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实名制辩论总结陈词
各位老师,对方辩友,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方赞成网络实名制。在我开始我的结辩之前,我首先要……
(对方辩友一再地提到美国,我就想告诉对方辩友一个现实,9•11之后,美国就强调所有手机都必须支持手机实名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控制犯罪,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不过,美国有严格规定,只有少数机构才能有权利对用户进行定位跟踪,而个人用户之间的定位,政府也有严格的条令。除了家长担心而定位未成年人外,任何个人定位必须征得对方同意。
可见,只要监管到位,实名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网络实名制是要求网民们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并通过验证后,才能在各网站留言板上“灌水”。“实名制”最主要的就是防止和打击“心怀叵测的网民在网站BBC上匿名发帖,对特定当事人侮辱漫骂,肆意进行人身攻击,侵犯人权”。经过整场的辩论,我方总结出了以下⑥点:
第一,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所以我们不应该网上一个生活,网下一个生活。网络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匿名”,而是沟通起来更方便,更快捷。至于有些人匿名来侮辱别人,现在无论日本还是韩国,很多人的ID都是和每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有关部门完全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查到他们的,只不过现阶段还没有追究他们,所以匿名完全没有必要。
第二,有利于净化网络气氛。实名制有利于言论者的自我约束,而收敛中伤他人的言论。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匿名”,互联网很流行的一句话“在网络世界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网络的匿名性。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匿名”的弊端逐渐显现。网上的匿名攻击、发泄并不是所谓的言论自由,互联网的自由魅力并不体现于此。相反,互联网环境需要净化。所以,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无疑可以让这样的这些人在相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时候有所顾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第三,有利于实施司法公正。实名制有助于网络纠纷的责任追究,便以对言论者的根源追溯。
实行网络实名制就仿佛给每一个网民佩戴了一张电子身份证,对于警方来说,在必要的时候,将会很容易的找到需要的人的资料,这为司法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便捷。
第四,有利于诚信这一民族精神的回归、重塑和提升。互联网也是真实世界的一个反映,不会独立于真实世界而存在。在真实的世界中,人身攻击的事情是不允许的。那么,在网络世界就可以了吗?大家可以合理、公开地讨论,网络世界也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的。既然大家的行为没有违反什么,为什么不能用实名呢?
第五,实名制使话语权有了影响力。必须承认,实名制会让部分人的网络话语权受到一些影响,实名发表见解,特别是对于敏感话题,会让一部分人有所顾忌,客观上限制了他们的言论自由。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匿名的话语权本身就不具备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人微言轻的话语权可能也不是发言人本身所愿。
第六,有利于遏制利用互联网犯罪的发生。
最后,套用博客中国发起人方兴东的一句话,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已不是匿名,而更是其坦诚快捷的沟通方式呀,对方辩友。
实名让网络更自由,实名让网络更整洁,实名让社会更诚信。综上所述,我再一次重申我方观点:网络实名制好!谢谢。
第二篇:网络实名制弊大于利辩论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很荣幸由我来为本场辩论作总结陈词。
首先,我想再次重申我方观点。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实名制是网民在登陆因特网时必须提供真实姓名与有效证明并以之示人的制度,评判它利弊的标准在于是否满足在不侵害公民权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我方一直承认网络实名制有其固有的优点,但这些有点均是建立在其巨大弊端上的。对方一直在和我们强调“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部分实名制,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将这种说法视作是对方辩友承认实名制这种制度具有巨大弊端,而想通过一种技术手段来掩盖这种弊端呢?
其次,我想指出对方辩友的几个谬误。纵观整场辩论,对方辩友一直都在跟我们强调,网络实名制可以如何有效地遏止网络犯罪,可以如何有效地实施网络监督。那么我就想请问对方辩友了,难道我们现有的制度就不可以么?难道我们现在的网络做不到有法可依,有律可从么?显然不是的。来自公安部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为进行各式网络犯罪被刑事和行政处罚,网络犯罪的侦破率达到78%,在现有制度和技术条件下,我国已经能对网络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在这个已经有了暖气的屋子里还需不需要安空调?你已经穿上了羽绒服,还需不需要再套个军大衣?斥巨资去打造一个与现有制度功能重复的制度,是不是重复建设呢?是不是对我们社会公共财产的不负责任呢?是否能称得上利大于弊呢?我想这些道理对方辩友不是不明白,只是装得稀里又糊涂。对方还和我们谈到了言论的自由。网络世界之所以被如此多的人喜欢,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摆脱现实世界身份对于我们的约束,从而获得精神上自由驰骋的快意。我方绝不否认一群马匹有害群之马,但因为此我们就对所有的马匹带上嚼子关进笼子,剥夺他们自由驰骋的权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这公平吗?为了防止一匹害群之马而锁住全部的马,这是利大于弊的吗?把现实世界中的身份带到虚拟世界中去,是否是虚实不分,黑白混沌
呢?
