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几点认识

时间:2019-05-14 05:5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几点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几点认识》。

第一篇: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几点认识

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几点认识

安全生产部(工程部)

近几年,随着电力工业的科技进步,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建设迅猛发展。大批300MW超临界、600MW超(超)临界、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相继投产发电,还有机组正在建设和筹建中。已投产机组相继暴露出很多在设计、安装、调试以及运行方面的问题。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参数高、容量大,各式设备缺陷给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隐患,特别是一些设计、施工方面的缺陷,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分公司目前开展前期工作的热电项目,在可行性报告的工程设想中,均选择了300MW级超临界供热机组,而300MW级超临界供热机组在国内已经投入商业运行的业绩还很少。按照中电投的的管理体系要求,做到基建生产的无缝连接和平稳过渡,保证机组达标投产,对生产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电力建设和电力生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这两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也是完全不同的,生产准备工作就是要衔接这两个过程,使之能够达到无缝连接,迅速产生生产力,创造效益。电力生产的特殊性以及高度的专业化、现代化要求任何一个电厂无论采取何种生产管理模式,在生产之前都必须提前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机组投产发电必须具备的条件、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等?在生产准备工作过程中都要完成好,才能保证机组的顺利投产。只有充分认识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才能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对今后生产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才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2.对生产准备工作定义的理解

生产准备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所需物资的量的储备,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项目从开工到正式投产前的所有前期工作。个人理解生产准备就是:为保证新机组按工期要求、达到设计标准顺利投入生产,投产后能稳定高效运行,而所作的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这里强调“必要的准备”。对于企业来讲,追求所有的投入能够产生最大的利润,因此,生产准备工作必须做到一方面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资金浪费。3.生产准备工作大纲的创建

生产准备工作大纲的及时创建,有利于指导生产准备各项具体工作。生产准备工作大纲对生产准备人员在基建过程中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如有些发电公司执行的发电管理系统、NOSA安健环管理和三标一体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为机组投产发电打下坚实基础。生产准备工作大纲作为生产准备工作纲领性文件,详细的执行方案要在实施细则中有明确规定,使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集团公司在《火电项目建设管理手册》中明确要求,生产运营准备机构应在新(扩)建项目公司成立2月内组建,生产运营准备机构组建1个月内完成生产运营准备工作大纲;组建后2月内,相关人员应全部到位。3.1生产准备工作遵循的原则

(1)生产准备工作要整体策划,发电公司内外部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策划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2)生产准备工作要坚持基建过程的全过程参与,从设计审核到整套启动试运行,生产准备人员都要深度参与,确保从基建到生产的顺利过渡。

(3)全面、系统进行生产准备培训工作,坚持理论知识培训与现场实际结合的原则,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3.2生产准备工作主要内容

生产准备工作包括生产体制和组织机构确定、生产人员需求配置、生产人员培训、生产人员参与基建过程、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的编写、辅助生产设施准备、各系统分部试运和整套启动移交生产进入商业运营、设备技术档案的交接以及生产信息管理的各项生产准备工作。4.基建与生产准备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基建与生产是分离的,基建就是建设,生产就是生产,各自工作关注重点不同。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各发电企业都在积极推行基建生产一体化,基建为生产,生产为经营的管理理念,目的是使两者工作的核心达到一致。

基建相对于生产来讲是短时的、是过程量,而生产是长期的,更加注重结果。这就难免造成在实际基建工作过程中,基建的管理者(工程部门),更加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就是建设工作什么时间能完成;而生产准备部门(未来企业的生产者),尤其关注工程质量,就是如何能接手到一个高质量生产系统。

明确了基建与生产的工作性质,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这就要求生产准备工作必须在技术管理上延伸到工程的各个阶段,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技术管理,也就是说在技术上生产准备一定要提出意见或建议,但生产准备并不参与基建过程中的行政管理,即不与基建合作伙伴发生业务往来,技术要求也只能是通过工程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5.全面做好生产准备各项工作

按照生产准备大纲的要求,生产准备工作要贯穿于电力建设到电力生产的全过程。要想达到基建与生产的无缝连接和平稳过渡,并保证设备的高质量投产与长期稳定运行。生产准备期间必须全面做好质量管理、技术资料、生产培训等各项工作。

(1)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做好质量管理 生产准备人员就是将来的电厂生产管理和运行人员,应该说是电厂今后设备的主人,明确了这一点,生产准备就应从基建为生产,生产为经营的角度出发,深度参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以主人翁的姿态严格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前期参与准备:在项目确立阶段,及时参与并提出建议和要求,包括厂址条件、运输、煤灰水、接入系统等相关条件及比选方案。

初步设计阶段:生产准备人员要充分发挥出专业优势,在中电投设计优化理念的指导下,遵循集团公司基建管控体系,应本着节约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安全可靠、方便管理的原则,对有关方案进行优化比较,以取得一个经济合理的方案,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水平。

选型招标阶段:生产准备人员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在设备选型、设备招标、技术谈判等阶段,提出自己的观点,选择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设备。特别设计招标中,不选贵的,但避免低价劣质中标;不只追求工程低造价,而是把工程造价放在机组整个寿命期,作为一项营运成本考虑。

设计审核阶段:生产准备人员必须及时参加设计联络会,就设计上遗留问题进行商讨。认真审核技术设计图纸,特别是对于现场布置是否符合生产条件要认真考虑并及时反馈意见,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施工返工的浪费发生。特别是在热控逻辑组态和CRT画面图的确认方面,生产准备人员是今后决策的主体,为此事先必须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

监造验收阶段:生产准备阶段应提前制定设备监造跟踪方案,及时参加设备监造、对制造厂设备生产进行质量控制,把好设备出厂质量验收和设备材料进厂验收,确保设备出厂、安装达到设计精度,保证机组效率达到最佳。

工程建设方面:生产准备人员要全面介入各项工作。如:积极参与主机设计联络会,就有关设计方案同各单位进行探讨,提出优化建议。生产准备人员全面参与设备调研、技术规范书的审核、技术评标以及合同谈判等工作。期间,生产准备人员要本着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确保招到性价比最优的设备。从生产角度提出建议和意见供设计单位和部门参考,对影响运行安全的问题坚持原则,积极与工程及相关人员探讨解决。

(2)技术资料准备

技术管理工作是贯穿生产准备工作始终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生产准备阶段必须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及使用。安排专人收集和保管一套从立项开始的完整技术文件、资料和图纸,还包括历次技术讨论的记录,有关重大决策的过程以及有关设计变更的依据,现场施工影象资料等。

突破技术封锁,加强向已投产的同类型机组电厂学习。特别是收集同类型机组在基建和试生产期间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或预防措施,在生产准备各个阶段借鉴吸收。

在生产大批人员到位之前,根据调研收集及厂家提供设备资料情况,及时编写培训教材,以便指导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及时启动集控运行规程编写及系统图绘制工作。

在生产准备阶段,专业技术人员要锲而不舍地加强对新技术以及技术难题的研究,挖掘机组技术深层次问题,认真研究。利用一切技术力量在如何确保机组顺利投产和安全稳定运行上下工夫。遇有技术难题,还要适时邀请有关专家组织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近年来国内一些发电公司,已经将机组运行期的技术监督工作向前延伸到基建期间,使技术监督工作在基建、运行和检修全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使机组的建设质量得到更有力的保证。建立主管领导负责的电力科学院、工程部、生产准备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成的三级技术监督网络,有利于各专业技术监督小组工作的开展及各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成立现场技术监督办公室,制定技术监督工作细则,明确工作程序,统一组织协调各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检查监督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对基建技术监督发现的问题与隐患,落实责任人和处理时间期限,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进行闭环管理,督促落实,并举一反三,使一台机组基建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不在其他机组再次发生。

(3)现场管理准备

生产准备人员必须加强现场跟踪,做好各项基础资料的积累,为机组的全寿命管理掌握原始资料。对发现的问题以联系单形式进行反馈,及时解决。坚持质量验评标准,把好质量验收关;深入现场,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安装情况,对安装质量实时跟踪,全程监控。关键项目重点把关,参加锅炉受热面吊装前质量检查、水压试验前质检等安装监督,保证项目进行期间的安全和机组的基建质量。

施工现场即是今后的工作场所,生产现场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产效率和安全文明生产。因此,生产准备阶段必须重视生产现场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场工作环境和安全环境,避免由于设施不完善所产生的利益损失。

(4)调试准备

经过前期一系列生产准备工作后,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生产准备进入关键的阶段性的收获季节---生产调试期。生产人员如何参与分步试运、如何参与整套启动、如何参与机组带负荷及满负荷试运?集团公司火电项目建设管理手册已经提出明确要求,要认真贯彻执行。

精益求精做好机组试运工作,为机组整套启动打好基础。这是所有企业都追求的目标。要求生产人员无论是调试大纲的编制、技术方案的讨论,还是技术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必须积极参与机组调试工作,同时将学习的经验应用到机组调试工作中来。这样不但有效降低了机组调试风险,同时提高设备系统的调试进度和调试质量。生产人员在现场设备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工作联系单,并认真跟踪工作联系单提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各专业认真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但要强调的一点是,生产准备人员必须在调试深度上下足工夫,调试期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达设计值投产的要求,以设计值为标准,严格开展精细化调试工作。因此深度调试所产生的隐形经济效益是客观的、是长远的、是受益匪浅的。因此生产准备期间,必须统一思想,在厂用电受电之前,提前做好深度调试的策划工作,并在生产调试的各个阶段不折不扣的组织落实。同时在调试阶段,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同类型电厂的经验教训,降低调试风险,提高调试质量,确保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

(5)全力以赴做好培训工作

生产准备阶段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人力资源储备:一是做好关键人员的准备工作,生产准备的领军人物必须优中选优,因为他的站位高度决定着生产准备的方向和深度。专业专工等技术管理人员也必须提前到位,一方面在项目前期阶段发挥专业特长,同时为后续生产准备工作创造条件;二是做好生产准备人员招聘的工作;三是要做好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工作。

集团公司已经在《火电项目建设管理手册》中,对生产人员、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都做了明确要求。对此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制定严密的培训目标。把生产准备培训目标定位在全能集控运行值班员、具备一专多能的系统点检、维护人员。全能运行值班员要求能全方面地掌握机、炉、电、化理论知识及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通过各阶段培训目标的设置和严格培训的管理,逐步克服专业差异,提高生产准备人员的综合理论水平。

