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老区建设

时间:2019-05-14 05:0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老区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老区建设》。

第一篇: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老区建设

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广西边境建设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重大的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习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会时强调,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崇左市作为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特殊地区,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结合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两大会战”“四大攻坚战”,努力使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是集中力量,继续实施“两大会战、四个攻坚战”。围绕扶贫开发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大会战“两大会战”和农村村屯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教育攻坚战“四大攻坚战”,力争全市边境0-20公里范围村屯和整村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得到全面发展,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案,实施精准扶贫,一个村一个村的解决,一根钉一根钉地拔掉。通过以难带易,把全局带动起来,力争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左右,到2019年时提前一年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第二篇:实施精准扶贫 建设富裕新村

实施精准扶贫 建设富裕新村

湖北省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是由原大柳、磨石、大坪、大岩、项家河5个村合并的大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764户、3143人,劳动力1833人,五保户16户、17人,民政救济救助户67户、206人,扶贫户249户、675人,其他户432户、2250人。耕地面积6100亩,其中水田1100亩、旱地5000亩、山场面积41.5万亩。到2012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306元。

近年来,项家河村两委紧紧抓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机遇,以“帮民富、解民难、建新村”为出发点,以“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集中力量扶贫攻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村民脱贫奔小康步伐,努力建设富裕美丽新农村。

实施基础扶贫 打造发展基石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项家河村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上自筹一点、群众投劳一点的办法,以投工投劳为主体,以国家投入为引导,以筹措社会资金为补充,集中人力物力,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打破扶贫攻坚的瓶颈制约。先后硬化村级公路30.8公里,配套新修烟路20公里,新建大小桥涵9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

为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该村积极争取县水务局支持,投资30多万元,新建供水工程4处,解决了510户2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村两委还多方筹措资金,聘请专业打井队新挖了15口机井,新修渠道3公里,购买了中型抽水设备4套、小型抽水设备16套发放到各组,解决了群众生产发展所需用水。通过“三万”活动,争取县直部门支持筹资15万元、投入劳力2000余人次,整治塘堰3处,新建、维修渠道2公里,增强了抗灾能力,为群众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改善教学环境,解决孩子读书难的问题,村里自筹资金40多万元,翻建了两层教学楼,安装了4台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孩子们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每天能吃上新鲜蔬菜、洗上热水澡。

突出产业扶贫 打造产业新村

在贫困山区发展特色产业,确实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项家河村村两委抓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机遇,借鉴前几年发展烟叶产业的经验,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代表会和村民大会,确定了烟叶、山羊、核桃、食用菌四大产业片区,制定了“四动措施”,大力发展特色致富产业。

一是示范带动。为了确保规划实施,村两委及20多户党员干部带头示范。2013年冬,村书记方必春自费外出考察学习,带头投资130万元,建起了46间标准化、规模化羊栏,饲养山羊400只,其他村干部带头发展烟叶、核桃、食用菌。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2014年,村民席良兵、杨树军、杜德龙分别养羊500只,带动了一批养羊户。到年底,全村新建千只肉羊养殖场1个、500只规模羊场2个,年底存栏山羊4300只,出栏山羊3000只,收入300万元。

二是政策鼓动。村两委制定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四大产业。制定了山羊产业奖励政策,新建5间羊栏,饲养量达100只的养羊户,奖励1.5万元;建羊栏30间,饲养量达到500只以上,且产羔房、草料库、生活用房配套齐全的养羊户,奖励10万元。2014年共奖励30户,奖励现金60万元。针对核桃产业,村两委支持群众土地流转,免费发放树苗、无偿提供化肥。近年来,村两委利用扶贫资金、烟叶奖励资金,对发展四大产业的农户 做到奖励直补、足额兑现、张榜公布,不变卦,不眼红,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兴产业的热情。

三是服务推动。方必春针对村民分散养羊、单打独斗、不成规模的实际,自己领办注册成立了“春润山羊养殖农民合作社”,发动27户养羊大户联合办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管理上对全村养羊户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确保了山羊品种优、存活率高、销售顺畅,四大产业稳步发展。

