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龙社区的社会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白龙社区的社会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向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社区社会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心脏、是发动机。是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城市社区建设可以被认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变革的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1白龙社区概况
白龙社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社区东起中大河,西至隧道北路;南起大西门路,北至后海塘。总面积约0.2平方公里。划分4个居民区:白东、白南、茗
一、茗二。社区共有楼房116幢,306个单元,住户 3990户,居民约9800余人。社区党总支下设8个楼群党支部,1个社区工作者党支部,在册党员159名。同时建立了11个在职党员小组,有133名在职党员。近年来,白龙社区不断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将“民间工艺”作为社区的“一社一品”,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为品牌理念,打造“工艺型”品牌社区。建立了白龙社区灯艺制作基地,通过“寻找身边工艺人”,充分挖掘社区内的人才资源,成立了“工艺传习俱乐部”,“欣乐”艺术团等,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居民参与面广、影响力度较深的文化活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率逐步提升。
2社区的社会组织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相继出现了众多公益性、群众性、自发性、志愿性的社区社会组织。经过培育和发展,至今,白龙社区共有社会组织18个,其中管理类组织4个,服务类组织4个,同人类组织8个,互助类组织2个,共有会员2825人。社区对所有社会组织进行登记备案,制定章程,严格内部规章制度,每个社会组织负责人都有居民推选产生,各支队伍的活动都由组织自己商量来安排,并把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社区对每一个社会组织都配备一名联络员,定期对活动记录内容进行监督指导,使社区社会组织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在18个社会组织中,涉及社区管理、志愿服务、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初步形成自主发展、门类多样、不同层次、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两年来,白龙社区共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5支,已备案11支,其中管理类组织4支、服务类组织1支、互助类组织1支、同人类组织5支。在社区社会组织快速、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为社区服务管理带来了巨大转变,显示出了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独特作用。
2.1“管理类”社区社会组织
“管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将过去自发松散的社区服务管理变为规范有序,健全了社区社会组织的网络体系,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进一步强化。白龙社区先后组建了企退协会、计生协会、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等“管理类”社区社会组织。企退协会的老同志们经常感叹:以前没有企退协会时,从单位退休后觉得相当失落,有种被抛弃的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感觉。如今,有了企退协会,除了固定的协会活动外,生病时有协会探望、寂寞时可以找协会的老同志聊一聊、70周岁以上老人生日时还有协会送蛋糕,似乎重新找回了“家”的温暖。又如计生协会充分发挥会员作用及时掌控周围楼群的流动人口计生情况,老年协会为排解老年居民的寂寞感而组织实施了快乐聊天服务,残疾人协会联合志愿者为广大残疾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保健按摩服务,等等。通过组建“管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彻底改变了原先人员散杂、组织松弛、管理粗放的小团体、小组织局面,强化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居民、畅通诉求渠道、推进社区和谐等积极作用。
2.2“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
“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将过去粗放式服务变为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服务,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不愿承担,政府又解决不了的社区服务需求,常常成为困扰居民的难题。针对社区居民这种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发挥服务优势,积极把公益性、非营利性服务项目承接下来。如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充分发挥注册志愿者的作用,为居民提供如法律、政策、健康咨询及各类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日常服务需求,社区充分挖掘居民中的资源优势筹备组建便民服务队,以“优质、文明、低价”为宗旨为居民提供管道疏通、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等服务。社区有许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理发就成为他们一块“心病”,社区志愿者刘阿姨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与社区联系,愿意定期上门为这些老年人免费理发,到现在还在坚持着这一爱心举动。“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善于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有效解决了当前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突出问题,不仅让社区居民得到了实惠,而且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3“同人类”社区社会组织
“同人类”社区社会组织,将社区居民形同陌路变为亲密融洽,拓展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渠道,社区建设的活力进一步增强。社区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同人类”社区社会组织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通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增进了居民间的沟通交往,满足了社区居民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白龙社区通过组建腰鼓队、怡美健身队、乒乓球队、摄影俱乐部、工艺传习俱乐部等“同人类”社区社会组织,吸引越来越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对社区的信赖感和归属感。自从社区成立了怡美健身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社区志愿者会主动将音响设备搬到文化广场一角,为居民们提供方便,居民们会陆陆续续到此开始锻炼、健身。如今,社区里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到户外健身的人多了;邻里闹纠纷的少了,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多了;自私自利、打架斗殴的人少了,为社区出钱出力、办实事办好事的人多了,社区到处洋溢着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的新气象!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各类富有鲜明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的成立和发展,使社区社会组织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有别、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网络体系,促进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政治生活的热情,同时也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各类需求,提高了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成为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3社区社会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白龙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和运作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社区社会组织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和粗放型管理阶段,在组织结构、规范管理、培育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3.1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层次单一
