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彭阳县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彭阳县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工作情况
汇
报
彭阳县民政局(2013年9月10日)
彭阳县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779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528.65平方公里,总人口26.65万人。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区、市民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区、市有关精神,认真落实“四民主、两公开”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有效提升了我县村民自治水平。现将具体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村民自治组织的现状
我县村委会换届选举已进行了八届,在深化村民自治进程中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村民自治组织。全县15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治保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民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按照相关程序自发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农村红白理事会及便民服务组织,各村根据工作实际,定期开展村民“议政日”活动。
二、村民自治组织的类型及其主要职责
(一)法定自治组织及其主要职责。
1、村民监督委员会。我县从2010年第八届村民委员会开
—1—
始在全县设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名,成员2名。成员有村民代表,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党风廉政监督员等成员,也有部分离任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及返乡干部职工、退休教师。
2、治保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在每届村委会选举结束后,村委会及时建立健全 “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工作会议、民主理财小组会议和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并设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民治保委员会,设主任1名、成员2名。人民调解委员会重点履行各类民事纠纷调解和处理职能。村民治保委员会重点履行对本村村民法制教育,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协助做好社会治安管理等工作。
3、民主理财小组。我县156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有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选举产生,由3-5人组成,具体负责向本村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监督本村村务开支,否决不合理的开支等。
(二)村民自行发展组织及其主要职责。
1、农民专业生产协会。由农民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目前,我县有各类社会组织47个,其中社会团体11个,民办非企业10个,农村专业经济组织26个。
—2—
2、民主议政日。民主议政日是由村民监督委员会或村民监督小组制定的定期开展民主监督的一项制度。是村民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各村委会根据各自实际,定期开展民主议政。
3、便民服务组织。是在村委会设立的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的的服务组织,成员一般由村“两委”成员兼任,具体为村民提供服务。
4、红白理事协会。红白理事协会是农村自愿者协会之一,是以“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知识分子、老复员军人)为主体,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的村民组成。其主要职责为自愿主持农村红白事。目前,红白理事协会在加强基层民主管理、推进农村社区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村民自治组织的表现形式及其重要作用
(一)法定自治组织的表现形式及其重要作用。
1、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支持村“两委”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引导本村村民支持村“两委”工作,对本村村民委员会做出的决策、日常村务办理;村务、财务公开情况、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及“民主议政日”会议的决议情况及村“两委”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实施了有效监督。
2、治保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村委会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调解各类民事纠纷调解,—3—
将问题和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构建了新型的农村和谐关系。村民治保委员会依法对本村村民进行法制教育,组织村民做好“四防”工作,即防毒、防盗、防火和防治灾害事故,参加制订并监督执行村规民约,组织发动村民落实安全责任制;协助公安部门搞好治安联防,维护社会秩序,劝阻和制止本村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有效维护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协助公安保卫机关查破案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可能引起违反社会治安管理法规或者酿成刑事案件。对被剥夺政治权利及被监视居住的人进行监督、考察,有效维护了农村安全稳定,提高了依法管理水平。
3、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村务公开办法》规定,认真履行民主理财职能,有监督监督本村村务开支。同时,为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制度,认真落实区党委组织部、区民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民主理财制度深化党务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宁组发„2009‟31号)精神,我县从2009年10月份全部推行了村级 “五牙子章” 民主理财制度。
(二)村民自行发展组织的表现形式及其重要作用。
1、农民专业生产协会。近年来,我县切实加强了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探索建立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具体指导、党工委牵头抓总、业务主管单位协同配合、基层党组织
—4—
