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信电缆 计算机 规范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机房环境、电源及防雷接地应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的要求。计算机机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备间内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泡沫之夏3的结局,其中包括计算机主机,网络连接设备等。
★设备间的地面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
★设备间至少提供离地板255CM高度的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210CM,门宽应大干90CM,地板的平均荷载应大于5kN/m2。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漆。
★设备间应采用全封闭房间,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O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0℃至25℃之间,相对温度应保持60%至80%。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防盗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机房内的尘埃要求低于0.5um;对于开机时机房内的噪音,在中央控制台处测量时应小于70dB。
★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为0.15—1000MHz时不大于120dB。机房内磁场干扰场不大于800A/m。
★计算机房内的照明要求在离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200lx,其它房间的照明不应低于5lx,主要通道及有关房间可根据需要设置,但其照度要求是在离地面0.8m处不低于1lx。
★设备间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防止停电造成网络通讯中断。UPS电源应提供不低于2小时后备供电能力。UPS功率大小应根据网络设备功率进行计算,并具有20-30%的余量。设备间电源设备应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已防止对设备的不良影响和冲击。
★防雷接地可单独接地或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接地要求每个配线柜都应单独引线至接地体,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2欧姆;采用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欧姆。
机房建设所涉及系统 ★机房装修系统
★机房布线系统(网络布线、电话布线、DDN、卫星线路等布线)★机房屏蔽、防静电系统(屏蔽网、防静电地板等)★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机房保安系统(防盗报警、监控、门禁)★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机房专业空调通风系统
★机房网络设备放置色设备(机柜、机架等)★机房照明及应急照明系统 ★机房UPS配电系统
机房环境
1.空调 机房环境温湿度:
温度: 冬季:20 2℃ 夏季:23 2℃ 温度变化率≤5℃/h 相对湿度: 50% 5% 洁 净 度: 符合标准ASHRAE52-76,粒度≥0.5mm,个数≤10000粒/dm 噪 声: 关闭主设备的条件下,在工作人员正常办公位置处测量不高于68dB(A).(GB)机房单位面积的冷负荷为:257w/m2h 系统控制室单位时间换气数:≥23次/h 数据中心机房单位时间换气数:≥22次/h 2.防火
防火系统基于以下原则建设:火灾发生时,自动声光报警,警示相应区域人员撤离。
防火动作原理:
当防护区火灾发生,感烟探测器报警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闪灯、警铃动作,提示工作人员撤离火灾发生区域;当感烟探测器报警和感温探测器同时报警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防护区外闪灯、蜂鸣器动作,控制联动系统切除非消防电源、关闭相应区域防火阀等联动设备,同时启动红外探测系统;当红外探测系统确认相应保护区无人员存在时,启动气体灭火系统进行灭火。防火系统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3.门禁
系统选用系列感应卡式门禁设备,并具有联机管理功能
4.防雷
满足执行10/350us坡形,可防护雷电流150kA对建筑物的破坏。建筑物内部的计算机机房用电器可承受 10/350us 75kA的雷电流的冲击[IEC1312的标准]。雷击建设可满足如下相关标准。GB2887-89《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GB3482-3483-83《电子设备雷击试验》 GB11032-89《交流无间隙避雷器》 邮电部《通讯产品入网检定认证细则》 IEC1024-1∶1990《建筑防雷》
IE1312-1∶199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通则》
ITU.TS.K20∶1990《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ITU.TS.K21∶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5.地板抬升系统 阻燃性: 60REI 抗静电性: 105-109 隔 音: 大于32DB 集中承受力 2000-7000N 地板抬升高度 ≥350mm 分散承受力 15000-35000N/ m2 施工标准为: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6.漏水检测系统
漏水检测系统可提供24 X 7X365的实时检测。
7.布线
布线系统在每个机架上提供结构化布线槽泡沫之夏视频,为每个机架提供局域接入服务。机架布线槽有两种规格:16端口或8端口。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下走线方式布线。
