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时政热点:宅基地改革对振兴乡村的推动作用

时间:2019-05-14 05:2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时政热点:宅基地改革对振兴乡村的推动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时政热点:宅基地改革对振兴乡村的推动作用》。

第一篇:公务员时政热点:宅基地改革对振兴乡村的推动作用

gwy.wendu.com

公务员时政热点:宅基地改革对振兴乡村的推动作用

继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增进农民对改革的信任,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内生动力才得以不断产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有哪些?从国家有关试点看,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是可选之策。

改革发展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注重牵住“牛鼻子”。江西省余江县是全国15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之一,我们在当地的调研发现,抓住“宅改”这个农村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可以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如何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余江的做法是,以“集体所有、一户一宅、新增和超标占用宅基地的有偿使用”为核心,配合新农村建设来实施改革。“宅改”效果不仅没有局限于满足宅基地制度本身,而且对乡村振兴的其他方面大有裨益。例如,明确集体产权,发展集体经济,赋予宅基地经营权,增加农民收入,强化集体治权,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加强乡村治理,引进乡贤治村,培养懂农村爱农民爱农业的工作队伍等,在一定程度上由“宅改”带动起来,对乡村整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宅改”何以能有如此效果?尽管“宅改”的目的是强化集体意识、保障农民户有所居、集约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等,但是要落实好“宅改”,首先要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如谁能代表农民决策并组织落实,拆哪、建哪、建什么,谁可以建、建多大,腾退、建设和后续管理维护所需经费等。这些微观问题又涉及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下沉、村庄建设发展规划、集体产权的界定、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宏观问题。可以说,“宅改”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改革带动作用也显著。就像余江的“宅改”,要想见真效、有实效,就必须开展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庄规划改革,以及“三gwy.wendu.com

农”工作队伍构建与培养机制创新等相关改革工作。只有把解决问题与机制改革联动起来,才能让“宅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

村容村貌要改变,组织力量更要加强。以余江“宅改”为例,通过落实21项操作性较强的机制,组织培养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民事务理事会,以此主导制定村庄规划,进一步明确集体成员权,规范、丰富村规民约,动员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村民事务理事会要有事可做、有责要担、有权可使,就能激发村庄自治活力,强化乡村治理能力,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锻炼、培养一批干部。

让老百姓获益的改革才能被拥护。余江经过“宅改”,老旧宅子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科学规划村庄布局,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美化有地可用;不再占用耕地,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新增宅基地的择位竞价费、空闲宅基地的盘活利用收入,补充了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标准化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乡村生活的种种变化在改革进程中呈现出来,让村民满载获得感、幸福感。因此,继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增进农民对改革的信任,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内生动力才得以不断产生。

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等。改革要向纵深处探索,就要直面难点重点问题。从实践出发,把“宅改”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结合起来,有助于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美好生活。

第二篇:2012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事业单位改革

2012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事业单位改革

120多万事业单位,3000多万从业人员,900多万离退休人员……在中国,事业单位,这个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法人组织,正在迎来命运的巨大变化。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日前正式发布。这一改革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研究所所长朱光明表示,这是继农村改革、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中央不断完善改革总体布局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中国社会又一次重大变革。

中国事业单位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广东省中医院的改革样本

时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忆及多年前的医院改革,不禁感慨万千。“一路走来,仿佛攻克一个个碉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中医院打破“大锅饭”,按照企业方式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可很快也出现了一些副作用。有些人开始开大处方,多买药,多赚钱。”老中医禤国维说。

吕玉波意识到医院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企业做法。“我们继续探索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分配制度改革。”

到2000年,广东省中医院将收入高低与工作量和科室的费用控制水平挂钩,分配与医务人员贡献大小和学术水平高低、业务能力强弱挂钩。如此一来,彻底切断工资和业务收入的直接关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但作为公益单位,医务人员的收入并不能无限提高。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吕玉波发现,对医务人员来说,能否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是他们最为看重的。“要让每一个进入省中医院的医务人员都能看到一个铺设好的成才阶梯。”

