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层女科技工作者利益诉求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高层女科技工作者利益诉求问题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妇联关于深入细致地搞好高层女科技工作者利益诉求情况调查的指示精神,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包头市高层女科技工作者在工作、科研、职业流动、权益保障、社会认同与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状况与需求,包头市妇联认真开展了高层女科技工作者利益诉求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向全市女科技人才集中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牧林业、卫生、教育等系统的高层女科技工作者为调查样本,采取发放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0份,回收率为78%,同时,通过走访相关部门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了包头市高层女科技工作者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包头市高层女科技工作者的基本情况
目前,包头市高层女科技工作者主要分布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卫生、教育、农林牧渔、环保以及包钢、一机集团、北重集团、高新区等一些高科技企业。截止目前,全市有高层女科技工作者7820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4.82%,占高层次科技人才总数的41%,占全市总人口数的0.31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方面,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35岁-55岁之间.35岁-40岁以下1024人,占13.1%;41—45岁3416人,占43.7%; 46—50岁2397人,占30.7%;51—54岁983人,占28.5%;学历结构看,研究生以上学历1232人,占15.7%;大学本科学历5839人,占74.7%;大学专科学历和中专749人,占9.6%。从调研情况看,我市高层次女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总体呈比较合理的梯次性结构,分布较为科学。但是,从数量上看,高层次女科技人才还比较少,不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包头市高层次女科技人才权益保障的基本经验
(一)包头市重视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促进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发展
目前,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为根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为主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制定,1997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0年制定,2001年修正)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发展的法律体系。包头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积极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保障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发展
(二)包头市妇联积极维护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的发展。通过妇联组织优势,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重点增加女干部、女知识分子学习条件和机会。有重点地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女性知识分子的专业特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各类研讨型培训,不断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努力培养具有过硬组织协调能力的智能型女干部;同时还积极发现和推荐有能力的女性知识分子,通过下派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有潜力女干部岗位实践锻炼,努力培养具有多岗位实践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复合型女干部。
(三)积极宣传男女平等,为女性人才成长营造和谐氛围。
包头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五进”活动,即进党校、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部门联合,每年都开办女干部培训班,在高级知识分子培训班中强调女性的比例。在党校理论教育中增加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容,推动性别意识进入领导层、决策层。在党政机关、社区和公共场所进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的巡回宣传,推动全社会尊重妇女、尊重女性人才,营造有利于女性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包头市高层女科技工作者利益诉求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方面,高层次女科技工作者的参政议政比例过低
女性参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建国后,妇女参政虽得力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及支持,相关立法的保障,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女性政治参与仍是我国妇女事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其现状和水平与社会及时代的发展依然有不适应之处。据调查,在我市,高层女科技人才参政的比例很低,不到5%,这与妇女的参政状况与妇女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90%以上的高层女科技人才表示,希望在政治上能有更多的机会。56%的女科技人才认为在单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担任领导岗位的人数太少,她们希望在单位能够得到尊重,能够参与单位的决策,同时,要求党委和政府要为女性人才创造参政议政的机会。究其原因:一是女性参政渠道过窄,女性参政普遍存在“三少现象”,即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少,高层领导结构中女干部少,担任领导正职的女干部少;二是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政治文化一直把女性排斥在政治之外,女性的性别角色总是定位于“服从”、“柔弱”、“退让”、“贤内助”、“贤妻良母”中,给女性政治参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据调查,相当一部分的妇女认为“妇女与政治无缘”,妇女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务和子女教育上,即便是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女性,也多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业务性工作,而对妇女参政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否定态度。
(二)经济方面,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据调查,在包头市的高层次女科技人才中,行政事业单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的分配上,更多的向男性倾斜,单位领导往往认为女性能力和精力都不如男性。在企业中,性别歧视仍然存在,无论在科研项目、课题的分配还是劳动报酬方面,都不能做到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并且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正呈现扩大趋势,尽管中国女性的经济地位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发生一定的偏差。女性在财产支配、继承的权利方面明显低于男性,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容易摆脱烦杂的家务劳动,无暇从容地走向社会从事各种活动,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为女性家庭与工作负担非常重,84.5%的高层女科技人才希望增加各类补助来提高收入。
(三)婚姻家庭方面
