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民航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十大关键环节
实施民航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十大关键环节
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虽然提出了建立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要素,但并没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实施规范和审核标准,目前国内也无一成功的民航企业案例可供参照和借鉴。成功实施SMS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认识、良好的方法和积极的行动。在开展SMS建设时,应根据SMS基本理念,结合中国民航与本企业的实际,在安全管理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不断地创新安全管理方法与手段,扎实推进,持续改进,最终建立起一套适合民航企业自身特点和需要的SMS。笔者根据前期推行SMS的实践经验和反思,总结出了实施民航企业SMS的十大关键环节和基本解决思路。
一、学习领悟SMS,科学策划实施方案
深刻理解SMS精髓所在,是科学策划和推行SMS的前提条件。作为企业最高管理层和推行人员要具体学习领悟:1.ICAO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第30次修订要求和加拿大等航空企业推行SMS的做法。2.民航局发布的建立SMS的指导意见、指南和咨询通告,比对要素差异(三者各有优势),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建议在专家指导下进行)。3.建立和实施SMS的目的、意义、重要性、方法和手段。4.现代航空安全管理的特点、方法、手段、核心和相关法规。5.健全安全责任制,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SMS总体实施方案是指导和实施SMS工作的纲领性文件,PDCA循环管理为建立、实施、改进SMS提供了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指导思想,方案就是其关键的环节——P环节。方案做得正确,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负责推行SMS项目的人员在制定SMS总体实施方案时:1.开展一次安全管理现状诊断工作,系统评价企业的安全现状,找出与局方实施SMS要求有较大差距的需要改进或完善的系统性问题、关键环节和控制重点,确定安全基线。2.结合民航企业本身安全管理的特点与基础,按照输入、活动、输出三个环节。向输出定标准,包括体系要做到什么程度(基本框架、初级模式、梯级基准线等)、要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目标;向输入定条件,从人机料法环(即4M+1E)来考虑,包括体系设计的总体要求、涵盖范围、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要求(文件整合、流程再造、职责变化、SMS要素融合等)、各阶段专题培训内容、项目总体计划和推行步骤、项目推行组织与权限、咨询顾问或机构(按需)选择、项目费用预算(咨询服务、培训、局方认可、新文件、办公差旅、设施设备、会务研讨等费用)。3.组织企业管理层进行充分研讨,包括讨论推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由总经理予以协调解决和批准实施。4.制定实施方案的支持性文件即推行SMS各阶段总体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体系策划、文件编制、试运行、体系运行及内审、认可准备及认可、体系维持与改进等阶段。计划要明确各阶段工作内容、要求、责任人、时间段。5.在每个阶段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按照总体工作计划,编写和发布指导意见、工作要求、任务分配、实施方法和改进方向等,指导企业SMS的推行工作。这项工作也可在SMS整体工作实施前进行,但可能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有限。如有条件,可在企业内网建立推行安全管理体系的专栏,宣传和促进项目的推行。
二、发挥领导作用,落实各级部门与人员的推行责任
体系的推行或摆花架子,或半途而废,或隔靴搔痒,或文实不符,其关键原因还是在领导。国际质量八项管理原则中把“领导作用”作为关键,强调最高管理者要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是体系推行的指向标和推进器,是体系成败的关键。《安全生产法》也规定了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并如实反映生产安全事故。这些规定在SMS设计时都要统筹考虑。千难万难,一把手负责就不难。只要企业最高管理者亲自组织与参与,“自上而下”的推行SMS,体系推行就不会难,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同时,在体系推行中,要减少那种买马不配鞍的现象,毕竟关键资源控制在最高管理者手中,一定的投入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安全效益“金字塔法则”告诉我们:设计、建设与运行三者间的效益关系为1:10:1000。
在SMS正式启动时,为从根本上加强推行SMS的组织保障力度,确保有组织、分步骤、定时间、保质量的进行:1.企业最高管理者要与各副职、相关部门(建议还要考虑人力资源、规划、财务、综合保障等部门)签定推行SMS的责任书,明确其所要承担的推行任务和相应责任。2.制定配套的奖惩制度,落实监督机构,建立项目质量通报制度,并由项目推行部门在每月的安委会上做专题汇报,通报SMS项目工作进展情况与需要解决的问题。3.为避免水平推行所造成的组织性弱、关键接口衔接差、文件质量低、推诿扯皮多的现象,最好引入PMP项目管理方法。4.建立项目推行的四级责任层级:成立以企业总经理为组长、其他副职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SMS项目领导小组(临时),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研究制度,指导和监督项目推行工作;抽调业务骨干(建议全脱产)组建企业SMS项目办公室(临时),负责项目策划、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建立内部工作制度;成立相关部门推行小组(临时),负责组织配合与实施部门项目推行工作;落实责任到各管理层级、各责任岗位,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状态。
三、重视SMS培训,开展全员宣贯活动
SMS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要想让大家接受,首先要提高对它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打好推行工作的基础。因此,开展全员培训是推动体系建立的首要任务。体系建立不是靠个别领导、安监和运行等几个部门的推动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四全”即全员、全方位、全面、全过程地开展工作。因此,培训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管理部门和推行小组成员,还要普及到全体员工,目的就是要员工正确理解SMS的内涵和方法,充分认识到推行SMS的迫切性,激发员工参与体系建设的强烈责任感和动力,提高员工参与程度,只有这样,体系建设才能深入有效地开展。
