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3-02铁路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铁路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铁道部铁计〔1994〕154号 1994年11月2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为加强铁路环境监测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提高铁路环境科学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铁路系统环境监测管理。
第三条 铁路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是:开展铁路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包括环保指标考核),分析评价铁路环境质量,掌握铁路污染物来源、影响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环保规划、开展污染防治、实施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铁路环保执法提供技术监督,并为铁路环境保护和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章 机构与管理
第四条 铁道部环境保护办公室为全路环境监测管理机构。铁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本单位环境监测管理机构。
第五条 铁路各单位根据本单位污染轻重、技术条件、环境要求等具体情况,自行确定是否设置环境监测站。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的环境监测站,分别相应为国家二级、三级和四级监测站。
第六条 铁路环境监测站参加全路、地方环境监测网。全路环境监测网是具有管理职能的业务协作组织,它是由铁道部级网和铁路局级网组成。铁路环境监测中心为部级网的业务牵头单位,网员为各铁路局环境监测站,同时也是铁路局级网的业务牵头单位。网络各成员单位的原性质、职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第七条 铁道部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全路环境监测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建铁路环境监测网,制订网络管理办法;负责拟订铁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和报告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发布铁路环境质量公报。
第八条 铁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计划、监督、考核、服务和网络建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要加强环境监测站的基本建设、仪器设备投资、管理和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第九条 铁路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铁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领导,业务上受上级环境监测站和所在地区监测网牵头单位的指导,并接受其考核。环境监测站取得监测质量合格证后,根据国家及铁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第十条 未设环境监测站的铁路单位,其环境监测任务可由该单位通过合同形式委托就近的环境监测站承担。
第十一条 各级环境监测站要建立、健全各类监测质量管理、财务、仪器设备和试剂等各种管理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第十二条 凡涉及国家密级规定的环境监测资料,必须按国家保密法及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监视性监测数据资料对外提供应经同级环保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监测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实施现场监督监测时,被检单位必须提供有关资料和工作条件,不得借故阻挠或弄虚作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环境监测设施和标志。
第十四条 环境监测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实填报监测数据,严禁玩忽职守及弄虚作假。
第十五条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从事现场监测的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享受劳动保护待遇及保健补贴。
第十六条 铁路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职务考核、评审及聘任,按国务院和铁道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监测站的职责
第十七条 铁路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协调铁路环境监测网的业务活动;组织指导全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收集全路环境监测资料,建立全路环保数据库;编制铁路环境质量公报;承担组织全路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培训工作。
参加国家环境监测网的活动。
参加铁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以及各类有关标准的审议。
第十八条 铁路局环境监测站组织协调管内监测网的业务活动;组织指导管内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收集管内环境监测资料;开展铁路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参加铁路环境监测网的活动。
第十九条 铁路各级环境监测负责管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视性监测,对主要污染源进行考核监测。
负责建立动态污染源档案;综合分析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质量。
第二十条 铁路各级环境监测站在授权范围内对管内各单位环保设施使用、管理;污染源档案管理;违反环保法规而造成环境污染等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铁路各级环境监测站参加或承担管内环保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监测。
参加或承担污染事件的调查。
参加或承担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现状监测工作。
第二十二条 铁路各级环境监测站可承担路内外单位委托的环境监测。
第四章 监测制度
第二十三条 铁路实行环境监测站资格认证和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制度。未经资格认证的环境监测站和未获得合格证的环境监测人员所报告的监测数据不能作为管理依据。
资格认证、合格人员考核的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铁路各级环境监测站必须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制度,铁路各级环境监测网业务牵头单位组织对各网站的监测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
第二十五条 铁路各级环境监测站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标准和统一分析方法。
凡国家尚未作出规定的,可按铁道部制定并报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铁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各级环境监测站必须严格履行铁路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环境监测站应准确、及时、系统地向铁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网络业务牵头单位提交环境监测报告。