从调查的情况看,47.4%的高层女科技人才认为工作家庭难以兼顾,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家庭成员的需要,尤其是配偶的需求,影响了夫妻感情;85.5%的高层女科技人才认为婚姻家庭中不存在家庭暴力,但是有一小部分高层女科技人才的婚姻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尤其以冷暴力居多,既有女高层科技人才对丈夫施加的,更多的是丈夫对女高层科技人才施加的,这部分人群学历较高,在单位有一定的地位,再加上封建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在遭受家庭暴力以后,往往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自己默默承受。比如我市科研院所的一名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在遭受了十几年的家庭暴力后才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四)教育方面培训不足:高端相对缺乏,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如果按严格意义上的高端女性人才定义,即把管理和经营人才划出,那么,包头市高层女科技工作者人数在职工中所占比例过小,不到5%,我市科技系统高端女性人才占女科技人员的比例仅仅占到35%。科技系统女性高端人才后继缺乏;同时,调查者中总体学历偏低,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女科技工作者比例偏低,不到15.7%;大学本科学历5839人,占74.7%;大学专科学历和中专749人,占9.6%。这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不相符。
(五)男女退休年龄的不平等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执行男同志60岁退休,女同志55岁,这一政策在制定时是符合当时男女的健康状况的。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在不断提高,越来越长寿,而且,作为高层次科技工作者,脑力工作对男女的身体差异的要求越来越小,所以,据调查,98.4%的高层次女科技工作者认为,应该执行男女同龄退休政策。
目前,包头市缺乏对女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现有出台的一系列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在执行中存在偏差和折扣,在实践中往往对女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存在性别歧视问题,无论在职称评定、还是科研项目的争取、经费的落实方面都很难得到与男性同样的待遇。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往往更多的侧重于男性高层次人才,不愿意引进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缺乏十分优惠的、真正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小,缺乏统一规章,难以有效激发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收入分配中的“大锅饭”还相当严重,没有真正形成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多少挂钩的竞争机制。
四、加强我市高层次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并落实到位。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高层女科技人才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女性人才工作,把它作为推进我市妇女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是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我市女性人才规划等地方性法规和一系列人才发展政策,为高层次女性人才成长“投资”。同时要加强对各单位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及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有性别歧视的单位依法予以查处和纠正。
二是建立“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要把男女平等的人才工作为党委政府工作考核体系,把男女平等的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党政一把手年度工作目标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部门履行人才工作职责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多管齐下,进一步拓宽女性的参政渠道。健全选拔机制,拓宽选人渠道,将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参政情况纳入各部门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促进男女人才的机会均等。在使用上,做到“把握规律适时用”,“扬长避短合理用”,“打破界限平等用”,“重德重才破格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创造机会,打破常规,积极组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通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锻炼,丰富女干部的工作经历和阅历,加快女干部结构调整,优化女干部资源配置,促进女干部合理分布。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胆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女领导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省市关于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以及高层次人才的方针政策,宣传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提高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高层次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高层次女科技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
(二)围绕科学发展,树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新观念。
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新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和科学发展目标,确立人才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工作优先考虑、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用“第一资源”保障支撑“第一要务”,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工作新观念。坚持使用为本,制定人才规划目标和措施要始终着眼于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和作用充分发挥。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和成长需要资本性投入、人才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强化人才资源的超前性投资与优先保证。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人才管理和服务模式,畅通人才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全方位服务人才平台。要敢于突破年龄、职级界限破格提拔人才。三是要强化男女平等的人才工作观念。消除有些部门单位的狭隘观念,在政策上向高层次女性人才倾斜,在工作上要根据高层次女性人才的特点做好服务工作,要鼓励并且创造条件为女性优秀人才走出去开阔视野,学习掌握新信息、增长新才干,实现人才资本战略增值。
(三)加强妇联组织维护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合法权益的力度,切实做好服务
