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古学堂读书会纪实
学习传统文化须从了解国学根柢开始
——2018年第四期“好古经典读书会”纪实
“人间书友不易得,一朝聚会学堂中。”7月盛夏,酷热难当。热爱阅读的书友们在好古学堂成人教室里荟萃一堂,共同聆听分享嘉宾对儒家经典《论语》的出色解读。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好古学堂的书友们虽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年龄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拥有对阅读经典传播国学的一腔热忱。
好古学堂每个月月末都会组织经典读书会,本月已经是第四期。这次好古经典读书会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书会于9时正式开始,本次读书会由好古学堂王越欣老师主持并介绍分享嘉宾伏羲学校校长范志敏老师,张敏老师致导读词并请范志敏老师分享自己对《论语》的理解。
范志敏老师从三个方面与家长朋友们分享了自己对《论语》的理解。他认为,《论语》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学的国学根柢。学习《论语》,我们首先要对《论语》及孔子有清晰的定位,明白学习论语的必要性;其次,学习《论语》的正确方法;其三,《论语》能从哪些方面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改造目前不佳的人文环境。
一、对孔子及《论语》的定位
对现在的中国人而言,孔子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人自小就会接触到孔子,没有系统学过《论语》的人的口中也会时不时蹦出诸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短句。我们对孔子也十分陌生,两千五百年的岁月“逝者如斯夫”,历史的尘埃太滞重,已经把孔子本来的面目层层掩盖。古代统治者对孔子一路追封,封号从最初的“尼父”升至最后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形象也在一步步神化中走向失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孔子形象的认识过程更是一波三折,但近些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推广国学,总书记在2013年就曾莅临孔府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认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对孔子的认识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现代视角下的价值观。范老师认为,孔子本质上是一个活泼的人,他善于变通,有着自己的真性情。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品行冰清玉洁,眼中见不得半点丑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碰到赏识自己的国君就会尽心辅佐,遇到昏聩的国君就会一走了之。了解到孔子的真实形象,我们也就会在学习《论语》时少了许多抵触与违和感。
范老师认为:“《论语》是孔门弟子成就人生的密码”。尽管孔子的政治理想最终破碎,他更是被当时的人嘲笑为“丧家之狗”。但并不能借此证明孔子的一生是失败的人生。孔子成功教育出三千弟子,其中有名望的弟子有七十二人之多。子贡、子路等人更是被称为孔门十哲,都是当时著名的政客或商人。《论语》记载了这些孔子教育这些杰出门徒的言行活动,今天我们通过科学地学习《论语》,当然就能解读出这些弟子成功的密码。
二、学习《论语》的正确方法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范老师认为:学习《论语》最正确的方法就是阅读国学大师们的著作。只有透彻理解了国学大师对《论语》的诠释,读者才会站在思想的新高峰上,不会被一些“浮云”蒙蔽双眼。范老师认为,一些二道贩子假借传播传统文化的名义实质上是复辟文化糟粕的行为,导致了目前国学教育机构良莠不齐的现状。一些人经常鼓吹二十四孝,但其中“卧冰求鲤”、“郭巨埋子”的行为本就不科学,也背离了故事的本来面目,这些人的目的不纯,不是真正有志于传播国学的拓荒者。范老师向书友们推荐了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和李炳南先生的《论语讲要》,鼓励大家阅读经典,练就一双看透“二道贩子”的火眼金睛。
学习《论语》还要做到以经典为镜,观照现实。范老师认为,我们普通人学习《论语》不需要皓首穷经,成为《论语》研究专家。我们需要从《论语》中吸收孔子所提倡的处世方法,将其做为指导现实生活的精神信条,在面对诸如选择利益还是选择良心时做出合适的抉择,坚持自己内心的正义。范老师引用《论语》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章句讨论当下正在被大众热议的疫苗造假案件。老师认为,长生生物科技公司的掌门人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良心泯灭,生产出不合格产品,这种不义之举势必会将她狠狠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在当下企业家“见利思义”品质的匮乏,普及国学教育势在必行。