负责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组织登记审批、日常监管等制度,形成了社会组织“发展、监管、党建”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带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了示范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分类评定工作,目前,全县有22个专业经济协会被评为全区示范性专业经济协会,其中5A级示范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3个,4A级示范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9个,3 A级示范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0个,创建全区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5个。社会组织带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2、民主议政日。全县156个村全部建立了“民主议政日”制度,严格按照区民政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村民议事规则(试行)>的通知》(宁民办„2009‟6号)精神,进一步理顺村民代表会议与村民会议、村党支部及村委会的关系,形成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村委会管理村务、村党支部和村务公开小组监督,村民积极参与的自治格局。建立了县、乡两级检查、监督、考核制度。县上每年对乡镇村民自治工作进行一次督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乡镇每半年对村委会成员进行一次测评,并将村干部的政绩、廉洁自律与工作实绩挂钩;坚持开展民情村务评促会活动。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由乡镇包片领导、乡镇纪委书记、民政干事、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全体成员、廉政监督员、党员、村民代表等共同参加的民情村务评促会。村委会成员严格按照区党委组织
—5—
部、民政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村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民主评议制度(试行)>的通知》(宁民发„2009‟51号)精神,每年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述廉,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评议村干部。
3、便民服务组织。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委员会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近几年,我们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强化农村便民服务的载体,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站建设。在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126”模式(“1”即一个服务站: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2”即两个会:建制村社区设立社区协调委员会和村落社区设立农村社区志愿者协会;“6”即六个站:协调委员或志愿者协会下设农村社区互助救助站、环境卫生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和便民、利民服务站),形成了古城镇任河社区等发展畜牧养殖型社区服务中心、古城镇皇圃社区等繁荣集镇经济型社区服务中心、城阳乡刘河社区等为老服务示范型社区服务中心、红河乡韩堡社区等发展设施农业型社区服务中心、白阳镇陡坡社区等村级党建示范型社区服务中心。目前,我县有农村社区117个,其中农村规范化社区70个。2011年、2012年我县连续两年荣获全区农村社区建设三等奖。
4、红白理事协会。红白理事协会认真履行职能,组织村民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阻碍发展的陈规陋习,倡导大众化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婚丧嫁娶、待人接物、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等
—6—
方面的新风正气架起了村“两委”组织与农民的连心桥。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县在加强村民自治组织,推进村民自治进程,有效保障村民的民主政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村民自治组织职能交叉。部分村民组织职能重复设置,如村民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重复设置,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二是村民自治组织组成人员缺乏代表性。大部分村民自治组织人员互相交叉兼职,村委会成员一人多职,缺乏有效监督,容易产生不正之风,也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农民专业协会运作不规范。农民专业协会是村民的自发组织,群众对协会的作用不认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专业协会抗风险能力不强。四是村级各类自治组织经费短缺。我县属国定贫困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村工作难度大、工作经费短缺,全县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个别村虽然有一点集体经济收入,但入不敷出。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
三、几点建议
一是整合部分村民自治组织。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组织设置,对职能相近的自治组织进行整合,重新界定基本职能,健全和完善制度,实现高效运转。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作用,减少村委会成员一人多职的现象,适当扩大村民代表在
—7—
自治组织中的构成比例。
二是要切实提高专业生产协会规范化运行水平。进一步加强专业协会的管理,规范专业生产协会的运行程序,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示范引导作用,有效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使协会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公担”利益共同体,发挥社会组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是健全便民服务职能。坚持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村“两委”成员兼任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主任、委员,并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协会作用,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将自治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强化为民服务功能,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四是提高村集体发展水平。要根据我县实际,进一步强化发展村集体经济措施,想法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切实增强村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8—
第二篇:村民自治汇报材料
吉林省计划生育协会
五届四次理事会材料
因势利导 与时俱进
全面开展村民自治工作
前郭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
2010年12月30日
前郭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按照省计生协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吉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在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健全完善组织机构,确立“两委”干部新机制。