做好各阶段培训与宣贯工作,针对SMS各阶段的核心工作任务,至少要进行以下几种专题培训:1.SMS建设培训,包括目的意义、法规要求、现代安全理念、企业推行SMS的思路、实施计划、体系框架、模型等;2.SMS要素释义培训,包括局方发布的SMS要素解释、预期解决方法等;3.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估方法、风险控制等;4.SMS文件编写培训,包括文件编写方法、基本要素确定、文件整合、流程再造等;5.SMS审核员培训,包括相关法规、企业SMS文件、审核技巧与实施等等;6.SMS文件宣贯培训,包括全员宣贯、系统学习、改进讨论等。通过培训,使各级推行人员提高对新型安全理念的认识,掌握SMS基础理论、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体系文件编写的知识、方法和要领,为推行SMS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牢固树立依照手册实施管理和组织生产活动的理念。
四、确定SMS管理责任,合理划分职责
确定SMS管理责任,合理划分职责是分配职能和推行SMS的基础,对体系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民航企业在确定与体系相适应的管理责任和合理划分职责时,要改变那种“出纳与会计不分、运动员与裁判员合一”的管理模式,实现安全监督与运行质量的功能分离,形成既平行运作、又相互促进的管理格局,发挥SMS对提升安全水平和实现安全目标的促进作用。
为防止或避免出现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的职责缺位、错位或不到位,在体系设计与建立时:1.组织对企业管理层、相关部门、岗位的管理责任进行系统性的修订,分析和明确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人员在SMS中各自的职责、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岗位风险;2.合理划分安监部(局方已给主要职责,但还需进一步明确)与其他相关部门(建议还要考虑人力资源、规划、财务、综合保障等部门)在SMS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包括推行与维护、内部审核、风险管理与贯彻落实等;3.确定职能部门(很关键,局方未明确)负责企业SMS的设计、建立、整体维护、安全目标、安全管理手册的有效性控制和总体管理工作;4.明确企业各类会议(如航空安全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服务质量委员会等)和各级审批制度的风险管理职责。上述职责的划分要在SMS三级文件中体现,并有监督落实的责任环节,这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SMS建立与维护的责任不清、执行力差、效果不佳的问题,使喊了多年的“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口号有了落脚点。当然,由于一些民航企业是将安全运行质量等三大职责合在一起,为职责的划分与SMS推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事实上,在职责划分上,只要从功能的角度区分,理解SMS强调的是管理“运行生产”过程的部门和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角色,就可以合理地划分职责了。
五、制定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建立控制机制
国家安全生产的总体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的关键在于预防为主,而预防为主的落脚点却在综合治理。这揭示了安全管理应有的框架和涵盖范围,为企业制定相应的安全政策和安全目标,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指导思想。一个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如果不能转化为可实现和可执行的具体政策和目标,企业就会失去方向。在制定安全政策与安全目标时:1.要符合法规要求,贴近安全生产,反映公司和员工安全发展需求。不要将局方所给的安全政策基本内容直接转抄为自己企业的安全政策,千篇一律不说,还会遗漏适合于本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特点的个性化要素,毕竟不同企业的运行背景、条件、区域、种类、安全管理水平是不尽相同的;2.安全政策与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为制定安全目标提供了框架和依据;3.运用目标确定分析法SMART(明确的/具体的、可测量的、可操作的/可完成的、符合实际的/上下关联的、有时间限制的)理论,紧扣企业经营宗旨、安全政策、重大危险源,制定既符合SMS咨询通告要求又符合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具有可测量性、可挑战性、可实现性的安全目标;4.依此分解形成相关部门的安全指标和关键岗位安全指标;5.制定安全政策与安全目标的控制制度,包括分析统计、过程控制、安全绩效测量、改进等方法;6.SMS三级文件要分别体现安全政策和安全目标(各级)的控制环节;7.企业管理者是通过安全政策与安全目标对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因此,安全政策的落实情况、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实现程度,都要与企业绩效考核挂钩;8.从管理学角度讲,安全政策与安全目标都应由企业最高管理层研究确定,且由他们不断的广泛宣讲和率先践行。
六、健全安全信息收集渠道,完善安全信息管理机制
对大量的安全信息与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是企业开展安全分析与趋势研究的依据,是安全管理科学决策和改进的依据。航空安全信息除了包含露出水面“事故冰山”的那一小角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飞行事故征候和严重差错等信息外,还应包含未露出水面“事故冰山”的大部分未造成后果的信息。健全安全信息机制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健全统一收集、系统分类、科学分析、反馈发布、记录存档五个环节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2.安全信息收集要包括事故,事故征候,不安全事件,一、二、三方安全监察、运行检查与质量审核信息,日常航空安全信息(含国内外),正反面安全事例信息,生产运行信息(包括QAR、FDR、NOSS、工作单卡、运行报告等),安全周月报与工作总结信息,使用困难报告信息,重大缺陷和不适航状况信息,员工自愿报告和强制报告信息等。3.落实安全信息管理责任,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的责任。安全、运行等管理部门都无法掌握全面的安全信息,需要确定一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但要明确各个环节的关系和职责。4.考虑到安全信息的专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立或开发一个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初期也不必完全电子化,只要强化制度、落实责任,即使效率低些也可达到预期效果。5.充分利用各种安全信息与数据,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安全运行状况,辨识危险源,查找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分析评价,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决策和风险控制措施。6.自民航局航安办上世纪90年代成立和CCAR-396部颁布以来,安全信息数据库已初具规模,为保证民航企业有效的开展SMS建设,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应授权或允许企业公开查询安全历史信息和数据。
七、加强风险管理建设,科学制定应急响应方案