四是科技促动。项家河村每季度聘请烟叶、山羊、核桃产业专家、技术员,现场培训群众,普及科学种草、养殖、修剪等管理技术,同时与技术服务部门签订承包服务合同,责任到人,服务上门,仅2014年就开展了26期实用技术掊训,全村1200人得到培训。由于采取“四动”措施,全村目前已发展山羊4300只,烟叶1700亩,核桃1500亩,食用菌20万袋,有70户贫困户当年脱贫。

开展“四双”活动 打造攻坚堡垒

群众要致富,干部是主心骨。2014年秋,全县精准扶贫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后,县烟草局工作队、村两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了“四双”帮扶活动。

一是工作队主动作为。县烟草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队驻村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全局39名干部包扶52户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落实脱贫措施,实行结对帮扶。

二是种养大户带头帮扶。近几年来,该村组织种养大户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四大产业。2014年春,方必春上门聘请两名贫困劳力到他的山羊养殖场打工,每年劳务费均在4万元以上。席良兵等村民创办的一批家庭农场都聘请当地村民打工,打工成了贫困户就地脱贫的好办法。一批养殖大户还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核桃、山羊产业,贫困户也纷纷效仿,贷款发展致富产业,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三是村两委发挥领头雁作用。结合村基层组织建设,该村开展“干部包扶贫困户,一个干部联系一个产业片区”活动,并将活动成效作为干部年终发放工资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群众增收脱贫。村民刘虎家原来一穷二白,全家4口人靠低保生活。方必春亲自包扶刘家之后,针对该户发展产业缺资金这一情况,三次找到农商行,用自己的房产做担保给刘虎贷款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展烟叶30亩,当年收入12万元,当年即实现脱贫。同时,该村把原来的大柳、磨石、大坪、大岩、项家河5个村,分别确定为烟叶、核桃、山羊、食用菌四个片区,一名村干部负责一个产业。为了发展产业,村两委到处找项目、拉资金,到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一家家跑,一家家谈,千方百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四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村两委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篇:陕北革命老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调查之一

陕北革命老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调查之一

2015-4-10 9:35:00 陕西日报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2月13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明确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作为革命老区的陕北延安、榆林两市,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做好陕北的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既是经济责任,也是政治责任。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延安、榆林两市围绕“两不愁、四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方略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大市县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真抓实干,吹糠见米,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合实际亮点突出

“座谈会上,总书记给参加会议的市、县委书记出了四道题,其中之一是„如何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老区百姓生活‟。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给总书记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让全市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光荣使命和政治任务。”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如是说。

延安是革命老区,也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据了解,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扶贫标准,2011年延安尚有44.7万低收入人口,主要集中在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洛河峡谷三个地带。

“为了尽快让全市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我们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在认真做好产业扶贫、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常规扶贫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延安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3月25日,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局长牛永红告诉记者。

移民搬迁是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的重要举措。2011年以来,延安市依托“1个中心城市、12个县城、33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大力实施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加强产业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把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生存困难的边远山区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迁移,使贫困户彻底告别地质灾害、深山窄沟等危险地带,告别土窑洞、土坯房和原始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享受同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

与此同时,延安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从2012年起,在全市开展了“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1366名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扶一个低收入村,一包5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带动1万余名市县乡党员干部驻村入户。2013年延安市委还决定实行“县乡两级党员干部驻村联户”制度,村里有困难,干部帮助解决;没有困难和问题,及时报平安。延安高度重视贫困村的“两委会”建设,这两年先后选派了159名县乡干部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此外,延安市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以在册登记的贫困户为扶持对象,建立了扶持贫困人口专项资金,从2013年到2017年,每年筹措专项资金4.5亿元,按照“有劳动能力的扶持发展产业,无劳动能力解决生活实际困难”的原则,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为全市贫困户脱贫致富注入了新活力。

榆林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同样亮点频现。资料显示,2011年时,该市12个县区中定边县为国定贫困县,横山、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7个县属国家吕梁片区县,靖边、定边属于省级白于山区片区县,有贫困村1074个,贫困人口达87.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9%。

