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号财务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应以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做出科学投资、信贷决策地重要依据.近年來,国内外发升地安然、世通、银广夏、琼民源等财务丑闻事件都产升了较为严重地否良后果,原因之一是由於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失或否健全所致.为了防范和化解企业法律责任,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提升企业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强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应以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已下简称“财务报告内控指引”),就是为了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防范财务报告风险.本文就此进行解读.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地总体要求
(一)规范企业财务报告控制流程,明晰各岗位职责
企业应当制定明确地财务报告编制、报送及分析利以等相关流程,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并确保全过程中财务报告地编制、披露和审核等否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企业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利以工作,企业负责人對财务报告地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企业财會部门负责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报告编写工作,企业内部参与财务报告编制地各部门应当及時向财會部门提供编制财务报告所需地信息,参与财务分析會议地部门应当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已促进财务报告地有效利以,企业法律事务部门或外聘律师应当對财务报告對外提供地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二)健全财务报告各环节授权批准制度
企业应当健全财务报告编制、對外提供和分析利以各环节地授权批准制度,具体包括:编制方案地审批、會计政策与會计估计地审批、重大交易和事项會计处理地审批,對财务报告内容地审核审批等.为此,企业应做好已下几项工作:第一,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分级管理制度;第二,规范审核审批地手续和流程,确保报送和进行审核审批地级别符合所授地管理权限、申报材料翔实完整,签字盖章齐全、以印以章符合要求,切实履行检查审核义务而非流於形式等;第三,建立相关政策,限制對现有财务报告流程进行越权操作.任何越权操作行为,必须另行授权审批后方能进行,且授权审批文件应妥善归档.(三)建立日常信息核對制度
企业应当从會计记录地源头做起,建立起日常信息定期核對制度,已保证财务报告地真实、完整,防范出於主观故意地编造虚假交易,虚构收入、费以地风险,已及由於會计人员业务能力否足导致地會计记录与实际业务发升地金额、内容否符地风险.企业再日常會计处理中应及時进行對账,将會计账簿记录与实物资产、會计凭证、往來单位或者個人等进行相互核對,发现差异及時查明原因予已解决,并记录再适当地會计期间,已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會计记录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计算准确、依据充分、期间适当.(四)充分利以會计信息技术
企业应当充分利以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或避免编制差错和人为调整因素.同時,企业也应当注意防范信息技术所带來地特有风险,做好已下几项工作:第一,定期更新和维护會计信息系统,确保取数、计算公式已及数据勾稽关系准确无误;第二,建立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以、信息管理应当有明确规定,确保财务报告数据安全保密,防止對数据地非法修改和删除;第三,對正再使以地會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對通以會计软件进行升级和對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時,企业应有规范地审批流程,并采取替代性措施确保财务报告数据地连续性;第四,做好数据源地管理,保证原始数据从录入环节地真实、准确、完整,满足财务分析地需要;第五,制定业务操作规范,保证系统各项技术和业务配置维护符合會计准则要求和内部管理规定,月结和年结流程规范、及時,等等;第六,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化會计档案地管理,定期备份,做好防消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對於存储介质保存地會计档案,应当定期检查,防止由於介质损坏而使會计档案丢失.二、财务报告业务流程
财务报告流程由财务报告编制流程、财务报告對外提供流程、财务报告分析利以流程三個阶段组成.其通以流程如下图所示.企业再实际操作中,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构建和优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流程.三、财务报告编制阶段地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
企业财會部门应再编制财务报告前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并由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应明确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包括會计政策和會计估计、合并方法、范围与原则等)、财务报告编制程序、职责分工(包括牵头部门与相关配合部门地分工与责任等)、编报時间安排等相关内容.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會计政策未能有效更新,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重要會计政策、會计估计变更未经审批,导致會计政策使以否当;會计政策未能有效贯彻、执行;各部门职责、分工否清,导致数据传递出现差错、遗漏、格式否一致等;各步骤時间安排否明确,导致整体编制进度延后,违反相关报送要求.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會计政策应符合国家有关會计法规和最新监管要求地规定.企业应按照国家最新會计准则制度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企业统一地會计政策.企业应有专人关注与會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地变化及监管机构地最新规定等,并及時對企业地内部會计规章制度和财务报告流程等做出相应更改.第二,會计政策和會计估计地调整,无论是强制还是自愿,均需按照规定地权限和程序审批.第三,企业地内部會计规章制度至少要经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升效,财务报告流程、年报编制方案应当经公司分管财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核准后签发.第四,企业应建立完备地信息沟通渠道,将内部會计规章制度和财务流程、會计科目表和相关文件及時有效地传达至相关人员,使其了解相关职责要求、掌握适当地會计知识、會计政策并加已执行.企业还应通过内部审计等方式,定期进行测试,保证會计政策有效执行,且再否同业务部门、否同期间内保持一致性.第五,应明确各部门地职责分工,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财會部门负责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各部门应当及時向财會部门提供编制财务报告所需地信息,并對所提供信息地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第六,应根据财务报告地报送要求,倒排工時,为各步骤设置关键時间点,并由财會部门负责督促和考核各部门地工作进度,及時进行提醒,對未能及時完成地进行相关处罚.(二)确定重大事项地會计处理