二是制定员工培训手册,实施个人培训计划。使员工在预计的时间内实现全能型生产人员的目标;将培训计划条目化,转变为易于操作和检查的培训手册。培训手册明确员工的培训实习的内容和方向,使生产准备人员对所学内容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

三是在采取传统的仿真机培训、高校理论培训、同类型机组电厂学习等生产准备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比如选派生产骨干人员参加同类型机组调试工作,提前锻炼了队伍,同时全面掌握了机组运行调试第一手宝贵资料,积累了丰富的机组现场时间经验,促进了集控骨干的多专业融合和集控水平的飞跃。

四是定期考试考核,考试内容正规,针对性强、系统全面。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建立生产准备培训激励机制,制定生产准备培训奖励金发放细则,将员工的培训奖励与培训成绩紧密挂钩。通过培训奖励金制度,有效地促进成绩落后者不断赶超,成绩优异者精益求精,逐步建立竞争机制,培养员工竞争意识,有效发挥员工的潜力,推动培训工作的顺利进展。6 结束语

对于每个电源建设项目都在追求机组投产后长周期持续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达到此目标,在做好生产准备各项工作的同时,必须将工程管理与生产准备工作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基建生产一体化。

生产准备部门必须积极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参与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做好设备的质量管理。同时生产准备人员还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技术创新,开展设计优化,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努力实现机组的长周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达到集团公司所要求的投产后,机组达设计值运行。

第二篇:生产准备工作

新建电厂的生产准备工作

发电厂自基建开工以来的人员组织、技术培训、建章立制等前期生产准备工作,生产人员参与机组优化设计、做好设备验收、完善热控逻辑、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电网协调等各类启动调试过程管理工作;以及机组投产后的各类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了新建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做好前期生产准备工作

电厂遵照集团公司“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工作理念和关于基建与生产无缝衔接的总体要求,始终把生产准备工作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领导重视,精心策划生产准备工作

编制《生产准备实施大纲》,明确生产准备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运行、点检、维护、检修、并网、备品备件、物资、制度、安全、技术监督、信息化建设、调试、启动和验收、生产现场等方面拟定了有关计划和要求,并根据工程的进度和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

1.2 盘活资源,组建生产运行班子

2005年7月21日工程开工,同年12月,电厂筹建处建立生产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运行专工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着手编写培训教材和运行规程、绘制系统图等培训前期工作;2006年3月,完成集控人员岗位招聘工作;同年7月,成立生产准备部,逐步配备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及点检维护人员;11月各专业维护人员进驻现场开展前期培训并介入调试工作;2007年3月将原来的生产准备部分设为生产技术部和运行部,同年7月成立了安全监督部。由于生产运行人员均来自于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各老厂,没有从事大机组运行的经验,综合技能素质不高,且因异地工作,思想上不稳定。我们以鼓励和考核为手段,激活用人机制,盘活人力资源。在鼓励现有人员勤奋学习、提高技能、早日成为合格的60MW机组生产运行人员的同时,面向社会招聘部分优秀人才,充实和优化了生产运行人员结构,使我厂人员配备基本满足了机组启动调试和生产运行的需要。

1.3 加强培训,构建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为保证机组能顺利转入生产并保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600MW超临界机组的技术要求和人员结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

运行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是理论知识培训、仿真机培训、同类型机组跟班实习和现场培训。其中有8人参与了调试所在其他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的调试工作,既得到了锻炼,又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我厂调试工作发挥了作用。

生产管理人员及点检维护人员的培训采取以现场培训和厂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分析当前新机组调试过程中的常发故障,比如:油系统不清洁、真空严密性差、发电机漏氢超标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利用厂家现场服务的机会进行实地培训,在调试中提高水平。

同时,加强业务技能的考核工作,业务技能与岗位挂钩,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与生产异常情况挂钩,能者上,庸者下,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1.4 建章立制,做好生产准备的制度保证

在机组投产前,编制完成了各生产岗位工作标准,明确了各级生产人员的工作要求。编制完成了《集控运行规程》等各专业规程,以及各专业系统图等。编制完成了各类操作卡、操作票、运行日志、运行报表等日常台帐。

近一年时间里,结合本厂对各项管理活动的要求,逐步修订颁发了各项规章制度,包含3类基础管理制度、14类业务管理制度共244项规章制度;编制印发了30项安全管理制度、33项生产管理制度、12项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完成了集控和其他专业运行规程(第二版)的修订工作。编制出版了各专业的点检标准、设备给油脂标准和点检卡,编制完成了多项事故处理预案。通过规程制度的逐步制订和实施,满足了现场调试及生产的工作需要,为运行、维护做好了准备。

.5 认真整改,夯实运行生产准备基础

2007年3月,股份公司组织12位专家组成的运行生产准备查评组,分为技术资料组、现场设备组和安全管理组来到田集发电厂,开展了为期3天的运行生产准备查评工作。对电厂的运行生产准备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提出了设备规程技术资料不完善、现场设备标识缺少、生产设备和管辖范围分工界面不清晰、现场工器具管理不规范等10个方面29个问题,我们结合8项建议逐一落实整改。通过这次检查以及整改事项的闭环,进一步夯实了新管理模式下运行生产准备的基础。主动介入,着眼未来,加强机组启动调试全过程管理 为了机组投产后的安全经济运行,生产准备人员全面参与基建全过程,运行和设备管理人员参与设备选型、设计审查、系统优化;参与设备的安装与验收;做好机组调试、试运行操作、设备代保管等各项工作

2.1 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在机组安装调试及试运行时期,生产准备人员主动介入,参与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理解消化设计意图,熟悉了解设备性能,为以后的设备系统验收、运行操作等做好准备。由于介入程度较深,能够察觉一些问题症结,提出优化设备系统建议,从而及时消除设计、安装、设备缺陷,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2.2 做好设备验收,保证健康的设备移交生产 在设备试运阶段,认真执行“新启规”,严把试运质量关,严格做到“三不启动”,即设备的设计、安装、试验资料不全不启动;联锁、保护传动试验未完不启动;机组跳闸原因不清和未采取有效措施不启动,确保实现试运后的零缺陷移交。

2.3 完善热控逻辑,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热工保护控制逻辑是确保大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根据调试进度需要,及时完成机组热工保护定值、热工控制逻辑和继电保护定值计算的审批工作。机组调试过程中,根据各类试验和生产异常情况及时讨论和修订完善。1号机组投产以后,我们针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控制逻辑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同时确保了2号机组无锅炉爆管、无锅炉MFT、无汽机跳机、整套启动一次完成。

2.4 强化安全管理,做好代保管阶段工作

一个新建电厂,强化代保管和试运行阶段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养成习惯,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系统代保管或机组顺利投运后,按生产运行管理要求,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及时对运行设备和施工现场进行隔离,保持了运行设备安全稳定。

2.5 加强电网协调,确保工程如期推进;根据工程进度需要,我们积极主动与电网生产系统的沟通,先后与华东电网公司、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省电科院、市供电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并网技术服务合同》、《技术监督服务合同》、《供用电合同》、《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明确了电网设备命名编号、调度关系、管理范围、技术服务内容等一系列责任和要求。保证了倒送电、机组并网等重要节点的顺利进行。

3理顺体系,强化管理,确保机组投产后的安全稳定运行

机组投运后,发电厂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对标管理为龙头,以人本建设为支撑,着力于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完善工作,强化细节管理,保证了两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3.1 规范例会制度,理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在1号机组投产后,坚持每日召开生产调度会,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运行分析会,分析机组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剖析安全运行和节能降耗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检修分析会,总结分析设备检修、消缺维护过程中各类问题。

每周召开安全文明生产会议,对现场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和影响安全文明生产的设施、设备进行分析盘点,评价“两票三制”的执行情况,对安全文明生产工作提出要求和整改计划;每月召开安全生产讲评会,总结分析月度安全生产形势,对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讲评。

3.2 加强消缺维护管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自1号机组投产之日起,发电厂重视设备的缺陷管理,MIS缺陷管理系统随即投入使用,逐步消除设备分工上的死角,以保证所有缺陷的闭环验收。积极组织协调消缺维护工作,执行好《设备维护项目考核办法》和《设备维护值班制度》,加强对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工作,编制印刷各专业设备点检标准和点检记录表,及时进行巡检,填写点检日志和记录,并准确对设备缺陷进行分析和处理。

加强对重大设备缺陷的跟踪、分析和处理,定期组织对遗留缺陷进行盘点分析,通过2007年10月底和11月初分别对2台机组停机全面消缺,为机组连续运行和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提供了保证。

3.3 解决基建遗留问题,确保完成达标投产目标

对基建上不完善项目和对安全生产、经济运行有较大影响或存在较大隐患的项目,进行反复专题讨论,逐步安排实施整改。按照公司达标投产工作要求,制定目标计划和实施办法,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达标投产工作。及时安排机组的性能试验工作,对性能试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比较,对试验过程中已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研究,设备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优化运行方式和操作,以挖掘潜力,争取先进指标。

3.4 开展专项安全活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认真开展秋冬季安全大检查、运行管理季、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电缆封堵专项检查等各项工作。对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完善;对现场的安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认真落实整改,并举一反三;规范现场的作业行为和管理行为。每项整改活动制订详细的落实计划,责任到人。每次的专项检查活动都能够检查出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一个新建电厂,扎实地进行各项安全检查活动尤为必要。结语

充分的生产准备,生产人员积极参与基建全过程,保证了电厂投产后的安全稳定运行。2007年,发电厂2台机组共发电28.6亿千瓦时,完成了由基建向生产的平稳过渡,实现了“当年机组双投,当年产生效益”目标。自工程开工到2号机组移交投产,安全生产记录累计达858天;保证了投产后的连续安全无事故运行,各项经济指标也达到了国

第三篇:火力发电厂主要生产系统

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生产系统包括汽水系统、燃烧系统和电气系统,现分述如下:

(一)汽水系统:

火力发电厂的汽水系统是由锅炉、汽轮机、凝汽器、高低压加热器、凝结水泵和给水泵等组成,他包括汽水循环、化学水处理和冷却系统等。水在锅炉中被加热成蒸汽,经过热器进一步加热后变成过热的蒸汽,再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由于蒸汽不断膨胀,高速流动的蒸汽推动汽轮机的叶片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热效率,一般都从汽轮机的某些中间级后抽出作过功的部分蒸汽,用以加热给水。在现代大型汽轮机组中都采用这种给水回热循环。此外,在超高压机组中还采用再热循环,既把作过一段功的蒸汽从汽轮机的高压缸的出口将作过功的蒸汽全部抽出,送到锅炉的再热汽中加热后再引入气轮机的中压缸继续膨胀作功,从中压缸送出的蒸汽,再送入低压缸继续作功。在蒸汽不断作功的过程中,蒸汽压力和温度不断降低,最后排入凝汽器并被冷却水冷却,凝结成水。凝结水集中在凝汽器下部由凝结水泵打至低压加热再经过除氧气除氧,给水泵将预加热除氧后的水送至高压加热器,经过加热后的热水打入锅炉,再过热器中把水已经加热到过热的蒸汽,送至汽轮机作功,这样周而复始不断的作功。在汽水系统中的蒸汽和凝结水,由于疏通管道很多并且还要经过许多的阀门设备,这样就难免产生跑、冒、滴、漏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会或多或少地造成水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向系统中补充经过化学处理过的软化水,这些补给水一般都补入除氧器中。

(二)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是由输煤、磨煤、粗细分离、排粉、给粉、锅炉、除尘、脱流等组成。是由皮带输送机从煤场,通过电磁铁、碎煤机然后送到煤仓间的煤斗内,再经过给煤机进入磨煤机进行磨粉,磨好的煤粉通过空气预热器来的热风,将煤粉打至粗细分离器,粗细分离器将合格的煤粉(不合格的煤粉送回磨煤机),经过排粉机送至粉仓,给粉机将煤粉打入喷燃器送到锅炉进行燃烧。而烟气经过电除尘脱出粉尘再将烟气送至脱硫装置,通过石浆喷淋脱出流的气体经过吸风机送到烟筒排人天空。

(三)发电系统

发电系统是由副励磁机、励磁盘、主励磁机(备用励磁机)、发电机、变压器、高压断路器、升压站、配电装置等组成。发电是由副励磁机(永磁机)发出高频电流,副励磁机发出的电流经过励磁盘整流,再送到主励磁机,主励磁机发出电后经过调压器以及灭磁开关经过碳刷送到发电机转子,当发电机转子通过旋转其定子线圈便感应出电流,强大的电流通过发电机出线分两路,一路送至厂用电变压器,另一路则送到SF6高压断路器,由SF6高压断路器送至电网。

第四篇:国有企业大型展会的准备工作

要知道选择参加的展览能否为公司带来最高的回报,您需要在下决定前提出以下问题。在展会前18-24个月开始做计划和调查:

1、该次展览能满足我们市场拓展的需要吗?

2、展会日期是否合适?

3、同期有别的展会举办吗?

4、展会地点是否便利?

5、有多少与会者是来自目标市场?

6、有多少与会者是来自我们主要的服务地区?

7、组展机构怎样推广展会?

8、展览过往的业绩如何?

9、哪些竞争对手将参展?

10、展会组织是否提供以往参展商的联系方法吗?

11、公司中有人曾参加过这个展会吗?

12、我们可为此展会投资多少?

13、展会组织对参展商的推广提供什么协助?

14、组展机构可以提供参观买家专业性的保证吗?

15、我们希望通过参展得到多少回报? 参展计划在展览前9-12个月开始计划

16、该展会能为我们现行的市场策略服务吗? 我们的需求是:

★ 提高现有市场的现有产品和服务?

★ 向现有市场推出新产品或服务?

★ 将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投向新的市场? 将新的产品或服务投向新的市场? 增强公司在现有市场的形象? 将公司推向新的市场?

17、需要展出什么产品?

18、在这次展会上谁是我们的目标观众?

19、我们参展的目的是什么?

20、我们有书面的参展计划吗?

21、参展预算已确定了吗?

22、我们的展位已确定了吗?

23、订金必要的保证金已支付了吗?

24、怎样的展位设计符合我们的要求?

25、我们能使用现有的展示品吗?

26、我们需要新的展示品吗?

27、我们需要新的宣传画吗?

28、我们需要预定什么展览服务?

★ 楣板

★ 电气

★ 地毯

★ 视听器材

★ 给排水

★ 展位清洁服务

★ 植物摆设

★ 电话

★ 电脑 打印机 垃圾篓 家具

29、安全服务是否必要?

30、是否安排好展位的安装与拆卸?

31、怎样安排货运?

32、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当地工会条款?

33、保险安排

34、是否准备好工具箱?

35、酒店服务预定好了吗?

36、注意展位付款的最后期限

37、需要提供展位信用卡交易方式吗?

38、需要营业执照吗?

39、指引卡片已设计并打印好了吗?推广计划提前6-8个月制定

40、展前推广如何进行

★ 个人邀请函(包括介绍和回复函)

★ 广告(贸易出版物,当地媒体)

★ 直邮广告

★ 电话推广

★ 公关

41、我们的展位号有否包含在展前的推广材料中

42、需要印制额外的传单、目录和价目表吗?

43、印刷品准备好了吗?

44、对其他的公关活动做好了计划吗?

45、我们的展览指引条款已完成并寄出了吗?

46、怎样的赠品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7、我们要组织什么样的现场推广活动?

★ 机场广告/户外广告板

★ 酒店电视广告

★ 运输广告

★ 展会每日广告

★ 酒店房间推广

★ 展会目录广告

48、我们要组织一次观众竞赛吗?

49、我们的竞赛和赠品符合当地的法规吗?

50、要预定多少门票?

51、欢迎仪式筹备好了吗?人员提前4-6个月计划好参展人员

52、展位上需要多少工作人员?

53、谁是代表公司的最佳人选?

54、展位经理指定了吗?

55、参展人员的培训准备好了吗?

56、定好展前会议的时间吗?57、58、59、60、参展人员熟悉展出的商品和服务吗? 是否组织好一个演示会? 是否有一个准备回答问题的技术代表 是否确定了服装代码?

61、是否为参展人员预定了足够的证件?

62、参展人员是否有足够的名片?

63、展位时间表是否制定好?

64、谁负责监督展位的安装和拆卸?

65、该负责人是否清楚展会的出入程序?

66、是否为参观者提供引路服务?

67、是否制定了每天的总结会时间?

68、是否会向登记的参观者寄出感谢信?

69、怎样处理展览指引?

70、怎样监管展会上的销售?

71、参展工作人员会得到怎样的奖励?

72、怎样评估该次展览?

73、展览费用是否在预算之内?

74、是否应修改下一年的预算?

75、还有什么别的国内、国际展览?

2011-11-27 效率在展会前为展会后的事情做好准备

第五篇:大型火力发电厂技术管理工作规定(2016版)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生产技术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按照“关口前移、闭环控制”的原则,实行技术管理责任制。

第二条 生产技术管理是火力发电生产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转的重要基础。为规范和加强基层企业各专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理顺三级管理体制,结合点检定修制、运行集控制及项目管理制的管理体制,特制订本规定。

第三条 生产技术管工作理应当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全过程,在发电设备设计、选型、招标、安装、调试、验收、运行、检修、更新、报废等各个阶段均应执行规定,使各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准备、实施、分析、验收、总结等各个步骤更科学、有效、规范且具有可追溯性。

第四条 各部门应根据本规定要求制订基础管理、设备管理、运行技术管理和检修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并不断探索更新,认真归纳总结,使之不断完善,逐步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做到技术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适应和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条 生产技术管理应尽量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实现资料共享。

第六条 基层企业应完善各项专业技术监督、可靠性分析等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监控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规定。

第七条 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每年进行重大危险源定级评估。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并按规定进行演练。

第八条 制定安评、经评等滚动规划,按期按规定进行评价,并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以保证机组设备可靠、安全、经济运行。

第九条 所有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都应熟悉本条例并认真贯彻执行;所有负有技术管理职责的行政领导,应熟悉本条例的全部或有关部分,并督促所管辖的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本条例。

第二章 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

第十条 基层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由公司、部门(部室)、班组三级组成,在技术管理上,三者之间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第十一条 企业级技术负责人是总工程师,技术负总责,行政上接受总经理的领导。设备管理部(以下简称设备部)为本厂技术管理的职能部门,按照其职责范围要求以及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指示,负责组织解决全厂重大生产技术问题,归口管理技术监督日常工作,处理日常的生产技术问题。副总工程师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分管的技术管理工作。总工程师有事离厂时,其职责由指定的副总工程师代理。

第十二条 部室技术管理的负责人是其行政一把手。部室专职工程师是部门技术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日常的技术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副总工程师的指导,应经常将工作情况向部门一把手和相关专业的副主任汇报,每月进行一次技术总结,向总工程师及分管副总工程师书面汇报。

第十三条 班组的技术管理工作,设有专职工程师(或技术员)的由工程师(或技术员)负责,无专职工程师(技术员)的班组,由班长负责。在技术上,班组技术管理负责人要接受所在部室专职工程师的领导,完成其布臵的工作,并经常将工作情况向其汇报。

第三章 各级技术管理人员职责

第十四条

技术管理体系通过逐级负责的方式,提出并解决生产过程中一切技术问题的办法和方案,对生产过程实施及时有效的技术监督,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第十五条 总工程师对下列技术工作负责:

(一)负责批准以下技术文件:

1.变更设备和生产建筑物结构、增加荷重、开孔、打洞,变更主保护、热力系统、热控逻辑、电气主接线(包括厂用点接线)以及使设备性能发生变化的技术设计或技术措施。

2.运行规程、检修规程、热控定值、质量标准等技术标准。

3.在生产区域内新增永久性建筑物,使生产区平面布臵发生变化。

4.向外报送的技术性工作总结、试验报告、请示、报告等技术文件。

5.按《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技术监督的有关规定,由总工程师签发的文件。

6.热控保护、继电保护定值的计算、变更。7.检修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8.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包含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9.与外单位签定的科技协议,技术转让协议,技术性来往文件。

10.重大项目的技术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

(二)负责审定以下技术文件 1.2.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包含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影响设备安全、经济技术指标和变更设备名牌的工作。3.重大项目的技术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

4.审定大、小修计划、更新改造计划、科技工作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及时报送生产副厂长批准。

(三)负责以下生产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

1.组织研究并提出重大技术问题和重复发生的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监督、指导实施。

