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化学工艺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示范校建设
我校化工专业自1985年开设以来历经二十多年,经历过招生、就业低谷,也经历过繁荣阶段。目前,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区域化工行业的发展,我校的化工专业得以快速增长和提升。本专业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在新时期下化工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化工行业对员工素质要求,以及企业对我校化工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对我校化工专业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以配合示范校示范专业建设需要,为化工专业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研的背景
(一)培养化工类人才是服务平湖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建设三大产业:首先,光机电产业,以平湖经济开发区为集聚核,独山港区和临沪、光伏产业园为配套区,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专用材料等高新项目以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精密机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其次是临港产业,以独山港区、乍浦港区为主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基础新材料“一装两新”临港先进制造业,突出发展发电、石化、港口等重型装备项目,积极发展自动化、精密仪器、超高压电缆等高技术装备。第三是生物医药产业,以平湖经济开发区为主集聚区,重点突破疫苗、基因工程,大力发展化学制剂、医疗器械及耗材、生物制品、诊断试剂、食品保健品、中成药制剂等项目。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在三大产业中,大部分与化工产业有关,如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是浙江省乍浦港区的主要功能区块之一,园区于2001年被列为浙江省省级化工园区,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三个化工园区之一。截止2012年底,该园区内已有化工企业37家,还有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加盟园区,如: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7.2万吨卤化丁基橡胶项目、传化集团10万吨/年顺丁橡胶项目也已落户港区等。像兴兴新能源甲醇制烯烃项目、嘉兴石化年产120万吨IPTA项目、信汇年产7.2万吨卤化丁基橡胶项目等5个投资额超10亿元的大项目具有投资大、带动大、效益大的特点,是港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预计5个大项目建成后,将为园区贡献20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根据规划,到2015年底,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形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将达13家、超100亿元的企业3家。如此庞大的发展规模需要大批的化工类人才作为支撑,为我校培养高技能化工类人才提出了挑战。
(二)深化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化工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市三大工业园区的化工企业都是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现代化化工企业。企业对化工生产工人的素质、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现代的化工设备维护工、化工设备操作工、化工分析工等工种对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专业实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有比较系统的化工专业技术以外,还必须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化学和设备、化学和计算机,精馏塔绘图、萃取技术的运用、自动化技术、安全环保等技术。
(三)加大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校地处平湖的三大经济开发区中央,植根平湖乃至嘉兴及周边地区。化工专业是学校的强势专业之一;有较强实力的工学结合实训基地,资源优势明显;有一支热爱职业技术教育、为我校化工专业发展默默无闻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配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急需要加强本专业的内涵建设,实现本专业办学质量的自我提升。
二、调研设计 本次调研以行业、企业对化学工艺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力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完善的、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化工企业岗位群、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全面了解,以适应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化工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研设计,掌握化学工艺人才的从业情况,了解社会对化工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此作为化工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依据。
(一)调研思路
本次调研通过对平湖市内涉及化工领域的企业、中职学校在校生、毕业生、教师的问卷调查,各行业、家长、教师、学生的座谈会,以及对企业人事部门经理和业内专家的访谈调查等形式,收集大量数据和信息,运用Excel和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了解该专业企业用人的标准,专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毕业生工作的情况和发展空间,社会各界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等内容,为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和依托。调研活动从2012年6月中下旬开始启动,8月中旬在我校开展了预调研及问卷修改;9月上旬召开了全校相关会议,落实了调研任务;2012年下半年下发并回收了各组的调研数据,完成了访谈整理。
(二)调研形式