伟伯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建设采用的标准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物结构化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本(CECS 72:9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物结构化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本(CECS 89:9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9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总配线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YD/T694-9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设计安装抗震设计暂行规定(YD2003-92)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标准: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J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标准: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44-89)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标准:市内电话程控交换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50-88)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标准: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试行)(YDJ38-85)ISO/IEC 11801国际商用建筑物布线标准 EIA/TIA 568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EIA/TIA 569电信通路和空间商用建筑标准 EIA/TIA 570住宅和轻工业建筑布线标准
IEEE 802.3、IEEE 802.4、IEEE 802.5、IEEE 802.12 欧洲标准 EN 50167、EN 50168、EN 50169 8.机房接地系统
根据计算机系统的要求,提供的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及防雷保护地,计算机专用直流工作地,其接地电阻<1。机房的静电电压<1KV。镀锌钢管、金属软管、金属接线盒外壳等均进行了可靠接地。机柜外壳、金属管道及支架等均接地,中性线则只在变压器处。
9.机架系统
采用19英寸标准网络机柜,机柜高度为42U,机柜深度为800mm,机柜采用全钢材料,承重为600KG。机柜提供可选的风扇单元,可支持冗余的六个风扇。可选走线槽,托隔板,线管理器。
10.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对整个数据中心的工作空间进行监视。人员主要出入口及设备较为集中的房间(空调室,机房)设置固定式彩色CCD摄像,在走道等设置旋转式彩色CCD摄像机。
存储系统支持对图像进行五个小时的记录、存储。
11.装修
具体施工指标遵循如下相关国家标准: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 《处理保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BMB3-1999 《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YD/T754-95 《环境电磁卫生标准》GB9175-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电力供应
1.强电系统
采用双路强电引入,每个机架都通过配电柜引出单独的供电线路到机架,每个机架可用电源功率≥5KVA。
2.UPS系统
机房UPS系统和备用柴油发电机系统共同提供IDC冗余电源。UPS 系统的建设容量为断电后满足以下系统用电15-30分钟。机房设备用电;应急照明;门禁系统用电;空调用电;消防系统用电。
3.备用柴油发电机系统
柴油发电机系统设计为N+1冗余备份系统,额定功率N≥IDC 各系统功率之和。设计储油满足油机系统运行时间≥8小时。
设计规范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一9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J98一87)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 110一8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一98)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3一9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一9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一9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3一9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一9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 278一90)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一87)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284-98)