2.现场生产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

3.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重大项目进行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技术把关。

4.经常深入现场和基层检查技术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基层技术管理人员给予帮助和指导。

5.组织全厂技术培训计划的制定。并督促职能部门认真实施。

6.对生产现场发生较大或原因比较复杂的事故以及进行重大运行操作、试验、施工等进行现场指导。

7.批准主要热控保护、继电保护的投退。

8.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定评价、并提出奖惩方案。

9.批准消防水系统等重要设备系统的因检修需要的停运申请。

10.发现现场有违反技术管理制度、违章、违规等行为时,应及时予以制止。

11.发现现场有违反技术管理制度、违章、违规等行为时,应及时予以制止。

第十六条 运行副总工程师对下列技术工作负责: 运行副总负责运行管理(运行方式和方式优化、节能、环保)。在行政上接受生产副厂长的领导、对生产副厂长负责,在技术上接受总工程师领导、对总工程师负责。应履行下述职责:(一)负责以下技术文件:

1.根据专业特点,审核技改方案和技术协议。

2.常规调试方案及检修中的分步启动和分步试验措施的批准。

3.辅助设备检修、预试申请的批准。4.母线运行方式改变申请的批准。5.一般性运行反事故措施预案的批准。6.一般性运行管理制度的批准。(二)负责组织编写并审定以下技术文件: 组织运行规程、运行管理制度、典型运行操作票(卡)编写及修订,并负责审定。组织编制大小修开停机试验方案并审定。根据专业及分管特点,对送报总工程师批准的文件负责审定。

(三)负责以下生产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 1.运行方式的归口管理,并了解系统方式,负责与电网调度机构进行联系与沟通。

2.全厂节能管理,归口日常节能工作,每月组织召开节能月度会议,组织编制中长期节能规划。

3.按照重大操作到位制度的现场监护;负责一般运行方案(含跨专业)、负责熟知专业技术监督和技术问题的把关。

4.环保运行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以及数据审定工作。5.对运行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负责运行现场一般技术问题的决策。

6.经常深入现场掌握情况,并指导优化运行方式,及时有效地组织对现场运行技术难点进行攻关。

7.审核组织编制运行技术培训计划并认真执行。8.对值长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对运行专工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向总工程师提交有关业务能力考核评价。

9.完成总工程师授权的其他技术工作。

第十七条 检修副总工程师对下列技术工作负责: 检修副总归口管理检修。在行政上接受生产副厂长的领导、对生产副厂长负责,在技术上接受总工领导、对总工负责。应履行下述职责:

(一)负责审批以下技术文件:

1.根据专业特点和检修管理的特点,批准一般技改方案和技术协议。

2.检修方面一般性施工方案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以及施工设计。

3.组织编写并批准一般性检修管理制度和设备分工的规定。

4.一般技改项目的验收和总结。

5.根据专业特点,总工程师授权的除年报和对外的技术文件以外的技术监督文件。

6.科技管理制度和规定。

7.科技和攻关项目的验收和总结。

8.企业科技发展计划及中长期规划。9.安措项目和难点攻关施工方案、施工设计。10.反措项目和难点攻关施工方案、施工设计。

(二)负责组织编写并审定以下技术文件:

1.组织编写检修工艺规程、质量标准验收标准及相关的检修管理制度并审定。

2.根据专业及分管特点,对送报相关报表数据的审定。3.总工程师批准的文件负责审定。4.特殊检修项目的施工方案。5.组织编制检修计划、“两措”计划、技术改造计划。6.组织编制点检修订管理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等检修管理制度。

(三)负责以下生产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 1.检修项目把关,重大检修工作(含抢修消缺)现场指导;根据专业特点负责相关的技术监督及技术问题的把关。

2.检修计划、“两措”计划、设备技术改造的归口管理。3.检修质量、检修成本和检修工期的监督和控制。4.检修工艺的改进与完善。

5.深入现场班组掌握情况,并组织对现场检修工艺、质量、技术难点进行攻关。

6.对检修专职工程师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向总工程师提供部门专工业务能力考核素材、提出奖罚建议。

7.科技(疑难或重复问题)攻关的组织。8.职工合理化建议管理。9.安措、反措项目的管理。

10.深入现场班组掌握情况,并组织解决现场和基层存在的疑难问题,检查落实技术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指导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管理和技术攻关并向总工程师提出考核意见。

11.负责全公司的技术监督及技术问题的把关。12.负责完成总工程师授权的其他技术工作。第十八条 设备部主任(副主任)和设备部点检长负责下列技术工作:

(一)按批准的技术方案,组织设计、施工或使方案具体化,并向生产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汇报。

(二)负责审核各部门报送的大、小修计划,大修总结、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试验报告、技术措施、设计图纸。设备部点检员负责起草的措施、计划、图纸,由点检长(或相关主任助理)审核。各部门报送的,一般由设备部点检长审核。审核后的文件、图纸,必须要有明确的意见,并对文件、图纸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再送交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审批(审定)。

(三)组织编写检修作业指导书。

(四)负责运行规程、检修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等修编后的审核。(五)审定在生产厂房建、构筑物上增加荷重以及在楼板上打孔的申请。

(六)负责收集、整理、完善本专业的主要设备技术台帐,收集本整理专业的技术资料,负责本专业的技术图纸、资料的归档。

(七)贯彻上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精神,督促、检查部门技术工作情况,并向生产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汇报。

(八)指导相关部门的技术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对重大技术问题的攻关。

(九)绘制本专业所辖设备备品配件图纸,参与有关备品配件进厂的质量验收。

(十)提出本专业所辖设备技术改进方案,设计、绘制有关图纸,编写有关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负责编制工艺要求,督促施工人员认真执行检修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

(十一)提出本专业所辖设备的试验方案,编写试验报告。(十二)建立健全本专业所辖设备的技术台帐。

(十三)负责科研项目的攻关和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十四)总工程师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十九条 安监部主任(副主任)

(一)组织编制安措计划并监督实施情况。

(二)组织编写应急演练情况并监督实施。

(三)审核存在较大安全作业风险的施工三措、技术方案、反事故措施。

第二十条 生产部门(专业)专职工程师负责下列技术工作:

(一)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本部门运行、检修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和技术管理情况,主动想办法加以解决。

(二)指导班组技术员的工作,组织班组技术员加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

(三)编制本部门和季度生产、检修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

(四)负责或组织运行规程、检修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的修编。

(五)编写部门专业工作总结,大、小修总结,各种报表、试验报告。

(六)负责编写或初审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七)负责签署设备检修质量验收报告。办理固定资产退役报废手续。

(八)收集整理本部门、本专业的设备技术资料,编写本部门、本专业设备技术台帐,填写职责范围内的事故、障碍、异常报告报表,建立本部门的图纸、资料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九)负责班组报送的技术报告、技术措施、设计图纸的初审。初审后的技术报告、技术措施、设计图纸应有明确的意见,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修改,按规定的程序报设备部审核。

(十)组织新到货的设备、零部件开箱验收,领取、保管、复制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十一)组织和参加大修后机组的调试和验收,负责机组安全性能、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

(十二)总工程师委托的其他技术工作。

第二十一条 检修班组技术员(班长)应负如下技术责任:

(一)掌握本班所辖设备的健康状况,积极想办法解决本班所辖设备存在的问题。

(二)安排好本班所辖设备的检修项目,并加强过程控制,保证检修质量。

(三)处理本班所辖设备检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严格把好检修后的质量自检验收关。

第四章 生产技术基础管理

第二十二条 发电厂生产技术基础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台帐资料管理、技术培训管理、生产信息管理等。生产技术管理资料管理遵循以电子版为主,印刷版为辅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 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

(一)设备部点检长、其他部门专工应收集国家、行业和上级主管单位颁发的有关标准、规程、导则、规定、制度、反事故措施和管理办法,分专业每半年交资料室归档保存,并及时更新、完善,保证资料室存有最新标准。

(二)当设备、系统、逻辑发生更改或异动时,应在设备试运之前办理异动手续,并完成工作票、操作票、自动、保护的修改。

(三)至少每年修订一次本企业制定的规程、规定、标准、制度和实施细则,每五年进行一次进行一次重新编制。

(四)人员岗位变动时,本岗位必须的标准、规程、技术资料必须进行全面移交,不得对电脑资料进行删除。

第二十四条 台帐资料管理

(一)基层企业应建立《生产技术管理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形成厂、部门、班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和分工、档案的形成、积累、管理和开发利用要求。

(二)公司在新建扩建、运行检修、技术管理、设备改造、科技攻关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均应按期归档。主要包括有关规划、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调试、运行和检修工作的各种文件资料;主辅设备、机具、仪器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在质量管理、技术引进、更新改造和标准、计量、监督、环保、科技攻关和科技情报管理中形成的技术文件资料等。

(三)设备更新改造、机组检修、设备系统重大试验等应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将有关图纸、说明书、试验报告、总结等整理归档。技术资料的正本存入档案室,副本由专业保存。

(四)各专业应建立的台帐和资料主要包括: 1.通用部分

(1)各部门、专业有关生产设备管理技术资料档案的总目录;

(2)执行的本企业生产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明细表;(3)主辅机振动监督报告;

(4)机组检修计划、设备治理计划、更改工程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科技项目计划、节能项目计划等;

(5)厂家说明书和设备图纸;

(6)设备检修规程、运行规程、专业系统图;

(7)设备台帐(含设备规范、参数、名称及重大变更);(8)压力容器登记簿、压力容器检查检验记录;(9)热力设备及管道支吊架变形检查及调整记录;(10)管路与承压部件金属材质检查、寿命评估、老化治理记录(包括各疏水管弯头等易冲刷部位材质检查及测厚记录);

(11)设备检修技术记录(即检修台帐);

(12)设备分析(含缺陷统计分析、专题分析和月度专业分析)报告;(13)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4)专业检验、试验、化验报告;(15)设备异动通知单;

(16)机组检修策划、管理、验收资料,冷、热态验收报告,检修总结;

(17)需监督运行的设备、部件的详细记录及监督的技术措施;

(18)改造工程、重大非标项目的技术方案、施工方案、总结报告;

(19)设备未消二、三类缺陷记录及消缺计划;(20)机组一、二类障碍及事故分析报告;(21)建构筑物检测分析记录、基础沉降记录。(22)重大危险源评级报告。2.锅炉侧

