成共识,减少内斗。

2、建立持续的风险评估机制并增加披露

企业的内部、外部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海家化作为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型企业,对外部市场的变化自然非常重视。但是,相比之下,上海家化缺乏针对内部环境的风险评估机制。

具体做法可以设立运营风险、财务风险评估小组,设定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一致的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若是企业认为,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成本太高,亦可将风险评估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委托第三方机构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同时,将风险评估结果披露。

3、完善内控制度,明确整改过程

虽然上海家化已经建立了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该机制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无法满足上海家化发展的需要。应首先规范内审工作流程。从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中可知,虽然上海家化建立了工作小组及负责部门,并且明确了工作全责,但是并没有确认具体的工作流程。缺少了明确成文的工作流程,容易使内控工作成为一纸空文。

另外,工作方案中提及,在风险识别、评估之后,企业应针对相应缺陷进行整改。同时,在企业内部自我评价系统中,工作组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并报告经理层,下发整改任务单。但是,由工作小组的编制上看,小组成员具体向谁报告,谁有权利下发整改任务单,谁有权利命令整改并且整改之后的审核。这一些都是模糊不清的。这容易造成上述工作流于表面,而针对具体缺陷的整改不了了之。

四、结论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日化用品的要求亦随之提高。面临着市场的变化,以及国际强势品牌的争夺,上海家化在努力维系自身市场的同时,却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丑闻。针对内部控制三大缺陷,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挖掘三大缺陷深层次的原因,并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从五要素方面依次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白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一个职能论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2(3):46-54.[2]张子英.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3]徐智雯.XY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王慧.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5]王团现.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0-112+168 [6]朱荣.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7]李彦.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会计之友.2013(1):89-92

[8]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J].审计研究.2007(3):47-52

[9]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J].会计研究.2007(4): 54-60+95-96

[10] 张晓岚;沈豪杰;杨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经营状况——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12):64-73

第二篇:上海家化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ACCA121班

姓名:赵超

学号:5403212011 组别:第7组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日化用品的要求亦随之提高。面临着市场的变化,以及国际强势品牌的争夺,上海家化在努力维系自身市场的同时,却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丑闻。针对内部控制三大缺陷,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挖掘三大缺陷深层次的原因,并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从五要素方面依次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上海家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日化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12.4%的速度增长,最高达到15.6%,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以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国强势洋品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严重挤压了本土日化企业的生存空间。在我国仅有的七家上市的日化企业中,除了上海家化,其他七家企业,例如索芙特、两面针、霸王,均由于经营惨淡而业绩堪忧,面临退市危机。

但是,随着2013年一份内控调查报告的出现,上海家化完美的经营形象倒塌,其中的内控问题暴露在投资者的面前。

本文以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为主题,用案例研究的形式进行分析,试图为如今夹缝中生存的本土日化企业发展中遇见的内部控制问题贡献个人建议。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上海家化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是国内日化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上海家化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生产能力,是行业中通过国际质量认证ISO9000最早的企业,亦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企业。随着日化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上海家化凭借坚持差异化的经营战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创造了六神、佰草集、美加净、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占据了众多关键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毫无疑问,上海家化堪称“中国本土日用第一品牌”。

上海家化发展轨迹亦具备中国老牌企业发展的典型性。上海家化前身为香港广生行,其产品在民国时代即受到民众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公私合营,从而被合并成为“上海明星家用化学品制造厂”。改革开放后,上海家化已成为中国本土化妆品第一品牌。2001年,上市使其走上了资本平台。2011年,大股东国资委出让100%股权,最终平安成为了上海家化的最大股东。上海家化的发展轨迹暗合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轨迹,具备中国式企业的典型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非盈利组织乃至政府机构抵御外部风险、防止财务舞弊、提升管理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对于内部控制,学术界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我国日用企业,相关研究并不多见。研究上海家化,则填补了这一行业研究的空白。以上海家化为案例,分析其内部控制的不足及缺陷,首先对于我国同类本土企业有借鉴意义。作为龙头企业,上海家化的经营管理必然被同行业其他企业视为模仿的对象,指出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的缺点,亦可为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敲响警钟;而指出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的优点,则可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鼓励其他企业在立足自身的条件下模仿上海家化。同时,我们亦可将其与国际性企业进行对比,对上海家化自身完善内部控制体制亦有促进作用。所以,研究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问题是具备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

二、核心概念与相关文献

1992年9月,COSO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局部修订。该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后来,为了应对商业和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2013年5月,COSO发布了修订后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提议2014年12月15日以后用该框架取代1992年发布的原框架。与1992年框架相比,新框架保持不变的主要方面包括:

(1)内部控制的核心定义;内部控制仍然包括三个目标: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2)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具备全部5个要素;(3)在设计、执行内部控制和评价其有效性的过程中,判断仍然起重要作用。同时,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方面

包括:(1)关注的商业和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2)扩充了经营和报告目标;(3)将支撑五个要素的基本概念提炼成原则;(4)针对经营、合规和新增加的非财务报告提供了补充的方法和实例。

2008年5月,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也执行基本规范。两年后,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一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行。

本文总体上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具体使用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上海家化2013年被否定的内部控制报告,从COSO发布的新整合框架出发,并结合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分角度分析、评价上海家化的现有的内部控制设计,并且总结其优点与缺点,最终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被否定的内部控制报告

2014年3月13日,上海家化2013财务报告披露。引人注意的是,在上海家化当天披露的2013年年报中,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中天)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普华中天认为,上海家化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三项重大缺陷。其一,公司关联交易管理中缺少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机制,也未明确关联方清单维护的频率。因此,公司无法保证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被及时识别,并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事宜,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与之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失效。

