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 可行性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土地流转 可行性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土地流转 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篇:农村土地流转 可行性分析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高效进行的基本保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健全信息交流机制。信息交流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关系土地流转的质量和效率。当前,由于农民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畅,土地转出、转入双方选择空间小,土地流转范围小、成本高,质量不尽如人意。政府部门应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机制建设,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着眼于满足农民需要,积极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服务与指导;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完善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及传递方式,提高信息化、电子化水平。各地应建立区域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由县级土地流转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包括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网络通信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在内的土地流转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政策咨询机制。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性强,直接关系农民生计,必须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此,需要建立政策咨询机制,更好发挥政策咨询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相结合。土地流转改革和政策制定需要顶层设计,也不能脱离群众的实践探索和创造。要善于从土地流转实践中总结提炼有特色、有价值的新做法、新经验,实现政策的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的有机结合。此外,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农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需要用系统观点认识土地流转,跳出土地看流转,广泛征集和采纳合理建议,确保土地流转决策的科学性。二是构建政策咨询体系。建立土地流转专家咨询机构,开展多元化、社会化的土地流转政策研究;实现政策咨询制度化,以制度保证土地流转决策的专业性、独立性;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形成一个以政策主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咨询和监督子系统为支撑的土地流转政策咨询体系。

完善价格评估机制。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核心,是实现土地收益在国家、村集体、流出方、流入方和管理者之间合理、公平分配的关键。因此,必须完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一是构建科学的农地等级体系。农村土地存在等级、肥力、位置等的差异,不仅存在绝对地租,也存在级差地租。应建立流转土地信息库,对流转土地评级定等,制定包括土地级差收入、区域差异、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在内的基准价格。二是建立完善流转土地资产评估机构,引入第三方土地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流转交易价格进行评估。三是制定完善流转土地估价指标体系。建立切合各地实际、具有较高精度的流转土地价格评估方法和最低保护价制度,确保流转土地估价有章可循。四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评估价格信息收集、处理与公开发布制度。信息公开、透明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应建立包括流转土地基准价格、评估价格和交易价格等信息在内的流转土地价格信息登记册,反映流转价格变动态势,并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及时公开发布。五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流转土地价格动态监测体系,完善土地价格评估机制。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前提是明确权属。[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地同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流转,以及通过流转实现农民的财产性溢价收入,将把数亿农民从此前一直被禁锢在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的土地上、小农生产的作业方式、与资产收入隔绝的状态下,拉入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文明大潮中;也意味着数亿农民将分享改革开放和资产溢价的红利。如此,本世纪以来因资产价格上涨而拉大的收入差距有望缩小、城镇化有望被自然地引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城市房地产泡沫有望实现软着陆、内需增长的动力有望全面启动。

集体土地市场化的改革能否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种效应,前提是确权工作要前置和“做实”,这项工作的难度超乎想象。正如科斯所言,“清楚界定的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事实上,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大城市,农村集体土地突破法律和政府规章层面的流转早已风起云涌,而根据用途比较的优势,微观主体将农地转换为非农用途的自发行动,也早已突破边缘革命并向更高级行政区域展开。也就是说,存在市场化溢价收益的农村土地资源也早已被卷入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房地产市场化的大潮中,流转和非流转的溢价差已经摆在每个人的面前,这是谁都阻挡不了的趋势,小产权房越禁越多,也并没有被强拆多少就是最好的注解。确权既是顺应市场趋势,也是助推市场发展。

如果权利明确了,是否交易、交易为何种用途、如何定价等,农民自然而然会遵循市场规则来行事,土地资源也就会得到最佳配置,农村土地低效利用、浪费严重和城市用地紧张的不平衡,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之间的冲突等问题也就解决了。另外,明确权属是构建村民自治的基础,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组织内村民自治意识薄弱、民主生活缺乏,根源在于生活和生产的要素——土地,其分配上的实际控制权在村干部或村主任,农民没有完全实际产权的内在意识,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民主的物质基础和激励,城乡统一用地市场就缺乏主体。

[存在的问题编辑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总体是平稳健康的。但必须看到,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对象和利益关系日趋多元,也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改变土地用途出现“非农化”与“非粮化”以及流转不规范引发纠纷等问题。

1.土地流转不规范,普遍存在民间化、口头化、短期化、随意化问题。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亲戚朋友流转的多,专业大户流转的少;转包、出租或代耕的多,转让的少;口头协商多,文字协议少。

农地流转的民间化体现在:农地流转往往是在熟人、亲戚、朋友之间进行,而不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2005年对17省农民土地流转的调查,在转出的土地中,有87.6%的土地是转包给本村的亲戚或其他村民。2007年对山东等10省的土地流转调查表明,65.1%的人直接与受让人(彼此熟悉)协商,21.7%的人选择通过村委会与人协商,16.3%的人选择通过熟人介绍,只有2.3%的人通过土地流转商(中介)协商来确定流转。

土地流转口头化:农地流转没有签署任何协议或合同,而往往是流转双方的一种口头约定。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转出农地的农户中,46%的农户转出土地没有约定期限,86%的农户在转出土地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即使约定期限的农户中也存在部分‘’口头式”约定,签订合同的也不完整、不规范。很大一部分流转是在口头约定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导致流转的期限不明确,交易双方权利义务不清晰。

土地流转短期化:农地流转往往都在1年之内进行流转,超过1年的很少。据抽样调查表明,44.1%的农户流转期限在1年之内,流转期限不超过5年的有57.5%,而长期流转的仅有1.4%。

土地流转随意化:农地流转不确定性强,不受约束,容易引发矛盾。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流转期限不确定的比例均超过60%。有的即便签订合同也不遵循一定的程序以及履行必要的手续,存在着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缺乏法律保障,造成土地流转关系的混乱,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土地流转规模比较小,流转效益不高。

(1)影响土地流转的规模与效益主要问题在于需求的规模化与交易的零散性之间的矛盾。一些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需要大块土地搞规模经营,而挂牌交易的基本上是零散土地,大块土地少之又少。土地在小户之间流动的多,向大户流动形成规模经营的少。由于土地流转规模较小,流转期较短,集中程度不高,耕地进行规模经营、实施机械化作业的效果难以凸显。流转期短也会助长租种农户的掠夺性生产经营,造成土地肥力难以为继。

(2)农地市场价值并未体现,流转收益偏低。农村土地流转中,流转租金的定价,地区差异性很大,取决于双方协商。短期流转的土地主要以实物支付为主,长期流转以现金支付为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的调查显示,土地流转租金全国平均只有293元/亩,有的干脆撂荒,也不愿放弃土地使用权让其流转。东、中、西三大区域平均分别为417元/亩、185元/亩、171元/亩,即使经济最发达的江苏苏州市和上海金山区,租金也分别仅有595元/亩、468元/亩。

(3)土地租金不断攀升。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扭较重,粮价偏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往往是土地免费送给对方耕种,对方代交各种税费;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支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土地收益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受市场价格影响,为租金或转包费发生争议时有发生。

3.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识模糊,积极性不够高。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尤其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农民对土地具有根深蒂固的依赖情结。有些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对自身利益不利,因而不敢大胆参与流转。宁肯免费将土地转给别人种,甚至抛荒也不愿流转给别人耕种,导致撂荒、遗弃土地的现象不断增加,成为土地流转中流转不出去的一大现实问题。

在经济落后地区,多数农户还处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阶段,土地仍然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大部分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会丧失土地的承包权,失去生活的基本依靠,客观上制约了土地流转。尤其是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不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土地的依附性仍将长期存在。

4.土地流转服务不够到位,流转信息渠道不畅。

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流转中介组织较少,缺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一些地方尽管建立了流转中介组织,但服务滞后,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形成,限制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近年来,许多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大都有名无实,只在农经部门挂挂牌子,作数字统计,真正充当流转服务媒介、履行服务职能,发挥中介效能的还不多。

目前,流转信息畅通、发布功能齐全、中介服务完善、管理规范严密的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机制和服务机构尚未完全形成。没有实现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流转信息渠道不畅,流转的供求双方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客观上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发展。

5.农村土地流转管现缺乏规范管理。

(1)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能够有效提供流转服务的还不够多,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对基层行政干预缺乏约束。很多农地流转不是农民自愿和通过市场运行的,而是社区、村委会通过行政命令的单方面推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地方是由村干部做主,代替农民决策流转土地。由于土地承包期限短,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意识不强,很多农民对村干部做主流转自己的承包地漠不关心,以至于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失去了土地。