(1)锅炉受热面及承压部件泄漏记录、原因分析及防范技术措施;

(2)锅炉检查记录,受热面管子腐蚀、蠕胀、变形、磨损、过热等缺陷及处理情况;

(3)承压部件金属、化学检验报告,割管检查记录、割管金属性能试验报告、水冷壁结垢量和年沉积率分析报告;

(4)安全门定期检验校对记录和放汽试验记录;(5)空预器的腐蚀、堵灰、磨损及漏风记录;(6)磨煤机出力试验报告;

(7)除尘器修后空载试验报告及除尘效率报告;(8)输灰管线运行维护记录;

(9)储灰场大坝自然沉降定期检验记录、基准点、观测点、坡面、坝前积水、坝体检查等记录;

(10)脱硫系统运行维护记录。3.汽机侧

(1)汽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和甩负荷试验报告;(2)汽机转子叶片频率测试报告;(3)凝汽器、加热器泄漏及堵管记录;

(4)机组大轴晃度、轴位移、各轴承及轴振动测试记录及异常分析报告;

(5)汽缸、转子、螺栓等部件金属检查报告,螺栓伸长检测记录;

(6)承压部件金属、化学检验报告 4.电气一次侧

(1)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2)电气设备定期预防性试验报告;(3)发电机护环和转子锻件的金属检验报告;(4)发电机定子绝缘监测记录;

(5)电气设备红外监测记录及定期分析报告;(6)电气设备外绝缘爬距资料;

(7)升压站所属污区等级、盐密、灰密值实测记录;(8)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及开挖检查记录;(9)生产区域避雷设施检查记录。5.电气二次侧(1)励磁回路绝缘监视装臵的测试记录;

(2)继电保护和自动装臵的定期检验记录报告、设备调试报告;

(3)继电保护(包括故障录波器)月度动作统计和分析报告;

(4)蓄电池的充电记录、核对性放电记录、定期测试记录;(5)充电装臵的定期检验记录;

(6)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臵定期检验记录;(7)直流系统电压监察装臵的定期检验记录;(8)励磁调节器定期检验报告。6.热控部分

(1)热工联锁保护装臵定期试验记录,联锁保护投退审批情况记录;

(2)自动调节装臵投入时间统计记录、定期试验记录、调节品质统计记录及动、静态参数修改记录;

(3)主要仪表定期校验记录;(4)事故顺序记录仪定期试验记录;(5)DCS系统抗射频干扰能力测试记录;

(6)DCS测点接入率统计记录、完好率统计记录及定期试验记录;

(7)DCS供电系统定期切换试验记录;(8)DCS接地系统定期测试接地电阻记录;(9)DCS时钟定期校准记录;

(10)DCS系统主要模件、主要控制器、通讯网络冗余、定期切换试验记录;

(11)DCS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定期测试记录;(12)DCS(含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历史站、CRT、LCD、机柜等设备)滤网定期清洁更换记录;

(13)DCS工程师站使用记录;(14)最新保护定值表; 7.化学部分

(1)化学监测日报、月报、季报和总结;(2)化学仪表校验记录;

(3)水质全分析记录,油质分析记录;(4)燃煤、燃油分析记录;

(5)氢气纯度、湿度检测分析记录;(6)锅炉烟气检测分析报告;(7)进厂化学药剂质量检查记录;

(8)脱硫废水、工业废水处理及外排废水分析记录;(9)停用设备保护措施及实施情况记录; 8.燃料部分

(1)接卸煤设备、报警装臵、自动保护、闭锁装臵试验记录;

(2)铁路调车信号、通信和闭锁装臵试验记录;(3)煤场及输煤系统等生产环境煤尘检测记录;(4)油泵房内可燃气体测试记录;

(5)贮油罐本体及基础情况检查记录,贮油罐安全附件试验记录;(6)油区防雷设施及防静电设施检查记录、接地电阻测试报告;

(7)煤场存煤煤种、煤质、煤量等记录及每次盘点记录。

(8)燃油存量及盘点记录。第二十五条 技术培训管理

(一)基层企业应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制定本各企业的《生产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实现生产人员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技术培训应建立健全厂、部门、班组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各级培训人员的职责及权限。

(三)按编制企业生产培训规划及培训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从事运行、点检、特殊工种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以竞赛促培训,努力提高竞赛成绩。

第二十六条 生产信息管理

(一)企业应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手段,不断完善MIS、OA、耗差管理、物资仓储、缺陷管理、生产任务等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生产指标、技术监督、缺陷管理、计量管理、检修管理、物资备件管理、能耗分析等的管理水平。

(二)发电厂的一体化等管理网络只能从DCS等生产控制系统中提取必要数据,严禁向DCS等生产控制系统传输数据,且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手段,如设臵防火墙等,严防病毒从传入DCS。

第五章 设备管理

第二十七条 设备管理采用点检制。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分工(责任制)、设备定期检测分析、设备检修、设备缺陷、设备维保周期、设备润滑、设备异动、反事故技术措施、设备更新改造、备品备件等管理。

第二十八条 设备分工(责任制)管理

(一)各企业应制订本企业的《设备分工管理规定》,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做到全部设备(系统)都有责任部门、责任人。各部门应参照本企业《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制订本部门的设备分工管理办法,做到台台设备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并随人员的变更及时变更。

(二)《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应根据设备专业属性、功能和明显的现场界面划分,并应考虑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一般情况下宜将专业属性和功能上不可分离的最小单元的设备归属一个单位管理,最大限度地从管理上避免责任不清、推诿扯皮。

(三)外包给其它单位负责运行、维护、检修的设备及系统,应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责任人,严禁以包代管。

第二十九条 设备点检分析管理

(一)点检人员是设备管理责任人,设备检查周期、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应进行标准化并严格执行,点检员对每台设备进行跟踪检测,并做好记录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劣化趋势,控制设备健康状态。积极开展精密点检、状态检测技术和诊断分析技术的研究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应用。

(二)开展设备异常分析工作,根据点检结果做出趋势分析,对出现的异常,由点检人员负责分析并编写《异常分析报告》,其内容应包括异常现象描述、异常原因分析、可能引起的后果及应采取的对策等。对不安全现象早发现、早准备、早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设备管理部门每月组织检修、运行专业人员进行设备分析,结合设备缺陷分析、主要异常分析、运行定期分析、设备检测统计分析(振动、红外测温、油质等)及技术监督发现的问题,分专业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明确下一阶段的点检重点、消缺重点和工作重点。

第三十条 设备缺陷管理

(一)制定《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缺陷分类及各类缺陷处理时限的要求。对重大缺陷、需要降负荷、停机处理的缺陷,要及时向公司生产部和调度局汇报并提出消缺申请。

(二)要定期对缺陷发生情况分别按缺陷类别、发生原因分专业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消除情况和遗留缺陷进行汇总,对重大缺陷和频发缺陷要进行专题分析并制订解决办法。

(三)对于短期内不能消除的缺陷,须经运行副总或检修副总同意。且应制订消缺的技术组织措施,落实方案、备件、材料,具备条件时及时消除,各专业应在批准的消缺时间内对本专业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或维护。

(四)设备缺陷从填报、确认、消除、验收到终结实行计算机系统全过程管理。

第三十一条 设备维保周期(有效期)管理

(一)各专业应按技术监督规程、计量法规、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检验规程等的要求对高温高压部件、仪器、仪表、压力容器、电气绝缘等严格按周期进行定检或校验;对使用中会发生劣化、磨损、腐蚀、疲劳、剥落、老化、性能退化等的设备或部件,应根据其设计寿命等因素实施有效期管理,按周期对其进行检查、检修或更换。

(二)定修周期应按以下几个因素确定: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和相关标准;制造厂提供的设计技术资料;检修工艺规程以及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和备用容量;设备状况、实际运行条件以及同类型设备检修维护经验等。

(三)对纳入维保周期(有效期)管理的设备或部件,应建立台帐,标明设备或部件的检查、检修周期,记录上次检查、检修时间、内容,结合机组检修计划、运行状况等安排下次维保。

(四)当设备、部件、材料或运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维保校验周期。

第三十二条 设备润滑管理

(一)设备管理部应对所有润滑设备进行分类,依据标准、规程、厂家说明书及运行方式制订《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名称、加油部位、加油方式、加油种类、加油标准、换油周期和责任分工。当润滑油种类发生变化时,应经企业主管部门批准。

(二)需用专用设备加油或检修时一次性加油的设备一般由设备维护人员负责完成,并对加油情况做好记录。进行稀油润滑的设备加油由运行部门负责。

(三)设备管理人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三十三条 设备异动管理

(一)《设备及系统异动管理制度》应明确异动申请和审批程序、异动单内容填写、异动执行和验收、异动单归档等要求。以下范围均应纳入《设备及系统异动管理制度》的管理范畴:

1.检修或改造引起设备规范、运行方式的变动; 2.管路系统、阀门、支吊架的变动; 3.电缆的变动;

4.热工电气设备、线路、原理、功能、软件逻辑及定值的变动。

(二)设备异动实施前应编制相关的技术方案,经过审批流程,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进行。设备异动应由移动实施部门填写设备异动申请单,向设备异动相关管理部门申报,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并按程序报副总工程师及以上生产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的异动需经电网主管部门批准。

(三)设备异动单应标明设备异动原因、异动前后设备及系统状况,必要时应附图说明。

(四)设备异动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验收,异动单经验收签证完毕及时归档;凡设备异动构成固定资产变动时,应办理固定资产增加(报废)手续,并报财务主管部门备案。

(五)异动设备投入运行前应由运行管理部门向运行人员进行交底,必要时制定专门运行措施或修改相应的规程、制度并事先组织运行人员学习和考试。

(六)异动设备的异动报告、系统图、规程、操作票、工作票没有修改完毕之前,该设备不得投入运行。

(七)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对设备异动单进行整理并修订相应的图纸资料和规程、规范,修订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三十四条 反事故技术措施管理

(一)设备部应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明确反措编制的责任分工、立项依据和审批程序、项目的实施和验收、统计检查和评价总结等要求。

(二)基层企业要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电力生产的各种事故案例分析、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要求,结合生产设备存在的问题,经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讨论,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落实方案、完成时间和责任人。