第五章 表彰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 对完成环境监测任务突出,环境管理服务作出显著成效,在环境监测科学研究上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铁路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监测站和环境监测人员应给予表彰。
第二十八条 对未执行国家和铁道部规定的有关经费政策,占用、挪用、滥用各项规定的监测经费,未完成指标考核监测任务,违反国家和铁路环境监测有关规定,发生监测质量事故及在执行公务时玩忽职守,有违法乱纪行为而造成不良影响者,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环保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原铁道部卫生环保局1987年11月颁布的《铁路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社会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优化环境监测队伍,提高环境监测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等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外的对外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可自愿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取得《社会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证书》后,方可对外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第四条 申请社会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的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属于依法设立或注册的具有固定场所、固定设施设备、固定人员的实体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具备10名以上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合同制人员要有三年以上聘用合同),并通过上岗考核;(3)具有与所申请认定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施和设备;监测用房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不低于700平方米;(4)申请认定类别一般不少于三类: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申请认定参数一般不少于60项,重点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主要监控项目;申请认定的类别和参数必须通过计量认证;
(5)具有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和与监测业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能确保各项监测质量活动协调有效运行;(6)在我省开展工作的省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必须在我省境内具有固定场所、固定设施设备和相应的上述其他条件。
第五条 能力认定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监测能力、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实验条件、监测工作、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建立等。
第六条 能力认定的具体程序为:
1、申请认定的机构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供基本条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2、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书面申请、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3、对符合认定基本要求的机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认定,形成认定报告;
4、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认定报告提出审批意见,对合格者颁发认定证书。
第七条 从事社会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第八条 认定证书包括正本和副本。副本应详细注明单位名称、承担的监测类别、监测项目等具体事项。
第九条
持有认定证书的机构,应按照所持认定证书中批准的监测类别和项目实施监测,不得超范围监测;如需增加监测类别和监测项目,应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申请扩项认定。
第十条 持有认定证书的机构提供的监测报告等,应附认定证书影印件。
第十一条
取得认定证书的单位出具的环境监测数据可作为环保部门或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依据。
第十二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间复查一次;复查中发现监测机构的实际监测能力比认定时有明显下降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限期整改。监测机构完成整改后,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复查,对复查不合格的机构,应注销其认定证书。
第十三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满前六个月,持证机构应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申请复审。逾期不提出复审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注销其认定证书。
复审时需要新增监测类别及项目的机构可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申请复审、扩项认定。
第十四条 持证机构在认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期内如果监测机构名称、地址(工作场所)、关键岗位人员(机构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和技术负责人)、监测标准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提供环境监测服务的活动中,应严格执行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监测的客观性、公正性:
(1)所使用的环境监测仪器应由计量部门按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应是有证标准物质或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的物质。
(2)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作为监测分析依据,并确保为现行有效版本。
(3)对环境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处理评价和监测报告等全过程应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4)在监测服务完成时要出具符合计量认证要求的书面环境监测数据和结论报告。
第十六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保证其持续有效运行。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积极参加质量控制考核、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外部质量管理活动,并采取密码样、明码样、空白样、加标回收和平行样等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第十七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提供环境监测服务的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守委托方秘密。对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开展监测服务工作时,应遵循“谁委托、谁付费”和“谁监测、谁负责”的原则,事先由双方签订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应明确委托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议书的收费条款应根据监测服务内容和要求确定。不得强制服务并强制收费,也不得只收费不监测或多收费少监测。
