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5:2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露天煤矿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露天煤矿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案》。

第一篇:露天煤矿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案

岩矿安字[2017]029号

关于印发《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市县安委办关于推进全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现下发到各单位,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肃南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11月15日

肃南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

作机制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市县安委办关于推进全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严格落实我矿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通过煤矿双重预防机制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效消灭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矿双重预防机制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

组 长:朱梓銮(矿长)副组长:马军禄(总工程师)卢孔创(生产矿长)周伟(安全矿长)赵生品(机电矿长)成 员:卢孔阳 卢孔亩 朱梓华 陈瑶 朱梓双 朱招奎 陈钦宋 李允塔 曾焕利 林加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徐乐明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控,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使我矿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系统达到‚风险动态预警、实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各单位部门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3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各单位部门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三)风险预警

各单位部门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相关要求;

(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

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公司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六)风险财务管理

各单位部门实施风险财务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风险财务评估报告》,《风险财务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我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七)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5

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矿井双重预防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各单位部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的最终责任由矿井最高管理者承担。各单位部门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与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坑、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4)与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7

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矿井的各项管理。

六、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内容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各单位部门应建立健全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各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各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涵盖影响我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4)每年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9

《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要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收入培训档案;(11)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1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13)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一)剥采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剥采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剥采作业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剥采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挖掘机向汽车装载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勺斗容积和物料块度应与汽车载重相适应,设计选用的挖掘机及装载机与20t自卸汽车基本上是匹配的。

(2)单面装车作业时,只有在挖掘机司机发出进车信号,汽车开到装车位置停稳并发出装车信号后,方可装车。双面装车作业时,正面装车汽车可提前进入装车位置;反面装车应由勺斗引导汽车进入装车位置。无论正反面装车,车、铲之间均应在装车前后用鸣笛方式做到呼唤应答。

(3)挖掘机装载第一勺斗时,不得装大块;卸料时尽量放低勺斗,严禁高吊铲斗装车,以防砸坏运输车辆。

(4)装入汽车里的物料,如超出车箱外,影响安全时,必须妥善处理后,才准发出发车信号。

(5)装车时严禁勺斗从汽车驾驶室上方越过。(6)装入车内的物料要均匀,严禁单侧偏载、超载。

2.挖掘机在挖掘过程中,遇下列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退回安全地点,并报告有关部门检查处理:

(1)发现台阶崩落或有滑动迹象,危及挖掘机安全。(2)暴露出未爆炸的药包或雷管。

(3)遇有特殊松软岩体,可能造成挖掘机沉陷或掘沟突水有可能造成设备被淹。

3.汽车在工作面装车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待进入装车位置的汽车必须停在挖掘机最大回转半径范围之外;正在装车的汽车必须停在挖掘机尾部回转半径之外。

(2)正在装载的汽车必须制动,司机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驾驶室外,严禁其他人员上、下车和检查维修车辆。

(3)汽车必须在挖掘机发出信号后,方可进入或驶出装车地点。4)汽车排队等待装车时,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4.冬季作业防寒防冻技术措施

矿井露天开采采取季节性作业方式,冬季剥离作业停止,主要进行采煤作业,该地区冬季严寒,挖掘机、自卸汽车、装载机各种设备的水箱要加防冻液,以保证这些设备正常工作。(对在严寒条件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如单斗挖掘机、穿孔机、自卸卡车、装载机等操作室均需安装防寒保温设备,为无固定作业点的工作人员设置活动保温房等。

5.从安全角度验证采掘与排土参数的合理性

采煤台阶和剥离台阶为10m的段高,设计一般为10m,符合所选设备要求的采掘高度,能够保证设备安全作业,是合理的。采掘平盘最小宽度一般分别为32、35m,排土平盘宽度一般在50m以上,均能满足设备作业运行安全。

6.采掘场深部设备防淹措施

采掘设备如液压挖掘机、潜孔钻车、装载机等设备,雨季在采掘场深部作业的设备应采取以下防淹措施:

1)确保采掘场深部有足够容量的积水坑,暴雨季节如有足够数量的潜水泵和排水能力,且做好水泵的雨季防护,使其在暴雨时也能保证正常运转,确保随时启用。

2)现场管理人员对每天的天气预报情况掌握清楚,确保设备有随时撤离的道路,停放位置,在突发暴雨前应能及时将人和设备撤离危险作业区域。

3)雨天无法作业时,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机。如需操作人员离机,首先应将设备停放在不被水淹的较高处,并远离台阶底部。液压铲、装载机等设备提前开出采坑停放在采坑内标高较高处。

4)雨季来临时,安全人员应对采掘场周边进行检查,对地表汇水可能涌

入采掘场的地段进行堵截,以防采掘场底部的积水水位突然上升。

5)对因开采引起周围山体变动而可能出现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土石崩塌要有足够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排人员进行专门监测、定期巡视周边山体,发现异常及时撤人和转移设备。出现异常或危险苗头时必须首先把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带,严禁任何人员以任何理由在危险地带逗留。

7.预防采场塌陷、滑坡及边坡稳定的措施 1)编制较完善的塌陷、滑坡灾害应急抢救预案。

2)加强地面防水和坑下排水工作,防止地面水流入坑下影响边坡的稳定,防止坑下积水影响基底的稳固性。

3)加强边坡的监测和分析,在出现滑坡征兆时,根据具体条件,从打抗滑柱、锚杆加固、挡土墙方法中选择合理的治理措施。

4)在非工作帮和端帮,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采掘,不能过界,不得超挖坡底线。

5)非工作帮、端帮和到界台阶,有露头煤和煤层存在,应加以覆盖和采取其它防止风化和着火的措施。

6)排土场形成后随着其发展,亦应定期进行观察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滑坡措施。

7)在工程进行前应弄清基底岩层的赋存状态,清除基底上不利于边坡稳定的松软岩土.对大于12°的基底应爆破,做麻面处理。

(二)运输管理

要建立健全并保持运输管理程序,通过汽车运输和矿山道路采取措施,确保运输管理得到有效控制。运输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汽车运行作业安全措施

1)矿用汽车在作业时,其制动、转向系统必须完好,每班交接班时要检查其可靠性。

2)严禁采矿汽车在矿内各种道路上超速行驶,采场移动坑线行车速度不 13

得超过15km/h,地面行车速度不得超过30km/h。同类汽车不得超车,矿内各种车辆必须为采矿汽车让行,正在作业的平路机除外。

3)雾天或烟尘影响视线时,应开亮雾灯或大灯,并靠边减速行驶;前后车距不能小于30m;能见度不足30米或雨雪天气危及行车安全时,应停止作业。

4)加强管理,保证司机作业前的休息,杜绝酒后驾驶,教育司机遵守行车规则,汽车司机持证上岗,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5)自卸汽车不得在矿山道路拖挂其它车辆,必须拖挂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并设专人指挥监护。

6)场外运输车辆必须由当地车辆管理部门核发号牌和行驶证,方准上路行驶。场内运输车辆应由调度人员在下达运输作业计划时,将货运路线、装卸场所和安全注意事项向驾驶员交待清楚,按公路等级限速行驶。

7)由于运煤有社会车辆直接入坑,对运煤车辆司机也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对本矿特殊工种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

8)汽车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准备自卸之前倒车速度过快、过猛以及倒车方向不准,为此对司机必须坚持长期教育,牢固树立安全观念,必须熟练准确掌握慢速倒车技术(垂直工作面倒车)。

9)露天矿工业场地内设有机修车间及保养间,负责定期对各种运输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如卡车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制动失灵,因此司机必须熟练掌握制动技术,在自卸位置要停准停稳;并及时排除机械电气故障,设备要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2.道路安全防护措施