施工验收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一92)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3-9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1-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1993年2月17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年9月1日实施)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泡沫之夏3晋江原创,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 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N(2.2.2-1)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三、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m2~4m2计算。
第三节 设备布置
第2.3.1条 计算机设备宜采用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制调度区等。具体划分可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而定。
第2.3.2条 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置应便利操作。
第2.3.3条 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第2.3.4条 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二、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
三、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第三章 环境条件
第一节 温、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第3.1.1条 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内的温、湿度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
第3.1.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内温、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表3.1.2-1 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级 别
项 目 A 级 B 级 夏 季 冬 季 全 年
温 度 23 2 ℃ 20 2 18-28℃
相对湿度 45%-65% 40%-70% 温度变化率 <5℃h 并不得结露 <10℃/h 并不得结露
二、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
表3.1.2-2 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项 目 A 级 B 级
温 度 5-35℃ 5-35℃
相对湿度 40%-70% 20%-80% 温度变化率 <5℃/h并不得结露 <10℃/h并不得结露
第3.1.3条 开机时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执行A级,基本工作间可根据设备要求按A、B两级执行,其它辅助房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第3.1.4条 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常用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与主机房相同;
二、其它记录介质库的要求应按表3.1.4采用。表3.1.4 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
品 种 卡片 纸带 磁 带 磁 盘
长期保存
已记录的 未记录的 已记录的 未记录的
温 度 5-40℃
18-28℃ 0-40℃ 18-28℃ 0-40℃
相对湿度 30%-70% 40%-70% 20%-80% 20%-80% 磁场强度
<3,200A/m <4,000A/m <3,200A/m <4,000A/m
第3.1.5条 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泡沫之夏iii,在表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第二节 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第3.2.1条 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A)。
第3.2.2条 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第3.2.3条 主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第3.2.4条 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0mm/s2。
第3.2.5条 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3.2.6条 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第四章 建筑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主机房的主体结构宜采用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内隔墙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第4.1.2条 主机房净高,应按机柜高度和通风要求确定。宜为2.4~3.0m。
第4.1.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楼板荷载可按5.0~7.5kN m2设计。
第4.1.4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变形缝和伸缩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第4.1.5条 主机房中各类管线宜暗敷,当管线需穿楼层时,宜设计技术竖井。
第4.1.6条 室内顶棚上安装的灯具、风口、火灾探测器及喷嘴等应协调布置, 并应满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