(3)目前,仍有少数地方还没有全面落实土地延包30年的规定,个别地方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经营权证发放不到户,农民缺乏对承包土地的安全感。流转合同没有考虑土地升值和物价上涨因素,容易产生纠纷。同时,缺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扶持政策,种养殖大户贷款困难,也制约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

6.土地流转利益纠纷在各地仍不同程度存在。

据对江苏省52个乡(镇)部分乡村干部的调查,由于无土地流转协议、合同或土地流转协议、合同不规范以及土地流转规模扩大等原因,在少数地区土地流转纠纷仍在增加。在调查的104位乡村干部中,有56位认为2003年土地流转纠纷与往年差不多,占53.9%;有33位认为2003年土地流转纠纷比往年下降,占31.7%;有15位认为2003年土地流转纠纷比往年增加,占14.4%。这15位乡村干部所在乡(镇)2001年发生土地流转纠纷64起,2002年发生土地流转纠纷107起,2003年1~6月发生土地流转纠纷66起。

土地流转纠纷主要表现为:农户间流转以及短期流转中合同签订率不高,土地流转双方形成的利益关系和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由于在长期流转中流转双方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因经营风险和市场变化等原因也容易引发利益矛盾。此外,在一些地区,基层干部对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和追求农业规模经营而忽视甚至侵害农民土地合法权益;有的地方不顾条件盲目对流转下指标定任务,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也导致土地流转纠纷问题。

7.土地流转过程中承包人改变土地用途的问题突出。

有的地方在流转中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如将流转的耕地用于种树或挖鱼塘,有的甚至搞非农建设。有关耕地的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问题最为突出。由于种粮效益低,在规模流转的耕地中,很少用于种粮。在流转的土地中,种粮的面积和比重有进一步缩减的趋势。据农业部调查统计,目前农户之间流转土地中用于种粮比重占71.9%,而规模流转入企业、业主的土地中用于种粮比重仅为 6.4%。今后不少地方将可能出现流转面积递增、种粮面积递减的情况。在南方部分丘陵山区,有的外出务工农民无偿转出的生产条件较差土地无人耕种,有的出现抛荒。调查中发现流转的土地,除大部分用于种植业用地外,还有部分用在牧业、渔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中,特别是还出现了破坏性比较严重的非农土地流转。个别地区出现了把规模流转的农用土地用于进行土地掠夺式经营,有的甚至取土挖沙、建砖厂、修建永久性固定设施,违背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

市农工办:关于聊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聊城市农业委员会 2010-3-22 13:16:18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7426(Hits)

为摸清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近日,我们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全市8个县(市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有132个乡镇(街道),653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84.15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2.77%),耕地面积848.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6亩(略高于全国人均1.38亩和全省人均1.2亩的水平)。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发展缓慢。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流转呈现出加快发展趋势。比如,临清市2006、2007和2008连续三年的土地流转面积分别达到1.8万亩、2.6万亩和3.5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为26.51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12%(低于全省6.1%的流转比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委托代耕等六种形式,其中,转包流转土地面积9.65万亩,占流转总量的36.39%;出租流转土地面积9.05万亩,占流转总量的34.15%;互换流转土地面积2.56万亩,占流转总量的9.67%;转让流转土地面积1.35万亩,占流转总量的5.08%;股份合作流转土地面积0.71万亩,占流转总量的2.68%;委托代耕流转土地面积2.35万亩,占流转总量的8.88%;其他形式流转土地面积0.84万亩,占流转总量的3.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起到了六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壮大了农村经营主体。随着农村土地管理的逐步加强,土地流转由过去单一的农户间流转逐步过渡到目前的农户与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主体间的流转,呈现出流转主体多元化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引领土地流转。各类不同性质、不同主体的农字号龙头企业为了拓展生产空间,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带动了土地流转。比如,自2004年以来,临清市银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流入土地1.5万亩,迅速扩大了企业经营规模。二是专业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促进了土地流转。比如,莘县王庄集乡大康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村委会统一承接群众流转出的80亩土地,与农户签订承租合同,实行规模经营,每年每亩租金为700元,租赁期限为10年,既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又促进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二)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近年来,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及时将承包土地流转出去,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及时获得土地,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一些地方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基地化生产模式,涌现出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比如,茌平县韩集乡贾庄村两委,根据种棚意向户的要求,协调种棚户承包地的左右邻,根据土地品质确定流转承包费为每年800斤小麦折算价,实现了大棚菜的规模化种植。莘县观城镇南街村村民将143亩土地租赁给外地客商开发生态农业,投资270万元,建设“第六代高科技”冬暖式大棚和高标准大拱棚,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建成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400亩连片成方的标准化冬暖式蔬菜大棚示范基地。

(三)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土地流转优化配置了农村土地资源,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获得土地的经营主体,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措施,逐步建立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等一体化经营体系,有效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比如,茌平县贾寨乡耿店村2006年4月牵头成立的茌平县绿冠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开展生产经营,到2008年9月,基地种植面积增至1.2万亩,不但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而且带动周边乡镇农民种植蔬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蔬菜种植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地经营能手集中。这些经营主体自身科技水平相对较高,而且采用先进科技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强。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经济效益,他们积极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同时,土地流转形成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客观上也为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莘县董杜庄镇西瓜种植示范园,从台湾、北京引进了“小兰”、“京欣2号”等西瓜新品种,推广面积1万多亩,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五)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他们放心地向二三产业或城镇转移。同时,也使那些想出去还没有出去的人打消了顾虑,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比如,茌平县洪官屯乡耿茂林村,共有农户301户,耕地面积1280.35亩,到今年11月共流转土地面积247亩,占该村耕地总面积的19%,全村1068名人口中,外出务工经商的达到330人。

(六)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转出土地的农户来说,不仅可以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可以外出务工或投身其他经营活动,从而获取更多的收入。对于受让土地的经营者来说,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增加,可以通过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等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土地流转实现了供求双方的互利双赢,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比如,茌平县鲍庄村一村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别的农户,自己开办了一个经营百货、副食、粮油等商品的综合超市,每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经济开发区的艳丽苗木合作社,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获得土地1280亩,户均增收达1.2万元以上。

二、问题和原因

当前,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发展还不够快,效果还不够理想。流转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健康发展。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流转意愿不迫切。一是由于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恋土情结较为普遍和浓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满足于守土经营,不愿流转。二是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还不完善,农民群众担心流转后会失去土地或损害土地,不敢流转。三是部分基层干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够重视,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态度,加重了农民群众的疑虑,不去流转。

(二)流转程序不规范。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事前、事中、事后的规范服务体系。从调查情况看,不少农户采用“口头协议”私下自发流转;一些小面积的流转,别说乡、村,就连村民小组长也很难掌握起来;只有规模较大的流转,乡、村才会记录在案。流转行为中普遍存在着合同不规范、合同入档率低、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等问题,导致产生纠纷时得不到法律保护,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三)流转服务不配套。一是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不健全。目前,我市8个县(市区)中仅有茌平县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由于缺乏必要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土地流转供求信息难以及时有效沟通,供需之间严重脱节,导致土地流转费时费力。二是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市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登记备案制度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一旦产生纠纷调解难度很大,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三是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土地流转行为是一种民事行为,政府在这些行为中主要是管理、服务和监督,真正要使土地流转发展壮大起来,还要靠引导扶持壮大中介组织,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土地流转的强大活力。

(四)流转发展不均衡。一是土地流转比例不均衡。二三产业发达或者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市区),土地流转比较活跃。流转面积最大的茌平县,土地流转面积达5.36万亩,占其耕地总面积的5.6%。反之,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外出务工人员较少的地方,土地流转面积就相对较少。二是土地流转价格差别大。不同的地域因种植农作物不同,流转金支付数额也不同。据调查,东昌府区沙镇黄西村以种粮为主,每年每亩土地租金为500元左右;而沙镇范东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每年每亩租金达800元以上。东昌府区堂邑镇转包租金根据土地等级来确定,一般来说土地等级差的地块,每年每亩租金在150元至200元之间;土地等级好的地块每年每亩租金在300至400元之间。

(五)流转成效不突出。从流转期限来看,当前的流转大多数是短期流转,一些受让方只顾眼前自身利益,没有增加投入的积极性。从流转规模来看,当前的流转大多数是小规模流转,集中连片大规模的流转较少。从流转方式来看,当前的流转大多数是以农户间的转包、互换方式为主,其它形式的高效流转很少,这样流转的土地相对以前没有多大变化,土地的产出效益提高幅度不大。