其二,公司部分子公司尚未建立在会计期末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上述重大缺陷影响财务报表中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的交易完整性,准确性和截止性,与之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失效。对此,在上海家化年报中,董事会对重要前期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更正后对之前报表披露的收入、成本等进行冲减。更正包括与代加工厂的委托加工交易的会计处理、销售返利及应付运费的计提、应付营销类等费用的重分类以及预计在一年内出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其三,公司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尚不够充分,对最新会计准则的掌握不够准确、财务报告及披露流程中的审核存在部分运行失效,未能及时发现对委外加工业务、销售返利、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分类、营销类费用在应付帐款与其他应付款的分类等会计处理的差错,影响财务报表中多个会计科目的准确性。

(二)、三大缺陷具体分析

1、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是其附属公司与在本公司直接或间接占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2006)》对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定义与信息披露等,都做了详细规定。显而易见的是,上海家化并没有对自己与沪江日化的数次关联交易进行审计与披露。

上海家化年报显示,自2010年至2012年,沪江日化均位于预付账款供应商、应收账款客户的名单之中。但是,在以上数年的报表中,上海家化均将沪江日化标记为“非关联方”。

而同年12月,上海家化发布的公告显示,根据公司自查,自2008年起,上海家化退管会及集团退管会长期持有沪江日化股权,上海家化和沪江日化累计发生关联交易约24.15亿元。公告显示,上海家化与沪江日化的关联关系开始于2008年3月,上海家化和家化集团退管会一起出资沪江日化。2012年,上海家化退管会对沪江日化的持股比例上升至33%。直到2013年5月匿名信事件曝光后,集团退管会才完全退出沪江日化,上海家化退管会却仍然持有其30%股份,直至7月才完全退出。

2、销售费用与运输费用

此为内控审计报告指出了另一项重大缺陷。上海家化发布的会计差错更正公告显示,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的核算问题对上海家化2012年合并利润表的影响金额为:影响当期营业收入-866.26万元、影响当期销售费用-1521.54万元,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额为680.30万元(详见表2);而上海家化2012年合并报表营业收入、销售费用、净利润分别为39.99亿元、13.8亿元和6.21亿元,2012年销售返利、运输费核算问题产生的错报金额分别相当于当期营业收入的包装为信托产品出售,但是此举遭到了管理层的激烈反抗。

二者的矛盾不断累积,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甚至于2013年5月,葛文耀在微博上向平安发难,控诉平安在上海家化中的不妥行为。紧跟着,平安信托对外证实,上海家化集团召开临时董事会议,决议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由家化集团董事、平安信托副总经理张礼庆出任家化集团董事长。

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内部控制。首先,当大股东和管理层无法达成目标一致、导向一致时,内部控制会相应地松懈。其次,在大股东与管理层相互指责之时,内部控制体制中所隐藏的问题会被当作利益集团斗争的武器。最后,大股东和管理层意见不统一时,内部控制的体制也会相应陷入困境,没有直接的汇报对象及负责人员。

2、风险评估方面

上海家化所面临的风险可分为运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在上海家化被否定的内部审计控制报告之中,关联交易的披露、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的合理入账及会计人员问题,均与公司财务相关,应属于运营风险。同时,管理层与股东的争执、内斗亦加大了上海家化的运营风险。反观财务风险,主要产生于融资行为的财务风险,仍在合理范围。

所以,上海家化的风险主要集中于运营风险。其中,管理层与股东的内斗,说明不可控风险的大幅上升。另外,对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条款的忽略,则必然导致日后受到政府机构的调查。

3、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指结合具体业务和事项,运用相应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或称控制手段去实施控制。也就是在风险评估之后,单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上海家化于四届十六次董事会会议中制定了《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同时成立了内部控制项目领导小组、内部控制项目管理办公室及项目工作小组,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2013,上海家化财报显示,其内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其完善和加强了公司层面的控制,以促进公司业务规范发展;其梳理业务流程层面风险控制点,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其开展自我评价,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识别、评估,开展整改工作。同时,对于被否定的内部控制,上海家化认为其自身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尽管上海家化逐年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维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上海家化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不过两年,该制度并不成熟,亦有诸多不全面的方面。而且,对制度的执行力亦受到投资者的怀疑。投资者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若是严格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则不会暴露出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的三大缺陷。

4、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由于缺乏上海家化企业内部沟通资料,所以只能针对上海家化与外部的沟通进行分析。目前,上海家化与外部沟通的方式主要有公告、财务报告、重大消息等。在投资者与管理层发生矛盾之时,外部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财务报告是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沟通的重要媒介。但是,上海家化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不全面行为,导致传递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从而外部投资者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在其财报缺陷被揭露,外部投资者自然会丧失对上海家化的信息,从而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亦是因为没有达到内部信息传递的总体要求。以葛文耀与平安为例,二者在上海家化发展战略上的分歧,在葛文耀引进战略投资者期间,被掩盖了。这是因为二者的沟通没有达到真实准确性原则。平安曾经允诺为家化集团提供360度保险支持、银行信贷、债券融资等全方位金融支持,并针对家化集团日化产业链延伸、化妆品专卖店、直销品牌、SPA汉方店、旅游项目开发、高端表业等时尚产业拓展,而最终成为了一纸空文。这虚假的承诺,掩盖了二者完全不同的战略目标。所以,这样的沟通是无效、有害的。

5、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虽然上海家化已经建立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相关资料显示上海家化建立了专职的内部监督机构。为了保证内部监督的客观性,内部监督应当由独立于内部控制执行的机构进行监督。虽然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具体承担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职能。但是,在内部监督方面,可以指出即使存在该机构,该机构也是没有尽职履行职责的。以三大缺陷为例,上海家化自身并没有发现自身的相关错误。而是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之时,方指出这三大内部控制缺陷。

(四)对于完善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的建议

1、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任何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建立并实施的。COSO指出,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和条件,它奠定了公司的内部控制结构,决定了组织的控制基调,影响到了整个组织内所有人员的控制意识和控制行为。所以,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条件,它决定了一个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特点及其有效性。