1)矿山道路在危险地段设置护堤,高度不小于汽车轮胎直径的2/5,底部宽度不小于3m。在汽车排土场排土台阶的边缘设置防滑堆,其高度不低于轮胎直径的2/5。在破碎站受煤漏斗边缘设置挡车墙,高度应为D/3+ 0.15m(D为车轮高),既可起到警示作用,又能起到防护作用。

2)道路用地范围内除护柱外无其他与道路无关的建构筑物,建筑限界满足《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

3)办公区外部道路一侧设置照明设施;在采掘场、排土场作业场地及破碎站卸车场地设照明设施,保证夜间行车与作业安全。

4)雨季作业应减速慢行,并及时清理轮胎沾泥。在软弱地段路面铺一定厚度的砾石层,以憎加车辆运行摩擦力。雨特别大影响视线时必须停止作业。

5)道路设置交通标志,其设置位置、形式、尺寸颜色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安部、交通部颁布的现行规定。

6)自卸汽车在作业时,其制动、转向系统和安全装置必须完好。应定期检验其可靠性。

7)矿内各种行车道路,应根据具体情况(弯道、坡度、危险地段)设置反光路标和限速标志。汽车道路必须有洒水车洒水降尘。

8)严禁采矿汽车在矿内各种道路上超速行驶,同类汽车不得超车。矿内各种车辆(正在作业的平路机除外)必须为采矿汽车让行。

9)矿山道路的宽度必须按设计要求保证通行、会车等的安全要求。受采掘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的宽度时,必须视道路距离设置相应数量的错车线。

矿山道路必须设置护堤,高度为汽车轮胎直径的2/5—3/5,底部宽度不应小于3m。

10)矿内长距离坡道运输系统,应在适当位置设置避难车道和缓坡段。道路纵坡连续大于5%时,应按规定的长度内,设置缓坡段。缓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不应小于50m。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通往设施的次要道路可适当缩短,但不应小于30m。

11)雾天或烟尘影响视线时,应开亮雾灯或大灯,并减速行驶,前、后车距不得小于30m;能见度不足30m或雨、雪天气危及行车安全时,应停止作业。

12)冬季应及时清除路面上的积雪或结冰,并采取防滑措施,前、后车距不得小于50m,行驶时不准急刹车、急转弯或超车。

13)自卸汽车不得在矿山道路拖挂其他车辆;必须拖挂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并设专人指挥监护。

(三)排土管理

1.自卸汽车在排土场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汽车司机在装车地点,应注意上方岩石片帮情况,停在安全地点装车。2)卸车前,应检查周围有无障碍以及行人,卸车后,车斗应及时复原,不得边走边落。

3)排土时,自卸汽车必须和排土工作线边缘保持适当安全距离,防止边坡坍塌,汽车滑下造成翻车事故。

4)在作业时,汽车要配备灭火器。5)排土场卸载点必须有专人指挥。6)驾驶员严禁违章操作,酒后驾车。

7)自卸汽车在作业时,其制动、转向系统和安全装置必须完好。应定期检验其可靠性。

8)矿内各种行车道路,应根据具体情况(弯道、坡度、危险地段)设置反光路标和限速标志。汽车道路必须有洒水车洒水降尘。

9)严禁采矿汽车在矿内各种道路上超速行驶,同类汽车不得超车。矿内各种车辆(正在作业的平路机除外)必须为采矿汽车让行。

10).矿山道路的宽度必须按设计要求保证通行、会车等的安全要求。受采掘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的宽度时,必须视道路距离设置相应数量的错车线。

矿山道路必须设置护堤,高度为汽车轮胎直径的2/5—3/5,底部宽度

不应小于3m。

11)矿内长距离坡道运输系统,应在适当位置设置避难车道和缓坡段。12)雾天或烟尘影响视线时,应开亮雾灯或大灯,并减速行驶,前、后车距不得小于30m;能见度不足30m或雨、雪天气危及行车安全时,应停止作业。