三、对策及建议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将土地的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我市下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总体要求应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土地政策为前提,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目标,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有序流转”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应市场运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基本确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土地管理制度,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具体要抓好以下七个环节:

(一)搞好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了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必须坚持的原则、方向、形式和具体要求,是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纲领。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政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城乡统筹发展平台,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新途径,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政策,打消农民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疑虑。特别是,要重点宣传土地流转的积极意义,让农民群众打心底里认识到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措施,激发农民群众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同时,创新宣传手段和形式,在利用好电台、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作用,集中总结推广一批土地流转的先进典型村(居),靠典型带动,促进加快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步伐。

(二)建立服务机构,健全服务体系。依据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土地流转工作的责任部门,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改变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无序状态。从外地经验看,一般是建立县(市区)、乡(镇和街道)、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网络,为供求双方提供土地流转相关服务。即,以县(市区)农业局为依托,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网络平台;以镇经管站为依托,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交易中心;村级设立服务站,一般由村主任、村会计(或出纳)等人员组成。

(三)制定流转细则,规范流转程序。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细则》,明确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规范土地流转的基本程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就是流转过程、流转土地开发使用要符合国家规定;“自愿”,就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流转方式、流转期限、流转价格、违约责任等由双方平等协商确定;“有偿”,就是合理评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格,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的期限。符合条件的土地流转,一般要经过协商、签定合同、备案等几个步骤,并办理相关手续。其中,要重点加强对合同的规范,统一规定合同文本格式,合同内容中要明确土地流转的形式、用途、补偿、期限和违约责任等,并报土地流转主管部门鉴证和备案登记。

(四)搞好管理监督,促进依法流转。搞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咨询,指导流转双方签订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做好登记、审批、备案、合同鉴证、档案管理等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日常监管和信息发布工作,及时掌握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抓好土地流转的监督检查和纠纷调解工作,严格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政策规定。及时做好调解或仲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流转的良好秩序。

(五)出台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建议出台指导全市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奖励、扶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措施。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扶持资金,建立落实以上政策的财政保障机制;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扶持第三方即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形成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

(六)健全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首先,要尽快把放弃经营土地、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应以此为契机,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其次,是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新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应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参加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总之,要通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后顾之忧。

(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各级应在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土地流转重大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工作措施,加大领导力度。农村工作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规划引导和组织协调。农业部门要积极承担起农村土地流转主管部门的责任,尽快落实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措施,健全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土管部门要着力抓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检查监督,防止土地流转中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有计划地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及时研究农村土体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我市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聊城440万亩耕地将有准确“身份证”

2014-08-15 08:43聊城晚报| 分享

扫描到手机

[摘要“今年年底前,]聊城市131个乡镇4035个村庄将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占总村数的61.94%,占涉农村数的69.04%,涉及73.31万农户,270.76万人,446.65万亩耕地,为土地流转奠定坚实基础。”8月13日,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说。

“今年年底前,聊城市131个乡镇4035个村庄将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占总村数的61.94%,占涉农村数的69.04%,涉及73.31万农户,270.76万人,446.65万亩耕地,为土地流转奠定坚实基础。”8月13日,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说。

据介绍,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聊城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确保数据准确完整,聊城在试点工作中采取了“四榜公示”制度。第一榜公示《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摸底信息表》;第二榜公示由测绘公司矢量化处理的地籍草图,对农户有异议的信息进一步核实;第三榜公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公示确认表》和地籍图;第四榜公示农户登记信息和白色鱼鳞图,经农户确认后,以此为依据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严格“四榜公示”消除了群众的顾虑,是试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的关键。“四榜公示”影像资料存档备案作为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

为统一工作标准,降低工作成本,保证工作质量,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3年下半年以来,聊城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集农业、财政、国土等有关部门,对聊城市在试点工作中采用的图解法、航测法、实测法三种不同测绘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证和成本分析。

采用图解法成本约33-35元/亩,效率最高,但精度最低;采用航测法成本约40-45元/亩,精度和效率较高,成果直观;采用实测法成本约45-50元/亩,精度最高,但用时太长。经过综合论证,聊城市确定全面推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时,在全市推广“航测法”进行经营权调查。

同时,市政府针对我市国土“二调”图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均为1:10000比例尺,分辨率太低,达不到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技术要求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本着抓住关键节点、夯实工作基础、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原则,作出了具体安排:一是全市统一航拍制作1:2000比例尺、分辨率优于0.16米的数字正射影像(DOM)图作为工作底图;二是市级统一建设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综合平台。目前,聊城市已在全省率先完成航拍。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市、县两级积极争取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经费,共落实专项资金1569.05万元。其中,第一批试点工作经费235万元,扩大试点工作经费934万元;2014年3月,市财政拿出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市统一航拍工作,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综合平台建设。目前,县(市、区)已落实全面开展工作经费5000多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及时拨付工作经费,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延伸阅读 确权效果:

聊城实现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

“目前,聊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已经投入使用,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8月13日,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说。

目前,聊城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将农户土地承包信息纳入了管理平台,点击任何一个农户,可以查询每个承包地块的面积、形状、空间位置等信息;点击成果图上任意一块土地,可以查询该块土地的承包农户姓名、地块编号、登记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

另外,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农户土地承包信息空间位置清晰、地块面积准确,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得到依法确认,广大农民获得了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确权登记颁证还解决了大量遗留问题,发现和妥善解决了承包面积不准确、“四至”不清楚、合同不规范、登记簿不健全以及部分农户承包权利未落实等遗留问题,涉及农村土地的信访案件明显减少,较上年同比下降36%。农民群众对土地承包关系和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更加认可。

通过农户家庭成员、地块“四至”、空间信息、地块数量等信息的“四确认”,使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更加明确,彻底杜绝了随意调整土地的行为,有效减少了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在土地方面产生的纠纷和矛盾,进一步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聊城市确定在全市采用“航测法”进行经营权调查,并统一航拍制作工作底图,节约了大量的工作成本。从试点情况看,采用无人机航拍,每亩约需成本2.6-3.3元。而全市统一组织航拍每亩仅需0.48元,每亩节约成本2.12-2.82元。仅此一项,全市节约资金1500-2000万元。

同时,统一航拍还为下一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确保了工作质量,为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夯实了基础。

业内呼吁:

将聊城列入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8月13日,记者从聊城市农委获悉,明年底前,聊城将完成全市全部728.26万亩家庭承包耕地确权颁证工作。

据介绍,通过确权登记颁证,稳定和完善了土地承包关系,妥善解决了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实现了“四相符”和“四到户”,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用益物权,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为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说,全面推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需要大量资金,仅依靠市、县(市区)财政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像聊城这样的欠发达市,筹集确权登记颁证经费非常困难。建议中央、省尽快拨付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确保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

确权登记颁证之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得到了保障。但要真正体现经营权证的价值,还需要中央、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如抵押贷款政策、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补助奖励政策等,以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外,聊城位于中原经济区、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地理位置优越,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聊城是传统农业大市,具有较好的农村改革基础条件,建议中央、省将聊城列入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给予更多支持,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探索新路。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1.36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3.87%,预计今年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0万亩。”2月18日,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说。

目前,全市形成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4021个,其中50—100亩的2955个,100—500亩的982个,500—1000亩的61个,1000亩以上的23个。

值得注意的是,聊城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48.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7%,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6.6%,成方连片的规模化流转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事例

“先付钱再流转”

经验在临清获推广

临清市康庄镇康圣庄村共有农户210户,有地的160户,土地1360亩。

村支书盛士友说,近些年,村民在外打工的居多,致使落荒耕地越来越多,加之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人也将搬进新型农村社区,种地会变得不便利。

2014年春节前,康圣庄村经过两次公开投标,在近20位投标人的竞争下,千余亩土地由该村盛海章和盛敏章竞标成功,每亩流转资金比去年高出800元。

第一次投标竞标的方案是,每亩按照1360元的标准补偿,但每年收获后分两次支付给农民。

村民盛保生提出:“地给人家种了,收不到钱怎么办?种地的要遇到像今年大涝的灾害赔了,我们也得跟着赔,怕到最后,地没了钱也没了。”

盛保生的意见引起大家的共鸣,第一次竞标失败。

随后,村两委与承包方再一次协商,提出流转的前提必须“先付钱再流转”,并拿出两个方案,已播种小麦的农户可以到次年收获后流转,也可直接流转,按每亩种320元标准补偿种植费。每年每亩900斤小麦,每年芒种前一次性支付完。

