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

时间:2019-05-12 21:5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

第一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

提前退休普遍存在

2013年11月,河北省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如此“高调”举措立即引发社会关注,其上级部门也就此事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实际上,黄骅市的做法并非孤例。在一些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所谓“退二线”俨然成为“惯例”,甚至被某些地方塑造为体现“干部能上能下”“干部年轻化”的“创新机制”。多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虽然从制度层面看,“退二线”并不等于“提前退休”,但在不少地方二者显然模糊了概念与界限。

江苏镇江一位胡姓公务员今年57岁,根据镇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相关政策,男性年满55岁、女性年满50岁且工作满20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他告诉记者:“领导婉转地找我谈了话,可以提前退,也可以二线再混两年。想想也快到年纪,就打了申请提前退休。”

在一些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提前退休情况更加普遍。南京市民刘敏告诉记者,自己有亲戚在某国企工作,“早就不上班了,天天在家搓麻,各种福利奖金照拿,比我们一天累死累活拿的钱还多”。

记者了解到,“提前退休”并不止“好单位”才有,在一些效益不佳的企业,“内退”比例同样高得惊人,且职工内退后既拿不到原有工资,也领不到足额退休金,只有少量的基本工资,对这个人群来说,“提前退休”几乎等于断了经济来源。

30多岁就“内退”的徐州市民杨桂芳目前以摆地摊为主要谋生渠道。她说:“内退之后一个月就几百块钱,这些年做过家政、卖过小吃,现在摆地摊,家里收入够用。再熬一两年就到退休年纪了,到时候可能就不干了。”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不少省份,提前退休、“内退”等比重高于10%,少数省份甚至高达20%。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帮助办理提前退休成了“产业”,只要送钱走关系就能顺利获批。

制度屡屡被钻空子

根据我国现行规定,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女工人50岁退休,长期从事特殊工种或因工致残、失去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个美好初衷却频遭亵渎,提前退休制度屡屡被钻空子。记者调查发现,其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政策法规不完善。尽管劳动部门对提前退休原则做了规定,但并未跟进出台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和规定。镇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很多单位存在提前退休现象,就算有些违规操作,人社局也难查实,更难改变这一现象。

第二,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退二线”政策腾挪岗位。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单位大多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江苏某卷烟厂一位职工告诉记者,想进来的人很多,基本都有关系,来了总得有点事情做。“老职工提前退休,不用干活,各种福利待遇不会少,又给有门路的年轻人腾出了位置,这是双赢。”

第三,部分效益较差企业希望以提前退休“甩包袱”。长三角地区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老厂的负责人坦言,千方百计让职工提前退休,就是希望减少工资和保险福利等支出,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这种行为非但不正确引导,还大开方便之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提前退休之风。

第四,部分职工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希望能从效益差的企业里“脱身”,形成了“提前退休”的“买方市场”。已经提前退休3年的南京市民李建华告诉记者:没退休的时候,一个月1000多块钱,现在退休了,还是1000多块,而且自己岁数也不大,再找点活干,一个月起码有两三千元收入,所以当时找关系托人,“送了不少礼才退下来,但这也值”。

此外,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入,也有一些事业单位职工担心政策变化影响未来退休制度,很多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开始寻求提前退休,以求获得保障。

第五,在一些地方,提前退休成为权力寻租手段。复旦大学社科部副教授邵晓莹说,这一现象使个别地方对解决提前退休乱象缺乏积极性,甚至形成扭曲的社会氛围,将“想提前退休就要送礼找门路”变成“规矩”。在湖北襄阳,一个号称有哥哥当劳动局副局长的骗子,短短3个月就骗了10多个人20余万元,其招数只有一个:可以帮办提前退休。

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有关专家认为,保障符合条件的职工提前退休十分必要,但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养老金负担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亟待堵住违规提前退休的口子,因为提前退休现象普遍存在,就意味着大量职工要提前领取退休金,这将大大增加养老金负担。

提前退休也暴露出社会不同阶层人群间的矛盾,且可能持续激化。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养老金缴费率达到员工收入的28%,这个数字明显高于不少发达国家,但退休后工资仅能达到退休前工资的41%,这个数字却远远低于大多数国家60%的标准。

“尽管数字反差巨大,但仍有很多人愿意提前退休,表明目前养老体系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效益企业中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苏州市人社局一位干部的话一语中的。