调研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座谈会和访谈调查。1.问卷调查(1)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设计为两类。一类是学校问卷,包括教师卷、学生卷。教师卷采用全面调查,调查对象为各学校所有化学工艺专业课教师,调查方式采取统一时间、地点,集中调查。在校学生卷采用抽样调查,抽样方式是由各校根据设计的调查总数、学校班级数确定样本,按学号随机抽取在校生,调查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时间、地点,集中调查;已毕业学生卷由学校联系目前从事化工行业的化学工艺专业毕业生。另一类是企业问卷,包括化学工艺行业企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样单位包括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专业对口的已毕业生所在的企业等。(2)调查结果 整个问卷调查,我们调研了2所中职学校、5家与学校合作的化学工艺企业、3家相关企业。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0份,回收率为93.3%。从问卷反馈来看,企业工作人员中,20岁以下占25.1%,20—25岁占61.6%,25—30岁占12.5%;工作1年的占32.4%,2年的占24.6%,3年的占22.1%。毕业生的性别构成符合化工工艺从业人员性别结构实际;大部分被调查的毕业生都是刚参加工作的,其年龄构成及工作年限符合对毕业生的调查意向。被调查企业人员,71.3%是男性,28.7%是女性;20岁以下的占7.8%,21—25岁的占42.9%,26—30岁的占33.1%,绝大多数集中在21—30岁,性别构成与年龄情况比较符合当前化学工艺从业人员性别与年龄结构实际。整体看来,调研对象广泛,信息采集全面,针对性较强,信息反馈准确、及时。2.座谈会
为了对平湖市化工行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校特请专家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我校特地请来平湖市发改局代表、嘉兴港区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代表、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举行座谈会。企业管理层、一线工人、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了个人观点,使座谈会效果良好,反馈信息充分。3.访谈调查
我们主要从企业人事管理人员、化学工艺的一线工人(具体企业名单见表1)着手,分别建立起访谈提纲。学校和企业始终保持的密切关系,为访谈调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表1 访谈企业名单 1
嘉兴联合化学有限公司
浙江合盛硅业有限公司
嘉兴金燕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嘉兴石化有限公司
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庆安化工有限公司
三江化工有限公司/永明石化有限公司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人才社会需求与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用人单位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大
在对企业的调查问卷中,20%的企业认为当前化工专业人才非常紧缺,51%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对化工专业的人才紧缺。如下图1所示。当前,随着浙江化工企业发展迅猛,企业对化工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学校必须有这方面的意识,提高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图1 企业对当前化工专业人才紧缺性认识 2.学校招聘是化工专业人才招聘主渠道 用人单位招聘渠道分为多种,当前企业招聘化工专业人才主要通过学校招聘和社会招聘,多数员工通过学校招聘取得。详见下图2。图2 化工人才招聘渠道图
3.职业院校学生是企业用工主体
下图3是企业用工学历分布图,由图可见,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职工学历为中专或者大专。由此预见,在化工行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比较容易得到化工企业的青睐,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也不是很高,重视的是应聘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图3 化工企业员工学历分布图
企业是化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从事生产的占80%,其次是从事技术管理,约10%,但也有8%从事销售工作。详见下图4。由图4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是对口的。图4 毕业生毕业从事工作内容
在对接受调查的毕业生进行深入分析中,我们发现参加工作的时间越长,从事技术管理、销售工作的比例越高;同时,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对口约占60%,基本对口的约占25%,专业不对口的占15%。调研中还发现毕业生工作后,也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知识面窄、专业知识不够、基础不够扎实以及与领导沟通困难四个方面。(见图5)图5 毕业生就业后的困难(二)化工专业人才能力分析
在企业、一线员工对化工人才各种能力重要性的调研中,我们把每项能力设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三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认为毕业生最重要的是吃苦耐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相反不受企业看好的是毕业生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由此也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详见下图6。
图6化工人才各项能力重要性调研
上图6是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各项能力的期望值,下图7为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在实际用工中对职业学校的学生从事工作中各项能力的满意度。企业人员最为满意的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其次是化工设备操作能力和化工分
析能力。同时,企业对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和计算机水平满意度不高。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因为培养目标上的问题,无法在一开始就具备各项综合能力,有待于今后发展。图7 企业对学生工作中各项能力的满意度调查
(三)化工专业人才岗位群分析
在岗位分析调研中,我们发现该专业学生从事每个岗位都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普适性的知识。分别是化学基础知识、化工基础知识、催化剂基础知识、识图知识、分析检验知识、化工机械与设备知识、电工、电器、仪表知识、计量知识、安全及环境保护知识、消防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岗位分析中,我们对嘉兴港区化工企业用工做了调查统计,详细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嘉兴港区化工企业对各岗位需求量的预测分析 工种
港区年内需求人数(2013年)
港区三年内需求人数(2013-2015)
1.化工操作工
207 570
2.化机维修工 68
3.化验分析工 106
4.电工,仪表工 104
5.其他技术工人
162
总计
324
1010
由表2可以看出周边企业对化工类人才需求较大,同时企业对化工操作工、分析检验工、仪表工需求较大。此外,在问卷调查中,我们统计出了区域经济对该专业对应的各个岗位需求,详细可见下图8。由图可见,化学操作工和化学分析工需求量较大,与表2内容一致。图8 区域经济对各岗位需求调查
四、人才培养问题与专业改革对策建议
