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5:2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第一篇: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 在2008年环境保护工作专项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嫩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于明海

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2008年全市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会议精神,对全县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具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调,抓好落实,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开创我县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坚决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县的节能减排任务

按照市政府“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规划要求,到2010年我县必须实现以下目标:万元GDP能源消耗必须降低18%以上;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2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00吨。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今年是关键。今年全县减排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1吨、化学需氧量削减300吨,占“十一五”削减任务的50%。以上指标均已经由市政府和县政府签定了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总量减排(环保目标)目标责任书,都是刚性指标,是必须要保证完成的。各职能部门、主管部门和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按照县政府制定的《2008年节能减排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千方百计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把好新建项目关口,管住增量。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的建设,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各职能部门把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审查关,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在项目前期论证选址和审批时共同把关,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我县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今后,新、改、扩建项目没有环评审批,发改委不准立项、建设部门不得开工。坚决实行五不批制度(即: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不符合有关规划、不符合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求、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不得开工建设),提高环评执行率,有效控制新建项目环境污染。落实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发改委、商务局、工商局、环保局等部门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能力和工艺落后排污无法达标、不具备减排条件的企业实施关闭,依法吊销其经营执照和排污许可证。

2、抓好重点减排工程,减少存量。今年必须完成以下重点减排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9月初建成并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确保稳定达标排放;8月末完成海信热电有限公司、金星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脱硫工程项目并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确保稳定达标排放;8月末完成嫩江春酿酒有限公司、辰鹰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绿芳农药厂污水处理设施和嫩江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污水深度治理工程; 华夏水泥厂8月末前安装粉尘在线监测设备并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继续推进集中供热,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年内必须达到集中供热面积220万平方米,减少分散供热锅炉污染 ;完成4万平方米旧城区平房改造;抓紧启动海信热电有限公司二期扩容项目前期工作,为今后旧城区改造、取缔原煤散烧锅炉、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提供保障。只有这些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了、工程按时完成了,全县的节能减排目标才能实现。所以,一定要把这些企业和项目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确保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3、建立约束机制,推行三项制度。为保证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奖惩制度三项制度:第一、建立节能减排问责制。县政府已印发了2008年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并与负有减排任务的企业和相关部门签订了年度减排责任状,规定了相关部门和企业年度减排任务。建立新开工项目审批和节能减排问责制,对未按程序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审批、未履行减排职责的主管部门和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企业均实行问责制,由监察局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该企业和部门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第二、建立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纳入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政府半年和年末对节能减排进行检查,予以情况通报,对未履行节能减排职责的部门和没能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取消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当年一切评先、评优资格;取消部门的综合性以及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第三、建立节能减排奖惩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对减排企业采用“以奖代补、以奖代投、先建后补、先建后投”的支持方式,对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完成减排任务及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给予重奖,实施环保减排专项资金以奖代拨。

4、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节能减排关键是要靠项目支撑。要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运用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十一五”期间,县财政部门要从环保治理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对重大节能工程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和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予以重点支持。要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出发,筛选一批好的企业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项目,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政策扶持。

二、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环境民生问题。

按照市政府2008年着力解决环境民生问题的要求,我县今年要着力解决以下环境问题:

1、加大无烟城建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特别是冬季煤烟型污染是影响我县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难题,要以环保局为主,继续推进原煤散烧锅炉治理,对排污不达标的单位或业户必须给予严厉处罚,对排污严重不进行治理的县政府将依法关停;继续推进集中供热,减少分散供热锅炉污染,抓紧启动海信热电有限公司二期扩容项目前期工作。县政府鼓励筹建型煤厂,并出台相应政策推广型煤锅炉,在型煤厂建成前探索使用环保锅炉对洗浴锅炉进行治理。

2、强化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建立饮用水安全预警制度,防止污染事故发生。要对嫩江沿岸实施综合整治,清理整顿沿江采砂和尾砂乱排乱放问题,改善沿岸生态环境。加强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增加涉水企业环境监测频次,开展涉水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保障饮用水和流域水环境安全。

3、发改委、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相互配合抓好“限塑”工作,从源头控制白色污染。卫生局要监督各医疗机构做好医疗垃圾的焚烧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环保局协调热电厂和水泥厂处理好粉煤灰扬尘污染问题。

4、整治扰民噪声污染,重新划定噪声功能区划,制定建成区噪声污染管理办法,环保、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要联合行动,加大检查治理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娱乐、建筑等重点行业,以及学校、医院、居民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部门噪声源的管理与控制。积极开展安静小区创建活动,加大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对严重扰民、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坚决采取关停或搬迁措施,不断提高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确保居民享有安静生产、生活的环境。

5、相关部门认真处理来信来访,继续开展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维护群众的正当环境权益;环保局要积极配合县人大做好“环保世纪行”执法检查和宣传活动。

6、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环保局按照法律规定严格执行排污申报、排污核定,征收和处罚程序,应收尽收,杜绝协商收费、人情收费,坚决把以收促治落到实处。定期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对重点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对恶意排污行为要实行重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早日实现生态立县目标 一是申报和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此项工作已纳入2008年市县长目标责任状。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因此,各部门要形成合力,按照指标要求收集数据、整理项目,争取通过国家验收。二是建立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拟申报门鲁河湿地保护区)、一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拟申报临江乡)和一个省级生态村(巨祥村),项目所在地的长江乡、临江乡、嫩江镇要积极争取,做好规划编制和申报准备工作。三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和中央站黑嘴松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争取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争取国家和省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四是农委、环保和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有效控制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五是启动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作,切实改善嫩江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六是开展国家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此项工作列入省环保局2008年重点工作。按照县政府印发的《方案》要求,各部门要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职责,狠抓执法。目前,各部门的实施方案均已编制完成,针对本部门方案的工作目标,各成员单位近期要制定本部门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文件、通知、规定等,及时传达,以加强各部门生态监察执法职能,保障退耕还林、禁用高残留农药、防治水土流失等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严格执法,处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颂布实施方案经过一段监察执法,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做好国家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四、加强环保工作的领导