(三)基层企业在编制生产费用计划时,应保证反措项目的资金落实。

(四)设备管理部门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反措项目完成情况统计,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进行分析,并在下一季度安排完成。每年都要有综合统计分析报告,重大反措项目应有专题报告。对于当年确实不能完成的项目要提前上报分公司安生部,经批准后可跨转到下一实施。第三十五条 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技措、节措)管理

(一)发电厂应根据公司相关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编制本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二)发电厂设备管理部门应结合本企业设备运行状况、运行年限、设备技术水平、国家环保能耗要求及产业政策组织编制本企业更新改造项目计划和3-5年年滚动规划。更新改造项目要优先安排影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电网安全、环境保护的项目。

(三)更新改造项目立项前应编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技术方案、所需费用和效益分析,经报主管部门批准并落实资金后方可实施。

(四)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采用项目管理制,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实施工程全过程管理,必要时实行项目监理制,加强项目质量验收,保证施工质量和改造效果。

(五)更新改造项目完工后应按《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及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要求,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办理固定资产变动手续,报财务主管部门。

(六)更新改造项目完成后应做好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跟踪、工程总结和项目后评估工作,并及时编写《项目完工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况、计划费用、实际发生费用(超出计划应有详细原因说明)、验收情况及遗留问题、安全经济效益评价分析等。第三十六条 备品备件管理

(一)公司应制订本企业《备品备件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要求和职责分工,使备品备件从订货到验收、入库、保管、领用、报废的各个环节均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制订本企业《生产用备品备件清册》和《事故备品备件清册》,标明备品备件品种、规格、型号、用途、图号、在装量、应备量、库存量等。应备量的确定要做到既不影响安全生产又不过多积压资金,备品备件消耗后要及时补充。设备系统经过更新改造或重大修理后,要及时修订备品备件清册。

(三)物质部严格审查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能力、业绩、信誉等,把好第一道关。

(四)加强备品备件的到货验收工作,合金部件应进行光谱复检,热工和电气类设备、仪表、测量元件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或校验。

第六章 运行技术管理

第三十七条 运行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运行管理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误操作,认真监盘,深入开展运行分析,及早发现设备存在的不正常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事故防范措施和处理预案。积累运行资料,为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二)各运行部门应保证生产系统的指挥、协调、控制和管理通畅。

(三)基层企业应制定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做到全部运行岗位持证上岗。

(四)运行人员应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并积极推广,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十八条 运行规程、系统图和文件的管理

(一)规程的编制与修订

运行规程是运行值班人员进行各类操作、调整、检查、试验及事故处理的准则和依据,要求正确、全面和可操作,文字简单、明了。规程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资料和设计资料,参照部颁相应典型运行规程、导则等有关规定及现场运行经验编写。运行规程的颁布、修订须经总工程师批准。运行规程应根据已发生的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上级反事故措施和设备异动情况随时进行补充与修订,一般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设备运行规程应包括如下内容:

1.引用标准和设备规范;

2.设备的操作程序,以及正常和极限的运行参数; 3.设备异常情况的判断和事故处理;

4.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逻辑关系及机电炉等各专业的保护联锁定值;

5.设备运行中的检查和维护; 6.设备定期倒换和试验规定。

(二)应具备的运行规程:

1.主机集控运行规程(或汽轮机运行规程、锅炉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热网运行规程、升压站运行规程等);

2.辅控网运行规程(或输煤运行规程、除尘除灰运行规程、化学运行规程、循环水系统运行规程、脱硫运行规程、废水处理运行规程、原水中水运行规程、铁运运行规程、水运运行规程、油泵房运行规程等)。

(三)相关专业规程: 1.继电保护规程 2.热控系统规程 3.消防规程 4.其他规程

(四)系统图

系统图必须真实反映现场设备系统实际,以便指导运行人员正确操作和故障分析,系统图应根据设备、系统变动情况随时进行修改。运行系统图的修订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并逐步实现统一标准的CAD绘制。应具备的系统图:

1.2.3.4.5.6.7.8.9.锅炉系统图 汽轮机系统图 电气一次系统图 电气二次系统图 除尘除灰系统图 循环水系统图 化学系统图 输煤系统图 脱硫系统图

10.消防水系统图 11.地下管网系统图 12.热工保护联锁逻辑图 13.热工CCS和DEH控制图 14.废水回收系统图 15.其他系统图

(五)应具备的法规、规程、制度,并及时更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

4.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5.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6.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7.电业生产人员培训制度 8.电网调度规程

9.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 10.其他法规文件 第三十九条 运行记录管理

(一)值班日志管理

运行岗位值班日志是反映运行岗位活动的历史记录,是接班人员了解非在岗时间设备、系统状况的重要手段,不同岗位值班日志保存期限为1-3年,值长日志应长期保存。

1.运行日志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运行方式及变更;

(2)运行操作(包括启停、试验、切换及热工或继电保护的投停等工作);

(3)调度命令(包括值长指令及操作步骤)及上级指示;(4)发生的事故、异常、设备缺陷及其处理情况;(5)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和工作票管理;(6)与相关岗位的联系事项。2.运行日志填写要求:

(1)日志的填写必须真实、准确,用词规范。

(2)与相关岗位的联系要写明时间、地点、操作人、下令人、通知人等。

(3)设备名称有双重编号的要写明双重编号。(4)设备正常启停及调整操作记录要完整、简明扼要。(5)详细填写接受或发布的指令、故障及其处理情况等重要内容。

(三)专项记录管理

为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设臵如下专项记录: 1.工作票登记:记录工作票号、缺陷单号、工作类型(热力机械、电气一种、电气二种或明火工作)、工作内容、发出时间、终结时间等内容。

2.绝缘记录:记录测量时间、被测设备名称、设备电压等级、使用仪表、测量值、环境温度、吸收比、测量原因、测量结论、测量人等内容。

3.设备定期试验记录:记录定期试验轮换设备、试验时间、试验数据、分析结论、试验人员等内容。

4.地线登记:记录地线编号、安装日期、安装地点(包括机组)、安装执行人、安装发令人、地线号码、拆除发令人、拆除人、拆除时间、地线存放地点等内容。

5.调度命令专项记录:记录接令人、发令人、发令时间、命令内容、操作执行人、操作完成时间、回令人、回令时间以及回令接受人等内容。

6.保护室、制氢站、油库、危化品库等进出登记本:记录进入保护室等处的人员、进入时间、批准人员、进入原因、离开时间等内容。

7.配电室钥匙借用登记本:记录钥匙借用时间、借用人、借出人、归还时间等内容。8.收发讯机试验记录本:记录线路名称、测试时间、测试人、测试结果等内容。

9.热工保护投退登记本:记录热工保护退出时间、保护内容、批准人、退出操作人、投入时间、投入操作人等内容。

10.保护装臵定值及校验记录本:记录设备名称、保护或装臵名称、保护定值、定值变化情况、保护校验时间、校验人、校验结果、异常及处理情况、注意事项等内容。

11.设备异动登记本:记录异动时间、异动专业、异动简要内容、设备或系统异动工作单编号、异动批准人、异动登记人等内容。设备移动登记本分专业按登记。

12.反事故演习记录本:记录主持人、题目、运行方式、日期、天气情况、事故现象、参加演习人员、处理顺序、演习评价等内容。

13.设备缺陷记录:记录缺陷发现时间、缺陷内容、缺陷发现人、缺陷单号、缺陷处理方法、缺陷处理结果、缺陷处理人、缺陷消除确认人等内容。

14.解锁钥匙使用记录本:应记录解锁时间、解锁设备、解锁原因、批准人、解锁执行人等内容。

15.主再热汽超温超压记录本:记录锅炉主再热汽超温超压值、超限时间、恢复时间、记录人等内容。

16.过热器、再热器管壁超温记录本:记录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超限时间、恢复时间、记录人等内容。

17.炉膛负压超限运行记录簿:记录炉膛压力超限值的运行时间、原因、记录人等内容。第四十条 运行资料管理

(一)机组典型记录

每台机组每月要有各专业各种典型工况下的全面数据记录,并进行对比对照分析;同时在正常启停机及故障时,要记录机组实际的惰走曲线及升降压、升降温曲线等。

(二)事故分析报告

运行事故分析报告对运行人员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对其进行分析学习也是提高运行水平的一种手段。

(三)各种试验报告

机组进行漏风试验、甩负荷试验、深度调峰试验、制粉系统试验、燃烧系统调整试验、滑压定压运行对比试验、发电机进相试验、汽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励磁系统试验、各种运行方式对比试验及检修(技改)前后的热效率试验等试验报告要妥善保管,以供运行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五)各种技术资料

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制定事故异常防范技术措施,供运行人员使用并妥善保管。

第四十一条 运行分析管理

(一)运行分析是通过对设备状态、操作监视、异常现象和运行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运行措施和对策,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活动。

(二)运行分析的重点内容为:

1.主要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2.技术经济指标。3.重大和频发的设备缺陷。4.异常运行情况。

5.设备的检修质量、试验状况及设备健康水平。

(三)运行分析,包括岗位分析、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岗位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交接班检查、巡回检查、监盘等所获得的运行参数变化及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查明变化产生的根源与实质,使运行岗位人员明确设备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岗位分析是运行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它的开展深度是运行人员值班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做好有关记录,运行管理人员要进行审核,主值、单元长、值长应每月进行一次岗位分析。

定期分析一般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一般是由专工对典型记录、各种曲线等数据进行整理,针对一段时期内设备系统参数、数据的变化趋势、规律、试验结果以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专题分析是对发生的事故、异常、事故处理等进行总结分析,特别是抓住机组启停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情况、运行中发生的老大难技术问题和频发性的异常操作或工况,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从管理上、技术上制定相应的措施,指导日后的运行工作。

第四十二条 “两票三制”管理

(一)“两票三制”在提高发电厂安全生产水平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也是运行管理的基本制度。

(二)工作票和操作票管理制度

工作票和操作票是对发电设备及系统在启动、运行、停运过程中和在停运期间进行各类检修、检查、实验、测试等项工作以及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各类操作的依据,是检修人员安全施工、运行人员安全操作的保证。

动火工作票是针对动火工作的特点提出的,它是工作票的延伸。在动火工作管理中,发电厂应对各区域的动火级别、动火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级人员的职责分工、动火工作票的使用标准进行严格规定。在已停运的可能引发爆炸、剧毒等危险的设备上进行动火工作时,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主管厂领导批准。