(一)提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企业调查结果情况看出,企业将员工的思想品德作为首要素质,同时对我校化工专业学生进行了肯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丰富学生德育教育的内涵,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生在校三年的德育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加强团队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职业导航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能认识化工、立志为化工事业作贡献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确立“职业导向、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企业需求调查结果,以往我们学校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已不能满足周边企业发展的需要,要确立“职业导向、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现有的师资和设备条件,建议设立三个培养方向“化工操作工、分析检验、仪表自动化”。2.改变“2+1”培养模式,改为“1+1.5+0.5”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结化工人才的需求,建议每年招生在3-4个班规模,适当时机开办化学制药专业。根据“职业导向、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原有的“2+1”模式不能适应现有分类培养的需要,建议改为“1+1.5+0.5”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以大化工公共类开课,第二学年开始让同学充分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职业导向,确立自己的培养和发展方向,经一年半时间在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学习实训,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3.建立健全崭新的课程体系
教材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材的内容又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师对课程与教材的处理及开发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保证。构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的、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材体系,己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大都属于全国或行业统编教材。由于范围大、周期长,往往体现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跟不上科技的高速发展,反映不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要求。基于此,我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要勤下企业,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结构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目前学校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并让企业专家来把关、审核。对技能操作分阶段目标、模块目标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实验实训室里度过。4.开发专业技能课程项目化教学 教学项目是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评价单元,可以根据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合理调整或重新组合。我校可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满足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根据能力要求设置技能课程项目。从服务经济角度出发,开发一系列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实训项目。项目化教学内容少一些文字,多一些图片及操作步骤,直观易懂,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适应学生发展设置拓展课程项目
考虑到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可通过设置“课程拓展项目”进一步深化与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一是在专业深度上进行拓展:选择与实际岗位相关的难度较大的模块组成综合性项目,利用工业自动化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如化工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融合化工、电子电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等知识,以适应化工行业工艺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二是在专业广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针对化工行业的特点,开设化工产品营销、化工企业管理等课程,为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多形式、多渠道、有计划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一线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技能水平不高。但在当前现代化工企业发展日新月异情况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实现教师从化学到化工理念的转变,转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我校将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不断地充实到教学中,以适应自身教学以及当地化工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我校将积极开展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对活动,认真开展好“协作式”授课活动,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师徒结对,共同探讨如何上课,上好课,力争使我校更多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使更多的企业专家能进入学校课堂上课,将他们的理念和技能水平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这也更好地解决了化工课堂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使学生能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先进设备的使用、先进技术的应用、先进管理方法的理念。拓展人才引进模式,通过招聘、外聘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能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四)改变学生的评价考核方法 较长一个时期以来,职业学校都是以卷面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并以此作为鉴定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教师按照应试的目标,把课本、练习册原封不动地搬来灌输给学生,然后反复地考试,一成不变地检测,以分数给学生排队等,致使学生高度紧张,教师自身也十分疲劳。诚然,用卷面考试来检测教学情况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评估体系那就失之偏颇了,学生仅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不强,无法适应现代化工企业的需要。要积极探讨学生评价考核方法,改变以往注重理论而不重视实践的考试方式,强化实践操作考试以及平时实践技能操作。把学生实训效果作为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进行教学质量评定。丰富评定内容,具体包括出勤、态度、效果、特色与创新等,评定等级采用学分制。同时,要建立学生实训教学档案。实训教学档案包括:实训内容、课时总量、质量与效果、安全情况等。学生实训教学档案以学期为单位时间纳入学籍管理系统。把实践技能操作进行模块化方式分阶段进行强化,以考证考级、省市级、国家级竞赛作为考核目标,请企业专家来学校作为考试、考级的裁判,以真正贴近企业用人所需,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零距离对接。
