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轮教育修志的理念与业务浅识
第二轮教育修志的理念与业务浅识
作者:储朝晖
《教育史研究》2008年第2期
“存史、资政、育人”是一般历史研究的主要功能,教育志除了有这些基本功能外,还具有“旌表”功能,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宣传功能。第二轮教育修志是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大事,既关涉到如何对待历史,也关涉到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发展未来的教育。所以第二轮教育修志工作本身不只是文字、篇章结构运用的问题,还是对人、对事、对待历史的方式和态度问题,是整个中国教育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唯有着眼于教育发展,编纂出教育理论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准确、体例完备、文风朴实、语言流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佳志、良志,方可不辱修志者的历史使命。
一、教育志书的属性与定位
第二轮教育修志是历次修志的延续,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延续教育历史文化的一项特殊任务。要完成好这项任务,首先必须明确教育志书的基本属性,也就是明白什么是教育志。
1、教育志具有一般志书的特性
志书是公器,是资料性著述,资料性是志书的基本属性。大量丰富真实的资料是一部志书成功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资料就不能进行比较鉴别,就不会写出一部质量上乘的志书。“资料性”是其客观性的一面,“著述性”又体现出其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的人文性一面;“志”的“著述性”又不同于论文和小说,主要体现“记叙性”。志书最显著的三个特性是:资料性、科学性、思想性,此外还要有全面性、系统性、真实性、权威性、实用性等等。
作为史、志、记、鉴、考、典中的一种,志的写作要求很高,它要求在一条确定的主线基础上对大事记和年鉴进行加工提炼,从而形成比较准确简练的记述文本。在已经出版的一些志书中,既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未能收入,也有夹杂太多与科学性、思想性不相符的个人观点的问题,在第二轮教育修志中要尽可能减少这种遗憾。
那么资料性与著述性是什么关系呢?志不是简单的资料汇集,不同于年鉴、百科全书、资料汇编,它是编纂者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编纂体例、记述方法来统率资料编写而成,所以具有著述性。资料性与著述性相比前者是第一位的,它决定了方志的基本特征和记述内容。为了适应内容上的需要,便于将资料分门别类的加以记述,也就产生了地方志这种特有的著述形式。
为什么还要提教育志的科学性呢?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的科学性,要显示出对历史的见识。二是框架和篇目设计的科学性,特有的框架结构是志书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三是资料取舍的科学性。通常入志资料是所收集资料的10%左右才有比较好的资料基础,对所有资料必须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地选取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资料,舍弃那些非本质、偶然、表象的资料。四是资料分析与考证的科学性。要将繁杂细琐、孤立无序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必要时还要对资料进行考证。资料考证需要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
志的思想性体现在收集资料和修志过程中,如坚持全面系统、求实存真、用博取精。当代人修志必然反映当代人的思想、观点,而修志人员又应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记述,不能用狭隘、错误的观点去记述,体现鲜明的时代和地方特色。
2、教育性
教育志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志本身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材之一,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教育功能。二是指教育是人类千万年的专业积累,所以它具有专业性,教育志要能准确反映教育的专业特色。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专业特色本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教育的整体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使写出来的内容符合教育基本原理。
例如,在写民办教育时说“民办学校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实行小班教学、寄宿制、全封闭、外语教学。”可能民办学校确实是这样做的,如果就这样写进志书,是不是说明志书的写作者也认同这就是高质量的教育,这些就是教学改革?背后的假定是否靠得住?
教育志首先是给从事教育的人看,专业性可以强些,但要考虑专业性太强了一般读者看不懂,因而应少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语言,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写得通俗些。
3、分支性 教育志书记述的对象不是社会整体,而是社会中的一个部分。因而它属于部门志,是记载一个方面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独立志书。部门志相对于该类属以外来说要专,相对于该类属以内来说要全。就教育志来说,相对于省志县志是比较专业的,相对于它边界范围内的教育来说要全面,不能仅仅写教育部门直接管理的教育,还要写社会各部门办的教育,要将它当成一个整体写,不应有疏远轻重,也不应因为编辑和总纂时深加工不够,存有较重的条块痕迹。编辑和总纂时要从全志角度对各部门编写的志稿进行深加工,即按照志书的总体设计来修改篇目、取舍资料、安排内容、确定写法。
教育志的上述特性决定着它的定位是专业性的分志。所以在第二轮教育修志过程中,要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及专业特色;同时又要避免仅仅从教育部门立场出发加以记叙。比如教育收费,如果仅仅讲教育投入增加而不顾及家长能否承受就会存在问题。
二、教育志编写的境界与追求
如果将教育志的编写仅仅当成一项工作任务,也能写出一部教育志,但不可能写出十分优秀的教育志。要想提高教育志的质量,就必须将它既当成一项工作任务,又当成一项对精湛技术、高雅艺术和完美人生的追求,使编纂出的志书可信、可用、可读、可赏。因此写好教育志首先要解决好一个“入境”的问题。
(一)教育志书的“境”
教育志编写的境界是指教育志编纂者应该具有的一种心态和期望、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所写的内容是可信、真实可靠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资料来源的多样性。即资料不仅要大量、丰富,还要真实、可靠、完整,数字准确。做不到这一点就要出“豆腐渣”。
现在写教育志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是资料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行政部门的文档,不能相互印证,不能鉴别比较,因而也难以做到去伪存真,这样就大大影响了缩写志书的“信度”。在第一轮修志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事,书都出版了,但是发现有多处因资料不真实而造成的硬伤,只好先封存,后报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教训十分深刻。这是发现得比较早的,还有没发现要留待后人发现的,危害更大。
2、简。表述的方式是简明的
因为一个省、市每天教育上所发生的事都是很多的,不可能事事都写入志书,所以首先在内容上就要把好精简关,写重要事件、主要事件,描绘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从目录开始精简;第二关就是在表述方式上要言简意赅,文字高度精练浓缩。再复杂的事都可用简约的语言表述出来,现在一些志书文字堆积的现象比较严重,原因是没有对所要写的事件理解透彻,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特征,没有从材料中走出来,没有经过由博返约的多次反复,于是不能简明扼要地将它表述出来,写了很长,类似于记流水账,对发展趋势没有表述清楚,别人看不明白或看起来很费劲。
字数应服从内容的需要,不能为减少字数而砍掉必要的内容。但那些因记载了不必要的内容或语言不精炼而造成篇幅过长的现象确实太多了,它反过来将有价值的内容淹没了,所以必须精简,宁可少一字,不要多一字。造成志书篇幅膨胀的原因主要有:片面理解志的资料性和“志贵周详”的提法,误认为方志应无所不包,无所不记,因而事无巨细都写上。或认为志书越长资料就越多,质量就越高;总想在篇幅上超过别人;对好不容易收集来的资料,舍不得割爱,总想都用上。事实上将不必要的内容去掉更能提高志书质量,故而该舍弃的资料就要舍弃。一些人没有掌握精简篇幅的技巧,不知道应如何精简,表述时穿鞋戴帽太多,也就写长了。
3、实。记述的内容是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
“实”主要体现为内容和文风两个方面,如何将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内容写进志书,反映人和事的原貌和全貌,这需要反复权衡。体现“实”就要求多写事实,少发议论,少写口号,少作判断,少用不恰当的形容词,让事实本身表达观点。有些志书仅仅作了发文记载,也就是只写了某个部门什么时间发了什么文件,这样写太片面,没有抓住教育这样一种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也不是主要特征,而只是一个局部的表现。
4、雅。尽可能体现志书的艺术品位和教育特性
各地第一轮志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少志书还难以说得上“雅”。志书的“雅”首先表现为志书所体现的精神、风骨之雅,也表现为结构的独具匠心,表达手法的多样和谐、图文并茂,装帧设计美观大方,电子排版后又出现更多的表现手法,如各种图表和图片。志书雅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提高其可读性,但又不仅于此。