13)冬季应及时清除路面上的积雪或结冰,并采取防滑措施,前、后车距不得小于50m,行驶时不准急刹车、急转弯或超车。

14)自卸汽车不得在矿山道路拖挂其他车辆;必须拖挂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并设专人指挥监护。

15)卸料平台应有信号、安全标志、照明和足够的调车宽度。卸料点必须有可靠的挡车设施。不同类型汽车应有各自卸料点,使用同一个卸料点时,应保证大型车安全。

16)排土边缘须设3%-5%的反坡,以防汽车或机械倾覆滑落。2.排土场防排水设施及措施

1)在外排土场未建立之前,排土场周边的排水系统必须尽早建成。为此,在排弃时,基底尽量排弃块大的、坚硬的、见水不易泥化的物料,尽量不要破坏原有的迳流条件,保持基底排泄畅通。

2)为了保证排土场边坡稳定,应在采掘场边坡周边建立完善的防排水设施,使外部积水不入坑,并在排土场边坡上建立完整排水系统,使排土场边坡上的雨水尽快排出,坑内的积水也应尽早排出,以降低地下水水位,提高排土场边坡的稳定。

(四)边坡管理

露天矿基本建设工程完成后,随着采矿工程的发展和延深,露天采坑深度增加,由于地质、水文条件、采矿、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滑坡的危险逐渐增加,根据采区的大小,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对露天采场定期进行观测,在分析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边坡的管理采取相应的指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身设备的安全。预防露天采场及排土场滑坡的措施: 17

1.加强地面防水和坑下排水工作,防止地面水流入坑下影响边坡的稳定,防止坑下积水影响基底的稳固性。

2.加强边坡的监测和分析,在出现滑坡征兆时,根据具体条件,从打抗滑柱、锚杆加固、挡土墙方法中选择合理的治理措施。

3.在非工作帮和端帮,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采掘,不能过界,不得超挖坡底线。

4.非工作帮、端帮和到界台阶,有露头煤和煤层存在,应加以覆盖和采取其它防止风化和着火的措施。

5.排土场形成后随着其发展,亦应定期进行观察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滑坡措施。

6.在工程进行前应弄清基底岩层的赋存状态,清除基底上不利于边坡稳定的松软岩土.对大于12°的基底应爆破,做麻面处理。

7.编制较完善的滑坡灾害应急枪救预案。(五)防治水管理 1.采掘场排水安全措施

1)由于暴雨时坑底积水量较大且排除时间较长,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好生产设备及人员的防护工作。

2)雨季主要采剥设备应尽力避免在采掘场底部低洼处作业,大型设备附近应备有适量露天剥离物,用于修筑临时防水围堰。

3)潜水泵、排水管路应保证正常运行并留有充足备用量。潜水泵便于移动,不会产生因淹泵而停泵的现象,更适宜防洪抢险。

4)雨季前及每次洪水过后需及时检修潜水泵、排水管路等设备,经常保障排水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5)为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应在集水坑四周设置防护栅栏和警示牌,非工作人员禁止靠近。

6)针对突降暴雨、采空区积水突然涌出等特殊情况,采掘场要贯彻先停工撤人、后处理水害的原则,不得安排或任由人员在水害区域逗留搬运物件。

7)保证流向集水坑的通道畅通,以及时排清暴雨时的来洪和采空区涌突水。

8)采场与亮堂沟河道距离最近处约250m左右,该沟平时无水,但在暴雨时有洪水经过,应在河道与采区相近处设置防洪堤,以阻隔来洪,防止洪水倒灌进入采场。

9)编制较为详尽的‚煤矿防排水及雨季、汛期突发暴雨、泥石流工作人员紧急撤离演练方案‛和‚煤矿防排水及雨季、汛期‘三防’应急救援预案‛,并认真按预案进行演习和实施操作。