第十九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接受委托后,应独立承担工作,不得转包监测业务。
第二十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第二十一条 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推动环境监测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促进社会监测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二十二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或者注销其认定证书:
(1)监测机构的名称、工作场所、关键岗位人员、监测标准等情况发生变化,未及时申请变更;
(2)不能按规定完成环境监测任务;(3)超范围、超期限开展监测业务;(4)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认定证书;(5)监测报告严重失实,造成不良社会影响;(6)监测工作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7)经复审发现监测能力较原认定时有较大下降,且超过整改限期仍未达到要求;
(8)不按规定接受检查、考核或在检查、考核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9)其他影响监测工作客观性、公正性的行为。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企业自行监测机构的业务能力认定及企业自行监测工作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实现环境 监测工作的持续改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第九条和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四川省范围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机构,必须通过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或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资质审查,取得国家环保总局资质证书或《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合格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 书”),并在证书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第三条 所有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上岗考核,获得《四 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以下简称“上岗合格证”),方可从事考核合格项目的分析测试工作。
第四条 《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合格证书》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颁发。
第二章 组 织 管 理
第五条 全省环境监测资质审查工作由四川省环保局统一组织、管理和实施。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提供技术支持,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日常技术工作。四川省环保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书面委托有关市、州环保局承担所辖区域内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审查现场评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工作,由四川省环保局统一审批和发证。第六条 四川省环保局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管理机构职责
(一)部署和组织环境监测资质审查工作;
(二)组织制定环境监测资质审查文件;
(三)受理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申请,组织审查评审的实施;
(四)负责《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合格证书》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 2 上岗合格证》的审批、发证和发证后的管理;
(五)组织评审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建立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员库,审聘评审员,组建、审批环境监测资质审查专家评审组;
(六)组织持证监测机构和监测人员在持证期内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对不合格者按规定做出处理。
第七条 各市、州环保局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管理职责
(一)对辖区内申请环境监测资质审查机构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签署 意见;
(二)受四川省环保局委托时,组织所辖区域内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审 查现场评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工作,在持证评审员中聘任评审员,报省环 保局批准后组建专家评审组,并对现场考核评审结果签署意见后报省环保局;
(三)实施辖区内持证环境监测机构及监测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对不 合格者报发证机关处理。
第八条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职责
(一)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职责:
1、环境监测机构申报监测项目的审查;
2、制定现场考核实施方案;
3、“资质证书”和“上岗合格证”的填写;
4、全省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资料的统计、汇总和存档;
5、提出中、长期及持证单位及监测人员的监督性检查和比对考核计 划,报省环保局审批后实施;
6、理论考试题库的建立、更新和日常管理。
(二)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职责:
负责辐射环境监测站及其他环境监测机构辐射项目资质审查评审的技术工作。
第九条 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员条件
(一)从事环境监测管理、监测分析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工程师 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
(二)公平、公正,责任心强,实事求是;
(三)有履行评审工作所需的交往、协作、倾听和协调的能力;
(四)在评审工作中能保持充分独立性和客观性。第十条 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组的组成和职责
(一)组成: 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组由3~7 名持证评审员组成。必要时可聘请有关 专业的技术专家。委托市、州环保局进行的现场评审,由省环保局派督导员。
(二)职责: 按《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技术要求》和《四川省环境监测 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负责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换证复审和监测人员 上岗考核的现场考核、评审等工作,将评审结果及相关资料报组织现场评审 的环保局。