目前,城市社区的社会组织普遍规模小,作用有限,社会上对社区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及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同时,为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降低了管理层次,把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管理下放到社区,降低门槛,积极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但由于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完成社区环境卫生、社会保障、文化教育、治安等多方面任务,负担很重,单靠社区居委会本身来完成难度较大,很多社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都是临时兼任,对组织的建设管理没有长远的打算,对组织的管理发展缺乏主动性、针对性,管理工作总体还处于粗放型状态。
3.2社区社会组织基础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大多数社区社会组织是“松散型”组织,正处于初级阶段,起点较低、普遍存在活动经费缺乏、活动场地缺乏、队伍不稳定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无法形成灵活的、健康的、具有活力的运作机制。
3.3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
从目前我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看,社区社会组织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类型数量相对不足,有些类型数量相对集中,居民急需的社会公益类、服务类组织总量不足,尚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3.4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不到位
多数社区社会组织不具备法人条件,没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无法承接用于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项目资金。从目前社区社会组织的运作情况看,影响其作用进一步发挥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和场地。一些热心人士在社区社会组织活动中,不仅付出脑力、精力,还要贴财力,组织的活动虽然群众喜爱,但是迫于资金和场地限制,难以扩大受益面。
4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对策
针对越来越多的社区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如何把这些散落在社区中的“草根组织”有效地管理好,规范日常管理和完善引导服务体系,是当前社区社会组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织建设的重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希望通过规范和引导逐步将社区社会组织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从而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
4.1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社区社会组织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互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在整合社区资源、化解社区矛盾、发展公益事业、提供社区服务、扩大社区参与、增加社区就业、繁荣社区文化、维护社会稳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来打开视野,指导实践,充分调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
4.2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社区民间组织涉及领域广泛,功能作用不同,表现形式不一,要研究不同类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形态、特点、规律,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对社会服务类的社区社会组织,政府应当在税收、项目补助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文体娱乐活动类社团组织,我们可在活动场地、经费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对于应业务主管部门要求,自上而下、对口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如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残疾人协会、妇女协会等,则应由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要结合实际,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要纳入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实行备案管理,逐步形成比较健全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4.3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关于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只能套用一般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忽视自身发展能力建设,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随意性很大,削弱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培养和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能力是保障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和持续有效发挥作用的必然选择。政府各有关部门应经常组织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管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依法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和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要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指导,不断研究和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方式方法,营造适合社区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指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实行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做到服务、活动有章可循、依法办事,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束语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不仅有物质上的扶贫帮困,而且有精神上的慰籍沟通;不仅有书法绘画上的切磋交流,而且有文体才艺上的展示比拼;不仅有普通的棋牌、曲艺,而且有高雅的书画、音乐。使不同的人群获得了不同的乐趣,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使居民群众实现了“老有所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和大家共乐”。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自治功能,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唐政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相关问题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陈洪涛.王名.社会组织在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基于居民参与型社区社会组织的视角;行政论坛;2009年01期
【3】杨敏,2005,《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社会》,第五期
【4】云南省民政厅关于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云南政报;2008年17期 【5】赵学昌;;中国社区民间组织法律治理机制探析;政法论丛;2006年03期
【6】王思斌;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第二篇: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区管理也就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增强,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社区是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城市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角度,为社区管理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对馨园小区社区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馨园小区管理现状
馨园社区居委会隶属于五棵树镇人民政府吉港大街街道办事处,建于2004年,是具有保洁、绿化、治安、文化、医疗保健等全方位服务的新型社区,占地面积0.39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居民楼58栋,2012户,居住人口9036人,在社区内建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共建议事会、社区居委会,形成了议行分设、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社区工作机制。党建、社保、低保、计生、警务等专项工作进入社区并广泛开展了便民、利民服务。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把
社区工作的平台搭建起来。存在的问题
由于馨园小区社区管理起步晚,总体状况较为落后,到目前为止仍处在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章理事”的阶段,囿于资金的匮乏,发展速度缓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较多,主要集中
