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井冈山大学
政法学院毕业论文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院政法学院
姓名周卫华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90114016
指导老师张长厚
目录
导言……………………………………………………………
一、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概念…………………………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改革和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政策措施……………….…
改革和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政策措施………………….….… 摘要…………………………………………………………….Abstract………………………………………………………..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管理模式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日趋衰竭。与此同时,社会层面的不断发育,社区组织体系与结构的功能性分化,居民对社区需求度和依赖性不断增强,致使社区管理的内涵在质变的基础上迅速丰富化,变政府全权管理为政府主导型管理,已经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社区,必须进行全新的管理,才能够建立起井然有序、充满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社区。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一、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
1.城市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的条件下,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群众基层机构,在为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本意是关系密切的伙伴。20 世纪30年代初,燕京大学的费孝通先生在翻译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一本著作《Community and Society》时,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过来的,后来被许多学者引用,并逐渐地流传下来。“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近些年,我国许多社会学家开始对“社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对“社区”的理解和认识诸不相同(这句话须修改)。例如,台湾学者龙冠海教授认为“社区是有限地理界限的社会团体,即人们在特定的地域内共同生活的组织体系,普【1】通成为地域团体。”社会学家袁方指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地域生活共同体。”
【2】
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区。
2.城市社区类型
1.按社区功能分类 按照社区主要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把社区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和特殊社区等。
经济社区是指经济活动集中,经济功能明显的社区。如商业活动集中的商业社区——北京的王府井,沈阳的中街等,又如工厂集中地沈阳铁西工业区等。
政治社区是指省、市、县等各种行政区域领导、管理中心的所在地。城市中各类行政管理机构、政府各种机关聚集的社区,可视为政治社区。
文化社区是指高等院校、科研、文化艺术单位比较集中地社区,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英国的大学城和中国的中关村等都属于这类社区。
以军事目的为中心所形成的的社区是军事社区,军营、军事基地都属于此类。特殊社区则是指以除上述基本功能以外的其他特殊功能为主的社区,包括劳改农场、精神病院、传染病隔离区等。
2.按社区的空间特征分类 社区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按此标准来划分,社区可分为法定的社区、自然的社区和专能的社区三种。
法定的社区即通常所说的地方行政区。如城市中各个区、街道所辖的地域范围形成的社区,以及农村乡、镇、村等行政单位所辖的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社区。自然的社区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聚落。如农村的自然村落、集镇和城市等。
专能的社区是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如大学城、军营区、矿区等都是一种专能的社区。
3.按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分类 可分为整体社区和局部社区
整体社区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基本上具备了人类社会生活所包括的主要方面,并且能够解决大多数社区居民主要需要的比较完整的社区。如一个城市、一个独立的村落,都是整体社区。
局部社区是整体社区的一部分,如城市中的一个街区。
4.按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要素分类 可分为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
传统社区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社区残余形态。它主要反映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发展中社区是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中的社区形式。目前我国许多集镇和乡村都属于这类社区。
现代社区也叫发达社区,它表现为现代城乡融为一体,人们的日常生活和
活动主要穿梭往返于城乡之间,乡村生活十分方便,生活水平甚至高于城市。这种社区主要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
3.城市社区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社区是一个具体的、有限的地域社会共同体。在社区内,社区成员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要。因此,社区的各种社会联系更直接、更具体。社区生活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生活,又包括政治、文化生活;社会成员的关系也是多方面的,即形成一定的经济关系,又形成血缘、地缘等其他社会关系。可以说,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2、居民以从事非农产业为主
城市社区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由于经济活动主要以工商业和其它非农业为主的各种经济活动,作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手段。
3、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由于每个社区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居民职业结构的不同,各个社区都有自身的文化特点,以区别于其他社区甚至邻近社区。
4、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
社区意识也叫社区认同感或归属感。它是指社区居民对自己所属社区在感情上和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同感。
5、城市社区是不断变迁的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形成了村落,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或者说最早的形式是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诞生了,部分农村社区又变迁为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内部结构、社会性质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变化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进步。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区的变迁速度在不断加速,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步入良性运行阶段。
6、居民的组织程度比较高
社区居民从事活动多样化,各种管理任务重,需要组织,其中有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也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组织。所以组织形式多样化。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也有区域经济组织及各种经济联合体组织等等。
4.城市社区功能
1、政治功能:选举人大代表或干部;宣传有关政策;评选先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调节社区纠纷,化解邻里矛盾
2、经济功能:建立商场或超市或市场,或在这些地方购物;兴办公司或工厂;建立医院或到医院就医
3、文化功能:社区的学校(如老年大学,成人学校等);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文艺活动(如演唱会,音乐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种讲座和培训
4、管理功能: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如管理流动人口);治安保卫工作(治安巡逻);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水电等设施设备的修理;卫生清洁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概念
1.城市社区管理的含义
所谓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动员和依靠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对社区内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
【3】益事业进行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这样一个过程。
2.城市社区管理的特征
(1)区域性。社区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换句话说,社区是地域性社会,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空间与地域空间的结合体。
(2)群众性。社区管理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维护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社区居民的参与是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的坚实基础,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越高,社区管理工作越易于开展;社区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是社区居民对其生活的社区形成的认同感、归属感的强弱。因此,密切社区群众之间的关系,才能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解决社区的矛盾和困难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社区成员的互助作用。
(3)综合性。社区不仅是社区成员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成员的社会活动和心理需求很大一部分要在社区内得到满足,这就决定了社区管理的内容呈综合性,涉及居民的活需要、医疗、社会保障、治安、文化、娱乐、法律、社团及各项社会化服务等领域;同时,社区管理组织结构具有综合性,包含行政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团组织等;而且由于社区成员的数量多,差异性大,因而他们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和需求也各不相同,社区管理就是要综合利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此外,社区的功能也不是单一的,社区管理要综合利用社区的各种功能,故社区管理具有综合性特征。
(4)规划性。规划是对社区发展进行总体部署,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利用社区资源,全面协调社区关系,提高社区的整体效益。
(5)层次性。社区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是有层次的。(6)动态性。社区本身是发展的、变化的。因此,社区管理必须树立管理创新的理念,不断研究社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提出管理的新思路,不断改进管理的方法,促进社区管理体系的完善。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对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尽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一些干部
特别是一些部门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下传统的管理方式,许多事情做法老套,“一竿子插到底的直接管理”,有些权力习惯于自己揽着,怕放下去下边管不好,管不了。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着社区管理的发展。
二是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社区组织负担过重,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几乎都可以交任务、下指标给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
三是社区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基层组织。从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看,尽管这类基层组织继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管理功能,但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政府角色的转换不到位
2、行政隶属体制模糊
3、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日益突出
4、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服务管理体制
5、社区中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发育迟缓。