在巨大的扶贫压力面前,榆林市在主抓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的同时,大力实施振兴南部战略,全面确立了省市扶持、北部县对口帮扶、企业援助、人才支持的“四位一体”帮扶机制,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工业项目建设。几年来,累计实施振南项目184个,完成投资近40亿元,给南部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泛开展社会扶贫也是我们扶贫工作的一个亮点。”榆林市扶贫办主任郝海东说。据他介绍,榆林市多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落实定点帮扶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5.84亿元;安排1120个企业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投入资金2.95亿元,参扶企业和帮扶贫困村数量居全省第一,特别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资“三农”和公益事业,神木民营企业捐资30亿元设立了慈善基金,府谷民营企业捐资10多亿元支持学校、医院等建设,形成了民营企业回报社会的“榆林现象”。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应该说延安这几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短短三年多时间,延安贫困人口就由2011年初的44.7万降至去年底的20.52万人,累计有24.18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8.97%降至13.2%,年均降幅达5.26%。”延安市扶贫局牛永红局长说。

和贫困人口总数大幅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延安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的明显提升。2014年底,延安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2620元,比2010年末提高了1273元,增长1.95倍,年均增幅23.6%,远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12.7%的幅度。

“通过„雨露计划‟、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的实施,延安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牛永红说。2011年以来,延安围绕产业开发对农村青壮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7.8万人次,对家庭困难的贫困户大学生累计资助4900多名,对“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并转移输出就业1万多名。

榆林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也是硕果累累。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全市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27亿元;实施移民搬迁4万户16.3万人;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21个;扶持产业化项目335个;成立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261个,累计发放借款2.21亿元;投放扶贫贴息贷款4.07亿元;栽培山地苹果4.1万亩;扶助贫困家庭大学生8984人,“雨露计划”培训贫困户劳动力3.08万人,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6万人次;省市县三级派出867个工作队2000多名干部在947个低收入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各类项目覆盖贫困户15.4万户,贫困区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收入实现倍增,四年累计脱贫38.57万人。

2017年率先脱贫

3月20日,延安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传达学习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讨论《延安革命老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率先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方案(2015-2020年)》。会议提出,延安要勇担重任,扶真贫、真扶贫、拔穷根,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彻底消除绝对贫困。

“加快延安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必须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的要求,举全社会之力向贫困宣战,坚决打胜扶贫攻坚战,使延安在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确保全市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老区人民满意。”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表示。

延安市扶贫局牛永红局长告诉记者,为实现2017年率先脱贫的目标,延安市将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以精准扶贫为主线,重点实施以下几大举措。首先是继续全力做好避灾移民搬迁扶贫。延安将全面实施《延安市扶贫避灾移民搬迁规划(2014-2018年)》,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一体六配套”搬迁安置点,到2018年完成23万户、80万人搬迁任务,彻底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启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将贫困村整村推进的扶持标准由原来的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从2015年起,延安市县两级将建立贫困助学资金专户,按照„多口进一口出‟的原则,整合残联、教育、妇联等各部门的助学资金,力争实现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全覆盖。”牛永红说。此外,在救助扶贫、兜底扶贫方面,延安市也将采取一系列举措,确保所有贫困户2017年都能成功脱贫。

延安提出了2017年率先脱贫的目标,榆林市也不甘落后。榆林市扶贫办主任郝海东说:“截至2014年底,榆林还有在册贫困人口48.77万人。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扶贫工作的思想、方案和包抓责任。在前几天召开的榆林市扶贫工作会上,市上又给我们出了一个课题:榆林能不能实现率先脱贫?这几天我们正在调研论证,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明确答案。不过,我想,无论答案是什么,今后我们都会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南北互动扶贫、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全面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

第四篇: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规模分解、入户调查、初先对象、公示公告、填写相关表格手册、数据录入等内容。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经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第五篇:“盐池模式”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

“盐池模式”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

2016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金融扶贫“盐池模式”给予督查表扬和政策激励。一时间“南有麻阳,北有盐池”的美誉,成为宁夏扶贫工作的骄傲,也让革命老区盐池县受到了广泛关注。

1000元起步

宁夏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宁夏9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以著名的“宁夏滩羊”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

66岁的汪淑莲是这里农村妇女创业的杰出代表。她凭借1000元小额信贷起步,一步步发展到开矿办厂,现在家庭资产已经超过百万元。

1996年,“龙头”在盐池县王记沟村开展信贷扶贫项目,鼓励围着灶台转的她贷款1000元,养了6只羊羔,又上了扫盲班学习。几年后实现了滚动发展的她,主动增加贷款,不仅养羊还利用当地资源先后开办了两家石膏厂。她在当选村长后继续作为惠民小贷项目大组长,带领王记沟村发展成了富裕村。2011年,她成为宁夏赴法国捧回“全球小额信贷微型企业家社会影响奖”的第一人。汪淑莲说:“当初‘龙头’贷款给我们这些农村妇女都还不敢要,现在看这1000元的启发、引导和鼓励的作用更大。”