在以下儿个方面:
2.1 无相关政策法规,缺乏监督制约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社区法规或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当地也没有制定可行性的社区管理条例相关制度。适应社区管理和社区组织职能调整的法律法规还十分缺乏。这样的现状制约了社区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顺利进展,对社区管理权力的监督、社区的规模设置、社区组织机构的建立内容规定不够详细,关于社区组织机构建设的内容也尚未达成共识。2.2 居民很少参与社区活动和管理 目前,该社区许多居民没有把自己看作是社区管理的授权者,对社区内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参与兴致不高,仍把社区管理工作完全看作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事,对居委会的选举不关心,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不关心甚至不配合,使得社区管理工作要全面,深入展开的困难较大。社区成员对行政任命的社区管理主体缺乏认同感,居民的社区意识淡薄,大多数居民仍普遍缺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管理的热悄和积
极性。
2.3 社区缺乏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阶段社区服务已经是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不再是已往单纯物质扶助的福利和救助,但目前街道、社区居委会服务手段仍不健全,还缺少集教育、生活、娱乐、保障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服务职能,目前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这种把社区建设混同于政权建设的做法,“准政府”色彩浓厚,反而弱化了本应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政府工作职能,造成街道体制与社区体制在性质和功能上都很难接轨。
2.4 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政府对相应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责无法履行,目前,馨园社区机构设置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不适应。在人员配备经费来源、基本设施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任务的完成。作为社区管理的主体—街道办事处,理应发挥“上为国家分忧,下为人民解愁”的作用,为本辖区人民群众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人民政府的基层组织,但街道只能行使部分政府职能,造成执法的政出多家成效不高的现状,在诸多方面不能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如:城市管理、经济建设、社会保障方面等。加上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还缺少文化水平高的工作者,专业、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相当突出,现有工作人员不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政权运作与广大居民之间互动规律,也不懂得现代社区管理方法,再加上社区干部年龄老化等问题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该社区管理和服务作用的发挥。
2.5 政府与社区职能重叠不分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就理论层面而言,他们却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街道办事处每年都要对社区居委会进行民主测评,并且经常以行政命令方式对社区居委会指派任务。使社区居委会变成了政府的延伸机构,而不是自治机构。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只能向政府负责,而不是向居民负责。造成社区居委会工作与人民群众实际的脱离。而且社区居委会权力小,又以至基层社区组织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情况,这是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行政化了的社区管理机构无法获得居民的信任,也不能表达社区居民 的利益诉求。3 对策与建议
3.1 转变政府职能 正确定位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贯彻落实“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原则,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社区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坚持“政社”分开的原则,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让社区居委会真正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性组织。3.2 加速社区组织建设 首先,为保证社区财务符合法律要求,在制度完善上,社区要建立财务制度;其次,为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要改变社区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现状,要重点建设合理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社区的组织能力建设;第三,在民主建设上,制定合理的选举制度。目前该社区居民委员会相当程度上受到了街道办事处的直接影响,没有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实行推荐选举,甚至实行等额选举。为了提高社区的自治能力,我们要在设计组织结构、培养组织能力、完善组织制度方面着手。
3.3 改善社区服务 加快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功能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被动应付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变,从而使社区服务真正成为拓展全面性社区建设的生产点和拉动力,减轻政府负担。从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出发,发展社区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向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法律、医疗、保险、信息、中介等全方位推进。讲服务信誉、讲职业道德,在服务过程中讲服务质量,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从中受益。3.4 培养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政府要扮演社区建设启动者倡导者的角色,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使居民自主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各种手段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政府可以通过搞好社区服务、增加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来提高居民、企事业单位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培养社会团体和机关对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3.5 增强相关社区管理法律法规建设 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有的“上作章程”、“组织章程”、“暂行条例”等规章制度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充实,上升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法规并小断地完善,形成社区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措施,明确政府部门、社区机构、公民在社区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当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社区管理条例》、《居民公约》等制度,这样能有章叫循,有法可依,以确保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总之,城市社区的发育程度直接制约着整个城市化的进程,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利益,与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息息相关。在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作为社区管理者要充分认识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新的社区管理办法,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将社区管理摆到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位置。以加快社区建设的步伐,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切实加强领导,营造比较浓厚的舆论氛围,政府管理规范有序、社区自治充满生机,以形成党政领导与社区群众同心协力建设社区的良好局而。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巩固坚强的执政基础是社区管理、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谭志军,黄建宏.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新西部[j].2009,(10).[2]高艳.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哈尔滨市委党
校学报[j].2009.[3]桓金良.加强社区管理维护城市社会稳定.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
报[j].2004,(1).