第二轮志书的彩页可借鉴年鉴的办法,设计得富于变化。护封是志书的脸面,其设计无论色彩还是图案都要精心构思,多种方案比较,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和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首轮志书护封和彩页设计大多古板、沉闷,新一轮志书应有比较大的改进。
(二)教育修志过程中如何保“境”
英语中有句谚语:态度决定一切(Attitude is everything),教育修志能否入“境”首先是个态度问题,修志者要能吃“三苦”(辛苦、困苦、清苦),甘坐冷板凳,耐得寂寞,方能修成良志,留下真经。此外还必须有条件和方法保障。
1、广开“材”源渠道收集资料
胡适有句名言: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有九分材料不说十分话。志书的资料是志书编纂的最大难点之一。要求全面、系统、完整。写志的资料可谓多多益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文档当然还可作为主要来源之一,还可利用报纸、书刊,必要的时候也可做访谈,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当事人,可以请他们谈,也可让他们写回忆文章,还可以就某件事向社会公开征集资料。现在还可以利用网络,虽然可信度较低,但可以作为印证线索之一。同一件事能有几个方面印证,将收集的资料先编成资料长编,这就提供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全面整体准确把握的机会,“失真”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第二轮修志还出现与首轮修志不同的新情况,首轮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的,修志资料由有关部门提供,行业主管部门掌握的资料比较全,动员力较大。第二轮修志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随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和行业主管部门职能的变化,再像首轮修志那样依靠行政方式提供全部资料的做法难以完全奏效,民办教育的资料搜集相对较难。如果依据提供的资料有多少记多少,或没有全面资料的就采取以点带面的写法,以一个学校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反映整个教育门类的发展变化,会存在一些问题。至少要做到点面结合,才可避免较大的失真。
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保证资料来源的多样性依然存在困难。由于受历史和思想的局限,有些珍贵的资料没有收集上来,有些珍贵的资料收集上来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全部入志,还有一些资料或遗失或收集困难。在第二轮修志中要尽可能避免首轮志书编纂的局限性框住自己的思想,志书质量评价标准,特别是资料选择标准也应与时俱进,在资料收集时要充分发挥专业的基础作用,要秉着“三新”(新角度、新方法、新视野)原则去搜集资料。个案资料可以由具体单位提供,可以从报刊上选辑,也可以由修志者调查撰写。
确立新的资料观就要以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态度,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和研究资料,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这是确保第二轮志书质量的前提。必须看到,有许多珍贵的资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保密不能入志,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不敢入志,由于当事人健在或其他原因不便入志等,第二轮修志的资料收集工作一定要有专业见识、早动手、早准备。因为第二轮修志的资料不是缺的问题,而是太多太细,有些资料尚未经过历史的沉淀,有些事物还没有发生或正在发生。这些资料一旦丢失是无法弥补的。
第二轮修志的资料收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年代久远的历史资料,而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资料。因为近十几年来机构人事变动大,资料流失也相对严重,尤其是背景资料、反面资料往往不容易保存。但是现在的资料存储和收集的办法多样化,如电子文档、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在给收集资料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不利,如比较多的人没有保存电子文档的习惯,一经删除就无从查找。
2、实地查勘重大事件
关在书房里写志书肯定存在局限,建议写教育志的同仁多到教育现场,更多地通过自己的直接感受了解教育中的真实情况,找到各件事的内在关联。在写作过程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进行实地查勘才有可能避免人云亦云,在纷繁复杂中理清头绪。
3、科学组织,讲究方法
修志本身也是一项专业工作,很多问题要在工作的源头、起点、过程中消除其产生的可能条件。比如资料收集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才能全面、系统、有序,这里面都有章可循,事先必须拟定提纲,明确要求,分工负责,部署到位。如果让不懂志书整体思路的人员去收集资料,质量会大打折扣,所以各个环节都必须慎重,必须讲究方法。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专业人员或者骨干分工负责。
4、严谨下笔
志书行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规范,历史上有司马迁、董狐秉笔直书,“只写事实不转弯”的典范。但现实中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现在的志书中写会议的内容较多,写领导的活动较多、写获奖的内容较多。有时只有大篇幅的叙述过程,其效果如何只字不提;有时讲了很多结果或成绩,这些结果如何产生的则缺乏必要的交代,这些都是不严谨的表现。
在实际修志过程中,坚持修志规范的严谨态度与突出地方特色的关系往往比较难处理。一些地方领导习惯于将工作业绩作为特色突出。志书需要写出特色,但特色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显著的个性、征象和标志。修志工作中所指的地方特色主要包括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所特有、别于其他区域的或本地具有古、大、多、稀等特点的事物。需要认真筛选、严格把握,避免过多泛化的特色。
三、第二轮教育志编撰的原则
志书是政府主持编纂的出版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存史资政,留传后世,为千秋大业,必须质量第一。在形而下的层面,教育志的写作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服务教育发展
教育志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后人提供一个地方教育历史沿革真实的第一手记录。它是当地教育发展形成共识的历史基础。因此在修志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为当地教育的未来发展服务。一是为教育的发展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依据和参照,包括经验和教训;二是充分发挥以志育人作用;三是提高教育志的可用性,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四是如实记录当地教育遇到的突出问题,如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重大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料积累。
2、明确志书主体
教育志书的主体是谁?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是教育的中心工作,也应该是教育志书的中心内容。这个问题若要让大家回答可能有人能回答正确,但实际上很多的教育志书发生了偏离,客观上写成了教育行政志,而不是教育志。一本教育志,当然应该将教育行政活动写进来,但不应主次颠倒,本末倒置,它的主题应是当时当地的所有教育当事人。
3、坚守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寓观点于资料之中”是修志的传统,教育修志应该坚持这个传统。志书是资料性著述,以资料见长,修志者的任务是真实准确地记述当地、当代教育所发生的变化,也就是用事实说话,用资料说话。代代都需用志,其可用性在于志书真实准确的资料,不同的用志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志书资料、研究志书资料。有人认为“述而不作,寓观点于资料之中”不过瘾,要体现编者的学术水平,志书应该写编者的观点,编成一部研究性的著作。这样它就不是政府主持编修的志书,而是个人著作,这样社会利用面不会很广,也不可能一代代地修下去。当然,这不等于说志没有编者的观点,而是寓观点于资料之中。资料的选择、剪裁、编排实际上体现了编者的观点。坚守述而不作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所收集的资料中别人已经夹杂其中的“作”,编写时要依据保留原貌的原则剔除“作”的部分。修志者的组织能力、学术水平和文字功底就体现在资料的搜集、取舍、剪裁、编排及能否编纂出名志佳作上。
4、明晰时空边界
地方教育志记述的内容限定在本地地域范围内教育的人和事,地域范围应以志书下限的行政区划为准。教育志的界限还表现为教育志不宜过多写行政或与教育没有直接相关的内容。不越境而书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境内的事不管其行政隶属关系如何都应入志,中央、省、市属单位在本地的有关情况均应收入志书,以体现地情的完整性,资料的利用上,上级驻地单位宜略不宜详;二是非本境域范围的事物不记,有些事和人,历史上公认是本地属有的,由于区划变动划出去了,志书不应再记,由划入的地方记述,特别是一些历史名人,划入的地方理所当然要记,划出的地方不记又舍不得,往往出现争抢名人、记述重复、矛盾抵牾等问题。三是严守内容的边界,超越教育内容的记述和应属内容范围的重大事件漏记都将导致边界不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改制学校、教育集团、大学在外地办分校之类的情况为明晰边界带来一些新问题,既要坚守不越境而书的原则又要保持事物记述的完整性。人物入志以本籍人物为主,一生都在外地任职,其事迹亦应入志;客籍人物,只记与本地有关的事。志书不应以分析、对比的需要而收入地域外资料。