三、《论语》的现代指引
首先,《论语》可以指引我们正确孝顺父母。《论语》强调“事父母,能竭全力”,儒家要求子女侍奉父母做到竭尽全力不违背良心,这也是孔子的本意。孔子认为孝是源于内心自然而然生发的真实情感,我们孝顺父母本就是天经地义。我们可以把这种情感由小我向外界逐步扩展,最终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那么大同社会就为期不远。《论语》中要求人们做到中庸之孝,反对愚孝,要求人们学会灵活变通。孔子针对不同弟子问孝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就说明我们要从多方面去考虑何者才是正确的孝。
其次,《论语》可以指引我们如何正确教育自己的子女。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之风刮遍神州,可我们失望的发现孩子们的素质并无明显全面提高。范老师认为,我们应当重新审视素质教育,从孔子那里汲取教育的先进方法。孔子在《论语》中经常要求弟子学习《诗》、《礼》、《书》、《乐》,我们现在也可以把它们当做教材。《诗经》可以使人们学会温柔敦厚,提高审美能力。范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北京大学的学生来参观响沙湾会随口吟诵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普通游客则找不出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审美能力高下立判。《周礼》会教会孩子们为人处世的客观规律,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使周围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诸如此类的儒家经典会全面提升孩子的素质,家长们带领孩子们学好国学经典,就不再会因为为孩子在假期选择什么兴趣班而伤脑筋。
时间有限,范老师的精彩演讲在10点的整点报时中戛然而止。书友们尚且沉浸在范老师的独到见解里意犹未尽,了解到讲座结束后纷纷发出了遗憾的叹息。主持人王越欣老师随后上台邀请范老师为本月好古学堂优秀书友颁发奖品。本次读书会在范老师和各位书友的合影留念中顺利落下了帷幕。
第二篇:好古学堂教师述职报告
好古学堂教师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进入好古学堂工作已有三年时间,在这三年中,学堂的各项工作我都接触过,但是真正做好的寥寥无几。我之前的主要工作是代经典诵读课、招生、信息营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就2015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
(一)经典诵读课
2015年在好古学堂的工作主要以经典诵读课为主,我代的班级是1班、2班、3班,下面对我教学的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1、1班班级情况及课程安排说明:
代课时间:2015年3月——7月。
班级人数:登记人数29人,平时实际上课人数24人左右。
教学方式:“滴水不漏”教学法。
教学内容:从2015年3月1日——2015年7月1日所学课程有:《孟子》、《礼记》、《黄帝内经》。
2、2班班级情况及课程安排说明
代课时间:2015年7月——12月。
班级人数:登记人数29人,平时实际上课人数24人左右。
教学方式:“滴水不漏”教学法。
教学内容:从2015年7月1日——2016年1月10日所学课程有:《大学》、《中庸》、《孝经》。
3、3班班级情况及课程安排说明
代课时间:2015年3月——12月。
班级人数:登记人数23人,平时实际上课人数20人左右。
教学方式:“滴水不漏”读经法。
教学内容:从2015年3月1日——2016年1月10日所学课程有:《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
经典诵读课上的德育教育主要是给孩子们讲解《弟子规》中每句的意思,并要求学生力行。同时,我会精选一些成语故事给孩子们讲述,并让孩子们把听到的成语故事复述给父母听。
2015年学堂对学生进行了通关考核,我所代的学生《弟子规》通关的有4人,《大学》通关的有7人。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工作
在这一年中,我分别编辑了“好古学堂”、“好古经典读书会”、“好古国学论坛”、“达拉特大城小事”微信公众平台,每个平台编辑的内容不同,所编条数不同,我都按要求编辑,并按时发布。
(三)招生、信息营销工作
1、招生工作:本我的工作除了代经典诵读课之外,还负责学堂的招生工作。到目前为止,今年招生共22人,全部报名,分别分在了2班、8班、9班。
最近,进行了寒假班招生,总共招生185人,分为8个班,文苑新村4个,耿盛大厦4个。年前报长期班的人数共为33人,我所代的班级共报名16人。