有群众反映,同样是“提前退休”,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大国企等单位收入较高,而普通百姓却为微薄的养老金收入发愁,这种分割的养老体系深为老百姓诟病,“提前退休”后产生的巨大落差或将加深这一矛盾。

另外,很多提前退休人群选择再度就业,他们既拥有很强的劳动能力,又吃着养老金的“饭”,并在一定程度上争抢就业岗位,势必造成与新就业人群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更多人、尤其是青年群体对现有政策、制度的不满。

专家认为,养老制度调整确实很难一蹴而就,但改革势在必行,提前退休这一制度必须严格规范。

邵晓莹说,在政策法规上要有更明确规定,对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有更细致的考核和惩罚机制;还要加快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步伐,逐渐改变因为所在单位不同而造成养老金收入差别巨大的现实,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暗藏社会隐患的民生问题。

第二篇:申论素材-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范文)

申论素材: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 人社部门统计显示,我国居民实际退休年龄远低于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仅为53岁。提前退休,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比例较高,且多有不合规之处,这带来诸多矛盾,变相加重了养老金负担。在中央提出推进延迟退休的背景下,廓清和规范提前退休成为当务之急。

提前退休普遍存在2013年11月,河北省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如此“高调”举措立即引发社会关注,其上级部门也就此事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实际上,黄骅市的做法并非孤例。在一些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所谓“退二线”俨然成为“惯例”,甚至被某些地方塑造为体现“干部能上能下”“干部年轻化”的“创新机制”。多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虽然从制度层面看,“退二线”并不等于“提前退休”,但在不少地方二者显然模糊了概念与界限。

江苏镇江一位胡姓公务员今年57岁,根据镇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相关政策,男性年满55岁、女性年满50岁且工作满20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他告诉记者:“领导婉转地找我谈了话,可以提前退,也可以二线再混两年。想想也快到年纪,就打了申请提前退休。”在一些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提前退休情况更加普遍。南京市民刘敏告诉记者,自己有亲戚在某国企工作,“早就不上班了,天天在家搓麻,各种福利奖金照拿,比我们一天累死累活拿的钱还多”。

记者了解到,“提前退休”并不止“好单位”才有,在一些效益不佳的企业,“内退”比例同样高得惊人,且职工内退后既拿不到原有工资,也领不到足额退休金,只有少量的基本工资,对这个人群来说,“提前退休”几乎等于断了经济来源。

30多岁就“内退”的徐州市民杨桂芳目前以摆地摊为主要谋生渠道。她说:“内退之后一个月就几百块钱,这些年做过家政、卖过小吃,现在摆地摊,家里收入够用。再熬一两年就到退休年纪了,到时候可能就不干了。”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不少省份,提前退休、“内退”等比重高于10%,少数省份甚至高达20%。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帮助办理提前退休成了“产业”,只要送钱走关系就能顺利获批。

制度屡屡被钻空子

根据我国现行规定,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女工人50岁退休,长期从事特殊工种或因工致残、失去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个美好初衷却频遭亵渎,提前退休制度屡屡被钻空子。记者调查发现,其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政策法规不完善。尽管劳动部门对提前退休原则做了规定,但并未跟进出台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和规定。镇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很多单位存在提前退休现象,就算有些违规操作,人社局也难查实,更难改变这一现象。

第二,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退二线”政策腾挪岗位。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单位大多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江苏某卷烟厂一位职工告诉记者,想进来的人很多,基本都有关系,来了总得有点事情做。“老职工提前退休,不用干活,各种福利待遇不会少,又给有门路的年轻人腾出了位置,这是双赢。”

第三,部分效益较差企业希望以提前退休“甩包袱”。长三角地区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老厂的负责人坦言,千方百计让职工提前退休,就是希望减少工资和保险福利等支出,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这种行为非但不正确引导,还大开方便之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提前退休之风。

第四,部分职工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希望能从效益差的企业里“脱身”,形成了“提前退休”的“买方市场”。已经提前退休3年的南京市民李建华告诉记者:没退休的时候,一个月1000多块钱,现在退休了,还是1000多块,而且自己岁数也不大,再找点活干,一个月起码有两三千元收入,所以当时找关系托人,“送了不少礼才退下来,但这也值”。此外,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入,也有一些事业单位职工担心政策变化影响未来退休制度,很多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开始寻求提前退休,以求获得保障。

