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5:2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开题报告

临 沂 市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规 划 课 题

“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英] 莎士比亚)。

“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俄] 赫尔岑)。

读书、读好书使人明理,使人高尚,而名著,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学生正在攀着这个“阶梯”,沉浸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然而,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名著的了解仅限于教师,教材的简介,或是少儿版作品,极少数同学能经常性的阅读经典名著。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附录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有效地阅读方法,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

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经典名著中吸取力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题,会发现试卷中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不再是简单的填空,选择题而是出现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题型,考查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也考查了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为此,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 深入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让语文教育成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又着眼于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精神愉悦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角度讲,我们都必须重视和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所以我们提出了本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归纳出阅读名著的方法策略。

二、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国外:国外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

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2、国内: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

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强调多读多写多体会,此一“多”字意蕴深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

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眼下,多数教师只能较实际地重视课内阅读教学,做一些语段教学以及较“新鲜”的语段训练,“急功近利”地应付考试。有些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但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有些学生只是随便翻翻;有些学生是什么有趣读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读卡通书。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有什么读什么”、“看到什么读什么”、“书摊上卖什么读什么” 等自由放任的状态。教师、学生诸多因素的存在,加上名著产生年代久远,名著阅读更是困难重重,处在举步维艰的处境。

由此可见,怎样真正意义地树立大语文观,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名著阅读,改善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是我们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

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阶段目标(7—9年级)中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去获得,或有他重新发现,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授给他。

3.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这表明:青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而进行大量的名著阅读是达到这一阶段的最佳手段。

四、课题的界定和范围

1、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谓“名著”,包括:哲学、文学、艺术,以及反映科学思想与环境意识的名著。所谓“有效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名篇进行鉴赏,反思性的阅读。

2、研究范围 七、八、九三个年级。

五、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指导初中生进行中外名著阅读。目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状况不容乐观,大致存在如下几大现象:

(1)学生虽然表示对课本中的名著阅读篇目比较感兴趣,但似乎同时对网络、游戏、漫画等阅读材料的兴趣更大。文学类作品阅读面窄。学生最感兴趣的主要有武侠类、言情类、科幻类作品。读畅销书的多,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

(2)在读书过程中,学生缺少有效的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感官享受,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思考、去感悟,因此阅读质量很低。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片面追求分数的提高,导致名著阅读所占比重很小,其他科目习题类的阅读量占了很大一部分。

鉴于以上现象,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重点研究培养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自主意识,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的方法;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寻求课外阅读的规律,提高具体指导方法的可操作性;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获取最佳的阅读效益。

2.配合我县教研室开展的“读名著,说名著,感悟名著”的活动。活动以省市有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系列精神为指导,以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读一本好书、做一次心灵对话、受一次鼓舞、获得一点感悟”为内容,以师生“共读书、同成长”为工作思路,通过教师的影响和带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促进我县广大师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高。活动开展的时间是常年坚持,常抓不懈。

学校图书室全程向学生开放。县教研室将择机召开沙龙研讨会和现场会调研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推进活动开展。《雏鹰文学》将开辟专栏对各学校好的工作做法及学生读书心得进行刊载,优秀学生习作进行刊发。

3.课题负责人解桂兰曾参加1项省级课题研究,2项市级课题研究,一项县级课题负责人,具备了承担课题研究的能力,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都曾参加过课题研究,并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满腔的工作热情,都有着丰富的经验,都愿意为课题的研究工作付出自己的努力。

4.我们学校被市教科研中心确定为“临沂市教科研基地学校”,这为我们学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归纳总结出适合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方法,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读名著、说名著、感悟名著

配合县教研室开展的“读名著、说名著、感悟名著”活动,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印制《名著阅读导读提纲》发至 6

学生手中,《名著阅读提纲》可从名著题目、阅读章回、故事梗概、我的发现等几个方面来制定。

名著阅读以课外时间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课内也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教师做好阅读过程的掌控。事先制定班级阅读计划表和阅读交流活动项目,可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2.名著阅读习惯的探索

(1)养成默读和整体认知的习惯。

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实验表明,朗读每分钟最快约200字,而默读每分钟最快可达800字左右,甚至还会更多。因为默读时,文字信息不必经过听觉而是直接由视觉接收,速度远远高于朗读。同时,要改变读书时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的习惯,这样的读书,会严重影响和降低阅读速度。采用整体认知的方式,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不会影响对作品内容的理解。默读和整体认知习惯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