妇联是代表妇女利益、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做为妇女姐妹们的娘家,做为优秀女性相互交流经验、互相促进的组织机构,在维护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合法权益、服务知识女性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党委组织部门做好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着力营造鼓励、支持、帮助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在有关重要政策、法律出台前,妇联组织要大胆反映社情民意,特别是要反映广大妇女群众尤其是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呼声和要求,争取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在参政议政、劳动就业、接受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与男性享有同等权利,认真履行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职能;充分利用妇联组织纵向成线、横向成片的组织触角,深入广泛地接触各个领域的优秀女性,不断健全女性人才信息库,建立培养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女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现状、特点、规律、发展趋势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完善“荐才推优”机制,通过组织推荐、领导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民主推荐考察人选途径,及时发现和储备优秀女后备干部,提高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在女后备干部中的比例,真正把妇联建设成为培养女干部的重要基地和女性人才集散地。
二是提供法律服务,维护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合法权益。首先是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提高知识女性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利用“三八”妇女维权周或以其他主题宣传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对知识女性合法权益的宣传,包括:人身权、用工权、加时工作补偿权等,;其次是继续发挥好妇女儿童维权志愿者的作用,为知识女性维权提供各种服务。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为妇女维权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服务女性的目的;第三是向人大提交维权议案,为知识女性维权提供源头支持。知识女性的维权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也需要强大的源头维权,要将知识女性的维权纳入领导视野,为实现知识女性维权创造有利氛围。
(四)创新体制,提高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待遇,切实发挥她们的作用,为包头经济社会的发展建功立业
一是创新女科技人才培养投入机制,研究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投资回报政策,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及其正常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重点人才培养项目资金支持的导向作用。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专项经费。探索建立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社会化培养和政府、社会、单位、个人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解决人才培养投入资金“瓶颈”问题。
二是创新女科技人才关爱和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优秀人才制度,建立专家咨询服务和访谈制度,扩大高级人才定期疗养、体检、开展学术交流和休假等制度的覆盖面。建立长效的人才宣传机制,市内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人才资源开发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
三是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研究对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特殊倾斜分配政策,推行并完善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及领办、创办企业的人才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税收优惠。探索建立重要人才、领军人才国家投保制度。
四是执行男女同龄退休政策,鼓励55岁以上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继续发挥作用,服务社会,同时制定高级专家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有关政策。
(五)在加大引才力度时更加注重高层次女科技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构建区域人才新高地。十二五期间,包头市在人才方面,要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和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的要求,强化服务发展、以用为本。一方面要加大本土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吸引、环境建设,吸引高端人才来包头创业,努力打造全国稀土人才高地、西部地区冶金人才高地、装备制造业人才高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高地,充分发挥人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制定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女科技人才引进需求目录和引进计划,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举,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对人才的吸附效应,采取“项目+人才”模式集聚高层次人才,重点围绕解决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新兴产业急需的高级人才短缺问题。依托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创业园区、重点企业等,为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努力使人才资源向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转移。
二是创新我市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女科技人才的引进优惠政策,加紧制定具有吸引力、震憾力、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科研经费、住房、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健全互利互惠的人才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加大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加强人才储备。以多种形式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尤其是女性人才跨地区、跨行业向包头市优势产业集聚。
总之,高层次女科技人才在促进包头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勤奋和智慧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要发挥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女性高层人才成长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为女性高层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加优良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人口向城市集中,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虽然
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
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高层建筑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高层建筑底层占地面积小,建筑向空中发展。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
高层建筑设计需要通过对地形的地理特征、交通分析、市政设施、绿化等进行分析,得出初步
结论,然后指导其建筑设计。
1.基地分析
基地分析基地分析
基地分析:
::
:
1.1交通分析 方案选取地形位于合肥市南一环,主干道屯溪路
与次干道宁国路交叉口,接近市中心繁华地段,有着
良好的地域优势,利于该建筑日后的投入使用。地段
北面合肥市中心向商业中心转换,东面为合肥工业大
学,有着良好的人才环境,濒临地段的宁国路往南有
“宁国路龙虾美食街”,提供了良好的饮食环境。然
而由于其地段的优势和合肥市交通的日益过载,其交
通便利性在人流高峰时段未能凸显。由于城市道路的拓宽,沿街建筑更新速度未能及时跟上其拓宽速度,被压缩的是人行道,所以其周边行走环境较差,因此
限制了周边的休闲空间,只适宜于快节奏的工作生
活。在道路交叉口处,由于车流量较大,设有下沉式地下过车道,屯溪路上设有人行过街天桥,对