2.正常生产中的地面防排水具体措施

1)建立防洪设施巡查制度,经常对排水沟、防洪堤坝及排水设施进行检查。清理水沟淤积物保证水流畅通,堤坝有裂缝或下沉,必须立即抢修加固、确保拦截有效。

2)要健全防治水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制,编制防治水应急救援预案,内容要有针对性,措施要具体、可靠,同时要认真的落实预案的学习、贯彻和演练工作,确实做到有备无患。

3)对防洪堤需要的土、砂、石料等物资准备及时充足。

4)地面设施的选址和建设均应避开洪水走向,不能在亮堂沟滞洪道上堆积阻碍物,以防对夏季滞洪产生妨碍,对矿区安全形成威胁。

(六)防火管理 采场发火的防治措施

露天矿生产中,长期暴露的待采的采煤工作面、非工作帮、端帮及采空区底板上有煤体暴露及浮煤时,有自燃发火的可能。为防止自燃发火的情况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1.在采煤工作面敷设灭火软管,及时对发火点进行降温灭火; 2.对端帮出露的煤层应进行排土覆盖,隔断空气的通路; 3.采煤时应用推土机清扫干净底板浮煤;

4.采空区底板上少量残留的浮煤,无法利用的含煤岩土及煤矸石则应用 19

推土机进行覆盖1 米以上的黄土。

5.尽早封闭开采未涉及的自燃区域。(七)电气管理

本露天矿虽无较大功率用设备,仅为机修车间维修工具、采场排水泵、生活区照明用电等,但用需注意如下用电管理措施:

1.对电气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各级电工必须达到劳动部颁发的各专业电工技术等级标准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水平,凭操作证操作。严禁无证操作。

2.新从事电气工作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技术培训,见习或学徒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后才能操作。新上岗位和变换工种的工人不能担任主值班或其他电气工作的主操作人。

3.供电系统的主管领导、工程技术人员、检修人员应按时参加当地业务主管部门的安全培训、考核。

4.架设临时线路的一般安全要求:

1)临时线路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导线,其截面应能满足用电负荷和机械强度的需要。应使用电杆或沿墙用合格瓷瓶固定架设,导线距地面的高度室内应不低于2.5米,室外不低于4.5米,与道路交叉跨越时不低于6米。严禁在各种支架、管线或树木上挂线。

2)全部临时线路必须有一个能带负荷拉闸的总断路器控制,每一分路应装保护设施。装在户外的开关、断路器、熔断器等电气设备应有防雨设施。

3)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支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线。

4)临时线路必须放在地面上的部分,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八)爆破管理

本矿不设置炸药雷管库,爆破作业与肃南县民爆公司签订合同,由肃南县民爆公司全权操作爆破材料存储、运输和爆破作业,但在矿区爆破作业期间仍需注意如下事项:

1.爆破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和销毁,炸药雷管库建筑结构及防护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炸药、雷管分别存放,其存放间距要达到《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的距离。

3.运输爆炸材料应使用专用车辆,车辆必须保持完好状态,车辆底部铺设胶皮,顶部备有蓬布,车辆上设防静电装置和灭火器,车辆的排气管应符合安全规定。

4.严禁炸药雷管同车装运。

5.运输爆炸材料的车辆必须专人押送,并严禁押运人员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点火物品,严禁穿钉子鞋。

6.爆炸材料车到达爆破地点后,爆破人员应对爆破材料进行检查,验收。7.爆破后剩余的爆炸材料,必须当天退回爆炸器材库。

8.火药、雷管的运输与保管必须按《爆破安全规程》及其它相关规定执行。

(九)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剥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采剥给向及时、准确,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十)其他综合管理

为规范各单位部门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各矿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全方位。

(1)证照管理

矿井必须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质证‚四证‛齐全有效。

(2)应急与事故管理

各单位部门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4)确保矿井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各单位部门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

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3)消防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年度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4)职业健康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建立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5)环境保护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矿井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矿井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矿井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矿井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6)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7)计量器具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8)登高作业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9)起重作业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