风险管理是SMS的核心,也是体系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国民航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相对滞后,普遍存在风险意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现状。民航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根源性和状态性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于航空运输的各系统、过程、环节的5M(即人机环任务管理)之中,风险管理成了民航SMS建设的难点。在推行SMS时,要做好风险管理策划:1.成立企业总经理为组长、其他副职、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风险管理专业人员为成员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常设),负责围绕企业安全目标,组织、指导、评估、审议、部署、监督和批准风险管理工作。2.确定风险管理部门作为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对企业各种运行过程、各项业务管理、各类安全信息、各个重要业务流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并实施动态管理。3.明确风险管理职责。这不是个别部门或人的事,公司、部门与相关人员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管理责任。4.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普及风险管理基础知识和技能。5.研究确定企业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在完成危险源辨识后,建立企业和部门的危险源数据库,对危险源进行等级评定和动态控制,并将危险源动态变化信息随时发布,让全体员工知道。6.研究制作企业的风险管理矩阵模型(必须定性,尽可能定量),最好也能制作决策管理矩阵模型,每个民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所不同,矩阵模型也会有所不同。7.研究确定风险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很多种,需要研究决定具体使用哪几种,但由于民航工种、管理和生产过程繁杂,往往需要几种方法混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你采取哪种方法,即使是常用的半定性半定量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有时也会有局限性,需要采取措施修正。8.研究确定风险控制手段,是选择预防、回避,还是减轻/缓解、转移和接受;研究决定风险控制方式,是技术型风险控制还是管理型风险控制;研究选择风险减轻/缓解的措施,是选择工程措施、控制措施还是人事措施。当然,要想更有效的进行风险管理,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新技术和风险管理专家的支持。
有效的应急响应方案可能会减轻不安全事件造成的后果。制定应急响应方案时:1.必须要与国家法规、重大危险源和企业安全需要紧紧相扣;2.不要仅局限于与航空器有关和无关的12个方面,因应急响应方案不实用,甚至没方案可用,致使后果扩大的教训是很深刻的;3.应急响应方案应具备八大部分28个要素(通用标准);4.为确保应急响应方案在实际运作时有效,应定期进行训练和演练,这有助于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找出方案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八、建立SMS文件系统,提供管理规范与指导
SMS是建立在文件化基础上的系统管理。如果民航企业已建立了良好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或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管理平台,将为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推行SMS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毕竟,SMS实施方法是参照以上国标制定的,其方法理念和大部分要素是相一致的。但如果原先建立的ISO或OHSMS体系仅涵盖了部分系统如服务质量(理解误区,造成体系发挥作用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于原先没有建立任何体系,那将会在推行SMS之路上,多走些弯路,多花些心血。
SMS文件系统建立的具体原则和要求是:1.SMS文件结构可借鉴ISO与OHSMS等国际标准方法建立。体系文件结构可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级。管理手册根据SMS标准,规定安全政策、目标,描述SMS要素;程序文件描述实施体系要素所涉及的主要活动或过程;作业文件是详细的工作文件,如危险源清单、工作记录、报告、作业指导书、记录等。2.以ISO或OHSMS为平台将体系间的要素进行融合,把文件进行整合与优化,形成一体化的文件系统。一个组织只能是“一个文件体系”,以避免政令多头、信息重叠、工作重复、效率低下的局面。如无上述体系平台,也可参照其标准建立。3.探索其他体系文件与SMS文件的最佳结合点,考虑文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继承与融合原来好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按照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和安全管理模式。4.编写SMS文件时,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安全运行需要,确定文件的多少和详略程度、结构和形式,始终坚持“反应安全生产,紧跟安全生产,指导安全生产”的原则,识别各类运行过程,突出安全管理的主线,确保企业安全管理标准高于局方SMS的要求。5.文件要明确表述每一岗位、每一环节、每一层级、每一过程、每一系统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影响目标实现的控制环节、关键或重要接口的控制、风险控制点和控制方法、非正常情况的纠正预防控制措施等,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6.要确定企业(最高管理层与相关职能部门)、部门、个人的体系文件三级控制责任。7.定期对体系文件实施评审改进,有体系文件而无评审改进,就等于没有体系文件。
建立SMS文件系统时的几个误区:为走捷径而将别的企业文件生搬硬套,“邯郸学步”;对现行文件进行“打补丁”、“搭偏厦”等方式的修订;文件编完,SMS就建成的认识;文件的适宜、充分、有效的功能无需动态管理;把“飞行运行手册”、“机场运行手册”等与SMS手册的功能混为一谈。
九、建立SMS审核机制,系统评价和改进体系
SMS要求企业要定期对安全政策、相关法规、程序、合同和实际运行等进行符合性审核与评价,包括对企业的产品安全、过程安全、体系安全进行审核与评价。综合审核与评价安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满足规定的安全程度,对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隐患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推动体系的持续改进。
