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观光农业考察组赴成都学习特色农业报告

时间:2019-05-14 06:1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观光农业考察组赴成都学习特色农业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观光农业考察组赴成都学习特色农业报告》。

第一篇:重庆观光农业考察组赴成都学习特色农业报告

重庆观光农业考察组赴成都学习特色农业报告

为全面贯彻2010全市特色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拓展职能,促进我市特色经济作物的可持续发展,5月10日至12日,由市农委特色经济发展处与市经作站,组织近郊区县经济作物管理负责人等一行30人,专程赴成都学习考察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先进经验。考察团分别参观考察了锦江区“五朵金花”、龙泉驿区优质水果产业基地以及温江区的多家苗木花卉公司,并与各企业负责人、农家乐业主、当地农业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考察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感触颇深,既开阔了视野,又启发了思维,既找到了差距,更增强了信心。

一、考察调研基本情况

(一)发展迅猛,成效显著。成都市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这几年发展迅速,已由早期萌芽阶段进入了规模扩张阶段,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龙泉驿区利用当地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的优越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以水蜜桃、枇杷、葡萄三大伏季水果产业,现在全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高达1:9,果树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年产量约3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余元,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水果种植。其中,龙泉驿区通过举办“桃花节”、“枇杷节”、“水蜜桃节”等节庆活动引导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的延伸,广大农民在自家院落就能向来自省内外的游客销售水果,通过“农家乐”接待实现大幅度增收,在方圆5平方公里的枇杷沟,拥有5~20亩枇杷树的各大小“农家乐”每年接待实现的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龙泉驿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锦江区政府将三圣乡周边5个行政村,建设成了占地12平方公里,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 “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如今,“五朵金花”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达近千万元。温江区以浙江森禾、广州先锋、云南绿大地、澳大利亚艾文博等国内外知名苗木花卉企业建设项目为主体,将传统花木产业升级换代发展成为生态观光花卉业,全力打造现代“西部花都”,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研发、生产、交易中心,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已经初具雏形。全区花卉苗木生产总面积13万亩,占四川省的1/3,花木亩平均产值达5800余元,2009年花卉苗木销售收入达10亿元。

(二)产业融合,纵深发展。成都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单家独户、大田种植的农业生产经营,步入了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延长了产业链,加速了农业与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促使农业产业化的纵深发展。一是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成都黑金果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集水果生产、研发、包装、冷藏储藏、运输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容量1000吨、占地4800平方米的冻库3座、500平方米的水果包装车间1个、绿色水果生产基地2万亩、标准化绿色葡萄生产基地8000亩,水果营销网点遍布全国。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如龙泉驿区已发展起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9个,专合组织吸引、带动的农户达到7.1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69%。三是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龙泉驿区的水蜜桃就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运作,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农资招标、统一农资使用、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管理与培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黑金果业也建立了完整的有机葡萄质量追溯体系,从这里出售的每箱甚至每串葡萄,都将贴上编码,根据编码消费者可以登录合作社的网站,对该串葡萄出产的地理位置、采摘时间、管理人员、施肥用药的时间,药品种类浓度等信息进行查询,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三)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都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增收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土地租金。以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使土地向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工商业主和经营能人集中,农民土地通过实施承包权流转,每年可获得不菲的租金。锦江区“五朵金花”项目是每年以2000元/亩的价格租用农民土地,租金每5年上涨10%。这些项目使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二是薪金收入。农民到企业打工,平均每人每天可获得50元以上薪金收入。锦江区“五朵金花”内的农民在乡村酒店打工,每个月有800-1000元的收入。成都黑金果业有限公司在龙泉驿区黄土镇建设了一个8000亩的标准化优质葡萄种植基地,雇佣了当地数百名农民,在葡萄基地务工的普工,月收入可达800元,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可达1200元-1500元,达到技工层次的,月薪可以达到2000元。三是经营收入。农户利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较高的收入。锦江区“五朵金花”一个名为“曾家花园”的“农家乐”,每年家庭收入达十万元。2009年,三圣乡从事多种经营的农民达3000多户,总计1.2万人,农家乐经营户达32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1220万人次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四)新村建设、城乡一体。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促进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锦江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五朵金花”的五个村按照不大拆大建的原则,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对农房实施“穿衣戴帽”就地改造,使民居式样、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二、成功经验

(一)政府主导,引领特色。很多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前期,特别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锦江区针对当地涉农地区地处城郊、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和当地群众种植花木的传统,借举办四川省首届花博会的契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先后投入1.8亿元用于修建道路、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和补助农户改造房屋,仅锦江区政府和下属街道办就先后投资9700万元用于水、电、路、气和污水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降低了企业和农户后期经营成本,创造了农村休闲娱乐产业有利可图的市场空间。随着环境打造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大量社会资金纷纷涌入参与项目运作,累计共吸引社会投入资金1.6亿余元,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不竭动力。在龙泉驿区,成都黑金果业有限公司的8000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灌溉用的沟渠,以及通往基地的道路都是当地政府投入巨资修通的。