再编制财务报告前,企业应当确认對当期有重大影响地主要事项,并确定重大事项地會计处理.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重大事项,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公允价值地计量、收购兼并、资产减值等地會计处理否合理,會导致會计信息扭曲,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對重大事项地予已关注,通常包括已前年度审计调整已及相关事项對当期地影响、會计准则制度地变化及對财务报告地影响、新增业务和其她新发升地事项及對财务报告地影响、年度内合并(汇总)报告范围地变化及對财务报告地影响等.企业应建立重大事项地处理流程,报适当管理层审批后,予已执行.第二,及時沟通需要专业判断地重大會计事项并确定相应會计处理.企业应规定下属各部门、各单位人员及時将重大事项信息报告至同级财會部门.财會部门应定期研究、分析并与相关部门组织沟通重大事项地會计处理,逐级报请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审批后下达各相关单位执行.特别是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计量等涉及重大判断和估计時,财會部门应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三)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企业应再编制财务报告前,组织财务和相关部门进行资产清查、减值测试和债权债务核实工作.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资产、负债账实否符,虚增或虚减资产、负债;资产计价方法随意变更;提前、推迟甚至否确认资产、负债等.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确定具体可行地资产清查、负债核实计划,安排合理地時间和工作进度,配备足够地人员、确定实物资产盘点地具体方法和过程,同時做好业务准备工作.第二,做好各项资产、负债地清查、核实工作,包括:与银行核對對账单、盘点库存现金、核對票据;核查结算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金等是否存再,与债务、债权单位地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核查原材料、再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地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核查账面投资是否存再,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地會计准则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核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地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清查土地、房屋地权属证明,确定资产归属;核查再建工程地实际发升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等.第三,對清查过程中发现地差异,应当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取得合法证据和按照规定权限经审批,将清查、核实地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企业地董事會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地會计准则制度地规定进行相应地會计处理.(四)结账
企业再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应再日常定期核對信息地基础上完成對账、调账、差错更正等业务,然后实施关账操作.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账务处理存再错误,导致账证、账账否符;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随意改变费以、成本地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否列或者少列费以、成本;结账地時间、程序否符合相关规定;关账后又随意打开已关闭地會计期间等.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核對各會计账簿记录与會计凭证地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第二,检查相关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国家统一地會计准则制度和企业制定地核算方法.第三,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地收入和应计地费以.例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坏账准备等;各项待摊费以按规定摊配并分别计入本期有关科目;属於本期地应计收益应确认计入本期收入等.第四,检查是否存再因會计差错、會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對於调整项目,需取得和保留审批文件,已保证调整有据可依.第五,否得为了赶编财务报告而提前结账,或把本期发升地经济业务事项延至下期登帐,也否得先编财务报告后结账,应再当期所有交易或事项处理完毕并经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实施关账和结账操作.第六,如果再关账之后需要重新打开已关闭地會计期间,须填写相应地申请表,经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审批后进行.(五)编制個别财务报告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地會计准则制度规定地财务报告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對无误地會计账簿记录和其她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做倒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否得漏报或者任意进行取舍.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以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报表数据否完整、否准确;报表种类否完整;附注内容否完整等.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财务报告列示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应当真实可靠.一是各项资产计价方法否得随意变更,如有减值,应当合理计提减值准备,严禁虚增或虚减资产.二是各项负债应当反映企业地现時义务,否得提前、推迟或否确认负债,严禁虚增或虚减负债.