第五,在一些地方,提前退休成为权力寻租手段。复旦大学社科部副教授邵晓莹说,这一现象使个别地方对解决提前退休乱象缺乏积极性,甚至形成扭曲的社会氛围,将“想提前退休就要送礼找门路”变成“规矩”。在湖北襄阳,一个号称有哥哥当劳动局副局长的骗子,短短3个月就骗了10多个人20余万元,其招数只有一个:可以帮办提前退休。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有关专家认为,保障符合条件的职工提前退休十分必要,但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养老金负担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亟待堵住违规提前退休的口子,因为提前退休现象普遍存在,就意味着大量职工要提前领取退休金,这将大大增加养老金负担。

提前退休也暴露出社会不同阶层人群间的矛盾,且可能持续激化。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养老金缴费率达到员工收入的28%,这个数字明显高于不少发达国家,但退休后工资仅能达到退休前工资的41%,这个数字却远远低于大多数国家60%的标准。

“尽管数字反差巨大,但仍有很多人愿意提前退休,表明目前养老体系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效益企业中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苏州市人社局一位干部的话一语中的。

有群众反映,同样是“提前退休”,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大国企等单位收入较高,而普通百姓却为微薄的养老金收入发愁,这种分割的养老体系深为老百姓诟病,“提前退休”后产生的巨大落差或将加深这一矛盾。

另外,很多提前退休人群选择再度就业,他们既拥有很强的劳动能力,又吃着养老金的“饭”,并在一定程度上争抢就业岗位,势必造成与新就业人群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更多人、尤其是青年群体对现有政策、制度的不满。

专家认为,养老制度调整确实很难一蹴而就,但改革势在必行,提前退休这一制度必须严格规范。

邵晓莹说,在政策法规上要有更明确规定,对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有更细致的考核和惩罚机制;还要加快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步伐,逐渐改变因为所在单位不同而造成养老金收入差别巨大的现实,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暗藏社会隐患的民生问题。

第三篇:养老保险改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论文(精)

养老保险改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养老保险改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退休年龄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编者按】

劳动者多少岁退休,这是一项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论者提出可以靠提前退休来缓解就业压力,但也有专家从确保养老金安全的角度主张延迟退休。

是养老保险改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着眼长期利益还是短期效果,是立于微观立场还是选择宏观角度,得出的将是完全不同的结论。《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持有不同观点的四位专家,以呈现有关退休年龄的政策辩论。

■甲方: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

鼓励提前退休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所面对的最大理由是岗位需求不足,当前可以考虑提高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自然减员的速度,以吸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从理论上讲,我们应该用较高学历的大学生来替换目前较低学历的在职人员。

提前退休并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对所有单位用人都适合。我认为应该以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国有企业为主,由国家制定激励性政策,一方面提高养老待遇,激励在职职工提前退休,另一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多招大学生。

我们最近的研究还发现,55岁以上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近5年来有明显上升,这说明中国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相比偏低。这部分人退休之后继续留在劳动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就业。所以与加快自然减员相配套的是必须进一步提高养老金待遇。

当然提前退休也是有成本的。因为提前退休的职工没有达到国家法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所以用人单位需要负担这个时间差之内的生活费用。

通过提高自然减员的速度,通过激励性政策,让一部分劳动力退出市场,这也是民生开支。这种开支投资于人力资本,有助于提升用人单位的效率。所以政府也应该对此承担一部分补偿费用,其实这部分钱并不需要很多,但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社保和就业有时候是一对矛盾,从欧洲的经验来看,社保经常阻碍就业。研究社保的人从预期寿命延长以及基金平衡的角度会主张延长退休年龄,这是有道理的,也符合国际趋势。但从长期战略选择来看,还是应该就业优先,如果没有就业,社保就成为无源之水。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展新——

提高退休年龄的条件不成熟

国外特别是欧洲,劳动力市场参与水平不太高、养老金严重失衡时,最有可能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改革。但中国有着不同的背景。目前中国并不是劳动力短缺,养老金还有调节的空间。