四是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应有的社会地位难以体现。一是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偏低,工作条件差。根据民政部的资料,各地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普遍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二是居委会规模的设置,落后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五是社区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社区管理工作覆盖面极广,涉及内容较多,专业化和综合性强。因此,这就要求社区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社区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社区管理工作者,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社区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仅凭借一份工作热心难以承担新形势下居委会工作的重任,而且社区管理工作者基本上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社区管理工作的展开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六是对社区管理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
1、监督的主客体错位。本来应居民是监督主体监督社区权力的使用,但往往不尽人意。
2、监督运行方式单一,主要是由上而下,上行监督较少。
3、监督缺乏必要的协调。社区内有各种监督组织,但因职权不明,协调不力容易造成多方插手或相互推诿现象。
4、监督制裁软弱。监督组织没有仲裁权力或仲裁权力很小,往往只能做一些督促、调解工作。
5、监督法规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总之,社区内由于监督体系不完备、机制乏力,很难保证社区权力的正确行使。
七是社区自治程度低。目前我国社区管理以政府行为为主,“社区自治”程度不高。居委会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展的群众组织,却常常扮演“政府代言人”的角色;按照法律应由选举产生的管理人员,许多由指派产生,很少能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我国城市社区管理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必须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
三、改革和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对政府工作人员加强思想教育,改变原来的落后思想,转变管理方式,大胆的放权,使社区工作人员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明确居委会职能定位。社区居委会定位不清直接影响着自治能力的提高。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自治工作的组织者。其主要职能应该是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
事业,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三。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管理体制框架的原则
1、管理中心下移,立足基层
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小政府、大社会
4、市、区齐抓共管
四。加强对社区的重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扩大社区居委会的规模,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五.培育社区管理的专业化队伍。社区管理活动是由社区工作者来实现的,所以社区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区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培养社区管理的专业团队指的是社区工作者不仅能够承担大部分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也应该能够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寻找市场机会,发展当地经济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在选拔社区工作者方面要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让真正愿意而且具备为广大市民服务能力的人才成为社区管理工作者。同时,还需要大胆创新,树立“以薪养廉”、“以薪养德”的观念,努力建立起社区吸收优秀人才的固定渠道。此外,对社区管理工作者进行长期、连续、系统的在职培训,提高专业和服务技巧,真正提高社区管【】理的工作水平。3
六.完善相关法律,确保社区自治有法可依。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在继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实践的基础上尽快修订现行相关法律,尽早出台《城市社区自治法》,明确、具体地规定社区的载体、社区自治的性质和地位、社区居民的权利与义务、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利与义务、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等项内容。需要通过法律明确,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社区载体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职能,防止政府部门或街道,其职责向社会传递,减少社区工作的负担,保障社区各项自治权利的真正落实,使社区居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在法律的保障下行使其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确保社区【4】 自治有法可依。七.提高居民的参与程度.“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与社区活动或事务的程度,是社区开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厚度的反映,是社区发展的一项综合指标。”因此,首先要提高社区居民利益的社区化程度,提高社区管理工作公开透明程度,通过宣传栏、布告栏向居民公告社区工作状况,大力宣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宗旨。同时,组织社区卡拉演唱比赛、交谊舞活动、健身活动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居民接触交流,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八.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的城市社区组织,对城市社区管理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一是满足社区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功能;二是社区内全体成员的参与功能;三是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功能;四是社会控制功能;五是对社区成员的社会化功能。而要发挥社区组织的功能,必须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为此,应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扩大民主,实现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三是整合社区资源,共建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建设社区。四是责任和权力统一,有序的管理。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责任和权力,依法加强管理,增强社区凝聚力。五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建设社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发挥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共建。
九.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区自治,加强社区管理工作的民主。转变政府职能,是在不同层次和结构上进行合理分工,把大量管理社会的职能下放到社区。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应管好自己该管的事,如市政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在这方面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而那些不该管的事务要转移出去。社区单位也应卸掉“办社区,管社区”的沉重包袱,大量的社区管理职能和管理事务由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不承接,积极推进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建设,不断地加强社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建立起社区成员参与的稳定渠道,如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事务协商制度及选举社区领导人等活动,使社区成员能够与社区组织顺畅地沟通联系,实现社区组织与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从而让社区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家的创造性,提高社区自我管理的能力,扩大社区成员的自治权,实现社区管理的民主化。未来的社区管理模式应遵循自治的原则,激发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开发社区的各项资源,实现自我管理,提供公益性劳动,维持社区的生存与发展。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社区问题不断频发,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本文运用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城市社区,城市社区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the rise of c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followed by frequent urban community problems, serious impact on the community inhabitants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mus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communities.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basic theory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community management in China,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communities.Keywords:
Urban community,urban
community
management,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参考文献
[1]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208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2]燕燕:《社区建设基础知识》,4页,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何玉宏,《改革与开放》,1页,2002-04 [4]谢婷婷,《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1004-0544(2005)08—0073-03 [5]《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革措施》,8页,2011-04-30
第二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0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社区是城市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不断加大力度的改革开放,城市社区在整个社会发展的中地位日渐提升,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由此对于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基于我国社区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解决方法,完善社区管理的体制,完善服务体系,由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社区管理机制。
【关键字】城市社区 管理模式 对策研究
目录
一、城市社区管理概述..........................................................................................................................1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1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内涵与具体内容......................................................................................1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一)我国社区管理中的行政化色彩............................................................................................2
(二)我国社区服务供需失衡........................................................................................................2
(三)我国社区管理经费不足........................................................................................................2
(四)社区成员参与度不高........................................................................................................3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研究................................................................................................................3
(一)健全并创新管理体制 实现正规管理..................................................................................3
(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 实现民主管理..................................................................................3
(三)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保障制度与专业化建设 实现科学管理..........................................4 【参考文献】...........................................................................................................................................4
