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6:2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能力建设的不足、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融资问题,对其健康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

关键词:金融支持 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张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张掖市是甘肃省确定的蔬菜优势区和重点发展区域,是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生产基地,“西菜东输”基地、甘肃省肉牛养殖大市,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属于先进行列,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近年来,全市积极鼓励种植、养殖大户及农村能人创办专业合作社,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477家,入社农民4.65万人,带动17.5万户农户增收,拥有资产44.2亿元,年经营收入达31.98亿元,实现纯收入7.08亿元。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个、省级示范社48个,成功注册“紫家寨”牌鸡蛋、“杰灵”牌饲料、“金元八”牌葵花、“清凉寺”牌蔬菜等品牌,31家合作社获得了无公害产地、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张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内部运行更加规范、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4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张掖市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加快了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金融支持情况

(1)增加授信额度

张掖市农商银行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由2006年的1000元―5000元提高到目前的2万元―15万元,农户联保贷款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50万元,进一步解决了合作社资金需求问题。

(2)简化贷款流程

张掖市农商银行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专业大户所授信的信用贷款额度内的客户只需提供申请书和相关证件,当天即可在柜台取得贷款,15―20万元的贷款5日内可发放到位;农业银行张掖分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专业大户授信贷款通过惠农卡做到了随贷随用,随时归还。

(3)创新贷款品种

建设银行张掖分行推出了三类信贷服务,分别是合作社联保贷款、合作社资产(主要是固定场地)抵押贷款、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张掖农商银行先后开发了规模种养业共同联合体贷款、龙头企业保证担保贷款等信贷产品,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需求。

(4)实行利率优惠

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给与一定的利率优惠政策,例如:2014年,临泽县农村合作银行与临泽县惠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力合作,以基准利率向奶牛养殖和温室蔬菜产业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700万元,有效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

三、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困难

(1)抵押担保难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果园、蔬菜大棚、农房、大型农机具等资产作为抵押品,难以被银行认可;养殖场地由于是由政府划拨,不能作抵押;社会上成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收费高,当前张掖市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费率为3%至4%,贷款担保保证金为贷款担保额的20%,合作社无法承担较高的担保费用。还有诸如旧贷、信用记录等因素,都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获得担保抵押。

(2)合作社直接取得贷款难

目前,张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只有发展较好、实力较大的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甘州区大满镇杰灵养鸡专业合作社等可直接以合作社名义取得贷款,其他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管理松散,抗风险能力较弱,“空壳社”、“家族社”、“一人合作社”大量存在,内控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的内控制度,大多无长期发展规划,注册资本采取申报制,相当一部分合作社不具备承担债权债务的能力。金融机构难以准确判断其经营实力和偿债能力,因而对直接以合作社名义发放的贷款较少,基本是通过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贷款成功后交由合作社使用,属于间接取得贷款。

(3)金融服务产品覆盖面窄、创新不足

金融机构出于资金安全性、营利性、流动性的考虑,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等行业。目前,由于农商银行(信用社、合作银行)在县域乡村的业务覆盖面广、营业网点多、信贷主体以农民为主,成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主力军,而其他金融机构诸如工商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兰州银行、甘肃银行等则以城区为服务区域、以服务业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金融业务几乎没有涉及。同时,由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涉农金融机构在服务方式、营销模式、信贷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都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金融产品多局限于提供传统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够,有针对性的“私人定制”金融服务和产品较少。

(4)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农业是弱质产业,承受着市场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农业保险费率偏低,经营风险高,所以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办农业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仅覆盖有限的种植和养殖行业,张掖市目前仅开办了由国家财政补贴的奶牛、能繁母猪保险和玉米种植保险。由于赔付金额少,合作社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保险面窄,导致没有形成灾害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四、对策建议

(1)推动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人民银行应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扎实开展涉农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工作,加大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支农政策的考核力度,以评估考核引导带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适时制定“三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为“三权”融资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明确方向。