这样算下来,全村土地一年的流转费用就将近200万元。盛海章和盛敏章感觉压力不小,但他们说,从长远看应该有利润。

他们粗略计算了一下,由于土地规模大,农机用得上,耕种能节省30元;直接取消地垄,会提高水速,每亩能节省10元;种子、化肥、农药购买的数量多,定会享受批发价格,每亩节省50元左右;秸秆等,一亩地能节约100多元。加之家中有联合收割机3台,玉米收割机2台,旋耕机、秸秆粉碎机3台,机械化条件具备,所以“先付钱再流转”不会吃亏。

康圣庄村支书盛士友说,经过入户调查及协议意向显示,村中其他100多户农民将会在今年9月前陆续签订合约,届时全村160户除一户的20亩地外,1340亩土地将实现集体流转。

“先付钱再流转”这一做法逐渐得到临清农民的认可,并逐渐在临清推广开来。

临清市松林镇的亢庙村和王大人村,234户的216亩土地流转给聊城市东正有限公司用于黑牡丹种植,按每亩1000元的价格,兑现农民一年的租金21.6万元。临清中华海棠园3000亩的土地流转,每亩地农民可拿到1200斤小麦流转资金;临清银杏大观园5000亩的流转,按公司加基地、合作社加农户等形式开展着,流转正实现着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双赢。

据统计,临清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3.34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16.24%。

特点

成方连片的规模化流转

占据主导地位

来自聊城市农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形成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4021个,其中50—100亩的2955个,100—500亩的982个,500—1000亩的61个,1000亩以上的23个。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48.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7%,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6.6%,成方连片的规模化流转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聊城土地流转的一个特点是,形式趋于多样。由过去农户之间的转包、互换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转包、出租为主,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并存。在全市流转的土地中,转包占51.68%,出租占39.13%,互换占4%,转让占2.15%,股份合作及其他占3.04%。

土地流转新型主体异军突起也是聊城土地流转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全市土地流转总量中,16.89%流转到了农业龙头企业,18.52%流转到了农民合作社,7.74%流转到了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户之间流转面积在流转总面积中的比例由以前的8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56.85%,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经营主体。

目前,聊城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政策,在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用地优惠、项目申报等方面向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倾斜,鼓励扶持土地流转。聊城各乡(镇、街道)分别依托经管站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行政村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点,建立了信息员队伍,在全市基本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指导、纠纷调解等全方位服务,并依托信息平台,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实现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户间土地供求信息的有效对接,畅通了土地流转渠道。

成效

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01.36万亩

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介绍说,2008年底,聊城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面积只有18.54万亩,占全市农户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52%。现在,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1.36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3.87%。预计到2014年底,聊城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将达到120万亩。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有能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集中,带动大量社会资本流向农业、反哺农业,解决了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

土地流转还让一些地方闲置多年的耕地、荒地流入各种经营主体,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使用,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目前,全市新增流转土地,80%以上用于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区,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的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大多实行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解决了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中,农产品质量监管点多面广难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证等弊端,降低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稳定了原料供应,保障了原料质量和产品质量。

现实中,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多数缺劳力、缺技术,且大部分种植粮棉作物,土地产出率低。土地流转后,这些土地主要用于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水果等种植,产值大幅度增加。而转移后的劳动力,一方面有稳固可靠的流转收入,一方面可以外出务工或从事第二、三产业,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流转土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比未流转土地的高出20%—30%。

张爱英说,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前提,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人地分离的矛盾,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和城镇。

建议

引导村庄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聊城土地流转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户间的土地流转大部分是自发形成的,以亲朋邻里间为主,而多数是双方只根据所达成的口头协议流转。有的虽然签订了流转合同,但内容不完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甚至引发了一些纠纷。

还有,目前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虽然全市已有100多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真正发挥作用的较少。各县(市、区)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也未真正建立起来。市场流转信息不够畅通,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常流转。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较发达的城郊,大部分土地流转后存在“非粮化”倾向,甚至部分流转土地还有“非农化”现象。一些企业在原来的耕地上修路、建厂、建简易宾馆、建设农业休闲园区等,破坏了耕作层,减少了耕地数量。

目前,各级扶持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依然滞后,能够享受到财政扶持的经营主体数量还很少,而目前土地流转价格大幅攀升,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规模经营的发展。

张爱英说,应引导各级重视农业开发园区建设,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力度,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鼓励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强化政策引导,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经营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集中成片流转土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集中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农业的,优先安排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转移进城农民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让农民无后顾之忧地放心进城。加大对有转移就业意愿农民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另外,引导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庄,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将土地流转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对接,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到农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到城镇郊区兴办特色农业。

设想

财政对土地流转中多环节进行奖励

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有个设想——加大对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对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进行补助;对转出土地的农户进行奖励;对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特别奖励。

有关部门要为规模经营主体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金融机构要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并对实力强、资信好的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农田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其按照不超过经营土地面积的0.05%用于建设生产管理辅助性简易设施,其性质按临时建设用地审批与管理,期满后自行复垦。畜牧规模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

开展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主体,必须具备完整、规范的流转手续,流转合同经土地流转服务机构鉴证,流转规模达到市奖励标准,由本人或法人代表提出奖励申请,经乡镇街道初审后,报市、县(市区)级审查,根据审查结果予以落实奖励。

对县(市、区)级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委托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流转,且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根据当年实际流转面积,分别给予乡(镇、街道)、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以奖代补工作经费。

对符合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流转合同手续完备,并签订5年以上流转合同的转出土地农户,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规模经营主体应优先安置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就业。农民流转全部土地后自主创业和兴办项目,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政策。

为鼓励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面积300亩以上、入股期限10年以上,并实行保底分红和二次返利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市财政应该加大奖励力度。

聊城农户流转土地每年财产性收入13亿

2014-08-15 土流网

来自聊城市农委的消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2.87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8.25%。涉及25.75万农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农户数的20.99%。

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说,土地流转价格并不统一,但平均每亩租金一年能达到1000元,这样推算,132万亩耕地每年的租金就超过13亿元,这些都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另外,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每人每年都可以通过打工或做生意实现至少几万元的收入,25万户加起来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事例:

莘县黄秋葵种植带动农民致富 高唐5万农民当起“职业田管员”

莘县农民冯道启在大张家镇前石楼村承包了100多亩耕地种植黄秋葵,今年的收成非常不错。

黄秋葵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植物,是降血糖的良药,食用方法多样,既可凉拌,又可热炒、油炸,还可汤食,也可以深加工成花茶、饮料、胶囊、干蔬、油等。

“黄秋葵的生产期比较长,每天都要采摘,产量高,价格也很高,一斤达到四五块钱,而且还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比如雇人采摘每斤是4毛,装箱是每斤2毛。”莘县大张家镇党委书记顾磊说。

今年,莘县张寨镇双庙村粘玉米种植基地里,粘玉米长势很好。“我们流转的500亩土地,全部承包给徐庄村一位客商种植粘玉米,采用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收购的集约化模式,一亩地可多收入600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刘记章介绍说。

前石楼村、双庙村是莘县农村土地流转走上快车道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莘县共签订流转合同45853份,涉及农户48424户,占农村总户数的21.6%,流转土地面积达24.46万亩,占农村总户数的20.65%。

高唐县则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主导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的抓手,流转土地15.8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0.8%,涉及农户26153户,有5万农民在各类种植基地当起了“职业田管员”。

面对几十年土地分散种植,高唐县建立起了土地流转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在县农业局成立了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合同签订、流转政策咨询等,全方位为农民服务。

为使土地流转后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救出来,50岁以下的农民有的到企业打工,有的从事第三产业,50岁以上富有种植经验的农民大都成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竞相聘任的田间管理员。这些管理员工作形式很灵活,可以按天计算工资,也可以按亩或斤实行计件工资,每年有万余元的经济收入,被称为“职业田管员”。

数据:

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30万亩 规模化流转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来自聊城市农委的消息显示,聊城全市耕地859万亩,其中家庭承包耕地面积728.26万亩,承包农户122.72万。2013年,聊城市政府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列为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和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的重要内容,聊城的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迅猛。

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说,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2.87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8.25%。涉及25.75万农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农户数的20.99%。

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聊城全市形成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3660个,其中50-100亩的2335个,100-500亩的1227个,500-1000亩的71个,1000亩以上的27个。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51.9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9.13%,成方连片的规模化流转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张爱英说,由过去农户之间的转包、互换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转包、出租为主,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并存。在全市流转的132.87万亩土地中,转包70.26万亩,占52.88%;出租占51.5万亩,占38.75%,互换4.83万亩,占3.64%;转让2.21万亩,占1.67%;股份合作1.37万亩,占1.04%;其他2.7万亩,占2.04%。