(二)立足优势,打造特色。所考察的地方都根据各地的特色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规划。三圣乡地处成都郊区,工业发展受到限制,锦江区政府便大胆创新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出了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五朵金花”。通过以旅游润色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以经营保障农民,以市场托举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汗水,浇灌出名溢四方的“五朵金花”,探索出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温江区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核心区域,历来就有种植花卉苗木的传统。该区围绕花木产业研发、生产、交易“三中心”建设,以现代花卉产业聚集区为载体,突出“温江花木”品牌、标准化生产等重点,促进花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种植规模化、品种优势化、服务专业化、信息现代化,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全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

(三)完善配套,服务特色。搞市场农业,市场体系是关键。龙泉驿区高度重视加强水果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已逐步完善了以水果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并围绕水果生产基地兴建了一批村级农产品初级市场,同时龙泉驿区还充分利用节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和贸易平台,这些市场和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水果的销售。温江区为建立完善的花卉苗木市场营销体系,2009年启动了“全省十大农产品市场之一的天府花城花卉苗木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配送中心为核心,以花木物流港为节点,以花木营销专合组、花木经纪人为基础,以省外花木基地窗口、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展会为重点的花木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拓展温江花卉苗木销售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锦江区政府针对“五朵金花”打造,专门建立了农家乐专家服务机制,从园内景观设计、特色菜品推出、娱乐活动设置等方面,对农家乐进行系列指导,大到由政府高薪聘请园艺师、厨师蹲点培训、指导,小到农家乐的一把遮阳伞、一套座椅都要看看是否与周围景观是否配套而亲自指导购买。

(四)合理流转,助推特色

明晰农村产权,改革过去农村产权不清晰的状况。首先对“五朵金花”范围内集体土地按自然村界进行现状实测,将其所有确权等级到11个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将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到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记载到组(注明各组台账面积)。通过确权、登记、颁证等严格细致的工作,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拥有明晰完整的集体资产产权,明确其产权收益主体,从制度上最大限度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

同时,锦江区政府先后出台耕地保护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与农用地流转管理等九个配套办法,按照“农民—各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锦公司(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体)—项目业主”的流程和依法、资源、有偿的原则,打破农村土地的村组界限,推进土地流转,改过去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目前,“五朵金花”区域内16968亩农用地和3264亩集体建设用地全部实现了从农户到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再到农锦公司的初次流转,400多亩农用地和99亩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了从农锦公司到项目业主的二次流转,实现了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顺畅流动。

(五)重组村社,管理特色。改革过去农村基层组织职责不清以及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的状况,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思路,撤销涉农地区村组建制、成立11个新兴集体经济组织和新社区居委会,改变过去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人员、职能不分的做法;剥离原村委会的经营管理职能,发挥新兴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经营作用;剥离原村委会的行政管理职能,成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是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从制度上、机构上、职责上得以明确,进而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自治主体、新兴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展平台的新型基层组织构架和运行机制。

(六)科技支撑,提升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成都市每年投入的农业科技经费超过1400万元,建设有7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每个园区都建有“专家服务团队”,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全市建立了一个高效的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市里建有科技服务平台,园区建有科技服务站,基层还有一只科技信息员队伍。通过这个体系,能够将农业的好项目、新品种迅速示范推广,同时通过这个体系也能掌握真实的科技需求,以便安排科技项目。成都市温江区每年投入500万以上科技经费,以每个项目10-50万元的标准支持花卉苗木企业的新种品引进、标准化生产及精深加工的技术研究。

三、思考与启示

成都在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上的成功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领导重视最关键。成都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对休闲农业发展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在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在力量上的高度集中、在政策上的高度倾斜,是取得成效的关键。成都市政府专门就休闲农业发展包括机构设置、土地流转、服务配套等,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很重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关键。“规划就是财富,环境就是资本,结构就是效益”,锦江区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新思路无疑给我们许多新的启迪。当前,发展我市的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就要在思路理念上开拓创新,探索出台新的思路和举措,因地制宜的做好各县市区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布局。

(三)引导投入是保障。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综合管理、整体形象宣传推介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在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同时,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注入。锦江区在打造“五朵金花”项目时,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1.6亿余元。因此在政府在先期适当投入搞好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还要大力招商引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市场定位要准确。“五朵金花”成功的关键在于瞄准和追踪市场需求,突出成都人好休闲这一特色,走出了一条既有利于农民就业增收致富,又有利于市民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路子。龙泉驿区的黑金果业有限公司建设了8000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又准备扩建到1万亩,原因就是瞄准了目前市场上对于优质葡萄需求旺盛,有利可图。我市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就必须先了解市场,找准定位。