建立自我监督审核、自我纠正预防和自我评价完善功能的安全审核机制是保证SMS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因此:1.建立三级审核机制。成立以企业总经理为组长、其他副职和主要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审核领导小组(常设),负责领导企业的安全审核和风险控制绩效审核工作;确定由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安全审核和风险控制绩效审核的组织实施与跟踪验证;确定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内部安全审核和风险控制绩效审核。2.建立将安全检查、运行监察与质量审核有机融为一体的SMS审核员队伍,避免出现多头审核、多头发文、多头整改,甚至互为矛盾的现象。3.制定二级(企业与二级部门)安全审核制度(包括审核大纲、审核计划、审核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等)、安全审核员管理制度(资质、证书和审核等),规范审核行为。4.组织开展文件审核、供应商(合同包含的互为服务方)评审监督、规章符合性监督检查、内外部安全审核(一、二、三方)、管理评审、纠正预防与跟踪验证等活动。5.定期组织安全审核知识培训和规章学习,统筹安排各类安全审核和风险控制绩效审核活动,持续审核和监督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为确保SMS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SMS要求企业必须定期对SMS进行系统评价,实施管理评审(机场SMS建设指南和空管SMS指导意见都未提到该要素)。对SMS系统评价时应评价以下绩效:运行过程的安全功能是否符合要求;SMS是否满足局方要求。系统评价应得出:是否与已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及SMS要求(包括规章要求)符合,是否发现新的危险源、识别出新的风险,是否应启动风险管理过程,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变。企业必须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管理评审活动,管理评审由总经理主持,至少要从安全政策与安全目标、SMS文件运行、组织结构、职责和人员资源配置、航空运输服务实现、风险管理、安全经验教训、安全审核、安全系统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价及影响SMS维持和变更的情况等方面对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审,确保安全政策、安全目标、SMS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以符合SMS的要求,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十、倡导和营造积极的安全文化
SMS明确提出了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要求,倡导和营造积极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创造和应用社会物质财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它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作秀,而是能够对企业规章、手册和程序不能详细、具体覆盖的地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安全文化是SMS得以运行的根基和土壤,是建立和维护SMS的动力。
在开展SMS安全文化建设时:1.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促进积极安全文化的成长:向全体员工发布安全承诺的声明;高层管理者履行SMS承诺的具体事例证明;组织进行安全责任沟通;与全体员工就安全政策、目标、标准和绩效进行清晰、定期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可为报告人保密的员工安全报告和反馈系统;使用易用且高效的安全信息报告和反馈系统;实施和维护SMS所必要的资源配置等。2.转变观念,宣贯培训,确保广大员工深入理解积极安全文化的内涵、实质、适用条件及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防止出现安全文化建设口号化、流于形式的现象。3.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整体思考,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建立以人为本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安全管理思路、安全政策、目标管理、激励机制、信息管理、风险管理、报告与沟通等方面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价值和作用。4.注重“自上而下”的推动,各级管理者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带领员工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氛围。5.着力打造公正、公平、学习、自律、自愿、无惩罚的安全文化。这有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认同感、信任感和责任感,增强员工的执行力,使安全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心里,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主动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为企业打造牢不可破的安全防火墙。
《易经》讲到的“三易:变易、不易、简易”原则,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即在SMS建立过程中,一要“变易”。安全管理每时每刻都在变,SMS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需要持续改进。二要“不易”。虽然影响安全的因素时刻在变,但却有不变的规律,那就是“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避免的”。三要“简易”。最复杂的理念,总是要落实到简单行动上来实现与升华。企业要抓住推行SMS的关键环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SMS能否有效建立与维护,需要系统的联动,系统作用的发挥需要企业管理层的统一思想和行动,需要正确的管理思路,需要一支懂风险管理、安全管理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优秀团队,需要起而践行、积极行动。
第二篇: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我国的民航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在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及时地进行解决,以此来做好民航事业的安全建设管理。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构建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策略
目前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民航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发的明显。但是民用航空其特点是风险程度大、系统性强,这导致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期待非常高。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发展,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其中还是会出现一些缺陷。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结合我国民航事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好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民航事业的安全性。
一、民航安全体系基本属性