5、保持体式得体 志书的体裁一般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记又包括大事记和专记,要善于对不同的内容采用合适得体的方式去写,并注意遵守规范。
行文规范:志书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体文,不要使用文言文或半文言半白话文体,也不使用方言行文;文字要严谨朴实,杜绝浮词、空话、大话、套话,使用形容词、判断词和定语词时,要掌握分寸;用词要明确,不要使用概念不确切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如:考虑到各种因素、有人反映、也许、估计等。在志书编写前就必须明确。
称谓规范:
1、除引用原文外,一律用第三人称。例:“甘肃省”不能写成“我省”;
2、记述地区单位名称时,一律不用“我区”、“我局”、“省上”等,应直书其名;
3、同一名称在志稿中多次出现时,要防止前后不一;
4、书写人名除引文外应直书其名,不加“同志”、“先生”等称呼,或其他褒贬之词。人名首次出现时应有单位和职务;
5、各种名称在志书中第一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以后出现时可用规范的简称;
6、时间久远之后容易产生误解及有歧义的简称不要使用,应写全称。
结构规范:不同人对采用章节体还是纲目体、条目体有不同的看法,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之所以不能形成共识,是因为各有利弊。章节体讲究的是志书的整体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条目体讲究的是志书编写的方便性、灵活性和条目的完整性、系统性。比较而言,条目体好写一些,但篇目制定工作量大;章节体篇目可以全国各地的篇目做比照,但写起来难度较大。首轮志书运用条目体的很少,第二轮教育修志可能主流的还是章节体,如能在当地达成共识,条目体也可以尝试。采用哪种体式最终应由志书主编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索引规范:首轮修志只有少数志书开始编制索引。志书编了是给人用的,为了方便读者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扩大志书的社会利用率,有利于全社会读志用志,编制索引是必要的。一部志书少则100万字,多则几百万、上千万字,编制索引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工作量很大。与其他工序相比,编制索引更是一件艰苦、辛苦、清苦的差事,现在有了电脑检索要方便一些。从志书的完备性考虑,第二轮教育志不仅要编制索引,还要严格依照规范编好索引。
相关的规范还包括图表使用的规范、注释的规范,这些规范使全书构成完整、同
一、协调的整体。
6、多种表现手法相得益彰
因科技的发展,新一轮修志手段要更加多样化。首先是资料收集手段多样化。除了原来收集文字资料外,还可采用数字化、录音录像、资料扫描、互联网上下载等现代化的手段。数字化办公、无纸化办公为收集资料、查询和检索提供了方便。但一些本应入志的资料因单位数字化办公、无纸化办公后,那些认为没有必要保存的资料就被删除掉了,而每一次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都可能使大量原始的背景资料没能保存下来,为收集和保存资料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是编修手段多样化。其中最基本的要做到图文并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都是历史资料,对修志来说同等重要。志书本身就是从图经、图志发展而来。这里要注意图、照、表与文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互补的关系,是作为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可选择时要选择一种最为简洁的方法。文字表述中的数据和表中的数据不宜较多重复。各种图、照、表的大量使用应是新一轮志书与首轮志书在编纂手法上的一个标志性区别,在编纂形式上的突出特点。图文并茂既可实现表达的简洁性,又可增加可读性,深受读者欢迎,搜集资料时就要做系统考虑,图照表资料与文字资料同时部署,同时编辑,精心挑选,保证入志图照表有典型性、对比性、资料性,发挥一照(图、表)抵千言的功效。统计图是表述统计资料的重要方法,形象直观,在新一轮教育志书的编纂中要尽可能利用,必要时在统计表下面尽可能有相应的统计图,现在有电脑软件做这类图并不难。
此外,第二轮修志中对一些健康的、积极的、有教育意义民谣收录也是一种表现手法,这方面的内容还不少,当然要注意筛选。
四、第二轮教育修志实践中的问题
在阅读一些教育志稿的过程中,发现第二轮教育修志存在一些带共性的问题。
(一)抓不住教育主体和本质
志要注重文字精炼、内容丰富,即文约事丰。有的志稿口语多,还有一些虚话、套话和泛泛而谈没有具体内容的语句,拉长了篇幅,干扰了阅读。志文要反复修改,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努力达到惜墨如金。同时将内容写清楚完整,总纂后期可由文字水平较高的主编或副主编专门把文字关,或聘请文字水平高的人对志书文字进行修改。常见的现象有:
1、重视对事的表述,轻视对人的描写。
2、细节描述很多,整体概要不足或不到位,使人看不清一个地方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向。
3、引用了很多文件,基本事实记叙太少,从而看不清某一地区教育发展的真实情况。
4写了很多例行工作,关键性的变化和发展没有突出,让人感到该写的没写,不该写的写了不少。
5、众口一词的套话多,能体现当地教育真实状况和个性特色恰到好处的表述少。
(二)纲目设计的相互交叉和内容重复
志书的纲目必须具有相互独立性,互不饱含,才能较大程度的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
由于很多地方都是众人修志,造成篇章结构层次不清、重复、缺失、分类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相同的引文在不同处多次重复。有些事涉及两个或多个部门,各方面都全面详细地记了,甚至连文字都几乎一样。但作为一部志书,各部分的内容是不允许出现重复的。处理内容交叉重复问题总的原则是允许必要的交叉,避免简单的重复。处理方法主要有三:一是对交叉内容不记,不妨碍对主体事物记载时采取一处记一处不记的方法,但要避免两处互让时漏记。二是交叉内容在有的分志中虽不重要,但一点不记也不好,可采用一处详记一处略记的方法。三是交叉的内容几处都需记载,各处记述的角度各有侧重,不可求全。
避免重复须从精简篇目开始,即拟订篇目要尽量减少层次和类目。事物的复杂程度不一样,记载各种事物的志书各篇章的层次也就不可能完全一致。设计篇目时要实事求是,灵活掌握。一般设编、章、节、目4个层次,个别的还要设子目,但也有的设到节就够了。到底设几个层次,要以内容的多少和复杂程度决定,不宜机械地一刀切。
常见的重复还有:
1、概述和分志重复。有些内容分志记了,概述又写,处理方法是概述要“概”,不能将分志的文字成段地移植到概述中。
2、大事记和分志重复。造成这种重复的主要原因是大事记采用了纪事本末体。处理方法是:方志大事记采用编年体提纲式写法,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即可,不必详记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3、表与文字记载的重复。某些内容用文字记了,又制成表,造成重复。用表本就为了清楚醒目、节省篇幅,凡已制成表的内容不要再用文字重复记述。
恰当运用专记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交叉和重复问题,专记即专题记述,对志书正文未能充分记述,或不好列入章节的内容,或专项调查和专题报告可采用专记单列条目进行集中完整地记述。能够在志书正文中详细记述的事就无须专记。专记的要求一是专门记述某一件事,与该事无关的不记;二是具体完整地专题记述某一件事,相当于研究中的案例研究。专记的内容应是本地独有、体现地方特色或者是特别重要。第二轮教育修志应增加专记体裁的运用,如典型事物记述、典型经验介绍、典型单位简介、重大问题记述、专题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文章等。专记一般列在有关篇章志书正文的后面,以条目的形式出现。这样就将章节体与条目体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各避所短。专记不是附录,是对志书正文资料的补充,实际也是志书正文的一部分。这样能浓缩大事、要事,彰显当地精华。
(三)人物的刻板化
由于思想的局限,所写人物共性的表述多,个性的表述少,可用的信息也就大大减少。教育志写人物首先在人数上要精简,对要写的人也要依据其在志书中价值的大小分成传、简介、名录几个层次,不同人的排列次序依照姓氏笔画或出生年月,全书要统一。
(四)可读性有待提高
志书的资料性与提高可读性之间并不相互矛盾,要提高志书的利用率就要增强可读性,尤其是现在进入信息时代,志书可上网,全国、全世界都可以检索、查询,利用志书的人群在不断扩大,更应该提高可读性。
影响可读性的主要因素有:西化的句式,句子过长;段落过长,有的一段连续几面,成了“铁板段”;还有一些段表述中主语多次变换,让人弄不清行为的发出者究竟是谁。为此,要尽可能句式工整、句型匀称、段落层次分明简练。
(五)如何写好承前
第二轮志书是对首轮志书记述内容的延续,一定要认真研读前志,熟悉其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承前志内容不能没有,又不宜过多,达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就行,但做到提纲挈领、前后贯通并不容易。这就要求志书编辑要反复阅读、熟悉首轮志书的有关内容,主编要通读、钻研整部志书,达到融会贯通。承前简述可采用的方式有:一是在志书的总概述中对首轮志书的编纂情况作一概括交代,或设前志简介(述);二是在有关编章的总述中简要介绍历史发展脉络;三是在记述某一具体事物的文字段落前面增加前志对该事物记述的简要情况;四是对已经感到的前志不足作必要的补记、纠正,弥补、修正首轮修志中存在的疏漏与不足。
对前志的补遗、纠误是修志的优良传统,应本着“续、补、创”的原则进行,“续“乃接续,前志的下限为今志的上限,要将前志和今志无缝衔接。“补”因种种原因前志不尽完善、疏漏之处,今志有责任补前志应记而未记、或记而不详的内容,要把新发现的资料、新考证的资料补充到新一轮志书中去。“创”乃创新,主要是指对修志体例、方法的创新,志书的编纂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体例与内容都需要在前志基础上有所创新。
但由于种种原因,补遗、纠误在志书中所占篇幅不大,工作量却相当大,需要修志者有很高的识别能力、历史知识和文化功底,需要细心、耐心、恒心,有时要看若干遍才能找出一两处错讹,还有可能得罪人,所以人们不愿做。但为了对历史负责,补遗、纠误的内容最好不能少。纠误应该是对史实、数据、图表、引文等重大差错进行订正。要重新查找资料,认真核实、分析、考评。