聊城土地流转总量中,15.23%的流转入农业企业,19.76%的流转入农民合作社,6.77%的流转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户之间流转面积在流转总面积中的比例由以前的8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58.24%,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土地流转的经营主体。另外,全市132.87万亩流转土地中,从事粮食生产的74.2万亩,占55.85%;从事蔬菜生产的22.08万亩,占16.62%;从事林果生产的13.05万亩,占9.83%;其他23.48万亩,占17.68%。流转用途主要集中在粮食、蔬菜产业,占72.47%。

实践:

流转100亩以上给予奖励扶持 131个乡镇建土地流转服务大厅

聊城市各县(市、区)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在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用地优惠、项目申报等方面向农村土地规模流转主体倾斜。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流转主体当年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并用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高效农业的,给予奖励扶持;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面积较大的村,给予工作资金奖励。

还有,全市131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大厅,3863个村庄设立了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点,建立了信息员队伍,为流转双方搭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全市已签订流转合同17.57万份,发布土地流转信息6.6万余条,加强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实现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户间土地供求信息的有效对接,畅通了土地流转渠道,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们先后培育了莘县洋香瓜、茌平圆铃大枣、冠县店子灵芝、高唐艳丽苗木、东昌府亿沣蔬菜、东阿艾山油料牡丹等流转规模较大的示范典型,建成了多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张爱英说,今年,聊城市政府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规划:

限制流转土地使用“非粮化”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张爱英说,聊城力争2015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为加快土地流转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流转土地的主要承租者。“我们将引导各级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视农业开发园区建设,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力度,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鼓励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以后各级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集中成片流转土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要加大对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对集中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农业的,优先安排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转移进城农民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大对有转移就业意愿农民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民二次创业。

聊城还引导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农民承包地集中起来,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将土地流转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对接的新模式,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到农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到城镇郊区兴办特色农业。值得注意的是,聊城将限制流转土地“非粮化”,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专业大户、合作社种植粮食作物,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补贴和粮食价格,增强土地流转主体的种粮积极性。建立工商资本流转土地准入机制,严格限制农用地转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另外,聊城还要依托各级农业(农经)部门,建立健全以县级为中心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引导农民将承包土地在公开市场上流转交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1.36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3.87%,预计今年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0万亩。”2月18日,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说。

目前,全市形成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4021个,其中50—100亩的2955个,100—500亩的982个,500—1000亩的61个,1000亩以上的23个。

值得注意的是,聊城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48.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7%,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6.6%,成方连片的规模化流转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事例

“先付钱再流转”

经验在临清获推广

临清市康庄镇康圣庄村共有农户210户,有地的160户,土地1360亩。

村支书盛士友说,近些年,村民在外打工的居多,致使落荒耕地越来越多,加之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人也将搬进新型农村社区,种地会变得不便利。

2014年春节前,康圣庄村经过两次公开投标,在近20位投标人的竞争下,千余亩土地由该村盛海章和盛敏章竞标成功,每亩流转资金比去年高出800元。

第一次投标竞标的方案是,每亩按照1360元的标准补偿,但每年收获后分两次支付给农民。

村民盛保生提出:“地给人家种了,收不到钱怎么办?种地的要遇到像今年大涝的灾害赔了,我们也得跟着赔,怕到最后,地没了钱也没了。”

盛保生的意见引起大家的共鸣,第一次竞标失败。

随后,村两委与承包方再一次协商,提出流转的前提必须“先付钱再流转”,并拿出两个方案,已播种小麦的农户可以到次年收获后流转,也可直接流转,按每亩种320元标准补偿种植费。每年每亩900斤小麦,每年芒种前一次性支付完。

这样算下来,全村土地一年的流转费用就将近200万元。盛海章和盛敏章感觉压力不小,但他们说,从长远看应该有利润。

他们粗略计算了一下,由于土地规模大,农机用得上,耕种能节省30元;直接取消地垄,会提高水速,每亩能节省10元;种子、化肥、农药购买的数量多,定会享受批发价格,每亩节省50元左右;秸秆等,一亩地能节约100多元。加之家中有联合收割机3台,玉米收割机2台,旋耕机、秸秆粉碎机3台,机械化条件具备,所以“先付钱再流转”不会吃亏。

康圣庄村支书盛士友说,经过入户调查及协议意向显示,村中其他100多户农民将会在今年9月前陆续签订合约,届时全村160户除一户的20亩地外,1340亩土地将实现集体流转。

“先付钱再流转”这一做法逐渐得到临清农民的认可,并逐渐在临清推广开来。

临清市松林镇的亢庙村和王大人村,234户的216亩土地流转给聊城市东正有限公司用于黑牡丹种植,按每亩1000元的价格,兑现农民一年的租金21.6万元。临清中华海棠园3000亩的土地流转,每亩地农民可拿到1200斤小麦流转资金;临清银杏大观园5000亩的流转,按公司加基地、合作社加农户等形式开展着,流转正实现着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双赢。

据统计,临清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3.34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16.24%。

特点

成方连片的规模化流转

占据主导地位

来自聊城市农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形成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4021个,其中50—100亩的2955个,100—500亩的982个,500—1000亩的61个,1000亩以上的23个。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48.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7%,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6.6%,成方连片的规模化流转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聊城土地流转的一个特点是,形式趋于多样。由过去农户之间的转包、互换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转包、出租为主,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并存。在全市流转的土地中,转包占51.68%,出租占39.13%,互换占4%,转让占2.15%,股份合作及其他占3.04%。

土地流转新型主体异军突起也是聊城土地流转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全市土地流转总量中,16.89%流转到了农业龙头企业,18.52%流转到了农民合作社,7.74%流转到了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户之间流转面积在流转总面积中的比例由以前的8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56.85%,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经营主体。

目前,聊城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政策,在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用地优惠、项目申报等方面向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倾斜,鼓励扶持土地流转。聊城各乡(镇、街道)分别依托经管站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行政村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点,建立了信息员队伍,在全市基本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指导、纠纷调解等全方位服务,并依托信息平台,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实现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户间土地供求信息的有效对接,畅通了土地流转渠道。

成效

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01.36万亩

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介绍说,2008年底,聊城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面积只有18.54万亩,占全市农户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52%。现在,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1.36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3.87%。预计到2014年底,聊城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将达到120万亩。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有能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集中,带动大量社会资本流向农业、反哺农业,解决了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

土地流转还让一些地方闲置多年的耕地、荒地流入各种经营主体,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使用,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目前,全市新增流转土地,80%以上用于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区,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的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大多实行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解决了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中,农产品质量监管点多面广难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证等弊端,降低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稳定了原料供应,保障了原料质量和产品质量。

现实中,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多数缺劳力、缺技术,且大部分种植粮棉作物,土地产出率低。土地流转后,这些土地主要用于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水果等种植,产值大幅度增加。而转移后的劳动力,一方面有稳固可靠的流转收入,一方面可以外出务工或从事第二、三产业,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流转土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比未流转土地的高出20%—30%。

张爱英说,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前提,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人地分离的矛盾,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和城镇。

建议

引导村庄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聊城土地流转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户间的土地流转大部分是自发形成的,以亲朋邻里间为主,而多数是双方只根据所达成的口头协议流转。有的虽然签订了流转合同,但内容不完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甚至引发了一些纠纷。

还有,目前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虽然全市已有100多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真正发挥作用的较少。各县(市、区)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也未真正建立起来。市场流转信息不够畅通,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常流转。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较发达的城郊,大部分土地流转后存在“非粮化”倾向,甚至部分流转土地还有“非农化”现象。一些企业在原来的耕地上修路、建厂、建简易宾馆、建设农业休闲园区等,破坏了耕作层,减少了耕地数量。

目前,各级扶持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依然滞后,能够享受到财政扶持的经营主体数量还很少,而目前土地流转价格大幅攀升,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规模经营的发展。

张爱英说,应引导各级重视农业开发园区建设,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力度,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鼓励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强化政策引导,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经营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集中成片流转土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集中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农业的,优先安排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转移进城农民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让农民无后顾之忧地放心进城。加大对有转移就业意愿农民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另外,引导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庄,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将土地流转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对接,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到农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到城镇郊区兴办特色农业。

设想

财政对土地流转中多环节进行奖励

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有个设想——加大对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对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进行补助;对转出土地的农户进行奖励;对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特别奖励。

有关部门要为规模经营主体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金融机构要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并对实力强、资信好的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农田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其按照不超过经营土地面积的0.05%用于建设生产管理辅助性简易设施,其性质按临时建设用地审批与管理,期满后自行复垦。畜牧规模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