基地主入口的设置有着较大的影响。1.2
周边建筑环境分析 基地位于老城区,其周边建筑多为多层住宅,且都有一定使用年限。也有少数新建建筑,周边
建筑色调相对深沉,多为灰色调。这与其大的徽派建筑环境相协调。周边建筑密度大,高层建筑少,城市天际线相对平缓,偶有起伏。新建建筑为15
层左右高层,其高度有限,应与周边建筑协调,里
面宜采用横向设计。
基地周边由于位于合肥市繁华地段,因此用地
紧张,鲜有城市广场,城市绿地面积少,该新建建
筑用地面积相对充足,因此可以对其环境优化处
理,建造绿色城市广场。2.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
响。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
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
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
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
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高层建筑有着庞大的体量,对阳光的遮挡面积大,街道两侧的建筑密集,因此,人行道的阴影面积大,影响了城市街道小气候,给人以不舒适感。塔
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道路两侧高耸的建筑给人
以强烈的压迫感。
在城市整体环境中,高层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大高度大,在城市设
计中主要控制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这两方面,既建筑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城市尺度(对城市、其系统和天际线方面)
高层建筑对于城市,以其绝对的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其体量的巨大,高层建筑成为了
城市中标志性建筑,影响着城市风貌。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
市,孑然孤立,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
2.2街道尺度(对城市街区、人行道和街景方面)
具体的说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高层建筑的底部必须与
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
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可以采取一下几种方式:2.2.1留出部分用地作外部环境空间,强化休闲、交往、绿化、小品设施、景观品质等行
为与环境艺术标准,它可以被建造成为“城市绿洲”。
2.2.2高层建筑下部收进,减少高层建筑物下部占地面积,给城市交通和人流划分出一定的空间作为中介缓冲空间,以疏导交通和减少高层建筑的压迫感。
2.2.3高层建筑底层架空,把城市道路、广场以及市民可进入的空间连为一体,成为流动 性开放空间。
2.2.4高层建筑入口前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并结合凹入空间进行环境组织,使内部空间庭 院化。
2.2.5高层建筑下部一侧作骑楼处理,将底层维护构配件内移,形成“骑楼”式流动空间。
2.3整体尺度(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
人的感觉。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
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
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2.3.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裙房、主体和顶部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使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
2.3.2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
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它们限定着创造城市活动场
所的公共空间,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布景。3.新城国际
新城国际新城国际
新城国际 新城国际是经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建设指挥部批准的,邻近天鹅湖风景区,以“会造氧的写字楼”
主打其品牌。总占地面积约为70.52亩,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为7.61亿元。该项目
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潜山路与东流路交口东南地块,定位为综合商业商务项目。目前完工为A、B两栋写字楼,主体均为框架结构,核心筒位于平面中部,裙房为商业综合办公部分。大楼为6部电梯
和2部楼梯垂直升降,整体布局为“一”字型,为了使楼梯获得足够的采光,中央一侧采取
跃层体系,每5层设置
一休息平台。消防警报
采用总线结构,确保消
防系统的稳定运行。大
楼内部模仿罗曼福斯
特的生态建筑所打造的绿色平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将绿色带入工作环境可以使人轻松愉快。
出入口选择在电梯通道的两侧,便于疏散。大堂采用深色花岗岩铺砖,吊顶为铝材,整体庄重大方。
裙房采用干挂石材(黑色挂岗岩)结合双层玻璃,主体建筑采用灰色瓷砖装饰,形成虚实结合的一
座造型简雅大方的写字楼。
当然作为一栋建筑肯定会存在缺陷。
调研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些需要在本次方
案设计规避的问题,首先是停车场问题,目前大楼的工作人员车辆基本算是随意
堆放在马路及绿化带,地下停车库使用极
为不便。大楼内部电梯没有进行分层处
理,使得使用起来极为不便,调研时乘坐
失超重感极为强烈,另外电梯过道采光薄
弱,楼梯过道也是极为阴暗。电梯的布置也使得大空间无法形成,考虑写字楼规模可能采取两端布
置会更加合适。
第三篇: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实践问题调研报告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设计存在缺陷问题,就实践中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作探讨。以期待设计过程中完美解决消防扑救登高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01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 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
(四)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登高场地。一幢高层建筑登高面确定之后,紧接着要有能满足各类登高消防车的登高场地,登高场地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内没有条文明示,往往在设计时容易被忽视。登高场地应布置在高层建筑扑救面一侧,同时要结合消防车道一同考虑。从实际扑救操作来看,层数越高、登高场地要求越宽,根据国内常用登高消防车的技术参数,设计考虑登高车的支腿横跨距不超过6米,再考虑普通车(宽度为2.5米)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装备搬运救援设备的穿梭以及参照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防火间距要求,笔者认为,一般以13米为妥。根据目前国内登高消防车的最大长度15.6米,以及车道宽度,在留有余地情况下,登高场地不宜小于18米长×13米宽。登高场地是供登高消防车扑灭火灾抢救人员使用,根据不同登高车技术参数,要求登高场地边缘与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同时其最外一点至建筑物登高边缘的水平距离也不应大于15米。对于几个单元组合的板式住宅及底层整体裙房而上部多个塔楼或不规则多边形建筑的高层建筑应针对每个单元和塔楼布置登高场地,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防火分区的划分、靠室外楼梯间的布置及建筑周边的消防车道实际情况分段设计登高场地。在设计登高场地时,同时,还要考虑其坡度不宜大于3%,场地承重荷载应不小于30t计算,整个登高场地上空不得有架空电线、电缆等各类架空物。利用市政路作登高场地更应考虑无绿化、城市景观物等防碍消防车登高。
总之,笔者认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扑救登高面及其施救场地的设计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城市的总体抗灾能力、当地的消防装备、建筑周边环境道路等情况统筹考虑,做到真正体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登高面及其施救场地的要求,力求从保障生命安全至上的角度整体完成消防工程设计。
第四篇:关于女大学生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女大学生“村官”的