(六)述体运用不够娴熟
述体是志书运用得比较多的表述方式,“述”相当于一部志书的经络部分,有概述、综述、无题述等,它能使全志由繁杂呆板变得活络并且各部分相互呼应。述作为开篇之章和点睛之笔,它统摄全志,沟通各类,反映特点,提示规律。述源于志文,高于志文,对志文的编写起到提纲挈领、提要勾玄的作用。有时尽管没有文字上的概述、小述,但实际上编者胸中有述。并在内容腹稿基础上纂修志稿,述的内容即使不用文字写出来也要思考出来,理出头绪。述虽篇幅不大,但文字精炼,内涵丰富,编者需熟悉、把握大量资料,认真消化吸收,然后博观约取,提炼升华。述体常常最难写,述体写好了,其他部分自然能得心应手。写好述体是修志者的基本功,第二轮教育修志须在写好述体上下功夫。
(七)如何写教育改革
首先在篇目设计上遇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育改革放在哪里写。教育改革是第二轮教育修志时间段的一个重要主题,必须要写。如何记述,涉及到几个难点:一是改革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改革的当事人还健在。经验和教训也是宝贵的财富,但是在志书里往往成功的资料相对好收集,记成绩、记成功的经验容易,而失败的资料就不那么好收集了,记述曲折和失误、失败的教训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志书的性质要求必须用资料如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以使后人既要汲取成功的经验,也要记住失败的教训。唯一的选择是做到情况熟悉、立场独立,这其中涉及以什么标准评价成功和失误。二是如何界定教育改革,因为教育改革总是与社会各项改革同步,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开展,如何做到不越界,避免题目太大、涉及面太宽、重复太多,这些方面难把握。三是不好处理与有关篇章记述重复的问题,改革的内容是集中还是分散到各部分写,哪些该集中,哪些该分散?从已出版的其他部门续志来看,有的志书说是集中记述,其实只是把相关的内容集于一个编内,具体还是分别记述的,因而还是出现有关篇章的重复,多数志书采取分散记述改革的办法,各篇章均以改革开放这条主线统领资料,在总概述中集中反映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阶段重点、突出成果和观念的变化。这种记法可以借鉴。
(八)避免教科书和学术论文体式
志与教科书、学术著作写法上最重要的不同是志只记述具体事物及其发展情况,而不阐述理论、说明道理。但由于一些志的编写者对志的写法没掌握好,混杂了一些教科书和学术论文式的写法,既增加了篇幅,又使志书不伦不类,这种情况包括:
1、解释概念、定义的文字。
2、介绍一般理论性知识的文字。
3、论证、考证性文字。一般志不记论(考)证过程,而直接记论(考)证结论,对纠正前人错误等的特别重要的考证,可收到附录中。
4、记载专业技术的文字。志书要记载技术的发展进步和达到的科学水平,一般不记各地通行及教科书或学术著作中已有记载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法,主要应记特有的技术和发明创造(需保密的不记)的特点、功能及推广后的效益等。
5、展开记载事物发展过程,按记流水账的方式详记事物发展经过、工作方法和日常业务活动等的文字。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志的体例不熟,片面理解志书记事纵不断线的原则,对工作总结之类的资料没有进行消化并按编志要求进行取舍和提炼,而是不分主次和有无价值全部抄入志书。或由于资料不足,事物发展的结果和各关键阶段的情况不明,便用记发展过程的资料充数。因此有必要收集丰富的资料,下功夫进行消化,理清事物发展线索,记下带有质变性的转折阶段的情况和结果,删除记载一般发展过程的文字。
(九)其他难点
一是生人入志问题。志书就是要写事记人,见物不见人不是完整的志书。首轮修志时有关当事人比较多的已经过世。但在第二轮教育志中多数当事人还健在,按史志写作的原则,生人不能立传是修志的传统原则。这样可入传的已故人物不多,于是有人提出生人也可立传或立传略。因为立传牵涉到对一个人一生行状的记述和评价,对生人很难做到,在现实社会中还受到一些相关权利的影响。所以生不立传的原则还是要坚持,同时可作些变通,在第二轮志书里设人物简介,记述生人的基本情况和突出事迹,先将相关的信息保存下来,留待后人使用评价。
二是第二轮修志下限的确定比较难,一方面许多事情还没有发生或正在发生,这些资料怎么收集;另一方面,一些现任的行政领导都希望下限定得靠后一些。有的志书曾多次后延下限,断限虽只延长几年,但收集、分析筛选并补充这几年的资料到志稿中工作量很大。如果多次改变下限,则会给志书编写造成被动,延缓志书完成的时间,形成整体的不一致。变通的办法是下限不变,但大事记可适当收入下限后的重要内容。下限后的大事记,置于志后附录中。把材料留下来,让后人去筛选。
一般下限确定后不要轻易改动,更不能多次改动;下限到志书出版年分相隔不太长的,下限后的内容可不记;下限到志书出版年分相隔较长的,下限后的内容可设大事记(编年体)和大事记述(纪事本末体)记载,前者紧接志书的大事记后,后者置附录中。下限还是不能定得太近,越近越难把握。
三是如何写会议。现在的会议多,什么会议不写,什么会议写;怎么写,必须定下明晰的原则和要求。
四是如何写评奖。因为志有旌表功能,一些人特别在意自己的得奖能否入志,特别是近些年,奖项特别多,还有人将升学率奖写入了志。什么奖不入志,什么奖入志,必须有明晰规则。
五是相关内容的一致性问题。如各种数据要一致,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也可能会有某些记载不完全一致,这个问题目前很大;还有专业术语、表达方式,如“五四”学制就有不同写法,这些会造成志书中的“硬伤”。因此要注意严格核对,使用数据要注明来源,发现问题要认真处理,核对原资料,不能允许不一致的数字和记载存在。
第二篇: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会议主持词
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会议主持词
(2009年8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我县创造性地搞好地方志工作,动员全县力量,编修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史料性、规范性的《★★县志》,具有重要意义。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书记、县政协★主席、县委★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直各部门、省市驻宁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县史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共***多人。
会议的议程有三项:
首先,请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同志宣读《★★县第二轮修志工作方案》。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二项议程,请县政协主席,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县志》主编★★同志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三项议程,请县委书记、县史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上面,★★同志宣读了《★★县第二轮修志工作方案》,★★主席、★★书记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方案》和讲话全面贯彻了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强调了修志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修志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任务要求,落实了工作责任。特别是★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依法修志和加强对修志工作的领导,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首先,要及时传达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第二轮修志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因故没有来开会的,参会人员回去后要认真作好汇报,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要把二轮修志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切实加强对修志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条件到位。会后,各单位要于8月25日前
把单位的落实情况(包括分管领导名单,编写小组成员名单,联系电话等)报县史志编委会办公室,以便安排业务培训事宜。联系电话是……。
第三,各承编单位要根据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认真细致地落实好承编任务。要充分利用市、县同步修志的良好机会,加强与各自上级业务单位的联系与交流,以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志书质量。
同志们,第二轮修志工作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分阶段、分层次不断推进。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修志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众人修志、众志成城,一定会编修出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有质量、有品位的《★★县志》。希望大家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克难攻坚的决心来推动我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开展,以新的面貌和姿态,开创我县修志工作新局面。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第三篇:北京交通大学第二轮修志
北京交通大学第二轮修志
史志知识简编(4)
资料长编编写要求
编纂行文暂行规定
北京交通大学 校志办公室
二零一零年十月
关于印发《<北京交通大学志> 资料长编编写要求》和《<北京交通大学志> 编纂行文暂行规定》的通知
《北京交通大学志》各编写组:
现将《<北京交通大学志>资料长编编写要求》和《<北京交通大学志>编纂行文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在修志工作中遵照执行。