开展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主体,必须具备完整、规范的流转手续,流转合同经土地流转服务机构鉴证,流转规模达到市奖励标准,由本人或法人代表提出奖励申请,经乡镇街道初审后,报市、县(市区)级审查,根据审查结果予以落实奖励。

对县(市、区)级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委托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流转,且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根据当年实际流转面积,分别给予乡(镇、街道)、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以奖代补工作经费。

对符合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流转合同手续完备,并签订5年以上流转合同的转出土地农户,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规模经营主体应优先安置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就业。农民流转全部土地后自主创业和兴办项目,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政策。

为鼓励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面积300亩以上、入股期限10年以上,并实行保底分红和二次返利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市财政应该加大奖励力度。

第二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土地流转”一词不断见诸报端,成为各方关注讨论的热门话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并逐步从沿海向内地扩展。土地流转的总体状况在于它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收入水平和劳动力状况。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正确认识它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土地流转与各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土地流转总体情况问题关系

引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明确了根本依据,维护了新时期农民的权益。

1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

1.1流转数量和规模逐步增长。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并逐步从沿海向内地扩展,在较长时期内流转的规模是稳定的,一般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5%左右。近几年呈加快趋势,截至2007年末,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6372万亩,比2006年增长14.8%,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5.2%。特别是2008年以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截至8月底统计,各地上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到1.06亿亩,比上年增长66%;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7%,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1.2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

2007年各类流转形式占总流转面积的比重为:转包和出租占78%;转让占8.3%;入股占3.8%;互换占4.5%;其他形式占5.4%。2003-2007年,转包和出租形式所占比重上升了10.6个百分点。

1.3流转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在农户之间流转的基础上,近些年一些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进入农业经营,参与流转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据调查县统计,目前农村土地在农户之间流转占流转总面积63.9%,受让方为企业等其他主体的占36.1%。

1.4流转规模与收入水平和劳动力变化密切相关。

2007年,东、中、西部地区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88%、4.77%和5.3 3%;其中东部地区有5 0%的省(直辖市)流转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以上的有5个省(直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的地区流转比重较高,如重庆市和四川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占其农村劳动力总数4 8.8%和4 4.6 %,其比重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5%)15.3和11.1个百分点;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15.9%和11.6%,其比重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2%)2倍和1.23倍。

从目前流转情况看,总体健康平稳。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转移和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推进,流转呈逐步发展趋势。但受农村人口大量稳定转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制约,目前大多数农村还不具备大规模流转的条件,流转市场的培育、规模经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 地方对土地流转采取的主要措施

2.1加强流转规范管理。

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各省区逐步建立健全以实施流转合同制为重点的流转管理制度和规程。目前流转一年以上建立了稳定流转关系的大多数签订了合同。2007年全国签订的流转合同份数比上年提高了27.9%。在农业部组织的土地流转抽样调查中,80%的调查县流转合同签订率达到60%以上,其中有26.7%的调查县达到80%以上。农户调查中流转合同签订率达82%。93.3%的调查县采取了县以上统一规范流转合同文本。及时调处流转纠纷。2007年农业部受理流转问题信访51件,比上年减少50.5%,占承包类问题信访比重由3.87%下降到1.7%。农户调查反映发生的流转纠纷总体上能够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其中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的占76.2%,仲裁解决的占14.3%,诉讼解决的占9.5%。

2.2积极提供流转服务。

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

2.3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据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初步调查统计:目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3 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3.1强行流转的问题在少数地方仍时有发生。

主要是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对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土地集中,片面强调和追求农业规模经营而忽视甚至侵害农民土地合法权益;有的地方不顾条件盲目对流转下指标定任务,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的问题在少数地方仍时有发生。据调查县统计,有20%的调查县曾发生强行流转问题和纠纷。

3.2流转利益纠纷在各地仍不同程度存在。

农户间流转以及短期流转中合同签订率不高,流转双方形成的利益关系和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有的在长期流转中流转双方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因经营风险和市场变化等原因也容易引发利益矛盾。据调查县统计,有80%的县发生过流转利益纠纷。

3.3有的在流转中改变土地农业用途。

有的地方还存在将流转的耕地用于种树或挖鱼塘,有的甚至搞非农建设。

3.4规模流转的耕地很少用于种粮。

由于种粮效益低,在流转的土地中,种粮的面积和比重有进一步缩减的趋势,特别是规模流转中用于种粮很少。据调查县统计,目前农户之间流转土地中用于种粮比重占71.9%,而规模流转入企业、业主的土地中用于种粮比重仅为6.4%。今后不少地方将可能出现流转面积递增、种粮面积递减的情况。在南方部分丘陵山区,有的外出务工农民无偿转出的生产条件较差土地无人耕种,有的出现抛荒。土地流转工作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4.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土地流转与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系。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必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长久稳定承包关系,农民才有可能充分行使好土地流转权利,从根本上消除流转的后顾之忧,才有可能建立起稳定的流转关系。因此,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和制度保障,流转必须坚持好这个前提。在土地流转中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的错误做法。同时,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农民意愿的土地流转,也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意,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也就成为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并通过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完善。

4.2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土地流转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组织化,而不是简单的土地规模化。国际上既有依靠集中和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欧美模式,也有在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东亚(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模式。我国人多地少、农民比重大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大量转移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地区靠集中和扩大土地规模来发展现代农业,在相当长时期内是不可能的。立足国情,正确的思路应当是: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通过正确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流转土地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走出一条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服务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路子,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应当看到,通过土地流转,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在实行家庭承包制条件下,土地流转是实行土地集中式规模经营的前提,土地流转的速度、范围和规模,决定了这类规模经营的速度、范围和规模。由于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范围和规模十分有限,因而发展土地集中式规模经营的速度、范围和规模也会十分有限。不能一讲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经营就必须实行土地流转和集中,更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规模经营的速度和规模,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动土地流转。任何时候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强行集中土地搞规模经营,都将会引发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后果。也不能一讲农业现代化就照搬欧美模式,而要注重研究在人多地少、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东亚模式的经验,探索我国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走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因此,我们应当在通过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的同时,更加注重按照三中全会《决定》中指明的“统一经营”发展方向,积极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4.3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4.3.1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需要加强流转管理和服务。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核心是明确和尊重市场主体,用市场机制引导流转;农民是流转的市场主体,土地流转是农民依法拥有并自主行使的土地权利,土地是否流转和以什么方式流转,都应是农民的意愿,由农民自己作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因此,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必须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前提。土地流转管理应该以指导和服务为主,是一种指导性和服务式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几点:一要尊重农民流转主体地位,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或者阻碍流转;二要以法律政策为依据,不得非法为土地流转设置附加条件和要求,签订流转合同要农民自愿申请和接受;三要不增加农民负担。

4.3.2提供土地流转服务也必须是农民需要和自愿接受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几点:

一要以农民自愿接受为前提,不能强加于农民;二是不能包办代替,不能代替农民签订流转合同;三是不能向农民乱收费。需要指出的是: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需要管理和服务两手抓,不能只抓管理不重视服务,也不能只抓服务而忽视管理。要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各地要善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搞好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验。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

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当前和今后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重点围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为核心,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全面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确保流转规范有序;以逐步依法建立纠纷仲裁体系为依托,不断健全流转纠纷调处机制,确保流转纠纷及时化解;以建立流转服务组织为平台,逐步完善和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流转纠纷调处等项服务,不断优化流转外部环境。通过加强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第三篇:浅谈农村土地流转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

九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A0812班 吴敦旭

内容摘要: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其中土地流转存在着急迫性,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在当前形势下继续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客观与主观的影响因素使的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度较慢,针对诸多问题我们也要想出一些相关的对策来解决。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急迫性;突出问题;解决办法

“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巨轮从农村开始破冰,从此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 三十年后的2008年,金秋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农村改革的重大决定,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的重大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让、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终达到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业促进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等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出台,是中华大地尤其是农民朋友一次难得的创造历史、创造奇迹的又一重大机遇。将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启中国农村发展又一个崭新的时代。”①

在2008年12月31日发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②。

那么为什么我国要反复强调土地流转,其急迫性又体现在哪里?