第三篇: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xx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座现代化、崭新的新城拔地而起。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鼓楼街道办事处成立四年来,围绕加强城市管理,突出服务主题,不断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确立了“一个保障,三个体系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即:以加
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使街道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推进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发挥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辖区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鼓楼街道把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作为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一是社区社会组织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09年3月,辖区社会组织总量已近300个,其中社会团体266个(老年、残疾、关心下一代、养犬自律、计生、象棋等各类协会130个、文体队伍64个、志愿者活动站41个、义务巡逻队3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4个。二是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如社区居民文体组织,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挖掘、培养特长人员923名,全街道县级文体品牌队伍发展到38支。三是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整体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组织在促进辖区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中,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应有作用,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2008年,鼓楼街道围绕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以社区商管协会建设为试点,开始了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1、辖区基本情况和问题:鼓楼街道地处县城中心区,辖区面积13.06平方公里。下辖24个社区居委会(其中3个居委会尚在筹建中),设有基层党总支11个,党支部52个,党员2365名。辖区实住居民43164户,125297口人,有驻区行政事业单位169个,中小学校11所,二、三产业活动单位4598个,从业人员25333人。2007年11月,街道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部件、社会治安纳入网格得到了有效管理,而对辖区新经济组织(商户)的管理还是多头管理,各管各的,谁都管谁都管不好。存在商户缺少利益诉求渠道,一些商户缺乏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现实问题,2、社区商户管理协会的成立。为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找准街道、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在辖区经济组织(商户)管理工作上的结合点,解决社区商户不好管理、缺乏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现实问题。首先,街道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入手,在车站路南区尝试成立了社区商户管理协会。协会的性质是辖区内从事商品交易、食品生产及加工、餐饮、娱乐、中介、房屋租赁、医疗、老年服务、维修及其它服务等活动的公司、企业和从事上述工作的个体工商户组成的社区自治组织。协会受鼓楼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其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协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相关职能部门及社区居委会做好商户管理工作,维护会员(商户)的合法权益,教育会员依法经营、规范从业,积极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培育商户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开创共驻共建、部门互动、齐抓共管、合作双赢、健康文明、顺应民心、科学和谐的社会建设新局面。协会组织机构设会长1名、副会长若干名、理事若干名。会长由居委会主任担任,副会长由工商、公安、城管、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管片人员和有较大实力、影响力的商户负责人担任,理事按区域推选支持协会工作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商户出任。协会下设管理员若干名,由社区各类协管员担任,弥补协会在管理上的人员不足。
其次,加强对社区商户管理协会的指导,规范商管理协会工作。街道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了街道负责领导和具体工作责任科室,多次到社区指导商户管理协会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社区协会工作。车站路南区商户管理协会成立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按照管理、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能,以服务工作为切入点,寓管理、协调于服务之中,通过管理员、理事、副会长、会长及各种例会及时了解、主动征询会员意见,畅通了会员利益诉求渠道。为便于管理,协会对辖区会员信
第四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社区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分析城市社区的特点,总结城市社区管理与改革的经验,认识加强和改善城市社区工作的意义,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昌平区社区管理实际情况,从观念、职能、体制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城市社区社区管理管理体制民主自治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昌平区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思维与观念不能相适应,责权利不够明确。
目前,昌平区一些社区组织机构主要由原来的村“两委会”转变而来,其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仍不同程度的沿用原村上的管理模式,管理思维与观念不能适应新型社区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过渡思想和畏难情绪。大量的行政工作、纷繁的社会事务、复杂的拆迁纠纷和善后问题以及各种检查评比等都摆在社区管理干部的面前,使社区干部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但社区经费普遍比较紧张、开支困难,权责不对等,有些工作不被群众了解,受到指责、举报等因素,使一些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加之一些政策得不到及时有效落实,自身的一些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造成了一部分社区干部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过渡思想。
(二)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够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社区行政管理机构设臵滞后。根据调查了解,目前,有些已经入住的社区尚未建立新的社区居委会,仍由原村委会管理各自居民,管理起来十分不顺;二是新旧社区过渡不够完满,新旧社区的关系错综复杂,管理上出现混乱和诸多矛盾。三是提前介入不及时,缺乏明确、系统的计划、措施和一个适合社区居民特点的、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四是一些社区干部在管理经验、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与城市社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集体资产经营处臵不够规范,使集体经济发展受阻。