切实抓好基层组织的整合,完善机制创新,提高组织能力。召开了计生协会员代表大会,及时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和理事会成员。修订完善了符合本县实际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并经过乡镇代表会议通过。各乡镇党支部书记任计生协会会长,计生员任计生秘书长,两委成员任理事会,同时将计生协会小组长及妇代会当中的各小组长和共青团小组长进行有机融合,由妇代会委员和妇代会小组长兼任协会会员小组长,并吸收村民代表和“五老”人员为协会会员,会员人数达到各乡镇总人口的10%以上,每个会员必须相互联系,逐步形成会长—秘书长—理事—会员小组长—会员—会员联系户为主的计生协会网络,进一步强化计生协会的地位和工作力度,通过整合、完善基层力量分散的问题,进一步确立“两委”干部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两委”干部在权威、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形成相应互补,共同做到依法办事,克服农村新管理模式带来的不适应症,使“两委”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确保计划生育“诚信计生村”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制定规章制度,步入民主科学管理的轨道。
为了使计生村民自治能够规范运作,我县计生协会按照“依法建制,照章理事,双向制约,民主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县实际,在落实好《计划生育自治章程》的同时,指导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制度,使工作更加具体化、程序化、规范化。有创造性的提出“包保”制度,严格执行县规民约。
一是凡在我县居住的居民,必须符合结婚条件,办理结婚证。早婚男女青年责令其分居。并向当事人收取三千元的限制早婚费,并采取相应可靠地避孕措施。和当事人签订协议书,如果领取结婚证前未怀孕的退还当事人两千元,否则按计生部门规定的依法以最高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是违反计划生育的家庭原则上不允许参加各种民营团体,如蔬菜大棚协会、稻米加工联合体等。
三是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地处江边、公路边、城郊等地方,针对流动人口多、难掌握的情况更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例如在2009年2月份从大安搬来一对新婚夫妇到我县吉拉吐乡锡伯屯村做买卖,两委成员来到这小两口家里,首先查验四证,发现他们只有身份证并且早婚。向他们讲清生育政策并且征收社会抚养费,否则就要清户;并跟房主沟通,否则房主也要接受处罚。规章制度的实施给我县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震动,连续几年计划生育早婚早育超生现象有了明显的减少。
三、搞好计生宣传服务,改变群众生育观念。
计生部门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凝聚力在于服务。为使村民了解、知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我县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各乡镇建立本县特色的“会员之家”,组成宣传队伍,以大秧歌、文艺表演等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并经常参加演出活动。这是一支非常具有有生命力的基层宣传队伍,不仅能够宣传生殖健康知识及艾滋病预防知识,还非常活跃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县计生部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位,群众需要什么,就想方设法服务什么,以真心实意的服务赢得群众对计生的支持,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也切实地确保了计划生育惠民政策的落实。我县出台了《前郭县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文件,对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农村家庭,每年发给720元的奖励扶助金。生育两个女孩并实施绝育手术的家庭,一次性给予不低于800元的奖励。并对其优先发放生产的小额贴息贷款,无偿提供项目、技术、信息等服务,帮助计生困难家庭和独女户家庭排忧解难。把以往“群众上门求服务”转变为“我把服务送上门”,积极开展生殖保健服务,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上门;为育龄群众健康检查上门;送避孕药具和使用知识上门等。
我们在实际计划生育工作中始终坚持:
第一,党组织领导和上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居民民搞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党支部的领导、示范、带头作用,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基层干部受条件限制,在政策的掌握运用上是有局限性的,上级部门对一些不规范的作法加以正确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有序进行。
第二,利益导向机制的原则。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为调动村民参与和支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开展的活动,有关的承诺都要注重向计划生育家庭、独女户家庭倾斜。第三,以人为本的原则。计划生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育龄群众为中心,出台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开展的活动,要看村民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需要坚持的三项原则,有些村民认识不一,有些村民片面强调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要反映村民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会员,“组织健全、活动经常、带头、宣传、交流”的作用,走家串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统一了村民的认识,保证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第三篇: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建设学习考察调研汇报
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建设学习考察调研汇报
根据*安排,*率*等相关人员一行*人,于*月*日至*月*日赴*县考察学习民心工作法、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建设。考察了……。一路走来,*县探索的社区服务新方式、网格化管理新机制、管村治村的新经验,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思想,给以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所考察地方的成功经验
(一)全面推行“民心工作法”,铁支书锻造金钥匙开启农村工作
*县*镇*村*村联合党支部书记*,在……的情况下,仍依然忘我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风雨无阻为民助民,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舍“肾”忘死“铁支书”。
特别是他扎根基层*年,创造了以“创新管理聚民心、转变作风暖民心、阳光村务顺民心、强基固本赢民心”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作法”,坚持赋权于民、管理由民、教育化民,探索出了一条务实管用的治村管村经验。
1.“民心工作法”深得民心
(1)创新管理聚民心。开展“四心”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在村民中广泛开展良心、孝心、爱心、齐心“四心”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感党恩、重孝善、讲和气。每季度开展一次党的政策讲座、一次法律知识讲座、一次思想道德讲座;每年评选“五好村民”和“十星级文明户”,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