被汪淑莲称作“龙头”的,是宁夏东方惠民小贷公司董事长龙治普,一位土生土长对干旱和贫困记忆深刻的盐池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当地试行信贷扶贫,并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盐池模式”六个支撑点之一的“惠民微贷”。

“我们的客户全部是农民,而且93%是妇女,平均贷款额度两万元,最高不超过5万元。”这里,每个信贷员要负责三四百农户,该如何提供服务?又如何保障稳健运营?”龙治普说成功的关键是公司与农户的信息对称;核心是通过建立富有亲情的客户组织,来实现对分散的低收入农户的服务。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村组例会制度”,它像一个大筛子,筛除了村子里嫌额度小又不愿意付出较大时间成本的富裕户,保证了信贷资金能够精准透过优势人群自动到达真正有需求的低收入农户手中,从而实现了扶贫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据惠民小贷公司对盐池县122个村组2126户小贷客户项目经营情况的调查:户均每年每笔1000元贷款,毛收入728.54元,纯盈利388.46元;有30%以上的客户选择了新的经营项目;参加小贷项目三年的家庭,其收入可以实现翻一番。

“把客户从低端市场培养起来,贷款需求慢慢地从几千、一两万增加到八万十万然后就要拱手让给银行了……”过去,老百姓生产经营水平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但随着当地“三农”的快速发展,现在一般的养殖户动辄就是二三百只羊,此项个人资产就是二三十万。在逐步走向富裕的盐池县,项目的客户数量在萎缩、额度却在增加,“惠民微贷”也开始面临挑战。

2009年,公司开始走出盐池,走向六盘山贫困片区。目前,公司已在六盘山贫困片区的六县一区设立了营业部,员工人数达到190人,业务覆盖7县区317个行政村;分别建立了1157个信贷大组,建成725个标准信贷中心活动室;全年发放贷款1.61万户,贷款余额3.13亿元;按合并口径计算完成收入3899万元,上缴税金353万元,净利润782万元。2015年末,公司以“盐池微额”为基础,与海南省海口邦信小贷公司建立合作,尝试管理模式输出,并派遣两名工作人员协助进行海南的异地实践。

盐池模式

“盐池模式,可以说是麻阳模式的升级版。”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高波表示。2013年以来,在人总行等部委政策框架内,人行银川中支积极推动构建了宁夏金融普惠扶贫工作,并会同自治区扶贫办等部门赴湖南怀化市麻阳县考察扶贫小额信贷运行经验,积极研究麻阳经验在宁夏的适用性,研究制定宁夏金融扶贫试验区建设、金扶工程等多个专项方案,在财政资金运用、特困地区风险补偿基金建立、部门分工等方面开拓新思路。宁夏全区特别是特困地区已打破扶贫和金融部门两家发力、财政资金分散运作的格局,银行信贷与财政扶贫资金合力逐步显现,金融服务渗透率和覆盖面显著扩大。

20字思路。“政府主导、金融参与、龙头引领、产业带动、风险防控”。借力政府搭台,整合资源;以解剖麻雀、分类施策为总体方略,因人因地施策;用足用好国家支持资金、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并与贫困农户、贫困地区项目对接,打破给钱给物、打卡到户的帮扶模式,切实激发农户自我发展意识。

六个支撑点。一是以“互助资金”为支点,培植整体诚信信用环境。盐池县实行“2242”资金管理运行模式(将利息的20%滚入本金、20%作为公益金、40%作为运行成本、20%作为风险准备金),在互助资金监督、借款发放、回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2006年至2015年,盐池县实施互助资金的项目村由3个试点村发展到93个,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互助资金总量由80万元增加到9721.57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2亿元,受益农户达17739户(其中贫困户8787户)。