1、摆上日程,坚持经常。今后县政府将定期研究或单项专题研究环保工作,环保主管部门和行业分管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把环保工作同中心工作一样纳入重要议程,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要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制度,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落实、亲自督促,把工作过程中的困难解决好,保证全县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2、共同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环保工作不只是环保部门一家的工作,是政府的职责,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环保、建设、公安、林业、农业、国土、财政、发改、工商等各部门及各乡镇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局面。主要领导要主动部署,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具体抓好落实。政府大力支持环保等部门大胆执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前面讲到的工作,涉及政府大多数部门,有些单项工作都有领导小组,关键在于成员单位参与作用的发挥。要把环保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完不成环保工作目标的不能评先评优,不能提拔重用。希望环保委员会和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尽职尽责,把本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要经常和主管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强化环保队伍建设。县政府为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培养一批适应时代要求的环保队伍。几年来,国家、省、县在装备仪器、经费等方面加大了投入,环保能力建设迅速提高,今后县政府将在监察、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继续给与资金保障。为适应新形势,发挥职能作用,环保局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有责任感的队伍。二是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干部的专业素质,培养一批业务精、能干事的队伍。三是坚持不懈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建立一支让人民满意的队伍。四是加大执法力度,改变被动的工作局面。

同志们,今年的环保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距离完成“十一五”环境规划目标也仅剩下二年多的时间,时间非常紧迫。因此,从现在起,我希望全县各部门、各企业,以昂扬振奋的精神,牢牢抓住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嫩江的目标,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迅速提高环境质量为重点,全面开创我县环保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中共万宁市委党校 高级讲师 祁一波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能有机会来到万宁中学向你们汇报有关节能减排问题的一些看法,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的高兴。关于能减排这个话题,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概括主要有四句话: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科学发展观也是通过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和总结国内发展实践出来的。

一方面,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主题就从战争转入到和平,发展就成了各国的首要任务,因此在西方国家里首先就形成了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的发展理念。西方经济家刘易斯就是当时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唯一尺度,还给出了一个公式,也就是发展=增长=进步。这种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适应了当时人们渴望快速发展的心理,所以这个理论很快就在西方国家传播开来,对促进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和财富积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50年代后这种传统发展观的弊病就逐渐暴露出来了,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严重。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10大著名环境污染事件,最有名的是5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据报道,当时英国的首都伦敦突然被烟雾整个包围了,白天汽车要开灯行驶,所有的飞机都被迫停止飞行,行

他们的产业结构已经转型,当然资源能源消耗低。可是中国与印度产业结构相似,发展阶段也相当,中国的能源消耗却是印度的1.65倍,我们又该如何解释?所以,还是要回到遵循科学发展观上来,还是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当然,有的同志也许会说,我们01年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我们有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可以用来采购全球资源。事实上我们也这样做,十年以前,中国是一个原料出口国,主要出口原料换取外汇。近十年前,我们由一个原料出口国变成了一个原料进口国,因外们积累外汇购买外国的原料,以2005年为例,中国在世界上就购买了70%的铁矿石,45%的铜矿,40矿的铝矿。当然,我们中国的生产能力、出口数量也很大。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卖的鞋子90%是我国制造,全世界3/4的玩具也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的。

但是最近几年,我们购买国际资源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贵起来,甚至有些产品中国才说要买,价格就开始上涨了。就拿铁矿石为例:中国大炼钢铁,需要消耗大量的铁矿石,这些年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作为一个大买家,按理来说,在国际市场上也应该有一定的定价权,可是我们没有这个权利。从2003至2007这四年多的时间内,铁矿石价格上涨了680%,我们只能被动接受。铁矿石是这样、我们的石油消耗更大,从2003年起,中国开始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美国第一。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靠度已突破52%,预计到2010年我国消耗石油,60%要依靠进口,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中国在50多个国家都有油田,我们到处在找石油,中亚地区、非洲地区、拉美地区。这些地方战乱非常多,尤其是非洲地区。目前,海上的石油线

要运出去。沿江沿河的地方取水方便,运输也方便所以大量的重化工业企业都是沿江。沿河分布的,现在我们国家有210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重化工业企业,沿长江、黄河分布的就各占一半。所以,这些年来,长江、黄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我想跟这种工业布局和排放是有很大关系的。我这里有一个环保资料,说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是世界第一,二氧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全国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严重污染。目前,全国有3亿农民喝不上干净的自来水,4亿城市人口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城市污染严重。据统计,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16个,前10位中中国占7个。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往往就会产生一种现象,叫做逆城市化,就是人们都愿意搬到农村或郊区去居住生活。为什么?就是因为农村或郊区受到的污染少,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是,现在我国农村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我总觉得过去我看到的农村生态都是循环的,现在我们不少农村这种循环链条断裂了。比如说种庄稼,过去是用有机肥种,种了庄稼就吃,吃完了就排,排完了就用来积肥,积肥再用来种庄稼,这就是生物链的循环。现在,农村已普遍使用化肥,种完了就吃,吃饭完了就排,排出来没怎么处理,就变成了一种环境污染。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发展经济怎能不破坏环境?我们可以先发展后治理。我们讲先发展后治理,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非常困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泰晤士河污染了,英国政府仅仅恢复它的生态就花了100年。去年,外国人高度评价了北京奥运会,其中一项就是高度评价北京的生态环境。但是,去年北京奥运会那20多天的蓝天、白云是靠什么换来的?先是北京的汽车分单双号限制行驶,车流量一下子

划《纲要》出来后,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后考核什么?重点是考核这三大约束性指标。也就是说,第一个重点考核的指标是节能减排,并且实行“一票否决”。所谓一票否决,就是说即使其他工作做得再好,只要节能减排这一项工作指标不完成,都予于否决。属于地方政府“一票否决”的考核指标。还有,象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这些也都是。节能减排这个指标,我们的基数是多少?“十一五”规划是以2005年作为基数,当时为了促进这个纲要的实施,国务院还出台了一个《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这一年中国每新创造1万元的GDP,要耗费多少能源?从当年全国的情况来看,要消耗1.22吨标准煤,这个数字我一直记着,这是我们的家底,也就是说,把能源里面的石油、天然气、电、煤都折成标准煤的话,每创造1万元的GDP就要消耗1.22吨的标准煤。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方案》的要求,到2010年我们的节能目标就是要降低到1吨标准煤以下,也就是说五年间,我国的能耗要下降20%,我们假定用简单的算术平均的话,一年就要下降4%。另外,这个《方案》还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节能减排目标。一是到2010年,单位工业增加用水量降低30%;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三是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2295万吨;四是化学需氧量由2005年的1414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1273万吨;五是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六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节能减排这些指标提出来后,我觉得看待我们的经济工作,既要看到喜,也要看到忧。喜的是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这些问题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绿色GDP成了考核地方政府及官员的主要指标了。忧的是我们的资源耗费、我们的环境保护不容乐观。2006年这