(2)创新涉农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顺应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趋势,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推广农户小额贷款,多户联保贷款、农房抵押、林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和农户创业贷款,积极探索涉农专利权、商标权、产业园、养殖场等质押物贷款,将金融业务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为防止信贷风险,可前期选择少数村镇、企业、农户进行贷款试点,后再着力推广至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大农村自助银行的设立,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业务,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金融服务,满足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

(3)建立多方合作的融资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仅靠金融部门单方面的支持势单力薄,需更多的部门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农业部门要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投资,建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推广、工程施工等领域。土地、电力、水务、税务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对于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

(4)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合作社推动、产业带动、农户联动”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加大力度创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土壤”空间。鼓励、引导种植能人、运销大户牵头联合从事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形成群体优势,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认定标准、注册登记等相关内容,推动其成为独立的、稳定的承贷主体。

(5)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专项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补等措施,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扩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保险覆盖面,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加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在商业保险不愿介入的领域,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以政策性保险为导向、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春.金融支持临泽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查[J].甘肃金融调研,2015(15)

[2]刘顺平.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金融调研,2015(13)

(2)融资需求进一步扩大,提升融资能力越加紧迫

襄阳市“十二五”期间及远期到2020年,存在巨大的投资需求。以政府及自筹资金为主的内源融资渠道已无法弥补其资金缺口,同时,本地金融业发展水平相对不足,金融体系搭建善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襄阳市未来发展时期内,如何加快转变现有的投融资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引进社会资金参与襄阳未来建设,快速提升区域融资能力将是襄阳市亟待完成的关键任务。

(3)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明显,融资规范管理难度提升

随着襄阳市以建设成为副省域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现代化城市为目标的制定,各种配套规划及政策相继出台,使得襄阳市已成为投资热点城市,从而带动了襄阳市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其融资方式日益丰富,创新融资模式强度也不断加剧,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越加明显,这势必要求襄阳市政府及企业具备更高的融资规范管理能力,以合理处理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的关系,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有效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4)金融体系逐渐完善,资本市场探索进一步加深

近年来襄阳市的金融体系已逐渐完善,且资本市场探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地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实力的差距,也体现在资本市场探索实践经验上的差距,因此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内如何有效推进资本市场发展进度,形成合理的中长期融资结构,是襄阳市融资规划中是一个关键问题。

(5)投融资政策相继出台,政策落实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推进襄阳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促进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切实增强金融对“四个襄阳”建设的强劲支撑,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2012年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表1所示,但是如何有效落实这些政策,对于金融业发展实践经验较为欠缺的襄阳市政府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五、襄阳市发展融资政策若干建议

(1)整合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放大财政投入效应

随着襄阳市专项资金种类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对于部门间沟通协调能力,资金安排与分配计划以及管理技术的要求也将大幅度提高。为此,应整合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提升资金配置能力,放大财政投入效应。首先,由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外聘专家参与,组建专项资金咨询委员会,联席审理选取重点企业和项目,再由各部门根据各自专项资金的规模与特征,共同投入,充分发挥集中财力扶大扶强的优势;其次,按照目的划分专项资金,包括以政府主导的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为目的地无偿资助,以银行主导的扶强、扶优、扶大为目的地有偿借款;以探索新的资金发放形式为目的地引导性投资,比如每年可从各项资金中划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持有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企业的股权,并通过上市或转让等方式退出;最后,建立全新评估机制,如搭建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绩效评估。

(2)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增强投融资能力

政府融资平台是政府进行投融资活动的主体,规范发展政府平台,确保其健康运行十分重要。首先,建立长效稳定的偿债资金运行机制,保证平台的债务承担能力,明确偿债资金的归集期限、用途,设立专户管理,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偿债准备金,以防范政策性融资风险。拓展偿债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偿债资金审计、监督、监察制度,保证偿债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制度化、合法化。其次,结合国家和湖北省政策和战略导向,优化资金投向,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将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有收益的可持续经营性项目作为支持重点。放宽投资限制,扩大融资平台资本金来源,培育搭建新平台,实现财源多元化,如利用现有襄阳文化遗产和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的文化产业,组建文化产业融资平台。最后,加大襄阳市建投公司市场化运作,开辟融资方式多样化,重点拓展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如“市建投”于2010年5月和2012年1月先后发行两次公司债券,共筹集资金25亿。在未来的投资中需要偏重于获得企业的控股权,并争取培育1―2家所属企业上市,进一步利用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3)创新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拓宽投融资渠道