(五)注入文化添活力。将文化品味融入休闲观光农业之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价值,是“五朵金花”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如:“花香农居”的休闲餐饮文化,“幸福梅林”的传统花卉文化,“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文化,“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东篱菊园”的环境人文文化,无一不是当地民俗风情的杰作珍品。以文化支撑产业,以品牌塑造形象,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按照“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不断推出和延伸新的品牌项目,使其接连不断的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六)科学技术是支撑。龙泉驿区的水蜜桃能够没上市就被预购一空,原因就是水蜜桃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龙泉驿区发展的水蜜桃糖度高、耐储存,通过早、中、晚熟配套延长应市时期,并围绕水蜜桃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包装、保鲜等实施了20多项科技项目,大大提升了水蜜桃的内外品质,所以龙泉驿区水蜜桃才赢得市场的青睐;一个城市绿化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绿化就会从单纯绿化向彩化、香化、美化升级,它反映了城市绿化的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准。温江区的花卉苗木能够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因为温江区根据发达地区的城市绿化正在向彩化、香化、美化升级的需求,引进了红叶石楠、千层金、金禾女贞、小丑火棘、巴西铁木、罗汉松、桫椤等能够满足现代城市绿化新需求的多个新品种,进行科学栽培,精心培育,其彩色丰富、形态多样、品种齐全的花卉苗木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市发展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必须强化,一定要把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四、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起步晚,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休闲观光农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在我市起步较晚,近几年才逐步兴起,各级政府还未将其纳入总体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加快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资金及保障措施,使该产业发展仍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财政支持。

(二)规模小,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大多受规模所限,功能单一,很少能同时满足游客“食、住、游、购、娱”一体化的消费需求。同时,由于特经作物基地品种更新换代慢、成熟期不均衡,采摘时间短,观光人流不足,既限制了农民增收,又不能满足市民对观光采摘的需求。加之,控产栽培、设施栽培、成熟期调控、节水灌溉等先进实用技术的采用率较低,缺乏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以致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制约了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发展。

(三)配套差,农村旅游环境不优。我市城市郊区普遍存在着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卫生设施、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等诸多问题,许多游客因道路不畅、车辆无法安全停放、吃住拥挤、卫生条件太差等原因打道回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四)底蕴乏,文化内涵挖掘不力。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多数停留在对特经作物本身的宣传上,并未将其与当地的人文地理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总体策划、包装与开发。

五、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既是一产“嫁接”三产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实施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因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快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放在解决“四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二)总体规划,科学定位。结合我市农业功能区的发展定位,采取生态观赏、采摘品尝、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带动模式,将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成为集农业生产、加工、消费和休闲于一体的具有休闲公园性质的空间场所。一是重点建设花卉苗木、果树、蔬菜、名优茶园和名贵中草药等五类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力求集中成片,壮大基地规模,增强规模效益。二是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着力打造万州红橘峡、璧山葡萄风情小镇、巫山红叶、奉节脐橙、南川古茶树、忠县柑橘花果同树奇观、永川梨花世界、秀山金银花、大足枇杷、涪陵晚熟龙眼等市级10大农业休闲观光基地,策划相应的节会活动,带动区县级农业休闲基地和节会活动。

(三)整合资源,政策扶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整合各项资金支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一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森林工程、退耕还林等资金,重点支持特经作物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二是整合国土整治、农村公路建设、水利水保资金,用于特经作物基地周边道路和水利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资金打捆用于功能配套,农村生活环境改善,优化农村旅游环境建设。四是改变市级特色产业资金平均分配、重点不突出的现状,将市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有一定产业基础,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并与第三产业结合得比较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争取尽快形成能与成都“五朵金花”媲美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五是金融机构要增加对休闲观光农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确保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四)科技支撑,打造亮点。一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培育和引进特色经济作物名特优新品种,均衡产品成熟期,尽量延长特色农产品上市和观光采摘时间,以吸引更多的游人。二是推广集成配套技术。如成熟期调控、设施栽培、果实套袋、控产栽培等生产技术,提升特经作物产业科技水平、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实现我市特经作物的上档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多、更新鲜的绿色农产品。三是打造亮点示范工程。由政府扶持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品种搭配合理、技术措施先进、栽培管理得当的高标准特经作物示范基地,引导农民从传统的种植习惯,走进现代的高科技栽培管理模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平台。

(五)培育龙头,壮大产业。龙头不强,产业难兴。我市休闲观光农业才刚刚起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对推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按照大企业、小业主和散农户互相并存、优势互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要求的思路,重点引进、培育、扶持一批机制活、效益好、潜力大、带动强的骨干龙头企业。要完善大企业进入的优惠政策,推荐潜力好、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项目,在工作程序、科技支撑、项目支持、市场信息、市场流通等方面全方位为其搞好服务,打消企业投资休闲农业的顾虑,增加投资热情和经营信心。结合各区县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以万州红橘峡和璧山浪漫葡萄风情小镇等为重点,逐步打造具备国家级水平的休闲农业园区。