操作票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对使用操作票的范围、使用操作票的种类、设备设施以及操作人和监护人等必备条件、操作票的填写要求、操作的具体程序、操作票的统计与考核做出明确的规定。

标准工作票、标准操作票应每年组织进行一次修编。

(三)交接班管理制度

交接班管理制度是运行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是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组织措施,通过它将运行人员的劳动协作关系有机地组织起来,保证了电力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

交接班管理制度应对运行人员的交接班方式、交接班的主要内容、交接班期间的注意事项、交班与接班的检查及准备工作、班前会与班后会具体要求,并对在交接班期间发生异常等情况做出详细规定。

(四)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的严格执行能够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变化规律,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故障或隐患,对确保安全经济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发电厂的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要对巡回检查的人员、方法、路线、项目、周期等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以保证检查工作的协调、统一、规范。

(五)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度

设备定期试验、定期轮换工作的正确开展,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保护、报警以及备用设备的具体问题。应根据需要确定各专业系统设备在启动、运行、停运、检修、备用等各阶段所需定期试验或轮换的项目、周期、试验人员等,并对试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合理调度设备运行,保证备用设备的可用。设备定期试验和轮换应做到有据可查、数据齐全。

第四十三条 运行计划管理

(一)为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运行工作应实行计划管理,以保证工作的前瞻性。运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季节或环境变化确定标准运行方式。

2.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制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措施。

3.制定季节性反事故措施。4.运行人员的培训及考试管理。5.热力试验项目及计划管理。6.机组计划检修、停备的启停及试验、试运计划管理。7.其他运行生产计划管理。第四十四条 其它相关管理

(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危险点分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预案演练,以减少事故和提高事故处理操作水平。

(二)公司应建立生产调度管理制度,对中调管理调度以及电厂管理调度的设备的检修、试验、计划申请、批准程序、批准人员、发生紧急缺陷的处理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设备的启停调度严格有序。

(三)应建立完善的运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每一个运行岗位的职责,做到责任清晰。

(四)运行值班管理制度应明确运行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所从事的操作、监护、监盘、调整、巡视、抄表以及值班纪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五)必须搞好工器具的建帐、定期维护、试验与校验、借用、报废等规范化的管理工作。

(六)主控室、继电保护室、热控电子间、电气开关站(变电站)、配电室、制氢站、油库、化学药品贮运间等场所是重要生产场所,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第七章 检修技术管理

第四十五条 检修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发电厂设备检修应坚持质量优先的方针,根据PDCA循环(P-计划、D-实施、C-检查、A-反馈)的质量管理办法,推行检修全过程管理,开展好设备检修的策划、实施、验收、总结、归档和后评估工作。

(二)公司应根据国家经贸委颁发的《发电厂设备检修导则》及公司对发电设备检修管理的原则要求,结合公司设备点检定修实际情况,制定设备检修管理计划,逐步实现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检修维护成本。

(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完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加强工序和过程管理。机组A级检修必须采用监理制。

(四)检修中应积极推广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效率,缩短工期,节约材料,避免浪费,提高设备技术水平,有效降低检修费用。

第四十六条 检修计划管理

(一)发电设备计划检修按A、B、C、D级进行分类。A级检修为恢复性大修、改进性大修。B级检修为扩大性小修,工期处于A、C级检修之间。C级检修为设备标准小修。D级检修停用期约为C级检修的一半,主要指利用节假日及电网低谷期间进行的检修。

(二)应按《发电厂设备检修导则》的要求进行检修计划和三年检修滚动规划的编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检修主要项目、重大特殊项目及列入计划(规划)的原因、主要技术措施、检修进度计划、工时和费用等。

(三)每年9月份编制次年的检修计划和三年检修滚动规划,包括重要更改项目的技术方案和所需重要设备、备品配件、重要工器具、材料和费用计划,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报分公司安生部。

第四十七条 检修策划管理

(一)基层企业应按照公司下达的检修计划及早编制检修策划文件并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小修(B、C、D级检修)策划一般应提前3个月,大修(A级检修)策划提前6个月,提前一个月具备开工条件。

(二)检修策划管理文件、检修作业指导书等一般应在检修开工前一个月内编制完成,由生产领导批准后执行。文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检修实施目标; 2.检修组织措施; 3.检修进度网络计划;

4.检修中应执行的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及规定; 5.检修安全隔离措施、定臵图等; 6.检修质量管理程序;

7.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制及使用导则; 8.检修不符合项管理程序; 9.检修调试工作程序;

10.检修项目计划表(含标项、非标、技术监控、安评、经评项目等)及质量验收计划(含三级验收级别设臵和W、H验收点设臵);

11.检修总结要求(含技术资料收集、汇总、归档;试验报告、验收报告及专业检修总结)。

(三)检修项目的确定应依据《发电厂检修规程》的规定,结合机组设备状态进行编制,大修项目一般应包括:

1.制造厂家要求在大修中进行的检查、检修项目; 2.全面的检查、清扫、测量和修理项目; 3.定期监测、试验、校验和鉴定项目; 4.更换已到期的零部件项目; 5.技术监控规定的定期检查项目;

6.根据状态检测、诊断结果需要进行检修的项目; 7.需在大修中完成的更改、节能、环保等非标项目; 8.消缺项目。

(四)小修项目一般应包括: 1.消缺项目;

2.重点清扫、检查项目和处理易损、易磨部件工作(必要时进行测量和试验);

3.按周期进行的定期监测、试验、校验和鉴定; 4.根据状态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检修的项目; 5.可以完成的更改、节能、环保等非标项目;

(五)策划文件中应确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负责人和责任人,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和权限,以保证质量监督和验收系统的正常运转,有效控制各检修项目和工序的施工质量。

(六)检修作业指导书是检修人员为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必须执行的书面文件,检修开始一个月前应完成各检修项目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审核、批准等。

(七)检修开工前应由设备部组织对各部门的检修准备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一般包括:

1.检修策划文件已经批准,其各项内容落实完毕; 2.非标项目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已经批准并已向施工班组交底;

3.各检修项目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并已批准; 4.检修物资(备件、材料)已落实,并经验收合格; 5.外委外协项目施工合同签订和准备工作结束,承包方特殊工种人员资质审查合格;

6.施工用工器具、安全用具、起吊器具等经试验合格; 7.测试用仪器、仪表、量具有质量鉴定合格证并确保在有效期内;

8.修前各项试验、技术鉴定和状态检测工作结束; 9.组织检修人员进行安全规程、策划文件、检修作业指导书学习,必要时经考试合格;

10.监理单位已到现场并已按监理作业计划开展工作。第四十八条 检修实施管理

(一)设备系统正式解体检修前应首先确认与运行系统、带电设备的安全隔离措施已经执行,办理好允许开工项目的工作票等手续。

(二)主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解体时,专业技术人员应在现场指导,掌握第一手资料,就记录原始资料,查找设备问题,掌握设备内部状态,鉴定以往检修和技改成果。

(三)设备解体检查基本完成后,应及早召开检修阶段会,对解体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检修项目、进度、技术方案和施工措施,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在检修进行到一半之前报设备部,由设备部决定是否报分公司公司。

(四)检修过程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和标准执行,并及时做好记录,所有记录应完整、正确。

(五)质检验收人员应严格按质量验收计划设臵的验收级别进行验收。验收工作必须在现场进行,并应实测实查,实行验收签字责任制和质量追溯制。若验收不合格,质检人员应填写“返工通知单”,经返工仍不能合格者,按不符合项程序进行处理。

(六)检修中应特别注意对检修质量极其重要的特殊工艺(如焊接、热处理和无损探伤等)和隐蔽工程的控制,对这些工序进行连续监督,并保存工序、设备和人员的鉴定记录。

(七)设备检修工作完成后,应按检修调试工作程序进行分部试运、冷态验收和整体试运工作。分部试运前必须确认相关设备检修工作已全部结束,工作票已终结或临时收回,重要设备或系统的试运要有企业主管领导批准的试运措施。参加试运的人员应包括检修、质检、运行和生产管理人员。

(八)设备分部试运全部完成后,由总工程师主持进行冷态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机组整体热态试运启动。

(九)整体热态试运期间,检修人员、运行人员和质检验收人员应共同检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运行情况。经大负荷试运合格后,由生产调度向电网调度报竣工。

第四十九条 外包项目管理

(一)外包项目承包方应具有相应的业绩、资质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以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包方。

(二)加强对外承包工程质量管理,明确对外承包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质量验收人、工作负责人和管理责任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防止“以包代管”。

(三)加强对外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承包方施工队伍应严格执行企业相关安全管理和生产场所准入制度,起重工、电焊工、架子工等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使用的计量器具、仪器应符合相关安全和技术标准,并校验合格。

(四)外围单位使用的工具、仪表必须经检验合格,电动工器具应由发包单位进行抽检合格。

第五十条 检修总结与资料管理

(一)机组大修后20天内安排进行修后热效率试验,一个月内完成检修总结并上报分公司。

(二)大修总结报告按《发电厂检修规程》规定的格式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检修质量、进度、安全、人工、物资消耗、费用、过程管理、效果等方面。

(三)小修总结报告可参照大修总结内容编制。

(四)机组检修后应及时整理检修技术资料并分级归档,内容包括:

1.检修策划文件; 2.机组冷、热态验收报告;

3.机组检修前、后热效率试验报告; 4.机组检修工作总结; 5.检修技术记录; 6.设备系统异动单;

7.更新和新增设备技术资料、图纸、说明书; 8.试验、调试、鉴定报告;

9.有关单位对设计、材料、标准、技术说明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文字资料等。

第八章 技术资料管理

第五十一条 技术资料管理基本要求

(一)技术资料和技术档案是搞好生产的重要依据和资源,积累技术资料、建立技术档案是技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职责,也是对技术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二)技术资料的归档,按专业分类,由设备部点检长具体负责(控制部的归档资料由控制部相关专业专工负责)。原则上由以谁为主完成的技术工作,就由谁负责向设备部点检长提供归档资料。技术工作完成的标志是以是否将所有技术资料归档为标准,没有完成所有技术资料归档的技术工作,不能参加科学技术成果评奖,亦不准对外发表技术论文。

(三)科技档案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由设备部科技管理专责整理后交厂综合资料室管理。技术资料(包括台帐、工具书等)实行三级管理,即形成的技术文件除必须存档案室外,根据工作需要,部门、班组应该分别建立自己的资料、文件专卷。