一、城市社区管理概述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
城市社区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的居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它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地域、文化、人口以及组织机构,一般来说社区地域界限清晰,人口密度以及规模较大,地域是社区存在的物质要见,人口则是社区生活的主体,组织机构及文化为社区居民交流与整合提供条件。四个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任何一个要素缺失社区也就失去了其完整性的意义。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内涵与具体内容
社区管理指的是在这区的范围内,由一定的组织机构主导通常情况下是社区的党组织以及行政部门,有社区的职能部门、单位、居民参与下的全方面的自我服务及管理,它不同于政府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都不同,社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位置正常秩序。
第 1 页
共 4 页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我们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社区管理有两大特点。
一、社区管理机构多元,社会中的多个职能部门都参与其中,社区党组织以及行政部门作为主导机构,派出所、医院、学校、商店、企业等社会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均参与其中。在其中,社区居委会的存在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一方面它是一个独立的群众性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并不受严格的、僵化的管理程序所束缚,可以自由灵活的应对社区管理发展中的变化与发展。在另一方面它是社区居民自己的组织,它为社区居民实行自主管理、教育、服务提供平台。社区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社区党建管理,二是社区服务管理,三是社区文化、教育管理,四是社区环境管理,五是社区治安管理。社区管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动员并且依靠各种社区力量,围绕社区的发展方向和实际产生的问题,实行自主管理。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社区管理中的行政化色彩
社区的行政化是由于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因为社区的利益主体主体逐渐多元但社区管理机制却相对落后而造成的。我国法律将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定义进行民主决策,实施的方式是经行商讨,但现实是社区居委会收到计划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社区管理的行政化主要体现在社区人员安排与社区组织上。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上,工作人员并不是通过民主的选举而产生,反倒是通过政府调任安排后再由居民经行选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社区中的大部分居民并不了解他们即将经行选举投票的人选,主要的了解途径通过名字和照片来片面的人是。而社区的居委会的在办事过程中仍然运用较为传统的方式来管理社区,没有弄清社区管理的性质是进行自治管理,使得社区在管理上有了许多不必要的混乱,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之间的界限不明,一方面本该由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交与社区承担,另一方面又将本该由社区自己承担的日常事务由政府承担。极大的影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居委会的工作效率及能力被迫下降。
(二)我国社区服务供需失衡
在社区组织的服务对象上主要都以弱势群体为主,例如低保、残疾等生活困难的人群,在面向社区大众的服务的方面做得不足,当代社会环境下社区居民的需求日渐多元,这就要求社区服务是由针对性的,多元的,有层次的,但是实现的情况是社区服务的供需失衡。在社区服务的内容上,少量单一的社区服务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大多数的社区服务都是带有福利性质针对民政对象的,但社区中能够享受的人毕竟是少数。并且社区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利用,服务设施不足切空有其表,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三)我国社区管理经费不足
社区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社区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费的充足,经费
第 2 页
共 4 页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不足让社区的资源得不到有机的整合。经费少,社区硬件设施也就相应的得不到加强补充,社区组织的工作地点和居民进行活动的场所很少,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些老社区甚至在规划之初就没考虑到社区组织的办公场所和居民活动地点。到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的社区拥有居委会自己的办公场所,余下的便都是借用或者租赁的,再加上比较低的工薪待遇,导致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就没有保障,打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社区的发展推动力不够。
(四)社区成员参与度不高
社区组织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组织,它是整合协调社区各种资源的有效方式,所以社区组织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靠的不仅仅是社区组织当中的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社区的居民要有心参与其中。但现实中的情况是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社区组织的积极性不高,社区组织没有充分的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它应有的价值。社区组织一般情况下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社区管理组织、一类是社区服务组织。组织的种类多种多样,但大多虚有其名,并没有实质有效的服务。比如在新建社区中的业主委员会,它的存在是为了维护业主本身的利益,监督社区的物业服务,但当下大多的社区都没有,有的也仅仅是成立了也受到传统单位制度的影响,并且社区业主的权利意识较为淡薄,业主委员会也没有充足的动力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且社区的行政化色彩浓重让居民认为社区管理与自己无关,还有许多社区居民认为社区组织的存在是为了方便弱势群体,对他们生活无关痛痒,社区成员对于社区组织的参与度不高就导致就导致了社区组织实际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不大。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健全并创新管理体制 实现正规管理
社区管理想要有序高效的进行就需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使得社区管理迈入新的纪元。在指导思想上需要吸收先进的思想理念,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出发,把被动的服务变为主动的服务,让居民切身感受到社区组织所带来的便利。在管理的体制上也要创新,建立起多元分层的管理理念,改变长久以来社区管理政府主导的观念,真正发挥其社区居民委员会,各类的社区服务组织以及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应当有的作用。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宗旨,重新规划各类的管理组织的权利界限,试图做到权利与职责相对等。将现代科技融入社区管理当中,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多方互动,让本就不足的社区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 实现民主管理
社区归根结底是社区居民的社区,只有当社区居民热情投入到社区管理的各项事务中,才能使社区管理健康的发展。激发社区居民作为主人公的权利意识以及责任感,让社区居民在社区的管理中发挥主力作用。因为就算社区居委会以及各类其他的社区服务
第 3 页
共 4 页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组织再强大也不能完全覆盖社区中的各种事件,这时候社区居民发挥作用就尤为重要。导致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的原因有参与意识淡薄和参与途径较少两个原因。从这两个原因入手,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管理事务的途径将有效缓解当前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管理不民主的现状。再者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甚少,不能够完全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与专注问题,在这一点上,发动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进行访谈,掌握第一手感性的数据,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才能真正加强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的参与程度。
(三)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保障制度与专业化建设 实现科学管理
社区经费目前主要的来源是人民政府,而且划拨的经费又经常不足,社区的经费不足导致了诸多的问题,例如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不高等问题。为了保障社区经费的相对独立,可以鼓励社区开展多种低价有偿的服务,例如向幼儿园、中介机构收取一定的费用,向进驻社区的单位拉取赞助,增加社区经费的来源方式,不仅仅只局限于政府划拨,这样社区在开展各类服务时也不至于显得很被动。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的保障制度,适度的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这样有利于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他们也就有了充足的动力来将社区服务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当然在保障收入的同时也应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质,社区应该重视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使用公开选聘和竞争上岗的方式优化人才结构,并且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准,建立学习型社区,使得社区管理发展有效均衡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吴群刚、孙志翔.中国式社区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2]马瑞辰.城市居委会治理下的和谐社区建设——以苏州市 G 区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5(2):66-69.[3]姜晨颖.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阶段性特点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4):10-13.[4]李岩.我国特大城市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5]郑钧蔚.社会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J].才智,2015(5):262.[6]梁怡.郑州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7]蔡玉胜.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典型模式点评与启示[J].社会工作,2013(3):24-28.[8]孙晗.治理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多元化自治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1(2):14-15.[9]冯宇.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3.第 4 页
共 4 页
第三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武
宇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社区管理地位逐步提高,社区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因此搞好社区管理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区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社区各项工作中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呈现参与意识薄弱、政府管理缺位、法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管理队伍薄弱等缺陷,与城市社会转轨变型的趋势以及社区模式创新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就是对这一方面问题的简单思考。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了解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第二部分分析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几点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并由此设想了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具体思路,以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管理 问题 对策
前 言
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允许使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功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过程。城市社区是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口高度集中,生活空间相对狭小;二是居民从事非农产业,异质性强,价值取向多元化;三是生活方式多样化,人际关系边缘化,情感色彩较淡薄;四是组织程度较高,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化。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组织逐步健全,社区队伍建设以及社区人员素质也在明显提高。总的来说,社区管理正在全面进行,社区救助体系框架正在逐步建立。各地在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争创社区建设示范市、区活动。各地创建热情之高,措施力度之大,社会效果之好,是近年来少有的。全国己涌现出一大批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