针对上海家化的内部环境,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二者矛盾的根本在于二者对不同利益的诉求。虽然管理层为股东服务,股东才是掌控公司的所有者。但是股东也应当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力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知名度。所以,在妥协之下,二者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达成共识,减少内斗。

2、建立持续的风险评估机制并增加披露

企业的内部、外部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海家化作为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型企业,对外部市场的变化自然非常重视。但是,相比之下,上海家化缺乏针对内部环境的风险评估机制。

具体做法可以设立运营风险、财务风险评估小组,设定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一致的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若是企业认为,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成本太高,亦可将风险评估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委托第三方机构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同时,将风险评估结果披露。

3、完善内控制度,明确整改过程

虽然上海家化已经建立了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该机制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无法满足上海家化发展的需要。应首先规范内审工作流程。从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中可知,虽然上海家化建立了工作小组及负责部门,并且明确了工作全责,但是并没有确认具体的工作流程。缺少了明确成文的工作流程,容易使内控工作成为一纸空文。

另外,工作方案中提及,在风险识别、评估之后,企业应针对相应缺陷进行整改。同时,在企业内部自我评价系统中,工作组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并报告经理层,下发整改任务单。但是,由工作小组的编制上看,小组成员具体向谁报告,谁有权利下发整改任务单,谁有权利命令整改并且整改之后的审核。这一些都是模糊不清的。这容易造成上述工作流于表面,而针对具体缺陷的整改不了了之。

四、结论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日化用品的要求亦随之提高。面临着市场的变化,以及国际强势品牌的争夺,上海家化在努力维系自身市场的同时,却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丑闻。针对内部控制三大缺陷,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挖掘三大缺陷深层次的原因,并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从五要素方面依次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建议。参考文献:

[1]白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一个职能论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2(3):46-54.[2]张子英.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3]徐智雯.XY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王慧.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5]王团现.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0-112+168 [6]朱荣.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7]李彦.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会计之友.2013(1):89-92 [8]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

[J].审计研究.2007(3):47-52 [9]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J].会计研究.2007(4): 54-60+95-96

第三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11财务分析3班郑明心111062284

【摘要】:在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进入了百年寒冬,一批批企业的倒闭,暴露出企业管理的种种问题。虽然这些企业的倒闭原因不尽一致,但是内部控制缺失有着共同的缺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缺失是出现问题的根本诱因。从丰田大规模召回事件分析其内部控制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深刻总结出内部控制缺失的突出表现

【关键字】:丰田内部控制

公司简介:丰田汽车公司(トヨタ自动车株式会社,Toyota Motor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财阀。丰田汽车公司自2008始逐渐取代通用汽车公司而成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车生产厂商。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凌志、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案例介绍:2010年1月起,丰田汽车的油门踏板因设计问题在踩下去之后可能无法恢复到正常位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开始召回 RAV4、Matrix、Avalon 等8款车型,全球召回总量接近1000 万辆;2010 年2月,继“踏板门”后,丰田公司因为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刹车系统出现问题,再次卷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召回,在日美两大市场召回的混合动力汽车预计总量为 27 万辆。大规模召回行动损害了丰田“安全、可靠”的形象,给丰田汽车可能带来长期的信用和品牌声誉损失。“品质和安全”这一曾经的“看家法宝”,正在为频繁出现的“召回门”事件所侵蚀。召回事件给丰田带来的损失不仅包括修复油门踏板的直接费用以及丰田今后的促销让利,还包括声誉上的损失以及相应的官司费用。据统计,2010 年1月份,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 15.8%,市场份额环比下降 4.1 个百分点至 14.1%。据摩根大通分析师估计,召回事件给丰田带来的直接损失将高达18亿美元。此外,8种问题车型因修复油门踏板而被停售导致的损失也将高达 7 亿美元。

丰田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从各个厂家今年召回的原因来看,厂商设计不合理、生产管理不严格、供应商零配件不合格是造成召回的三大原因。尤其是供应商的零配件不合格问题更是突出。

1.控制环境——疯狂扩展的管理文化

一直以来,丰田的管理和质量都是国内外众多企业争相效仿和学习的榜样。传统的丰田从来不追求市场份额、利润等短期利益,做决定也都是从长期着眼。正是凭借这种策略,丰田获得了质优价廉的口碑。但从1995 年奥田硕担任董事长开始,丰田家族低调、保守的行事作风被抛弃,开始经历从保守到激进的转变。在疯狂的扩张战略目标下,速度和降低成本被放在了首位。在丰田急剧扩张的同时,一些隐忧被骄傲的经营数字所取代。2005 —2009 年,是丰田扩张最快的 5 年,同时也是丰田在全球召回事件频发的5年。盲目扩大规模又导致产能的大量过剩。据日本媒体报道,2007年2月,丰田宣布将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建立其北美的第八家工厂。但到 2008 年,美国的汽车销售陷入低迷,丰田在北美的库存积压严重,公司几乎陷入全面产能过剩的境地。丰田亏损后受命挽救丰田的现任总裁丰田章男表示,过去的飞速扩张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海外扩张是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需要,这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是与此同时,企业会同时面临要素整合、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文化冲突等问题,在扩大规模、提高产能的同时,必须将相关各个方面都整合好,协调好,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扩张。企业规模的扩张幅度和速度不能超出自身监管能力及人才培养速度。丰田汽车为了尽快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一味追求速度与规模,一方面通过“C CC21”(21 世纪成本竞争力 建设)控制成本来保持利润,另一方面又不断 增加产品类型、拓展新的业务区域。于是,相应的管理层次逐渐增多,公司组织结构也变得异常庞大,这 无疑大大 降低了企 业的运营 效率,而 更为致命 的是,由 于过分注重市场而忽视了产品本身,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也因此出现了漏洞。

2.控制活动——淡化的“精益生产”

谈到丰田汽车,就不能不谈它的“丰田生产方式”(TPS),又称“精益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曾被奉为制造业的经典,在世界广为流行。所谓“丰田生产方式”,其核心思想是Jus t In Time(JIT),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