专家评审组上报材料:评审报告;有关评审的其他技术资料(附资料清 单);现场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建议等信息反馈。
第三章 审 查 程 序
第十一条 审查程序
分为:申请、预审、现场评审、发证四个阶段。
(一)申请:申请资质审查(或复审、扩项)的环境监测机构和上岗考 核的监测人员向四川省环保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四川省 环保局审查并受理申请后,监测机构填写《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申请书》(见附件3);《申请书》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四川省环保局。
(二)预审:四川省环保局指定评审员,对申请机构进行现场预审,了解审查工作准备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三)现场评审:预审合格后,四川省环保局组建专家评审组,对申请机构实施现场评审,对监测人员实施上岗考核。委托市、州环保局组织现场评审的程序:
1、申请和预审同本条
(一)、(二)款;
2、四川省环保局书面委托申请机构所在市、州环保局组织现场评审,市、州环保局报省环保局批准后组建专家评审组,对申请机构实施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现场评审,对监测人员实施上岗考核,省环保局派督导员。
(四)发证:专家评审组将监测机构及人员的评审结果及相关资料报组 织现场评审的环保局,受委托的环保局签署意见后报省环保局,由省环保局 审核并对审核合格的监测机构统一颁发《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审查合格证 书》,对考核合格人员统一颁发《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对不合格者,发给审查结果通知书。
第十二条 已取得环境监测资质证书的监测机构新增监测项目按本规定 第十一条的程序申请扩项评审。持证监测人员新增监测项目和新增监测人员的考核,也按本规定第十一 条的程序申请上岗考核。
第四章 申 请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监测机构,可申请资质审查。
(一)组织机构
1、须是在四川省境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若监测机构是某组织的一部分,应有该组织法人代表的书面授权 书;
2、有按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有对监测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有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编制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能力;
3、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体系。
(二)人员结构
1、有固定编制的技术人员和职工,技术人员数不少于5 人;
2、有适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省、市(州)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非环保系统行业环境监测机构≥75%,县级环保系统监测机构及企业环境监测机构≥70%。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省、市(州)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非环保系统行业环境监测机构≥50%,县级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企业环境监测机构≥40%。
(三)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1、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仪器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所需的基本仪器设备,上级管理部门下达任务所需监测仪器设备,同级管理部门下达任务所需监测仪器设备,申报监测项目所需监测仪器设备(见附件 2《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主要仪器设备配置参考目录》);
2、强检计量仪器依法送检,自校仪器设有自校规程,并按规程进行自校;
3、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工作条件,有能满足监测工作需要的实验用房。
(四)申报考核项目及项目分类符合《环境监测资质审查项目分类目录》规定(见附件1);
(五)按审查评审内容进行自查,自查报告完整。
第十四条 环境监测机构申请资质审查,应呈报下列文件和材料(一式二份)
(一)四川省环境监测站资质审查申请书;
(二)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环境监测机构的文件(复印件)或能证 明其合法地位的文件;
(三)机构基本情况简介(发展概况、人员情况、业务范围和监测工作业绩等);
(四)组织机构框图、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手册;
(五)自查报告。
第十五条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申请条件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监测人员可申请上岗考核:
1、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半年以上的环保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监测人员;
2、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一年以上,能独立完成申报考核项目的监测人员;
(二)每人申请考核项目不少于3 项;
(三)未经过专业培训的监测人员,必须经过考前培训。
第五章 现 场 评 审 内 容
第十六条 环境监测机构现场评审内容
根据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职责、任务和特点,进行:
(一)监测人员上岗考核;
(二)人员素质审查;
(三)实验条件审查;
(四)质量管理审查;
(五)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审查。
(见《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技术要求》)第十七条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内容
(一)理论考试;
(二)环境监测基本操作技能考核;
(三)实际样品的分析测试考核;
(四)实验报告的编写。
(见《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
第六章 发 证
第十八条 环境监测机构获得资质证书的条件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 技术规范;
(二)通过《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技术要求》五个方面考 核;
(三)持上岗合格证人数:省、市(州)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非环保系统行业环境监测机构不少于在岗职工总数的80%,县级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企业环境监测机构不少于在岗职工总数的75%,且持上岗合格证人数不少于5人;
(四)监测人员所持上岗合格证项目必须覆盖本机构监测业务范围,申请取证的每个项目持合格证人数不少于2人。第十九条 监测人员获上岗合格证的基本条件
(一)严格遵守《环境监测人员行为规范》;
(二)理论考试合格;
(三)申请项目分析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合格;
(四)上岗考核合格项目不少于3 项。第七章 监 督 与 管 理
第二十条 持有环境监测资质证书的环境监测机构所出具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必须加盖资质合格证章。未取得环境监测资质证书的机构所出具的环境监测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不得对外公布。
第二十一条 环境监测资质证书和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有效期为5 年。
(一)在有效期内,四川省环保局定期对持证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含比 对考核)。有效期内的监督性检查不少于2 次。