《宪法》中赋予我们每个人匿名监督和举报的权利,这无疑是民主法治进程的一个进步,那么现在实行了网络实名制,还如何来保证这项制度的施行呢?我想请对方辩友在陈词中为我解释。对方辩友是不是要来个历史的逆袭,除掉这种进步呢?退一步讲,即便对方所提的所有优点都成立,那么比之于民主法治进程的退步这样的弊端,孰重孰轻呢?我想大家心里都明白。
抑制正当批评言论多于打击反动宣传言论,这是不是弊大于利?信息泄露风险多于信息安全保障,这是不是弊大于利?付出高额成本多于现实社会意义,这是不是弊大于利?于个人言论,害怕打击报复,不敢针砭时弊,弊大于利;于网络安全,信息泄漏风险,庞大数据维护,弊大于利;于社会进步,民主制度损害,舆论监督失效,弊大于利,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实名制弊大于利。
第三篇:网络不应该实行实名制_总结陈词
四辨总结陈词
反方:网络不应该实行实名制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但是也不得不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和误区。
对方辩友一直在说网络实名制的好处,强调利大于弊,但是评判应不应该实行不能来武断评判好处和弊端的孰大孰小,你也没有标准也证明大于小于的问题,只是在罗列好处,护士弊端,故我方认为没有可比性。
Q1:多种方式都可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抓犯人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没有必要非得实行实名制,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杨吉说:“难道我们只有通过网络实名制,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么?从目前情况看,凭有关部门的技术手段,没有实行网络实名,一些利用互联网犯罪的人不也被‘揪’出来了么?” Q2:对方辩友一直在纠缠韩国不放,但是地球上不是只有韩国一个国家,所有的网络也不都是韩国的网络。世界各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各个地区,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差别悬殊,甚至很多国家地区连网络都没有,所以不同地区没有讨论的可比性,故我方认为韩国没有过分讨论的必要.Q3:对待问题我们辩证来看,任何东西我们都要看到其好处和弊端,我方不否认网络实名制有其实行的好处,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也提醒对方辩友,更不要忽视网络实名制的弊端,尤其是隐性的弊端和挑战更是不能忽略不计。
Q4:对方辩友一直在提发展趋势,是在跟我们讨论未来吗?未来的事伟大的先知们说了都不算,更何况我们,故我方是以有自知之明的态度,来对待辩题,也希望对方辩友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才能符合对方所说的言论自负嘛!Q5:对方辩友一直在说网络实名制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先不说它是不是发展趋势,因为我们只能说网络优化是一种趋势,即使暂且认为它可能是发展趋势,那是趋势就应该去实行吗。趋势只是大家倡导的方向,而不是非要应该实行。所以我们还是踏踏实实,严密考虑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才能让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流畅。而我方认为,评判应不应该实行的标准是可不可行,有没有必要和危害考虑三方面。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网络实名制不可行。首先,目前来看,法律不完善,网络技术达不到,群众基础不广泛等多方面原因直接导致实名制很难实行。况且,网络其独有的复杂性不容忽视,它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难想象,动一发而动全身,一次大规模的网络改革必然会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没有周全的考虑,没有严谨的基础建设等外界条件,就大肆宣扬实行实名制,我方认为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故我方认为网络实名制不可行,故不应该实行。
第二,网络实名制没必要。我方一辩已经指出,网络之所以是大家的网络,之所以被这么多人喜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给予网络用户一个隐私和言论自由的方便,我们才能不用担心和顾虑在现实必须顾及的问题,而可以率真的发泄我们的情绪,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但是,如果如对方所说,一旦网络实行了实名制,我相信不管是前台实名制还是后台实名制,多少我们会有所顾忌,毕竟我们的真实身份就放在那里,不管是你看到还是没看到。所以这
样继续我们网络的繁荣发展有何不可呢?如果对方非要拿网络上那些少数人所犯的危害纠缠不放,那我来告诉对方辩友,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现行网络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监管、整治等实际可达的措施来打击这些行为,而没必要去实行实名制这个目前来看,非常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故我方认为没有必要实行就不应该实行。