是说,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在逐步改善、提高质量的基础 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通过秉承自动化和准时化两大理念来确保一定的收益。“丰田生产方式”自20世纪后期推广之后,成就了丰田汽车的飞速发展。不过,丰田汽车最初并没有盲目扩张,而是在该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养精蓄锐,在具备一定竞争实力之后,才果断进军海外市场。随着丰田汽车在海外市场的 不断扩张,“精益生产 方式”也随之渗透到海外,丰田供应体系内的零部件厂商要按此理念提供及时、高质量的零部件,同时,各分公司与总部之间要保持信息畅通。比如在技术要求、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投诉、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要与总公司建立及时、准确的联系和沟通。但是,随着丰田海外扩张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个生产、供应链条开始变得异常冗长、繁杂,对整个链条的掌控便成为丰田面临的头等难题。如果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那将会拖累到很多环节,且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无论是“脚垫门”、“踏板门”还是“刹车门”,都让丰田汽车深陷召回泥潭,而精益生产方式在海外市场的适用性也因此受到质疑。丰田在高速扩张的过程 中,成功实现了成本控制和利润最大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产品 品质和监管等细节,而被忽视的恰恰是精益生产方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保障。尽管不能因为有“召回门”就对精益生产 方式全盘否定,但是也 必须正视这种生产及管理 方式给丰田带来的困境。精益生产应该是将质量监管、品质监管、效率监管等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但是随着零部件通用平台的发展,利益追求似乎超越了对品质的掌控,丰田生产方式在成本、利润、竞争等多重压力的共同作用之下,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3.风险评估——零部件通用的成本控制模式

丰田汽车快速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在海外直接设厂生产。在市场竞争与追逐利润的双重压力下,丰田汽车尽最大可能压缩生产成本,措 施之一便是直接在当地采购零部件,并形成整车生产与零部 件供应商专业化协作的关系 ,逐步搭建起零部件的通用平台, 即在不同级别的车型上采用相同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全球化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企业与供货商的这种专业化协作, 利于他们共同面对市场, 降低成本。在过去的5年里为丰田节约了100亿美元,保证了丰田近年来利润额的持续上升。也正是在他的这种成本控制模式之下,丰田汽车才以低成本优势赶超美国通用。但是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

相当大的风险。为尽可能的压缩成本以获取高额利润,丰田大量使用低价位产品的供货商,因此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一个小部件的失误,使得一系列使用同种零件的汽车受到牵连。据 外电报道 ,这次大范围召回的部分车型,如汉兰达、卡罗拉、凯美瑞、RAV4 等所使用的油门踏板均是由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零 件生产商CTS 公司独家供应的,足以说明该零部件通用平台的先天不足。

当前汽车产业已经逐步实现全球化的生产与经营 ,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 业供应链越来越长,竞争越来越激烈。为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除了改进自身技术,加强内部管理之外,降低原材料和零配件的成本就成为各大车企的重要选择。而汽车厂商在此过 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分 布于全球范围内的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质量监督与控制。丰田危机告诫我们,整车生产企业与零部件供货商的紧密合作关系,零部件通用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降低成本、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也会使企业置身于潜在的危险之中。在利用全球性的生产、供应网络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的同时,任何企业都要恪守“质量第一”的生命线。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立足。

4.信息沟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足

此次由召回演变为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丰田高层处理危机的态度。丰田汽车的刹车失灵、高速暴冲等问题早就见诸媒体,但这似乎并没有引起丰田公司高层领导的重视。2009年 8月美国的丰田车主一家四口亡于车祸,丰田公司于两个月后才迫于美国政府和公众压力作出回应。即使丰田汽车开始大规模召回,公司总裁也没有立即现身,这显然不符合危机处理的“速度第一”原则。丰田汽车之后又因油门踏板、刹车系统有问题大批召回,危机已经愈演愈烈。直到今年1月30日全球召回540万辆汽车后,丰田公司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公司总裁丰田章男才首次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道歉。对丰田公司来讲,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结果是出乎意料的,而这又恰恰是丰田管理层最初采取的回避态度所招致的恶果。面对一系列汽车质量和安全问题,他们没有主动、积极面对,而是一拖再拖,“质量第一”、“顾客至上” 成了空话。危机发生后,消费者首先关心的是企业的态度。如果企业能够站在受害者 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勇于披露信息和承担责任,主动向消费者致歉,便很容易赢得理解和信任。丰田公司最初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无疑是作茧自缚,导致其陷入 70 多年发展史上最为严峻的品牌信任危机。

“召回门”事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通过丰田事件,中国企业应该吸取以下教训。

(一)树立“循序渐进”的控制文化

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有正确的理念。丰田汽车创造了精益生产的理念,但在疯狂扩张的背后,却丢掉了精益生产的实质。丰田的快速增长已经超出了自身管理结构所能承受的限度。在企业的发展扩张中,不仅要重视传播技术,更要注重管理理念的确立和跟进。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作统领,是不会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利润的。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必须树立和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二)突出“重视质量”的风险意识

丰田此次大规模的召回事件告诫我们以牺牲产品质量和安全为代价换来的产能扩大、成本降低和利润提高,是不能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当产品质量遭受广泛的质疑,召回频发时,一切的降低成本、追求利润都是空话。磨刀不误砍柴功。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飞速发展,国内车企纷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增产计划。希望国内车企以丰田召回事件为戒,切实确保产品质量,生产出真正质优价廉的汽车。

一向以质量稳定著称的丰田汽车却遭遇了质量瓶颈,令人深思。我们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更要善于总结教训,以便警示我们的企业在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把隐患消除在产品出厂之前。现在,国内企业正在进行积极的国际扩张,正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行转变的关键时刻,更应该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忽视质量的“ 中国制造”,不仅难以立足国内,更谈不上走向世界,完成“中国创造”的转变。丰田汽车的“召回门”,应该成为我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前车之鉴。