2、信息营销工作:朋友圈加人共4800人左右。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增加约1000人。编辑投票活动一次,为平台增加关注人数900人。
(四)读书
从进入好古学堂工作以后,领导一再督促我们每个员工去读书,今年在闲暇时,我读的书有《细讲弟子规》、《母慈子孝》、《小窗幽记》、《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典诵读课
通过一年的教学工作,我觉得我们班存在的问题是:
1、课堂学习的字数较多,孩子们读起来没有兴趣。
2、三年级以上的孩子误课情况比较严重。
(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
微信公众平台我们已经编辑了快两年时间,编辑信息需要细心,之前的信息老是有错误,虽然现在比以前稍微好点了,但还是错误不断,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改掉自己这些坏毛病。
(三)招生
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招生,这也是我们学堂目前重要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单凭发传单没有什么效果,拿到传单后来学堂的人很少。试听的学生多,留下来的少。
三、今后工作设想
(一)经典诵读课
针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能大众化。比如3周岁——4周岁的孩子可以尽可能少学一点,主要培养孩子日常行为习惯,可以多让孩子讲故事,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课堂也可以活跃一些,如唱《三字经》、《弟子规》等,或诵读的时候拍手打节奏。
其次,我觉得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家长陪读,这样孩子的注意力肯定不会集中,不仅影响了老师的发挥,还影响了孩子上课的注意力。如果想让家长参与,我们可以每周安排一节课,作为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轮流进行听课,并给我们提出建议或意见。
(二)招生
首先,我们应将传统文化讲座搬到每个学校的家长课堂上。其次,我们可以联系每个幼儿园、小学的老师,让老师把我们的传单发到班级去。再次,就是我们学堂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星期天去公园开展诵读、投票、点赞活动等。
2016年我负责招生,希望我可以一改往日的懒散,为学堂增加更多的学生,让学堂越办越好!
跟着学堂一起经历了很多,我想让自己更加进步,面对崭新的一年,我想我该重新塑造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不管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至少要尽力去做。2016年,希望一切都好!
第三篇:秦士好古原文及翻译
秦士好古是中学生必学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秦士好古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
秦朝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有人携败席踵门告曰:“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秦士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田易之。
逾时,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豳时所操之棰也,盖先孔子之席数百年,子何以偿我?”秦士倾家资与之。
既而又有人持朽一只,曰:“席与杖皆未为古,此椀乃桀造,盖又远于周。”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椀,行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
原文翻译
秦朝有一位学士,酷爱古物,价格再贵的东西也必定要买。一天,有人拿了张破席子亲自登门告诉他说:“从前鲁国的哀公设席请孔子坐下来请教,这就是孔子所坐的席子。”秦国的学士非常开心,认为(这席子)很古老,就用靠近城墙脚下的田交换了。
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人拿了根古代的手杖来卖给他,说:“这是周文王的祖父躲避北方少数民族时,拄着拐杖去豳时所用的手杖,比孔子的席子早几百年,您给什么我作为报酬?”秦国学士付出家里全部的资产给他。
接着又有一个人拿了只朽烂的碗,说:“席子和手杖都不算古,这碗乃是桀做的,比周朝更久远。”秦国的学士认为更古老,就腾出所居住的宅子给了他。
三件器物已经得到,但是田地资产全部没了,没有了衣食的着落,但(由于)好古的心,终究不忍心舍弃三件器物,于是披着哀公的席子,拄着太王的手杖,端着桀做的碗,在市场上行乞,说:“各位衣食父母,有太公时期九府的钱,请给一文(枚)!”