于是,广东省中医院加强培训等内部机制的改革,把全国著名的专家请进来培养人才,其中国医大师中就有13人。该院医生张忠德说:“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医院要制定这么严格的培养计划?谁不能顺利完成,谁就不能升职称。一些人称其为魔鬼训练,叫苦连天。可坚持过来以后,大家明白了医院的良苦用心。和一起毕业的人相比,我们确实成长得非常快。”

人事制度改革是困扰事业单位的一个难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一潭死水,几乎成了通病。广东省中医院实施全员聘用合同制,变“相马”为“赛马”,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了“想干有机会,能干给岗位,干好有地位”的良好的竞争氛围。

医院人事处处长陈裕说:“在医院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他们各有擅长。我们提出了,让合适的人流动到合适的岗位的理念。比如有些人原来做科主任,可大家觉得他更适合搞业务,那就选择更适合的人上来做主任,离开主任岗位的人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堪。在医院,上上下下成了常态。” 正是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广东省中医院服务患者人数位居全国公立医院首位,年门诊人次超过630万。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9个;近5年争取到的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而且还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成为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类似广东省中医院的改革试点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行业,纷纷开花。比如,2005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分别成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管理中心,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始了转企改制的历程,探索事企分离;由台塑集团与厦门海沧公用事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5月共同投建的福建省厦门长庚医院,被视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典型。

20年酝酿 一朝结果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前期行业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表示。

最早参与到《指导意见》制定工作的朱光明说:“与此前的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等相比,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从整体制度设计到政策准备,做的都是最好的。”

据介绍,从2005年起,朱光明等人就已经开始准备《指导意见》,到2011年3月制定完成。

在这过程中,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通过试点,对《指导意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朱光明说,“事业单位改革的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然,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积累绝不止这六七年。早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截至2011年底,全国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达90%。

事实上,在本月与公众见面前,《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已于去年3月制定完成并下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

张崇和介绍说,中央建立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为召集人。2011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对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各地陆续召开了改革工作部署会议,普遍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序地推动改革。

2011年5月,中央编办印发了《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如今,清理规范工作已基本完成。

张崇和表示,分类工作平稳推进。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分类工作进展较快,两个试点省市基本完成了分类工作,其他试点省市已基本完成模拟分类,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经验。其他地方已着手研究分类工作,有的还进行了模拟分类。“中央编办正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细化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分类目录,指导地方制定区域性分类参考目录等工作。” 改革推进需解5大难点

按计划,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地区,应于2010年底结束并向全国推广经验,但由于遇到诸多棘手难题,试点工作仍未结束。

“事业单位的改革非常复杂,面临的任务也很艰难。”朱光明直言,后续的改革推行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指导意见》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

目前而言,第一步的困难是分类。“因为这个关系到将来的利益保障,许多单位都想争取归入利益没有损失的分类。同时,地方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和财政结合在一起,政府压力很大。”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最大的风险。”朱光明说。在广东推进事业改革试点过程中,以高校教职工为代表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内,掀起了一股提前退休潮,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他们认为,若不申请提前退休,退休金将大大缩水。

第三步的困难是与事业单位改革相伴的人事制度改革。

朱光明说,事业单位里存在编制内、编制外的人员,改革任务之一是把这种差别从事实上消除或基本消除,这种改革阻力较大。

“长期以来,作为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其在编人员均为学校在编人员。如何处理好老员工的安置问题成为了改制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关负责人说。

经过多方论证,出版社找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原属学校事业编制的人员退休之前,出版社与广西师范大学签订人员借用合同,广西师范大学与其签订派遣合同,出版社与其本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退休后回到学校,与其他退休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对于新体制员工,出版社仍继续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第四个就是事业单位的去行政化。朱光明说,事业单位有很强的官本位意识,并且日益强化。“改革成不成功就看去行政化去得怎么样。”

“第五个难点就在于推进改革的组织协调。”朱光明说,“《指导意见》关键在贯彻落实,还需中央加大支持力度,改变一些部门不愿改、不敢改的局面。”

改革需要“长征”的耐心

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家茨姆曼尔对中国的改革十分关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德国改革事业机构用了几十年,至今仍在摸索。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更需要耐心,就像完成一次“长征”。

既然路线图已经画好,时间表已然挂出。接下来,事业单位改革将沿着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四分”工作方针有序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改革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甩包袱,更不是把事业单位搞小变弱。”这一基调,在记者采访中,中编办的同志始终强调着。