(六)发掘文化,丰富内涵。农业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而且是一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因此,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挖掘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地理、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自然资源禀赋,将文化品味融入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价值,用独特的文化底蕴,丰富特色农产品及其带动的第三产业文化内涵,为新兴产业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如万州红橘峡,沿长江两岸共有红橘15万亩,具备上有丰都鬼城和忠县石宝寨,下有奉节白帝城和巫山红叶以及长江山峡等丰富旅游资源,有传统的川东民居建筑特色,有良好的区位政策优势,具有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璧山葡萄规模种植已达3万亩,园区内有一百年历史且是西南最大的保存最为完好的法国露德大教堂,教堂内的石柱上刻有葡萄和葡萄藤蔓,教堂外有一湖名为“金堂湖”,利用这一不可多得的人文地理资源,依托难得的区位优势,打造以休闲度假、婚庆活动、婚纱摄影、浪漫旅游、酒庄文化为元素的露德葡萄风情小镇,做靓璧山葡萄创意产业。

(七)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不仅开发物质产品,而且具有生态保护、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等功能,需要社会了解、市民参与、城乡互动。各级政府要建立宣传休闲观光农业的的工作联系机制,借助报刊杂志、电台、电视、网络等工具,开设专版或专题节目,定期发布相关信息,集中宣传相关政策、农业科普知识、休闲观光农业新功能新成效等内容,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了解、参与、体验和投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休闲观光农业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关于赴重庆成都学习考察的报告1

关于赴重庆成都学习考察的报告

来源: 查阅次数:1099 发布日期: 2010-12-10 9:09:07

农业农村考察组

(2010年12月8日)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11月24日至28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傅广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曦,县政府副县长张峰,县政协副主席苏子农、赵国安,以及县委政研室、县农委、林业局、水务局、住建委、新农办负责人,专程赴重庆沙平坝区和成都锦江区考察学习土地流转、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进经验。考察团分别参观考察了重庆市沙平坝区曾家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重庆大学城、微电子产业园和物流园,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红砂村、幸福村、江家堰村、附马村、万福村)。通过此次考察,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维,看到了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两地的农业农村之所以能稳步快速推进,主要是思想解放,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并力推进的结果。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地农业农村发展基本情况

重庆市沙平坝区曾家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整个示范区是按照“资本聚集,精品展示,科技示范,度假休闲”的定位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业主投资和项目支撑”的运作机制,规划设计了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区、精品农业展示区、高档花卉生产区、精细蔬菜生产区、都市度假休闲区五大功能分区。示范区自2003年底启动建设以来,立足实际,禀赋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将项目定位为农业综合开发、休闲度假、生态农业,开发内容主要为土地整治、花卉苗木和林果开发以及生态园建设。通过吸收社会化资本,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实现了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协调联动发展。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五朵金花”是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五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行产业,农户依托改造后的特色农居,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相继推出了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各种形式的农业活动项目,从而形成了五大特色观光农业村。

“花乡农居”以红砂村为主,辐射周边两个村,以种植销售花卉为主,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现已成为四川省首屈一指的鲜花市场。目前,该景点已通过国家AAAA级风景区认证。

“幸福梅林”位于幸福村,以“梅文化”为主题建起精品梅园景观及别具特色的“梅花博物馆”,该景点已跻身全国四大梅林之一。

“江家菜地”位于江家堰村,环境宁静,乡村景象朴实优雅,农耕文化颇为深厚。该景点主要以通过都市人与菜地农户签订代种协议,让城里人体验农事,感悟农耕乐趣,把传统种植蔬菜、瓜果和农作物变为市民体验农事的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拓宽了现代农业产业功能。

“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有菊花种植面积1000余亩,突出“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深度发掘民俗工艺品资源,引入剪纸、年画、漆器等特色民俗工艺品艺人、工匠现场制作、展示和经营,构建特色“工坊艺术村”,引导农民从事服务业和与特色工坊相关的加工产业,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

“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有荷花种植面积1000余亩,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将湿地生态、荷花文化与艺术形式和谐统一在一起。吸引海内外知名画家来此创作,景区内形成了国画区和油画区两个不同风格的区域,当地村民围绕书画加工生产画框、画具,批发销售颜料、画笔、油布,部分村民随画家学艺,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二、两地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为期五天的学习考察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沙平坝区、锦江区在发展农业农村过程中思路活、力度大、效果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一)规划定位准

沙平坝区、锦江区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把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土地流转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抓,并列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两地均立足自身优势确立了示范区,依托自身的地理条件和产业优势,不搞“一刀切”和“全面开花”,依托各自特点和优势,科学规划定位,积极探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沙平坝区依托建立曾家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通过统筹规划“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产业布局,在东部发达城区,第一产业全部退出;在中部依托环境资源,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带;西部新城加快推进城市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新兴现代都市区功能,增强承接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在西部新城以外的农村地区,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特色城镇建设,加速传统“三农”的转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将村庄规划的工作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明确了示范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锦江区以“工业进园区、农业进基地、住宅进社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借助2003年在三圣乡举办“中国成都首届花博会”之际,借势造势,将花博会周边的五个村庄、12平方公里范围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创造性地打造成为“五朵金花”,农民不再把离乡进城作为进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是就近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新市民”。每朵“金花”均依托本地特色,错位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休闲旅行产业。同时,在“五朵金花”建设过程中,聘请了海内外知名设计师进行设计,确保了设计的档次和质量。其民房统一改造成标准的川西民居或仿欧式建筑群。