文言汉语注释
[1]踵门:亲至其门。
[2]附:附近。
[3]郭:城郭。
[4]太王:周文王的祖父。
[5]豳(bīn):地名。在今陕西旬邑县西。
[6]椀:同碗。因为竹木所制,所以会朽。
[7]太公:姜太公。
[8]九府: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全是周代掌管财币的官府。
第四篇:读书会(推荐)
读书会简介
为了培养大家的读书习惯,扩大大家的知识结构,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上末何总提议在公司举办读书会。经魏老师提议,让我来负责此事。
为此我召集了同事们就此事进行商讨。经过商讨,同事们主要对以下几方面的书籍感兴趣。
一、中美文化类(美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释道文化)
二、营销类
三、管理类
四、心理学类
五、教育类
六、美国旅游风土人情。
读书会所交流的不仅仅是读书的心得,还有大家工作的心得,对公司的建议等等,只要有利于大家知识的增长,感情的交流都可以。
读书会具体实施办法是。先按照大家的的提议,采购第一批书,再加上我们书柜里原有的书,合起来有十几本,每个同事选取一到两本拿去看。(何总提议的是领导不参加,就我们一线的员工参加。所以第一批书籍采购回来后,每个人可以分到一本)。以后再根据需要继续采购。
读书会每个星期举办一次,时间定在星期四或者星期五的下午。由于读书会是一种大家自愿参与的形式,所以每星期的主讲人都是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但是自愿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有时可能会没有人报名。所以演讲人的选择办法就是自愿报名和我指定相结合。由于公司的人员流动性较大,经常会出差,所以每星期要两个人做准备,但是只有一个人讲。
每周的读书会由演讲人确立一个主题,然后在本周的读书会结束后确定下周读书会的主讲人。
每次读书会都要做一个关于读书会的会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读书会的时间、主讲人,演讲的主题,参加会议的同事,记录人,以及演讲的主要内容亮点及不足。会议记录要尽可能详尽,记录完成后交给魏老师。记录人如果我在的话就由我记录,我不在的话就指定一个在场的同事作记录。
唐鑫
2012-2-7
第五篇:读书会
“师生乐园”读书会的开展策略
童年有很多影响孩子一生健康发展的种子需要播种,儿童阅读就是这样的一颗种子。是的,不好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好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好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那么在寄宿制学校“师生乐园”读书会这种将课内延伸至课外的阅读形式,正在辅助课堂阅读教学,悉心养育着孩子们心中阅读的种子。“师生乐园”读书会,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给学生搭建“缘文会友、沟通心灵”的舞台,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胸怀教育理想。抱着边学边做的态度指导儿童阅读。
一、觅欣喜之作,享幸福之感,构建“师生乐园读书会”之基
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当前儿童阅读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一是孩子的阅读量远远不够,二是许多孩子的阅读兴趣不高,真正形成阅读习惯并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孩子尚属凤毛麟角。出现这种情况,责任绝不应归咎于孩子,而针对整天生活在学校的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创设好的阅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对阅读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指导方法认识不够也是导致阅读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的。
全国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梅子涵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一线教师起码可以做儿童文学的爱好者、鉴赏者、写作者,儿童文学世界需要教师领跑,才能更好地亲近母语”,专家们的讲座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孩子们的书籍要以儿童文学为主,衡量的标准很简单,首要的就是孩子喜欢的同时也得是高文学品质的。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如果要开展“师生乐园读书会”,首当其冲就是要寻找到能够吸引孩子,并激发起他们交流欲望的儿童文学类书籍。从体裁上来说,童话、小说、图画书都很适合小学生;从内容上来说,则应该涵盖科幻、历史、动物小说等;如果按照年龄及级别来分,则一到二年级更适合看图画书,三四年级以童话为主,五六年级则以童话小说为主,当然这个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在这几学期的班级读书会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同快乐地结识了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曹文轩,感受了他的优秀作品《草房子》、金波和他的《乌丢丢奇遇记》、英国的笛福和他的文学创作里程碑《鲁滨孙漂流记》、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和他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这些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儿童文学作品,他们满怀激情地阅读,如宝贝般倍加珍惜。
如果一个人能在他的孩提时代便将对某位作家的眷慕情感深埋在内心某一个幽静的角落,常常泛起一种甜蜜而美妙的感觉。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的童年一定会是幸福而温暖的。那么就让我们帮孩子们在他的童年时代找到喜爱的作家吧!