(二)监督性检查中如发现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和管理较审查时有较大幅度下降时,由省环保局下达整改通知,整改期内不得出具监测数据及报告。整改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监督性检查中,持证监测人员如出现不合格项目,暂停其出具该项目环境监测数据的资格,限3个月内重考;重考仍不合格者,由省环保局注销其该项目上岗资格。
第二十二条 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证书和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应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程序向四川省环保局申请复审。逾期不提出复审申请的,届时四川省环保局注销其资质证书和上岗合格证。
第二十三条 监测人员考核项目与成绩载入本人技术档案,作为评定技术职称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四条 资质证书持有机构在机构组织、人员、技术装备及开展环境监测的能力和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3个月内向省环保局申报,并办理相应手续。
第二十五条 持证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环保局吊销其资质证书:
(一)因管理混乱不能按规定完成环境监测任务,经主管环保局或上级 环保局指出后3个月内仍未改正;
(二)超出证书规定范围和本机构工作职责范围出具监测报告;
(三)监测工作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四)经认证复审或检查较原考核水平有较大下降,超过整改限期仍达不到要求;
(五)违反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六)其他严重违规行为。
第二十六条 持证监测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环保局吊销其上岗合 格证:
(一)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经单位指出后仍未改正;
(二)违反操作规程,酿成重大监测质量事故;
(三)违反质控规定,经单位指出后仍不改正;
(四)监测数据合格率低于80%;
(五)弄虚作假、任意篡改数据;
(六)其他严重违规行为。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资质证书分甲、乙、丙三个类别。四川省境内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发甲类证书;其他行业或特大型企业环境监测机构发乙类证书;一般企业环境监测机构发丙类证书。第二十八条 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申请书、评审表、考核评审报告、资质证书、上岗合格证等,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印制。
第二十九条 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及监督性检查评审费、证书工本费、交通费、住宿费由申请资质审查的机构承担。
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技术要求》、《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由四川省环保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环保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3 年7 月1 日起实施。
第四篇:铁路路风管理办法
铁路路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路风管理,强化监察监督,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旅客货主合法权益,维护铁路形象和声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铁路企业和职工。
第三条 路风系指铁路的行业风气,是铁路的性质、宗旨和经营方向在运输企业和职工中的综合表现。路风工作是铁路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组成部分。加强路风工作,对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促进铁路发展,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条 路风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强化监察监督,注重源头治理,切实解决损害旅客货主利益的问题,为铁路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条 路风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领导负责、系统负责、逐级负责,管业务必须管路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铁道部设立路风监察办公室。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下同)设立路风监察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客货运输、多元经营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或明确路风监察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 路风监察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拟定工作规划、制度和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检查监督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受理、查处路风问题投诉及上级机关、新闻媒体等单位批转、移交的路风反映。四组织、参加对路风问题的调查、认定和处理。
五根据上级路风部门授权,实施跨单位路风检查。
六协调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七掌握路风动态,加强信息反馈,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八总结推广经验,选树表彰先进典型。
九对下属单位路风监察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八条 路风监察人员职权
一检查车站、列车及其他需要检查的单位和经营场所。
二听取被检查单位的情况介绍,查阅与路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档案、票据、账目和资料。三向有关单位或人员调查取证。
四对发生路风问题的单位,填发《路风监察通知书》(附件1)。
五责令被检查单位或人员停止损害路风路誉的行为。
第九条 路风监察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严格执纪,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组织处理或行政处分。
一玩忽职守,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滥用职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借机打击报复的。
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索贿受贿的。
四隐瞒事实,弄虚作假,包庇违纪行为的。
五其他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行为。
第十条 路风监察人员执行职务时,应持“路风监察证”(附件2),必要时佩戴“路风监察”臂章(附件3)。铁道部路风监察证和臂章发至铁路局专职路风监察人员。
第十一条 路风监察人员执行职务时,免予签证登乘各次列车(国际列车、进港直通车按有关规定办理),不受车种、席别限制;准予使用铁路电报、电话,在乘务员公寓食宿。第十二条 路风监察人员执行职务时,被检单位要支持配合检查人员工作,并提供便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阻碍或打击报复。
第三章 路风问题分类与定性
第十三条 路风问题系指铁路单位和从业人员凭借职务或工作便利条件营私谋利,或违背职业道德,服务质量低劣,给旅客货主造成经济损失或精神、身体伤害,在路内外造成 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主要包括以车谋私、以票谋私、乱收费乱加价、勒卡索要、粗暴待客、违规经营、违规贩运等七类。