一. 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一)中国农村土地结构不完备,体制不完善,导致土地的浪费。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作用下,农村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农用土地结构,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①

② 参考《中国农地》,2009-3。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①。但是这些农用土地的比例在各地都存在着差异,很大一部分地方都存在着使用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在当前的农村用地使用模式下,有很多的土地没有办法充分利用甚至没有办法使。

其次,政府对于具体问题没有很好的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协调,管理体制出现不足,从而导致了广大农村都选择将那些比较难以种植的土地不种或者随便种一些作物。我国的农用地本来就很少,在加上这样的不充分利用土地,大量的浪费土地资源,势必会加剧我国用地紧张局势。

再次,随着形势的改变,农村劳力不断向大城市输出,农村出现田地荒芜现象严重。本来是大片大片的良田却闲置在那里,没有发挥出它本应有的作用。2001年江西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为5534.7千公顷,2002年为5355.1千公顷,2003年为4997.4千公顷,到2007年稍有回升为5215.0千公顷②。总的来看,波动不是很大,尽管有些地区出台罚款措施,但是这一因素的影响还在逐步加大,这将会导致土地的大量浪费,势必会加剧我国用地紧张的形势。

(二)农民增收和农村城镇化的需要

农民增收的需要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收是关键,增收包括增加经济收入和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首先,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卖给国家,丛中来获得一定的收入。那么农作物的收购价格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作物的价格受到市场的影响很大,尽管国家大力保障粮食的收购价格的稳定,但是有很多地方主要不是生产水稻,比如2007年江西省的棉花总种植面积为68334千公顷,而九江地区的种植面积就达48573千公顷,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1.08%,③是棉花主产区,然而近五年来,市场收购价波动很大,质量较好的棉花最高达3.3元/斤,最底时只有0.9元/斤(都昌地区),特别是在2008年,农民在增收的路上跌了一个大跟头,2007年的棉花价格很好,2008年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但是由于受到9月份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纺织企业破产,而此时正是棉花的收获期,很多厂家不需要大量棉花,供过于求,结果只有低价卖出。从而使农民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最新数据表明,自2004年开始,江西省的水稻产量从1803.40万吨上升至2007年的1904.21万吨,期间的产量相对比较稳定,增幅不大,加上江西水稻的种植面积不稳定,很难推动产量继续上升。如果说实行土地流转,第一,就能够建立很好的农作物的销售通道,《土地管理法》。

在线江西统计年鉴2008。

③参考在线江西统计年鉴2008,经过计算而得。①②

也就能够更好的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增收。第二,能够达到一体化管理,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加上稳定的种植面积,我们的粮食产量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也会受益。农村城镇化的需要

截止到2006年,我国的农村人口为7.37亿,占全国人口的56%左右,要想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首先我们知道农村的土地面积有限,随着人口的增长,如果继续像以前一样的按照人口来分配土地,那若干年后,势必会有人分不到土地,所以进行土地流转体现了对未来问题的预见和解决办法。流转后,大部分农民将从角色上开始转变,逐渐的向城镇化转变。

(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长缓慢,需求不断增加,库存量持续下降。2007年到2008年,国际市场粮价快速上涨,30多个国家粮荒引发社

①会动荡。

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状况不佳,自1998-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下滑,2004年开始稍有回升,但总产量暂时不及1998年。

通过土地流转,能够稳定生产规模,保障粮食产量的稳定性,也就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二. 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

(一)农民总体收入不高,难以应对流转后的问题

第一,农民收入单一,一般情况下没办法将仅有的土地流转出去。流转之后很难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主要是目前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水平都很底,没有技术作为生计保障。

第二,农村家庭收入不高,在今天贫富差距较大的时刻,农民需要土地作为保证,以应对物价不断上涨及消费所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农民就更不会轻易放弃土地的使用权。

第三,自古以来,农民都将读书作为出头和光宗耀祖的的唯一道路,现在也一样,农村家庭大多都指望能够通过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摆脱贫穷的生活,而相关费用却很高,只有充分利用已有土地来提高收入,供养大学生。

(二)对基层政权的信任引发一些问题

首先,在土地流转中,政府错位行为严重,一些乡村组织直截充当了土地流转的主体,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改变土地的承包关系,强制土地进行流转②。这使得农民产生了反抗心理,土地流转受①

② 《农村经济研究》,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Econmy,2009-1,p72-73。《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情况及收益分配制度创新》,孔祥智、袁佩佳,中国人民大学。

阻。

其次是基层政权在以往管理过程中的失信和失职。“绝大数村民对干部的意见很大,不指望干部能够为老百姓解决什么问题。89.7%

①的村民认为干部都是用国家资源谋私利的”明显的表明村民对干部的不信任态度。这使得农民不能够抗拒心里的恐惧,自然土地流转受阻。

再次,农村社会转型不彻底,引发信任危机。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开始在推动村庄合并,基层政府正着力推行乡村合并,大大减少了行政村乃至乡镇的数量。“目前,中国农村有3.75万个乡镇,②村级组织有64.5万个。”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给很多农民带来

了情感上的伤害,几个村虽然合并,但没有在情感上合并,当处理一些事关农民利益的事时,那些领导原来属于哪个村的就会尽可能的让那个部分得到最大的利益。像那些没有人在村委会的那个部分的利益连连受到损害,从而导致村民对上面传达下来的安排产生置疑。

(三)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

首先,农民不能摆脱情感上的依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不甘心让“外人”来使用他们的土地。

③“农民更易受地缘和血缘关系的支配。”从而导致土地流转给他人

遇到更大的阻力。

还有,广大农民对政治政策采取一种回避态度,对上面传达的精神觉得不关自己的事。

(四)政策上的问题

第一,流转程序的繁琐性与流转限制的不合理性。“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④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土地流转中的互换、转包、转让的范围,限定在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这种“书面协议”、“发包方同意”、“发包方备案”及“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等限制性规定,在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户在土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决定交易方式和交易目的,交易成本过大,交易程序繁琐,自然不利于交易,不利于土地的流转,特别是 “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限制性条件,使得跨地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泡影。⑤《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苏南模式,P140,于毓蓝,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证券之星网,http://news.stockstar.com。

③ 《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苏南模式,P104,于毓蓝,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④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条

⑤ 《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和对策》,河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组 ①②

第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当土地流转之后,大批农民将涌入城市,进入了二三产业,但是土地仍然是大部分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和生产保障,也是我国农村稳定的基础。“由于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很多农民都不敢放开手去的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①”。

三. 对于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考虑实际情况,逐步流转。

在实际情况下,有的农民的确是没有能力承担流转之后所带来的影响,那就得根据实际状况来决定流转速度。

针对农民缺乏技术,很难在土地流转之后找到工作,那么我觉得可以先在土地流转之前对有意愿将来去城市找工作的农民进行相关的职业技术培训,在他们有技能之后再开始逐步的将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

对于那些在农村生活已经很困难的村民可以采取相关的扶助,比如说建立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可靠的制度,对于那些人实行预先补助,既将本来国家准备每年补助一些资金改为一次性补助,本来分十年下发的改为五年发一次,数目不变,但解决了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资金空缺,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观点。

最后就是进一步落实国家扶持贫困大学生的相关政策。

(二)加强对基层政府部门的管理

首先基层政府在进展工作时要作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②”政府部门监督和服务部门,应该是去搞好服务工作的、监控总体的动态平衡,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对农村土地使用权进行干预。

加强要加强反腐败的力度,尽量避免由于政策上的漏洞给农民带来权益的受损,保障我们农民的根本利益。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树立良好形象的意识,在思想的开放程度上,干部首先要带好头。在处理问题上应该作到公正全面,这样才能够得到老百姓的信任,也更有利于开展相关的工作。

(三)针对传统心理文化的建议

要尽量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经营意识。要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及带来的好处。

由于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排外的思想,在短期内可能也很难发生巨大的转变。但是又要尽快流转,我觉得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亲血缘的特点,鼓励本村的成员个人或集体进行承包,这相对来说阻力就小了许多。

②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情况及收益分配制度创新》,孔祥智、袁佩佳,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四)针对政策上的不足的建议

第一,尽量降低流转的烦琐性,将强可靠性。“应该大力培育土

①地流转中的中介组织,”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是连接供给和需求的纽带,完善中介组织是加快土地流转的关键。中介的职责是制定土地流转的规划,收集相关信息,办理相关手续。通过中介,农民就避免了那些烦琐的步骤,并且效率也很高。

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像前面提到的关于农民的补助问题等也是完善的过程。“要建立起面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多层次保障制度,以促进土地的自由高效流转。②”

总之,农村土地流转意义重大,但是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只有协调好诸多矛盾,把握好农民利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关系才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农地》,2009-3。

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3.《农村经济研究》,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Econmy,2009-1,p72-73。

4.《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情况及收益分配制度创新》,孔祥智、袁佩佳,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法》。