另一方面,社区管理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社区管理已成为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础工作,成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对于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城市基层民主,完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参与意识薄弱
党的十七大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监督。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社区居民与社区中的单位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既缺乏现成的社会自治组织可供组织群众,也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源积累可供动员群众,不少居民认为社区工作仅仅是街道、居委会的事,与己无关,绝大多数中青年很少参与社区事务,以至于社区的事情成了虚空的东西,更不谈群众参与完善社区管理工作的行动了。
(二)城市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出现职能缺位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二级政府”与“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模式单一,而且大多采取的是行政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这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极不适应,并严重地束缚了城市社区的发展。而当前正处于我国的政府转型时期,城市社区管理应把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作为工作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是主要措施。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城市社区第三层次的管理者——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管理权限有限等问题。
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及其下属的居民委恰恰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城市社区的真正管理者。由于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职责权限不明确,造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给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其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使得作为城市基层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负有代表政府行使全方位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本辖区的社会管理职能,但由于相应的权力条块分割,造成职、责、权、利不统一、不对称;其二,街道办事处全面负责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的管理事宜,但由于目前的现状,街道办事处不可能成为社区居民的代表,整合社区居民的利益和意志;其三,行使全方位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本辖区的社会管理职能,使得街道办事处明显存在着政社不分的矛盾;其四,大部分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还负责本辖区的经济发展职能,举办各种经济实体,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矛盾。
(三)社区财力支撑不合理
当前我国社区的财力来源大都来源于政府的拨付,有限的财政拨付难以支撑日益繁重的社区工作。同时社区单位与群众对社区并不重视,更不会关心社区的财政,当社区群众出现了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时,他们会大大抱怨社区服务的不周到,从不会考虑社区经济周转的困难处境。另一方面社区没有独立财政权,这就使社区自治缺乏物质保障,很难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而随着各方面的发展,社区群众对社区服务越来越高,但却得不到满意的服务,这样就不可能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四)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缺位
虽然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的发育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但就总体而言,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始终存在着不少问题。
1、政府观念过于传统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强调党和政府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直接管理经济和一切社会事务。下属各单位是政府管理的执行部门,没有自主权和自决权,形成了政府居高临下的以条条为主的纵向管理格局。社会上的企业、事业、工厂等单位都隶属于各自的上级单位,与所在基层社区组织既无隶属关系,也无其他的紧密联系。社会成员也都属于自己的工作单位,很少关心和参加自己居住的社区的活动。整个社会的管理都是由政府通过各职能行政机构逐级下达到下属单位,与社会的基层组织社区几乎无关。这种管理体制必然形成以政府为管理主体,有事找政府、事事等政府,由“政府全包”的社会管理观念。
另一方面,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积极的因素,即人是重要的。但是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中往往注重物的管理,把“物”作为管理目标,只注意“物”的变化,例如马路的修筑、楼房的修建、树木的栽种、房屋的管理等等。这就必然忽视人的作用,特别是普通劳动者、普通居民的 作用,往往把人变成了物的从属品。
2、仍然存在“大政府”与“小社会”模式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社会的很多功能和事物矛盾都集中在政府身上,政府直接面对社会,直接从事大量的具体微观的管理活动,从而形成了“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由于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务不断增加,政府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而当社会事务管理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进行新的权力划分,增加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编制,这样就形成了政府和人员编制的恶性膨胀。另一方面,政府几乎包揽社会中所有的事情,便抑制了社会的自我发展,社会的自治功能就会变得越来越弱。
3、政府对民间社会组织扶持的缺失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民间社会组织并不是很多,很多组织只是个形式,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从观念上没有对民间社会组织的重视,所以对社会组织日常运作并没有给与应有的扶持,比如资金不足。即使对民间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民间社会组织监督并不完善,经常会出现“重登记、轻管理”的局面。
(五)社区工作者队伍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未经过社会工作的专门培训,缺乏社会知识和专业管理知识,其工作方法多是行政方法。另一方面,我国居委会工作人员大都不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这就降低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建设,拥有这样的团队,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六)相关法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单位制”的逐渐松动,大量出现的“社会人”需要依靠社区来进行管理,这就对社区中的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相关法律文件对于这种变化的社区情况显示出了严重的滞后性。例如,虽然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国家权力重心在逐步往街道层面下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街道承担了更多社会管理的职能,但是,作为现在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法律依据的《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却是许多年前制定的,而且条例内容比较简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街道办事处的工作需要,使其依法行政失去法律支撑。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问题也与其类似,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虽然日益得到强调和重视,但是现行的《居组法》已是十余年前颁布的,法律规定已经明显不适应居委会的工作需要。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公民意识的培育
社区参与不仅仅是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是社区自治的内在动力。社区管理离不开居民参与,没有居民参与,社区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区居民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社区管理的发展,而缺乏居民参与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说,目前城市社区是“没有公民的社区”,无论是社区精英还是普通居民,都比较缺乏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是以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基本标志的。公民意识体现在社区中就是居民的“社区意识”。有了社区意识, 居民才会真正认识到“社区是我家”的公共意义,才会产生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亲 和力。社区中的居民没有公民意识,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因此,要培育公民意识,促进居民向公民的转变。培育公民意识的途径是让居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建设。要让居民认同社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参与社区管理。因此,要建立居民多层面地参与社区各类公共事务管理与建设的制度化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增强自主性。但更关键的是,要让参与者分担责任,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顾个人权利而忽视社会责任。
(二)加快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社区管理体制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发达国家社区管理在逐步走向公众化、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同时也基本形成了社区内的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而我国目前实行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仍然属于“行政单一化”的传统模式,政府在城市社区管理中仍然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这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社区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改革现行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具体工作如下:
1、合理调整街道办事处的功能
城市社区的管理,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但这种管理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而是一种自我管理,属自治管理模式。因此,冲破固有管理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是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调整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包括计划管理权限、城市规划权限、财务权限和人事权限等等。其次,是增大街道办事处的管理权限。街道办事处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真正主体,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同自身拥有的权力极不适应,这就造成了许多社区管理事务上面没人管、下面管不了的局面。加大街道办事处的管理权限,第一应该是赋予其综合协调的权力,第二是增强其管理职责,扩大其管理权限,使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能行使相应的职权,使街道办事处真正成为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
2、明确界定居民委员会的职责
解决居民委员会工作行政化问题,提高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度,是实现社区民主自治的重要前提。在批判居委会行政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城市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实行“议行分设”,即将居委会原先的议决权和执行权分离,居委会只作为议事和决策机构,由居民选举产生,成员兼职且是义务的;另外成立社区工作站,作为专门的执行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比如深圳盐田为了让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得以实现,进一步推行了“居站分设”,也就是成立社区工作站作为行政代理机构,专门承担原先由居委会承担的行政事务,这样居委会承担的行政事务就可以剥离出来,从而可以专门发挥自治功能。学者将这一做法称之为“深圳盐田模式”。对于“议行分设”的做法,我们肯定其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我国社区发展的现有阶段上,“议行分设”只是使居委会在形式上褪去了行政化的色彩,实质上只有“行”而没有“议”,居委会成员兼职、不拿报酬,对社区事务做不到全面了解,议事和决策能力难以保证,并且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这样运行的结果是居委会的地位被虚化。在“居站分设”的做法中更加明显,居委会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关于居委会的改革,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组织是按照什么原则以及什么模式来设置,关键的问题是:能否为居民的参与提供广泛而畅通的渠道;能否真正整合和体现社区居民的意志;能否真正起到沟通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政府部门可以对居委会承担的事务进行分类,属于自治事务的,由居委会自行负责;属于行政事务的,政府可以与其签订协议,实行行政代理,不 需要另外成立专门的行政代理机构,而且在现阶段居委会可以通过承担部分行政事务提高自治的能力。总之,要让居民委员会卸下不必要的“重负”,淡化其行政色彩,提高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度,有利于社区参与,有利于社区功能的发挥。