第三,网络实名制本身具有弊端。首先实名制会限制了公众言论自由。近年来,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公民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已将网络列为新增的举报渠道之一,网民也一直诉求:要“拓宽渠道”而不是“收缩空间”。试想,如果实行了网络实名制,那么即使是后台实名制,普通百姓还敢从网络上举报监督吗?我们要承认,总是有一些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人存在,网上举报的渠道相信不会长久。再者,如果实行了网络实名制,一旦信任网网络遭到破坏,或者被侵入,或者已被损坏,相信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远比犯罪等危害大的多。综上所诉,网络不应该实行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想要实行,需要满足三方面条件:所需要的一切条件成熟,能准确达到执行的目的,又不产生新的问题。显然,事实是这三个方面一个我们都达不到。所以现在,还是让我们冷静下来,实事求是,严谨对待,为网络的健康发展寻求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沿用伟人的那句话,革命尚未完成,希望我辈继续努力!最后,我将以非诚勿扰上的一段话结束我方的辩论
你见,或者不见我实名就在那里
监视你我言行
你念,或者不念我阴影就在那里
挥之不去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真实信息就是不想被人提起 不容置疑
不要强迫让我改变
这样
会让我离你越来越远 所以 珍惜 不晚 实名 再见
第四篇:网络实名制辩论要点[范文]
实名制立法有助于实现四个有利于
我支持实名制,更支持对实名制立法。
一、有利于诚信这一民族精神的回归、重塑和提升;
二、有利于社会责任心的全面提高;
三、有利于加强互联网的合法管理;
四、有利于遏制利用互联网犯罪的发生;
实名制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这有助于摆脱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打造一个可靠放心的传播平台 ,显然从这一点上来看,实名制是一种必要的条件和手段,尤其重要的是,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名制可以规范互联网
我方非常支持实名制,网络实名制可以规范互联网,减少污言秽语,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可以区分网站,分出优劣。这是核心的差异。匿名无法反应真实
虚拟世界本身有一种“匿名”特性,想把现实挪到虚拟世界里去,“不可能”且“没必要”。一个人在现实身份下说出的话和“去身份”后说出的话肯定不一样。
实名制下好聚“才”
现在网络逐渐取代和扩展传统媒体功能,正规网站实行实名注册非常必要,只有实名网站才能聚集有用人才和读者,实名制是对网民诚信度的考验,我想一个诚实的人,他没有不把真名告诉别人的理由。
实名制是对中国网民素质的一个考验,中国网民现在大部分是在利用网络来发泄他们的不良情绪,而不是互相讨论学习,实名制需要网民转变思维,重新认识网络,让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去互相交流。实名制更是对中国道德和法律界限的一次重新定义,我们如何去“实名”,是否全部“实名”,“实名”会不会让自由的网络空间变得压抑,这都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实名制遇到阻力多半是因为它触及了许多网民的心理、情感维度,缩小了其自我展示的空间。注册时使用真名,这多少和人们的本能有些冲突,但我不觉得它侵犯了除习惯匿名攻击欺诈以及散布虚假消息者之外的谁的话语权,相反,它能为虚拟交往带来更多的礼貌、责任跟信任,而信任又将为商业服务创造很高的附加值。
我国互联网和网民的不成熟是实名制进程受阻的另一原因。一个定位于青少年社交的场所,一个基于自我作秀或玩乐的网络群体很难说他们能够创造多大的社会价值。虚拟不同于虚假,“虚拟”的幌子已经让专栏博客率先成为侵权重灾区。互联网协会的自律公约出台标志着实名制确实成为一种趋势,相信一场声势浩大的“正名运动”将很快席卷整个互联网,而应不应该立法催化这个进程则完全取决于民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网络实名制辩论总结陈词 首先我要指出对方在整场辩论过程出现出现的一些问题:
1.网络实名制并不要求网民在网络上使用真实姓名。网络实名制只是要求网民在注册之时使用真实姓名和真实资料,在成功注册结束后,虚拟世界中还是可以另外起名字的。
2.对方一直在强调实行网络实名制会侵害公民的隐私及言论人身自由。但是言论自由必须以不侵犯他人、社会、国家的权益为前提。当今很多犯罪分子正是利用网络进行违法活动,去侵犯他人、社会、国家的权益。实施网络实名制,必然会使这一类现象大量减少,从而有效控制网络上不负责任,攻击他人的行为。而对于普通公民,既然没有违法,自然这项法规不会对其造成伤害。而如果担心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名制来伤害普通公民,那么我们早该知道,网络上早就已经出现了人肉搜索,犯罪分子根本不必非得靠着你的实名制才能伤害我们的公民。相反的,网络实名制更有利于保护大多数公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3.对方说现在我国实施网络实名制技术不成熟。首先让我们想一下,如果我上大学家里钱不够,条件不成熟,所以我上大学就是弊大于利的吗?其次,对方同学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承认了如果技术成熟了那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其实对方同学是拿现行技术下的实名制和技术完备下的实名制进行的比较,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最后我再一次重申我方观点:
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应该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最显著的优点是有利于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我们的主要论据是网络环境虚拟性、开放性和无强制性使得人们可以在网上无所顾忌,任意发布传播虚假、不良信息而不受制约,因为网民不必为此承担法律的责任,也不会因此受到惩罚,所以常常轻易越过道德的和法律的底线。恶意的谣言、中伤、人肉搜索不仅常常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带来极大的伤害,使他们的公民权利受到极大侵害,而且会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很大的破坏。
受网络之害的事件目前已屡见不鲜,一些事件甚至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导致社会混乱的事件让我们越发感受到的是一个缺少监管和驾驭的网络的强大杀伤力!而实名制的推行有助于网络环境的净化;有助于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害,因为实名注册将使得网民因真实身份的公开化而收敛行为,一旦出现网络纠纷也利于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外,实名制的建立也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们对政府的批评建议会更加正式,企业、组织、个人之间的相互攻击会大大减少。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应该实名制。
自由辩
1韩国可以说是网络最为流行的国家之一了,韩国女星崔真实因网络流言而自杀,韩国正是通过网络实名制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韩国信息通信部对外公布网络实名制后,门户网站恶意帖子的数量急剧减少。请问对方辩友这说明网络实名制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呢?
2实名制有助于网络经济的发展。实名的认证,加强了网络经济的可靠性,有助于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事实上,我国的网络经济还存在着很大的市场和延展空间。网络卖场,电子商务等都是颇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形式。淘宝网的每一个网络店铺在开通之前都要通过身份证号及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等的手续进行实名认证,有了实名认证的保证,买家在虚拟的网络卖场中得以更放心地购买商品。、淘宝网近几年盈利额也得到不断增长,从这样的事实中,对方辩友还看不到网络实名制为网络经济带来的利处吗?
3一些明星及一些社会群体早已开通实名微博。实名的微博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搜索到想要关注的对象,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商业组织通过微博加强了自身正面信息的传递,有力地提升了知名度和关注度,公益组织通过微博能更好地进行各种公益活动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公益活动中来。可以说,这些微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实名制帮助达成的。
第一,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所以我们不应该网上一个生活,网下一个生活。网络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匿名”,而是沟通起来更方便,更快捷。至于有些人匿名来侮辱别人,现在无论日本还是韩国,很多人的ID都是和每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有关部门完全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查到他们的,只不过现阶段还没有追究他们,所以匿名完全没有必要。
第二,有利于净化网络气氛。实名制有利于言论者的自我约束,而收敛中伤他人的言论。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匿名”,互联网很流行的一句话“在网络世界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网络的匿名性。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匿名”的弊端逐渐显现。网上的匿名攻击、发泄并不是所谓的言论自由,互联网的自由魅力并不体现于此。相反,互联网环境需要净化。所以,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无疑可以让这样的这些人在相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时候有所顾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第三,有利于实施司法公正。实名制有助于网络纠纷的责任追究,便以对言论者的根源追溯。实行网络实名制就仿佛给每一个网民佩戴了一张电子身份证,对于警方来说,在必要的时候,将会很容易的找到需要的人的资料,这为司法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便捷。
第四,有利于诚信这一民族精神的回归、重塑和提升。互联网也是真实世界的一个反映,不会独立于真实世界而存在。在真实的世界中,人身攻击的事情是不允许的。那么,在网络世界就可以了吗?大家可以合理、公开地讨论,网络世界也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的。既然大家的行为没有违反什么,为什么不能用实名呢?