事业单位改革回顾 1995年·拉开序幕

全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会议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次“郑州会议”正式开启全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

2001年·分领域推进

国家陆续下发关于调整学校管理体制、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区市厅局报刊结构等若干决定,事业单位改革分领域推进。

2006年·收入分配改革

事业单位开始实施收入分配改革,事业单位随即实行了岗位绩效工作制度。

2008年·117个地级市铺开

国办印发《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当年底117个地级市开展相关改革。

2012年·公开招聘全覆盖

人社部表示,2012年,公开招聘制度将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实现“全覆盖”。

其他国家也在砸“铁饭碗” 德国

与城市交通、水电供应、托儿所、老年护理、垃圾处理等有关的“公共服务行业”都算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大部分都在接受私营化改革。德国公共事业单位的雇员虽不是公务员,却享受类似公务员的待遇。调查显示,80%的德国大学毕业生把当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雇员看成理想职业。

韩国

韩国的事业单位按照资金和人力资源分为三类:公共企业(如韩国电力公司和高速公路集团等)、准政府机构(如韩国国家养老基金和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等)和未分类事业单位(如政府投资的研发中心和国立大学附属医院等)。韩国的事业部门改革的主要措施和中国类似,包括:合并与取消、裁员、私有化、功能调整、变卖给投资公司和薪酬改革等。

越南

2006年,越南政府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关于公共事业单位职责任务、机构编制、财务等自主权的规定。越共中央政治局也于2011年提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将一些公共服务社会化,将以往的财政拨款改革成为购买公共服务。

第三篇:公务员时政热点:供暖改革怎样温暖人心?

gwy.wendu.com

公务员时政热点:供暖改革怎样温暖人心?

日前,环保部下发特急文件称,凡散煤综合治理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可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或其他替代方式。

入冬以来,为了使这个冬天不再“雾霾缭绕”,环保部在华北地区划定“禁煤区”,同时,加大了华北地区“煤改气”“煤改电”等散煤综合治理措施的改革步伐。一时间,清洁能源改革热火朝天。然而,诸如河北省天然气供需缺口严重扩大,“气荒”使得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保定市曲阳县老师带着学生操场跑步取暖以及山西临汾供暖迟到引发居民抗议等问题的浮现,却使得本应暖心的政策,寒了人心。

表面上看,气源紧张,供暖设施欠缺或尚待建设完善、设备维护人员不足等问题导致了此项政策的难以落地。然而,回顾近年来民生工程反映的问题背后,却是决策的缺乏科学性。

公共政策的核心是科学性,未雨绸缪是政策出台伊始的必然要求,也必然要包含在政策内容之中。清洁能源政策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我国能源架构、能源市场等方面的转型,需要从能源、基础设施再到企业、用户等的宏观把握和微观落实。首先,我国富煤炭而缺少天然气,“煤改气”的短期大规模推进势必拉大供需缺口。同时,据长春市公用局的理论数据测算,“煤改气”后,一家90平方米的住宅,一采暖季要多支付近1710元供热费,这较高的价格也使得部分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一时难以接受。此外,政策涉及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差异而导致的推进进度差异,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设备更换的所需时间、成本,也需要在政策制定时充分考虑。

公共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因此,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也势必体现为政策执行的温度,体现为科学的人文关怀。为人民着想的政策必须具有科学指导下的灵活性和规律性。面对复杂的形势,部分地区环保部门迫于环保等压力实行的一刀切的急于冒进的政策,以及单纯追求量化的政绩而忽略最基本的规律性,片面地将公共政策优先价值取向的核心定位为蓝天,甚至定位为政绩,而忽视最基本的民生,忽视了人民真正的需求,强行“煤改气”,而非尊重客观规律因gwy.wendu.com

地制宜开发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从而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继而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抗议。希望公共政策“一步到位”,只会让本应具有温度的政策寒了人心。