(三)加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政府对社区建设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各级政府应将社区建设与治理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应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保持逐年增长。因此,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都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并不断增加投入数额。比如在有条件的经济发达城市,应将政府财政投入所占社区服务资金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到50%,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将政府财政投入所占比例提高到30%。这不仅是由公共财政的职能所决定的,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四)政府在促进社区管理中的作为
1、转变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观念
第一,由单一的政府主体管理观念向多元化主体管理观念的转变。
在社区管理中,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依靠政府、等政府指令的管理观念,充分发挥社区各种主体的优势,协调好社会团体、志愿者服务组织、企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等各社区主体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挖掘各种主体整体合力的作用,让他们共同参与和参加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综合管理能力。
第二,从“以物为本”的管理观念向“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转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已经充分证明了人才的作用,人是知识的创造者,是经济竞争的主体,是财富之源。因此在社区管理中,必须顺应新的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对物的管理是服务于人的,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确保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这就应该做到尊重人,特别是要尊重为社会的发展而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普通的社区居民。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劳动。还要关心他们的各种利益,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为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当然在社区的管理中,对“物”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物”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同时在管理中,要把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社区管理工作的重点,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吸引各方面的人才,调动社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形成积极向上、群众热情参与社区管理的良好风气。
2、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发展的实践已证明,“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是政府改革方向,我国五次机构改革无不以此为目标。应进一步树立小政府、有限政府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进行职能转变;要突破政府职能和权力只在行政机关内部上下转移的框架,实行管理重心、权力向社会、社区和民间组织转移;要切实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树立政府就是服务的基本理念,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缩减机构和人员编制,确立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重新构筑政府与企业事业、政府与社会、社区的合理性关系,并用法律的刚性加以明确规定。
3、政府应加大对民间社会组织的扶持
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为其营造良好运作环境,并规范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准政府性质的社会团体介入社区工作的行为方式,积极培育管理型、咨询型、服务型中介机构,丰富和健 全其类型,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润滑剂”作用。同时,应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指标体系、评估体系和监督体系,对于已有的不规范的社会中介组织要加以整治。
因为民间社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之一,也是社区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育和管理民间社会组织,是深化城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扶持、引导民间社会组织发展,但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首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实践证明,民间社会组织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繁荣社区公益事业、强化社区自治能力、拓展就业和再就业渠道、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和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加强对民间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为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税收、财务、人事、工资、福利和劳动用工等方面优惠政策,比如对于民间社会服务组织从事社区服务活动在区别认定后给以免税、减税等优惠政策,以鼓励它们投身于社区公益性、低偿性服务。对于社区所必须的社团活动,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可以通过专款专用的形式下拨,也可以通过项目招标的形式,由社区社团公开竞投,以获得项目资金的形式得到政府资助。政府还可以为民间社会组织在社区的服务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再次,加强对民间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民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要改变目前“重登记、轻管理”的局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政策,对民间社会组织实施分类管理,不断健全登记管理制度,探讨社区民间组织备案制度,引导民间社会组织规范运作,加强民间社会组织自律建设,重点加强对民间社会组织活动合法性的监督。
(五)加强社区在岗人员的培训
采取听讲、讨论和总结交流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其管理知识,提高其管理水平。各高校要加强社区管理、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设置,培养优秀的专业化人才并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工作。社会力量办学中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也要加大,为在岗人员提供较多的“充电”机会。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以此优化人员结构。
(六)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保证,以往我国的许多改革都是在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政策条件下进行,这不仅很容易导致改革走回头路,而且使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的障碍和制约,影响改革的进程和效果。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本身是一项系统的配套工程,它涉及利益调整、资源整合、权力下放、组织互动和其它相关制度创新,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社区民主进程。因此,政府应积极给予制度供给和政策引导,为体制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切实做到改革有法可依,使社区管理在有序的法制轨道上正常运行。这其中,当务之急是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定位;加快修订民间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形势需要。
结 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学术界对社区管理的研究存在理论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飞速发展,社区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而现有的学者们对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大多集中于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一定程度上造成社区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难以从现有的理论中找到解释,社区建设和管理出现问题产生后再找理论应对的尴尬局面。再有就是学科研究范围狭窄,社区管理研究是一个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管理学上,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明显不足-需要今后学者们和社区管理实践者们的共同努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不论是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变革管理方式、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还是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都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主体履行自身职能,规范自身行为,才能使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社区管理,2006,(8)。【2】 吴新叶:《城市社区管理中的政府失灵》,城市管理,2006,(6)。【3】 陈伟东:《社区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卢汉龙:《中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1)。
【5】 杨鸿台:《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何海兵:《中国的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社区发展》,当代中国研究(美国),2006,(1)。【7】 韦克难:《社区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 马军涛:《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3)。【9】 刘勇:《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若干思考》,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1)。【10】 陈雅英:《论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问题及管理新体制》,福建行政学院,2007。【11】 熊琴:《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5)。【12】 袁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
第四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王德权
指导教师:汪春劼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8月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社区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城市社区管理, 对于搞好城市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管理体制、社区参与、社区服务以及社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城市社区社区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具有经济活动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口聚居的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生活方式多样等特点。城市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使其居民获得多方面便利条件,从而使城市社区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乡村。同时,城市社区通过辐射与扩散作用,推动周围社区不断发展,形成圈、带、面等不同形状的城市社区网络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变革, 使城市社区的管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才能够建立起井然有序、充满活力, 并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社区。