调 研 报 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在岗女大学生“村官”情况,进一步优化女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根据省、市、县妇联要求,对我县在岗女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座谈形式进行。
一、基本情况
我乡共有两名大学生村官,xxx是xxx村主任助理,xxx是xxx村支书助理,两位村官都是本科学历,1988年以后出生,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其中xxx是党员。
二、我乡针对女大学生出台的相关政策
女大学生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
1.乡党委多措并举,力推女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一是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我乡两名女大学生村官,在2011年8月到乡任职,乡党委政根据两人的专业和特长,分配xxx到组织办,任组织干事,分配xxx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发挥两人的优势。同时,为两名女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和饮食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二是落实女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待遇和保障。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月打卡发放,并统一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险。此外,还享有机关干部同等待遇。三是重视女大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鉴于我乡女大学生村干部的年龄、阅历等因素,在考虑分工时,侧重于让女大学生从基础工作做起,边学边干,充分发挥女大学生具有耐心、细腻、细致、负责、的特点。
2.乡妇联利用有利契机,提高女大学生村官的整体素质。一是抓住“三八”节开展生动现实的座谈会,召开乡女干部、女村官、女致富带头人、女能人座谈会,畅谈生活、工作学习、理想,以生动的实例来激发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二是抓住“学雷锋”日,邀请女大学生村官参加以“学雷锋、送温暖”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们量血压、听心脏、测体温,并帮助院内清除杂草、打扫卫生、擦洗门窗、楼道栏杆等。通过以上的活动,进一步指导女大学生适应基层工作。
3.积极鼓励女大学生村官参加各项考试,解决身份问题。从目前各地所出台的倾斜政策来看,国家对其主要规划了五条出路。第一条出路是留村任职工作。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可通过选举担任村两委负责人,继续保留大学生村官补贴,同时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第二条出路是考录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可参加公务员招考,聘用期满且考核称职以上的,享受单列计划招录、定向招考等优惠政策。第三出路是自主创业发展。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发展的,可享受创业培训,小额贷款、信息咨询、费税减免等各种扶持政策。第四出路是另行择业。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可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参加失业单位招聘,考核称职以上的可享受优惠政策;应聘国有、民营企业的可优先。第五条出路是继续学习深造。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报考研究生或第二学位,可享受加分等优惠政策。我乡党委政府鼓励女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上积极参与村里各种事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纯正自己的动机,认真做好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在学习上明确目标,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抓紧学习,积极参考,解决身份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政部门对引导“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村官”这个特殊岗位作了大量工作。但据调查了解,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学习及生活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认识的不到位。很多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意识且对自我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2.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实际脱节。我乡的女大学生村官在校所学专业为非农专业,为基层工作打下的基础较为薄弱。
3.普遍缺乏基层特别是农村工作经验。我乡女大学生是从校园直接到农村基层任职,有的甚至从未在农村生活过。
四、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村官涉及面很广,影响也很大,要使女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成为一种职业性常态,就必须找准女大学生作用发挥的自身规律,抓住各方面担忧问题的交织点和结合点,不断促进女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1、党委政府要创新基层干部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一是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女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长期创业基层的管理模式,要把女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作为优化和变革基层管理的新举措,做到科学、规范、合理。二是要建立长效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女大学生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应将女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鼓励、支持她们在职进行各类培训和学历深造,在扶持和培养大学生村官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根据女大学生村官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成长待遇激励机制。积极搭建女大学生村官成长服务平台,为优秀学生村官提供向上晋升的渠道。
2、妇联组织要加大服务力度,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村官良性发展的环境。一是加大对优秀女大学生村干部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善于发现优秀女大学生村干部典型,并通过巡回报告、经验交流、评选表彰等方式,将女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推广。二是积极为女大学生村官搭建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平台,如举办培训班、演讲赛、座谈会、联谊会,让她们在平等交流的对话氛围中,把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讲出来,把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讲出来,不仅可以满足女大学生村官的倾诉需求,而且可以推动和促进工作。三是要积搭建女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平台。
目前,女大学生村官要努力当好党和农民群众的联络员,党的政策宣传员,利用女性细腻的性格特点,多听多了解农村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为农民办好每一件实事,同时热爱农村这片天地,自觉融入农村生活。
第五篇:关于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实践问题的调研报告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设计存在缺陷问题,就实践中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作探讨。以期待设计过程中完美解决消防扑救登高问题。
关键词:消防 扑救 登高 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
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01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