据调查了解到,由于量化困难、担心引发纠纷等原因,目前昌平区有些社区集体资产并没有进行清产核资、量化到人。同时,社区干部既负责社会事务,又负责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入住新社区后,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多数居民认为原社区领导缺乏一些行政约束,担心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对原有集体资产的经营处臵存在疑虑。同时,一批配套经营性设施以成本价转让给新型
集体经济组织,这些设施包括底层商铺、集中商业楼、农贸市场、幼儿园等,如何分配、经营好这些设施,居民都十分关注。同时,集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一是积累减少,支出增大,难以发展。过去大多数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收益,但可支配的集体土地量大大减少,使招商经济和土地流转收益大受影响,积累减少,发展壮大面临困难;二是经营者素质不高和缺乏竞争意识,有的社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或较好的发展项目;三是土地等政策方面的障碍限制发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四是部分居民由于自身观念、素质和能力问题,很多居民就业创业较困难,如果新居房屋出租、集体经济分红、社会保障不能及时跟上,部分居民会出现生活困难。五是有些社区的公共经费来源渠道、出依据、经费管理还没有相关政策的明确规定,致使一些公共事务经费收支无章可循。
(四)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居民难以适应物业管理服务。
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小区的市政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缓慢,给新入居居民生活带来极不方便。长期以来,农民都是自己承担自家及周围的清洁卫生,已形成传统习惯,又加之他们收入不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对于要缴费请人打扫清洁卫生“出钱买服务”式的小区物业管理的做法目前难以适应,因而出现以各种借口不交物管费、垃圾清运费、停车费,甚至不交水电费的情况。同时,由于居民缺乏一些公共观念,行为习惯比较差,破墙开店、乱搭乱建、侵占公共空间、乱扔垃圾、不遵守物业管理规定等现象比较普遍
。另外,新居工程物业管理配套设施标准不统一,新居保修期后的维修基金落实不够到位,这都给社区的物业管理带来了困难。
(五)矛盾纠纷不断涌现,使治安问题日益加重。
大规模地拆迁和实施集中居住,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跨社区甚至跨街道的居民入主一个集中居住小区,农民落后的观念、较低的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和适应。同时,集中居住后一些居民因为就业困难、收入暂时性下降等因素产生了不稳定情绪,加之教育、引导、社区服务等工作未能及时跟上,居民对集中居住新社区的认同度不高、归宿感不强,使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新社区用于出租的房屋比较多,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使引发的矛盾不断呈上升趋势,小区秩序、治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搞好调研,摸清情况,完善制度。
据调查了解,目前昌平区社区情况比较复杂,大体上有六种情况:一是政府统一规划土地,统一修建,全部由农民居住而形成的社区
;二是政府统一规划土地,统一修建,一部分由农民居住,一部分对外出售,而形成的社区
;三是政府指定土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部分楼盘由农民所有,其余由开发商对外出售而形成的社区;四是村委(社区)会经过政府批准同意,由开发商统一开发,部分楼盘由农民所有,其余由村委会(社区)对外出售而形成的社区;五是村委会经过政府批准同意,政府指定土地,农民自己修建而形成的社区;六是政府划定土地,搞集镇建设,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当地农民修建而形成的社区。对于这些社区的管理方式,昌平区应成立了社区管理建设领导小组,相关部门配合,组织专门力量,对新建社区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摸清其基本情况,了解其管理模式,并认真分析各自利弊,为制定涉农社区管理规章制度提供依据。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新型社区的特点,参照城市社区的要求,制定新型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如新型社区设臵标准、机构设臵、领导配备、工作职能、经费管理等,为实现科学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科学规划,制定标准,合理设臵新社区。
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提前介入的准备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针对每个集中居住小区的规模、特点、人员构成,结合实际提出一个适合社区特点的、明确的、系统的计划和规划,为集中居住后的建制调整、组织建设和后续建设管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组织机构,待条件成熟后,由政府批准成立正式社区居委会,实现与城市社区的完全接轨。在新旧社区双轨运行的过渡时期,对新旧社区的职能作适当分工,原社区的职能从大量的事务性管理转向侧重于搞好城乡一体化的征地、拆迁安臵和善后工作以及谋划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新社区(筹委会)集中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做好社区居民与原社区、原集体经济组织有关问题的衔接、协调工作。
(三)理顺新关系,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实现科学管理。
加强社区管理,夯实执政基础,理顺新关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关系重大。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根据新建社区的特点,加强和完善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推进社区建党委、楼院建支部、楼道成立党小组的工作,并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明确社区的职能定位。二是从社区剥离股份公司。将集体经济组织从社区中剥离出来,通过量化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进一步规范股东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办法、议事规则及相关制度,与现有社区实行居企分开、帐务分开,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公司按照章程和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运作,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公司凭股东的股权证进行利益分配,使涉农社区“村民”向集体经济组
织“股民”转变。
(四)选好配强社区干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管理能力。
要选好配强新型社区干部,努力提高管理能力。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选择一批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机关干部到筹委会挂职书记或主任,牵头筹委会筹备工作;在现社区干部中选择一批热心公益事业、年富力强、群众公认度较高并拟入住新社区的人员到新社区筹委会任职;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实现“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新社区建设上的作用。要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激励约束。通过完善目标考核、经济奖励、政策补助、民主决策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建立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统筹协调社区干部自身利益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间,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根据工作实绩和经济发展情况给予社区主要干部一定的奖励,对年龄较大、贡献较大、正常离职的社区干部,给予适当生活补贴,以解决后顾之忧。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党校和各镇(街道)要加强新社区干部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五)强化管理服务功能,加强物业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一是加强对社区公共事务的财政支持。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采取财政投