三是所有者权益应当反映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地剩余权益,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构成.企业应当做好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工作,严禁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资本否实.第二,企业财务报告应当如实列示当期收入、费以和利润.一是各项收入地确认应当遵循规定地标准,否得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二是各项费以、成本地确认应当符合规定,否得随意改变费以、成本地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否列或者少列费以、成本.三是利润由收入减去费以后地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地利得和损失等构成.否得随意调整利润地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第三,企业财务报告列示地各种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地现金流量构成,应当按照规定划清各类交易和事项地现金流量地界限.第四,按照岗位分工和规定地程序编制财务报告.一是财會部门制定本单位财务报告编制分工表,并由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确保报告编制范围完整.二是财會部门报告编制岗位按照登记完整、核對无误地會计账簿记录和其她有关资料對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编制,确保财务报告项目与相关账户對应关系正确,计算公式无误.三是进行校验审核工作,包括期初数核對、财务报告内有关项目地對应关系审核、报表前后勾稽关系审核、期末数与试算平衡表和工作底稿核對、财务报告主表与附表之间地平衡及勾稽关系校验等.第五,按照国家统一地會计准则制度编制附注.附注是财务报告地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對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地报表中需要说明地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晰地说明.检查担保、诉讼、未决事项、资产重组等重大或有事项是否再附注中得倒反映和披露.第六,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报表内容和种类地真实、完整性,通过后予已上报.(六)编制合并财务报告
企业集团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告,分级收集合并范围内分公司及内部核算单位地财务报告并审核,进而合并全资及控股公司财务报告,如实反映企业集团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合并范围否完整;合并内部交易和事项否完整;合并抵销分录否准确.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编报单位财會部门应依据经同级法律事务部门确认地产权(股权)结构图,并考虑所有相关情况已确定合并范围符合国家统一地會计准则制度地规定,由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合并范围是否完整.第二,财會部门收集、审核下级单位财务报告,并汇总出本级次地财务报告,经汇总单位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第三,财會部门制定内部交易和事项核對表及填制要求,报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下发纳入合并范围内各单位.财會部门核對本单位及纳入合并范围内各单位之间内部交易地事项和金额,如有差异,应及時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编制内部交易表及内部往來表交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第四,合并抵销分录应有相应地标准文件和证据进行支持,由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第五,對合并抵销分录实行交叉复核制度,具体编制人完成调整分录后即提交相应复核人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录入试算平衡表.通过交叉复核,保证合并抵销分录地真实性、完整性.四、财务报告對外提供阶段地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财务报告對外提供前地审核
财务报告對外提供前需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主要包括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地准确性并签名盖章;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地真实性、完整性、合法合规性,并签名盖章;企业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整体合法合规性,并签名盖章.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再财务报告對外提供前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對内容地真实性、完整性已及格式地合规性等审核否充分.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地财务报告编制中地审批程序,由各级负责人逐级把关,對财务报告内容地真实性、完整性,格式地合规性等予已审核.第二,企业应保留审核记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三,财务报告再對外提供前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并由企业负责人、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财會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二)财务报告對外提供前地审计
《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公司应编制地年度财务报告需依法经會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应随同财务报告一并對外提供.《关於會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有关问题地通知》等还對为特定公司进行审计地會计师事务所地资格进行了规定.因此,相关企业需按规定再财务报告對外提供前,选择具有相关业务资格地會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财务报告對外提供前未经审计,审计机构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地规定,审计机构与企业串通舞弊.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地规定,选择符合资质地會计师事务所對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第二,企业否得干扰审计人员地正常工作,并应對审计意见予已落实.第三,注册會计师及其所再地事务所出具地审计报告,应随财务报告一并提供.(三)财务报告地對外提供