民航事业的基本属性,主要有四点:首先是明确的目的性,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好安全管理,以此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民航强国的安全保障。并且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相关的子系统、各个要素以及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开展。其次就是高度的整体性。民航行业的系统性决定了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要具备整体性。同时也要求各个系统内的层次、以及子系统的运行必须要服从于系统功能的整体要求。之后就是清晰的层次性,主要强调的是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层次性,同时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在政府宏观以及微观层次上进行建设发展。若是过分地重视企业的层次,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性实现。而若是过分地重视政府的层面,那么也会导致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无法有效落实。最后就是要富有环境适应力,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主要是由其他的整体性以及层次性相互决定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外部的环境之间存在较好的适应性,这样将会促进各个子系统以及不同层次之间的系统性越强,更有助于系统功能的发挥。
二、民航体系的核心要素
民航体系的核心要素主要有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法规标准体系以及监督检查体系。首先对于组织体系而言,其是对航空安全进行依法管理的基础所在,同时,健全各级安全管理机构也是民航实施安全管理的基本条件[2]。要想做好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必须要具有合理的功能结构,针对政府以及企业不同的安全管理需要,对各个层面的机构进行设置。同时也要明确工作目标,利用一些优秀的管理团队来进行管理,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其次对于法规标准体系而言,其是民航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能够对从业人员的责任以及权益进行明确的规定。安全管理法的规建立必须要根据国家、行业以及企业等层次上的标准进行建设。要能保证其适应民航安全生产以及管理,与国际法规体系相互联系,具有较高的执行效果,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最后对于监督检查体系而言,其是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等执行的保证,同时也是民航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性环节。
三、构建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
1明确民航安全管理水平
要想构建有效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明确民航安全管理的水平,做到对症下药,为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现今来看,很多航空公司的人因数据、培训体制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导致民航企业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在不断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只有得到相关的落实,在操作方面得到加强,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2实现一体化建设
目前对于民航安全体系的建设,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安全体系,有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环保体系以及保安管理体系等,这些管理体系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将会融为一体。并且很多航空企业在进行后期安全体系的建设时,都会采用这些体系进行借鉴。这也充分展现了民航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在不断地发展以及完善,在经过多个体系的不断融合中,逐渐形成自身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实现多个体系兼容与一体化建设。
3做好安全文化建设
现今来看,很多民航企业在进行安全体系的建设中,仅仅是自顾自地进行规章以及相关体系的建设。但是这种建设的方式存在较大的漏洞,无法将所有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就导致安全体系在建设滞后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因此,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必须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引进一些具有健全文化的营运人员[4]。同时,企业的领导要加强重视度,能够利用自身的言行来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同时能够制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以此来作为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动力。
4完善法律规定
安全管理法规是政府对民航安全管理的法律准则,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以及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相关的在职人员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以及权益,在民航生产中按照规定进行工作,最终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法规主要是有五个层次,主要是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工作制度。其具体的法规标准体系必须要根据国家、行业以及企业等几个方面进行构建发展,以此来使其适合于民航企业的发展需要,提升民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结语对于民航企业来说,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经过不断的发展以及完善,融合汇总各种管理体系,最终形成安全建设管理体系。同时民航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从而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
作者:关兵 薛燕 单位: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维修部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人才建设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2(09):15-16.[2]霍志勤.提升民航安全生产中的执行力[J].中国民用航空,2012(12):55-56.[3]高扬,刘汉辉.系统科学与民航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03):30-31.[4]王文俊,张向晖,白福利,等.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1(11):40-41.