入、新居工程配套设施收益补贴等措施,确保新社区公共支出。
二是完善管理服务条件。要突出抓好新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建设,落实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设施。对社区基础设施,要做到专建专用,加强管理维护,不得挤占挪用,或擅自改变用途。
三是促进居民转移就业。通过产业带动、有效培训、政策扶助、配套服务,妥善解决新社区的就业问题。加强与职介、培训机构、城市社区、招商部门、工业园区等的就业协作,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和服务援助。在招标比选物管企业时,向物管公司提出招用居民
从事部分岗位工作的硬性要求。
四是完善居民社保救助。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涉农居民愿意参保、参得起保的措施和办法,实现居民社会保险多种措施、多种形式的覆盖。切实解决涉农居民看病难的问题,防止涉农居民入住新社区后因病致贫。
五是加强居民服务管理。一方面加强服务
。按照“有偿与无偿并存、组织与志愿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做好面向广大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救助服务、面向村民向居民转变过程中的遗留问题服务。加强宣传营销和规范管理,积极发展社区房屋租赁业,促进居民增收;协调开通直通城区的公交车,引导银行到居民区设点,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一方面加强管理。在社区居委会之下,加强居民小组建设,做好管理、服务和稳定工作。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社区服务、商业经营行为的管理。
六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及时了解居民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开展经常性的科教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活跃社区氛围,增进居民沟通,增强社区凝聚力。建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社区老年大学、社区培训学校和各种组织、团体,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居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涉农社区文明形象。努力把新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七是抓好物业管理。要探索新社区物业管理模式,要引入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规范管理。
(六)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一是合理处臵原社区集体资产。居民入住新社区后,与原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权属关系、经济管理方式、利益分配方式保持不变。但社区行政隶属关系发生改变的,必须对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能够量化的应尽量量化到个人,作为以后分配的依据;不能量化的应明确集体资产状况,并向居民出具相关凭证。对原社区的债权、债务,进行合理处臵,杜绝新增债权、债务,确保居民个人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公平分配新居工程配套设施。三是加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监督。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加快包装发展一批集体经济项目,带动居民增收。积极探索股本结构的多元化,以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现有资产和可吸纳的股民股金为支点,吸引企业参与项目投资,形成集体经济全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介入项目发展的模式。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公开,公司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确保股民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
(七)强加法制教育,避免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新型社区。
对于当前社区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要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楼院小组长、离退休党员、社区志愿者和广大居民群众的作用,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使广大社区成员发表意见有场合,行使权力有平台。同时,要搞好调研,找出产生矛盾纠纷的主要因素,通过构建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本着双赢的原则,通过双方协商解决,尽量避免矛盾激化,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新型社区。
城市的主体是市民,没有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决策就很难行得通;没有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不仅是城市管理的对象,更是城市利益的相关者。相对于日益繁重的城市管理任务而言,城市政府自身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如果没有城市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就难以保证形成科学的决策,难以保证政策和法律得到有效落实,监督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新机制,鼓励和吸引城市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管理。通过方案征集、听证评议等有效途径,让城市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管理的决策、实施和监督,增加城市管理的科学性、透明度。通过集思广益,把各种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各行各业专家的独立研究和独特视角,即使是不同意见,也要高度重视,反复比较,全面权衡,择其善者而从之,使城市管理尽可能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及参与城市管理的能力。相对于整个城市人口,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始终是少数。因此,只靠执法处罚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必须在严加管理的同时大力施行教化。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和培养,让市民认知自身的权利和相应的义务。要利用当今传媒,长期开辟寓常识性、趣味性、政治性于一体的城市生活指导之类的栏目,循循诱导,滴水穿石,教会市民怎样进行城市生活,提高城市意识,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我国城市化滞后,城市人口正处于大转移时期,要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知识更新、习惯改变和素质提高,没有潜移默化的毅力和恒心,没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09月.张俊芳
2.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08月.黄燕
3.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社会科学家.2004年01 期.谢守红.谢双喜
4.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黄开科
5.社区建设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整合机制的创新.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2期.杨贵华