近年来,万宁的钛矿加工大都从文昌、琼海等外地购进原料。二是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例如20世纪90年来以来,菠萝种植一直是龙滚镇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由于大面积种植菠萝,大量的荒山野岭被占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重要失调。所以,每当到了菠萝收获季节,我们座车沿东线高速公路去海口经过山根、龙滚段,往往就会看到一个个光秃秃的荒山野岭,这就是生态的失调。又比如,90年代东澳、北坡一带的钛矿,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开采,也导致了大量的海防林被毁坏,当时那里的海滩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地貌环境破坏严重,还有前几年,据说万宁的槟榔销售总额每年都超过一个亿,但是槟榔的加工,尤其是农民采用土方法加工,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给当地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每当到槟榔加工季节,长丰的一些村庄,往往到处都被烟雾笼罩着,这就是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万宁以往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大,从根本上讲,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今天强调节能减排,实际上就是对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挑战,就是要求我们努力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早地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上来。

今天,我们万宁市政府对节能减排这种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今年4月份,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一个《万宁市2009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我们的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控制好两项指标,一项是化学需氧量的,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主要来源于居民的生活污水;另一项是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根据这个计划,

第三篇: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武装部门工作汇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武装部门工作

汇报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关于抓好党管武装工作的新要求,解决影响和制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3-4月我部按照宜昌军分区和当阳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计划,采取区分层次、区分类别、区分体系、区分内容、分级同步组织的方法,开展了“党管武装工作”落实专题调研,我部党委带机

关组成5个调研组,深入基层,历时1个半月,调研了10个镇(处)、35个党群部门、13个武装部、176个民兵连、36家企业、5所高(职)中,走访

了8个驻军单位,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座谈会11次,与623名军地人员进行了座谈,掌握了大量数据和第一手材料,基本摸清了全市党管武装工作落实现状。

(一)党管武装不断加强并有新的发展,但长期相对和平环境对国防观念冲击较大,国防观念淡化和基层机构、功能萎缩的问题不容忽视。部分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少数地方领导对党管武装原则和后备力量建设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武装工作纳入职责范围;有的单位和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民兵工作当作负担,视为包袱,关心支持不够;有的企事业单位领导片面认为,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军队的事,自身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落实。企事业单位武装机构受到较大冲击。近年来,镇(处)配套和企事业单位在改革改制过程中,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剥离社会职能已成为共同发展趋势,受此影响,一些企

事业单位武装部应单设的合设了,应合设的撤销了,应成立的也不设立了。基层武装工作阵地缩小、武装机构功能萎缩。由于农村兵员大量外出,国有企业民兵数量逐年减少,加之民营、社区、高等院校和开发区武装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基层武装工作阵地逐渐缩小,基层武装部平时担任战备值勤和开展大项活动较少,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武装部走向“边缘化”。

(二)市场经济发展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国防动员工作注入了生机活力,但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自身改革明显滞后于国家的改革,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更加凸显。坚持普通民兵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生产、行政组织发生了较大变化,将符合条件的男性公民都编入民兵组织的普通民兵制度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作为民兵工作基础的农村民兵因兵员流动,许多营连已成空壳或半空壳状态。作为城市民兵工

作主体的国有大型企业,现有民兵数量较前锐减。专武干部、民兵连长使用管理的特殊性与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乡镇(街道)配备专武干部大多没有考虑军事工作的特殊需求,都从统一招考的公务员和地方大学选调生中选配,许多人武学院毕业的优秀学员,因为学历达不到“大本”而被排除在公务员招考之外,进不了专武干部队伍,从而制约着现阶段武装工作的开展。还有一个问题是,一些乡镇街道在落实武装部长参加同级党委的精神上走了样,不是先产生武装部长尔后参加党委,而是指定党委成员出任武装部长,这种“倒兼”现象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抓武装工作。农村行政村只设村支书、主任和文书,民兵连长由专职变为兼职,农村民兵工作受到削弱。传统的民兵工作机制与依法行政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民兵工作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从一般战争和计划经济传统束缚中摆脱出来,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比较陈旧,开

展工作靠行政命令多,依法律规章少;靠关系感情多,依工作程序少,与市场经济、社会法制化要求不相适应。条块分割管理方式与资源优化配置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民兵建设方面资源多按条块分割模式配置管理,呈现出“小、散、全”的状况。如县级民兵训练基地都是单独管理,本地使用,功能单一,只能担负共同科目和一般专业训练,无法满足高科技专业分队和军兵种分队训练要求,且平均年使用期很短,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这与现代社会资源整体规划、综合集成、功能互补、统建共享、联合保障的路子格格不入。

(三)军事斗争准备提升了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建设水平,但其建设现状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差距较大。人员难集中、建制难形成制约了遂行任务能力的提高。当前,由于农村民兵外出较多,企事业单位人员定岗定位,民兵训练和开展活动无法按编组建制组织,民兵遂行任务的能力难以提高。传

统的训练模式、方法制约了遂行任务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民兵训练一直实行粗放式训练模式,规模较大,层次较低,质量不高。在内容上,抓基础多,抓应用少;在专业上,训练步兵专业多,训练军兵种专业少;在对象上,抓单兵训练多,抓成建制训练演练少;在方法上,运用传统方法多,改革创新少,特别是借助军地人才、资源优势进行挂钩训练,运用网络、多媒体和模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教学较少。人才、装备、经费保障的匮乏制约了遂行任务能力的提高。人才方面,教练员数量不足、业务不精、水平不高,特别缺乏军兵种专业教员,熟练掌握高科技知识和高技术武器装备操作的更少;装备方面,许多民兵分队使12全文查看

第四篇: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 铸造教育新辉煌

——清远市清城区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区自评报告

花园清城,物华天宝,源远流芳。清城区在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全面唱响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立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新起点,增强教育优先发展的新动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通过强化政府责任、优化育人环境、培育名师名校、落实“六个到位”、实施“六个优先”等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十大工程”建设,成功打造了清城教育的“六大特色”,取得了经济助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腾飞的显著成绩。

一、基本情况

清城区历史悠久。她的前身是清远县,建制于秦朝,迄今已有2229年的历史,1988年2月撤县建区,是清远市目前唯一的市辖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清远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面积927.2平方公里,总人口55.64万人;下辖凤城、东城、洲心、横荷四个街道和源潭、龙塘、石角三个镇。

清城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居广东省中部,东临佛冈县,南接花都区、西壤四会市,北邻清新县,距广州市区60公里,距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28公里。水、陆、空交通网络发达,北江河、京广铁路、107国道、广清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武广客运专线纵贯全区,与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形成“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是名副其实的“珠三角后花园”。