第五,实名制使话语权有了影响力。必须承认,实名制会让部分人的网络话语权受到一些影响,实名发表见解,特别是对于敏感话题,会让一部分人有所顾忌,客观上限制了他们的言论自由。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匿名的话语权本身就不具备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人微言轻的话语权可能也不是发言人本身所愿。第六,有利于遏制利用互联网犯罪的发生。
最后,套用博客中国发起人方兴东的一句话,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已不是匿名,而更是其坦诚快捷的沟通方式呀,对方辩友。实名让网络更自由,实名让网络更整洁,实名让社会更诚信。综上所述,我再一次重申我方观点:网络实名制好!谢谢。
反方:网络不应该实行实名制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但是也不得
不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和误区。对方辩友一直在说网络实名制的好处,强调利大于弊,但是评判应不应该实行不能来武断评判好处和弊端的孰大孰小,你也没有标准也证明大于小于的问题,只是在罗列好处,护士弊端,故我方认为没有可比性。Q1:多种方式都可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抓犯人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没有必要非得实行实名制,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杨吉说:“难道我们只有通过网络实名制,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么?从目前情况看,凭有关部门的技术手段,没有实行网络实名,一些利用互联网犯罪的人不也被‘揪’出来了么?” Q2:对方辩友一直在纠缠韩国不放,但是地球上不是只有韩国一个国家,所有的网络也不都是韩国的网络。世界各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各个地区,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差别悬殊,甚至很多国家地区连网络都没有,所以不同地区没有讨论的可比性,故我方认为韩国没有过分讨论的必要.Q3:对待问题我们辩证来看,任何东西我们都要看到其好处和弊端,我方不否认网络实名制有其实行的好处,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也提醒对方辩友,更不要忽视网络实名制的弊端,尤其是隐性的弊端和挑战更是不能忽略不计。Q4:对方辩友一直在提发展趋势,是在跟我们讨论未来吗?未来的事伟大的先知们说了都不算,更何况我们,故我方是以有自知之明的态度,来对待辩题,也希望对方辩友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才能符合对方所说的言论自负嘛!
Q5:对方辩友一直在说网络实名制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先不说它是不是发展趋势,因为我们只能说网络优化是一种趋势,即使暂且认为它可能是发展趋势,那是趋势就应该去实行吗。趋势只是大家倡导的方向,而不是非要应该实行。所以我们还是踏踏实实,严密考虑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才能让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流畅。而我方认为,评判应不应该实行的标准是可不可行,有没有必要和危害考虑三方面。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网络实名制不可行。首先,目前来看,法律不完善,网络技术达不到,群众基础不广泛等多方面原因直接导致实名制很难实行。况且,网络其独有的复杂性不容忽视,它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难想象,动一发而动全身,一次大规模的网络改革必然会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没有周全的考虑,没有严谨的基础建设等外界条件,就大肆宣扬实行实名制,我方认为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
现。故我方认为网络实名制不可行,故不应该实行。
第二,网络实名制没必要。我方一辩已经指出,网络之所以是大家的网络,之所以被这么多人喜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给予网络用户一个隐私和言论自由的方便,我们才能不用担心和顾虑在现实必须顾及的问题,而可以率真的发泄我们的情绪,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但是,如果如对方所说,一旦网络实行了实名制,我相信不管是前台实名制还是后台实名制,多少我们会有所顾忌,毕竟我们的真实身份就放在那里,不管是你看到还是没看到。所以这样继续我们网络的繁荣发展有何不可呢?如果对方非要拿网络上那些少数人所犯的危害纠缠不放,那我来告诉对方辩友,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现行网络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监管、整治等实际可达的措施来打击这些行为,而没必要去实行实名制这个目前来看,非常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故我方认为没有必要实行就不应该实行。
第三,网络实名制本身具有弊端。首先实名制会限制了公众言论自由。近年来,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公民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已将网络列为新增的举报渠道之一,网民也一直诉求:要“拓宽渠道”而不是“收缩空间”。试想,如果实行了网络实名制,那么即使是后台实名制,普通百姓还敢从网络上举报监督吗?我们要承认,总是有一些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人存在,网上举报的渠道相信不会长久。再者,如果实行了网络实名制,一旦信任网网络遭到破坏,或者被侵入,或者已被损坏,相信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远比犯罪等危害大的多。综上所诉,网络不应该实行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想要实行,需要满足三方面条件:所需要的一切条件成熟,能准确达到执行的目的,又不产生新的问题。显然,事实是这三个方面一个我们都达不到。所以现在,还是让我们冷静下来,实事求是,严谨对待,为网络的健康发展寻求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沿用伟人的那句话,革命尚未完成,希望我辈继续努力!