两地打造的点或片都非常精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沙平坝区以集体建设农民安置小区,由公司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统一配套小区功能设施。锦江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突出“五化”,即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经营规模化。

(二)投入渠道广

一是财政投入。沙平坝区在曾家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内由区政府给予每户1.5万元交给公司,用于农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锦江区在打造“五朵金花”过程中,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政府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村庄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打造、环境美化和农民民居改造的补助,水、路、环境打造等公共设施也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财政出资。二是吸引企业投入。

沙平坝区通过引进3家大型现代农业企业,企业累计入2亿元,吸收社会化资本,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农业产业、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三圣乡共引进28家花卉苗木企业。三是整合项目投入。沙平坝区各部门将项目资金有重点地向示范区倾斜。锦江区三圣乡各部门通过项目整合利用累计投入近亿元,用于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带动农民投入。锦江区三圣乡村民居外观改造由政府补助一部分,居民自筹一部分建设,居民院内环境和室内建设由居民户自己负责。五是社会资本投入。锦江区正在积极探索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城市居民可以在三圣乡租赁土地、建造房屋,从事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济;农民可以将土地、房屋租赁给城市居民,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社会化资本,加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在考察交流过程中,锦江区介绍:“五朵金花”占地约12平方公里,假如按常规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每平方公里约需投入1.5亿元,但他们采取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达1.67亿元。

(三)产业发展优

两地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与产业化、城市化协同并进,不仅注重风貌和环境打造,更重视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工业经济,用产业来支撑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沙平坝区曾家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按照现代都市农业内涵和各自区域优势,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企业化、产业化经营,走上以体验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道路。锦江区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五朵金花”,促进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发展。把现代文化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

(四)体制机制新

两地在农业农村发展中体现了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在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在力量上的高度集中、在政策上的高度倾斜。制定出台统筹城乡发展、农民集中居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农村居民宅基地换住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中,成都市围绕打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现代田园城市,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乡居民自由迁徒”、“农民带着产权进城”、“城乡居民统一享受教育、住房、社保等社会福利”三项措施是改革的创新亮点。他们不是把农村居民简单的转为城市居民,更不是比照城市的样子去克隆城市、简单了“消灭”农村,而是让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政策支持与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突出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通过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重组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推行不让农民工“裸体出村”,给农民“穿衣服”进城,在农民进城务工拥有城镇户口的同时,仍然暂时保留其在农村的宅基地、林权、承包地这“三件衣服”。同时,农民转为城镇户后,其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均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享受五种保障。

锦江区以土地流转为重心,搞活经营机制,解决了土地分户承包与企业规模化经营的矛盾。各村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村土地流转中心是独立于政府和村委的中介组织,负责将农户承包的土地进行集中租赁。对农民房屋改造也不搞大拆大建,原则上就地实施“穿衣戴帽”的外观改造,不征地、不拆迁,实现了农民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保障了农民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

(五)农民受益多

两地在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让利于农,当地农民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例如:在锦江区三圣乡的“五朵金花”农民收入有“五金”。租金:农用地租金收入,农民房屋出租收入,通过土地承包权流转,每亩每年可获得2000—3000元不等的转让收益;农民宅基地出租,每年可获得3至10万元的租金;股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收入;薪金:产业转移工资性收入;保障金:农民享受的医疗、养老(农民退休后可领取每月660元的养老退休金);种金:农民通过代管农家菜园的方式,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在当地的农民眼里,农民再不是一种身份,而更多的是一种让人羡慕职业。

三、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对两地的学习参观,结合我县实际,我们认为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是非常正确的,我们正处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期阶段。当前,打基础、做前期、开好局,至关重要。

(一)必须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两地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过程中的经验,在发展前期要注重发挥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的作用。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大力鼓励激励“一村一品”发展,并逐步加大投入。二是引企入农。积极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和社会化资本注入农村,引入公司、引入能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加大社会化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力度。三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各涉农部门的力气和资源,形成合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形成亮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加大农民保障投入。制定出台一系列的优惠鼓励政策,让农民进城无虑、无忧。特别是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让农民进城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

(二)必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一是要规划先行。当前,我们要依据各村地理条件、产业发展、文化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加快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要结合“一村一品”,科学制定各村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定位,明确区域的产业发展思路理念、规划布局。每一个试点片(村)都要制订出详细的、长远的、总体的规划,防止走弯路,避免搞重复建设,要突出区域特色、地方特色、产业特色,避免一个模式。非试点村也要安排专项经费,每年规划一批,使已规划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都有章可循。二是要选好典型。典型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其发展水平、基础条件、地理位置、主导产业、群众意愿等因素,依托“一村一品”扶持示范村发展,打造一批精品农业示范点(区)。可以借助我县已有的优势产业,水产、畜禽、茶叶、烟叶,在沿湖乡镇可建造一个水产品市场,通过节会、交易会等形式,打造品牌、扩大影响;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拓展市场。积极引进优势企业打造“中国茶城”,来提升我县绿茶之都品牌;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实现各个示范点发展特色不重复、不雷同,互相映衬,使湖光、山色、水韵、茶香相互交融,让农业产业和休闲娱乐相得益彰。