一、城市社区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搞好城市社区管理对于推进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管理和服务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城市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划日益完善,一批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完工,城市技术准备水平不断提高, 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新建住宅区不断出现。加强城市管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秩序和优美的环境,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街道和社区是落实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各项任务的重要力量,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首先要从街道这个基础层面抓起。
(二)有利于推进社会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的全局性、战略性部署。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探索。科学发展观要求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将满足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作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 要不断增强城市社区的服务功能,提高相关人员的服务水平。没有现代化的城市管理, 良好的、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就无从谈起, 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就无法实现。
(三)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把那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社会其他组织来管。加强社区管理适应了政府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 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意味着广大居民将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与政治生活中。社区管理过程中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建立相应的自治组织,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将会大大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渐趋成熟,我国社区管理在实践层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就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实际情况来看,社区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社区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建设和谐城市社区首先要解决社区管理体制的问题。我国的社区治理主体单一,政府组织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社区所有的资源,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中都普遍存在着,其特征为行政主导、政府干预过多。在社区建设中, 政府应主要在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以及社区文化、社区自治与社区民主、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等方面承担行政管理职能,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0过渡,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受政社不分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能不明晰,这样就导致了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动力不足,社会组织很难正常发育。城市基层政府组织在体制改革方面表现得不是十分积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二)社区成员参与不足, 自治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社区自治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色彩浓厚。例如居委会的选举、居委会工作方式、居委会工作职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行政化倾向。这样一来,一方面社区自治组织工作负担沉重,另一方面它又无暇顾及社区自治事务,自治主体的作用难以发挥。二是社区成员缺乏自治意识,社区参与普遍不足,影响了社区自治工作的推进。这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成员和社区中介组织而言的。
他们所参与的往往是一些由政府设计的项目,所谓参与也多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由于参与渠道不畅, 社区成员的力量也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社区归属感较弱。
(三)社区服务主体单一, 服务内容不能有效满足居民的需求
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主体单一。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其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基层政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社区专业服务组织,还要有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中介组织及其他民间组织等非政府组织。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非政府组织能够提供既能满足特殊群体需求又能满足一般群体要
求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区服务。但由于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 资金、资源有限,整体实力不强,在参与社区服务时势单力薄, 未能有效发挥服务主体的作用, 导致城市社区服务主体单一。
(四)诸多因素制约社区文化建设
由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成为碍社区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面临困境,甚至影响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如投入大量的资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较少考虑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导致出现严重浪费。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主体,社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但在一些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参与意识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许多社区未能充分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导致居民的社区认同意识较弱。另外,社区教育形式单
一、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是社区文化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在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人才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克服当前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客观需要。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现有体制基础上,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参与, 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一)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实现社区多元治理城市基层政府要转变职能,解决越位、缺位的现象。就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而言,政府应通过转变职能, 按照/政社分开0的原则理顺与社区的关系,使政府行政和社区民主自治有效结合、协调发展。要明确街道、职能部门必须独立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责,政府部门把该由自己管理的事情管好, 不推给社区。城市基层政府组织要将涉及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性服务工作(如社区保障、环卫清扫、计划生育、社区服务、群众文化等)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 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给社区去办。要淡化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承担起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责任。要进一步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二)完善城市社区自治,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要理顺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政府部门要切实转
变职能,多指导、多协调、多服务,该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的工作不要推给居委会,以减轻居委会工作负担。社区居委会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上,增强社区自治能力。要坚持扩大基层民主, 不断完善社区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居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激发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在文明社区创建中的主力军作用。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首先要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渠道,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居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社区中介组织的存在有利于加强沟通, 整合利益,促进居民参与。
(三)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在当前的社区管理中,要完善社区服务首先要促进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要大力培育社区中介组织等非营利性组织。通过制订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使非政府组织获得合法地位和法律支持。要为非政府组织从事社区服务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财政支持可以体现在资金、项目、场地、税收等方面, 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政府也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 提高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服务方面的能力。要发挥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骨干作用,这是完善城市社区服务的重要保证。社区居委会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时应将重点放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方面。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应该受到高度关注。要着眼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先进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要通过建设文化阵地, 发展群团组织, 开展文体活动,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制订完善的制度,不能只图眼前效益, 更不能把社区文化活动当成应付有关方面检查评比的工具。要注意增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区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缺乏社区成员参与的文化活动, 即使有再好的动机、再新的创意、再大的投入也只能是徒劳无功。要有效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相关投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要注意选聘高素质的社区文化工作者,有组织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也可以选派年富力强、富有敬业精神者参加专业培训,为社区文化建设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康之国:《构建城市和谐社区与社区治理创新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2]丁茂战,蒋伟涛,曹朝晖:《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张靖:《价值与实现——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僚制》,《管理学刊》2009第2期。
[4]陆云飞:《城市社区管理及其问题与对策》,《唯实》2003年第8期。
[5]刘冬枝:《我国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
第五篇:城市安置社区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定稿)
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城市安置社区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姓名李芝玉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专业
准考证号110114151807
指导教师祁玲玲
2016年3月15日