清城区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生态良好,风光秀美,环境综合指数历年排在广东省前列。清城区是我省重要的水稻、蔬菜、花果等农作物生产基地,麻黄鸡、乌鬃鹅、竹笋驰名中外;矿产资源丰富,是经商投资的热土,源潭陶瓷城、龙塘工业园、石角再生铜业成为三大工业品牌。

清城区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浓厚。东城人黄昌祚被清光绪皇帝钦赐为举人第一名,清末榜眼朱汝珍曾任清溥仪皇帝的老师,李文楷为国捐躯成为黄花岗72烈士,“金融巨子”林炳贤成为香港恒生银行创始人之一,还有英籍华人郭南斯女士成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大使等。小北江,缓缓流水,两岸峰峦,景色迷人。有飞来古寺、飞霞洞观、故乡里景区、黄腾峡漂流、新银盏温泉、九厅十八井等风景名胜驰名中外。

近年来,全区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市前茅,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从2006年到2008年,我区GDP年均增长42%,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8.0%,创造了后发地区跨越发展的“清远现象”,成为了广东后发地区发展的典范。

清城区获得了多张名片,“中国再生铜都”、“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同时,还获得多项殊荣,“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广东省体育先进区”、“广东省首批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广东省双拥模范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县区”。2006、2008年,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均获得优秀等级。在经济全面提速的同时,我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区现有广东省教育强镇(街)4个;中小学校79所,其中,小学58所,初中16所,高(完)中4所, 中职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95284人;幼儿园83所(含公办幼儿园2所),学前三年在园人数20008人;全区共有各级各类等级学校(含幼儿园)72所,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65所。

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5589 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825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234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1951人,占83.1%;初中专任教师1626人,学历合格率为98.8%,本科以上学历1265人,占77.8%;高中专任教师601人, 学历合格率97.5%,研究生学历程度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89人,学历合格率为93.7%,研究生学历程度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

近三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小学五年保留率120%以上,年辍学率为0,升学率100%;“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每年保持100%;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104.6%、106.2%和114%,升学率分别为81.5%、84.7%和89.3%,初中三年保留率分别为97.2%、95%和95%,年辍学率控制在0.2%以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 71%、76.6%和81.3%,优质学位占93.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21%、23.3%和25.5%。

二、创强情况和自评结果

2007年4月,区委、区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创强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工作。原区委书记肖文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鼓足士气 奋力拼搏 全力打造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动员报告,明确提出:清城区要在2008年在清远市率先实现创建教育强区,争当欠发达地区创强排头兵的号召。区教育局局长许廷镜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交全区人民满意的答卷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表态性发言。成立了以原区长现任区委书记苏浩志任组长、区委副书记李灿坚和原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梁思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第一把手为成员的“清城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各有关职能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创强办工作,并把区创强办直接设在区政府内,负责统一指挥全区创强工作。区主要领导经常到创强办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各镇、街与区政府签订了创强责任状。“动员大会”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创强高潮,吹响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冲锋号角。

区委、区政府对照《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本区的实际,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了《清城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暨2007年“教育年”办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创强的目的和意义。创建教育强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实现我区现代化的先导和基础,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创建教育强区有利于优化我区投资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三个文明”建设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创建教育强区,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高质量、高水平“普九”和实现“基本普高”,有利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学习型社会。

我区在创强工作中,通过媒体报道、举办大型创强募捐晚会和文体活动、印发《创强简报》、举办《清城教育论坛》、张挂户外标语等多种形式,反映创强动态,报道创强亮点,宣传创强意义,做到电视有像、电台有声、报纸常登,家喻户晓,全民参与。

同时,根据省《督导验收方案》中的十五个二级指标和要求,逐项细化、分解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印发了《清城区创强工作进度表》,全面实施部门分工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人,工作落实到位,实施下级对上级负责的行政问责制。

区创强办根据《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的标准和要求,对照本区目前的教育状况,逐项进行自查,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清城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攻坚破难工作方案》,明确整改的要求和时间,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整改,创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政府责任进一步落实;二是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打造“十项工程”成绩显著;五是创建教育“六个特色”初见成效;六是强镇强校不断涌现;七是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

在创建教育强区中,我区的教育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6年6月、11月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省委副书记刘玉浦先后到我区石角镇视察创强工作,称赞我区教育创强“发展快,前景好,是具有智慧和远见卓识的举措。”2007年12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陈健等领导来我区指导创强工作时,高度评价我区创强“决心大、投入多、气氛浓、干劲足、力度强、进展快、质量高、效果好,不仅硬环境建设比较科学,软环境布局也非常合理。”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我们逐项进行了客观的自评:政府责任164分,教育管理150分,发展水平172分,总得分为486分,占总分值的97.2%,《方案》中“党政领导与规划”等“五项必达标准”均已全部达到。至此,我们认为,清城区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区的标准,恳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予以督导验收。

三、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实施“科教兴区”,教育优先发展成效显著。

1、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做到“六个到位”。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清醒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区”和创建教育强区的重要性,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区委书记苏浩志同志经常在区的各种会议上宣传教育创强的重要意义,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清城的现代化。要通过创建教育强区,提高我区教育的综合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柏洪同志深入各镇街和学校督导创强工作,多次强调:“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清城的未来。实现清城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必须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通过创建教育强区,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的综合实力。”

原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梁思同志强调:“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均衡教育,为城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教育大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源泉。清城区明确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总体思路是思想大解放,教育大发展;大手笔投入,大气魄推进,大氛围营造,大面积提高,做到“六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区委、区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视教育强区的创建工作,全区确立了“近期抓工业,长远靠教育”的战略思想,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明确提出了要在2008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把创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把创强工作当成第一要务常抓不懈,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全力负责推进,并经常到学校调研、督导创强工作。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力推进创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指引。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顺利开展创强工作,区创强办从各有关职能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六个工作小组,代表区政府行使督促、检查、指导、以及统筹、协调全区“创强”工作的职权;各镇街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强化对创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解决创强问题。