如果中国现在提高退休年龄,比如提高到65岁,那么60~65岁这一群体找工作就更难了。

在劳动力就业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老年人推迟退休对于青年就业也有影响。在非常市场化的行业,他们会和年轻人一起找工作,而在非市场化的行业,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电力、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提高退休年龄之后给新人腾出的位置就更少了。

我认为当前提高退休年龄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当前养老金的收支状况还不是很糟糕,还可以把大量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者吸收到这个制度中来。而且更重要的,中国养老金并非独立运转,各级财政都可以拿钱出来补充养老金。

当前法律对退休年龄规定最不合理之处是,男女退休年龄(指工人)相差了10岁。

男女不同龄退休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不公平的,男性退休晚贡献多,由于预期寿命短,总体拿的也少。而女性由于退休早,每个月拿的也少,也是不公平的。

我认为,如果就业形势好转,可以分两步走,把男女同龄退休先缩短解决了,然后再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的理由。第一步对养老金也是有作用的,女性已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提高她们的退休年龄也可以改善养老金的收支。

■乙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

提前退休带动就业的效应不明显

如果要缓解就业压力,提前退休不是好办法。以前我们也曾实行过提前退休,当时主要针对国企的富余人员,政府把提前退休作为减员增效的手段。但由于带来很多理由,提前退休被叫停了。

当时虽然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提前退休标准,但实际上很多单位口径扩得太大,甚至有人35岁就退休了,他们其实并没有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且由于很多企业补偿金没有发放到位,这部分人生活没有着落,政府还要对他们进行低保救助,所以提前退休不仅没有起到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实际上增加了社会负担。

虽然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但提前退休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因为它只是用一部分人替代了另一部分的岗位,而没有创造新的岗位。而且劳动力并不是同质的,老年劳动力和青年劳动力不可以简单替代。

用人单位出于劳动生产率的考虑可能普遍倾向于用年轻人,所以支持提前退休,而研究社保的人出于基金安全考虑,则会主张延迟退休年龄。我认为提前或是延迟的时间都不成熟,当前并没有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维持目前状况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

提高退休年龄可巩固养老金制度

劳动力就业和退休年龄政策选择,站在长期宏观的角度和站在短期的微观的角度来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要看政府是站在那个角度作选择。

从制度长期的可持续性出发,必须调整赡养比。这是个“跷跷板”的游戏,一边是年轻人,一边是老人。如果不延长退休年龄的话,则或是加重在职者的负担,或是减少退休者的收入,而这两种结果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只能选择提高退休年龄。

就业和退休年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从来没有理论和实践证明,提前退休能够推动就业,而且从长期来看,提前退休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大于挤入效应。

几乎所有支持提高退休年龄的人都主张渐进的改革,即每年只提高一点,10年或是20年之后,达到提高到65岁的水平。由于每年只提高一点点,所以对于就业冲击并不会很大。

我倡议在社保保险法修改中加入退休年龄这一条,法律可以规定倡议退休年龄会随着人口寿命的增加作出调整。但还要规定调到65岁之后就不要再调。

第四篇:2012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事业单位改革

2012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事业单位改革

120多万事业单位,3000多万从业人员,900多万离退休人员……在中国,事业单位,这个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法人组织,正在迎来命运的巨大变化。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日前正式发布。这一改革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研究所所长朱光明表示,这是继农村改革、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中央不断完善改革总体布局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中国社会又一次重大变革。

中国事业单位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广东省中医院的改革样本

时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忆及多年前的医院改革,不禁感慨万千。“一路走来,仿佛攻克一个个碉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中医院打破“大锅饭”,按照企业方式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可很快也出现了一些副作用。有些人开始开大处方,多买药,多赚钱。”老中医禤国维说。

吕玉波意识到医院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企业做法。“我们继续探索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分配制度改革。”

到2000年,广东省中医院将收入高低与工作量和科室的费用控制水平挂钩,分配与医务人员贡献大小和学术水平高低、业务能力强弱挂钩。如此一来,彻底切断工资和业务收入的直接关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但作为公益单位,医务人员的收入并不能无限提高。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吕玉波发现,对医务人员来说,能否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是他们最为看重的。“要让每一个进入省中医院的医务人员都能看到一个铺设好的成才阶梯。”