(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5)吊钩安全栓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10)标识标志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2)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八、检查、审核与评审(一)检查

1、制定反映矿井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矿井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矿井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三)管理评审

各单位部门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双重预防机制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九、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单位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2、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促使我矿尽快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3、引导投入,做好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务资金的作用,确保试点建设资金投入有保障。

4、营造氛围,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试点成效扩大影响,引导本公司其他兄弟单位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在本公司、本县区、本行业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5、严格考核,推动工作落实。由公司及上级相关部门对我矿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

第二篇:厦林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案

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

防机制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严格落实我公司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通过公司双重预防机制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公司安全生产,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效消灭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公司双重预防机制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

组 长:张明

副组长:王铎凝 孙连山 李世伟 所春琦

成 员:张巧华 付长伦 谭诚 丁剑 刘丽萍 武剑锋 王文生 罗宝利 滕玉臣 李玉坤 周树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巧华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控,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使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实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各单位部门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

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各单位部门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三)风险预警

各单位部门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四)风险控制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相关要求;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3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公司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六)风险财政管理

各单位部门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2)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七)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公司井双重预防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各单位部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的最终责任由公司井最高管理者承担。

各单位部门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与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5

2、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上报公司安全监察部备案;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4)与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公司井的各项管理。

六、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内容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各单位部门应建立健全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各公司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各公司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涵盖影响我公司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每年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5)每年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6)每年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

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评估报告》;(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14)新入职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9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为规范各单位部门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各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全方位。

(一)应急与事故管理

各单位部门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4)确保公司安保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6)各单位部门应设立应急救援队伍;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8)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二)消防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1)灭火器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

(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5)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6)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7)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8)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三)职业健康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2)各作业环境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四)环境保护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公司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2)对公司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3)严格落实我公司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4)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市政排水管网;

(5)确保公司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五)工具管理

有工具完好标准、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有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工具、非标制作的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工具必须加装固定;(7)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8)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六)登高作业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七)起重作业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

(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

(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5)吊钩安全栓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八)标识标志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2)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5)危险区域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6)所有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15

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九)施工单位管理

1、各单位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各单位部门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八、检查、审核与评审(一)检查

1、制定反映公司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公司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公司井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三)管理评审

各单位部门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双重预防机制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单位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2、做好本次试点,提升示范引领。充分发挥试点带动作用,促使我公司尽快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3、引导投入,做好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务资金的作用,确保试点建设资金投入有保障。

4、营造氛围,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试点成效扩大影响,引导本公司其他兄弟单位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在本公司、本行业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5、严格考核,推动工作落实。由公司及上级相关部门对我公司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

第三篇:岩博煤矿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案

岩矿安字[2017]029号

关于印发《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市安委办关于推进全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六盘水安办通„2017‟40号)等文件精神,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现下发到各单位,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贵州松河煤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岩博井区分公司

二零一七年六月一日

主题词:成立 “双重预防” 风险管控 实施方案 通知

报: 贵州松河煤业管理有限公司 贵州松河煤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岩博井区分公司 2017年06月01日 存1份(共印20份)送: 矿属各部门

贵州松河煤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岩博井区分公司 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性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市安委办关于推进全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六盘水安办通„2017‟40号)等文件精神,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严格落实我矿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通过煤矿双重预防机制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效消灭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矿双重预防机制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

组 长:朱继高(矿长)副组长:陈海荣(总工程师)甘子华(生产矿长)陈小兵(安全矿长)3

刘时旺(机电矿长)成 员:成 员:李锦军(地测副总)佘和春(通防副总)张文斌(掘进区长)李焕怡(采煤区长)李四高(通防队长)肖旭明(通风副队长)谢清东(机电队长)刘时华(机电副队长)段长保(掘进队长)段学江(掘进副队长)段廷华(掘进副队长)闵贵长(掘进队长)朱加能(掘进副队长)李中斌(采煤队长)宋光友(采煤副队长)杜才兴(采煤副队长)苏照红(采煤副队长)宋恩定(采煤队长)万雄年(采煤副队长)王夭保(采煤副队长)邱登团(采煤副队长)彭春良(调度室主任)申桂云(安质科科长)沈健(安质科副科长)杨公平(安质科副科长)唐乾新(安质科副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申桂云(安质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控,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使我矿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实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各单位部门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