三是资金投入到位。近年来,全区用于教育、创强方面的资金总投入达7.5亿多元。其中比较大的项目有:投入新华侨中学2.2亿元,区职业学校8000万元,区直其他学校1400万元;石角镇投入创强1.1亿元;龙塘镇投入1.1亿元,源潭镇投入7000多万元,横荷街投入8000多万元,东城街投入3600万元,洲心街投入2500万元,促进教育硬环境发生质的飞跃。此外,为进一步营造全民支持创强工作的氛围,2007年5月,我区成功举办了创强募捐晚会,筹得各界热心人士认捐款物累计7008万元并全部投入学校建设中。大手笔投入,促进教育大发展,全区办学条件更加优化,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四是方案规划到位。按照发展大教育的要求,我区先后出台了《清城区创建教育强区暨“教育年”办教育实施方案》、《清城区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清城区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我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关于贯彻〈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引领清城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五是激励措施到位。制定了《清城区四项教育奖励暂行办法》、《清城区教师五项津贴制度》等一系列重教奖教的政策文件,重奖为教育发展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例如,每年安排360万元专项资金对教师实行重点岗位津贴;从2007年开始,我区每年专门拿出100万元进行奖教奖学,表彰奖励为教育作出积极贡献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在2007年的基础上,从2008年3月份起,教师人均岗位津贴每月再增加了40%;教师住房公积金从07年的每人60元/月调整到目前的每人100元/月。此外,我区对如期完成创强任务的有关镇街各给予500万元的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励了广大教师安教乐教的积极性,营造了全社会重教支教的良好氛围。

六是责任落实到位。区委、区政府明确强调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创建教育强区的责任,明确奖惩措施,严格按照创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形成了清城区创强阶段性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度,明确对创建工作热情高、力度大、进展快、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如期完成创强任务。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做到“六个优先”。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放眼未来,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做到“六个优先”,全区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师以爱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侨以助教为誉”的良好氛围,全面开创城区教育大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教育规划优先制定。根据我区经济社会与人口发展的需要,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发展列入清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发展教育事业的奋斗目标: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到2008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建立多元化办学体制,推动我区各类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制订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计划和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

二是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2006—2008年区委、区政府统筹召开教育专门会议,研究教育发展方案,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区分管教育的领导定期向区主要领导汇报工作,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区人大、区政协定期视察、检查和指导教育工作,共提出有关教育的议案和提案19件。在区委每年的全委(扩大)会议和人大、政协“两会”上,充分肯定了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明确了教育发展尤其是创建教育强区的目标和要求。近两年来,区主要领导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慰问特困师生,召开与教育有关的专题会议达29次,及时研究解决了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岗位津贴、职称评聘、教师住房公积金、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华侨中学创“国示”、区职中“国重”复评、清城中学创省级以及镇街创强资金、学校发展用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

三是教育用地优先安排。从2006年开始,我区进一步加大了基础教育用地的安排力度,优先规划教育发展用地,对学校建设用地的各种费用,在区职能范围内,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千方百计为学校发展高挂绿灯,保驾护航。近三年,全区教育新征用地623440平方米,新建校舍建筑面积130360平方米,改建校舍119069平方米,全区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由2005年的17.4平方米提高到21.5平方米,中学生人均占地面积由2005年的20.6平方米提高到22.4平方米。

四是教育经费优先划拨。资金保障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为了尽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我区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区域教育现状,采取积极措施,及时优先划拨教育经费,促进教育发展。

(1)教育财政拨款确保“三个增长”。

1)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06—2008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率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8.68%、25.13%和24.06%,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11.91%、19%和23.00%,对比分别增长了6.77%,6.13%和1.06%,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2006——2008年,人均教育事业经费为2297元、2871元和3563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9.51%、24.99%和24.10%。

3)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2006——2008年,生均公用经费为1044.41元、1108.56元和1126.23元,年增长率分别为2.17%、6.14%和1.56%。

同时,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预算管理体系,制定了《关于健全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意见》,2007年区财政安排专项职业技术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2.5万元,达到生均25元,有效地解决了职业学校的运作经费,并由2008年开始将此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内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国家助学金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生每年1500元标准补助,我区能按照省、市、区分担的比例,及时筹足,依时划拨。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及时分发到学生手上。

(2)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逐年提高。

1)近三年,我区每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均超过30%,达到60%左右,且逐年提高,2006——2008年,分别为20,596万元、25,772万元和31,973万元,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18.68%、25.13%和24.06%。

2)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预算决算中逐年提高。2006年——2008年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3,555万元、15,892万元和22945万元,分别比上年提高14.59%、17.24%和44.38%,财政决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是20596万元、25772万元和31973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8.68%、25.13%和24.06%,财政预决算教育经费支出均比上一年增长。

(3)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高于省的标准。近年来,我区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均能按省核定比例用于教育发展。我区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为1447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省核定我区用于教育的比例为40.1%,2006年---2008年我区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发展均为581万元,占转移支付资金的比例均为40.15%。

严格执行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依法征收、规范管理,合理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分别为743万元、1005万元和1248万元。其中用于职业教育的费用(2006——2008年)分别为282万元、515万元和606.6万元,占区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8%、51.24%和48.61%。

五是教师待遇优先考虑。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师是第一教育资源的观念,采取得力措施把尊重教师、关心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近年来,我区连续五次增加教师职务岗位津贴。目前,我区教师初级职务岗位津贴为874元/月,中级职务岗位津贴为1310元/月,高级职务津贴为1592元/月;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全区教师人均年工资从2007年的34330元增长到2008年的40620元,基本接近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为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区还建立了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区长负责制,设立教师“工资资金专户”,全区教师工资由银行统一代发;为增强教职工自我保障能力,我区设立了教职工互助保险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有困难的教职工增强抵御重大疾病和灾难的能力;为解决教师住房问题,我区千方百计推进教师安居工程,目前,全区教师住房总建筑面积达474381.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7㎡,达到上级有关规定和当地居民的人均居住水平。这一系列重要措施,对稳定我区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六是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我区成立清城区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清城区招聘教师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对招聘高素质教育人才实行优先安排编制,优先引进录用,千方百计为教育事业引凤筑巢。通过到重点高校现场招聘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引进一批研究生学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近三年来,我区共引进优秀教育人才794名,从而使我区教师队伍在结构、学历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升,高(职)中教师研究生程度达到8%。

(二)打造“十项工程”,教育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1、资源配置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再配置,做大做强中心区域教育”的决策,结合我区学校分布广、规模小,与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大相适应的实际,区委书记、区长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等领导,经过多次深入市区和乡镇中小学进行调研,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再配置,创建教育强区”的战略构思,指导教育部门制订了《清城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着力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全区中小学校由三年前的112所,撤并为现在的79所,共撤并33所,撤并率为29.5%;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区一中、区职中、松岗中学、新北江小学等四所市区学校,按计划完成扩建和新建任务,共投入资金近亿元,增强其扩容吸纳能力,既有效地缓解了市区大班额的压力,又达到了“做强做大”的目的。三是提升学校装备水平。我区投入了160多万元建成了清城区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所有学校与区教育资源中心连成区域网,实现了“校校通”目标,并实现了网络化教学管理及网络资源管理现代化。全区完小以上中小学100%配备计算机室,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教学仪器设备设施按省一类学校标准配备,满足教学需要,为教育均衡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四是增强队伍战斗力。引进一批本科生充实到乡镇中小学校,使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强镇强街工程。通过加大创建力度,我区教育强镇(街)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06年,我区石角镇率先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镇,成为粤北地区第一个省教育强镇;2007年源潭镇、龙塘镇相继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镇;2008年横荷街创建为省教育强街,至此,我区具有教育功能的6个镇(街)中已有广东省教育强镇(街)4个,占66.7%,超过省定标准。目前,东城和洲心两街正奋力冲刺广东省教育强街目标。