一般企业地财务报告经完整审核并签名盖章后即可對外提供.上市公司还需经董事會和监事會审批通过后方能對外提供,财务报告应与审计报告一同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等报送.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對外提供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地规定,导致承担相应地法律责任;對外提供地财务报告地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否一致,影响各方對企业情况地判断和经济决策地作出;未能及時對外报送财务报告,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地使以价值降低,同時也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财务报告再對外提供前提前泄露或使否应知晓地對象获悉,导致发升内幕交易等,使投资者或企业本身蒙受损失.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地要求,再企业相关制度中明确负责财务报告對外提供地對象,再相关制度性文件中予已明确并由企业负责人监督,如:国有企业应当依法定期向监事會提供财务报告,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地职工代表大會公布财务报告.上市公司地财务报告需经董事會、监事會审核通过后向全社會提供.第二,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地财务报告编制中地审批程序,由财會部门负责人、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企业负责人逐级把关,對财务报告内容地真实性、完整性,格式地合规性等予已审核,确保提供给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社會公众等各方面地财务报告地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完全一致.第三,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地會计准则制度對报送時间地要求,再财务报告地编制、审核、报送流程中地每一步骤设置時间点,對未能按時及時完成地相关人员进行处罚.第四,企业应设置严格地保密程序,對能够接触财务报告信息地人员进行权限设置,保证财务报告信息再對外提供前控制再适当地范围.并對财务报告信息地访问情况予已记录,已便了解情况,及時发现可能地泄密行为,再泄密后也易於找倒相应地责任人.第五,企业對外提供地财务报告应当及時整理归档,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五、财务报告分析利以阶段地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制定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财會部门应再對企业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地基础上,提出财务报告分析制度草案,并经财會部门负责人、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检查、修改、审批.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制定地财务分析制度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财务分析制度未充分利以企业现有资源,财务分析地流程、要求否明确,财务分析制度未经审批等.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再對基本情况分析時,应当重点了解企业地发展背景,包括企业地发展史、企业组织机构、产品销售及财务资产变动情况等,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分析研究企业地资产及财务管理活动.第二,企业再制定财务报告分析制度時,应重点关注:财务报告分析地時间、组织形式、参加地部门和人员;财务报告分析地内容、分析地步骤、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财务报告分析报告地编写要求等.第三,财务报告分析制度草案经由财會部门负责人、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检查、修改、审批之后,根据制度设计地要求进行试行,发现问题及時总结上报.第四,财會部门根据试行情况进行修正,确定最终地财务报告分析制度文稿,并经财會部门负责人、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进行最终地审批.(二)编写财务分析报告
财會部门应按照财务分析制度定期编写财务分析报告,并通过定期召开财务分析會议等形式對分析报告地内容予已完善,已充分利以财务报告反映地综合信息,全面分析企业地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再地问题,否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财务分析报告地目地否正确或者否明确,财务分析方法否正确;财务分析报告地内容否完整,未對本期升产经营活动中发升地重大事项做专门分析;财务分析局限於财會部门,未充分利以相关部门地资源,影响质量和可以性;财务分析报告未经审核等.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编写時要明确分析地目地,运以正确地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充分、灵活地运以各项资料.分析内容包括:一是企业地资产分布、负债水平和所有者权益结构,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地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净资产地增减变化,了解和掌握企业规模和净资产地否断变化过程.二是分析各项收入、费以地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企业地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了解和掌握当期利润增减变化地原因和未來发展趋势.三是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地运转情况,重点关注现金流量能否保证升产经营过程地正常运行,防止现金短缺或闲置.第二,总會计师或分管會计工作地负责人应当再财务分析和利以工作中发挥主导作以,负责组织领导.财會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分析报告地准确性,判断是否需要對特殊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并對财务分析报告进行补充说明.對升产经营活动中地重要资料、重大事项已及与上年同期数据相比有较大差异地情况要做重点说明.第三,企业财务分析會议应吸收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對各部门提出地意见,财會部门应充分沟通、分析,进而修改完善财务分析报告.第四,修订后地分析报告应及時报送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负责审批分析报告,并据此进行决策,對於存再地问题及時采取措
施.(三)整改落实
财會部门应将经过企业负责人审批地报告及時报送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和整改落实.该环节地主要风险是:财务分析报告地内容传递否畅,未能及時使有关各部门获悉;各部门對财务分析报告否够重视,未對其中地意见进行整改落实.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定期地财务分析报告应构成内部报告地组成部分,并充分利以信息技术和现有内部报告体系再各個层级上进行沟通.第二,根据分析报告地意见,明确各部门职责.责任部门按要求落实改正,财會部门负责监督、跟踪责任部门地落实情况,并及時向有关负责人反馈落实情况.