(2)阳光村务顺民心。恪守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办理、亮开结果纪律,确保公开公正。采取,公开公平公正落实惠民政策,确保村民真正得到实惠,群众心服口服。
(3)转变作风暖民心。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基石。一是坚持进院入户寻问题,多访常谈寻办法。村组干部经常转院坝、访群众,寻找村道建设、产业发展、村务管理、环境卫生、干部作风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在村里设立“说事墙、回音壁”,开展“干群换位交心”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凝聚群众智慧,寻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良策。二是推行民事代办、民情代诉制度。在村办公室建立代办代诉服务点,在各村民小组建立代办代诉服务岗,明确村组干部为民事代办员、民情代诉员,每逢赶集日在村办公室集中服务,平时实行流动服务。
(4)强基固本赢民心。一是创新建立同岗位、同产业、同地域党小组模式,优化组织设置。打破按行政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方式,将设岗定责后选择同一个岗位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发挥党员岗位作用;将从事相同产业或同类产业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做强群众致富产业;将居住地相近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推动片区和谐发展。
二是遵循目标明、思路明、措施明的理念,增强发展实绩。
开展入户摸底,收集村民对发展的意见建议,明确村“两委”班子届期任务和计划,做到“目标明”。把准村情,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两个村合理的发展规划,做到“思路明”。严格工作预决算制管理,实行任期目标和目标承诺制,做到“措施明”。2.社会治理促进和谐
(1)提高自治水平。严格按照“全体村民提事、一户一人定事、村民代表评事、三组行事”程序,推进决策。提事时凡同一村务事项提出户数达全村总户数20%的纳入村务议题范围,定事时赞成者达参会村民50%以上的确定为可实施村务事项,评事时确定实施村务事项的先后顺序,行事时由村“两委”组织村民选出实施组、理财组和监督组各司其职、抓好落实。
(2)培育新风新俗。村里定期开展思想道德讲座和“村级道德讲堂”。每年按农户总数的*%评选“五好家庭”、*%评选“双文明户”、*%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还开展“好媳妇”评选表彰挂牌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在群众中形成了平等、友爱、互助、尊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3)抓实信访稳定。以急为先抓维稳,急特困之急、急特殊之急、急特别之急,做到先介入、先稳控,第一时间平息事态;以和为主抓调解,采取小事“握手式”、大事“庭审式”、难事“开放式”,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以治为要抓安全,制定应急预案,规范操作程序,彻底整治隐患;以人为本抓信访,坚持干部主动下访,经常找重点对象谈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其上访念头。
(二)“四式”服务打造*社区,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县*镇*社区党w包括*个支部,*个党小组。同时联合辖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金融机构等*个支部组建成*社区“大党w”,提供“四式”服务,社区居民满意度高。
1.菜单式错时服务。组建、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实行下班或节假日期间错时服务,将被服务人员的服务项目、服务地点、服务电话等服务类别,一应俱全明确在“服务菜单”中,摆放在服务柜台上,由服务对象根据需求,实行点菜式错时预约或者上门服务。比如养老保险、医院保险、困难群众低保、大病医疗救等根据服务对象的时间错时或上门服务。
2.柜台式限时服务。制定《*社区居民公约》,规范完善社区便民服务站,落实限时服务制度规定,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在被服务群众到柜台前办事时,根据公开的承诺服务规定,限时为群众办理好服务事项。比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妇女创业贷款服务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结束。
3.承诺式随时服务。重“德治”,建立联系承诺服务“连心卡”,实行帮扶无缝对接机制,要求社区干部至少联系、帮扶2—3名行动不便或生活困难的群众,如有困难,24小时随时上门服务。社区留守儿童矿帮扶、留守老人日间看护工作都开展得扎实有效。
4.物管式及时服务。依托社区综合治理网格化建设平台,通过网格员定期不定期走访网格内群众、企业,收集群众、企业各类服务需求、困难、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思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动态,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映群众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并向群众提供就业及发展信息,引导并帮助群众创业创新。
(三)网格化服务创新机制,助推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水平上台阶
*县网格化服务管理现只覆盖城区,还未向农村延伸,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高效有序。
1.组团式服务机制。根据网格划分,充分整合格内党员、民警、社工、干部等资源,组成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2.工作事项实行“准入制”。凡需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其他事项,一律由县综治办所属网格服务管理监管中心审核批准,未经审批,不得直接安排网格员协助、代办有关工作事项,不得安排网格员从事职责以外的其他工作。
3.AB角便民服务机制。在网格之间,实行备岗或替岗工作制,即两个相邻网格互为AB角。当A角因故不在岗时,B角自动顶岗,及时办理群众或城市部件出现的一般性事项或紧急事务,避免工作缺位和空岗现象,有效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辖区网格化工作常态化开展。
4.实行错时和延时制。针对白天群众多数外出上班、经商等实际情况,推行“上门、预约、错时、延时”等不同需求的人性化服务举措,确保工作时间不断档、工作岗位不断人。保证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保证居民需求及时得到解决。
二、启示与建议
(一)突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组织。
一是强化责任支撑抓党建。强化村(居)党支部建设,落实村(居)党支部星级目标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党员培养、管理的新路径。扩大基层,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二是强化能力支撑抓选训。
突出带头人队伍建设,把村(社区)干部的选人视线对准大学生村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优秀网格员,对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选派得力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对成绩突出的“第一书记”提拔使用。同时,加强村干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能力培训,提高其履职能力。三是强化经济支撑抓投入。