一以车谋私
指凭借职权或通过关系,以车皮、集装箱等运输条件谋取私利的行为。
1.在受理运输计划、审批承认车、安排货位、安排装车、配车配箱、装卸作业、变更装卸地点、变更到站、取送车作业等运输环节中谋取私利。
2.将车皮、集装箱计划切块给路内外单位或个人,从中谋取私利。
3.违反运输纪律,采取无票运输、换票运输、伪报品名、少报重量等手段侵犯运输收入,从中谋取私利。
4.违反规定下浮运价,从中谋取私利。
二以票谋私
指凭借职务或工作之便,利用车票谋取私利的行为。
1.违反售票纪律,利用批团体票、机动票、合同订票或切块、囤票等不正当手段为他人提供车票从中谋取私利。
2.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内外勾结倒卖车票。
3.列车工作人员为旅客代办车票收取好处费,或收钱不补票,收长途钱补短途票,侵吞票款;为旅行团体代办车票提供方便,获取好处或不正当利益。
4.私带无票人员、行包和货物,安排越席及其他不符合乘车条件人员。
5.内外勾结霸座卖座、接送无票人员进出站上下车、装运超过票记重量、件数的行包货物从中谋取私利。
三乱收费乱加价
⒈违反国家、铁道部规定的运、杂费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或变相收取不合理费用。
⒉在运输代理和客货延伸服务中,只收费不服务,多收费少服务,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或不提供合法票据。
⒊车站或票务管理部门不送票收取送票费,将车票票额切块给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加价收费,自办售票点超标准收费,车站售票窗口或计划室搭收其他费用。
⒋车站或票务管理部门从客票代理销售点的乱收费乱加价中分成。
四勒卡索要
凭借职务或工作之便,采取刁难、要挟或威胁等手段,敲诈勒索旅客货主。
五粗暴待客
⒈对旅客货主语言污秽,行为粗鲁。
⒉有意设置障碍,刁难旅客货主。
⒊殴打旅客货主或限制旅客货主人身自由。
⒋严重侵害旅客货主人身权利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
六违规经营
1.以不批计划、不配空车、拖延办理等手段,强制货主办理延伸服务或运输代理。
2.铁路多经、集经企业或与之联营的单位强制办理运输代理、延伸服务业务。
3.铁路货运业务与延伸服务或运输代理业务合并办理,以及代收延伸服务或运输代理费用。
4.站车强卖、搭售商品,或出售假冒伪劣商品。
5.列车餐车开办茶座、夜宵,违规收费,变相卖座。
6.以提前进站、提供车票等手段误导旅客进茶座、休息厅等场所收取费用,或在代办转乘车船、住宿、旅游等业务中违背承诺,欺诈旅客。
七违规贩运
凭借职务或工作之便,利用列车搞营利性捎买带或携带禁运、限运物品。
第十四条 路风问题分为重大路风事件、严重路风事件、一般路风事件和路风不良反映。第十五条 构成下列路风问题之一的,定为重大路风事件:
一以车谋私金额(含实物折算价值,下同)5000元以上,以票谋私金额3000元以上。二乱收费、乱加价金额(从行为发生之日起累计计算,下同),客运在100000元以上;货运在500000元以上。
三私带无票人员、行包、货物,安排越席及其他不符合乘车条件人员,按已乘(运)区间票价(运价)计算,同时收取好处费的合并计算,金额在3000元以上。
四殴打旅客货主造成重伤、死亡,或侵害旅客货主人身权利情节特别严重。
五敲诈勒索旅客货主情节特别严重。
六贩运物品一次价值在10000元以上,或情节特别严重。
七其他造成特别恶劣影响,使路风路誉遭受严重损害的行为。
第十六条 构成下列路风问题之一的,定为严重路风事件:
一以车谋私金额2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以票谋私金额1500元以上不足3000元。
二乱收费、乱加价金额,客运在50000元以上不足100000元;货运在200000元以上不足500000元。
三私带无票人员、行包、货物,安排越席及其他不符合乘车条件人员,按已乘(运)区间票价(运价)计算,同时收取好处费的合并计算,金额在1500元以上不足3000元。四殴打旅客货主造成轻伤,或侵害旅客货主人身权利情节严重。
五敲诈勒索旅客货主情节严重。
六贩运物品一次价值在5000元以上不足10000元,或情节严重。
七违规经营造成恶劣影响。
八其他造成恶劣影响,使路风路誉遭受很大损害的行为。
第十七条 构成下列路风问题之一的,定为一般路风事件:
一以车谋私金额1000元以上不足2000元,以票谋私金额500元以上不足1500元。
二乱收费、乱加价金额,客运在30000元以上不足50000元;货运在50000元以上不足200000元。
三私带无票人员、行包、货物,安排越席及其他不符合乘车条件人员,按已乘(运)区间票价(运价)计算,同时收取好处费的合并计算,金额在500元以上不足1500元。四殴打旅客货主造成轻微伤,或侵害旅客货主人身权利情节严重。
五敲诈勒索旅客货主情节轻微。
六贩运物品一次价值在3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或情节较重。
七违规经营造成很坏影响。
八其他造成很坏影响,使路风路誉遭受较大损害的行为。
第十八条 未构成路风事件的路风问题,定为路风不良反映。
第十九条 重大路风事件和严重路风事件由铁路局认定,铁道部审批;一般路风事件由铁路
局认定;路风不良反映由站段认定。
第二十条 上级对下级定性不准或处理不当的路风问题可予纠正,必要时可直接认定。第二十一条 跨单位的路风问题,由上级机关协调处理。对定性与处理有争议的,由上级机关裁决。铁道部裁决为终结性裁决。
第四章 监察监督程序
第二十二条 路风检查由路风监察人员实施,采取明查、暗访两种形式。明查时应主动出示路风监察证,在被检单位配合下开展工作。凡不出示有效证件的,被检单位可以拒绝检查。第二十三条 路风监察人员查出路风问题,应填发《路风监察通知书》,也可视情况拍发铁路电报。《路风监察通知书》的填写要符合监察内容,事实清楚,表述准确,客观公正,并加盖路风监察人员名章(附件4)。
第二十四条 检查结束后,向被检单位通报检查结果。凡填发《路风监察通知书》的,由被检单位负责人签字,一式两份,一份交责任单位处理,一份由检查单位留存。责任单位应在20日内做出定性处理,并逐级上报查处结果。
第二十五条 受理路风投诉,应视所反映问题性质及重要程度,按照登记、呈报、转办、交办、直接查办、审核结案、复信反馈等程序办理。铁道部要求上报结果的,由铁路局调查处理,在两个月内上报查处结果(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调查路风问题需由二人以上实施。调查中,要对发生路风问题的时间、地点、人员、情节、手段和所造成的后果认真核查,充分收集有关证明材料,综合分析、鉴别、归纳,形成结论,实事求是地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十七条 对检查、调查属实的路风问题,依据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对问题性质、严重程度做出认定,按照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对责任单位或责任者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路风问题查结后,经审核,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的,结案归档;不符合要求的,重新调查或退查。向上级反馈查处结果,以文函形式报送,构成路风事件的,一并报送《路风事件报告单》(附件5)。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 处理路风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准确定性,恰当处分;坚持从严执纪的原则,对发生路风问题的单位、个人不姑息迁就、袒护包庇;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第三十条 对路风问题责任者的处理,劳动合同中有约定的,按劳动合同约定办理;没有约定的,按本办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行政处分的同时,可给予一次性经济处罚。
第三十一条 对路风问题责任单位的处罚:
一通报批评。
二经济处罚。
三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扣分。
四取消有关荣誉称号和评先资格。
第三十二条 路风问题责任单位或责任者构成本办法第十三条至第十八条所列规定,分别给予下列处理:构成路风不良反映的,给予决策者或直接责任者警告至记过处分,情节轻微的,可免予处分;构成一般路风事件的,给予决策者或直接责任者记过至撤职处分;构成严重路风事件的,给予决策者或直接责任者记大过至留用察看处分;构成 重大路风事件的,给予决策者或直接责任者撤职至开除处分。对乱收费乱加价的责任单位,在收缴其非法所得的同时,可按乱收费乱加价数额给予一至两倍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对路风问题责任者的处理,按干部、工人处分的批准权限和规定程序,由有关部门办理。