6.对市及市辖区体制关系的若干思考.领导科学.2004年02期.唐宁
7.日本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城市问题.2000年2月.丁元竹
8.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知识出版社.2005年06月.吴德隆.谷迎春
第五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0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社区是城市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不断加大力度的改革开放,城市社区在整个社会发展的中地位日渐提升,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由此对于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基于我国社区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解决方法,完善社区管理的体制,完善服务体系,由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社区管理机制。
【关键字】城市社区 管理模式 对策研究
目录
一、城市社区管理概述..........................................................................................................................1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1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内涵与具体内容......................................................................................1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一)我国社区管理中的行政化色彩............................................................................................2
(二)我国社区服务供需失衡........................................................................................................2
(三)我国社区管理经费不足........................................................................................................2
(四)社区成员参与度不高........................................................................................................3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研究................................................................................................................3
(一)健全并创新管理体制 实现正规管理..................................................................................3
(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 实现民主管理..................................................................................3
(三)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保障制度与专业化建设 实现科学管理..........................................4 【参考文献】...........................................................................................................................................4
一、城市社区管理概述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
城市社区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的居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它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地域、文化、人口以及组织机构,一般来说社区地域界限清晰,人口密度以及规模较大,地域是社区存在的物质要见,人口则是社区生活的主体,组织机构及文化为社区居民交流与整合提供条件。四个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任何一个要素缺失社区也就失去了其完整性的意义。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内涵与具体内容
社区管理指的是在这区的范围内,由一定的组织机构主导通常情况下是社区的党组织以及行政部门,有社区的职能部门、单位、居民参与下的全方面的自我服务及管理,它不同于政府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都不同,社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位置正常秩序。
第 1 页
共 4 页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我们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社区管理有两大特点。
一、社区管理机构多元,社会中的多个职能部门都参与其中,社区党组织以及行政部门作为主导机构,派出所、医院、学校、商店、企业等社会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均参与其中。在其中,社区居委会的存在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一方面它是一个独立的群众性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并不受严格的、僵化的管理程序所束缚,可以自由灵活的应对社区管理发展中的变化与发展。在另一方面它是社区居民自己的组织,它为社区居民实行自主管理、教育、服务提供平台。社区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社区党建管理,二是社区服务管理,三是社区文化、教育管理,四是社区环境管理,五是社区治安管理。社区管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动员并且依靠各种社区力量,围绕社区的发展方向和实际产生的问题,实行自主管理。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社区管理中的行政化色彩
社区的行政化是由于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因为社区的利益主体主体逐渐多元但社区管理机制却相对落后而造成的。我国法律将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定义进行民主决策,实施的方式是经行商讨,但现实是社区居委会收到计划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社区管理的行政化主要体现在社区人员安排与社区组织上。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上,工作人员并不是通过民主的选举而产生,反倒是通过政府调任安排后再由居民经行选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社区中的大部分居民并不了解他们即将经行选举投票的人选,主要的了解途径通过名字和照片来片面的人是。而社区的居委会的在办事过程中仍然运用较为传统的方式来管理社区,没有弄清社区管理的性质是进行自治管理,使得社区在管理上有了许多不必要的混乱,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之间的界限不明,一方面本该由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交与社区承担,另一方面又将本该由社区自己承担的日常事务由政府承担。极大的影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居委会的工作效率及能力被迫下降。
(二)我国社区服务供需失衡
