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荆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荆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征求意见稿)
现将《荆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予以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请您在9月15日前将您的意见和建议发至邮箱:jzedu@e21.edu.cn。
第一条 为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广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151号)和《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第282号令),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教育教学成果,是指我市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
第三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奖励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市教育科学研究机构负责制定评审工作方案、组织成果奖的申报和资格审查、受理获奖成果异议、管理评审档案等工作。
第四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及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五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每三年评审一次。每次评审活动开始前30日,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申报评奖事项。
第六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个等级。特等奖每届获奖的项目不超过1项,每届评奖获奖项目总数不得超过50项。
根据当届申报成果的质量,以上奖项的评奖等级、数量可以从缺。
第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教育教学成果项目,其完成单位或完成人可以申报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在理论或实践上有所突破,在本市属先进水平;
(二)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取得良好效果;
(三)在本市或全省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有推广应用价值。
第八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一)在国内公开出版或在省级以上正式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专著、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等;
(二)经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独立立项,并通过立项单位组织鉴定验收的课题(项目)研究报告;
(三)尚未公开发表和出版,但被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采纳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和其他研究成果;
(四)经相关课程、教材管理部门审定或鉴定的中小学地方课程
和学校课程;
(五)应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教具、学具、课件和软件等。
第九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基础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机构、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人员,均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第十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由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其中县(市、区)所属单位及该单位所属个人申报成果奖,经该单位审核后,向县(市、区)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申报,由县(市、区)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筛选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向市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推荐;市属以上单位及该单位所属的个人申报成果奖,由该单位筛选后向市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推荐。
第十一条 申报的教育教学成果若有下列情况,不予推荐上报:
(一)权属有争议的成果;
(二)未经相关部门审定或鉴定的成果;
(三)个人文集、工具书、图册、教辅材料、计算机软件及音像制品;
(四)成果或成果的主要部分已获市级以上(含市级)同类奖励的。
第十二条 申请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应填写《荆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提交教育教学成果报告、教育教学成果应用和效果证明材料以及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应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审议初评结果、确定获奖成果名单和奖级、组织获奖成果异议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
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评审组,负责成果奖的初评,提出拟奖成果名单。
第十四条 评审组对参评成果进行初评,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赞成票超过到会专家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成果方可提名获奖。
第十五条 评审组将拟奖的成果提交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组的评审意见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获奖成果名单和奖级。投票人数须超过评审委员会成员人数的五分之四以上方为有效;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投票成员同意,特等奖须有五分之四以上投票成员同意。特等奖还须进行会议答辩。
第十六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对评委会提出的获奖项目与奖励等级建议进行审定。审定通过的获奖项目,应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公示30日。
第十七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颁发获奖证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由市教育局颁发获奖证书。
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获得者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奖金归获奖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
第十八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经费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市本级财政预算,从年度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十九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个人获得者的获奖情况应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评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和享受有关待遇的依据。
第二十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奖励活动,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异议制度。任何单位或个人,若对评选结果持有异议的,应当在评选结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市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反映。
市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对异议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核实处理情况告知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一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成果申报人不得担任当届评审委员会和评审组成员。评审委员会和评审组成员在评审、审议本单位或与本人有亲属、师生等利害关系人员的成果时应回避。
第二十二条 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人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在批准授予前发现的取消其申请资格,已经批准授予的由批准授予单位撤销奖励、收回证书和奖金,并责成有关单位给予责任人相应处分。
撤销的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予以公布。
第二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成员、评审成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评审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资格,并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确定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奖项以及各等级评审标准、数量、奖金数额等。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二○一○年三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保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以下称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质量,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 教学成果要注重实用性,所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不要空泛。要能够针对目前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效果显著,具有创新点和应用推广效果。