二是以“千村信贷”为支点,主动对接互助资金。盐池县农村信用社与当地扶贫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由互助社推荐,对贫困户在互助社借款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的,农村信用社给予互助社借款金额1~10倍的贷款支持,小额贷款最高可达10万元,并给予不同程度利率优惠,财政同时给予贴息支持。目前,农信社已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4.92亿元。

三是以“资金捆绑”为支点,对接财政“双到”资金。在规范财政资金运作基础上,改变过去“双到”资金直接发放到户的传统做法,采取财政支持资金与互助资金“捆绑”使用方式,将财政支持资金注入互助社作为入股资金。符合条件的社员可获得至少1万元资金支持,最高可享受1∶10比例放大贷款额度支持,并享受利率优惠,使农户“睡着等救济吃”的观念转变为“依靠双手干着吃”。

四是以“企业参与”为支点,对接特色产业基地农户。以做大特色滩羊产业为依托,支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企业参与、多个主体互动模式,引导银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贫困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户发展致富。银行依托龙头企业担保和产业项目,为农户提供滩羊养殖专项贷款;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滩羊附加值,利润提升部分作为农户缴纳利息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作为银行提高企业授信的重要依据,形成了完整的利益共同体。

五是以“评级授信”为支点,对接小额分散农户需求。建立村级金融扶贫便民服务中心,拓宽建档立卡贫困户融资渠道。农村信用社打破传统的抵押依赖,站在农户实际状况和现实需求的角度,更加强调农户信用状况,切实降低贫困户贷款准入门槛,推出“631”评级授信模式,即诚信度占比60%,资产状况占比30%,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占比10%。并依托“富农卡”专项信贷产品,将农户评级授信中诚信占比提高到60%,A、B、C三级农户分别可获得5万~10万元、2万~5万元和2万元以下的授信支持,2~3年评定一次,农户可凭借“富农卡”随用随取。目前,已完成全县102个贫困村,10128户贫困户的评级授信,达到了村级全覆盖。

六是以“惠民微贷”为支点,托起“半边天”创业梦。由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中唯一获得公司注册的宁夏东方惠民小额贷款公司为实施主体,针对贫困家庭妇女发放的特定对象信贷产品,利用农村熟人关系网络,构建互助联保小组,只需互助联保小组全体组员签字认可,无需抵押即可获得贷款支持。首次申贷可获5000元贷款,良好信用积累可获得贷款额度逐年累加的优惠,最高可获得5万元贷款。目前,惠民小额贷款公司已为2个试点互助社331户社员发放贷款1475.5万元,户均贷款4.45万元。

四个创新依托。一是推动成立盐池融盐扶贫信用担保公司,县政府出资1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入股5亿元,形成了6亿元的担保基金池,撬动银行贷款,定向精准扶持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一个县域金融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村两级互助资金管理中心(社),“政、银、企”三方联席会议平台的管理作用。三是人民银行用足用好优惠支农再贷款政策,严格控制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涉农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盐池县农信社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使用其他资金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低近2.5个百分点,全年减少贫困贷款户利息支出近500万元。四是将金融扶贫纳入县、乡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实行量化考核。县政府每年投入300万~600万元用于绩效考核奖励,以形成奖励激励机制。(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

下载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老区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老区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

    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财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精准......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心得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心得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

    2015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范文1】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要求对我局帮扶的乡村的32户贫困户进行了认真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并制定了帮扶措施,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

    浅谈精准扶贫如何精准推进

    浅谈精准扶贫如何精准推进 当前社会各界都在集中精力推进精准扶贫,**市还计划筹资7000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开发,境内各县市区纷纷组派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组织干部进村......

    实施精准扶贫 创造美好生活

    实施精准扶贫 创造美好生活 承担起引领通榆农资行业科学、健康、高效发展的重任。 挥洒的甘霖雨露伴着农民勤劳的脚步,已凝结成为丰硕的果实,映入人们眼帘,渗入人们心田。在服......

    关于推进低收入家庭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低收入家庭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机关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精准帮扶、消除贫困”系列讲话和中央、省市扶贫......

    精准扶贫:推进“互联网+”新模式 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推进“互联网+”新模式实现精准扶贫按:2016年9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苏晓云在“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蔡甸......

    整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xx镇xx村 2017年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情况 xx镇xx村是我县2017年整村推进脱贫村,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贫困村,我村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切实抓好精准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