城市安置社区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吸附,房屋拆迁变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建设安置小区,成为解决村民、居民安置的普遍问题,但由于文化程度、生活习俗、个人素质水平差异等原因,安置小区的建设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本人所工作的镇江市润州工业园区富润华庭小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安置小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这些“新市民”尽快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成为城市安置社区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安置社区的管理水平必须从科学规划建设、探索人居新模式、规范物业管理、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城市安置社区,建设管理,新市民,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目录
一、引言........................................................................................................................1
二、拆迁安置小区的基本概况....................................................................................1 2.1 拆迁安置小区的形成模式...............................................................................1 2.2 拆迁安置小区的特点.......................................................................................1 2.3 案例背景介绍...................................................................................................2
三、当前安置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2 3.1 人户分离现象普遍...........................................................................................2 3.2 社区配套设施严重缺失...................................................................................3 3.3 非专业的社区管理...........................................................................................3 3.4 人居观念亟需转变...........................................................................................3 3.5 精神生活急需丰富...........................................................................................4
四、以富润华庭社区为例,实际工作中的做法........................................................4 4.1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4 4.2 抓好“新市民”培育,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4 4.3 发挥“领头雁”作用,打造高水平社区服务...................................................5 4.4 加强“法治型、服务型”党支部建设...............................................................4 4.5 开展“一式两化”工作,提升社区治理水平...................................................6
五、安置社区需探索的管理方式................................................................................7 5.1 鼓励探索过渡期的人居模式...........................................................................7 5.2 科学引导社区规划和建设...............................................................................7 5.3 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8 5.4 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9 5.5 进一步支持和规范物业管理...........................................................................9 参考文献......................................................................................................................10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社区的不断重组,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不断走向深化,中国失地农民的人数已经超过5千万人,并且以每年300万人的速度递增。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农民迁入城市成为“新市民”,他们在进入城市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生产关系、妇女卫生,儿童教育、消费关系、邻里关系等社会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农转非居民为主的安置社区,如何进行管理、如何进行引导、怎样进行社区的文化建设,促进失地农民实现市民化的转换,成为了安置回迁社区建设面临一个重要难题,笔者将以镇江市润州工业园区富润华庭社区为例,分析安置社区的科学管理模式。
二、拆迁安置小区的基本概况
2.1 拆迁安置小区的形成模式
(1)整体安置模式。对已列入城区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的城中村、城郊村在土地统一征用后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此类安置小区主要由原有的城市居民或村民构成,原有的左邻右舍一般仍集中居住。
(2)撤村并居模式。土地部分征用后实行部分拆迁,将分散的拆迁户并入中心村,以中心村为基础建成新社区,把城市社区管理办法向农村延伸、辐射到周边的村落。
2.2 拆迁安置小区的特点
(1)自治度高。一般拆迁安置小区的管理体制承接了村两委会领导下的自治体制,虽然建立了社区居委会,但成员大部分由原有村两委会干部过渡而来,体制惯性依然存在,社区事务的决策和执行自成一体,对业主的依存度高,对外界的依赖性低。
(2)业主成分明显。由原有村民组成的社区业主在社会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生活方式方面高度一致,业主之间家族裙带关系复杂,联系紧密。而随着安置房的出售和出租,外来人口的比例增加,该类居民流动性大,城市生活观念薄弱。与一般城市社区的业主成员结构复杂、联系生疏、需求分散的特点截然相反。
(3)区位边缘。拆迁安置小区大多原拆原建或者位于政府即将开发的新城,周边的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和其他生活配套设施还处于规划发展阶段,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给业主生活和社区管理带来较多不便。
2.3 案例背景介绍
富润华庭社区位于润扬大桥西出入口处,为拆迁安置小区,主要由园区下辖的龙门村、大桥村和鲇鱼套村村民组成,辖区内现有4个小区,住房70幢,居民2451户、7587人,属于规模较大、人口相对密集、文化层次中下的安置小区。小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9.2%,25岁以下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4.1%,而50-60岁的人口占总数的32.5%,社区整体老龄化较严重,儿童由于生活环境改变不重视教育现象比较突出,家庭儿童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年轻人学历较低的现象极为普遍。“孩子能学多少是多少的”已成为一种风气,二孩政策开放后,“重男轻女”现象仍有存在,多数人以搓麻将、打长牌、串门聊天来打发时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三、当前安置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户分离现象普遍
由于是集中安置社区,原一个村的村民被分别安置于多个小区、一个小区安置多个村村民的现象十分常见。由于小区居委会、党组织都尚未健全,居民户籍、党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来的村,无法实现属地管理。人户分离现象给社会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困难。由于居民的实际居住地与其户口不一致,户口所在地管理单位无法掌握居民的实际状况,党建、民政、卫生、计生、社保等服务工作难落实,相关政策也难以宣传到位。而其实际居住地管理单位又无权管理,形成了管理空白区,从而导致社会管理单位出具各种证明难,民政社会救助核对家庭状况难等情况出现,不利于社会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同时也给居民办事增加了难度。“人户分离”的居民到其户口所在地办理民政、卫生、计生、社保等相关事项时,往往还要到其户籍地开具证明,而户籍地社会管理单位对这些居民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导致居民为办理一个事项往往要往返多次,使群众怨声载道,极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以富润华庭社区为例,尽管社区于2015年正式开始办公运作,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组织机构健全,但原来的村民已经习惯了有问题找原村委会,到社区办理各项业务的人很少。同时,原来的村民还涉及到“小分配”、“年终红利”等问题,很多人担心户口转出后原有的福利将被取消,一些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也得不到,因此不愿意将户口迁至社区,但现在很多业务如大病医疗、就业证等需要本地户口才能办理,社区想更方便的服务居民却有心无力,形成了一种两难的局面。一些居民由于拆迁获得了几套住房,往往把多余的房子卖掉或是出租,吸引了大批的流动人口进入小区,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2 社区配套设施严重缺失
由于拆迁安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安置小区大多是边规划、边建设、边安置,加上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社区管理、物业服务用房等公建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安置小区的正常管理服务。在很多安置社区,物业服务用房仅限于门卫用房,居民想办理业务只能去找门卫,但村级物业管理混乱,一个小区可能因为安置了多个村的村民而有多个物业,容易形成推诿扯皮的现象。一些安置小区规划时停车位不够、电瓶车充电位不够等问题十分突出,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安置居民都买了汽车,安置小区的人口密度较大,有限的小区停车位根本不够用,乱停车、毁绿化等问题突出,造成了小区内部的秩序混乱和脏乱差。
3.3 非专业的社区管理
安置社区的物业服务大部分采用属地村委会代包的形式,存在人员配备少、技术设备差、业务素质低、管理服务难等问题。如富润华庭社区的物业主要就是各村自己的村民组成的,除了对小区内的卫生进行保洁和例行巡逻值班外,很少起到其他作用,小区居民也不能像其他商业小区那样组建业委会,对于要交物业费等问题很不理解,认为自己并没有享受到什么服务,物业费交的太高,对于管理十分抵制,导致各村村委会每年要自己补贴大量的物业费用。
3.4 人居观念亟需转变
在拆迁安置小区,脏乱差现象突出,总是有不少居民不顾管理者的劝说而种菜养鸡,这已成为令管理者头痛的普遍现象。农民的这种行为也常常被理解为小农意识、爱占小便宜、素质差等。安置社区内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原先农村的村民住惯了自家起的房子,“上楼”之后觉得很不习惯,原来垃圾往门口地里一倒就行了,现在还要扔到垃圾桶里,原来房前房后都是自家菜地,想吃什么种什么,现在放着好好的地不用,全都变成绿化带实在太浪费······于是就出现了垃圾乱扔、走廊上乱堆乱放、毁绿种菜等问题,相关部门管理后没出两天又故态复萌、屡禁不止,成为影响安置小区环境的一大难题。3.5 精神生活急需丰富
很多村民“上楼”后,地不用种了,又没有什么技术,手里还有不少的拆迁补偿款,干脆提前“退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各个棋牌室与牌友们打牌、搓麻将,更有甚者开始了赌博,对于其他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很多人也觉得这样的生活不对,但没有更好的去处,精神上觉得空虚,但没有解决的办法,只能继续虚度光阴,将时间浪费在这些娱乐上。
四、以富润华庭社区为例,实际工作中的做法
4.1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富润华庭社区服务中心内现设有服务大厅、党员活动中心、居民活动室、健康小屋、书画室、健身室、电子阅览室、司法惠民室、调解室、助餐服务站等十个功能区。由于社区服务面积有限,采用“一室多用”的方式,将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区域联建,由其党总支负责人到社区党支部担任兼职委员,协助社区建设健康小屋,开展体检、义诊和健康讲座等活动,促进资源共享。各功能区基本能正常运转,居民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如居民活动室每天开展活动平均在40余人次,各功能区均受到了居民的喜爱,通过强化完善区域性功能建设,为开展“新市民”培育与管理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4.2抓好“新市民”培育,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
(1)以活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通过建立老年活动室,方便社区居民进行娱乐活动,组建了社区棋牌队,举办了“第一届富润华庭杯掼蛋比赛”,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2)以制度规范居民行为。刚开始各功能区运行的时候有很多居民不注意环境卫生,经常在活动室内抽烟、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工作人员打扫的也很辛苦,通过在活动室内开展了值日,每天设立一名监督员,及时制止其他居民的不文明行为,现在活动室内基本没有居民乱丢垃圾和吸烟了,活动完后,居民们也能主动的把桌椅归位,有热心的居民也会主动地打扫卫生,活动室现在基本是自助管理模式,居民的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3)以教育培养居民文明意识。社区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活动,如举办“富润华庭杯”青少年现场作文大赛,利用活动了解现在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家园是什么样的、孩子眼中不文明的事情有哪些,通过教育未成年人,带动其家中长辈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将8月定为“爱国电影主题月”,每周二、周五晚在党员活动中心播放爱国电影,每次放电影都是满座,居民对电影的反映也很好,在潜移默化中向居民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以关爱服务中老年人。与辖区内医院合作,开设健康小屋,每周一上午、周四下午由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坐诊,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每月1号由肾病医院的医生开展义诊,平时居民也可以自己到社区进行自测血压,通过服务中老年人,使其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4.3 发挥“领头雁”作用,打造高水平社区服务