第4.1.7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
第4.1.8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各门的尺寸均应保证设备运输方面。
第二节 人流及出入口
第4.2.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宜设单独出入口,当与其它部门共用出入口时,应避免人流、物流的交叉。
第4.2.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建筑的入口至主机房应设通道,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
第4.2.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宜设门厅、休息室和值班室。人员出入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应更衣换鞋。
第4.2.4条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更衣换鞋间使用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的每人1~3m2计算。
当无条件单独设更衣换鞋间时,可将换鞋、更衣柜设于机房入口处。
第三节 防火和疏散
第4.3.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第4.3.2条 当电子计算机机房与其它建筑物合建时,应单独设防火分区。第4.3.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宜设于机房的两端。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第4.3.4条 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及第一类辅助房间的装饰材料应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第四节 室内装饰
第4.4.1条 主机房室内装饰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并应避免眩光。如为抹灰时应符合高级抹灰的要求。
二、应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敷设高度应按实际需要确定,宜为200~350mm。
三、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当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为静压箱时,四壁及地面均应选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饰面材料。
四、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如吊顶以上及作为敷设管线用时,其四壁应抹灰,楼板底面应清理干净;当吊顶以上空间为静压箱时,则顶部和四壁均应抹灰,并刷不易脱落的涂料,其管道的饰面,亦应选用不起尘的材料。
第4.4.2条 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的室装饰应选用不起尘、易清洁的材料。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装饰材料可根据需要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易除尘。
第4.4.3条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内门、观察窗、管线穿墙等的接缝处,均应采取密封措施。
第4.4.4第 电子计算机机房室内色调应淡雅柔和。
第4.4.5条 当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设有外窗时,宜采用双层金属密闭窗,并避免阳光的直射。当采用铝合金窗时,可采用单层密闭窗,但玻璃应为中空玻璃。
第4.4.6条 当主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给排水漫溢和渗漏的措施。
第五节 噪声及振动控制
第4.5.1条 主机房应远离噪声源。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消声和隔声措施。
第4.5.2条 主机房内不宜设置高噪声的空调设备。当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第4.5.3条 当第二类辅助房间内有强烈振动的设备时,设备及其通往主机房的管道,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五章 空气调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5.1.1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均应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第5.1.2条 当主机房和其它房间的空调参数不同时,宜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第二节 热湿负荷计算
第5.2.1条 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量应按产品的技术数据进行计算。
第5.2.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空调的热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
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
三、太阳辐射热;
四、人体散热、散湿;
五、照明装置散热;
六、新风负荷。
第三节 气流组织
第5.3.1条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
第二篇:管道消防安全电缆整改规范
关于管道支架上电缆敷设的规范要求
依据《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16912-2008)、《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2008)、《35KV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电缆桥架安装》(04D701-3)等安全规程及太钢管网电缆现状,做如下规定:
1、与管道配套的动力电缆(如:煤气电伴热电缆、水管电保温电缆、控制电缆等)要统一穿电缆管(拐弯处要装皮管)。
2、管道及管道支架上原则上不允许有与该管道无关的动力电缆,如果确实需要在管道支架上敷设,须经能源环保部审批。在敷设时须设电缆桥架或电缆管(拐弯处要装皮管),参考相关安全规程满足安全距离,并做好防火措施,满足消防及5S要求。
3、与管道配套的弱电电缆及光缆(如:计(测)量电缆等)要统一穿电缆管(拐弯处要装皮管)。
4、管道及管道支架上原则上不允许有与该管道无关的弱电电缆及光缆,如果确实需要在管道支架上敷设,须经能源环保部审批。在敷设时须设钢绞线、电缆管(拐弯处要装皮管)或电缆桥架,参考相关安全规程满足安全距离,并做好防火措施,满足消防及5S要求。
任何电缆需上管网支架敷设,须经能源环保部审批。
另附:各易燃易爆介质的相关安全规程
二O一O年八月五日 附件:各易燃易爆介质的相关安全规程
1、煤气(含天然气管道)
GB 6222—2005
6.2.1.3架空煤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煤气管道和支架上不应敷设动力电缆、电线、但供煤气管道使用的电缆除外。6.2.1.4架空煤气管道与其他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 1kV~20kV架空电力线路与煤气管道的最小水行净距为3m。电缆管或沟与煤气管道的最小并行净距为1m。
6.2.1.5架空煤气管道与其他管线间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 1kV~30kV架空电力线路与煤气管道的最小垂直净距为3m(管道下)3.5m(管道上)
2、氧气
GB 16912—2008
8.1管道布置及安全间距
8.1.2架空氧气管应在管道分岔处、与电力架空电缆交岔处、无分岔管道每隔80m~100m处,以及进出装置或设施等处,设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8.1.10架空氧气管道管与其他架空管线最小安全间距应:
氧气管道管架与10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最小并行净距为1m;最小交叉净距
为0.5m 氧气管道管架与10kV及以下架空有套管的绝缘电缆最小并行净距为0.5m;最小交叉净距0.5m GB 50030—91 除氧气管道专用的导电线路之外,其他导电线路不应与氧气管道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3、氢气
GB 4962--2008 4.4.6架空管道不应与电缆、导电线路、高温管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4、电缆桥架安装
04D701-3_ 2.6
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架设时,其净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2.6.1
电缆桥架与一般工艺管道(如压缩空气管道等)平行架设时不小于400mm。
2.6.2
电缆桥架与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平行架设时不小于500mm。
2.6.3
电缆桥架不宜在输送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或具有腐蚀性气体管道上方平行安装。当无法避免时,应不小于500mm。且其间应用防腐隔板隔开。
2.6.4
电缆桥架与热力管道平行架设,热力管道有保温层时不小于500mm,无保温层时不小于1000mm。
2.6.5
电缆桥架不宜在热力管道的上方平行安装,当无法避免需在热力管道上方平行安装时,应不小于1000mm,其间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2.7 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交叉时,其净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2.7.1 电缆桥架与一般工艺管道交叉时,不小于300mm。
2.7.2 电缆桥架与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下方或具有腐蚀性气体管道上方交叉时,应不小于500mm,且在交叉处用防腐蚀盖板将电缆桥架保护起来,其盖板长度应不小于d+2000mm,(d为管道外径)。
2.7.3 电缆桥架与热力管道交叉,热力管道有保温层时,应不小于500mm,无保温层时,应不小于1000mm,且在交叉处应用隔热板(例如石棉板)将电缆桥架保护起来,隔热板长度应不小于d+2000mm。(d为热力管道保温层的外径)
第三篇:计算机管理规范
计算机管理规范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计算机设备的维护管理和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合理配置和保养公司计算机设备设施,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实施专职管理与兼职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及辅助办公系统计算机硬件设备、应用软件的管理。
三、职责
1、调度信息部门负责公司计算机及配套器材的选型、购置和分配,统一管理全局计算机设备和有关附件,建立设备档案,登记设备的型号、配置等信息,记载计算机硬件运行情况和故障次数及原因、维修内容等,定期对各单位计算机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
2、各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应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调度信息部门要保证必要的维修力量和相应的维修资金用于计算机及器材设备的维修,每年对计算机设备及管理工作进行一至两次检查,汇总计算机设备更新购置数量和耗材、备品备件、维护维修费用,统一制定资金需求计划,经领导审批后,纳入财务预算。
4、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安装防、杀毒软件,定期升级病毒库。
四、管理与使用
1、设施的购置