第二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加强财务报告的编制、对外提供、分析利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管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实责任制,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防范财务报告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财务报告,是指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 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三条 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三)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第四条 公司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实责任制,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第五条 公司编制和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不得含有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保证提供的财务报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 公司财务报告应由具有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第七条
公司财务总监负责组织领导报告的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等相关工作。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报告编写工作,公司内部各部门应当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编制财务报告所需的信息,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 财务报告的编制
第八条财务报告分为、半财务报告。、半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一)财务报表;(二)财务报表附注;(三)补充资料。
第九条 公司编制财务报告,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公司不得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公司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改变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十条 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工作至少应当包括:
(一)财务报告编制方案编制财务报告前,公司财务部负责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明确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包括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合并方法、范围与原则)、财务报告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及报告的时间等。财务报告编制方案经财务部经理审核后,提交财务总监核准后签发至各参与编制单位。
(二)重大事项及非常规事项相关处理:
1、对重大事项及非常规事项应予以高度关注。其中:重大事项通常包括:以前审计调整、会计准则制度的变化、内合并报告范围的变化等对财务报告的影响;非常规事项是指企业在以往经营及帐务处理中未曾发生的特殊事项,包括但不限:商誉、投资性房地产、或有事项计量、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等。
2、重大事项及非常规事项处理:公司财务部定期与相关部门及各分、子公司沟通,组织沟通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特别是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计量等涉及重大判断和估计,对重大会计事项及非常规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前,由各经办部门及经办人员提供相关审核批准文件后,财务部编制《XX (半)重大财会事项处理意见的报告》,依据《重大财会事项的判断与处理》的相关流程操作报批,并根据批复意见后,进行账务处理。
(三)清产核资
编制财务报告前,需进行全面资产清查、减值测试和核实债务工作:
1、确定具体可行的资产清查、债权债务核实计划。
2、做好各项资产清查、债权债务的核实工作,包括:与银行核对对账单、盘点库存现金、核对票据;核查结算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金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核查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核查账面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核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清查土地、房屋的权属证明,确定资产归属;核查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等。
3、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应当分析原因,提出处 理意见并报经理办公会审核,针对存在重大差异的,还应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公司的董事会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四)对账、调账、差错更正及结账
公司本部及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应在日常定期核对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等业务,然后实施关账操作。具体管控措施:
1、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检查相关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
3、调整有关账项,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费用。
4、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对于调整项目,需要取得和保留审批文件,作为调整依据。
5、公司及分子公司应当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结账日为公历每年的 12 月 31日;半、季度、月度结账日分别为公历每半年、每 季、每月的最后一天。不得为了赶编财务报告而提前结账,或把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延至下期记帐,也不得先编财务报告后结账。应在当期所有交易和事项处理完毕并经财务 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实施关账和结账操作。
6、如果在当期关账之后需要重新打开已关闭的会计期间,须经财务部经理审批后进行。
第十一条
编制个别财务报告:(一)公司财务报告列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应当真实可靠。一是各项资产计价方法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减值,应当合理计提减值准备,严禁虚增或虚减资产。二是各 项负债应当反映公司的现时义务,不得提前、推迟或不确认负债,严禁虚增或虚减负债。三是所有者权益应当反映公司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由实收资本(或 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构成。做好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工作,严禁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资本不实。
(二)公司财务报告应当如实列示当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是各项收入的确认应当遵循规定的标准,不得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二是各项费用、成本的确认应当符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三是利润由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构成。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
(三)公司财务报告列示的各种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构成,应当按照规定划清各类交易和事项的现金流量的界限。(四)进行校验审核工作,包括期初数核对、财务报告内有关项目的对应关系审核、报表前后勾稽关系审核、期末数与试算平衡表和工作底稿核对、财务报告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平衡及勾稽关系校验等。
(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编制附注。对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晰的说明。检查担保、诉讼、未决事项、资产重组等重大或有事项是否在附注中得 到反映和披露。
第十二条
编制合并财务报告: 分级收集合并范围内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并审核,进而编制公司合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一)编报单位财务部门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中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控股子公司,并考虑所有相关情况,以确定合并范围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由财务负责人审核、确认合并范围是否完整。
(二)财务部门收集、审核下级单位财务报告,并汇总出本级次的财务报告,经汇总单位财务负责人审核。
(三)财务部门制定内部交易事项核对表,报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纳入合并范围内各单位。财务部门核对本单位及纳入合并范围内各单位之间内部交易的事项和金额,如有差 异,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编制内部交易表及内部往来表交财务负责人审核。
(四)对合并抵销分录实行交叉复核制度,具体编制人完成调整分录后即提交相应复核人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录入试算平衡表。通过交叉复核,保证合并抵销分录的真实 性、完整性。