3、规范化学校工程。2007年以来,我区在全面完成学校改危改薄工程后,着力把创建规范化学校作为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来抓紧抓好,成立了清城区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规范化学校的要求,按照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制订了《 清城区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计划》,全面铺开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到2008年底,全区7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65所创建成为省规范化学校,创建率为87.8%,名列全市第一。

4、校外场馆工程。我区十分重视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了江滨公园、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文化馆、运动馆等多个供青少年假日活动的场馆;建立了孙中山纪念园、石板思源园、故乡里、红旗寨等多个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建立了牛鱼嘴、凤城生态园、奇乐农庄等多个课外综合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关活动场馆在节假日向青少年免费开放,基本能满足我区青少年节假日活动的需求。近三年,我区共组织中小学生40多万人次参加了各种校外实践活动,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技能,增强了素质,深受社会好评。

5、“五项基础”工程。

一是“生活设施”工程。2007年底,我区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工作,目前,全区学校生活设施基本达到上级规定的“四有要求”,即有床铺,有学生饭堂,有卫生间,有冲凉房;小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达6.71平方米,中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达6.42平方米,超过省定标准。

二是“五O班额”工程。我区通过采取整合教育资源、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新生入学人数等途径,切实抓好消除大班额工作,目前,全区普通高中校均规模达3074人,平均班额53.7人;职业高中校均规模达5217人,平均班额54.9人;小学平均班额43.6人,初中平均班额48.8人,中小学班额分布基本合理,基本实现了“五O班额”的目标。

三是“扩容促优”工程。2006年以来, 我区加快了高(完)、中职学校的“扩容促优”工程。通过征地360亩,异地兴建华侨中学,使其办学规模达到94个教学班;把清城中学迁移到原城区一中旧址,使其办学规模扩大到77个教学班;全区普通高中校园面积由2006年的187336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390093平方米,同比增加了202757平方米,建筑面积由2006年的103549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 158713平方米;优质学位由2006年的5878个猛增到2008年的8222个,占39.3%;扩建区职校,使其建筑面积由2006年的31480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48660平方米,办学规模达由2006年的62个教学班增加到目前的95个教学班,优质学位2006年的3144个增到2008年的5217个,优质学位同比增长66%。

四是“信息装备”工程。信息装备水平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区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坚持“四个结合”,即政府主导与企业投入相结合,高起点与重实效相结合,重点建设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硬件建设与应用开发相结合;做到三个“创新”,即投入机制创新,网络建设创新和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信息装备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全区学校共投入信息建设资金8194万元,建成理化生实验室114间,科学实验室71间,探究性实验室21间,计算机教室136间、电脑7811台,生机比例为12:1,语言实验室87间,图书室95间,电子阅览室25间,电子图书 149万册,远程网络电教平台1081套,有31所学校建有校园网,全区建有教育资源中心1个,并通过100兆光纤与全区所有中小学联成区域网,实现了“校校通”的目标,所有学校开设了信息教育课,45岁以下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率达到100%,课件应用率达72%,大大提高了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

五是“强师兴教”工程。我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抓好“强师兴教”工作。通过内训外引、名师助教、“培青催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举办“清城教育论坛”,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稳定了队伍,促进了发展;通过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基本功比赛、继续教育、岗位交流、“送教下乡”等途径,构建了一支懂业务、精专业、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通过实行“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聘任”和“岗位量化考核”等措施,大面积增强了“两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综合水平。近几年,全区共培养出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全国3人,省级13人,市级67人,区级352人,省中小学特级教师2人,区级名校长10人,区级名教师46人,全区教师考核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15%以上。

6、质量提升工程。近三年来,我区通过建立教育科研中心和成立兼职教研员队伍,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教学质量检测、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教育科研和成果推广等一系列质量强校工程,全区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一是中考成绩摘取全市桂冠。近三年来,中考综合素质分稳居全市的前列;每年市一中在我区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全市最高,人数全市最多。2006、2007年中考,我区680分以上优分率和700分以上高分率均稳居全市第一;2008年培育了1个全市总分状元和29个全市单科状元,700分以上高分人数有301人,再获全市桂冠。

二是高考成绩继续领先全市。2005年上重本线162人,本科以上806人,占37.1%;2006年上重本线164人,本科以上963人,占38.9%;2007年上重本线209人,本科以上1009人,占38.8%;2008年,全区共4006人参加高考,其中上重点本科线293人,上线率为7.3%,上普通本科线以上1356人,上线率为33.8%,上省专A线以上人数2046人,上线率为51%,总体成绩和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的优势。

三是各类竞赛人才辈出。三年来,全区教师在学科竞赛、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论文比赛等获国家级奖的有208人次,省级奖的有149人次;市级奖的有686人次;区级奖的有75人次,在清远市首届教育科研成果奖评选中,获特别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是全市获奖项目最多、级别最高的县(市、区)。中小学生学科比赛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有1394人,其中,国家级450人,省级146人,市级798人。

7、“两语教育”工程。一是英语教育工程。近年来,我区各学校均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2007年秋季学期,省、市一级学校更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全区中小学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开足课时;加大投入,完善学校多媒体电教室和语音室的设备设施;积极引进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充实到教学第一线;邀请外籍教师或著名英语专家来校讲课;组织全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新课标、新课程培训和英语教学基本功比赛,着力推进英语新课程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校际英语竞赛,把英语口语考试列入中考内容,全区掀起了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热潮,大面积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近三年,全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比赛和发表英语教研论文,共有118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全区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获国家级奖励的有244人次,市级341人次。

二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程。我区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成立了“清城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学校成立相应机构,全力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有4290人获“三甲”以上等级证书,占实测人数的97%,普通话已成为全区学校、幼儿园的教学语言,并逐步成为校园语言。学校把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做到语言文字使用规范。