《北京交通大学志》编委会办公室
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三日
ii
目录
《北京交通大学志》资料长编编写要求.......................1 《北京交通大学志》编纂行文暂行规定.......................3
一、指导思想..........................................3
二、文稿体例..........................................3
三、文体文风..........................................4
四、时空断限..........................................4
五、辅文及标题设置....................................5
六、时间表述..........................................5
七、称谓术语..........................................6
八、数字运用..........................................8
九、计量单位.........................................11
十、文字词语.........................................12
十一、标点符号.......................................12
十二、引文注释.......................................13
十三、表格、图照.....................................14
十四、文本格式.......................................15
iii 《北京交通大学志》资料长编编写要求
为适应《北京交通大学志》进入资料长编编写阶段的需要,提高资料长编的编写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编写组应在掌握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抓紧做好资料的拾遗补缺工作,对所有资料来源进行深入地发掘和利用,力求做到“本单位资料清、档案资料清、报刊资料清、年鉴资料清、口碑资料清”,然后及时转入资料长编的编写,并在编写过程中根据需要不断地补充所缺资料。
二、编写资料长编前,资料必须基本齐全,即“面”、“线”、“点”的资料,反映具体事务在断限内来龙去脉的资料,反映所记事业兴衰起伏发展变化的资料,反映事业发端、转折和现状几个关键点的资料必须基本齐全,做到“纵不断线”。资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节、因果关系,以及结果、效果等要素不能缺漏,所用资料要认真鉴别、考证、核实,做到准确无误。
三、选用的资料和篇目要符合、对应,做到篇目和资料的统一。
四、充分发挥照片、图、表等资料的作用。图因注明出处,照片应配好文字说明,时间、地点、事件及主要任务等资料要素必须齐全、准确无误,并应注明拍摄者和照片出处,如确实无法查找出拍摄者,可注明照片提供者或照片来源。五、一般资料的出处可以不标,但重点事件、以事系人、口碑资料和两说并存的资料出处必须标注。可采用在选用资料后加括号标注的方法。
六、各编写组在编写资料长编前,要根据《北京交通大学志》篇目研讨会的精神,对现有篇目进行一次研究,并组织编写人员学习资料长编的编写要求和方法。篇目需要修改的,要以《北京交通大学志》篇目(讨论稿)为基础,适当调整。总体要求是:门类齐全、要项不漏、科学划分、层次清楚、标题合理、重点突出,体现北京交通大学的特点和时代特色。修改后的篇目于11月29日前报编委会办公室。
七、资料长编编写采用有利于保持原始资料面貌的纂辑型。
八、各编写组应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资料长编的编写工作。首先,要确定执笔人,熟悉、分析、消化、吸收资料;其次,选择一个最低层次的竖写单元试写,书写单元可以是目或节;再次,完成初稿后,在编写组内部组织评议,按志书编写原则逐一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找出规律,然后再写其他章节。总述(无题概述)、无题序、无题小序或各篇章完成后及时组织撰写。
九、编写资料长编字数一般可按入志稿文字量的3~5倍控制。
十、资料长编的文字统一使用WORD软件进行计算机处理,使用A4纸、5号宋体字打印。若使用其他文字软件处理,应转为文本文件。
十一、初稿完成后,各编写组要组织评审,发现质量问题的要进行修改,然后送单位领导审阅签字、加盖公章后连同电子文件一并报《北京交通大学志》编委会办公室备案。
十二、在编写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可与《北京交通大学志》校志办公室协商。
《北京交通大学志》编委会办公室
《北京交通大学志》编纂行文暂行规定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确保《北京交通大学志》的编纂质量,参照国家颁布的有关出版、语言文字、数字使用、计量单位等国家标准及地方志编纂规定,制订《北京交通大学志》(简称《校志》,下同)编纂行文暂行规定,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编纂《校志》,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点,为促进北京交通大学发展进行科学决策,开展爱国爱校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关的历史资料。
编纂《校志》,要遵循存真求实原则,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和具备较为祥实的资料性,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创新,推动学校进步这个主链,体现北京交通大学发展过程中的时代特点,力求使之成为一部符合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涉外、民族、宗教、保密等政策规定,并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经世致用的资料性文献。
二、文稿体例
以志体为主,灵活运用“述”(总述、各篇无题序、各章无题小序)、“记”(校志大事记)、“志”(对主体内容分类划分后进行记载)、“传”(人物传)、“图”(即图片、照片、插图)、“表”(文中辅表)、“录”(附录)等各种载体,科学地反映北京交通大学历史和现状的 3 资料性志述。
遵循按类横排、依时纵写的编纂方法,力求做到横向分类不缺主项,纵向写事不断主线的原则。横分门类必须“事以类从”,逐级分类横排,分解适度,避免繁杂,不影响事物的完整性;以时间先后记述事物的发端、转折及现状,客观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起伏脉络,避免写成事无巨细的编年体、流水账。
力求图文并茂、文表相辅,科学、合理、恰当地运用图表资料,提升存史价值,力戒以表代文或图文不符。
三、文体文风
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语体文(白话文,书面语)、记述体。语句使用陈述句,以过去时态、第三人称记述事物发展历史,不加评论,力戒臆断,寓观点于史实记述之中。
语言力求做到准确、严谨、朴实、简明、流畅、规范。叙事可用顺叙、分叙等法,不用倒叙、插叙。即做到:语法规范、语义明确、概念准确、逻辑严谨、文理通畅。避免使用浮文、空话、套话;力戒总结报告式、教科辞书式、科研论著式、宣传广告式、新闻报道式、艺术夸张式及花边文学式、对联式、歇后语式等语言;除引用历史古籍外,不使用文言文和文白夹杂的文字;避忌口语、方言、土语;不使用冷僻的专业术语;不滥用模糊词语、泛指词语、抽象词语;不使用语义不明的缩略语或简称,不卖弄文辞、堆砌词藻。
四、时空断限
记述史料严守时间界限和空间界限,防止越时而书和越界而书,4 即记载史料发生的时间和社会环境应处于本《校志》时空断限范围内。志书时间上限为1998年,下限为2010年末;空间界限为北京交通大学。
五、辅文及标题设置
校志辅文设编纂委员会及编纂机构人员名单、总序言、凡例、总目(节略、中英文)和修志始末等(根据大纲确定),可依据要求设编辑说明,编后记。
各篇、章、节、目、子目,均以事命题,高度概括,一般采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简明扼要。
各篇、章、节所记述内容应准确涵盖在标题所界定的范围之内。处理各篇间交叉的内容,需准确把握撰写角度,做到既不相互重叠,又不产生缺漏、形成空白。同一事物的记述口径应统一。
送审稿各级标题层次按以下标序方法统一规定:
《北京交通大学志》书内层次为:第×篇,第×章,第×节,一、二、三、……
(一)(二)
(三)……1.2.3.……
六、时间表述
时间表述力求准确,除非引文,不得使用“今年”“去年”“本月”“近年”“最近”“从前”“多年前”“数月后”“前不久”“解放前(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多年来”“以后”“正在”“将来”等时间基准不确定的时间用语。
纪年一律使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全称,不可省略前两位,也不必加“公元”二字,若撰文有必要交代当时的朝代纪年时,在公
元年代后以括号形式注朝代纪年,括号中清代纪年用汉字,民国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1875年(清光绪元年),1937年(民国26年)。在同一段撰文中,包括的同一朝代纪年,可只留首注,后边可略去。
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的表述用阿拉伯数字。如:19世纪20年代、1949年10月1日12时30分。
星期一至星期日分别用 “一~
六、日”,不用阿拉伯数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本应全文记述,但为避免重复之赘,可在凡例中注明,简记为“建国前”、“建国后”。称“解放”则应指明“解放”所指的地域。如: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
括注人物生卒时间,省略“年”、“月”、“日”;生卒时间延续用“~”号表述,占半个字符。如:毛泽东(1893-12-26~1976-09-09)。
在表述时间时,要准确把握时间的概念含义。力戒使用模糊或笼统含义的时间概念。
七、称谓术语
1.《校志》中的各类称谓一律用第三人称。除引用原文外,不用“我党”、“我国”、“我校”、“我院”、“我系”等第一人称。2.各种机构、组织、会议、著作等名称,首次出现一律用全称,不用简称或俗称,过长的可注明简称,但应准确,无歧义,以便下文续用。
3.对各历史时期的机构、职官、地名、党派、军队等称谓,均以记事时代的称谓为准,并因时而异,不冠以褒贬用语,不用现代替代。首次出现,括注现名。例: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中央政府称南京临时