二、分享阅读,乐在其中,享受“师生乐园读书会”之乐
1.读书会为孩子们唱戏搭台
当孩子们满怀兴趣地投入到书的怀抱后,一堂班级读书会就成了他们所憧憬的活动。假如在孩子们期待的班级读书会上,课堂的主导权依然由我们教师把握,不能做到和孩子们平等对话,共同讨论,试图在指导过程中面面俱到,希望把优美的段落让学生反复阅读,并进行大量摘抄工作;试图用自己的阅读感受覆盖孩子们的阅读感受.对他们的回答仅作正确和错误的简单判断,那么这一定只会让学生对书籍感到索然无味,只会让孩子们对这样的读书活动敬而远之。
作为实践语文能力的一个支点,班级读书会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也应遵循语文课标中的部分理念,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强调同文本的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等。班级读书会一般阅读的都是长篇的儿童文学作品,无法也没有必要像课文那样细致地讲授,也不用解决字、词、句的问题,因此班级读书会应该多融入这些理念,更多地采用聊书、讨论的方式。
2.聊书,其乐融融
事实上,就儿童文学阅读而言,教师未必一定比学生阅读得更深入、体会得更真切,因为儿
童文学作品是以描写孩子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见长,特别是一些描写他们生活的作品,可能学生读来更觉有滋有味。另外,学生有时比老师观察得更加仔细,例如,图画书中很多画面的细节都是孩子先发现的。所以,我们最好把自己定位为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霸道”的主讲人。
在《草房子》的班级读书会上,首先由我对作品中陆鹤的一段文字进行描述,让学生猜猜人物的名字,接着从学生小组在活动前准备的资料中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文字描述,由每组代表念给大家听,大家都积极踊跃地交流着,传递对经典少年人物的喜爱,聊得不亦乐乎。而后大家又围绕书中描述的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物展开了又一轮聊书,其中面对最惹眼的、最感兴趣的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学生们彼此讲述了自己心中最喜欢的那一个;也交流了自己和那些形形色色的儿童形象相似的地方,还自豪地告诉我从他们身上发现的可贵之处。闲聊中,似乎走进了《草房子》,来到了油麻地小学,寻找到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细马正带着我们去放羊;似乎和杜小康来到了荒无人烟的芦苇荡;也许我们还会陪着纸月走过山路,从板仓走到油麻地小学。此番聊书真可谓是引人人胜。
3.掌握讨论的技巧
要掌握讨论活动的技巧,讨论的前提是提问,文本性问题通常只涉及书本本身,要少提,而非文本性问题能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和推论等技能,要多提。而且与一般语文课“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课堂结构要有所区别,设计没有必要过于精细,过于理性,问题不要提得太多,不要提得太琐碎,环节也不要切换得太频繁。在《草房子》的读书会上,师生们共同提问:谁是最调皮的?谁是最英俊的?谁是将来最有出息的?谁是最幸福的?在这种粗枝大叶的问题框架下,让学生尽情去填补、去细化、去发挥。班级读书会有时候就是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一两次讨论。例如:你觉得这本书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认为故事的结局应该怎样?„„在《鲁滨孙漂流记》的读书会上,我曾经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鲁滨孙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而在荒岛上遭受了重重磨难,历尽艰险是不幸还是幸运的?该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并且指向很明确,“一定要从孩子们那里提炼出小说的意义,像这样的一种理性的设计,往往导致许多的同学陷入挖掘文本思想认识的困境中,而失去原有的童趣。所以课后我感觉对于所提的问题不要太‘理性”’。对于孩子们而言,儿童文学,意义是其次的,意味和形象才是首要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儿童文学?因为他可以从中看到多姿多彩的风景,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许许多多的事„„在班级读书会中,孩子们要交流的要说的,就是书中一件件的事、一个个的人„„而不是归纳、总结、提炼什么思想认识。