(1)加强工作人员能力培养。针对社区工作人员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对电脑操作不熟悉等问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2)加强党性锤炼。组织党员学习温党的重大方针政策,通过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学习交流会等形式,锤炼党员党性,以党员带头,带动周边居民素质提升。
(3)以科技打造“智慧社区”。建设社区微信公众号与网站,针对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方便等问题,利用微信平台,直接发送党课知识至流动党员手机,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同时,居民可以通过微信直接向社区预约办理业务,免去其因上班忙而没有时间到社区的困扰;邻里间通过网站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居民,自行组织活动,丰富中老年人的生活;社区结合健康小屋,邀请医疗专家坐诊,并用电子形式将个人健康档案录入系统,居民可直接在手机上查询自己的健康信息,利用互联网实现社区的科技化管理。
4.4 加强“法治型、服务型”党支部建设
(1)将党纪国法与服务质效提升相融合。社区党支部引导党员干部学法用法,依法依规办事,规范管理加强考核,以制度、考核规范社区工作,对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开展考核评比,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办事态度。
(2)将法治理念与群众生产生活相融合。突出和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引导党员群众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法治思维、用法律维权。设置法律常识宣传册发放架和法律知识书籍专栏,方便群众自学自己所需的法律内容;针对少数群众所遇问题的特殊性,社区邀请律师和法律专家向居民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引导居民形成知法懂法用法的习惯。
(3)将典型带动与整体素质提高相融合。社区利用道德讲堂学习道德模范的精神,通过在各活动室设置文明监督员,并将其发展为志愿者,以身边的先进典型带动周边居民整体素质提高。
(4)将自身特色与群众所盼所愿相融合。作为安置小区,村民转为“新市民”后,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社区党支部针对居民需求,做好特色服务。
4.5 开展“一式两化”工作,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开展以参与式治理、精细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一式两化”工作,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1)“参与式治理”:推行“大党委制”,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参加社区治理,开展统筹共建;深化社区议事会商,规范开展各类议事活动;大力培育发展服务性、公益性社会组织。挑选居民代表,每月一次开展居民代表议事会;与小区物业、居民代表等开展会商会,对在小区内建立广告位和小区绿化带种菜等问题进行会商,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利用社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提升了服务质效。
(2)“精细化管理”:完善社区片长、楼长队伍管理;做好实有人口基础信息的数据采集工作,完善实有人口综合数据库;分类别绘制“民情图”,充分发挥“民情图”作用。富润华庭社区通过完善小区片长、楼长队伍管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健全社情民意处置机制,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由于富润华庭小区为安置小区,社区和各村对小区居民实行“双重管理”,户籍在本地的居民居住十分分散,故社区与各村共同建立楼长制,保证每栋楼有楼长,每个片区有片长;社区为进一步增强宣传效应,还在社区服务中心门前建设了20米长的宣传栏,展示民情图、AB岗等。
(3)“一体化服务”:优化办公服务用房功能设置,社区公共事务受理实行AB岗制,推行工作日午间和公休日错时服务,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实施志愿服务提升行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成立社区劝导队,完善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各项劝导活动,完善劝导队伍各项规章制度,围绕社区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开展劝导活动。将文明引导与依法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五、安置社区需探索的管理方式
5.1 鼓励探索过渡期的人居模式
(1)可以按属地管理为原则,加快房产证办理手续,建立“户籍随房走、股权跟人走、福利在住地、管理归属地”的社区管理机制,实现安置居民股份分红在原村享受,民主权利在属地社区享受。富润华庭社区现在采用的是“双重管理”的方式,即居民的相关业务等可以到社区办理,也可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但原有的村里的福利还是在村里享受,如果户籍转入社区,但本人还是在农村人口数据库中的,原有待遇也将不变。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后,既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针对流动人口,建立政府主导、公安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破解“人户分离”难题。辖区派出所会同社区,通过社区网格员在社区内开展彻底的入户登记,摸清实际居住人口信息,并与市公安局常住人口数据库进行对接,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统一规范的常住人口信息系统,平时还对其信息及时更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以居民实际居住地为主开展社会管理工作。实现以户籍所在地管理转变为以实际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建立准确的常住人口数据库的基础上,形成规范、高效的居民实际居住地管理制度,对实际居住在本社区的居民进行管理与服务。一方面社会管理单位权责明确,可以高效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省去了居民奔波之苦,快捷地获得相关服务。
5.2 科学引导社区规划和建设
(1)加强顶层制度建设。遵循“民生为先,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建议在今后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遵循民生为先的原则,做到量力而行,科学规划好每个项目。力争不扰民、不损害老百姓利益,不做半拉子工程。引导设施配套与住宅建设同步推进,在规划时就要考虑找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做好预案,尽量高标准的对小区整体规划部署;对已建成安置小区中配套设施滞后或不健全的,由主建单位设法进行完善,如针对停车难等问题,可以在征集好居民的意见后,在现有小区格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造,尽量满足居民的要求。坚持居民入住与社区管理同步推进,做好社区管理组织的提前介入,社区应当做好引导工作,如采用“网格化”管理,设立“楼栋长”,及时掌握居民的诉求,并及时组织居民讨论协商解决。
(2)遵循“先安置,后动迁”的原则,科学制定拆迁计划。在动迁前,有透明公开的安置方案,使安置总体进度与拆迁进度保持一致。
(3)加大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综合考虑服务人群和覆盖半径,逐步建立起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专项服务设施为补充、服务网点为配套、社区信息平台为支持的社区服务网络。
5.3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
(1)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面向全社区居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法制宣传等服务项目,切实保障优抚对象、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社会群体服务需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社区组织协助、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公共服务新格局。
(2)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和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积极推进社区网络平台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家庭服务等便民利民网点。鼓励邮政、金融、电信、供销、燃气、自来水、电力、产品质量监督等公用事业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根据农村居民需求,提供农资营销、农技咨询推广、农产品收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生产性服务。大力推行物业管理服务,建立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联动机制,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3)大力发展社区志愿互助服务。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推进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党委政府倡导、社区组织扶持、共产党员带头、专业社工引领、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志愿互助新格局。
(4)应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强化居民的民主意识。一是指导式管理,如对各种群众自发性的娱乐活动进行指导,建立一定的组织载体,将其纳入管理范围。二是疏导式管理,通过文明社区创建、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体现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三是透明式管理,通过各种宣传栏、告示、电话或信箱等形式,实现政务公开、社区事务公开。四是以服务为先导,通过为居民排忧解难,赢得居民的认同,逐步达到社会管理目标和居民共同需要的统一。
5.4 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重点,以政府派驻人员、其他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1)制定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把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鼓励、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
(2)充实壮大社区干部队伍。依法依章选齐配强社区班子成员,逐步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范围。建立健全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
(3)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人才对其专业化、职业化。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工作岗位,扩大就业范围,吸纳更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4)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依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落实社区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
5.5 进一步支持和规范物业管理
(1)加强领导,依法管理。地方政府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物业管理企业和广大业主依法共同管理小区的共同责任和意识,增强物业公司和业主依法行使自身职权和义务的能力。把物业服务行业纳入城市建设现代服务的发展规划,放在安置小区管理的重中之重,社区要深入到实地调查研究和解决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中与业主间产生的纠纷和困难,不断推进物业规范管理的深入和完善,把物业规范管理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2)规范安置小区的物业服务标准,根据考核结果,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服务补贴,调动物业服务单位的积极性。同时,与原有的村合作,组建业委会,聘用第三方监督和管理物业,对物业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把好人员聘用的“入口关”,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让居民感受到物业的作用,感受到好物业和差物业的区别,整体提高安置小区的档次。
(3)发挥好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作用。办事处和居委会是辖区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贴身领导、教育、监督的组织机构,他们能随时随地听得着、看得见小区发展和发生的一切,最能掌握辖区内各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情况,最有机会了解业主的思想动态,最有充分说服力解决实际问题,检查监督可随时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快促进物业管理服务不断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新,构建和谐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 宋国华,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07 [3] 宋之国,构建城市和谐社区与社区治理创新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 申雯雯,侯爱敏,姜彬,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民安置社区管理研究——以苏州为例[J],城市观察,2015, 35(1):107-113 [5] 李伟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安置社区的创新管理研究[J],常州大学,2011:(24)
[6] 吕维平,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模式探讨[J],城市问题,2007:(5)[7] 丁宁,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选择及其法律构建[D],延边大学,2010.6
致谢
非常感谢祁玲玲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论文阶段给我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老师表示我诚挚的谢意!