采用限量法。在一定的时间内限定读完一定数量的读物,不允许延长或减少读物的数量。

采用比赛法。在同一时间、地点,让学生默读同一材料,看谁读得既快又好。

采用遮盖法。此法是为了训练视觉反映速度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学生在读物上端用纸片遮住,边读边往下拉纸片,促使视觉反映一次完成,避免回视。

(2)学会预读和浏览。

指导学生预读和浏览主要靠在具体的阅读指导中逐步培养。当前的中学生,他们阅读文章,尤其是小说,常常停留在对情节的具体感受或对细枝末节的了解上,却很难做到

又准又快地把握文章的要点。这就需要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门的指导和训练。

①书目指导。除了新课标推荐的书目外,还可以推荐一些贴近当代生活,对学习又有一些意义的书目进行阅读。

②序目指导。

③方法指导。对不同类型的书,指导不同的预读和预览方法。

④提问指导。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问题提得有无价值,是否得当,教师要给予评价,以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组织学生讨论。

3.阅读方法的探索

(1)激发阅读兴趣,激活知识存储,综合运用知识。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实际探索阅读指导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快乐阅读。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来引导他们显得十分的必要,因为大部分学生在以前的日子里离名著很远,要想让全部学生对名著有个初识与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名著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意在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受到名著的熏陶,比如名著读书交流会,名著讲座,名著手抄报活动等这些系列名著活动,可以让学生愉快地认识名著,亲近了名著,走进了名著,带动名著的阅读。

(3)阅读指导方法的实施。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8

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供保障,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好基础。

4.认识阅读的根本作用,放手让学生去追逐“400万”的理想。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究竟为什么要阅读?弄清了阅读的意义才能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告诉我们,阅读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既然如此,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因此,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大胆给学生松绑,不是布臵可做可不做的作业捆绑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放手让学生在阅读天地里自由徜徉。通过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来刺激学生大量接收信息,促使他们与文本及作者形成对话,逐步增强阅读兴趣,并特别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多读名著,达到并超过400万的目标。

5.认识阅读的个性化特点,还学生独立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权利,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首先就要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感受。名著是一个何其广阔的天地,足够学生自由驰骋。当然泛泛而读或生硬规定都是很难收到实效的,有计划讲方法的阅读会有更大收获,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

作用,这首先体现在书目的选择上。学生一进入名著这个广阔天地,固然会有仰望文学大厦的望而却步,但引导有方却会使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贴心的亲切、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

在阅读的过程中,还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权利,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不必担心学生“读不懂”或者“读不透”而硬要插上一手,如果设计几个问题乃至出几个考题来“指导阅读”,势必冰消学生领略名著风采的热情。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认识交流是阅读的必需,放手让学生参与多种读书交流活动,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并将阅读视为一种需要。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一篇篇读书心得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

除了教师的肯定外,还应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阅读成果,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并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为此,我不怕耽误课时,影响教学进度,采用了多种交流形式放手让学生在活动

中交流,如撰写读书报告、书本的展台式展览、心得的墙报式展览……其中最精彩的是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单位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同学们围绕该书的质疑,完成答辩。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2010.12——2011.2)准备阶段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班图书角的藏书及使用情况,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1.3——2013.2)实施阶段 1.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问卷调查。

2.制定具体实施的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做好准备

(1)营造书香氛围。

发挥学校图书室、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开展学生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开展课内阅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挥班级阅读课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觉性。

(2)打造书香班级。

利用黑板报、墙报、队角、班级网页等形式,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扩充班级图书角。

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读书计划。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如“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沙龙”等。

做为普遍开展的读书活动,学生每学期读名著,写读书心得,由学生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

(3)构建书香家庭

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增加家庭图书存量。

开展家庭阅读比赛,掀起家庭阅读的浪潮。(4)丰富阅读内容。

梳理经典性的阅读篇目,精心推荐课外必读、选读书目,搭建课外阅读平台。采用教师向学生荐书、家长向学生荐书、学生之间互相荐书的活动,让学生有大量的备选范围。

(5)上好读书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积极探索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的方法,快速提升。

3.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

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第三阶段(2013.3——2013.6)总结阶段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2.课题成果展示。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专辑:

1、《名著导读》提纲

2、调查报告

3、教案、案例、论文

4、学生:收获集

过程材料:实验过程活动计划、具体操作设想,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领导小组:提供信息,给予热心帮助和悉心指导。

王立华 莒南县教体局教科室主任

徐名印 莒南县教研室副主任、县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程守森 筵宾中学校长

汲广乐 筵宾中学副校长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解桂兰 全面负责课题的协调与实施、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

庄会芝 负责学期研究计划的制定,及学期研究总结的撰写

葛洪波 负责课题协调及日常管理工作

范晓玲 负责研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及此昂管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范晓青 负责课题档案管理及过程材料的整理与分析工作

十一、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1、学校领导、年级组、学科组非常重视教学科研的龙头作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将提供极大支持,确保本次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2、本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语文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语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并具有相关的课题研究的宝贵经验和经历,为我们研究积蓄了较强的内在动力。

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将阅读界定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探究式阅读活动模式”,名著阅读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因此,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 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而有效的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胡冬云,《更新阅读观念,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年2月.14

3、蒋蓉,《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建议》——《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2月

4、占华平,《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7月

5、莒南县教研室开展的“读名著,说名著,感悟名著”的活动。2010年10月。

第二篇:《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为“任务型”而“任务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实施有效课堂活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叶澜老师在论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时也指出:“我们的认识是,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然而,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实际中,课堂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Chalk and Talk”的局面后,不少教师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英语课堂教学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开展高效的英语课堂活动,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并努力探索总结一套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注意学生参与本节内容的目的性,让活动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用活动来表现内容,用活动来理解和识记所学内容,用活动来启发学生应受到的教育和启示,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来展示和体现,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教学内容体现的真正的人生真谛。同时,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和联系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学生领悟内容的能力,不能忘记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学科特点,一定要起到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也就是要动脑去思考,如果没有这个环节,或者达不到这个目的,学生只为教师设计的活动而去“活动”,动动手,动动嘴,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堂上虽一片“繁荣”,但却失去活动原有的本身意义。因此,就课堂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来说,时间有限,能否在活动中获得有益知识和思维启迪,才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学生不明白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安排活动与教学的关系,只是盲目的跟随、起哄、玩耍,那么主体的作用就没有发挥出来,教育意义也就难以体现出来。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对现行英语课堂教学“为活动而活动”或“活动脱离语言教学”等现象的探究;

(2)探究教师如何合理组织并引导课堂活动的开展,变传统的讲授为生动活泼的知识授予。

(3)探究在有效地组织英语课堂学生活动的同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英语课堂教学被称之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活动教学”的探讨与摸索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认识上展开的。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还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的。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这些都会更加容易得到实现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加强。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本课题组通过围绕学生展开活动,以探讨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通过研究和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教情、学情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模式。具体地说:(1)就是教师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合理设计出操作性强、效益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提高科研意识,实现从“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变;(2)学生能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学会分析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感受成功,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自信,并不断提高其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组织英语课堂学生有效活动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所有成员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每两周课题组进行专题式教研活动,或沙龙研讨,或案例研究,碰撞生成提高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并回到课堂进行检验。努力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2.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针对外校或本组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示范课,青年教师的研究课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以英语课堂活动是否具备真正的实效性来观察,评价。另外针对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3.文献分析法

本课题组分析、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资源等。从而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以及关于提高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策略的背景分析。4.问卷调查法

课题研究之初,本课题组对英语课堂有效活动的现状、师生参与双边活动的意识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教学主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和第一手材料。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11.5-2011.8)

(1)理论学习,丰富底蕴

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并理解提高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意义。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实施组织教学,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共同商讨,确定研究内容

全体课题组成员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分析影响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因素,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调研阶段(2011.9-2011.12)

课题组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英语课堂学生活动的现状、有效策略的使用情况、教师和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3.研究阶段(2012.1-2013.10)

(1)实践体验,同伴互助

开展以“提高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开设与课题有关的研讨课,所有成员都参与听课,就研讨课在活动预设和是否有效生成之间进行讨论与研究。

(2)加强反思,重构信念

以教育日志法、录像反思法、行动研究法、交流对话法、案例研究法等多渠道、多手段地提高课题组成员更新教学观念,调整知识结构的意识,让所有成员在自觉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基本策略、模式,并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4.结题阶段(2013.11-2014.5)