让教师牢固树立这样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受教育者各自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是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努力使办学“硬件”不断升级,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同时,针对目前化工实训设备以验证原理为主的现状,加大以实训操作为主、具有中职教学特色和适应区域特点的化工实训设备的投入,为开展项目教学提供设备保障,加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二是努力与对口企事业单位建立横向联络,形成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产教结合等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化学工业发展迅猛,化工企业前景远大。“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方向就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能源、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型、复合型、知识型的中高技能人才又是企业人才中坚力量。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当务之急。作为培养平湖职业学校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在对化学工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一定要以职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让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使教育内容与地方经济相适应。
第二篇:调研报告-人才需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情况调研
生科学院09级生工3班王涛2009247
4前言:
随着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问世,大批大学生回村建设已成事实。我们针对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现状等问题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其中有可喜之处,同时也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民是国民的支柱,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则是农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农业发展所最需要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此次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在此次调研中,我深刻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的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以及人才的缺乏,使农村发展困难重重、进展缓慢,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行列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
首先,利用假期充足的时间对家乡周围的父老乡亲及基层干部进行走访,以从基层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程度和领导能力的不足。在调查走访的对象中,有70%左右的农村领导干部仅仅具有初中学历,只有很少一部分干部具有高中学历,文化程度不高决定了他们对于时代发展把握的不足。缺乏市场意识使他们无法正确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现代农业技术了解少使他们缺乏运用新技术科技种田的意识。这也相应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导鼓励具有丰富知识的大学生积极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是符合时代需要的。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国家最新农业农村政策的普及不足。对于粮食补贴政策,大多数农民知道“现在国家给钱让咱种田,得好好种”。但是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农
业小额贷款政策等了解较少,甚至有部分农民对此些政策产生了误解,比如,有些乡亲认为“家电下乡中标产品都是不好的,多花点钱买没有补贴的放心”。对于国家大力支持的农村小额贷款政策乡亲们基本不了解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觉得和一般贷款没有什么区别,“都要不少利息”,少部分了解小额贷款政策的农民担心贷款所实施的致富项目的前景,“要是赔了就还不上贷款了”,封建社会高利贷的阴影依旧影响着农民的思想,使他们一次次的错过了很好的支付机会。这不能不归咎于政策知识普及的不足,积极开展农业相关政策的宣传讲解势在必行。
其次,对已经在农村服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以了解大中专毕业生在农村的作用发挥情况。
可以说大部分“村官”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是持有乐观态度的,不过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抱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理想的大学生很多得不到乡亲们的理解,不少乡亲们认为’他们是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才到俺们农村混饭吃的,”这种看法或多或少会打击大学生们的服务热情,部分“村官”觉得获得农民的尊重比政府给于他们物质上的优惠补助更重要。再者就是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得不到认可,有一部分农民认为大学生眼高手低“说大话不干实事”,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目前的高校里确实存在部分眼高手低的大学生,他们顺利通过了“村官”考试加入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行列中,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急于作出业绩,不顾农村现状而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所难免。通过本人对“村官”的访谈和问卷,认为在大学生于高校求学期间学校就要培养大学生深入基层实践的能力,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高校可以组织部分立志服务农村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农村地区进行支农,支教等力所能及的活动,深入第一线了解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坚定他们服务农村的信念,还有利于他们提前发现农村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锻炼实际实践能力。