(四)部门、班组等生产性单位的各类技术台帐,专业人员应按要求及时登录和补充,电子技术台帐要及时更新。部门、班组要建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做到有专人负责,资源共享。人员变动时,技术台帐、技术资料要及时移交,保持技术台帐的连续性和技术资料的完整性。

(五)规程、制度、标准、厂家资料(含开箱资料)等重要技术资料,应该将有各级审批人员签字的原件(正本)和印刷件(副本)一并送档案馆存档。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报告、技术总结等的技术资料,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形成合订本后移交副本到档案馆存档。有各级审批人员签字的原件和印刷件各一份存部门文卷,移交厂综合档案馆的资料要求一式二份。

(六)各级各类技术人员都要注意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参加各种技术会议(包括鉴定会)的技术资料回厂后要及时归档。没有档案室签字证明技术资料已归档的,企业财务部不得报销会务费、资料费。

(七)全厂所有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设备系统结构原理及布臵(含施工安装)、备品配件装资料,必须全部移交档案馆,在档案馆存档2份后,由档案馆负责分发生产部门专业工程师、设备部工程师,并由领用人签名。

(八)厂综合档案馆的存档的技术资料不准存在孤本。否则,应进行复制,一份供技术人员借用。技术档案资料的正本一般情况不予借用,特殊情况可在档案馆内查阅。

第五十二条 各级技术人员必须拥有、建立和完善下列技术资料,并在岗位变动时进行书面移交:

(一)检修班组技术员

1.上级和本企业颁发的与本班有关的规程、标准、规定、制度。

2.本班所辖范围设备系统的技术台帐。

3.本班所辖范围的设备结构总图、断面图、易损件加工图、耗材型号标准表。

4.有关的系统图,保护、自动装臵配臵图。5.设备检修(包括测量、试验、验收等)记录。6.设备缺陷及消除记录。

7.设备评级记录,泄漏率统计记录。

8.保护、自动装臵校验、整定记录及台帐。9.计量装臵和计量标准检定记录、台帐。10.设备系统变更异动记录。

11.有关的施工用工机具的检验、试验记录。12.培训计划和实际培训记录。

(二)检修部门专职工程师 1.上级和本厂颁发的与本部门有关的规程、标准、规定、制度。

2.本部门所辖范围的设备系统技术台帐。3.主要设备结构图、常用易损件加工图册。4.设备系统图、接线图。

5.主设备、主要辅助设备检修记录、总结资料。6.二、三类及重要的一类设备缺陷和处理记录。7.设备评级记录,泄漏率统计记录。8.设备更新、异动记录。

9.设备检修、试运验收记录。

10.主设备及主要辅助设备的性能、效率、出力试验,预防性试验记录。

11.保护装臵校验、整定记录。

12.事故、障碍、异常记录及其技术分析记录。13.部门培训计划和实际培训记录。

14.技术监督等有关的上报资料,向企业上报的统计资料和各种报表。

(三)运行部门专职工程师

1.上级和本厂颁发的与本部门有关的规程、标准、规定、制度。

2.与现场一致的设备系统图、接线图。3.开停机记录、设备定期检查分析记录。4.运行分析记录。

5.运行操作记录、运行日志。6.经济运行卡片。

7.事故、障碍、异常记录及其技术分析记录。

8.部门培训计划和实际培训记录,反事故演习记录。9.保护装臵校验、整定记录,保护定值更改记录。10.设备更新、异动记录。

11.技术监督等有关的上报资料,向企业上报的统计资料和各种报表。

(四)设备部点检长:

1.上级和本厂颁发的与本专业有关的规程、标准、规定、制度。

2.设备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登录簿。3.锅炉、压力容器技术台帐。

4.主要设备、主要辅助设备检修总结。5.三类及重要的二类设备缺陷和处理记录。

6.本专业的重要技术分析、总结,事故及一类障碍记录及其技术分析总结。

7.各种系统图,全厂建筑物和地下工程总平面图。8.全厂公用系统、地下管网图、总体规划图。

9.技术监督、计量网络图,能源利用、消耗平衡图。10.技术监督等有关的上报资料,对外送出的各种统计资料和报表。

第五十三条 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定

本章所指的技术文件,是指由基层企业内部编制的技术报告(包括请示、汇报)、技术总结、技术方案、技术措施,以及技术性标准、规程、规定、制度等。

(一)技术文件编制、呈报的一般规定:

1.技术文件的编制、呈报,使用统一的封面,格式见附录A。

2.技术文件的呈报,一律使用纸质文件。除编制人员外,各级审批人员必须在审批栏签署明确的意见,并手工签名和填写日期。

3.由班组编写的技术文件,部门专业工程师负责初审,部门专业主任负责审核;部门专工编写的技术文件,由部门相关专业主任负责初审,设备部主任助理(或其指定的点检长)审核;根据权限由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批准。由设备部专工编写的技术文件,由设备部主任或主任助理负责初审,副总工或总工程师指定的人员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4.需要跨专业会审的技术文件,在初审完成后进行,相关会审人员在审核栏签字。

5.初审主要负责技术文件有无技术上的错误,对数据引用和计算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审核主要负责技术文件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确认。批准主要是对技术文件是否符合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负责。

6.各级审核人员必须对本级审核工作负责,本级发现的问题应与设计者协商修改好后再上报。当协商意见不能统一时,由其技术上级裁定。

7.技术文件审批完成之后,由技术文件编写人员将批准的电子文件转换为PDF文件存档(此文件应包含审批人员姓名、各审批人员签署的意见等),并将文件分发给相关人员。

(二)几种技术文件的特别规定: 1.请示文件

a.技术请示文件一般应该一事一文,题头起始称谓为最终送达批复者,可以抄送其他人员。请示文件的各级审阅者应该在二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表明是否同意请示事宜,并在最终批复后尽快告知请示者。

b.技术请示文件的最终批复者,根据管理权限确定。

2.汇报文件

a.技术汇报文件包括技术工作汇报和技术收资汇报。汇报文件不能包含请示事宜,但可以有建议意见。

b.无建议意见的技术汇报文件,上级技术部门和人员可以不作答复,不在汇报文件上签字。有建议意见的汇报文件,一般应该签署是否同意建议的意见,并逐级上报。3.技术总结

a.技术总结包括检修总结、单项工程技术总结和专题技术总结。

b.检修总结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重点应该放在技术分析方面。

c.单项工程总结要从工程的立项到工程的完成进行全面的总结,重点应该放在技术分析、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工程过程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d.专题技术总结则根据不同情况,或侧重技术分析,或侧重经济效益分析。

4.技术方案

a.技术方案是给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一般应该包括引言、现状分析、安全性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论证、结论。b.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不应该少于三套,每套方案都应该是可行的。

c.方案论证应该对每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d.结论中,方案编写人员必须阐明自己推荐(或优选)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e.各级方案审查人员都必须在审查签字栏中明确签署同意哪套方案。如果审查人员和编写者(或前面审查人员)意见不一致时,应该和方案编写者以及前面审查人员进行协商。协商后仍不能统一意见时,应该在签署意见时表明另选方案的理由,最后由总工程师确定。

5.技术措施

a.技术措施是给操作者具体操作的指导性文件,一般应该包括引言、现状分析、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具体施工的技术步骤和技术要求、施工的安全措施、施工的组织措施,必要时还可以在最后列出注意事项。

b.技术措施中的重点是施工步骤和技术要求,应该尽可能清晰明了。凡是本厂检修工艺规程或运行规程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步骤和技术要求,都应该具体明了。c.技术性标准、规程、规定、制度

d.此类技术文件的编写,格式应该满足DL/T600—1996 《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等国家、部颁的有关要求。

e.为了提高此类文件的质量及减少无用工,编写前宜先编制编写大纲,待编写大纲审查通过后,再正式撰写。

第五十四条 工程设计制图的规定

(一)一般规定

1.改建工程、新建工程和设备的技术改造,要有完善的技术设计和设计说明书,并按施工图组织施工。禁止无图纸(无技术措施)或不按图纸(技术措施)要求,变更设备、建筑物的结构和系统的连接。

2.在进行技术设计之前,应先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小型技术措施项目,宜先完成技术措施报告后再进行设计。

3.重要过程的设计,需经过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召集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进行讨论,确定设计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后,指定专人进行设计。此类工程设计,必须编制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4.两个及以上专业参加的工程设计,由总工程师指定工程负责人,负责组织设计中各专业间的配合和汇总工作。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中的有关部分,应有相关专业主要设计人会签。会签过的图纸单方面不能进行尺寸、数据的修改,要进行修改时,必须征得会签人的同意。

5.提交施工的图纸,一律采用蓝图和复印的图纸。

(二)图纸签字的规定

下载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几点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几点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火力发电厂生产调度会议管理办法

    QJ/04.15.00.01—2008 生产调度会议管理办法 生产调度会议管理办法 (暂行) 为进一步完善生产调度会会议程序,明确生产调度会会议内容,依据2007年2月5日厂部《关于生产调度会议......

    火力发电厂生产调度会议管理办法

    QJ/04.15.00.01—2008生产调度会议管理办法生产调度会议管理办法 (暂行) 为进一步完善生产调度会会议程序,明确生产调度会会议内容,依据2007年2月5日厂部《关于生产调度会议的要......

    火力发电厂生产技术管理导则

    火力发电厂生产技术管理导则 第一章 总 则 .............................................................. 2 第二章 生产技术基础管理 ....................................

    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

    浅谈如何抓好新形势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范子伟山煤集团鹿台山煤业有限公司 煤炭产业是高危行业,安全风险和利润空间相互影响,管理甚为重要。从目前来看,我国煤炭行业......

    火力发电厂对实习单位的意见

    首先XXXXXX旗下的发电厂大部分都是火力发电,用的原料是:煤,随着电力行业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燃煤发电机组必须限期加装脱硫和脱硝装置。目前,XXXXXX积极响应国家的环......

    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安全生产认识 安全生产,顾名思义是安全地进行生产,安全在生产的前面,说明安全是生产的前提、要求和保证。安全生产对人、设备、场地等。安全生产就是生产过程必须在符合安全要......

    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姓名:饶文勇 摘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我对安全环保工作的认识 在安全环保部工作的三个月时间里,接触了许多关于安全环保方面的东西,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在这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在以后的工作当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