(1)计算机设备及耗材的采购纳入公司预算管理。各部室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申请,并将所需设备、耗材的品牌、型号、数量等需求填写详细,经调度信息部门审核后制定采购预算和采购需求计划报公司领导签批。(2)计算机及配套器材选取型号须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在掌握各类设备性能、价格之后,选择适宜的机型。(3)涉及重大计算机设备的选购,采取招标或咨询的方法,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升级以及维修服务的承诺;在采购过程中,调度所须做好硬件和软件的检测工作,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可行性。
(4)购买设备后,应按有关财产管理办法对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办理领用手续。所有硬件设备均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进行统一编号,并留存设备的原始资料(保修卡、许可证协议、光盘、说明书等),所有资料集中在调度信息部门存放,专人保管,重要资料,应作备份。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设备登记和使用保管记录、设备维修记录、零部件更换记录、设备维修卡和保修卡、设备技术资料等。
2、设备设施使用
(1)各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本部门计算机的使用管理,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电脑、网络、打印机等硬件设备,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非本机工作人员或非授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公司指定的专用电脑及设备。如操作人员违反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计算机须设置密码,并符合相应的终端安全设置标准,用户名及密码除管理人员、授权人员和分管领导知道外,绝不能外泄。妥善保管软硬件设备资料,不得私自挪用,确保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
(3)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便更换电脑设备,硬件和软件。严禁在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禁止下载、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已正常运转的软件不得随意修改程序或相关参数。
(4)各部门使用人员要定期对电脑进行检查、检测,并对磁盘进行清理,删除废弃及过期文件,保持所使用的电脑有足够的存贮空间,使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测试网络运行情况,及时解决计算机及网络故障。对于备用设备,应按设备性能使用要求定期加电运行。
(5)做好有关信息,数据拷贝存档和系统软件数据库的数据备份工作,以及重要信息、数据的保密工作。信息数据的保密应做到:不同密级文件存放于不同电脑中;设置进入电脑的密码;设置进入电脑文件的密码或口令;设置进入电脑文件的权限表。
(6)单位配备的计算机仅限于公用,不得因私携带外出,违规带出或使用不当造成电脑的毁损、遗失等后果均由责任人承担。
3、计算机维护和保养
(1)计算机设备由各单位计算机使用人员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和安全检查,做好预防性维护工作,并保持计算机的整洁与卫生。计算机周围严禁堆放磁性物质或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物品,经常对显示器外壳、电脑机箱进行清理。打印机使用后应及时清除纸屑。下班后必须关机并切断电源。
(2)计算机设备使用人员应按各类设备要求正确使用,在设备运行中应随时注意设备运行情况,一般性问题可由本单位人员处理,但作简易处理仍不能排除的重大问题,应立即报告调度所,由调度所负责组织检修。
(3)检修过程产生费用的需填写“设备维修单”,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调度所,由调度所落实具体的维修工作。设备维修期限原则上为一周时间,因某些原因设备维修时间需延长时,调度所要及时通知有关单位。(4)计算机维修维护过程中,维修人员应确保信息安全,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备份或拷贝.4、网络安全管理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工作由公司调度所管理。网络划分为三个,按安全级别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互联网(外网),办公网(内网)及调度运行(生产控制),三网实现物理隔离。计算机实行专网专机,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更改IP地址等参数,严禁不同网络的计算机互相串用。拒绝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禁止非法拷贝和下载安装非工作软件。公司人员不得向外界透露内部网络结构,包括网络拓扑、组网技术、硬件技术重要参数、IP地址等,不得向外部人员透露内部的网络帐号和密码。
(2)对接入外网的计算机必须向调度所提出申请,并填写《外网接入许可审批表》,经公司领导审核,经理批准后方可接入。对保密性、安全性较强的(如财务系统,调度运行系统及用于公司重要文档编辑存储的)电脑不得接入外网。
(3)外来移动存储介质需在公司计算机中授权使用的,在使用前需进行病毒清查,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对未做任何处理进行使用的,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并严肃处理。(4)建立定期安全备份制度。服务器和各部门计算机上的重要数据(含数据库,操作系统,主要网络设备配置)须定期进行备份。服务器上的数据备份由公司信息专责负责,各单位计算机数据备份由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清除不了的病毒,要及时上报调度所处理。