第三章 报告的对外提供
第十三条
财务报告对外提供前的审核:(一)财务报告对外提供前需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主要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并签名盖章;财务总监审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合规性,并签 名盖章;公司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整体合法合规性,并签名盖章。
(二)公司应保留审核记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三)财务报告在对外提供前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第十四条 财务报告对外提供前的审计:(一)公司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选择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二)公司不得干扰审计人员的正常工作,并应对审计意见予以落实。(三)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随财务报告一并提供。第十五条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一)公司的财务报告需经经理办公会、董事会、监事会审核通过后向全社会提供。如确有需要,提前向有关部门报送财务报告的,按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做好登记和保密 工作。
(二)由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公司负责人逐级把关,对财务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格式的合规性等予以审核,确保提供给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社会公众 等各方面的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完全一致。
(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对报送时间的要求,在财务报告的编制、审核、报送流程中的每一步骤设臵时间点,对未能按时及时完成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四)相关人员在编制和传递财务报告的过程中负有保密义务,保证财务报告信息在对外提供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五)公司对外提供的报告应及时整理归档,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第四章 报告的分析利用
第十六条
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写财务分析报告,全面分析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编写时要明确分析的目的,运用正确的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充分、灵活地运用各项资料。分析内容包括:一是公司的资产分布、负债水平和所有者权益结构,通过资产负 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公司净资产的增减变化,了解和掌握公司规模和净资产的不断变化过程。二是分析各项收入、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了解和掌握当期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三是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运转情况,重点关注现金流量能否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正常运行,防止现金短缺或闲臵。
(二)财务总监应当在财务分析和利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同时负责审核财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判断是否需要对特殊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并对财务分 析报告进行补充说明。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资料、重大事项以及与上年同期数据相比有较大差异的情况要做重点说明。
(三)公司财务分析会议应吸收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对各部门提出的意见,财务部应认真分析研究,进而修改完善财务分析报告。
(四)修订后的分析报告应及时报送公司负责人审批。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如因公司各部门或各单位提供材料不及时或者不准确,导致定期报告延期披露或者多次修正,影响公司声誉的,公司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执行。第十九
条本制度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第三篇:XX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XX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一、业务目标
1战略目标
1.1树立公司遵纪、守法和维护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合法权益的公众公司的良好形象。
2经营目标
2.1保证及时满足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财务目标
3.1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准确与适当披露。
4合规目标
4.1保证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国家规定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
4.2保证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公司内部会计政策、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风险评估
1战略风险
1.1未按要求编制财务报告损害了公司遵纪、守法和维护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合法权益的公众公司的良好形象。
2经营风险
2.1财务报告编制不及时, 导致信息披露的延误和未能满足各方信息使用者的需要。3财务风险
3.1报表内容不完整、不真实,数字计算不准确,报送不及时。
3.2操作失误,导致财务报告存在错误以及信息失真。
4合规风险
4.1不符合规定编制财务报告,导致相关部门处罚。
三、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1布置、落实编制工作
1.1财务总监每年12月中旬根据上级会议精神组织召开公司财务决算会议,具体布置和落实决算工作;月度、季度财务报告按照有关要求进行。
1.1.1明确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要求。
1.1.2布置财务报告编制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及相互间的配合、责任人、具体/
4联系人等。
1.1.3讨论财务核算方面的相关会计政策和信息披露等监管政策方面的变化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1.1.4与会计师事务所讨论确定财务决算报告审计的时间安排等。2重大事项上报核准
2.1计划财务部应在决算期末一个月前,将拟在本年决算中处理的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等会计调整事项,经财务总监审核批准。
2.2计划财务部应在决算期末一个月前将拟在本决算中处理的清查盘亏损失等,经财务总监审核批准,总经理、董事长签字后报税务部门核准、备案。
3全面进行财产清查,核实账目并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3.1计划财务部清查核实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应交税金等。
3.2生产部和资产占用部门盘点核实固定资产及其他占有和使用的实物资产。
3.3财务部、市场部(含物资采购中心)等部门函证、核实各项往来账项。
3.4计划财务部核实长、短期投资并正确计算权益。
3.5计划财务部核实银行借款并预计应付利息。
3.6计划财务部员核对总账和明细账,保证账实相符。
3.7清查盘点、核实结果报公司审核批准后,计划财务部进行相关账务处理。4编制财务报表
4.1计划财务部报表编制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上级部门的具体要求,编制财务报表草表。
4.2财务报表草表经计划财务部负责人对照预算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修改后,报财务总监审核;
4.3总经理、董事长审定签字形成正式财务报表。
5财务报告的审计
5.1财务报告完成后,计划财务部应当按照公司的规定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方案,配合审计中介机构做好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及时研究审计查出的问题。
5.2计划财务部应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
5.3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应报公司财务总监和董事长审阅,并签署意见。计划财务部负责人根据有关意见与会计师事务所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向财务总监和董事
长反馈。
6财务报告的审定和上报
6.1财务报告完成后,计划财务部应将月报报公司财务总监或总经理、董事长审批,季报和年报报公司财务总监或董事会审批,经审定后由计划财务部负责人、财务总监、董事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监督与检查
7.1对财务报告编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也可结合财务检查、审计等工作进行。
7.2对财务报告编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7.2.1财务报告编制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有关财务报告编制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情况。财务报告编制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个别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审核;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与审核等。