2012年,湖北省政府特印发了《湖北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鄂政办函[2012]47号)决定设立10亿元的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为此,政府应规范产业发展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高效使用。首先,政府应科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控制基金总额度、优化审批流程、监督基金运行。政府职能在于引导,而非决策,可以在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上予以引导,鼓励其优先投资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急需发展的行业或产业。以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和《信托法》为基础,尽快建立符合襄阳市实际的产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发行、交易、中止等运作经营管理的规范体系。其次,拓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资者群体的多元化,如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业投资,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促进产业的整合。最后,充分利用产权交易中心的产权交易功能,为产业投资基金提供有效的退出渠道。

(4)完善发展信用担保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目前,襄阳市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功能作用有限、与商业银行协作存在障碍、缺乏再担保制度,风险分散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应进一步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首先,推动小型担保机构的合作重组工作,培育一批大型龙头担保公司,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辐射效应,带动襄阳内担保行业规模示范效应。其次,健全信用担保风险补偿与奖励机制,包括建立财政有限补偿机制和相应的奖励机制,每年从其产生的税收中安排一定比例给予担保机构损失补偿准备或予以奖励担保机构。再次,积极利用湖北省中企投资担保公司、省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等省级担保机构的信用输出功能,以襄阳担保机构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再担保业务,分散和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最后,加强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合理确定放大担保倍数和风险承担比例,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第二篇: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广东从化为例

一、引言

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聚焦“三农”问题,不断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大量事实表明,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是助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组织形式,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基础。经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缺乏是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调查

从化市作为广州的后花园,北回归线横跨中部,其基本特征是自然环境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劳动力丰富,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因此本文选择广州市县域从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为主,实地调研为辅的方式对从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摸底,同时对不同组建模式的典型合作社采用访谈的方式采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和金融需求方而的信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应的频数分析,挖掘出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夯实基础。本次针对从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了约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达71.5%。

(一)从化合作社的总体概况及特点

1.合作社概况。截至2 014年12月,从化市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在市农业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50家,占广州地区合作社数量的30%,涉及水果、蔬菜、花卉、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加工流通七大类农业产业;共有社员约9 000人,其中农民占80%以上,带动农户41 500户,占从化市农户总数的 40%;全年总产值高达12 825万元。全市合作社中,以水果为主的合作社共66家,产值3 485万元,占合作社总产值的27%;以蔬菜为主的合作社共82家,产值3 006万元,占合作社总产值23.4%;以养殖为主的合作社共19家,产值1 430万元,占合作社总产值的11.2%;水产、花卉等其他占总产值的38.4%。

2.合作社规模。从化合作社规模在500人以上的有1家,该社农户数964人。100“500人之间的有21家,占比9.2%;50”100人之间的有20家,占比8.8%;合作社的规模集中在50人以下的,共186家,占比81.6%。

3.合作社标准化程度。全市共有5家合作社被选为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7家合作社被选为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23家合作社被选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53家有产品分级包装,15家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45家有注册商标,4家有质检、冷库设施,5家有农产品加工场地,3家建立生产记录与产品质量安全源管理制度,11家完成“三品”认证。

4.合作社经营模式。经调研发现,从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民”运作模式为主,占比约为60%。该模式是生产同类型农产品的农户志愿加入联合社形成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日常工作以组织社员技术培训和拓展销售渠道为主,部分合作社还提供设施建设、采购生产资料等服务,只有不到5%的合作社提供资金渠道,提供融资服务。