(三)必须创新机制,加大保障,激发热情。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激发广大群众的热情,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工作。一是政策扶持。主要是要通过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农民,在规划设计、土地审批、建房审批、修建道路、通水通电等方面实行规费减免政策,同时争取上级从资金和项目上支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推进“一村一品”前期,政府主导的职能不仅不能削弱,必须增强。二是企业参与。加大社会资本投入。从我县来看,可以从固有的农业龙头企业中,如古南丰酒业、立大禽业、红新制茶等企业,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来推进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行“政府引导协调、市场运作资本、企业开发经营、农民入股参股”的项目开发模式,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介一批大而好的农业项目,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合理开发和运作。

(四)必须统筹发展,注重实效,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经济是根本,特色产业是支柱,文明建设是灵魂,民主管理是手段,各个环节缺一不可。要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主管理。通过整合农业、人社、扶贫、教育等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开展培训,培育一批思想好,有科技知识、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

第三篇:赴重庆、成都学习考察手册及目录

赴重庆、成都学习考察

目录

1、温馨提示┄┄┄┄┄┄┄┄┄┄┄┄┄┄┄12、日历┄┄┄┄┄┄┄┄┄┄┄┄┄┄┄┄┄23、学习考察行程及时间安排┄┄┄┄┄┄┄┄34、学习考察具体行程┄┄┄┄┄┄┄┄┄┄┄65、参加考察人员及乘车安排┄┄┄┄┄┄┄┄96、工作人员职责┄┄┄┄┄┄┄┄┄┄┄┄┄107、活动注意事项┄┄┄┄┄┄┄┄┄┄┄┄┄118、参观考察的区情及项目简介

重庆篇

江津区┄┄┄┄┄┄┄┄┄┄┄┄┄┄12 渝中区┄┄┄┄┄┄┄┄┄┄┄┄┄┄17 南岸区┄┄┄┄┄┄┄┄┄┄┄┄┄┄22 成都篇

锦江区┄┄┄┄┄┄┄┄┄┄┄┄┄┄27 龙泉驿区┄┄┄┄┄┄┄┄┄┄┄┄┄39

第四篇:赴重庆成都考察座谈会纪要

赴重庆成都考察座谈会纪要

1、谢家湾小学、石室小学办学理念有新意,定位准确,主题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方面。

2、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和学校实际,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突出了孩子就是学校的灵魂,做到了文雅、儒雅、高雅。

3、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流于形式。

4、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执行力对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5、学校要有一定限度的办学自主权,才能真正落实校长的办学理念,让学校特色更突出。

6、学校办学理念的精准定位和诠释以及将办学理念潜移默化地整合在学校管理之中,采取一系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举措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7、棕北小学“四一一二”校本教研开展的好,有实效。

8、重庆谢家湾小学现代教育风格,经验价值高,做到了与时俱进,能够处处为学生着想。第二课堂能安排一下午来做。成都石室小学课程能够做到灵活调整每节课时间。

9、“新三教”—学校、家庭、自我三位一体的提法很新。改变了以往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提法。

10、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幸福指数问题。教师愿意上班,学生愿意来上学。

11、“减负”需要整合课程。

12、推进素质教育不是钱完全能解决的,没钱也一样能办好素质教育。

13、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空间和活动形式的设计上都非常注重细节,让校园内的每一处文化建设和每一个活动都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14、中国的大环境教育下,学校可以有所作为,校长可以有所作为,应该敢想敢试。

15、教育行政应该努力创造校长成长的环境,开阔校长视野,提升校长素质。培养一位好校长不容易,教育行政要努力创造环境培养校长。

16、我州朝鲜族小班化教育理念和做法比较超前的,这方面较考察的学校是先进的,汉族学校也要继续推广。

17、西部人热情、认真,对待我们这些外来考察学习的人热情周到,准备充分。

第五篇:初稿2012赴重庆、贵阳考察学习报告

西翥办事处赴重庆、贵阳考察学习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云发„2011‟18号)和《中共昆明市委关于组织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昆发„2011‟1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构建新型社区为民体系,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经西翥管委会领导同意,3月1日至6日组织相关部门的同志到贵阳云岩区、重庆江北区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贵阳的贵乌街道办事处、巫峰社区居委会、重庆的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石马河街道办事处群众工作站)、瑜康社区居委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实地参观了贵阳云岩区贵乌街道、巫峰社区等示范典型,并与贵乌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巫峰社区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贵乌路街道位处贵阳市的东北面,其周边与黔灵镇、宅吉街道、普陀街道、乌当区接壤,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是通往开阳、金阳的重要出口通道,是云岩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面积8平方公里,辖18个社区居委会,建成居民小区37个、2个公安派出所,常住人口44612户,79172人;流动人口2万人。辖区有中央驻黔单位4个(新华社贵州分社、中建四局一公司、贵州省检验检疫局、中国移动贵州分公司)、省属单位3个、市属单位17个、区属单位13个、部队2个、非公有制企业35个、大学(贵阳医学院)1所、中学2所、小学(含民办)9所、特种行业66个。人口总数:79172人,农业人口:11875人,非农业人口:67297人,主要民族成分:汉,回,苗,布依,壮等,所辖村:冠竹苑社区,万江社区,贵医社区,百花山社区,兴黔社区,大营社区,银佳社区,筑新社区,石洞坡社区,杨柳湾社区,顺海社区,友谊社区,中天社区,黄山冲社区,登高社区,金狮社区,乌江怡苑社区,巫峰社区。