课题组成员用研究得出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模式、教学呈现的策略、小组合作的监控之法、任务完成的评价策略等进行课堂验证。通过开设展示课、精品课来进行精心预设,努力生成。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共同进行完善和总结形成一套可行的可操作的策略,再次进行理论学习,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动态、成果,撰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在课题准备阶段,本组主要成员制定实验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完成实验报告;在课题调研阶段,协助学生、家长、老师完成调查问卷,整理访谈纪录,形成系统的调查报告;课题研究阶段中,全体成员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制定各分阶段的研究计划,汇总各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将论文及教学案例汇分析汇编成册。在最后的结题阶段,各成员撰写“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核心成员呈现研究精品课、展示课,总结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有效保障

课题核心成员曾参与常州市级课题“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及“初中英语交际式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并已顺利结题。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形成了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优秀论文、课件、案例和精品课。

本课题组研究成员所教学的班级均参加了新课程教材的实验,为课题研究创造难得的实验契机。课题主持人黎岚老师曾在江苏省、常州市及金坛市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并获“常州市基本功大奖赛”二等奖;课题组的邓月琴及陈坚梅老师分别是常州市骨干教师和金坛骨干教师;曹腊梅、何丹等老师为校骨干教师,并多次开了市、片级公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在的学校长期以来以“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策略”为指导实施教学,使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已处于一种积极互动的良性状态,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课题在具体研究中将得到有关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领域中的知名专家的指导和参与老师的共同探讨,本课题的研究将形成以青年教师为主,富有课题研究经验的老师参与引领,学校教科室重点指导的开放式的研究格局。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我们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1.在校长室、教科室的领导下,聘请专家指导,成立实验课题组,配齐相关教师队伍确保实验班及教师的稳定性,确保经费来源与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

2.组织参加总课题组的各类各项培训学习,组织经验与学术交流。3.采用比较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跟踪性的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确保实验过程与结果的科学性,严格控制干扰变量的无关影响。

4.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和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并就行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及调整。

5.探索“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中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模式。包括如何整合课本内容、如何指导学习方法、如何调控活动进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等、师生如何进行情感交流等。

总之,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市、校级的青年骨干教师及学科教学的优秀代表,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课题主持人曾参加过多项常州市级课题的研究,具备较好地引领课题研究的实践才能,其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基本功尤为扎实,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我们有信心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力争课题研究和英语教学的双丰收。

第三篇: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县教研室和关刀教育总支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步通过县级、市级和省级审批,于2009年10月成功立项。在此,我谨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交各位领导审议,各位老师讨论。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中指出:教育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2、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编制的新教材留给了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许多教师对教学要求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还存在着诸多困惑,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可以通过作业来反馈、通过检测来评价,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在课堂中实现却十分茫然,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情形仍广泛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多,“满堂灌”或“满堂问”,探究中过多帮、扶,使学生养成了过多的依赖性,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4、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令人堪忧。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农村,约50%的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在家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认识水平低,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仍不够理想。纵观近三年中考数学成绩,2007年我校参考生科平52.7分,居全县第18位,2008年58.6分,居全县第13位,2009年三率和位居全县第9位。再看本届初二,我们抓实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质量又有巨大进步,2009年秋季期中全县调考,与本届初三同期相比,人平分从50.8提高到68.5,提高了近18分。进步虽然如此之大,但与城市学校相比,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仍有较大差距。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课题研究现状

1、目前国内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变量,即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及特征;

(2)过程变量,即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3)结果变量,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设定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检测的教育成果。

2、省内外学者对有效教学也一直未停止过研究,但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1)功利化——把提高分数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尺度

(2)形式化——关注短暂的、显性的,忽略滞后的、隐性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目标

1、把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努力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3、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转变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科学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向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探求目标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六、课题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1、基本内容

⑴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⑵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⑶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⑷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⑸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⑹如何设计课堂练习⑺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重点

①分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②有效利用教材

3、难点:新课程环境下,怎样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⑴课题领导小组:

长:罗子雄(校

中高)

副组长:吴金品(副校长

中二)

谭亚斌(教研主任

中一)⑵课题研究小组:

性姓

名 主

王荷艳 刘瑜 女 女 周红雨 男 方龙祥 男 吴金品 男 夏显平别别 男

出 生年月 1965-2 1974-11 1977-7 1976-12 1976-2 1977-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