8、品牌学校工程。我区在打造品牌学校方面,重视以理念为先,创新为魂,育人为本,坚持走质量强校之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设备设施,狠抓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科学管理,提升质量,打造全区教育教学的“标本”。通过以上措施,培育了一批品牌学校:华侨中学成为高中教育品牌学校;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成为职业教育的品牌学校;清城中学成为高中艺术教育的品牌学校;松岗中学成为初中教育的品牌学校;新北江小学成为城镇小学教育的品牌学校;石角中心小学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品牌学校;源潭镇一中成为农村初中科普教育的品牌学校,进一步增强了全区教育的综合实力。

9、幼教成教工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化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2006学年有82所幼儿园,学前三年在园幼儿18119人,2007学年有83所幼儿园,学前三年在园幼儿19267人,2008年有幼儿园83所,在园幼儿20008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6.5%。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制定了《关于对区级以上幼儿园进行奖励的通知》等激励机制,创建了一批优质幼儿园。目前,全区有市级以上幼儿园14所(含省一级幼儿园1所),优质幼儿园的比例达到17%,我区学前教育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正沿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我区十分重视成人教育工作,积极创建乡镇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目前,我区有市级以上乡镇示范性成校6所,其中,石角成校为省级乡镇示范性成校。建立了区成人实用技术实训中心1个,有规模以上的职业培训网点7个。近几年来,全区共举办现场劳务招聘会205场次,区劳动局、区职业技术学校、区成人教育实训中心、各乡镇成校等教育培训机构,举办成人免费就业咨询活动和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班522期,培训学员51347人,成功转移和安排就业25664人,为特困家庭、下岗职工提供了多种上岗和再就业机会,为打造生态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和全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0、教育“收费创规”工程。我区非常重视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一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2006年,我区成立了清城区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清城区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区活动的实施方案》。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先后召开了区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和中小学校长会议,宣传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三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出专栏、贴标语、挂横幅和媒体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收费有关政策和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区的意义和要求。四是加强管理,规范收费。区联席会议统一指导和协调治理,切实杜绝乱收费、“搭车收费”和违反教育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等问题。五是加强监督,依法办事。区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严格按照省有关文件的规定,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对违规收费现象,及时查处纠正。

通过以上措施,我区治理教育乱收费成绩显著,学校收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违规收费、没有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等现象,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区工作达到预期目标,2007年先后接受并通过了市政府纠风办等七部门的检查和省政府纠风办等七部门的审核,并在全市率先获得“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区”光荣称号。

(三)创建“六个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新世纪、新清远、新发展。清城人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在打造教育品牌,发展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形成了清城教育的“六个特色”,为清城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1、教育科研特色。我区确立了“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学热点问题相结合,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引和办法”的指导思想,提出“教育要发展,科研作先导”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区—校—科”的教育科研网络,掀起教育科研热潮;设立了专职科研人员和专项科研经费,设有心理学研究中心和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各一个;镇街有中心教研组,全区上下形成了一支由教研员、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家型”教育科研队伍。全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对我区教育改革、学校发展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焦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培育了一批在省、市、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特色学校。近三年来,我区建立了13个教育科研基地,有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51项,其中,国家级子课题6项,省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34项;已结题并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有18项。

2、德育教育特色。我区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成立了区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坚持以“导行、励志、修身”为教育目标,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以德育基地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区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讲课、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清城区德育工作现场会和德育论文征集活动、禁毒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把德育工作落实到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网络。创建了东城一中(待进生转化教育)、高桥中学(留守儿童教育)、清师附小(养成教育)、石角中心小学(礼仪教育)等一批德育教育特色学校。近年来,全区中小学校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违法犯罪率为零。

3、体艺教育特色。在体育方面,主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重视体育工作,落实全民健身纲要。我区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灌输“全民体育、报国强身”的思想,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二是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形成制度化。建立健全区、镇(街)、学校体育竞赛制度,促进区运会、镇运会(每两年一次)、校运会(每年一次)三级比赛制度化,每两年举行一次区中小学生篮球赛、中学生排球赛和乒乓球赛,开展镇街、社区和外来工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大力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三是加大场馆建设投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近年来,我区投入了 3795万元,进一步充实和更新辖区内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学校的体育设备设施,建有体育馆1个,400M田径场4个、塑胶运动场3个,200M田径场9个,塑胶篮球场9个,灯光球场1个,门球场1个,击剑房1个,健身房5个,各类足球场42个,排球场86个,羽毛球场202个。目前,市区各公园、休闲场馆、河堤江岸均可见健身、锻炼的人群,全民体育健康运动正蔚然成风。四是创建体育特色,培育体育人才。2006年,我区成功创建为“广东省体育先进区”,同年,东城街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石角镇被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打造了市进修实验小学(田径特色)、大观小学(乒乓球特色)、古城小学(击剑特色)等一批体育特色学校,2007年,清城中学成功创建为“清城区业余体校”和“广东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近三年来,全区培养了刘志恒、陈伟劲、黄敏娜等3名国家队运动健将,林凤珍等16名省队运动健将,还有市队运动健将230人,在省、市体育运动会上共取得金牌198枚。

在艺术教育方面,主要落实了三项措施:一是培养人才,从娃娃抓起。我区坚持从幼儿教育抓起,努力塑造“崇贤尚美”的艺术氛围,经常举办各年龄段的艺术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在艺术熏陶中锻炼成长。二是培育特色,从小学抓起。各学校按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时,均有自已的艺术节和艺术兴趣小组;城内的小学及各镇(街)的中心小学都建立鼓乐队和艺术长廊,定期开展艺术竞赛活动,把艺术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打造了清城中学、新北江小学等一批艺术特色学校。三是营造艺术氛围,刷新艺术成绩。近三年来,区文化体育馆举办了80多期艺术培训班,每年举行一次社区曲艺、书法大赛;区教育艺术团、社区曲艺社积极送戏下乡,组织了150多场文艺演出,进一步丰富了我区艺术教育内容。通过以上措施,我区艺术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小学生参加市以上文艺汇演有435人次获奖;中小学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并获奖的作品有265篇(件);有9位教师夺得省书画优秀辅导教师奖;有13位同学的书画作品荣获省一等奖;有8所中小学器乐合奏包揽清远市前三名;有12所学校囊括清城区“政协杯”粤曲比赛前三名。

4、英语教育特色。抓品牌,创特色,狠抓英语科研工作,建立英语科研课题,全力打造英语教学示范性科研基地。华侨中学是省高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验基地,积极承担省高中英语教研工作和主办市、区每年一次的高中英语教学教研观摩会;松岗中学是全区初中英语口语和教学实验基地,该校把英语口语教学灌输到常规教学工作中,设立英语沙龙,开展户外英语情景教学,利用板报、墙报等宣传和营造英语校园文化,近年来,该校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国家级奖励人数为全区之冠;大观小学是省、市、区的小学英语教研实验基地,该校的市级科研立项课题《小学英语语言技能培养的研究》已结题,现正承担国家级课题《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研究》专题工作,英语口语教学在全市城镇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近年来,省教厅教研室的英语教研员黄秀萍、郭植梅、王自成三位专家,来我区视察英语教研活动时,对我区英语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水平高,氛围浓,特色新,潜力大,前景好,与珠三角发达城市的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相当。”