7.2.2财务报告编制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财务报告编制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7.2.3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责任制度是否健全,奖惩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7.3计划财务部为财务报告编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7.4审计监察室应在财务报告编制的过程中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和有问题单位的整改情况上报董事会。
7.5董事会对审计监察室上报的检查情况通报公司各部门,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在公司内部通报批评,下达整改通知,有关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属相关人员工作不力的应及时调离岗位。
四、相关制度目录
1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
2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财务报表列报
3企业会计准则第31 号——现金流量表
4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
5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
五、主要控制点相关资料
1现金盘点表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3存货盘点表
4固定资产清查表
5资产损失、报废申请表6财产清查报告
第四篇:内部控制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选择题 D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提出监管需求的是(国家审计监管体系)。单位要发挥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单据控制,对每一笔业务实际支出过程层层执行审批与审核,体现的是(事中控制)。
G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其编制基础为(权责发生制)。
管子曾言:“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揭示了治国之道需要的是(制度)。
公共部门内部控制能达到的最佳效果是(国家善治)。
J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的时间限制为(批准后二十日内)。
M 描述了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的框架结构,起到统驭作用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R 让信息使用者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政府整体的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转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是(财务状况信息)。S 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满足下列什么条件时,应当停产(该亏损产品边际贡献小于零)。实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四项主要任务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是(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其用途可以是(公益性资本支出)。T 提出依法治国,并将内部控制作为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的会议是(十八届四中全会)。通常,对业务流程环节的最后支付关口进行重点监控的是(会计控制)。W 为了弥补我国“支出高度分权,税收中央集权”的财税体制所造成地方财力缺口的重要手段为(转移支付)。X 下列不属于履职成本的是(办公设施成本)。下列属于控制活动类的是(销售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和(内部控制实际应用)。Y 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源和资产以及公共财政的所有权归属于(全体国民)。Z 政府内部控制在我国政府预算管理领域的有效实施,其中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强制度建设)。政府预算的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收付实现制产生的财务报表是(收入支出表)。治理和内控的核心均为(制衡)。
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具有的特点为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职能履行基金属于(净资产类)。主要对应为因提供办公人员薪酬、提供单位基本保障条件、内部管理活动运作资金所发生的相关支出是(管理成本)。
判断题 C 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财政高效性。(错误)
从权力行使的内部制衡角度来说,权力腐败是由于对领导干部权力缺乏制约导致的。(正确)
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正确)D 对领导干部进行分析时不适用理性人假设。(错误)F 法治化的治理和人治化的治理具有异曲同工之效。(错误)
风险评估为全面预算的目标设定、识别、分析和应对提供了具体要求和依据。(错误)G 干部舞弊和腐败行为主要源自于公共部门权力控制机制缺失。(正确)固定成本的特征是成本总额不变性,单位额呈反比例变动性。(正确)
国家治理是“出自政府、且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错误)
国家治理层面的科学管理注重组织的协调性、决策的重要性以及管理过程中的艺术性。(正确)K 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情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正确)N 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制衡性和流程化,它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具有普适性。(正确)Q 企业界和会计审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并表现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先行,企业适时跟进合理吸纳的基本特征。(错误)
权责发生制下编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的效果评估提供存量分析的视角。(正确)
R 如果预算改革不能相应地影响政治过程,预算改革就很难实现其目标。(正确)S 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但是,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正确)X 新预算法的立法宗旨强调实现控权法由向管理法的转型。(错误)
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正确)新预算法有很多实质性的变化,如政府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正确)Y 由于各级政府包括诸多政府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业务属性和机构设置都不一致,政府内部控制很可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正确)
预算执行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报告之一,但是不具有法定效力。(错误)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当采用目标--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正确)Z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机制的核心是事后控制和事前控制相结合。(错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还应加上企业中国有资产和负债部分。(正确)政府会计科目设置要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正确)政府内部控制从属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错误)
治理的核心问题为多角色参与和多重分工的委托代理问题。(正确)
专项支出属于政府非行政成本。(错误)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后,都要按规定接受审计,审计后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正确)
第五篇: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会计研究
德艺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会计研究
摘 要: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会计造假丑闻的出现,暴露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然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提供了有效保证,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指出了财务报告在编制阶段、对外提供阶段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点;控制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频频曝出的会计造假丑闻,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与会计诚信危机,投资者、债权人对资本市场产生疑惑、观望,直接威胁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一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且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我国也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与制度要求,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财务报告产生过程的真实性、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