第四条 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非法干涉。
第五条 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授予在纺织服装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突出奖励具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效果好的成果,重点奖励近年来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教学成果主要包括:
(一)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二)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三)所报职业教育成果要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指导思想,能够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教学改革特点。
第六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负责协会教学成果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第七条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为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协会教学成果奖的组织、管理、评审工作。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八条 符合第五条规定,并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达到以下标准的可申报教学成果奖:
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织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特殊贡献的成果,可获得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在纺织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具有一定创新性,并取得重大人才培养效益,达到国内或行业内院校领先水平的成果,可获得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达到国内或行业内院校先进水平,并取得较大人才培养效益的成果,可获得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达到纺织行业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并取得一定人才培养效益的成果,可获得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教学成果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从正式实施(包括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截止时间为推荐教学成果奖的时间。
第三章 评审机构
第九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和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设在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
第十条 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担任,设副主任委员2~3 人,秘书长1 人。成员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和有关院校同志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聘请有关专家组成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
(二)审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
(三)为完善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解决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十一条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提出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二)受理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材料,并进行形式审查,向评审委员会提出核查意见;
(三)负责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四)组织有关专家对各院校推荐的成果进行鉴定或现场考察;
(五)协调处理纺织成果奖异议,要求成果推荐单位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
(六)完成奖励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委员人数视评审工作需要确定。其工作职责是:
(一)负责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
(二)向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报告评审结果;
(三)对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四)为完善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第十三条 根据评审工作需要,评审委员会可设立若干专业评审组,各专业评审组设组长1 人、副组长1~2 人、成员若干人。评审组成员实行资格聘任制,其资格由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认定。其工作职责是:
(一)复查办公室提出的核查意见;
(二)负责本学科(专业)组的纺织成果奖的初评工作,确定二、三等奖候选项目,并向评审委员会报告初评结果;
(三)向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提出本学科(专业)组纺织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建议名单;
(四)对评审通过的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项写出评审意见。
第四章 申 报
第十四条 纺织行业相关院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教师和其他个人,均可依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申报。普通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完成的成果可直接向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申报;教师和其他个人完成的成果通过所在单位向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申报;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不直接受理院校部门或个人的申报材料;两个以上单位人员完成的成果,由第一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向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申报。
第十五条 申报单位或申报个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提交申报书及有关材料。
第十六条 申请教学成果奖的个人或集体的主要完成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风,为人师表;
(二)直接并始终参加成果方案的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了主要贡献;
(三)成果完成人为纺织服装职业院校教师或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一般要有连续三年以上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
申请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原则上不超过5人。
第十七条 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所在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该单位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和实施全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申请教学成果奖,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原则上不超过3个。
第十八条 推荐申报教学成果奖,以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为单位,并在单位遴选和评审的基础上将优秀的成果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集中推荐。
第十九条 推荐申报纺织成果奖,须提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一式三份)和反映成果的总结材料(一式三份)、联系人信息表(一式三份),与上述纸质材料内容完全一致的电子版材料。推荐学校须提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汇总表》(一式三份),并同时在网上平台进行申报。
第二十条 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等方面争议的,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申报教学成果奖。
第五章 评 审
第二十一条 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表决规则如下:
(一)形式审查:由办公室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申报材料,可以要求申报单位或申报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不提交评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二)初评:由专业评审组以网络评审方式进行,或者由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组织具有评审资格的同行专家、学者以网络评审方式进行。网络评审以投票表决形式或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产生专业评审组初评结果。