综合整个调研活动,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缺乏长远发展的观念,这种观念最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中,他们期望自己的劳动短期内可以取得回报,例如打短工结束就可以获得工资,种田到了收获季节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搞养殖时只要最初一段时间没有赚钱他们会“果断”的结束并且否定之前的劳动…….而对于需要较长时间(超过1-2年)才有成效的活动比如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因为要积累经验而以不适合自己为由而拒绝投入。这也许是由于农民自身大多没有多少资金积累,没有勇气进行长期的投入造成的,而如果允许这种状态维持下去,那么农村取得长足发展是很难预料的。此外,当“村官”们来到农村,进行许多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有所成效“不能见现钱”的工作时,农民基于自身看法而不合作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这同时也为促进大学生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本人认为,利用国内这方面的实事来开导农民,启发并鼓励他们长期投资并取得回报的意识和勇气,同时相关金融机构采取配套优惠政策(比如小额贷款)并加强宣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在农村人才需求上,带领农民打开市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市场人才,服务于农业养殖的动物科学类人才,服务于农业种植的农学人才是农村急需的人才。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人才也正日益成为促进农村发展所必须的因素。不了解计算机的作用,因为看到太多孩子上网成瘾误入歧途而对网络产生误解,觉得网络就是毒药的农民不在少数。所以,积极加强针对农村的计算机方面的科普教育,提升针对农村的网络服务质量势在必行,同时鼓励优秀的网络人才加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队伍,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村建设尽一份力。
另外,高校尽力将惠农的技术进行实践转化,促进服务于农业的实用技术的科
普推广,武装农民,是一项促进农业发展的举措,并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增进农民对于农科院校的认识,了解到了农学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巨大作用,改变以往“学农科没出息”的观念,以吸引更多的有志学子进入农科院校学习并在将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以农业知识在实际中的成效来提高农科大学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确保农科大学的发展服务“三农”,惠及农民。
由于小组成员能力所限,调研结果难以全面客观的反映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的真是情况,望见谅。
后记: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供需情况,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调研活动,以期能够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莆田晚报社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当代媒体及企业对与人才的需求,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了解单位人才需求的渠道,为更好的学习自己的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2011年的暑假的认识实习期间,以提问的形式,对莆田晚报社的同事以及一些领导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 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对人才的需求
我在莆田晚报社见到了林总编。莆田晚报社隶属于《莆田晚报》是中共莆田市委主管、湄洲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是莆田市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被问及对人才的需求时,林总编首先表示,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在过去,报社所要的记者,是综合性的人才,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负责对消息的采集和报导,报纸的版面内容,也大都是新闻事实。而现在,随着报纸内容的多样化,版面的专业化,专栏专刊不断增多,报社所需要的,更多的是专业性的人才。
林总编谈到,由于报纸具有深层次报导的能力,报纸为受众所展现的,更多的是综合分析之后的结果,平常的生活琐事后面也许有着经济纠纷或者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经济或者法律方面的人才。
(二)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
在谈到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问题时,林总编表示,莆田晚报社会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他提供了一些数据:05年,招聘一个浙大新闻系的毕业生,一个浙师大的,还有一个湖南师范大学的;03年,招聘安徽大学毕业生2个;02年,招聘武汉的大学毕业生1个。林总编谈到,报社找人的范围是文科类专业或是与新闻类专业有关的大学毕业生,如文秘 历史 经济 法律等。林总编认为现在的报纸越来越贴近人民生活,语言亲切,口语化,所以报社对记者的文字要求并不是很高,最主要的还是一种新闻的敏感性。所以报社非常欢迎经济或是法律类的人才,“当然了,要是新闻学士学位,又有法律或经济硕士的学位,我们是大大的欢迎了。”林总编幽默的说
(三)对毕业生具体的要求
关于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问题,林总编认为确实并不突出,缺乏经验和
实践能力是最主要的缺点。他认为这是一个应知和应会的问题。学校的教材有些理论方面的知识与现实并不合拍,造成大学毕业生面临实践时的困扰。林总编还指出锻炼需要一个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实践不够,很难做出成绩,所以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加大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关于这个问题,赵书记的看法是一样的。可见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校要注意锻炼的。而有些实习生往往实习的时候很勤快,一旦被录用就开始懒散,这是非常不好的。另外,赵书记还补充,工作主动性不够也是大学生的缺点,总要领导布置了任务再去完成它。