第五篇:辩论总结陈词
总结陈词
按你们自己的架构写啊……主要就是确认达成共识的定义,确认有优势的战场,然后在补充以下没有拿下的战场……好常规……
根据赛前预测对方的点,和自己框架写一个梳理。最主要的是写一个自己立论的一个价值升华。梳理最好还是靠现场
胡建彪曾经说,四辩就是打扫战场的。具体而言,主要是三个任务:对方有哪些伤员,赶紧扑上去补两刀捅死;自己有哪些兄弟受伤了,赶紧抬回来救好;把战利品啊啥的都抢到手,把旗子竖起来。这段话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四辩的3个职能:给予对方立论最后击、给予己方体系最后阐述以及基于辩题的最后升华。话虽如此,但是结辩时间有限,要在短短几分钟内把3大任务都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许多优秀的结辩在“破”、“立”和“升华”中,都有不同的取舍。也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结辩在华语辩坛出现。根据梧桐的观察,结辩风格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种:
1、反驳为主,蕴立于驳:
这种风格的典型是01国辩马来亚大学的胡渐彪,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把对方的立论从定义到标准到底线到分论点一层层的剥离,或是将对手的逻辑证伪,或是证明对手逻辑偏题。待到把对方的立论驳的惨不忍睹了,最后再收一下,将自己没有说清楚的立论进一步阐述。
这种打法的优点有三:
一、通过最猛烈的进攻,能够最有效杀伤对方立论,让对手辛苦一场辛勤构建起来的逻辑体系从形式上被推倒。
二、现场效果极强,即使是准备好的反驳也能给人以很强的临场感。并且,相对另外两种风格,这种结辩给予了突发事件(对手新奇立论)充足的应对时间,不至于因为准备过多而束手束脚。
三、对于逻辑性强的辩手,即使语言组织和知识底蕴稍差,也可以不惧任何对手。所以理工科学校和国外辩手比较喜欢这种模式。
但是这种打法也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辩论的终极意义在意说服而不是反驳。这种非此即彼的两分法式的总结的手段方式却主要在反驳,其与辩论精神略有相悖。退一万步讲,就算证明对方的论证全是错的,也不代表己方辩题成立啊。
其次,由于时间有限,在着重于反驳的同时,也牺牲了进一步申论的机会,也挤占了价值升华的空间。这使得,在之前己方立论没有说清楚的情况下,一旦反驳不能得手,将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不过总的来说,这种反驳在实战中是非常有效的,胜率也高,执行也相对容易些。关于反驳为主的结辩,胡渐彪在01年的3场比赛给出了近乎是教科书式的3个模板。有兴趣的辩手可以仔细的观看、研究、摸索,然后吸收为属于自己的总结风格。
2、升华为主,蕴驳于立:
很多第一次看黄执中比赛的辩手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哇,原来辩论还可以这么打!”但是也有很多辩手会产生疑惑:“他的稿子是不是事先准备然后背一下啊?”