(三)采取符合国情的质量控制活动

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有必要的,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忘记我国的国情,否则很容易“水土不服”。前几年我国企业盲目地上 ERP、“精益生产”等管理项目,其结果是多数企业以失败而告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我国的企业要善于总结国外企业的经验和教训,立足我们的国情和国策,而不是一味的盲从,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会计案例分析(A)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25分)

某公司按照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并实施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该公司为此召开了董事会全体会议,就内部控制相关重大问题形成决议。摘要如下:

(1)控制目标。会议首先确定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要切实做到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开展经营活动,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不存在任何风险。

(2)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会议一致通过了优化内部环境的决议,包括:严格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各类业务事项均应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批准;调整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做到所有不相容岗位或职务严格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同时注重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3)风险评估。会议决定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围绕内部控制目标,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环境、业务流程等进行全面评估,准确识别公司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排序,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4)控制活动。会议明确了公司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控制措施:一是实施全面预出的各项措施有哪些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算管理,将各类业务事项均纳入预算控制;二是将控制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中,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自动控制;三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所有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均应签订书面合同。

1(5)信息与沟通。会议要求公司完善信息与沟通制度。及时收集、整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外部信息,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有关方面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反馈;同时建立反舞弊机制,实施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及时传达至全体中层以上员工。确保举报、投诉成为公司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6)内部监督。会议强调,内部监督是防止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的重要保证。为此,公司应当强化内部监督制度,由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全权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监督中发现重大问题,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分析、判断该公司董事会会议形成的上述决议中有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

1.控制目标方面:

(1)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于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目标不仅包括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还包括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经营效率和效果目标、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

(2)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不存在任何风险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任务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范围内。

或:内部控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面临的全部风险。内部环境方面:

2.内部环境方面:

(1)各类业务事项均应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批准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各类业务事项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

或:重大业务事项才需要提交董事会审核批准。

或:各类业务事项不需要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批准。

(2)所有不相容岗位或职务严格分离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不符合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或:受公司规模、业务特点等因素影响,无法对不相容岗位或职务实现有效分离的,可不予分离。

3.控制活动方面:

(1)将各类业务事项均纳入预算控制的观点不恰当。(1分)理由:预算控制措施不适用于不能量化的业务事项。(0.5分)

(2)所有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均须签订书面合同的观点不恰当。(1分)理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0.5分)

或:对于零星、即时清结等交易行为,可不签订书面合同。(0.5分)或:不符合重要性原则。(0.5分)

4.信息与沟通方面: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仅传达至全体中层以上员工的观点不恰当。(1 3 分)

理由: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传达至公司全体员工。(0.5分)内部监督方面:

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全权负责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观点不恰当。(1分)理由: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1分);除内部审计机构之外,经理层及公司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也须承担相应的职责。(0.5分)

5.内部监督方面:

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全权负责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观点不恰当。理由: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除内部审计机构之外,经理层及公司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也须承担相应的职责

案例分析题二(本题15分)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A公司作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决定抢抓机遇,早作准备,全面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工作,并指定财务总监负责拟定实施方案,该方案要点如下:

(一)加强领导,键全组织。为了提升内控工作的权威性,成立内部控制体系实施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总经理担任第一副组长,财务总监和各位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部,相 4 关部门参与其中。由财务部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其他日常工作。待时机成熟,成立专门的内控部。

(二)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内控制度。聘请负责本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咨询,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梳理现有各项业务流程,识别主要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在梳理流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过程中,应当只要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切实加强对各项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

(三)狠抓宣传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发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力争在3个月内将公司所有员工轮训一遍,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

(四)升级信息系统,优化控制手段。为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请本公司ERP系统提供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协助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施。

(五)开展试运行,做好全面实施准备。2010年11月,选择本公司部分职能部门、分公司和子公司开展内部控制试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为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六)强化内部审计,增强监督效能。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等工作,并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部调整职责定位,在开展传统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对内部控制的 5 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七)组织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整改落实。2011年底;开展全公司范围内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全面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特别要将下属分、子公司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本公司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

(八)借助专业力量,引入外部努审计。鉴于B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在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中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根据促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效实施的要求,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以便于沟通协调、整合审计。

(九)实施绩效考评,落实奖惩制度。建立公司激励约束制度,将公司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要严肃处理。

上述实施方案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A公司实施方案中的(一)至

(九)项工作安排是否存在部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第一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2.第二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

(0.5分)

不当之处:梳理流程、完善制度主要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0.5分)

理由:应当着眼于内部控制五要素(或:应当着眼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各要素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1分)

或:仅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不符合全面性原则的要求。(1分)

3.第三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

(1分)

4.第四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

(0.5分)

不当之处: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施。(0.5分)

理由:该项目工作应当经企业负责人(或:董事会;或:董事长:或:经理层:或;总经理)批准后实施。(1分)

或:该项工作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1分)

或:该项工作属于企业重大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1分)

或:信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的执行工作,如果同时负责审批工作,则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5.第五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6.第六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0.5分)

有力:审计委员会主席应当由独立董事担任。(1分)

或:审计委员会主席应该具有独立性。(1分)

或: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7.第七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检查工作仅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0.5分)

理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当综合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1分)

8.第八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内部控制审计工作。(0.5分)

或:同时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内部控制咨询和内部控制审计。(0.5分)

理由: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2分)

9.第九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案例分析题三(本题15分)

甲公司系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其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据此修改后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甲公司应于2011年起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鉴于本公司在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经着手建立、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甲公司决定从2010年开始提前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并由审计部牵头拟订内部控制评价方案。该方案摘要如下:

(一)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和监督。经理层负责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并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拟定评价计划、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评价、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草拟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其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工作。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 8 要素展开。鉴于本公司已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再纳入企业层面评价范围。同时,本着重要性原则,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或事项。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性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经营压力较大,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三)关于实施现场评价