(二)金融需求现状及特点

短期资金需求额度小,季节性较强。从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额度差异度不大,主要集中于10万-50万元之间,约占70%。短期资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环节,农民和购货商在结算方式和习惯上的差别经常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一般而言,合作社通过现金的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少数老顾客还会采取支票的方式结账。而购货商比如超市通常2-3个月结一次账。若资金量小,能够一次付清,但资金量稍大,则采取多次结账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大量的运营资金,导致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补贴的协调度不足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但具有弱质性,因而需要政府直接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2013年从化市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财政补贴将近200万元,而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不足100万元。我国农业的基本而较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也相对较多,如果只依靠财政性资金“输血性”地支持农业发展,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也会降低有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金融机构风险认识缺位是制约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根本因素

金融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途径有3种:直接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通过向专业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通过合作社协作企业发放贷款。对银行机构的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从化市仅通过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88万元,被调查的5家银行机构认为难以控制风险、缺乏外部担保是制约金融支持合作社的主要原因。农业金融与农业生产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农业信贷风险也同农业生产直接挂钩。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级工作滞后是制约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直接因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因此很难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即便按照商业银行的现有内部风险评估模型对合作社进行信用评级,绝大多数合作社也达不到商业银行的放贷标准。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模型,不能有效整合农户个人信用信息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导致金融对其信贷支持缺少信用信息支撑。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和金融产品创新,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模式

政府引导合作社完善治理结构,防范“内部人”控制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互助性的组织,成员既是合作社的所有者,也是合作社的服务对象。合作社发起人身份较复杂,有的由村干部发起成立,有的由企业发起成立,有的由能人大户发起成立,合作社容易被发起人或资本控制。单独依靠合作社自身规范化困难较大,可以通过政府引导,逐步使其治理结构规范化。目前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以此为突破口,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好监事会的作用。引导合作社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合作社的财务审批,正确开展会计核算,定期公开合作社的财务,保障普通成员的监督权。

(二)健全农业风险准备金制度,实现风险共担。

农业生产很多不可抗因素,自然灾害无法避免,因此应引入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总体原则是利用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对农业贷款而临的自然性风险给予补偿,目的是使补偿后的农业贷款风险和收益达到与其他类型贷款基本一致的水平。从风险构成看,农业贷款的风险包括经营性风险和自然性风险。经营性风险主要源于银行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借款主体的道德风险等,银行机构作为市场主体独立承担理所应当,但自然性风险主要源于农业自身固有的弱质属性,由银行承担只能降低其投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建议财政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农业贷款自然性风险的补偿。这种做法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匹配,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

(三)鼓励创新金融产品,以土地经营权抵押为突破口。

农户收入低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农民手中最大的“资产”是其房屋以及土地。拓宽传统抵押物范围,以土地经营权抵押为突破口,使土地这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充分发挥出去,使土地的要素价值得到充分盘活,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使其成为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鼓励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合作社的机器设备、订单、存货、应收账款等进行抵质押贷款;对一些效益好、带动而庄发展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开发推广信用联保贷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因生产需要的季节性资金需求,金融部门应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实行优惠利率。

四、对策建议

(1)推动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人民银行应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扎实开展涉农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工作,加大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支农政策的考核力度,以评估考核引导带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适时制定“三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为“三权”融资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明确方向。

(2)创新涉农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顺应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趋势,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推广农户小额贷款,多户联保贷款、农房抵押、林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和农户创业贷款,积极探索涉农专利权、商标权、产业园、养殖场等质押物贷款,将金融业务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为防止信贷风险,可前期选择少数村镇、企业、农户进行贷款试点,后再着力推广至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大农村自助银行的设立,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业务,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金融服务,满足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

(3)建立多方合作的融资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仅靠金融部门单方面的支持势单力薄,需更多的部门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农业部门要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投资,建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推广、工程施工等领域。土地、电力、水务、税务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对于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