政府,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后,称北京政府或北洋政府,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在南京成立的政府称国民政府。1927年国民革命政府成立次年,1928年11月1日成立铁道部,至1938年1月1日复归交通部所辖。北京1927年后称北平,1949年10月1日后复称北京。
4.《校志》中人物一律直书其名不加任何褒贬词。除引文外,现名之后不加任何称呼,如:同志、先生、校长、主任等。必要时可在人名前加其职务名称。如果人物为有字、号的中国人,且在社会上常以字号相称时,可在首次记述时注其字号。
5.记述历史朝代、政府及学校机构、组织、设施专称时,采用当时称谓。如:清政府,不称满清;民国时期的政府分别称北洋政府或国民政府,不称旧政府、反动政府;日伪傀儡政府称“日伪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地区“政权”称台湾当局,运用国外及港台资料时需将“中华民国”、“国府”的称谓改为“台湾当局”,涉及台湾当局的政权机构应加引号。
6.民国时期的军队依其政治性质,大革命时期称国民革命军,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称国民党军、国民党地方武装、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等;侵华时期日本军队称日本侵略军,不称“日寇”,日军、伪军合称日伪军。
7.外国国名、人名、地名、机构、组织、报刊等译名均以新华社译名为准,或采用国内通用译名,且同一名称译名应全书统一。外国人名应同时记名加姓,或括号加注外文原名,以免混淆。
8.各种行业性、专业性用语应以各专业辞书辞条为准,与国家出
版物一致。
使用专业名词、符号、代号应符合国家统一规定。以有关专业技术标准为依据,行文中不用简称和符号。如:全面质量管理不可用QC。外文所写的名称尽量不用。如确已普遍认可,首次出现,应括号加注中文名称。如WTO(世界贸易组织)。
9.特定含义下的名称用语要规范。如:“左”倾、“左”的错误的“左”字要加引号,而极左则不加引号。“文化大革命”必须加引号,不可简称“文革”。“大跃进”、“反右倾”、“共产风”要加引号,而总路线、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则不加引号。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可简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但不可简为“十一届三中会会”、“三中全会”。“中共十七大”不可简为“党的十七大”或“十七大”。
10.有特定内容的简称首次使用时,必须括注内容含义。如:“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1.不使用抽象泛指的集合名词,如:“组织上”、“领导”、“首长”、“上级”、“群众”等。对学校机构称谓用语应全书统一。如: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不用“电子学院”、“电信学院”等。
八、数字运用
《校志》中数字的用法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凡国家规定的统计项目,均以国家统计部门数据为准。出现歧义时,应以
原始数字为准。上下文及文表之间数字应一致。建国前的统计数字应经考证核定后使用。
1.下列情况使用阿拉伯数字,并注意正确使用。
(1)表示统计数字、倍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数字、统计图表内数字。例:202公里、3倍、l/
5、3.14、5.8%等。
(2)表示高度、长度、容积、温度、能量、功率、电压等物理量技术数据。例:22℃、1000瓦、220伏、6万公里。
(3)表示地理经纬度。例:东经114.2°2′25″、北纬39.3°5′15″。
(4)国家标准、国内统一刊号、文件号、产品型号、证件号码、部队番号、各类代号代码等。例:GB2312-80、国内统一刊号ISBN 7-200-05098-9/K.547、8341部队等。
(5)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例:2001年第l版第1卷第17页。
(6)正确表达数量增减和百分数增减的不同含义和表述方式。例:学校1987年招生人数5000人,1988年招生人数为5200人,则1988年比1987年的招生人数增长4%,不可表达为1988年比1987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
(7)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数字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主义区别增加“到”和增加“了”的区别:增加到原来的N倍,指原来是1,现在是N;增加“了”指原来是1,现在时(1+N)。反之,减少了80%,指原来是100,现为20;
减少到80%,是指原来100,现为80。
(8)数字表达翻番的含义是指原有基数的指数增长,即翻一番指为基数的2倍,翻两番指为基数的4倍,翻三番指为基数的8倍。
(9)阿拉伯数字5位以上时.如尾数有多位“0”.可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字,但不得以
十、百、千、万、十万、千万、亿、十亿等为单位与阿拉伯数字混写。例:865 000 000公里,可写成8.65亿公里,但不可写成8亿6500万公里或8亿6千5百万公里。
(10)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当达4位及以上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位(小数点为分组的起点,分别向左或向右每三位一组,组间空半字符位)。阿拉伯数字(含表示年代的)多位时不可拆开移行。
(11)阿拉伯数字的数额范围可用“~”表达。例:7~8、10%~15%(不可写为10~15%)、30~35公里等。
(12)记述固定资产的统计数字,应以固定资产原值为据,不可用逐年浮动的总额。在记述比例、财经资产等含有价值变数的数字时,应进行必要的换算。在进行数字之间的比较时,应在有可比性的基础上进行记述。
2.下列情况使用汉字数字,并注意正确使用。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例: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国联军、“十五”计划、一系列、“八荣八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五局三胜制等。
(2)相邻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和带“几”字的概数。例七八个人、10 三四十种、十之八九、二十八九岁、十几个人、几千年等。
(3)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专指意义词组中的数字,使用汉字数字。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时,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避免歧义,例: “一二·九”运动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例:“五四”运动、“七七”事变、“五卅”运动等。
(4)表达顺序的数字用汉字。例: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
(5)整数一至十,在不表达统计意义的语句中,作为语言构成文字的数字用汉字。例:一个人的意见、三种书的观点、共提出六条意见等。
(6)注意“二”与“两”的用法,一般可按口语习惯书写,如“两步走”、“两件事”、“第二”、“二月”等。
九、计量单位
《校志》的计量单位和名称、符号,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 3100-3102-93)规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标准。度量衡单位使用标准公制,除公里、公顷外其他不用“公字号”计量单位。例:“公尺”、“公分”,应分别改用米、厘米等;面积中的“公亩”应改为“百平方米”;重量中的“公斤”、长度中的“公分”、容积中的“公升”,应分别改为“千克”、“克”、“升”;一般情况下不用市制。
旧制计量单位和外国计量单位,如:“担”、“斗”、“石”,英制的“英里”、“英时”、“码”、“磅”等,在引文及记述史实时可以录用,11 但应注明其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值。
温度单位采用℃(摄氏度),不用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
行文中,所有计量单位名称一律使用汉字,不用英文符号。例:300公里/小时,不写作300km/h。除公式图表外,不可在文字之间夹杂使用物理符号、数学符号、计量单位符号、化学分子式和其他符号。例:长度>10M、H20温为16℃等。
十、文字词语
《校志》遵照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使用规范汉字,依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和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录的汉字,规范运用,不用繁体字、异体字(引用古籍或作者姓名时除外)。如出现外国语言文字时,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注释。
语言文字正误判别,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刊本及以后版本)为依据。
十一、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为准。
书写时,每一汉字占一格,阿拉伯数字两位数占一格。破折号、长连接号、省略号、引号、书名号各占两个格。其余标点符号各占一格。引文中整段文章省略时,省略号单独占一行,用汉字圆点表示。
标点符号写在行内,每一标点符号占一个字位,但不能在行首。
书名、篇名、报刊名、剧作名、文件名等含知识产权性内涵的名称用语,使用书名号“《》”,书名和篇名连用时,二者间加中位间隔号“· ”。
表示数值、时间变化用浪纹号“~”。表示地点之间间隔用“-”,占1个字位。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规范,正确表达各自的功能含义,特别要注意逗号、顿号、分号之间的区别:逗号表示同一主语或主题下边的渐进式行为动作的间隔;顿号用于完全平行并列的字词用语之间;分号则是一个主句下各分句之间的隔断。序号后标点的用法是:第一,第二,……用“,”;汉字一、二、……及甲、乙、丙……用“、”;阿拉伯数字l.2.3.……及英文序号A.B.C.……用“.”。
十二、引文注释