5.江西统计年鉴2008。

6.证券之星网。

7.《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苏南模式,于毓蓝,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农村土地承包法》

9.《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和对策》,河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组

② 《农村经济研究》,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Econmy,2009-1,P57。《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情况及收益分配制度创新》,孔祥智、袁佩佳,中国人民大学。

第四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邢台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部分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日趋活跃的势头。土地流转已成为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进而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对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均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新事物,近几年各地在土地流转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离开自己那块有限收入的土地。

2.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在具体执行中仍有漏洞,有的流转主体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合同文本也没有统一,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纠纷事件仍有发生。

3.流转缺乏市场化机制。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缺乏中介服务。目前,土地流转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政府推动,想转出土地的农户寻找流转对象难度较大,而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却苦于和一家一户的谈判费时费力又不能保证连片发展的规模,使土地流转空间狭窄,流转成本增大,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加之,流转缺乏中介组织,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4.流转风险较大,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土地流转前,缺乏对种植大户和企业业主农业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和评估。土地流转后,又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流转业主一旦经营上出现失误,无法履约,一跑了之,给流转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造成损失后,又没有有效的补偿办法,风险由农民和政府承担。

5.农民的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在流转合同的约定上,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一般是一定不变,流转期间不再调整租金,流转收益没有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得到相应增长。

二、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角色定位不明晰

政府的指导是帮助集体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保障。在一些地方,部分基层政府和部门角色定位不准,认识错位,普遍把经营权流转当成流转主体的经济行为,没有认识到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对有利的流转模式不加以鼓励和推广,不利的模式不加以批判和限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同时没有科学制定流转后农民出路的规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做好应急处理预案,提供服务,化解矛盾。集体土地流转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基层行政组织,违背农民的意愿而强行流转,这将为社会埋下许多隐患,甚至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政府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搞好规划、提高服务,在集体土地流转中做好服务员、裁判员的角色。

(二)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

分析当前的土地流转现状,存在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的现象。究其原因如下:首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缺乏生存保障。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讲,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有些农民即使转移到了二、三产业,由于失业的风险和收入的不确定性,他们仍把土地作为最后的退路,宁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抛荒弃耕,也不愿意转移出让”。其次,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土地流转的速度应该与工业、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增加的速度与城市基础设施容纳的程度相适应”,当前,城镇化速度慢与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不足导致农民转移就业不畅,不愿放弃土地。第三,部分土地转出收益吸引力不大,尤其是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对土地价值的预期,致使流转意愿不强烈。

(三)土地流转后资金与技术支持不足

土地流转后,要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进行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经营者开发资金匮乏,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一些经营者大面积承包土地后从事高效农业开发,后续发展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由于融资渠道少,致使部分经营者在土地开发上存在严重的资金困难,规模难以扩大,效益难以提高。从科技层面讲,土地流转的意义在于土地流转以后,发展高效农业,精耕细作,达到高产高效。而一些承包大户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支持,只能搞粗放的规模化,不仅无法提 2 高效益,而且对土地资源也造成一种浪费。所有这些不仅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使一部分有承包能力和意向的经营主体不断观望、徘徊,或者承包土地后另做他用,失去了土地流转的本来意义。

(四)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存在矛盾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效益,而第二轮土地延包实行的是“耕者皆有田”政策,不仅土地分户经营,而且农户在这种严重分散的土地上还要种植从粮食到饲料、蔬菜等几乎家庭所需的全部作物,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土地的分散程度,形成了分散、细碎、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土地成片集中流转。而且业主在实施土地规模流转时,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没有谈妥,而使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产,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要广泛宣传,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村委会应结合土地承包法律法规,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土地有偿流转后走上致富之路的典型事例,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及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

积极调研,及时解决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要把土地流转作为一个课题,组成调研组,深入地对土地流转情况开展调研,及时掌握本村土地流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新办法。

加强典型宣传,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转氛围。要把培育土地流转典型作为促进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引导。

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宗旨,优化土地流转的环境,把优惠政策支持作为动力,推进土地流转的进程。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综合、协调、统一领导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使土地流转进入市场,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放心走出去,进而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强管理,规范流转秩序。加强土地转出方的管理。首先,加强农户自发的土地流转管理。农户自愿将承包土地以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形式流转,应签订书面流转协议,并报村委会备案。其次,规范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行政组织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行政组织不得以任何名义强迫农户流转土地,也不得阻挠农户自愿合理地流转其土地经营承包权。第三,农户也 3 可以委托中介组织进行土地流转。委托流转要签订委托流转协议,并报本村委会备案。

加强土地转入方的管理。首先,农村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流转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土地流转协议。其次,指导监督工商企业选择适当方式开发农业。但工商企业进入农业要注意不得侵害农民利益,要有利于保护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政府应鼓励他们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视纠纷调处,保护土地流转。为保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流转形式。坚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关规定为准绳,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土地流转组织形式。在保持原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自愿申请,并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的形式,组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土地流转合作社进行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这种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为基本形式,实行“三权分离”,即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土地流转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实行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制度,农户按入社土地面积从合作社获取分红收益。这种形式既能够把土地集中流转出来,促进高效规模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转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维护承包农户和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2012级物流一班

付遂霞

第五篇: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小组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汇总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目前,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转包、出租、入股、转让、互换等形式。

二、土地流转的效果

土地流转形成了“四集中”:一是土地向龙头企业集中。目前。二是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三是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主要是各村的种植和养殖大户。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份村干部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户之间的私人行为,在税费改革前只要完成了各项税费任务就行,没有严格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管理。但事实证明,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土地流转是日后承包纠纷的重大隐患。一旦发生了纠纷就难以解决,会引起层层上访、甚至集体上访,这样的结果将会影响社会稳定。

(二)农户放弃承包地时无书面申请。前几年由于各种费税负担较重,全家外出的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只向村委打了一个招呼,有的甚至只打了一个电话,更 1

没有提交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书面申请或授权委托申请,村委将其承包地收回后重新发包给其他农户,该农户事后反说是村委强行将其承包地收回,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村委又拿不出有利的证据,增加了此类纠纷处理的难度。

(三)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无规范的流转合同,相当部分只有双方当事人才知道的口头协议,认为都是亲戚或关系较好的邻居,不用签订合同,待到发生纠纷要求解决时难以取证,为处理纠纷增加了难度。

(四)组织机构有待完善。街道和村两级没有成立相应的服务机构,使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工作没有相对完善的工作机构和健全的工作队伍;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不能对每一宗土地流转都建立流转台帐和流转卡,使土地流转工作不规范;没有建立土地流转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中的矛盾和问题,沟通协调工作做的不够,不能为农民和业主搞好服务。

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几点建议

(一)认真贯彻相关法规。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第47号令)的宣传贯彻,要让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层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转的培训,街道要定期组织对村干部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把好关,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严格按程序操作。

(二)切实完善流转手续。在全面清理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对清理出来的问题分类进行完善和补充。

一是对农户之间流转合同和协议或不规范不完善的合同或协议的流转行为,按照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的格式进行重新签订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当事人不在家的,由当事人寄回书面《授权委托书》委托其亲属代签。所签订的各种流转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人承包期的剩余时间。

二是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的农户,必须完善放弃承包经营权的《申请书》或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协议。否则不允许村委将其承包地发包给他人承包。

三是对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发包的耕地、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要认真清理审查,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认真加以完善和补充,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切实保护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三)严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程序。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申请,取得同意后,再签订流转合同书。流转合同一式四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街道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适时进行备案登记,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流转当事人可以向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

(四)指导签订流转合同。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达成流转意向的双方当事人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并指导其签订合同后,予以登记备案。在指导流转合同签订或流转合同鉴证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要及时指出并予纠正。

(五)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档案。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各类流转土地进行登记备案,并将相应情况及时录入微机,减少和杜绝因土地流转引起的各类纠纷。

下载农村土地流转 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土地流转 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09-12-24 10:38:25榆林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研究制定下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对策和措施,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村土......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作者:王振山来源:《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05期摘 要: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民利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

    永兴县农村土地流转调查分析报告(合集五篇)

    永兴县农村土地流转调查分析报告作者:李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1-11-1近年来,永兴县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行规模经营,全县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真实情况分析调研报告

    近年来,湘乡市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流转形式多样、多种组织参与的特点。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情况,加速推进湘乡市......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报告(模版)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现代化大农业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立即组织了专门力量,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土地流转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为了解我县土地流转现状,探索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我部组织人员先后到新城、池江、**、......

    神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神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作者:郭考平白伟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3期农村土地实行有序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