(4)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合作社推动、产业带动、农户联动”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加大力度创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土壤”空间。鼓励、引导种植能人、运销大户牵头联合从事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形成群体优势,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认定标准、注册登记等相关内容,推动其成为独立的、稳定的承贷主体。

(5)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专项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补等措施,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扩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保险覆盖面,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加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在商业保险不愿介入的领域,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以政策性保险为导向、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春.金融支持临泽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查

[2]刘顺平.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三篇:破解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的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

近年来,河南省汝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破解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该县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05个,资产达2.36亿元,入社社员1662户,入社机械4200多台(套),从业农机手近5000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9.8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5.28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47台,小型拖拉机50232台;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占该县农机总动力的90%以上。

1.农信社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做法

汝南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发展初期,作为新生事物,农机专业合作社面临着资金周转紧张、融资困难的严峻形势。汝南联社在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顺应农机发展新形势、新特点,采取多项措施,向农机专业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服务,从最初的3万元小额贷款到目前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贷款支持,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一)开展创建信用村、信用户活动。农机专业合作社最早起源于该县老君庙镇孙屯村。早在2002年初,汝南联社就在老君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与孙屯村“两委”一起,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了创建信用村、评定信用户的“创信”活动。2003年,按照严格的评审条件,通过一定的评审程序,该村被评定为全镇的第一个信用村,并有58户农机户被评定为信用户。“创信”工程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农民群众的信用意识,优化了信用环境。农信社对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措施,打通了直达农机专业户的信贷“绿色通道”。2012年,该联社以实施“三大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支持农机产业发展,服务农民致富的体系和机制。大力推广实施“金燕快贷通”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方式,通过对客户收集信息资料、评级、授信等程序,向75户农机户发放了“金燕快贷通·福农卡”,授信1250万元,已有46户农民用信,用信金额750万元。“金燕快贷通”业务的开展和“福农卡”的发行,进一步拓宽了直达农机户的信贷“绿色通道”,也把信贷支农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引导农民成立贷款担保协会。2007年3月,该县农信社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由联社牵头,以先富起来的农机专业户为主体,在老君庙镇孙屯村成立了由89户农民组成的全县首家农民贷款担保协会,每户会员最多可获得其所交纳担保金5倍的贷款,解决了购买大型农业机械所需大额贷款“担保难”问题,填补了小额贷款的不足。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12个村级农民贷款担保协会,协会会员已达621户,会员向联社存入担保金592万元,联社已向协会会员累计放“协会—速贷通”品牌贷款5200多万元(目前余额2120万元)。

(三)建立信贷服务大厅。在实施“阳光信贷工程”的过程中,汝南联社设立了信贷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承诺了限时办结、阳光操作等服务内容,规范了服务流程,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一个集中、透明的信贷服务场所,实现了信贷支农工作“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

(四)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在农民购买农机时,农信社派出外勤人员,协助他们选型和争取购机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春季,农信社都要为个别资金短缺的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支持他们搞好农机检修,以备远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组队跨区作业出征前,信贷人员都主动与合作社联系,与他们一起盘算收割地点,规划行程路线。在跨区作业期间,联社还派出一名信贷员跟踪到农机作业区搞调研,了解农机手作业创收情况,帮助协调外部关系,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农机手提供金燕卡存款和汇兑服务,节约支付结算费用。

(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孙屯村发展农机产业的致富的作业和经验,首先辐射到了邻近的肖屯村。肖屯村在农信社的支持下,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农业机械也很快形成了产业优势。与此同时,汝南联社认真履行信贷支农的社会责任,协助该县农机局,多策并举推进农机产业的发展,农机产业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在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的同时,跨区作业创收强势推进,农机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2.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使农机户由过去的竞争对手变为现在的合作伙伴,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实现了信息、技术、服务和利益共享,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降低了作业成本。同时,也便于农机管理部门和农信社为其提供各项服务。

(二)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服务“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农业生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成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人工劳作向劳动过程机械化的转变,加快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机专业合作社既能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能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升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进程。