此外,公共政策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政策的反馈以及纠错机制。出台的政策少不了执行,更离不了监督反馈和纠偏。政策,让人民挨了冻就需要及时纠错。值得庆幸的是,面对此次的问题,有关部门及时做出应对,启动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同时做好了基础供暖扫尾工作,并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暂停未完成地区的煤改气工作,以人民最核心需求为最优先问题。改革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需要识错、容错,要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完善群众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吸纳民意。更为重要的是,勇于纠错,结合政策落实情况和群众反映等情况,科学调整政策,完善政策,才能使政策真正有力度、有温度。

供暖改革的背后,是复杂的民生,也是对于政策出台、执行的一次现实考验。供暖也要以人民为核心,也要兼顾民情冷暖。如何供暖不冷了人心,使政策不失温度,我们仍需深入思考。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社保改革回应民生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社保改革回应民生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截至2月26日17时,投票已达771997票,网友留言14650条。其中,社会保障以18%、142501张选票高居选项热度排行榜第一位。17余万人次参与“社会保障”分项调查,网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废除退休“双轨制”的呼声最高。从历年调查来看,有关“社会保障”的选项已四度位居榜首,说明有关养老社保的话题倍受关注。

养老金双轨制,导致不同职业人群的福利差距过大,历来都是人们热议的社会公平话题。网民高度关注“废除退休双轨制”,再次释放出了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强烈民意期待。民生期待是改革的动力,有关社会保障公平的课题,能否转变成清晰的路径,人们充满期许。好在,公众打破制度不公的吁求,已经纳入公共部门的改革日程表。去年底,人社部就曾表示,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同时,将建立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一些制度细节也在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比如,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接轨,近年来,政府已连续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养老待遇,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越来越有交叉合一的可能。在一些地方,也陆续推出了养老金并轨改革,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制度进行变革。这些,都是改革现行社保制度,对养老金制度并轨的有益尝试。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无疑是深化改革共识,化民生期待为改革动力的最佳时机。期望两会参政议政能够凝聚共识,化勇气为决策,将社保改革蓝图细化成更清晰的政策手段与路径。如此,人们的权利诉求才可能真正走进现实。

第五篇:莆田时政热点:扶持乡土人才,盘活乡村振兴“棋局”[定稿]

莆田时政热点:扶持乡土人才,盘活乡村振兴“棋局”

近年来,河南通许县通过分类认定、培养提能、优化环境、示范带动,盘活农村本土实用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6月6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然而,农村现状确是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城市,只剩下一块块土地上的老人和妇女在坚守。尽管他们有些丰富的耕种经验,却缺乏现代农业的知识储备和观念更新,多数还有传统的“小农”思想,靠天吃饭、赖地穿衣,不愿或者说不敢大胆尝试、走出创新第一步。

这就不可避免出现两种状况,一是农村始终难以跳出“大国小农”的传统范畴,农户仍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农业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仍旧畸低,农民增收仍是一大现实难题;另外一种则是有能力、有意愿投身农业产业发展的业主,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打造,农村产业如同“一团散沙”,没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积极性。基于此,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就成了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解决“谁来干”无非两种途径,要么从内部自己发掘骨干力量引领发展,要么从外部请人用先进经验带动发展,在招商洽谈尚有许多阻力的情况下,盘活内部力量无疑是当下乡村发展的最佳选择。许通县选择的正是这条路径。

据报道,该县按照“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等标准,把依靠自身技能创办致富项目的“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示范户纳入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将本地的乡土人才纳入管理视线,实行动态管理,储备足够人才力量,对“带动型”致富带头人,引导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对“技能型”致富带头人,列入党员发展和重点培养对象,让乡土人才有“奔头”、有“前途”。同时,建立健全乡土人才优先参加技术培训、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优先提供新技术、优先解决信贷资金等机制,并开通实用人才创业资金申请“绿色通道”,引导鼓励其创业和兴办实体,为乡土人才解决“资金难寻”“政策难盼”等后顾之忧、鼓足发展后劲。

点滴之功,汇聚持久发展动力,用好乡土人才队伍,其实就是留住了乡村振兴的根基,也就盘活了乡村振兴“大棋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利用好这些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将其培养成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农村“创客”,鼓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引入社会资源和其他愿意投身农村建设的社会力量,共同汇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让乡土活力和新兴产业互通共融,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才能让乡村振兴尽早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载公务员时政热点:宅基地改革对振兴乡村的推动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时政热点:宅基地改革对振兴乡村的推动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