对毕业生具体的要求,林总编和赵书记都一致认为要勤奋。作为新闻记者,就一定要吃苦甚至享受吃苦。赵书记还补充在校期间培养自己的政治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二.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人员组成莆田晚报社:60%以上为大学生,中专生比率为90%以上。并在集团内部设有博士站,董事中大部分为MBA硕士学位。
(二)内刊内报的发展情况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这两个集团的内刊内报均发展良好,每期刊物都送往市政府办公室和书记处,与报社电台有良好联系,内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接待者均坦言,对于一个资产庞大,员工众多的企业,管理中确实有不可避免的困难或者不可协调的部分,尤其是报业集团的记者,由于工作性质需要时常到外面采访,所以在管理上需要更多的新的模式。但企业对员工负责,会尽量做到维护员工的利益,尽可能避免管理中的事故和漏洞。
三. 对于调查的总结
我通过这次调查,受益菲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并粗略的了解了媒体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对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有了一定的定位,为自己专业的学习打了一点基础,明确了将要掌握的能力。
无论以后向哪个方向发展,做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必须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要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新闻敏感。希
望自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自己所需的素质,我想这也就是这次调查的目的了。
第四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农机使用与维护专业
人才岗位需求分析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促使我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前进、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的。在这大的背景下,我国农机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及为适应农业发展的各种设备已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制造和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及附件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
十五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现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转到寄托科技前进和提高劳动者本质的轨道上来。”这充分说明,“十二五规划”的农业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改革招生与分配合制造度,调整专业设置,拓宽服务领域,扩大办学规模及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除此之外,为顺应形势要求,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也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为了深入了解市场,获取社会对农机人才需求变动情况的了解,明确学校农机使用及维修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对多家企业进行了有关人才需求在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
一、调查的方式与内容
1.抽调学校部分领导和农机教研组老师深入农机公司、农机市场以及农村,召开我校历届毕业生和应届实习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掌握了毕业生的从业情况,了解了毕业生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及实习环节的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了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
2.对全体农机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有:①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及从业情况。②承担企业职工培训的课程内容。③农机行业近几年较为
广泛使用的新设备和新技术。④对农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⑤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⑥如何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调查,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农业机械构造与原理、农业机械的电器控制与智能控制、农业机械管理、农机使用、农业机械销售等基本知识,掌握农机使用、维护、检修、安装调试等职业能力,面向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检修、维修、营销、安装调试以及管理等岗位需要的从事农机使用、维修、售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农机运用及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1.毕业生情况与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通过调查反馈的信息,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农机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售后服务、销售和管理等。毕业生就业后岗位变换较频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毕业生感到基础知识单薄,文化素质不高,适应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有:①初高中阶段学习基础就普遍较薄弱,由于社会、家庭及其个人的某些原因,他们在小学、初中时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再加上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加减乘除都没学好,因此,在中职阶段的学习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这就给中职学校教学带来了不少障碍。②由于生产设备日趋现代化,智能化,原来设置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已经满足不了毕业生从业的需求。③在知识面方面,毕业生技术基础面不宽,原来课程体系专业课口径窄,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以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变换。④学校实验实训的仪器、设备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实际操作能力差。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从事本行业的人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生产管理无序、非正确维护与不断技术更新的设备的高要求所构成的矛盾,严重困扰本行业的发展,因此本行业急需具有一定技能中专毕业生加入,同时要求中专毕业生有比较全面的素质。首先,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一上岗就能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顺利地顶岗操作,希望毕业生能较快地理解和接收新知识、新技术,适应企业及公司岗位的转换。另外,企业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素质。中专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提拔为企业部门领导和车间一级技术人员,更要有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能力,有组织协调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