(四)促进土地的有偿流转。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为家庭经营提供耕、种、收一条龙配套服务,可以通过合作订单作业、代耕代种作业,实行土地托管、土地租赁承包等,达到区域化种植、一体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目的,这就有利于促进土地有偿流转,实现规模化作业效益。

(五)促进了社农双赢。靠农机产业富起来的农机专业户也给农信社带来丰厚回报。他们在外地作业期间,把获得的现金收入及时存入金燕卡,增加了联社的存款余额。农机手从外地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到信用社归还贷款本息,存入闲余资金,壮大联社资金实力。据统计,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近十年中,农信社累放农机贷款近4亿元;汝南县农机专业户每年在农信社新增存款2000多万元。

3.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汝南联社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而且提供了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总结农信社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合作社内部机制尚不完善。从对汝南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情况看,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职能主要是社员之间进行技术、市场、信息共享、内部协调和行业管理。在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内部运作等方面仍然停留在松散型的农机化作业组织的水平上。当专业合作社为提高生产规模,需要投资较大公共设施和设备时,专业合作社自身没有资金进行投入,加之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不完善等,制约了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生产的融资需求。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抵押缺失。随着合作社社员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小额信贷资金已不能满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金额的资金需求。从汝南联社对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情况看,要获得大额的信贷资金支持,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除担保协会担保贷款外,由一定数量和经济实力的农户实行联保,但由于农户之间经济实力不均、相互了解不够、相互依存程度不强等原因,要组成相对稳定和高层次的农户联保小组困难很大。二是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抵(质)押物,但由于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房屋、农业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设定为抵(质)押物,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抵(质)押少之又少,制约了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生产和发展。

(三)尚未搭建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从汝南的情况看,政府主管部门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市场拓展、技术指导、资金扶持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建立针对专业合作社的有效扶持机制,缺乏系统性、广泛性和长期性。二是没有建立针对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担保机制。导致专业合作社社员在申请信贷资金支持时难以获得有效担保。三是没有建立针对专业合作社产品的品牌宣传机制。没有充分利用政府平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业合作社的产品进行强有利的、广泛的宣传和树立专业合作社的品牌效应。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由于农信社支持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渠道是对专业合作社的单个社员进行信贷支持,银行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各贷款农户,而专业合作社社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生产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各重要生产环节又是依托专业合作社来完成的,致使银行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信息采集不够全面,难以全面掌握专业合作社整体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成本情况、市场情况、盈利情况、风险情况等,难以对贷款对象的信用状况和风险状况进行全程跟踪,导致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信心不足,甚至造成“惧贷”、“惜贷”心理,影响到农民生产所需资金的获得。

4.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做大做强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要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支持对接,一方面提高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市场话语权;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着力创新适应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体系,提升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

(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创新金融服务支农措施,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特点,切实改进金融服务,银行要设立专门的营销服务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入。重点要在担保方式、授信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开发适合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贷产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成员提供信贷支持。二是加强农业保险试点步伐,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减轻金融机构经营负担,提高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

(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担保体系。一是强化信用基础建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级”创建活动,通过建立成员信用档案,记录和监督成员的信用状况,对信用状况良好的成员加大支持力度,对恶意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的成员取消其贷款资格,进行相应制裁。二是建立互助型担保组织。推行贷款联保制度,按自愿原则组织成员签订联保协议,通过联保互益、共担风险的形式提高成员获贷能力。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担保协会(公司),为成员单位及其成员提供信贷担保。

(三)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发挥引导、扶持和帮助作用,为金融支持合作社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建立长期完善的扶持政策,包括对专业合作社的起步、发展、壮大全过程的扶持策略。二是牵头组织农信社与专业合作社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对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评级,对不同等级的专业合作社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对不同专业合作社进行不同的财政贴息制度。三是建立政府牵头的对专业合作社的担保基金。四是充分利用政府平台对专业合作产品进行宣传。并注重专业合作社的品牌效应,结合区域、地域优势,形成一社一品,引导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规范建设。一是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社务管理的民主决策;建立成员账户制度,明晰成员在合作社中的经济权益。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强监管,树立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法人形象,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信任度。三是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合作社自身的经济实力,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