第三篇: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1有效性的概念
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
1.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1.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
1.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2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
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
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
3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
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3.1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
3.2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
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3.3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
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
3.4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
第四篇: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定稿)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摘要】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四个关键因素。
Abstract: Articl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erpris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ed the concept of a summary of the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the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four key factors
【关键词】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性的概念
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
(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
(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
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
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
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
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
(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
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
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
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
(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刘芳,.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J].新疆电力,2003,(3).2, 张文学,姜长有,.强化质量管理 追求最佳效益 坚持走有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J].供电企业管理,2003,(3).3, 郝春霞,.浅谈ISO9000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J].南钢科技,2001,(3).4, 孟国利,勾庆涛,.抓好质量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1,(1).5, 季坤,.浅谈以项目过程审核为主线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1,(5).6, 刘洛汉,.按照ISO9001:2000标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力度[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2,(5).7, 有效的质量体系是提高设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在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中的一点体会[J].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00,(2).
第五篇:民航企业文化建设
建设特色民航企业文化,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发展到高层阶段应该是文化管理,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使每个职工把企业的发展和兴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使企业不断地形成新的凝聚力。民航深化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明确、任务艰巨、过程复杂。建设企业文化是民航改革顺利进行、企业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建构民航特色企业文化提升中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支撑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性竞争力。航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一是持续的航空安全;二是高品质的航班正点;三是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
企业的持续发展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管理和技术,而管理和技术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管理上升为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创建国内一流企业的内化动力,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dell在短短十年的高速增长,秘诀就在dell的以客户为中心来构筑企业核心能力上。dell在其发展过程中秉承重视客户需求的企业文化,并以此推动了经营模式的创新。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的重要基础。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奠定了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的重要基石,才为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提供了孕育的土壤。
二、建设企业文化是民航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
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航企业市场化的目标。民航企业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顺应现代管理科学,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正是渗透于整个企业管理过程的一种“软管理”。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民航企业进行管理科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民航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广大员工,只有当员工的思想觉悟、智力水平、技能程度、劳动态度和企业的组织管理充分有效发挥时,企业才会显现出生机和活力。民航深化改革,转机建制正是为了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民航企业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建设企业文化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人,深化民航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始终抓住“人”这条主线来进行。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从文化层面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建设企业文化是民航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企业环境,违章行为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只要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企业环境,违章行为就一定会减少或者杜绝。
三、建构民航特色企业文化的内容
建构适应市场的民航特色企业文化,应着重加强内部的管理制度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前者通过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建立一个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了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后者是通过完善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形成共同学习,竞争进步的良性循环。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创建一流企业及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需要,积极构建符合民航市场国际化要求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体系,全面提高航空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员工综合素质,拉动企业学习、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各层员工的认识水平