第三十四条 对路风问题责任单位的经济处罚,由路风监察部门填发《路风问题经济处罚(罚款)通知书》(附件6)一式三份,一份交责任单位,一份留路风监察部门存查,一份送同级财务部门实施。对责任者的经济处罚,由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对乱收费乱加价责任单位的罚款,由被处罚单位逐级上缴到处罚单位财务部门,按有关 规定处理。责任单位逾期不交的,由处罚单位依照有关法规规定办理。与铁路单位签订合同的、在铁路站、车内从事经营活动的路外单位、个人,因路风问题需要给予经济处罚的,由处罚单位对其签订合同的铁路单位给予处罚。
第三十五条 在一次检查或调查中,查出旅客列车不同乘务单位人员发生同类路风问题的,合并认定路风问题档次。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根据实际应承担的责任,分别从重处理。第三十六条 旅客列车长时间长距离存在无票人员或越席旅客,不能确定私带责任人的,按无票人员或越席旅客所在列车部位,追究相应乘务人员及列车长的管理责任。
第三十七条 两人以上共同发生路风问题,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责任者区别其作用和责任分别处理。涉及谋私的路风问题,主要责任者按谋私总额处罚,其他责任者按个人谋私数额分别处罚。
第三十八条 一人发生两种以上应当受到处分行为的,要合并处理。按应受数种处分中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如果其中一种处分是开除的,即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或减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问题或自查自纠的。
二主动退回非法所得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影响或有效阻止不良后果发生的。
四主动检举他人问题,经查证属实或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或加重处分:
一拒不配合调查或伪造、销毁、藏匿证据的。
二隐情不报,压而不查,查而不处的。
三个人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路风事件的。
四唆使、纵容下级或从属人员发生路风问题的。
五阻挠路风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或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第四十一条 从轻、从重处分是指本办法中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轻或较重处分。减轻、加重处分是指本办法中处分幅度以外,给予减轻或加重一档处分。
第四十二条 在查处路风问题中,发现责任者的行为已构成违法犯罪的,有关单位应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三条 路风问题责任者受到刑事追究或行政处罚的,仍按本办法追究单位的路风管理责任。
第四十四条 对发生严重路风问题和频发路风问题的单位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发生严重以上路风事件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以上一般路风事件,给予站段负有领导和管理 责任的人员行政警告至撤职处分;发生重大路风事件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以上严重路风事件,给予铁路局负有领导和管理责任的人员行政警告至撤职处分。发生被中央级新闻媒体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严重以上路风事件,视情节给予铁路局负有领导和管理责任的人员组织处理或行政处分。第四十五条 鼓励路风问题自查自纠。各单位受理的投诉举报和检查出的构成路风事件的问题,逐级主动汇报情况,在规定时限内认真调查,并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定性处理,经上级部门审核批复,可视为自查自纠。对路风问题自查自纠的单位,不列企业经营业绩等相关考核,单位及领导免予处罚。
第四十六条 单位或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的次日起15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的部门提出复查申请,做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应在30日内做出结论。仍然不服的,可向
上一级提出复查申请,上一级应在60日内做出结论。复查期间,原处罚决定照常执行。第四十七条 发生本办法未涵盖的其他路风问题,比照本办法的类似条款处理。需要比照处理的,应报铁道部路风监察办公室批准。
第六章管理制度
第四十八条 路风问题报告制度。发生性质严重、影响较大的路风问题,责任单位应在5日内向上级路风监察部门报告。凡瞒报、迟报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责任单位领导的责任。第四十九条 路风问题交班制度。发生路风事件,或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路风问题,由责任单位主管领导带队到上级机关交班。
第五十条 路风问题通报制度。对典型的路风事件、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其他需要通报的路风问题,以文件、电报、网络等形式通报。凡被上级通报的问题,责任单位必须做出定性处理,并上报结果。
第五十一条 路风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发生路风事件应追究有关领导及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一般路风事件追究车间(队)、站段有关领导及业务管理部门 负责人的责任;严重以上路风事件追究车间(队)、站段、铁路局有关领导及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因企业行为构成路风事件,追究决策者和有关领导责任。
第五十二条 路风管理考核制度。铁道部对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发生的严重以上路风事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各级铁路单位也要把路风工作纳入相关考核。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公司的路风工作,纳入相关铁路局路风工作考核。
第五十三条 接受社会监督制度。铁路单位要坚持办事公开,对外公布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公开车皮计划审批结果、车票票额,公开办理列车剩余卧铺,销售商品明码标价,工作人员佩戴标志上岗。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定期走访旅客货主,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 地方铁路、合资铁路可比照本办法办理。
第五十五条 铁路公安机关和民警发生路风问题的,参照本办法处理。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中的“以上”均包括本档次。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发布之前,已处理需进行复查的路风问题,适用原处理规定。尚未处理的路风问题,依照本办法处理。
第五十八条 各铁路局可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并报部备案。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路风监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六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铁监〔2004〕102号文件同时废止。其他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铁路专用线管理办法
铁路专用线管理方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行车组织规则》及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大、维修规则,铁道部、成都铁路局关于铁路专用线管理有关文件和规定,为加强和完善专用线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专用线的能力,更好地为西南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我公司实际,便于及时检查和发现问题,延长专用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铁路专用线正常的运输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安全管理方法。