第四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限制,农民闯市场难;由于受传统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科学种田难;由于受农民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农业投入难;由于受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产品增值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四大难题。

一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农户资金缺乏、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动员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联姻找到投资渠道,解决农业投资资金需求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变农业弱势地位问题。传统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比较效益低。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种植(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产业链拉长(加工增值、储运降耗等)、品牌化销售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全过程利润。

三是有利于解决分配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利益对抗。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企业的联姻,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农民和村集体利益。

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统分户经营模式下,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下,政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直接到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则通过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或农业示范等方式直接将农技服务送到户头、田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增产增值提高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良种、良法提高农业单产水平;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增产,如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10%。

二是优质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优质农产品需求,可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三是降耗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防虫治病等,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通过配方施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值目地。

四是加工转化、流通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农产品加工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辐射能力达到增值目地。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应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教育培训、技术扶持、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合作社有力的支持。

二是应建立健全培训辅导体系。

应建立由政府领导和农业专业组成的培训辅导队伍,健全分层次、多形式合作社培训辅导体系,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合作经济原则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

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加大示范力度。应着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好的合作社典型,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

第五篇: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症结与建议论文

为了进一步完善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机制,发现新时期下农民合作社呈现的新特点、新问题,不断促进佳木斯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发挥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作用。我们深入佳木斯市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项调查,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有关数据显示,截止 2014 年末,佳木斯所辖 6 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 4217 个,以种植业为主,涉及养殖、农机服务等产业领域。入社农户 2 万余户,联系带动农户6 万余户。截至 2014 年末,实际获得贷款的合作社有 25 户,获得贷款金额共计 6326 万元。

一、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呈现以下特点:

1.发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多数为社员贷款,农信社为放贷的主要力量。佳木斯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成立较晚,现阶段发展依然不成熟。2012 年累计发放农民合作社及社员贷款 1390 万元,2013 年 2070 万元,2014 年有大幅增长,累计发放达 21732 万元。其中以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发放贷款 6326 万元,其余 15406 万元贷款为合作社社员贷款,占总体的70.89%。10家金融机构中只有 3 家发放贷款,分别为农信社、哈尔滨银行和龙江银行,2014 年三家金融机构向各类合作社及社员发放贷款分别为16092万元、1620万元和4020万元,其中农信社占比74.05%,处于主导地位。

2.合作社运营资本多来源于股东出资。25 户获得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获得贷款 6326 万元,银行贷款占总体资金来源30%左右,其余70%左右为股东出资;其余未获得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体的 99.41%,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股东出资,仅有 5% 来源于民间融资以及其他融资方式。

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产品创新不足。佳木斯所辖县域陆续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初见成效,如桦南县开展土地流转担保贷款,汤原县开展农机具使用权抵押贷款,富锦市开展土地经营权、粮食预期收益权抵押贷款。截至2014年末,上述 3 县共 1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获得贷款 4960 万元。但此三类贷款发放对象为所有农户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缺乏创新支持;获得创新贷款的合作社占整体获得贷款合作社的 68%,所占比例依然较低;其余 3 县域尚未开办金融创新贷款,严重存在区域间不平衡,银行对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依然不足。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身制约因素一是多数合作社为套取国家补贴成立,经营涣散、凝聚力不强。广大农户对合作社的认识依然存在误区,有些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取得贷款方面的优惠,以村组干部或家庭成员凑人数成立合作社。此类合作社不以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利用合作社成员身份取得贷款,在生产时仍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安排生产经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合作社规模效应无法凸显,所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存实亡。二是合作社章程、制度制定不完善,内部管理不规范。据调查统计,运行较为规范的合作社只有 25% 左右,有近60% 的合作社缺少相关的制度和章程,近65% 的合作社没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近70% 的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等没有发挥作用,近75 %以上的合作组织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这种合作社各项制度不完善,不具备计提生产经营能力,流于形式而不重实质,严重偏离了创立合作社的初衷。三是农民所占比例较高,合作社缺少专业型人才管理。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社员农民的比重占 90% 以上,合作社的带头人多为当地村庄的村支两委、农民致富带头人或政府指定的地方企业负责人,多依靠经验做出决策,其文化程度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市场定位、法律法规、农产品专业知识认识不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然缺乏专业型人才。