评价工作组应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合理调整已确定的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评价人员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评价工作底稿,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现场评价结束后,评价工作组汇总评价人员的工作底稿,形成现场评价报告。现场评价报告无需和被评价单位沟通,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审计部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

(四)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审计部在完成现场评价和缺陷汇总、复核后,负责起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概括、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9 等内容。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审核后对外披露。

(五)关于内部控制审计

聘请某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鉴于本公司在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较好效果,内部控制审计自2010年起,重点审计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并出具相关审计意见。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甲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方案中的(一)至

(五)项内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第一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1)不当之处;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0.5分)

理由:董事会对建立键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0.5分)

或: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0.5分)

(2)不当之处;审计部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0.5分)

理由:董事会负责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0.5分)

2.第二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1)不当之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0.5分)

理由:组织架构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键全和有效实施、应当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1分)或:虽然甲公司已经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但是还应当对组织架构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1分)

(2)不当之处: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0.5分)

理由:业务层面的评价应当涵盖公司各种业务和事项(或:体现全面性原则)。而不能仅限于证券交易所关注的少数重点业务事项来展开评价。(1分)

(3)不当之处: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法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0.5分)

理由:评价过程中应按照有利于收集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的原则、充分考虑所收集证据的适当性与充分性,综合运用评价方法。(1分)

或:评价过程中应视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择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1分)

3.第三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1)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无须和被评价单位沟通。(0.5分)

理由:现场评价报告应向被评价单位通报(或:与被评价单位沟通)。(1分)(2)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0.5分)

理由:现场评价报告经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应由被评价单位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再提交审计部(或:内部控制评价部门)。(1分)

4.第四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0.5分)

理由:对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必须对外披露。(1分)

5.第五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不当之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审计重点审计该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

理由: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关注、利用上市公司的评价成果,但必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对被审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独立(或:全面)审计,不能因为被审计上司公司实施了内部控制评价就简化审计的程序和内容。(1分)

或:内部控制审计不是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审计,而视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1分)

案例分析题四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A公司作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决定抢抓机遇,早做准备,全面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工作,并指定财务总监负责拟订实施方案。该方案要点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提升内控工作的权威性,成立内部控制体系实施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总经理担任第一副组长,财务总监和各位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部,相关部门参与其中,由财务部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其他日常工作。待时机成熟,成立专门的内控部门。(二)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内控制度聘请负责本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咨询,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梳理现有各项业务流程,识别主要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在梳理流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过程中,应当主要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切实加强对各项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

(三)狠抓宣传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发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力争在3个月内将公司所有员工轮训一遍,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四)升级信息系统,优化控制手段为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请本公司ERP系统提供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协助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施。

(五)开展试运行,做好全面实施准备2010年11月,选择本公司部分职能部门、分公司和子公司开展内部控制试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为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六)强化内部审计,增强监督效能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等工作,并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部调整职责定位,在开展传统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七)组织内部控制评价,督促整改落实2011年底,开展全公司范围内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全面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特别要将下属分、子公司作为重 13 中之重,切实提高本公司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

(八)借助专业力量,引入外部审计鉴于B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在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中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根据促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效实施的要求,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以便于沟通协调、整合审计。

(九)实施绩效考评,落实奖惩制度建立公司激励约束制度,将公司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上述实施方案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A公司实施方案中的(一)至(九)项工作安排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分析与解释】

1.第一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2.第二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梳理流程、完善制度主要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0.5分)

理由:应当着眼内部控制五要素(或:应当着眼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各要素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1分)

或:仅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不符合全面性原则的要求。(1分)

3.第三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4.第四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 14 施。(0.5分)

理由:该项目工作应当经企业负责人(或:董事会;或:董事长:或:经理层:或;总经理)批准后实施。(1分)

或:该项工作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1分)

或:该项工作属于企业重大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1分)

或:信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的执行工作,如果同时负责审批工作,则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5.第五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6.第六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0.5分)

有力:审计委员会主席应当由独立董事担任。(1分)

或:审计委员会主席应该具有独立性。(1分)

或: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7.第七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检查工作仅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0.5分)

理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当综合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1分)

8.第八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内部控制审计工作。(0.5分)

或:同时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内部控制咨询和内部控制审计。(0.5分)

理由: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 15 内部控制审计。(2分)

9.第九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第五篇:内部控制案例

江西鄱阳县“2.11”案件

新华网南昌2月17日电 2月16日,一条名为“鄱阳县财政亿万巨款转澳门豪赌 财政局长风光依旧”的网帖在网络上引发网民极大关注:从2006年开始,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基金股工作人员李华波转出境外赌博资金高达9850万元,现已逃到境外。而财政局局长风光依旧,儿子开名车、经营酒店。这一消息引起网民的极度愤慨,纷纷要求查明真相、严处责任人、挽回损失。

第一部分: 9400万元专项资金被一股长鲸吞

据专案组有关人士向“中国网事”记者介绍,这一案件发端于2006年,经初步查实,李华波、徐德堂等人利用职务之便,逃避财政局划拨专项资金审批手续,用私盖伪造的公章、提供虚假对账单等手段,陆续将县财政局存储在信用联社城区分社基建专户中的资金9400万元,转至李华波、徐德堂预先注册的鄱阳县锦绣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账上。

针对网民关于“(这些违法行为)为何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没被察觉?”的问题,鄱阳县财政局局长欧阳长青说,李华波与徐德堂两人串通,每月由农信社提供给财政局的虚假对账单都显示专户的资金是安全的。而鄱阳县农村合作联社理事长吴智敏回应说,“家贼难防”,徐德堂与李华波两人关系要好,串通在一起作案,隐蔽得太深,农信社稽查了多次都没有发现。

鄱阳县原名波阳县,198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1亿元。鄱阳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徐晓明说,经济建设股分管的资金主要是上级拨付用于病险水库、农田改造等。

另据人民日报18日报道:一个假公章,越过7个资金管理环节

财政局和农信社都有严格的制度,为何持续数年的资金套取却没有被发现呢?