在社区组织的服务对象上主要都以弱势群体为主,例如低保、残疾等生活困难的人群,在面向社区大众的服务的方面做得不足,当代社会环境下社区居民的需求日渐多元,这就要求社区服务是由针对性的,多元的,有层次的,但是实现的情况是社区服务的供需失衡。在社区服务的内容上,少量单一的社区服务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大多数的社区服务都是带有福利性质针对民政对象的,但社区中能够享受的人毕竟是少数。并且社区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利用,服务设施不足切空有其表,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三)我国社区管理经费不足
社区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社区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费的充足,经费
第 2 页
共 4 页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不足让社区的资源得不到有机的整合。经费少,社区硬件设施也就相应的得不到加强补充,社区组织的工作地点和居民进行活动的场所很少,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些老社区甚至在规划之初就没考虑到社区组织的办公场所和居民活动地点。到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的社区拥有居委会自己的办公场所,余下的便都是借用或者租赁的,再加上比较低的工薪待遇,导致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就没有保障,打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社区的发展推动力不够。
(四)社区成员参与度不高
社区组织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组织,它是整合协调社区各种资源的有效方式,所以社区组织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靠的不仅仅是社区组织当中的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社区的居民要有心参与其中。但现实中的情况是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社区组织的积极性不高,社区组织没有充分的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它应有的价值。社区组织一般情况下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社区管理组织、一类是社区服务组织。组织的种类多种多样,但大多虚有其名,并没有实质有效的服务。比如在新建社区中的业主委员会,它的存在是为了维护业主本身的利益,监督社区的物业服务,但当下大多的社区都没有,有的也仅仅是成立了也受到传统单位制度的影响,并且社区业主的权利意识较为淡薄,业主委员会也没有充足的动力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且社区的行政化色彩浓重让居民认为社区管理与自己无关,还有许多社区居民认为社区组织的存在是为了方便弱势群体,对他们生活无关痛痒,社区成员对于社区组织的参与度不高就导致就导致了社区组织实际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不大。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健全并创新管理体制 实现正规管理
社区管理想要有序高效的进行就需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使得社区管理迈入新的纪元。在指导思想上需要吸收先进的思想理念,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出发,把被动的服务变为主动的服务,让居民切身感受到社区组织所带来的便利。在管理的体制上也要创新,建立起多元分层的管理理念,改变长久以来社区管理政府主导的观念,真正发挥其社区居民委员会,各类的社区服务组织以及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应当有的作用。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宗旨,重新规划各类的管理组织的权利界限,试图做到权利与职责相对等。将现代科技融入社区管理当中,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多方互动,让本就不足的社区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 实现民主管理
社区归根结底是社区居民的社区,只有当社区居民热情投入到社区管理的各项事务中,才能使社区管理健康的发展。激发社区居民作为主人公的权利意识以及责任感,让社区居民在社区的管理中发挥主力作用。因为就算社区居委会以及各类其他的社区服务
第 3 页
共 4 页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组织再强大也不能完全覆盖社区中的各种事件,这时候社区居民发挥作用就尤为重要。导致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的原因有参与意识淡薄和参与途径较少两个原因。从这两个原因入手,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管理事务的途径将有效缓解当前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管理不民主的现状。再者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甚少,不能够完全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与专注问题,在这一点上,发动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进行访谈,掌握第一手感性的数据,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才能真正加强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的参与程度。
(三)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保障制度与专业化建设 实现科学管理
社区经费目前主要的来源是人民政府,而且划拨的经费又经常不足,社区的经费不足导致了诸多的问题,例如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不高等问题。为了保障社区经费的相对独立,可以鼓励社区开展多种低价有偿的服务,例如向幼儿园、中介机构收取一定的费用,向进驻社区的单位拉取赞助,增加社区经费的来源方式,不仅仅只局限于政府划拨,这样社区在开展各类服务时也不至于显得很被动。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的保障制度,适度的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这样有利于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他们也就有了充足的动力来将社区服务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当然在保障收入的同时也应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质,社区应该重视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使用公开选聘和竞争上岗的方式优化人才结构,并且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准,建立学习型社区,使得社区管理发展有效均衡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吴群刚、孙志翔.中国式社区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2]马瑞辰.城市居委会治理下的和谐社区建设——以苏州市 G 区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5(2):66-69.[3]姜晨颖.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阶段性特点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4):10-13.[4]李岩.我国特大城市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5]郑钧蔚.社会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J].才智,2015(5):262.[6]梁怡.郑州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7]蔡玉胜.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典型模式点评与启示[J].社会工作,2013(3):24-28.[8]孙晗.治理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多元化自治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1(2):14-15.[9]冯宇.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3.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