(二)目前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症结一是缺乏有效抵押物,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信度普遍偏低。从调查情况来看,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仍以农村产权和农机具作为抵押,此类合作社占整体的52%,但由于农村宅基地、房屋的产权、使用权归属不明确,大多无法实现确权,造成房产抵押困难。辖内近六成农机由国家补贴资金购置,抵押权利不完整,且该权利在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下无法拆分。另外,农机具抵押变现价值较低,难以获得足够抵押贷款。根据计算,佳木斯所辖县已获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获得贷款 253万元,社员人均获得贷款 15 万元左右,只能满足一部分生产需要。二是缺少配套的中介机构,难以进行大范围土地流转、担保和资产评估。现阶段农民合作社多采用“合作社 + 农户”的管理模式,缺少登记评估担保机构,取得贷款有一定困难。全辖只有桦南县开办并实施了土地流转贷款,有177 万亩土地可以进入中介机构流转,占全县耕地的 51.75%,其他县域暂时难以实现。三是缺乏有效监管,贷款难以跟踪。受国家支农政策引导,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门槛限制,登记不验资、不收费、不年检、不处罚。直接造成了无法确认、核实合作社成员出资的情况,工商机关无法得知合作社生产运营、经营状况的问题,为有效监管埋下隐患。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未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也存在信用风险。

三、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是拟定工作方案,初步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尽快出台《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方案》,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工作,依照规章办理土地经营权登记,建立农村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承包管理信息化。推广桦南县土地流转经验,各地区建立区域性金融服务公司,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二是化零为整,明确授信对象。金融机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发放贷款,对申请贷款的农户、社员加以适当限制,由合作社出面评估本社贷款需求量,按总需求量申请贷款,继而将贷款合理发放给社员、农户,充分引导农户参与合作经营模式,达到集体生产、运营的规模效应,避免农户套取贷款优惠政策违背合作社成立初衷。三是积极探索“服务公司 + 银行 +合作社 + 农户”的管理模式,开展专业、便捷、有针对性的新兴信贷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并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流支持,现阶段佳木斯农民合作社的常规经营模式为“银行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即银行机构向合作社组织、社员发放贷款,此种经营模式导致银行贷前调查成本过高、效率降低。组建农村金融服务公司进行无权抵押、质押登记、担保和土地流转工作,经过一系列资格审查,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对银行机构出具担保承诺函,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四是从国家、省级层面加强监管,设立诚信评估体系。从立法入手,赋予工商部门验资、年检的权利,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合规性的检查。将专业合作社主体和社员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尽快与当地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构建合作机制,建立完备的信用档案,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稳步构建专业合作社自愿参加、政府监督指导、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的授信管理模式,为改善信贷支持打下基础。五是重视人才培养,增强合作社发展潜力。地方政府加强农户素质的培养,鼓励技工学校设立县级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化的农业培训。教育培训种植、农机具、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推广优秀、先进做法,以点带面带动农民耕种专业化。加强合作社发起人、带头人的教育与培养,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指导、经营水平,吸收广大农民参与、实现真正专业化合作。

下载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2010-6-3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研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研思考2010-06-29 19:00:4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研思考农民......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研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沾化、无棣......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贾圣华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东平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依......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强化扶持 深化服务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摘要:本文是关于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个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地域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思路谋求合作共赢——在太湖县祥和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仪式上的讲话2010年9月2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社员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安徽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于国凤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