鄱阳县财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徐晓明介绍了财政资金划拨的几个环节——按照财政账户管理流程,凡是动用资金,必须由用款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出具意见、预算科室核定指标、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局长签字批准,然后由业务股室开具支票、加盖公章和经手责任人私章,支票最终送达银行才能进行资金划拨。“其实财政局是受害者,没什么责任。”徐晓明认为,财政局资金划拨的流程和机制没有问题。“每划拨一笔钱,7个环节、多人经手,这个事情关键还是人的问题;还有就是李华波私刻了公章,而银行又没有尽到鉴别公章印鉴的义务。”徐晓明介绍,经建股分管的资金,主要是中央和省市拨付用于病险水库、农田改造等基建项目的。

据了解,李华波私刻的公章全名叫“鄱阳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专用章”,由于有了这个章,他轻易绕开了诸多环节。张庆华出具支票盖章后,李华波就到银行划拨资金了。

鄱阳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吴智敏承认,在李华波更换印鉴过程中,农信社城区分社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银行竞争激烈,大客户不敢丢,关系熟悉后,程序就忽略了”。

2009年11月,李华波更换印鉴,本该向财政局申请并经主要领导批准,但并未履行这一手续就更换了印鉴。

按照鄱阳县农村信用联社的规定,由县联社派到各分社的委派会计负责鉴章和审核工作,行使监督职能。而在李华波和徐德堂等人持续数年的套取转移资金过程中,却无人发现异常。欧阳长青说,每个月,银行都要给财政部门一张包含账户余额的对账单,上面的数字与资金流量都是一致的,而且所有在建工程都没有受到影响。“全国的财政部门和银行间都

是这么对账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银行,但问题就在于太相信银行了。”

第二部分江西鄱阳县“2·11”案件57名责任人受处理江西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经江西省委同意,追究57名相关人员的责任。责成4个单位作出深刻检查。对参与作案的李华波(在逃)、徐德堂、张庆华等7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案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且涉嫌挪用公款、受贿犯罪的鄱阳县政协副主席、县财政局局长欧阳长青,及涉嫌贪污、受贿、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的鄱阳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曹绍洲等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其中:

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21日作出一系列决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鄱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吴智敏,党委委员、副主任王正灿,党委委员、副主任叶志军,党委委员、监事长章芳,正科级稽核员、原监事长张文光给予免职处理。

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鄱阳县城区信用社主任徐德堂撤职处理,鉴于此人已刑拘,责令其积极配合调查,建议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责成鄱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对负有失职责任的鄱阳县城区信用社委派会计潘学迅、综合柜员朱小兰依法依规作出严肃处理;对负有管理责任的鄱阳县城区信用社副主任吴春秀和原副主任王国安给予免职处理。

目前,鄱阳县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行动,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追缴赃款和查封财产总计1003万元,并已查明其中4605万元的去向,余款去向正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第三部分从财务角度分析:

一、加强会计管理体制建设

农村信用社会计委派制度是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健全监督机制、规范经营行为的重要举措。通过委派会计对日常业务的指导和监督,对印章、密押、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和会计档案等工作的管理,使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化,各项基础工作质量得以提高,在赋予委派会计一定监督职权的同时,对委派会计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定期轮换,可有效防范财务、信贷、结算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堵塞漏洞,起到事中监督的作用。

二、加强事后监督体制建设

事后监督工作是继委派会计工作后的第二道防线,在进一步完善业务操作流程、防范操作风险、强化监督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县联社应制定详细的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根据所辖网点数量和各网点业务量配备事后监督人员专门负责对前台业务操作的事后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处理。事后监督工作除人工操作外还可以通过软件开发,利用计算机部分代替人工操作,规避人为操作风险,缩短检查时间,提高事后监督工作效率。

三、加强稽核体制建设

县联社要不断完善稽核体制,加强对稽核队伍的业务培训。稽核监察部应建立健全对各社事后监督工作再监督的检查机制,对基层网点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对检查中发现应监督出而未监督出的问题,应追究事后监督人员及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对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工作人员八小时内外的行为,建立相应的行为失范监察制度。发现有涉黄、涉赌、涉毒等失范行为的,要即行调离原岗位,并对其进行审计。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如鄱阳县农信社加强内控体制建设,做实监督防范工作,财政局股长又怎能在长达4年的时间内套取资金近亿元?通过委派会计监督——事后监督——稽核部门监督三级风险控制体系的递进式构建,强化农信社内控体制建设,定能在防范操作风险、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农村信用社合规经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以上是在加强和强调银行业自律和反省的过程中,一样要注重的问题,这是必须和应

该做到的。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么,什么才是我们的标准呢?

大众的认知程度和认可程度我认为才是我们衡量的标准,不要以为表面数字是成绩和业绩,就是结果,社会的认可才是我们的最终评价员,社会的价值才是你工作的价值。看看

自已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价值呢? 中新网南昌3月5日电(艾永全 王昊阳)江西鄱阳县财政局近亿元资金被转移一案,激起连锁风暴,受此案影响,江西省纪委、监察厅、财政厅及金融部门下发紧急通知,一时间,在江西各地掀起内部财务清查整顿之风。

3月4日,法学博士、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永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造成鄱阳县近亿元财政资金被非法转移的原因,除了鄱阳县财政局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鄱阳信用社制度混乱、管理不严、监守自盗,信用社内部监管机制存在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完善。

财政局:信用社监管漏洞致储户利益受损

据鄱阳县官方透露,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县财政局经建股股长李华波与县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徐德堂相互勾结,利用假支票、假公章多次作案,非法套取县财政局专项资金9400万元。今年2月11日案发,李华波外逃,徐德堂等五名涉案人员落网。对于县财政局近亿元资金从信用联社消失的原因,财政局党组成员徐晓明向记者解释说,财政账户资金的划拨管理有严格的流程,凡是动用资金,必须由用款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出具意见、预算科室核定指标、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局长签字批准,然后由业务股室开具支票、加盖公章和经手责任人私章,支票最终送达银行,银行经过认真审核后才能进行资金划拨。