(三)复评:由评审委员会对各专业评审组产生的初评结果进行会议评审。以投票表决方式产生评审结果,并在行业报纸或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一个月。
(四)终评:奖励委员会以会议或书面方式对评审结果进行审定,并做出决议。
第二十二条 评审会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含三分之二)的评审委员参加,会议表决结果有效。特等奖由到会委员一致通过;一等奖由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它奖由到会委员的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多数通过。
第二十三条 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原则上实行回避制度。
第六章 异议及处理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单位或申报个人及其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在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提出,逾期不予受理。异议仅对成果的合理性、真实性、权属性及完成单位、完成人等方面提出,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二十五条 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供书面异议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
第二十六条 奖励办公室接到异议材料后,对异议内容进行核实,如异议内容属于本细则第二十六条所述情况,并能提供证据的,应予受理,并报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由评审委员会主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议。
第二十七条 申报单位或申报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对异议的相关内容做出有效说明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七章 授 奖
第二十八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根据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的决议,对获奖项目、获奖人给予奖励。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解释权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三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新市镇教育成果奖励办法
新市镇教育成果奖励办法
各中小学: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切实展示新市教育成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特制订本办法。
一、奖励范围
1、在国家级党报党刊、教育刊物(主要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德育报》、《中国教工》等报刊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发表的通讯报道、论文及在国家级教育部门举办的科研活动中获得的科研成果(优质课、观摩课、案例、课件、辅导奖等)。
2、在省级党报党刊、教育刊物(主要指《湖北日报》、《党员生活》、《湖北教育》(时政新闻版、教学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勤工俭学》、《湖北教工》等报刊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发表的通讯报道、论文及在省级教育部门举办的科研活动中获得的科研成果(优质课、观摩课、案例、课件、辅导奖等)。
3、在地市级党报党刊、教育刊物(主要指《襄樊日报》、《襄樊晚报》、《襄樊教育》、《襄樊教育简报》等报刊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发表的通讯报道、论文及在地市级教育部门举办的科研活动中获得的科研成果(优质课、观摩课、案例、课件、辅导奖等)。
4、在《枣阳市政府网站》、《枣阳教育》、《枣阳电视台》上发表的通讯报道及枣阳市级科研成果(论文、优质课、观摩课、案例、课件、辅导奖等)。
二、奖项设置
1、国家级一等奖奖励150元;二等奖奖励130元;三等奖奖励100元。
2、省级一等奖奖励100元;二等奖奖励70元;三等奖奖励50元。
3、地市级一等奖奖励50元;二等奖奖励30元。
4、县市级一等奖奖励20元。
5、不分等次的作品按同级一等奖计,但作品(如通讯报道)字数在500字以内的按同级二等奖计。作品字数超过3000字的按上一级的二等奖计(国家级奖300元);超过5000字的按上一级的一等奖计(国家级奖500元)。
三、奖励办法
1、所有获奖成果一律由本人将获奖成果原稿、刊登的报刊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交中心学校审核,并登记造册。
2、同一作品只按最高级别计奖一次;多人合作的只按篇数计奖一次。
3、获奖成果一学期兑现一次。
四、其它说明
1、所有获奖成果作为绩效考核及职称评聘时的加分项目。
2、单位获奖成果达到一定数量的,除对学校校长进行经济奖励外,另在校长学期工作实绩考评时进行加分。
3、本办法自2009年3月起施行。
新市镇中心学校
2009年3月5日
第四篇:成果奖励办法
衡水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教育科研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奖励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科研深入发展,促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教育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基本动力。为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现制定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双百”方针,努力推动全市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促进我市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二、工作管理
2.市教育局人事科和教研室负责市级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工作。
3.成立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
4.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运作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实施。
5.获奖的教育科研成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等的重要依据。
二、评选程序与评选标准
6.经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鉴定并认定的教育科研成果应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向市教育局申请参评,符合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件的,由教育局签署意见后报市教育科学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定奖励项目和等级。奖励项目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等。奖励等级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评奖标准如下:
一等奖选题有重要意义,对教育教学某些方面有创新见解,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在我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等奖选题有较重要意义,对教育教学某些方面有深刻实践体会和理论认识,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在我市有一定的影响。
三等奖对教育教学的某些方面做出了正确、富有新意的阐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7.评选必须按照客观、公正、认真负责的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以集体评审意见为准。
8.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将对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向上级教育科研机构推荐参评。
三、成果推广
9.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充分发挥其效益,才能使教育科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0.市教育局教研室将加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研究,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工作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将教育科研成果直接向教育教学一线推广,尽快在实践中吸收、转化和应用。
第五篇:朝阳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中召乡第六小学教师教学成绩奖励办法
为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实践、争创一流教学成绩,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育教学质量奖
1、每学期期末或综合素质竟赛时,中心校组织考试时,所教年级学科平均成绩与上次相比上升者且进入总名次前1/2的,获教学“教学质量提高奖”。所任学科位次位于全乡总名次的1/2时奖励50元,较1/2名次每提高一名次再增加50元。
2、中心学校期末统考或综合素质竟赛时,所任科目单科成绩获得前总名次的前1/3的教师给与奖励,标准为:第一名500元、第二名400元、第三名300元、第四名200元、第五名100元。
3、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组织的综合素质竞赛中,所辅导的学生获奖一人次奖励100元,人次*100元=总额。
4、保持奖;每学期期末或综合素质竟赛时,所担任学科(语文、数学)在中心校上次统考时为第一名、第二名;在本次统考中保持第一名在原来名次奖的基础上奖200元,保持第二名在原来名次奖的基础上奖100元。
5、计算总名次的前1/
2、1/3时,保留整数,尾数只舍不入。
6、(语文、数学)第一名、第二名名次奖与保持奖可兼得,其它奖项若有重复时,按最高标准奖励,不重复奖励。
三、本办法适用于中召乡第六小学在岗在职的所有教
师,解释权在学校。
四、本办法自宣布之日起施行。
2014
中召乡第六小学 年3月11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