5、均衡发展特色。针对城乡教育仍存在“二元结构”的状况,我区着力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来抓,努力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一是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全区43所乡镇学校,共建成校园网14个,占乡镇学校总数的32.6%,所有乡镇中小学均配备计算机室,共53间2798台,配备多媒体电教平台219个,配备电子阅览室9间,电子图书24万册,语音室45间。二是加大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引进了一批本科生,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实施“新世纪园丁工程”,加强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建立教师轮流支教制度;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通过上述有力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积极推进校长队伍建设。开办农村中小学校长提高班,实施“名校长工程”,组织中小学校长到中山、顺德等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管理水平。四是重视抓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近几年来,我区撤并学校64所,扩(改)建学校32所,异地新建学校5所。

目前,全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高,跟市区学校对比差距逐步缩小,从而大大改变了我区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落后状况,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6、多元化办学特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民办教育促进法》,创建等级幼儿园,让3-5周岁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学前教育;重视社区教育,把成人教育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兼顾高中、职校招生和扩容工作,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着力夯实“双师型”教学基础,对中职生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对初、高中毕业后不再升学的“两后生”实行一年左右的、非学历的劳动预备教育,全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大力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工作,目前,全区民办学校共有8所(其中2所附设初中),民办学校占公办初中、小学总数的12.1%,华南学院、盛兴中英文学校、南方影视文武学校、博爱学校等一大批优秀民办学校脱颖而出,为城区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四)重视社区教育,全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1)重视社区建设,满足群众需要。近三年来,我区共投入3000多万元加强城乡社区文化建设,创建了一批科普、农业综合实践基地和运动馆、阅览室、电影院等群众活动场所,添置了一大批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器材,社区内所有场馆节假日免费向居民开放,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的需要。

(2)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就业培训。近年来,区职业技术学校、区成人实用技术实训中心和各镇街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广泛开展种植、三鸟、水产、餐饮、运输、产品加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了大批爱学习、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劳动技术人才,为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构建学习型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3)开展文体活动,创建和谐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场馆,组织文艺晚会,开展“健康知识咨询”,举办迎春醒狮表演、拔河比赛、龙舟竞赛、外来工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将学习意识渗透到社区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学校—家庭—街道—专家”纵向衔接和“居委—部门—团体—居民”横向贯通的全方位育人网络,创建了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洲心街光明社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东城社区等示范性社区,一批“和谐家庭”、“文明单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教育环境。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近年来,我区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速度。为妥善解决此问题,我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教育差距;制订更优惠的激励措施,积极引进高素质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内涵管理水平,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区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二是个别社区教育设施还不够完善。对此,我区将进一步加强镇街社区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社区教育环境,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创建更多和谐社区和文明家庭,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水平。

三是名校长、名教师的数量未能满足办强办大教育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按照“以德为首、突出专业;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强化培训、突出评价”的原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抓好“两个提高”(提高学历水平、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突出“三项建设”(名师工程建设、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建设、校本培训体系建设),强化“四种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全力打造“名师工程”,认真规划、部署、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培养大批名校长、名教师,为城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喜看清城教育,桃李芬芳,硕果满枝。我区将以这次省教育强区督导验收为契机,虚心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整改,精益求精,努力将清城教育园地耕耘得更加绿意盎然,为促进清城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争当山区教育科学发展的排头兵铸造新辉煌。

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 二○○九年五月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 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有关系。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好不则两败俱伤。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都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首先是经济损失巨大。其次,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成为群众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第三,环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第四,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同周边国家存在的环境问题处理不好 会成为外交摩擦的隐患,还会影响我国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解决环境问题应从经济发展入手。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明确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和鼓励绿色消费,关注并采取措施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室内污染和白色污染等问题。

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发展

4、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企业的行为对环境质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健全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其配套的制度和标准;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要逐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5、增加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政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增加对环境保护投入是非常关键的措施。这一方面是政府实施公共财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问题往往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尽可能减少在环境方面的投入是其自发倾向。政府为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加大法制的力度,严格要求企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政府自身也应加大投入,起到引导促进作用。

6、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积极参加有关全球环境问题公约和议定书的谈判和相关项目的合作。国际交往中需要处理好环境与贸易的关系。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人类21 世纪的基本任务。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要发展,就不能不提经济。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首先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一些地区毁林开荒、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正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要求我们从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做起。同时要发挥群众的力量,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推动环保事业最强大的力量。

环境污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不能再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初期严重污染环境、后来再治理恢复的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子,实现环保跨越式发展?一靠机制、体制创新,二靠科学技术进步。今后技术进步应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这既有利于缓解资源不足,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企业的行为对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政府部门应当健全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其配套的制度和标准,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政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增加对环境保护投入是非常关键的措施。这一方面是政府实施公共财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问题往往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政府为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加大法制的力度,严格要求企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政府自身也应加大投入,起到引导促进作用,还要通过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保护,推动污染治理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 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丰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顺应自然是我国千年来的文化思想精华,科学发展观是对其的升华与补充。只有尊重自然,争取与其和谐发展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才能长久得,稳定得发展下去,这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看到,在城市的建设中,已经开始注重对原有植被的保护、对资源的回收以及对污染物的处理,环境问题也有所改善。虽然不能过分乐观,而且有些地区的环境问题还在日趋严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使越来越多的人致力环境保护,环境问题一定会有得以解决的一天。

下载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分管工作,我就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切......

    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党组的集中学习,主题研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根据学习体会,我就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

    如何抓好工作落实

    如何抓好工作落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十二五” 时期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

    如何抓好工作落实情况

    谈谈如何抓好工作落实谈谈如何抓好工作落实当前,庆安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委已经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一个目标、三条路子,创建区域龙头”的总体发展思路,既符......

    落实科学发展观汇报材料

    科学定位 务实求真 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发展 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

    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改措施

    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改措施 第一、科学引进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实施公司战略规划,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1.制定人才引进的长期规划。 为......

    科学发展观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新乐市水务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体整改落实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我局对照任务目标,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及早安排部署,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局......

    落实科学发展观发言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点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很荣幸参加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内心非常激动。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读本,仔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