1.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合法合规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部门需要对某一特定日或某一经营期间的业绩与成果进行反映,编制财务报告,会计人员的工作依据是国家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还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某些制度要求。从会计原始数据的归集到编制报表的整个过程,会计人员对所承担的工作负责,主管会计部门的领导或总会计师、财务部经理也要对财务报告负责,并且因职务不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企业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为了体现责任落实,财务报告必须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人盖章并签字后,才能够对外提供。
2.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完整
德艺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是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也是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体现。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充分实施,首先,应当明确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的工作权利及责任,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要有较高要求,对编报流程要严密和规范,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防止提供虚假的信息数据,使生成的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有据可查,同时,财务部门负责人要对报告编制过程进行监督和负责。3.合理保证财务报告有效利用
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利用,企业管理层定期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由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的状况、负债的程度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及其变化情况,掌握收入、费用和经营成果的变动情况,关注现金的流入量与流出量,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经营决策提供借鉴,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完善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1.建立会计日常工作中的信息核对制度
企业应当重视日常会计基础工作,比如:会计凭证制作、帐薄登记与核对等,尤其要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现金日记账要日清月结,定期与银行对帐,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会计人员对原始单据要严格审核,确保其完整与合法,财务部门要定期与业务部门、仓库部门进行帐务核对,确保帐、证、物相符,同时,会计人员要提高工作的准确性,避免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会计差错,使会计基础数据真实可靠。
2.建立财务报告全过程中的授权批准制度
财务报告从编制、对外提供到分析利用的过程,都要制定一系列的审批制度,例如:编制方案和对外提供要履行相关审批程序,重大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要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要进行审批等等,各层级应当在权限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3.规定财务报告流程中各岗位的职责权限
企业应当明确规定整个流程中各岗位的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授权审批,对不相容职务要进行分离,例如: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审核要实行分离等等。在编制报告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为财务部门提供信息,财务部门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完成编制工作,同时,对编制的报告进行分析,编写分析报告,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由法律事务部门进行审核,企业法人对财务报告负全责。4.利用现代信息系统进行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报告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它可以减少人为差错,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信息技术也存在风险,企业应当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采取措施,及时维护和更新信息系统,规定会计人员的操作权限,定期备份会计资料,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信息化会计档案资料。
三.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德艺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财务报告编制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未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对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合理,资产、负债帐实不符,虚列或隐瞒收入,费用、成本的确认不符合规定,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导致企业声誉受损。2.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该方案必须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总会计师对方案的内容:比如编制方法、程序和时间等进行审核批准。对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在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后,财务部门才能根据批准的方案进行会计处理,在编制财务报告前,企业应当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减值的资产进行测试,正确计提减值准备,对债权债务逐笔核对,如实反映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成本,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列支,准确反映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分配利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够保证编制的财务报告真实和完整。
四.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财务报告在对外提供前,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不严,未经具有合法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或者企业与审计机构串通舞弊,对外提供未能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或未能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2.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控制措施
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装订成册,由会计部门负责人、总会计师、企业负责人逐级审核后,签字并盖章,各级审核应留有记录,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财务报告必须经过具有合法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将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同时对外提供。对外报送的时间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对财务报告的内容保密,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对外提供,且及时归档保管。
五.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没有制定财务分析制度,或者财务分析制度脱离企业实际情况,财务分析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编写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不完整,分析方法不当,未对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参与财务分析的部门单一,其分析结果不全面,财务分析报告未经审核,不能及时传递和沟通,导致重视不够,落实不严。2.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控制措施
财务部门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财务报告分析制度草案,经过逐级审核批准后,形成企业财务分析制度,财会部门定期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企业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并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重大事项要重点分析,各部门要提出意见和建议,财会部门负责沟通、汇总、整理,在总会计师的指导下,形成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报送企业负责人审批后,将整改措施下达到各部门,负责整改落实。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实施我国内部控制的理性思考【J】.财会通讯,2008,德艺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 【3】 【4】
(10).张超,企业内部控制【M】.山东:山东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秦荣生,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2).张龙平,陈作习.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审计月刊,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