引文按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7714-87)执行。凡涉及引文,应注明出处,且尽量引用原著;著录转引,须注明转引出处。引用革命经典著作,尽量采用最新版本。引文要忠实原文,不得改动,即使原文有误,也应照录,但在误处括注纠正。
引用专著的标注形式为:“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文献第一版不著录版次。
例: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2 引用连续出版物(期刊)中所出文献的标注形式为:“作者·论
文名称·杂志名称,出版年(期)号:页码”。
引用文件资料,应注明发文单位、、文号、标题。
例:北京交通大学史志[2008]66号《关于印发交大修志工作规定的通知》。
引用档案资料,应注明存放档案的馆(室)、全宗号、案卷名、案卷号、页码。
引用网上资料(宜慎用),要注明网站(网址)、文章标题、作者、发布日期。
撰文出现的“三反”、“五反”、“八荣八耻”等政治缩略语,首次出现要写全称,然后再缩略。
十三、表格、图照
图表的绘制、复制和使用,须符合国颁、部颁标准和要求。各历史时期的地理区划,以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以及国务院有关行政区划变更的文件、规定为准。
除地图外,应借助示意图、曲线图等反映事物各阶段发展的脉络和变化特征。
表格、图照的编撰要求是:
1.表格、绘制图的标题,分别在表、图上方居中位置,与标题空三格后注明序号。序号采用三级阿拉伯数字,中间以短线隔开。第一组为编序数,第二组为章序数,第三组为该章表格或图的排序。2.图、表位置一般随文插排在相关章节之后。图表中数字符号需
说明注释时,应在其右上角标上“*”标记,并在当页脚注。3.表格中的数值、位数和小数点必须上下对齐,字距、行距须一致;表格左右不划边线。表文只划竖线,不划横线;表体中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表右上角书写单位,如各单位不同则在各栏分别说明;表格转页时,下页线表不可省略表头及栏目在表格右上方括注“续表”。
4.表体内各栏空白表示缺资料(应有而未录入),平“-”表示没有数据发生,或数据为零。
5.照片包括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使用16开(A4)白底,一纸贴一幅。每贴照片均配文字说明,表述要素包括间、地点、事物(事件、事项)、人物及其身份、人物在照片中所处的位置等;同时注明拍摄时间、拍摄人或供稿单位、联系电话。
十四、文本格式
《校志》撰文,及其上报、交流、保存,一律以打印稿为准。正文为五号宋体字。
撰文稿面首页依次注明:撰稿人及参加工作人员名单、联系电话。
依次注明目录:《北京交通大学志·×××卷》
第××篇 第××章 第××节
在正文用五号宋体字基础上,凡目录标题使用同号黑体字;每提升一级字号提升半号。
《校志》撰文及送审稿应做到齐、清、定。在编纂过程中,文稿的上报、交流、传递均应坚持正规的交接手续,并做好记录、严防文稿丢失、误动,做到责任到人,承担版权责任。
《北京交通大学志》编委会办公室
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三日
第四篇:街办地方志第二轮修志工作实施方案
xx街办第二轮修志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区委、区政府办【2009】7号文件和xx街办主要领导与区委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我办决定开展第二轮修志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统筹规划,加强领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记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充分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成果,为推进我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二、目的和意义
《xx区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我区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资政、存史、资料、致用”的百科全书。编修一部观点明确、是非分明、体例完善、内容详备的地方志,记载着建设社会主义的 1 伟大历程,为当代和后代保存翔实的史料,为后人留下一部历史遗产,是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办高度重视第二轮修志工作,已将其列入我办经济发展的总规划中,积极配合区志办做好地方志修编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是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持。把该项工作纳入全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工作条件到位。二是围绕中心,突出特色。第二轮编修地方志,重点记载我办在推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主要举措、重大事件、重大成果,紧密结合我办实际,突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突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特色。三是观点正确、事实准确。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记述历史问题的,要严格遵循党的政策,涉及民族、宗教、军事、科技、外事等方面内容的,要十分恰当审慎。坚持实事求是,记述的事实要有充分的资料,可靠的依据,数据要出自统计部门。要客观反映我办的优势、成绩、经验及劣势、不足、教训,做到不溢美、不讳过。四是依法修志,确保质量。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地方志条例》的规定,按照区委办、区政府办的指导,做到依法修志。坚持质量第一,把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贯穿于编修 工作的全过程。
四、方法与步骤
区志的第二轮编修已从2009年8月正式启动。根据区地方志办公室的要求,结合我办的实际,将修志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从2009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此阶段,我办高度重视地方志编撰工作,积极成立领导机构,组建编写队伍,并选派专人进行了修志业务培训学习,对区志的体制,撰写规范,总体框架和篇目结构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收集整理资料阶段。我办计划用2010年一年时间开展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主要收集198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情况,亦可收集前志未收录的资料,对于地方志而言,资料是志书的生命,是编撰方志的基础,收集资料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包括征集,考证,整理等多方面,是一项艰巨细致,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严格按照《关于编修〈xx区志〉资料工作的规定》实施对于资料的征集,制定征集资料提纲,本着“广询博采、宁多勿漏”的精神采取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先简后繁的方法。广泛下集,扩大线索,巨细兼收,对口碑资料要进行尽早抢救。对于资料的考证,要以事实为准,“不唯上,不唯名,不唯书”,要“唯实”。对于资料的整理 要做到客观科学,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整理。
(三)后期阶段。后期阶段主要由区志办及相关部门实施完成,我办做好配合工作。
1、初纂阶段 按照区志办安排,用2011年一年时间进行编写地方志的初稿并对初稿进行评议。
2、总纂阶段 2012至2013年两年时间完成区志的总纂统稿,形成完整有机的征求意见稿并完善成为初审稿。
3、审查阶段 2014年完成区志的初审、复审和终审。
五 组织领导
这次修志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我办高度重视区志的修编工作,坚持“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持”的修志体制,把第二轮修志工作纳入我办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实,为了确保修志工作的按时完成,成立xx街办修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刘纯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李平洲同志担任,成员有xx,xx。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确保圆满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任务。
第五篇:第二轮修志工作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一、二轮修志工作回顾
2002年以来,应该是《**县志》(—1990)出版以后**县地方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全县先后编纂出版了《**一中五十年》、《**县外事志》、《**县国土资源志》、《**县交通志》、《**县扶贫志》、《**县林业志》和《**县政协志》,整理出版发行了《富州县志点注及资料辑录》,完成了《边防一团团