2.农机使用及维修专业人才的主要知识
通过调查统计,市场要求学生在农机基本知识、农机具的使用、农机具机械维修与保养、农机具的电器控制与智能控制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其次是农机具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再次之是农机具检测、农机营销与管理等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特别加强学生农机具维修的能力。
3.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主要技能
市场期望学生对农机具操作、维护的基本能力要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加强学生对农机具、设备操作实际的动手,增强实训环节的教学,对学生重在突出一至两项技能训练,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技能课程,建立校企合作方式,学生根据岗位任务进行专业实习,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重点掌握农机驾驶及作业能力、农机维护及保养能力、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农机检测能力、农机修理能力、农机的调整与检测能力、农机装配能力、简单机加工能力、简单焊接件焊接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4.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对于本专业,企业均期望学生热爱本职岗位、热爱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优秀,创新意思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品质意识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爱岗敬业教育,诚信教育,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毕业前希望学校加强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培训。5.农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本次调查就毕业生对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需求程度广泛征求教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应使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适应学生将来就业与岗位转换的需要。文化基础知识:语文要突出应用写作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政治要重视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英语和数学首先要复习巩固初中的知识,英语教学同样要为本地经济服务,教学内容要结合日常用语,计算机用语、外贸英语、农机专业科技用语。产品说明书、进口设备说明书均可作为学生补充练习。数学重点是三角函数部分。计算机已普遍使用,要重视操作技能实训。
专业知识是指岗位群所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学生既具备一技之长,又能掌握本专业比
较全面的知识。教学内容应删减理论研究性内容,突出实用性和地方特色。具体有:机械基础中工程力学部分从简,重点是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特别是齿轮传动和轴承。液压传动相对比较复杂,但应用日趋广泛。钳工突出装配工艺、机修钳工。另外还需开设电工电子技术、拖拉机汽车电器修理技术、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柴油机拆装与维护。选修企业管理、农机产品销售等课程。还应增加一些社会知识方面、个人修养方面的讲座。在进行农机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文化基础知识为前提,以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做到基础知识要厚实,专业技能要精湛。
6.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对能力的培养表现十分迫切与关注,如农机具操作能力、农机具维修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农机检测技术等)以及其他相关能力都是毕业适应职业岗位应该具有的实际能力。
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农机专业毕业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那么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1)按要求开设有关课程的实验,保证一定的实验开出率。如电工和电子技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判断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抓技能实训、下企业实训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即拖拉机汽车电器修理技术、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柴油机拆装与维护、农机具使用与维护能力。
(3)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抓课程的综合练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即语言表达、文学表达和计算、识图、绘图能力。
(4)通过兴趣小组、主题班会、参加社会实践等手段培养学生其他相关能力即协同合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
总之,能力结构要以实用为主,突出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要以适应职业岗位为目标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三)关注农机行业的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密切关注农机技术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人士及专家讲座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补充和更新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技术发展,并掌握相关技能,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第五篇:学前教育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张家口市学前教育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我市学前教育状况