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当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办公经费补助标准,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高村(社区)干部岗位吸引力。四是强化制度支撑抓创新。
开出路之“天窗”,加大从村干部中考录、选任公务员力度;增履责之压力,全面推行村干部定期测评制度,畅通不合格村干部下的渠道;解发展之难题,扎实开展“1+6”精准扶贫,促进机关为农村基层办好事、解难事。(二)突出社区建设,强化村民自治。
一是进一步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管理实施细则。保障村民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监督由对村务活动结果的监督延伸至村务决策及其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切实把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公开事项、公开时间、审核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三是进一步强化理财和财务监督。
健全村务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制度,保障村务监督小组充分履行职责,努力使理财、监督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四是进一步落实村民评议干部制度。
制定评议规则,定时定期进行统一安排。明确规定评议主体、评议对象、评议内容、评议方式、评议原则和评议要求等事项,使这一制度的实施既要有利于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有效监督,又要有利于发挥村委会及其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村务管理效率。五是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的制订。
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推行村民自治、创新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在村规民约制订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zf的主导作用,部门统筹推进、共同督导,乡镇党政和村级党组织把好村规民约起草关、审查关,使村规民约切实可行,使村规民约落实到基层。(三)突出机制建设,推动网格管理。一是加强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对社区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好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设施配套、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示范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社区功能,逐步实现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的社区服务全覆盖。二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内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的老年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传递大家的爱心,体现社会的温暖。三是发挥社区服务实效。优先办好急需发展的便民利民项目。首先重视把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社会贫困人群的服务办好,并把服务同安置贫困人员结合起来,让群众得到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实惠,通过服务达到凝聚群众、发动群众目的(四)
第四篇:村民自治汇报材料
大西帐村民自治汇报材料
大西帐村位于高新区的最东边,总人口3213人,协会理事共计15人,成了8个小组,协会会员332人,联系户405户。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小组都由理事和会员参加,理事、会员中党员占60名,加强了协会队伍的建设,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局,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形成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格局,使人口计生及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精心组织,建立村民自治新水平
村“两委”高度重视村民自治工作一是整合了村民网络资源。计划生育工作由协会承担。重新整合计生协组织,以适应人口计生村民自治要求,选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和会员小组长,并制定了职责。会长由基层党支部书记兼任;秘书长、计生专干合二为一,育龄妇女小组长、协会小组长合二为一,实现工作职责任务的平稳转移。二是健全协会组织。在广泛吸收“五老”会员的同时,注重吸收文化水平高、懂科技、会管理的年轻会员小组长,负责本组会员及育龄群众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月工资每月100元,平时用工每天15元。三是搭建自治平台。协会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议事会。理事会以党支部为核心,1由支部委员、协会会员、村民代表组成,负责人由党支部担任,理事会成员根据本人专长明确分工,分管宣传服务、技术服务、药具管理、生育关怀、统计信息等工作;议事会以村民代表为主体,由村委会、协会会员、优秀村民代表组成,负责人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监事会以协会会员为骨干、由优秀村民代表、协会会员组成,负责人由协会秘书长担任。议事会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及《村民公约》相关规定对计生事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报理事会商议并作出决定,由理事会报村委会,村委会根据需要召开有关会议进行表决,由村委会执行落实。监事会负责全程参与,并监督村委会执行。
二、规范管理,建立自我约束新制度
一是建立章程,出台公约。村委会根据法律法规和村的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出台了《计划生育村民公约》。二是完善制度,自我管理。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了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关的工作制度,如:议事会制度、会议联系制度、计生服务承诺制度、村民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奖惩落实制度等。三是签订合同,相约互利。在上级计生部门指导下,制定规范了计划生育协议合同,由村委会和育龄夫妻签订协议合同,明确各自职责和权利义务。四是村务公开,阳光操作。利用固定公
开栏,定期公开结婚孕情,生育审核,节育措施落实、开展免费服务项目、重大事项决策运行及群众关心的其它热点问题,全面接受群众的阳关监督。五是双向管理,严明奖罚。在全村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双挂钩”、“抓两头”。“双挂钩”既:本户的计划生育情况和村内福利挂钩,本组的计划生育情况和会员小组长奖惩挂钩。“抓两头”既:一头抓秘书长、会员小组长,全面推进工作人员聘任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另一头抓村民,在村民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政策外生育子女的夫妇永远不享受本村的一切福利待遇”。
三、打造品牌,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
四、作为协会工作新创举,如何让贫困育龄妇女感到关