“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安全决定着民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关安全工作的价值观念、行业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经验总结等精神因素和保证安全所需的各类设备、设施等物质形态,就构成了民航富有竞争力的安全文化。就民航整个行业来说,安全工作是民航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民航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多少代民航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
安全就是效益,是民航安全文化的价值反映。“民航有了安全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这是民航几十年实践的总结,是“安全第一”指导思想的升华。航空安全是运输生产的前提,是航空运输企业最佳的促销广告,是对企业成本的直接节约,是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加强中国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研究针对航空安全的恐怖行为,寻求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要跟踪世界先进的科技手段,更新机队和安检、航管设施设备,提高安全设施设备的科技水平和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要创新机制,结合民航体制改革后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的变化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要积极实践,探索机场下放地方政府管理后出现的新思路、新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从政治、技术、作风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安全员队伍和安检队伍的整体素质,使这两支队伍成为保证航空安全坚不可摧的防线。
2、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责任在领导,业绩在执行者
以人为本抓住了企业生产力中最具能动性的决定因素,以人为本就是把员工看成企业发展繁荣前提和保证,强调人的因素第一,认为员工是企业的细胞,员工的活力就是企业的活力,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把增强企业素质、搞活企业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上,把培育、造就一支符合“四化”要求,熟练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职工队伍当作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
民航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行业。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好学、执著、清高是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评价。但知识分子通情达理,不图索取,最看重的是人格上的自尊和被人尊重,以及事业上的自我实现。民航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本管理思想:一是要积极解决青年员工渴望成才的需要,因为他们是民航企业的今天和未来;二是要合理解决员工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切实把员工的衣食住行、业余文化生活列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三是要认真解决员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要求。民航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能否参与民主管理,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要通过民主的、富有感情交融气氛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们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决定了现代企业文化必须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企业文化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民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加强深层次的企业文化竞争。一是培养国际化人才。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对国际人才教育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为适应企业国际化战略,要具有对异域文化的适应能力,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国际人才的培养。民航企业中要使一部分人具有几种语言沟通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能力。二是培育员工团队精神。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职工行为心理规律,科学利用从众心理和认同心理的普遍性,及时协调和解决职工队伍中不同意见和矛盾冲突,加强员工队伍团结,维护群体程序、提高群体效率;要使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群体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培养职工对企业、对领导、对模范人物的认同,使企业全体员工步调一致,形成凝聚力,这样才能实现民航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三是发动员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建设企业文化不仅需要领导者的积极倡导、培养和身体力行,还必须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参与和实践。企业文化建设如果不被全体员工所理解接受,不把员工作为实践的主体,就难以真正建设起来。一定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广泛深入地发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扎实的群众根基,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亲切感,提高职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群体意识,激发职工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经常地、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员工不断增强使命感;通过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使员工增强归属感;通过实施企业民主管理,使员工增加责任感;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使员工增加成就感;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活动,启迪、激励、调动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并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使员工自身也得到提高,与企业同步前进,促进民航两个文明同步建设、协调发展。
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管理理论和实践聚集在一个焦点上,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如何实施人本管理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民航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如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就认为,企业成功的最大的秘密在于“卓越的企业伦理”,一个职工只有当他被看作是高尚的人而受到尊重、受到依赖时,企业的价值才能展现光辉。同样地,在尊重职工的同时,帮助他们尊重自己,会使公司受惠最深。
民航作为最能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行业,具有技术装备程度高、资金密集程度高、运营风险程度高等特点。同时行业具有国际性、准军事性等特性。种种行业特色因素决定了“民航人”绝大部分是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人才,客观要求在民航企业文化建构中要突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本管理思想。民航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让他们参与民主管理,通过富有感情交融气氛的管理方式激发他们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建设环境和谐,信息共享的企业理念
建设良好的沟通制度,确保高层、中层与执行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建设和谐的违章处理环节,以违章处理是预防未来的理念,兼顾现在更重视未来的开放的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平台。
4、建设开放的、主动被动预防相结合的违章报告制度
建设开放的违章报告渠道,增加信息收集方式;建设主动的违章报告、被动的违章报告以及预防性的违章报告。
5、建设良好的系统评价体系,合理地进行减少或者杜绝违章行为管理方法的评审 为确保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客观分析系统运行效果,认真分析各方面原因,做好总结。
6、建立学习型组织
建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要塑造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一致状况和思想境界,而这一切唯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的公司培训和个人学习才能达成。
“学习型组织”理论创立人彼得·圣吉教授说过,20世纪70年代的500家大企业排行中的公司到80年代有1/3销声匿迹,就是因为这些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而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快更好得企业,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是将企业塑造成学习型的组织。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型组织发展的潜力主要集中在人的身上,而不在技术、资金、信息等优势上;只有促使所有组织成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的永续发展。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每年花在培训方面的费用约10亿美元。国泰航空的培训设施占了整个国泰城的近1/4的面积,国泰人认为培训是对员工高于金钱的激励措施。
7、树立牢固的安全质量意识