于是,广东省中医院加强培训等内部机制的改革,把全国著名的专家请进来培养人才,其中国医大师中就有13人。该院医生张忠德说:“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医院要制定这么严格的培养计划?谁不能顺利完成,谁就不能升职称。一些人称其为魔鬼训练,叫苦连天。可坚持过来以后,大家明白了医院的良苦用心。和一起毕业的人相比,我们确实成长得非常快。”

人事制度改革是困扰事业单位的一个难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一潭死水,几乎成了通病。广东省中医院实施全员聘用合同制,变“相马”为“赛马”,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了“想干有机会,能干给岗位,干好有地位”的良好的竞争氛围。

医院人事处处长陈裕说:“在医院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他们各有擅长。我们提出了,让合适的人流动到合适的岗位的理念。比如有些人原来做科主任,可大家觉得他更适合搞业务,那就选择更适合的人上来做主任,离开主任岗位的人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堪。在医院,上上下下成了常态。” 正是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广东省中医院服务患者人数位居全国公立医院首位,年门诊人次超过630万。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9个;近5年争取到的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而且还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成为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类似广东省中医院的改革试点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行业,纷纷开花。比如,2005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分别成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管理中心,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始了转企改制的历程,探索事企分离;由台塑集团与厦门海沧公用事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5月共同投建的福建省厦门长庚医院,被视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典型。

20年酝酿 一朝结果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前期行业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表示。

最早参与到《指导意见》制定工作的朱光明说:“与此前的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等相比,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从整体制度设计到政策准备,做的都是最好的。”

据介绍,从2005年起,朱光明等人就已经开始准备《指导意见》,到2011年3月制定完成。

在这过程中,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通过试点,对《指导意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朱光明说,“事业单位改革的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然,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积累绝不止这六七年。早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截至2011年底,全国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达90%。

事实上,在本月与公众见面前,《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已于去年3月制定完成并下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

张崇和介绍说,中央建立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为召集人。2011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对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各地陆续召开了改革工作部署会议,普遍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序地推动改革。

2011年5月,中央编办印发了《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如今,清理规范工作已基本完成。

张崇和表示,分类工作平稳推进。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分类工作进展较快,两个试点省市基本完成了分类工作,其他试点省市已基本完成模拟分类,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经验。其他地方已着手研究分类工作,有的还进行了模拟分类。“中央编办正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细化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分类目录,指导地方制定区域性分类参考目录等工作。” 改革推进需解5大难点

按计划,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地区,应于2010年底结束并向全国推广经验,但由于遇到诸多棘手难题,试点工作仍未结束。

“事业单位的改革非常复杂,面临的任务也很艰难。”朱光明直言,后续的改革推行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指导意见》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

目前而言,第一步的困难是分类。“因为这个关系到将来的利益保障,许多单位都想争取归入利益没有损失的分类。同时,地方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和财政结合在一起,政府压力很大。”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最大的风险。”朱光明说。在广东推进事业改革试点过程中,以高校教职工为代表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内,掀起了一股提前退休潮,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他们认为,若不申请提前退休,退休金将大大缩水。

第三步的困难是与事业单位改革相伴的人事制度改革。

朱光明说,事业单位里存在编制内、编制外的人员,改革任务之一是把这种差别从事实上消除或基本消除,这种改革阻力较大。

“长期以来,作为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其在编人员均为学校在编人员。如何处理好老员工的安置问题成为了改制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关负责人说。

经过多方论证,出版社找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原属学校事业编制的人员退休之前,出版社与广西师范大学签订人员借用合同,广西师范大学与其签订派遣合同,出版社与其本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退休后回到学校,与其他退休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对于新体制员工,出版社仍继续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第四个就是事业单位的去行政化。朱光明说,事业单位有很强的官本位意识,并且日益强化。“改革成不成功就看去行政化去得怎么样。”

“第五个难点就在于推进改革的组织协调。”朱光明说,“《指导意见》关键在贯彻落实,还需中央加大支持力度,改变一些部门不愿改、不敢改的局面。”

改革需要“长征”的耐心

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家茨姆曼尔对中国的改革十分关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德国改革事业机构用了几十年,至今仍在摸索。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更需要耐心,就像完成一次“长征”。

既然路线图已经画好,时间表已然挂出。接下来,事业单位改革将沿着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四分”工作方针有序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改革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甩包袱,更不是把事业单位搞小变弱。”这一基调,在记者采访中,中编办的同志始终强调着。