目前,我市共有幼儿教师5336人,其中保育员1020人。正式在编教师2244人,其中保育员299人;聘用教师3092人,其中保育员721人。全市正式在编的专职教师占全市幼儿专职教师的45.06%,正式在编的保育员占全市保育员的29.31%(见表一)。
表一:2011年全市在职幼儿教师分布情况表(单位:人)
从学历结构来看,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为2488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46.63%;拥有高中以下学历的为2159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40.46%。但从全市教师整体学历的情况看,幼教专业(含幼师、职幼)毕业的却只占到教师总数的21.68%。(见表二)
表二:2011年全市在职幼儿教师学历情况表(单位:人)
从职称结构来看,全市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高级)幼儿教师只有7名,占幼儿教师总数的0.13%,而她们其中大多数已走上领导岗位;具有中、初级职称的(小学高级、一级、二级)占幼儿教师总数的41.98%,无职称的占幼儿教师总数的57.89%(见表三)。
表三:2011年全市在职幼儿教师职称情况表(单位:人)
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教师占幼儿教师总数的30.24%,41岁以上教师占幼儿教师总数40.21%,这其中46岁以上的教师占到幼儿教师总数的22.87%,可以看出,全市幼儿教师老龄化已经相当严重(见表四)。
表四:2011年全市在职幼儿教师年龄情况表(单位:人)
总体表现
1.教师数量缺额较大,老龄化倾向日益显现
目前,全市学前教育适龄儿童为158353人,在园幼儿112872人。在岗专职教师4316人,师幼比为1:26.根据《全日制、寄宿制幼儿
园编制标准(试行)》的规定:“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专职教师每班配2-2.5人,保育员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0.8-1人。”按平均每班30名幼儿配2名专职教师计算,全市需幼儿专职教师7603名,如除去目前在职的4316名(其中含2371名非正式),还需补充专职教师3377名。保育员每班按最低标准计算,缺额多达1800多名。同时,因全市幼儿教师老龄化且多为女性,其退休年龄段较早,随着自然减员,教师缺口会越来愈大。
2.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
目前,全市在岗幼儿教师中,幼师专业(含职幼)毕业的仅占教师总数的21.68%。在农村,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在岗幼儿教师中专业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小,只能达到0.7%。而且相当部分人员都是在普及学前教育的过程中由小学转岗或代课的教师,她们不但年龄偏大,而且专业化程度也较低,这部分教师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缺乏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又不具备唱歌、绘画、跳舞、弹琴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使得其教育教学处于一种“自我经验型”状态,表现为以传授知识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忽视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发展,在保与教的问题上,多数只能充当着“保姆”、“灌输者”的角色,使幼儿教育逐渐步入“小学化”。这些因素,极大的限制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也影响了全市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
3.人才培养与学前教育发展趋势脱节,使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缺乏有力的师资队伍保证
近年来,由于部分院校调整办学方向、整合资源,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在逐步减少。所以,随着目前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导致
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出现紧缺。大专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数量少,县城以下幼儿园一般很难招聘到。而中专幼师的毕业生又受其质量影响,有限的城市公办园不愿要,农村幼儿园这些学生又不想去,导致大量幼师生或流向民办园,或选择自主创业,利用所学专业兴办家庭作坊式兴趣班、特色班等。但这些兴趣班或特色班往往因设施简陋,办园条件不具备,因此无法取得办园注册手续,导致大量无证“黑园”出现,给政府及教育部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另一方面,受功利思想驱动,为了迎合家长,这些兴趣班或特色班的保教工作不讲求科学规范,教师教学水平和方法令人担忧,严重干扰了全市幼儿保教工作和幼儿教师人才需求的导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没有正式注册的无证园(班)达550所(个),教师达1200多人。
二、我市幼儿教师培养资源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
目前,我市培养中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校主要有宣化县职教中心、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市职教中心、阳原县职教中心,培养规模每年约900人。培养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院校只有张家口教育学院,但远不能满足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这样,我市幼儿教师培养资源就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布局不合格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一是现有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十年我市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二是办学层次低,中专层次的办学机构是主体,大专层次教师的培养只占极少的部分;三是布局不合格,教育资源分散,难以充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据统计,我市学前教育适龄儿童2015年将达到146942人,比2009年增加了1992人,2020年将达到150278人,比2009年增加5328人。按照15:1的生师比,届时将需幼儿教师10018人。我市
目前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仅为2488人,其中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1173人。而预测未来的几年,至2015年,全市五所院校专业幼儿教师毕业生不足5000人,根据《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固化(2010-2020年)》中的要求,“到2020年,幼儿园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则远不能满足幼儿教师岗位需求,如果再加上自然减员等正常因素,2015年至2020年我市幼儿教师岗位缺口基本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
宣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2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