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各单位部门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三)风险预警

各单位部门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5

(四)风险控制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相关要求;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公司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六)风险财政管理

各单位部门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

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我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七)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矿井双重预防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各单位部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的最终责任由矿井最高管理者承担。7

各单位部门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与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上报公司安全监察部备案;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4)与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矿井的各项管理。

六、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内容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各单位部门应建立健全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1)明确岗位设臵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9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各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各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涵盖影响我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4)每年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一)通风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突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

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二)瓦斯管理

突出矿井要建立健全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监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强化瓦斯检测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

(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照;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臵及检查次数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臵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臵栅栏、警示标志;(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采取瓦斯隔爆措施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臵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臵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三)防治水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 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四)防尘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臵防尘洒水管道:(1)主要进风大巷;(2)主要回风大巷;(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采区进、回风巷;(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臵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

(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下列设备应设臵喷雾装臵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臵和除尘器正常使用:

(1)采煤机;(2)液压支架;

(3)综掘机、连采机、掘锚机;

4、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五)防灭火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4、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2)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3)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4)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5)有黄泥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六)监测监控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臵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七)采掘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 17

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

(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臵、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八)爆破管理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臵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5)爆破前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

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九)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十)供用电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臵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 19

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十一)运输提升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臵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5)车库、车场、硐室设臵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十二)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矿井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

(4)输送管路设施布臵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臵;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八、其他综合管理

为规范各单位部门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21

使各矿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全方位。

(一)证照管理

矿井必须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四证”齐全有效。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各单位部门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4)确保矿井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各单位部门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臵急救箱,急救箱应放臵在合适的位臵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臵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臵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臵位臵有明显的标识;(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臵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三)消防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 23

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臵标准》,现场配臵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臵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臵位臵不得它用;(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臵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臵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四)职业健康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建立医疗机构,设臵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臵;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五)环境保护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矿井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臵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臵,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矿井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矿井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矿井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矿井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臵。(六)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

(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七)计量器具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九)起重作业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

(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5)吊钩安全栓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十)标识标志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臵、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臵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

(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臵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各单位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各单位部门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九、检查、审核与评审(一)检查

1、制定反映矿井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矿井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矿井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三)管理评审

各单位部门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双重预防机制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单位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2、做好本次试点,提升示范引领。充分发挥试点带动作用,促使我矿尽快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3、引导投入,做好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务资金的作用,确保试点建设资金投入有保障。

4、营造氛围,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试点成效扩大影响,引导本公司其他兄弟单位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在本公司、本县区、本行业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5、严格考核,推动工作落实。由公司及上级相关部门对我矿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

第四篇:双重预防机制学习体会

双重预防机制学习体会

近期,三五三处持续深入推进双重预防机制系列再学习再培训,提高职工认识,巩固拓展试运行成效,为单位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奠定基础。通过专题教学讲解、观看视频、处科长讲坛等方式,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了系统地学习,我在跟随单位学习安排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学习,有以下体会。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辨识和管控风险,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将风险划分等级,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防线是排查和治理隐患,在日常工作中将排查的隐患消除,弥补风险管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者风险控制失效环节。运用双重预防机制,可以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因为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会减少隐患的形成,隐患的及时治理又会降低事故的发生,通过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堵塞安全漏洞,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一线工作多年,长年累月的机械式重复性工作,思想上存在一定的麻痹心理,加之自身对安全的认知具有局限性,安全知识学习不够认真,认为安全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他们做好风险管控就可以了,我们作为老员工按规程办事,又有经验,不会出现问题。但现在学习了双重预防机制后,我的观念得到了转变,认识得到了提升。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同样重要,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既要懂风险辨识管控,也要抓隐患排查治理。