因李华波私刻了一枚“鄱阳县基础建设财务管理专用章”公章,并利用这枚假公章,伪造假支票,和鄱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徐德堂勾结,多次从信用社套取资金。根据鄱阳县农村信用联社规定,由县联社派到各分社的委派会计负责鉴章和审核工作,行使监督职能,而城区分社未对李华波出具的假支票履行严格把关的职责,相关人员都听命于主任徐德堂,这样,县财政局近亿元资金的转移之路从而畅通无阻。

鄱阳县财政局认为,因鄱阳县农村信用社未尽到核实公章的责任,并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虚假对账单,存在重大监管漏洞,从而导致此案发生。县财政局还表示,将向县农村信用社启动索赔程序。

鄱阳县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而言,财政局只是一位普通储户,储户将钱存入信用社,并每月都从信用社提供的对账单得知资金运行安全的信息。但是突然有一天,储户被告之所存款项消失了,根本原因就是信用社制度混乱、监管有名无实。

由来已久的漏洞和“难以查清”的真相

记者调查发现,鄱阳县农村信用社因管理存在漏洞,曾引发过多起违法犯罪案件,并屡见报端,涉案金额从万余元至百万元不等。

据2007年2月27日《新法制报》报道,2006年10月,鄱阳县黄岗镇村民洪某存入黄岗镇农村信用社的14800元定期存款莫名消失,原来信用社信贷员黄某严重违规,私下为农民办理存折,收钱后卷款外逃,致使农民积攒多年的养老金化为乌有。

无独有偶。2009年8月24日《新法制报》报道,2009年8月11日,鄱阳农村信用社两名职员被警方抓获,二人克隆银行柜员卡和授权卡,将储蓄户定期存款17万余元转走,并挂失118万元储户存款,欲转账私分挥霍。

实质上,类似鄱阳信用社多次出现的这种“蹊跷案件”,在江西全省的农村信用社系统,近些年并不少见。

据2007年6月8日新华社报道,江西省弋阳县农信社代办员赖传太,以高额利息相诱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846余万元,并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储户存款1947万元。案发后,赖被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

据2010年04月12日《新法制报》报道,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农村信用社职工吴某,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15次利用工作之便,非法侵占储户活期及定期存款计17万元。2010年3月29日,吴某被检察机关批捕。

据2005年12月16日《江西法制报》报道,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甫田农村信用社原主任李斌,在短短数月之内,以58位村民的名义贷款近百万元,用于赌博。2005年9月6日,李斌被法院以职务侵占罪终审判处有期徒刑8年。

2007年7月9日《新法制报》报道,2007年6月,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芗溪农村信用社发生一起蹊跷的“贷款”**,樟树市阁山镇韶塘村民阮五根、皮志涛二人各“被贷款”5万元,期限为一年。二人感到莫名其妙,前往信用社讨说法,最后这笔贷款又神秘地“被还清”。事后,樟树市农村信用联社介入调查,但“真相”始终未大白于天下。

法析案情:监管漏洞是案发主因

3月4日,法学博士、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永明接受记者采访,以法律的角度,剖析此案。

熊教授认为,信用社制度混乱、管理不严、监守自盗直接诱发了鄱阳县亿元财政资

金被套取。信用社作为金融单位,对储户提取资金的过程,应认真审核每一个印章和手续,只认手续不认人,因为鄱阳信用社监管体制不健全,存在监守自盗等诸多原因,才导致此案发生。

熊永明教授表示,鄱阳县信用社长期给县财政局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假对账单,掩盖犯罪事实,涉嫌触犯刑法第188条“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其在民事赔偿方面,有逃脱不了的责任。

此前,全国律协宣传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凯律师分析此案时认为,虽然财政局是政府部门,但与信用社建立的是储蓄合同关系,属于民事案件的范畴,信用社如果没有核对预留印鉴,并且连续出具虚假证明,则存在明显过错,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熊教授认为,尽管信用社也建立了包括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具有县联社、市联社、省联社三级风险管理系统,但农村信用社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经营机制、风险管理等方面仍存在深层次的问题。

上世纪50年代以后,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渐被淡化,并转化成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80年代,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推行体制改革,1996年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形成一个个独立法人。

基层信用社貌似上有层层监管,但权力很大,信用社是独立法人,吸储与放贷无需上级层层授权,从而形成监管真空。另外,此案还暴露出信用社在每年的稽核监察工作方面存在漏洞,导致此案五年之后才得以案发,熊教授说。(二、

下载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部控制案例

    江西鄱阳县“2.11”案件 新华网南昌2月17日电 2月16日,一条名为“鄱阳县财政亿万巨款转澳门豪赌 财政局长风光依旧”的网帖在网络上引发网民极大关注:从2006年开始,国家级贫困......

    内部控制案例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详细版)

    中信泰富事件根源:内控制度的漏洞,中信泰富对风险没有合理估计,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在信息披露上又严重违规,结果导致内部控制系统漏洞百出。控制环境分析:(1)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董......

    案例分析-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1:南山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营业务为中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在成为一家销售网络遍布各地的医药公司。2011年初,公司股东大会决定筹备公司上市申请事宜。为了进一步完善公......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会计城 | 2015年11月11日 来源 : 互联网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

    《从内部控制分析阿里巴巴集团案例》

    从内部控制分析阿里巴巴集团案例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摘要:规范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有良好的控制环境作基础,而完善控......

    存货内部控制案例

    从企业失败的原因看: 第一,该企业基本没有内控制度,更谈不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合理性问题。在内部控制中,对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高管人员对实物资产处置的授权批准制度作出相互制......

    现金内部控制案例

    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案例分析 一、案例叙述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严密与否、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一个企业如果有完善、严密的内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