第二条原则:统一规范管理,减少中间环节,给客户方便,让客户满意,以诚实信用为原则。
第三条:工务、电务、供电、通信各专业取费标准应依据铁运[1995]107号、铁运函[2007]714号以及重庆市市价[1995]工087号文件以及广市价综字[1990]9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川劳社办[2009]33号文件,每年与专用线产权单位签订专用线代维修合同。
第四条;铁路专用线代维修协议每年签订一次,凡未与...签订代维修协议或未按照协议规定支付维修费用的专用线,其运输安全责任由专用线产权单位负责。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为规范代维修专用线的管理,确保专用线的运输使用安全,成立铁路专用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第三章 线路维修、养护管理制度
第六条:总则根据中国铁路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行车组织规则》及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大、维修规则,铁道部、成都铁路局关于铁路专用线管理有关文件和规定,为加强和完善专用线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专用线的能力,更好地为西南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我公司实际,便于及时检查和发现问题,延长专用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铁路专用线正常的运输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安全管理方法。
第七条:统一规范管理,减少中间环节,给客户方便,让客户满意,以诚实信用为原则。
第八条:工务、电务、供电、通信各专业取费标准应依据铁运[1995]107号、铁运函[2007]714号以及重庆市市价[1995]工087号文件以及广市价综字[1990]9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川劳社办[2009]33号文件,每年与专用线产权单位签订专用线代维修合同。
第九条:铁路专用线代维修协议每年签订一次,凡未与...签订代维修协议或未按照协议规定支付维修费用的专用线,其运输安全责任由专用线产权单位负责。
第十条:项目部应立即编制月、季、维修计划,并下达个作业班组,作业班组做好了日、月、季、维修记录,维修点人员曲线要求一月检查一次,在线路一月检查一次每月20号至28号检查完毕,道岔一月检查一次,检查时间每月中旬检查。
第十一条:铁路专用线养护和维修内容
1、根据线路状态,适当起道、拨道、改道、综合整治接头病害;
2、清筛不洁道床,清楚线路、路肩、水沟杂草,补充道砟;
3、整修路肩,整治路基病害,修理排水设备;
4、更换和修理规整,更换和整治轨底坡;(需要更换的轨枕和钢轨由专用线产权单位提供)
5、其他病害预防整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正常运输安全的工作。
第十二条:项目部作为公司维修专用线的具体管理单位,应定期对委托维修的铁路专用线进行日常巡检,保持与专用线产权单位的日常接触和联系,密切相互关系,收集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由于专用线使用时间较长,超过大、中修周期的专用线,项目部应积极与工务段安全调度科、线路技术科取得联系,并书面通知专用线产权单位对线路进行大、中修。必须大、中修而产权单位无力大、中修的专用线,项目部不再与其签订代维修合同,并及时通报给工务段线路科及安全调度科。
第十四条:因自然灾害或专用线产权单位使用不当,致使线路、桥涵、排水等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而必须对线路警醒紧急整修的专用线,公司应积极与产权单位协商整治,所需费用由产权单位负责。
第十五条:由于钢轨重伤、断裂、鱼尾板断裂等原因,达不到放行车辆条件,产权单位又不能提供更换轨料的专用线,项目部应积极与工务段安全调度科、线路技术科、车站技术科、专用线所在的车站联系,及时办理封锁,防治车辆脱线等事故的发生。
第十六条:项目部办公室每半年对专用线代维修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即合同履行情况,费用到位情况等。
第四章 专用线的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项目部专用线线路工长每月对所有代维修专用线的线路、道岔、曲线全面检查一次,每季度对专用线的钢轨设备状态进行一次手工检查、有记录、有安排、有落实、有处理、(检查、养护、维修情况在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专用线安全检查指导簿》上应进行登记)。
第十八条:每半年,项目部相关部门会同专用线产权单位对管内铁路专用线的设备进行一次安全评估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专用线的正常使用和运输安全。
第十九条:每年年初原来是同工务段签订“专用线钢轨探伤协议”。现在我公司自配了探伤仪及探伤技术人员,做到每半年对专用线钢轨全面探伤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项目部发出书面通知。项目部及时向专用线产权单位书面通报或公函。达不到放行列车条件的,按本办法第十二条执行。
第二十条:因个别业主由于经营状况不良,导致拖欠维修费,使长期得不到更换设备而危及行车安全的专用线,我代维修项目部事其线路情节严重存在度,直至封锁或停止使用。
第二十一条:按照合同,项目部要确保专用线代维修材料及人力的投入,确保专用线安全运营,让业主放心,让业主满意。
第二十二条:对业主提出的问题和合理要求,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向上级汇报。
第二十三条:加强防洪期间专用线安全运营工作。分公司在防洪期间应加强对专用线设备的“雨前、雨中、雨后”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和险情及时处理并汇报,防洪期间,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材料、设备。
第二十四条:发生专用线设备使用故障、发生行车或人身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
第二十五条:发生专用线设备使用故障、行车或人身安全事故,有关人员应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项目部领导应在2小时内赶到现场。第二十七条:防轨道红光带:道镐、撬棍、扳手等铁件在作业时专人防护监控到位。
第二十八条:防道口闯撞:加强有人看守道口值班制度,不能连续上班、带病上班,平时必须把栏木关闭,对讲机和有线电话必须和车站运转室保持畅通,两端的标示标牌必须清醒齐全,配备好火炬、响灯、信号灯、信号旗。无人看守道口:平时两端栏木必须关闭上锁,钥匙必须专人保管,两端的标示标牌必须清醒齐全,来车时必须有人监控。
第二十九条:防火车伤害:制定施工行走路线图,加强和驻站联络员的联系,横越铁路时注意行车信号瞭望,集体出工收工,并派专人防护。
第三十条:防材料侵限:加强现场安全防护,对线路维修作业,必须设置驻站防护和现场防护;在“天窗”点内进行线路维修作业;对施工区域进行“全封闭、全隔离、全监控”。路材路料堆码确保整齐、稳固、不侵限;堆放在站台上的材料,必须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严禁在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内堆放材料、机具、搭设工棚。加强日常检查。
第三十一条:防坍塌、倒塌:加强隧道口及护坡检查,发现孤石和护坡裂纹及时处理。
第三十二条:防机械伤害:正确使用维修机具,使用前仔细检查道镐机有无故障、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拧紧螺栓。第三十三条:防钢轨折断、每天巡道人员加强道岔、曲线重点地段的检查,每月工区进行手工敲打检查一遍,并做好检查记录情况。
第五章 总结、奖惩
第三十四条:项目部办公室每半年对专用线代维修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即合同履行情况,费用到位情况等。
第三十五条:每年对专用线产权单位进行一次客户满意度调查,并组织召开一次座谈会。
第三十六条;对在专用线代维修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三十七条:考核:按照项目部《奖惩管理制度》执行。
第六章 其他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报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与上级有关文件发生抵触时,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