“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质量是民航工作的生命线”,安全、质量决定着民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安全质量为主题的思想教育贯穿于民航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通过常抓不懈的思想工作,把安全质量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思想中,体现于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中。要健全安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安全质量奖励基金,层层签订安全质量承包书,做到“责任、压力、监督、考核”四到位;认真推行安全质量管理标准,狠抓“设备、管理、人员”三大环节;坚持“管理、伦理、法理”三管齐下,在实践中培育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保质量的工作局面,保障民航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民航企业要在TQC全面质量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贯彻ISO9000国际标准认证工作(简称“贯标”工作),使民航企业质量管理更上一层楼,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民航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事实上,民航行业建设企业文化,培育安全、质量文化是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方面,密切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8、确立富有个性的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是企业在独立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继承企业优良传统,适应时代要求,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经营思想、管理方式、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团队精神;企业理念的单一性,就是企业理念所具有的鲜明个性、特色。各种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由于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在各具特色的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并不断实现功能上的重新组合。企业理念富有浓厚的企业特征,为企业发展奠定了深邃的理论基础。
企业理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又为生产经营实践服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精神动力和前进导向。虽然企业理念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受到企业理念激励和引导的员工行为、劳动成果、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却是有形的。企业的安全、质量、服务、效益是企业理念的外在表现,企业理念不能脱离企业的具体成果,而只能寓于这些具体成果之中。根据企业的实绩和成果,可以对企业理念的优劣做出评价。缺乏应用价值的企业理念,只是一些抽象的口号、漂亮的词句,与真正的企业理念是相悖的。
在民航处于深化改革、转机建制的关键时期,民航企业要正确分析目前的境况,明确本企业将是什么企业和本企业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企业。要博采众家之长,择定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简明扼要易懂易记的企业理念,进行反复宣传引导,使之转换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并不断习惯化。从而把企业先进的、最具代表性的理想和信念转变为企业一种持久、稳定、自觉的团体意识,并植根于职工心灵深处,通过职工的觉悟和共识渗透延伸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行为的深层结构之中,形成具有民航行业特色的企业理念,确定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把企业理念贯穿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各项工作中,以培育、实践企业理念为先导,使企业理念成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力量源泉和企业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9、持续的服务创新
作为航空公司,我们的产品是运输——在安全的前提下,为旅客、货主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环境,使其顺利到达目的地。而在现实市场情况下,更强调了各航空公司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更强调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为服务赋予的个性化特点。顾客的客观需求迫切要求航空公司进行持续的服务创新。
海航成长较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创新及创新机制。想到乘客可能要乘坐早班飞机,海航推出了叫醒服务;想到一些自助旅游爱好者,海航推出了“自游人”的订酒店、询问天气和旅游线路服务。“海航力争把自己的航空产品做到差异化,我要让客户知道,海航是创造服务标准的,这样我才有'卖点'”,海航常务执行副总裁朱益民对《商务周刊》如是说。
是的,如果鼓励服务创新,可能100个人就会有100个新点子,但是在21世纪的民航企业里,这些创新不能仅仅较长时间地停留在思维的阶段而因此不能立刻转化为企业层面的创新。我们需要将各种合理有效的服务创新即时转化为一套机制和标准,让它成为别人买不来、偷不到,拆不开的企业竞争力,并将创新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东航河北分公司亦推出了“服务创新”竞争战略。分公司以开展“客舱优质服务竞赛”为契机,创建“文明航班”为动力,创出了一些服务精品和服务品牌。一些设计、思路、作法值得我们参考。第一,在确立“服务创新也是生产力”这概念的基础上,把“服务创新”作为每月工作的主题;把争创全国“一流空中服务,地面服务和售票服务”作为造成品牌效应的根本战略举措。第二,全方位、多视角、大纵深地开发服务创新项目,包括“空中迎新年”、“送您一份馨香送您一本好书”、“有奖竞猜”、“机场取票方便快捷服务”、“节日问候服务”、“'百灵'航班控制小组”、“儿童乘机留影服务”等等。第三,以增大“感情含量”为中心,以最大努力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把“心心相印的服务创新”转变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推出了“姓氏称谓温馨规范服务”、“阳光商务小组亲情服务”等等。通过员工周到的服务,真心、贴心的帮助,带给旅客宾至如归的感受。
10、建设企业文化要体现行业特色
民航行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民航行业员工知识层次高,企业文化也应呈高层次构建,重点应放在培育、实践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安全意识和企业理念上。
四、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个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由于各个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不同,企业的构成、生产经营状况不同,因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风格不尽相同,企业文化越有个性就越有价值,越是独到则越有生命力。个性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所在,只有具备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才能具有最直接的社会文化识别特征。众多的企业文化面向社会,社会最先发现并认可的是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只能淹没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中,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因此,民航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突出本行业、本企业的个性特征,一定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一定要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潜心耕耘,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踏准时代节拍,对已有的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完善,自觉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使民航企业文化在新时代发挥应有的精神动力作用。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严与爱并重的原则,各层领导是关键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出发,视职工为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这对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形成企业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必须明确,关心爱护职工绝不意味着放弃对职工的严格管理。二者虽然实施的手段不同,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关心爱护职工是为了增强企业凝聚力,对职工的严格管理则是为了保证企业的有序运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放弃对职工的严格管理,整个企业就会“一盘散沙”。因此,必须制定、实施有效的职工行为规范,要求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要建立激励机制,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同时,对于违纪职工要敢说敢管,使其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制裁,有力地体现企业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企业管理的严格性。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
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决定的因素,企业管理最终是人的管理,再先进、再优良的技术设备最终还要由人来操作。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强化企业管理上来,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内容。只有围绕企业管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克服传统企业管理忽视劳动者个性和价值的弊端,同时,还可以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取得共融共进、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