三、努力放大读书会的效应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当我们所推崇的班级读书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努力放大读书会的效应,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他们愿意热情参与的活动。
1.师生“无障碍交流”一举多得
积极鼓励小读者间的交流,这种自由交流赋予阅读的丰富意义,并不仅限于作品本身。当班中部分学生还未养成阅读习惯时,引导他走进一群沉浸于阅读的学生中,这种温馨的氛围会使他耳濡目染,渐渐融入其中。而当一个学生把看过的书讲给其他同学听,看到听者津津有味时,你就会在他灿烂的微笑中找到一种属于他的成就感、自豪感。如果大家都已经看完了同一本书,而且都喜欢相同的主人公,那么他们就有了共同的观点可以互相补充,即使偶尔因观点分歧争得面红耳赤,但这样的交流既有是非的辨析、有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更有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还能觅得更多的知己,这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同时,老师积极参与到交流中,为孩子的深入理解,深入交流点燃更为绚烂的火花。
2.师生“共写一篇文”交流习作
丰富多彩的书面交流能激起学生们习作的欲望。通过张贴、展览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读
书交流,除了传统的读书笔记交流外,可以更多地采取佳句佳词卡交流、自编小报交流、画插图交流、人物名片交流等等,那时教室的墙壁都会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天地。记得在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那段时间里,每一天都会发现极具个性的读书心得卡粘贴在墙上,吸引着许多学生驻足欣赏,在那些日子整个教室里似乎多了一份探索的激情。在这种热情的渲染下,你不用再为如何给学生提供写作题材而伤神,老师就可以少些近忧,多些远虑,思考如何巧借读书会这股东风,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也和孩子一起参与到儿童文学名著的阅读,摘抄,和读后感的写作中。
3.表演交流,寓教于乐,品尝“师生乐园读书会”之果
寓教于乐同样是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例如在《鲁滨孙漂流记》的读书会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挑选故事片段,排练课本剧。有的小组就选择了鲁滨孙刚开始与星期五接触时的情景,那一幕是文明与野蛮的对话,学生们大胆模仿人物的语言神情,夸张的表演博得了欢声笑语,又一次激起了小观众们对作品的喜爱之情。在活动中我参与了“星期五”角色的表演,博得孩子们的阵阵掌声。像这样的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品味书香,提高自身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4.会后延伸,生机无限,徜徉“师生乐园读书会”之韵
一次读书会的结束,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又一次阅读的起点。《鲁滨孙漂流记》读书会后,在学生们兴趣依然高昂的时候我讲到“你们知道吗,?鲁滨孙后来又去冒险航海,到过许多地方还包括我们中国呢?想加入他的冒险体验吗?看续集吧”,课后,许多同学询问书名,也有的开始猜想更为刺激的探险之旅,开始走进另一部文学作品。在《草房子》读书会后的“推而广之”环节,我讲述: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面,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肯定是很多很多的。我们常说好书共享,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推而广之”,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让爸爸妈妈们了解我们,让他们也学会感动。在学期末的家访中,我发现确实有部分学生将这个撼动人心的故事带给了父母,也有部分学生购买了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每一阶段读书会的效应我们都要努力放大,让读书会不断延伸,释放无限的生机。
现在我们有了“师生乐园读书会”这一阅读形式,我们要充分借助这一形式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激发他们对书的热情,使书籍成为他们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悦”读吧,“读”善其身,春诵秋吟,书卷飘香,让阅读在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产生历久弥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