事业单位改革回顾 1995年·拉开序幕

全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会议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次“郑州会议”正式开启全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

2001年·分领域推进

国家陆续下发关于调整学校管理体制、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区市厅局报刊结构等若干决定,事业单位改革分领域推进。

2006年·收入分配改革

事业单位开始实施收入分配改革,事业单位随即实行了岗位绩效工作制度。

2008年·117个地级市铺开

国办印发《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当年底117个地级市开展相关改革。

2012年·公开招聘全覆盖

人社部表示,2012年,公开招聘制度将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实现“全覆盖”。

其他国家也在砸“铁饭碗” 德国

与城市交通、水电供应、托儿所、老年护理、垃圾处理等有关的“公共服务行业”都算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大部分都在接受私营化改革。德国公共事业单位的雇员虽不是公务员,却享受类似公务员的待遇。调查显示,80%的德国大学毕业生把当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雇员看成理想职业。

韩国

韩国的事业单位按照资金和人力资源分为三类:公共企业(如韩国电力公司和高速公路集团等)、准政府机构(如韩国国家养老基金和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等)和未分类事业单位(如政府投资的研发中心和国立大学附属医院等)。韩国的事业部门改革的主要措施和中国类似,包括:合并与取消、裁员、私有化、功能调整、变卖给投资公司和薪酬改革等。

越南

2006年,越南政府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关于公共事业单位职责任务、机构编制、财务等自主权的规定。越共中央政治局也于2011年提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将一些公共服务社会化,将以往的财政拨款改革成为购买公共服务。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社保改革回应民生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社保改革回应民生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截至2月26日17时,投票已达771997票,网友留言14650条。其中,社会保障以18%、142501张选票高居选项热度排行榜第一位。17余万人次参与“社会保障”分项调查,网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废除退休“双轨制”的呼声最高。从历年调查来看,有关“社会保障”的选项已四度位居榜首,说明有关养老社保的话题倍受关注。

养老金双轨制,导致不同职业人群的福利差距过大,历来都是人们热议的社会公平话题。网民高度关注“废除退休双轨制”,再次释放出了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强烈民意期待。民生期待是改革的动力,有关社会保障公平的课题,能否转变成清晰的路径,人们充满期许。好在,公众打破制度不公的吁求,已经纳入公共部门的改革日程表。去年底,人社部就曾表示,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同时,将建立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一些制度细节也在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比如,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接轨,近年来,政府已连续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养老待遇,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越来越有交叉合一的可能。在一些地方,也陆续推出了养老金并轨改革,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制度进行变革。这些,都是改革现行社保制度,对养老金制度并轨的有益尝试。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无疑是深化改革共识,化民生期待为改革动力的最佳时机。期望两会参政议政能够凝聚共识,化勇气为决策,将社保改革蓝图细化成更清晰的政策手段与路径。如此,人们的权利诉求才可能真正走进现实。

下载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 新疆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2011 新疆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稳定物价 保障民生 新疆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热点聚焦】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所做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

    吉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国酒茅台”注册遭遇反击

    吉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国酒茅台”注册遭遇反击 作者:董董来源:华图网站运营中心 “国酒茅台”注册遭遇反击 汾酒率先递交异议申请 茅台想要获得“国酒”头衔阻力重重。昨......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拖不得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拖不得 基尼系数的警示作用本身必须正视,对基尼系数的正视,恰恰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必须。12月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

    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延迟退休难解养老金压力★

    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延迟退休难解养老金压力一个月来,“延迟退休年龄”引发全民关注。 关注退休年龄的背后,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

    2017年10月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精选合集)

    2017年10月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公务员时事政治半月谈时评公务员考试网公务员报考指南历年考试真题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7年10月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希望......

    2015潍坊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10)

    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潍坊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潍坊公务员考试网(http://weifang.offcn.com/html/......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电梯夺命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电梯夺命 导读:5月14日,湖北宜昌沃尔玛超市,正在运行的手扶梯突然断裂,一名女士坠亡;同一天在陕西西安,一名女士因为乘电梯踏空而坠亡;5月15日,广东深圳,一名女......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五篇范文)

    吉林市华图教育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2则一、北京暂住人口去年减少60万【导读】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北京暂住人口去年减少60万去年,朝阳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最高,达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