拓展服务理念,构建资源共享、统筹发展的服务体系,街道为更好的服务辖区群众,率先在贵州省建立了党员群众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延伸拓展了微笑、真诚、规范、满意的“4S”服务理念,为辖区内的群众打造资源共享、服务共建的平台。

一是开展便民利民综合服务。街道按照规范化、亲情化、网络化的要求,在街道建立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大厅,将社会 劳动保障、计生、综治、科协、老协、残联、城市管理等9个科室的业务全部搬进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在16个社区设立民情服务站,在居民小组中聘请社区党员为“民情信息员”、“为民服务代理员”,设立了“民情电话”,形成了“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实行“一站式办公、零距离服务、一条龙流程、零障碍手续”。同时,各社区还结合实际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社区积极与电信公司协调,建立“电信综合服务站”,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交电话费、手机费、水费、电费、煤气费、宽带费等。截止目前,共为居民群众办理实事1560件。

二是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倡导社区居民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根据志愿者的爱好、兴趣、特长、年龄、工作等情况,成立了各类社区志愿者工作队51支,大力实施“民情工程”,为孤老、病弱老人和“空巢”老人建立一人一档,定期上门开展服务,同时,切实开展“金钥匙行动”,将社区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的住房备用钥匙交由社区委员或就近的志愿者代管,在遇到楼内停水、停电等特殊情况时,及时上门探视。实现了“难有所帮、困有所扶、需有所应、求有所助”。

三是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力打造社区“10分钟医疗圈”,分别在大营社区和中天社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个;在百花山社区和万江社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各 1个,街道各社区居民步行10分钟均可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

四是开展社区安全服务。街道联合16个社区成立“爱心妈妈”工作队,采取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帮扶措施,对辖区内失学、辍学少年、两劳刑释人员进行帮扶;每天上学、放学在校园周边巡逻,确保学生安全,并在贵乌派出所、城管、综治及区文化稽查队配合下,对校园周边的小摊小贩,问题网吧、问题书店、娱乐场所进行集中整治,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推进“平安社区”、“无毒社区”、“安全社区”和“无传销社区”创建。社区积极协调辖区单位和业主共同出资在几个主要出入口修建值班室,对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还成立了一支专职治安巡逻队,对小区实行24小时巡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五是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管理服务。街道紧紧围绕“三创一办”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内资源,积极发动社区内的党员群众,扎实做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工作,解决社区“脏、乱、差”问题,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着力为社区居民营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通过对贵乌街道办事处的学习交流和实地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对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构建新型社区为民体系,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 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二、试点经验和做法

贵阳市是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目前,贵乌等街道办事处已经启动拆销街道办事处成立新型社区的改革工作,其新型社区的划分以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人口数量、居民认同感、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一般每个社区地域面积2至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万至4万人,形成“一社多居”格局。

新型社区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社区治理模式,即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或居民议事会、社区服务中心,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区通过“大党委”协商解决社区事务,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贵阳市将在今年5月底前撤销全市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建立新型社区,设立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使全市200多万城区人口全部纳入新型社区覆盖的公共管理“半小时服务圈”。

贵阳市撤销原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后,将在新建社区推行“一个社区党委、一个居民议事会、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采取公推直选方式配强领导班子;整合原街道和社区资源,使人力、物力及服务资源向社区聚集;实行“大党委制”,对居民议事会采取“社区居民提议、社区 党委决策、社区服务中心执行、成效接受群众评议”的方式;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办事服务大厅,推行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

改变过去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将推动公共管理服务下沉,更好地服务群众。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是政府在社区实施服务和管理的平台,履行“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四大职责。把社区机构纳入事业单位序列,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并把社区工作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纳入区(市、县)级财政预算,把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原街道办事处行政审批、执法管理等职能将收归区政府相关部门,属于区政府部门的公益性、群众性社会管理职能将下沉到社区服务中心,并逐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实现“费随事转”。

同时,为切实消除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真空”和“盲点”,杜绝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成为街道办事处的“翻牌”的情况,全面推行“AB角工作制”,即:社区服务中心的每一个岗位都安排A角和B角,确保既有人在办事服务大厅接待群众,又有人深入社区院落、居民楼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实现服务无间隙,为群众提供一年365天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贴心服务。

三、几点建议 借鉴贵阳的改革经验,结合实际,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随着沙朗和厂口的合并,西翥管委会的成立,西翥辖区总面积达到了270.79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有36228人。行政中心在沙朗坝子,部门分散,交通出行不便,老百姓办事极为不便,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重新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建议:

1、拆销西翥街道办事处,街道职能由管委会的职能部门局、办承担;

2、根据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人口数量、居民认同感、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设置:①厂口片区为民服务中心(辐射厂口社区、新民社区、陡普鲁社区、瓦恭社区、迤六社区)②沙朗东、大村片区为民服务中心(辐射大村社区、东村社区)③桃园、三多片区为民服务中心(辐射桃园社区、三多社区)、④陡坡、龙庆片区为民服务中心(辐射陡坡社区、龙庆社区)。

3、考虑到瓦恭社区、迤六社区属于飞地,出行不便,距离较远,在其社区设置代办点,方便群众办事。

二是建议:为进一步强化和拓展社区服务职能,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给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对现有各部门工作进行整合,由管委会组成统一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指定领导牵头 负责总协调,将各部门能下沉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把人和工作下沉到社区,达到工作标准、任务和人力、物力、财力的五统一,形成便民利民的工作新格局。

三是建议:首先以厂口为民服务中心为试点,通过设立计划生育、民政、劳动力培训输出直通窗口把部分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下沉到社区,实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普通性事项在社区受理、在社区办结,一般性事项在社区受理、社区审批、办事处备案,重大事项在社区受理、社区初审、逐级审批。其次,设立代办点,全程代理服务。社区代办由受理、传递、回复三个环节组成,实行全程代办,采取约时定点、流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提供代办服务,并建立代办事项登记管理制度,对受理、代办、反馈、发件等办理过程实行动态管理。代办员在受理事项时可以采用书面、口头等形式,同时代办员应向申办人告知办理权限、承诺时限、收费依据等。按照“一人一窗口”的原则,办理群众事务。

四是建议:进一步做好从网格管理到网格化服务工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服务体系。为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构筑起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畅通渠道,按照“网格全覆盖,责任到个人”的要求,实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把管委会干部、社区及小组干部全部下派到网格,责任到人对网格实施精细化管理,层层落实“挂片包组联户”责 任。

五是建议:在社区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服务体系,设立治安防控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对社区、村组、网格反映呈报的各种治安案件、矛盾纠纷进行处理和调处,形成一道安全稳定防线。按照“条专块统、重心下移、权限下放、强化保障”的原则,以社区、居民小组为主,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由社区小组书记、小组长、护林防火员等为主的护林防火、治安巡逻矛盾排查队伍,广泛开展邻里守望、看家护院等群众性社会治安活动。

六是建议: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办事处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开设QQ群、电子邮箱、短信平台、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直通窗口的管理。充分利用通信、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搭建移动短号惠农网,为群众提供资费低廉的通讯方式,并利用平台发送农业农产品市场信息、气候信息、种植养殖科普信息等服务好群众。探索建立“三维数字”社区,进一步优化、提升、完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建设覆盖社区全部管理服务功能的综合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社区服务,推动社区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使基层管理服务由传统工作模式向现代电子信息管理模式转变,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模式,七是建议:在试点的厂口社区全面推行“AB角工作制”,即: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每一个岗位都安排A角和B角,确保有人在办事服务大厅接待群众,又有人联系管委会、深入社区、小组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实现服务无间隙,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贴心服务。

通过学习考察,从看变化、找差距、思发展中,借鉴贵阳、重庆等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使街道、社区干部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工作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受到启发,带动思路、创新机制举措,提高推动西翥发展的能力。

西翥管委会社会事业发展局

2012年3月12日

下载重庆观光农业考察组赴成都学习特色农业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观光农业考察组赴成都学习特色农业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成都、重庆学习考察报告

    赴成都、重庆学习考察报告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2017年7月14日-19日,由xxx主任带队,我区组织xxx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成都锦江区、重庆中汽西南汽车有限......

    赴四川省考察观光农业调研报告讲述

    赴四川省考察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观光农业>调研报告4月21日至25日,区政协组织考察团赴四川省双流县考察了观光农业开发情况。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双流县三星镇的草莓......

    赴成都卷烟厂学习考察汇报材料

    赴成都卷烟厂学习考察汇报材料 为加快和黄山精品线对接的步伐,提高员工适应新设备特别是进口主机设备的操作、维修能力,车间在收集整理相关设备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于3月......

    赴天津成都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虚心学经验 务实抓发展 ——赴天津成都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近期,我随市党政代表团赴天津、成都学习考察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成都考察学习报告

    基于学习教育核心素养基础上的成都四所学校考察报告 桑成宝 一、 核心素养的基本学习1、 基本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

    2013年赴重庆考察学习总结

    2013赴重庆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 杨明助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于2013年4月8日至2013年4月16日参加了“影响中国—全国高中课改名校卓越课堂大型展......

    重庆考察学习报告

    着眼于未来,着手于现在 ——重庆綦江考察学习小结 吉首市三小 彭永凤 众志成城谋发展 綦江模式——农村教育改革的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两所学校的事情。从县领导,......

    关于赴**部分特色小镇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部分特色小镇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6月18日至22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赴**省**、**、**、**和**5市9县市区学习考察特色小镇建设。现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