学历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谌华琼 程佼 吴玉明 谭三雄 夏增 罗志华 廖建明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1979-1 1979-11 1971-8 1960-7 1979-9 1969-5 1972-1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⑶课题组人员分工

罗子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吴金品: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开展、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报告的撰写。

谭亚斌: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 子课题分解:

方龙祥、刘 瑜——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王荷艳、谌华琼——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周红雨、谭三雄——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夏显平、吴金品——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夏

增、罗志华——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吴玉明、程

佼——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廖建明——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经费来源:学校支持和自筹

八、课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法 ⑴建立学生档案

采取调查、座谈、测试、比较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⑵开展评课活动

课题组成员人人主讲研究课,当堂测试,课后集中评议,并征求学生意见。⑶撰写教学心得

课题组成员重点根据分解的子课题开展课堂教学,及时小结,形成心得体会。⑷分类整理成集

课题负责人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相关案例、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预期成果 主 序

号 要

成 果 2 2010、6)

设计申报(2009、5—2009、6)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

有 效

方案 研

前期实施(2009、9—如何实施分层教

学 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教学案教学案

方龙祥 王荷艳

例、论文 刘 瑜 例、论文 谌华琼

吴金品

成果形式

后期实施(2010、9—2011、6)

把数学和生活 结合起来 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探索课堂教学模

教学案教学案教学案周红雨 夏显平夏

增 例、论文 谭三雄 例、论文 吴金品序号 最 终 研 1 究 成 果

分类整理(2011、9—2012、6)

成时

2012年7月 2012年8月

课堂练习设计

怎样上好一堂数

学课 农

初 中

学 新

程 课

教 学

最终成果名称 农

初 中

学 新

程 课

教 学

究 农

初 中

学 新

程 课

教 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

例集 成果形式

论文集

总结报 告

罗志华 吴玉明

廖建明

吴金品

担 人 罗子雄 吴金品

吴金品

学2012年9月——2013年6月

课题组

课 堂

所有成交

员 性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罗子雄为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曾长时间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和乡镇教研员,具有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科研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且一直热心教学研究,曾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担任我校校长近6年来,学校科研蔚然成风,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从事教学多年,大都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夏显平校长多年以前就是数学骨干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副校长吴金品近6年来一直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每期参与数学听课评课活动不下12节,2008年12月,论文《略谈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处理》获市级二等奖,2009年10月,论文《利用多媒体,课堂交给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周红雨、王荷艳、方龙祥、刘瑜多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充分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刘瑜老师《巧用定比分点解决代数问题》、《乡镇普通中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两篇论文分别在《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第12期、《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年第12期上发表;2009年10月,周红雨老师执教《一元一次方程》参加全县优质课竞赛荣获二等奖。其他成员也都年富力强,研究兴趣浓厚。《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自申报和立项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即围绕这一课题开展研究,调查学生,主讲研究课,撰写论文和案例共9篇,就“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等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研究。

3、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学校在多年来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资料,尤其是原始数据和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校现有微机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脑共计40台,课题组几乎所有成员还拥有个人电脑,这些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研究中的运用提供了设备保障,使科研手段更趋现代化。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11年6月20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活动与阅读兴趣”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探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是“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理念。

2、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让学生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4、有效地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5、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阶段: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第二阶段:积极探索课外阅读的方法,让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第四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改变学生、班级的面貌,让学生在书香班级中快乐成长。

五、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1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中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5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课件等;

2、编写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第五篇:开题报告研究基础指导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XX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XX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xx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XX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下载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1 一、选题的背景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有效教学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新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の實踐和研究》開題報告 ●薛坪鎮薛坪中心小學 一、課題の提出 在新課改の大潮中,很多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精彩の課堂教學展示,曾一度讓眾多一線教師......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1-05-10 10:27:22)转载▼标签:分类: 课题文件少儿陕西省作业布置课题研究有效性教育......

    《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泗水龙城小学课题组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

    城北初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四川省武胜县城北初级中学开题研究组一、开题名称:《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二、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面临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

    开题报告指导

    开题报告指导一、 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确定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

    开题报告指导

    开题报告指导 开题报告指导1 该生通过与课题组成员和老师充分讨论,参考了许多文献,确定了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的课题。本课题初步确定的论文设计思路基本明确,通过分析grice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