史》、《**县军事志》的初审。可以说**县地方志事业由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7年11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标志着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在全面展开。为全面推进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步伐,县委、县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县志(199l—2010)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县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行文规范》和《**县部门志和乡镇志编纂实施方案》等文件,正式启动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2007年6月举办了全县第二轮县志续修业务培训,组织志办人员参加了省、州地方志工作会议和修志业务培训会,明确了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工作职责。为整体推进修志进度,促进各方的联动,县委、县人民政府于今年3月11日召开了有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和撰稿人员参加的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推进会议。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县志续修又作了安排和部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针对业务方面也作了培训。还汇编印发编写了《**县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指导手册》和《**县地方志通讯》等指导性资料。
从2007年6月全县第二轮县志续修业务培训以来,安排有撰稿任务的各部门(含省州驻富单位)、各乡镇共103个。截止2009年5月22日,按要求上报领导小组、修志机构的撰稿单位96个,落实撰稿员单位96个。民政、经济商务、气象、档案、食药品管理、森林公安、总工会、海关、团委等9个单位报送了初稿,分别占应上报数的93%、93%和7.7%。国税、地税、工商、司法、法院、经济商务等单位还专门就修志问题,到县志办沟通、咨询和了解相关的情况和信息,十分关心和重视县委、政府对此次修志工作的安排。但仍有少部分单位是什么情况都没变,什么信息都没报,什么反应都没有。可谓“一片寂静,鸦雀无声”。直到现在连最基本的领导机构、撰稿员都没有落实。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修志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是:
(一)各承编单位对县志续修认识不一。从参加会议情况看,有的是主要领导参加,有的是副职参加,有的是没有领导参加,有的是具体撰稿的修志人员参加,有的是凑合着人数顶替参加,有的甚至无人参加会议;从上报的修志登记表看,有的是主要领导分管,有的是副职分管,有的到目前为止登记表未上报,分管领导和撰稿员迟迟未落实;从业务方面的联系看,有的认为修志是志办的事,与本单位(本部门)没多大关系,采取应付式的态度。对县志续修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统一、不到位,没有真正领会县委、政府的修志会议精神。会不开,事也不落实。这里面有领导的因素也有撰稿员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领导的认识问题。
(二)各承编单位工作启动迟早不一。行动早的现在完成了初稿;滞后一点的,在撰写稿件;落后一点的,还在拟定方案、设计篇目;更落后一点的,还在落实机构和人员;最落后的是 “按兵不动”,目前毫无结果。这同样和领导与撰稿员有关。领导重视、安排得早、行动快的单位(部门),工作启动就快,各项事宜安排妥当,人员就位早,效果也出得快。反之则不然。
(三)各承编单位撰稿员“功底不深不一”。由于过去参与编修县志的老同志调的调、退的退,几乎没有在位的。要找一个能“带班”的都非常困难。从专业的角度上讲,包括县志办在内的撰稿员及其编辑,都没有修志的经历,也没有参加过3个月以上的专业培训,都属于“自学成才”系列。从专业性、行业性、学术性来讲打的都只是“擦边球”。因此,“功底不深不一”显而易见。
(四)极个别承编单位撰稿员“人”“业”不一。大多数单位(部门)对此次修志非常重视,对具体的撰稿员是优中选精,都尽量挑思想素质高、文字功底好、有一定实践经验、有较为丰富社会阅历的人员承担撰稿任务。但却有少数承编单位是搞应付性的,凑个数了事,滥竽充数。不把修志当回事,其结果是“专业不对口”让木工去充当医生,人和事不对口,“专业不对专人” 造成“人”“业”不一。其结果是“有效无效,已经责任尽到”,只有过程而无结果。
(五)稿件质量不高,其完整性有待完善。从目前已经交稿的民政、经济商务、气象、档案、食药品管理、森林公安、总工会、海关等几个单位的稿件情况看,除民政、经济商务、气象、档案、团委5个部门的稿子脉络和框架较为完整外,其余的都只是以偏盖全,局部的反映了一下,口号式的东西多而实质性的内容少,涵盖不了本单位(本部门)的全貌,反应不了真相。既不全面也不翔实,不可入志。
以上种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加以解决,难以确保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健康发展。
三、对策措施
(一)解决思想认识,营造修志氛围。江泽民同志指出:编纂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不仅有近期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产生久远社会效益的意义重大的事业。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宁德考察时说过一段话: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可谓“开卷有益”。
修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其意义,说通俗一点,就是使我们做一个明白人,“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对于我们,只有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才能“以古为鉴,鉴古知今”,不重复历史上的错误,才能使人们从一种混沌状态,转为一种清楚明白的状态,才能知道过去人类社会种种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从两位领导的谈话中不难看出,修志是存史资政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各承编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应该站在“又好又快”为全县著书立志的高度加以重视,负起责任,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要求上来。必须明确修志是各单位(部门)共同的责任;是对本单位、本部门、本专业的历史记载和记述;是对对本单位、本部门、本专业的所作所为及其成果进行真实写照。本次修志展示的将是全县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修好本轮县志,将具有划时代标志的这段历史留给后人,意义十分深远而重大。
(二)领导重视,撰稿员负责。首先领导重视,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平常所说的组织保障。由于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和现行制度的制约,人们对许多事情的重要与否的理解,常规性的往往是通过主要领导对该事的重视程度来判断的。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乡镇,只要是局长、主任、书记、乡镇长亲自主持的会议或者事务活动,收效一般都好,反之就一般。所谓的“身先士卒”道理就在于此。对修志来说也一样,作为主要领导,只要主持并安排,效果肯定会出来。具体如何做,视本身的事务情况,可亲自抓也可交由副职安排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只要主要领导重视了,组织也就有了保障,机制就可以顺利运行。反过来,如果主要领导不关心,不参加会议,不安排任务,对其他同志的汇报不加以重视,那么事情搁浅也就是必然的事了。其次撰稿员负责,就是要求撰稿员按照要求认真负责地对志稿进行资料搜集、篇目(条目)设计、稿件草拟、资料审查、稿件完善等等。遇到困难和问题主动向领导汇报和请示,也可将自己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讨论和参考,争取领导的支持,促进工作的开展,达到共商“志事”的目的。
(三)合理配备人员,保证“来之能战”。编修地方志要求撰稿员不仅要有很高的文字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组稿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有不耻下问的求是态度。当然,天文地理样样通,经济政治一一懂的最好,但这是上天一样的难求,也不实事求是。然而,一些部门(乡镇)随意将此项任务安排给工作时间不长、对本部门(乡镇)的历史和工作不熟悉、对地方志的要求不了解的同志,这也是一种“凑合”的行为,当然不行。搞出来的稿子,不是缺要素,就是缺数据,达不到入志的要求。事情是做了,但效果没有,事半功倍,得不偿失。因此,合理配备人员,保证“来之能战”是具体撰稿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应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具备条件人员的就位。
(四)注重学习,加强指导。一是除了各承编单位撰稿员要下苦功夫潜心学习外,县志办人员无一例外,按照每周集中一学的惯例和自学结合的办法,认真学习方志方面的书籍、材料、报刊、杂志,也可以从网上查阅相关的理论性文章。从中汲取有指导性的营养成分,做到“内强素质”。二是加强与周边同行的对话。要象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一样既“走出去”又“引进来”。就是要通过“走、访、询、探、看”的方式,与周边同行沟通,交流思想、了解“行情”、借鉴经验,取人所长补我之短。三是加强县志办与各单位(部门)、各单位(部门)与单位(部门)、乡镇与单位(部门)、乡镇与乡镇的联系和沟通,推广先进的经验和做法,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共同研究、探讨和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县志办要站在全县的高度抓好指导。
(五)强化督查,确保工作的落实。对本次修志,虽然县委、政府发了文开了会,作了安排部署。但部分部门(乡镇)为何迟迟不动,或者动作之慢。除了承编单位的因素外,与我们的督查落实,跟踪问效不到位也不无关系。“重要的事一定督办,督办的事一定重要 ”的行政执行理念在部分部门(乡镇)的领导层和干部职工中或多或少存在。这犹如以上所说的领导重视问题一样,什么事列入了督查的内容,就办的顺利。否则反之。因此,一定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修志督查制度。根据进度情况和任务期限,按月、按季度、按或适时通报情况,检查督促工作的落实结果,并将此列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和行政执行能力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