其实这就是很多初学者的误区,认为反驳才是临场的,而陈述则一定是准备的。其实,反驳也可以随意准备的,而申论和价值升华也可以是基于现场做的。典型的比赛,可以参看95国辩的林正疆、03国辩的黄执中以及05湖北省赛的邓哲。
这种结辩风格的特点可以做如下的归纳:在结辩的时候,以之前环节所没有的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今天的辩题,先把己方的之前没说完的逻辑说清,然后更进一步说出新的价值理念。
因此,这种打法的优点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和维度说清楚自己的立论,不至于让评委和观众在听完一场比赛之后仍旧不知所云。有些时候,立论在自由辩论没有讲穿,但在总结一下子点破,听众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次,能带给评委和观众全新的思考。由于引入了新的视角和价值的升华,使得听众在聆听总结的时候不仅仅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看一场斗嘴,而是真正的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思维进化。
然而,这种打法执行却不是那么容易。一个辩手要想驾驭这种打法,必须有极深的知识厚度和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一旦底蕴不足却试图强练升华,不但没什么好效果,还会给人“有背而来”或者滥煽情的感觉。而“新手学黄执中必死”,似乎也成为了辩论圈内的一个普遍现象。
天山童姥刻在石壁上的武功,不允许她的弟子在40岁前去练,并不是因为她小气,而是因为内力修为不到家,强练有害无益。
3、平行驳立: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总结套路,先归纳总结对方的几处错误,然后再进一步陈述己方的观点。比较典型的模型可以参看99国辩路一鸣的总结陈词。不看模型也可以,因为大部分的结辩用的都是这种风格。
这种风格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稳”字:它既包含了反驳,不至于现场感缺失,也有一定的区间来化解对方的奇兵;它又包含了申论和升华,所以不像反驳为主的结辩那样只破不立。
然而,这种看似破与立结合的风格却也不是那么好操作的。到底反驳多少,反驳什么?到底重申立论还是价值升华?当破和立都要追求的时候,却会发现也许会陷入没有一个能够讲透的窘境。
并且,稳妥也常常意味着牺牲掉属于自己的特色。从初学者使用的效果来看,又很容易受到准备的束缚。
梧桐以为,以上三大种风格本身都是中性的,无所谓谁优谁劣,到底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辩手自己的风格体系,要根据具体的比赛情况而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结辩方式,反驳和申论如何进行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那结辩的反驳该如何进行呢?梧桐将按照优先级进行分析。最优先:立论的前提,通常表现为定义或标准。在场上往往会发现这种情况,双方的定义或者标准完全不一样,却各自能开展一整套的形式逻辑体系。此时必须先攻破对手的前提,才能开展交锋。比如CDA复活赛,“人类因勤奋/懒惰而进步”中,正方的“因”定义为“凭借”,而反方的“因”定义为“原因”。此时比赛双方如果不攻破对方的定义,就根本无从反驳对手的分论点。
而标准的不同也会导致相同的影响,比如08名校杯“拼车出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正方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交通效率的提高,反方的标准则是是否有利于环保,差之千里,场上根本打不到一起去。如果把立论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定义、标准就好比大树树根,而树干、树枝都是从树根衍生而来的。如果不把对方从根上刨掉,那么对方的枝叶即使都被砍光,却总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而根一旦被刨掉了,就再没活下去的希望了。
有的时候,立论的前提还可能是一两组数据。比如在“应该/不应该炸毁长江大桥”中,长江吃水深度就成为辩论讨论的基础。
第二优先:对手的防御底线。所谓底线,就是对手退无可退的那条立论以及防守的根基。在有些时候,底线与前提是重合的。
举例子的话,在“网络加强/促进人际交流”,正方的底线就是“网络交流只是现实交流的一种补充,而没有替代性的效果”。如果一方守不住自己的底线,那么自己的立论大厦将可能立刻崩塌。相对应的,如果能把对方的防御底线给击破,也能够摧毁对方的立论。
第三优先:对方的主要火力点或者主要事例,这个很好理解。在抗日电影中,中国士兵首先要干掉的一般都是对方的机枪手,辩论场上也是这个道理,将对手的机枪或者机枪手干掉,就离胜利不远了。第四优先:对方的次要火力点和次要事例、数据。这一些东西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做纠缠。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握不清楚辩论的脉络,大局观不强,总是把对方立论中一些很浅的逻辑错误抓住狠打,浪费时间不说,还放掉了大鱼。