怀,享受温暖,一是抓节日,利用“两节”走访慰问活动,为贫困计生户送米、送油、送生活用品。今年两节期间共慰问10户,送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900元。二是抓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联合长城医院、燕赵医院利用“5.29”“7.11”、“9.25”,来我村为育龄妇女进行义诊,共服务群众700人。三是做项目,积极与上级计生协沟通,今年为我村218户独生子女家庭,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承保人数共计654人,为独生子女家庭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及保障福利水平。在上级为独生子女每个家庭投入30元保费的基础上,我村又投资了1.9万元为独生子女进行了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计生协积极投身到生育关怀行动中,计生志愿者主动与计生关怀对象结对子,在“三夏”、“三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协会作用,做到“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良好氛围。
五、突破难点,建立动态管理新模式
村内流动人口频繁、规模庞大,最多达好几百人,针对这一难题,村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及《计划生育自治公约》有关规定,实现了流动人口的经常化检测(信息的采集和及时更新)、现居住地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做到了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一是检测动态化。由上级统一配备电脑,实现了全员流动人口系统在线录入,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统计网络,专人负责微机录入、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发动广大协会会员在村进行不漏户、户部漏人、人不漏项的统计,由会员小组长逐户逐人逐项进行登记,及时准确采集和更新信息。
六、创新思路,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人口计生村民自治范关键在于切实保障计划生育群众的利益。村委会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局下实施《村民自
治章程》,落实《计划生育自治公约》,以建立计生利益导向新机制为重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根据群众求知、求乐、求健康的需要、我村投资几万元建立文化娱乐中心,设有棋牌室、生殖健康服务室、阅览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满足群众健康文化娱乐的精神需求。运用生育关怀理念,坚持“六上门”,全方位做好“四项服务”。“六上门”既:走访群众上门、为新婚夫妇送优生优育知识上门、发放《生育服务卡》、《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上门、避孕药具免费发放上门、了解落实节育措施上门,发放计生系列保险、百万会员学科技等知识上门。“四服务”既:计划生育服务、生产致富服务、助民维权服务、便民分忧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我村村民自治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两委的带动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先进村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还要借鉴兄弟村的先进经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
大西帐村民自治领导小组2011年9月6日
第五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龙角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宗旨和根本。”龙角镇龙堰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蒲东培这样说。
2011年龙角镇龙堰村成为重庆市首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之一,代表着该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上级计生部门的肯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一直是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龙堰村计生协会成立以来,坚持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做到了事事为群众着想。
“多亏了我们村里的计生协会,我今年才可以纳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对象呀”,龙堰村5组的村民谢长中这样说到。原来谢长中在2010年按照龙角镇移民政策后靠移民,户口由原来的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但是一直却没有办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按照最新的重庆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政策,由于政策原因户口转非,并一直没有享受城镇居民社保的独生子女户或双女户家庭,可以界定为农业户口,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龙堰村计生协会了解到这件事情后,及时向镇计生办说明此事,并提交了申请,跑前跑后为谢长中完善了申报材料,并在截止日期之前通过了审批,成为2012年龙角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对象之一。
为群众服务的同时也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根据龙堰村村民自治规范,凡村内涉及违法生育的家庭一律必须先到相关部门接受处理,主动缴纳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龙堰村自成立计生协会以来一直坚持
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并对出现的违法生育现象严格如实上报。龙堰村1组村民余洋,2006高中毕业以后就随家人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和女朋友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生育小孩,但二人还没有达到结婚年龄,属于非婚生育,按照相关规定应该缴纳一定的社会抚养费。余洋却以不打算给小孩上户口为由一直不到镇计生办接受处理。村计生协会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派出协会会员对他们进行了半个月的宣传教育,终于说服这家人办理了相关手续。龙堰村一直都是龙角镇违法生育案例较少的村居,村民主动缴纳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的比例也居全镇之首。
龙角镇龙堰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直以关注民生、维护民利,让群众满意为宗旨,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经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在全村已初步形成了“阳光计生”管理服务新机制,使广大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大提高了群众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2012年龙堰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目标任务就是,组织和带领村民制定并落实本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完成镇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不断地促进村民婚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推动群众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