(5)公司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由公司调度所负责, 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后应及时报调度所安排处理。其他人不准擅自改动计算机的连接线、更换部件,不准擅自移动计算机,线路设备及附属设备。
(6)应用软件由调度所根据使用部门的需要,复制相应份数,并经验证和杀毒处理后,分发到使用部门。大型系统软件在内部网络进行时,必须编制用户特定编号和密码,设置特定的目录和程式,防止软件资源非授权使用及流出。
(7)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盗防火。下班后必须切断计算机电源,关好门窗。雷雨时刻无防雷设施的单位要暂停计算机使用。
五、设备报废
1、计算机硬件设备报废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手续。设备报废原则上依据计算机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规定及计算机设备档案管理库中设备资料:计算机自购置使用起五至六年内为正常运行期,打、复印机等附属设备按设计使用寿命计算使用期限。
2、当所使用硬件设备的运行影响到正常工作及生产质量时,使用部门按照公司相关财产物资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提出申请,经调度所提出鉴定意见后,报公司领导审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计算机设备可提出报废申请:
(1)折旧期已过,帐面已提足折旧费的计算机设备,其主要部件损坏或一次性修复费用超过目前市场同类同档次计算机设备价格的30%。
(2)因过频使用、自然磨损,造成设备、部件同步老化,发生硬件故障频繁,无法继续使用。
(3)因原有设备技术落后,功能过低,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或无法使用。
(4)因雷击、火烧、爆炸、水浸、腐蚀、摔压等事故造成计算机设备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一次性修复费用超过目前市场同类同档次计算机设备价格的50%。
3、超期仍在运行设备调度所根据运行状况及业务需求由调度所负责登记,制定维护、调整计划。
4、报废及退出运行的设备处理按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执行。
六、附则
1、本办法由调度所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未尽事宜在实施中完善。
第四篇:贵阳电信工程验收规范
贵阳电信业务考试重点内容
一、避雷针:
1、安装牢固、端正,垂直度偏差≤0.5%;
2、用40X4mm镀锌扁铁(或≧95mm2多股铜线)与地网连接;
3、接地扁铁与地网焊接长度≧100mm;
4、接地电阻﹤0.1Ω(欧姆)。
二、走线架:
1、水平安装时,水平度偏差≤±2mm;
2、垂直安装时,垂直度偏差≤±5mm;
3、支撑加固螺栓余留5mm左右;
4、走线架材料须热镀锌或定期刷防锈油漆;
5、常用走线架规格为:400mm;
6、走线架联接处须做电气连通(加装接地跨接线);
7、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需作接地连接(用40X4mm镀锌扁铁与地网焊接);
8、在馈线窗口上方的垂直走线架,应单独引地线与地网连接;
9、走线架焊接处须涂刷防锈漆(如银粉漆);
10、室内走线架须用≧25 mm2多股软铜线与室内接地铜排连接。
三、天线安装:
1、天线分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两种;
2、天线安装指标:
①方位角,允许偏差≤5°;
②下倾角(又称俯仰角,一般在3°—5°之间)允许偏差≤1°; ③安装高度(指天线底部距屋面的高度)。
3、同一小区(扇区)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应相同
4、常用固定天线设施:抱杆、铁塔、增高架;
5、全向天线与铁塔塔身距离≧2m(用支臂间隔),定向天线与铁塔塔身距离≧0.5m(用支臂间隔);
6、天线应处于避雷针45°保护角内。
四、GPS:
1、GPS天线应处于避雷针±45°保护角内;
2、GPS与发射天线在水平及垂直方向间距≧3m;
3、GPS与铁塔朝南一角间距≧1m;
4、GPS抱杆须装避雷针,抱杆须焊接地线;
5、GPS不能处于区域内最高点;
6、GPS至少与4颗卫星保持直线无遮拦连接;
7、GPS在水平45°以上无遮拦;
8、GPS安装角度误差≤±2°;
9、GPS馈线不许有大段盘绕;
10、GPS馈线与交流电源线部隔≧200mm;
11、GPS馈线无死弯、无损伤、无挤压变形。
五、馈线(7/8″馈线、1/2″跳线、3/8″GPS馈线、1/4″软馈线等):
1、硬馈线弯曲 半径≧20倍馈线外径(包括走线弯曲和防水弯制作),软馈线弯曲半径≧10倍馈线外径(包括走线弯曲和防水弯制作);
2、防水弯底部低于馈线窗下沿100mm-200mm;
3、馈线夹间距要求见下表:
4、室内外馈线须贴标签:
(1)注明内容:收发属性、所属小区(扇区)、编号;
(2)标签位置:
① 下塔(杆)1m内,②离开屋面前1m内,③馈线窗前1m,④7/8″转1/2″接头前,⑤主设备上部0.1m处。
5、馈线与交流电源线间距≧200mm;
6、无损伤、无变形、无扭曲;
7、天馈线电压驻波比(VSWR)≤1.5;
8、室外1/2″跳线长度标准为:3m;
9、馈线不许有大段盘绕;
10、天馈线接地位置:
(13处接地:①天线平台下1m内,②下塔后室外走线架前1m内,③
馈线窗前1m内;
(2)抱杆或增高架上安装时:有3处接地:① 下杆后1m内,②离开天面前1m处,③馈线窗
前1m内;
(3)铁塔高度超过60m时,在铁塔中间加1处接地,馈线在屋面长度超过20m时,每隔20m加1处接地;
(3)当馈线较短时:长度小于5m时,可1点接地;长度在5m到20m之间时,可采用2点接
地。
11、GPS馈线接地位置:
(1)靠近GPS天线处,接于铁塔地或屋面避雷带,(2)馈线窗前1米范围内,接于室外接地铜排上;
11、馈线接地要求:①接地线顺着馈线下行方向,禁止反向安装;②接地线与馈线
之间的夹角≤15°;③接地线弯曲角度大于90°,半径大于130mm;④接地点须做防氧化处理
(外部刷漆或涂抹黄油);⑤接地用双环式接地卡,外缠防水胶带。
六、有关电源部分:
1、电压单位:伏(V),电流单位:安(A),电池容量单位:安时(AH)。
2、交流电电压范围:220V±22V,即198V至242V,(标准电压为:220V);
直流电电压范围:-57V至-43V(标准电压为:-48V),每个电池电压为-2V,一组共24个,串联联接后总电压为-48V;
每组电池内各电瓶之间的联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3、常用电瓶容量为300AH或500AH;