忌讳:花大量力气反驳对手的口误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同样的,重申己方观点也有优先级,大体顺序和反驳优先级一致。然而,已经在之前的环节说清楚,或者通过结辩前期的反驳打击到位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所以申论首先应该讲述的是之前没有说清,或者被对方歪曲了的内容,接着才是其他的论点。
在重申完自己观点后,如果有充裕的时间,价值升华就是锦上添花的存在了。当然,在价值打法中,整个结辩都是在升华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那真的就很考验辩手的内力了:)
指出一点,胡渐彪的结辩方式和那年的题目有关。对于“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这样严格正反的题目,驳对方就等效于立自己,驳倒对方就等于自己命题成立。但是后来的辩论赛题目往往都不是这样类型的,所以全反驳式结辩还是不适合彻底贯彻的 致结辩:
你并不一定非得兼任陈词手、自由人、攻辩手或者中场结辩——你可以选择在前20分钟里给自己一个厚积薄发的空间。如果这样,你应该仔细倾听对方每一句话,把握他们排兵布阵的强项和弱点——而这又要和你们自己的准备相结合„„
你的第一次发言很可能打响自由辩的第一枪,虽然之前你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但请不要一次抛出——观众和评委没有办法记住那样一长串全方位多角度的内容。因此在站起来之前,你应该已经凭借良好的大局观和清晰的思路,明确了在随后8分钟里,战场很可能会在哪几个层面展开,而你们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路线行进于这山川关隘之间,才能利用双方布阵所构成的战场地形,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和打击对方。如果你已经做好了这一切,那就请用你坚定有力的声音告诉观众和评委,你们的第一场战役准备选在何方。
当自由辩论结束,你将为整场辩论赛弹奏最后一曲。你应该擅长逻辑概括和语言驾驭。在你的陈词中,应该始终闪耀着理性与感性融合而成的智慧之光。你的真诚、直率、信念、理想„„你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严谨的逻辑、强烈的思辨、深沉的情感、张驰有度的语音语势甚至恰到好处的表演都将令大家深深地折服。只是,你所有这一切优点一定不要让浮华的辞藻、无谓的煽情、多余的警句、人所共知的格言所遮蔽。语言只是躯壳,辩理才是灵魂。
作为“结辩”,你需要对整场比赛做全面的梳理。批判应当适度,切忌无中生有;升华应有节制,不要把你们的脸化满浓妆;情感未必要高亢,有时金刚怒目不及菩萨低眉;气势未必要强盛,一名优秀的结辩不仅要能弹剑江湖无敌手,更要能拈花一笑万山横。而在这一切的一切之中最重要的是,你梳理全场不仅仅是为了击败对手——你和对手最根本的目标都是引领观众对问题及其背后的道理达成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因此面对很可能已经被紧张激烈的自由辩弄得只能记住一个个“散点”的观众,你应该引导他们透过弥漫的硝烟看清整个战局。你可以承认对方的论证中有道理的部分,就像坚持你们自己论证中有道理的部分一样,甚至你也可以坦然地承认自己论证中被人指出的不足,这也不妨碍你指出对方的欠缺。当然,如果可能,我们希望你能在整合了双方的论证之后引领评委和观众在更高层次上将结论归于你方。但即使不能这样也没有关系。还记得辩论赛就是两个老师同时给学生上课吗?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对老师教课水平的评判并不仅仅是他能不能让每个人信服于他的观点,而是他讲课的过程有没有让大批学生感到豁然开朗。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当你声音戛然而止的时候,评委和观众,甚至对方辩友都会对你的表现产生发自心底的感动,而由此催生的掌声与喝彩将是授予辩论王者的最高奖赏。
依稀记得胡渐彪说过:
结辩就是打扫战场:
1、炫耀:我方打死了多少敌人,缴获了多少战利品,拿起来给观众看一遍
2、鞭尸:看到对方谁还有口气的,补上一枪。看到已经没气了的,踹上一脚
3、救护:看到自己的队友哪里还有得救的,背回来打急救针
4、追击:如果需要的话,再追打敌人几句
如果有人说四辩没有气场,一般是说的说服力。一个四辩是否能深入人心,不管取决于言辞,也有的是表达能力和逻辑。
很多四辩总是把完美的句子给蹂躏掉了,这是缺乏表达能力; 很多四辩往往在辩论中发言很消极或者语气低沉,这是缺乏魄力; 有些四辩总会特意保持刚猛或者谋取同情,这是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 有些四辩长长只是做象征性反驳,这是缺乏总结的意识;
有些四辩只是注意逻辑,猛追不放,将四辩变成二辩,这是没有升华价值的意识。
看好自己所缺的是否是上述某点,和你心目中四辩在辩论中所处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队伍的需求和搭配不同。自己多了解了解,多磨练磨练。对于善于变通的优秀辩手,位置其实也是浮云。
所谓气场 其实就是让观众原意听你的 相信你说的 说自己的话 不和观众疏离 就已经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