在学习中,我了解到了涉及双重预防机制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通则、细则等,国家有关双重预防机制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等,以及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观看了火灾、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的风险管控视频。通过自学,掌握了发生事故后应如何抢救、如何报告、如何保护事故现场等,了解风险、危险源、风险点等一系列关于双重预防机制的知识点。在学习中,通过专业人员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视频对“双重预防机制”重要性、基本内涵等的介绍,深化了我对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含义和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这对我在日常收储发作业有极大帮助,明白了严守操作规程就是在做风险管控,巡查油罐及附属设备设施就是在排查隐患,发现隐患后整改就是治理隐患。更新了我对工作的认识,让我觉得自身的工作更加有意义,每天的工作都是在保障单位的安全。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我将持续深入学习,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运用好双重预防机制,切实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第五篇: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

矿属各科室、各队:

为认真落实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通知》(豫煤安[2018]129号)文件精神,强化“生命之上,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公司2018年1号文件要求,特制定煤业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

预防。实现双重预防体系落实到安全生产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涵盖风险辨识评估、风险预警预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所有安全生产环节。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双重体系取得实效,矿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科,(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重预防体系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等。

三、职责分工

(一)双重体系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

组长即矿长,是双重预防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各项工作,保障双重体系工作所需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定期检查体系建设与运行效果。分管副组长即副矿长,全过程参与、组织、协调和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负责。专门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双重预防体系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要将双重预防体系的关键环节、核心内容等进行细化、量化,作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强化,并动员全员参与风险点排查、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

(二)各部门职责分工

1、安全科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的制 定,并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设施与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治 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负责职业病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 作;负责“双重预防体系”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2、生产技术科负责采掘修专业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3、机电科负责组织机电运输专业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4、调度室负责矿井生产系统、调度指挥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 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 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5、地测科负责地质灾害与防治水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6、通风科负责矿井“一通三防”专业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7、兼职救护队负责矿井应急管理与消防专业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四、工作计划

2018年6月,制定出严格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条幅、各种会议积极进行宣传,2018年7月,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工作制度和规范,为双重预防体系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2018 年8月,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2018年9-12月,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有效管控风险、隐患自查自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提升矿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2019年1月,矿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双重预防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搞好重点岗位人员管理。同时,对双重预防体系进行经验总结,改进不足,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确保矿在风险评估、风险 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上台阶,实现风险可控、隐患可治、标准化达标。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各部门按方案要求和实施步骤,协作配合切实推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

(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小组要按照各阶段的要求做好分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逐步完善。

(三)落实措施,立足管控。为了更好的保证双重预防体系全方位、有序推进,各部门要加大危险源辨识和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在安排工作的同时,要同时分析危险源、指定安全责任人并制定安全措施,确保各安全管理没有漏洞,保证危险源的有效管控。

二〇一八年六月六日

下载露天煤矿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露天煤矿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考试题

    汶河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考试题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风险点和风险的的概念是什么? 二、风险管控措施有哪些?三、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设概述?四、风险评估方法的方法有......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为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精神和节点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双重预防机制20个问答

    20个问答搞懂双重预防机制!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安委办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同年10月9日,又印发了《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双重预防机制有关问题解读

    双重预防机制有关问题解读 1、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答: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

    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中晟字【2017】8号 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各分公司、部(处室):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构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双重预防机制[小编整理]

    编号:HW-AB-3.2.1.3 XXXX有限公司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报告(提纲) 1.前言 2.目录 3.编制依据 4.试点企业培训情况 5.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5.1安全风险清单及......

    双重预防机制考试试题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 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是( ),重点是( )。A.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B. 风险预控管理 C.生产系统安全要......

    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Xxxxx有限公司 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各单位(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省安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