七、有关线缆:
1、馈线规格:主馈线7/8″,室内外跳线1/2″,GPS馈线3/8″(或1/4″同轴软电缆);
22、电源线规格: ①综合传输柜到开关电源:2.5 mm,②交流电源线:3X16mm2+1x10mm2电缆,③主设备到开关电源:16mm2,④电池到开关电源:50 mm2.3、接地线规格:①避雷器到汇流排、馈线接地:16mm2,②汇流排到室外接地铜排、走线架跨接线、主设备到室内接地铜排、综合传输柜
到室内接地铜排:25 mm2,③蓄电池到室内接地铜排、:35 mm2,④室内外接地铜排到接地母排(地面上的接地扁铁):70 mm2或95 mm2。
4、接地线标识:保护接地符号为PGND,工作接地符号为GND。
5、线缆布放要求:(1)信号线、控制线、直流电源线与交流电源线应分开布放;
(2)线缆顺直、平整无交叉,线缆余留长度一致;
(3)线缆两端要有标签;
(4)不允许在线缆中间接头,必须用整条线缆;
(5)电源线芯之间、芯线对地绝缘电阻R≧1MΩ(欧姆);
(6)电线终端连接要求:①10mm2及以下打接头圈并镀锡用螺母压接,②超过10 mm2用铜接线鼻子压接;
(7)电源工作地线保护地线与交流中性线(零线)须分开布放,不能相碰。
八、线缆绑扎要求:
1、室外扎带一律用黑色扎带,室内扎带用白色或黑色;
2、水平布线时,扎带平行于线缆,扎扣设于线缆上方;
垂直布线时,扎带间距为200mm,扎带垂直于线缆,扎扣设于背面;
3、扎带扣剪平无刮手感觉。
九、设备安装:
1、室外设备应从下方进出线,接头连接部位做防水处理,未用的孔须堵住;
2、机架安装垂直度不大于机架高度的0.1%;
3、各类螺栓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约3-5扣;
4、几台设备正面对齐成直线,误差不于5mm;
5、相邻机架须紧密靠拢,间隙不大于3mm;
6、机架须可靠接地,接地线规格见第七条第3款;
7、机柜未用模板插槽须装上假面板,不得空置;
8、基站内主要设备布置要求见下图:
十、防雷接地设施:
(1)铁塔、抱杆、支撑杆、GPS抱杆顶部的避雷针,(2)屋面四周或女儿墙上的避雷带;
(3)馈线上的双环式接地卡(避雷夹);
(4)室内7/8″转1/2″馈线接头处的避雷器;
(5)交流配电箱中的电涌保护器;
(6)开关电源柜中的交流电源进入端的电涌保护器。
(7)室外接地铜排(即馈线防雷接地排)。
十一、机房各种接地:
1、保证至少有2处连通。
2、基站接地和种类:(1)工作地GND(如开关电源工作地),(2)保护地PGND,(3)防雷地PGND。
3、工作地和防雷地(或称室内接地铜排与室外接地铜排)在地网上的引接点间距≧5米;
4、室内外接地铜排尺寸≧100mmX10mm,室内外接地铜排与室外走线架、铁塔及基站建筑等保持绝缘;
十二、关于天馈线电压驻波比(VSWR):
1、电压驻波比的概念:入射波的功率和反射波的功率比值称之为驻波比,驻波比是衡量天馈系
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2、要求标准:VSWR≤1.5;
3、测试连线图:(图中测试仪表为:sitemaster)
4、驻波比过大的主要原因:
(1)1/2跳线或7/8馈线本身质量不好或有严重损伤或变形或扭曲;
(2)馈线头未做好或跳线未做好;
(3)某处接头或连接处有松动螺丝未拧紧;
(4)天线、避雷器、功分器、接头本身有问题;
(5)室外馈线外皮有损伤或室外接头处未做好防水处理,造成进水;
(6)馈线弯曲半径过小。
十三、接头防水处理程序
1、馈线接头处需做好防水处理:防水一般要求先包扎1层绝缘胶布、再包扎2层防水胶泥、然后包扎2层宽绝缘胶布、最后包扎1层窄绝缘胶布,最外层胶布包扎方向应与水流方向相反;每一层包裹需对前一层做好全面覆盖,特别是胶布对防水胶泥的覆盖;
户外防水接地需绑扎扎带,户外扎带一般余留5mm长度。
2、3、
第五篇:路灯电缆保护管施工规范
路灯电缆保护管施工规范
(摘录自城市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12)路灯保护管所使用各种材料需符合相关行业对材料的规定。
1、路灯电缆保护管敷设,电缆应敷设在能满足承载强度的保护管中。
2、电缆埋设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绿地、车行道下不应小于0.7m; ②
人行道下不应小于0.5m;
③
在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地段应按设计要求敷设;
3、电缆保护管不应有孔洞、裂缝和明显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金属电缆保护管应采用热镀锌管、铸铁管或热浸塑钢管,直线段保护管直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有弯曲时不应小于2倍;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其内径不宜小于100mm。
4、电缆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弯制后不应有裂痕和显著凹瘪显现,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菱角,管口应做成喇叭形。
5、硬质塑料管连接采用套接和插接时,其插入深度宜为管材内径的1.1—1.8倍,在插接面上应涂以胶粘剂粘牢密封;采用套接时,套接两端应采用密封措施。
6、金属电缆保护管连接应牢固,密封良好。当采用套接时,套接的短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长度不应小于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保护管不宜直接对焊,宜采用套管焊接方式。
7、敷设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管等电缆保护管时,地基应坚实平整,不应有沉降。电缆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
8、过街管两端,直线段超过50m时,应设置工作井,灯杆处宜设置工作井,工作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工作井不宜设置在交叉路口,建筑物门口,与其它管线交叉处。
②
工作井宜采用M5砂浆砖砌体,内壁粉刷应用1:2.5防水砂浆抹面,井壁光滑平整。
③
井盖应有防盗措施,并满足车行道和人行道相应承重要求。
④
井深不宜小于1m,并应有渗水孔。⑤
井内壁净宽不宜小于0.7m。
⑥
电缆保护管伸出工作井壁30mm—50mm,有多根电缆管时,管口应排列整齐,不应有上翘下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